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课西北地区第3课时》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课件:第六单元第三课 西北地区 丝路明珠(共10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课件:第六单元第三课 西北地区 丝路明珠(共1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4e0e5550c22590103029d73.png)
交通的大发展
工业革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以英国的棉纺
织业为开端,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为主要特 点,遍及工业、科学、技术等领域的变革。
英国使团中的孩童托马斯对中国人用手工而不用机器
采煤感—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
个世界的撞击》
思考:这样的对比,给你什么启示?
1785年 水力织布机 水 力 效率提高40倍
棉纺织机器的生产效率有什么变化? 水力有什么局限?
受季节和地理位置的限制
发明成为时尚
过于庞大,耗煤量高, 效率低
纽可门机
体积小,效率高,限制少
瓦特改良蒸汽机
棉纺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
织业
机器生产代替
手工劳动
1807年 蒸汽轮船(美国) 蒸 汽 1814年 蒸汽机车(英国) 蒸 汽
18世纪60年代,英国纺织工人 哈格里夫斯发明的手摇纺纱机, 一次能纺纱8根线,经过改进 后一次纺线量达到了80根。
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发明成为时尚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局部)
时间 (18世纪)
发明
动力
特点
1765年
珍妮纺纱机 人 力
细而易断
1769年 1779年
水力纺纱机 骡机
水力 水力
粗而结实 细而结实
猜谜语
打一个交通工具
铁脚铁身铁脑壳 道上飞行快如梭 能牵巨龙千万吨 城乡交流贡献多
发明从这里开始 为什么最早在英国兴起?
图一:查理一世推上断头台
图二:英国海外殖民地
图三:三角贸易示意图
图四:圈地运动
发明成为时尚
这种纺车是通过工人脚 踏踏板,带动纺轮转动来 进行纺纱的,但是一次只 能纺1根纱。
珍妮纺纱机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课西北地区第2课时》课件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课西北地区第2课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5a9d4102b160b4e777fcf51.png)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
内蒙古地区都适合牧草的生长吗?为什么?你觉得牧草主要 生长在哪里?
内蒙古东部地区降水较丰富,水草丰美,越往西降水越少,越 不利于牧草生长,甚至出现了大面积的沙漠。
自 然 环 境
降水由东向西逐渐减少,景观也随之变化。
呼伦贝尔草原
锡林郭勒草原
地理位置:西北内陆,距海远 自然环境 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平坦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内蒙古草原上的牧民们是十分好客的,当你到牧民们家里去做客,
他们会热情招待你。此回答第1—2题:
2.席间,他们会唱起悠扬的民歌,跳起欢快的民族舞蹈。他们唱
的民歌可能是( C )
A.《梁祝》 B.《高山流水》 C.《赛马》
D.《刘三姐》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牧区。它东起大兴安岭,西至额济纳 戈壁,面积88万多平方公里,草原面积13.2亿亩约占全国草场面 积的1/4,全区生长着各种牧草近千种。大小牲畜4000万头,居 全国首位,牛羊肉产量居全国第二,牛奶产量为全国第四,绵羊 毛、山羊毛及驼毛产量居全国第一。
因地制宜 可持续发展
自 然 环 境 ( 草 原
退耕还草
畜
造林种草
草 原
气候恶化
原
牧
沙
业
禁牧轮牧
漠 化
圈养移民
过度放牧过度 因
)
衣
开垦自然灾害
草
食
原
住
风
行
情
乐
搜集资料,描述我国四大牧区的特点。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
感谢收看
第二课时
草原牧业生产
内蒙古人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饮食习惯?
肉食奶食为主,不仅荤素搭配,稠稀结合,口中不腻,胃里舒服,而且容易消 化,做法简单易行,适合游牧生活的需要。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6.3.1 西北地区 丝路明珠 (共31张PPT)》PPT课件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6.3.1 西北地区 丝路明珠 (共31张PPT)》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759b658c5da50e2524d7f53.png)
绿
洲
农
吐鲁番葡萄
业
库尔勒香 梨
哈密瓜
叶城石榴
阿克苏苹果
新疆的瓜果为什么 特别 ?
