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合院的保护与改造
浅谈北京四合院建筑在当代语境下的保护与传承——以菊儿小区改造
![浅谈北京四合院建筑在当代语境下的保护与传承——以菊儿小区改造](https://img.taocdn.com/s3/m/f86d7ee6770bf78a65295463.png)
浅谈北京四合院建筑在当代语境下的保护与传承——以菊儿小区改造项目为例王珅平北京理工大学摘要:北京传统民用建筑四合院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也见证者北京这座城市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解决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的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发展的矛盾是当今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结合吴良镛教授改造的菊儿小区项目,立足于传统民用建筑文脉的保护与传承,从时间、空间维度探索老北京四合院建筑传统与现代的辩证关系,总结北京四合院建筑在当今的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四合院建筑;传统与现代;保护与传承;情感寄托1引言蕴含老北京传统文化的中古民用建筑——胡同,逐渐被误认为是落后与破败的象征,是保是拆,世间议论纷纷。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地域性传统民用建筑被列入改造项目,新材料、新技术的大量运用,一些特色传统民居逐渐被同化并且逐渐失去原有的历史风貌。
在改造中如何将民用建筑的传统文脉延续,成为当今建筑界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北京菊儿胡同的四合院是北方最典型的民用建筑,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先生主持了菊儿小区的改造,对建筑形态改造的同时也对人们的生活需求和生活方式带来了影响。
传统与现代,怎样权衡这两二者的关系,是旧城改造需要大量探讨的。
2传统与现代的辩证关系民用建筑到一定年限是需要更新改造的,但这种改造并不是改造建筑的文化形态与历史沉淀。
一些陈旧没有历史文化遗留的需要被摒弃。
过去的建筑是基于满足当时人们的生活需求和生活习惯,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不再适应现代人的居住需求,所以需要在适应新形势下进行建筑形态和空间的改造。
2.1时间维度从时间的维度来说,建筑发展一直在适应人们不断改变的生活方式,为人们的生活所用,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人们生活态度的变革,人们在追求一种当下的居住体验,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往往也要求着建筑功能的逐步提升。
2.2空间维度从空间维度来看,未来民用建筑的发展趋势是未知的,这个“未来”就不能单指是未来发生的、新的事物,他有着多重指向。
北京四合院民居建筑的保护与传承
![北京四合院民居建筑的保护与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6b0ef71a4431b90d6c85c725.png)
北京四合院民居建筑的保护与传承摘要北京的四合院民居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和精神的重要载体之一,一直以来受到政府和业界的重视还远远不够,其保护状况、保护理念和更新改造的方法都应该不断改进。
本文总结了历史建筑保护理念的发展历史,同时也归纳了北京民居改造工作的历程,使北京四合院民居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有了较为全面和清晰地认识,对未来的保护工作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北京民居;保护理念;民居改造历程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5-0018-02北京传统的四合院民居代表了北京城内在的生命力、人文精神品质和最富魅力的记忆,在古都历史文化保护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北京的传统街区、四合院以及京韵文化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成为古都北京历史文化、古都风貌保护的重要部分。
虽然,北京四合院的保护任务艰巨,但是当前最重要的还是要不断更新理念,建立科学的保护观和有效的保护机制,才能有效推进北京民居保护的进程。
1 保护理念的更新与发展1.1整体性、原真性保护观城市的形成、发展、肌理、格局、环境、建筑风貌、各类文物建筑及无形文化等都是城市历史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共同形成一种整体性的系统。
因此,强调整体性保护非常重要。
即要从宏观的整体环境和组成元素的有机系统的角度来研究城市空间分布规律,制定整体保护规则,建立整体的、和谐的、有机的保护体系与机制,以提升历史街区环境、空间格局、建筑、传统经济、人文网络等整体的和谐特色。
其次,还要强调原真性的保护。
这就要求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组成元素及历史建筑的环境以及历史建筑的构成比例、尺度、材料、色彩及装饰特色等等,延续历史信息的原真性、真实性,以保护城市历史文化的珍贵价值。
1.2“新陈代谢”、“有机更新”保护观1999年的《北京宪章》指出:“新陈代谢是人居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将建筑循环过程的各个阶段统筹规划,将新区规划设计,旧城整治、更新与重建等纳入一个动态的、生生不息的循环系统中。
北京四合院遭到的破坏及保护措施
![北京四合院遭到的破坏及保护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0ca7938e2bd960590c6773e.png)
北京四合院遭到的破坏1.60年代末的红卫兵“扫四旧”,将四合院中精美的砖雕、木雕、石刻、彩绘尽行扫荡,无数价值极高的艺术品,砸成碎块,或抹上泥灰,能得以幸存者可以说是寥寥无几,北京四合院更是受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破坏。
2.九十年代中后期,为了城市的新发展,进行的为旧房改造,北京四合院更是遭到了大规模的拆除,原本已剩余400万平方米的四合院也因此又被拆除了100万平方米。
最近的一次拆除改造是为了迎接北京奥运会,而进行的危房整治工程,但是与前两次相比此次就是弥补性拆迁,对于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体现多的或者保存较好的四合院采取保护,而把那些生活条件恶劣,很差的四合院拆除。
北京四合院保护措施1.编制《北京胡同四合院保护规划》。
使之作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一部分。
该规划似应全面盘点二环以内老城区胡同、四合院的总体情况,分别不同情况进行历史建筑标本保护和历史地段、街区保护: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四合院密集区和基本保持旧貌的整条胡同,列为绝对保护区,只进行内部整治,停止一切大拆大建;面积较小的四合院居住区只保护质量特别好或有纪念意义的四合院,其余的但拆无妨。
