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液全循环法生产尿素工艺
节能型水溶液全循环尿素生产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工艺软件包开发研究” 专题列入 了重大科技攻关 项 目。近年来在分析国内外尿素生产技术优势的 基础上 , 对传统水溶液全循环法进行 了大量的改 进, 使我国全循环法尿素生产工艺指标 接近国外 大型汽提法工艺, 达到了提高装置产能和技术水
平 、 低能耗 、 降 消除污染 、 全稳 定运 行 的 目的 。 安
送人蒸发系统 。尾气通过高效安全 的尾气净氨处 理后 , 氨含量 < %才能放空 。 1 从低压循环系统来的尿素溶液送人逆流降膜 式预浓缩器 , 以中压分解气作热源进行预浓缩 , 将 尿液浓度从 6 %提高到 8% 。用膨胀蒸 汽和蒸 7 5
汽冷 凝液 作 热 源对 8 % 尿 液 进 行 2段 加 热 再 浓 5
解气改引至新增加 的真空预浓缩器作热源 , 使尿
液浓度从 7 %浓缩 至 8 %; 新上 1 0 3 ⑤ 套低压深
度水 解 解 吸系统 , 尿素 装 置排 出的 工艺 冷凝 液 将
原 湘 江氮 肥厂 总工 程师 钱镜 清在 不 断总结 各 小 型尿 素 厂 的生产 实践 基础 上并 结合 中型尿 素装 置 的实践 经验 , 出 了蒸 汽 单 耗 可 与 汽 提工 艺 装 提
工艺创新 、 应用概况及前景展望 。
关键 词 尿素水溶 液全 循环技术 ; 能 ; 节 改造 ; 用 ; 应 展望
水溶液全循环尿素生产工艺是 2 O世纪 6 O年 代的技术, 国外早 已淘汰或采用新技术进行 了改 造 , 前新建尿素装置及大型尿素装置 的改造大 目 都采用新 型的 C : O 汽提和氨汽提工 艺技术 。我 国 16 引进 荷兰 Sa i ro 司水 溶 液 全 循 9 6年 tmc bn公 a 环法尿素装置 , 国内中小 型尿素装置多采用水溶 液全循环生产 , 其在中国的应用和创新发展 已历 经了 5 , 0a无论在工艺设计 、 设备制造 、 操作技术 和生产管理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 虽然能耗 偏高 , 但装 置建设 投资少。早在 “ 十五 ” 规划 中,
水溶液全循环工艺
P
P
2 2
P 2
㈠ 工艺设备设计上 工艺设备方面保持系 统水平衡 的措施 ——采用精馏工艺,以降 低气相中 的饱和水 蒸汽分压 。 ⑴预蒸馏工艺 在一段分解设置预蒸馏塔,将 160℃的一段分解气送入预蒸馏段底部,合成 塔出来的反应物经减压节流膨胀后,约 115℃,进入预蒸馏塔上部的预分离段,溶液经塔板向下
1、系统水平衡程度与出二分塔后尿液浓度的关系 合成塔内尿素由氨基甲酸铵脱水转化而成,因此生成 1 分子尿素,就伴生 1 分子水。当尿塔 内生成 1000kg 尿素时,就同时产生 1000×18/60=300kg 水。水溶液全循环工艺中由于回收未反 应物使水循环返回尿塔,一段分解采用预蒸馏工艺,循环回水量每吨尿素约 330kg 水,所以出合 成塔总水量有 630kg。对尿素来说,尿素浓度在 1000/(1000+630)=60%(重量)。实际生产 中,二段吸收系统一、二冷凝器中加吸收用水,另外二段分解气和解吸气带入的饱和水蒸汽;此 二段的吸收液又作为 一段吸收 塔的吸收 液,尚有 一段分解 气夹 带的饱和水蒸汽;因 此出二分 塔后 尿液浓度,预蒸馏工艺为 67%,预分离工艺为 71%。 若一段分解采用预蒸馏工艺,则一段分解气中饱和水蒸汽分压大大下降,一、二段吸收用水 量可增加,从而使一、二段吸收工艺较平稳,有利于系统水量的平衡,而多余的水则体现在预蒸 馏工艺出二分塔尿液浓度比预分离工艺低。因此吸收用水及一、二段分解气和解吸气中带入水量 的多少,均反应在二分塔后尿液浓度上,进入系统的水越多,则产生的尿液浓度也越低。显然尿 液浓度也是操作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志,操作水平高,则尿液浓度高且稳定,因此在正常生产控制 分析中,要测定一、二分塔尿液的浓度,凭此数据,可检查当班操作中水平衡的情况。 2、系统的水平衡数量比 水溶液全循环法采用预蒸馏工艺的水平衡图见图 1-1。
水溶液全循环法生产尿素工艺
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冶金化工系)题目水溶液全循环法生产尿素工艺专业应用化工技术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0年6月25日-2010年10月10日目录摘要 (1)第一章概述 (2)1.1尿素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用途 (2)1.1.1尿素的物理性质 (2)1.1.2尿素的化学性质 (2)1.1.3尿素的用途 (2)1.2尿素的生产方法简介 (3)1.2.1水溶液全循环法 (4)1.2.2汽提法 (4)1.3水溶液全循环法和CO2汽提法两种方法的比较 (4)1.3.1水溶液全循环尿素工艺的优、缺点 (5)汽提法尿素工艺的优、缺点 (6)1.3.2 C021.3.3尿素的发展前景与展望 (6)第二章水溶液全循环法生产尿素的原理 (9)2.1化学反应 (9)2.2反应原理 (9)第三章水溶液全循环法的生产工艺流程 (11)3.1原料的准备 (11)3.1.1氨 (11)3.1.2二氧化碳 (11)3.2尿素的工艺流程图 (11)3.3原料的净化与输送 (13)3.3.1二氧化碳脱硫与压缩原理 (13)3.3.2液氨的净化与输送 (13)3.4尿素的合成 (14)3.4.1液氨和二氧化碳直接合成尿素 (14)3.4.2合成尿素的理论基础 (14)3.5中压分解与吸收 (14)3.6低压分解与吸收 (15)3.7尿素溶液的蒸发与造粒 (15)第四章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16)4.1物料衡算 (16)4.1.1数据采集 (16)4.1.2基本物料衡算 (16)4.2热量衡算 (17)4.2.1数据采集 (17)4.2.2基本热量衡算 (18)第五章生产尿素的工艺条件及主要设备 (19)5.1生产尿素的工艺条件 (19)5.1.1温度 (19)5.1.2氨碳比 (20)5.1.3水碳比 (20)5.1.4操作压力 (20)5.1.5反应时间 (21)5.2生产尿素的主要设备 (21)5.2.1脱硫塔 (21)5.2.2合成塔 (21)5.2.3高压混合塔 (23)5.2.4中压分解加热塔 (23)5.2.5中压分解分离塔 (23)5.2.6中压吸收塔 (24)5.2.7氨冷凝器 (24)5.2.8低压分解精馏塔 (25)5.2.9低压吸收第一氨基甲酸铵冷凝器 (25)5.2.10低压吸收第二氨基甲酸铵冷凝器 (25)致谢 (27)参考文献 (28)摘要受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中国的农业发展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将占据着主要的地位,化肥在农业中的地位是不可缺少的。
60kta尿素生产水溶液全循环法工艺初步设计
60kt/a尿素生产水溶液全循环法工艺初步设计毕业设计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尿素产品的用途 (1)1.2尿素的性质 (1)1.3尿素生产的原料和工艺原理[1] (2)1.4设计流程 (2)1.4.1工艺流程简图 (2)1.4.2全溶液水循环法生产尿素流程叙述 (3)1.5计算依据[3] (4)1.5.1尿素合成塔 (4)1.5.2一段分解分离器 (4)1.5.3二段分解塔 (4)1.5.4成品尿素含量 (4)第二章物料衡算 (5)2.1物料流程简图 (5)2.2合成塔 (5)2.2.1已知数据及反应框图 (5)2.2.2物料计算 (6)2.2.3合成塔物料平衡数据表 (7)2.3一段分解分离器 (7)2.3.1反应框图与已知数据 (7)2.3.2物料计算 (8)2.3.3一段分离器物料平衡数据表 (8)2.4二段分解塔 (9)2.4.1反应框图与已知数据 (9)2.4.2物料计算 (10)2.4.3二段分解塔物料平衡数据表 (11)第三章热量衡算 (12)3.1合成塔 (12)3.1.2尿素合成塔热平衡计算项目 (12)3.1.3合成塔热量计算 (12)3.1.4合成塔热量平衡数据表 (15)3.2一段分解分离器 (15)3.2.1计算依据[6] (15)3.2.2一段分解分离器热量计算 (15)3.2.3一段分解分离器热量平衡数据表 (17)3.3二段分解塔 (17)3.3.1计算依据 (17)3.3.2二段分解塔热量计算 (17)3.3.3二段分解塔热量平衡数据表 (18)第四章设备设计及选型 (20)4.1合成塔特性 (20)4.1.1合成塔设计条件[8] (20)4.1.2合成塔的有效容积 (20)4.2一段分解加热器 (20)4.2.1一段分解加热器设计条件 (20)4.2.2一段分解加热器传热面积S1 (21)4.3一段分解分离器的作用 (21)4.3.1设计条件 (21)4.3.2计算过程 (21)4.4二段分解加热器的作用 (23)4.4.1设计条件 (23)4.4.2二段分解加热器传热面积S2 (23)4.5二段分解塔的作用 (23)4.5.1全塔的理论板数及其他参数 (24)4.5.2计算浮阀塔塔高和塔径 (26)4.5.3溢流装置 (28)4.5.4塔板流体力学的验算 (30)4.5.5塔板负荷性能图 (33)4.6辅助设备及附属设备的选择 (38)4.6.1裙座 (38)4.6.2人孔 (38)4.6.4基础环 (38)4.6.5引出通道管 (38)4.6.6接管 (38)4.6.7附接管和法兰的结构简图 (41)第五章 设备一览表 ..................................................... 43 设 计 综 述 ............................................................. 44 参 考 文 献 ............................................................. 45 附图纸 .................................................................... 46 致谢 . (47)第一章 绪 论1.1尿素产品的用途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主要用于化学肥料的生产,它在农业和工业上有着广泛的用途。
尿素工艺流程 PPT课件
尿素生产流程有多种,最早实现工业化的方法是不循环法 和部分循环法,后来被水溶液全循环法代替,又出现各种 气提法流程。虽然方法、其实现的工艺流程和工艺条件不 同,但生产原理是相同的。主要介绍尿素生产的工艺流程、 主要设备和操作条件。
一、不循环法和部分循环法
尿素生产工业化早期实现的是不循环和部分循环流程,两 种方法在生产尿素时必定伴有大量副产物生成,此种流 程已不再采用。
5
(二)溶液全循环改良C法
1.工艺流程(见296-297页图)
日本三井东压/东洋工程全循环改良C法,是传统水溶液全 循环法的改进,生产低缩二脲含量尿素产品,也生产常规 尿素产品。
2.主要设备(尿素合成塔)
