诗歌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
寓诗于史,以诗入史——诗歌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
比如 , 七年级下 册《 开元 盛世 》 一课 , 其教学重 点虽 然侧 重于盛 世时期 的唐朝 , 但教 材的 自主阅读部分也涉 及唐朝后期 的历史 。 笔者在教学完 “ 开元盛世” 局 面的教
学 内容 之后 , 创 造性地 引入 了杜 甫 的《 忆昔》 和元 稹 的 《 连昌宫词》 ( 节录 ) 两首诗来进行教学设 计 。“ 忆昔开元 全盛 日, 小 邑犹藏万家室 。 稻米流脂粟米 白, 公 私仓廪俱 丰实 。 九州道路无豺 虎 , 远行不劳吉 E l 出。 ”然后设计 了 如下问题 : 诗 中的“ 开元” 指 的是谁 的年号?这首诗反 映 出什么样 的历史现象? 并结合教材 内容谈谈导致这种景 象出现的原 因。 还引入“ 开元 之末姚宋死 , 朝廷渐渐 由妃 子 。禄 山宫里养作儿 , 虢 国门前闹如市” 这首诗 , 要求学 生根据诗歌并结合教材 内容 回答 :诗 中的姚宋是指谁 ? 诗 中反映出该 时期社会 的什么局面?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 要原 因有哪些?该局面最终导致了什 么后果 ?通过 以上 学 习, 你对唐朝 的盛 与衰有何感触 ?上述两首诗 歌的有 机结合 ,较好地展现和诠释 了唐朝 由盛转衰 的历史 , 通 过学 习既拓展加深 了学生 对教学 重点的认 知 , 也助益于 学生对整个 唐玄宗时期 即唐朝后期历史 的系统 认知 , 这
导: 既然长征如此之难 , 那么红 军为什么还要去经历? 此
以研求 问题 , 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 。” 笔者认 为 , 由 于诗 歌本身具有咏志载史 的特点 , 因此在历史教 学 中同 样 可以将 其作为重要 的课程资源 引入课 堂 , 进行 创造性
的教学 实践 。 将诗歌 引入历史课堂之价值的理性分 析 首先 , 从 学科教 育 的 目标 角度看 , 历史 学科 的终极
诗歌,让高中历史教学更灵动——诗歌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
“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
家有女初长成 ,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 自 , 弃 一朝选在君王侧 。 回眸一笑百媚生,
导人新课是历史教学过程 中至关 重要 的 环 ,如何导人 ,有很多方法。其 中,诗歌导 人就很能吸引学生注意力 ,引起学生强烈探索
一
的兴趣 。
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 《 长恨歌》 “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
垒西边 ,人道是 ,三 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苏轼 《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
— —
例 l《 : 秦朝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 这一课
时可以先提供李 白的 《 古风 ・ 秦王扫六合 》中
的 “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 挥剑决浮云,
3 0
<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1 年第2 02 期
“ 枯藤 老树 昏鸦 ,小 桥流 水人 家 ,古道西
收万 颗子 ;四海无 闲 田,农 夫 犹饿死 ”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风瘦 马 ,夕 阳西 下 ,断肠 人 在天 涯 。 ”
方 面 是 硕 果 累 累 ,遍 地 金 黄 的丰 收 景
马致远 《 天净沙 ・ 秋思 》 师 :中 国古 代文 学 源远 流长 ,博 大精 深 ,
“
… …
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 ” ,因此诗歌是历 史教学中的重要 内容之 , 在历史教学中有着 不可低估的作用 。 用诗歌导入新课,创设历史教学情境
一
西极 。丹水更其南 ,紫渊径其北。终始灞泸 , 出人泾渭 ;……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
异态……”
—— 司马相如 《 上林赋 》
唐 ・ 郊 《 科后 》 孟 登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诗歌运用
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它不仅具有美妙的节奏,还能激起人们的思想和情感,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诗歌的运用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诗歌可以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通过诗歌的运用,可以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历史,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学生可以欣赏诗歌中的文字艺术,学习诗歌中的历史知识,从中获得快乐和收获,从而增强学习兴趣。
其次,诗歌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诗歌,让学生了解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学生可以从诗歌中汲取历史精华,理解历史文化,提高对历史的认识,进而增强对历史的认识。
最后,诗歌可以拓展学生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诗歌,可以让学生体会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培养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诗歌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拓展学生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率。
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地利用诗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谈诗歌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在诗歌的海洋中 一些优美的诗篇 不仅使我们获得艺术的 享受 同时也是研究历史的宝贵材料 如果在历史教学中恰当引 用 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从人文的角度认识和了解历史的演进 感 悟历史场境的壮阔 而且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 激发兴趣 许多优秀诗篇生动形象 意境
优美 隽永动人 如果在历史课堂中恰当运用 会起到活跃课堂
