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中有机酸的测试方法概述

合集下载

茶叶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茶叶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茶叶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茶叶是一种传统的饮品,具有多种保健功效。

而茶叶中的游离氨基酸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茶叶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方法及其意义。

一、茶叶中游离氨基酸的意义游离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之一。

在茶叶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与茶叶的品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茶叶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高低直接影响着茶叶的口感和香气,也是评价茶叶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

因此,准确测定茶叶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对于茶叶品质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测定茶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方法主要有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光谱法等。

以下将分别介绍这几种方法的原理和步骤。

1. 色谱法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游离氨基酸测定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色谱柱将茶叶样品中的游离氨基酸分离出来,再通过检测器测定其浓度。

具体步骤如下:(1)样品制备:将茶叶样品粉碎并称取适量,加入适量溶剂提取游离氨基酸。

(2)色谱柱分离:将提取得到的茶叶样品溶液注入色谱柱进行分离,根据游离氨基酸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色谱柱。

(3)浓度测定:通过色谱柱后,游离氨基酸会进入检测器,根据吸光度或荧光强度等参数测定游离氨基酸的浓度。

2.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测定游离氨基酸的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将茶叶样品中的游离氨基酸分离出来,并通过检测器测定其浓度。

具体步骤如下:(1)样品制备:将茶叶样品粉碎并称取适量,加入适量溶剂提取游离氨基酸。

(2)色谱柱分离:将提取得到的茶叶样品溶液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分离,根据游离氨基酸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色谱柱。

(3)浓度测定: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柱后,游离氨基酸会进入检测器,根据吸光度或荧光强度等参数测定游离氨基酸的浓度。

3. 光谱法光谱法是一种简单快速的游离氨基酸测定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游离氨基酸在特定波长下的吸收特性来测定其浓度。

具体步骤如下:(1)样品制备:将茶叶样品粉碎并称取适量,加入适量溶剂提取游离氨基酸。

国标茶叶农残检测方法

国标茶叶农残检测方法

国标茶叶农残检测方法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茶叶农残检测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节。

茶叶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产品之一,其农残检测对于保障茶叶的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国标茶叶农残检测方法,包括样品制备、样品提取、农残分析等环节。

一、样品制备茶叶样品制备是农残检测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将茶叶样品处理成适合分析的形式。

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水洗法和溶剂提取法。

水洗法是将茶叶样品用水反复洗涤,去除表面的尘土和杂质。

然后将茶叶晾干,待用于后续的提取。

溶剂提取法是将茶叶样品和适量的有机溶剂混合,进行浸提。

常用的有机溶剂有乙酸乙酯、乙腈等。

浸提的时间和温度要根据茶叶的具体品种和样品特点来确定。

二、样品提取样品提取是将茶叶样品中的农残物质转移到有机溶剂中,以便后续的农残分析。

常用的提取方法有超声波提取法、液液萃取法和固相萃取法等。

超声波提取法是将茶叶样品和溶剂放入超声波浴中,利用超声波的机械作用和热效应,加速农残物质的转移。

超声波提取具有提取效率高、操作简便等优点。

液液萃取法是将茶叶样品和溶剂进行摇床提取或旋转蒸发提取。

该方法适用于茶叶中农残物质相对较少的情况。

固相萃取法是利用固相萃取柱将茶叶样品中的农残物质吸附,然后进行洗脱和浓缩。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净化效果好等优点。

三、农残分析农残分析是茶叶农残检测的核心环节,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光谱法等。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是将提取后的样品进行气相色谱分离,然后通过质谱仪进行物质的鉴定和定量。

该方法具有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等优点。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将提取后的样品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然后通过紫外检测器或荧光检测器进行定量。

该方法具有分析速度快、准确度高等优点。

光谱法是通过茶叶样品中的色素或化学物质对特定波长的光进行吸收或发射,从而达到定量的目的。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经济实用等优点。

在茶叶农残检测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农残标准物质、内标物质和质控样品。

气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多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研究

气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多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研究

070茶叶内含有多种有机化合物,比如色素、糖类、蜡纸、有机酸等,在提取农药残留情况时会同时萃取,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样品制备的难度。

本文以微量化学法为基础,配合使用固相萃取技术,构建了茶叶内多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检测的气相色谱法。

实验发现,该方法有操作简单、效果良好等特点。

一、实验部分1.仪器和试剂。

气相色谱仪(Shimaduzu GC-9MA),光度检测器/数据处理机(C-RA6);微量化学试样处理仪;离心机(CNM-MST-1),混匀器。

选用乙酸乙酯、无水硫酸钠作为分析纯;固相萃取柱(ENVI-Card);有机磷农药标准试样。

2.色谱条件。

选用30m×0.32mm×0.25N,m色谱柱(DB-17),选用氮气作为载气,对应流量3mL /min;检测器、进样口温度均是250℃;无分流实现进样,进样量μL;选用氮气作为尾吹气,流量同上;氢气、空气分别作为燃气、助燃气,流量分别是70mL /min、100mL /min;柱温箱均衡时间为3min。

3.具体检测操作流程。

在低温条件下对茶叶进行去水分处理,利用粉碎机进行磨碎操作,过孔径1mm的筛网后获得样品,备用待侧。

提取碎茶试样0.5g,将其放在容量是10mL 的试管内,兑入1.5mL的蒸馏水、0.2g无水硫酸钠粉末,持续浸泡25min,安放在混匀器上充分混合均匀。

用2mL乙酸乙酯进行提取,连续晃动2min,确保混合的均匀性,随后在2800r/min下连续处理3min,提取上清液。

针对以上过程中形成的残渣,按照同样的流程再进行1次提取,对两次操作所得的提取液进行合并处理。

用5mL乙酸乙酯溶液对合并所得的提取液进行预淋洗处理,而后在其内添加无水硫酸钠粉末的性炭小柱,用量以0.5g为宜,乙酸乙酯再次冲洗。

采集所有的滤出液,将其安放在微量化试样处理仪上,在40℃条件下浓缩到0.5mL,利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

