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名词解释解答

合集下载

(精选)仪器分析名词解释与简答(仪器分析)

(精选)仪器分析名词解释与简答(仪器分析)

1.非红外活性振动:振动过程中分子的瞬间偶极矩不发生变化,不产生红外光吸收。

2.简并:振动频率完全相同的吸收峰在红外光谱中重叠的现象。

3.分配系数(K):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两相中达到分配平衡后,其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中的浓度之比称为分配系数。

4.容量因子(k):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两相中达到分配平衡后,其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质量之比称为容量因子,又称为质量分配系数和分配比。

5.分离度(R):是描述相邻两组分在色谱柱中分离情况的参数。

6.化学键合固定相:将各种不同有机基团通过化学反应共价键合到硅胶(担体)表面的游离羟基上。

代替机械涂渍的液体固定相,从而产生了化学键合固定相。

8.正相色谱:流动相的极性弱于固定相的极性,称为正相分配色谱法简称正相色谱法。

9.反相色谱:流动相的极性强于固定相的极性,称反相分配色谱法简称反相色谱法。

10.压力变宽:原子与等离子体中的其他离子(原子,离子,电子)相互碰撞,而谱线变宽。

等离子体,蒸气压力越大,谱线越宽。

11.多普勒变宽:由原子在空间做无规热运动所致的,故又称热变宽,即使在较低的温度也比自然宽度影响大,是谱线变宽的主要因素。

12.程序升温:在同一分析周期内,柱温按预定的加热速度,随时间作线性非线性的变化。

13.梯度洗脱:在一个分析周期内程序控制,连续改变流动相的现象。

14.自旋晶格弛豫(纵向弛豫):处于高能态的核自旋体系将能量传递给周围环境(晶格或溶剂),恢复到低能态过程。

是有效的弛豫过程。

15.自旋自旋弛豫(横向弛豫):处于高能态的核自旋体系将能量传递给临近低能态同类磁性核的过程。

16.局部屏蔽效应:氢核附近有电负性(吸电子作用较大)的原子或基团时,氢核的电子云密度降低,共振峰向低场移(左),反之屏蔽效应将使共振峰高场移(右)。

17.重排开裂:质谱中某些离子是通过断裂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化学键,并且结构进行重新排列而形成,这种裂解称重排开裂。

它的特点是产生了在原化合物中不存在的结构单元的离子。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

绪论1.仪器分析:以物质的某些物理或化学性质(光、电、热、磁等)为基础,并借助于特殊的设备,对待测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和动态分析的一类方法,又称物理分析法。

2.检出限:供试品中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量(信噪比3:1)。

3.定量限:供试品中被测组分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信噪比10:1)。

4.灵敏度: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引起响应信号值变化的程度称为方法的灵敏度,用S 表示。

信号变化量/浓度变化量,标准曲线斜率越大,灵敏度越高。

光谱绪论5.光学分析法:基于物质发射的电磁辐射或物质与辐射相互作用后产生的辐射信号或发生的信号变化来测定物质的性质、含量和结构的一类仪器分析方法。

6.波数:每cm长度中波的数目,单位cm-17.吸收:物质选择性吸收特定频率的辐射能(光子的能量等于原子、分子或离子的基态和激发态能量之差),并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的过程。

8.发射:物质吸收能量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激发态不稳定,物质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重新回到基态的过程。

9.可见光:波长在400~750nm范围的光。

10.单色光:具有同一波长、同一能量的光。

11.复合光:由不同波长的光组合成的光。

12.光的互补:若两种不同颜色的单色光按一定的强度比例混合得到白光,那么就称这两种单色光为互补色光,这种现象称为光的互补。

如黄-蓝;蓝绿-红13.光谱法:物质内部发生能级跃迁,记录由能级跃迁所产生的辐射能强度随波长的变化,所得的图谱称为光谱,利用光谱进行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的方法。

14.非光谱法:不涉及物质内部能级的跃迁,仅通过测量电测辐射的某些基本性质(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和偏振)变化的分析方法。

UV-Vis15.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利用待测物质具有选择吸收紫外-可见光辐射的特性,所产生的吸收光谱进行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的方法。

16.最大吸收波长:最大吸收峰峰高处所对应的波长。

17.吸收曲线:不同波长的光通过待测物质,经待测物质吸收后,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程度(即吸光度A),以辐射波长λ为横坐标,吸光度A为纵坐标,作图得到该物质的吸收光谱或吸收曲线。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指示电极:一种电极的电位随溶液中疲则离子的活度(或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的一类电极.参比电极:一种电极的电位不受溶液组成变化的影响,其电位值基本固定不变的电极.液接电位:两种组成不同,或组成相同浓度不同的电解质溶液接触界面两边存在的电位。

钠差:在PH>9的溶液中,普通玻璃电极对Na+也有响应,因而求得的H+活度高于真实值,即PH读数低于真实值,产生负误差。

酸差:在PH<1的溶液PH值相等时,普通玻璃电极测得的PH值高于真实值,产生正误差。

直接电位法:根据待测组分的电化学性质,选择合适的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浸入试样溶液中组成原电池;测量原电池的电动势,然后根据NERST方程式电极电位(实为电池电动势)与有关离子活度(或浓度)的关系,求出造就则组分含量的方法。

