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必考100个重点知识汇总(背诵版)
教育学100个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100个必背知识点1. 教育的目的: 人的全面发展,形成社会参与意识和自觉2. 教育的基本任务: 培养学生智力能力、职业素质、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3. 教育的主体: 师生互动4. 教师的职责: 实施教育教学、评价学生表现、指导学生关怀及完成学校任务5. 教师应具备:专业知识、教育技能、教育方法、礼仪道德等6. 教学的形式: 课堂教学、实习教学、视频教学等7. 教育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社会心理学理论、教学研究理论等8. 教育原则: 学生自主、实践导向、创新发展、情感交流、区别对待等9. 教育内容: 识字写字、思想文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生命科学等10. 教学活动: 听课、练习、演示、游戏、实验等11. 教学管理: 教师计划、学生考核、学校测评、教育政策等12. 课程标准: 内容准确全面,充分体现新知识、新理念、新思想13. 教学过程: 启发引导、实践过程、反思总结14. 教学工具: 建课本、课堂讨论、视频投影、实验设备等15. 教学关系: 师生关系、家庭关系、社会关系、学习关系16. 教学评价: 按照目标结果、生成过程以及课程设计,分析学习者的表现,评定学习成果17. 教育制度: 师德标准、师资发展、教材建设、教育评估、激励机制等18. 课程设计: 功能驱动,建立功能有机统一的课程结构框架19. 教育心理学: 涉及人的社会行为的认知、感情、反应的概念、基本理论、方法20. 教育统计学: 是把统计变量进行系统组织、分析、综合考量,对探讨教育管理、教学、研究等问题进行分析、预测。
21. 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以社会发展为背景,探讨教育现象。
22. 教育政策:国家从宏观上规划发展,促使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文书指令性文件。
23. 教学方法:包括面对面教学、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在线学习等。
24.教学理论:包括构建主义、认知论、情境主义等。
25.学习理论:包括记忆力模型、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预测和控制等。
教育学100个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100个必背知识点1.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的学科,其研究的对象包括教育过程、教育方法、教育目标等。
2. 教育的本质是指导和促进个体的发展,以实现他们的潜能和全面的自我发展。
3.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的智力、品德、身体、审美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4. 教育的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5. 教育的过程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以达到教育目标的过程。
6. 教育方法包括教学方法、评价方法和教育管理方法等。
7. 教育的对象包括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等各个年龄段的人群。
8. 教育可以分为形式教育和非形式教育,形式教育是指在正规的学校和教育机构进行的教育,非形式教育是指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的教育。
9. 教育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等。
10.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发展原理、全面性原理和个别差异原理等。
11. 教育学的主要学派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等。
12. 教育学的主要理论包括条件反射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等。
13. 教育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就出现了一些教育理论和方法。
14. 中国的教育学起源于古代儒家学派,儒家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5. 教育学的发展与现代化进程、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密切相关。
16.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不仅包括学生,还包括教师、教材、课程和教育环境等。
17. 教育学的研究范围广泛,涉及到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等各个方面。
18. 教育的评价是指对教育质量和效果进行判断和评估的过程,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
19. 教育改革是指根据社会需求和教育发展的要求,对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进行调整和改善的过程。
20. 教育的公正性是指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公平分配的原则。
21. 教育的自由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享有言论和选择的自由。
22. 教育的适应性是指教育内容和方法与学生的发展需求相适应。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常考知识点经典背诵版(精心整理)
教育学心理学常考知识点重点汇总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1、教育概念界说?(1)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联系在一起是孟子;《孟子.尽心上》对教育的理解“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对教育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
(3)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育”才被正式用来言说教育。
2、教育定义?广义:指增进人们的知训、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广义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们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学校教育: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包括三个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4、简述各构成要素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教育者:是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
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
他既要接受教育者的改造和塑造,同时也要自我改造和塑造。
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极其联系得总和,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5、为什么说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1)教师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2)教师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3)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
6、简述学校教育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从教育者的角度看: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选择教育影响并向受教育者施加教育教育影响的过程。
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教育的过程是受教育者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和主观愿望选择教育影响,并将教育影响内化为自己的身心发展内容的过程。
7、学校教育制度概念?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题库(背诵版)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题库(背诵版)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17、强调教育学是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考点总复习总结归纳汇总师范生教师招聘考试考前必记必背!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考点总复习总结归纳汇总师范生教师招聘考试考前必记必背!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一、教育学及其发展1 .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2 .教育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创立、教育学的发展3 .教育学发展中的教育专著:(1 )中国先秦时的《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2 )教育学史上,一般认为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于1632 年撰写的《大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专著;(3 )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看,通常以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1806 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
