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诊断标准
国际心电图诊断标准
国际心电图诊断标准
首先,心电图的正常波形包括P波、QRS波群和T波。
P波代表心房除极,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T波代表心室复极。
这些波形的形态、振幅、间期等参数都可以反映心脏的电生理活动,通过对这些参数的分析,可以判断心脏是否存在异常。
其次,国际上对心电图的诊断标准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室肥大、电解质紊乱等多个方面。
例如,心律失常的诊断需要结合心率、心律的规则性、P波和QRS波的关系等多个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而心肌梗死的诊断则需要观察ST段的变化、T波的倒置以及Q波的出现等特征。
此外,国际心电图诊断标准还对特定心脏病变的心电图表现进行了详细描述。
例如,房颤的心电图特征是心房波的不规则振动,QRS波正常,心室率不规则;心室肥大的心电图特征是QRS波增宽、振幅增高,T波倒置等。
这些特征可以帮助医生对心电图进行更准确的诊断。
最后,国际心电图诊断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大量的临床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可靠性。
因此,医务人员在进行心电图诊断时,应当严格遵循这些标准,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总之,国际心电图诊断标准对于医务人员诊断心脏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医务人员应当熟悉这些标准,并在临床实践中加以应用。
只有通过对心电图的准确解读和诊断,才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保障患者的健康。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国际心电图诊断标准,提高心电图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心肌缺血的ecg诊断标准
心肌缺血的ecg诊断标准心肌缺血的ECG诊断标准心电图(ECG)是诊断心肌缺血的重要工具,因为它可以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这些变化与心肌血流受限有关。
以下 ECG 标准用于诊断心肌缺血:ST 段改变ST 段压低:ST 段在 J 点以下压低≥0.05 mV(0.5 mm),持续≥0.08 秒。
ST 段抬高:ST 段在 J 点以上抬高≥0.1 mV(1.0 mm),持续≥0.08 秒。
T 波改变T 波倒置:T 波在正常情况下为正,但当心肌缺血时,它会倒置。
T 波增高:T 波比正常情况下更高,呈尖峰状。
QRS 改变Q 波:Q 波是 ECG 中最初的负向偏转,当心肌缺血时,它可能变深或变宽。
ST 段抬高:ST 段在 J 点以上抬高≥0.2 mV(2.0 mm),持续≥0.08 秒。
其他 ECG 发现ST 段水平移:ST 段相对于基线水平移。
T 波增宽:T 波比正常情况下更宽。
QT 间期延长:QT 间期是从 Q 波开始到 T 波结束的时间间隔,当心肌缺血时,它可能会延长。
特定心肌缺血部位的 ECG 特征不同部位的心肌缺血会导致 ECG 上特定的改变:前壁缺血:ST 段压低在 V1-V4 导联,T 波倒置在 V1-V4 导联。
侧壁缺血:ST 段压低在 I、aVL 和 V5-V6 导联,T 波倒置在I、aVL 和 V5-V6 导联。
下壁缺血:ST 段压低在 II、III 和 aVF 导联,T 波倒置在II、III 和 aVF 导联。
诊断标准的局限性值得注意的是,ECG 诊断心肌缺血的标准是有局限性的:它们仅提示心肌缺血的可能性,而不是明确的诊断。
它们可能会错误诊断为心肌炎或心包炎。
它们在糖尿病患者或接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中可能不敏感。
因此,临床医师应将 ECG 诊断与患者症状、体格检查和其他诊断测试的结果结合起来,以做出准确的诊断。
24h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
24h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24h动态心电图是一种常见的心电图检查方法,通过连续记录患者心脏电活动24小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心脏的功能状态。
而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则是对这些记录到的心电图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以确定患者的心脏健康状况。
下面将介绍24h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及其相关内容。
首先,对于24h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心率、心律、ST 段、T波、QRS波群等指标。
在分析这些指标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因素,以确定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一般来说,正常的心率范围在60-100次/分钟,心律应该是规则的,ST段、T波和QRS波群的形态也应该符合正常范围。
如果出现异常,就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判断。
其次,对于心率的诊断标准,需要考虑心率的变异性、夜间心率下降、运动时心率的变化等情况。
心率的变异性是指心率在不同时间段内的波动情况,夜间心率下降是指夜间心率相对于日间的下降情况,而运动时心率的变化则是指在运动状态下心率的变化情况。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出患者的心脏功能状态,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对于ST段和T波的诊断标准,需要考虑ST段的抬高或压低、T波的倒置或增高等情况。
ST段和T波的异常往往与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疾病有关,因此对于这些指标的分析和判断至关重要。
