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协议理解

合集下载

RIP协议理解

RIP协议理解

RIP协议理解协议名称: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协议理解一、背景介绍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算法的路由选择协议,用于在互联网中的路由器之间交换网络信息,以确定最佳路径。

RIP协议是一种动态路由协议,能够自动适应网络拓扑的变化,并通过周期性地广播路由表信息来实现路由的更新。

二、协议目的RIP协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交换路由信息,使网络中的路由器能够动态地更新路由表,从而实现数据包的最佳转发。

其具体目标包括:1. 发现并维护网络中的所有路由器。

2. 交换路由信息,包括网络地址和距离等。

3. 计算出最佳路径并更新路由表。

4. 快速适应网络拓扑的变化。

三、协议原理1. 距离向量算法:RIP协议使用距离向量算法来计算最佳路径。

每个路由器维护一个路由表,其中包含与其相邻路由器的距离信息。

通过交换路由表信息,路由器可以计算出到达目的网络的最佳路径,并更新路由表。

2. 距离度量:RIP协议使用跳数作为距离度量,即将到达目的网络所需经过的路由器数量作为距离的衡量标准。

每个路由器将自身到达目的网络的距离设置为0,并将其他网络的距离初始化为无穷大。

3. 路由表更新:RIP协议通过周期性地广播路由表信息来实现路由的更新。

每个路由器在广播自己的路由表之前,将其距离加1,并将其距离信息发送给相邻路由器。

当收到其他路由器的路由表信息后,路由器会比较距离,选择较短的路径更新路由表。

4. 路由器失效检测:RIP协议通过周期性地发送路由表信息来检测路由器的可达性。

如果一段时间内未收到相邻路由器的路由表信息,则认为该路由器失效,并将其距离设置为无穷大,从而避免将数据包发送到失效的路由器。

四、协议特点1. 简单易实现:RIP协议的设计简单,实现相对容易,适用于小型网络。

2. 较慢的收敛时间:由于RIP协议的更新周期较长,网络拓扑变化时,收敛时间较长,可能导致数据包的延迟。

RIP协议理解

RIP协议理解

RIP协议理解协议名称:RIP协议理解一、背景介绍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用于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中进行路由选择的动态路由协议。

它的主要目的是使网络中的路由器能够自动学习和交换路由信息,以便实现网络中的最佳路径选择。

二、协议目的RIP协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交换路由信息,帮助路由器确定到达目标网络的最佳路径,并实现路由表的自动更新和维护。

三、协议原理1. RIP协议使用距离向量算法(Distance Vector Algorithm)来计算最佳路径。

每个路由器都会定期广播自己的路由表给相邻的路由器,同时也会接收来自相邻路由器的路由表信息。

2. 路由器通过比较收到的路由表中的距离信息来选择最佳路径。

距离信息通常以跳数(hop count)来表示,即到达目标网络需要经过的路由器数量。

3. RIP协议使用固定的时间间隔来更新路由表。

每隔一段时间,路由器会发送自己的完整路由表给相邻路由器,并接收相邻路由器的路由表进行更新。

4. RIP协议通过使用时间戳(Timestamp)来避免路由环路(Routing Loop)的产生。

当收到的路由表中的某个路由信息发生变化时,路由器会更新自己的路由表,并将时间戳记录为当前时间。

四、协议特点1. 简单易实现:RIP协议的实现相对简单,适用于小型网络环境。

2. 路由信息限制:RIP协议中,路由信息的距离限制为15跳,超过这个距离的路由信息将被认为是无效的。

3. 慢速收敛:由于RIP协议的更新时间间隔较长,路由表的更新速度相对较慢,因此在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RIP协议的收敛速度较慢。

4. 广播网络:RIP协议适用于广播网络环境,对于点对点网络或非广播网络,需要进行额外的配置。

五、协议应用场景RIP协议适用于小型网络环境,特别是在拓扑结构相对简单、网络规模较小的情况下。

以下是RIP协议常见的应用场景:1. 家庭网络:RIP协议可以帮助家庭网络中的路由器自动学习和交换路由信息,实现网络中的最佳路径选择。

rip协议是什么

rip协议是什么

RIP协议是什么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是一种基于距离矢量的动态路由选择协议,用于在较小的网络中实现路由器之间的路由信息交换。

RIP协议采用了Bellman-Ford算法,其主要目标是通过距离向量来决定网络中的最佳路径。

本文将介绍RIP协议的基本原理、工作方式以及其优缺点。

RIP协议的基本原理RIP协议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路由信息以距离向量的形式在网络中进行广播传输,从而让每个路由器都了解到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和路径距离。

RIP协议使用了一种称为“跳数”的指标来衡量两个路由器之间的路径距离,即将路径中经过的路由器数量作为衡量标准。

当一个路由器接收到其他路由器发送的路由信息时,会根据收到的距离向量更新自己的路由表,并将新的路由信息传递给其他路由器。

RIP协议中的路由器通过周期性地交换路由信息,不断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每个路由器在更新路由表时,会将自己到达目的网络的最佳路径信息广播给其他路由器,其他路由器收到信息后,会根据自己的路由表进行更新。

通过这种方式,网络中的每个路由器都能够了解到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和路径距离,从而实现数据的正确传输。

RIP协议的工作方式RIP协议的工作方式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初始化阶段和稳定阶段。

在初始化阶段,每个路由器需要广播自己的路由表,以便其他路由器能够对其进行更新。

在稳定阶段,路由器之间会周期性地交换路由信息,以保持路由表的最新状态。

具体而言,RIP协议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路由信息的交换:1.初始化阶段:当一个路由器启动时,它会向网络中的其他路由器发送请求,以获取当前的路由信息。

其他路由器收到请求后,会将自己的路由表信息发送给请求的路由器。

2.路由信息交换:在初始化阶段结束后,各个路由器会周期性地广播自己的路由表信息,以便其他路由器进行更新。

当一个路由器收到其他路由器发送的路由表信息时,会比较新旧两个路由表的距离向量,并根据距离向量的大小来判断是否需要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rip协议是什么

rip协议是什么

rip协议是什么RIP协议是什么。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用于在小型网络中实现动态路由的协议。