二 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情感素质 历史承担德育教化的重 任 历史教学既是理性的教学 又是充满情感的教学 它需要教 师精心创设教学情景 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等多种教学手段 让 学生在情感激越的氛围中去感受和认识历史 文以理胜 诗以 情胜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诗歌蕴含悲壮 豪迈 进取 奉 献 惋惜等多层次的情感意境 易于酝酿营造逼真的历史氛围 在这样的氛围里让学生去体验真善美 感悟假恶丑 从而锤炼他 们的情感素质 如 宣城太守知不知 一丈毯 千两丝 地不 知寒人要暖 少夺人衣作地衣 白居易用生动明快的语言对封 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剥削进行了愤怒的抨击和鞭挞 1915 年袁世 凯与日本签订 二十一条 青年毛泽东在 明志篇 题志中写 道 五月七日 民国奇耻 何以报仇 在我学子 诗句义正辞 严 充分表达了爱国 除袁的决心 表现了爱国青年以天下为己 任的高尚情怀和远大抱负 利用这一诗作 可以充分发挥历史学 科的德育优势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 诗歌的优美意境和艺术魅力将会使学生受到深深的感染和熏
陶 从而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美育阵地
在学习红军万里长征这一节内容时 和学生一起朗读毛泽东
的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
迤腾细浪 乌蒙磅礡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河横铁索寒
更喜眠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对这一震惊中外的重大历
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形式与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很多国家
诗歌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诗歌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作者:樊宏林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10年第07期俗话说“文史不分家”,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诗歌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1.诗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在历史教学中巧用诗歌,其优美的语句、如画的意境,很容易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沉浸在美的氛围之中,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例如在《秦王扫六合》一课导入时,引用李白的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敬畏的感情,这样学生就会联想:“秦王为什么有这样的气魄?”从而一开始就对本课产生兴趣。
另外,当历史知识涉及到学生熟悉的或者慷慨激昂的诗歌时,就会引起学生的共鸣,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例如讲抗金英雄岳飞时,《满江红》的诵读肯定会使学生的情绪高涨起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迈诗句将使他们对岳飞有更深的认识。
2.诗歌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情操诗歌的创作具有有感而发的鲜明特点,其蕴含的真情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而其在教育中所能达到的深度和广度也令人惊叹。
例如讲初二历史《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时,朗诵毛泽东同志的《长征》,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再比如讲其他相关课时,巧妙引用抗元英雄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抗倭英雄戚继光的“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变法图强的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等,都可以起到画龙点睛、发人深思的教育作用。
从对学生影响的时间长度来讲,诗歌这种形式也绝不是其他形式可以替代的,因为多年以后这些优美的诗句还将在很多学生的脑海中记忆犹新。
3.诗歌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对历史问题理解的加深如讲《开元盛世》一课时,杜甫的《忆昔》就会使学生很容易明白开元盛世的繁荣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有时候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实质还可通过诗歌表现,如讲《甲午中日战争》时,介绍爱国英雄丘逢甲的《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
浅谈诗歌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诗歌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摘要:将诗歌运用于历史教学可以起到显著的教学效果,笔者探讨了诗歌运用的作用、方法和原则,目的是增加历史学科的趣味性及知识性、思想性,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历史教学的课程目标关键词:诗歌历史运用方法及原则“文史相通”是人们的共识,诗歌运用于历史教学,也是贯穿于历史教材始终的一大特色。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好诗歌,以增加历史学科的趣味性及知识性、思想性,有助于更好地完成历史教学的任务,是值得历史教学探讨的一个问题。
一、诗歌运用于历史教学的作用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诗歌,能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诗歌文学,具有词语优美、情感充沛、句子整齐押韵的特点,将它适当地运用于历史教学中,能起到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的良好效果。
如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教学中,导言就可以引用曹操的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抒发曹操的什么感情?写出他年老志不衰,意欲完成天下统一的志愿,充满着积极向上进取的精神。
那么,曹操是怎样将自己的雄心壮志付之于实施的,在历史上有何功过?学完本课就可以有所了解了。
一首诗将学生引入兴趣盎然的历史课堂上来。
在讲授《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这节课时,可以先打出一首诗的投影:“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然后告诉学生:“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城外10公里处,有一座著名的昭君墓。
刚才那首诗就是著名学者翦伯赞所写,赞颂的是一位叫王昭君的女子。
墓前竖立着董必武《谒昭君墓》的诗碑,诗中赞扬王昭君促进汉族和匈奴友好相处的历史贡献。
说:‘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
这里的胡是指匈奴族,匈奴是怎样崛起的?昭君出塞与胡汉和亲是怎么回事?”由此导入课文,这就唤起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将学生引入课堂学习中。
便于学生掌握重点知识。
