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3》的读书笔记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书笔记及感悟4000字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书笔记及感悟4000字《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书笔记及感悟4000字:最近我读了《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这本书,有一些感想。
曾国藩被称为圣人,与孔子不同,他所处的时代离我们比较近,这使我们能够了解到他的一些生活细节。
曾国藩的大量书信和日记被保留了下来,这使得后人能够了解他在一些关键问题上的所思所想。
这本书写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详细交代了曾所处的环境,让读者到现场感受曾的无奈。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曾国藩的事迹偶有耳闻,知道他很了不起,但没有深究。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对曾国藩有了一些跟世人不同的观点。
一、要成大事必须学会妥协曾国藩所处的时代,天平天国运动肆虐,官场腐败、清军腐败无能。
他写信给皇帝,直言不讳地指出皇帝的错误,结果差点被皇帝杀掉。
他以个人之力对抗整个腐败的官场,结果使自己被排挤,事业处处受阻。
受挫之后,他大彻大悟,改变了自己。
从刚正不阿变得外圆内方,以前瞧不起的虚伪、圆滑、机诈也开始用起来。
也不管官场的腐败了,只要有利于自己的事业,能团结的力量都尽量拉拢。
他统帅的湘军攻下城池之后,在城中大肆烧杀抢掠,他却不闻不问。
这种做法,对他这样的大儒,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这也是他学会妥协之后的结果。
那时候当兵风险极大,若不是有利可图,谁会参军?腐败的朝廷解决军费很有限,且被层层克扣,不得已才放任军队自己解决军费。
要解决太平军屠杀百姓,糟蹋国家的问题,就必须有一只战斗力强的军队。
要有一只战斗力强的军队,就必须保证军队的给养和高收入。
百姓参军不是因为道德高尚,而是想建立军功,想发财,想出人头地。
湘军的一些做法与土匪无异,但为了更宏大的目标,一些事情只能妥协。
曾国藩本人不从抢掠中获利,一生俭朴清贫。
曾国藩一生中做了很多不符合儒家道德规范的事情,甚至很奸诈、很“小人”,但大多有苦衷,为了大目标不得已而为之。
二、不当的政策会危害社会清朝官员的腐败,其中的原因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朝廷的小算盘。
清代对官员实行的是“低薪制”、“薄俸制”,为的是节省国家财政开支,或者说皇帝抠门,不愿意给官员高薪水。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书笔记与读后感心得体会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书笔记与读后感心得体会《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书笔记与读后感心得体会,欢迎阅读点评!提起曾国藩,我想中国人应该是都知道的。
记得在初中近现代史书中有写:此人创建湘军,消灭太平天国,挽救大清于将倾。
说起那会儿的历史书,在现在看来,真的是历史中的皮毛的皮毛,可如何能在初高中短暂的六年时光里,在还有其他重要学科的前提下让历史书面面俱到呢?应该也是没有办法的吧。
曾国藩这个人物,在近几年我是真的好奇的,似乎在网上,在书店总是会出现他的名字,也就好奇此人何以在百余年时间过去后还“声名远播”。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是我看的第一本关于他的书,并不知道其他书籍里是以何种角度如何讲述的,只此书,我便明白,为何此人如此不凡。
本来这应该是比较深刻,有哲理的一个话题,原以为的是,整理出一个立体的、完整的、完美的框架结构,以一本小书或者文章模样呈现出来。
但最近似乎讨厌拖延以及担心未来不可知因素太多,所以恰逢周日无聊就写写吧,当然,对于这样的大人物大话题,未来还是想再仔细斟酌的。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大坪村)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
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张宏杰的这本《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以正面和侧面为核心和框架,分别从正面和左右两个侧面的角度描述这一伟人的人生和事迹,虽有重复交集,但条理清晰明确,人物描述立体感强并且较为客观,还是很值得欣赏学习的。
正面:从“愤青”到“老奸巨猾”开篇,以宏观的角度,讲述了曾国藩一生的五大耻辱:秀才考试考了五次;在京当官画图丑陋遭同行讥笑;批评皇帝与被“京师权贵唾骂”;在长沙“打脱牙和学吞”;曾国藩的江西之困。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曾国藩是中国清朝时期的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是晚清改革派门下的翘楚,曾经担任过太平天国之乱的主要军事指挥官,他也是一位伟大的理论家和教育家。
曾国藩的正面和侧面彰显出他的才华和为国家和人民付出的奉献精神。
曾国藩的正面展现出他的聪明才智和出众的领导能力。
从小,他就表现出过人的聪明才智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他深入研究儒家经典,广泛涉猎文史哲学等课程。
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他形成了自己的政治理念和行动方针。
曾国藩在太平天国之乱中扮演了主要的军事指挥官的角色。
他采取了一系列精确的策略,组织并领导晚清军队击败了太平天国的军队,为太平天国政权的动摇和崩溃奠定了基础。
他艰苦奋斗,不怕艰难困苦,勇往直前,最终取得了胜利。
曾国藩的侧面展现出他的品德高尚和为人民和社会服务的奉献精神。
曾国藩是一位重视传统道德和伦理的人。
他坚持“吾道一以贯之”的原则,从而使得他的行为一直被他的信条和原则所规范。
他一直强调清廉和勤勉的品格,并将这些品格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职业生涯中。
他鼓励他的部下要以身作则,要求他们也要以高尚的品格为榜样。
此外,曾国藩还坚持“以治世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信念,他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工作。
