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第1节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及空间分布教案3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第1节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及空间分布教案3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及空间分布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结合实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及空间分布。

1.了解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和特征,理解自然资源可再生的相对性.(综合思维)2。

以水资源为例,了解可再生资源及其空间分布。

(区域认知)3。

以矿产资源为例,了解非可再生资源及其空间分布。

(区域认知)4.通过认识自然资源数量的有限性和利用的发展性,培养学生节约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观念。

(人地协调观)一、自然资源的含义及特征1.什么是自然资源(1)自然资源的含义: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

(2)自然资源的分类:根据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可以将它们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①可再生资源:利用之后,能在一定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重复利用或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等。

②非可再生资源:需要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才能形成的资源,相对于人类历史来说,可以认为它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如矿产资源等.(3)自然资源的数量:一定时间、一定区域内,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被人类开发利用的总量。

(4)自然资源的质量: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各种自然资源满足人类和社会环境需要的优劣程度,或获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多少和价值高低的表征.2.自然资源的特征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其特征如下:(1)有限性.一定时间和区域内,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并且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条件下,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以及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都有一定的限制性.(2)不均衡性.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非可再生的矿产资源符合一定的地质成矿规律,某些可再生资源的分布也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

(3)整体性。

各类自然资源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统一的自然资源系统。

(4)可变性。

首先,自然资源的种类会随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扩展;其次,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也会发生变化。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

绪论:自然资源学发展概述自然资源学:研究人与自然环境中可转化为生产、生存资料来源的物质和能量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现代自然资源科学研究的五大趋势:全球化、战略化、管理化、定量化、现代化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类型自然资源概念的基本含义:、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

必须有两个基本前提:人类的需要和人类的开辟利用能力。

(自然资源与文化背景有关)资源基础: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

探明储量:指已经查明,并认为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藏量。

条件储量:指已查明的藏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来开采是不经济的。

远景资源:目前仅作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辟而尚未查明的藏量,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

理论资源: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勘察或者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会发现的矿藏。

最终可采资源: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和理论资源的总和。

最大资源潜力:指在其他条件都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然资源能够提供实用产品或者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

持续能力: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实用产品或者服务的最大能力,即不伤害其充分更新的利用能力。

吸收能力:环境媒介吸收废物而又不导致环境退化的能力。

承载能力:指一定范围内的生境(或者土地),可持续供养的最大种群(或者人口)数量。

承载能力的进一步划分:生存承载能力、最适承载能力、容限承载能力。

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

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稀缺性:自然资源相对于人类的需要在数量上的不足。

演变的。

这说明自然资源具有社会性。

可更新资源:当使用不超过其繁殖或者再生能力时可无限更新的可更新资源。

第二章:自然资源的稀缺与冲突、中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中国自然资源稀缺的挑战(一、人均资源量少(二)矿产资源:(三)耕地资源:(四)水资源:资源开辟的生态影响:土地退化、环境污染、生态功能降低。

环境经济学

环境经济学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第一章导论1、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把环境和自然资源看作一种稀缺的生产要素,纳入生产函数,把环境看作经济系统的部分。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研究的实质,就是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工具来分析如何实现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有效配置和利用,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2、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研究领域:(1)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2)环境与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3)环境资源价值评估及其应用(4)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5)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6)国际环境问题3、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发展趋势(1)经济手段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和评估环境与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逐渐成为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主要发展方向;(2)环境与自然经资源经济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以及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对环境管理和政策的关注。