诗歌与其它文学作品一样受一定的社会背景影响,许多优秀的古代诗歌都深刻地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实,历史上像杜甫、白居易、陆游等现实主义诗人写出大量的“史诗”来,将此类型的诗歌运用于历史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记忆。
论诗歌在初中历史课上的运用策略
论诗歌在初中历史课上的运用策略引言诗歌是一种极具文学艺术性的表达方式,它能够唤起人们深藏心底的情感和思考。
在历史课堂上,通过运用诗歌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情。
本文将探讨在初中历史课上运用诗歌的策略和方法,以期给教师提供一些建议和启发。
一、选材策略选择适宜的诗歌作为教学素材是十分关键的。
历史课程的内容繁多,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人物,选择与之相关的诗歌进行教学。
讲解古代战争时,可以选取史诗《孙子兵法》相关的诗篇;讲解古代文化,可以选取李白、杜甫等诗人的作品。
还可以选取一些具有历史故事和风貌的古诗词,引导学生走近历史,感受历史的魅力。
在选材时,教师要注重诗歌的文学价值,避免过于艰深晦涩的诗歌,以免阻碍学生的理解和接受。
二、教学目标在运用诗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明确了解自己想通过诗歌教学实现哪些教学目标。
是想通过诗歌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还是想通过诗歌传达历史的价值观念。
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确保诗歌教学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三、教学方法1. 朗诵在诗歌教学中,朗诵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让学生朗诵诗歌,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加强学生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情感体验,使历史事件或人物更加深入人心。
朗诵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能力。
2. 分析解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对选取的诗歌进行分析解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通过对诗歌的解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特点和意义,从而提升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在分析解读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3. 创作诗歌在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创作与历史相关的诗歌。
通过创作诗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或人物,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创作诗歌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造力。
谈谈诗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影响。音乐与历 史 、 地理 等相 关文 化和其他艺 的高低往往也影响音乐欣赏水平的高低。
美》 儿首 歌时 , 这 通过 视频 介绍 江南 的历 史 、
诗 歌是一种 主情 的文学体裁 , 以抒情 的 抵 春愁 , 它 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 去” 通过这些诗句 , , 同学们 对每个阶段 的特 征 方式 , 高度 凝练 , 中地反 映社 会生 活 , 丰富 涯何处是神州 。 集 用 这两首诗都作 于 19 8 6年 , 通过 也 就 了 如 指掌 了 。 的想象 、 富有 节奏 感 、 韵律美 的语 言和分行排 这两首诗 , 甲午 中 日战争之后 中华 民族 所面 把 :
术关系 r
。我们在感受 、 鉴赏和表现音
例如: 我在学 唱歌 曲《 , 问那 闯小鹾》 风t人情 、 哦 林 地理风貌 , 使学生对江南音乐 委婉 、
震 理 一 乐 作 品 时 膻 法 : 识 地 其 他 学 科 、 术 栩 联 时 , 意 j 艺 让学 生 朗读 歌词 , 而分析歌 曲的情感 意 细 腻 、 美 的 特 点 有 青 直观 、 性 的 理 解 一 一 进
关学科 的学习 , 丁亩乐 课堂教学来 说有着重 以让学 生根据音乐 内容 、 对 意境配 合简单 的形体 臻 以音乐 为主线 , 能喧宾 夺主 , 音乐课 上 不 把
要 的 意义 。
一 、
动作 来体 会音乐 的节奏感 、 韵律 感 , 从而更 加 成语文课 、 历史课 、 美术课。我们碰该充分利用 感性地认识理解音乐 。 二、 音乐 与人文学科的结合 其他 学科 的优势更好地为音乐课教学 服务 , 加
论诗歌在初中历史课上的运用策略
论诗歌在初中历史课上的运用策略1. 引言1.1 诗歌在初中历史课上的重要性诗歌在初中历史课上的运用能够为学生提供一种新颖的学习方式和途径。
相比于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诗歌能够以其独特的形式和表达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历史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积极性。
诗歌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通过学习和欣赏历史主题的诗歌,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修养,同时也能够享受到诗歌带来的美的享受和情感满足。
这种提升文学素养的过程也将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综合素质提升起到积极的作用。
1.2 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和接受度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和接受度在初中历史课上至关重要。
一方面,许多学生对于诗歌仍然持有一种抗拒态度,认为诗歌晦涩难懂,不易接受。
他们可能觉得诗歌与历史无关,难以理解其在历史课程中的应用。
也有部分学生对诗歌充满好奇和兴趣,他们愿意尝试去理解和欣赏诗歌,但往往缺乏相关的知识和技巧。
在初中历史课上,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他们逐渐接触和了解诗歌,从而提升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和接受度。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与历史相关的诗歌作为教学材料,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诗歌的基础认识。
教师还可以结合历史知识和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帮助他们更深入地感受诗歌的力量和魅力。
通过在课堂上开展诗歌朗诵和讨论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诗歌的美妙和魅力,激发其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鼓励学生参与诗歌创作和赏析活动,培养其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提升学生对诗歌的接受度和欣赏能力。
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和接受度,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热爱之情。