曾国藩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他发展了“教育使国之国之根本”的观念,并为此付诸行动。
他创办了讲学堂,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
他给学生树立了榜样,教导他们要尽自己所能为人民和社会做贡献。
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人才才能够得以培养,国家和社会才能够有长足发展。
曾国藩把他的自传《跋东华录》称为“史良之教材”,鼓励青年人要像他一样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总的来说,曾国藩既有正面的才华和领导能力,又有品德高尚和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他是中国清朝时期的一位杰出人物。
然而,对于曾国藩来说,他并不是毫无缺点的。
他的势利小人之面始终存在,这也是他的侧面之一。
他追求权力和名誉,并通过任何途径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他以残酷和无情的手段镇压了一些反对他的人,并确信自己的理念是唯一正确的。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换做一般人,也许就很识趣地闭嘴了,曾国藩偏不,他不但要说,还要使劲儿说。
他公然上书给咸丰皇帝挑毛病,说他“小事精明,大事糊涂"、"不求实际"、"言而无信".这根本就是no zuo no die的节奏啊!好吧,曾国藩如愿以偿地被嫌弃了,皇帝把他的折子直接进废纸篓,这个人也就雪藏了。
渴望做大事的曾国藩只好寻了个外差,离开北京。
这也是他训练湘军的开始。
到了地方,曾国藩并没有吸取教训,而是用他的no zuo no die的节奏继续得罪人。
他不尊重过行政程序,视地方官员如无物,毫不顾忌人家的面子。
官僚体制内最可怕的就是帕金森症候,谁都讨厌有个能干的人搅乱秩序。
你可以当好官,但是你不能妨碍我们当懒官。
曾国藩得罪了这些养尊处优的地方要员,无数次被人穿小鞋。
另外,练兵就得用钱。
那时候湖南的八旗兵甚至有兼职做理发师、修鞋匠的,就因为军人工资太低了。
曾国藩练兵舍得给钱,高薪。
可是高薪出自哪里呢,去哪里筹钱呢?曾国藩又造船又招兵的,四处想办法筹钱,惹得地方大员眼红。
好哇,你搜刮民脂民膏,我们也上!就这样,曾国藩一番好事儿又办了坏事儿,引得人神共愤,被人告状告到了咸丰那里。
皇帝更不待见他了,找了个借口,把他从京二品降到三品。
为什么曾国藩吃了败仗恨不得跳水自杀?他被逼的!他就想踏踏实实做点儿实事儿,可惜他不懂为官之道,做人太直太楞!他的情商远没有财商高。
至于后来他是如何成为封疆大吏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书,我不赘述。
比起后来那些"慎独"、"隐忍"、"内圣外王"的成型理论,我更喜欢探求曾国藩形成这些理论的过程。
他当年是那样一个愣头青,竟然能够打磨掉身上的利刺,成为一个"牙齿打掉或血吞"的忍者神龟。
凡成大事者,忍字心间绕,自控能力必须一等一地强。
曾国藩强到什么程度?他几乎每天都要写日记,剖析自己的每一件小事,真真做到"三省".张宏杰在书里记录了一个小段子,说曾国藩恨自己"好色".多看了美女几眼,就要在日记里骂自己"大无礼"、"直不是人,耻心丧尽";中午闲来无事不想看书,跟媳妇嘿咻了一下,竟然也要在日记里骂自己"真禽兽矣".那些一看日剧就熬通宵、一打游戏就收不住手的潘磕信们,你们还好意思说命苦只能赖政府吗?考验人的,除了困境,还有顺境。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 3篇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 3篇《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 3篇《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一这段时间一直在读张宏杰编著的《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这本书刚开始读的时候确实有些费心费时,因为书中引用了大量曾国藩的日记、家书、书信,这些文言文难度比较大,晦涩难懂,而且时不时还会冒出几个生僻字,这些都需要去查它的读音或意思。
但真正读进去之后才发现,这本书写得确实很好,读者很容易被曾国藩的经历所吸引,更会被他的精神所折服。
曾国藩的一生非常坎坷,首先他的资质较差,无论是智商还是身体状况,与常人相比都处于弱势,这估计是和基因与环境有关,曾国藩的家乡至今还是个交通不便、消息闭塞的地带,那个地方的人自然也不怎么聪慧,曾国藩的父亲在家教十分严厉的条件下,仍然连考了十七次秀才均以失败而告终,曾国藩本人也如此,十六年寒窗苦读,六次考试均落榜,还受到了考官的当众讽刺,然而也正是这次耻辱,如当头棒喝、醍醐灌顶,曾国藩竟咬牙发奋,第七次终于成功,从此开启了自己飞黄腾达之路。
曾国藩一生经历过五次耻辱,分别是:刚才所说的参加秀才考试被考官公开批责;金銮殿中向皇帝奏折,为解释清楚画了一张图表,但”画图甚丑”遭同事讥笑;因不满官场的恶俗风气及皇帝的浑浑噩噩,公开批评皇帝并被“京师权贵唾骂”;由于治军手段太过强硬,在长沙“打脱牙和血吞”;还有最后的,由于触及了当地官员的利益而引发的江西之困。
曾国藩为什么会遭受这么多挫折?其实他的心确实是好的,一直想维护大清朝的长久统治,一直想为百姓谋福利,但在真正做事时却太自傲、太急切、一味蛮干、一味刚强,也就是咱们今天常说的“愤青”,而且总感觉,自己是圣人那么别人也要有圣人的品质,自己是忠诚的,那么反对自己的人必定是不忠于大清王朝的,这个逻辑就很危险,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锋芒毕露,人必非之”。
这很可能会触犯到很多人,或损害到很多人的利益。
曾国藩后来也反思到了自己的这些问题,并开始转变,其实很多人认为,曾国藩经历过官场的磨炼,由正直变得圆滑了,由洁身自好变得阿谀奉承了,其实并不然,虽然他的行为方式转变了,但忠于大清、造福人民的心丝毫没变,他的这些转变只是为了能在官场上生存下去,而只有生存下去,才是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首要前提。
《曾国藩的正面与背面》读后感
《曾国藩的正面与背面》读后感《曾国藩的正面与背面》是一本让人不禁深思的书籍。
通过对曾国藩这位清代名臣的生平和事迹进行全面深入的剖析,作者揭示了他的正面和背面,展现了一个复杂多面的人物形象。
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曾国藩那种勤勉好学、忠诚职守的正面形象。
他一生追求进步,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力求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在官场上深得皇帝信任,多次担任重要职务,推行改革,励精图治,为国家带来了繁荣和稳定。
他对待家庭也是一片赤诚,对妻子儿女慈爱有加,为人正直善良,深受人民爱戴。