电位滴定法:在用标准溶液滴下待测物容液的滴定过程中,借助监测待测物(或滴定剂)批示电极的电位变化确定滴定终点的滴定分析法。

摩尔吸光系数:是指在一定波长时,溶液浓度为1MOL/L厚度为1观看吸光度。

百分吸光系数(比吸光系数):是指在一定波长时,溶液浓度为1%(W/V),厚度为1CM的吸光度。

助色团:指含有非键电子的杂原子饱和基团。

生色团(发色团):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含有或跃迁的基团。

红移(长移):由于化合物的结构改变,如发生共轭作用,引入助色团以及溶刘改变等。

使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

蓝移(紫移):当化合物的结构改变时或受溶济影响,使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

基频峰:分子吸收一定频率的红外线,若振动能及由基态(V=O)跃迁至第一振动激发态(V=1)时,所产生的吸收峰。

特征峰:凡是可用于鉴别官能团存在的吸收峰。

相关峰:由一个官能团所产生的一组相互依存的特征峰。

红外非活性振动:不能吸收红外线发生能级跃迁的振动。

不饱和度:分子结构中距离达到饱和时所缺一价元素的“对”数。

局部抗磁屏蔽:由于原子核外电子云在外磁场的作用下,产生出一个对抗外磁场的次级磁场,这种对抗对外磁场的作用,就称为局部抗磁屏蔽。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

基线:无试样通过检测器时,检测到的信号即为基线。

共振线:由激发态直接跃迁到基态时所辐射的谱线。

自蚀线:自吸最强的谱线。

基线漂移:基线随时间定向的变化基线噪声:由各种因素引起的基线起伏最后线:元素谱线的强度是随试样中该元素的含量的减少而降低,并且在元素含量降低时其中有一部分灵敏度较低,强度较弱的谱线将渐次消失,而这些灵敏线则将在最后消失。

特征谱线:由于各种元素原子结构的不同,在光源的激发作用下,可以产生许多按一定波长次序排列的谱线组。

基态:在正常情况下,原子处于稳定状态,它的能量是最低的,这种状态称为基态。

生色团:若在饱和碳氢化合物中,引入含有π键的不饱和基团,将使这一化合物的最大吸收峰波长移至紫外及可见区范围内,这种基团称为生色团。

助色团:能使吸收峰波长向长波长方向移动的杂原子基团。

电分析化学法:利用物质的电学及电化学性质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保留时间:被测组分从进样到柱后出现最大浓度值时所需要的时间。

最小检出量:检测器的响应值为3倍噪声水平时的试样浓度(质量)。

反相液相色谱:在分配色谱中,组分在色谱柱上的保留程度,取决于它们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组分在固定相上的保留时间越长,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的极性差值越大,当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相得极性,即为反相液相色谱。

正相液相色谱:在分配色谱中,组分在色谱柱上的保留程度,取决于它们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组分在固定相上的保留时间越长,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的极性差值越大,当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相的极性,即为正相液相色谱。

灵敏线:指各元素谱线中处于基态或者处于较低能时所辐射的谱线。

分析线:分析中根据最后线或者最灵敏度来分析试样,这样的谱线即为分析线。

化学位移:在有机化合物中,氢核周围的电子云密度有差异,共振频率也不同,即引起共振吸收峰的位移。

梯度洗脱:流动相中含有两种(或更多)不同极性的容剂,在分离过程中按一定的程序连续改变流动相中溶剂的配比和极性,通过流动相中极性的变化来改变分离组的容量因子K和选择性因子,以提高分离效果。

仪器分析名词解析

仪器分析名词解析

名词解析发色团(chromophoric groups):分子结构中含有π电子的基团称为发色团,它们能产生π→π*和n→π*跃迁从而你呢个在紫外可见光范围内吸收。

助色团(auxochrome):含有非成键n电子的杂原子饱和基团本身不吸收辐射,但当它们与生色团或饱和烃相连时能使该生色团的吸收峰向长波长移动并增强其强度的基团,如羟基、胺基和卤素等。

红移(red shift):由于化合物结构发生改变,如发生共轭作用引入助色团及溶剂改变等,使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

蓝移(blue shift):化合物结构改变时,或受溶剂的影响使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

增色效应(hyperchromic effect):使吸收强度增加的作用。

减色效应(hypochromic effect):使吸收强度减弱的作用。

吸收带:跃迁类型相同的吸收峰。

指纹区(fingerprint region):红外光谱上的低频区通常称指纹区。

当分子结构稍有不同时,该区的吸收就有细微的差异,并显示出分子特征,反映化合物结构上的细微结构差异。

这种情况就像人的指纹一样,因此称为指纹区。

指纹区对于指认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很有帮助,而且可以作为化合物存在某种基团的旁证。