赫尔巴特本人被视为“ 传统教育派” 的代表;(4 )杜威也被视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二、教育及其发展1 .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 .教育的发展经历的阶段: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古代教育、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近代教育、20 世纪以后的教育等几个阶段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1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其中,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指在社会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 中介” 的总和2 .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1. 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2. 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3. 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桥梁四、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1.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3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 )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2.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 )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需要的人才;(2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 )教育可以促进民主二)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1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 )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 )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 )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 )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2 )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素质来提高劳动生产力(三)教育与科技文化1 .教育与科技的关系(1 )科技对教育的影响:1 )科技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 )科技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 )科技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2 )教育对科技发展的作用:1 )教育能够完成科技知识的再生产;2 )教育可以推进科学体制化;3 )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 )教育具有推进科技研究的功能(3 )信息技术与教育:1 )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 )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 )信息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2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1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1 )文化本身具有教育力量;2 )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2 )教育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五、教育与个体发展(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涵义、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 1 .个体身心发展的涵义: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生命开始至结束的全部过程中,身心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2 .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内发论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二)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三)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1. 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1 )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2 )遗传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3 )不能夸大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 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教育受成熟制约,成熟对人的发展有积极的能动作用,教育以成熟为前提,同时又要积极、能动的促进个体成熟;3. 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1 )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机遇,条件和对象;(2 )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 )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被动的4.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1 )学校教育规范了个体的发展的方向与方面;(2 )学校教育加速了个体的发展;(3 )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的发展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还有延时价值5. 个体发展中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主观能动性对个体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学校和社会要重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2020年中小学教师编制考试100个教育理论基础知识重点复习提纲(精品)
2020年中小学教师编制考试100个教育理论基础知识重点复习提纲(精品)1.智力的群体差异包括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
2.层次结构图和流程图都可以衍变成双向表。
3.通过角色训练增强自信心,然后将所学得的应对方式应用到实际生活情境中的行为演练方式称之为肯定性训练。
4.制定评估手段的参考架构基础是健康模式与疾病模式。
5.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高原现象。
6.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廖世承。
7.组织策略可利用的图形有系统结构图、流程图、模式或模型图、网络关系图。
8.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称为行为塑造。
9.教学评价是一种系统化的持续的过程,包括确定评估目标、搜集有关资料、描述并分析资料、形成价值判断以及做出决定等步骤。
10.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法,学习者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称为智慧技能。
11.衡量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地关注学生。
1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与这句名言有关的教师劳动特点是示范性。
13.教师角色形成的过程有三个阶段: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和角色信念阶段。
14.微格教学指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时间内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并摄制成录像,课后进行分析,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15.主张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有凯兴斯泰纳、涂尔干、托普尔。
16.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各学科教学。
17.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8.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19.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教师工作。
20.首创全身松弛训练法的心理学家是雅各布松。
21.制定评估手段的参考架构基础是健康模式与疾病模式。
22.观察性的记录方式有项目检核表、评定量表和轶事记录三种。
教育学100个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100个必背知识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的学科,对于教育从业者和教育研究者来说,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学知识点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列举了100个必背的教育学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1. 教育定义:教育是一种有意识地组织和引导个体形成积极价值取向和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
2. 学习定义:学习是通过获取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它是主观的、积极的和有意识的。
3. 教育的目的:培养合格公民、发展个体潜能、促进社会进步。
4. 教育的对象:人类。
5. 教育的方式:形式教育、非形式教育、社会教育。
6. 教学理论:包括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知主义教学理论、社会交往教学理论等。
7. 教育主体:教师和学生。
8. 教育活动:教学活动、学习活动。
9. 教育评估:对教育活动和教育成果进行评估,包括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
10. 教育技术: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教育的方法。
11.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个体的心理特点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12. 教育管理:对教育组织进行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活动。
13. 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学科。
14. 教育法律:法律对教育活动的规范和约束。
15. 教育伦理:教育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原则。
16. 教育经济学:研究教育资源配置和使用的学科。
17. 教育的历史发展: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
18. 教育的国际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在教育领域的差异与相似之处。
19. 教育政策:国家对教育的目标、原则和措施的规定和制订。
20. 教育改革:针对教育问题所进行的改革措施。
21. 儿童心理发展:研究儿童心理在不同阶段的发展规律。
22. 青少年问题:研究青少年在心理、生理、社会等方面的问题。
23. 成人教育:对成年人进行的教育活动。
24. 职业教育: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的教育。
25. 初等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等。
26. 中等教育:包括初级中学、高级中学等。
27. 高等教育:大学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
2020年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考的100个重点知识汇总(精编版)
