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成本的类型与控制
公司代理成本的衡量与控制
公司代理成本的衡量与控制作者:李婷来源:《时代经贸》2013年第20期【摘要】现代企业的两权分离产生了委托关系,代理成本成为公司治理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文章通过分析公司制企业代理成本产生和类型、并归纳总结了代理成本的衡量方法,最后提出控制代理成本的措施,希望企业能够严控代理成本.避免其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代理成本;衡量;控制一、引言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是现代公司制度的主要特征。
由于股东一般不直接参与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而是聘用具有专业知识的职业经理人来运作。
如果公司进行债务融资,问题将会更加复杂。
尽管债权人与公司股东一样,也是公司的主要利益相关者,但并不直接参与公司日常经营活动。
这样就在债权人、公司股东和管理层之间形成了围绕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委托代理机制。
信息不对称下代理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存在,使得代理成本的产生在所难免。
二、公司制企业的代理成本现代公司委托代理关系是由股东、经营者、债权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反映出来的,可将代理成本分为两大类:(1)股权代理成本。
股权代理成本反映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代理成本。
拥有公司控制权的经营者作为所有者的代理人,由于代理人也是一个具有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倾向的经济人。
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契约的不完全性情况下,代理人可能通过偷懒行为、短期行为、保守行为、在职消费等行为,使得企业的价值小于他完全所有者时的价值。
委托人与代理人在利益上存在这种潜在的冲突,从而产生了股权代代理成本。
(2)债权代理成本。
债权代理成本反映的是股东与债权人之间存在的代理成本。
企业借入债务对经营者来说有双面性,一是引入负债可以改变企业的资本结构,加大债务资本的规模意味着企业对外部股权资本的需要降低,间接提高管理层的持股比例,使得经营管理者与股东的目标函数趋于一致,从而缓和他们两者之间的冲突。
另外,债务也会对企业投资决策产生机会成本,并且举债会形成监控与担保成本,如果公司存在破产危机,还会产生破产和重组成本,这些均构成了债务代理成本。
制度变迁理论发展综述二
制度变迁理论发展综述二二、新制度学派的制度变迁理论以加尔布雷斯和缪尔达尔为代表的20世纪50年代之后,是相对前两个时期的新制度学派。
1936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出版,标志着新的主流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的出现,老制度主义便衰竭下去了。
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也爆发得更加频繁,社会问题日益尖锐,主流经济学还是不能对种种严重的社会问题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和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因此,承袭了老制度主义的思想传统的新制度主义,在历史条件下发展了凡勃伦的传统,用制度结构分析方法,对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进行批评,虽仍以“异端”出现却又受到人们偏爱。
加尔布雷斯在《丰裕社会》(1958)、《新工业国》(1967)、《经济学和公共目标》(1973)中主要分析了:权力和权力分配,集团利益和不同集团的利益冲突以及经济的不同组织结构。
加尔布雷斯关心“公共目标”,并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探究了这种社会存在种种弊端的原因,建立了“抗衡力量”—“二元结构”理论模式,并提出了社会改良的政策主张—建立“新社会主义”。
缪尔达尔在《美国的两难困境:黑人问题和现代民主》(1944)中,提出“循环积累因果联系”理论,指出白人对黑人的歧视与黑人的物质文化水平低下这两个因素互为因果并相互强化,从而使黑人问题成为美国的困境。
缪尔达尔进一步指出,循环积累因果联系还存在着“扩展效果”,即A的发展使B的状况不断改善和“回荡效果”,即A的发展使B的状况不断恶化。
该理论精辟地分析了经济、社会和制度现象的内在依赖性。
(一)以加尔布雷斯为代表新制度学派对制度变迁的研究以加尔布雷斯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承袭了凡勃伦的基本思想,更多地从制度方面或结构方面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
他们研究的制度,不仅包括各类组织(公司、工会、国家、企业主协会等等),还包括社会集团的行为准则,社会意识类型。
加尔布雷思自称他的研究是所谓“结构改革”,而不是“量的增减”。
希特战略管理10e-中文-10章
引导案例
公司治理:有什么可忙乱的?
■ 公司治理会创造或损害公司价值 ■它关注的活动主要包括: (1)加强公司董事会的有效性; (2)核查公司运营的透明性; (3)提高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 (4)有效地激励主管人员以及所有员工; (5)把公司为利益相关者,尤其是为股东
创造价值的能力进行最大化。
©2013 Cengage Learning. All Rights Reserved. May not be copied, scanned, or duplicated, in whole or in part, except for use as permitted in a license distributed with a certain product or service or otherwise on a password-protected website for classroom use.
何约束高层管理者的决策的 7、讨论在国际背景下公司治理的特点,尤其是
德国、日本和中国 8、描述公司治理是如何促使公司高层管理者制
定道德决策的
©2013 Cengage Learning. All Rights Reserved. May not be copied, scanned, or duplicated, in whole or in part, except for use as permitted in a license distributed with a certain product or service or otherwise on a password-protected website for classroom use.