4、对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发展起作用的各人物、时间、理论、著作等。

环境经济学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包括帕累托的福利经济学理论、庇古的外部性理论;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其奠基人为约翰·克鲁梯拉和艾伦·克尼斯,代表作为《自然资源保护的再思考》(1967);科斯(Coase,1960)的“社会成本问题”;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卡逊《寂静的春天》;1966年,鲍尔丁(K.Bolding)提出了“太空船地球经济学”;1970年,美国联邦环保局成立;20世纪70年代初期,艾伦·克尼斯等提出了物质平衡模型;1972年,米都斯等人提出了《增长的极限》;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1980年起,美国东西方中心环境和政策研究所一直倾力于环境经济学研究,其著名环境经济学家梅纳德·胡弗斯密特(Maynard M.Hufschmidt)和约翰·狄克逊(John Dixon),其代表作有《环境、自然资源与开发:经济评价指南》;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节夫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来研究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80年代后期开始,联合国统计署组织专家研究资源环境核算及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问题,经过多年探索和多次国际专家会议研讨,于90年代中期出版了《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SEEA)》应用手册,并建议世界各国试/施行;1992年,美国经济学家格罗斯曼和克鲁格,谢弗克和班德帕亚提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 Kuznets Curve)的假设;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托宾(James Tobin)和伏·诺德豪斯(W.Nordhaus)针对国民生产总值不能准确反映经济福利的缺陷,提出了“经济福利量”;90年代以来,英国环境经济学大卫·皮尔斯(David W.Pearce),在围绕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性环境问题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环境经济问题研究1997年,Constanza等人对全球生物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估算。

自然资源整理

自然资源整理

第一章概论1 、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首先,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是自然界同一自然实体的两个不同侧面,两者既有区别也有密切联系。

其次,自然资源是一个动态概念,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扩大和加深。

第三,自然资源是一个包含自然、社会经济的综合概念。

2 、自然资源的功能与特性功能:1) .为人类提供生活和生产的物质资料2) .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提供必不可少的空间资源特性:1)综合性和整体性一、自然资源是有多种单项资源组合而成的庞大的自然系统,即自然综合体,各资源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二、各项资源内部也是一个复杂系统。

三、自然资源与资源开发利用有关的社会经济条件也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

2 )时空变化的不平衡性与节律性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受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所制约,因而自然资源分布亦有强烈的地域性差异,不同地域有不用的资源组合和资源优势。

受自然地理环境时间尺度上节律性演化规律的制约,自然资源,特别是可再生性资源,亦有节律性变化规律。

非可再生性的矿产资源,在地球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其形成和发展亦有节律性的阶段性差异。

3)多层次性与多功能性4)数量的有限性和潜力的无限性数量的有限性表现在:1 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自然资源的数量总是有限的,再生性资源亦属于此;2 一定技术水平下,人类利用资源的能力、范围和种类是有限的;3 虽有多功能性,但在多数情况下,仍有局限性,在某种情况下只能利用其中一个方面,在另一种条件下只能利用其另一方方面。

潜力的无限性表现在:1 多数资源可以更新和循环利用;非耗竭性资源可以常用不衰;2 非再生性资源,一种资源枯竭了,常可有另一种资源取而代之,随着材料工艺的进步,替补性或具有新功能的资源将会越来越多。

5)可塑性和演变的不可逆性第二章土地资源1 、土地的基本概念土地是指地球表面的一个特定区域,是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水文、植被等自然要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和人类过去与现在生产劳动的产物。

资源概论

资源概论

第一章概论第一节生物资源的一般概念一、自然资源和生物资源(一)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以及人类文明的基础,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取决于对自然资源的不断利用。

人类和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对于自然界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虽然它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地球系统的自然过程,但是,却改变了这些过程的纯自然特性,赋予它们以社会性和经济性。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认识有一个由浅入深、从片面到逐渐全面的历史过程。

凡是自然物质经过人类的发现,被输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人消耗过程变成有用途的,或能给人以舒适感,从而产生有价值的东西,统称为自然资源。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肯尼亚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将自然资源定义为: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条件下能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及将来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条件。

自然资源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包括大气、水、气候、土地、矿物、生物、太阳辐射、风能、潮汐能等。

对于人类来说,随着取得和使用自然资源技术的进步,无用的物质逐渐可以变成有用的资源。

例如,远古时代人类并不知道煤有什么用途,后来知道煤可以用来做燃料,以后进一步清楚了煤不仅用来做燃料,还可以提取各种化工原料;在人类历史上,结构材料也经过多次变化,起初使用的是石器,以后依次被青铜、铁、钢所代替,而目前铝和强化塑料正在取代钢材用做结构材料。