在进行分析时,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以确定是否存在心脏疾病。
最后,对于QRS波群的诊断标准,需要考虑QRS波群的时限、形态、电轴等情况。
QRS波群的异常往往与心室肥大、传导阻滞等疾病有关,因此对于这些指标的分析和判断也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综合分析,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心脏健康状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24h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涉及到多个方面的指标和参数,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准确评估,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心脏功能状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心电图基础知识与诊断书写
心电图基础知识与诊断书写一、正常心电图1、正常心电图必须保证心电图的图面及各项参数都属正常范围内,如参数有偏差应纠正。
2、正常心电图电轴掌握在-30 度~90度范围内。
3、窦性心律P-P间期互差<=160ms时应直接诊断为正常心电图。
当P-P间期互差>=160ms,<=200ms时(1)无须与其他窦性心律失常相鉴别时,在诊断窦性心律不齐时请加诊断“心电图属正常范围内”。
(2)如需与其他窦性或房性心律失常相鉴别时,直接诊断窦性心律不齐。
二、电轴偏移:1、电轴左偏:-30°~-90°:I 导联主波向上,III 导联主波向下,II 导联R/S<1。
2、电轴右偏:90°~180°:I 导联主波向下,III导联主波向上。
3、电轴极度右偏:180°~270°(-90°~ -180°):I,III导联主波均向下。
(SISIISIII 现象:I,II,III导联均呈R/S<1)。
4、六个肢体导联均呈R/S=1,则其QRS 额面电轴为0°。
三、心脏转位:1、注意胸前电极安放位置的准确性。
2、逆钟向转位:V1导联R/S>1,或V1R/S<1,但V2导联R/S>1;如V1导联R/S<1,V2导联R/S=1时,不要下此诊断。
3、顺钟向转位:参考导联为V5。
当V5 或V6 导联R/S<1,V1呈QS 或rS时再作诊断。
四、低电压:1、肢体导联低电压:所有肢体导联电压均<5mm.,只要有1个导联的电压达到5mm 就不作此诊断。
2、胸导联低电压:胸前导联电压<8mm。
如果V1-V4 导联电压正常,仅V5-V6导联电压低于8mm,应作左胸导联低电压诊断,以提醒临床可能出现的左胸腔或胸壁病变。
3、全导联低电压:符合上述两条标准。
五、短P-R间期:1、只要有1个导联的P-R间期达到120ms 就不下此诊断2、P-R间期<120ms,QRS异常,应分别诊断。
心电图诊断标准
常见异常心电图诊断标准一. 心肌梗塞1.基本图形:①坏死Q波,时间>0.04秒,深度>1/4R。
②损伤性ST段抬高,弓背向上。
③缺血性T波改变。
2.心电图演变过程:起病数小时之内,可无异常或仅出现高耸T波。
起病数小时之后,ST段明显抬高呈弓背向上,ST段与T波融合形成单向曲线。
数小时至两天左右,出现病理性Q波,此为急性期改变,病理性Q波永久存在(偶可见Q波消失)。
抬高的ST段可持续数天至两周左右后,恢复至基线水平,T波可以低平或倒置,此为亚急性期的改变。
起病数周数月之后,T波呈V行倒置,倒置的T波可永久存在,或在数月至数年后恢复正常。
3.心电图定位:二.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表现1. T波变化,最早TV1>TV5,然后T波低平(T<1/10R)、双向、甚至倒置(QRS波群不以R为主可以倒置,如Ⅲ,AVR,V3R,V1,V2可倒置)。
2. ST段下移超过0.05mv(除AVR)。
3. 出现心律失常,传导阻滞。
4. QT间期延长(正常心率者QT间期0.36~0.44秒)。
三. 房性早搏:1. 提早出现房性P’波,形态与窦性不同。
P’-R间期≥0.12秒。
2. 房性P’波之后有正常形态的QRS波群,T波与QRS波的主波一致。
3. 不完全代偿间歇。
四. 交界区早搏1. 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形态基本正常。
2. P’波有三种可能:①先有逆行P’波(即倒置的P波),再有QRS波群,但此P’-R间期<0.12秒②先有QRS波群然后有逆行P’波,此R’-P间期<0.20秒③只有QRS波群而无P’波。
3. 交界区早搏的T波与QRS波群主波一致。
4. 完全代偿间歇。
五. 室性早搏1. 提早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前无P波。
2. QRS波群时间≥0.12秒。
.3. 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4. 完全代偿间歇。
六.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 相当于一系列连续很快的房性早搏或交界区早搏(3个或3个以上),频率大多数为15 0~250次/分,节律一般绝对规则。
心电图考核标准
心电图考核标准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是一种用于检测心脏电活动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可以提供有关心脏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
心电图考核标准是指对心电图结果进行评估的一套准则,用于判断心脏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下面将介绍心电图考核标准的相关内容。
心电图考核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心率:心电图可以准确地测量心率,并评估其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的正常心率为每分钟60-100次。
过慢的心率(<60次/分钟)可能表明心脏传导系统存在问题,过快的心率(>100次/分钟)可能表明心脏受到了外界刺激或存在心律失常。
2. 心脏节律:心电图可以检测心脏节律是否规律,并判断是否存在心律失常。
正常心电图显示出规律的P波、QRS波和T 波,它们之间的间隔时间是一致的。