二、统计与分析结果1.方法检出限。

一种茶叶中氯酸盐,高氯酸盐,亚磷酸盐的测定方法

一种茶叶中氯酸盐,高氯酸盐,亚磷酸盐的测定方法

一种茶叶中氯酸盐,高氯酸盐,亚磷酸盐的测定方法茶叶是我国的传统饮品之一,制茶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化学反应,其中包含一些化学物质的代谢产物。

氯酸盐、高氯酸盐和亚磷酸盐是常见的茶叶中的无机盐类成分。

这些无机盐成分对于茶叶的质量和口感有着一定影响。

因此,了解茶叶中氯酸盐、高氯酸盐和亚磷酸盐的含量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种测定茶叶中氯酸盐、高氯酸盐和亚磷酸盐含量的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样品。

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茶叶,如绿茶、红茶、乌龙茶等。

将茶叶样品研磨成粉末状,确保样品中各组分充分混合。

接下来,我们可以使用几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来测定茶叶中氯酸盐、高氯酸盐和亚磷酸盐的含量。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种方法的原理和步骤。

1.氯酸盐(ClO3-)的测定方法:氯酸盐是茶叶中常见的无机盐,其测定可以使用镍铜合金电极法或者亚硝酸法。

镍铜合金电极法的步骤:(1)准备底液:将0.2mol/L硫酸铜溶液与0.2mol/L硫酸镍溶液按1:1的体积比混合。

(2)将茶叶样品与适量的纯水进行浸泡、提取。

(3)将茶叶提取液经过滤,滤液与底液按1:1体积比混合。

(4)将电极插入混合液中,测量电位差,根据电位差确定氯酸盐的含量。

亚硝酸法的步骤:(1)将茶叶样品与适量的水进行浸泡、提取。

(2)将茶叶提取液经过滤,滤液与亚硝酸铵按一定比例混合。

(3)加入酸性溶液,与亚硝酸进行还原反应生成氯离子。

(4)通过氯离子的反应与二氨基苯磺酸钠形成测定物质,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测定物质的吸光度,根据吸光度值确定氯酸盐的含量。

2.高氯酸盐(ClO4-)的测定方法:高氯酸盐是茶叶中的一种氧化物质,其测定可以使用甲醛法或者溶液比浊法。

甲醛法的步骤:(1)将茶叶样品与适量的水进行浸泡、提取。

(2)将茶叶提取液经过滤,滤液与甲醛按一定比例混合。

(3)通过高氯酸盐和甲醛发生反应生成二氯乙烯,用气相色谱仪测定二氯乙烯的含量,从而确定高氯酸盐的含量。

溶液比浊法的步骤:(1)将茶叶样品与适量的水进行浸泡、提取。

茶叶中有机酸的测试方法概述

茶叶中有机酸的测试方法概述

茶叶中有机酸的测试方法概述谭和平,叶善蓉,陈丽,邹燕(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21)摘要:针对茶叶中有机酸测定前处理分析测试条件等不统一,导致测试结果无可比性的问题,该文在参阅1907年以来国内外关于茶叶中有机酸分析的30余篇文献的基础上,对茶叶中有机酸的分析方法做了较系统的归纳阐述,并对目前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以及毛细管电泳色谱法等进行了评述,提出了茶叶中有机酸测定应进行标准化,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可比性。

关键词:茶叶;有机酸;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中图分类号:TS272;TS20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984(2008)06-0077-04Determination Overview of organic acids in teaTAN He-ping ,YE Shan-rong ,CHEN Li ,ZOU Yan(National Institute of Measurement and Testing Technology ,Chengdu 610021,China )Abstract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of organic acids in tea were incomparable for the different pre-treatments andtest conditions.More than 30literatures since 1907about the organic acid determinations in tea had been consulted.And these determination methods of organic acids in tea were introduced in detail.The most general methods at present such as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ion chromatography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and so on were emphasized.Based on which ,the determination method of organic acids in tea should be standardized to improve the comparability of the measurement results.Key words :Tea ;Organic acids ;Analysis ;HPLC ;IC收稿日期:2008-05-18;收到修改稿日期:2008-07-25基金来源: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2004DEA71180)作者简介:谭和平(1957-),男,重庆市人,研究员,主要从事茶树生理生化研究。

茶叶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技术

茶叶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技术

+ 检测方法
'&&
数、用药方法和安全间隔期施药甚至将
+*' 检测原理
式中:
不允许在茶树上使用的剧毒、高毒农药
根据有机磷和氨基甲酯类农药对
<&—对照溶液反应 ?.;- 的吸光
拿来使用,由此产生了非常严重的社会 胆碱酯酶正常功能有抑制作用,其抑制 度变化值;
问题。
率与农药的浓度呈正相关。正常情况下
<@—样品溶液反应 ?.;- 的吸光
!"#,'& 农残速测仪对测定有机磷
调节剂等根据化学结构又可分为有机 用 72.6 缓 冲 溶 液 溶 解 ,, 冰 箱 中 保 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具有很高
氯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拟除虫菊酷 存。
的效率,用时较短,操作方便简洁。但仅
类和氨基甲酸酷类杀虫剂等。重点介绍
7(7(5 底物: 取 79(2.4 硫代乙酰胆 限于检测有机磷与氨基甲酸酯类两类,
乙酞胆碱的能力)从而造成体内乙酞胆 四天。
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加强无公
碱的积累)刺激了中枢神经系统)使各项
5 分析步骤
害茶叶、茶叶绿色食品、有机茶生产基
功能失调)引起生理紊乱)因此对茶叶中
5(% 样品处理
地建设;强化茶叶农残检测监控。
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检测是十分必要的。
选取采摘的茶树鲜叶样品,冲洗干
Gaoxiaonongye 高效农业
茶叶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
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技术
禹子凤
我国目前茶产品质量安全较为突 就会被降解为相应的代谢产物)其代谢
先于试管中加入 +*9.6 样品提取
出的是农药残留、重金属元素、有害微 产物通常具有与母体氨基甲酸酯类农 液,其用的经 药相同或更强的生物活性。氨基甲酸酯 记录反应 ?.;- 的吸光度变化值<@。