它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协议,用于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中交换路由信息,以便确定最佳路径。

RIP协议最初由Xerox公司开发,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网络设备中。

RIP协议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它通过交换路由信息来确定最佳路径。

每台路由器都会定期向相邻路由器发送路由更新信息,告诉它自己所知道的所有路由信息。

当一个路由器收到路由更新信息后,它会根据收到的信息更新自己的路由表,并将更新后的路由信息传播给相邻的路由器。

通过这种方式,整个网络中的路由器都能够知道如何到达其他网络,从而实现数据包的传输。

RIP协议使用跳数(hop count)作为路径选择的度量标准,即到达目的网络所经过的路由器数量。

当一个路由器收到多条到达同一目的网络的路径时,它会选择跳数最少的路径作为最佳路径。

这种简单的度量标准使得RIP协议非常容易实现和部署,但也限制了其在大型网络中的应用。

RIP协议有一些明显的优点和缺点。

首先,RIP协议的实现非常简单,对网络设备的要求较低,因此适用于小型网络或者资源有限的环境。

其次,RIP协议能够快速收敛,当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路由器能够迅速适应新的路由信息。

然而,RIP协议也有一些缺点,最主要的是它对网络规模的限制。

由于RIP协议使用跳数作为路径选择的度量标准,因此在大型网络中容易出现计数到达最大值的情况,导致路由环路和不稳定性。

为了解决RIP协议的这些缺点,人们提出了许多改进版本,如RIPv2、RIPng 等。

这些改进版本在原有RIP协议的基础上,引入了新的功能和特性,如支持VLSM(可变长度子网掩码)、支持IPv6等。

通过这些改进,RIP协议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优化和改善,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网络的需求。

总的来说,RIP协议是一种简单而古老的路由协议,虽然在现代网络中已经逐渐被更先进的协议所取代,但它仍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RIP协议理解

RIP协议理解

RIP协议理解协议名称:RIP协议理解一、协议概述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内部网关协议(IGP),用于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中实现路由选择。

本协议旨在提供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路由选择算法,以便在网络拓扑变化时自动更新路由表。

二、协议功能1. 路由更新:RIP协议通过周期性地广播路由更新消息,使所有路由器能够了解到网络中的其他路由器和目的网络的信息。

2. 距离向量算法:RIP协议使用距离向量算法来计算最佳路径,其中距离是通过跳数来衡量的,每个路由器都会维护一张路由表,记录到达各个目的网络的最佳路径。

3. 路由表更新:当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RIP协议会更新路由表,并将更新后的路由信息广播给其他路由器,以确保路由表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4. 路由失效检测:RIP协议通过周期性地发送路由更新消息,检测到失效的路由,并更新路由表中的信息,以避免将数据发送到无效的目的网络。

三、协议流程1. 路由器启动:当路由器启动时,它会发送一个RIP请求消息,请求其他路由器发送它们的路由表信息。

2. 路由表更新:路由器收到其他路由器的RIP响应消息后,会更新自己的路由表,并将更新后的路由信息广播给其他路由器。

3. 路由选择:每个路由器根据自己的路由表,选择到达目的网络的最佳路径,并将数据转发到下一跳路由器。

4. 路由失效检测:当路由器在一段时间内没有收到其他路由器的路由更新消息时,会认为该路由失效,并将其从路由表中删除。

四、协议优缺点1. 优点:a. 简单易实现:RIP协议的设计简单,实现成本低,适用于小型网络。

b. 自动路由更新:RIP协议能够自动感知网络拓扑的变化,并及时更新路由表,减少了管理员的工作量。

c. 适应性强:RIP协议能够适应不同的网络环境和拓扑结构,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2. 缺点:a. 收敛速度慢:由于RIP协议使用距离向量算法,它的收敛速度相对较慢,当网络拓扑变化较频繁时,可能导致路由不稳定。

RIP协议理解

RIP协议理解

RIP协议理解协议名称: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协议一、背景和目的RIP协议是一种用于动态路由的协议,旨在帮助网络设备在互联网中传输数据包时找到最佳路径。

RIP协议通过交换路由信息,使得网络设备能够了解到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并根据这些信息选择最佳路径进行数据传输。

本协议旨在详细介绍RIP协议的原理、功能和使用方法,以便用户能够深入理解和正确应用该协议。

二、协议内容1. RIP协议原理:RIP协议基于距离向量算法,使用跳数(hop count)作为距离度量标准。

每个路由器通过周期性地广播自己的路由表,将自己所知道的网络信息传递给其他路由器。

每个路由器根据接收到的路由表更新自己的路由表,并选择跳数最小的路径作为最佳路径。

2. RIP协议功能:a. 路由表维护:RIP协议通过周期性的路由表更新,实现动态路由的维护和更新。

b. 路由选择:RIP协议根据距离向量算法选择最佳路径,以确保数据能够以最快的速度传输到目的地。

c. 容错能力:RIP协议具有容错能力,当网络中出现链路故障或节点故障时,能够自动调整路由,保证网络的连通性。

3. RIP协议使用方法:a. RIP协议的配置:在每个路由器上配置RIP协议,包括设置路由器的网络地址、启用RIP协议、设置路由器之间的邻居关系等。

b. 路由表的更新:RIP协议会周期性地广播路由表更新信息,每个路由器接收到更新信息后会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c. 路由选择:RIP协议根据跳数最小的原则选择最佳路径,每个路由器根据自己的路由表选择下一跳路由器。

三、协议优势和应用场景1. 优势:a. 简单易用:RIP协议的配置和使用相对简单,适用于小型网络环境。

b. 自动更新:RIP协议能够自动更新路由表,减少了手动配置的工作量。

c. 容错能力:RIP协议具有容错能力,能够自动调整路由,保证网络的连通性。

2. 应用场景:a. 小型企业网络:RIP协议适用于小型企业网络,能够提供简单且稳定的路由功能。

RIP协议理解

RIP协议理解

RIP协议理解协议名称: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协议理解一、背景介绍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路由选择的动态路由协议。

