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清:杨小凯超边际分析的局限性

合集下载

杨小凯:厂商规模无关论-经济学家

杨小凯:厂商规模无关论-经济学家

文章提交者: 杨小凯 发表时间:2003-06-07 已阅读14497次
字号:大 中 小
厂商规模无关论
杨小凯
澳洲莫纳什大学讲座教授
(2001年4月4日)
伟大的美国经济学家杨格(Allyn
Young,1928)将斯密定理发展为杨格定理,他声称不但分工水平依赖市场容量,反过来市场是由所有人是否参加分工的决策决定,所以它又由分工水平决定。杨格定理清楚地指出了分工经济效果是网络效果,与一般均衡机制中所有变量的相互依赖有关。
但是分工网络的大小(市场大小和参加分工的人数)又是由所有人是否专业化的决策决定的。所以分工网络大小与每个人的专业化决策,与鸡生蛋,蛋生鸡的相互依赖关系类似,而当代一般均衡理论中的不动点定理正是研究决定所以互相依赖的变量之机制的有力武器。
第二类规模效果意味着工业化程度(工业部门占收入比重)与厂商平均规模之间呈正相关。第三类规模效果意味着城市化程度(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与厂商平均规模之间的正相关。
第四类规模效果意味着厂商平均规模、生产力,以及人均收入随人口增加而上升。
这些经验研究都证明,迪克思和克鲁格曼模型与经验观察不相容。廖伯伟和杨小凯用超边际分析将斯蒂格勒(Stigler)、科斯(Coase)、
杨格(Allyn
Young)和张五常等人的厂商规模无关论发展为全部均衡模型。这个模型证明,如果劳动分工在企业内发展,则企业平均规模和生产力同时上升,而如果劳动分工在企业之间发展,则企业平均规模下降,而生产力上升。
古典经济学家从不使用规模经济概念,他们一般用分工和专业化的效果概念。亚当·斯密早就认识到分工的经济效果是网络效果。他虽不知道网络效果这个词,但在他有名的斯密定理里,他就指出,分工水平依赖于市场容量。也就是说,一个人是否能从专业化分工得益依赖于参加分工网络的人数。如果所有人都不专业化,而自给自足,你一个人是不能专业化的,也不可能有分工。因为如果你专于生产粮食,你可能因买不到衣服而冻死(其他所有人都自给自足不卖衣服)。如果你专业生产衣服,你可能因买不到食物而饿死。所以一个人能不能专业化依赖于其他人是否专业化,而一个人参加分工的好处依赖于所有参加分工的人数(市场容量),正象一部电话机的用处依赖于所有用电话的人数一样。如果世界上只有一部电话是毫无用处的。用电话的人越多,每部电话的使用价值就越大。这正是当代经济学网络效果这个概念的意思。

陈世清:评杨小凯“统一严谨数学框架”的方法论

陈世清:评杨小凯“统一严谨数学框架”的方法论

陈世清:评杨小凯“统一严谨数学框架”的方法论杨小凯的新兴古典经济学渗透的思维方式也是西方经济学的线性思维方式,这决定了他所从属的经济学范式是西方经济学范式。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要求对称的思维方式——主客体对称的思维方式。

而西方经济学以一般均衡论为理论基础、以自私的个人为起点、以价格经济学为核心、以配置经济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范式之所以不是科学的经济学范式,就是因为西方经济学范式是西方经济学家线性思维方式的产物。

杨小凯:“一个来自科学史上的故事同经济学的这个发展过程有点类似。

当托勒密体系和新观测到的天文现象产生明显矛盾时,能解释这些新发现的新理论就不断被发展出来。

这些新理论可能解释这些新现象中的几种,但却同托勒密体系的核心不一致,且这些新理论彼此之间也不一致。

哥白尼则认识到,仅靠增加越来越多的相互矛盾的理论分支,是不可能协调托勒密体系同这些观测之间的冲突的。

他争辩道,最好的办法是采用他的哥白尼体系,该体系认为太阳,而不是地球,才是天体运行的中心。

一旦采用这个新体系,修改过的托勒密体系就再也没有内在的不一致,而这个统一的哥白尼和开普勒理论,则能用来解释托勒密体系不能解释的所有现象。

现在经济学遇到的情形,同500年前天文学上发生的故事有着惊人的相似。

宏观经济学、贸易理论、发展经济学、比较经济学、产权和交易成本经济学、增长理论,以及新企业理论,正是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与观察到的经济现象不一致的反映。

我们在本书中试图做的事情,同哥白尼和开普勒做过的事情相似。

通过恢复专业化和分工问题在主流经济学核心中的应有位置,我们就可以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内解释和预见诸如企业出现、景气周期、失业、货币、城市和经济增长等有趣的现象。

”⑥由于建立在某个“统一严谨的数学框架”中的托勒密体系,其所采取的参照系——某个“统一严谨的数学框架”同宇宙学本身所要求的参照系不对称,“和新观测到的天文现象产生明显矛盾”是必然的,“能解释这些新发现的新理论就不断被发展出来”是必然的。

陈世清:评杨小凯的西方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陈世清:评杨小凯的西方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陈世清:评杨小凯的西方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经济学是否科学,由经济学的方法决定。

经济学的方法是科学的,经济学就是科学;经济学的方法是不科学的,经济学就不是科学。

因此,问题不在于经济学是否科学,而在于我们是否有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方法是经济学成为科学的必要前提。

科学的方法就是对称的方法,对称的方法整体上就是五度空间架构中时间、空间、层次相对称的方法,就是复杂系统论中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相统一、规范性与实证性相统一的方法。

经济学是否科学,由经济学的方法决定。

经济学的方法是科学的,经济学就是科学;经济学的方法是不科学的,经济学就不是科学。

而经济学的方法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内容决定形式,观点决定方法,经济学的定位、定义,决定经济学的方法。

杨小凯对经济学的定位仍然属于西方配置经济学,他的经济学定义没有达到经济规律的高度,所以他的经济学方法是分析的而不是综合的,也即西方现代经济学通行的实证方法;他提出的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并没有超出西方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的范畴,虽然他对西方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作了比较全面的总结。

杨小凯:“经济系统是我们迄今知道的世界上最复杂的系统之一。

为了对其进行有效分析,我们需要将整个经济系统分解成众多可供操作的子系统。

对概念和子系统进行组织的经济分析结构,被称为分析框架。

经济学中有很多种分析框架。

……分析框架的选择对于概念的含义以及理论的解释力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当代主流经济学采用的分析框架包含四个分析层次。