新疆地处西北地区,属大陆性气候,
光照强,降水少,昼夜温差大, 白天光照时间长,光合作用强。 而晚上时间短,气温低,夜间呼 吸作用弱,瓜果营养物质消耗少,
糖分积累多,故瓜果很甜。
坎儿井是与我国横亘东西的万里长城、纵贯南北 的 大运河齐名的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是伟大 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有“地下运河”之称。
新疆的气候特点与所处的位置及地形有什么关系? 新疆深入内陆,远离海洋,不利于海洋上的水汽到达,再 加上一系列高大山脉的阻挡,降水少,气候干旱。
新疆有河流吗?
新疆河流少,塔里 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 流河。每当进入酷热 的夏季,河水流量急 剧增长。 该河夏季流量大的主 要原因是什么 ? 夏季气温高,冰 雪融水量大。
• 4、地形优势:土地平坦,多为山前或盆地 内的平原地区,适宜开展大型机械化作业;
• 5、新疆人民的勤劳、智慧。
公元前138年-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从长安经 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 道,因主要运输丝绸等商品,获得了“丝绸之路”的美称。
为往来商旅提供宝贵的水和食物。绿洲被誉为丝 观绸察 之图 路上6-的-6明0,珠分。析绿洲对于丝绸之路的意义
6.我国夏季绝对气温最高的地方是 ( C )
A.海南岛
B.四川盆地
C.吐鲁番盆地 D.南沙群岛
潜能巨大的能源开发
资源毕竟有限
坚持可持续发展 道路
塔北
克拉玛依
课堂小结
自然环境
1.位置区域 2.地形地势 3.气候类型 4.水文条件
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63第三课 西北地区》 (6)PPT课件
![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63第三课 西北地区》 (6)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7e0817789eb172dec63b77e.png)
11
12
高寒牧区
三大牲畜
藏牦牛 藏绵羊 藏山羊
请结合自然条件,青藏地区的支柱产业是什么?为什么? 畜牧业 气候寒、旱,耕地少,草场广布,
13
天上牧区
“没有纯粹意义上的农民,只有纯粹意义上 的牧区
和牧民”,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耕地少,没有专门从事农业的农民,而有
29
课外探究
了解更多的藏族特色(如:藏医藏药、
语言文字、传统节日、宗教风俗等)
30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脂肪含量极高的食物,可以抵御寒冷
用牦牛毛制成,能抵御高原上的风和寒冷; 满足游牧生活的需要,方便迁徙 体矮身健,能爬山负重
宗教
藏传佛教
对藏族的思想文化和社会发展起了决定性的16作用
青藏地区牦的牛主骨要雕畜种:
藏山羊 藏绵羊
藏绵羊牦牛头骨
17
青藏牧区与澳大利亚牧区的特色比较
畜种 畜牧方式 牧民居住 畜牧产品
很多完全 依赖畜牧业的牧民。牧民占农业人口的绝
大部分。
14
填一填
青藏牧区的特色
是什么
为什么(结合自然环境和牧业生产)
畜种
衣 食 住 行
牦牛、藏绵羊、 藏山羊
藏袍 青稞酒、烤肉、 酥油茶、糌粑
帐篷
马、牦牛
能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等特殊的高 原环境 高原昼夜温差大;适于在马背上活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三课 西北地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三课 西北地区](https://img.taocdn.com/s3/m/abcfd8745a8102d276a22ff5.png)
三、人文特色
一、交通:新亚欧大陆桥,完 备的公路、铁路、航空立体交 通网络 二、政策:西部大开发战略 三、历史:古代丝绸之路必经 之处,绿洲为往来商旅提供食 物和水,自古以来是东西方文 明交汇处
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的发展状况
磐安如何发展
• 优势: • 自然环境:大盘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75.4%、“群山之祖,
谢谢!