尿素合成塔操作条件:压力23-25MPa、温度190-200℃, 氨碳比4,水碳比0.37,转化率约72%,外壳应用保温材料 改良C法的尿素合成塔采用高径比为18的空塔,用钛作衬 里,耐高温腐蚀。
❖ 2.P:P降低使甲铵分解,对过量氨蒸出及吸收有利,气 ❖ 提效率提高,但为节省能耗,常选用P气提=P合成。 ❖ 3.液气比:即进入气提塔尿素液与CO2的重量比。它由
合成反应本身的加料组成确定,不可任意改变。生产中为保 证每根管子内的正常流量,防止管子造成严重腐蚀,一 般 气提塔内液气比控制在4左右。 ❖ 4.停留时间:生产上以接近1min为宜。
二、水溶液全循环法
❖(一)传统水溶液全循环法
❖(二)溶液全循环改良C法
1
(一)传统水溶液全循环法
1.工艺流程(见294页图)
2.主要设备(尿素合成塔)
合成塔工艺操作条件:压力20-22MPa、温度190-200℃,氨碳 比4-4.5,水碳比0.6-0.7,转化率约62-64%,应符合高压 容器要求,外壳应用保温材料 大中型尿素工厂采用衬里式合成塔 合成塔外筒为多层卷焊受压容器,内部衬有一层耐腐蚀的 不锈钢板,隔离尿素甲铵腐蚀介质,外壳保温,防止热量 外散。 优点:容积利用率高,耐腐蚀材料用量少,操作方便。 最早采用空塔,不设置内件,塔高径比较大。后采用高径 比小的塔,常设置混合器或筛板等内件,减少返混的影响。
水溶液全循环法尿素工艺流程概要
水溶液全循环法尿素工艺流程概要尿素(H2NCONH2),又称脲或碳酰胺,白色晶体,相对分子质量在60.055。
尿素大量存在于人类和哺乳动物的尿液中。
尿素溶于水、乙醇和苯,几乎不溶于乙醚和氯仿。
尿素含氮量居固体氮肥之首,达46%以上为中性速效肥料,施于土壤中不残留使土壤恶化的酸根,而且分解出来的二氧化碳也可为植物所吸收。
尿素在工业上的用途亦很广泛,可用于制造脲醛树脂、聚胺酯等高聚物的原料,(用作塑料、喷漆、粘合剂)。
还可作多种用途的添加剂(用作油墨材料、黏结油等),尿素还可用于医药、林业、制革、动物饲料、石油产品精制等方面。
第一座以氨和二氧化碳为原料生产尿素的工业装置是德国法本(I·G·Farben)公司于1922年建成投产的,采用热混合气压缩循环。
1932年美国杜邦公司(Du pont)用直接合成法制取尿素氨水,并在1935年开始生产固体尿素,未反应物以氨基甲酸铵水溶液形式返回合成塔,是现今水溶液全循环法的雏形。
中国的尿素工业发展始于1958年,先由南京永利宁厂建成日产10吨尿素的半循环生产法装置,其后又在上海吴泾化工厂建成年产1.5万吨的半循环法装置。
1975年中国第一套二氧化碳汽提法装置亦在上海吴泾化工厂建成投产。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兴建年产30万吨合成氨、52~60万吨尿素联合生产装置的大型化肥生产厂。
至今已建成30余套大化肥生产装置,成为我国主要生产尿素的基地。
采用水溶液全循环法生产尿素工艺装置,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原料的压缩和净化,尿素的合成,中低压分解吸收,解吸,蒸发造粒。
一、原料的压缩和净化1、二氧化碳(CO2)的压缩和净化二氧化碳来自脱碳,其浓度为65.7%(V),含氧量0. 5 %(V),硫化物<15mg/M3,CO2通过一分离器后进入CO2压缩机一段,由二段出口去脱硫槽,降低SO2气中的含量至10 mg/M3以下,回到压缩机三段,再经三、四、五段压缩达到20.7Mpa,送到尿素合成塔。
尿素合成
尿素合成工艺流程2.1尿素合成原理尿素合成的原料是氨和二氧化碳,后者是合成氨厂的副产品。
尿素合成反应分两步进行:①氨与二氧化碳作用生成氨基甲酸铵(简称甲铵);②甲铵脱水生成尿素,其反应式为:2NH3+CO2→NH2COONH4+159.47kJ①NH2COONH4→CO(NH2)2+H2O-28.49kJ②总反应为:2NH3+CO2→CO(NH2)2+H2O-103.7kJ。
式①该步反应是一个可逆,强放热体积缩小的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此反应率很快,容易达到平衡,且此反应二氧化碳的平衡转化率很高。
式②是可逆慢速微吸热的可逆反应,平衡转化率一般为50%~70%,也是是尿素合成中的控制速率的反应,该步需要在液相中进行。
氨与二氧化碳的摩尔比为2.0,温度为170~190℃时,压力高到足以使反应物得以保持液态时,甲铵转化成尿素的转化率(以CO2计)为50%;其反应速率随温度的提高而增大。
温度不变,转化率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大,转化率达到某一值后,压力升高,转化率并不会有明显变化,此时,几乎全部反应混合物都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合成系统中。
氨和二氧化碳的摩尔比提高,二氧化碳转化率增加,氨的转化率降低。
实际生产工艺过程中一般要求氨与二氧化碳的摩尔比≥3,这是由于氨的回收较二氧化碳容易,因此都需要使氨过量。
反应物料中水的存在将降低转化率,在工业设计过程中需要把循环物料中水分量降低到最小限度。
反应物料停留时间的增加可使转化率提高,但是这种做法并不经济。
典型的尿素合成工艺操作条件为温度180~200℃、压力13.8~24.6MPa、反应物料停留时间25~40min,氨与二氧化碳摩尔比2.8~4.5。
2.2水溶液全循环法工艺流程水溶液全循环法生产工艺流程详见图2去回收系统CO 2氨基甲酸铵液液氨 水溶液全循环法合成尿素示意流程图1-预反应器;2-尿素合成塔;3-预分离器;4-中压循环加热器;5-中压循环分离器;6-精馏塔;7-低压循环加热器;8-低压循环分离器;9-闪蒸槽;10-尿素贮槽;11-尿素溶液泵;12-一段蒸发加热器;13-一段蒸发分离器;14-二段蒸发加热器;15-二段蒸发分离器;16-熔融尿素泵; 17-造粒塔水溶液全循环法生产工艺流程说明如下:(1)二氧化碳的压缩与净化:纯度为96.2%的原料二氧化碳经一二段压缩到0.981~1.128MPa(绝经脱硫净化工序后,经五段压缩至21.61Mpa ,气体温度约为125℃,送往尿素合成塔。