它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用于在网络中传递路由信息,并根据一定的算法计算出最佳的路由路径。

二、协议目的RIP协议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网络中各个路由器之间的路由信息交换,以便每个路由器都能够根据最新的路由信息选择最佳的路径进行数据传输。

通过RIP协议,网络中的路由器可以动态地更新路由表,实现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通信。

三、协议内容1. 距离向量算法RIP协议使用距离向量算法来计算最佳路由路径。

距离向量算法基于每个路由器维护的路由表,其中包含了到达其他路由器的距离信息。

路由器通过交换路由表来更新距离信息,并根据最小距离选择最佳路径。

2. 路由表更新RIP协议通过周期性地广播路由表更新消息来实现路由表的更新。

每个路由器会定期发送自己的路由表给相邻的路由器,并接收其他路由器发送的路由表。

接收到的路由表会与本地的路由表进行比较,如果发现更短的路径,则更新本地路由表。

3. 路由信息的传递RIP协议使用UDP协议来传递路由信息。

路由器会将自己的路由表封装在UDP数据包中,并通过广播或单播的方式发送给相邻的路由器。

接收到的路由信息会被解析并更新本地的路由表。

4. 路由器之间的通信RIP协议中的路由器之间通过交换路由信息来实现通信。

每个路由器会将自己的路由表发送给相邻的路由器,并接收其他路由器发送的路由表。

通过不断地交换路由信息,每个路由器都能够获得最新的路由表,从而选择最佳的路由路径。

5. 路由表的维护RIP协议中的路由器会定期发送路由表更新消息,以确保每个路由器都能够获得最新的路由信息。

同时,RIP协议还支持毒性反转(Poison Reverse)和触发更新(Triggered Update)等机制来加快路由表的更新速度。

RIP协议理解 (3)

RIP协议理解 (3)

RIP协议理解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用于动态路由的协议,它主要用于传递路由信息和决策最佳路径。

RIP协议是一种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它基于跳数(即路由器之间的跳数)来计算最佳路径。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了解RIP协议的工作原理、特点和使用场景。

一、RIP协议的工作原理RIP协议使用UDP协议作为传输层协议,在网络中的每一个路由器上都运行着RIP进程。

RIP进程负责交换路由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行路由表的更新。

RIP 协议使用路由表来存储网络拓扑信息,其中包括网络地址、下一跳路由器和跳数。

RIP协议的工作原理可以简述为以下几个步骤:1. 路由器启动时,RIP进程会向相邻路由器发送路由请求消息(Request)。

2. 相邻路由器收到请求消息后,会回复路由响应消息(Response),包含自己的路由表信息。

3. 路由器收到响应消息后,会更新自己的路由表,并将新的路由表信息传播给相邻路由器。

4. 路由器定期发送路由更新消息(Update),以便及时更新路由表。

5. 当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路由器会发送路由通告消息(Advertisement),通知相邻路由器进行路由表更新。

二、RIP协议的特点1. 简单易用:RIP协议设计简单,易于实现和配置,适合于小型网络。

2. 跳数作为度量标准:RIP协议使用跳数(即路由器之间的跳数)作为度量标准,跳数越少,路径越短,被认为是最佳路径。

3. 适合于小型网络:由于RIP协议使用跳数作为度量标准,对于大型网络来说,跳数可能会非常大,导致计算复杂度增加,因此RIP协议适合于小型网络。

4. 更新频率较高:RIP协议定期发送路由更新消息,以便及时更新路由表。

这种高频率的更新可以确保网络拓扑的变化能够被及时感知和适应。

5. 支持VLSM:RIP协议支持可变长度子网掩码(VLSM),可以更好地适应网络中不同子网的需求。

三、RIP协议的使用场景RIP协议主要适合于小型网络,特殊是在以下场景中常被使用:1. 企业内部网络:RIP协议可以用于连接企业内部不同子网的路由器之间的路由选择。

RIP协议理解

RIP协议理解

RIP协议理解协议名称:RIP协议理解一、背景介绍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中实现动态路由的协议。

它是一种距离向量路由选择协议,广泛应用于小型局域网(LAN)和中型企业网络中。

RIP协议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交换路由信息,使网络中的路由器能够选择最佳的路径来传输数据。

二、协议原理1. 距离向量算法RIP协议使用距离向量算法来确定最佳路由。

每个路由器通过交换路由表来了解网络的拓扑结构和距离信息。

路由器将自己的路由表中的信息发送给相邻路由器,并接收相邻路由器发送的路由表信息。

通过比较不同路径的距离,路由器可以选择最短路径作为最佳路由。

2. 距离度量RIP协议使用跳数(hop count)作为距离度量,即通过几个路由器可以到达目的地。

每个路由器将自己到目的地的跳数信息存储在路由表中,并将其传递给相邻路由器。

当路由器接收到其他路由器发送的路由表时,会根据跳数信息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3. 路由更新RIP协议中,每隔一段时间,路由器会向相邻路由器发送路由更新信息,以确保网络中的路由表保持最新状态。

当网络中的拓扑结构发生变化时,路由器会发送路由更新信息通知其他路由器。

同时,RIP协议使用时间限制来避免路由环路问题。

三、协议规范1. 路由器配置在使用RIP协议的网络中,每个路由器需要进行相应的配置。

配置包括设置路由器的IP地址、子网掩码、RIP协议版本等。

每个路由器还需要指定一个默认网关,以便在无法找到目标路由时将数据包发送到默认网关。

2. 路由表维护每个路由器都维护着一个路由表,用于存储目的地的跳数信息。

路由表中的每一项包含目的地IP地址、下一跳路由器的IP地址和跳数。

当收到其他路由器发送的路由表信息时,路由器会根据跳数信息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3. 路由更新RIP协议中,路由器会定期发送路由更新信息给相邻路由器。

路由更新信息包含当前路由器的路由表信息。

相邻路由器接收到路由更新信息后,会根据跳数信息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RIP协议理解