因此,资源可以区分为两种涵义,一种是在现代生产力发展水平下,为了满足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而被利用的自然物质和能量,一般称为资源;另一种是由于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虽然知道它的用途,但是无法加以利用,或者虽然现在没有发现其用途,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来有可能被利用的自然物质和能量,一般称为潜在资源。

由此可见,自然资源广义地讲是对人类在生活上、生产上、精神上有用的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认识、可以萃取和可以利用的自然界一切要素及其集合体;在将来的某一历史时期,由于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认识、可以萃取和可以利用的自然界一切要素及其集合体。

自然资源学发展概述

自然资源学发展概述
资源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自然资源研究方法的多样性自然资源学研究的方法论一思维方法二具体操作方法三定量方法与信息系统方法四方法体系类别追求目标目的适用性实证论方法真实性寻求资源现象与过程及其规律的真实表达资源发生学资源地理学资源生态规范论方法合理性探索资源利用过程中的各种关系以及这些关系的协调与调整问题资源规划学资源经济学资源管理学资源法学资源伦理学形式化方法简明性消除由于概念定义不严格外延模糊而引起的混乱现象资源制图学资源信息学资源物理二具体操作方法资源调查阶段资源分类与区划阶段资源评价阶段资源规划阶段资源预测阶段资源决策阶段1资源调查方法多种方式
5、研究区域自然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6、探索新技术、新方法在自然资源科学研究和资源开发 利用中的应用。
二、自然资源学的学科体系与理论基础 1、自然资源学的学科体系
2、理论基础
基本原理: (1)能量转化与守衡原理 (2)物质循环原理 (3)地域分异规律原理 (4)因地制宜原理 (5)自然节律原理 (6)生态平衡原理 (7)林德曼定律原理 (8)最低因子限制律原理 (9)系统论原理 (10)价值规律原理
1.全球化:从个体、局部走向一般、整体,日益注重国际 合作和全球性问题研究;
2. 战略化:从静态走向动态,区域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发展等 战略性研究日趋活跃;
3. 管理化: 从自然评价转向注重社会经济分析,资源管理研 究逐步成为热点;
4. 定量化:从定性转向定量、半定量,日益模式化和数量化;
5. 现代化: 从常规手段转向高技术的应用,研究方法和手段 日益现代化.
(一)思维方法
追求 类别 目标
目的
适用性
实证论 真实性 寻求资源现象与过 资源发生学,资源
方法
程及其规律的真实 地理学,资源生态

《自然资源基础知识》重点讲义知识点整理

《自然资源基础知识》重点讲义知识点整理
又往往是同一客体。 (6)自然资源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一个经济学概念,
还涉及到文化、伦理和价值观。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类型
二、自然资源的类型
1、自然资源分类的多样性 n 自然资源的分类方法很多,可从不同角度、不同目的来分类。
1)根据自然资源的地理特征(即形成条件、组合情况、分布规律, 以及其他要素的关系)分为:矿产资源(地壳)、气候资源(大气 圈)、水利资源(水圈)、土地资源(地表)、生物资源(生物圈) 五大类。这五大类还可进一步细分。
绪论 自然资源学范式
一、自然资源学产生的背景
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多,造成资源短缺、环境退化, 进而引起为争夺资源引发战争和冲突。那么,解决自然 资源稀缺和冲突的问题就成为社会紧迫需要。而社会的 需要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自然资源学应社会 需求而生,并经由前科学阶段而逐步建立起科学范式。
绪论 自然资源学范式
印度难奈“人口爆炸”
2010年2月5日,北京西站春运景象
第二节 自然资源学的学科体系
n 人口过剩
当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或全世界的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压力过大,致使 资源基础退化或耗损,并污染水、空气、土地,从而损害着人们生存 环境(生命支持系统)时,人口过剩问题就产生了。中国2013年人口 人口13.5404亿(不包括港澳台), 印度已达12.1594亿,这些国家 都存在严重的人口过剩问题。 2011年世界人口超70亿。 人口数量过多或人均消费过多,都会引起人口过剩问题。前者称之为 人口数量过剩(people overpopulation);后者称之为人口消费过剩 (consumption overpopulation)。
第一篇 自然资源及其稀缺的性质
第一章 自然资源的性质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类型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