四合院绝对保护区内,明清四合院原则上保留,质量特别低劣的可拆除改建绿地;民国以后的四合院原则上拆除改建绿地,质量特别好或有纪念意义的保留。
2.在三环以外建设廉价居住区置换老城区绝对保护的四合院。
政府给予承办企业经费补贴、划拨土地、减免税费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建设廉价居住新区,然后将四合院绝对保护区内的居民迁入,保护区的四合院则划归承办企业所有,经统一整治后再售出。
3.建立有效的多渠道的筹资机制。
整治四合院的资金首先应来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专项保护资金,北京市政府也可以拿出更多的配套资金用于四合院的整治;四合院内外排水、供气、卫生设施等基础建设经费可从城市建设税中支出。
不足部分由负责运作的企业承担,再从新旧房屋置换中获得适当回报。
4.制订《北京四合院居住管理条例》。
基于类型学方法的北京四合院的保护和再生
![基于类型学方法的北京四合院的保护和再生](https://img.taocdn.com/s3/m/2ff7891659eef8c75fbfb39a.png)
并选 取 一 定 四合 院 区域 进 行 了模 拟 规 划设 计 。 【 关键 词 】 混居 四合 院 ;保 护 和 再 生 ; 类型 学 AB R T B in ie u n i o eo es mb l o ST AC : e ig Sh y a s n f h y os f j t t dt nl e i . we e, eiu l g l t cue, e s r io a in Ho v rsr s l a r trs d ne a i B jg o ie s u
近些 年 保 护 胡 同~ 四合 院 的 城 市 肌 理 已 经 成 为 北 京 旧城 保 护 的 指 导 思 想 . 《 京 旧 城 2 片历 史 文 化 保 护 区 北 5 保 护 规 划 》 、 《 京 历 史 文 化 名 城 保 护 规 划 》 和 《 京城 北 北 市 总 体 规 划 (0 4 2 2 ) 等 都 提 出 要 保 护 旧城 原 有 的棋 20 - 00 》 盘 式 道 路 网 骨 架 和 街 巷 胡 同格 局 ,保 护 北 京特 有 的 胡 同一 四 合 院 的 传 统 建筑 形 态 。 北 京 在 四 合 院 保 护 和 改 造 更 新 实 践 方 面 也 进 行 了积
任晋锋
吕
斌
REN i f ng; Jn e LU Bi n
【 要 】 四合 院是 北 京 传 统 文 化 的 象征 之 一 ,但 是 目前 私 摘 搭 乱 建 、 多户 混 居 、人 口过 密严 重 破 坏 了传 统 的 四合 院 和 城 市 风 貌 。 本 文提 出 四 合 院 的 保 护 应 该 关 注 原 住 民 的 传 统
8 l。0 3 罅1措 < 【 4 01o o0 21*鹕 4 0 0- z 0 0 1 3
北京四合院的保护与修缮研讨
![北京四合院的保护与修缮研讨](https://img.taocdn.com/s3/m/73e59934f90f76c661371af2.png)
北京四合院的保护与修缮研讨摘要:北京四合院建筑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保护与修缮对于我国有着重要的作用。
这一传统的北京民居形式中,蕴含着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加大北京四合院的保护与修缮力度,对于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传承具有促进作用。
然而,在实际展开北京四合院的保护与修缮工作的过程中,应对其框架以及建造方法进行深入分析。
北京四合院整体框架为木框体系,且在建设中遵循传统古建做法建造,使得整体保护与修缮难度大、技术应用杂、影响因素多,且由于木制结构年久失修,空间阴暗、冬冷夏热,这样的环境难以带给居民舒适感,且不符合我国当前的发展理念,无法将四合院融入城市生活环境,现已成为被人们所遗弃的“旧建筑”。
基于此,本文对北京四合院的保护与修缮进行研讨,从木构架结构、墙体结构、屋面结构、门窗结构等角度出发首先分析了北京四合院结构,在详细探讨北京四合院的修缮标准基础上,总结了北京四合院的保护与修缮的创新策略,以期为相关领域工作人员顺利展开工作奠定一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北京四合院;保护;修缮;创新前言:北京四合院是我国历史发展的见证者,使之成为了当前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不仅是北京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建筑的重要表现形式。
昔日对四合院“保”与“拆”的矛盾现已转变为对四合院修缮,以此保护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突出建筑的历史性价值,如何在不破坏四合院的基础上提高保护与修缮效率是当前发展建设中的重要问题。
针对四合院保护修缮决不可采用固定的保护方式,因此需要通过新旧嫁接、功能置换等方式进行保护与修缮,这样的方式对于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一、北京四合院结构分析(一)木构架结构中国古代木构架房屋建筑基本为木系构件组成,将木系构件组合、安装最终形成房屋建筑,但木系构件在当前时代中已基本转变为装饰性构件。
木梁结构在木系建筑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可以作为传统木架建筑的标志,也是鉴别现代木系建筑与古代木系建筑的一个重要依据。
北京四合院传统营造技艺历史文化形态与保护
![北京四合院传统营造技艺历史文化形态与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1553ca82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af.png)
北京四合院传统营造技艺历史文化形态与保护北京的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其营造技艺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北京四合院的传统营造技艺、历史文化形态以及保护措施。
其次,北京四合院的历史文化形态。
四合院作为北京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四合院不仅是北京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方式的产物,还承载了丰富的社会和文化内涵。
四合院中的庭院和房间布局代表了传统中国家庭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反映了封建社会等级制度下的家族结构和社会文化。
再次,北京四合院的保护措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北京四合院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消失的风险,保护工作变得十分紧迫。
为此,政府和相关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北京四合院。
首先,加强法规和政策的制定,明确四合院的保护范围和标准,限制破坏性的改建和拆除。
其次,加强对四合院的检测和评估,及时修复和维护受损的建筑物和构件。
