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4100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2017版)教学大纲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综合课设大纲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中文名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综合课程设计课程英文名称:Power System Relay Protection Multiple Course Design课程类别:课程设计周数:2周学分:2.0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一、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也是该专业设置的一个研与实际究方向,该课程综合性、理论联系性强,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其他课程,如电力系统分析、电机学、自动装置等联系紧密。
通过该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构成原理、运行特性及分析方法、电力系统分析等问题。
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二、课程设计基本要求通过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的学习,掌握电机变压器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学习电动机变压器继电保护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继电保护整定值的确定原则和保护的配置原理。
1、确定电力变压器保护方案;2、根据原始资料进行保护的整定计算;3、画出电力变压器保护的原理图和展开图。
原始资料:一台双绕组降压变压器,容量为20MVA,电压比为11022.5%/11kv,Yd11接线,kU=10.5%,归算到平均电压10.5kv的系统最大电抗和最小点抗分别为0.44和 0.22,10kv侧最大负荷电流为900A。
三、课程设计教学内容1、电机变压器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
2、继电保护整定值的确定原则和保护的配置原理。
四、课程设计时间分配(共1周):内容学时备注1教师讲解课程设计内容;下达课程设计任务。
4 申请实验室上课2 查阅资料、讨论与设计电路8 同上3上机仿真验证12 在微机房上课,每人一台微机4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4 同上五、课程设计考核办法与成绩评定1、本课程实行考勤、成果验收、答辩和说明书批改四项考核。
2、考核成绩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任务与基本要求课程性质:本设计内容涵盖《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的主要知识;是对学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知识总结;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遇到具体技术问题时如何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是对学生进行设计技能、计算、绘图及编写说明书的初步训练。
课程任务:运用所学理论,用计算、绘图等基本手段,在35~110KV的两侧电源开式网络上,或由一个发电厂两个降压变电站构成的35KV环形网络上,进行输电线路(或降压变电站)继电保护的配置和整定计算。
内容包括:系统运行方式的分析;短路电流的计算;保护方式的选择与整定计算;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选型;保护原理图、展开图的拟绘及说明书的编写。
基本要求:力求简单化,成果尽量做到综合性、实用性和技术先进性;注重新知识、新技术的运用。
说明书要求文字简明扼要、结论明确、字迹清楚,图纸要求整洁美观,符合工程实际。
二、课程的特点、教法与学法建议课程的特点:本课程是将工程实际应用技术融于理论教学中,培养学生掌握继电保护设计的一般方法与步骤,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以及应用理论知识进行电力系统运行分析、保护配置、整定计算、保护方式选择、保护评价等方面能力。
教法与学法建议:在电力系统行业中,不仅要求从事电力系统研究、设计、计算等方面的工作,而且也要求从事电力系统运行、维护、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本课程设计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根据教学特点,把最新的设计思想、最新的设计手段融于专业科的理论教学、课程设计中。
教学计划中安排两周时间,课内外共约80学时。
宜于采用集中方式。
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平时做设计的情况,设计成品质量或结合采用口试方式评定学生成绩。
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计分。
三、教学进程四、考核要求(一)应知内容:1. 进行电力系统分析、计算的一般方法与步骤;2. 继电保护设计的一般方法与步骤。
(二)应会内容:1. 各种计算、绘图手段及工具的使用;2. 设计说明书的编制、工程图纸的绘制。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教学大纲
06044100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2017版)教学大纲(总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电力系统继电保护》2017版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课程英文名称:Relay protection of power system课程总学时:40 讲课:40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大纲编写(修订)时间: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地位及教学目标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主要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构成及运行分析方法,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继电保护相关领域工作打下理论及实践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输电线路的电流保护、距离保护、纵联保护的基本原理,了解自动重合闸装置的基本知识,了解发电机、变压器保护的基本配置及主要保护的基本原理、母线保护的基本原理;掌握电流保护、距离保护的整定计算原则;熟悉功率方向继电器、阻抗继电器的实验方法。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 掌握输电线路的电流保护、距离保护、高频保护的基本原理2. 了解自动重合闸装置的基本知识3. 掌握发电机、变压器保护的基本配置及主要保护的基本原理、母线保护的基本原理4. 掌握电流保护、距离保护的整定计算原则;熟悉功率方向继电器、阻抗继电器实验方法。