这样,诗歌在初中历史课上的运用才能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有效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文学修养。
2. 正文2.1 选取合适的历史主题诗歌在初中历史课上,选取合适的历史主题诗歌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选择与历史知识相关的诗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历史事件和人物,促进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从《长安三万里》谈诗歌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从《长安三万里》谈诗歌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在这个炎炎夏日,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火出圈。
这部以唐代历史为背景,讲述唐朝诗人故事的电影,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种在了每个人的心里。
自初中历史新课标颁布以来,核心就是注重对学生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培养,而五大核心素养最终目标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
那么,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历史教师,如何更好的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家国情怀在,坚定文化自信呢,这是我们历史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
通过《长安三万里》电影热映及反响,我深受启发,上好历史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依托诗词讲述历史《长安三万里》这部电影共展现了48首诗词,通过48首诗词,展现了盛唐经安史之乱由盛转衰的历史史实。
盛唐时期,国泰民安,以李白、高适为代表,怀揣梦想。
李白写下了千古名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表达了盛世之下,人民安居乐业,人人都想为国效力,实现梦想的盛世局面。
高适著名的边塞诗人代表,写下了“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展现了唐朝将士守卫边疆,金戈铁马的英勇场景。
我相信,通过对这些诗歌的讲解与诵读,一定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透彻地理解历史。
例如,七年级下册第三课《盛唐气象》中,在讲述多彩的文学艺术时,就可以大量展现唐朝不同时期的诗,让学生搜集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寻找三位诗人诗内容上的差异,从而更进一步理解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
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合作探究,就会总结出三位诗人诗歌的特点。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气势恢宏,赞美祖国山河。
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反映了唐朝政治腐败,社会黑暗的局面。
白居易的《秦中吟》,“陋巷孤寒士,出门苦恓恓”,反映了社会等级差异,不得志的情绪。
通过对三位诗人作品的分析,学生就可以总结出唐朝不同时代的特点,分析出造成这种特点的原因,进而更容易理解记忆唐朝历史发展脉络。
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诗词的融合运用分析
·188·在历史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引入一些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比如诗词运用,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最重要的是,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灵活合理的运用古诗词可以加强学生对一些历史知识的记忆,还能提升学习历史的效果,由此可见,探讨诗词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诗词和高中历史教学的联系诗词和高中历史教学可称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主要表现为:(1)诗词和中国历史记述的语言形式上同宗同源,都有言简意赅的古文,所以将诗词内容嵌入历史教学中,自然而相得益彰;(2)诗词是历史信息的载体之一,例如高中语文必修四中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望海潮·东南形胜》主要描写杭州的富庶与美丽,反映了北宋江南经济发展成为国家经济重心的重要史实。
更直观地展示了高中历史必修里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相关内容。
所以把诗词嵌入历史教学中可以起到引入、解释历史知识的作用;(3)诗词是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者,例如唐诗、宋词驰名中外,俨然已经成为了唐、宋两个朝代的典型符号,从唐诗宋词的发展过程中便可一窥两朝历史;(4)诗词发展史也是历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在讲我国的文学成就时,唐诗宋词自然就成为了历史教学内容。
2.诗词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策略2.1创设古诗词教学情境,运用古诗词分析与记忆历史知识点在以往高中历史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然受到传统应试教学思维的影响,直接将课程知识灌输于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历史事件,这不利于学生领会历史事件的发展背景,同时也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为了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理念,教师可以从古诗词教学角度,以古诗来带领学生分析与记忆历史知识点,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背景的理解和认知。
其中,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引入的古诗词内容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跟随着情境一步步理解诗词中渗透的历史背景,从而利用古诗词来展现历史人物、社会现实。
论诗歌在初中历史课上的运用策略
论诗歌在初中历史课上的运用策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诗歌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工具,它能够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民族气节。