但该区中各种官能团的特征频率不具有鲜明的特征性。

共轭效应 (conjugated effect) :又称离域效应,是指由于共轭π键的形成而引起分子性质的改变的效应。

诱导效应(Inductive Effects):一些极性共价键,随着取代基电负性不同,电子云密度发生变化,引起键的振动谱带位移,称为诱导效应。

核磁共振:原子核的磁共振现象,只有当把原子核置于外加磁场中并满足一定外在条件时才能产生。

化学位移:将待测氢核共振峰所在位置与某基准物氢核共振峰所在位置进行比较,其相对距离称为化学位移。

弛豫:通过无辐射的释放能量的途径核由高能态向低能态的过程。

分子离子:有机质谱分析中,化合物分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的离子。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仪器分析复习资料名词解释与简答题名词解释1.保留值:表示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滞留时间的数值。

通常用时间或用将各组分带出色谱柱所需载气的体积来表示。

2.死时间:指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气体(如空气、甲烷)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3.保留时间:指被测组分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4.相对保留值:指某组分2的调整保留值与另一组分1的调整保留值之比。

5.半峰宽度:峰高为一半处的宽度。

6.峰底宽度:指自色谱峰两侧的转折点所作切线在基线上的截距。

7.固定液:8.分配系数: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之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比。

9.分配比:又称容量因子或容量比,是指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在两相间达到平衡时,组分在两相中的质量比。

10.相比:VM与Vs的比值。

11.分离度: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个组分色谱峰峰底宽度总和之半的比值。

12.梯度洗提:就是流动相中含有多种(或更多)不同极性的溶剂,在分离过程中按一定的程序连续改变流动相中溶剂的配比和极性,通过流动相中极性的变化来改变被分离组分的容量因子和选择性因子,以提高分离效果。

梯度洗提可以在常压下预先按一定的程序将溶剂混合后再用泵输入色谱柱,这种方式叫做低压梯度,又叫外梯度,也可以将溶剂用高压泵增压以后输入色谱系统的梯度混合室,加以混合后送入色谱柱,即所谓高压梯度或称内梯度。

13.化学键合固定相:将各种不同有机基团通过化学反应共价键合到硅胶(担体)表面的游离羟基上,代替机械涂渍的液体固定相,从而产生了化学键合固定相。

14.正相液相色谱法: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相的极性。

15.反相液相色谱法: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相的极性。

16.半波电位:扩散电流为极限扩散电流一半时的电位。

17.支持电解质(消除迁移电位):如果在电解池中加入大量电解质,它们在溶液中解离为阳离子和阴离子,负极对所有阳离子都有静电吸引力,因此作用于被分析离子的静电吸引力就大大的减弱了,以致由静电力引起的迁移电流趋近于零,从而达到消除迁移电流的目的。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绪论1 仪器分析:是指通过测量物质是某些物理或者物理化学性质` 参数及其变化来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含量级化学结构的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的产生与生产实践科学技术发展的迫切需要方法核心原理发现及相关技术产生等密切相关。

2 定性分析:鉴定式样由哪些元素、离子、基团或化合物组成,即确定物质的组成。

3 定量分析:测定试样中各种组分(如元素、根或官能团等)含量的操作。

4 精密度:指同一分析仪器的同一方法多次测定所得到数据间的一致程度,是表征随机误差大小的指标,亦成为重复测定结果随测定平均值的分散度,即重现性。

5 灵敏度:仪器或分析方法灵敏度是指区别具有微小浓度差异分析物能力的度量,它取决于两个因素:即校准曲线的斜率和仪器设备的重现性或精密度。

6 检出限:又称检测下限或最低检出量,指一定置信水平下检出分析物或组分的最小量或最低浓度。

它取决于分析物产生信号与本底空白信号波动或噪声统计平均值之比。

7 动态范围:定量测定最低浓度(LOQ)扩展到校准曲线偏离线性响应(LOL)的浓度范围。

8 选择性:一种仪器方法的选择性是指避免试样中含有其它组分干扰组分测定的程度。

9 分辨率:指仪器鉴别由两相近组分产生信号的能力。

不同类型仪器分辨率指标各不相同,光谱仪器指将波长相近两谱线(或谱峰)分开的能力;质谱仪器指分辨两相邻质量组分质谱峰的分辨能力;色谱指相邻两色谱峰的分离度;核磁共振波谱有它独特的分辨率指标,以临二氯甲苯中特定峰,在最大峰的半宽度为分辨率大小。

10 分析仪器的校正:仪器分析中将分析仪器产生的各种响应信号值转变成被测物质的质量或浓度的过程称为校正。

一般包括分析仪器的特征性能指标和定量分析方法校正。

光谱法导论11 电磁辐射: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的电磁波,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汇聚的现象,叫电磁辐射举例说,正在发射讯号的射频天线所发出的移动电荷,便会产生电磁能量。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仪器分析复习资料名词解释与简答题名词解释1.保留值:表示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滞留时间的数值。

通常用时间或用将各组分带出色谱柱所需载气的体积来表示。

2.死时间:指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气体(如空气、甲烷)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3.保留时间:指被测组分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4.相对保留值:指某组分2 的调整保留值与另一组分1 的调整保留值之比。