如果心电图显示出不规则的波形,可能存在心脏节律异常,如快速心律失常、房颤等。
3. 心脏传导:心电图可以评估心脏的传导系统是否正常工作。
正常情况下,心脏的电信号应按照一定的路径传导,如从窦房结发出的信号依次传导至房室结、希氏束、束支和室肌。
如果心电图显示出传导阻滞,可能表明存在传导系统问题,如一度、二度、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
4. 心脏肥厚:心电图可以评估心脏是否存在肥厚的情况。
心脏肥厚可以是心脏肌肉增厚的反应,也可以是因为心脏负荷增加引起的。
心电图中的QRS波群时间、电压变化等指标可以提示心肌肥厚的情况。
5. 心肌缺血:心电图可以评估心肌是否存在缺血情况。
缺血时,心肌的供氧不足,电信号传导会发生异常变化。
心电图中的ST段偏移、T波倒置等指标可以提示心肌缺血的情况。
综上所述,心电图考核标准是对心电图结果进行评估的准则,用于判断心脏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通过对心率、心脏节律、心脏传导、心脏肥厚和心肌缺血等指标的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初步判断心脏健康状况,为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
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动态心电图(Holter)是一种连续记录心电活动的检查方法,能够对心脏的电活动进行全天候的监测,对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心脏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是临床医生进行分析和判断的依据,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将对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临床医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
1. 室性早搏(PVC),在24小时内出现≥100次,或连续出现≥3次。
2. 房性早搏(PAC),在24小时内出现≥30次,或连续出现≥3次。
3. 心房颤动(AF),持续时间≥30秒,或频繁发作。
4. 心室颤动(VF),出现一次即可诊断。
5. 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心率>100次/分,持续时间≥30秒。
二、心肌缺血的诊断标准。
1. ST段改变,水平或向下型压低≥0.1mV,持续时间≥0.08秒。
2. T波改变,对称性倒置,持续时间≥0.16秒。
3. 心肌梗死,出现异常Q波。
三、其他心电图异常的诊断标准。
1. 心室肥大,QRS波宽度≥0.12秒。
2. 心室传导阻滞,QRS波宽度≥0.12秒,伴有束支传导阻滞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3. QT间期延长,男性≥0.45秒,女性≥0.46秒。
4. 心脏起搏器功能,检测心脏起搏器的工作状态和性能。
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是临床医生判断心脏疾病的重要依据,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因此,在进行动态心电图诊断时,临床医生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结合动态心电图的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对于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临床医生在进行动态心电图诊断时,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分析和判断,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对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正常心电图诊断标准
正常心电图诊断标准心电图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脏是否存在异常。
正常心电图的诊断标准对于临床医生来说非常重要,它可以为医生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持,帮助医生准确判断患者的心脏健康状况。
本文将对正常心电图的诊断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临床医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检查方法。
首先,正常心电图应当具备以下特征,心率在60-100次/分之间,P波、QRS 波和T波的形态和时间均在正常范围内,心脏各部位电轴正常,ST段和T波无明显异常。
具体来说,P波的形态应当是正常的,即呈现出一种典型的尖锐向上的形状,且时间不超过0.11秒;QRS波的时间也应当在正常范围内,通常为0.06-0.10秒;T波应当是向上的,且时间不超过0.25秒。
此外,ST段应当与基线平行,且不应有明显的抬高或压低。
其次,对于心脏各部位电轴的判断也是正常心电图诊断的重要内容。
正常情况下,心脏的电轴应当指向左下方,即心脏的整体电活动应当是从上至下、从右至左的。
如果心脏电轴偏移超出了正常范围,就可能意味着心脏存在异常。
除了以上内容,正常心电图的诊断标准还应当包括对ST段和T波的分析。
ST 段是连接QRS波和T波的部分,其形态和位置可以反映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等情况。
在正常心电图中,ST段应当与基线平行,且不应有明显的抬高或压低。
T波的形态和时间也应当在正常范围内,通常为向上的,且时间不超过0.25秒。
总的来说,正常心电图的诊断标准是非常严格的,需要医生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通过对心电图的仔细观察和分析,医生可以及时发现心脏的异常情况,为患者提供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因此,对于临床医生来说,熟练掌握正常心电图的诊断标准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还可以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好的指导。
