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_发展性教学实验室研究报告之二_裴娣娜_百.
中职英语教学中合作教学的探索
中职英语教学中合作教学的探索“合作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合作教学以互动参与为课堂目的,让学生根据课堂教学目标进行分组交流学习,但一般不超过5个人,这样便于组内形成相互帮助、相互督促而又相互竞争的健康良好的学习环境。
这有效地解决了英语课大班授课制度与新学习方式之间的矛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当然,对这种教学方法还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
一、合作教学策略的探索合作学习的目标是通过实践活动基础上的主体合作与交往,促进学习主体性发展和学生社会化进程[1]。
对于合作教学的策略,有人提出无论采用什么样的策略形式,必须具备五个基本要素:一是积极地相互依赖;二是面对面的交互作用;三是个人责任;四是社交能力;五是小组自评。
一般情况下,可以将学习策略分为小组调查、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切块拼接及共学式等[2]。
二、合作教学的研究方法和具体实施步骤1.研究方法(1)确立研究对象。
可以根据平时的英语成绩进行随机抽取分班,保证英语成绩没有明显的差异。
为了有一定的区分度,可以在两个不同的班级进行分组,每组不超过5人。
同时做好统计工作,用来与执行一段时间合作教学之后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2)设定合作教学的效果目标。
合作教学的方法应该能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并且提高课堂活动的参与度,小组之间的交流还能够改善同学之间的关系,促进班集体的健康发展。
为了能够体现合作教学的优势,应该设立几个目标:首先要保证学生的英语成绩确实比之前有提高;其次是学生课堂的积极主动性明显提高;最后是整个班集体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等等。
(3)确定研究工具。
可以采用课堂观察、问卷、笔试或者访谈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和记录,采用合作教学班和非合作教学班定期对比的方法,进行研究。
2.具体实施步骤(1)基于一定的准则进行合理的分组,确定小组人数,短期内可根据具体表现情况进行微调。
(2)设计合作教学中的项目时考虑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选用合适的教材,充分挖掘合作教学的潜力。
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一、介绍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确定合作学习的目标在设计合作学习时,教师应明确学习目标,并确保合作学习能够帮助学生达到这些目标。
例如,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或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组建合作学习小组,例如通过随机分组或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分组。
组建小组时应确保每个小组成员的特长和互补性,以促进合作学习的效果。
四、给予适当的指导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作为指导者的角色非常重要。
教师应提供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和规划学习步骤。
同时,教师还应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和工具,以支持学生的学习。
五、鼓励学生互助合作合作学习的核心在于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
教师应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知识和经验,并提供一些激励措施,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
六、倡导角色转换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轮流担任不同的角色,例如领导者、记录员、发言人等。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团队合作能力和责任感。
七、设立评价机制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设立相应的评价机制,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合作能力。
可以采用个人评价、小组评价或同伴评价等方式,给予学生及时反馈和激励。
八、提供反思机会学生通过反思可以加深对学习的理解和对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反思的机会,例如请学生写一篇学习日记,或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经验和心得体会。
九、培养合作学习的规范合作学习需要一定的规范,以保证学习的顺利开展。
在合作学习开始前,教师应明确学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合理分工和共同目标等规范,并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实施和监督。
十、结合信息技术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支持合作学习的实施。
教师可以利用在线协作工具、虚拟学习平台等,促进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教案中的合作学习策略
教学教案中的合作学习策略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它通过合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促进他们之间的互动与协作,提高学习效果。
在教学教案中融入合作学习策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本文将探讨在教学教案中应用合作学习策略的具体方法和效果。
一、合作学习的基本原理合作学习是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策略,它主要依据以下原理进行教学设计:1. 学习是一种社会活动: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不断构建知识、发展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促进学习成果:合作学习提供了学生相互交流和协商学习的机会,由此增强了学习的效果和深度。
3. 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学会倾听、尊重和合作,培养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如何运用合作学习策略在教学教案中应用合作学习策略需要有明确的设计和组织,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合作学习方式:1. 小组探究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主题的探究任务。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相互交流、分享信息,共同解决问题,最后向全班展示成果和心得。
2. 互帮互助任务:给学生分配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鼓励他们相互协作,共同完成。
可以让学生分工合作,互相帮助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和资源共享的观念。
3. 问题解决小组讨论:针对一个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进行思考和讨论。
通过争辩、比较观点和头脑风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角色扮演活动:给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让他们在模拟的情景中合作解决问题。
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并培养团队协作、沟通和领导能力。
三、合作学习策略的效果合作学习策略在教学教案中的运用可以带来多重效果:1. 提高学习效果:学生通过和同伴的互动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合作学习鼓励学生思辨和比较不同的观点,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计划中的合作学习策略
教学计划中的合作学习策略教学计划的制定是教师为了有效地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安排和组织。