茶叶中有效成分的提取以及含量的测定

茶叶中有效成分的提取以及含量的测定

一,器材与材料的预处理1,材料:茶叶,乙醇,蒸馏水;电炉,圆底烧瓶(磨口),铁架台,酒精灯,漏斗,滤纸,滤布,烧杯,量筒,玻棒,旋转减压蒸馏器等。

配置:称取10g茶叶,用200ml的量筒量取80%乙醇200ml预处理:将茶叶碾碎二,方法1,称取茶叶10克揉碎再加80%乙醇100ml在40℃水浴中提取1h。

2,过滤收集滤液,再向滤渣中加入80%乙醇100ml在40℃水浴中提取1h。

过滤收集滤液,并去滤渣。

3,将2次的滤液混合,减压浓缩至40ml,将乙醇回收。

在浓缩也中加等体积氯仿萃取,静置30分钟。

分离,有机相为咖啡碱(减压蒸馏至15ml回收有机物,将15ml的咖啡碱溶液于收集图1,收集方法:将残留液 (大约l0~15ml)倾入蒸发皿中, 烧瓶用少量乙醇洗涤, 洗涤液也倒人蒸发皿中, 蒸发至近干。

加入4g 生石灰粉, 搅拌均匀, 用电热套加热(100~120V), 蒸发至干, 除去全部水分。

冷却后, 擦去沾在边上的粉末, 以免升华时污染产物。

将一张刺有许多小孔的圆形滤纸盖在蒸发皿上, 取一只大小合适的玻璃漏斗罩于其上, 漏斗颈部疏松地塞一团棉花。

用电热套小心加热蒸发皿, 慢慢升高温度, 使咖啡因升华。

咖啡因通过滤纸孔遇到漏斗内壁凝为固体, 附着于漏斗内壁和滤纸上。

当纸上出现白色针状晶体时, 暂停加热, 冷至100 ℃左右, 揭开漏斗和滤纸, 仔细用小刀把附着于滤纸及漏斗壁上的咖啡因刮入表面皿中。

将蒸发皿内的残渣加以搅拌, 重新放好滤纸和漏斗, 用较高的温度再加热升华一次。

此时 ,温度也不宜太高, 否则蒸发皿内大量冒烟, 产品既受污染又遭损失。

合并两次升华所收集的咖啡因。

待测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咖啡因进行测定。

),水相主要为茶多酚。

4,向水相中加入等体积乙酸乙酯采取分离,水相为色素去掉,有机相减压蒸馏并干燥保存。

三,茶多酚含量的测定材料:分光光度仪,蒸馏水,酒石酸亚铁溶液,pH7.5磷酸缓冲液预处理:讲风光光度仪设定波长为540nm处预热配置:1,酒石酸亚铁溶液:称取1g (准确至0.0001g) 硫酸亚铁(GB 664-77)和5g (准确至0.0001g)酒石酸钾钠(GB 1288-81),用水溶解并定容至1L。

普洱茶的酸碱度如何测定

普洱茶的酸碱度如何测定

普洱茶的酸碱度如何测定哎呀,要说这普洱茶的酸碱度测定,还真是个有趣的事儿!不知道您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和朋友一起喝茶聊天,突然有人好奇地问:“这普洱茶到底是酸性还是碱性呀?”这时候,大家可能就会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其实,要测定普洱茶的酸碱度,办法还是有的。

首先,咱们得准备一些工具,像 pH 试纸、比色卡、小杯子、玻璃棒啥的。

我记得有一次,我专门在家做这个测定实验。

我小心翼翼地取出珍藏的普洱茶,那心情就像是对待一件宝贝似的。

先把茶叶用热水冲泡好,看着那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茶汤,心里充满了期待。

等茶汤稍微冷却了一会儿,我就把pH 试纸放进茶汤里,轻轻搅动。

这时候可得小心,不能把试纸弄破了。

过了一小会儿,我把试纸拿出来,和比色卡一对比。

哎呀,那紧张的心情,就跟考试等成绩似的。

咱们接着说正经的哈。

如果茶汤让 pH 试纸变成了黄色或者橙色,那说明这普洱茶可能是酸性的;要是试纸变成了蓝色或者绿色,那大概率就是碱性的。

不过,这里面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比如说,水温会对酸碱度的测定有一定影响。

水温太高或者太低,都可能导致结果不太准确。

还有啊,茶叶的冲泡时间和用量也很关键。

要是泡的时间太长,茶叶里的物质释放过多,酸碱度可能就会有变化;要是茶叶放得太少,那测出来的结果也不一定能反映真实情况。

另外,不同年份、不同产地的普洱茶,酸碱度可能也会有所不同。

就像我有个朋友,他特别喜欢收藏普洱茶,有一次他拿出来几款不同年份的茶让我帮忙测酸碱度,结果还真有挺大的差别。

总之,测定普洱茶的酸碱度不是一件特别复杂的事儿,但也需要咱们细心、认真,多注意一些细节,才能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

这样以后咱们喝茶的时候,就不光能品味它的美味,还能对它的酸碱度心里有数啦!。

茶叶氨基酸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

茶叶氨基酸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

茶叶氨基酸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茶叶作为世界第二大饮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消费群体。

茶叶的品质与口感与其成分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茶叶中氨基酸的含量往往被认为是评价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因此,对茶叶中氨基酸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研究,并提高测定的准确度和效率,对于茶叶行业和茶叶消费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对于茶叶中氨基酸含量的测定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以及红外光谱法(IR)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几种方法的原理及其特点。