认识地区
—以新疆为例ຫໍສະໝຸດ 磐安四中 陈超认识地区一、地理位置 二、自然环境 三、人文特色
一、地理位置优势
海陆位置:深处内陆,国境线 漫长,邻国众多,有对外开放 的区位优势。(乌鲁木齐是中 亚地区重要的进出口贸易集散 地)
二、自然环境优势
一、地形:“三山夹两盆”,风 光迤逦。(旅游资源丰富) 二、气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 大。(绿洲农业) 三、矿产: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 (西气东输)
诸水之源” 、浙中盆景、天然氧吧、 • 人文特色:中国药材之乡、中国香菇之乡、中国生态龙井之乡、
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中国香榧之乡、中国舞龙发源 地、 • 发展前景: • 后发崛起的活力之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 • 宜居宜游的品质山城:旧城区改造 • 优美生态的乡村乐土:美丽乡村建设 • 独具魅力的养生福地:“养身磐安、身心两安” • 平安和谐的幸福家园:“健康磐安”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6.3西北地区——丝路明珠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6.3西北地区——丝路明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7e7f4c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9b.png)
重点题型整理
1.问题:请简述西北地区的地理特点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答案:西北地区包括新疆、甘肃、宁夏和内蒙古等省区,其地理特点是沙漠、草原和盆地等。这些地理特点对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沙漠地区干燥少雨,交通不便,影响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和贸易往来;草原地区广阔,为游牧民族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促进了古代民族的大迁徙和融合;盆地地区地形封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和历史传统。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6.3西北地区——丝路明珠教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6.3西北地区——丝路明珠教案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6.3西北地区——丝路明珠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一班
3.授课时间:2022年10月12日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1.理解并记忆西北地区的历史沿革和地理特点,特别是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2.培养运用地图和图表等工具,分析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能力。
3.提高通过史料分析和讨论,理解历史事件的多面性和复杂性的能力。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西北地区——丝路明珠”课题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案:第六单元第三课西北地区丝路明珠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案:第六单元第三课西北地区丝路明珠](https://img.taocdn.com/s3/m/37f9d1b2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d4.png)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以及沿途的重要城市和贸易商品。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丝绸之路相关的实际问题。
-实验操作台:如果需要进行实验操作,提前准备好实验操作台,并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5.其他资源:根据教学需要,可能还需要准备一些其他资源,如教学道具、模型等,以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兴趣。
在准备教学资源的过程中,教师应确保资源的质量和适用性,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不同层次的学习资源,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充分的资源准备,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支持和帮助,提高教学效果。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丝绸之路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丝绸之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6.沟通与合作:在小组讨论和分享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使他们能够有效地与他人合作并共同解决问题。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在开始本节课之前,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我国历史的基本发展脉络,对古代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有一定的了解。此外,学生应该已经学习过有关地理的知识,如我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
最后,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讲解难点部分时,我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部分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六单元第三课西北地区教案
![第六单元第三课西北地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ee57512b160b4e767fcfcb.png)
第三课西北地区1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图文资料描述内蒙古自治区在我国的位置,说明内蒙古草原降水的空间变化特征。
2、通过内蒙古草原牧民的衣食住行和风俗活动等,解析草原文化与自然环境、牧业生产之间的关系。
2教学重点草原文化与自然环境、牧业生产之间的关系3教学难点内蒙古草原降水的空间变化特征4教学过程4.1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了解内蒙古草原到底有多美呢,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去内蒙古大草原全身心地感受一下草原人家的风情。
出发前我们先得把方向搞准确,否则可能会南辕北辙。
我知道大家为了这次旅行,都事先做好了准备,我请一位同学来说说看,内蒙古自治区在哪,也就是它的地理位置。
(提示:分析一个地区的地理位可以从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两个角度来考虑)嗯,很好那么请问它位于金华什么方向?(北方)看来我们这次出行是北上了。
内蒙古位于温带,四季分明,春夏草儿茂盛,秋冬会枯萎。
正如古诗所描写的“离离原上草,……”。
活动2【讲授】了解内蒙古我想再请一位同学根据黑板上的地图,来跟大家介绍下,内蒙古自治区以哪种地形为主?地势起伏有什么特点?内蒙古自治区的气候类型?(请一名学生根据导学案来讲台分析,其他同学点评)活动3【活动】了解内蒙古那老师在准备旅游攻略的时候,在网上看到这么一段对内蒙沿途风景的描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结合课本图6-67内蒙古自治区降水图和地图册41页,完成第一部分合作探究的内容,帮老师解开这个困惑。
给大家三分钟时间。
越往西降水越少,会是什么植被呢?(耐旱植物)降水再少,连耐旱植物都无法生长,那会有什么植被呢?(寸草不生、荒漠了。
)所以随着降水的逐渐减少,内蒙古植被自东向西呈现森林、草原、荒漠,我们去从草原旅游,不能选择内蒙古的……(西部)活动4【讲授】走进内蒙古〔过渡语〕:现在方向准确,目的地明确可以出发了。
一路舟车劳顿,大草原才映入我们的眼帘。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们在与当地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六单元 第三课 第一节 丝路明珠课件 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六单元 第三课 第一节 丝路明珠课件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3535d0c998fcc22bdd10d52.png)
塔里木盆地是全国最大的盆地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全国最大的沙漠 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流河 额尔齐斯河是中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 坎儿井是中国最长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5000公里) 新疆西部的帕米尔高原是中国领土的最西端 新疆省会乌鲁木齐是全国离海最远的省级行政中心
C.是将一条坎儿井的许多竖井在井 底相连的地下通道
D.是将暗渠流出地面的地下水引入 蓄水池
3、坎儿井有哪些优点?