下面是几种诗歌在初中历史课上的运用策略:1. 用诗歌引出课题在开头阶段,可以用一首诗歌引出本节历史课的主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例如引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课题,可以使用《山西梆子唱本》中的《汉宫秋月》一诗,来让学生对古代文化有一个浓厚的兴趣,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 用诗歌展示历史人物在讲解历史人物时,可以使用一些反映历史人物人生事迹的诗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历史人物的成就和贡献。
例如,在讲述诸葛亮的时候,可以引用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登岳阳楼》一诗来描绘诸葛亮卧薪尝胆的深刻形象,激励学生学习诸葛亮的精神。
3. 用诗歌表达历史情感历史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
在讲述历史事件时,可以使用一些反映历史事件情感的诗歌,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所需要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
例如,在讲述秦兵马俑的时候,可以使用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登高》一诗来表达对历史的思考和反思,让学生了解到这件事情的深层含义。
4. 用诗歌激励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学生难免会感到学习压力大,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这时,使用一些反映历史意义的诗歌,可以激励学生积极面对学习。
例如,在讲述成吉思汗的时候,可以使用元代诗人范成大所作的《蒙古慈武临川王》一诗来激励学生学习成吉思汗的事迹,不断追求进步。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诗歌的运用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和积极性。
以诗讲史,以诗证史,诗史结合——浅议诗歌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发展也大有裨益 。 下面就以陈毅 的革命诗歌在 历史 教学 中的运用为例 , 说明这 来
种教学方法的特点。
陈毅 同志是伟大 的无产 阶级革命家 , 他学识渊博 , 被誉为“ 党内才子 、 军中 帅 ” 在长期的革命生 涯中 , 以诗歌 的形式记 录了许多 中国革命过 程中 的重 。 他
历史事件 。
学 习主动性 , 使其 增强发散性和复合 型思维 , 加强文 史结 合 , 以实 现新 课程 的各
项 目标 。
同时, 我们也 可以将 陈毅的诗歌用于设计练 习题 或测试题 。 型以选择题 、 题
材料题等形式出现。
例题 :9 5 13 年秋 , 陈毅作《 大庾岭》 诗 中写道 : 大庾岭上暮天低 , 登 , “ 欧亚风云 望欲迷 。 国贼卖尽一杯土 , 弥天烽 火举红旗 。据此 回答 13 。 ” ~题
1 欧 亚 风 云 ” 指 . “ 是 ( )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席卷欧亚 .
C殖 民 侵 略在 欧 亚 如 火 如 荼 . 2当 时 , 贼 是 如 何卖 国 的 . 国
B法西斯势力 在欧亚泛起 .
D人 民反 抗 在 欧 亚 风起 云涌 . ( )
A建立伪满洲国 .
B签订何 梅协定 .
祖 国历史与文化 的 自豪感 , 培养爱 国主义 情感” “ ,培养健康 的审美情趣 , 力追 努
求 真善 美 的人 生 境 界 ” 。
在这一历史 教学 的改革背景下 ,探索如何 以新 的教学 方法和手段来上好历 史课 , 学生既能爱学 、 让 学好历史 课 , 有学习兴趣 , 掌握教学 目标 。 又能培养 他们 的创造性 、 发散性和复合 型思维 , 建立并形成 多元化的学 习方 式 , 是摆 在每位 这 历史 老师面前 的一个重要 课题 。 本人结合 多年的教 学实践 , 提出在中学历史教学 中适当地运用 “ 以诗讲史 , 以诗证 史 , 诗史 结合” 的方法 , 这是一种带 有创造性 的 教 学方法 。 教师通过诗作 引出 、 析有关的历史事 件和人物 . 分 使学生 学到相关 的 历 史知识 , 到 了情感教育 , 得 有效地 建立学 习历史 和学习语文 、 治等学科 的相 政 关性 。 使学 生能将学科之 间的知识融会贯通 、 灵活运用 , 对于他们 思维能力 的 这
重视诗歌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
重视诗歌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诗歌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特有的文学艺术表现形式。
加以重视。
1.导入新课,清新自然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此诗学生大都能耳熟能详,用在此,自然而然就导入了新课。
学生就了解了路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渭城(渭水之滨的城市,即长安)途经河西走廊和阳关(即敦煌)阳关以西即是西域,应是安西都护府的辖地了;商路上已经有了客店了,说明唐朝商业的发展。
这样,将理性的东西感性化,自然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力,也就促进了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了历史知识。
2.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来表达台湾人民在得知台湾被割让后的悲愤。
还可以用黄遵宪的《台湾行》中的诗句:“城头逢逢雷大鼓,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
……我高我曾我祖父,艾杀蓬蒿来此土。
糖霜茗雪千亿树,岁课金钱无万数。
天胡弃我天何怒,取我脂膏供仇虏。
……成败利钝非所覩,人人效死誓死拒,万众一心谁敢侮?”来歌颂台湾人民坚决反对割台和誓死捍卫台湾的坚强意志,从而达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
教学实践证明,将诗歌引入历史课堂,实现文史结合,既可以增加历史课堂的美感,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从而到达学生愿学历史、爱学历史、乐学历史的目标。
3、培养能力,易于操作识立意”为主的命题转变为以“能力立意”为主的命题。
适应这种变化,中学历史教学要重点培养以历史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学科能力。
把古诗作为史料引进中国古代史教学中,使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切实可行,易于操作。
诗句进行分析、鉴别与评价: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膏脂是此河。
——李敬方《汴河直进船》?风流犹自说遗踪。
但求死者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
——宋元鼎《炀帝冢》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知识,分析、比较以上同为评价大运河的诗句,这样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切实可行,易于操作。
以诗入史涵养家国情怀———近代史教学中诗歌运用探索
探索篇•方法展示在时间长河的不断流淌中,历史一直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是简单地记录了人类活动的进程,还是对曾经历史年代的反映。
而家国情怀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民族精神的必备教育。
将家国情怀教育落实到历史教育中,不仅能够丰富历史教材,也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优美的诗篇是研究历史的宝贵材料。