然而,与此同时,书中也揭示了曾国藩的背面。
他在政治上有着强硬的一面,对待异见者和反对派常常采取严厉手段,甚至有过残酷的行为。
他的改革措施虽然有益于国家的发展,却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导致了一些社会问题的产生。
他在家庭生活中也有不完美的地方,对儿子的严苛要求和教育方式,让人感到有些遗憾。
通过对曾国藩这一历史人物的全面展现,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人物形象,一个既有光辉一面,又有阴暗一面的人物。
他的生平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形象往往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由正反两面共同构成的。
我们不能只看到他的光明一面,也不能忽视他的阴暗一面,而是要全面客观地看待一个人,理性地评价他的行为和品德。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也更加意识到了对一个人的评价应该是全面的、客观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应该学会欣赏他们的优点,也要看到他们的缺点,不偏不倚地对待他们。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更好地认识人性,更好地建设和谐社会。
总的来说,《曾国藩的正面与背面》是一本值得深入阅读的书籍,通过对曾国藩这一历史人物的全面剖析,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人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引发了我对人性和历史的思考,对我的人生和学习都有着积极的启发和影响。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本书,从中获得启示,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历史修养。
曾国藩第三章读后感
在阅读曾国藩的第三章后,我深深地被曾国藩的处世哲学和人生观所打动。
曾国藩作为清朝末年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他的思想和行为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章主要讲述了曾国藩的崛起和他创建湘军的经历。
在这个过程中,曾国藩展现出了他的卓越才能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他身处乱世,却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困境,以超凡的毅力克服重重难关,这让我深感敬佩。
曾国藩的处世哲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主张"以柔克刚",强调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平和的心态,善于忍让和包容。
他认为,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在逆境中生存和发展。
这让我明白,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不能被情绪所左右,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智,以平和的心态去应对一切。
此外,曾国藩的勤奋和好学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自幼勤奋好学,精通经史子集,博学多才。
他主张"实事求是",强调实践和行动的重要性。
这让我明白,只有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实现人生的价值。
总的来说,阅读曾国藩的第三章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处世哲学和人生观的重要性。
曾国藩的故事告诉我,无论身处何时,我们都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勤奋学习,勇于行动,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书笔记及感悟3000字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书笔记及感悟3000字《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书笔记及感悟3000字:自从来农大工作后,因为每人每年2000元购书补贴的福利,给我这个书虫带来了极大的满足,各种书只要是看着好的,不论价格,就一概买了来(只是可惜家里太小,眼看着书柜就要被填满了)。
一次在微博上,马伯庸分享了张宏杰要签售《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3》的消息,被我看到。
曾国藩是我所素知的,而张宏杰我也曾因为罗辑思维的机缘,看到过他的《饥饿的盛世》一书的一些内容,对此人颇有好感。
于是在豆瓣上查了这书的评分,然后果断把《曾》的从1到3都买了来,作为睡前的床头新宠,闲来看看。
这一看不要紧,深刻觉得这书着实不错。
通过看此书,使我对曾国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是因为之前已经读过唐浩明的《曾国藩》,对于曾的生平已经有了认识,再读此书,说及曾国藩的种种,不觉突兀。
否则乍看此书,虽然能明其意,但理解终究潜一层。
所谓读书是有缘分的,就是这个意思。
虽然三本只读了一本半,但我还是觉得想做一下笔记,不枉作者苦心写就这几本好书。
以上是闲话。
接下来是《曾》的一些读书笔记。
其实也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读书笔记,只能说是读罢此书,阖书静思,我对曾国藩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大体分三个部分:一是外事,二是内功,三是思考。
外事:外事,姑定义为人这一生的外在际遇。
曾国藩的一生,大背景是晚清时期,官场腐败,暮气重重。
曾国藩生于1811年,死于1872年,正是中国历史最屈辱一段的前期。
就他个人而言,人生也可分为好几个时期。
30岁以前,他就是一个乡下普通的读书人。
27岁时,命运之神降临,科举高中,中进士,点翰林。
之后十年七迁,在北京做官,在37岁时做到了侍郎(副部级)的官员,直到1852年(41岁)。
这一年,其母病逝,按制回乡守孝。
此时正赶上太平天国起义,太平军进攻湖南。
清政府因为正规军腐败无力,要求各地官员组织地方武装以图自保。