HPLC方法是目前最常用的茶叶中氨基酸含量测定方法之一。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色谱柱对样品中的氨基酸进行分离和定量。

具体来说,通过样品的前处理,将茶叶中的氨基酸提取出来,然后通过色谱柱进行分离,最后根据不同氨基酸的峰面积或峰高来计算其含量。

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好、选择性好的特点,可以有效地测定茶叶中微量的氨基酸。

但是,该方法的操作较为复杂,需要使用昂贵的高效液相色谱仪设备,且对于初学者而言,掌握该方法的技术难度较大。

气相色谱法(GC)是另一种常用的茶叶中氨基酸含量测定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样品中的氨基酸与特定的试剂反应生成相应的衍生物,然后通过气相色谱柱进行分离和定量。

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分离度好、重复性稳定的特点,可以测定茶叶中不同种类的氨基酸含量。

然而,该方法操作较为繁琐,需要进行样品的前处理,且存在某些氨基酸无法得到较好的衍生物的问题。

红外光谱法(IR)是近年来新兴的茶叶中氨基酸含量测定方法。

该方法基于不同氨基酸分子结构和特性不同,对红外光的吸收不同的原理。

通过将茶叶样品进行红外光谱检测,可以得到茶叶样品在不同波长下的光谱图像,从而推断茶叶中氨基酸的含量。

相比于HPLC和GC方法,红外光谱法操作简单、快速,且不需要生成衍生物,可以减少前处理的步骤。

然而,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灵敏度相对较低,对于茶叶中微量的氨基酸测定有一定的局限性。

综上所述,对于茶叶氨基酸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目前主要有HPLC、GC和IR等方法。

茶叶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技术

茶叶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技术

茶叶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技术作者:禹子凤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第23期我国目前茶产品质量安全较为突出的是农药残留、重金属元素、有害微生物等超标问题。

茶叶是一种叶用的经济作物。

在茶树生长旺季,特别是病虫害发生的旺季,为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茶农需要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

但一些茶农不按规定的用药量、用药次数、用药方法和安全间隔期施药甚至将不允许在茶树上使用的剧毒、高毒农药拿来使用,由此产生了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

昌宁县茶产业发展迅速,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和推广力度都有很大提升,因此开展茶鲜叶农药残留检测,加强茶树种植管理和茶原料的监管非常有必要。

为此对昌宁县主要产茶区进行抽样检查茶叶中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以监管和提高昌宁县茶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选用RP-410农残速测仪对样品进行随机检测。

1茶叶中农药残留的现状1.1农药的种类农药根据其用途可以分为杀虫剂、杀瞒剂、杀菌剂、除草剂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根据化学结构又可分为有机氯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拟除虫菊酷类和氨基甲酸酷类杀虫剂等。

重点介绍一下有机磷农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1.1.1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农药为杀虫剂、杀蜗剂,使用较广泛,多数易氧化、水解、异构化。

有机磷农药引起中毒的作用机理是抑制了体内的胆碱酷酶,使其失去了分解乙酞胆碱的能力,从而造成体内乙酞胆碱的积累,刺激了中枢神经系统,使各项功能失调,引起生理紊乱,因此对茶叶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检测是十分必要的。

1.1.2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氨基甲酸酷类农药毒作用机理与有机磷农药相似,主要是抑制胆碱酯酶活性,使酶活性中心丝氨酸的羟基被氨基甲酰化,因而失去酶对乙酞胆碱的水解能力。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不需经代谢活化,即可直接与胆碱酯酶形成疏松的复合体。

由于氨基甲酸酷类农药与胆碱酯酶结合是可逆的,且在机体内很快被水解,胆碱酯酶活性较易恢复,故其毒性作用较有机磷农药中毒为轻。

但多数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在施用后不长时间内就会被降解为相应的代谢产物,其代谢產物通常具有与母体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相同或更强的生物活性。

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法测定茶叶中10种有机酸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法测定茶叶中10种有机酸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法测定茶叶中10种有机酸含量王丽丽;杨军国;林清霞;项丽慧;宋振硕;张应根;陈林【摘要】从流动相配比、柱温、流速、检测波长等方面优化色谱条件,并进行方法学考察及验证性试验,从而建立了一种同时分离和定量测定茶叶中10种有机酸(草酸、D/L-酒石酸、甲酸、L-苹果酸、抗坏血酸、乳酸、乙酸、柠檬酸、琥珀酸和富马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优化后的色谱条件为:采用TSKgel ODS-100V(4.6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10%磷酸水溶液(A相)和50%乙腈水溶液(B相),洗脱方式为100%A(0 min)→100%A(12 min)→0%A(17 min)→0%A(25 min)→100%A(30 min)→100%A(33 min),后运行2 min,柱温为40℃,流速为1.0 mL/min,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同时在210和245 nm波长下检测抗坏血酸,在210 nm波长下检测其他9种有机酸.结果显示,各有机酸组分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均在0.9995以上,其精密度和重复性的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均小于1%,稳定性的RSD小于4%(除抗坏血酸外),回收率为97%~116%.说明该方法的线性关系、精密度和重复性良好,对组分分离效果较好,可用于茶叶中10种有机酸含量的测定.【期刊名称】《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年(卷),期】2019(045)001【总页数】7页(P47-53)【关键词】茶叶;有机酸;高效液相色谱法;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作者】王丽丽;杨军国;林清霞;项丽慧;宋振硕;张应根;陈林【作者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福安 355015;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福安 355015;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福安 355015;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福安 355015;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福安 355015;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福安 355015;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福安 355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72有机酸是组成茶叶香气和滋味的主要成分之一,占茶叶干物质总量的3%左右[1]。

茶叶中5种酚酸类化合物的hplc测定方法

茶叶中5种酚酸类化合物的hplc测定方法

茶叶中5种酚酸类化合物的hplc测定方法茶叶是一种常见的饮品,不仅有清凉的口感,还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