(三)实施说明1.本课程重点讲授内容:电力系统中的各种线路保护的工作原理、接线方式、整定计算,相间短路电流保护、多侧电源网络相间短路的方向性电流保护、方向性零序电流保护、距离保护、纵联保护、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网的单相接地保护;电力变压器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构成及动作电流的整定计算;发电机的主要继电保护;微机型保护及控制装置的硬件原理、软件实现的保护算法;电力系统典型自动控制装置的作用、工作原理、构成等。
2.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讲课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教学大纲《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68 实验:8)一、教学基本要求1、使学生了解继电保护的发展,应用以及在本专业学科领域的地位和作用,深刻理解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所担负的重要任务。
2、要求学生掌握电流保护,方向性电流保护,距离保护和差动保护等几种常用保护的基本工作原理,实现方法和应用范围。
3、要求学生了解各重要继电器(电流继电器,方向继电器,阻抗继电器,差动继电器等)的构成原理,实现方法,动作特性和一般的调试方法。
4、要求学生掌握电流保护,方向性电流保护,距离保护,差动保护等各种原理继电保护的整交计算基本原则和各保护之间的配合关系。
5、要求学生了解并熟悉电力系统各主要文件(发电机、变压器、母线、各级电压的输电线路)的故障类型,不正常运行状态及相应的保护方式。
二、教学大纲1、绪论(2学时)1.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任务及其在保证安全供电方面的作用;1.2继电保护基本原理和保护装置的组成;1.3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1.4继电保护工作特点,发展简史和现状。
2、电网的电流保护和方向性电流保护(17学时)2.1单侧电压网络相同短路的电流保护;2.2电网相同短路的方向性电流保护;2.3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中接地短路的零序电流及方向保护;2.4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网中单相接地故障的零序电压。
3、电网的距离保护(17学时)3.1距离保护的作用原理;3.2阻挠继电器;3.3集成电路型方向阻挠继电器的接线和特性分析;3.4阻挠继电器的接线方式;3.5距离保护的整交计算原则及对距离保护的评价;3.6形响距离保护正确工作的因素及防止方法;3.7距离保护装置举例。
4、输电线路纵联保护(7学时)4.1输电线路纵联差动保护;4.2输电线路的高频保护;4.3微波保护简介;4.4输电线路纵联保护发展趋势。
5、自动重合闸(5学时)5.1自动重合闸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要求;5.2单侧电源送电线路晶体管型三相一次重合闸的接线和工作原理;5.3双侧电源送电线路重合闸的方式及选择原则;5.4具有同步检交和无电压检交的重合闸;5.5重合闸动作时限的选择原则;5.6重合闸与继电保护的配合;5.7单相重合闸,综合重合闸。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教学大纲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电力系统自动化是实现电力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的基本手段,是从事电力系统工作的人员必需掌握的。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基本工作原理、装置的调试方法以及装置的设计方法,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原则和方法,并且学习自动装置对电力系统运行影响的分析方法,从而使学生将来能更好地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二、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发电机自动准同期的基本原理。
2.掌握发电机自动调节励磁系统基本原理,自动调节励磁系统的动态特性。
3.掌握低频自动减负荷、无功补偿装置等电力系统常用自动装置基本原理。
4.掌握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基础知识。
5.掌握电力系统状态估计、安全稳定分析的基本数学模型。
第一章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概叙…… 6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组成及分类。
重点和难点: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组成及分类第一节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任务一、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组成及分类第二节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一、继电保护工作特点二、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第二章电网的电流保护…… 6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单侧电源线路相间短路的电流保护;理解电网相同短路的方向电流保护。
重点和难点:电网相同短路的方向电流保护第一节单侧电源线路相间短路的电流保护一、电网相同短路的方向电流保护二、电网的接地保护第三章电网的距离保护…… 6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知道距离保护基本原理;了解距离保护的振荡闭锁;理解距离保护的整定计算。