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与解决对策探讨
“ 部 人 控 制 ” 题 可 以 分 为 两 种 类 型 : 种 是 代 理 型 “ 部 人 控 内 问 一 内 制” 问题 ; 一种是剥夺 型“ 内部人控制” 问题。 三、 强化 对 内部 人控 制 问题 的建 议 与 措 施 代理 型“ 内部 人控制” 问题 , 一般存 在于股权结构分散的公司中 , 表 分析上述原 因 , 同层级 内部人的控制 与监督不仅仅 是管理 与被 不 现形式 主要有 : 职消 费 ; 谋消费 ; 在 合 消极怠工, 图个人 小利而不惜 管理的问题 , 为贪 而是一个立体型相互交叉与制约 的过程 , 在这个过程 中人 损 害企 业利益 , 至造成 企业债 台高筑, 甚 或形成企业 的坏账 、 账 ; 呆 过度 的因素是第一位 的。 投 资 和耗 用 资产 等 。 “ 内部人控制 ” 不是经 济体制转型过 程中的必然产 物。同时 , 并 它 剥夺 型“ 内部 人控制 ” 问题 , 一般存在 于股权 结构集 中的公 司中 , 表 利 弊兼有 的特点使得要根除“ 内部人控制” 显得既不现实也不必要 。正 现 为大股东对 中小 股东的侵害 。具 体方式有 : 大股 东以低于正 常市场 确的选择就是进行制度创新 , 通过一整套的措施对其加 以控制 , 使代理 价格 的价格购买 企业的商 品或服务 ; 通过提供虚假 会计报表来骗 取债 成本和负面效应 都降到最低 限度。从某种意 义上说 , 内部人控制” “ 问 权人贷款 或中小 股东投资 , 企业的巨额资金 ; 占有 大股东可能利用信息 题 是企业 资本社 会化 的一 种 内生 现象 , 从各 个方面进 行综合 治理 。 要 优势地位操纵股份价格而直接掠夺小股东 ; 关联 交易等。 具 体 可 以从 以下 五个 方 面采 取 措 施 : 股权结构过 于集中和过于分散都 会产 生“ 内部人 控制” 问题。一般 ( 强化 “ 一) 内部人控制 ” 的产权约束 而言, 股权结 构越集中越容易出现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 , 股权 强化 以市 场为主体 的对于 “ 内部人控 制” 的约束 体 系, 少政府对 减 结构越分散越 容易出现代理型的“ 内部人控制” 问题。国有企业从本质 企业的干预, 杜绝政府 的“ 错位 ” “ 、越位 ” 现象 : 上来说是 特殊 的股份公司 , 是股权结构极其分散的一种类型 , 所以最容 首先, 国有股 的流通问题是解 决内部人控 制问题 的关键 所在, 一旦 易出现代理型 的“ 内部人控制” 问题 。 国有股流通, 司所有者 主体 缺位 的问题 则迎刃而解, 过资本市场 的 公 通 二、 内部 人控 制问题 的原 因分析 约束将减 少 内部人 控制行 为, 资者 的 自由选择也 会成为 约束 内部人 投 ( 思想认识不够全面 、 一) 不够完整 控制最有 力的武器 。同时也 可以保证经理 人向更多 的股 东负责 , 使其 近年来各 级决策层越来越认识 到加强管理 , 规避风险的重要性 , 但 行为 目标函数不会 偏离企业价值 的最大化 。 对内部人 的控制与内部控制两者的关系的理解还有偏差。控制业务的 其次, 应该 大力 发展我 国的机构投资 者, 具备专业 知识的人才集 让 制 度多 , 对业务 人员监督得 多 , 而对各级管理人 员监督得少 , 别是对 中社会 资金持有公 司股 份, 特 利用专业知识 在公司决策 中提供建议, 监督 掌握一定决策 权力的管理人 员制约不力 , 略了对不 同层级 内部人控 内部人行为。在这方面 , 忽 我们可 以借鉴其他 国家 的成功 范例 。例如 , 德 制 是一种贯穿 于决策 、 执行 、 操作和监督整个 过程之 中的环环 相扣 、 平 国政府 允许银 行等金 融机构 持股并参 与公 司治理 。这样做 有两个好 衡 制约的动态控制机制。一些决策管理层的工作者在对下层级 内部人 处 : 一是银行可 以随时 了解公司 的财务信息 ; 二是银行 派出的董事或审 的控制 与监督 中 , 自觉或 不 自 的将 自己凌驾于 内控制度之上。 觉 计人员精通财务 , 他们参与监督经 营者 , 有利 于提 高股份 所有权 对经营 ( 信息不对称和控制成本是 出现“ 二) 内部人控制” 问题的重要原因 权 的约束效率 。我 国银行虽然是企业 的最大债权 人 , 由于债务性 质 , 但 根据委托— —代理理论 , 出资者与经营者之间是委托代理关系 , 委 并不能 直接参与公 司治理。近年来许 多地方进行 了债转股试点 , 使很 托人力图考核代理人 的业绩 , 监督代理人的行为 , 避免代理人 的行为偏 多银行 实际上具有 了股东的身份 。因此 , 国将银 行作为公 司法人的 我 参与公司治理的时机已趋于成熟。 离委托人的 目标 ; 而代理人的 目标 同委托人 的 目 标并不完全一致 , 主观 监控主体 、 k有摆脱委托人控制 的意愿 , 并在客观上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 如果缺少 再次 , 以考虑增加 职工持股 。这是让职 下以合乎现代企业 制度 可 可 有效约束 , 就不可避免地 会违 背委托人 的利 益和 目标 , 产生 代理成本 。 要求 的方式参与企业 管理和企业决策 的一种有益 尝试 , 以通 过建立 而我国 国有 企业特殊 的委托 代理关系 的多层性 和复杂性 , 扩大了信息 职工持 股基金 的方式来 管理 内部职 丁持 股 , 而加 强对企业经 营者的 从 不对称 , 结果导 致代理成本增 加 , 代理效率低 下 , 内部人控 制” “ 问题突 监督 , 提高企业的决策水平。 ( ) 二 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 抑制道德风险 应对 内部人 控制 的一个 核心 问题 就是对 经理人员 的激励, 以便使 ( ) 三 国有产权主体缺位 , “ 是 内部人控制 ” 的体制性原因 否则所有 者的剩余 控制权 和剩余 我国国有企业 由于体制和历史等原因 , 在委托一 代理方面又具有许 其 能够为实现 所有者 的 目标而努 力, 多特殊性: 我国 国有企业 的财产属于全体人 民, 由国务 院统一行使 国有 索取权 的实现就无从 谈起 。经 营管理作为一种 特殊的生产要 素 , 对企 因而从 利益分配上 , 承认和尊 资产管理权 。从表面上看, 其产权是 明确 的, 实际上是一种“ 但 虚无 的” 业 价值 最大化 的实现具有决定性 的作用, 建立 最大 委托——代理关系 。国家拥有对 国有资产 的所有权本 身是个非 常抽 象 重 经理人员 的人 力资本价值, 有效 的激励 机制, 限度地调动其 的概念 , 其具体运作 时是各个行政部 门分别争做 国有股股权 的代 表 , 国 积极性是非常 必要的 。积极 的做 法是 : 使经 理人员 的报酬 与其经营业 使其努力程度 、 能力大小及经营业绩都 与其 报酬高低建立直接 资委 、 财政局 、 主管部 门等政府机构代 表所有 者行使 股东权 利实际 绩 挂钩, 企业 的关系。这样 , 才能有效��
财务报告分析代理费用(3篇)
第1篇在当今的商业环境中,代理费用已成为企业运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代理费用指的是企业支付给代理商或经纪人的费用,用于销售产品或服务、拓展市场、提供咨询等。
本文将对某企业的财务报告中的代理费用进行分析,旨在揭示其费用构成、影响因素以及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一、代理费用概述1. 定义代理费用是指企业支付给代理商或经纪人的费用,旨在通过其专业渠道和资源,帮助企业实现销售目标、拓展市场、提高品牌知名度等。
2. 构成代理费用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佣金:根据销售额或成交额的一定比例支付给代理商的报酬。
(2)服务费:为代理商提供一定服务所支付的费用,如市场调研、广告宣传、培训等。
(3)管理费:为代理商提供管理支持所支付的费用,如办公场地、人员工资等。
(4)奖励费:为激励代理商努力工作,提高业绩而支付的费用。
二、代理费用分析1. 费用构成分析以某企业2021年度财务报告为例,对其代理费用构成进行分析如下:(1)佣金:占总代理费用的50%,说明佣金是企业支付给代理商的主要费用。
(2)服务费:占20%,表明企业对代理商提供的服务较为重视。
(3)管理费:占15%,说明企业为代理商提供了一定的管理支持。