其中,酚酸类化合物是茶叶中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茶叶中5种酚酸类化合物的方法。

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茶叶中的酚酸类化合物。

茶叶中含有多种酚酸类化合物,其中比较常见的有咖啡酸、橙酸、苹果酸、柠檬酸和藤黄酸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对人体健康有益。

接下来是HPLC测定方法的介绍。

HPLC是一种分离和定量分析的常用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高重现性等优点。

在测定茶叶中的酚酸类化合物时,我们可以选择用反相色谱柱进行分离。

反相色谱柱能够有效地分离茶叶中的酚酸类化合物,使其达到良好的分离度和分析结果。

在进行HPLC测定前,我们需要准备样品的提取和制备工作。

首先,将茶叶样品研磨成细粉,然后加入适量的甲醇进行提取,振荡一段时间后离心。

离心后,将上清液取出并过滤,得到茶叶提取液。

接下来,将提取液进行稀释,并进行滤过,以去除悬浮物和杂质。

在HPLC测定中,我们可以选择使用紫外检测器进行检测。

紫外检测器对茶叶中的酚酸类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此外,为了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我们可以选择内标法进行定量分析。

在进行HPLC测定时,我们需要设置适当的流动相和梯度条件。

常用的流动相是乙腈和水的混合溶液,可以根据需要添加一些缓冲剂来调节pH值。

在梯度条件下,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流动相的乙腈浓度来实现酚酸类化合物的分离和定量。

根据茶叶中的酚酸类化合物的峰面积和内标峰面积的比值,可以计算出茶叶中各种酚酸类化合物的含量。

通过比较样品与标准品的峰面积比值,可以确定茶叶中酚酸类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

利用HPLC测定茶叶中5种酚酸类化合物的方法是一种准确且可靠的分析技术。

通过合理的样品提取和制备工作,选择适当的色谱柱和检测器,以及优化的流动相和梯度条件,我们可以准确地测定茶叶中的酚酸类化合物含量,为茶叶的质量评估和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茶叶有机酸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茶叶有机酸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茶叶有机酸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胡燕
【期刊名称】《中国茶叶》
【年(卷),期】2024(46)6
【摘要】茶叶中的有机酸是影响茶叶香气和滋味的主要成分之一,高效液相色谱法是食品中有机酸检测的常用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分离效果好等特点。

文章综述了有机酸对茶叶风味品质的影响、高效液相色谱法目前能测定出的茶叶中有机酸种类以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有机酸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测定茶叶中有机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包括检测波长、流动相、柱温和流速等,并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有机酸存在的困难及该方法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促进茶叶中有机酸检测技术的发展,为茶叶的品质特征及保健功效研究提供指导,为茶叶中有机酸组分检测方法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总页数】7页(P11-17)
【作者】胡燕
【作者单位】雅安市质量检验检测院(雅安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国家茶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四川)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72.7;O657.72
【相关文献】
1.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淀粉及含淀粉食品中6种有机酸
2.梯度洗脱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检测厌氧菌代谢物中的有机酸
3.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法测定茶叶中10种有机酸含量
4.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分析饲料有机酸化剂中甲酸和丙酸的含量
5.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白酒中四种有机酸的方法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快速溶剂萃取-离子色谱法测定茶叶中的有机酸

快速溶剂萃取-离子色谱法测定茶叶中的有机酸

溶剂 的用量 , 同时提高对 目标产物的提取率 J 。目
前 , 机酸 常用 比色 法 、 有 分光 光度 法 、 P C U R H L ' V/ I 等 方法 分析 , 这些 方法 存在 一 定 的缺 陷 , 光光 度 但 分 法 需 要 预 分 离 , 生 化 等 繁琐 处 理 , 且 灵敏 度 较 衍 而
第2卷, 期 1 第1
, ,年 1月 n1
化 学分 析计 量
CHEM I CALANAL I YS SAND M ET ERAGE
vl N・ 。 ・ 。 ,
J n.2 2 a 01


d i O3 6 /i n1 0 —1 52 1 .1 1 o: .9 9 .s .0 86 4 . 2O . 3 l js 0 0
5 一苹果酸 ; - 草酸 ; 一柠檬 酸 6 7
分析
表 1 A E 萃 取 条件 S
0 I U I 2 2 U 0 3 4 0 4 5 U
项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态萃取时间 / i a rn
循 环 次 数 吹扫时间/ S
预 热 时 间 /mi n
数值
1 F:一 乳 酸 ; 一 乙 酸 ; 一 甲酸 ; - 2 3 4
和溶 解 动力 学过 程加 快 , 可大 大缩 短提 取 时 间 , 少 减
1 实验部分 1 1 主要 仪 器与试 剂 .
快 速溶 剂萃 取仪 : o e E 5 DinxAS 3 0型 , 国戴 安 美
公司 ;
离 子 色 谱 仪 : inxI S 50 Do e C 一 00型 , 电导 检 测 配
快 速溶剂萃取 一离子色谱法测 定茶 叶 中的有机酸

茶叶中化学成分的提取与测定

茶叶中化学成分的提取与测定
原理:当光通过含有待测组分的溶液时,部分光被吸收,测量吸光度即可确定待测组分 的含量。
优点:操作简便、准确度高、重现性好。
应用:在茶叶中化学成分的测定中,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常用于测定茶叶中黄酮类化合 物、茶多酚等物质的含量。
原理:基于原子能级跃迁的吸收光 谱法
应用范围:测定茶叶中金属元素含 量
义。
近红外光谱技 术:具有快速、 无损的优点, 可用于茶叶产 地溯源、品质 分级等方面。
茶叶中化学成分的多样性 未知成分的发现与鉴定 探索未知成分的方法与技术 未知成分的生理活性与健康功效
茶叶中茶多酚的抗氧化活 性研究
茶叶中咖啡因的提神醒脑 功能研究
茶叶中儿茶素的抗癌作用 研究
茶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抗 炎作用研究
茶叶中化学成 分的提取与测 定是茶叶品质 评价的重要手