尿素生产技术
改良C法(日本)
改良C法,是传统水溶液全循环法的改进,生产低缩二 脲含量尿素产品,也生产常规尿素产品。
改良C法--操作条件
合成塔: 温度:190-200℃,压力:23-25MPa,氨碳比:4,水碳比: 0.37,转化率:72%。 合成塔为高径比18的空塔,用钛衬里,耐高温腐蚀。
分解塔:
高压分解(1.7-1.9MPa,165℃:其热量由塔外的热虹吸式
尿素合成塔内, NH 3/CO2的摩尔比和H2O/ CO2的摩尔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反应。
合成后的气液混合物进入预分离器,一段分解, 进行气液分离,将分离气相后的尿液送入二段 分解,进一步将混合物中的气相除去。
净化后的尿液依次进入闪蒸器、一段蒸发、二 段蒸发浓缩,最后得到尿素熔融物,用泵输送 到尿素造粒塔喷洒器,经在空气中沉降冷却固 化成粒状尿素,并通过尿素塔底刮料机用运输 皮带送往储存包装车间。
流程:合成塔出口液进预分 离器自然减压进行气液预分 离,它的液相进一段分解塔7。 气体送入一段蒸发器19下部。
主要设备--预分离器6
一段分解塔出口气体也引入预分离器。 预分离器有改造为预精馏塔的,内装填料,
气液逆流接触,可降低出口气体的温度和水 分。 气体送入一段蒸发器19下部,充分利用了预 分离器出口气体的冷凝热,部分气体冷凝并 放出热量,供尿液蒸发用。
第三章 尿素生产技术
(1)不循环法;
(2)半循环法(部分循环法、高效半循环) ;
(3)全循环法
热气全循环法
全循环法
矿物油全循环法 尾气分离全循环法
水溶液全循环法 发展:改良C、D法,二氧化碳汽提法,氨汽提法及联尿法等。
水溶液全循环法的流程图
惰气洗涤
几种常见尿素工艺特点的比较
几种常见尿素工艺特点的比较我国尿素工业的发展史始于1958年,当年在南京永利宁厂建成日产10吨尿素的半循环法尿素中试车间并投入运行,同时在上海化工研究院进行实验室的基础研究,取得了为工业化扩大生产所需必要数据,其后又在吴泾化工厂建成年产1.5万吨半循环法工业装置并投产。
但真正迅速发展还是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在此后的几十年里我国相继从国外引进多项尿素生产技术,同时在国内进行多项设计开发工作。
例如1965年上海化工研究院完成了甲铵水溶液全循环法中间试验;1967年中国首套自行设计、自行制造设备的年产11万吨尿素水溶液全循环法尿素装置在石家庄化肥厂建成投产;1975年国内自行设计自行制造的首套年产24万吨尿素CO2汽提法尿素装置在上海吴泾化工厂建成投产;从20世纪六十年代我国还较早开始合成氨-尿素联合生产工艺的研发工作。
到目前为止,我国以自己的力量已建成各种生产能力的尿素装置达100多套。
在引进技术方面,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先后从荷兰斯达米卡邦引进了水溶液全循环法尿素、CO2汽提法尿素、改进型池式冷凝器-CO2汽提法尿素工艺技术;从意大利斯纳姆公司引进了氨汽提尿素工艺技术;从日本东洋工程公司引进了改良C法和ACES法尿素工艺技术等。
通过技术引进、自行开发设计,二手设备购进等途径,在我国现在运行的尿素装置中几乎含及国际上所有生产技术,装置生产能力也包含年产4万吨、6万吨、8万吨、11万吨、13万吨、18万吨、24万吨、30万吨、48万吨、52万吨、60万吨、80万吨….直至120万吨等多种规模,尿素年总生产能力已达6600万吨以上,在世界上已居前列。
尿素工艺,不论采用哪种都有各自的特点,下面把我国最主要的几种尿素工艺的特点介绍给大家,希望通过几种工艺的比较,让大家能够深刻了解各种尿素工艺的优缺点。
一、水溶液全循环法尿素工艺特点1、尿素合成采用较高的NH3/CO2比,其摩尔比为4.0~4.2,转化率较高;2、工艺成熟可靠,操作简单,高压设备数量少,投资费用低;3、尿素合成操作压力较高,无高压汽提循环系统,中低压循环系统负荷较大,能耗以及运行费用相应较低;4、一般不设置工艺冷凝液水解系统,消耗定额相对较高,排放往往达不到要求;5、系统加氧量大,尾气存在爆炸性气体,惰性气体洗涤器存在爆炸危险,应设防爆装置。
三种尿素合成工艺及技术特点比较
三种尿素合成工艺及技术特点比较摘要:尿素是氮肥中含氮量最高的肥料,还可以部分代替蛋白质饲料,也是树脂、塑料、炸药、医药、食品等工业的重要原料。
我国尿素装置采用的生产工艺主要有水溶液全循环法、二氧化碳汽提法和氨汽提法3种。
本文对它们的工艺及其适用范围进行比较和分析。
关键词:尿素合成水溶液全循环法二氧化碳汽提法氨汽提法我国目前大多数中小型尿素装置采用的是水溶液全循环法,特点是合成塔内转化率高,未反应物三段减压分解,动力消耗较大,尾气压力、温度均较低,爆炸危险性小,其生产工艺比较成熟。
不论采用哪种流程,基本由六个工艺单元,即原料供应、尿素的高压合成、含尿素溶液的分离过程、未反应氨和二氧化碳的回收、尿素溶液的浓缩、造粒与产品输送和工艺冷凝液处理,如图1-1所示。
尿素生产的基本过程相似,但在具体的流程、工艺条件、设备结构等方面,不同工艺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3种尿素合成工艺的特点1.水溶液全循环法水溶液全循环法的特点是合成塔内转化率高,未反应物采用三段减压分解,动力消耗较大,尾气压力、温度均较低,爆炸危险性小,其生产工艺比较成熟,操作可靠方便,机泵和非标设备均为国产化。