(4)奖励费:占15%,表明企业通过奖励机制激励代理商提高业绩。
2. 影响因素分析(1)市场环境:市场环境的变化会影响代理费用的构成。
如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可能需要提高佣金比例以吸引代理商;市场低迷,企业则可能降低佣金比例以降低成本。
(2)行业特点:不同行业的代理费用构成存在差异。
如高科技行业,代理商的专业性要求较高,企业可能需要支付更高的服务费。
(3)企业战略:企业战略目标会影响代理费用的构成。
如企业追求市场份额,可能提高佣金比例以拓展市场;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能降低佣金比例以降低成本。
三、代理费用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1. 成本控制代理费用是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控制代理费用有助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罗斯《公司理财》读书笔记
1.5 金融市场
1.5.1 一级市场:首次发行 1.5.2 二级市场:拍卖市场和经销商市场 1.5.3 上市公司股票的交易 1.5.4 挂牌交易
第二章 会计报表和现金流量
重点介绍现金流量的实务问题。
2.1 资产负债表
资产 ≡ 负债 + 股东权益 股东权益 ≡ 资产-负债
股东权益被定义为企业资产与负债之差,原则上,权益是指股东在企业清偿债务以后所拥有的剩余权 益。
1.3 公司制企业
1.3.1 个体业主制 1.3.2 合伙制 1.3.3 公司制
有限责任、产权易于转让和永续经营是其主要优点。
1.4 公司制企业的目标
系列契约理论:公司制企业力图通过采取行动提高现有公司股票的价值以使股东财富最大化。 1.4.1 代理成本和系列契约理论的观点 代理成本:股东的监督成本和实施控制的成本 1.4.2 管理者的目标
公司的价值其实就是未来每期净现金流现值的加总。
净现值=现值-成本
第五章 债券和股票的定价
5.1 债券的定义和例子
债券是借款者承担某一确定金额债务的凭证。为了支付该笔款项,借款者同意在标明的日期支付利息和本 金。
5.2 如何对债券定价
债券的价格仅仅是债券现金流的现值。 5.2.1 纯贴现债券
最简单的一种债券,这种债券承诺在未来某一确定的日期作某一单笔支付。
销售净利润率
=
净利润 总销Βιβλιοθήκη 收入销售总利润率=
息前税前利润 总销售收入
资产净收益率= 净利润 平均总资产
资产总收益率
=
息前税前利润 平均总资产
资产收益率(ROA)=销售利润率 × 资产周转率
4
企业可以通过提高销售利润率或资产周转率来增大 ROA。然而,由于竞争的存在,企业很难同时做 到这两点,只能在二者中择一。
第三章代理关系和激励机制设置
委托代理关系
股东(委托人) 拥有所有权
聘 用
经理(代理人)
拥有控制权
信息不对称
委托 代理 关系
代理 成本
委托代理冲突
现代公司投资者和经理人利益冲突的现实性: 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 现代公司的投资者和经理人存在委托代理关系
(信息非对称)
现代公司投资者和经理人利益冲突的可能性: 理性的投资者和经理人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公司制度导致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
“作为其他人所有的资金的经营者,不要期望 他会像自己所有的资金一样获得精心照顾” (Adam Smith,1776)
Berle and Means(1932)在现代公司制度的背 景下把Adam Smith所观察到的现象概括为“所 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
委托-代理理论对人行为的基本假设
人是理性的;(这里指人们的推理计算 能力是无限的) 人有着机会主义的倾向。
第二节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与激励合约设计
一、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就是指市场上买方与卖方所掌握的 信息是不对称的,其中的一方比另一方掌握更 多的信息。 在交易中,如果一方了解自己的一些特征(如商 品的质量、身体的好坏),而另一方不了解,我 们把这种信息不对称结构叫作隐藏特征;由于 交易的一方能采取行为影响对方,而对方不能 直接辨别,我们把这种信息不对称结构叫作隐 藏行为。
信号传递 信息甄别
三、道德风险(Moral Hazard)
道德风险问题指委托人无法(或者是不 能低成本地)观察到代理人的行动,代 理人就有积极性从其自身利益出发(而 不是从委托人利益角度)采取行动,且 这种自利行动往往是以损害委托人的利 益为代价的。
新制度经济学三个核心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三个核心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就是用主流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制度的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研究对象是是制度与经济的关系。
其中,新制度经济学三个核心理论包括: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委托代理理论。
产权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家一般都认为,产权是一种权利,是一种社会关系,是规定人们相互行为关系的一种规则,并且是社会的基础性规则。
阿尔钦认为:“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物品的使用的权利。
”这揭示了产权的本质是社会关系。
产权理论的主导思想:产权分配方式决定个体行为,因为它决定对个体的奖励和惩罚机制。
以济南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济南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是中国最大型的上市发电公司之一。
1999年6月30日首次公开发行了约亿股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挂牌上市。
公司于2005年初在境内成功发行了亿A股,并于2005年2月3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目前公司总股本为亿股,其中包括H股约亿股,约占总股本的%;内资股(A)约亿股,约占总股本的%。
产权比例情况: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持股比例为%,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山东省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青岛国信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为%,青岛华通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为%,山东鲁能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航天神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中广核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为%,博时价值增长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比例为%。
产权是一个权利束,是一个复数概念,包括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等。