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合作学习策略被广泛应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个人和集体目标。
本文将讨论教学计划中的合作学习策略的优势和实施方法。
一、合作学习的优势1. 提高学习效果: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通过共同解决问题和讨论,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 促进社交和情感发展:通过合作学习,学生有机会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合作,促进彼此之间的沟通和情感发展,培养社交技能和合作精神。
3. 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让学生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观点,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共同完成任务。
二、合作学习策略的实施方法1.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内有两到五名学生,要求他们协作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水平安排小组,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参与到合作学习中。
2. 互助学习: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和支持,可以通过学生间的互动讨论、共同研究等方式来实现。
教师还可以设置学习伙伴,让学生之间相互监督和互相学习。
3. 角色分工学习:将学生分配到不同的角色,让他们按照各自的角色和职责进行学习和合作。
例如,一个小组内可以设立组长、秘书等角色,每个角色都有相应的任务和责任。
4. 项目合作学习:通过给学生分配项目任务,让他们合作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分工合作、制定计划、解决问题等,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群体讨论学习:设置一个团队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一个讨论小组中共同探讨问题和解决难题。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三、合作学习策略的注意事项1. 设定明确的目标: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和预期效果,在安排活动和任务时,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并确保合作学习与教学目标相匹配。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推动下形成的一种新的课堂学习方式,它在深化课程改革、改变教师的施教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由于对合作学习的理论研讨不深以及合作学习操作方式的总结交流不够,使得合作学习的实践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一、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1.合作中形式大于内容,缺少实效将学生组合成学习小组,让他们在一起,有了说话、交流的场合和机会,做到这样,合作学习的“形”就有了。
然而这还远远不够,真正具有实质性的合作还必须做到:①要有一个明确的话题(一般是教师安排的讨论问题);②发表意见前要有对问题的思考,而不是随意而言;③说话的内容要贴近讨论的话题。
当然,由于小学生知识、意识等方面不足以及同学之间固有的差距,我们不能要求每个学生一定要拿出正确、高妙的看法,他们可以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也可以因为理解问题困难而说出自己的困惑。
如果有个别学生一时之间什么也说不出来,也不能责备他们。
2.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合作学习重在合作,就是说大家必须坐在同一条船上,劈波斩浪,寻求共进。
如果有的同学表面上是坐在同一条船上,但并没有想到怎样渡河的问题,而是去遐想树林中鸟雀的飞翔,那就暴露出学生参与度不够的问题了。
须知,没有共同参与也就没有合作学习。
然而现在许多老师没有有力、有效地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小组讨论交流的场合变成了少数优秀学生表演才智的课堂。
3.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合作学习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才能起到很好的合作效果。
学习任务是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学生就可以围绕学习目标去共同努力。
所以,合作学习教学中,老师要明确地提出学习的任务和合作学习的内容,不能去“放散牛”。
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内容就去合作学习,就不可能有很好的学习效果。
如我听过一节“学习圆的认识”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出示了教学内容后,没有提出合作学习的目标,没有提出具体的学习内容,就让学生自己去讨论,学生根本不知道要说什么,只是天南海北地瞎说,把合作学习停留在简单现象的认识上,就达不到合作学习的效果。
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育观点上的深刻转变,是对学生主体性的进一步的理解过程,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个方法,我也不例外,在实际教学中,我有了一些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发现了自己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1、合理安排合作小组小组成员的组合要能互相促动,共同进步,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小组研究的效率非常高,有的小组不知如何入手研究,常常只是在听别人如何说。
于是,我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水平、心理素质等对学生实行综合评定,将全班学生重新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尊重,敢于交流,一名组织水平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这样小组合作效果明显见效了。
2、合理选择研究问题时课上会突发一些学生的认知冲突,这也是让学生交流讨论的一个很好时机,教师不要由于在备课中没有设计而让本该在课上出现的高潮悄悄消失掉。
同时教师既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思考、发言、提问、争辩、总结的时间,不能蜻蜓点水,又要给学生限定出研究时间的长短,让学生能有意识的抓紧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3、合作学习要敢于放手教学中,当提出一个问题后,首先应给学生充分独立学习的时间,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形成“统一”意见后,再到全班实行交流,再次形成“统一”意见,使学生形成正确理解,并在这个过程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在教学《确定起跑线》这个课时,在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中,我有意放手让学生合作探究方法,再汇报。
意在学生亲自动手参与计算后在汇报中把计算方法达到最优化。
但在教学中对于这样的课始终“担惊受怕”,不敢太放手,匆匆的结束探究,急急的指名汇报,让部分学生还不知从何开始就“到此结束”。
同样的情形在练习中也再次重演,当学生在汇报200米比赛中的起跑线该怎么确定时也是学生说得不够,用部分学生的想法替代了全部学生的思维。
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验研究报告
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验研究报告内容提要:合作学习目前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并成为一种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
我国自90年代初期起,在课堂教学中开始引入小组活动,但我国目前对合作学习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