自然资源管理规章制度范本

自然资源管理规章制度范本

自然资源管理规章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自然资源管理,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森林、草原、矿产、海洋等资源。

第三条自然资源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尊重自然规律,保障生态安全;(二)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三)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四)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保护权益,提高效益;(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原则。

第四条国家实行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评估、监管和责任追究制度。

第五条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全国自然资源管理的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自然资源管理的工作。

第二章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估第六条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定期开展全国性的自然资源调查,建立自然资源数据库,实现自然资源信息共享。

第七条自然资源调查内容包括:(一)资源数量、质量、分布、状况;(二)资源利用状况、演变趋势;(三)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四)其他需要调查的内容。

第八条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对自然资源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策略。

第三章资源权属管理第九条自然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实行分类管理。

国家对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取得、行使、转让、消灭等事项,依法制定具体办法。

第十条自然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登记,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自然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争议,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四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第十二条国家实行自然资源保护制度,对珍贵、濒危、稀有的自然资源实施重点保护。

第十三条国家建立健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制度,鼓励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十四条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应当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确保生态安全和生产安全。

自然资源学复习提纲

自然资源学复习提纲

⾃然资源学复习提纲⾃然资源学复习提纲第⼀章⾃然资源和⾃然资源学1 ⾃然资源的概念及内涵。

资源是⼀切有⽤和价值的东西。

(经济学)资源是指环境中能为⼈类直接利⽤,并带来物质财富的部分。

(地理学)⾃然资源是指:存在于⾃然界中,在⼀定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下,能被⼈类通过⼀定的技术获取的以满⾜其⽣产、⽣活需要的所有天然⽣成物,以及作⽤于其上的⼈类劳动成果。

⾃然资源是⼈类社会从⾃然界获取的初始投⼊,是⼈类⽣产⽣活的物质基础。

2 ⾃然资源的⼆元多级分类。

可更新是被⼈类合理开发利⽤后可以依靠⽣态系统⾃⾝的功能,使之得到恢复和再⽣,从⽽能够持续利⽤。

⼜分为⽣物资源和⾮⽣物资源。

不可更新是指它的储量在⼈类开发利⽤后逐渐减少以⾄枯竭,⽽不能再⽣的⾃然资源。

例如:矿物资源等储量固定的资源。

3 ⾃然资源的基本属性。

稀缺性、整体性、地域性、多⽤性、动态性、社会性。

4 ⾃然资源学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发展趋势。

概念:是指主要研究⼈类与⾃然界中可转化为⽣产、⽣活资料的物质与能量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对象:单项和整体的⾃然资源。

研究内容:1)⾃然资源的基本理论2)⾃然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规律3)⾃然资源调查4)⾃然资源评价5)⾃然资源配置和开发利⽤规划6)⾃然资源管理发展趋势:1)国际合作和全球性问题研究2)区域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发展等战略性研究⽇趋活跃3)从⾃然评价转向注重社会经济分析,资源管理研究逐步成为热点4)⽇益模式化和数量化5)研究⽅法和⼿段⽇益现代化5 能结合⼈⼝、环境和资源的实际情况,认识学习⾃然资源学的重要性。

⼈⼝、资源、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全球共同关注的重⼤问题,(如⼈⼝增长与资源短缺的⽭盾、资源开发与⽣态环境保护的⽭盾、⼈⼝增多也要占⽤更多空间以及对⽣态环境的直接和间接破坏的⽭盾等),⾛⼈⼝、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正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我国⾃然资源稀缺和⼈⼝众多的⽭盾尤其突出,⾃然资源利⽤的可持续性已经成为当前最紧迫的知识创新和素质教育内容。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第一章:绪论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第一章:绪论