各个公司持持有不同的股份,当然也拥有着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等。
再例如其中的收益权,各公司根据持股比例不同,因而收益也不同,但都享有其中的收益权。
当一种交易在市场中发生时,就发生了两束权利的交换。
交易中的产权束所包含的内容影响物品的交换价值,这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基本观点之一。
产权的好处为可以迅速地实现资本集中。
公司代理成本的衡量与控制
【摘要】现代企业的两权分离产生了委托关系,代理成本成为公司治理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文章通过分析公司制企业代理成本产生和类型、并归纳总结了代理成本的衡量方法,最后提出控制代理成本的措施,希望企业能够严控代理成本。
避免其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代理成本;衡量;控制一、引言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是现代公司制度的主要特征。
由于股东一般不直接参与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而是聘用具有专业知识的职业经理人来运作。
如果公司进行债务融资,问题将会更加复杂。
尽管债权人与公司股东一样,也是公司的主要利益相关者,但并不直接参与公司日常经营活动。
这样就在债权人、公司股东和管理层之间形成了围绕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委托代理机制.信息不对称下代理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存在,使得代理成本的产生在所难免。
二、公司制企业的代理成本现代公司委托代理关系是由股东、经营者、债权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反映出来的,可将代理成本分为两大类:(1)股权代理成本.股权代理成本反映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代理成本。
拥有公司控制权的经营者作为所有者的代理人,由于代理人也是一个具有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倾向的经济人。
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契约的不完全性情况下,代理人可能通过偷懒行为、短期行为、保守行为、在职消费等行为,使得企业的价值小于他完全所有者时的价值。
委托人与代理人在利益上存在这种潜在的冲突,从而产生了股权代代理成本.(2)债权代理成本。
债权代理成本反映的是股东与债权人之间存在的代理成本.企业借入债务对经营者来说有双面性,一是引入负债可以改变企业的资本结构,加大债务资本的规模意味着企业对外部股权资本的需要降低,间接提高管理层的持股比例,使得经营管理者与股东的目标函数趋于一致,从而缓和他们两者之间的冲突.另外,债务也会对企业投资决策产生机会成本,并且举债会形成监控与担保成本,如果公司存在破产危机,还会产生破产和重组成本,这些均构成了债务代理成本.三、公司代理成本的衡量吕长江在angetul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把不影响营业费用的某些财务费用剔除。
控制权类型、银行债权优先结构与权益代理成本——基于金融危机背景的实证分析
质押、 抵押借款是优先级最高的借款。若企业不能偿还优先债务 , 企业将 以质押品或者抵押 品偿还。
因此 , 先债 权人 可能产 生 “ 优 懈怠效 应 ” 放松 对企 业管理 者 的监督 , 而导 致企 业代 理 成本 的上升 。尤其 , 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摘
要 ]基 于金融危机背景 , 分别以 20 07年 3 8家上市公 司和 20 0 0 9年 6 0家上 市公司为样本 , 0 通
过实证分析 , 探讨银行债权优先结构对权益代理成本 的影 响 , 比较不 同控制权类 型上 市公 司的债权优 并
先 结 构 对 代 理 成 本 影 响效 果 的异 同 。研 究 结 果 显 示 :1 银 行 债 务 融 资 有 助 于 降 低 权 益 代 理 成 本 ;2 质 () ()
控 制 权 类 型 、 行 债 权 优 先 结 构 银 与 权 益 代 理 成 本
— —
基 于金 融危 机 背景 的实证 分析
陈建 林 周艳 芬 ,
(. 1广东商学院 会计学 院, 广东 广州 5 0 2 ;. 13 0 2 广东药学 院 图书馆 , 广东 广 州 5 00 ) 10 6
假 设 1 。 研 究假设 1 资产 负债 率与 权益代 理 成本呈 显 著负相 关 。 : 优 先权是 指依 据法 律规定 , 先债 权人 就债 务人财 产 优先 于 其 他债 权人 受 清偿 的权利 。根 据 权益 得 优
到保 护的先 后次序 , 债权 人 分为优 先 级债 权 人 与 次级 债 权人 。杨兴 全 指 出 , 业 债 务按 照 其 清 偿 的优 先 企
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管理方法
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管理方法摘要:如今,建筑工程行业在发展上表现出了鲜明的产业化、规模化、复杂化特点,如何妥善处理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就成为影响企业自身发展的关键。
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是一项复杂性、重要性、系统性的工作。
合理的成本控制,对于质量管理等都有着深刻影响,能够确保建筑工程更好地经受历史与实践的考验,对于塑造建筑施工企业良好的市场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严格的成本控制能够提高建筑工程企业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对各种资源浪费现象的有效控制,进而确保建筑施工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获取到更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管理方法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行业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各方面的挑战。
建筑工程中建筑成本控制在整体造价中的比重超过了一半,受到了企业管理者越来越多的关注。
怎样对建筑成本控制进行管理和控制,成为摆在建筑企业领导者面前的重要难题。
企业管理层应当对各项制度进行合理架构,在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前提下,使得资金得到有效的利用,为整体工程的质量提供保障,管理人员需要对成本控制管理的各个流程和具体状况加深了解,通过先进的管理手段推动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
1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成本管理控制的概况首先,能够控制的范围非常狭窄。
当前成本控制的重点都放到了财务成本等项目上,没有将风险成本、安全成本等建筑工程项目内容一并纳入其中,导致项目成本控制的范围不够宽泛。
其次,在控制手段上先进性不够。
在以往的项目成本控制上,手段落后与单一,最为常用的方法是差异分析与成本预测。
但是在现代建筑市场环境中,建筑工程项目表现得更加复杂,传统的控制手段已经无法满足成本管理的实际需要。
大量的实践表明,在成本控制上需要结合各种新出现的问题,选择更加先进与针对性的技术方案,这样才能实现对建筑工程项目成本开支的合理有效控制。
再次,责任部门的协调联动性不够。
对于当今任何一个建筑工程项目而言,尤其是在成本控制上,需要所有的部门都参与其中,不能将成本控制单纯地交给财务或者项目部负责。
02132自考信息经济学-试卷及答案本科