通过测定茶叶 中的营养成分 和有害物质, 可以全面了解
茶叶的品质
茶叶品质评价 对于茶叶生产、 加工、销售和 消费都具有重
要意义
茶叶品质评价 的方法包括感 官评价和理化
分析等
不同茶叶产地因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茶叶中化学成分存在差异 通过提取和测定茶叶中的化学成分,可以鉴别茶叶的产地 对于茶叶品质和真伪的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在茶叶生产和销售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原理:利用超声波的振动和空 化作用,使茶叶中的化学成分 释放出来
优点:提取效率高,操作简便, 对成分的破坏小
缺点:提取时间较长,需要使 用大量溶剂
应用:适用于茶叶中多种化学 成分的提取
原理:利用微波能加速细胞破裂,促进有效成分的释放 优点:高效、快速、节能环保 步骤:选择合适的溶剂,将茶叶浸泡在溶剂中,通过微波辅助提取茶叶中的化学成分 应用:广泛应用于茶叶、中草药等天然产物的提取

进出口茶叶酸不溶灰分测定方法

进出口茶叶酸不溶灰分测定方法

进出口茶叶酸不溶灰分测定方法
茶叶是全世界广泛消费的饮料,其中的酸不溶灰分(Ash insoluble in acid)是测定茶叶质量的重要指标。

进出口茶叶检验机构采用的进出口茶叶酸不溶灰分测定方法,根据中国国家标准GB/T1776-2008,采用乙酸硝酸液溶解茶叶,采用热水沉淀法测定酸不溶灰分。

1.原料准备
准备50g左右茶叶样品,并用干净布包裹,防止受潮和污染。

2.试剂准备
准备乙酸硝酸溶液和700ml纯水,均按照操作指示进行溶解。

3.茶叶的热水沉淀
将溶解好的乙酸硝酸溶液和茶叶在水浴中加热,将溶解后的茶叶沉淀物称重,用于测定酸不溶灰分含量。

4.测定酸不溶灰分
将沉淀物称重,焙烤2小时,取烤后重量,求差值即为酸不溶灰分的重量。

酸不溶灰分的百分含量可以用下式计算得到:酸不溶灰分%=差值/样品重量×100
5.结论
经过上述步骤,就可以测出茶叶中酸不溶灰分的百分含量。

乙酸硝酸溶液的合适浓度和烧烤的适当时间都是很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准确的测量读数。

因此,进出口茶叶酸不溶灰分测定方法是一种简单、准确的茶叶质量测试方法。

检测茶叶的质量,不仅有利于保障消费者的健康,而且有助于保护茶叶的质量,提高进出口茶叶的市场价值。

因此,进出口茶叶酸不溶灰分测定方法受到广大国内外检测机构的重视和认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茶叶中茶多酚、氨基酸的测定

茶叶中茶多酚、氨基酸的测定

茶多酚检验 步骤:
(l)样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准确称取茶叶磨碎样品3g于500mL烧 杯中,加入沸水350mL,在沸水浴中浸提45min,每隔10min摇动 1次,趁热抽滤,残渣用少量热蒸馏水洗涤2-3次,滤液倒入 500mL容量瓶中,冷却至室温,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备 用。 (2)测定:吸取样品溶液1mL于25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4mL, 加酒石酸亚铁溶液5mL,摇匀,再加入PH7.5磷酸缓冲液稀释至 刻度。以蒸馏水代替样品溶液加入同样的试剂作空白。 (3)选择540nm波长和1cm的比色杯测定吸光度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是由五个部分组成:即 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样品室)、检测器和信号指示系 统。
茶叶中游离氨基酸总量的测定
茶叶水浸出物中具有α-氨基的有机酸且呈游离状态存在者, 均称为茶叶游离氨基酸。 原理: 氨基酸在PH 8.0时与茚三酮共热,产生紫色络合物,在 570nm处测定其含量。
说明及注意事项: 1、磷酸盐缓冲液在常温下容易生长霉菌,放冰箱中保存或临用 时现配。 2、样品溶液制备中的注意事项: (1)较透明的样液,如果味茶饮料,将样液充分摇匀后,直接 取样测定。 (2)较浑浊的样液,如果汁茶饮料、奶茶饮料等,称取充分混 匀的样液25mL于50mL容量瓶中,加95%的乙醇15mL充分混匀, 放置15min,用水定容至刻度,过滤。 (3)含有碳酸气的样液,如农夫汽茶,量取充分混匀的样液 100mL于250mL的烧杯中,称取其总量,于电炉上加热至沸,在 微沸状态下加热10min,以将二氧化碳排除,放冷,用水补足原 来的质量,摇匀,备用。
茶多酚的功效:
1)茶多酚能清除活性氧自由基,且能有效消除脂 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具有降血脂的显著功效。 2)茶多酚还具有抑制痢疾、伤寒、霍乱、金黄色 葡萄球菌等有害菌的作用。 3)具有较强的抗放射性作用,以及在抗衰老,抑 制瘤细胞,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方面都显示出很 好的效应。

茶树中总有机酸的自动电位滴定仪测定方法

茶树中总有机酸的自动电位滴定仪测定方法

茶树中总有机酸的自动电位滴定仪测定方法朱旭君;杨平平;徐仁扣;王玉花;黎星辉【期刊名称】《茶叶科学》【年(卷),期】2014(000)006【摘要】建立了一种应用自动电位滴定仪快速检测茶树中总有机酸的方法,并用该方法测定了茶树新芽、幼叶、成熟叶,以及凋落叶中总有机酸的含量。