2020年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考的100个重点知识汇总(精编版)1、教育的定义:广义的定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定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更狭义的定义:是指德育。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2、教育的功能:定义:是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3)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3、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代表人物:朱熹。
(2)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法国的利托尔诺和英国的斐西能。
(3)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美国的孟禄。
(4)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马克思,马克思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4、现代教育的特点:(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2)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多样性日趋突出。
(3)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5、学习教育学的意义:①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②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③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④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
⑤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
6、教育的政治功能:①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②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③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
7、教育的经济功能: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②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8、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1)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高尔顿。
(2)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华生。
(3)多因素共同作用论。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考的100个重点汇总(精选)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考的100个重点汇总(精心整理)1、教师的作用:①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发展和人类的延续中起桥梁与纽带作用。
②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轻一代的品格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③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对个体发展起促进作用。
2、教师的职业角色:①传道者角色②授业、解惑者角色③示范者角色④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角色⑤家长代理人、父母、朋友角色⑥研究者、学习者、学者角色。
3、教师劳动的特点:①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②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③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④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⑤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4、教师的职业素养:(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①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②对待学生,热爱学生。
(核心)③对待集体,团结协作。
④对待自己,为人师表。
(2)教师的知识素养:①政治理论修养②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③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④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⑤丰富的实践知识(3)教师的能力素养:①语言表达能力②组织管理能力③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④较高的教育机智(4)职业心理健康:①高尚的师德②愉悦的情感③良好的人际关系④健康的人格5、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分类:权力威信和信服威信结构:包括人格威信、学识威信和情感威信6、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①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②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③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④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⑤做学生的朋友和知己7、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①师范教育②新教师的入职培训③教师的在职培训④教师的自我教育8、学生的特点:①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②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③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9、现代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④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2)学生是独特的人。
(完整版)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考点汇总,推荐文档
第一部分:教育学部分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概念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2、教育的三大因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活动的中介,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注:这里第三点紫色部分书上写的是“教育措施”最多出填空。
)3、教育的起源 a.教育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b.教育心理起源说(孟禄)【教育产生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c.教育劳动起源说(凯洛夫)(三种起源要知道哪三种把人物对应上。
一般选择或简答)。
2、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人文主义教育】代表人物:伊拉斯谟、莫尔、蒙田和培根其特征1、人本主义;2、古典主义;3、世俗性;4、贵族型。
3、近代社会的教育特征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4、20世纪以后的世界教育1、教育终身化(一般是简答、案例分析)2、教育全民化3、教育民主化4、教育多元化5、教育技术现代化二、教育学的发展1、教育学的含义: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学科。
(名词解释)2、中国古代教育学思想 a.《学记》:世界第一部教育学书籍,诞生于战国后期,是中国的教育学雏形(填空、选择)b. 孔子的教育思想——《论语》;c. 墨家的教育主张。
3、西方古代教育学思想1苏格拉底【产婆术】2柏拉图【《理想国》,最早提倡“与学习与游戏”的人,重视早期教育;男女平等接受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灵魂转向”】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强调注重人在教育中的发展,主张分阶段教育,提倡和谐的全面发展教育】4、教育学的建立与发展1、教育学学科的诞生:夸美纽斯《大教学论》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选择)3、教育学的发展a.马克思教育学的发展【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于国民制度》,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马卡连科《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育诗》】实验教育学(梅伊曼和拉伊)文化教育学b.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批判教育学c.当代教育学发展d..教育学未来的发展趋势专题二小学教育一、义务教育1、义务教育的概念及意义概念:义务教育是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2020年最新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必考100题及答案
2020年最新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必考100题及答案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中庸》。
2.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XXX。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应做到循序渐进。
4.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家XXX的主张体现了个人本位论思想。
5.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社会教育制度。
6.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开而弗达。
7.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是陶冶教育法。
8.尊重信任学生是教师的思想品德素养之一。
9.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课外校外教育。
10.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上课。
11.心理现象就其产生方式是反射活动。
12.观察力是一般能力。
13.狼孩的心理障碍主要原因是缺乏社会。
14.勤奋和懒惰属于性格。
15.长时记忆的遗忘属于提取性障碍。
16.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的广度特性。
17.直观时运用变式方法的目的是丰富想象。
18.“人逢喜事精神爽”是情感。
19.个性结构的核心成分是性格。
20.听觉中枢位于颞叶。
21.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是《论演说的教育》,作者是XXX。
23.“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是XXX。
24.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课堂教学。
25.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癸卯学制。