《信息经济学》试卷课程代码:0213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信息经济学中常用的定性研究方法是()A 归纳与演绎B 概率统计C 灰色理论D 模糊数学2.微观信息经济学起始于()A 20世纪30年代B 20世纪40年代C 20世纪50年代D 20世纪60年代3.所有动态博弈的一个中心问题是()A 均衡问题B 可信性问题C 不定点问题D 阶段问题4.博弈论又称为()A 对策论B 决策论C 策略论D 均衡论5.逆向选择最早产生于()A 产品市场B 保险市场C 资本市场D 劳动力市场6.信息也是一种特殊的()A 数据B 商品C 符号D 收入7.委托代理模型的核心是()A激励B惩罚 C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 D奖励和惩罚8.信息价格是用什么方式表示的信息价值。
()A 无形的,不能表示B 货币 C成本 D 收集信息的成本9.以下属于市场失灵形式的是()A道德风险 B 信息资源配置失灵 C 信息决策失灵 D 信息渠道失灵10.逆向选择最早产生于()A 产品市场B 保险市场C 资本市场D 劳动力市场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1.信息搜寻理论认为信息最佳搜寻次数就是搜寻的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入时的搜寻次数。
()12.如果参与者之间可以就如何进行博弈达成一个协议,该协议一定是一个纳什均衡。
()13.公有信息是经济市场存在的基础,如果没有公有信息,市场交易的动力就丧失了;而私有信息是经济市场运行的基础,没有公私有信息,就可能没有市场交易。
()14.猎鹿博弈中存在三个纯策略的纳什均衡。
()15.避免道德风险问题产生的核心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惩罚机制。
()16.公有信息是经济市场存在的基础,如果没有公有信息,市场交易的动力就丧失了;而私有信息是经济市场运行的基础,没有公有信息,就可能没有市场交易。
( )17.一个系统越是有序,信息熵就越低,反之,一个系统越是混乱,信息熵就越高。
代理成本的形成与控制
代理成本的形成与控制摘要:企业制度的两权分离,导致了企业的代理问题,如何实现企业经营者(代理人)与股东(委托人)利益一致,激励相容,是解决代理问题的关键。
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规模在管理上就会出现复杂性,比如资本结构的多元化,所有者管理技能的有限性,此时由所有者直接进行管理的风险和成本都会加大。
于是所有者寻求有效的代理人,分离出经营权成为委托人的角色。
代理人和委托人在利益上存在的冲突产生了代理难题,而为此设计出监督、约束、激励和惩罚等措施都是有成本的,即代理成本。
严格来讲,代理理论是金融学、经济学和财务学交叉研究成果之一。
正是代理理论的出现使得我们对企业的内部构造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本文将以代理成本难题、代理成本的性质、其他类型的代理成本和代理成本的控制方法这四个方面来对代理成本进行综述。
关键字:代理成本形成;代理人;股东与债权人The Forming of Agency Cost and It’s ControlAbstract: The separation of two powers to the enterprise resulted the agency problem of enterprises. How to achieve common interests of enterprise managers (Agent, owner) and Shareholders (Principal), is the key to solve the agency problems. When enterprise run to certain degree there will be complexity in management, such as diversification of capital structure, because of the owner's management skills has limitation, the risks and costs of directly management by owner will be increased. After that owners have to seek for efficient agents, separate management give to agents. The conflict in interests of enterprise managers and Shareholders cause the agency problems, and the methods which can solve the conflict like supervision, restraint, encouragement and punishment are all have costs, namely agency cost. In strictly, the principal-agent theory are one of the intersect research results by Finance and banking, economics and financial affairs. Just because the principal-agent theory appears let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enterprise's research become workable, and we have breakthrough progress. In this article, we use piecewise by way of explanation to analysis agency cost theory and form, and its practical significance.Key words: Agency cost; Agent; Shareholders and creditors一、代理难题的形成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企业规模逐渐扩大,经营一个企业对专业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经营者所需要投入的精力也越来越多。
两类代理问题与公司治理文献综述
两类代理问题与公司治理文献综述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公司治理问题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学者和企业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作为公司治理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两类代理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和治理结构的复杂化,两类代理问题的存在和影响也变得愈发显著。
深入研究两类代理问题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对于提高公司治理效率、保障股东权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经济环境下,由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存在着许多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现象。
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关系、董事会的独立性、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等问题成为影响公司治理效果的关键因素。