在最底层,他们用函数和集合的数学概念来描述经济环境。

……在第二个层次中,他们用数学规划来描述个体的自利行为。

……在第三个层次中,更为复杂的数学工具,诸如拓扑学中的不动点原理,则被用来描述自利决策之间交互作用的结果。

……上面这三个层次的分析被称作实证分析。

当经济学家进行实证分析时,他们不问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或者什么应该去做,因为他们不关心价值判断。

……在经济分析的第四个层次上,经济学家提出的问题涉及价值判断,例如‘在一个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竞争性市场上,自利决策之间交互作用的结果(均衡)对全社会是否有利?’这个层次上的分析被称为福利或规范分析。

均衡分析的局限性和适用

均衡分析的局限性和适用

均衡分析的局限性和适用局限性忽视过程与结果的联系而仅仅重视因果关系。

均衡分析法在解释经济现象时往往忽视均衡过程与均衡结果之间的联系而仅仅重视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如熊彼特教授的创新理论,熊彼特认为创新能够使潜在的利益得以实现,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源泉,要想使经济持续发展只有经过不断的创新;杨小凯教授的专业化分工理论,认为专业化分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分工一方面增加交易次数及由此而带来的交易费用,另一方面却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当后者大于前者时就会促进经济增长;斯蒂格利茨等试图寻找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而提出了非对称信息理论,他们认为信息不对称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这种信息不对称会对市场的运行带来很大的影响,引入非对称信息便能够解释平常观察到的许多不好理解的现象。

这些理论都是从不同的侧面来解释经济中所出现的各种结果的原因但没能跳出新古典的均衡分析法的框架,对经济系统是如何达到均衡结果以及达到均衡所需的时间等都置之不理,这种只重原因和结果而不重过程的均衡研究方法根本无法很好地解释现实中诸多现象。

把经济系统中参与人看作是互不联系的单个人。

均衡分析法的最大缺陷是把经济系统中参与人看作是互不联系的单个人(仅研究单个生产者或消费者的行为),不能把其所考察的问题放在一定的环境中去,该方法完全忽略了制度环境、社会环境及人文环境等对参与人行为的影响,单纯考察某个条件与结果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因而,无法对现实中出现的诸多现象给予合理的解释。

适用与供求均衡分析的类似性。

从金融均衡分析法来看,乍看之下它与经济学中的供求均衡分析相当类似:首先,均衡分析法的整体研究思路是从市场投资主体的效用最大化出发,在一定约束条件(收入预算约束)下获得均衡状态的资产价格,在这里价格是最终的输出变量(Outputs),这和经济学中消费者理论的演绎过程相当类似。

其次,它们都属于均衡分析方法,更进一步说它们都属于绝对定价法:它们的核心都在于理解和度量那些导致金融资产(商品)价格变化的各种经济因素,用以解释资产价格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边际分析法hxd

边际分析法hxd

• 案例一:哪个更精明?
• 数学方法在管理学中的应用
边际分析
• 从杭州开往南京的长途车即将出发。无论 哪个公司的车,票价均为50元。一个匆匆 赶来的乘客见一家国营公司的车上尚有空 位,要求以30元上车,被拒绝了。他又找 到一家也有空位的私人公司的车,售票员 二话没说,收了30元允许他上车了。哪家 公司的行为更理性呢?乍一看,私人公司 允许这名乘客用30元享受50元的运输服务, 当然亏了。但如果用边际分析法分析,私 人公司的确比国营公司精明。
什么是边际分析法?
• 说起“边际”这个词,许多人觉得有点神秘, 其实说透了你就知道,你经常也会不自觉地用这 个概念来分析问题 • 边际分析实质上市研究函数在边际上的极值, 要研究因变量在某一点递增、递减变动的规律, 这种边际点的函数值就是极大值或极小值,边际 点的自变量是做出判断并加以取舍的最佳点,据 此可以做出最优决策,因此是研究最优化规律的 方法。 边际分析应用的微分原理,是把追加的支 出和追加的收入相比较,二者相等时为临界点, 也就是投入的资金所得到的利益与输出损失相等 时的点,这时企业获得最大利润。
边际分析法的意义?
• 边际分析法在1870年代提出后,首先用于对效用的分析, 由此建立了理论基础——边际效用价值论。这一分析方法 的运用可以说引起了西方经济学的革命,具体说它的意义 表现为: • 第一,边际分析的运用使西方经济学研究重心发生了转 变。由原来带有一定“社会性、历史性”意义的政治经济 学转为纯粹研究如何抉择把有限的稀缺资源分配给无限而 又有竞争性的用途上,以有效利用。 • 第二,边际分析开创了经济学“数量化”的时代。边际 分析本身是一种数量分析,在这个基础上,使各种数量工 具线性代数、集合论、概率论、拓扑学、差分方程等,逐 步渗入经济学,数量化分析已经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主要特 征。

杨小凯对经济学重大贡献有哪些

杨小凯对经济学重大贡献有哪些

2002年3月25日,1986 年诺贝尔奖得主布坎南教授在莫纳什大学进行访问,他在演讲中大力赞扬杨小凯的新兴古典经济学——超边际经济学对经济学的积极贡献。

布坎南甚至在研讨会以及副校长和校长参加的午餐会上分别说:“我认为现在全世界最重要的经济研究就在贵校,就是以杨小凯为主的对分工的分析……”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已经有很多当年留学北美的华人学者在国际经济学界崭露头角,他们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这些人当中,杨小凯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

并不是说他在顶尖的经济学学术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最多,而是他对于经济学的贡献是具有原创性的。

对于大多数学者而言,往往都是沿着导师或者某一领域的带头人的方向去作一些推进工作,很难成为某一领域的带头人。

而杨小凯则是公认的研究劳动分工——超边际经济学的开创者。

他对于经济学的一些贡献已经被一些世界顶尖的经济学家、出版物的匿名审稿人、评论以及他的出版物和研究计划的评估报告所承认。

找回分工与专业化早在1984年出版的《经济控制论初步》中,杨小凯已经提出了研究分工的基本想法,在他的博士论文中,用超边际分析来解释劳动分工问题的框架已经形成,超边际分析是对自马歇尔以来的传统的边际分析方法的一个重大挑战,而超边际经济学则是对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重大挑战。

古典经济学的重心在于专业化与分工对经济增长和福利的含义。

而自从1890年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出版以来,专业化与分工就被主流经济学家所遗忘。