重点和难点:距离保护的整定计算第一节距离保护基本原理一、阻抗继电器分类与特性二、阻抗继电器的接线方式三、距离保护的振荡闭锁四、距离保护的电压回路断线闭锁第二节影响距离保护正确工作的因素一、距离保护的整定计算二、对距离保护的评价及应用范围第四章输电线路的全线速动保护…… 4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知道输电线路的纵联保护;了解输电线路的纵联差动保护;理解输电线路的高频保护。
继电保护教学大纲
继电保护教学大纲一、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1.性质本课程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专业必修的主要课程之一。
它是在学生已修完了电工、电子、电机等技术基础课,对电力系统运行及电气设备有一定的了解,掌握了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的方法之后,开设的一们专业性很强,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
2.任务 1)使学生了解继电保护的配制原则,超高压电网和大机组继电保护的特点。
2)使学生掌握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原理、继电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范围。
3)使学生学会阅读继电保护装置原理图、展开图及框图。
4)使学生掌握常用继电器的实验方法,为装置的调试及以后的工作范围打下良好的基础。
5)使学生掌握用复阻抗平面,分析各种圆特性阻抗继电器的方法和构成的基本规律。
掌握用向量图分析方法、分析有关继电器的动作行为和用电流分布分析有关母线保护的工作原理。
3.基本要求着重讲述构成继电保护装置所需要的基本元件的应用、工作原理、工作特点。
各种继电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及整定计算原则。
通过三段式电流保护和三段式距离保护的整定计算,使学生初步掌握继电保护装置整定计算的方法。
通过详细地讲述三段式电流保护和PJH-11F型距离保护接线图,使学生学会阅读继电保护装置接线图及框图。
通过重点讲述高压电网中高频保护动作行为的分析,使学生掌握高压电网特点,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影响,高压电网中所采用的保护装置动作行为分析的方法。
二、二、课程内容1.绪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任务;对继电保护装置的要求;电力系统故障状态的基本特征;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以过流保护为例,说明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工作原理。
2.互感器和对称分量滤过器电流互感器的作用,保护用电流互感器正方向规定及工作原理,电流互感器误差及10%误差曲线,二次负载阻抗计算;电压互感器的作用;保护用电压互感器正方向规定及工作原理,电压互感器误差。
电流-电压变换器工作原理,输出电量与输入电量的关系,负序零序电流和电压滤过器原理。
3.继电器的基本构成原理电磁型电流继电器,电压继电器,时间继电器,中间继电器。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学大纲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F0416001课程名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Relay Protection Theory of the Power System学时/学分:54/3先修课程:《基本电路理论》、《电子技术》、《电气工程基础》适用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开课院系:电气工程系开课教研室: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教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贺家李宋丛矩教学参考书:《高压电网继电保护原理与技术》朱声石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电气工程系的主要专业课之一。
他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其系统构成的基本原理、接线图、整定计算和调试方法;通过课堂讲授、实验等环节,使学生获得分析和解决继电保护有关问题的初步能力和实验技能,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继电保护方面的运行、设计、制造、研究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1.绪论了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作用、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保护装置的形成。
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了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工作特点。
2.电网的电流保护(1)单侧电源网络相间短路的电流保护:了解电磁型和晶体管型过电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掌握电流速断保护的工作原理、整定计算和保护范围校验;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的工作原理、整定计算、灵敏度校验和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的工作原理、整定计算、灵敏度校验,以及各保护之间在动作实现和灵敏度上的配合。
了解电流互感器和电流继电器之间的接线方式。
(2)电网相间短路的方向电流保护:了解方向电流保护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主要组成元件。
掌握功率方向继电器的构成原理和工作特性;相间短路功率方向继电器的接线方式及90°接线方式的分析与评价。
(3)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中接地短路的零序电流和零序方向电流保护:熟悉接地短路时零序分量的特点,了解零序电流和零序电压过滤器的构成。
掌握三段时式零序电流保护的原理以及零序功率方向保护的特点。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大纲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设计基本情况课程设计基本情况表二、课程说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学内容之一。