综上所述,正常心电图的诊断标准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心电图的仔细观察和分析,医生可以及时发现心脏的异常情况,为患者提供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心电图诊断标准
心电图诊断标准
首先,心电图的正常波形包括P波、QRS波和T波,它们代表了心脏的不同阶段的电活动。
P波代表心房除极,QRS波代表心室除极,T波代表心室复极。
正常
的心电图波形应该是规则的,波峰和波谷应该清晰可见,波形之间的时间间隔也应该在正常范围内。
其次,心电图的测量参数也是判断心电图正常与否的重要依据。
常见的测量参
数包括心率、PR间期、QRS间期、QT间期等。
心率是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正常成年人的心率在60-100次/分钟之间。
PR间期是指P波开始到QRS波开始的
时间间隔,正常范围是0.12-0.20秒。
QRS间期是指心室除极的时间间隔,正常范
围是0.06-0.10秒。
QT间期是指心室除极和复极的总时间,正常范围是0.35-0.44秒。
此外,心电图的异常波形和测量参数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常见的异常包括心
律失常、传导阻滞、心室肥大、心肌缺血等。
心律失常包括早搏、逸搏、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这些异常波形和测量参数的改变都可能代表心脏存在疾病或异常。
最后,心电图诊断标准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
比如,患者是否有胸痛、气促、心悸等症状,体征是否有心率不齐、心音异常等。
这些信息都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心电图的异常所在,对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总之,心电图诊断标准是临床医生判断心脏功能和诊断心脏疾病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心电图波形和测量参数的分析,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可以帮助医生做出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希望本文的介绍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心电图诊断标准的相关内容。
心电图诊断标准
房早: 1. 提前出现“P”-QRS-”波群2. P’波与窦性P波不同3.P’-R间期〉0.12s4. QRS波室上性,联律间距相等室早:1.提前出现宽大畸形的QRS-T波群2.其前无相关P波3.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4.联律相等5.代偿完全房颤:心房f 波的频率为350—600次/分窦性P波消失代之大小间距形态极不规则的纤颤波(f波)R-R间距绝对不规则,QRS波呈室上性房颤伴III度房室传导阻滞时,R-R间距可相等房扑:250—350次/分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间距形态相同的锯齿状扑动波(F波)QRS呈室上性,如等比传导,R-R间距相等,如不等比传导,R-R间距不相等I度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延长,大于等于0.20秒II度房室传导阻滞:I型(文氏现象)1.P-P相等,P-R间期逐渐延长2.R-R逐渐缩短,直至脱落一个“QRS-T”波,形成一个长间歇短于任何二个R-R之和,周而复始3.脱落后的P-R最短,脱落前的P-R最长II型(莫氏现象)P-P相等,P-R不等,P-R呈固定型,P波脱落QRS波群,形成一个长间歇,周而复始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各导联P-P相等,R-R相等,P波与R波无关,P频率大于R频率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I、avL、V5、V6呈R型,有时R波顶端有切迹V1-3呈rS型或呈QS型,继发性ST-T改变。
QRS〉=0.12s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V1呈rsR’型或R波(有切迹),I、avL、V4-6 S波粗钝继发性ST-T改变,QRS〉=0.12s心肌梗死:1.急性:数小时到数日到数周,可出现异常Q波,ST段弓背向上抬高,成单向曲线,T波可倒置2.近期:数周到数月,ST段相应压低,T波倒置变浅3.陈旧期:3-6个月之后,ST段基本恢复至基线,坏死型Q波出现,T波正常定位:1.膈面:II 、III、av F抬高2.广泛前壁: V1-V6抬高,I、avL压低(1)前间壁:V1-V3(V4)抬高(2)前侧:V4-V6/侧V5-V6抬高(3)局限性前壁:V3-V4抬高(4)局限性前间壁; V1-V2抬高(5)真后壁:V7-V9,表现V1呈R/S〉1,年龄越大,加作V7-V9(6)高侧壁:V5-V6,I、avL抬高左室肥大:1.SV1〉1.5 mV,SV1+SV5〉4.0mV2.电轴左偏〈-30度3.QRS〈=0.11s右室肥大:1.电轴右偏〉=120度2.V1R/S〉13.V1R+V5S〉=1.2MV,V1R〉1.0MV4.V1呈小Q大R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快速出现的QRS-T波群,R-R绝对规则,P波无法辨认。
心电图诊断标准
心电图诊断标准房室肥大一,左心房肥大(Left Atrial Hypertrophy)●I、II、aVL、V4~V6导联上,P波增宽,时间>0.11秒;●P波顶部有切迹,呈双峰型,峰距≥0.04秒,称为“二尖瓣”型P波;●PTF-V1≤-0.04毫米.秒。
二,右心房肥大(Right Atrial Hypertrophy)●II、III、aVF导联上,P波高尖,电压>0.25mV,又称为“肺型P波”;●I、aVL导联P波低平或倒置;●V1、V2导联P波,多高尖耸立,少数低平或倒置;●P波时间正常。
注解:“二尖瓣P波”并非只见于二尖瓣狭窄,二尖瓣狭窄的病人也不一定全部显示此种图形特征。
“肺型P波”虽多见于肺部疾患所致右房肥大,但在晚期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病人也常可见到。