杨小凯的先驱工作是把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正式分析带回到主流经济学的核心。

寻找经济增长理论的微观基础一举奠定杨小凯在国际经济学界地位的是他1991年发表在《政治经济学期刊》上的一篇文章《经济增长的一个微观机制》。

这篇文章对于经济增长理论具有突出贡献。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期是经济增长理论的黄金时期。

自从198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索洛1956年发表《对经济增长理论的贡献》一文以后,成百上千名经济学家卷入了对增长理论的研究,但是70年代初期以来,关于增长理论的文章突然从各主要经济学杂志上消失了,原来相当有建树的增长经济学家逐渐转向其他研究领域。

新兴古典经济学价值分析

新兴古典经济学价值分析

Wide Angle | 广角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184新兴古典经济学价值分析李晓平 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安徽蚌埠 233010摘要:有人认为杨小凯对经济学做出了重大学术贡献,如果不早逝有可能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华人。

但本文通过对《新兴古典经济学和超边际分析》一书的分析,认为“新兴古典经济学”本质上是一种“黑板经济学”,是“只见物不见人”,对人类的经济活动缺乏实际指导意义,“杨小凯在经济学领域里做出了重大成就”的观点,应该“只是一个传说”。

关键词:杨小凯;新兴古典经济学;超边际分析以前在与一些学友们讨论经济学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们的学术成就时,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叹息:如果澳大利亚籍华人学者杨小凯不早逝,他很有可能会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华人。

而在学术刊物上也能见到对杨小凯及其学术成就的赞誉,例如在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经济学家茶座》总第59辑第60页上,就有“杨小凯教授的研究用超边际分析框架重新组织现代经济理论,创立了新兴古典经济学派。

……他们的研究及其学术贡献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且被经济学家所普遍认同”。

笔者以前对杨小凯及其学术成果,确实知之甚少。

为弥补自己在这方面的无知,并使自己能够了解和学习杨小凯的学术贡献,笔者专门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学习和研究杨小凯的学术成果。

因为百度百科里对杨小凯的介绍是“杨小凯(1948年10月6日-2004年7月7日),男,原名杨曦光,澳大利亚经济学家,华人,……他最突出的贡献是提出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方法和理论。

……曾经被两次提名诺贝尔经济学奖(2002年,2003年),……被誉为‘离诺贝尔奖最近的华人’”(见/view/379871.htm)。

而笔者最先找到的杨小凯的著作是《新兴古典经济学和超边际分析》(杨小凯、张永生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因此笔者就想先通过对该书的学习来了解和分析杨小凯的学术贡献。

超边际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与保罗米尔戈罗姆的讨论共9页

超边际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与保罗米尔戈罗姆的讨论共9页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王永钦石长江译杨小凯(2019年8月9日)亲爱的保罗,我想现在你会忙于准备新的研讨班课程,希望这封信不会打扰你的工作。

我们在我们的网址inframarginal 上设立了一个讨论平台,定期地组织论坛。

你是否有兴趣成为论坛的嘉宾?如果你对此感兴趣,你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譬如契约与企业理论、从主流经济学的角度对超边际经济学进行评论;尽管讨论主题不限于此。

米尔格罗姆(2019年8月17日)小凯,我正准备请我的一些同事参加你提出的活动。

在我看来,对你的框架的最重要的反对意见可能是下面一些:一、经验研究很强地支持了资本积累(如果合适地加以界定的话)是经济增长的夯基的看法。

把资本放在次要地位的理论必然是本末倒置的。

二、经济学家知道交易费用是经济组织的主要决定因素;目前真正重要的任务是更深入地确定是哪些费用,从而就能考察决定交易费用的因素的变化是怎样影响组织的。

这就是这么多的理论研究者运用契约理论、重复博弈与委托——代理模型建立了更细致的交易费用模型的原因。

三、市场的发展在亚当斯密时代比在今天更为重要。

今天,除了最落后的经济与管制最重的经济之外,在几乎所有的经济中,太阳底下有的货物都有市场。

在今天最重要的较发达的经济中,市场不繁荣是因为基础设施的缺陷。

真正需要的是用来执行契约的法庭、用来保障股东的法律,等等。

专业化是一个次要的问题,首要的问题是保护资本。

我理解你模型的真正优点,但我认为这些反对意见很重要,它们指出了你方法上的缺陷,说明了在你的专业化理论与主流的资本与投资的观点之间需要协调与整合。

请告诉我,请告诉我哪些文献最能协调这些分歧。

杨小凯(2019年8月17日)亲爱的保罗,这两个问题是很好的问题,需要在论坛中进一步讨论。

特别是,把内生交易费用引入超边际经济学是一个需要密切关注的领域。

譬如,把你的多任务(multi—task)、衡量成本(measurement cost)与扭曲之间权衡的思想,与分工网络的超边际分析相结合就会对契约、企业理论产生很多重要的推论。

城市主导产业选择的超边际分析基准

城市主导产业选择的超边际分析基准

本文的选择基准中,由于主导产业是从新兴行业中产生,其关联
度不大,本文认为随着主导产业变为支柱产业其产业关联度是
增强的,在确定主导产业的时候,可以不考虑关联度的定量分
析,本文主要考察收入需求弹性、生产率上升基准。同时,由于超
边际分析主要是针对工业经济的,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目前趋势
增加之间的矛盾。交易效率低时,分工的好处被分工造成的大量
交易次数的费用所抵消,从而形成的全部“角点均衡”是较低的 专业化分工水平。当交易效率高时,分工带来的收益大于增加的 交易费用,从而形成的全部角点均衡是较高的专业化分工水平。 从此我们可以看出,与交易费用高低和交易效率高低相关的制 度安排对于形成较高专业化分工水平的最优“角点均衡”至关 重要。新兴古典经济学按照迂回性中间生产流通环节增加、纵向 分工深化以提高生产效率作为建立新兴古典经济学数学模型的 前提,其研究重点是在工业经济中纵向分工环节增多、纵向分工 链条延长带来生产效率提高的同时如何寻找降低交易费用的制 度安排,放松了社会分工结构是外生给定的这一初始假定,提出 要研究变动中的社会分工结构对制度选择的影响。新兴古典经 济学实质上隐含着这样一个逻辑:既要加长迂回生产环节以深 化专业化分工达到提高产生效率的目的,又要在迂回生产环节 延长导致交易效率下降的情况下寻找降低交易费用的制度安 排。由于杨晓凯时代的信息技术创新发展远没有近些时候快,所 以杨小凯没有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创新能够在缩短生产流通环 节降低交易费用的同时,并不降低生产效率。后面本文将提到, 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这一理论缺陷为姜奇平提出的 “直接经济理 论” 所弥补。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形成了新型的专业化分工格 局。
开创的古典经济学有两个重要观点,一是劳动分工促进生产率
提高,增加国民财富;二是市场竞争促进资源配置优化。但是研