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应用课程相关知识完成教师拟定或学生自选课题的设计方案。
设计的基本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接授任务,阅读理解设计任务书,了解设计内容及其目的意义;第二阶段是分析任务的核心内容及技术难点,按照任务书要求查阅资料,了解相关线路或设备故障及不正常运行状况,构思初步设计方案;第三阶段是依据故障和不正常运行状态配置相应的保护,分析相应保护的原理并进行相应的整定计算。
第四阶段对内容进行总结,完成课程设计。
通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学习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课程目标1.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重温《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掌握应知应会的内容,正确理解相关概念、定理定义、公式、结论等。
2.课程设计方案应能体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内容。
如输电线路(包括35kV、110kV级220kV),设备(包括变压器、发电机)及母线在不同条件下发生不同类型故障时应配置何种保护。
3.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如何给线路、设备及母线配置保护,所配置的保护应是可行的并且能够进行相应动作电流、动作时间的计算并能够校验灵敏性。
4.设计方案应能满足工程实际,文字叙述应简练、形象、准确,术语、符号应用应符合专业规范和标准。
课程设计内容与目标矩阵四、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一)课程设计必备知识的学习与掌握1.教学内容(1)认真阅读设计任务书,了解设计内容及其目的意义;(2)查阅资料、温习《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中与课题相关的内容。
2.重点、难点理解课题内容及其目的意义。
3.教学要求(1)掌握与课题相关保护的原理、整定计算公式及相关原理接线图;(2)做好课题日记,记录资料来源、出处。
(二)查阅资料与配置保护1.教学内容(1)查阅课题相关内容;(2)针对具体任务配置相应保护。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教学大纲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教学大纲《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电力系统自动化是实现电力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的基本手段,是从事电力系统工作的人员必需掌握的。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基本工作原理、装置的调试方法以及装置的设计方法,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原则和方法,并且学习自动装置对电力系统运行影响的分析方法,从而使学生将来能更好地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二、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发电机自动准同期的基本原理。
2.掌握发电机自动调节励磁系统基本原理,自动调节励磁系统的动态特性。
3.掌握低频自动减负荷、无功补偿装置等电力系统常用自动装置基本原理。
4.掌握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基础知识。
5.掌握电力系统状态估计、安全稳定分析的基本数学模型。
第一章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概叙…… 6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组成及分类。
重点和难点: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组成及分类第一节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任务一、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组成及分类第二节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一、继电保护工作特点二、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第二章电网的电流保护…… 6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单侧电源线路相间短路的电流保护;理解电网相同短路的方向电流保护。
重点和难点:电网相同短路的方向电流保护第一节单侧电源线路相间短路的电流保护一、电网相同短路的方向电流保护二、电网的接地保护第三章电网的距离保护…… 6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知道距离保护基本原理;了解距离保护的振荡闭锁;理解距离保护的整定计算。
重点和难点:距离保护的整定计算第一节距离保护基本原理一、阻抗继电器分类与特性二、阻抗继电器的接线方式三、距离保护的振荡闭锁四、距离保护的电压回路断线闭锁第二节影响距离保护正确工作的因素一、距离保护的整定计算二、对距离保护的评价及应用范围第四章输电线路的全线速动保护…… 4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知道输电线路的纵联保护;了解输电线路的纵联差动保护;理解输电线路的高频保护。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实验教学大纲(Power System Protective Relaying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适用年级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二年级先修课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分析》总学时:16一、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是面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科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实验》是其配套实验课程。