所以作为心房肥大的定位诊断,仍需要结合其它改变及临床资料来肯定诊断。
目前采用一种简便而实用的鉴别方法是测量P/P-R段比值。
此比值在1.0~1.6范围内为正常,如左心房肥大者,因P波时间延长,故此比值大于1.6,右心房肥大者,此比值小于1.0,但尚须结合病史等综合判断。
三,左心室肥大(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RI>1.5mV, RavL>1.2mV,RavF>2.0mV,或RI+SIII>2.5mV,RV5>2.5mV,SV1+RV5≥3.5mV(女),4.0mV(男)●QRS综合波时间延长,可达0.10~0.11秒;●V1、V5、V6导联T波呈低平、双向或倒置,S-T段下移>0.05mV;●心电轴左偏。
注解:原有的一项即V5导联的V AT>0.05秒,现有学者认为这个概念并不正确,实际在左心室肥大的诊断中非常有限,故可删除这项标准。
如临床无引致左心室肥大的疾病存在,心电图仅有QRS综合波V5电压增高,或平均电轴轻度左偏时,只能作出QRS综合波高电压或电轴左偏的诊断,当见于青年人和儿童一般无病理意义。
另外要注意和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心室肥大伴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的鉴别。
心电图解读评分标准
心电图解读评分标准心电图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查手段,用于评估心脏的电活动。
准确的解读心电图对于正确诊断心脏疾病非常重要。
为了标准化心电图的解读,制定了一套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心率:评估心电图中的心率是否正常。
正常心率范围是60-100次/分钟。
2. 心律:评估心电图中的心律是否规整。
正常心律应呈现规整的R-R间距。
3. P波:评估心电图中的P波形态是否正常。
正常P波应呈现圆滑的正向波。
4. PR间期:评估心电图中的PR间期是否正常。
正常PR间期范围是0.12-0.20秒。
5. QRS时限:评估心电图中的QRS时限是否正常。
正常QRS时限范围是0.06-0.10秒。
6. QT间期:评估心电图中的QT间期是否正常。
正常QT间期应根据心率进行校正。
7. ST段:评估心电图中的ST段是否正常。
正常ST段应水平延伸与基线相平。
8. T波:评估心电图中的T波形态是否正常。
正常T波应呈现圆滑的正向波。
根据以上评分标准,对心电图的解读进行评分,可以得到一个综合的结论。
评分越高,心电图结果越接近正常。
评分低的心电图可能存在心脏病变或其他异常情况,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注意:以上评分标准仅供参考,具体评分应结合临床情况来综合判断。
在解读心电图时,应谨慎操作,避免因误判而导致错误的诊断。
参考文献:- 张三, 李四. 心电图解读评分标准. 医学杂志, 20XX, XX(XX): XXX-XXX.。
最新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标准
急诊心电图诊断标准1、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判断要点1. P波在I、II、aVF导联直立,在aVR导联倒臵2. PR 间期0.12 〜0.20s ;3. P 波频率大于100次/分。
2、窦性心动过缓心电图判断要点1. P波在I、II、aVF导联直立,在aVR导联倒臵;2. PR 间期0.12 〜0.20s ;3. P 波频率小于60次/分。
3、窦性心律不齐诊断要点1、P波为窦性,在I、II、aVF导联直立,在aVR导联倒臵;2、P P间期互差>0.12秒,也有人以互差>0.16秒作为诊断标准。
(1)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P间期的改变与呼吸有关,吸气时PP间期逐渐缩短,呼气时PP 间期逐渐延长,屏住呼吸时,PP间期变为匀齐。
⑵非时相性窦性心律不齐P间期的改变与呼吸无关,PP间期逐渐缩短与PP间期逐渐延长也是交替出现,但其变化的周期较长。
(3)心室时相性窦性心律不齐:见于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包含QRSfe群的PP间期短于不包QRSfe群的PP间期,PP间期的互差一般<0.12秒。
4. 窦性停搏诊断要点1. 窦性心律中出现较长的间歇,其间无P波;2. 长间歇不是基本心律PP间期的整数倍。
3. 间歇过长时可能出现交界性逸搏、室性逸搏,但很少出现房性逸搏,因为心房与窦房结可以同时受到同一种病变的抑制。
5. 房性早搏诊断要点1. 提早出现的P '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偶可呈逆行型;2. P ‘ R间期一般正常,也可延长(房室干扰现象),偶可短于0.12秒;3. 早期的P '波有时下传受阻,P'波后无QRS波群,称为受阻型的房性早搏;4. 早期的P '波后继的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或呈室内差异性传导;5. 代偿期多不完全性。
6、房室交界区性早搏诊断要点1、提前出现的P波与QRS波分别为交界区早搏向上及向下传导引起,故P波与QRS波之间无传导与被传导的关系,P波可在QRS波之前、之后或埋藏在QRS波之中;2、交界区性早搏向心房或心室均可发生隐匿性传导;3、P波为逆行性,即aVF导联P波倒臵,PR间期< 120ms ;4、QR皺形态可为正常或增宽,后者是发生心室内差异性传导所致7、室性早搏诊断要点1. 提早出现的QRS波群呈宽大畸形,时限成人>0.12秒,小儿>0.10秒,T波与QR皺群的方向相反2. 早搏之前无与其相关的P 波;3. 逆行性P '波可能位于QR皺群之后,RP >0.20秒;4. 早搏的QRS波群形态在同一导联相同,且配对时间相等,为单源性室性早搏;如早搏的QRS波群形态为固定的2〜3种类型,且配对时间不等,则属于多源性室性早搏,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心电图诊断标准
正常心电图分析1.心律:(1)基本心律:窦性或异位。
(2)窦性心律最基本条件:PV5,PV6直立,PavR倒置。
2.心率:大于3大格小于5大格(1格300,2格150,3格100,4格75,5格50),房颤时计算平均心室率。
(1小格为0.04s)3.P波:(1)正常圆钝。
(2)正常肢导<0.25mv,胸导<0.2mv。
(3)正常<0.12s。
4.P-R间期:正常为0.12-0.20s。
5.QRS波群:(1)时间为0.06-0.10s。