在历史教学中恰当地引用,可以帮助学生从文学角度认识和了解历史的演变,感悟历史场景的壮阔,有利于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家国情怀的养成。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载满辛酸、写满血泪的历史,多少英雄豪杰、爱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探索救国道路,他们所走过的道路我们不会忘记,他们的精神是激励后代的宝贵精神财富。
用诗歌再现这段历史,在思想教育层面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实践中,笔者主要采取以下两种形式将诗歌引入教学之中:一、以诗咏人根据新课程要求,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活动不是历史课堂教学的目的,而只能是实现课程目标、落实课程内容的手段。
历史人物的思想和经历是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学生往往能从历史人物的事迹和生平经历中感受人物的心潮思绪,汲取能量,而与历史人物相关的诗歌往往能直接反映历史人物的内心起伏。
近代史讲林则徐时直接引用他创作的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表现其爱国的热情和禁烟的决心,讲到林则徐被流放时用“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突出英雄报国无门的伤感,烘托出一种悲凉的氛围,激起学生的共鸣;邓世昌是近代中国人心目中的一座丰碑,其殉国之壮烈,精神之崇高足当光绪帝的“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的赞誉,课堂上讲述完黄海海战后引用该诗时学生无不为之动容;左宗棠收复新疆维护祖国领土完整是近代史上一件大事,在此之前,朝廷中曾有海防、塞防之争,眼看新疆形势岌岌可危,此时吟古诗“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不仅引出了历史人物,还不露声色地体现了左宗棠挺身而出“一身担天下”的勇气,其丰功伟绩真是“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孙中山为中国革命奋斗终生始终未曾停歇,其奋斗意志是“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的最好写照,他的功绩一位近代诗人概括得很好:“他用一生的坎坷追求共和的完美,他以天下为公的胸怀来开创民族振兴的未来。
谈谈诗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
谈谈诗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
常言道:文史不分家,文史结合历来是中国学术的传统。
“诗言史,史含诗”,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果能恰如其分地应用诗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学习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中“明代丞相制度的废除”的时候,提到明太祖废除丞相后,重要政务都由他亲自处理。
这里我就引用了朱元璋的一首诗“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这样学生就更形象地了解了当时的情形,也为后面内阁的设立作了一个铺垫。
在学习《太平天国运动》这一节时,通过柳亚子的《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
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我们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天京变乱时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内讧,从而认识到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的时候,有两首诗不得不提,第一首是丘逢甲的《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第二首是谭嗣同的《有感》:世间万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这两首诗都作于1896年,通过这两首诗,把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中华民族所面临的亡国危机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学习《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时,我首先引用的是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和余光中的《乡愁》,通过阅读这两首诗,来体会诗人离愁别绪的思想感情,从而为后面“一国两制”“海峡两岸关系”等知识点的讲解埋下伏笔。
在学习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中“四大经济区的形成”时,为了帮助同学们记住四大经济区中的塞北和江南,我引用了“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的诗句,这样既学习了两句诗,又掌握了知识点,一箭双雕。
在学习“农耕时代的手工业——丝织业”时,我引用《诗经·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诗歌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诗歌时 . 定要反复对比 , 伪存真 , 一 去 让 学 生 了解 到 历 史最 真 的 一面 综 上所 述 . 历 史教 学 中 巧 妙 地 运 在 用 诗歌 . 使 课 堂 变得 更 加 丰富 起 来 , 会 使
刻 板 的 教 学 充 满 灵 性 . 学 生 也 将 在 一 而 种 愉 悦 的 心境 下 更 好地 理 解 、掌 握 所 学 知 识 和 提 高艺 术 欣 赏水 平 。 同时 , 诗 歌 将
赏 能力 的提 高 .是一件 一 举两 得 的好 事 。 传 统 诗歌 讲 究 句 子整 齐 . 构 匀 称 . 重 结 注
格 律 . 感 强烈 . 情 是一 种 有 着独 特 中国 魅 力 的艺术 形式 中学阶段 正是 一 个人 审 美
诗 歌 的创 作 具 有 有 感 而 发 的 鲜 明 特 点 .其 蕴 含 的 真 情 具 有 强 大 的 感 染 力 . 其 在 教 育 中所 能达 到 的 深度 和 广 而
“ 王 为 什么 有这 样 的气 魄 ? 从而 一 开 秦 ”
现, 如讲 《 午 中 日战 争》 , 绍爱 国英 甲 时 介
雄丘逢甲的 《 愁》“ 春 : 春愁 难 遣 强 看 山 , 往 事 惊 心 泪欲 潸 百 万人 同一 哭 , 年 四 去
融 会 贯 通 。 我粗 略 统计 . 小学 到 中 学 经 从
一
当今 教 育提倡 学科 整合 贯 通 . 多学 很
科 相互 之 间有 着千丝 万缕 的联 系。 通过 诗 歌 让 学 生在 学 习历 史 的 同时 得 到文 学 欣
层 浓 郁 的文 学 色 彩 .这 就 和真 实 的 历
史 产 生 了 反差 。 以 . 师在 挑 选 和 使 用 所 教
论诗歌在初中历史课上的运用策略
论诗歌在初中历史课上的运用策略一、启发学生思考历史课程往往以教授大量的历史知识为主,学生只需要记住相关事件和人物即可。
这种教学方式往往会导致学生的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思考。
而诗歌的形式则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选取一些与历史相关的优秀诗歌,让学生通过诗歌的艺术表达方式去思考历史事件的内涵、背后的社会背景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学习诗歌,学生能提高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诗歌是一种优美的艺术形式,学生通过学习诗歌可以提高审美能力和欣赏艺术的情趣。