文章选取了海淀区实验小学三年级的两个班作为研究对象,在实验班,采取了合作学习模式,根据1978年斯莱文教授的小组分层计分法改造而来,实验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经过半年的实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实验班和对照班相比,其英语学习成绩虽然没有达到统计学上的差异显著,但略有提高。
2、通过合作学习,实验班学生的接纳度和被接纳度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3、通过合作学习,实验班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情感态度更加积极。
4、通过合作学习,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和被接纳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其接纳度则没有明显的变化。
主题词:合作学习、同伴关系、情感态度一、实验研究的背景社会心理学对合作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但对于合作学习在课堂中具体运用的研究则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
与传统班级授课制相比,它在增加学生的互动交往,促进学生社会技能、社会情感的发展,以及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上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
因此很快就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并成为一种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
目前,合作学习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美国、以色列、新西兰、瑞典、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英国、德国等国的大中小学教学。
美国教育学者沃迈特(1994)认为:“合作学习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里斯和福茨(1997)在其新著《教育改革研究》一书中断言:“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之一。
”合作学习在西方国家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模式,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斯莱文、卡甘、沙伦、约翰逊兄弟等。
在我国,国务院于2001年5月29日颁发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教学设计中的合作学习策略
教学设计中的合作学习策略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教学设计中。
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技能。
本文将从定义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原则和方法、实施合作学习的步骤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合作学习的定义合作学习是指通过小组合作和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通过思想碰撞和知识分享的方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与传统的竞争学习相比,合作学习更加注重团队合作和资源共享,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和扶持。
二、合作学习的原则和方法1. 客观评价原则在合作学习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贡献情况给予客观评价。
评价内容应囊括学生的个人贡献、小组表现以及最终成果。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动力。
2. 小组协作原则合作学习中的小组应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性格进行合理分组。
小组成员之间应相互尊重、平等合作。
每个小组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组织结构,并有一个明确的任务分工。
3. 指导引导原则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充当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同时,教师也要注重适时放手,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
4. 共享资源原则合作学习中的小组成员之间应该相互分享学习资源和信息。
通过共享资源,可以提高小组的学习效果,避免了学生单打独斗带来的资源浪费问题。
三、实施合作学习的步骤1. 明确学习目标在实施合作学习之前,首先要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并能与合作学习的内容和任务相匹配。
2. 组建小组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性格,将学生分成小组。
小组成员之间应达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效果。
3. 设计学习任务根据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应该具备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 实施合作学习教师根据学习任务,指导小组成员互相协作、讨论和合作完成任务。
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
合作学习研究文献综述
合作学习研究文献综述深圳市龙岗中学滕细浪合作学习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能满足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需要,是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的理念。
笔者在中国期刊网上以“合作学习”为关键词进行搜索,自1979—2008年 30年时间里,共有4864篇论文发表,其中三个十年的论文分布如下表:表一:最近三个十年国内关于合作学习的论文发表情况表二:最近十年国内关于合作学习的论文发表情况从表一可以看出,我国教育界在最近十年里对合作学习研究成果数量最多,平均每年477篇论文接近前20年研究论文总数的5倍,而最近十年中每年都在成倍增加,这说明本世纪以来,我国推行新课程改革,大力推进合作学习,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我们再对最近十年的研究论文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国内关于合作学习的研究范围涵盖了西方合作学习研究译介、合作学习理论基础、合作学习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合作学习在各学龄段的实践探索、合作学习研究与实践的历史、现状及展望、合作学习的操作反思、合作学习中的人际关系和交往、合作学习的目标及意义等内容,可以说国内对合作学习的研究范围相当广泛,相当细致,在所有研究中,关于合作学习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所占比重最大,对合作学习的应然状态探讨比例很大,但是对合作学习的系统研究较少,而且对合作学习的模式构建很少,因此,在合作学习的普遍推广和应用方面效果甚微。
在此,试对相关文献进行简要概括与综述,以利于进一步的探讨和实践。
一、合作学习历史发展1、国外合作学习的历史发展在西方,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奥勒留、托马斯·阿奎那等人都曾在著作里论述过合作学习的思想。
如:亚里士多德认为营造一种合作式的宽松的学校气氛,能激发人求知的本性,有利于人潜能的发挥。
公元一世纪,古罗马昆体良学派就指出学生们可以从互教中获益,他始终强调一个观点“大家一起学习,可以互相激励,促进学习”。
文艺复兴时期捷克的大教育家的夸美纽斯也在其著作中明确提出,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的教学中获得知识,还可以通过别的学生获取知识。
浅谈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浅谈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一、精心预设,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内容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和关键。
教师在课前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