26.在教育目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XXX的主张体现了个人本位论思想。
27.决定教育性质的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28.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一定有教育,这说明教育具有永恒性。
29.德育原则是有效地进行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3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上课。
31.“强、平衡、不灵活”的神经类型与粘液质类型对应。
32.心理状态是从心理过程向个性心理特征转化的中间环节。
33.识记过的内容,因消退原因,完全不能再认或回忆是永久遗忘。
34.“入芝兰之室,久闻不知其香”是嗅觉适应。
35.影响深度知觉的双眼线索是视轴辐合。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必考100个重点知识汇总(背诵版)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必考100个重点知识汇总(背诵版)1、师生在人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2、课业及进程是指:课程。
3、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4、根据课程的制定者的不同,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5、课程结构的编制是指:课程设计。
6、学科标准是指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称教学大纲。
7、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构成要素有本文部分和(说明部分)。
8、新课程改革要改变过去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9、课程目标有五个方面的规定性,它们是: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和指导性。
10、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被称为(课程类型)。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必考100个重点知识汇总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必考100个重点知识汇总1、简述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答:(1)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包括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等。
(2)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包括全身松弛训练法、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
(3)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如艾里斯的理性情绪辅导方法。
2、简述教学目标及其意义。
答: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在教学中,教学目标有助于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测量和评价,选择和使用教学策略,指引学生学习等功能。
3、简述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
答:布卢姆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六个层次,形成由低到高的阶梯。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而分为五个等级: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
动作技能教学目标指预期教学后在学生动作技能方面所应达到的目标。
有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
4、简述加涅的九大教学事项。
答:(1)引起学生注意;(2)提示教学目标;(3)唤起先前经验;(4)呈现教学内容;(5)提供学习指导;(6)展现学习行为;(7)适时给予反馈;(8)评定学习结果;(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5、简述教学策略的类型。
答:(1)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有:发现教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
(3)个别化教学。
有: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导教学、掌握学习。
6、简述布鲁纳对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提出的四项原则。
答:(1)教师要将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
(2)要配合学生的经验,适当组织教材。
(3)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适当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
(4)确保材料的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7、简述合作学习及其特征。
答:合作学习指学生们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一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教育心理学史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所谓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体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4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与差异性5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是指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6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种主要成分7自我认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8自我体验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9自我监控属于意识控制,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追求等10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包括认知方式差异和认知能力的差异11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学习三类12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它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13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消惩罚)之分14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15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是学习者的知识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原有知识16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化17所谓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18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的内驱力,知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的内驱力19班杜拉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20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除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简介推测其存在的知识21如果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22关于遗忘产生原因的解释有许多说法,比如痕迹衰退说,干扰说,同化说和动机说等23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24短时记忆一般包括两个成分,一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加工,另一个成分是工作记忆,指从长时记忆贮存中提取的正在使用的知识信息25遗忘研究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平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负加速趋势26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27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与(1959)年系统提出了心智动作形成的理论28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29交互式教学的模式主要是用来帮助学习成绩差生阅读领会30交互式教学宗旨在教会学生四种策略:总结,提问,析疑和预测31指导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法十分类似,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等环节构成32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二是达到的目标,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33人们一般倾向于根据问题是否界定清晰而分为两类,即有结构问题和无结构问题34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35创造有真正的创造和类似创造之分,前者是一种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36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37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映倾向性38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各种态度都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或改变的39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与倾向40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为的表现41服从是指在权威的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42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43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44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的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45习惯上,人们用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来分别指严重程度由低到高的积累心理健康问题46焦虑症是一种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47抑郁症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