同时,还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和展览,提高社会公众对北京四合院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最后,展望未来,北京四合院的保护应继续加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保护传统建筑和文化遗产的任务仍然艰巨。
未来的工作应加强对四合院的建筑材料和技艺的研究,推动传统建筑材料和工艺技术的传承和创新。
同时,加强对四合院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此外,还应加强对四合院文化内涵的研究和传播,使其成为北京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北京四合院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具有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形态和营造技艺。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建筑文化,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四合院的保护和研究工作,提高社会公众对传统建筑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北京四合院这一独特的传统建筑文化。
北京胡同四合院保护与整治
![北京胡同四合院保护与整治](https://img.taocdn.com/s3/m/4f7fa2be453610661ed9f4eb.png)
一、北京胡同、四合院必须保护近年来,学界本来不存在北京胡同、四合院要不要保护的问题,而是一直在探讨怎样保护的问题,只因近期著名作家李国文发表了四合院理应大拆、刘心武发表了拆毁四合院"可以理解"的"高论",不能不对要不要保护北京胡同、四合院的问题作理论上的说明。
有意识的依法保护历史建筑,是20世纪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保护范围从寺庙、官署等公共建筑逐渐扩展到民居。
北京作为八百年古都,其历史文化的构成无非两个方面;帝王文化和市井文化。
帝王文化的载体是故宫和众多坛、庙、陵、园、府,而市井文化的载体就是胡同、四合院,为什么保护前者没有人反对而保护后者就有人反对呢?其实是"帝王历史观"在作怪,某些人从骨子里认为承载市井文化的四合院不如故宫重要,只关心帝王的历史不关心百姓的历史。
中国早期的都市应当说是帝王的都市,从汉长安城遗址平面图可以看出,那时宫殿、官署、苑囿占去了都市的三分之二。
但是到了隋唐,都市已经成为百姓的都市,80多平方公里的隋唐长安城老百姓占去80%,说明那是市井文化已经影响时代风尚。
宋代城市革命以后,城市经济功能加强,老百姓在都市中更加活跃,百姓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
但是从有都市以来四千年,中国幸存一点帝王时代的都市的市井建筑的,只有北京。
从这个意义上说,北京的胡同、四合院和故宫具有同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胡同、四合院承载的北京帝王时代的市井文化,是北京不可割舍的历史文化的一个层面。
我深信,北京胡同、四合院如果完好保存至今,一定会像故宫一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如此说来,那些认为北京四合院可以大拆的"高论"可以休矣!二、北京四合院必须整治以我在四合院中生活几个月的经历,坦率地说,在四合院里生活令人非常痛苦(只有夏天比较凉快这一个优点),多年呼吁保护四合院的我本人,也希望尽快迁出四合院。
历史宅院民居保护与活化利用案例
![历史宅院民居保护与活化利用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8c81ba67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5b.png)
历史宅院民居保护与活化利用案例一、北京四合院南锣鼓巷地区。
1. 保护情况。
北京四合院那可是老北京的宝贝。
在南锣鼓巷这块儿,很多四合院得到了基本的保护。
政府部门下了不少功夫呢,把那些能体现传统建筑风格的元素,像四合院的青瓦屋顶、木质门窗、雕花的门墩儿等都给好好保留着。
他们还制定了相关的保护规定,不许乱拆乱建,要保持四合院的原有格局。
比如说有的四合院是几进几出的,中间有正房、厢房,这些布局都不能被破坏。
2. 活化利用方式。
变成特色民宿。
一些四合院被改造成了超级有韵味的民宿。
游客们到了北京,就想体验一把老北京人的生活。
住在这种四合院民宿里,早上能听到胡同里的叫卖声,晚上能在院子里乘凉看星星。
院子里还布置了一些传统的老物件儿,像老式自行车、鸟笼子啥的,特有氛围。
文化展示空间。
有的四合院就成了小型的民俗文化展示馆。
在里面可以看到老北京的剪纸、脸谱制作等传统手工艺。
还会定期举办一些讲座,讲讲老北京的历史文化、四合院的建筑讲究之类的。
这就把四合院从一个单纯的居住空间,变成了传承文化的地方。
创意小店。
南锣鼓巷里不少四合院开起了创意小店。
比如有一家专门卖老北京特色文创产品的,把传统的京剧元素、胡同元素印在T恤上、做成小书签、手机壳。
这些小店既保留了四合院的外壳,又给它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年轻人也愿意走进四合院,感受不一样的东西。
二、福建土楼田螺坑土楼群。
1. 保护情况。
福建土楼可是世界文化遗产呢。
田螺坑土楼群就像是一群从土里长出来的巨大蘑菇,特别壮观。
当地政府和村民都很重视保护,定期对土楼进行修缮。
土楼的外墙是用土夯筑而成的,时间久了会有损坏,他们就按照传统的工艺,用相同的土质材料去修补。
还有土楼里的木质结构,像楼梯、楼板等,也是用传统的木材修复方法来维护,确保土楼能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
2. 活化利用方式。
旅游观光。
这是最主要的利用方式啦。
游客们从世界各地赶来,就是想看看这个神奇的建筑。
土楼里面有一些村民当导游,给游客讲解土楼的历史、家族文化等。
浅议北京四合院的保护
![浅议北京四合院的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2522249151e79b8968022659.png)
12 胡 同 、 . 四合 院遭到 大量 拆 除
建筑都是 钢筋混凝 土结 构或 者钢 结构 一样 。工 业社 会 的建造 方 式也不可 能出现中 国古建筑雕梁 画栋世代传 承的手工技艺 。
筑设计 , 台阶砌得高高 的, 把 把门油饰成鲜 红色 , 门楣上 苏式彩 画 第一, 所受技术 限制更少 , 经济 环境更加 宽松 。第 二 , 会发 社 展更加关 注社会 个体 , 会需求 与个 人需 求 的结 合更 加 紧密 , 社 技
其次 , 人们 的思维方式 、 价值观 、 知识水 平都具 有鲜 明的时代 术与生 活 的结 合 更 为合 理。这 一 点苹 果 手 机 给 了我 们 一 些 启 性 。如果在封 建帝 王 时代 , 大利亚 国会 大厦 要体 现 的平 等 、 示——在 大量 应用的领域 , 术应用 应 当符 合人 的 自然天 性 , 澳 自 技 而
技术层面智能化 、 信息化是必然 的趋势 。但 建筑 技术 始终不 参考文献 :
会 是社会技术 的高端 , 大量 建筑 都是 社会 成熟 技术 的应用 , 这是 [ ] [ 勒 ・ 1 法] 柯布 西耶. 向新 建 筑[ . 走 M] 西安 : 陕西师 范大学
由建筑的大量性和社会 普遍 性决定 的。过去是 这样 , 未来依 然会 出版社 ,0 4 20.