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的内容,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但并非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于合作学习,过于简单、结构良好、只有单一答案的学习任务,如简单计算之类的学习内容就不适合于合作学习。
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依据学生的认知,把那些具有思考性、开放性、趣味性,必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内容才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此外,学生个人思考和探索有困难、需要互相启发的学习内容,答案多样性、问题涉及面大的学习内容也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冷静的思考、理智地分析。
总之,教师要深入了解班级学生的实际及教材的特点,精心预设,精选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二、合作学习的积极参与策略学生主体性的实现,需要其自身的主体意识发展到一定的水平,而主体意识的最终形成又是以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思维能力为制约条件的。
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单凭自身的学习水平,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借助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可以产生交互影响,使他们从感性上形象地体会其自身的主体地位及其意义,以达到主体地位的感性实现“合作”必须“参与”,只有“参与”才能“互动”,参与互动越多,越积极,主体地位的感性体验越强烈,主体意识就越强,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提高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全程参与“合作学习”教学仍以班级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活动形式,其基本教学模式为合作设计——小组活动——反馈评比——归纳点讲。
001.200002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发展性教学实验室研究报告之二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裴娣娜摘要:合作学习是发展性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策略。
该文就合作学习的目标、教学中合作交流的形式及类型、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发展性教学;合作学习问题的提出:教学活动是一种社会性交往活动,具有鲜明的社会性。
在这种特殊的认识活动中,教学过程成为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传递的互动过程,也是师生间、学生间情感交流的人际交往过程。
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在共同活动中发生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基本方式,也是社会群体赖以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学生正是在相互合作与交往中得到发展。
发展性教学的合作学习是建立在科学的交往观基础上的。
将教学过程作为师生共同构建学习主体的过程,在充分尊重人格的基础上,通过多样、丰富的交往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和谐的教育环境,而且使教学认识成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将主体间的社会交往纳入认识活动过程,承认教学认识活动的社会性,并作为学生认识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发展性教学,关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群体间人际关系和交往活动,积极建立群体合作学习关系。
这就是:使教师在“权威、顾问、同伴”三种角色的选择中,使学生在“竞争、合作”两种关系的处理中,师生在主动与受动角色扮演中形成良性促进的和谐关系。
这种关系是一种相互接纳、相互理解的合作、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
如果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拥有轻松、宽裕,不仅有利于使学生获得集体意识和行为规范,提高自我教育的水平,实现个体与社会的沟通,同时也将极大地激发教师和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师生都获得自我的充分发展。
立足于现代教学的高度,针对传统班级教学存在的弊端,近年来我国教育工作者从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角度出发,将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对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目前我国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关的教学实验点已不下数十处。
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如杭州大学教育系的“个性优化教育的探索”①、山东教科所的“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②、湖南师大教育系的“协同教学实验”③以及北京师大教育系“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实验”等④。
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
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在当今社会,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一个热门的话题。
学生通过与他人合作,不仅可以获得专业知识,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要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教师需要采取一些相应的教学策略。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教师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1. 设计合适的合作学习任务为了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教师需要设计合适的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合作学习。
任务可以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性,要求学生进行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同时,任务的内容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兴趣相关,以便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2. 提供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学生需要清楚地知道他们合作的目标是什么。
教师应该明确地向学生介绍合作学习的目标,并向他们解释为什么合作学习对他们的学习有益。
通过提供明确的目标,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任务,增加他们的合作动力。
3. 创造积极的合作学习氛围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创造一个积极的合作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分享和讨论彼此的想法。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合作学习活动,如小组讨论、合作项目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互相尊重和帮助,营造出一个相互支持和尊重的学习环境。
4. 提供适当的合作学习技能培训在进行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一些合作学习技能的培训。
这些技能包括有效沟通、协商决策、责任分工等。
通过培训,学生可以明确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和责任,并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和沟通。