杨小凯边际与超边际分析模型[1]

杨小凯边际与超边际分析模型[1]

杨小凯边际与超边际分析模型基本思想:经济全局均衡(这是杨一直强调的一般均衡的意义,这也是其坚持经济一定存在收敛的原因,从而也是其否定后发优势的理论基础,与林毅夫的争论是集中体现),局部不均衡(这是杨模型具备动力学的基本前提,其主要体现就是比较优势与比较价格的不对等),严格说来,杨的模型并没有突破新古典的框架,但是由于抓住了斯密的分工与市场的相互决定的观点,其在解释经济现象的能力是比较强的,特别是其解释宏观经济增长时候,将Kugman 的规模经济报酬递增与Romer 的两部门扭曲导致创新资源的存在形式化有着突出意义的,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新古典的微观与宏观的假设前提相冲突(资源有限论与资源无限论)的情况。

但是其数学要求是比较高的,跟着做的人并不是太多。

1)假设1,同质性假设,无论对于任何行为主体,各产品的边际转换率在研究对象上分布相同,为β形式(同质性假设);可以展开异质的假设(i β).2,总合的假设,效用采用紧致形式,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国家,采用紧致形式表示效用,劳动力资源(即总量为1的假设).3,存在交易费用,这种交易费用采用交易效率k 表示,交易效率为外生参数可设定(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2)模型1,约束目标:研究对象的效用最大化,采用直积形式如下:11,,,1,2,,(),1.j j j j d s i i i j n j nj j d i i j j j x x x j n x kx i MaxU ββ======+=∑∏ 或者改写为劳动力分工形式如下(规划的变量不同):11,,,1,2,,(),1.j j jd i i j ix j n j n j jd i i j j j x x l j n x kx i MaxU ββ======+=∑∏ 其中: j i x 为单位(国家或者个人) i 消费自我生产的产品j x 的数目, j d i x 为i 通过贸易购入消费的产品j x 的数目. j ix l 为i 生产商品jx 的专业化水平,i 为国家或者个人标号,而j 为产品标号。

超边际-新兴古典经济学

超边际-新兴古典经济学

杨小凯的贡献在于他建立了一个严密的分析 框架,该框架建立在所有潜在的交易者在各个相 框架, 关方面都是相同的这一假设之上。 关方面都是相同的这一假设之上。杨小凯深入分 析并扩展了这个理论框架, 析并扩展了这个理论框架,发展了比正统新古典 一般均衡模型内涵更加丰富的均衡概念。 一般均衡模型内涵更加丰富的均衡概念。 上述分析着重点的转变含意深远。 上述分析着重点的转变含意深远。举凡对世 界市场一体化(全球化)的公共与政治态度、 界市场一体化(全球化)的公共与政治态度、外 职业间以及地区间的自由流动、 包、职业间以及地区间的自由流动、技术变迁的 利弊归属、市场干预等, 利弊归属、市场干预等,尤其是国内贸易与国际 贸易机理上的相通性,均会获得全新的认识。 贸易机理上的相通性,均会获得全新的认识。运 用杨小凯提供给我们的亚当·斯密透镜去观察, 用杨小凯提供给我们的亚当·斯密透镜去观察, 会看到与传统新古典经济学所揭示的相当不同的 图景。 图景。
基本模型
STEP 1 - design model
假定经济中有M个生产者-消费者:
U = ( x + kx
s a x
d
)( y + ky )
d
a y + y s = ly x+ x =l 0 < k <1 a >1 lx + l y = 1 s s d d px x + p y y = px x + p y y
当市场交易效率比较低时,“自给自足”成为 “均衡市场结构” – 不存在市场和买卖 当市场交易效率提高后,分工经济的好处,大 于市场交易成本,“分工结构”成为“均衡市 场结构” – 分工出现,买卖出现,市场出现
新兴古典经济学(基本模型)的主要结论

超边际分析方法

超边际分析方法
杨小凯提出和研究的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方法和理论,曾被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布坎南称为当今最重要的经济学研究成果。
[编辑本段]什么是超边际分析
现代主流认为,边际分析无法解决分工的问题,于是引入超边际分析。简单地说,超边际分析就是将产品的种类、厂商的数量和交易费用等纳入分析框架的分析方法。
超边际分析包括角点均衡和全部均衡两部分,它是比较各个角点解的局部最大值,从中产生整体最优解。即它的每个均衡都是基于角点解,全部均衡是众多角点均衡中的一个。这个全部均衡,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在给定价格和选择各种模式的人数时,每个人选择专业化水平和模式使效用达到最大化;二是相对价格和选择各模式的人数使供求相等,也使效用在一个结构的各模式间相等。即每个角点均衡解决给定分工水平的资源分配问题,而全部均衡决定分工的水平和结构。而新古典经济学由于只解决了资源分配问题,不能内生分工水平和结构,故新兴古典经济学的每个角点均衡都相当于一个新古典经济学的全部均衡。
[编辑本段]超边际分析与边际分析的区别
超边际分析就是在边际分析的基础上加了一个“超”,这个“超”也就是多了一个步骤,更具体一点说就是人们在做出资源配置的决策之前,先选择专业和分工水平。从而就产生的“角点解”和用来使对它的分析简化的“文定理”,不能不说这是伟大的创新。“角点解”是人们在选择专业化水平时产生的,新古典经济学里面没有考虑角点解,因为它的边际分析方法只能用来分析内点解,也就是给定分工和专业化水平时的资源配置问题。
[编辑本段]超边际分析的步骤
超边际分析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利用最优模式定理排除那些不可能成为最优的角点解;第二步,对剩下的每一个组合(角点解)用“边际分析”方法求解,求出每一个局部最优值;第三步,比较各组合之间的局部最大目标函数值,整体最优解就是一般均衡最优解。由此可见,超边际分析方法既脱胎于边际分析,包含了边际分析,更超越于它。由于新兴古典经济学假定人们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所以根据超边际分析,他们不但在消费各种产品之间作边际选择,更要在专业生产何种产品上作超边际选择。实际上,他们的选择还要涉及出售多少产品、是否雇佣工人等等,这些就是多项超边际选择了。