●减少蒸发,节约水源;
● 避免污染,保证水质; ● 自流灌溉,不需动力;
●没有暴晒,水温清凉。
观察图6-62并结合课文及资料 内容分组讨论:1、坎儿井的构造主要 由哪几部分组成?2、坎儿井各部分发 挥着怎样的作用? 3、坎儿井有哪些 优点? 4、试简单描述当地人怎样利用坎儿井 进行灌溉的。
水? 塔里木河干涸的河道
什
么
启
“生命之泉”——坎儿井面临险境
示
■ 坎儿井数量:1237个
446个
?
■ 年径流量:6.999亿立方米
1.7亿立方米
■ 仅有100多个能正常出水,其他仍在不断堵塞干涸
出谋划策
在现代科学技术十分发达的年代, 如何让绿洲农业获得更进一步的 发展?
1、充分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 2、保护坎儿井及周边的生态环境; 3、干旱地区应发展节水农业; 4、改变农业种植结构,增加用水少、经济 价值高、产量高的作物的比重等; 5、要节约用水
由竖井、暗渠、明渠、池塘组成
2、坎儿井各部分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明渠是将暗渠流 出地面的地下水 引入蓄水池。
池塘:俗称“涝坝”, 主要用于夜蓄昼放,提 高水温,调节灌溉。
竖井是开挖地下暗渠 时,供通气、定位及 把暗渠中掏挖出来的 土、泥、石送到地面 上来的窗口和通道。 每隔20—70米要挖一 眼竖井。
【最新名师精品】人教历史与社会七下《6.3第三课 西北地区》PPT课件 (6)
![【最新名师精品】人教历史与社会七下《6.3第三课 西北地区》PPT课件 (6)](https://img.taocdn.com/s3/m/df40561da45177232f60a2e5.png)
行
马、牦牛
体矮身健,能爬山负重
宗教
藏传佛教
对藏族的思想文化和社会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源自青藏牧区的特色是什么
为什么(结合自然环境和牧业生产)
畜种 牦牛、藏绵羊、 能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等特殊的高
藏山羊
原环境
衣
藏袍
高原昼夜温差大;适于在马背上活动
食
青稞酒、烤肉、 酥油茶、糌粑
脂肪含量极高的食物,可以抵御寒冷
住
帐篷
用牦牛毛制成,能抵御高原上的风和寒冷; 满足游牧生活的需要,方便迁徙
行
马、牦牛
体矮身健,能爬山负重
宗教
藏传佛教
对藏族的思想文化和社会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青藏地区牦的牛主骨要雕畜种:
藏山羊 藏绵羊
藏绵羊牦牛头骨
牦牛---“高原之舟”
藏山羊
青藏牧区与澳大利亚牧区的特色比较
畜种 畜牧方式 牧民居住 畜牧产品
高寒牧区
三大牲畜
藏牦牛 藏绵羊 藏山羊
请结合自然条件,青藏地区的支柱产业是什么?为什么? 畜牧业 气候寒、旱,耕地少,草场广布, 适合牧草生长,牧草营养成分含量高
天上牧区
“没有纯粹意义上的农民,只有纯粹意义上 的牧区
和牧民”,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耕地少,没有专门从事农业的农民,而有 很多完全
• 急来抱佛脚(打一省会城市) • 欧洲无战争(打一省会城市)
描 绘 一 下 轮 廓
青藏地区
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30°N 舟山
青藏地区位置
舟山
从图中你读到哪些信息? 地势第一级阶梯 世界屋脊 长江和黄河的发源地 高原高山气候
青藏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温、降水差异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6.3西北地区——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6.3西北地区——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48aa44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5b.png)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6.3西北地区——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教案一、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6课“西北地区”,第3节“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本节课通过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使学生了解这一地区的历史与社会发展。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形成原因;2. 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特征;3.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4. 黄土高原地区的历史与社会变迁。
本节课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通过分析黄土高原的地理、生态环境问题,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同时,通过对黄土高原地区历史与社会的了解,培养学生对我国不同地区历史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通过分析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使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对我国不同地区历史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具体目标包括:1. 能够描述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和地形地貌特征;2. 理解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方法;3. 认识黄土高原地区的历史与社会变迁;4.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本节课的重点是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形地貌特征以及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