5.半峰宽度:峰高为一半处的宽度。

6.峰底宽度:指自色谱峰两侧的转折点所作切线在基线上的截距。

7.固定液:8.分配系数: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之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比。

9.分配比:又称容量因子或容量比,是指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在两相间达到平衡时,组分在两相中的质量比。

10.相比:VM 与Vs 的比值。

11.分离度: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个组分色谱峰峰底宽度总和之半的比值。

12.梯度洗提:就是流动相中含有多种(或更多)不同极性的溶剂,在分离过程中按一定的程序连续改变流动相中溶剂的配比和极性,通过流动相中极性的变化来改变被分离组分的容量因子和选择性因子,以提高分离效果。

梯度洗提可以在常压下预先按一定的程序将溶剂混合后再用泵输入色谱柱,这种方式叫做低压梯度,又叫外梯度,也可以将溶剂用高压泵增压以后输入色谱系统的梯度混合室,加以混合后送入色谱柱,即所谓高压梯度或称内梯度。

13.化学键合固定相:将各种不同有机基团通过化学反应共价键合到硅胶(担体)表面的游离羟基上,代替机械涂渍的液体固定相,从而产生了化学键合固定相。

14.正相液相色谱法: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相的极性。

15.反相液相色谱法: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相的极性。

16.半波电位:扩散电流为极限扩散电流一半时的电位。

17.支持电解质(消除迁移电位):如果在电解池中加入大量电解质,它们在溶液中解离为阳离子和阴离子,负极对所有阳离子都有静电吸引力,因此作用于被分析离子的静电吸引力就大大的减弱了,以致由静电力引起的迁移电流趋近于零,从而达到消除迁移电流的目的。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解答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解答

1.色谱分离度:相邻两组分在色谱柱内分离效能的指标,定义为相邻两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组分色谱峰缝底宽度之和一半的比值2.死体积:色谱柱在填充后柱内固定相颗粒间所剩留的空间、色谱仪中管路和连接头间的空间以及检测器的空间总和。

3.程序升温:按一定的加热速率,温度做线性或非线性上升。

4.梯度洗脱:又称为梯度淋洗或程序洗脱。

在同一个分析周期中,按一定程度不断改变流动相的浓度配比,称为梯度洗脱。

5.极限扩散电流6.指示电极:电极电位与被测离子活度有关,又称待测离子电极或工作电极。

7.半波电位:扩散电流等于极限扩散电流一半时的汞电极的电位。

8.浓差极化:电解时,电极表面因浓度变化引起的极化现象.9.生色团 ;在饱和碳氢化合物中引入含ה键的不饱和基团,将这种化合物的最大吸收峰波长移至紫外及可见光范围内,这种基团叫生色团10.助色团:含有n电子的能使吸收峰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的杂原子基团.11.化学位移:由屏蔽作用引起的共振时磁感应强度的移动现象。

12.锐线光源:能发射出谱线半宽度很窄的发射线光源.13.基团频率:同一类型的化学基团,在红外光谱中的吸收频率总是出现在一个较窄的范围内,这种吸收谱带的频率称为基团频率14.贫然火焰:火焰温度低,助燃气量大于化学计算量,氧化性火焰.15.富燃火焰:燃气量大于化学计算量,还原性火焰。

16.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离核较近的处于最低能量状态17.激发态:当原子获得足够的能量后,就会使外层电子从低能级跃迁至高能级,这种状态称为激发态.18.激发电位:原子的外层电子由低能级激发到高能级时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激发电位。

19.电离电位:使原子电离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称为电离电位。

20.离子线: 离子外层电子跃迁时发射的谱线称为离子线。

21.共振线: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所发射的谱线。

共振线具有最小的激发电位,为该元素最强的谱线。

22.灵敏线、由较低级的激发态(第一激发态)直接跃迁至基态的谱线称为第一共振线,一般也是元素的最灵敏线。

名词解释-仪器分析

名词解释-仪器分析

1.仪器分析:以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来确定物质的化学组成、含量以及化学结构的一类分析方法,由于这类分析方法需要比较复杂且特殊的仪器设备,故称之为仪器分析。

2.化学分析:利用化学反应及其计量关系进行分析的一类分析方法。

3.标准曲线: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信号的关系曲线。

4.检出限:某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上可以检出被测物质的最低量(最小浓度或最小质量)5.内标法:将一定量的纯物质作为内标物加入到准确称量的试样中,根据试样和内标物的质量以及它们的色谱峰面积求出被测组分的含量。

6.发色团:含π键的不饱和基团,能吸收紫外可见光,产生n→π*、π→π*跃迁的基团。

7.助色团:含杂原子的饱和基团,本身在紫外和可见光区无吸收,但能使生色团吸收峰红移,吸收强度增大的基团称为助色团。

8.红移:向长波方向的移动叫做红移。

9.蓝移:向短波方向的移动叫做蓝移。

10.增色效应:使吸收强度增大的效应称为增色效应。

11.减色效应:使吸收强度减弱的效应称为减色效应。

12.色谱法:一种重要的分离方法,混合物在流动相的携带下通过色谱柱与固定相发生作用按一定顺序分离出几种组分的方法。

13.气相色谱法:以气体为流动相的色谱分析法14.液相色谱法:以液体为流动相的色谱分析法15.梯度洗脱:在一个色谱分析周期内,不断改变流动相配比、极性、PH、离子强度,以达到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佳的分离效果。