(1)土地资源: (2)气候资源: (3)水资源: (4)矿产资源: (5)生物资源: (6)环境资源:自然物质与能量形成的资源功能 的环境综合要素。如名山大川,区域景观等。
自然资源的分类
自然资源的分类
自然资源的分类
2. 按资源可更新的特征


(1)非再生资源(耗竭性资源) 主要是矿产性资源。 又包括可循环的如金属类和非金 属类如石油天然气和煤。 (2)可再生资源(非耗竭性资源) 又包括可循环流动的恒量资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 潮汐能;又包括不超过储量临界的森林、草原、野生动 植物、鱼类、微生物以及土壤肥力。
二、古典时期的资源经济思想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威廉· 配第(William Petty,1623~1687),在其《税赋论》(1662)中提 出著名的论断:“土地为财富之母,劳动为财富之 父”。奠定的劳动价值论基础。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 (Adam Smith, 1723~ 1790)在《国富论》(1776)认为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在 商品市场价格中可以得到反映,提出了国民经济增长 的基本概念,并从自由市场的稀缺层面研究了经济与 自然资源的关系。
二、古典时期的资源经济思想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约翰· 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1873)提出了静态经济论与自然和谐论思 想。一个国家的自然环境、人口和财富均应保持在一 个静止稳定的水平,而且要远离自然资源的极限水平, 并第一次提出了环境质量与环境问题。 英国经济学家威廉· 斯坦利· 杰文斯(William Stanley Jevons,1835~1882)是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创 立人。提出:不可再生资源构成对经济增长的绝对稀 缺性约束,是制约工业化国家(如英国)经济增长的 最大威胁。

土地汇编上下册

土地汇编上下册

土地汇编上下册第一卷第一章:土地的定义土地是地球表面的一层,由矿物、水、植被和生物所组成。

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承载着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种活动。

土地资源是自然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土地利用与规划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的过程。

土地规划是对土地资源进行综合分析和合理配置的过程。

土地利用和规划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活环境的质量。

因此,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和规划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章:土地所有权与权属土地所有权是指土地的所有者对土地所享有的权益。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土地所有权的归属和转让都存在着不同的制度和规定。

土地权属是指土地使用权的归属、流转和管理方式。

土地所有权与权属的安排直接关系着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

第四章:土地资源开发与保护土地资源开发是指人类对土地资源进行改造和利用的过程。

在土地资源开发过程中,应该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土地资源保护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保护和管理,以确保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土地环境与生态保护土地环境是指土地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环境的综合体。

土地环境的质量直接关系着人类生活质量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生态保护是指对土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以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第六章:土地征用与补偿土地征用是指政府或行政机关根据公共利益对土地实行征收或占用。

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应当保护农民和农村的利益,合理安排土地征用,并按照相关规定给予合理的补偿。

土地征用与补偿是维护农民利益和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

第七章:土地保障与改革土地保障是指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不转让的权利。

土地改革是指对土地制度进行改革,包括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调整、土地流转制度的完善等。

土地保障和改革是实现农民稳地、稳房、稳增收的重要保障。

第二卷第一章:土地资源与经济发展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对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然资源法学

自然资源法学

第二节 自然资源权属确定的国家控制 原则
一、自然资源权属确定 的国家控制原则的概念
是指在确定自然资源的 所有权、使用权、经营 管理权以及其他权益的 范围、归属及其流转等 问题上,应该由国家在 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基 础上通过相关立法予以 确定,保证国家占据决定 性的支配地位.
二、自然资源权属确定 的国家控制原则的依据
(二)是由自然资源法 律规范确认和调整的社 会关系
(三)具有明显的综合 性
第二节 自然资源法律关系的构成
一、自然资源法律关系 的主体
(一)自然资源法律关系 主体的概念
(二)自然资源法律关系 主体的分类
(三)自然资源法律关系 具有明显的综合性
二、自然资源法律关系 内容
(一)自然资源法律关 系内容的概念
一、自然资源法的法律 理念变迁主要体现在两 个方面
(一)社会化 (二)生态化
第三节 自然资源法的部门法属性分析
一、对自然资源法部门 法属性研究现状的概括 与评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确定自然资源法部 门法属性的基本思路
(一)超越传统的法学 思维定势
(二)破除相关部门法 之间的门户之见
(三)体现自然资源法 自身的演化规律及其发 展趋势
第二章 自然资源法概述
第一节自然资源法概念和调整对象
一、自然资源法的概念
自然资源法是调整人们 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保护和管理过程中所发 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 律规范的总称。
注意理解:
(一)自然资源法的调 整对象是特定的社会关 系
(二)自然资源法是特 定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自然资源法的调整 对象
(三)自然资源的整体 性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各章简答、论述题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各章简答、论述题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各章简答、论述题1 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2010-12-08 16:40:06 阅读6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第一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总论第一章、绪论1、人类环境的分类:1)按照环境要素的形成,可以把人类环境分成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2)按照环境的功能不同,可以把人类环境分成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3)按照环境范围的大小,可以把人类环境分成室内环境和村镇环境、城市环境、区域环境、全球环境和宇宙环境。

