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营造文化校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营造文化校园
摘要:在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中,搞好学校物质建设,加强学校精神建设,制订相应措施,经营校园文化。使于家务中心小学民族特色的教育景观不再是静物,而具有了灵性,并且赋予了其丰富多样的教育意蕴。学生不仅受到了教育环境的熏陶感染,还从中学习了很多民族文化,进而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关键词:校园环境和谐校园文化
北京市通州区于家务中心小学是民族小学,建校于1948年,是一所具有近60年校龄的民族小学。自2000年将原来的渠头中心小学和于家务中心小学合并为于家务中心小学以来,于家务中心小学先后合并了果村、西马坊、东马各庄和北辛店四所小学,教职工增至75人,学生总数达到600人,成为通州区最大的民族小学。可见,合并后的于家务中心小学建校时间不长,各项事务处于上升势头,学生人数迅速扩大,回、汉两族的师生走到了一起,学校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现象。当时,乡村经济面临发展的机遇期,在村乡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老百姓得到的实惠增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同时也面临着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社会秩序、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矛盾问题比较突出,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接踵而来。因此,学校教育遇到了新的机遇,新的挑战。为了适应民族团结的需要,为了适应新农村民族学校发展的需要,为了使学生健康发展。于家务中心小学加强了学校后勤管理,加大了民族和谐教育的力度,真正将校园环境建设成为育人的阵地。
一、搞好学校物质建设,布局和谐教育环境
为了办回、汉两族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于家务中心小学进行了新农村建设对民族学校影响的调查,并且进行了分析,进而更加明确学校办学思想,适应新农村发展,创办学校特色,构建和谐校园。2007年4月以来,学校多方筹措资金,进行校园环境建设,营造民族和谐教育的氛围。先后共筹措资金62.6万元,其中市级拨专款16.8万元,区级拨款17.8万元,乡级拨款17.8万元,学校自筹款7.2万元。在学校原有校容校貌的基础上,紧密围绕民族和谐教育的特色进行校园环境建设,遵循整体规划,实施从整体到局部、从外部向内部的原则,因地制宜进行危旧房、墙、门、厕所改造与校园景点建设相结合。学校后勤管理者还把“合理化建议表”发到每位教职工手中,广泛征集意见,让全体教职工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献计献策。从建筑群落的合理布局到建筑物的装饰,从校园绿化美化到每一处景观的设置都精心设计。哪里种花草树木;哪里设橱窗、宣传栏;哪里摆放警示牌;哪里建造文化墙等都经过仔细斟酌。整个校园弥漫着一种浓浓的民族和谐教育气息,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构建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加强学校精神建设,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
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很多人总认为是以管物为主。即使对学校校园环境的整体设计,也是较多考虑如何使校园整洁、色彩绚丽。至于如何通过环境育人的问题,后勤管理工作者一般很少介入。但在于家务小学,以校长为首的领导班子成
员,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整体设计方案,后勤管理人员充分讨论研究,并争得教育教学干部的意见,开展了以“育人”为目标的对学校校园环境的整体设计和管理。
在校长的领导下,在学校总务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之下,今日的于家务小学,增添了浓重的育人氛围。漫步校园,你会时时获得一种感官上的欣悦,但又不仅仅是视觉上的赏心悦目,更有一种民族和谐的熏陶。学校的校门是象征团结和平的大门,“一只白鸽飞向太阳”的创意时时提示着学生们要团结向上,向往和平。刚一进入大门,地面就是总面积为80平方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图,学生经常可以站在地图上望一望,走在地图上转一转,做个模型放在地图上赏一赏,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这样进入学生的童年记忆。正对着大门的花坛、假山、喷泉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假山以湖南省张家界天子山中的御笔峰为模型,不但有“看到御笔峰便知祖国,山河何等壮丽”之感,而且学校的校训:“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竞争、学会生存”四个学会就写在参差不齐的四座山峰的正面,鼓励学生刻苦勤奋,掌握本领;背面写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一生”预示着教师要甘于奉献,敬业爱生。教室墙雕刻的56个民族的图案以及校门两侧56个民族服饰墙栩栩如生,学生观赏着图案,便可深知中华各民族人民的勤劳和勇敢的智慧,同时也能体会到各民族的信仰和风土人情。为了解决校园地势西高东低不协调问题,学校特意设计建成了长城墙,在茵茵绿草的映衬下,长城墙显得愈发雄伟,犹如一条长长的纽带维系着学校回、汉两族师生和睦相处,共同进步。由“发展民族体育,增强人民体质”12个大红字组成的百米铁艺长篱鲜艳夺目;庭院式、石头房子、蒙古包、大房子和竹楼等民族建筑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还有刻着“学无止境”、“有志者事竟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传统美德语句的大青石相互映衬。他们认为,学校的景观就是无声的语言,时时刻刻都在与学生的心灵对话。
于家务学校是一所民族小学,这里的景色十分美丽。校园内有神秘精美的少数民族标志,操场上有绿的迷人的绿篱。你要问我喜欢的地方是哪里,那还是教室旁边的百米长廊。老师们在长廊两侧种下了小葫芦。每到春天,小葫芦上长处了嫩绿的小芽,像小月牙一样。慢慢地、慢慢地,芽越来越大,最后变成了一个个嫩绿的小葫芦叶,风一吹,叶子哗哗作响,像在演奏乐曲,呼唤小葫芦的诞生。夏天,嫩绿嫩绿的叶子变成绿油油的,就像一把伞,为小葫芦遮风挡雨。火辣辣的太阳照射着大地,小葫芦架顶着烈日为我们准备了乘凉的好地方。同学们在走廊里跳绳、踢毽子、做游戏,阵阵凉风,感到十分凉爽。秋天,小葫芦的叶子都落了下来,小葫芦已经变成了大葫芦。同学们既可以捡几片叶子作为标本、书签,还可以观赏美景;葫芦架上长着可爱的葫芦,像葫芦娃似的,在嬉戏玩耍,和同学们捉迷藏,同学们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冬天,虽然葫芦架上已经没有葫芦了,但是每当我们从那里走过的时候。眼前都会闪现出小葫芦为我们遮阳的情景。啊!多美的葫芦,多美的绿色长廊。这是学生的作文《校园的一角》,小作者通过对学校“绿色长廊”一年四季不同特点的描写,道出了对学校教育景观的深深情感。
校园的每一面墙,每一条走廊,每一间校舍上的校园景观都成为了民族和谐教育的传播地。真可谓,和谐如山景,山景充满祥和、洋溢着宽和、流淌着亲和、存在着调和、保持着谦和。身处在融现代风格和民族特色建筑为一体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