16.凝胶色谱:利用某些凝胶(固定相)对分子大小,形状不同的组分所产生的阻滞作用不同而进行分离。

17.标准偏差:峰高0.607倍处的色谱峰宽度的一半。

18.半峰宽Y1/2:峰高1/2处的色谱峰宽度。

19.分配平衡: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所达到的平衡叫做分配平衡。

20.程序升温:在一个分析周期内,柱温随时间由低温向高温作线性或非线性变化,以达到用最短时间获得最佳分离的目的。

21.共振线:原子收到外界能量激发时,其外层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所产生的吸收线称为共振吸收线。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仪器分析复习资料名词解释与简答题名词解释1.保留值:表示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滞留时间的数值。

通常用时间或用将各组分带出色谱柱所需载气的体积来表示。

2.死时间:指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气体(如空气、甲烷)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3.保留时间:指被测组分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4.相对保留值:指某组分2的调整保留值与另一组分1的调整保留值之比。

5.半峰宽度:峰高为一半处的宽度。

6.峰底宽度:指自色谱峰两侧的转折点所作切线在基线上的截距。

7.固定液:8.分配系数: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之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比。

9.分配比:又称容量因子或容量比,是指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在两相间达到平衡时,组分在两相中的质量比。

10.相比:VM与Vs的比值。

11.分离度: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个组分色谱峰峰底宽度总和之半的比值。

12.梯度洗提:就是流动相中含有多种(或更多)不同极性的溶剂,在分离过程中按一定的程序连续改变流动相中溶剂的配比和极性,通过流动相中极性的变化来改变被分离组分的容量因子和选择性因子,以提高分离效果。

梯度洗提可以在常压下预先按一定的程序将溶剂混合后再用泵输入色谱柱,这种方式叫做低压梯度,又叫外梯度,也可以将溶剂用高压泵增压以后输入色谱系统的梯度混合室,加以混合后送入色谱柱,即所谓高压梯度或称内梯度。

13.化学键合固定相:将各种不同有机基团通过化学反应共价键合到硅胶(担体)表面的游离羟基上,代替机械涂渍的液体固定相,从而产生了化学键合固定相。

14.正相液相色谱法: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相的极性。

15.反相液相色谱法: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相的极性。

16.半波电位:扩散电流为极限扩散电流一半时的电位。

17.支持电解质(消除迁移电位):如果在电解池中加入大量电解质,它们在溶液中解离为阳离子和阴离子,负极对所有阳离子都有静电吸引力,因此作用于被分析离子的静电吸引力就大大的减弱了,以致由静电力引起的迁移电流趋近于零,从而达到消除迁移电流的目的。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仪器分析复习资料名词解释与简答题名词解释1.保留值:表示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滞留时间的数值。

通常用时间或用将各组分带出色谱柱所需载气的体积来表示。

2.死时间:指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气体(如空气、甲烷)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3.保留时间:指被测组分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4.相对保留值:指某组分2的调整保留值与另一组分1的调整保留值之比。

5.半峰宽度:峰高为一半处的宽度。

6.峰底宽度:指自色谱峰两侧的转折点所作切线在基线上的截距。

7.固定液:8.分配系数: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之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比。

9.分配比:又称容量因子或容量比,就是指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在两相间达到平衡时,组分在两相中的质量比。

10.相比:VM与Vs的比值。

11.分离度: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个组分色谱峰峰底宽度总与之半的比值。

12.梯度洗提:就就是流动相中含有多种(或更多)不同极性的溶剂,在分离过程中按一定的程序连续改变流动相中溶剂的配比与极性,通过流动相中极性的变化来改变被分离组分的容量因子与选择性因子,以提高分离效果。

梯度洗提可以在常压下预先按一定的程序将溶剂混合后再用泵输入色谱柱,这种方式叫做低压梯度,又叫外梯度,也可以将溶剂用高压泵增压以后输入色谱系统的梯度混合室,加以混合后送入色谱柱,即所谓高压梯度或称内梯度。

13.化学键合固定相:将各种不同有机基团通过化学反应共价键合到硅胶(担体)表面的游离羟基上,代替机械涂渍的液体固定相,从而产生了化学键合固定相。

14.正相液相色谱法: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相的极性。

15.反相液相色谱法: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相的极性。

16.半波电位:扩散电流为极限扩散电流一半时的电位。

17.支持电解质(消除迁移电位):如果在电解池中加入大量电解质,它们在溶液中解离为阳离子与阴离子,负极对所有阳离子都有静电吸引力,因此作用于被分析离子的静电吸引力就大大的减弱了,以致由静电力引起的迁移电流趋近于零,从而达到消除迁移电流的目的。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解答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解答