. 到了两三家甚至几 十家 。原来古 老的 四合 院在残 破 中走 向衰败 , 1 3 不 正 当修 复 产生 的人 为破 坏 当人 们开始意识到 四合院 的价值 时 , 修整 的过程 中也 存在 在 院子 消失 了 , 只剩下莫 名其 妙 的大杂 院 了。由于房 间 数量 缺乏 ,
四合 院原 本基础设 施不 完备 等 问题 , 民的生活 条件 急剧 恶化 。 着许 多人 为的破坏。北京 四合院 的设计 反映 了浓郁 的礼制文 化 , 居 大清会典》 中就有 明确规 定 :公侯 以下官民房屋 , “ 台阶高一 大杂 院内的居 民生 活相 对 困窘 , 导致许 多建 筑年 久失 修 , 旧房 清朝 《 危 尺, 柱用素油 , 门用黑饰” 。但有些修 复工程并 没有遵循 原始 的建 数量增 多 , 存在着严重 的火灾隐患 。
北京四合院的保护
![北京四合院的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136a55cbaa00b52acfc7cab7.png)
1 图解四合院
图解四合院
⑤ 正院中,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 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 辈居住。 ⑥ 东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 常为晚辈居住。 ⑦ 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 矮,常为晚辈居住。 ⑧ 过了正房向后,就是后院,这又是 一层院落,有一排坐北朝南的较为矮 小的房屋,叫做后罩房,多为女佣人 居住,或为库房、杂间。 北京四合院住宅的建造,大都是在封 建社会的晚期,它满足了人们衣食住 行的需要,满足了人们希望得到友谊、 同情、理解、信任的需要。 数代人的居住实践表明,住在四合院, 人与人之间能产生一种凝聚力与和谐 气氛,同时有一种安全稳定感和归属 亲切感。
1 四合院垂花门 垂花门又称二门,开在内外院之间的隔墙上,位于院落的中轴线上。垂花门
的外檐柱不是从地上立起的,而是悬在中柱的横木上,称为垂柱,垂柱的下端 有一垂珠,通常彩绘为花瓣的形式,因此称为垂花门。垂花门是四合院中装饰 富丽的建筑。
1 图解四合院
雕梁画栋
1 图解四合院 雕梁画栋
1 四合院简介
北京四合院
目录
1
四合院的简介 北京著名四合院 四合院的规划与保护 总结归纳
2
3 4 4 5
1 四合院简介
1 四合院简介
什么样的建筑形式是四合院合房,是中国的一种 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 房屋,通常由北正房、东西厢房和南倒座房组 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属砖木结构建筑。 四合院建筑的布局及规模: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 封闭独立的院落为基本特征的。按其规模的大 小,有最简单的一进院、二进院或沿着纵轴加 多三进院、四进院或五进院。
1 四合院门墩
局部细节分析 门墩——门墩无疑是北京宅院大门最富有特色结构。 门墩由门座和抱石鼓组成,门座安置在大门门轴底部,用来 承托大门转轴的底部。将门枕向外延长, 上面做成鼓形,称 为抱石鼓。 抱石鼓有圆形和方形两种,上面雕刻着各种图案 常见的有万字纹,也有的刻出吉祥图案。 如:狮子绣球、双 狮戏水、云头、回纹、竹梅双喜、竹报平安、八卦图、太极 图、富贵牡丹、如意头等。
北京修缮四合院案例
![北京修缮四合院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205c372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0d.png)
北京修缮四合院案例一、背景介绍北京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具有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城市化进程和人口增长等因素,许多四合院已经面临着老化、破损和危险等问题。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北京市政府开始进行四合院修缮工作。
二、修缮过程1. 策划阶段在策划阶段,北京市政府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来负责四合院修缮项目。
该工作组首先进行了对全市四合院的调查和评估,确定了需要修缮的范围和优先级。
他们制定了详细的修缮计划,并与相关部门协商和沟通,确保计划得到充分支持。
2. 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专业团队对需要修缮的四合院进行了详细勘察,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加固:由于许多四合院已经存在较大程度的老化和破损,需要进行结构加固,以保证安全性和稳定性。
(2)外立面修缮:四合院的外立面是其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重要体现,因此需要进行精细的修缮工作,包括砖雕、彩画、门窗等方面。
(3)室内装饰:四合院的室内装饰也是其文化遗产和艺术价值的重要体现,需要进行精心的修缮和保护工作。
3. 实施阶段在实施阶段,专业团队根据设计方案对四合院进行了逐一修缮。
具体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清理:清理四合院内部和周边环境垃圾和杂物。
(2)拆除:对于已经严重老化或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物,需要进行拆除处理。
(3)结构加固:对于需要结构加固的建筑物,采用专业技术手段进行加固处理。
(4)外立面修缮:对于外立面存在破损或老化情况的建筑物,采用传统技艺进行修复处理。
(5)室内装饰:对于室内存在破损或老化情况的建筑物,采用传统技艺进行修复处理。
4. 检验阶段在修缮工作完成后,专业团队对修缮后的四合院进行了检验和评估。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性:对于结构加固工作的效果进行检验,确保修缮后的建筑物具有足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外观效果:对于外立面修缮和室内装饰工作的效果进行检验,确保修缮后的建筑物具有良好的外观效果和文化价值。
浅析北京市传统民居的性质及保护对策——以北京城区四合院建筑为例
![浅析北京市传统民居的性质及保护对策——以北京城区四合院建筑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f2dd822f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0e.png)
浅析北京市传统民居的性质及保护对策——以北京城区四合院建筑为例北京市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城市之一,其传统民居建筑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以北京城区四合院建筑为例,从性质和保护对策两个方面对北京市传统民居进行浅析。
一、北京城区四合院建筑的性质四合院是指一种由四面围合而成的传统住宅建筑,常见于北京城区。