曾国藩因在兵部干过侍郎,于是将编练地方武装的事切切实实做了起来,这就是创建湘军的来由。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3000字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3000字《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3000字《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3000字:我是在读完《曾国藩的正门与侧面》后到网上随便搜搜,才知道这书原来是一套,共有三本。
第一本上没有标注“1”,差点让我错过后两本。
我读书通常是几本不同种类的书一起读,床头、桌上、抽屉、甚至乡下都放着未读完的书。
只要手头没事,就摸起来看上几页。
所以单本书的阅读进度会很慢,但每年都会读很多书。
这套书梳理了曾国藩的人生轨迹,讲述了曾国藩与家人、朋友、同僚、敌人的关系。
作者很少谈感受和议论,而是引用了大量资料和引注,书中很多资料来自于曾国藩的亲笔书信,可信度很高。
在书中可以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曾国藩,一个有烟火味的曾国藩。
该书把曾国藩这一生的挣扎、纠结、冲突、成长都展示了出来,非常难得。
这本书还让我加深了一层对晚清的政治和社会的了解,古今对比,感触良多。
一、不要迷信曾国藩的治家哲学现在流传着一种说法,“曾国藩是治家典范,曾家的后人有出息,全赖这些治家哲学,所以曾国藩的治家之道,值得学习。
”这本书的作者,因为研究曾国藩,接触到一些曾氏后人。
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曾氏后人对曾国藩并没有什么印象,甚至在他们的成长年代里,曾国藩是家族耻辱。
那些年,曾氏家族里有个默契,互相不提曾国藩。
原来曾国藩对“天津教案”的处理(曾国藩被人坑了),毁坏了他在民间的良好形象,被人称做“汉奸”“卖国贼”。
改革开放之后,曾国藩的形象又逐渐好起来,很多关于曾国藩的东西又浮出水面。
所以流传的说法并不靠谱,曾氏后人很长一段时间有意跟他划清界限,他们发展不靠曾国藩的治家哲学。
二、曾国藩的治家哲学如何?从曾国藩这一辈和下一辈的发展总体情况来看,非常糟糕。
曾国藩是家中长子,族中长孙,是家族责任最重的一个人。
他的弟弟中(曾国潢、曾国华、曾国荃、曾国葆),曾国潢当了一辈子乡绅,曾国荃成为封疆大吏,曾国华战死沙场(自己作死),曾国葆病死军营。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书笔记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书笔记《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讲述了曾国藩跌宕起伏的一生,揭露了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一生遭遇过的五次重大挫折;与左宗棠的纠结和情谊;一生收入与支出;如何看待风水、相面、算卦和天命等。
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正直、清廉、智慧的“圣人”形象的曾国藩,一个矛盾、挣扎的深嵌体制核心的职业官员。
透过曾国藩,读者可窥见中国传统官场微妙而复杂的“潜规则”与中国特色体制的独特生存哲学。
本书作者张宏杰是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后,曾任《百家讲坛》主讲人,目前就职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
张宏杰专注于历史文化的研究,所著《大明王朝的七章面孔》在业界多次引起反响,这本书是张宏杰研究偶像多年的倾力之作。
一、天下第一笨人曾国藩是古往今来的大人物当中,最笨的一个人。
智商不高。
个人要成功,天赋很重要。
但是曾国藩却没什么天赋。
过去科举考试,第一步是考秀才。
这是最好考的一步。
一般读书好一点的人,都是考一次就考过去了。
曾国藩考了几次呢?七次。
从十四岁考到二十三岁,整整九年,这在大人物当中是绝无仅有的。
二、千古第一完人1.“经商得学胡雪岩,做官要学曾国藩。
”中国人都是官本位,衡量一个人的成就,有一个最直观的标竿,那就是官做的多大。
曾国藩曾任一品大学士,两江总督,直隶总督,被封为一等侯爵,官居天下汉官第一。
2.镇压太平天国,改变中国历史的走向。
书生出身,没当过一天兵的曾国藩。
弃文从武,赤手空拳,练出了一支一万人的湘军。
一点一点的把极盛时上百万的太平军,一口口吃掉,楞是把大清王朝从灭亡的边缘又救了回来。
可以说,如果没有曾国藩,清朝就已经亡了,曾国藩扭转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3.曾国藩对后世人的影响中国人说一个人有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曾国藩全做到了。
说到立德,他被称为最后一个圣人,品行达到了圣贤的境界。
说到立言,他的曾国藩家书,现在成了最经典的传统文化读物。
三、曾国藩的脱胎换骨之路1.笨鸟肯先飞曾国藩能够打通科举这条路,靠的完全是“笨劲”。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一)文/李菲张宏杰是一位学者型作家,他的这本书在普通的传记叙事之外也带着一定的学术感觉。
作为一本研究曾国藩的专著,本书内容丰富、体系严密。
尽管部分章节有凑字数和重复之嫌,但瑕不掩瑜。
本书体系上分三个部分。
正面:从"愤青"到"老奸巨猾",这部分实际上就是对曾文正一生的概述,读完这部分,对曾的生平就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左侧面:一生收入和支出,这部分是全书最学术的地方,补了历史研究的一块空白。
作者通过讲述和计算曾公在不同阶段的收入与支出侧面反映了晚晴政府的财政状况和弊端,以及朝廷内外腐化成风的现实,以小见大;右侧面:迷信和天命。
如果前面两部分让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个立体化的曾国藩的话,那么这一章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栩栩如生、有血有肉有个性的曾文正。
岁月让人从批判走向建设,也让曾公从"轻狂"走向了"成熟".这个成熟,自然有些讽刺之意。
作者说:真实的曾国藩,远比那个"永远正确"的"圣人"可爱。
曾国藩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家或军事家、思想家,他首先是一个人……一个生活在尘世中,挣扎、纠结、冲突和矛盾的人,一个既有灵魂又有体温的人。
的确,六十二年的人生旅程折射了当时半个多世纪的社会现实:朝廷垂垂不如当年,满朝文武只知自保或苟且或依然不知所谓的穷究理学,京城内外腐化不堪,外有列强欺凌,内有太平作乱……乱世如此,偶尔出现的个别心怀天下的人也"前仆后继"的被当时的黑暗"规则"侵蚀、腐化。