4)按照环境的不同要素,可以把人类环境分成大气环境和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地理环境。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关于环境的定义和范围是什么?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足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定的“环境”与环境科学中“环境”在范围上有哪些异同?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把环境作为法律的保护对象看待的,其概念和范围必须明确和具体,不能用环境科学中水圈、生物圈之类抽象、概括的概念,而必须把环境所包括的主要因素作为法律的保护对象,尽可能具体、明确地作出列举规定。

2)从环境科学的理论看。

一切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环境要素、成份、状态都是人类环境系统的组成部分,都是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

3)人类环境的结构具有相关性。

各种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制约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完整体系,这就是地球表面的人类生命维持系统。

4、人类同环境的关系?1)揭示人类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是环境科学的基本任务。

人类是整个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把人类-环境系统看成是一个整体,再从相互关系上加以研究。

2)人类同环境的关系可以作为两个方面的最基本的概括:a、人类是环境的产物,人类要依赖自然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b、人类又是环境的改造者,通过社会生产活动利用和改造环境,使其更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自然资源学

自然资源学

自然资源学第一章自然资源问题一、我国的自然资源态势(基本特点、面临的挑战)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1.自然资源(土地面积、生物多样性、矿产)总量大,类型齐全(表明中国有较大的综合开发利用优势)2.人均资源量少3.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资源组合结构不匹配4.资源质量不一(耕地质量、矿产资源)5. 资源潜力可观(矿产资源、资源节流)我国面临自然资源稀缺的挑战:1.粮食安全(人口增长耕地占用、水资源不足、化肥报酬递减率)2.矿产资源短缺(人均占有量少、后备探明储量不足)3.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减少、草原退化、土地退化、水域缩小和恶化)4.人口负荷过重,资源承载力将达极限5.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较大二、关于自然资源问题的争论(双方代表、代表作)1、悲观派(1)代表:新马尔萨斯主义者(2)代表作:《增长的极限》(3)观点:如果目前这种趋势继续下去,世界将变得更为拥挤,污染会更加严重,更多资源将耗竭或退化;他们还认为由于富者愈富,穷者愈穷,这将引起严重的政治和经济骚乱;战争的威胁亦会增加。

2、乐观派(1)代表:丰饶论者(2)代表作:西蒙的《没有极限的增长》(3)观点:如果目前这种趋势继续下去,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将造成一个并不拥挤,污染较少,资源更富有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大多数人都会更加健康,寿命更长,物质财富也更多。

三、主要国家资源总体战略对策(我国资源战略)◆一、美国1、全开放式的资源战略2、保护本国资源、进口国外资源◆二、日本1、20世纪50年代,立足于国内2、20世纪80年代,科技立国3、21世纪,海外投资立国◆三、马来西亚1、初级资源产品多样化2、初级加工产品出口◆四、沙特阿拉伯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

勘查、开发石油资源,以石油出口带动经济发展的战略。

◆典型国家资源战略的启示:1、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相互依赖越来越强;2、必须根据自身的条件制定资源战略;3、资源产品出口和经济结构要多样化。