RIP协议理解

RIP协议理解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用于动态路由的协议,它允许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以便确定最佳路径并转发数据包。

本协议旨在满足任务名称中描述的RIP协议理解的需求。

在下文中,我将详细介绍RIP协议的工作原理、特点和使用方法。

一、协议概述RIP协议是一种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它使用跳数(hop count)作为衡量路径长度的度量标准。

RIP协议通过周期性地广播路由表信息,使网络中的所有路由器保持更新的路由信息。

每个路由器都会根据接收到的路由表信息更新自己的路由表,并将更新后的路由表信息传播给其他路由器。

二、协议工作原理1. 路由器初始化:当一个路由器启动时,它会发送一个请求消息(Request Message)给相邻路由器,以获取它们的路由表信息。

2. 路由表更新:每个路由器会周期性地广播自己的路由表信息,这些信息包括目的网络地址、下一跳路由器和跳数。

3. 路由表选择:当一个路由器收到其他路由器发送的路由表信息时,它会比较收到的信息与自己的路由表信息,选择最佳路径并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4. 路由表传播:路由器会将更新后的路由表信息传播给其他相邻路由器,以便整个网络中的所有路由器都能保持最新的路由表信息。

三、协议特点1. 简单易用:RIP协议的设计目标之一是简单易用,它使用基于跳数的度量标准,不需要复杂的算法和配置。

2. 自适应性:RIP协议能够自动适应网络拓扑的变化,当网络中的路由器发生故障或者新路由器加入时,RIP协议能够及时更新路由表信息。

3. 有限距离:RIP协议使用跳数作为度量标准,最大支持15跳,这限制了RIP 协议在大型网络中的应用。

4. 周期性更新:RIP协议会周期性地广播路由表信息,更新频率可以根据网络的需要进行配置。

四、协议使用方法1. 路由器配置:每个路由器需要配置RIP协议,并设置相应的参数,如更新周期、失效时间等。

2. 路由器邻居发现:路由器需要发现和建立与相邻路由器的连接,可以使用物理链路层的邻居发现机制或手动配置。

RIP协议理解

RIP协议理解

RIP协议理解协议名称:RIP协议理解一、背景介绍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用于动态路由的协议,主要用于在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传递路由信息。

RIP协议基于距离向量算法,通过交换路由信息表来确定最佳的路由路径。

在本协议中,路由器通过周期性地广播其路由表信息,使得网络中的所有路由器都能够了解到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

二、协议目的RIP协议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动态路由,使得网络中的路由器能够自动学习和更新路由信息,从而实现数据包的有效传输。

通过RIP协议,路由器能够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和链路状态,选择最佳的路径进行数据包的转发。

三、协议内容1. 路由器的初始化a. 当路由器启动时,它会发送一个RIP请求消息,用于获取网络中其他路由器的路由表信息。

b. 路由器还会定期发送RIP请求消息,以便获取最新的路由表信息。

2. 路由表的更新a. 当路由器收到其他路由器发送的RIP请求消息时,它会更新自己的路由表信息,并将更新后的路由表信息发送给其他路由器。

b. 路由器会周期性地广播自己的路由表信息,以便其他路由器能够及时了解到网络的变化。

3. 路由信息的传递a. 路由器通过RIP消息来传递路由信息,RIP消息中包含了路由器的IP地址、子网掩码、下一跳地址和距离等信息。

b. 路由器通过比较RIP消息中的距离信息来选择最佳的路径进行数据包的转发。

4. 路由器的失效检测a. 当路由器长时间未收到其他路由器的RIP消息时,它会认为该路由器失效,并将其从路由表中删除。

b. 路由器还会定期发送RIP响应消息,以便其他路由器能够检测到自己的存在。

5. 路由器的拓扑更新a. 当网络中出现链路故障或新的路由器加入时,RIP协议会自动更新路由器的拓扑结构,并重新计算最佳路径。

b. 路由器会周期性地广播更新后的路由表信息,以便其他路由器能够及时了解到网络的变化。

四、协议优势1. 简单易用:RIP协议的配置和管理相对简单,适用于小型网络环境。

rip协议

rip协议

rip协议RIP协议:远程网关协议RIP协议,即远程网关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算法的动态路由协议。

RIP 协议常用于小型网络环境中的路由器之间的通信。

RIP协议原本是由Xerox公司研发的路由技术,后被Cisco公司采用并推行,成为了广泛应用的一种路由协议。

RIP协议的特点:1. 支持IPv4和IPv6两种IP协议。

2. 采用距离向量算法,并以“跳数”作为测量距离的标准。

在两个路由器之间,一个路由器的“跳数”指的是从该路由器到目标地址的下一个路由器的距离。

3. RIP协议会周期性地向其他路由器广播路由信息,并根据接收到的路由信息更新其本地的路由表。

这个周期通常是30秒。

4. RIP协议的最大跳数为15。

因此,如果跨越15个路由器,RIP协议无法将路由信息传递到目标地址,将导致通信失败。

5. RIP协议使用UDP数据报进行通信,端口号为520。

RIP协议的工作过程:1. 每个路由器会周期性地向其他路由器发送“路由更新”信息,这个信息包含本地的路由表信息以及所有可达目的地的跳数。

2. 当其他路由器接收到这个路由更新信息后,会与本地的路由表进行比较,如果其中包含了新的目的地信息或者目的地信息的“距离”更短,则更新本地的路由表,并将此信息向其他路由器发送。

3. 如果某个路由器在指定时间内(通常是180秒)没有收到其他路由器的路由更新信息,则认为其他路由器已经失效,并进行删除。

4. 当某个路由器的本地路由表发生变化时,会向其所有的邻居路由器发送一条“路由通知”信息,以便其他路由器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RIP协议的优缺点:RIP协议的主要优点是简单易用,能够自适应网络变化,且使用相对较少的资源。