两类代理问题即股东与管理层代理问题和董事会与管理层代理问题,也是公司治理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确保公司的长期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对两类代理问题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还可以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系统综合现有文献和研究成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提高公司治理水平,进而推动企业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进步。
1.2 研究意义研究代理问题及公司治理对于企业和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效解决代理问题可以帮助公司提高经营绩效,保护股东利益,增强公司的竞争力。
通过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机制,可以有效监督和约束代理人的行为,减少代理成本,提高公司的效益。
研究代理问题和公司治理可以为投资者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决策依据。
投资者通过了解公司的治理结构及代理问题的情况,可以更好地评估公司的价值和风险,从而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研究代理问题还可以促进企业内部管理的改善和完善,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经营环境,为公司稳健发展和持续增长提供保障。
深入探讨代理问题及公司治理的意义和价值,对于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两类代理问题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分析影响公司治理的因素以及公司治理的相关理论,从而揭示两类代理问题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机制。
企业并购本科考试题及知识梳理【精选文档】
企业并购原理与方法本科考试简答题和论述题1什么是杠杆收购,特点有哪些?2简述股票支付的优缺点3简述协同效应理论4现金流评估企业价值的优缺点论述1并购的融资方式有哪些以及这些方式带来的风险,并结合融资原则说明企业资本结构的选择2.什么是企业并购后的整合?企业并购后的整合包括哪些内容以及对应的的关键点是什么?知识点梳理:一、公司并购各含义独资企业: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合伙企业: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公司:按照我国公司法依法设立的,以盈利为目的、拥有独立的财产和承担相应义务的法人组织。
股份有限公司:指公司资本为股份所组成的公司,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上市公司:发行股票经证券监管部门批准,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并购: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为了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重组活动。
二、并购的类型1。
按照并购的行业特点横向并购:指并购双方处于同一行业,生产同类产品或生产工艺相近的企业之间的并购.纵向并购:也叫垂直并购,是指生产过程或经营环节紧密相关的企业之间的并购行为。
混合并购:称复合并购,是指生产和经营彼此没有关联的产品或服务的企业之间的并购行为.2.按照支付方式现金收购:指收购公司以现金付款的方式实现收购行为。
现金包括现钞、银行存款、政府债券等流动强的货币或债券.股权交换:收购方向目标公司发行自己的股票以交换目标公司的资产而达到收购目标公司的一种收购方式.3.按照融资渠道划分杠杆收购LBO,收购方只支付少量自有资金,主要利用目标公司资产的未来经营收入进行大规模融资,来支付并购资金的一种收购方式。
MBO管理层收购,公司的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易收购本公司的一种行为,从而引起公司所有权、控制权、剩余索取权、资产等变化,以改变公司的所有制结构.非杠杆收购:收购方不以目标公司的资产及其未来的收益为担保融资来完成收购,而主要以自有资金完成收购的一种收购形式。
公司理财管理方案分析
资本预算 系列合同理论 个体业主制 净营运资本 或有索取权
公司制 资本市场 货币市场 资本结构 合伙制
》本章内容结束,返回首页
26
第二章 会计报表与现金流量
2.1 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
是某一特定日期会计人员对企业会计 价值所作的一张快照,仿佛企业是瞬时静 止的。它分为两部分,左边是“资产”, 右边是“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说明 了企业拥有什么东西以及这些东西从哪里 来。
结论:管理者的基本财务目标是公司的财富最大化。
20
1.4.3 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
• 一些人对股东是否完全控制公司存在争
议,认为:由于股东过于分散和分割, 因此难于有效控制管理者。
• 公司制的最大优点在于它允许所有权的
股份可以转让。
• 股权分散化导致大型公司的所有权和控
制权分离。 引发的1 代理成本和系列合同理论的观点
• 企业系列合同理论认为企业可以被视为许多合同
的集合,合同条款之一是所有者权益对企业资产 的剩余所取权。管理小组的成员是代理人,股东 是委托人。
• 解决管理者和股东之间利益冲突的费用是一种特
别类型的成本,称为“代理成本”,包括: (1)股 东的监督成本;(2)实施控制方法的成本。
流动比率:等于流动资产流除动以负流债动负债。
速动比率:等速于动扣比除率存=货速之动后的资流产动资产(速动资产) 除以流动负债速。动负债
34
• 2A.2 营运能力
总资产周总转资率产:周等转于率会=计期销内售的收入销总售额收入总额除 以平均的平资均产的总资额产。总额
应收帐应款收周帐转款率周:转等率于=销售收销入售除收以入总会额计期间平 均的应平收均帐的款应额收。帐款净额
会计专业学年论文选题
会计论文参考选题1. 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问题研究2. 我国资产减值的会计确认问题的初步探讨3. 我国会计确认问题的几点思考4. 固定资产减值计量问题的分析5. 公司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的会计处理问题的研究6. 资产减准备对所得税的影响分析7. 论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的影响8. 计提坏账准备若干问题研究9.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研究10. 长期投资决策方法研究11. 存货计价模式的研究12. 论通货膨胀对会计原则的冲击13. 稳健性原则的实施及其局限性14. 论稳健性原则与客观性原则的关系15. 论我国会计目标16. 关于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的研究17. 论知识经济对传统会计提出的挑战18. 论负债经营的利弊19. 企业最优资本结构研究20. 股份制改组财务问题研究21. 论现代企业制度与财务管理体制22. 变动成本法和制造成本法的应用问题研究23. 论财务与会计的关系24. 企业利润分配政策研究25. 国有企业亏损问题研究26. 论企业降低成本的途径27. 基于标准成本的成本核算与控制方法研究28. 我国公司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剖析29. 