2.二氧化碳汽提法二氧化碳汽提法由以下工序组成:高压圈主要包括尿素合成塔、高压洗涤器、高压喷射器、汽提塔和甲铵冷凝器,后工序仅设置了低压分解吸收系统,并设置处理工艺冷凝液的工序,尿液经过真空蒸发后送入造粒工序,其特点是在最佳氨碳比的条件下,使合成压力降到最低。
与此同时,在合成压力下,采用进行CO2汽提和冷凝,产生的冷凝液用来副产蒸汽为低压分解和一段蒸发做加热用,并作蒸汽喷射器的动力蒸汽及系统保温。
CO2汽提法工艺与氨汽提工艺相比,CO2汽提压力较低、效率高,因此只需低压分解而不需中压分解也能满足生产要求。
汽提法工艺改进后,采用高压下原料气体的脱氢技术,杜绝了工艺过程的燃爆危险性,在高压洗涤器后设吸收塔吸收高压工序未凝气,减少了尿素装置的消耗,采用该工艺技术的尿素装置,工艺流程短,设备少,生产稳定,消耗低。
尿素的生产方法
该法是20世纪60年代的经典生产工艺。 该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①能量利用率低 ②一段甲铵泵腐蚀严重; ③流程过于复杂。
1
2已分解未转化的大部分甲铵和 游离氨,残余部分只需再经一次低压加热闪蒸分解即可。
3
②高压冷凝器在与合成等压条件下冷凝气提气,冷凝温度较高, 返回合成塔的水量较少,有利于转化率的提高。
③二氧化碳气提法中的高压部分,不仅可以节省设备和动力,而 且操作稳定、可靠。
④由于采用二氧化碳气提,操作压力较低,因此节省了压缩机和 泵的动力消耗,同时也降低了压缩机、合成塔的耐压要求。
⑤在合成塔出口处尿素熔融液中尿素含量高于其他方法。
2
3. 氨气提法
①用230℃的气体氨进行气提,使气提系统和中压分 解系统的物料含氨量较高,有利于设备耐腐蚀。
②二氧化碳有65%直接进入合成塔,而另外35%二氧化 碳与气提气一并进入甲铵冷凝器,移出热量后再返回合 成塔,这样使合成塔内物料的温度维持在190℃.
③经氨气提后的溶液,又进行三段分解。 ④15.5MPa高压甲铵冷凝液,由喷射泵带入合成塔, 可以使操作稳定。
尿素工艺流程
4)高压洗涤器:上部有防爆空间;中部有鼓泡吸收泵;
下部有浸没式冷凝泵
上面四台设备构成了系统的高压圈
尿素合成塔操作条件:压力14MPa、温度180-185℃,氨
碳比2.8-2.9,水碳比0.4-0.5,转化率57-58%。
3、CO2气提法的特点
目前工业上用此法较多,与其它方法比较,
4.对于高压设备中的爆炸性气体,可在设备上采用 防爆措施,将容器的气相空间分为大小两个空间, 其间有隔板分开。当小空间的气体一旦发生爆炸, 则隔板破裂,大小空串通,可避免设备壳体被破 坏。
5.减少防腐用空气的加入量。
6.预先将原料二氧化碳中的氢脱除。这可从根本上 不形成爆炸性尾气。为此,在原料二氧化碳压缩 机出口设置一台脱氢反应器,以铂为催化剂,利 用催化燃烧反应使氢燃烧成为水。此时,其它少 量可燃组分如CH4、CO等也同时除去。为防止催 化剂中毒,要求原料不含H2S。 尿素生产中的尾气虽有爆炸的危险,但操作得当, 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4 、输送设备少,无甲铵泵等。 缺点:①高压、低氨碳比下设备腐蚀严重,需特别处理。
②因氨碳比低,使尿素中缩二脲略高于其他法。
③CO2转化率较低,增大了循环量。
(四)氨气提法
1.工艺流程(见301页图)
意大利Snamprogetti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开发了氨气提 法尿素工艺。由于氨和二氧化碳的性质不同,在合成液中 溶解度很大,经过气提的液相仍含有大量氨,气提效果不 佳。此公司在70年代中期做了改进不再通氨气,而是利用 提高温度来增强气提效果,称为自气提或热气提。 Snamprogetti氨气提工艺仅次于Stamicarbon二氧化碳气 提,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生产技术。
成品运输损失排水二氧化碳氧气排水19来自位号sc来自位号13去位号13sc蒸汽sc蒸汽冷凝液w冷凝水sc传统水溶液全循环法生产尿素的工艺流程9012520mpaco传统水溶液全循环法合成分解回收流程示意图一段分来7475尿lsls成品去包装lslsa1a2140997105co18mpa70co高压甲铵冷凝器尿素合成80尿液去蒸发冷结系统液nh18mpa155045mpa140008mpa110正常液位旋涡消除器多孔板溢流管衬里式尿素合成塔1来自高压甲铵冷凝器的气体进口
尿素的合成工艺
第四步尿素溶液加工,实际上是尿素溶液浓缩 结晶造粒生产尿素颗粒成品或液态尿素的过程。 造粒塔排放的粉尘和NH3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但对水环境不会有很大的影响。
尿素合成塔结构和流程
尿素合成塔是氨和 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尿素 的场所,是整个尿素装 置的核心设备。尿素合 成塔的结构是圆柱形的 塔体,内设若干块阻止 物料返混的塔板。可以 看成是由若干个串联的 、混合的小室组成。虽 每个小室接近理想混合 型,但就整个塔来说, 其流动状况却接近理想 置换型。
铵处于在高温情况下容易分解为氨,二 氧化碳,因而使尿素的转化率下降,所 以尿素在合成过程中操作压力一般应大 于其它的平衡压力。平衡压力值是不固 定的,它随着物料组分不同,NH3/CO2、 H2O/CO2及温度不同,平衡压力也不同。
(3)氨碳比
用过量氨的过量率及氨碳比(NH3/CO2) 两种形式表示。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可知,增加反应物 NH3的浓度,反应有利于向生成物方向进行,必然能够 提高二氧化碳的转化率。过量氨的优点: 过量氨的优点: a、 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必然增加尿素的转化率。 b、 可以与反应生成的水作用,降低水的活度,使平衡向 生成尿素和方向进行。 c、 过量氨可以控制合成塔自然和维持最合适的反应温度 d、 系统内过量氨还可抑制其他副反应,并能降低腐蚀作 用。