1.色谱分离度:相邻两组分在色谱柱内分离效能的指标,定义为相邻两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组分色谱峰缝底宽度之和一半的比值2.死体积:色谱柱在填充后柱内固定相颗粒间所剩留的空间、色谱仪中管路和连接头间的空间以及检测器的空间总和。

3.程序升温:按一定的加热速率,温度做线性或非线性上升。

4.梯度洗脱:又称为梯度淋洗或程序洗脱。

在同一个分析周期中,按一定程度不断改变流动相的浓度配比,称为梯度洗脱。

5.极限扩散电流6.指示电极:电极电位与被测离子活度有关,又称待测离子电极或工作电极。

7.半波电位:扩散电流等于极限扩散电流一半时的汞电极的电位。

8.浓差极化:电解时,电极表面因浓度变化引起的极化现象。

9.生色团 ;在饱和碳氢化合物中引入含ה键的不饱和基团,将这种化合物的最大吸收峰波长移至紫外及可见光范围内,这种基团叫生色团10.助色团:含有n电子的能使吸收峰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的杂原子基团。

11.化学位移:由屏蔽作用引起的共振时磁感应强度的移动现象。

12.锐线光源:能发射出谱线半宽度很窄的发射线光源。

13.基团频率:同一类型的化学基团,在红外光谱中的吸收频率总是出现在一个较窄的范围内,这种吸收谱带的频率称为基团频率14.贫然火焰:火焰温度低,助燃气量大于化学计算量,氧化性火焰。

15.富燃火焰:燃气量大于化学计算量,还原性火焰。

16.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离核较近的处于最低能量状态17.激发态:当原子获得足够的能量后,就会使外层电子从低能级跃迁至高能级,这种状态称为激发态。

18.激发电位:原子的外层电子由低能级激发到高能级时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激发电位。

19.电离电位:使原子电离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称为电离电位。

20.离子线:离子外层电子跃迁时发射的谱线称为离子线。

21.共振线: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所发射的谱线。

共振线具有最小的激发电位,为该元素最强的谱线。

22.灵敏线、由较低级的激发态(第一激发态)直接跃迁至基态的谱线称为第一共振线,一般也是元素的最灵敏线。

仪器分析名解及问答

仪器分析名解及问答

仪器分析: 是以物质旳物量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 探求这些性质在分析过程中所产生分析信号与被分析物质构成旳内在关系和规律, 进而对其进行定性、定量, 进行形态和构造分析旳一类测定措施。

由于此类措施旳测定常用到多种比较贵重、精密旳分析仪器, 称为仪器分析。

原子吸光光谱法(AAS): 是基于试样蒸汽相中被测元素旳基态原子对由光源发出旳该原子旳特性性窄频辐射产生共振吸取, 其吸光度在一定浓度范畴内与蒸汽相中被测元素旳基态原子浓度成正比, 此测定试样中该元素含量旳一种仪器分析措施。

梯度洗脱:指在一种分析周期中, 按一定旳程序持续变化流动相中溶剂旳构成和配比, 使各组分在合适旳条件下得到分离。

梯度洗脱可以改善峰形, 提高柱效, 减少分析时间, 使强保存成分不易残留在柱上, 从而保持柱子旳良好性能。

精密度: 指在相似条件下对同同样品进行多次测定, 各平行测定成果之间旳符合限度。

精确度: 指多次测定旳平均值与真值旳符合限度。

敏捷度:指被测组分在低浓度区, 当浓度变化一种单位时所引起旳测定信号旳变化量。

检出限:即检测下限, 指能以合适旳置信度被检出旳组分旳最低浓度或最小质量。

线性范畴: 指定量测定旳最低浓度到逻辑线性响应关系旳最高浓度间旳范畴。

光谱分析法: 基于物质对不同波长光旳吸取、发射等现象而建立起来旳一类光学分析法。

吸取曲线: 表白吸光物质溶液对不同波长旳光旳吸取能力不同旳曲线。

最大吸取峰:吸取曲线旳峰叫吸取峰, 其中吸取限度最大旳峰。

最大吸取波长: 最大吸取峰所相应旳波长。

次峰: 吸取限度仅次于最大吸取峰旳波峰肩峰: 在峰旳旁边有一种小旳曲折称为肩峰末端吸取: 在吸取曲线波长最短旳一端, 吸取限度相称大, 但没有称峰旳部分。

生色团: 分子中能吸取特定波长光旳原子团或化学键。

助色团:是与生色团或饱和烃相连, 且能使吸取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吸取强度增长旳原子或原子团, 如-OH, -NH2。

长移(红移): 某些有机化合物因反映引入具有未共享电子对旳基因使吸取峰向长波移动旳现象。

仪器分析报告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仪器分析报告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仪器分析复习资料名词解释与简答题名词解释1.保留值:表示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滞留时间的数值。

通常用时间或用将各组分带出色谱柱所需载气的体积来表示。

2.死时间:指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气体(如空气、甲烷)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3.保留时间:指被测组分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4.相对保留值:指某组分2的调整保留值与另一组分1的调整保留值之比。