而其缺点则在于其计算方式过于简单,只考虑跳数而不是带宽和延迟等因素,因此会导致网络的不稳定和效率低下。

此外,RIP协议的最大跳数限制也是其一个固有的缺点,这限制了网络的规模和连通性。

rip知识点

rip知识点

rip知识点摘要:1.什么是RIP协议2.RIP协议的工作原理3.RIP协议的特点4.RIP协议的优缺点5.RIP协议的应用场景6.RIP协议与其他路由协议的比较7.RIP协议的发展趋势正文: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协议,即路由信息协议,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算法的内部网关协议(IGP),主要用于在自治系统(AS)内部进行路由信息的交换。

RIP协议的目的是在网络中传播路由信息,使网络中的所有路由器都能计算出到达目的网络的最佳路径。

1.什么是RIP协议RIP协议是一种分布式的路由选择协议,通过周期性地交换路由信息,让网络中的所有路由器都能了解到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并计算出到达目的网络的最佳路径。

RIP协议主要通过路由器之间的“距离”来表示网络的拓扑结构,距离越短,表示网络的连接质量越好。

2.RIP协议的工作原理RIP协议的工作原理是基于距离向量算法的。

每个路由器都维护一张路由表,记录着到达目的网络的距离和下一跳路由器的信息。

当一个路由器需要更新路由表时,它会向其相邻的路由器发送请求,获取最新的路由信息。

相邻路由器收到请求后,会将自己的路由表信息发送给请求路由器,请求路由器收到信息后,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3.RIP协议的特点RIP协议具有以下特点:- 适用于小型网络,因为其路由更新速度较快,对网络带宽和处理资源的要求较低。

- 支持动态路由,能够根据网络的实时状态调整路由策略。

- 采用固定的更新周期,更新频率较低,可能导致网络中的路由震荡。

- 基于距离向量算法,稳定性较好,但在大型网络中可能出现路由环路问题。

4.RIP协议的优缺点优点:- 适用于小型网络,对网络带宽和处理资源要求较低。

- 支持动态路由,能够根据网络实时状态调整路由策略。

- 稳定性较好,适用于对网络稳定性要求较高的场景。

缺点:- 更新周期固定,可能导致网络中的路由震荡。

- 在大型网络中可能出现路由环路问题。

rip协议的基本概念

rip协议的基本概念

rip协议的基本概念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内部网关协议,用于在局域网中的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

RIP协议的基本概念包括:1. 距离向量(Distance Vector):每个路由器根据自身到目的网络的距离,通过距离向量来描述路由信息。

距离可以是一个数值,也可以是一个度量值。

2. 分割定界(Split Horizon):为了避免路由环路问题,RIP协议通过分割定界机制,阻止一个路由器将某个路由信息发送给它接收到该信息的邻居路由器。

3. 广播:RIP协议使用全网广播方式来交换路由信息。

当一个路由器发现自己的路由表更新时,它会广播这个更新到所有的相邻路由器。

4. 触发式更新(Triggered Updates):除了定期的路由表更新,RIP协议还支持触发式更新。

当发生某个事件(如网络断开)时,会立即触发相应的路由表更新。

5. 毒性逆转(Poison Reverse):为了解决路由环路问题,RIP协议使用毒性逆转机制。

它会将自己所知道的无法到达目的网络的路由指标设置为无穷大,以阻止其他路由器将数据包转发给该路由器。

6. 坍塌(Count to Infinity):RIP协议中存在一个问题,即当某个网络出现故障后,路由器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重新计算最短路径,期间可能会出现计数无限增大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RIP协议设置了一个最大跳数限制(通常为15跳),超过这个限制的路由会被认为是无效的。

总而言之,RIP协议通过距离向量来描述路由信息,使用分割定界和毒性逆转机制来避免路由环路,定期和触发式地更新路由表,并限制最大跳数,以实现有效的路由选择。

rip 协议

rip 协议

rip 协议RIP 协议。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用于在小型局域网中进行路由选择的协议。

它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用于在不同的网络设备之间交换路由信息,以确定最佳的数据传输路径。

RIP 协议的作用是在网络中动态地更新路由表,使得数据包能够按照最佳路径进行传输,从而提高网络的性能和效率。

RIP 协议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交换路由更新信息来确定网络中各个路由器之间的最佳路径。

当一个路由器启动或者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它会向相邻的路由器发送路由更新信息,告诉它网络中的路由情况。

相邻的路由器收到这些信息后,会更新自己的路由表,并向其他相邻的路由器发送更新信息,以此类推,直到整个网络的路由表都得到更新。

RIP 协议的特点之一是它的简单性。

由于 RIP 协议使用的是距离向量算法,它的实现和配置都比较简单,适用于小型网络中的路由选择。

另外,RIP 协议也具有快速收敛的特点,当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RIP 能够迅速地更新路由表,使得数据包能够按照新的路径进行传输,从而减少网络中的数据丢失和延迟。

然而,RIP 协议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RIP 协议的跳数限制为15,这意味着它只能支持最多 15 个路由器之间的路由选择,对于大型网络来说可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其次,RIP 协议的路由更新信息是周期性地广播的,这会增加网络中的流量负担,降低网络的性能。

另外,RIP 协议对网络中的环路也没有很好的处理机制,可能会导致路由选择出现问题。

总的来说,RIP 协议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路由选择协议,适用于小型网络中的路由选择。

它通过交换路由更新信息来确定网络中的最佳路径,具有快速收敛和简单配置的特点。

然而,由于其跳数限制和周期性的路由更新信息,RIP 协议在大型网络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网络的规模和性能要求来选择合适的路由选择协议,以确保网络的高效运行。

RIP协议理解

RIP协议理解

RIP协议理解协议名称:RIP协议理解一、引言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用于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中进行路由选择的协议。

它采用基于距离向量的算法,通过交换路由信息来确定最佳路径。

本协议旨在详细介绍RIP协议的原理、工作方式以及相关术语,以便读者能够全面理解RIP协议。

二、RIP协议概述1. RIP协议定义:RIP协议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IGP),用于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中进行路由选择。