仅仅少数人在实现自己抱负之时也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初衷:林则徐一生自诩清廉不阿,然而任巡抚期间也曾大量收受"陋规"银子;曾文正常言自己"不靠当官发财",然而也在不断行贿,甚至纵然过属下公开贪污……这些丑相原因何在?源于制度的阴谋与懒惰。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那一篇《年少不读曾国藩,读懂时已不再少年》,看了以后,我真的很想了解曾国藩。
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对他的记忆还停留在初中历史书上那个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人物,除此之外,我一概不知。
我用了两天的时间来读这本《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感受颇多。
我懂得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会读曾国藩。
曾国藩资质平庸,湘乡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说是曾国藩在家读书,一篇短短的文章,朗诵了多少遍还背不下来。
一小偷本想等他入睡之后偷窃。
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他睡。
小偷都会了他还是不会,然后小偷忍无可忍,跳出来大叫:“这种笨脑袋,读什么书?”曾国藩本人从十四岁起参加县试,前后考了七次,到二十三岁才考上秀才,而且还是个倒数第二名。
他是一个平庸的人,但是这一生却不平凡。
他一生做事从来不绕弯子,不走捷径,总是按最笨拙、最踏实的方式去做,我觉得他就是靠着自身的这股笨劲,才成为了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
咸丰年间,太平军兴起,朝廷大乱,当时的朝廷,完全没有一支军队可以跟太平军与之抗衡。
曾国藩认为,想要拯救这个国家,必须得练出一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军队。
这太难了,他一个文人,没有经验,完全赤手空拳啊,他说,“打掉牙和血吞”,为了国家,在种种困难下,他终于练成了湘军,让这个即将衰亡的国家有了一丝希望。
曾国藩打仗靠的是笨拙精神。
曾国藩一生善打愚战、笨战,不善打巧战。
他打仗不贪小利,不求奇谋,踏踏实实,稳扎稳打。
曾国藩一生清廉。
他不贪图小恩小惠,甚至把自己的收入的一部分都用在了军队上。
他穿衣节俭,他对家里人也比较严苛,堂堂一个总督府,过的生活跟乡下的人差不多,他说,人穷才会懂得努力,他不想让儿女们觉得他们富有,不用努力就可以拥有一切,所以他一直都是要求家人勤俭节约。
他最大的优点就是坚守原则,当大官,从京城翰林当到直隶总督,他不肯收礼。
搬家的时候,有知府给他送去家居用品,他只收下七张草席。
又有军官给他带去十六包大礼,他只收一顶小帽子。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原来世间还真有同流合污而不失清廉之人,就如同双鱼图一般阴阳相容。
我从未见过如此刚强之人,一生经历多次耻辱却不曾屈服,反而更加迎难而上:我从未见过如此坚毅之人,一生患病无数,却没有丝毫对自己松懈:我从未见过如此清廉之人,家境贫寒却不受不义之财,统领湘军却待百姓如家人骨肉一般。
我敬曾国藩的刚强,与他那不愿逆来顺受的精神,这也是我所缺乏的精神。
曾国藩虽然一次次的经历失败,一次次的被人孤立,一次次的被人侮辱,一次次的被皇帝所不信任,但曾国藩却一次次的站起身来尽管心中已打过无数次的退堂鼓,这是因为他的心中有拯救大清于水火之中的志向,因为他的心中有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即使面对困难他也不会害怕,面对困难他也不会逃避,尽管被打脱牙齿他也会和着血吞下,埋头做正事最终去赢得胜利。
他不畏权贵尽管曾徘徊于生死线边。
他立志做圣人对自己的要求十分的严格为改去自己多年的陋习,每日反思从不间断。
有人认为曾国藩经江西之困后已不为原来的曾国藩了,他也开始于一些官场之人同流合污,但如果这样妄下断言也是对曾国藩的误解,曾国藩的志向是做大事而不是做清官。
因为这几千年的封建官场之风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将其改变的,既然不可改变,那就学会适应。
若是一味的恃才放旷,唯我独尊,以举世皆浊我独清的思想来支配行动,那并不是正直,英明:相反的,那是愚蠢和幼稚的。
只要不失自己心中的明灯,不被磨灭自己心中的意志,那么混于黑暗之中默默地达成自己的目标才是强者中的强者。
若要胜利先置自身于不败之地,一步一个脚印才是制胜的关键。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喜欢立大捷打奇仗,但却不崇拜稳扎稳打的方法。
靠“稳”来打仗虽然耗时长,但却也是克制各种奇袭的有效方法方法,以不变应万变也亦是如此。
若我们也能沉下心来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来,那么无论遇上怎样的狂风暴雨,也依然可以顶风而进吧。
这世上最赚钱的投资是什么?那就是教育。
曾国藩花钱十分的“吝啬”对于女儿的嫁妆也给予很少的一笔银两,但在买书的方面曾国藩求一点也不会心疼钱,因此修建书房也不惜花下血本。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一)文/李菲张宏杰是一位学者型作家,他的这本书在普通的传记叙事之外也带着一定的学术感觉。
作为一本研究曾国藩的专著,本书内容丰富、体系严密。
尽管部分章节有凑字数和重复之嫌,但瑕不掩瑜。
本书体系上分三个部分。
正面:从”愤青”到”老奸巨猾”,这部分实际上就是对曾文正一生的概述,读完这部分,对曾的生平就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左侧面:一生收入和支出,这部分是全书最学术的地方,补了历史研究的一块空白。
作者通过讲述和计算曾公在不同阶段的收入与支出侧面反映了晚晴政府的财政状况和弊端,以及朝廷内外腐化成风的现实,以小见大;右侧面:迷信和天命。
如果前面两部分让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个立体化的曾国藩的话,那么这一章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栩栩如生、有血有肉有个性的曾文正。
岁月让人从批判走向建设,也让曾公从”轻狂”走向了”成熟”.这个成熟,自然有些讽刺之意。
作者说:真实的曾国藩,远比那个”永远正确”的”圣人”可爱。
曾国藩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家或军事家、思想家,他首先是一个人……一个生活在尘世中,挣扎、纠结、冲突和矛盾的人,一个既有灵魂又有体温的人。
的确,六十二年的人生旅程折射了当时半个多世纪的社会现实:朝廷垂垂不如当年,满朝文武只知自保或苟且或依然不知所谓的穷究理学,京城内外腐化不堪,外有列强欺凌,内有太平作乱……乱世如此,偶尔出现的个别心怀天下的人也”前仆后继”的被当时的黑暗”规则”侵蚀、腐化。