5.半峰宽度:峰高为一半处的宽度。

6.峰底宽度:指自色谱峰两侧的转折点所作切线在基线上的截距。

7.固定液:8.分配系数: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之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比。

9.分配比:又称容量因子或容量比,是指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在两相间达到平衡时,组分在两相中的质量比。

10.相比:VM与Vs的比值。

11.分离度: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个组分色谱峰峰底宽度总和之半的比值。

12.梯度洗提:就是流动相中含有多种(或更多)不同极性的溶剂,在分离过程中按一定的程序连续改变流动相中溶剂的配比和极性,通过流动相中极性的变化来改变被分离组分的容量因子和选择性因子,以提高分离效果。

梯度洗提可以在常压下预先按一定的程序将溶剂混合后再用泵输入色谱柱,这种方式叫做低压梯度,又叫外梯度,也可以将溶剂用高压泵增压以后输入色谱系统的梯度混合室,加以混合后送入色谱柱,即所谓高压梯度或称梯度。

13.化学键合固定相:将各种不同有机基团通过化学反应共价键合到硅胶(担体)表面的游离羟基上,代替机械涂渍的液体固定相,从而产生了化学键合固定相。

14.正相液相色谱法: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相的极性。

15.反相液相色谱法: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相的极性。

16.半波电位:扩散电流为极限扩散电流一半时的电位。

17.支持电解质(消除迁移电位):如果在电解池中加入大量电解质,它们在溶液中解离为阳离子和阴离子,负极对所有阳离子都有静电吸引力,因此作用于被分析离子的静电吸引力就大大的减弱了,以致由静电力引起的迁移电流趋近于零,从而达到消除迁移电流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解答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1.色谱分离度:相邻两组分在色谱柱内分离效能的指标,定义为相邻两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组分色谱峰缝底宽度之和一半的比值
2.死体积:色谱柱在填充后柱内固定相颗粒间所剩留的空间、色谱仪中管路和连接头间的空间以及检测器的空间总和。

3.程序升温:按一定的加热速率,温度做线性或非线性上升。

4.梯度洗脱:又称为梯度淋洗或程序洗脱。

在同一个分析周期中,按一定程度不断改变流动相的浓度配比,称为梯度洗脱。

5.极限扩散电流
6.指示电极:电极电位与被测离子活度有关,又称待测离子电极或工作电极。

7.半波电位:扩散电流等于极限扩散电流一半时的汞电极的电位。

8.浓差极化:电解时,电极表面因浓度变化引起的极化现象。

9.生色团 ;在饱和碳氢化合物中引入含?键的不饱和基团,将这种化合物的最大吸收峰波长移至紫外及可见光范围内,这种基团叫生色团
10.助色团:含有n电子的能使吸收峰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的杂原子基团。

11.化学位移:由屏蔽作用引起的共振时磁感应强度的移动现象。

12.锐线光源:能发射出谱线半宽度很窄的发射线光源。

13.基团频率:同一类型的化学基团,在红外光谱中的吸收频率总是出现在一个较窄的范围内,这种吸收谱带的频率称为基团频率
14.贫然火焰:火焰温度低,助燃气量大于化学计算量,氧化性火焰。

15.富燃火焰:燃气量大于化学计算量,还原性火焰。

16.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离核较近的处于最低能量状态
17.激发态:当原子获得足够的能量后,就会使外层电子从低能级跃迁至高能
级,这种状态称为激发态。

18.激发电位:原子的外层电子由低能级激发到高能级时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激发电位。

19.电离电位:使原子电离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称为电离电位。

20.离子线:离子外层电子跃迁时发射的谱线称为离子线。

21.共振线: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所发射的谱线。

共振线具有最小的激发电位,为该元素最强的谱线。

22.灵敏线、由较低级的激发态(第一激发态)直接跃迁至基态的谱线称为第一共振线,一般也是元素的最灵敏线。

23.最后线及分析线:当该元素在被测物质里降低到一定含量时,出现的最后一条谱线,这是最后线,也是最灵敏线。

用来测量该元素的谱线称分析线。

24.灵敏度(S):原子吸收分析法中定义为校正曲线的斜率原子吸收分析法中常用特征浓度来表示.特征浓度——指产生1%吸收或吸光度值时的待测元素的浓度.
25.检出限原子吸收分析法中检出限(D)通常以产生空白溶液信号的标准偏差3倍时的测量信号的浓度表示。

1、画出气相色谱流程图,解释色谱峰展宽的主要原因。

答:载气源-进样口和气化室-色谱柱和柱温箱-检测器-记录系统。

运用速率方程解释色谱峰展宽
2、说出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基于不同物质在两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当两相做相对运动时,试样中各组分在两相中进行反复多次分配。

使原来分配系数只有微小差异的各组分产生很大的分离效果,从而使各组分分离开来。

3、试述速率方程中A、B、C三项的物理意义。

H = A + B/u + C·u
A─涡流扩散项气体碰撞到填充颗粒物时,不断的改变流动方向,使试样组分在气相中形成类似我留的流动,因而引起色谱峰的扩张
B —分子扩散项由于试样组分被载气带入色谱柱后,是以塞子的形式存在于柱的很小的一段空间中,在塞子的前后(纵向)存在着浓度差异而形成浓度梯度。