(2)电压:Q<1/4R,主要分析V1,V5。
RV1<1.0mv,RV5<2.5mv。
(3)胸导自V1-V6,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少,V1:R/S<1,V5:R/S>1。
(5)RV5+SV1<4.0mv (成年男子),<3.5(成年女子);RV1+SV5<1.05vmv。
6.S-T段:(1)时间为0.05-0.15s。
(2)移位:以j点后0.06-0.08s为准,以P-R段为基线,需结合形态分析。
上移:正常V1-V2<0.3mv,V3<0.5mv,其余导联<0.1mv;下移:正常各导联主要均应<0.05mv。
7.T波:主要分析R波占优势的导联,肢导联主要看I、II,胸导主要看V4、V5、V6,正常时R 波占优势导联T波直立,振幅>R/10。
异常T波表现为低平、平坦、双向或倒置。
8.Q-T间期:与心率快慢有关,正常值应根据相应的心率校正(0.32-0.44s)。
9.U波:V2,V3清楚,U与T方向相同,U<T,U<0.2mv。
(一)正常窦性心律:(1)存在窦性P波,即PV5,V6直立,PavR倒置。
(2)P-R间期为0.12-0.20s。
(3)P-R间期差<0.12s。
(4)频率为60-100次/分。
(二)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率频率>100次/分。
常见心电图诊断标准
常见心电图诊断依据【心电图脑电图讨论版】正常窦性心律和窦性心律失常正常窦性心律诊断要点1.P波的方向:呈直立型,PⅡ直立,PaVR倒置,PⅢ、aVF一般也是直立的。
2.PR间期:在每个P波之后都继有QRS波群,PR 间期0.12~20秒,而且在每个心搏是恒定的。
小儿PR间期随心率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不小于正常的低限或大于正常高限。
3.PP间期:并不绝对匀齐,但PP间期的互差<0.12秒医学。
4.心房频率:60~100次/分。
小儿不超过正常相应年龄组心率95%或不低于正常相应年龄组的5%。
窦性心动过缓诊断要点1.P波的方向:呈直立型,PⅡ直立,PaVR倒置,PⅢ、aVF一般也是直立的。
2.PR间期:在每个P波之后都继有QRS波群,PR 间期0.12~20秒,而且在每个心搏是恒定的。
小儿PR间期随心率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不小于正常的低限或大于正常高限。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3.P波频率<60次/分,但很少<40次/分。
小儿心率低于下列范围:1岁以内超过100次/分,1~6岁超过80次/分,6岁以上超过60次/分。
4.可能伴有窦性心律不齐,结性逸搏等;窦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1.P波的方向:呈直立型,PⅡ直立,PaVR倒置,PⅢ、aVF一般也是直立的。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2.PR间期:在每个P波之后都继有QRS波群,PR 间期0.12~20秒,而且在每个心搏是恒定的。
小儿PR间期随心率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不小于正常的低限或大于正常高限3.P波频率100~160次/分,但甲亢的成人患者,P波频率可大于180次/分。
小儿心率超过下列范围:1岁以内超过140次/分,1~6岁超过120次/分,6岁以上超过100次/分。
4.心动过速时由于P电轴下移,P波的形态可发生某种程度的改变,心率过快时可与T波重叠,PR段及ST段可下降,T波平坦甚至倒置。
窦性心律不齐诊断要点1.窦性心律2.PP间期互差>0.12秒,也有人以互差>0.16秒作为诊断标准。
正常心电图的诊断标准
正常心电图的诊断标准心电图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检查手段,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脏的功能状态,对于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正常心电图的诊断标准是指在心电图检查中,患者的心电图表现符合正常范围内的特征,没有明显异常的表现。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正常心电图的诊断标准。
首先,正常心电图的P波应该是正常的。
P波代表心房除极,通常应该是正向的、单峰、单向的波。
P波的振幅应该在0.5-2.5mm之间,持续时间在0.06-0.11秒之间。
P波的形态应该是一致的,不应该出现异常的波形。
其次,正常心电图的QRS波也应该是正常的。
QRS波代表心室除极,通常应该是窄尖的波。
QRS波的持续时间在0.06-0.1秒之间,振幅在0.5-2.5mm之间。
在正常情况下,QRS波的形态应该是一致的,不应该出现异常的波形。
另外,正常心电图的T波也是非常重要的。
T波代表心室复极,通常应该是正向的、圆顶的波。
T波的持续时间在0.16-0.24秒之间,振幅在0.5-2.5mm之间。
T 波的形态应该是一致的,不应该出现异常的波形。
此外,正常心电图的心率也是需要符合一定的范围。
在成年人中,正常的心率范围是60-100次/分钟。
心率过快或过慢都可能是异常的表现,需要引起医生的重视。
最后,正常心电图的ST段也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
ST段代表心室收缩期的结束和舒张期的开始,通常应该是水平的或轻微下斜的。
ST段的压低、抬高或水平段的不平直都可能是异常的表现。
总的来说,正常心电图的诊断标准是根据P波、QRS波、T波、心率和ST段等多个方面来综合判断的。
只有当这些指标都符合正常范围内的特征,才能够被判定为正常心电图。
对于心电图检查结果的解读,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来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们需要对心电图的各项指标有着清晰准确的了解,才能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因此,对于正常心电图的诊断标准,我们需要深入学习和理解,以提高对心电图检查结果的判断能力,从而更好地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心电图危急值诊断标准
心电诊断科危急值标准
一.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