5. 设计评估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在设计评估方式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果和过程。
评估应该注重考察学生的合作技能、贡献和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可以包括小组展示、个人反思、小组作品等。
通过评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的发展情况,并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反馈。
6. 提供典型案例和模型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典型案例和模型,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合作学习研究报告
合作学习研究报告合作学习研究报告引言合作学习是指多个学生在共同的任务中相互合作,通过互动和交流来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模式。
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学生们不再是孤立地学习,而是通过合作来互相促进和帮助。
近年来,合作学习备受关注,许多研究机构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以探讨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影响以及如何优化合作学习的效果。
本研究报告旨在总结合作学习的研究成果,探讨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并提出一些优化合作学习的策略和建议。
合作学习的优势合作学习具有许多优势,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体验。
以下是合作学习的一些优势:1.促进深度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讨论和思考,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知识,从而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2.培养社交能力:合作学习要求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和协作,这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激发学习兴趣: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们可以共同参与有趣的任务和项目,这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
4.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们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5.增加学习成就感:合作学习中的成果是共同完成的,学生们可以共享成功和成就感,这可以增加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满意度。
合作学习的策略和技巧为了优化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和学生可以采取一些策略和技巧。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合作学习策略和技巧:1.明确学习目标:在合作学习开始之前,明确学习目标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任务的重要性和目标,从而增加他们参与合作学习的动力。
2.明确角色分工: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们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组长、记录员、时间管理者等。
明确角色分工可以提高合作效率和组织性。
3.鼓励互动和讨论: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们进行互动和讨论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引导问题,帮助学生们展开讨论和交流。
4.及时反馈和评估:合作学习过程中,及时的反馈和评估可以帮助学生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
论高效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论高效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持续进步,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的价值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探讨高效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分析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优势,并探讨如何设计和实施有效的合作学习活动。
文章将首先对合作学习进行基本概念的界定,阐述其在教学中的基本理念和原则。
随后,将深入探讨高效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构建要素,包括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估等方面。
本文还将关注合作学习在不同学科领域中的应用,以及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与策略。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和深入发展。
二、高效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高效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主要基于学生的主体性、互动性和合作性。
这种教学理念强调,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和构建者。
在这种理念下,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高效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元智能,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和优势,应当在合作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
这种教学理念也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助和合作,认为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知识互补和思维碰撞,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在实施高效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合作态度和良好的合作习惯。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效合作学习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三、高效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高效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以下是几种高效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明确的学习目标设定:在开始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清晰地阐述学习目标,确保每位学生都明确知道他们需要达到的标准。
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发展性教学实验室研究报告之二
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发展性教学实验室研究报告之二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发展性教学实验室研究报告之二近年来,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合作、合作互助为核心的教学策略,在学校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它通过组织学生之间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结合发展性教学实验室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及其在课堂中的应用效果。