◆我国资源战略:1、优化区域资源配置2、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3、提高利用国际资源能力4、依靠科技进步,缓解资源供求矛盾5、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经济体系第二章自然资源学的有关理论一、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人口过剩含义)(资源问题=人口数量×人均资源消费×单位资源利用的环境后果)人口过剩(当代自然资源问题的直接原因)Ps:人口过剩:人口数量过剩: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数量多到超过了当地提供食物、水和其他重要资源以支持这些人生存的程度;当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或由于财富分配不平等,致使一部分人贫穷到无力生产或购买足够的粮食、燃料等生活必需资料时。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2节自然资源及其利用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2节自然资源及其利用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问题探究
材料一 数据中心是数据存储、计算的重要基础设施,运转和冷却 耗电量大。2022年2月,我国“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数”是数 据,“算”是算力,即对数据的处理能力。全国共规划了京津冀枢纽、 长三角枢纽、粤港澳枢纽等8个国家算力枢纽和张家口集群、中卫集群 等10个数据中心集群。
材料二 图甲为我国算力 枢纽和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分布 示意图,图乙为宁夏中卫位置 示意图。
针叶林气候区
做到采育结合
自然资源 我国分布
资源;能源既有可再生的,如生物能、太阳能、风能、水能等,也有非
可再生的,如煤、石油、天然气等,也有不属于自然资源的,如汽油、
焦炭等。第(2)题,石油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
源只要利用合理,保护得当,就能够不断更新、循环使用,因此可认为
是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主要指矿产资源。
知识点 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与空间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第二节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结合资源的统计图表、资
源分布图,分析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
1.了解自然资源及其属性。
综合思维:结合实例,综合分析自然
2.掌握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质 资源的数量、质量及空间分布。
量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
人地协调观:通过分析自然资源的特
3.利用要求 人类能够从自然环境中获取更多的自然资源,但不能突破自然环境 供给资源的__极__限___。 特别提醒:许多可再生资源的数量和更新能力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存 在极限,人类的不合理利用,可能对其造成破坏,使其转变为非可再生 资源。
知识点
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
1.总体特征 质量有优劣高低之分。 2.衡量标准 各种自然资源满足人类需求的优劣程度 人类从中获取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多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间分布: 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修建水库
跨流域调水
P9实践
复习题 1、识记国家节水标志:
2、绘制扇形统计图最直观的。
水资 源一 级区 北方6区 南方4区
松花 辽河 江流 流域 域 水资 983 源总 量 (亿 米 3) 所占 总量 比例
0.04
海河 流域 295
黄河 流域 559
淮河 流域
西北 诸河 流域
在时间上分布不均 用水量大大增加
人为 原因
水污染严重 普遍浪费水
防治和治理水污染 节约用水,减少浪费
自然资源的概况
水是很重 要的自然 资源
自然资源与生产生活 自然资源的分类 水资源的构成 我国水资源的数量特征
合理用 水保护 水资源 水污染治理 减少浪费厉行节约
我国水资 源的时空 分布
时间分布: 夏秋多冬春少
思考:为什么东部也有严重缺水区?
思考: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 均,对水资源利用有哪些影响? (注意从人口、资源、耕地三 者关系分析)
在时间上,河川径流夏秋季节丰沛,春冬季节水 量减少,其影响是产生水旱灾害。降水过于集中,夏 季洪灾,春季旱灾;降水的年际变化大,造成径流年 际变化大,连续几年的丰水或连续几年的枯水。 在空间上,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总 体呈现南方多水、北方少水的状态。影响是:北方平 原广阔,耕地面积大,人口密集,人均水资源量少, 加剧北方缺水的状况。
“中国水周”的来历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后,水利 部即确定每年的7月1日至7日为“中国水周”,考虑 到“世界水日”与“中国水周”的主旨和内容基本 相同,故从1994年开始,把“中国水周”的时间改 为每年的3月22日至28日,时间的重合,使宣传活动 更加突出 “世界水日”的主题。