在历史课上,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历史背景的诗歌,让学生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了解历史背景,并通过诗歌去感受当时人民的思想情感。
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
三、加深学生对历史的记忆学生在记忆历史知识时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诗歌则可以帮助学生在记忆历史的过程中加深印象。
教师可以将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关键内容写成诗歌的形式,通过押韵和节奏等方式帮助学生记忆,使历史知识更易于消化和理解。
学生在诵读诗歌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语言的表演形式来加深对历史的记忆。
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诗歌是一种以感情为基础的文学形式,通过学习诗歌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创作相关的诗歌,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和感悟表达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与思考。
通过写作诗歌,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并提高文字表达的能力。
五、促进跨学科学习历史往往与其他学科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通过诗歌的运用可以促进跨学科学习。
学习历史时可以选取与地理、文学等学科有关连的诗歌,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了解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
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诗歌在初中历史课上的运用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加深学生对历史的记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促进跨学科学习。
通过诗歌的运用,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历史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论诗歌在初中历史课上的运用策略
论诗歌在初中历史课上的运用策略随着历史学科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诗歌在历史教育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诗歌以其形式独特、语言生动、内容丰富、情感传达等特点成为了历史课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素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历史,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一、运用古诗词,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古代诗人往往写下了历史中丰富多彩、生动细腻的人物形象和历史事件。
通过背诵古代诗歌,学生可以了解到汉武帝、武则天等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也可以领略到历史中的忠诚、英雄、爱国等价值观念。
同时,透过古代诗歌,学生还能够感受到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到历史事件的戏剧性和情感性,进一步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和了解。
诗歌中的优美语言和雅致情感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更愿意去探索和了解历史。
二、选取史诗或长篇叙事诗,展现历史概览。
一些史诗或长篇叙事诗,如《山海经》、《左传》、《史记》等,是我国古代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辉煌的历史见证。
学生通过阅读这些史诗或长篇叙事诗,可以了解到我国数千年的历史变迁,领略到历史上的风云变幻、兴衰荣辱,感受到中国历史的底蕴和魅力。
通过讲解这些史诗或长篇叙事诗,教师可以给学生呈现出一个更加丰富、具体和立体的历史图景,带领学生深入探究我们优秀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文化资源。
三、透过历史诗歌,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知识的深刻性和人文性。
历史诗歌不仅仅是一种文学作品,它也是我们了解历史、了解人类文化的一种途径。
从《赤壁赋》到《将进酒》,从《滕王阁序》到《渡汉江》,每一首历史诗歌都反映了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人生观念、道德伦理等。
教师可以通过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或反映当时历史背景的历史诗歌,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感受历史上的社会生活和人文精神,帮助学生真正体悟到历史的深刻性和人文性,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
四、通过历史诗歌引导学生培养历史思维和历史文化素养。
历史不仅是一种现实的再现,还是一个文化的展示。
在历史诗歌的引导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思历史文化、历史思维等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议诗歌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历史教学中,适当引用诗人宝贵的精神财富,能增添课堂活跃的气氛。
历史课不是一潭死水,而是有波澜的,就象大海里的波浪不时地击打着船只或岩石,激起生命的浪花。
激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引发学生与生命对话,是我们实现历史生命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
唯物主义史观告诉我们,人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可见生命是人创造财富的源泉。
而历史课堂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深入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激发学生对人类创造文明的尊重,
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学会珍爱他人,珍爱自己。
而以感悟生命,关爱生命,珍爱生命,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主旨的生命教育是历史教育的一项重要功能。
如何在历史课堂中搞好生命教育已摆在我们历史教育工作者面前。
孔子云: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诗歌本身就是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情感释放一种很好的表达方式,字里行间渗透着诗人对生命的感悟,甚至对生命价值的升华。