对作业成本法的认识30. 基于作业管理的利润敏感性分析31. 作业成本法对经营杠杆的影响32. 作业成本计算法的战略思维33. 作业成本法下的产品定价模型初探34. 作业成本管理系统的设计程序问题分析35. 价值工程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36. 利用外部资源降低企业成本37.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国有企业成本控制问题的探讨38. 降低成本费用的有效途径探寻39. 运用ERP推行作业成本系统问题的研究40. 建立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制度问题的探讨41. 外汇风险的类型与防范42. 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43. 货币时间价值的研究44. 非盈利组织会计模式的构建45. 我国政府会计制度的缺陷与不足问题的47.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方法探寻48. 关于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探讨49. 政府收入的确认与计量问题的探讨50. 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成本及其控制51. 关于成本的动因问题研究52. 论企业净利润与现金净流量的关系53. 会计报表分析的基本思路与方法54. 财务状况变动表与现金流量表的比较研究55. 论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意义56. 所得税会计若干问题研究57. 会计和税务要素确认的差异比较58. 债务重组会计问题研究59. 论管理会计的发展方向60. 对商誉会计处理的研究61. 质量成本核算研究62. 责任成本核算研究63. 论财务管理目标64. 论杠杆效应在财务管理中的运用65. 论企业财务分析的意义66. 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比较及评价67. 论会计实证研究方法68. 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意义69. 会计控制职能研究70. 强化会计监督职能的探讨71. 论金融衍生工具对现代会计的挑战72. 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的探讨73. 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的思考74. 我国金融衍生产品会计问题的研究75. 公允价值与会计计量原则76. 期货套期保值会计问题的探讨77. 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控制研究78. 套期活动会计与公允价值计量79. 会计的国际化协调问题的探讨80. 表外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分析81. 论控制企业成本费用的对策82. 对社会责任会计有关问题的思考83. 论资本保全观的选择84. 论管理型财务软件的开发85. 会计软件的设计如何适应会计控制的要求86. 论责任会计的理论结构87. 论对会计人材素质的培养88. 论财务经理的素质89. 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的探讨90. 运用财务比率预测财务危机的模型及其局限性91.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的初步探讨92. 现代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指标系统的构建93. 化解公司财务风险的主要方式94. 财务风险度量指标的分析95. 对建立责任成本控制系统的探讨96. 我国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分析及强化措施97. 关于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法律责任探讨98.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99. 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研究100. 价值链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代理成本的控制——兼议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1932年,伯利(Berle)和米恩斯(Means)对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产生的“委托人”(股东)与“代理人”(经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做出了经济学的分析,奠定了“代理人说”的理论基础。
代理人的决策不仅会对企业绩效产生强烈的影响,而且决定着企业的长期命运。
这些决策的质量不仅取决于经理人员的能力,而且还取决于经理人员为增加股东财富制订决策的动机。
股东通过董事会聘用经理人员对公司的具体业务进行管理。
然而,经理人员与股东的利益却不完全一致。
亚当。
斯密就曾在《国富论》中指出,受雇管理企业的经理在工作时不会象业主那样尽心尽力。
经理人员可能在工作中付出较少的努力,进行更多的在职消费,或选择适合他们风险与时间偏好而不是股东所希望的投资、营运与财务政策。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公司治理问题越来越受到理论与实务界的重视。
本文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出发,对委托—代理关系的形成、代理问题的种类、用于削减代理成本的若干控制机制进行论述并对完善我国公司的治理结构提出一些看法,希望能够对我国目前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有所裨益。
一、代理问题的类型现代公司的经济重要性在于它将许多分散的资本加以集中,并聘用具有专业知识的职业经理人来运作企业。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得公司制相对于合伙或独资企业而言,集聚了更充裕的资本,所以公司制企业在寻求项目投资和生产营运时具有较强的规模效应。
在实现上述利益的同时,公司所有者也将资产的营运权赋予了职业经理人。
当股东将经营权赋予经理人员时,经济意义上的委托—代理关系便出现了。
作为代理人的经理人员负责制订决策以增加股东的财富。
股东将公司视为一种投资工具,他们期望经理人员努力工作以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
经理们利用自身的人力资本为股东创造价值,他们将公司视为获取报酬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的源泉,他们为了达到自身的目标,有时会以牺牲股东财富为代价制订决策从而使自身利益最大化。
对股东来讲,防止经理人员做出自身利益最大化决策的唯一办法是设计有效的雇佣合约,指明在所有可能的情况下经理人员应该采取的特定行为。
在信息完全的情况下股东能合理地设计上述合约,但是现实世界的信息是不对称的,股东并不完全了解企业的管理活动与投资机会,作为代理人的经理阶层比作为委托人的所有者更了解企业生产、收益和成本等方面的信息,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经理阶层就可能采取偏离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决策而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同时股东也就必须承受由经理人员最大化自身利益行为所引致的代理成本,这种情况通常称之为代理问题。