发展性教学实验室是一个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实验项目。
在该实验室中,教师通过教学设计和行动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这个实验室的研究重点之一就是合作学习,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课堂合作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并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和学习效果。
通过对实验室的研究,我们发现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而激发思维的碰撞和思维的创新。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克服学习上的障碍和困惑,获得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互相帮助、互相督促,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团队意识。
此外,合作学习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要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相互协作、分工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参与合作学习,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自信心。
同时,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具有合理的分工和协作的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社会。
在实验室的实践中,我们还发现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同时,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了他人的认可和鼓励,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研究也表明,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更加愿意提出问题、探索新知识,并在学习中发挥更大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基于合作学习的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策略
基于合作学习的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策略合作学习是指在一组学生中进行共同学习和探究的过程。
学生通过相互合作来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取得成果。
因此,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交际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合作学习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具体实施方法:1.小组讨论在科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3到4人的小组,每组交换意见、讨论问题、分享信息、提出问题,从而通过讨论得出更全面的结论。
在讨论中,教师可以采用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合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角色扮演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角色,如科学家、实验员、数据收集员等,每个角色拥有不同的任务和责任。
通过角色扮演的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科学领域的职业和知识,同时还可以学习如何合理地与他人合作和沟通,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课题研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课题,让他们进行自主研究。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共同协作、收集信息、分析数据,并通过讨论和分享的过程来得出结论。
在课题研究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和方法,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4.自主探究自主探究是合作学习的核心方法之一。
在自主探究中,教师可以提供实验材料和方法,并让学生自行进行实验、观察、数据统计和分析。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共同探究问题,并通过讨论和交流,理解科学概念和原理。
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小学科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
同时,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科学课程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基于合作学习的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策略
基于合作学习的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策略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特别适用于小学科学教学。
它鼓励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以下是基于合作学习的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策略。
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有4-5名学生,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小组活动中。
教师可以设置小组讨论、实验研究或项目合作等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学习科学知识。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欲望。
可以通过在课堂上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例如提问、讨论、情景模拟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讨论。
教师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设置小组活动的竞赛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教师要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在小组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教师要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不仅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
教师还可以设计小组任务和角色分工。
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角色,例如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等,让学生在合作中发挥各自的特长,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还可以设计小组任务,例如实地考察、科学实验、制作模型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和亲身体验,更加深入地理解科学知识。
教师要及时总结和评价。
在小组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评价,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体会,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肯定他们的努力和成绩,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基于合作学习的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要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欲望,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设计小组任务和角色分工,并及时总结和评价。