难点在于学生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方法的深入理解和实际应用。
为解决重点问题,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结合实地考察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对于形成原因,可以通过动画或视频讲解,帮助学生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
对于难点,可以设计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治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
同时,可以邀请当地环保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实际治理经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治理方法。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1. 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讲授、讨论、案例研究和项目导向学习等教学方法。
中学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六单元 第三课 西北地区教案 人教版 教案
![中学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六单元 第三课 西北地区教案 人教版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332c1a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38.png)
西北地区1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图文资料描述内蒙古自治区在我国的位置,说明内蒙古草原降水的空间变化特征。
2、通过内蒙古草原牧民的衣食住行和风俗活动等,解析草原文化与自然环境、牧业生产之间的关系。
2教学重点草原文化与自然环境、牧业生产之间的关系3教学难点内蒙古草原降水的空间变化特征4教学过程4.1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了解内蒙古草原到底有多美呢,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去内蒙古大草原全身心地感受一下草原人家的风情。
出发前我们先得把方向搞准确,否则可能会南辕北辙。
我知道大家为了这次旅行,都事先做好了准备,我请一位同学来说说看,内蒙古自治区在哪,也就是它的地理位置。
(提示:分析一个地区的地理位可以从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两个角度来考虑)嗯,很好那么请问它位于金华什么方向?(北方)看来我们这次出行是北上了。
内蒙古位于温带,四季分明,春夏草儿茂盛,秋冬会枯萎。
正如古诗所描写的“离离原上草,……”。
活动2【讲授】了解内蒙古我想再请一位同学根据黑板上的地图,来跟大家介绍下,内蒙古自治区以哪种地形为主?地势起伏有什么特点?内蒙古自治区的气候类型?(请一名学生根据导学案来讲台分析,其他同学点评)活动3【活动】了解内蒙古那老师在准备旅游攻略的时候,在网上看到这么一段对内蒙沿途风景的描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结合课本图6-67内蒙古自治区降水图和地图册41页,完成第一部分合作探究的内容,帮老师解开这个困惑。
给大家三分钟时间。
越往西降水越少,会是什么植被呢?(耐旱植物)降水再少,连耐旱植物都无法生长,那会有什么植被呢?(寸草不生、荒漠了。
)所以随着降水的逐渐减少,内蒙古植被自东向西呈现森林、草原、荒漠,我们去从草原旅游,不能选择内蒙古的……(西部)活动4【讲授】走进内蒙古〔过渡语〕:现在方向准确,目的地明确可以出发了。
一路舟车劳顿,大草原才映入我们的眼帘。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们在与当地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新亚欧大陆桥对乌鲁木齐经济发展的意义。 沟通了亚欧的往来,缩短了路程,便利了贸易。
有15个国家、27个 国际(地区)城市、 54个国内城市与乌鲁 木齐机场通航。
完备的公路、铁路 和航空立体交通网
立
体
有15个国家、27个国际(地区)城
交
市、54个国内城市与乌鲁木齐机场
通
通航。
国
际
机
完备的公路、铁路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
西北地区
第三课时
新疆地形
它位于中国西北 、新疆中部,地处天山 北麓、准噶尔盆地 南缘,自古就有 “开天辟地之门户 ”的称谓,是连接天山南北、沟通新疆与内地的交通枢纽。
乌鲁木齐 地 理 位 置
亚洲大陆中心:东经87度19分52秒北纬43度40分37秒
哈萨克斯坦
俄罗斯
场
和航空立体交通网
火 车 站
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
中欧班列是运行 于中国与欧洲及 “一带一路”沿线 国家间的集装箱 等铁路联运列现代化的立体“丝绸之路”为乌鲁木齐走向世界架起了桥梁
总 结
乌鲁木齐为什么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最前沿城市,具有那些优势?