(1)水溶液全循环法
水溶液全循环法是将未反应的氨和二氧化碳用 水吸收生成甲铵或碳酸铵水溶液返回合成系统的 生产方法。 未转化物需两段分解,三段吸收。流程较长 且分解压力不高,分解气的冷凝热除小部分被利 用外,其余须用冷却水移走,能耗较高。此外, 循环甲铵液量大,甲铵泵易腐蚀,且发生结晶堵 塞时,操作维修麻烦。
(1)温度 是吸热较弱,速度较慢。随
着温度上升,甲铵脱水反应平衡常数增 大;甲铵脱水反应速度 也加快。因此, 提高温度对尿素的反应有利。但是必须 指出,温度不能随意的升高,在测定温 度与转化率关系中表明,在某一温度下 转化率有极大值。当超过此温度后平衡 转化率反而下降。
尿素生产工艺简介
尿素生产工艺简介王 君,祁 勇,崔 琨(黑龙江黑化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41)[中图分类号]T Q 441.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9932(2001)03-0027-02[收稿日期]2000-09-19[作者简介]王君(1965-),男,河北青龙人。
1 概 述60年代初,水溶液全循环法尿素生产工艺实现了工业化;60年代末,氨气提法和CO 2气提法尿素装置投产成功,使尿素生产技术飞跃发展;80年代,IDR 法、ACES 法、U TI 法生产装置相继投产,进一步降低了物耗和能耗;90年代初,双塔高效HEC 法尿素装置投产。
氨气提法、IDR 法、ACES 法、UT I 法和HEC 法中,氨气提法在我国大氮肥应用较多,IDR 法仅泸天化使用,其它方法的部分技术在大中小尿素厂技改中应用。
本文简单介绍了这几种尿素生产工艺及其特点。
2 各种工艺高压系统简介2.1 斯塔米卡邦(STAM ICARBON )CO 2气提工艺该法由荷兰斯塔米卡邦公司于1967年研究成功。
该工艺较完善,推广较快,采用该工艺建的装置较多,但现国外已不把其列为先进工艺。
工艺流程为:从界区来的液氨经高压液氨泵升压后进入预热器,预热至60~80°C 后经高压液氨喷射器进入高压甲铵冷凝器。
来自界区的CO 2和空气进入CO 2压缩机,升压至约15M Pa 后进入脱氢反应器,脱氢后的CO 2气体冷却到120°C 以下进入高压CO 2气提塔的底部。
NH 3与CO 2分子比2.95。
在合成塔中大部分冷凝的甲铵转化为尿素和水。
离开合成塔的反应混合物,经漏斗型下降管分布在CO 2气提塔的降膜管上,并通过CO 2气体在降膜管内的气提作用,降低溶液中的NH 3含量,使离开气提塔底的尿素溶液含NH 3仅6%左右。
塔顶部的气体进入高压甲铵冷凝器,在此大部分气体与新鲜液氨在约170°C 下冷凝生成甲铵。
中国式改良型水溶液全循环法尿素生产工艺
液全循环法尿素生产工艺
高级技术顾问 钱镜清
2009 2009年5月
前言
1、中国尿素工业化生产开始 2、中国尿素工业化生产发展 3、中国尿素工业化生产的特殊性
宁波远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2
Q-1100中国式改良型水溶液全循环法工艺的技பைடு நூலகம்要点 1、在一段分解系统预蒸馏流程和预分离—预蒸馏流程的开发 2、扩大蒸发系统生产能力的技术开发工作。 3、本工艺中采用中国自开发的各工序相关技术
3本工艺中采用中国自开发的各工序相关技术宁波远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1在一段分解系统预蒸馏流程和预分离预蒸馏流程的开发11预蒸馏工艺的开发12预蒸馏工艺主要技术优势121改善了水溶液全循环法尿素系统工艺水量平衡的条件122由于改善了系统水平衡条件所获得的功效123预蒸馏工艺蒸汽消耗下降的原因13预分离一预蒸馏工艺的开发131本工艺是进一步开发中国自创的预分离预蒸馏工艺所能发挥的增产节能技术132如何使用好预分离器14利用好一吸外冷器141一吸外冷器的作用142在预分离预蒸馏工艺中一吸外冷器担负更多的吸收任务143使用好一吸外冷器15此工艺的综合效益宁波远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2扩大蒸发系统生产能力的技术开发工作
宁波远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3
1、在一段分解系统预蒸馏流程和预分离—预 蒸馏流程的开发
1.1预蒸馏工艺的开发 1.2预蒸馏工艺主要技术优势 1.2.1改善了水溶液全循环法尿素系统工艺水量平衡的条件 1.2.2由于改善了系统水平衡条件,所获得的功效 1.2.3预蒸馏工艺蒸汽消耗下降的原因 1.3预分离一预蒸馏工艺的开发 1.3.1本工艺是进一步开发中国自创的预分离—预蒸馏工艺所能发挥的增 产节能技术 1.3.2 如何使用好预分离器 1.4利用好一吸外冷器 1.4.1一吸外冷器的作用 1.4.2在预分离-预蒸馏工艺中,一吸外冷器担负更多的吸收任务 1.4.3使用好一吸外冷器 1.5此工艺的综合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冶金化工系)题目水溶液全循环法生产尿素工艺专业应用化工技术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0年6月25日-2010年10月10日目录摘要 (1)第一章概述 (2)1.1尿素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用途 (2)1.1.1尿素的物理性质 (2)1.1.2尿素的化学性质 (2)1.1.3尿素的用途 (2)1.2尿素的生产方法简介 (3)1.2.1水溶液全循环法 (4)1.2.2汽提法 (4)1.3水溶液全循环法和CO2汽提法两种方法的比较 (4)1.3.1水溶液全循环尿素工艺的优、缺点 (5)汽提法尿素工艺的优、缺点 (6)1.3.2 C021.3.3尿素的发展前景与展望 (6)第二章水溶液全循环法生产尿素的原理 (9)2.1化学反应 (9)2.2反应原理 (9)第三章水溶液全循环法的生产工艺流程 (11)3.1原料的准备 (11)3.1.1氨 (11)3.1.2二氧化碳 (11)3.2尿素的工艺流程图 (11)3.3原料的净化与输送 (13)3.3.1二氧化碳脱硫与压缩原理 (13)3.3.2液氨的净化与输送 (13)3.4尿素的合成 (14)3.4.1液氨和二氧化碳直接合成尿素 (14)3.4.2合成尿素的理论基础 (14)3.5中压分解与吸收 (14)3.6低压分解与吸收 (15)3.7尿素溶液的蒸发与造粒 (15)第四章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16)4.1物料衡算 (16)4.1.1数据采集 (16)4.1.2基本物料衡算 (16)4.2热量衡算 (17)4.2.1数据采集 (17)4.2.2基本热量衡算 (18)第五章生产尿素的工艺条件及主要设备 (19)5.1生产尿素的工艺条件 (19)5.1.1温度 (19)5.1.2氨碳比 (20)5.1.3水碳比 (20)5.1.4操作压力 (20)5.1.5反应时间 (21)5.2生产尿素的主要设备 (21)5.2.1脱硫塔 (21)5.2.2合成塔 (21)5.2.3高压混合塔 (23)5.2.4中压分解加热塔 (23)5.2.5中压分解分离塔 (23)5.2.6中压吸收塔 (24)5.2.7氨冷凝器 (24)5.2.8低压分解精馏塔 (25)5.2.9低压吸收第一氨基甲酸铵冷凝器 (25)5.2.10低压吸收第二氨基甲酸铵冷凝器 (25)致谢 (27)参考文献 (28)摘要受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中国的农业发展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将占据着主要的地位,化肥在农业中的地位是不可缺少的。
尿素是氮肥中最主要的化肥品种,尿素占我国氮肥使用量的60%以上。
近几年年以来,由于尿素产能过剩,加之成本上升、出口受限,导致尿素生产旺季不旺,市场疲软,经济效益明显下降,行业亏损加剧。
这种状况是影响氮肥工业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氮肥工业由扩张高峰期进入加速优化调整时期的重要标志,尿素在未来的发展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因此这次毕业设计主要介绍了尿素的生产原理、尿素的生产方法、尿素生产的工艺流程、生产尿素的主要设备以及相关的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作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尿素;全循环;发展第一章概述1.1尿素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用途1.1.1尿素的物理性质分子式为CO(NH2)2,分子量60.06,CO(NH2)2 为无色或白色针状或棒状结晶体,工业或农业品为白色略带微红色固体颗粒无臭无味。
密度1.335g/cm3。
熔点132.7℃。
1.1.2尿素的化学性质易溶于水、醇,不溶于乙醚、氯仿。
呈微碱性。
可与酸作用生成盐。
有水解作用。
在高温下可进行缩合反应,生成缩二脲、缩三脲和三聚氰酸。
加热至160℃分解,产生氨气同时变为氰酸。
因为在人尿中含有这种物质,所以取名尿素。
尿素含氮(N)46%,是固体氮肥中含氮量最高的。
尿素在酸、碱、酶作用下(酸、碱需加热)能水解生成氨和二氧化碳。
对热不稳定,加热至150~160℃将脱氨成缩二脲。
若迅速加热将脱氨而三聚成六元环化合物三聚氰酸。
(机理:先脱氨生成异氰酸(HN=C=O),再三聚。
)与乙酰氯或乙酸酐作用可生成乙酰脲与二乙酰脲。
在乙醇钠作用下与丙二酸二乙酯反应生成丙二酰脲(又称巴比妥酸,因其有一定酸性)。
在氨水等碱性催化剂作用下能与甲醛反应,缩聚成脲醛树脂。
与水合肼生成氨基脲2NH3+CO2→NH2COONH4→CO(NH2)2+H2O尿素易溶于水,在20℃时100毫升水中可溶解105克,水溶液呈中性反应。
尿素产品有两种。
结晶尿素呈白色针状或棱柱状晶形,吸湿性强。
粒状尿素为粒径1~2毫米的半透明粒子,外观光洁,吸湿性有明显改善。
20℃时临界吸湿点为相对湿度80%,但30℃时,临界吸湿点降至72.5%,故尿素要避免在盛夏潮湿气候下敞开存放。
目前在尿素生产中加入石蜡等疏水物质,其吸湿性大大下降。
1.1.3尿素的用途尿素的用途非常广泛,它不仅可以用作肥料,而且还可以用作反刍动物的饲料以及某些工业的原料。
尿素是一种高浓度氮肥,属中性速效肥料,也可用了生产多种复合肥料。
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有害物质,长期施用没有不良影响。
畜牧业可用作反刍动物的饲料。
但在造粒中温度过高会产生少量缩二脲,又称双缩脲,对作物有抑制作用。
我国规定肥料用尿素缩二脲含量应小于0.5%。
缩二脲含量超过1%时,不能做种肥,苗肥和叶面肥,其他施用期的尿素含量也不宜过多或过于集中。
尿素目前使用的固体氮化肥中含氮量最高的。