网络经济 电子商务的超边际分析

网络经济 电子商务的超边际分析

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的超边际分析发布时间:2011-6-25信息来源:中华会计网要了解网络经济,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网络效果以及什么是网络决策。

网络决策是指一个决策者对与他人是否建立关系的决策,它被称为超边际决策,不同于决定买卖量的边际决策。

超边际决策是种“有”与“无”的决策,而边际决策是在对某一活动选择了“有”以后,再决定活动水平高低的决策,或者关于“多”与“少”的决策。

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是,一个女人决定是否嫁给一个男人,或者是否与丈夫离婚的决策就是超边际决策,而已决定与他结婚或不离婚,在婚姻关系内搞好夫妻关系就是边际决策。

一个人大学时选专业也是超边际决策,他做此决策时对某一专业(例如经济学)说“是”,而对其它专业(例如化学,物理学)说“否”。

所有学生的这类决策决定一所大学的专业设置网络结构,所以是一种网络决策。

传统的边际分析对这类决策不适用,而需要应用超边际分析。

他选定经济学专业和要上的课以后,再将有限时间在所有选定的课之间分配的决策就叫资源分配的边际决策。

传统的边际分析可用于这类决策。

边际分析中,所有决策变量都取内点值,它是决策变量可能的最大与最小值中间的一个值。

这种边际分析就是只允许内点解的古典数学规划。

而超边际分析允许内点和角点解,角点解就是有些决策变量取其最大或最小可能值。

超边际分析对每一角点和内点解用边际分析法求解,将目标函数在给定角点或内点内最大化,然后再用总费用一效益分析比较所有角点。

内点解中的局部最优目标函数值以选择全局最优解。

这种超边际分析就是1950年代发展起来的非线性规划及其它非古典数学规划。

网络决策只能用超边际分析,而传统的边际分析不足以处理网络决策问题。

由于网络决策影响到社会分工网络的拓扑性质,所以又叫拓扑决策,而给定网络模式选择买卖量属于选择经济组织的非拓扑性质,所以边际决策又叫非拓扑性决策。

拓扑性质是关于每两两个体之间是否有联接的经济组织特性,它与联接方式,联通流量多少无关。

不完全竞争模型的超边际分析

不完全竞争模型的超边际分析

新兴古典经济学独创了超边际分析方法,并用此方法复活了亚当斯密关于分工的重要思想。

新兴古典经济学认为,随着交易费用的下降,交易效率得到提高,于是劳动分工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由原始的自给自足状态逐渐过渡到相互依赖的专业化生产状态,从而使大家都能够从专业化的生产中获得好处。

新兴古典经济学甚至认为:“一个国家在由低分工水平向高分工水平演进的过程中,即使它的贸易条件恶化,它也能从贸易中得到更多好处。

”(《新兴古典经济学和超边际分析》,杨小凯、张永生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45页)本节模仿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建立一个非完全竞争模型(新兴古典经济学是建立在完全竞争假设基础上的),并使用超边际分析的方法,同时引入一些新概念,从而揭示失业、贫穷和经济危机的根源,并提出建议。

(一)什么是超边际分析关于超边际分析可以看杨小凯教授的专著。

为了叙述方便,我在此简单介绍一下。

现代主流经济学教科书上的以边际效用和边际生产力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就是边际分析。

杨小凯认为,边际分析无法解决分工的问题,于是引入超边际分析。

简单地说,超边际分析就是将产品的种类、厂商的数量和交易费用等纳入分析框架的分析方法。

新兴古典经济学的重要结论是:随着交易费用的降低,生产会由自给自足演变为复杂的分工网络,从而使其生产率得到提高。

新兴古典经济学独创的超边际分析方法复活了分工思想,这是他对经济学的重要贡献。

但是,他在理论方法的具体应用上仍有很多不足之处,举例如下:1.新兴古典经济学研究的产品是单一要素(劳动)产品,没有考虑众多生产要素的相互作用,没有进行要素分析。

2.新兴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与绝大多数经济理论一样,在研究个人效用最大化决策时,没有考虑货币余额的效用――他们总是认为消费者把所有的收入全部花完、一分不剩。

而事实上,越是富人,持有货币余额越多、从持有货币余额中获得的效用也越多。

3.新兴古典经济学坚持认为存在一般均衡,但现实中根本无法达到一般均衡,于是他的理论成了花拳秀腿――中看不中用。

边际分析法体现向前看的决策思想

边际分析法体现向前看的决策思想

03
04
05
强调未来可能性的评估。 关注决策方案的边际效 益和边际成本。
适用于具有不确定性或 风险的情况。
边际分析法的应用范围
投资决策
在投资领域中,企业可以使用边 际分析法评估不同投资项目的边 际效益和边际成本,以选择最优 的投资方案。
市场营销
在市场营销中,企业可以通过边 际分析法评估不同营销策略的效 益和成本,以制定有效的营销计 划。
变化和挑战。
提高决策质量
通过考虑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可能性, 向前看的决策思想有助于提高决策 的质量和准确性。
引领企业发展
运用向前看的决策思想,企业可以 提前布局和规划,抢占市场先机, 实现可持续发展。
Part
03
边际分析法与向前看的决策思 想的关系
边际分析法如何体现向前看的决策思想
考虑未来影响
边际分析法强调在决策时考虑未来的影响,通过分析未来可能的 变化和不确定性,为决策提供依据。
Part
05
结论
边际分析法与向前看的决策思想的关系总结
01
边际分析法强调考虑未来可能的变化和不确定性,通过比较不同方案的成本和 收益来选择最优方案。这种方法的本质是向前看的决策思想,即关注未来的影 响和可能性,并基于这些因素做出决策。
02
向前看的决策思想意味着决策者应该不仅仅关注当前的情况,还要考虑未来的 发展趋势和潜在风险。通过边际分析法,决策者可以对未来的成本和收益进行 预测,并基于这些预测做出最优的决策。
根据未来环境的变化和趋势,决策者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 决策方案。
着眼未来
向前看的决策思想强调对未来的预见和规划,以未来的目 标为导向。
风险控制
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变化,向前看的决策思想要求对风 险进行充分评估和控制。