(2)改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的状况。
主要指标 取决于
中国水资源的数量特征
按水资源总量大小排队,前几名依次是:巴西、 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中国、印度。
中国水资源的数量特征
总量不少,人均不多。
三、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P5思考题:回忆七年级上册中学过的“气 温和降水”一节内容,想一想我国的降水 是怎样分布的,结合水资源多少与降水多 少的关系,推断我国的水资源哪里多,哪 里少。
水资源的含义
1、广义的水资源: 地球上的水圈内水量的总体。
P5
2、狭义的水资源: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江河水、淡水湖泊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 水等组成。
水资源的衡量
1、一个国家水资源的丰歉程度是由它的多 年平均径流总量决定的。
径流量 降水多少 多少 2、降水少的地区,水资源贫乏;降水多的地区,水 资源丰富。 水资源 多少
2、解决我国水资源紧缺的状况的措施: (1)合理用水与节约用水
(2)改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的状况。 (3)防治水污染
2、解决我国水资源紧缺的状况的措施:
(1)合理用水与节约用水
a、发展节水农业 (移动喷灌、滴灌技术) 滴 灌 以色列 移动喷灌
“世界水日”的来历 1993年1月18日, 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 会作出决议,确定每 年的3月22日为“世界 水日”。
降水量
时间上:季节分 配不均匀,夏秋 降水多,冬春降 水量小,年际变化 大。
乌鲁木齐
空间上:
兰州
武汉
广州
空间分配不平衡,南多 北少,东多西少,由东 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 减少。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
时间分配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平衡
时间:
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 年际变化大
空间: 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a、空间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对策: 跨流域调水
五大引水工程及其线路示意图
b、时间分布不均:季节上夏秋多,冬春 少;年际上丰水年、枯水年交替出现或 连年枯水连年丰水。 对策: 修 建 水 库 (三峡工程)
水库的作用:
城市供水、蓄水防 洪、灌溉、发电、 调节河川径流的季 节变化(丰水期蓄 水,枯水期放水)。
人工培育
空气
1、自然资源 自然获取 河流、煤炭、森林、土地、空气 2、能持续利用的自 然资源:
河流、森林、土地、空气
下面列出的物体,哪些是自然 资源,哪些不是自然资源?请将其 中的自然资源分类,并说明理由。 汽油 石油 煤 煤气 手机 湖泊
桥梁 铜矿 空气 酒精
海盐 洗衣粉 纸张
想一想: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吗?
水资源、土地资源、矿 产资源、气候资源、生 物资源和海洋资源 ①可再生资源
可以持续利用,利用后还能 循环再生、或者不断更新。
②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
用一点就少一点,不能更新, 也不能再生,越用越少
思考题P4
右面哪些是自然资源?哪些不是自然资源?其中 哪些自然资源能够提供人类持续利用? 河流 森林 庄稼 土地 煤炭
水污染原因: 工农业发展,部分地区的工厂、乡镇企业把未经处理 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北方地区水资源缺乏, 水污染更为严重。淮河、海河和辽河是我国受污染最 重的河流。
水资源短缺原因和对策分析 表
淡水短缺原因 自然 原因 在空间上分布不均 解决措施
储量有限
海水淡化 跨流域调水 修水库
节约用水,控制人口增长
想一想
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 竭?
水资源虽然属于可再生资源,但这种 可再生性是相对的,无限制地使用,超出 其更新速度时,它也是无法永续利用的。
四、合理用水 保护水资源
1、造成水资源紧缺的原因:
——自然原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部分地区气候反常等。 ——人为原因:用水量迅速增加、 浪费、水质污染。
长江 流域
东南 诸河 流域
珠江 流域
西南 诸河 流域
394
1047 1323 9457 1735 5697 5944
0.01
0.01
0.02
0.04
0.05
0.34
0.060.21Fra bibliotek0.22
第四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本章知识结构
自然资源 水资源及其 开发利用 自然资 源与经 济发展 土地资源与 农业 工业 交通运输 水资源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合理用水 保护水资源
自然资源
1、定义 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 活和生产的物质和能量
按圈层特 征划分:
2、分类 按资源的 利用限度 划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