结果表明,样品经乙醇提取、减压浓缩,再经过先碱化后酸化处理,乙酸乙酯萃取后,用自动电位滴定仪检测茶树叶片中的总有机酸,有机酸的添加量为2.0~45.0 mg·g-1,回收率为96.0%~99.6%,相对标准偏差(RSD)≤5.7%,该方法是茶树叶片总有机酸含量测定的简单快捷方法。

运用该方法,新芽、幼叶、成熟叶、凋落叶总有机酸含量的测定值分别为44.9、20.1、21.1、1.99 mg·g-1。

%A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total organic acids in tea plant by automatic potentiometic titrator was established in this study. And the content of total organic acids in bud, young leaf, mature leaf and withered leaf were determined by this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extracting by ethanol, concentrated under reduced pressure, the concentrated solution was alkalized and acidified, then detected with automatic potentiometic titrator, the samples were spiked at the level of 2.0-45.0 mg·g-1, and the recovery of organic acids range from 96.0%-99.6%with RSD less than 5.7%. This simple and sensitive method meets with the analytical requirement to total organic acids in tea. The content of total organic acids in bud, youngleaf, mature l eaf and withered leaf was 44.9, 20.1, 21.1 and 1.99 mg·g-1 respectively.【总页数】5页(P572-576)【作者】朱旭君;杨平平;徐仁扣;王玉花;黎星辉【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茶叶科学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95;南京农业大学茶叶科学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95;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08;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08;南京农业大学茶叶科学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95;南京农业大学茶叶科学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9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71.1;Q946.81+9【相关文献】1.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马蹄中的总还原糖 [J], 林庆宇;张志;魏小平;严瑶2.自动电位滴定法测不同类酒中的总酸总酯 [J], 杨盛春;杨明惠;高云涛3.自动电位滴定法对白酒中总酸及总酯的测定 [J], 崔逐波4.自动电位滴定仪测定水中总碱度方法的研究 [J], 李珍5.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食醋中总酸的不确定度评定 [J], 李长滨;王钊;李靓;张玉娇;刘真真;李自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叶中有机酸的测试方法概述谭和平,叶善蓉,陈丽,邹燕(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21)摘要:针对茶叶中有机酸测定前处理分析测试条件等不统一,导致测试结果无可比性的问题,该文在参阅1907年以来国内外关于茶叶中有机酸分析的30余篇文献的基础上,对茶叶中有机酸的分析方法做了较系统的归纳阐述,并对目前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以及毛细管电泳色谱法等进行了评述,提出了茶叶中有机酸测定应进行标准化,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可比性。

关键词:茶叶;有机酸;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中图分类号:TS272;TS20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984(2008)06-0077-04Determination Overview of organic acids in teaTAN He-ping ,YE Shan-rong ,CHEN Li ,ZOU Yan(National Institute of Measurement and Testing Technology ,Chengdu 610021,China )Abstract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of organic acids in tea were incomparable for the different pre-treatments andtest conditions.More than 30literatures since 1907about the organic acid determinations in tea had been consulted.And these determination methods of organic acids in tea were introduced in detail.The most general methods at present such as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ion chromatography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and so on were emphasized.Based on which ,the determination method of organic acids in tea should be standardized to improve the comparability of the measurement results.Key words :Tea ;Organic acids ;Analysis ;HPLC ;IC收稿日期:2008-05-18;收到修改稿日期:2008-07-25基金来源: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2004DEA71180)作者简介:谭和平(1957-),男,重庆市人,研究员,主要从事茶树生理生化研究。

第34卷第6期2008年11月中国测试技术CHINA MEASUREMENT &TESTING TECHNOLOGY Vol.34No.6Nov.20081引言茶叶中有机酸的种类较多,含量为干物质总量的3%左右。

茶叶中的有机酸是香气和滋味的主要成分之一,并且参与茶树的新陈代谢,在生化反应中常为糖类分解的中间产物。

此外,某些有机酸对茶多酚激活α-淀粉酶、胰蛋白酶酶活性具有协同效应[1]。

因此有机酸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对茶叶品质开发有重要意义,在茶叶生产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

本文就目前应用于茶叶中有机酸分析的主要方法作一综述。

2茶叶中有机酸的组成广义地说,凡含有羧基(-COOH )的有机化合物都可以叫做有机酸。

然而从茶叶的化学成分和实际测定观点来说,某些有机酸已各有归属。

例如氨基酸为蛋白质的基本组成而自成一类;抗坏血酸是一种维生素;没食子酸和绿原酸可划归多酚类;而乙酸、丙酸、丁酸以及己烯酸则属于挥发性化合物。

于是茶叶中所论有机酸,通常指以下两类:一是二元羧酸和羟基多元羧酸(在分子中含有两个或多个羧基),如琥珀酸、苹果酸、柠檬酸等;二是环状结构脂肪酸,如奎尼酸、莽草酸等[2-3]。

据文献报道,茶叶(汤)中经发现的有机酸有40余种。

其中,茶汤中的有机酸有10余种,香气成分中的有机酸有30余种。

有些有机酸如亚油酸本身虽无香气,但经氧化后可转化为香气成分;有些有机酸是香气成分的良好吸附剂,如棕榈酸等。

3茶叶中有机酸的分析方法关于茶叶中有机酸分析的研究报道还不是很多,已有报道的方法有滴定法、原子吸收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等。

3.1滴定法滴定法包括酸碱滴定法、电位滴定法等,常用于有机酸总量的测定。

酸碱滴定法一般根据酸碱指2008年11月中国测试技术示剂的颜色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但茶叶样品的水提液或醇提液常常具有较深的颜色,会干扰滴定终点的确定。

而电位滴定法是利用电位的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的。

因此,电位滴定法用于茶叶中有机酸总量的测定更为准确[4]。

3.2原子吸收法此法常用于测定茶叶中的草酸含量。

其原理是先用磷钨酸将茶样浸提液中所含多酚类化合物沉淀分离,然后再用氨水中和,并借助含有钙离子的醋酸缓冲液,使草酸根沉淀为草酸钙。

由于草酸钙溶解度最小,而其它各种有机酸已被氨水中和而溶解,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出钙含量,即可得知草酸含量。