2. 工作原理:RIP协议通过周期性地广播路由信息,以及通过接收和处理其他路由器发送的路由更新消息,来建立路由表并选择最佳路径。

3. 特点:a. 基于跳数:RIP协议使用跳数(hop count)作为度量标准,即通过计算到达目标网络所需经过的路由器数量来确定路径的优劣。

b. 最大跳数限制:RIP协议的最大跳数限制为15,超过该限制的路径将被认为是无效的。

c. 广播方式:RIP协议使用RIP路由更新消息通过广播方式发送给网络中的其他路由器。

d. 路由表更新:RIP协议中的路由表会定期更新,以确保网络拓扑的变化能够被及时反映。

三、RIP协议工作过程1. 路由器的初始化:a. 路由器启动时,会初始化RIP协议并创建一个初始的路由表。

b. 初始路由表中的每个目标网络都被设置为无效,跳数为16(表示不可达)。

2. 路由器的路由表更新:a. 路由器周期性地广播RIP路由更新消息给网络中的其他路由器。

b. 路由器接收到其他路由器发送的RIP路由更新消息后,会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c. 路由器根据接收到的路由更新消息中的跳数信息,更新相应目标网络的跳数和下一跳路由器。

d. 如果接收到的路由更新消息中的跳数小于当前路由表中的跳数,路由器会更新路由表中的跳数和下一跳路由器。

3. 路由器的路由表选择:a. 路由器根据路由表中的跳数信息选择最佳路径。

b. 跳数小于等于15的路径被认为是有效的,跳数等于16的路径被认为是无效的。

RIP协议理解

RIP协议理解

RIP协议理解协议名称:RIP协议理解协议一、背景介绍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内部网关协议,用于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中实现路由选择。

本协议旨在详细描述RIP协议的工作原理、数据结构和相关配置,以便协议参与者能够理解和正确实施RIP协议。

二、RIP协议工作原理1. 距离向量算法RIP协议使用距离向量算法来计算最佳路径。

每个路由器将其路由表中的所有可达目标和距离信息广播给相邻路由器。

通过交换信息,路由器可以了解到其他路由器的路由表,进而选择最佳路径。

2. 距离测量RIP协议中,距离以跳数(hop count)来衡量,即到达目标网络需要经过的路由器数量。

距离的最大值为15,表示不可达。

3. 路由更新路由器周期性地向相邻路由器发送路由更新信息,以便及时更新路由表。

RIP协议使用UDP协议的端口号520来传输路由更新信息。

4. 拆分和汇总当一个网络断开或者有新的网络加入时,RIP协议会进行拆分和汇总操作,以更新路由表中的信息。

三、RIP协议数据结构1. 路由表RIP协议使用路由表来存储目标网络的距离和下一跳路由器的信息。

每个路由表项包括目标网络、距离、下一跳路由器和更新时间等字段。

2. 路由更新报文路由更新报文是RIP协议中的关键数据结构,用于在路由器之间传递路由信息。

报文包括发送者的IP地址、版本号、路由表项等。

四、RIP协议配置1. 路由器配置在路由器上配置RIP协议时,需要指定协议的版本号、网络地址和相邻路由器等信息。

2. 路由策略配置为了优化网络的路由选择,可以配置路由策略,如设置某些网络的优先级、禁止某些路由等。

3. 安全配置为了保护网络的安全性,可以配置RIP协议的认证机制,限制只有授权的路由器才能参与协议交互。

五、RIP协议的优缺点1. 优点- 实现简单,开销小:RIP协议使用距离向量算法,计算开销相对较小。

- 适用范围广:RIP协议可以应用于小型网络和中型网络,适用于各种网络拓扑结构。

RIP协议

RIP协议

RIP协议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协议,用于在互联网中选取最佳路径来传递数据包。

RIP协议最早由Xerox公司开发,后来被广泛应用在各种网络环境中。

RIP协议使用UDP协议来传递路由信息,通过将路由器的路由表信息传递给相邻的路由器,来构建整个网络的路由表。

RIP协议使用跳数作为度量单位,即每跳一个路由器,跳数就加一。

默认情况下,RIP协议的最大跳数是15跳,超过该跳数的路由器将被认为是不可达。

RIP协议结构相对简单,每个路由器维护一张路由表,其中包含了其他路由器的路由信息。

当有变化发生时,路由器会向相邻的路由器发送更新信息,更新包含了新的路由信息,以及到达目的地所需要的跳数。

相邻的路由器接收到更新信息后,会根据最新的路由信息更新自己的路由表,然后将更新信息向相邻的路由器继续传递。

这样,整个网络中的路由器都能够了解最新的路由信息,并选择最佳路径进行数据包的传输。

RIP协议有几个特点:1. RIP协议通过定期发送更新信息来保持路由表的最新状态。

默认情况下,更新间隔是30秒,因此,RIP协议的收敛速度相对较慢。

这就意味着如果网络拓扑发生了变化,路由器之间可能会有一段时间的不一致,导致数据包无法正常传输。

2. RIP协议使用跳数作为度量单位来选择最佳路径。

这种度量方式相对简单,但往往不能够体现出实际的链路质量。

因此,当网络有多个路径时,RIP协议可能不能选择最佳路径,导致传输效率降低。

3. RIP协议在路由信息的传输中没有进行任何安全验证,因此容易受到攻击。

攻击者可以伪造路由信息,从而影响整个网络的路由选择。

尽管RIP协议存在上述的一些不足,但它仍然被广泛应用于较小的网络环境中,例如局域网或小型企业网络。

这是因为RIP协议的配置和维护相对简单,对硬件资源的要求较低,并且能够通过动态更新路由表来适应网络拓扑的变化。

总的来说,RIP协议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协议,用于选择最佳路径来传递数据包。

RIP协议理解

RIP协议理解

RIP协议理解协议名称:RIP协议理解一、背景介绍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算法的动态路由协议,用于在网络中自动交换路由信息。