四合院建筑具有以下特点:1. 空间布局合理:通常由一个中心院落和四个生活区围合而成,中心为进门大院,南北各设有两个厢房,其中的东厢房为主人居住的房间。
2. 环境良好:四合院建筑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注重环境,四合院被围合起来,既具有私密性又具有开敞性,前后楼阁,曲士楼栋,错落有致,相得益彰。
3. 风水讲究:四合院建筑通常遵循“五行”、“阴阳”、“风水”等传统建筑规则,采用合适的方位、朝向、造型等,使建筑具有良好的风水格局。
二、北京市传统民居的保护对策北京市传统民居的保护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传统民居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老化:大量的传统民居属于“小时代”的建筑,与时代的变迁不相适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本身的结构、功能、材料等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老化现象。
2. 建筑整体性收到影响:大量原有的传统住宅正在消失,导致与古城区域其他建筑的整体性失衡,文化传承遭受残缺。
3. 污染带来影响: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环境日趋恶化,传统民居所在区域的环境也在遭受污染。
综合上述问题,对于保护北京市传统民居,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1. 引入新科技,保护传统建筑:包括旧建筑结构加固,经验与先进技术的融合应用等。
2. 采用现代化技术加强保护管理:应运用电脑审核,加强对建筑实体和环境的监控和保护。
3. 引入现代的生态设计理念:通过环境协调,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让文化资源更好地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4. 暂停对古建筑的破坏与改建:在合法的前提下,批准文化性建筑的建造项目,不得挤压、拆毁古城区域内的传统建筑,避免古建筑被破坏。
北京四合院民居建筑的保护与传承_李春青
![北京四合院民居建筑的保护与传承_李春青](https://img.taocdn.com/s3/m/6d1e093f31126edb6f1a1026.png)
理论研究 Theoretical Research北京四合院民居建筑的保护与传承李春青,业祖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院,北京 100044摘要北京的四合院民居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和精神的重要载体之一,一直以来受到政府和业界的重视还远远不够,其保护状况、保护理念和更新改造的方法都应该不断改进。
本文总结了历史建筑保护理念的发展历史,同时也归纳了北京民居改造工作的历程,使北京四合院民居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有了较为全面和清晰地认识,对未来的保护工作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 北京民居;保护理念;民居改造历程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5-0018-02北京传统的四合院民居代表了北京城内在的生命力、人文精神品质和最富魅力的记忆,在古都历史文化保护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北京的传统街区、四合院以及京韵文化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成为古都北京历史文化、古都风貌保护的重要部分。
虽然,北京四合院的保护任务艰巨,但是当前最重要的还是要不断更新理念,建立科学的保护观和有效的保护机制,才能有效推进北京民居保护的进程。
1 保护理念的更新与发展1.1整体性、原真性保护观城市的形成、发展、肌理、格局、环境、建筑风貌、各类文物建筑及无形文化等都是城市历史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共同形成一种整体性的系统。
因此,强调整体性保护非常重要。
即要从宏观的整体环境和组成元素的有机系统的角度来研究城市空间分布规律,制定整体保护规则,建立整体的、和谐的、有机的保护体系与机制,以提升历史街区环境、空间格局、建筑、传统经济、人文网络等整体的和谐特色。
其次,还要强调原真性的保护。
这就要求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组成元素及历史建筑的环境以及历史建筑的构成比例、尺度、材料、色彩及装饰特色等等,延续历史信息的原真性、真实性,以保护城市历史文化的珍贵价值。
1.2“新陈代谢”、“有机更新”保护观1999年的《北京宪章》指出:“新陈代谢是人居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将建筑循环过程的各个阶段统筹规划,将新区规划设计,旧城整治、更新与重建等纳入一个动态的、生生不息的循环系统中。
城市发展与文物保护冲突案例
![城市发展与文物保护冲突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79b1ff09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fd.png)
城市发展与文物保护冲突案例
一、城市改造与古建筑保护
案例:北京四合院的拆迁与保护
北京的四合院是传统建筑文化的代表,但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许多四合院因为城市改造而被拆除。
虽然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来保护这些古建筑,但在实际操作中,拆迁现象仍时有发生。
这一冲突体现了城市改造和古建筑保护之间的矛盾。
二、历史遗址保护与土地开发
案例:秦始皇陵周边地区的土地开发
秦始皇陵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然而,在秦始皇陵周边地区,土地开发的压力导致了文物保护的困难。
如何在保护历史遗址的同时进行合理的土地开发,是一个需要平衡的问题。
三、经济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
案例:山西古建筑群的商业化开发
山西拥有大量的古建筑群,这些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然而,在经济发展的压力下,一些古建筑被商业化开发,导致其原始风貌和历史价值受到破坏。
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四、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规划
案例:成都宽窄巷子的保护与改造
成都的宽窄巷子是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历史街区,但在城市建设中,这些街区的保护和改造面临挑战。
如何在保持街区传统风貌的同时进
行城市改造,是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
五、旅游开发与文物资源保护
案例:敦煌莫高窟的旅游开发