对外 贸易
优越的地理位置 发达的交通网络
西部大开发
区位优势 政策优势
高速发展的对外贸易
乌洽会
乌鲁木齐不仅是新疆最大的 商品集散地,
也是中亚地区重要的 进出口贸易集散地。
从乌洽会升格为中国----亚欧博览会有何意义?
为乌鲁木齐提供对内对外,特别是向西开放的 广阔空间,大大提升了其国际商贸中心的地位。
3.下列国家中与新疆相邻的有(B ) ①俄罗斯②哈萨克斯坦③阿富汗④伊朗⑤乌兹别克斯坦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⑤ D.②④⑤ 4.下列关于乌鲁木齐说法正确的是( B) ①是新疆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②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 ③深居内陆,交通不便,成为发展经济的障碍 ④是我国西部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城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民
乌鲁木齐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
族
城市。除汉族外,世居的少数民
风
族有维吾尔、回族、哈萨克族等
情
民族。各族人民互相信任,互相
尊重,和睦相处。
新疆国际大巴扎于2003年6月26日落成,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大巴扎(维吾尔 语,意为集市、农贸市场),集伊斯兰文化、建筑、民族商贸、娱乐、餐饮 于一体,是新疆旅游业产品的汇集地和展示中心,是“新疆之窗”、“中亚 之窗”和“世界之窗”。
考全羊
大盘鸡
羊肉串、薄皮包子、考全羊、库车汤面、米肠子和面肺子、特色奶茶、帕尔木丁、 酸奶子、羊羔肉、羊羔抓饭等都是新疆有名的特色小吃,保证让你大饱口福。
“一带一路”串起了新疆地区 的口岸经济,也将辐射至更广 阔的国际市场。乌鲁木齐正成 长为中国向西开放的窗口。
“丝路主题”雕塑
1.中国西部对外开放最前沿的城市是(C ) A.兰州 B.喀什 C.乌鲁木齐 D.伊宁 2.亚洲大陆的地理中心在(C ) A.拉萨 B.阿拉木图 C.乌鲁木齐 D.乌兰巴托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
感谢收看
第三课时
“一带一路”(英文: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 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 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
位置 交通
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 ——乌鲁木齐
民族风情
对外 贸易
搜集乌鲁木齐历史发展历程的资 料,展现乌鲁木齐独特的风采。
吉尔吉斯斯坦
蒙古
塔吉克斯坦 阿 富 汗 巴基斯坦
新疆
印度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交通:陆路、航空
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主要城市: 连云港、郑州、西安、兰州、乌鲁木齐
新亚欧大陆桥东起中国 连云港,西至荷兰 鹿特丹,沿线区 域面积约360万平方千米,超过中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分析乌鲁木齐在新亚欧大陆桥的位置的特点。 乌鲁木齐是中国连接中亚地区乃至欧洲的陆路交通枢纽。
民 族 风 情
新疆美食
羊肉串
羊肉串、薄皮包子、考全羊、库车汤面、米肠子和面肺子、特色奶茶、帕尔木丁、酸 奶子、羊羔肉、羊羔抓饭等都是新疆有名的特色小吃,保证让你大饱口福。
帕尔木丁
羊羔抓饭
羊肉串、薄皮包子、考全羊、库车汤面、米肠子和面肺子、特色奶茶、 帕尔木丁、酸奶子、羊羔肉、羊羔抓饭等都是新疆有名的特色小吃, 保证让你大饱口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