它主要用于小型局域网或中型企业网络中,通过计算跳数(hop count)来确定最佳的路由路径。

本协议旨在详细介绍RIP协议的基本原理、工作机制和相关配置。

二、协议原理1. RIP协议工作原理RIP协议使用距离向量算法(distance-vector algorithm)来计算最佳路由。

每个路由器都会维护一个路由表,其中包含其他路由器的信息以及到达目标网络的距离。

路由器通过周期性地广播路由表信息,使得其他路由器能够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2. RIP协议的跳数计算RIP协议使用跳数来衡量到达目标网络的距离,每次经过一个路由器,跳数加1。

当跳数达到15时,表示该路径不可达。

RIP协议选择跳数最小的路径作为最佳路由。

三、协议工作流程1. RIP协议的路由信息交换每个路由器会周期性地向相邻的路由器发送路由表信息,这些信息包含了目标网络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跳数等。

接收到路由表信息的路由器会更新自己的路由表,并将更新后的路由表信息广播给其他路由器。

2. 路由表的更新和维护当路由器收到其他路由器的路由表信息时,会比较其中的跳数和目标网络信息。

如果新的路由信息跳数更小或者目标网络更具体(即子网掩码更长),则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路由器还会定期发送路由表信息,以便其他路由器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四、协议配置1. RIP协议的基本配置在路由器上启用RIP协议需要进行以下配置:- 配置路由器接口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

- 启用RIP协议,并指定RIP版本(RIPv1或RIPv2)。

- 配置RIP协议的更新间隔和超时时间。

2. 高级配置选项除了基本配置外,还可以进行以下高级配置:- 配置RIP协议的认证,以确保只有授权的路由器可以交换路由信息。

- 配置RIP协议的路由策略,以便根据需要调整路由的优先级。

RIP协议理解

RIP协议理解

RIP协议理解协议名称:RIP协议理解一、引言本协议旨在详细描述和解释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协议的基本原理、功能和应用。

RIP协议是一种用于在网络中实现动态路由的距离向量路由协议。

本协议将介绍RIP协议的工作原理、数据包格式、路由更新过程以及常见问题。

二、背景在计算机网络中,路由是实现数据包从源地址到目的地址的传输过程中,选择最佳路径的关键。

RIP协议作为一种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IGP),被广泛应用于小型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中,用于路由器之间的路由信息交换,以实现网络通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三、RIP协议的基本原理1. 距离向量算法:RIP协议采用距离向量算法,通过维护每个路由器到其他路由器的距离信息,来选择最佳路径。

每个路由器根据收到的距离向量信息,更新自己的路由表,并将更新的信息广播给相邻路由器。

2. 跳数:RIP协议使用跳数(Hop Count)作为衡量路径距离的指标,即将到达目的地所需经过的路由器数量。

每个路由器将自己到达目的地的跳数信息发送给相邻路由器,相邻路由器根据收到的信息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3. 路由更新:RIP协议中的路由更新是周期性进行的,每隔一定时间路由器会向相邻路由器发送路由更新信息,以确保网络中的路由表保持最新。

4. 路由信息存储:RIP协议中的路由信息存储在路由表中,包含目的地地址、下一跳地址和距离等信息。

每个路由器根据收到的路由更新信息更新自己的路由表,并根据路由表选择最佳路径。

四、RIP协议的数据包格式RIP协议的数据包格式如下:- 帧头部:包含版本号、命令类型等信息。

- 路由信息表:包含目的地网络地址、下一跳地址和距离等信息。

- 帧尾部:包含校验和等信息。

五、RIP协议的路由更新过程1. 路由器启动:当一个路由器启动时,它会发送请求消息(Request Message)给相邻路由器,请求相邻路由器发送它们的路由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IP协议的全称是路由信息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它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IGP),用于一个自治系统(AS)内的路由信息的传递。

RIP协议是基于距离矢量算法(Distance Vector Algorithms)的,它使用“跳数”,即metric来衡量到达目标地址的路由距离。

二、该协议的局限性1、协议中规定,一条有效的路由信息的度量(metric)不能超过15,这就使得该协议不能应用于很大型的网络,应该说正是由于设计者考虑到该协议只适合于小型网络所以才进行了这一限制。

对于metric为16的目标网络来说,即认为其不可到达。

2、该路由协议应用到实际中时,很容易出现“计数到无穷大”的现象,这使得路由收敛很慢,在网络拓扑结构变化以后需要很长时间路由信息才能稳定下来。

3、该协议以跳数,即报文经过的路由器个数为衡量标准,并以此来选择路由,这一措施欠合理性,因为没有考虑网络延时、可靠性、线路负荷等因素对传输质量和速度的影响。

三、RIP(版本1)报文的格式和特性3.1、RIP(版本1)报文的格式0 7 15 31命令字(1字节)版本(1字节)必须为0(2字节)地址类型标识符(2字节)必须为0(2字节)IP地址必须为0必须为0Metric值(1—16)(最多可以有24个另外的路由,与前20字节具有相同的格式)“命令字”字段为1时表示RIP请求,为2时表示RIP应答。

地址类型标志符在实际应用中总是为2,即地址类型为IP地址。

“IP地址”字段表明目的网络地址,“Metric”字段达目的网络所需要的“跳数”。

3.2. RIP的特性(1)路由信息更新特性:路由器最初启动时只包含了其直连网络的路由信息,并且其直连网络的metric值为1,然后它向周围的其他路由器发出完整路由表的RIP请求(该请求报文的“IP地址”字段为0.0.0.0)。

路由器根据接收到的RIP应答来更新其路由表,具体方法是添加新的路由表项,并将其metric值加1。

如果接收到与已有表项的目的地址相同的路由信息,则分下面三种情况分别对待:第一种情况,已有表项的来源端口与新表项的来源端口相同,那么无条件根据最新的路由信息更新其路由表;第二种情况,已有表项与新表项来源于不同的端口,那么比较它们的metric值,将metric值较小的一个最为自己的路由表项;第三种情况,新旧表项的metric值相等,普遍的处理方法是保留旧的表项。