1、缺血性ST-T改变(常伴有心前区闷痛等症状)
ST段抬高:J点后60-80ms处ST段弓背向上抬高≥0.10mV,右胸导联≥0.25mV,左胸导联≥0.10mV。
ST段压低:J点后60-80ms处ST段下斜型或水平型压低≥0.15mV。
2、恶性心律失常(常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表现)
快速多源性室性心动过速、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R on T室性早搏;
3、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室率≥230次/min、
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平均心室率≥180次/min
心房颤动伴心室预激:心室率达200-230次/分以上,最短RR间期<250ms。
4、心室长间歇
RR间期大于2.5s并伴有一过性黑朦、晕厥者、
心动过缓平均心室率35次/min
首次发现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平均心室率<40次/min
5、高度怀疑急性肺栓塞心电图改变
与前份心电图对比,胸前导联T波倒置,出现SIQIIITIII现象,新发右束支阻滞;电轴右偏,心率加快,aVR导联R波增高等。
6、电解质紊乱
高血钾:P波消失,出现QRS波群前无P波的窦室传导,QRS波群明显宽顿,QT间期进一步延长。
低血钾:T波低平、浅倒置,出现巨大U波或TU融合。
QT间期明显延长伴R on T室性早搏
二、动态血压监测
动态血压持续增高:收缩压持续性增高>200mmHg。
动态血压持续降低:收缩压持续性降低<80mmHg常伴晕厥或体位性低血压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电图诊断标准房室肥大一,左心房肥大(Left Atrial Hypertrophy)●I、II、aVL、V4~V6导联上,P波增宽,时间>0。
11秒;●P波顶部有切迹,呈双峰型,峰距≥0、04秒,称为“二尖瓣"型P波;●PTF-V1≤—0.04毫米.秒。
二,右心房肥大(Right Atrial Hypertrophy)●II、III、aVF导联上,P波高尖,电压>0.25mV,又称为“肺型P波”;●I、aVL导联P波低平或倒置;●V1、V2导联P波,多高尖耸立,少数低平或倒置;●P波时间正常。
注解:“二尖瓣P波”并非只见于二尖瓣狭窄,二尖瓣狭窄得病人也不一定全部显示此种图形特征、“肺型P波”虽多见于肺部疾患所致右房肥大,但在晚期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病人也常可见到。
所以作为心房肥大得定位诊断,仍需要结合其它改变及临床资料来肯定诊断、目前采用一种简便而实用得鉴别方法就是测量P/P—R段比值。
此比值在1、0~1、6范围内为正常,如左心房肥大者,因P波时间延长,故此比值大于1、6,右心房肥大者,此比值小于1、0,但尚须结合病史等综合判断。
三,左心室肥大(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RI〉1.5mV, RavL>1。
2mV,RavF>2。
0mV,或RI+SIII>2、5mV,RV5〉2、5mV,SV1+RV5≥3、5mV(女),4。
0mV(男)●QRS综合波时间延长,可达0。
10~0。
11秒;●V1、V5、V6导联T波呈低平、双向或倒置,S-T段下移>0、05mV;●心电轴左偏。
注解:原有得一项即V5导联得VAT〉0、05秒,现有学者认为这个概念并不正确,实际在左心室肥大得诊断中非常有限,故可删除这项标准、如临床无引致左心室肥大得疾病存在,心电图仅有QRS综合波V5电压增高,或平均电轴轻度左偏时,只能作出QRS综合波高电压或电轴左偏得诊断,当见于青年人与儿童一般无病理意义、另外要注意与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心室肥大伴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得鉴别。
最近有人认为传统得诊断标准不够理想,推荐加用以下新指标可供探讨:①12导联部振幅(∑QRS)>175mm;②V1~V3导联得S波电压之与(∑Sv1~3)>38mm;)>23mm;③I II aVL导联得R波电压之与(∑RI、II、aVL④∑Sv1~3+∑R I、II、aVL>54mm;⑤其中④项最有意义、四,右心室肥大(RightVentricular Hypertrophy)●RavR〉0、5mV, R/Q>1;●RV1〉1.0mV, RV1+SV5>1、2mV;●V1导联中R/S〉1,V5导联中R/S<1,V1导联波型呈qR型或R型,rsR'型,V AT>0.03秒;●电轴右偏,多〉+110度;●V1~V3导联中S-T段下移>0.05mV,T波倒置或低平,有得可出现右房增大得肺性P波、注解:五,双侧心室肥大(Bilateral Ventricular Hypertrophy)●只表现一侧心室肥厚得特征,多见左心室肥厚得图形;●近似正常得心电图,有时仅有QRS综合波增宽切迹,ST-T改变;●同时出现左、右心室肥厚得图形。
注解:正常情况下,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当双侧心室肥厚时,多表现左心室肥厚得图形、或由于两侧得电压相互抵消,故出现大致正常心电图。
目前认为诊断双侧心室肥厚得标准就是:出现左及右心室肥厚得心电图改变,尤其就是右心室肥厚图形;电轴左偏;RV5电压异常增高;RV5+SV1>4.0mV、冠状动脉供血不全一,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全(Acute Coronary Artery Insufficiency)●一过性S-T段移位,常见者为S-T段下移在V5、V6、II、III、aVF导联多见);●偶可表现为S-T呈损伤型抬高与T波高大,伴有对应导联得S-T段下移;●一过性T波倒置、低平或双向,多出现在V5、V6、II、II、aVF导联,可与S-T段移位同时存在或单独存在;●出现一过性Q波或QS波;●U波倒置与Q-T间期延长;●出现一过性得心律失常,如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心房颤动等。
二,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全(ChronicCoronary Artery Insufficiency)●在R波为主得导联上T波低平,双向,出现“冠状T”即T波升支与降支呈对称性倒置;●S—T段缺血型下移,除aVR导联外,其她导联普遍下移。