陈世清:评杨小凯的经济学定义

陈世清:评杨小凯的经济学定义

陈世清:评杨小凯的经济学定义杨小凯的“新兴古典经济学”仍然属于古典新古典的配置经济学。

在对称经济学范式框架中,杨小凯的“新兴古典经济学”是古典、新古典经济学向对称经济学、传统配置经济学向再生经济学转化的中间环节,对新旧范式起承前启后的作用;对称经济学是对古典、新古典、新兴古典经济学的扬弃、综合与华,相容与超越,是古典、新古典、新兴古典经济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经济学发展的合乎逻辑的自然历史过程。

杨小凯是对中国主流经济学界有重要影响力的华人西方经济学家。

他对西方经济学的贡献,是把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认为分工与专业化是经济发展和增长的原动力的思想通过他的超边际分析数学模型形式化了,填补了西方经济学发展的一项空缺。

杨小凯完成了西方经济学发展的一个小圆圈: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理论基础是价格理论与资源配置理论,理论核心是资本积累和劳动分工相互作用的思想—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通过边际分析的数学模型对古典经济学价格理论进行了形式化,但忽略了古典经济学关于分工与专业化的研究—以杨小凯为代表的新兴古典经济学通过超边际分析的数学模型不但恢复了古典经济学关于分工与专业化的研究,而且使古典经济学关于分工与专业化的研究也得到形式化,从而实现了西方经济学发展在形式化方面的否定之否定。

从这个意义上,杨小凯在重形式化的西方经济学界可以算经济学家,但由于思想内容上没有自己的原创基础理论,他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仍属于同一个经济学范式,从一般意义上还不能说杨小凯是经济学家。

由于他“把专业化与分工的问题放回主流经济学的核心,我们就能在一个单一的涵盖式的框架之内,解释与预测像厂商的出现、商业周期、失业、货币、城市、与经济成长等重要问题”,杨小凯自己认为他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对经济学的贡献“大致类似哥白尼与开普勒”对天文学的贡献。

据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布坎南认为杨小凯的工作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学研究,他本人也因此曾被认为是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华人经济学家。

陈世清:西方经济学研究范式批判

陈世清:西方经济学研究范式批判

陈世清:西方经济学研究范式批判原载:大公网西方经济学线性思维为本质特征的研究范式使经济学成不了一门科学,只能使经济学成为假说或有用的工具。

这也就是为什么西方经济学者不承认经济学是一门科学的原因。

经济学研究范式就是通过经济学研究方法、论述方法、学术评价标准体现出来的经济学范式。

经济学范式是经济学内容和方法的统一,经济学研究范式就是经济学范式中的方法部分。

如形式逻辑思维方式、还原论方法、假设方法、一般均衡方法、边际效率分析方法、数理模型方法、可证伪方法、刊物级别与论文引用率排名的学术评价标准,就是体现西方经济学范式的西方经济学研究范式。

根据西方经济学研究范式的最本质特征,可以把西方经济学研究范式简称为线性思维研究范式。

对称逻辑思维方式、还原论与整体论相统一的方法、公理方法、对称平衡方法、规范与实证相统一方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方法、抽象与具体相统一方法、复杂系统论方法、边际效益分析方法、典型分析方法、原创理论与经世致用的学术评价标准,就是体现中国经济学范式的中国经济学研究范式。

根据中国经济学研究范式的最本质特征,可以把中国经济学研究范式简称为对称思维研究范式。

在经济学范式中,经济学研究范式决定经济学内容,西方经济学线性思维研究范式产生一般均衡理论、理性经济人假设、帕累托改进理论、价格经济学、增长经济学;中国经济学对称思维研究范式产生对称平衡理论、主体性理论、平等理论、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理论、价值经济学、发展经济学。

总体上,中国经济学研究范式是科学的经济学研究范式,体现了科学的方法论;西方经济学研究范式是不科学的经济学研究范式。

体现了不科学的方法论。

科学的经济学研究范式使经济学成为一门科学,不科学的经济学研究范式使经济学成不了一门科学,只能使经济学成为假说或有用的工具。

这也就是为什么西方经济学者不承认经济学是一门科学的方法论上的根本原因。

西方经济学研究范式的产生有历史的局限性,也有历史的必然性,是历史局限性与历史必然性的统一。

第2章 超边际分析的基本方法

第2章 超边际分析的基本方法

第2章超边际分析的基本方法2.1 什么是超边际分析新兴古典经济学使用的基本方法是超边际分析。

对于很多人来说,超边际分析可能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从而会想当然地认为它一定非常复杂。

事实并非如此。

但凡接触过新古典经济学的人,一定熟悉边际分析的方法。

超边际分析同边际分析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很多不同。

在了解超边际分析方法之前,我们先举一个大家十分熟悉的例子,以对它的基本概念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在生活中,人们通常会遇到很多在“是”与“否”之间的选择。

比如:你在高中毕业时要填报志愿选择大学的专业,如果在经济学、化学、物理学3个专业中选择了经济学专业,这就意味着你在大学期间不会去听化学和物理学的课,但你会去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及其他一些经济学的选修课程。

我们来看看这一选择过程中涉及的超边际分析问题。

先看专业的选择。

选择经济学而不选择化学、物理专业,意味着对经济学说“是”,而对化学、物理专业说“否”。

用超边际分析的术语来说,专业的选择属于超边际决策,其决策值在零和正值间非连续地变化。

如果将你现在的生活同高中同学的生活相比较,你就会发现,现实生活中这种超边际决策不仅经常遇到,而且对一个人的生活道路往往更为重要。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指的就是这个道理。

再看选修课的选择。

在选择了经济学专业后,你就要根据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每门功课的重要程度,决定在每门课程上分别投入多少时间。

这是你非常熟悉的新古典边际决策问题,它也是超边际分析中的一部分。

在这里,时间和精力是你的“成本”,而每门功课今后的作用就是你的“效用”,你会比较增加一个单位的成本会增加多少效用。

当每单位成本产生的边际效用相等时,你在每门课上花的最佳时间和精力就达到最优。

这种类型的决策属于边际决策,它是新古典经济学研究的重点。

你在决定选择经济学专业而放弃化学和物理学专业之前,一定会将经济学专业、化学专业和物理学专业做一个比较。

这就要求先根据经验和个人的偏好,对每个专业进行成本和收益的边际分析,看每个专业可能产生的效用,然后比较哪个专业产生的总效用最大。

网络经济的超边际分析--网络经济对经济学的挑战.doc

网络经济的超边际分析--网络经济对经济学的挑战.doc

网络经济的超边际分析--网络经济对经济学的挑战经济的超边际分析--经济对经济学的挑战经济的超边际分析--经济对经济学的挑战经济理论经济的超边际分析--经济对经济学的挑战经济的超边际分析--经济对经济学的挑战(根据杨小凯教授2000年11月16日讲座整理)今天讲座的题目是经济对经济学的挑战。