48人格障碍是长期固定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由一些不成熟的不适当的压力应对或问题解决方式所构成49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50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教学结果的测量必须针对教学目标51如果教学目标侧重知识或结果,则易于选择接受学习,与之相应的教学策略是讲授教学52上课开始时,教师明确告诉学生学习目标,将有助于引导学生的集中注意课堂中的重要信息,对所教内容产生预期53对所学知识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概念和原理的回忆54知识领会过程中的转换,即指用自己的话或用不同于原来表达方式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55教师的教学策略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的设计等56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解法,演示法,课堂提问法,联系,指导法,讨论法,实验法,参观法,实习作业等57教师的教学策略可以分为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和个别化教学等58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育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59行为目标的陈述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具体目标,产生条件和行为标准60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教学目标61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从最终目标出发,一级子目标一级子目标地解释其先决条件62任务分析必须将教学目标逐级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63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反复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要完成这一目标,预先必须具备哪些能力,一直追问道学生的起始状态64教学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育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65课堂教学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66教学策略指教师采取的有效到达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67发现教学又叫启发式教学,主张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合作学习概念或原理68课堂管理的维持功能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持久地维持良好的内部环境69课堂管理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70课堂管理始终制约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促进和维持的功能71制约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三大要素是: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72课堂管理的促进功能,是教师在课堂创设对教学有促进作用的组织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励学生潜能的释放以促进学生的学习73不管是正式群体还是非正式群体,都有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群体气氛以及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74班内学生对教师的课堂行为会形成定型的期望,他们期望教师以某种方式进行教学和课堂管理75所谓群体是指人们以一定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76正式群体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固定的编制,责任权利明确,组织地位确定,77班级,小组,少先队,团支部等都属于正式群体78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等三个阶段79集体则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成员的共同活动不仅对每个成员有个人意义,而且还有重要的的社会意义80非正式规范的形成是成员们约定俗称的结果,受模仿,暗示和顺从等心理因素制约,知识规范是由目的,有计划地教育的结果,81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情境,它通过是指课堂里某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82课堂气氛具有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气氛区83一种课堂气氛形成后,往往能够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且不同的课堂活动也会被同样的课堂气氛所笼罩84由于教师在课堂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以及教师的情绪状态便成为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85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往往会投射到学生身上,使教师与学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都连接起来,从而在师生间产生共鸣性的情感反应86处罚学生的消极的课堂行为,但不能采用讽刺挖苦,提法和剥夺学习权利等手段87焦虑是教师对当前或预计到的对自尊心理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所具有的一类类似于担忧的反应倾向88只有当教师焦虑适中时,才会激起教师改变课堂现状,避免呆板或恐慌反应,从而推动教师不断努力以谋求最佳课堂气氛的出现89人们往往相信大多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觉得别人提供的信息将有助于他90个人可能为了避免他人的非议或排斥,避免受孤立,因而发生从众现象91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能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对抗的三种类型92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而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93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特征94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失控的气氛,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蛋95人际交往时教师和学生在课堂里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96人际吸引是指交往双方出现相互亲近现象,它以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及行动一致为特征97学生座位的分配,一方面要考虑课堂行为的有效控制,预防纪律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又要考虑促进学生间的正常人际交往98也有的心理学家把问题行为分为:品行性问题,性格问题行为,情绪上,社会上的不成熟行为等三类99教学评价是一种系统化的持续的过程,包括确定评估目标,搜集有关资料,扫描并分析资料,形成价值判断以及作出决定等步骤100测量主要是一种收集资料数据的过程,是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一种量值,以表示学生对测量问题了解的多少101测验是测量一个样本的系统程序,即通过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量化描述人们心理特征102对于情感以及道德行为表现的评价则常常采用非测验性的评价手段,如案卷分析,观察,问卷量表以及谈话等103教师自编测验的主观题包括论问题,问题解决题104教师自编测验的客观题包括:选择题,是非题,匹配题,填空题等105评分必须以一定的比较标准为依据,评分的标准可分为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两种106教师要充当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多种角色,107在教师的知识和智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困难的能力,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他们的思维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108教学评价是只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二每日一练1.下列不属于科研对教师的影响的是( )。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考的100个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整理汇编(精品)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考的100个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整理汇编(精品)1.希腊6世纪形成了著名的:雅典和斯巴达教育体系。
2.从雅典教育的课程内容看,他们非常重视体育、智育、和美育,史称"和谐"发展的教育"称他们开设的主要学科(文法、修辞、辨证法、几何、天文、音乐、算术)为自由七艺。
3.唐代教育有:言学、么学。
言学分为:中央官司学和地方言学4.中国封建社会的三大学校典型:言学、私学、书院。
5.唐代教育是封建时代世界上最发达的教育。
6.五世纪后欧洲的教育掌握在教会手中,教会学校是教育制度的主题,称骑士教育7.骑士教育的内容是"骑士七技"。
8."骑士教育"的内容为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称"骑士七技"。
9.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个“士”独立阶层是我国第一代教师群体.10.教师是学校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领导者。
11. 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有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是程序教学。
12. 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叫做课堂气氛。
它是教学过程的软情境。
13. 有系统的惧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材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称之为教学评价。
14. 标准化就测验的优越性在于:第一,客观性;第二,计划性;第三,可比性。
15. 多次测验所得的分数的稳定和一致的程度,叫做测验的信度。
16. 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17.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信息是以信息流形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
18. 积极诱因使个体产生积极行为,趋向或接近某一目标;消极诱因则使个体产生负性行为,远离或回避某一目标。
19. 布卢姆等人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