敦煌莫高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然而,旅游开发对文物资源带来了压力,如何平衡旅游开发和文物保护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浅谈老北京四合院
![浅谈老北京四合院](https://img.taocdn.com/s3/m/94827eda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12.png)
浅谈老北京四合院对于我们南方人来说提到北京的四合院可能有点陌生,或许只是听过但没有实际的了解过。
出于这方面的原因因此我想通过书籍和网上资料的搜集来了解一下北京四合院的建筑艺术和其魅力所在。
一、北京四合院的色彩关系提到北京的建筑其風格与我们南方的建筑大有不同,南方主要以粉墙黛瓦为主,而北方建筑上的色彩大多比较艳丽,以红黄蓝绿为主,一些民居则以青砖黑瓦为主。
北京四合院也不例外油饰和彩绘是其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面积的红与绿相搭配使视觉效果非常强烈,与江南民居的淡雅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也是因为环境因素所导致的,北方的秋冬不比南方依旧色彩艳丽,北方的秋冬相对比较萧条,万木凋零。
雪更是北方冬天的常客。
所以在大面积的素色之下北京四合院的艳丽色彩无疑是其秋冬的重要点缀,就像南方的粉墙黛瓦是一张书写江南秀丽风光的画布一样。
民居的四合院中大多以灰色调为主,但也不乏这些色调的装饰。
二、北京四合院的布局北京四合院作为合屋建筑之一,顾名思义就是指东、西、南、北,四面拼合而成,四面房屋各自对立但又通过走廊连接到一起方便起居。
宽敞的庭院有利于阳光的进入又方便通风。
北京四合院与中国北方的其他民居相似都是以天井作为中心,采用中轴线对称的格局。
房间大多坐北朝南。
因此北房为主房大多采用坐北朝南的位置,之后再进行东西厢房和倒坐房位置的分布,东西厢房中以西厢房为佳,坐西朝东也可以充分享受到阳光。
一般情况下四合院中老人住主房,长子住东厢房,次子住西厢房,佣人住倒房,小姐住后院。
体现了严格的家族制度。
四合院中各房屋相互对立通过走廊连接,不像南方建筑一样各房屋间的联系紧密。
除此之外四合院还有严格的规格,按几进院可以分为,一进院、二进院、三进院及三进院以上院落。
一般三进院落被称为标准的四合院。
二进院是在一进院的基础上纵深发展而成,一般在东西厢房南墙的中间加隔墙,也就是障墙。
而三进院则是在二进院的基础上再向纵深发展而成。
一般会在正房后面加一排后罩房,使其与正房形成狭长的后院落,后院与中院通过正房东边的通道进行沟通。
北京四合院保护与危房改造方式
![北京四合院保护与危房改造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552ef41e6edb6f1aff001f2d.png)
北京四合院的保护问题与危房改造方式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北京旧城内持续开展的危房改造工程以及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始终都对北京历史名城及传统建筑产生着重大影响,一直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
曾是北京城内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四合院建筑,因长年失修,在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半个世纪的风雨岁月后,大都成为破旧的房屋及院落。
加之住户人口激增,使得居住的院落空间狭小而拥挤;又由于结构老化、市政建设落后,造成传统四合院区域生活环境的普遍恶化。
这一状况与人们的现代生活水平以及北京首都的国际地位极不相称,社会各界要求政府解决这一问题的呼声日渐高涨。
为解决广大居民住户的危房问题,提高首都城市的环境质量,北京旧城内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即拉开了大规模危房改造工程的序幕。
但是,伴随着这场危房改造工程而来的是另一个同样引起社会瞩目的问题——如何在改造工程中做好最具古都传统特色的四合院建筑的保护,也同时提到了我们面前。
十几年来,随着危旧房改造工程的发展而在全市不断扩展的保护历史名城、保护四合院的争论,现已逐步演变为全市乃至更大范围所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北京旧城内的四合院平房区,已开始大面积演变为危破房,其危房率每年都以较快的速度递增,而且,危破房屋正逐步从城市边缘地带向旧城的四合院区域扩展,并开始威胁众多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也影响着首都的城市面貌。
为加快这一“历史”问题的解决,市政府做出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危旧房改造的决定。
全市自1990年正式开展危房改造工程以来,随着改造工程的不断扩展和延伸,其危改建设与四合院保护的关系与矛盾以及社会视点的关注程度,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其状况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危房改造的第一阶段:1990年至1997年之间,以解决旧城内危破程度严重的房屋为目标的危房改造工程。
危房改造的第二阶段:1998 年至2003年3月,北京申奥成功后,为以新的城市面貌迎接2008年举办的奥运会,在全市范围内加快了市政建设的步伐,而旧城内历史上形成的大面积的危房问题的解决,就成为这一时期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北京四合院资料简介
![北京四合院资料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12b51681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a9.png)
北京四合院资料简介北京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和建筑技术的重要体现。
它是由四面围合而成的中心庭院及其周围房屋组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四合院代表着人们对家庭、亲情和社会关系的重视,也是传统的建筑艺术和文化的代表之一。
一、历史由来北京四合院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成为了当时官员、贵族和富商们的住宅选择。
经过多个朝代的发展和演变,四合院成为了北京市区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四合院的建筑风格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特征和风貌,成为了传统建筑文化的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建筑特点四合院的主要特点是其独特的布局和建筑风格。
它通常由一个方形或长方形的庭院围合而成,周围是四面建筑物,形成了封闭的结构。
四合院的建筑多采用青砖与灰瓦相配合的形式,以及木结构建筑技术。
这些独特的建筑材料和技术使得四合院具有良好的保温和通风效果,适应了中国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