通过这些策略的应用,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基于合作学习的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策略
基于合作学习的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策略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共同合作和分享知识、经验,合理分工和互相协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下面将介绍基于合作学习的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策略。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教师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个小组任务,让小组成员共同讨论问题,交流意见,并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设计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科学实验或研究任务。
小组成员在一定时间内共同合作完成任务,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成果。
教师可以根据小组完成的任务情况进行评分和排名。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合作学习项目进行跨学科教学。
教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进行整合,设计一个综合性的学习项目。
学生在小组中负责不同的角色和任务,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可以设计一个“制作太阳系模型”的项目,学生在团队中扮演宇航员、科学家、设计师等不同角色,并共同合作完成太阳系模型的制作和展示。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跨学科知识运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互助学习,形成学习共同体。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2-3名学生组成。
教师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科学问题,要求小组成员共同研究和解决。
小组成员可以互相讨论和帮助,在合作中共同提高。
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学习成果交流和评价,让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改革园地#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发展性教学实验室研究报告之二裴娣娜(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北京100875[关键词]发展性教学;合作学习[摘要]合作学习是发展性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策略。
该文就合作学习的目标、教学中合作交流的形式及类型、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308(200002-0001-06[中图分类号]G424.24问题的提出:教学活动是一种社会性交往活动,具有鲜明的社会性。
在这种特殊的认识活动中,教学过程成为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传递的互动过程,也是师生间、学生间情感交流的人际交往过程。
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在共同活动中发生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基本方式,也是社会群体赖以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学生正是在相互合作与交往中得到发展。
发展性教学的合作学习是建立在科学的交往观基础上的。
将教学过程作为师生共同构建学习主体的过程,在充分尊重人格的基础上,通过多样、丰富的交往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和谐的教育环境,而且使教学认识成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将主体间的社会交往纳入认识活动过程,承认教学认识活动的社会性,并作为学生认识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发展性教学,关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群体间人际关系和交往活动,积极建立群体合作学习关系。
这就是:使教师在/权威、顾问、同伴0三种角色的选择中,使学生在/竞争、合作0两种关系的处理中,师生在主动与受动角色扮演中形成良性促进的和谐关系。
这种关系是一种相互接纳、相互理解的合作、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
如果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拥有轻松、宽裕,不仅有利于使学生获得集体意识和行为规范,提高自我教育的水平,实现个体与社会的沟通,同时也将极大地激发教师和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师生都获得自我的充分发展。
立足于现代教学的高度,针对传统班级教学存在的弊端,近年来我国教育工作者从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角度出发,将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对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目前我国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关的教学实验点已不下数十处。
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如杭州大学教育系的/个性优化教育的探索0、山东教科所的/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0、湖南师大教育系的/协同教学实验0以及北京师大教育系/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实验0等[1]。
不仅引进、介绍了国外有关研究成果,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特点和环节作了初步阐释,而且将/合作0概念引进课堂教学,创设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的教学形式,打破了传统班级教学的垄断地位,为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但是,应该看到,我国目前对合作学习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这种不足主要表现在:¹对合[收稿日期]2000-01-14作学习个别要素、一般特征研究多,对其理论基础作系统、深入研究得少;º对各国合作学习的产生背景、国内外教育教学条件差异以及实施条件研究不足;»对合作学习本身蕴涵的现代教学理论特质研究不够,不能深入揭示交往、社会性因素怎样参与认识过程,在认识总体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内在联系等问题,因而带来实践中的盲目性。
为了构建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我们确定了以下研究的问题及研究方法:研究的主要问题:¹理论基础考察合作交往与学生发展;º合作学习的目标定位;»合作的意识与合作学习的行为表现;¼合作交往的形式及类型分析;½学生合作交往意识及其培养;¾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策略与合作小组构成的方式;¿集体、小组、个体三者互动形式及类型;À学生合作意识及合作技能现状调查。
研究方法是理论研究、实验研究与实证调查结合。
一、合作学习的目标定位合作学习的目标是:通过实践活动基础上的主体合作与交往,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和学生社会化进程。
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形式,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
教学中的社会交往,民主平等、合作融洽、相互尊重信任、共同参与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在学生的认识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1.体现教学认识的社会性的要求教学过程不完全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还具有社会性。