因此使运动着的分子产生纵向扩散。

C —传质阻力项包括气相传质阻力系数Cg和液相传质阻力系数Cl两项
4、试述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5、热导检测器和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电子捕获检测器的原理是什么各自的优缺点
热导检测器是根据不同的气体具有不同的热导系数原理制成的。

热导检测器由于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几乎对所有物质都有响应,通用性好,而且线性范围宽,价格便宜,因此是应用最广,最成熟的一种检测器。

缺点:灵敏度较低。

氢离子化检测器是利用有机物在以氢气和空气燃烧的火焰中发生自由基反应而被电离,根据离子流产生的电信号强度,检测被色谱柱分离出的组分。

它的特点是:灵敏度很高,检出限低,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能检测大多数含碳有机化合物;死体积小,响应速度快,线性范围也宽,而且结构不复杂,操作简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色谱检测器之一。

其主要缺点是不能检测永久性气体、水、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化氢等物质。

电子捕获检测器,样品进入ECD后,打破在β-射线的轰击和电场下形成的基流,进行检测。

它是一种选择性很强的检测器,对具有电负性物质(如含卤素、硫、磷、氰等的物质)的检测有很高灵敏度)。

它是目前分析痕量电负性有机物最有效的检测器。

电子捕获检测器已广泛应用于农药残留量、大气及水质污染分析,以及生物化学、医学、药物学和环境监测等领域中。

它的缺点是线性范围窄,且响应易受操作条件的影响,重现性较差。

6、气相色谱定量的方法有哪几种,各有什么优缺点
归一化法优点:简便、准确;进样量的准确性和操作条件的变动对测定结果影响不大;
缺点:仅适用于试样中所有组分全出峰的情况。

内标法优点:准确性较高,操作条件和进样量的稍许变动对定量结果的影响不大。

可适
用于组分不能全部出峰时。

缺点:每个试样的分析,都要进行两次称量,不适合大批量试样的快速分析。

外标法优点:不使用校正因子,准确性较高,操作简单。

缺点:结果的准确度取决于进样量的准确性
7、有五个组分A、B、C、D、E,在气液色谱柱上的分配系数分别为480、360、490、
496、473,试指出它们在色谱柱上的流出顺序。

B 、E、A、C、D 。

K越大,越不易流出。

8、画出高效液相色谱仪基本结构示意图。

9、在液相色谱中,提高柱效的途径有哪些其中最有效的途径是什么
提高柱内填料填充的均匀性
改进固定相(减小粒度,选择薄壳型单体,选用低浓度流动相,适当提高柱温,)
其中减小粒度是最有效的提高柱效的方法
10、什么是正相色谱和反相色谱
正相色谱法
正相色谱法流动相极性小于固定相。

在正相色谱中固定相是极性填料(如含水硅胶),而流动性是非极性或弱极性的溶剂(如烷烃)。

因此,样本中极性小的先流出,极性大的后流出,正相色谱法适于分析极性化合物。

反向色谱法
反向色谱法流动相极性大与固定相,极性大的组分先流出色谱柱,极性小的后流出,适用于分析非极性化合物。

典型的反向键和相色谱是再ODS柱上,采用甲醇-水或乙腈-水作流动相,分离非极性或中等极性的化合物等。

11、对于液相色谱,能否根据理论塔板数判断分离的可能性为什么
不能依靠理论塔板数来判断分离的可能,理论塔板数描述的是液相色谱柱柱效,塔板数越高,说明色谱柱的分离性能越好(一个宽泛的概念),但具体到某些物质能否互相分离,应该用分离度来描述,两个物质的分离度大于,说明能互相分离,否则就不能,这个跟理论塔板数毫无关系
12、试述pH玻璃电极的响应机理。

玻璃电极对H+选择性响应主要与电极膜的特殊组成有关,普通玻璃电极膜是由固定带负电荷的硅酸晶格组成,在晶格中有体积小、活动能力强的钠离子,溶液中的H+可进入晶格占据Na点位而其他高价阴阳离子不能进出晶格。

当内外玻璃膜与水溶液接触时,Na2SiO3晶体骨架中的Na与水中的H+发生交换形成双电层,产生电位差,扩散
达动态平衡后达稳定相界电位(膜电位),其膜电位可用—————表达。

对于整个玻璃电极而言电极电位为——————。

此式即为采用玻璃电极进行pH测定的理论依据
14、库仑分析和极谱分析都是进行物质的电解,请问它们有什么不同。

答:库仑分析是要减少浓差极化,它的工作电极面积较大,而且溶液进行搅拌,加入辅助电解。

极谱分析是要利用浓差极化,它的工作电极面积较小,而且溶液不能搅拌,加入支持电解质。

15、简述气相色谱仪组成。

气相色谱仪由气路系统、进样系统、色谱柱(含柱箱)、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五大部分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