仅仅少数人在实现自己抱负之时也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初衷:林则徐一生自诩清廉不阿,然而任巡抚期间也曾大量收受”陋规”银子;曾文正常言自己”不靠当官发财”,然而也在不断行贿,甚至纵然过属下公开贪污……这些丑相原因何在?源于制度的阴谋与懒惰。
是社会的整体对腐化不堪的制度的纵容与承认导致了一个又一个有雄心壮志的官场新人从”无知”走向了”成熟”.对于晚晴官场而言,不融入这个染缸就是不懂事,只有深入这个利益集团——这个全天下都陷入其中的利益集团——才是成熟。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
曾国藩,是清朝末年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一生经历了风风雨雨,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曾国藩传》是对他生平事迹的详细记录,通过阅读这部传记,我对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从正面看,曾国藩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在政治上有着非凡的才能,能够善于治理国家,处理政务,使国家安定和百姓安乐。
他在军事上更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将领,曾国藩在战场上屡建奇功,多次打败敌人,保卫国家安全。
他对政治和军事事业的贡献,使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
从侧面来看,曾国藩也有着一些人性的弱点。
他在政治上有时候过于严厉,对待下属和百姓的态度缺乏温和,甚至有时候显得有些冷酷。
在家庭方面,他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为他的工作繁忙,经常疏于家庭的照顾,使得家庭关系较为紧张。
通过阅读《曾国藩传》,我对曾国藩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他的一生经历了风风雨雨,他的成就和付出都是不可磨灭的,但同时也有一些人性的弱点。
这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
到,每个人都是有缺点和不足的,我们应该在学习他人的优点的同时,也要客观地看待他们的缺点,不盲目崇拜,也不过分批评。
曾国藩的一生是充满传奇和成就的,他的正面和侧面都值得我
们去学习和思考。
他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华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
史遗产,而他的人性弱点也提醒我们要谦虚谨慎,不断完善自己。
希望我们能够在学习曾国藩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读《曾国藩正面与侧面》有感(通用20篇)
读《曾国藩正面与侧面》有感读《曾国藩正面与侧面》有感(通用20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曾国藩正面与侧面》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曾国藩正面与侧面》有感篇1《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从拿到手到读完,仅用了3天的时间,很有收获。
以前很多有关书籍都是从曾国藩的成功史、尽孝、军事才能等去说的,这本书的视觉是从他的点滴、从他不成功走向成功、好的与不好的、自我完善的过程等方面描述的,更近距离、更客观的勾勒出了曾国藩这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圣人。
这正如书中所说:曾国藩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他首先是一个人。
是一个生活在柴米油盐中的人,是一个终生挣扎、纠结、冲突和矛盾的人,是一个既有灵魂又有体温的人。
从他的自我完善、他对家人的严格要求与对官场中人的宽恕以待、他与左宗棠一生的关系、包括他的从严治军等等,我感悟颇多:一、从曾左关系学待人之道:书中所说,左对曾一生有两个情结:科举情节和喻亮情节。
左对曾的书呆子性格很看不上,觉得曾做事四平八稳缺少急智,左对曾多批评少赞赏,而曾对左一直都相当宽容。
而时间往往沉淀一切,对曾左的评价,后人明显更赏识前者。
左宗棠身上最大的弱点,就是执着于“争功”。
他的心性修养功夫远远不够。
只知进取,不能静处。
相比左宗棠,曾国藩的为人“全面”得多。
这个“全面”一词评价得入木三分。
曾左早期合作顺利,正是建立在曾国藩的深厚修养之上。
而左宗棠一生所有的注意力都贯注于事功,在心性上缺乏了这一段功夫。
王船山说,圣贤一定是豪杰,而豪杰不一定是圣贤。
曾是圣贤,而左仅止于豪杰。
这就是二人的根本区别。
曾国藩曾说,对朋友,首先要“诚”,第二要“敬”,其次是“恕”,然后是“浑”(不过于计较)。
最后则是要做到“不嫉妒”。
曾国藩一生辛苦自持,自言很少有生趣。
然而在友情方面的付出与回报,均远多于常人。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是一本关于中国历史上著名政治家曾国藩的传记作品。
这本书从曾国藩的家世背景出发,详细描绘了他的早年经历、政治生涯,以及他在治理地方、推行改革等方面的卓越成就。
通过深入分析曾国藩的人格特点、思想观念以及政绩成就,本书展现出了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首先,本书着重展现了曾国藩的正面形象。
曾国藩出身于一个贫寒的士人家庭,但凭借着卓越的才智和刻苦的学习,他最终考中了进士并进入了官场。
书中描写了曾国藩的谦虚忠诚、勤勉努力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
他在官场上秉持着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不断学习进取,努力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历任地方官员和山西巡抚的期间,曾国藩致力于改善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大力发展教育,推行劝学运动,使得山西地区经济和社会得到了显著发展。
同时,曾国藩还积极参与国家政务,出谋划策,为朝廷提供正确的政策建议,为国家的繁荣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对曾国藩的正面形象的深入描绘,本书使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曾国藩的卓越品质和伟大事迹。
其次,本书也展现了曾国藩的侧面特点。
曾国藩作为一个政治家,他不仅具备了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品质,同时也有着严厉果断、冷静理性的一面。