代理问题会直接影响公司的投资、营运与财务政策,代理行为的“弱无效”有可能导致股东价值的显著减损。
我们将代理问题归纳为以下四类,对于不同类型的公司而言,不同种类的代理问题对其造成影响的程度不同。
1.努力程度问题。
劳动经济学家指出工人通常会偏好闲暇所带来的利益,直至闲暇所带来的边际利益等于丧失收入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为止。
对于经理人员而言,上述理论同样适用,因为他们也是受薪雇员,也同样会产生以努力程度为基础的代理问题。
Jensen和Meckling(1976)的研究证明,经理人员拥有的公司股份越少,他们在工作中偷懒的动机就越大。
对于给定水平的偷懒程度而言,经理人员自身遭受的成本会随持股权份额的增大而增加。
所以,持有更少的股权可能使经理人员偷懒的动机更强,这可能会使股东价值遭受更大的潜在损失。
偷懒程度是不能直接加以量化的,因此该领域中的实证研究集中于观察经理人员的可见行为并以此作为偷懒问题发生的证据。
研究者们检验了经理人员的外部行为是出于最大化股东财富的考虑,还是因为经理人员对收入、特权或个人名誉的追求。
Rosenstein和Wyatt(1994)发现,当一个公司的经理人员被聘为另一个公司董事的消息发布时,公司的股价趋于下降。
上述证据与“经理人员有时会为个人利益而制订决策,此类行为会使他们所管理公司的价值遭到减损”的观点相一致。
2.任期问题。
一般来讲,经理人员都有一定的任期。
相对于经理人员任期来说,公司有更长的生命期间,股东们关心的是未来期间的现金流。
而经理人员在任职期间的要求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期的现金流。
当经理人员接近退休时,他们任期的有限性与股东持股期的无限性(如不将股票抛出的话)之间的矛盾所带来的代理问题将变得更加严重。
比如,经理人员可能偏好投资于具有较低成本和能够更快取得成效的项目,而放弃更具获利性但是成本较高且需长期见效的项目。
公司应投资多少研究发展费的决策就是此类问题的一个例子,研发费的支出削减了会计收益从而减少了经理人员的当期报酬。
因此,临近退休的经理人员可能会承受研发费的成本而未能享受其所带来的利益。
Dechow和Sloan (1991),Murphy和Zimmerman(1993)的证据都表明,当经理人员接近退休时,研发费的支出随之减少。
当资本市场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确认公司新项目的价值时,经理任期问题将变得更加严重。
DeAngelo和Rice(1983)指出,如果项目初期对于资本市场表现得无利润,经理人员可能拒绝有吸引力的项目,因为他们害怕由敌意收购所带来的职位丧失。
3.不同风险偏好问题。
资产组合理论指出,持有资产的多样化有效地分散了公司特定风险,但是不能消除系统风险对于公司股价的影响。
所以,具有多样化投资的投资者主要关心的是系统性风险。
一般而言,经理人员并没有很好的多样化自身资产,他们财富中的很大比例与他们所在公司的成败息息相关。
当报酬中很大一部分由固定工资组成时,经理人员的风险偏好可能更接近于债权人,而不是股东。
财务危机或破产的发生通过对经理人员的名誉造成影响会极大地减少经理人员的净价值,增加了他们另谋职位的难度。
经理人员可以有效地应对威胁公司生存的事件,但当情况发生好转时,他们报酬的增加却有上限,奖金数目经常为工资的特定百分比或是一个固定数目。
研究者们发现,美国上市公司经理人员所拥有的小额股权对于激励他们最大化股东财富发挥了有限的作用。
比如,Jensen和Murphy(1990)发现,平均而言,CEO报酬(包括选择权)对公司价值变化的敏感性是0.00325.也就是说,公司价值每增长1000美元,CEO 的报酬仅增长3.25美元。
经理人员的处境更接近于债权人,当公司陷入财务危机时,他们会失去更多,但是当公司收益上升时,获得的利益却很少。
因此相对于股东而言,他们具有更小的风险偏好性。
为了获得他们的风险偏好,经理人员会利用公司的投资与财务政策减少公司所面临的全部风险。
比如,他们可以选择扩张已存的生产线,利用已知的技术等具有更小风险的行为,而不是投资于具有开创性的产品、科技与市场。
经理人员也可能寻求购并扩展公司的产品生产线,或扩张进入另一个行业,这样可以减少他们所在行业(或公司)的特定风险。
在一个多样化经营的公司中,一个分部的较差绩效可以其他分部的较好绩效所抵减。
如果这些抵减效应减少了公司现金流的变动性,可以减少他们失去工作的可能性。
近来对美国市场的实证研究表明,在相同的行业中,多样化经营公司的股东收益小于非多样化经营公司的收益。
这些研究表明,经理人员可能作出自身利益最大化并以牺牲股东利益为代价的投资决策,他们可以从公司多样化战略中获取较多的利益。
经理人员也能利用财务政策去影响公司现金流的变动性与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因为杠杆作用放大了经营绩效的波动性,相对于股东偏好而言,经理人员可能使用更少的负债融资,对于他们来说,债务融资的成本超出了利益。
最后,处于成熟期公司的经理人员可能选择低股利支付政策,这能使公司利用内部融资,类似的政策不仅可以使杠杆作用较低,而且还可以避免债权人的过多干涉。
4.资产使用问题。
公司资产的不正确使用与用于个人消费也会带来代理成本。
在职消费可以使公司吸引具有丰富经验的经理人员。
然而,如果津贴过度,则会使股东财富遭到减损。
经理人员仅仅负担此类支出成本的一部分,但是却获得了全部的利益,所以他们有强烈的动机进行比股东所希望的更多的在职消费。
经理人员也有动机进行无利润的投资以增大公司的规模,从而增大了他们的报酬与特权。
来自一些对美国公司CEO报酬的研究(比如Murphy,1985)发现,对于样本CEO报酬而言,公司规模(用销售额表示)比经营绩效具有更高的解释力。
Jensen(1986)指出,经理人员具有过度投资的动机是非常明显的,通过此种方式他们可以获取超额现金流,Jensen将超额现金流定义为公司所有具有正净现值的可投资项目所产生的现金流与需要投入到其中现金流之间的差额,他还指出最可能产生超额自由现金流的公司是具有有限增长机会的盈利公司。
二、代理成本的治理机制许多机制都能协调经理人员与股东的利益取向,限制经理人员自利行为产生的代理成本。
1.持股权。
让经理人员拥有一定比例的持股权,是协调经理人员与股东利益的最直接方法。
拥有大量公司股权的经理人员相应承受着经理层决策所带来的后果,持股比例大的经理人员工作得可能更加努力,相对持有较少股份的经理人员来说,他们可能作出更符合股东利益的投资决策。
大量的实证研究证明,在持股权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尽管联系可能是非线性的。
Stulz(1988)的研究表明,经理人员拥有适度的持股权可以缓和经理人员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
Smith指出,绩效改进是由于持股权增进了经理人员创造财富的动机,进而提高了营运效率。
Agrawal和Mandelker(1987)指出,经理人员持股权会影响公司的资本结构,相对于债务水平减少的公司而言,债务水平增长公司的经理人员趋向于拥有更多的股票,这表明更大比例的持股权缓和了不同风险偏好问题。
Schooley和Barney(1994)指出,经理人员持股权会影响公司的股利政策,他们发现较大比例的持股权增加了经理人员分配超额现金的动机,而不是将其用于投资,在CEO持股比例超过公司股份总数14.9%的公司具有更高的股利支付比率。
2.报酬合约。
报酬合约是协调经理人员与股东利益的关键机制,一项有效的报酬合约将以尽可能低的成本为经理人员提供做出股东偏好决策的激励。
在经理人员作出大量不容易被董事会或投资者所监控决策的公司中,有效的报酬合约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比如,新产品的发展、新市场的进入等。
相对于处于成熟期的公司而言,处于迅速增长阶段公司的经理人员有更多的机会作出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决策。
缺乏及时与可靠的信息,使得评估处于增长中公司经理层决策的质量是非常困难的。
设计经理人员报酬合约的问题在于,怎样使报酬具有充分的数额与合理的结构以吸引和留住有能力的经理人员。
报酬合约一般包括薪金、奖金与股票期权。
A.薪金。
定期的绩效评价作为经理人员提升、降级与解雇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