20. 对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的比较研究发现,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具有预见性,并以学生为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必考100个重点知识汇总(背诵版)1、师生在人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2、课业及进程是指:课程。
3、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4、根据课程的制定者的不同,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5、课程结构的编制是指:课程设计。
6、学科标准是指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称教学大纲。
7、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构成要素有本文部分和(说明部分)。
8、新课程改革要改变过去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9、课程目标有五个方面的规定性,它们是: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和指导性。
10、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被称为(课程类型)。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中(学校教育制度)。
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2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29、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 03年的(“癸卯学制”)。
30、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四书五经)。
31、欧洲中世纪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传授宗教及读写知识的教会学校中(教区学校)。
32、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言行记载〈论语〉中。
33、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3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有意大利的(维多里诺)、法国的蒙田和(拉伯雷)等。
35、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36、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是助产术。
37、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曾为师”,“以吏为师”。
38、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39、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爱弥儿》一书中。
40、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的学科。
41、杜威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民本主义与教育》。
4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43、一定社会条件下,决定教育领导权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44、美国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者舒尔茨认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
45、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双重文化属性,即传递和深化文化与:构成文化本体。
46、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学校文化。
4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48、一定社会条件下,制约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最直接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49、教育的发展受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约,但教育又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特征。
50、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的途径是(学校教育)。
5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发展的(动力作用),而且还能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预示结果。
52、学校教育进行的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再生产。
53、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环境文化),二是(设施文化)。
54、学校精神文化可分为如下四种基本成分:(一是认知成分,二是情感成分,三是价值成分,四是理想成分。
)55、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
)56、美国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认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基因复制。
57、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这是一种:外铄论观点。
58、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的:自身的内在需要。
59、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这是一种:内发论的观点。
60、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成熟机制。
61、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提供物质前提。
62、个体发展过程中,在一定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称为:年龄特征。
63、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称为:关键期。
64、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65、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面:(一是生理的发展,二是心理的发展。
)66、人的心理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包括(认知和意向)两个方面的发展。
67、关于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主要存在着内发文化、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等不同的解释。
68、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个体的实践活动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
69、19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著名的“白板说”,强调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
70、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依次经历了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发展过程。
71、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研究证明,人的道德认知的发展经历了从前世俗水平到世俗水平,再到后世俗水平的发展过程。
72、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叫做:培养目标。
73、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74、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75、毛泽东提出新中国第一个教育方针是在:1957年。
76、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培养创新精神。
77、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在能力方面表现为:创造美。
78、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79、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的总的要求就是(教育目的)。
80、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81、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82、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83、体育是授予学生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认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84、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85、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无差别原则。
86、学生所享有的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指的是学生的:人格尊严权。
87、一般来说,教师所扮演的职业角色不包括:服务者角色。
88、联合国大会所通过的旨在保障青少年、儿童佥权益的《儿童权利公约》颁布于:1989年。
89、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其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90、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91、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他具有个人的爱好、兴趣、追求,有个人的(独立意志)。
92、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93、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中对中小学生的身份定位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种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94、作为权利主体,学生所享有的佥权利主要有人身权和(受教育权)。
95、教师职业从性质上来说属于(专门)职业。
96、一名教师是否能较好地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
97、教师所需具备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
9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对教师概念作了明确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教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99、在教师的聘用上目前我国实行的是(教师资格制度)。
100、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与学上构成(授受)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