在处理政务和处理下属问题时,曾国藩总是高效果断地做出决策,并且非常看重纪律和执行力。
他严肃要求下属官员执行政策,贯彻各项措施,而对于违反纪律的行为,曾国藩也坚决予以惩处。
此外,曾国藩在个人修养和家庭生活方面也有着严肃的要求。
他深知个人形象的重要性,精心打理个人仪表,注重身体健康和精神修养。
同时,他也十分重视家庭的教育和和睦,努力为子女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通过对曾国藩的侧面特点的分析,本书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政治家的性格和行为准则。
总的来说,《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这本书通过对曾国藩生平和政绩的详细分析,全面而深入地展现了这位伟大政治家的形象和成就。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感曾国藩是一位非常具有政治头脑和胆识的政治家,他能够准确地洞察形势,把握时机,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正确的决策。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3读后感书评欣赏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3读后感书评欣赏相信很多朋友对曾国藩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在近代史中,这是一个历史名人。
张宏杰在著作《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3》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曾国藩,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本书呢?我这里整理了一篇网友对这本书的读后感,一起来欣赏吧!这本书的作者是张宏杰先生,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作家。
复旦的历史学博士和清华大学的博士后,已出版了明朝、清朝、朱元璋、曾国藩的若干作品。
这本书分为五个章节,细数了“湘军之父”曾国藩与“湘军之母”胡林翼的“事事相顾、彼此一家”、“既生左何生曾”与左宗棠的一生恩怨、为何在众多弟子中偏选中了非嫡系、非同乡的李鸿章作为接班人、曾国藩与“绝无良心科第一名”沈宝桢的是是非非以及曾国藩与李元度之间的万钧雷霆和雨露春风。
其中更穿插了太平天国、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等诸多历史事件,在那个滚滚洪流的大背景下,这些人如何参与历史进程并在其中发挥影响力。
与众多戏说与野史不同,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接近真实,作者写作时从故纸堆里求考证,所有的论据基本都引用于曾国藩撰《曾国藩全集日记》,左宗棠撰、胡林翼撰以及前清和国外作家当时的作品,作者解读文言文,并相互印证,颇体现了严谨的治学、写作之风。
一、我们对曾国藩的误读一般来讲,在不少人心中,曾国藩这个人往往是“权谋”的代名词,感觉是一个老谋深算、老奸巨猾的奸雄。
作者指出,事实上,这存在很大误区。
曾国藩待人的原则,并非权谋而是至诚。
曾国藩有一句名言: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二、对待同事和下属的三个锦囊妙计曾国藩以“拙诚”为原则,其第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绝不用权术,他认为,多讲正话、直话、实话,虽不见得喜于人,但久之人自能亮其心。
第二点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就是如果要在世间立人立事,则必须要帮助别人站得住、有所发展,给别人创造机会。
事实上,曾国藩在保荐推举下属方面,用不遗余力已经远不能形容了,他推举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沈葆桢,几乎耗尽了全部心力。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3》的读书笔记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3》的读书笔记《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3》的读书笔记作者张宏杰,蒙古族,1972年生于辽宁。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
曾国藩是一个被现代人过度“开发” 的历史人物,满大街有关他的书,百分之九十都是“成功学” 或“厚黑学” 一类的。
张宏杰写了三本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这三本书出版时间相差近十年,作者的文笔、思路、观点也更加的成熟宏大,从带兵打仗、从政为官到生活百态。
让我们更加接近曾国藩的内心世界,也对纷繁复杂的晚清社会有更多认识和解读。
他让我们看到的曾国藩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他还是个人,是一个生活在家长里短中的人,是一个终生挣扎、纠结、冲突和矛盾的人,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是一个迷信风水、算卦占卜的人,也是一个喋喋不休的兄长与父亲。
曾国藩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不断自我调节,我们可以切身感受到他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以及艰难困苦面前表现出来的犹豫与坚定、拘泥与圆通、笨拙与精明,更深入地他的“拙”与“诚”,真切地领略他的做事原则与人格魅力。
这本书集中写曾国藩与他的战友同僚们。
今天这篇文章讲讲他与胡林翼搭档生涯。
胡林翼(1812—1861年),字贶生,号润之,晚清中兴名臣之一,湘军重要首领,湖南益阳县泉交河人。
因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有功,与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被史学家并称为“中兴四名臣”。
1861年9月30日,因病呕血死于安徽军中。
谥文忠,追加太子少保,兵部侍郎。
胡林翼曾国藩是科举京官,是农家子弟,遇到大是大非的.时候,能保证自己的气节,但是对家庭利益、集团利益,却看得很重。
而胡林翼早年是贵族公子,父亲是朝廷高官,又是两江总督陶澍的女婿,所以他遇事,看得破,拿得起,放得下。
胡林翼的心胸更大,手段更直,曾国藩则更持慎保守,顾虑多多。