现在对经济兴起以后经济学应该怎样的回应主要有两个不同的可能性:一个是大家都知道的Varian,他现在应该是在加州大学商学院还是信息系,反正是当dean的。

他有一个站,他和Shapiro他们几个人也是在搞经济学和电子商务经济学,他们的观点是认为经济学没有变,经济虽然兴起了,但经济学没有变,所以原来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完全可以用来分析经济学。

他们也出了一些书写一些东西,他们的分析方法基本上是原来主流经济学的边际分析,他们特别强调信息问题、不确定性、对策论等。

他们的基本立场是经济学不需要做什么大的改动,只是说把原来的一些分析方法,主要是边际分析方法用到这个经济的分析,甚至可以把原来的一些模型作一些新的解释,原来说是卖一般产品,现在说是卖信息产品,同样的有信息不对称问题啦,有这个道德风险啦,有逆向选择啦,有这些问题。

但是,我的看法跟这个不一样。

我们也搞了一个站,我们的看法是,经济学的兴起对经济学形成了一个很严重的挑战。

当然我们也同意他说的观点,即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应该是一致的,能分析没有经济时的经济现象也一定能分析经济。

但是我们觉得经济学原来的边际分析方法对于分析没有经济时的经济现象本来就有问题,本来就不够,经济起来以后就更加突显了这个问题。

经济的兴起使传统经济学,特别是边际分析方法的局限性更加明显。

所以今天的题目也说经济对这个经济学的一个挑战。

如果从这个观点来看,要应战不是说用传统的边际分析方法就能应战的,而是说经济学本身要改革,要升级,才能够分析现在的所谓的新经济。

这里有两点要说明的,一个是新经济有时候并不像现在国内炒的那么新,也就是说它跟旧经济有连续性,有些东西你本来理解旧经济没理解透,然后这个新经济起来了,你总要赶赶时髦,想要制造一个卖点,把有些不那么新的东西故意说的很新,这是一种偏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世清:杨小凯超边际分析的局限性——评杨小凯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四)“边际效益分析”与“边际效率分析”的区别:前者是对称分析,后者是线性分析;前者是价值分析,后者是价格分析。

二者既不等同,也不等比,有时还会成反比;如我国的教育产业化政策,遵循的就是边际效率递增、边际效益递减的规律。

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就是概念从模糊到精确的发展过程。

正好像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我们应该从“博弈”中分离出“对策”,随着人类经济实践的发展,我们也应该从“边际效率分析”中分离出“边际效益分析”。

“边际效益分析”与“边际效率分析”的区别:前者是对称分析,后者是线性分析;前者是价值分析,后者是价格分析。

二者既不等同,也不等比,有时还会成反比;如我国的教育产业化政策,遵循的就是边际效率递增、边际效益递减的规律——学校和老师的收入提高了,国家教育投入的压力减轻了,然而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创新能力却降低了,国民创新体系受到严重冲击——以价值机制为核心机制的国民创新体系与以价格机制为核心机制的教育产业化政策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但目前“边际效率”、“边际效益”、“边际效用”是经济学界用得非常混乱的概念;有时通用,有时分别指生产和消费;分别指生产消费时,用法也不固定。

但总体上都是指边际效率,即使是指消费效用也是最终还原到成本利润的边际分析。

因此,现有的所有边际分析,包括“边际效率分析”、“边际效益分析”、“边际效用分析”,也包括杨小凯的超边际分析,实质上都是“边际效率分析”。

这是因为西方经济学的核心是价格经济学,价值为价格服务,价格就是价值,有奶便是妈,有钱就是娘,效率就是效益,赚钱就是硬道理,所以在西方经济学中没有什么价值和价格、效益和效率的区别,所谓的边际效益分析和边际效率分析是一回事,边际效益分析归结为边际效率分析。

整个西方经济学的所谓边际分析,就是研究劳动时间与其他生产要素、产品与中间产品等的数量在边际上增减的收益与成本,这里的“收益”是指利润,所以现在通行的边际分析的理论基础是一般均衡论,理论范式是价格经济学。

所谓杨小凯的超边际分析,就是把效用、消费偏好、分工、产品的种类、厂商的数量、交易费用、经济规模、经济网络、组织的内生决定与演化、商业周期、城市的形成等全部纳入分析框架的边际分析方法。

超边际分析也是边际分析,只不过分析的范围不同——所谓“超边际分析”实际上就是扩大了传统边际分析的范围,但并没有超出传统边际分析的范式框架与思维方式——一般均衡论与价格经济学的范式框架和形式化的线性思维方式,也不能走出一般均衡论与价格经济学的范式局限——违背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

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是:价值机制而非价格机制是市场的核心机制,价格机制只是价值机制的局部表现;因此是价格为价值服务而不是相反。

由于违背实际,所以建立在价格经济学基础上的边际分析、超边际分析只能产生、不能解决“价值悖论”与“财富悖论”。

所谓“价值悖论”,就是钻石对于人类维持生存没有任何价值,然而其市场价值非常高;相反,水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其市场价值却非常低,这种强烈的反差就构成了这个悖论。

对此边际效用理论认为,商品的需求价格不是由商品的总效用而是由商品的边际效用决定,决定价值的是效率以及决定效率的工具、劳力与资源。

钻石边际效用很大,消费者愿意以较多的价格购买;而水虽然是人的生命不可缺少的,给人带来极高的效用,但由于世界上水的数量很多,增加一个单位的水给人们增加的效用就很低了,即水的边际效用很低,所以水的价格自然也就很低了。

我认为,建立在价格理论基础上的边际效用理论、边际分析与超边际分析没有也不可能解决“价值悖论”。

人类从月球上取回一块石头,其效率不会高于人类得到一块同等重量的钻石,但它的一般市场价格——个人收藏或使用价值绝对要低于同等重量的钻石;然而它在科学研究上的价值——对于人类的使用价值绝对要高于同等重量的钻石。

“大海捞针”其效率要低于人类得到与这颗“针”同等重量的钻石,但从大海捞起来的这颗针的使用价值与市场价格绝对要低于同等分量的钻石。

人的分工不一定都由用钱来计算的效用最大化决定。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发现一个事物的原因比当波斯人的王还好。