该实验课程具有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的特点。
该实验课程设置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的保护用器件。
通过实验使学生初步掌握继电保护与电网的关系、继电保护原理的基本知识以及常见的电网保护的使用和设计方法,为今后从事电力系统保护方向的研究与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的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继电保护的发展、应用以及在本专业学科领域的地位和作用,深刻理解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所担负的重要任务;掌握几种常用保护的基本工作原理、实现方法和应用范围;了解各重要继电器的构成原理、实现方法、动作特性和一般的调试方法;掌握几种原理的继电保护的整定计算基本原则和各保护之间的配合关系;了解并熟悉电力系统各主要元件的故障类型、不正常运行状态及相应的保护方式。
三、主要仪器设备天煌THKDZB—1电力系统自动化综合实验台四、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继电保护三段式保护的设计原理(二)教学难点继电保护三段式保护的配合设计五、学时分配计划六、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教材《继电保护实验指导书》.(二)教学参考书1、贺家李,宋从矩.《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增订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张保会,尹项根主编.《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3、尹项根,曾克娥.《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与应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七、考核方式每个实验的评分包括:预习报告,实际操作,实验结果,实验讨论,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
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15%。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学大纲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学大纲Re1ayProtectionofPowerSystem总学时数:32学分数:2适用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课,是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学习,应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在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实验技能,毕业后为从事本专业范围内的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课外作业、实验和考试。
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重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绪论(2学时)基本内容: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及保护装置的组成,继电保护的任务,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继电保护工作的特点。
基本要求:了解继电保护的原理、组成、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
重点: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难点: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电网的电流电压保护和方向性电流保护(6学时)基本内容:(1)相间短路的电流保护:电流速断保护,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电流保护的接线方式,阶段式电流保护的应用及接线举例,电流电压连锁保护。
(2)相间短路的方向性电流保护、方向性电流保护的工作原理,功率方向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及接线方式,双侧电源的网络中电流保护整定的特点。
(3)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中接地短路的三段式零序电流保护,方向性零序电流保护。
(4)中性点非直接地电网接地故隙的零序电流电压和方向保护。
基本要求:了解电流、电压继电器的构造与原理;掌握三段式电流保护的作用、原理、整定计算原则、保护的接线图;理解电流保护的接线方式及特点;通过三段电流保护的实验,加深了解继电器的基本结构和理解三段保护的基本原理。
掌握装设方向元件的必要性;了解功率方向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理解大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短路时零序分量的特点,了解三段式零序电流保护中作用、工作原理和接线图。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教学大纲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教学大纲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教学大纲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扩大规模,继电保护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教学大纲的制定,对于培养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专业人才,提高继电保护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继电保护概述继电保护是指通过电力系统中的继电器来检测和判断电力系统中发生的故障,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继电保护的主要任务包括故障检测、故障判别和故障隔离等。
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力系统中的电流、电压和功率等参数的变化来实现对故障的检测和判断。