路由器每30秒发送一次自己的路由表(以RIP应答的方式广播出去)。

针对某一条路由信息,如果180秒以后都没有接收到新的关于它的路由信息,那么将其标记为失效,即metric值标记为16。

在另外的120秒以后,如果仍然没有更新信息,该条失效信息被删除。

2)RIP版本1对RIP报文中“版本”字段的处理:0:忽略该报文。

1:版本1报文,检查报文中“必须为0”的字段,若不符合规定,忽略该报文。

>1:不检查报文中“必须为0”的字段,仅处理RFC 1058中规定的有意义的字段。

因此,运行RIP版本1的机器能够接收处理RIP版本2的报文,但会丢失其中的RIP版本2新规定的那些信息。

(3)RIP版本1对地址的处理RIP版本1不能识别子网网络地址,因为在其传送的路由更新报文中不包含子网掩码,因此RIP路由信息要么是主机地址,用于点对点链路的路由;要么是A、B、C类网络地址,用于以太网等的路由;另外,还可以是0.0.0.0,即缺省路由信息。

(4)计数到无穷大(**ing to Infinity)前面在RIP的局限性一部分提到了可能出现的计数到无穷大的现象,下面就来分析一下该现象的产生原因与过程。

考察下面的简单网络:c(目的网络)----router A------router B在正常情况下,对于目标网络,A路由器的metric值为1,B路由器的metric值为2。

当目标网络与A路由器之间的链路发生故障而断掉以后:c(目的网络)--||--router A------router BA路由器会将针对目标网络C的路由表项的metric值置为16,即标记为目标网络不可达,并准备在每30秒进行一次的路由表更新中发送出去,如果在这条信息还未发出的时候,A路由器收到了来自B的路由更新报文,而B中包含着关于C的metric为2的路由信息,根据前面提到的路由更新方法,路由器A会错误的认为有一条通过B路由器的路径可以到达目标网络C,从而更新其路由表,将对于目标网络C的路由表项的metric值由16改为3,而对于的端口变为与B路由器相连接的端口。

很明显,A会将该条信息发给B,B将无条件更新其路由表,将metric改为4;该条信息又从B发向A,A将metric改为5……最后双发的路由表关于目标网络C的metric值都变为16,此时,才真正得到了正确的路由信息。

这种现象称为“计数到无穷大”现象,虽然最终完成了收敛,但是收敛速度很慢,而且浪费了网络资源来发送这些循环的分组。

另外,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metric值的最大值的选择实际上存在着矛盾,如果选得太小,那么适用的网络规模太小;如果选得过大,那么在出现计数到无穷大现象的时候收敛时间会变得很长。

3.3. 为了提高RIP性能的两项措施3.3.1. 水平分割在上面的“计数到无穷大”现象中,产生的原因是A、B之间互相传送了“欺骗信息”,那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自然会想到如果能将这些“欺骗信息”去掉,那么不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计数到无穷大”了吗。

水平分割正是这样一种解决手段。

“普通的水平分割”是:如果一条路由信息是从X端口学习到的,那么从该端口发出的路由更新报文中将不再包含该条路由信息。

“带毒化逆转的水平分割”是:如果一条路由信息是从X端口学习到的,那么从该端口发出的路由更新报文中将继续包含该条路由信息,而且将这条信息的metric置为16。

“普通的水平分割”能避免欺骗信息的发送,而且减小了路由更新报文的大小,节约了网络带宽;“带毒化逆转的水平分割”能够更快的消除路由信息的环路,但是增加了路由更新的负担。

这两种措施的选择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3.3.2. 触发更新上面的“水平分割”能够消除两台路由器间的欺骗信息的相互循环,但是当牵涉到三台或者以上的路由器时,效果就有限了。

考察下面的网络:+---+ +----+ +-----+ /-----\| | | C +-------| D | -----|| E ||| A +------| | | +---- | |+-+-+ +----+ +---+-+ \-----/| -- || -- || -- |+----+ || | || B +-----------------------| |+----+E是目标网络针对目标网络,各路由器的路由信息分别如下:A:3 CB:2 DC:2 DD:1 直连当D与目标网络之间发生故障中断以后,B和C都能正确的从D得到网络不可达的信息,但是,从上面的路由信息中可以看出,A虽然不会给C发送错误信息,但是A可能在未收到网络不可达信息之前就给B发送了路由信息,让B错误的认为可以通过A到达目标网络,继而又会出现“计数到无穷大”的现象。

触发更新就是为了针对上述情况进行的一种改善,它的具体实现措施是:路由器一旦察觉到网络变化,就尽快甚至是立即发送更新报文,而不等待更新周期结束。

只要触发更新的速度足够快,就可以大大的防止“计数到无穷大”的发生,但是这一现象还是有可能发生的。

使用了触发更新以后,当网络拓扑发生变化的时候,网络中会出现类似于“多米诺骨牌”的更新报文潮流,并最后中止于从未发生变化的路径到达目标网络的路由器。

3.4. RIP中的4个定时器RIP中一共使用了4个定时器:** timer, timeout timer, garbage timer, holddowntimer。

** timer用于每30秒发送路由更新报文。

Timeout timer用于路由信息失效前的180秒的计时,每次收到同一条路由信息的更新信息就将该计数器复位。

Garbage timer和holddown timer同时用于将失效的路由信息删除前的计时:在holddowntimer的时间内,失效的路由信息不能被接收到的新信息所更新;在garbage timer 计时器超时后,失效的路由信息被删除。

另外,在触发更新中,更新信息会需要1到5秒的随机延时以后才被发出,这里也需要一个计时器。

四、RIP版本2简介RIP版本2的报文格式如下:0 7 15 31命令字(1字节)版本(1字节)路由域(2字节)0xFFFF(2字节)验证类型(2字节)验证(16字节)地址类型标识符(2字节)路由标签(2字节)IP地址子网掩码下一跳IP地址Metric值(1—16)(最多可以有24个另外的路由,与前20字节具有相同的格式)版本2的RIP使用了版本1中“必须为0”的字段,增加了一些对于路由的有用信息,其主要新添的特性如下:(1)报文中包含子网掩码,可以进行子网路由(2)支持明文/MD5验证(3)报文中包含了下一跳IP,为路由的选优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