有人皓首穷经,一辈子追求科学上的新发现,而个人所得无几;这样的人追求的是自我实现带来的精神上的充实与心理上的满足,因此也没有违背人的利益最大化原则。

这种精神上的追求也同样促进了分工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分工明确、专业精细的科学家队伍的形成、科学家对国家的奉献精神及由此带来的一个国家比较优势的形成与富裕程度的不同,恐怕不能用科学家个人的收益与成本的边际分析来解释,与建立在价格经济学基础上的“超边际分析”也同样是风马牛不相及。

二战前后日本的比较优势与富裕就是这样形成的;虽然日本的资本比较雄厚,但日本的资源非常贫乏,日本科学家的奉献与团队精神(分工与合作精神。

没有合作,分工的意义等于零。

把分工和合作最佳统一起来的,靠的是团队精神)好像与资本和资源都没有太大的关联。

分工离不开合作,分工与合作离不开管理,而管理不仅仅是“协调”(杨小凯)或分工自身的“内生演进”(杨小凯),而是形成企业系统;企业系统不仅具有大于各部分功能总和的系统功能,而且具有不可还原、不可替代、无法量化的“系统质”。

企业系统质、人的素质、奉献与团队精神、国家与民族的凝聚力及由此形成的生产力,恐怕是超边际分析的数学模型无能为力也无法解释的——能够用数学模型形式化的,只能是可以量化的东西,而无法量化的东西,根本无法形式化。

超边际分析能够分析分工与专业化的简单模式,但不能够分析分工与专业化的复杂模式;随着文化管理、知识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比重越来越高,企业的有机性越来越强,企业分工与专业化的模式、经济规模与规模经济的关系也越来越复杂,不可量化的因素在企业发展、效益提高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这是在杨小凯的新兴古典经济学框架中现代企业管理缺位的根本原因。

价格经济学在微观经济领域只有近似的真理性,把其当作绝对真理就是大错特错;能够成为绝对真理的,只能是价值经济学。

所谓价值经济学,就是以价值机制代替价格机制作为市场的核心机制。

价值经济学中,产品的本质是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就是价值。

使用价值的价格由使用价值的量决定,使用价值的量由稀缺度决定,稀缺度由供求关系决定,供求关系由主客体关系决定。

在知识经济时代,主客体关系由效益决定;而这里的效益不是指利润,而是指满足人的需求程度。

人的需求,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需求。

因此,使用价值是实体、属性、关系的统一。

关系就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用主客体关系定位价值的价值经济学、建立在价值经济学基础上的边际效益分析可以解决“价值悖论”。

水虽然整体上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水总体上对于人类有很高的价值,但由于水整体上不稀缺,所以某一部分的水价格不高;某一部分的水价格不高是由某一部分的水价值不高决定的,和水总体上对于人类有很高的价值并不冲突。

但如果在特定环境下(比如沙漠),人快要渴死时,那么特定的水对于人的价值就很高,它的价值和这个快要渴死的人身价成正比,也即这个人的身价有多高,那么这部分水的价格就可以有多高。

同样,在正常环境下,因为钻石比某部分水要稀缺得多,所以钻石的使用价值要比某部分水大的多;此时钻石的价格大于某部分水,就是此时钻石的价值大于某部分水的反映。

但如果在特定环境下(比如沙漠),人快要渴死时,那么钻石的价值就远远不如水对于此人的价值,钻石的价格也远远不如水的价格。

这里,整体的水和人类之间、一般环境下某部分水和某部分人之间、特殊环境下某部分水和某部分人之间、一般环境下钻石和一般的人之间、特殊环境下钻石和特殊的人之间的价值关系是不同的,由不同的价值决定不同的价格是正常的;由主客体具体关系形成的价值是具体的,水的价值是大是小、钻石的价值是大是小,由此决定的价格孰大孰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要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那么所谓的“价值悖论”就会被化解。

这才是真正的“超边际分析”——建立在价值经济学基础上的“超边际效益分析”;而建立在客体和客体之间一般均衡与价格经济学基础上的所谓“超边际分析”则不可能具体分析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所以也就无法化解上述“价值悖论”。

“财富悖论”也一样:如果这边以满足感作为衡量社会福利的水准,那边以金钱作为衡量社会——福利的标准,那么就会出现“财富悖论”。

“财富悖论”的根源在于“价格经济学悖论”。

如果以满足感而不是以货币收入作为衡量社会福利水平的标准,那么就要用价值机制取代价格机制作为经济学的核心机制,由此价格经济学范式就要转变。

如果说,西方价格经济学的范式要求边际效率分析,那么幸福经济学范式则要求边际效益分析。

特别是要建立经济学帝国,要使经济学成为充分利用生命的艺术,就只能用边际效益分析代替边际效率分析。

要建立幸福经济学,用精确的数字方法则是牛头不对马嘴,因为人的幸福感是根本不能计算的;如果要使人的幸福感能得以准确评价,唯一的办法是定性的结构分析,而定量的模型分析根本帮不上忙。

这就是对象和方法的对称。

对于传统经济,精确的数理模型分析工具固然有近似的性质,但靠直觉建立起来的定性分析的结构性模型反映经济本质与规律会更准确。

当然,这里的结构分析是时间、空间、层次相统一的对称逻辑的全息结构分析。

“价值悖论”、“财富悖论”的产生与化解,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悖论与化解,经济学与管理学、经济理论与经济实践的脱节与统一说明,必须用价值经济学代替价格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核心,用“边际效益分析”代替“边际效率分析”作为边际分析的总体方法,把“边际效率分析”纳入“边际效益分析”中,成为其中的一个环节。

因此“边际效益分析”、“边际效率分析”、“边际效用分析”都必须建立在价值经济学的基础上。

也只有在价值经济学的基础上,“边际效益分析”、“边际效率分析”、“边际效用分析”这三个概念才能得到明确的分离,各自得到准确的定位并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这需要对称逻辑的思维方式,形式化的思维方式和复杂经济现象之间的不对称是产生概念混乱、实践困惑的根源;只要抛弃形式化的思维方式,严格区分这三个概念,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中用对称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客体价值关系,那么边际效益递减还是边际效益递增、边际效率递减还是边际效率递增、边际效用递减还是边际效用递增、边际报酬递减还是边际报酬递增等长久困扰经济学界的疑难问题就将迎刃而解。

价值是相对的。

鲁迅先生说,同样一部《红楼梦》,在不同的人的眼光里有不同的价值: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性别在不同的人那里,价值也不同。

贾宝玉: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必得两个女儿伴着我读书,我方能认得字,心里也明白,不然我自己心里糊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