二、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1. 电力系统的故障类型电力系统中常见的故障类型包括短路故障、接地故障和过电压故障等。
短路故障是指电力系统中两个或多个电气设备之间发生的电路短路现象;接地故障是指电力系统中的电气设备与地之间发生的电路接地现象;过电压故障是指电力系统中电压超过额定值的现象。
2. 继电保护的工作原理继电保护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力系统中的电流、电压和功率等参数的变化来实现对故障的检测和判断。
继电保护设备通过对电力系统中的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并与预设的保护参数进行比较,当监测到电力系统中出现异常情况时,继电保护设备会及时发出保护信号,以实现对故障的隔离和保护。
三、继电保护的技术要点1. 继电保护的装置和设备继电保护的装置和设备主要包括继电器、保护变压器、保护开关和保护控制器等。
继电器是继电保护系统的核心部件,负责对电力系统中的故障进行检测和判断;保护变压器用于将电力系统中的电流和电压信号转换为继电器可以处理的信号;保护开关用于对电力系统中的故障进行隔离和保护;保护控制器用于对继电保护系统进行监控和控制。
2. 继电保护的工作方式继电保护的工作方式主要包括定时工作方式和差动工作方式。
定时工作方式是指继电保护设备根据预设的时间参数来进行工作,当电力系统中的参数超过设定值的时间超过一定时间时,继电保护设备会发出保护信号;差动工作方式是指继电保护设备通过对电力系统中的参数进行差动计算,当计算结果超过设定值时,继电保护设备会发出保护信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2017版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60441002课程英文名称:Relay protection of power system课程总学时:40 讲课:40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1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地位及教学目标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主要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构成及运行分析方法,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继电保护相关领域工作打下理论及实践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输电线路的电流保护、距离保护、纵联保护的基本原理,了解自动重合闸装置的基本知识,了解发电机、变压器保护的基本配置及主要保护的基本原理、母线保护的基本原理;掌握电流保护、距离保护的整定计算原则;熟悉功率方向继电器、阻抗继电器的实验方法。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 掌握输电线路的电流保护、距离保护、高频保护的基本原理2. 了解自动重合闸装置的基本知识3. 掌握发电机、变压器保护的基本配置及主要保护的基本原理、母线保护的基本原理4. 掌握电流保护、距离保护的整定计算原则;熟悉功率方向继电器、阻抗继电器实验方法。
(三)实施说明1.本课程重点讲授内容:电力系统中的各种线路保护的工作原理、接线方式、整定计算,相间短路电流保护、多侧电源网络相间短路的方向性电流保护、方向性零序电流保护、距离保护、纵联保护、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网的单相接地保护;电力变压器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构成及动作电流的整定计算;发电机的主要继电保护;微机型保护及控制装置的硬件原理、软件实现的保护算法;电力系统典型自动控制装置的作用、工作原理、构成等。
2.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讲课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可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程的要求学习本门课程应注意理论学习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培养联系工程实际的能力;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电力系统知识,建议在学完电力系统分析、发电厂电气部分、电机学等相关课程后开始开课。
(五)对习题,实验,实践环节的要求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各种典型例题,加深对本课程主要内容的理解,做一定数量习题是掌握和巩固基本概念的有力手段。
利用授课及习题课给学生讲解典型例题,每章习题要求学生认真完成适当数量,并对学生完成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讲解纠正。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试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设计能力。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情况、出勤情况等)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80%。
平时成绩由任课教师视具体情况按百分制给出;(七)参考书目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第二版),中国电力出版社,张保会、尹项根主编,2010年3月出版。
2、现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第一版),中国电力出版社,邰能灵等编,2012年1月出版。
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第二版),中国电力出版社,霍利民,葛丽娟主编, 2013年2月出版4、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第四版),中国电力出版社,贺家李等编著,2010年8月出版。