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不乏墨客骚人,仁人志士,千古绝唱,生命挚言,诗中尽显,斯人斯事,构成一幅幅宏伟的历史画卷,为什么我们不能把诗歌这种很好的素材应用于我们的历史教学中呢?笔者认为,在
历史教学中,诗歌有它独特的魅力来征服学生的心灵,唤起学生对
生命的思考,充分运用诗歌来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是一种有效
的方式。
本文就从这个角度来来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运用诗歌让学生品读生命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这样规定的:“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
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历史课标实质强调了历史担负着对个人的人文精神、人生境界、人生态度、坚强意志、团队精神的生命教育。
历史在对学生的生命教育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集知识、情感和思想于一体的诗歌,在历史课堂中适当引用,让学生品读,品出历史史实,品出
情感价值,品出人生境界。
可以说,诗歌在对学生加强生命教育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红军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毛泽东豪情壮志,诗意大发,写下了“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巨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对这首七律,让学生细细品读,教师可设问“联系红军长征经过,根据诗句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每个学生品读,都有不同的体会。
该诗蕴涵着人文精神、人生境界、人生态度、坚强意志和团队精神,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完全可以
实现历史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
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时,课堂中让学生品读丘逢甲的“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
湾。
”同时让学生思考“诗中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对此中国军民作出了怎样的反应?你又有何感想?”诗中诉说着民族的耻辱,国殇,伤国。
当学生微微闭上眼睛,丘逢甲和中国军民不屈不挠与日军斗争到底,誓死保卫台湾的情景就在脑海里浮现出来,睁开眼睛,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也会油然而生。
学生品读出诗中的情感,激起了思想的火花,产生了心灵的触动,懂得我们在国家统一和民族
尊严面前承担着对祖国和民族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运用诗歌让学生与生命对话
诗歌平仄有声,韵律感强,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情感波澜。
如果诗歌作为导入,让学生进入诗一班的梦境中,陶冶学生的情操;作为课堂中穿插的素材,能丰富生命教育的内涵。
历史教学中,适当引用诗人宝贵的精神财富,能增添课堂活跃的气氛。
历史课不是一潭死水,而是有波澜的,就象大海里的波浪不时地击打着船
只或岩石,激起生命的浪花。
激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引发学生与生命对话,是我们实现历史生命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径。
实质上许多历史人物流传下来的诗歌,本身它就是在与生命对话,我们在历史教
学中可引用他们的诗句,让学生置换其中,实现与生命的对话。
在学习“安史之乱”时我们可以引用“诗圣”杜甫的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先让学生诵读,然后融入到诗中的意境当中,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诗句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你的心灵又产生怎样的触动?”当学生把自己置身于杜甫所处的战乱年代,看到的是人们流离失所,
食不果腹,“白骨露于野”的惨败景象,“花溅泪”、“鸟惊心”,一草一木也会令人伤心流泪,令人触目惊心。
其实学生在与诗人产生思想的共鸣中,就已实现了与生命的对话。
感受的是作者绵绵的人文关怀,也诚如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写的那样“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用其博大的胸怀忧国忧民。
同时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去体会实行庆历新政的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去感怀“长太息以掩涕兮”愤然跳进汨罗江的屈原体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运用诗歌让学生感悟生命
生命创造出许多物质财富,更让精神财富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基石。
我们在感慨先人丰功伟绩的同时,不由自主的要问自己,我们又能为社会做出怎样的贡献呢?生命的价值,我们可从历史之中去感悟,可从诗歌之中去感怀。
抗元名将文天祥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留下千古绝唱。
南宋诗人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秋瑾“拼得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转回”体现出为革命事业敢于奉献的豪迈气概。
匈牙利著名的诗人裴多菲也曾写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他们有着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追求,敢于去拼搏,去创造。
他们已把生命价值最大化,上升到对革命的忠诚,对自由的渴望而无私的奉献精神。
作为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为改革而大
义凛然,勇于献身。
在历史课堂中我们可以适当引用这些诗句,让学生诵读几遍,就能激起学生心灵的震动,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在人生价值取向上,我们应该懂得选择什么,应该舍弃什么。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在于创造。
诗歌以它独特的魅力,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思想的共鸣。
在以发展学生为理念的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历史课堂中恰当的引用诗歌,能增强课堂的生命力,更能对学生加强生命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如何让历史教学对学生的生命教育产生更大的功效,作为历史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