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兰河传(节选)》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以儿童视角观察、描摹事物的写作方式。

二、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提前自学:

1、熟读课文,请在文中给你喜欢的景物描写做批注(不少于10处)。

2、再读课文,把描写“祖孙情谊”的段落找出来,批注(不少于5处)。

3、回忆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人和事,试着模仿文章中的某些段落,写个片段。

(设计意图:在预习过程中,对文章的语言风格、行文特征形成初步感知,便于课上更深入地解读文本。)

二、课中学习:

(一)导入:

有条河流,曾经名不经传,因为一个作家,一本书,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文化坐标,这条河叫呼兰河,这个作家叫萧红,这本书叫《呼兰河传》。

今天我们就走进课文《呼兰河传》(节选),探究它的文学魅力。(板书课题作者)

(二)我们概括

1、萧红在这本书的尾声部分写道:“忘却不了,难以忘却”,

她忘却不了,难以忘却的是什么?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文章,一边读,一边圈点勾画,从文章中找寻答案。

----预设:后园、我、祖父

2、这是个怎样的后园?怎样的“我”?怎样的祖父?请你用文章中词语概括。

请2个学生回答

是的,忘却不了,难以忘却的是这三样。正如萧红自己说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三)我们质疑

1、大家很容易就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接下来我们进一步探讨,看看我们能不能读出独特的发现,独特的感受。

2、快乐自由的花园,让我想起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PPT显示第二段)

同样是乐园,同样是回忆童年快乐自由时光,这二者之间给人的感觉是否不同?我们一起来比较一下。(PPT显示2段文字)

3、乍一看,感觉不出来。同学们,当你遇到理解不了的时候就多读几遍,朗读的过程,往往就是理解的过程,可能就会有所发现,自己自由地读读这2段文字。

(四)我们发现

1、有没有发现它们的不同?

---预设: 《呼兰河传》更口语化,更直白,更接近儿童口吻,是从儿童的眼光观察介绍后花园的,更有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书面语较多,句式用词都是精心雕琢的,显得严谨,成人印记比较浓。

2、借助儿童的眼光或儿童的口吻来体现儿童的思维、儿童的心理,这是小说常用的一种方法,我们有个专业名词叫“儿童视角”(ppt显示)(板书:儿童视角)

这是个重大发现,正如李敖说的“发现常识的非常部分,是非常之人。”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位非常之人!

3、让我们再来品一品这段文字,这个特点具体体现在哪些文字上?

第2节:

①“大”“样样都有”,就是儿童平常说的话,属于什么语言?(口语)

评判蝴蝶好看不好看也是简单直白的,儿童的眼里只有好看不好看,好玩不好玩,也是口语(板书:用词口语化)

②口语化的用词,使情感也显得直白外露(饱含着什么感情?自豪炫耀,怎么读?重音,语速慢一点)。请一位同学来读此段。(板书:情感直白化)

③小结:通过你的朗读,我们可以想象出小萧红扳着手指细数小昆虫时的满足自豪模样!

第3节:

①“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为什么不写成“金色的蜻蜓,绿色的蚂蚱”呢?

----更口语化,更符合孩子的口吻

②这个发现让孩子感到怎样?新奇和兴奋。所以我们要读出来

请一生朗读。

③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大花园里详细介绍了小昆虫,写花却一笔带过?(儿童更关注动态的昆虫,容易受它们吸引)

④抓住一些文字,通过咬文嚼字般的赏析和声情并茂的朗读,我们发现作者借助儿童视角来写这个后园,充满了童心童趣(板书:童心童趣)(四)我们探究

让我们把目光放到课文的其他部分,找一找还有没有文段也是从儿童视角来描摹事物,讲述故事的,显得特别的有童趣童真?

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任选一段或者几段文字进行探究,可以咬文嚼字从用词的口语化赏析,也可以声情并茂从情感入手进行朗读体验。一会交流你们的合作成果。

第6节:

①大榆树是神奇有趣,它会“冒烟”,

“冒烟”,(密集的雨点打在树叶上,,雨水飞溅,远望如烟雾缭绕。但儿童不知道呀,他只知道眼睛看到冒烟,特别有趣)

②它还会怎样?探究这一段的同学先说。

“啸”,“啸”指长且尖的声音,比如“虎啸猿啼”,动物发出的声音,事实树是不会发出这样的声音,其实是风吹过大榆树时的声音

“发光”,(联想到到的是沙滩上的蚌壳,在儿童的世界里,玩是最大的事最有趣的事)

③瞧!这三个词语就把一棵神奇的大榆树凸显出来了,在儿童的眼里,每一个成人看来普通的自然现象都是神奇的。生读。

第27节:

1、园子是特别大,天空是特别高的,2个”特别”就把独属于儿童的感觉表露无遗,如果我们读应该怎样凸显这种感觉(重音,语速),你试着读一读呢

请你接着说

2、太阳的光芒,亮的人睁不开眼睛,亮到连蚯蚓和蝙蝠都不敢露面。——(由人联想到什么?蚯蚓、蝙蝠,表明人、蚯蚓、蝙蝠在孩子的心里是怎样的?都是自然的精灵,都是生命,在她的心里都是一样的,所以“拍一拍”、“叫一叫”大树、土墙他们就会有反应?拍一拍连大树都会发响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3、我们猜一猜,大树会回应什么?土墙会回答什么?(教师做拍一拍,叫一叫动作,大树,太阳好大,土墙,太阳好大请学生回答)

小结:在这儿,人与大自然的生命融为了一体,大家都是平等的生命,这就是儿童的眼光,就是童心创造的神奇世界!

(27—28节的过渡语:在“我”的眼中,蚯蚓、蝙蝠、大树、土墙都是和人类一样的生命,那么花、鸟、虫子呢?比如说——)

第28节:

1、“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像人一样睡醒,像人一样说话

(1)这段文字语言很简短,我们不妨把前四句话改成:

花开了,

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

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

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

都是自由的。

……

句子这么一排列,就变成一首诗了。你觉得我们读的时候,重读哪些字?表示强调,语速上哪里慢一点,稍微停顿一下,这样诗意就出来了。来,让我们读一读,(生齐读)。美好的生命,充满了灵性,童心让这个世界活了。

2、(过渡语:我觉得这一段好像也是从儿童的视角来描摹这些景物的?有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