二、中文摘要主要阐述电力系统中的各种线路保护的工作原理、接线方式、整定计算,相间短路电流保护、多侧电源网络相间短路的方向性电流保护、方向性零序电流保护、距离保护、纵联保护、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网的单相接地保护;电力变压器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构成及动作电流的整定计算;发电机的主要继电保护;数字式保护及控制装置的硬件原理、软件实现的保护算法;电力系统典型自动控制装置的作用、工作原理、构成等。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01章绪论总学时(单位:学时):2讲课:2 实验:0 上机:01.1 电力系统的正常工作状态、不正常工作状态和故障状态1.2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及其组成1.3 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1.4 继电保护发展简史具体内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任务和作用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可靠性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继电保护基本原理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组成继电保护装置的分类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重点:继电保护基本原理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组成第02章电网的电流保护总学时(单位:学时):8 讲课:8 实验:0 上机:02.1 单侧电源网络相间短路的电流保护2.2 双侧电源网络相间短路的方向性电流保护2.3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接地短路的零序电流及方向保护2.4 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故障的保护具体内容:单侧电源网络相间短路的电流保护多侧电源网络相间短路的方向性电流保护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的接地保护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网的单相接地保护重点:单侧电源网络相间短路的电流保护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的接地保护零序电流Ⅰ段(速断)保护零序电流Ⅱ段保护零序电流Ⅲ段保护难点:多侧电源网络相间短路的方向性电流保护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网的单相接地保护习题:习题根据教科书每章后习题布置第03章电网距离保护总学时(单位:学时):8 讲课:8 实验:0 上机:03.1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与构成3.2 阻抗继电器及其动作特性3.3 阻抗继电器的实现方法3.4 距离保护的整定计算与对距离保护的评价3.5 距离保护的振荡闭锁3.6 故障类型判别和故障选相3.7距离保护特殊问题的分析3.8 工频故障分量距离保护具体内容:距离保护阻抗继电器阻抗继电器的接线方式距离保护的整定计算影响距离保护工作的因素重点:距离保护阻抗继电器影响距离保护工作的因素难点:阻抗继电器的接线方式距离保护的整定计算习题:习题根据教科书每章后习题布置第04章输电线路纵联保护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4.1 输电线路纵联保护概述4.2 输电线路纵联保护两侧信息的交换4.3 方向比较式纵联保护4.4 纵联电流差动保护具体内容:输电线路纵联保护的基本概念高频保护微波或光纤分相差动纵联保护重点:输电线路纵联保护的基本概念高频保护难点:微波或光纤分相差动纵联保护习题:习题根据教科书每章后习题布置第05章自动重合闸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5.1 自动重合闸的作用及对它的基本要求5.2 输电线路的三相一次自动重合闸5.3 高压输电线路的单相自动重合闸5.4 高压输电线路的综合重合闸简介具体内容:自动重合闸的作用及对其基本要求三相自动重合闸重合闸时限的整定原则单相自动重合闸和综合重合闸重点:自动重合闸的作用及对其基本要求输电线路的三相一次自动重合闸高压输电线路的单相自动重合闸难点:单相自动重合闸和综合重合闸习题:习题根据教科书每章后习题布置第06章电力变压器保护总学时(单位:学时):5 讲课:5 实验:0 上机:06.1 电力变压器的故障类型和不正常工作状态6.2 变压器纵差动保护6.3 变压器的励磁涌流及鉴别方法6.4 变压器相间短路的后备保护6.5 变压器接地短路的后备保护6.6 变压器零序电流差动保护6.7 变压器保护配置原则具体内容:变压器纵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接线方式纵差动保护的整定计算原则变压器相间短路的后备保护变压器接地短路的后备保护变压器保护配置原则重点:变压器纵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接线方式纵差动保护的整定计算原则难点:变压器相间短路的后备保护变压器接地短路的后备保护习题:习题根据教科书每章后习题布置第07章发电机保护总学时(单位:学时):5 讲课:5 实验:0 上机:07.1 发电机的故障、不正常运行状态及其保护方式7.2 发电机定子绕组短路故障的保护7.3 发电机定子绕组单相接地保护7.4 发电机负序电流保护7.5 发电机的失磁保护7.6 发电机的失步保护7.7 发电机励磁回路接地保护具体内容:比率制动式纵差动保护标积制动式纵差保护原理发电机纵差动保护的接线方式发电机纵差动保护整定与灵敏度发电机横差动保护发电机定子绕组单相接地保护发电机负序电流保护失磁保护转子判据重点:比率制动式纵差动保护标积制动式纵差保护原理发电机纵差动保护的接线方式发电机纵差动保护整定与灵敏度难点:发电机纵差动保护整定与灵敏度发电机横差动保护发电机定子绕组单相接地保护发电机负序电流保护失磁保护转子判据习题:习题根据教科书每章后习题布置第08章母线保护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8.1 母线故障和装设母线保护的基本原则8.2 母线差动保护基本原理8.3 母线保护的特殊问题及其对策8.4 断路器失灵保护简介具体内容:母线故障及相应保护方式母线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双母线同时运行的差动保护断路器失灵保护重点:母线故障及相应保护方式双母线同时运行的差动保护3/2断路器接线的母线及其保护问题难点:双母线同时运行的差动保护断路器失灵保护习题:习题根据教科书每章后习题布置第09章数字式继电保护技术基础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9.1 数字式保护装置硬件原理概述9.2 数字式保护的数据采集与数字滤波9.3 数字式保护的特征量算法9.4 数字式保护的基本动作判据的算法9.5 数字式保护装置的软件构成具体内容:数字式保护装置硬件系统数字式保护的数据采集与数字滤波数字式保护的算法重点:数字式保护装置硬件系统数字式保护的数据采集与数字滤波难点:数字式保护的算法习题:习题根据教科书每章后习题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