注解:以上心电图诊断并不就是特异性得,须结合临床资料,全面观察分析才有助于诊断。
有冠心病得危险因素得存在,与胸痛症状有联系得心电图改变,常有助于诊断、三,典型心绞痛(TypicalAngina Pectoris)●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一般以左胸导联常见,也可见于肢体导联;●T波由原来得直立变为低平,双向或倒置,倒置得T波常较深,呈“冠状T”改变,或T波变得异常高尖,然后再变为倒置;●可见一过性异常Q波;●U波倒置;●偶有一过性心律失常,如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或扑动,并行心律,窦房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室内阻滞等、四,变异型心绞痛(VarintAngina Pectoris , Prinzmetal AnginaPectoris)●S—T段抬高伴有对应导联S-T段下移,抬高得S-T段有时呈单向曲线,但发作后可恢复正常;●原来倒置得T波变为直立,出现“伪改善”;●T波增高,轻度发作时,T波由原来得低平变为直立、如发作严重,在S-T段上升得同时,T波可变高尖,有时比S-T段上升还要显著;●严重发作时,可见有R波增高、QRS综合波变宽;●少数病人在发作时可见U波倒置;●发作时间较长,缓解后S-T段恢复正常,但出现T波倒置;●心律失常,以室性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多见,个别可有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
注解:变异型心绞痛就是指胸痛发作与运动或情绪波动无关,常于夜间或清晨休息定时发作,疼痛剧烈,持续时间较长,有时可长达30分钟、心电图对变异型心绞痛有重要诊断意义,在发作时几乎都有明显改变,要注意与典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进行鉴别。
药物治疗可选用硝酸酯类或(与)钙通道拮抗剂,预防发作首选钙通道拮抗剂。
心律失常一,心律失常得分类●激动起源失常●异位搏动及异位心律●传导障碍所致得心律失常二,激动起源失常1,窦性心动过速(SinusTachycardia)2鉴别诊断:●2∶1、3∶1等规律得窦房阻滞规律性得窦房阻滞P-P就是匀齐得,而窦性心动过缓常并发窦性心律不齐,注射阿托品后,窦性心动过缓频率可逐渐加快,窦房阻滞则可突然成倍增加。
●未下传得房性期前收缩3,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Respiratory SinusIrregularity RespiratorySinus Arrhythmia)●窦性P波●P—P间距随呼吸而改变,吸气时变短,呼气时延长,令患者屏气,心律可变规律;4,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Non—respiratory SinusArrhythmia)●窦性P波;●P-P或R-R间距相差>0.12秒,令患者屏气后,窦性心律不齐随屏气不消失,与呼吸周期无关;5,窦房结内游走性心律(Wandering Pacemakerwithin Sinoatrial Node)●窦性P波,但P波形态多变,PII导联总就是直立得,PaVR导联总就是倒置得;●P—R间期发生长短变化,但均>0、12秒;●P-R间期长短不一,一般P波愈明显P-P间期愈短;反之,P波愈小,P—P间期愈长。
6,窦房结至房室交界区游走心律●在同一导联上,随着心律快慢得改变,P波得大小,形态及方向均逐渐发生变化,从窦性P波逐渐转变成交界区性P波,即PII导联直立,P波aVR导联倒置而转为PII导联倒置,P波aVR导联直立;●P-R间期,从P—R间期>0、12秒逐渐变成<0。
12秒、7,房室交界区游走心律(Wandering PacemakerwithinAtrioventricula rNode)●P波为逆行P′波,形态不一;●P′-R间期易变,均〈0。
12秒;●P′-P′间期长短不一;●P′波可以交替出现于QRS综合波之前、之中与之后,而且每个QRS综合波均与P波有一定得关系。
8,窦性停搏(Sinus Arrest)(窦性静止)●在窦性心律之后,突然出现一段较长得间隙(窦房结暂停),无P-QRS—T波;●停搏时间长短不定,可能较两个正常心动周期长,也可能较两个正常心动周期短;●在停搏之后,可以出现窦性心律,或者出现交界性逸搏,室性逸搏。
鉴别诊断:●窦房传导阻滞窦性停搏为窦房结暂停活动,在此时间内不发出激动,而窦房传导阻滞时窦房结仍发出激动,仅为个别激动不能下传至心房,故其长得间隙就是正常P—P间距得倍数、●未下传得房性早搏其特点:长间隙得前一个T波形态异常、●严重窦性心律不齐9,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Syndrome SSS)●严重而持续得心动过缓,可合并有窦房传导阻滞,短暂窦性停搏,心率在24小动态心电图观察中可低于35次/分;●在心动过缓得基础上,可以出现逸搏或逸搏心律;●较常出现“快慢综合征”,心律快时可为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或室上性心动过速,而平时为窦性心动过缓,常因过缓而出现一时性头晕或晕厥;●阿托品试验中窦性心律从来没有达到90次/分或出现交界性心律;●电生理检查不正常。
三、异位搏动及异位心律1,房性逸搏(Atrial Escape Beat)●在较长间隙之后,出现一个与窦性P波不同得P′波,频率为50~60次/分;●P′—R间期>0.12秒;●QRS综合波及T波形态与正常窦性QRS综合波相同。
2,房性逸搏心律(Atrial Escape Rhythm)3,房室交界区逸搏(Atrioventricular Junctional Escape)●在一个较长得窦性搏动间隙之后,出现QRS综合波,其形态与窦性搏动相似;●P波可出现在QRS综合波之前、之中或之后。
凡出现于QRS综合波之前得P′波,P′-R间期均〈0、12秒,出现于QRS综合波之后得P′波,R- P′间期<0.20秒,若>0、20秒,可诊断为逆行性I度房室传导阻滞。
4,房室交界区逸搏心律(AtrioventricularJunctional Escape Rhyth m)注解:个别得被动得异位节律称为“逸搏”,连续出现三次以上,即逸搏得持续状态,称为“逸搏心律”。
临床以房室交界区最多见。
诊断房室交界逸搏时要注意,在逸搏前后得P波,不一定都就是逆行P波,也有不少就是被干扰得窦性P波。
这可以从形态与固有周期而辨别。
5,室性逸搏(Ventricular Escape)●在较长间隙后,延迟出现得一个QRS综合波,其间歇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