曾、胡同是湖南老乡且翰林院同事,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境遇,出身、门第、性格、为人大不相同。
胡林翼年轻时平步青云,曾国藩年轻时材大难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虽然曾、胡二人性格、为人迥异,但彼此都能坦诚相待、顾全大局。在多次的战斗中互相支援、协助,急救于危难之中。
从疏远到欣赏
胡林翼是不折不扣的官二代,世家子弟,父亲胡达源探花出身,岳父陶澍更是一代名臣。从小在优渥的环境中长大,年轻时恣意声色,放诞不羁,但天资聪颖,胸有大志。利用父亲与岳父的官场基础,胡林翼一入翰林就显出一副势不可挡的 “红翰林” 之势。连接被任命为国史馆协修、会试同考官及江南乡试副主考,蒸蒸日上的势头令所有同僚羡慕不已。
胡林翼
曾国藩是科举京官,是农家子弟,遇到大是大非的时候,能保证自己的气节,但是对家庭利益、集团利益,却看得很重。而胡林翼早年是贵族公子,父亲是朝廷高官,又是两江总督陶澍的女婿,所以他遇事,看得破,拿得起,放得下。胡林翼的心胸更大,手段更直,曾国藩则更持慎保守,顾虑多多。
曾、胡同是湖南老乡且翰林院同事,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境遇,出身、门第、性格、为人大不相同。胡林翼年轻时平步青云,曾国藩年轻时材大难用。太平天国的兴起、壮大,危及清廷,让两个性情迥异的年轻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走到了一起。
他让我们看到的曾国藩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他还是个人,是一个生活在家长里短中的人,是一个终生挣扎、纠结、冲突和矛盾的人,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是一个迷信风水、算卦占卜的人,也是一个喋喋不休的兄长与父亲。
曾国藩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不断自我调节,我们可以切身感受到他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以及艰难困苦面前表现出来的犹豫与坚定、拘泥与圆通、笨拙与精明,更深入地体会
这时候的他们,一个是经数年边远地区政务磨炼,年少轻狂褪去,励精图治,待人诚恳。一个是早年拘谨谦让中更多了沉稳踏实、干练自信。
这种相互的转变,给曾、胡以后的军事合作中团结协作、相互信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九江、梅家洲之战中,胡林翼与曾国藩部下配合良好,屡立战功。
咸丰五年三月,胡林翼被任命为湖北巡抚,,但是湖北还在太平军手中,为尽快拿下湖北,胡林翼向曾国藩请求救援。此时,在九江自身难保的曾国藩在手下能用之将、可用之兵只剩下罗泽南一部的情况下,同意罗泽南另剿湖北。
,开始了 “十年七迁”。
以前那个让胡林翼没怎么放在眼里的湖南老乡,让他刮目相看,曾国藩已经不是那个木讷、无趣的道学士,而是举世浑浊中,朝廷给予大望的一颗明星。
几年后的胡林翼,得力于胡家官场的渊源及朝廷对人才的爱惜,挂冠七年之久,在朋友们的相助下,捐得贵州安顺知府一职。
在贵州他做到 “不取官中一钱自肥”。亲自带兵剿匪,出入高山深谷,废寝忘食。每到一地,匪患顿息,也凭此举再次得到朝廷的认可。
他的“拙”与“诚”,真切地领略他的做事原则与人格魅力。
这本书集中写曾国藩与他的战友同僚们。
今天这篇文章讲讲他与胡林翼搭档生涯。
胡林翼(1812—1861年),字贶生,号润之,晚清中兴名臣之一,湘军重要首领,湖南益阳县泉交河人。因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有功,与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被史学家并称为“中兴四名臣”。1861年9月30日,因病呕血死于安徽军中。谥文忠,追加太子少保,兵部侍郎。
胡林翼看似平步青云的仕途,在人人羡慕的副主考任上,使他的人生发上了极大的转变。本可以一路加官进爵、封侯拜相,因主考官徇私而被牵连,受到撤职处分。这对于已经患病的胡父无疑是雪上加霜,一年后父亲去世,黯然南归,挂冠回乡,守孝近七年。
胡林翼不在京城的几年,曾国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国藩出身普通农民,家道清贫、谨言慎行,到京为官后,发誓要精进理学,做圣贤之人,谢绝一切应酬,刻苦修身,发愤图强。从七品翰林院检讨
曾国藩一生有两个核心:一个是为国效忠,达到孔子所说的圣贤境界;另一个是发扬光大曾氏家族。在曾国藩心中,国家、家族的分量同样重要,甚至没有了国家,家族还要继续延续。而在胡林翼心中,国重于家,他一生立身行事很少虑及家族和亲人,为朝廷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越来越深入的合作中,两人的友谊不断加深。他们互相信任、互相欣赏,更相互砥砺,达到孔子的 “友直、友谅” 的境界,相互规劝而不相互奖饰。
咸丰十一年,咸丰皇帝七月死于热河行宫,八月二十六日,积劳成疾,长期处于内忧外患的焦灼中,胡林翼走到了生命的终点,时年五十岁。
曾国藩得知胡林翼病逝,伤痛不已,彻夜难眠,惘惘若有所失。
从欣赏到合作
胡林翼从浪荡公子转变成吃苦耐劳地方官之际,曾国藩也完成从文人到武官的转变,咸丰二年,为母亲守孝的曾国藩因太平军席卷两湖,墨絰出山,创办湘军。
咸丰三年年底,胡林翼带领六百贵州练勇,离开奋斗八年的贵州Fra bibliotek成为湘军的一部分。
是年,四十三岁的曾国藩与四十二岁的胡林翼,都已步入中年,终年劳瘁之下尘满面、鬓如霜,不复年轻时的风华正茂。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3》的读书笔记
作者张宏杰,蒙古族,1972年生于辽宁。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
曾国藩是一个被现代人过度 “开发” 的历史人物,满大街有关他的书,百分之九十都是 “成功学” 或 “厚黑学” 一类的。
张宏杰写了三本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这三本书出版时间相差近十年,作者的文笔、思路、观点也更加的成熟宏大,从带兵打仗、从政为官到生活百态。让我们更加接近曾国藩的内心世界,也对纷繁复杂的晚清社会有更多认识和解读。
曾国藩从天下大局看,虽然他坐困江西,一筹莫展、惊险万分。但是武汉更重要,自己的安危次之。胡林翼得精兵后,夺取湖北、江西、安徽等,屡建大功。
曾国藩关键时刻的自我牺牲,危急时刻全力支援对方,使得曾、胡二人的情谊在危难之中日渐加深。
从合作到生死之交
曾国藩的人生哲学是 “拙诚”。他认为“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拙诚可能一时效率不高,但是持久,没有后患。而胡林翼以 “权术” 为用,注重的是高效率。为了迅速达到目的,他绞尽脑汁,需要用权术的时候毫不犹豫。 所以他做人做事很主动,力求占尽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