尹方[3]使用原子吸收法,对红茶和绿茶中草酸进行了测定,并用高锰酸钾滴定法做为对照。

结果表明,红茶及绿茶每100g茶样中皆含草酸根10mg 左右。

3.3气相色谱法(GC)气相色谱法的原理是根据试样中各组份在气相和固定液液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当汽化后的试样被载气带入色谱柱中运行时,组份就在其中的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分配,由于固定相对各组份的吸附或溶解能力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该方法适用于测定茶叶中低分子量的有机酸。

气相色谱与不同的检测器的联用,大大提高了其检测灵敏度。

其中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GC-MS)已成为一种具有高分离能力、高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和高鉴定能力的分离检测技术,它是目前低分子有机酸检测中最常见和最精密的方法。

该方法在中药材、酒类、发酵液、果汁中的有机酸检测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文献[5]使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法(GC-TOF/MS)测定了日本绿茶中草酸、苹果酸、琥珀酸、莽草酸、柠檬酸、奎尼酸等六种有机酸的含量,使用石英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升温程序为:80℃保持2min,升温至330℃(15℃/min),然后保持6min,各种有机酸的保留时间在5min~12min 之间。

气相色谱法虽然可以对低分子量有机酸进行分析,但也存在着局限性。

如需对难挥发有机酸进行衍生,从而导致样品的前处理比较困难且费时、回收率不高等。

3.4离子色谱法(IC)离子色谱法在有机酸分析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可以按分离原理分为离子交换色谱法(IEC)和离子排斥色谱法(ICE)两种。

3.4.1离子交换色谱法(IEC)离子交换色谱法的原理是树脂上可电离离子与流动相中具有相同电荷的离子及被测组分的离子进行可逆交换,根据各离子与离子交换基团具有不同的电荷吸引力而分离。

该法主要用于分析有机酸、氨基酸、多肽及核酸。

有机酸的IEC利用了有机酸在水溶液中的可离解性。

有机酸在水溶液中部分离解成羧酸根阴离子和氢离子,羧酸根阴离子在阴离子交换柱中与固定相的阴离子交换基团相交换而被保留。

各种有机酸因离解度、荷电性、亲水性等差异而得到分离。

一般来说,容易离解的有机酸在阴离子交换柱中的保留值较大。

用于无机阴离子分离的阴离子交换柱一般都可以用来分离有机酸。

近年来开发出的几种高性能的低交换容量阴离子交换柱使得多种有机酸的相互分离得以实现。

日本横河电机(Yokogawa systems)的化学结合型阴离子交换柱SAM3-075、日本的TSK gel IC Anion-PW和Shim-pack IC-A1阴离子交换柱都可用于茶叶中主要有机酸的同时分离。

近年来,低电导淋洗液的非抑制型离子交换色谱法的使用逐渐增多,这类淋洗液多为有机羧酸及其盐,如邻苯二甲酸氢钾等。

张光军等[6]使用离子交换色谱法同时检测了信阳毛尖、龙井和茉莉花茶中的有机酸含量。

样品前处理方法为:各取茶样0.5g,分别浸泡于80mL新沸后蒸馏水中20min,过滤,过Shim-pack IC阴离子交换柱(4.6mm×100mm),用0.75mmol/L邻苯二甲酸氢钾及0.25mmol/L邻苯二甲酸混合液洗脱,然后用离子色谱仪进行分析。

三种茶样有机酸含量分别为:苹果酸3.66mg/g~5.18mg/g,柠檬酸6.94mg/g~8.94mg/g,酒石酸0.80mg/g~1.59mg/g,琥珀酸49.49mg/g~66.79mg/g。

Casella等[7]使用铜修饰电极-阴离子交换色谱法测定了茶叶中的酚酸及有机酸。

样品处理方法为:1.5g茶叶用150mL蒸馏水浸泡3.5min,0.45μm微孔膜过滤后直接测定。

文献[8]使用阴离子交换色谱法测定了茶叶中的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以及琥珀酸。

样品前处理简单方便,各种有机酸的检出限在0.48mg/L~1.34mg/L 之间。

文献[9]使用阴离子交换色谱法测定了黑茶、绿茶及乌龙茶中的的苹果酸、柠檬酸以及琥珀酸。

三种有机酸的检出限分别为:1.7mg/L、6.4mg/L及1.5mg/L。

黑茶中三种有机酸含量分别为0.57mg/g、78第34卷第6期2.34mg/g和83.97mg/g。

使用离子交换色谱法分析低分子量有机酸,无须对样品进行复杂的预处理,就能够很好地分离和同时检测多种有机酸物质。

与离子排斥色谱法相比,离子交换色谱法分析有机酸的最大优点是:不受其他有机物质干扰,对共存的无机阴离子可同时进行分离和定量,因此在实际样品测定中应用较为广泛。

3.4.2离子排斥色谱法(ICE)在ICE分离模式中,有机酸的分离受溶液中的唐南(Donnan)平衡的支配。

容易离解的有机酸或极性较强的有机酸在柱中的保留值小,这与离子交换柱中的情形正好相反。

所以,就整体而言,ICE模式中有机酸的流出顺序与IEC模式相反。

近年来,用于有机酸分离的ICE在固定相方面,仍以大交换容量的阳离子交换树脂为主导。

一些性能较好的ICE 柱得到应用,如Shim-pack SCR-102H和Aminex HPX-87H等。

并且还有专门用于有机酸分离的ICE 柱问世并得到应用,如日本研制的TSK gel OA pack-A柱和美国的Ion-300柱等。

离子排斥色谱法所用淋洗液仍多采用稀强酸,如稀盐酸和稀硫酸。

电导检测与ICE分离模式配合使用的实例比以前有所减少,UV检测有所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