四合院的建筑风格简洁、大方,并注重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和美感。
三、文化内涵四合院不仅仅是建筑形式上的综合体,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关系的重要体现。
它代表了中国古代家庭的核心观念,即以家庭为中心,强调亲情、家庭和温暖的社会关系。
四合院以其通透的庭院布局和合理的空间划分,为家庭成员提供了共同生活和交流的场所,加深了彼此之间的情感纽带。
此外,四合院还承载着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文化的丰富内涵,通过建筑形式、纹饰和装饰等细节,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学的精髓和智慧。
四、保护与传承由于历史原因和城市发展的压力,北京的四合院面临着保护和传承的挑战。
为了保护这些传统古建筑,北京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修缮、保护和立法等。
同时,北京四合院也逐渐成为了旅游景点和文化遗产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研究者。
通过传统建筑保护和推广,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使其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结语:北京四合院作为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代表之一,不仅仅是建筑的外在表达,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结晶。
北京四合院遭到的破坏及保护措施
![北京四合院遭到的破坏及保护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0ca7938e2bd960590c6773e.png)
北京四合院遭到的破坏1.60年代末的红卫兵“扫四旧”,将四合院中精美的砖雕、木雕、石刻、彩绘尽行扫荡,无数价值极高的艺术品,砸成碎块,或抹上泥灰,能得以幸存者可以说是寥寥无几,北京四合院更是受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破坏。
2.九十年代中后期,为了城市的新发展,进行的为旧房改造,北京四合院更是遭到了大规模的拆除,原本已剩余400万平方米的四合院也因此又被拆除了100万平方米。
最近的一次拆除改造是为了迎接北京奥运会,而进行的危房整治工程,但是与前两次相比此次就是弥补性拆迁,对于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体现多的或者保存较好的四合院采取保护,而把那些生活条件恶劣,很差的四合院拆除。
北京四合院保护措施1.编制《北京胡同四合院保护规划》。
使之作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一部分。
该规划似应全面盘点二环以内老城区胡同、四合院的总体情况,分别不同情况进行历史建筑标本保护和历史地段、街区保护: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四合院密集区和基本保持旧貌的整条胡同,列为绝对保护区,只进行内部整治,停止一切大拆大建;面积较小的四合院居住区只保护质量特别好或有纪念意义的四合院,其余的但拆无妨。
四合院绝对保护区内,明清四合院原则上保留,质量特别低劣的可拆除改建绿地;民国以后的四合院原则上拆除改建绿地,质量特别好或有纪念意义的保留。
2.在三环以外建设廉价居住区置换老城区绝对保护的四合院。
政府给予承办企业经费补贴、划拨土地、减免税费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建设廉价居住新区,然后将四合院绝对保护区内的居民迁入,保护区的四合院则划归承办企业所有,经统一整治后再售出。
3.建立有效的多渠道的筹资机制。
整治四合院的资金首先应来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专项保护资金,北京市政府也可以拿出更多的配套资金用于四合院的整治;四合院内外排水、供气、卫生设施等基础建设经费可从城市建设税中支出。
不足部分由负责运作的企业承担,再从新旧房屋置换中获得适当回报。
4.制订《北京四合院居住管理条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四合院的保护与改造
北京四合院是世界公认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历史传统建筑,是北京城市文化的代表。
但因年代久远普遍面临着维修、改造、保护及住户疏散等诸多问题。
十几年来,围绕北京四合院保护与改造的争论一直非常激烈。
文物管理部门和有些文物专家学者站在保护文物的立场,主张整体全面保护,限制范围过宽。
文物管理部门反对使用土地一级开发和危旧房成片改造形式,主张一个院或几个院的进行改造,只进行房屋产权的买卖或置换。
前几年市政府主要推行的就是这种“微循环、渐进式”的改造。
而居住在文保区危旧平房的居民由于生活质量低下,迫切要求尽快改善居住环境的呼声强烈。
对于改造与保护,我有如下看法:
1. 坚持以维修、保护的方式替代四合院区域的危房建设工程。
在当前全社会高度重视历史名城保护的新形势下,要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保护四合院建筑、保护北京历史名城的指示,坚决停止旧城内的开发建设项目,要切实保护好每一条胡同、每一个四合院建筑。
同时更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目前四合院区域内普遍存在的危房问题,应认真探索危破四合院的维修、保护和利用的良性管理机制。
在搬迁改造方式上,要改变以往经济搬迁的做法,首先是着重解决四合院区域内经济困难户和低收入职工的住房问题;在住户疏解与外迁的思路上,应变以往的“货币搬迁”为住房调整,通过调换住房的方式,解决危房户的住房和避免经常发生的货币纠纷问题。
如在城外统一建造住宅楼,然后,通过采用住房调整的办法,以租房的方式,将四合院区域内的危房户置换至城外的单元楼内,在原住户离开危房后,再根据所在区域的位置特点,另行研究危破四合院的维修、改造、保护、利用的方案。
2. 以多种方式开展旧城内四合院的维修与保护。
按照市政府关于保护四合
院的要求,四合院的产权及使用单位要积极采取维修和保护的措施,不得拆除和
改变四合院原有的建筑格局,鼓励实施以院落为单位的小规模的危房户搬迁和四合院维修、改造工程,在保持原有建筑格局、外观的前提下,院落内可以引进和采用现代化生活设施和市政设施,以适应当前都市生活发展的需要。
3. 研究制定不同区域内的四合院危房维修、改造、保护和利用方案。
在北
京旧城内,对不同地域的四合院建筑应有不同的保护要求,女口:处于旧城中心区的四合院与城市边缘地带的四合院、历史文化街区的四合院与一般传统平房的四合院建筑,因在历史名城的不同地域中发挥着不同的影响与作用,因此在保护上要有不同的要求。
一般来讲,因地域上的差异,对全市四合院的保护标准与方式不搞
“一刀切”,特别是对旧城内的40片历史传统街区的四合院,要严格按照历史街区保护管理的有关规定,不得拆除、改建原有的传统建筑。
对年久失修的危破房屋的修缮,要采用传统材料和工艺,按其建筑原状维修并保持和恢复其传统外观。