尿素的含氮量是硝酸铵的1.3倍,为氯化铵的1.8倍,为石灰氮的2.3倍,碳酸氢铵的2.6倍。
尿素是一种良好的中性肥料,适用于各种土壤和各种农作物。
它既可以作追肥,又可以作基肥;可以干施,又可以湿施,对作物根部和叶面都可以施用。
尿素在施用过程中,不会在土壤中留下任何有害物质,而且分解释放出的二氧化碳,还促使植物进行光和作用。
所以长期施用尿素的土壤不会变质。
尿素可以作为单一肥料使用,也可与其他氮、磷、钾肥料组成混合(或复合)肥料施用,如尿素磷酸铵等。
尿素与甲醛作用,还可制成脲醛长效化肥。
粒状尿素的吸湿性和结块性都比其他氮肥小,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因此,在运输、贮存和施用过程中氮的损失都较少。
但是,尿素中缩二脲具有抑制种子发芽和生长的作用,施用时必须注意,含缩二脲过高的尿素不能作为拌种肥料。
尿素用作饲料仅限于反刍类动物的精饲料。
尿素中的氮虽不是蛋白质形态的,但和碳水化合物一起经过胃液长时间的作用,可以造成蛋白质形态的氮,故可以作为反刍动物的饲料。
按蛋白质的价值来比较,1kg尿素的氮量,等于2.6~2.8kg蛋白质的含氮量,约等于6kg豆饼或22~25kg 大麦的含氮量。
作为饲料用的尿素规格和用法有特殊的要求,不能乱用,而且饲喂前必须经过试验。
在有机合成工业中,尿素主要用作合成塑料的原料,如生产脲醛树脂和有机玻璃。
在医药工业中,纯尿素可用作利尿剂,生产制药原料氨基甲酸乙酯以及作为安眠药、镇静剂、止痛剂、麻醉剂、甜味剂等的原料。
在石油工业中,尿素用来制造化学络合物,用作石油精炼过程的脱蜡剂。
在合成纤维中尿素时一种合成纤维——尤纶的原料。
尿素还可以用于纺织品的人工防皱和作为处理麻纱的软化剂。
国防工业上尿素用作炸药的稳定剂。
在选框中尿素作为起泡剂。
在制革及颜料、涂料、染料、等生产过程中,也都要使用尿素。
1.2尿素的生产方法简介生产尿素的方法有很多种,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循环法在工业上获得普遍采用,最常用的是水溶液全循环法生产尿素和二氧化碳气提法生产尿素。
合成氨生产为NH3和CO2直接合成尿素提供了原料。
由NH3和CO2合成尿素的总反应为:2NH3+CO2→CO(NH2)2+H2O该反应是放热的可逆反应,转化率一般为50- 70%。
按未反应物的循环利用程度,尿素生产方法可分为不循环法、半循环法和全循环法三种。
1.2.1水溶液全循环法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循环法在工业上获得普遍采用。
全循环法是将未转化成尿素的氨和二氧化碳经减压加热和分离后。
全部返回合成系统循环利用,原料氨利用率达97%以上。
全循环法尿素生产主要包括四个基本过程:①氨和二氧化碳原料的供应及净化;②氨和二氧化碳合成尿素;③未反应物的分离与回收;④尿素溶液的加工。
其生产过程如图1-1所示。
图1-1 全循环法生产尿素的工艺流程简图1.2.2汽提法依照分离回收方法的不同主要分为水溶液全循环法、气提法等。
水溶液全循环法是将未反应的氨和二氧化碳,经减压加热分解分离后,用水吸收生成甲铵或碳酸铵水溶液再循环返回合成系统。
我国尿素厂多数采用水溶液全循环法。
气提法是利用某一气体在与合成等压的条件下分解甲铵并将分解物返回合成系统的一种方法。
按气提气体的不同又可分为二氧化碳气提法、氨气提法、变换气气提法。
气提法是全循环法的发展,具有热量回收完全,氨和二氧化碳处理量较少的优点。
此外,在简化流程、热能回收和减少生产费用筹方面也都优于水溶液全循环法.是尿素生产发展的一种方向。
本设计主要叙述讲解水溶液全循环法的有关内容。
1.3水溶液全循环法和CO2汽提法两种方法的比较1.3.1水溶液全循环尿素工艺的优、缺点水溶液全循环尿素工艺生产装置的静止高压设备较少,只有尿素合成塔及液氨预热器为高压设备,其他均为中压和低压设备,所以该尿素工艺生产装置的技术改造比较容易、方便,改造增产潜力较大。
氨碳比控制的较高,一般摩尔比为4.0左右,工艺介质对生产装置的腐蚀性较低,除尿素合成塔衬里为尿素级316L 材质外,其他设备和管道使用316L不锈钢或普通不锈钢材质即可,所以对设备、管道用材料相对于二氧化碳汽提工艺来说要低一些。
由于氨碳比控制的较高,二氧化碳气体中氧含量控制的较低,并且尿素合成塔操作压力为19.6MPa,操作温度为188~190℃,所以水溶液全循环尿素工艺的二氧化碳转化率较高,一般能达到42%~68%,经过尿素合成塔塔板的改造,有的企业已经达到68%以上。
由于该工艺高压设备较少,高压系统停车保压时间可以达到24h,所以生产装置的中小检修一般可以在尿素合成塔允许的停车保压时间内完成,减少了高压系统排放的次数,降低了尿素的消耗。
由于氨碳比控制的较高,中低压分解系统温度控制适当,尿素产品质量较容易控制,一般可以控制在优级品范围内。
水溶液全循环尿素工艺生产装置的数量在我国现阶段尿素生产中占有绝对优势,经过该工艺尿素企业和科研、设计、制造等单位的共同努力研究、探讨和生产实践经验的积累总结,水溶液全循环尿素工艺生产装置从设计、建造、技术改造、工艺操作到生产综合管理都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是具有中国小氮肥企业特色的最成熟的尿素工艺。
但其缺点是:水溶液全循环尿素工艺生产装置的工艺流程较长,在操作调节方面不如CO2汽提法尿素工艺简单、方便。
由于氨碳摩尔比控制得较高,一般稳定在4.0左右,并且未反应生成尿素的氨和二氧化碳气体全部要经过低压、中压循环吸收系统回收后再返回到尿素合成塔,液氨泵和一段甲按泵的输送量比较多,所以该工艺中液氨泵和一段甲按泵的台数较多,动力消耗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