由教学实践产生的认识具有社会性,集中表现在:¹认识对象的选择性;º认识目的(现实认识主题的逻辑起点的确定;»认识的内容(事实性认识,判断性认识;¼认识发展的形式;½认识发展的方向;¾认识成果的评价、解释。
半个世纪以前,俄国的维果茨基从历史的、文化的角度探讨了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突出作用,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情感性。
今天,建构主义心理学基于对学习的现代意义的理解,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不仅包括结构性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提倡合作学习和交互式教学。
这一趋势表明,人类正在走出唯知识论、工具化的误区,反映了从选择教育向发展教育的根本转换。
但是,长期以来在传统教学观影响下却忽视了教学认识的社会性,教学中教师没有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实现合作交往需要的机会,没有将人际关系、合作与竞争作为推动学生学习、认识发展的重要动力。
2.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社会适应性马克思主义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认为交往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之一,揭示了认识对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的依赖性,指出交往是个性的形成和活动的因素。
学校作为一个社会性群体,师生间、生生间的社会交往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社会适应性发展,而且,更应该看到,生活在学校群体中的学生更需要交往。
理由是:*同伴间提供的经验,通常易被接受。
*同伴间的交往活动,使学生理解社会角色规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规范意识,任务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感及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中的人际关系、群体的归属感、认同感,使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他人,尤其是独生子女的特殊环境,有助于克服自我中心,培养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自我意识的同时,培养合群性、利他性和社交技能。
这正是未来社会对公民良好个性品质的要求。
3.在合作交往中发展学生主体性学生作为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总是处在教学实践的交往活动之中。
只有通过交往,在交往中,人自身才能得到发展,人的主体性才能得以真正的展现。
主体间性主体与主体间的相互交往的特性,正是人的主体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表现在:*合作与交往,是个体主体意识形成的重要条件。
表现在从他人身上反观自我,以自我为尺度评判他人,从而形成符合实际的自我评价、积极的自我体验和主动的自我调控的能力。
*合作学习,提供积极参与、平等参与的机会,通过合作交往,学生从与教师、与学生互动中实现主客体的转换而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发展。
*个体主体性在群体主体性中得到表现与发展。
群体中的认同、理解、目标、情感共同性的展示,并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正是教学实践的交往活动,影响个体与群体的主体性发展。
二、合作意识和合作的行为表现集中表现为社会交往意识、社会角色规范和社会交往技能。
合作交往是作为过程展开的,按合作交往过程具体概括为以下四点:1.倾听(尊重与信任2.交流(理解与沟通3.协作(互助与竞争4.分享(体验与反思三、教学中合作交往的形式及类型分析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在共同活动中发生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基本方式。
发展性教学的合作学习,将教学过程作为师生共同构建学习主体的过程,互为主客体,使教学中的交往呈现出多样、丰富的交往形式。
为了建立积极的群体合作学习关系,发展性教学关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群体间人际关系和交往活动。
因此,教学中人际交往的形式与类型成为主体教育实验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教学中的人际交往,主要分为师生间的交往和学生之间的交往。
无论哪一种交往,其内在均包括/角色0、/互动模式0、/交往中介0三个因素。
关于交往角色问题,南京师大的吴康宁教授从课堂教学社会学角度提出,教师的/权威、顾问、同伴0三种角色选择,学生的/合作、竞争0两种关系的处理,师生在主动与受动角色扮演中形成良性促进的和谐关系。
教学中互动模式与中介问题。
在教与学构成的特殊交往过程中,存在以下两种基本的互动的模式。
1.师生交往教与学活动的质与量从根本上决定了学生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但是应该看到,师生的交往,从形式看由于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所处的地位、扮演的角色所决定,师生间是一种非对称性交往,二者处于教学过程的两极,是对立的。
但从性质上看,师与生在教学活动中又是相互依存的,没有学就没有教,教依学而存在;没有教也就没有学。
因此,师生间的交往,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应是一种相互接纳、相互理解的民主平等相互促进的和谐关系。
我们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师生交往有三种基本形式:(1语言为中介的交流。
这是教学中交往的重要形式。
教师运用科学语言指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建疑析疑解疑质疑0来完成教学任务。
也是通过特定的课堂用语,/没关系,大胆讲0,/谁有不同看法0,/你的看法很独特0,/你分析得真棒0等,学生感受的是教师的期待与信任,教师作为学生的朋友和同伴,共同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快乐。
(2暗示与模仿。
包括是直接的或间接的,自觉的和不自觉的。
暗示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学生对某种信息迅速接受并作出行为反应的过程。
暗示无需讲道理,需要有强的暗示源。
(3情绪感染。
这是由教师创设的特殊情境而激发产生的热烈气氛和积极情绪。
2.生生交往生生互动基本上是一种对称性交往。
在一个学年段的学生,个体发展水平相似相近,是在一个对等基础上的交往,交往是平等互惠的。
学生间的合作交往,存在合理交往与不合理交往。
如一节自然课,教师按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设计教学,引导学生提出研究假设:/空气受热后会膨胀0。
如何验证这一假设,按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小桌上放有酒精灯,铁丝网罩、大塑料袋等材料,教师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在组长带领下集思广益,共同设计并完成实验。
当各小组纷纷争论发表自己意见酝酿实验设计时,有一个小组仅用30秒钟便完成了实验设计的任务。
课下了解,原因是该小组一个男同学,他有科学的头脑,出类拔萃的才能,小组同学都服从他的提议,也就不存在集体讨论。
我们认为,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互相合作的成功,但该例显示,由于学生差异的存在,学生发展水平的不平衡,这个小组的合作学习并未真正进行。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研究学生互动、有效合作学习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我们认为,生生的互动,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个体基本条件均衡。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交往的条件均衡,是在教学意义上的均衡。
小组内每个成员在基本知识、技能、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诸方面的相似性和异质性,并涉及个体间的熟悉度。
(2有共同活动。
包括明确的活动目标、活动规则、个体的责任与分工,行动上相互配合,以及在信息资源、任务、奖惩、责任上的相依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