而对于一般平房区内四合院建筑的维修,一般不做纯“复古式”的要求,在其建筑内,除可增建卫生间、厨房及各种市政设施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增建地下室等。
在院落的利用上,可在不影响建筑格局和区域景观的前提下,可以营建“下沉式”院落或增加庭院式罩棚等等,以满足和适应不同使用功能的需要。
4. 以四合院私有化方式吸引各方资金,实现四合院维修、保护的社会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城市普遍推行公有制并最终实现了私人住房公有化后,政府部门也从此背负了全市职工住房的沉重“包袱”。
几十年来,由于政府及房管部门长期缺乏足够的维修资金,始终无法保证全市居民住房的日常维护,使得很多居民住房特别是旧城内年代久远的四合院平房,在年复一年的使用中日见残
破,以至逐步演变为现在的危房。
实践证明,政府部门无法继续承担全市居民的住房问题。
由于近些年来,随着国内及北京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上已经积蓄了较大的资金财力,特别是在全国范围内的一批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各阶层人士,已经开始介入旧城内四合院建筑的保护利用领域。
如在皇城内的南、北
池子、南、北长街、景山东、西街、什刹海地区、南、北锣鼓巷、国子监街等重点四合院街区,已先后有百余处四合院建筑,由港澳企业家及各界人士依有关政策出资收购后,都按院落原有的格局和建筑风格重新修复利用,使原已危破的四合院建筑在经过维修后得以延续。
可见,社会人士参与四合院的危房维修及利用,在全市传统四合院的保护利用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从今后发展看,随着
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内的各界人士参与我市四合院的维修、利用,还将呈现新的发展趋势。
5. 以整治的方式,拆除四合院区域内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建造的现已破
旧的楼房建筑,重新恢复原有的四合院、胡同等传统街巷。
自解放以来的一段时期内,为适应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市在旧城特别是在四合院平房区内,先后拆除了原有的四合院、胡同,建设了一些生产性的企业厂房、生产车间、单位办公楼和职工住宅楼以及一批居民简易楼。
这些建筑长期处在旧城的传统区域内,始终影响着历史名城中四合院平房区整体的区域风貌。
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
使用后的今天,这类建筑物中的很大一部分,或建筑结构老化,或建筑物本身已不适应现代使用功能的需要,其中很大一部分已成为危楼,目前,多面临着新一轮的更新建设问题。
从当前我市对旧城内传统街区保护的实际出发,这类建筑的更新与改造,
应严格按照北京历史名城保护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规定,不能再
对处于传统平房区内的此类危旧楼房重新进行改造或重建。
应根据实际可能,或降低其楼房建筑的高度;或削减建筑面积直至拆除其现状厂房、库房、办公楼等建筑,在原地重新恢复历史上原有的四合院建筑及胡同街巷。
目前,随着全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一批社会企业,在已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的情况下,上述构想正在逐步得到实现。
如北京同仁堂医药公司,在50 年代期间,为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曾先后在美术馆后街、东四等四合院平房区,拆除了原有的四合院建筑、胡同等,建起了高大的生产车间和库房。
在经历了几十年时间的发展,特别是随着首都城市功能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的生产车间及库房早在80 年代就已调至城外郊区,原有的生产车间及库房其结构现已老化过时,均无法安排它用。
目前,医药公司拟将原厂房、库房拆除后,改建为现代化的办公楼。
市文物局考虑到这一地区为即将划定的四合院传统文化街区,应采取严格的限制措施,逐步恢复传统的建筑风貌,特别是要禁止出现新的建设项目。
在经过一个时期的整治和建筑调整后,这一地区存在的50 年代以来所营造的生产车间、厂房、企业办公楼及职工宿舍楼等现代建筑,将逐步被拆除并恢复原有的四合院建筑及胡同街巷,仍由原有企业单位使用。
经过文物部门的努力,同仁堂医药公司最终表示服从北京历史名城保护的大局,放弃了原拟定的建楼方案,重新调整了建设计划。
已初步决定,依历史资料,于原地恢复传统的四合院建筑,用做企业的办公及对外接待场所。
可见,随着首都城市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社会及企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尤其是整个社会对历史名城保护认识的提高,拆除当年在四合院区域内建造的各类厂房、车间、住宅楼等现代建筑,重新恢复历史上这一地区原有的四合院、胡同等传统建筑的设想也将成为现实。
我认为,保护是指对历史地段及其环境的鉴定、保存、维护、整治以及必要的修复和复原等活动。
这种保护概念用于王府、寺庙等重点文物保护对象以及几百个挂牌的四合院比较适合,而对于绝大部分普通民居四合院并不合适。
本市的情况是,在文保区内居民所住的四合院多数是解放前建筑的,建筑寿命早就过期了,危旧房的比例超过80% ,而且建筑质量普遍比较差,修修补补不是办法。
因此,可以说绝大部分房子都要拆了按照古都风貌翻建,形成了“保护少,改造多”的情况。
这样就需要对历史街区按照不同的风貌与功能重新进行建筑规划设计,精心安排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一个院或几个院的四合院改造模式进展缓慢,改扩建后基本都建成了富人居住的豪华四合院,也不符合专家们保持民俗和部分原住民的意见。
近两年市政府投资十几亿元进行的危旧平房翻建,只解决了危房问题,没有拆除院内违
章建筑,没有疏散人口,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大杂院的落后形象。
因此,我们主张还是在保护历史文化区胡同肌理和四合院建筑风格的基础上,试点进行成片的四合院开发改造,从建筑质量、格局、配套基础设施等方面全方位进行改善提高,建设较高品质的四合院和历史街区。
文保区内的危旧房改造由于它的特殊性,不可能完全参照房地产开发的法律规范进行操作,因此,应该在逐步试点摸索中尽快制定一部比较完整的、全面的、统一的关于文保区内危旧房改造的法规、政策是十分必要的。
改造实施的主体应当由政府承担,不能交给开发公司。
如果平房区改造后都建成新的四合院,人口需要外迁50% 以上进行易地安置或货币补偿,资金很难平衡,需要政府大量的财政补贴。
短期内政府财政无力负担,政府财政的投入不能实现资金的良性循环,这也是政府多年来难以大力推进文保区改造的主要原因。
根据世界发达国家经验,政府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普遍建立了公共财政补
贴基金。
市、区政府也应尽快出台政策,建立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改造基金,分批、分片、逐年推进四合院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