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总结的必背知识点
一、管理概念和管理学的历史发展1. 管理的概念及其含义2. 管理学的起源和发展3. 管理学的基本理论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二、管理者的基本职能和角色1. 管理者的四大职能2. 管理者的角色理论3. 管理者的有效行为三、组织结构和设计1. 组织和组织结构的概念2. 组织结构的类型和特点3. 组织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四、领导与决策1. 领导的概念和特点2. 领导风格和领导能力3. 决策的过程和方法五、沟通与团队管理1. 沟通的定义和作用2. 沟通的原则和技巧3. 团队建设和团队管理六、人力资源管理1.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2. 人力资源规划和招聘3. 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1. 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2. 竞争战略和绩效评估3. 变革管理的过程和方法八、项目管理和风险管理1. 项目管理的定义和特点2. 项目管理的五大过程组3. 风险管理的概念和方法九、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1. 企业文化的含义和作用2. 建设和传播企业文化3.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实践十、全球化和跨文化管理1. 全球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2. 跨文化管理的挑战和机遇3. 国际化经营的策略和方法以上这些知识点构成了管理学的核心理论内容,掌握这些知识对于提升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管理者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积极应用这些管理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技能和综合素质。
同时,用心用功,将这些管理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才能真正发挥出管理学知识的价值和社会效应。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第一节管理的概念和特点一、管理概念:管理就是管理这在一定的环境下,为了实现特定组织的目标,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社会活动。
管理六点基本含义:1 .管理是以管理者为主体进行的活动;2 .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3 .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4 .需要动员和配置有效资源;5 .具有基本职能;6 .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二、管理的特点(一)管理具有两重性1 .管理的生产力属性和生产关系属性。
2 .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艺术性即实践性,管理活动对于“度”的把握)(二)目标性1 .组织的共同目标;2 .目标具有大小层次性;3,具有时间跨度;4.多元价值性(盈利、地位等)(三)组织性(四)创新性第二节管理职能与类型一、管理职能最早系统并明确分析管理职能的是法国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
(一)计划(做什么)活动条件研究制定业务决策;编制行动计划。
(二)组织(怎么做)设计组织;人员配备;组织变革。
(三)领导(靠什么做)(四)控制(如何做得更好及做得如何)二、管理职能发展:20世纪下半叶开始,决策、创新、协调职能受重视。
三、管理类型:按照公共领域和非公共领域及其主体组织形式,分为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
(一)公共管理是以公共组织为依托,运用公共权力为实现公共利益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特点:1.以公共利益为实现目标2以公共组织为依托;3.公共管理是公共权力运用过程;4.独占性(一种公共服务、产品由一个部门承担);5.接受公众监督。
在中国,把非政府组织分为事业单位和公共服务性中介组织。
(二)企业管理: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进行生产、服务的组织,以企业法人身份活动注重个体利益。
特点:1.目标单一即盈利2企业管理具有竞争性3典型的经济理性;4.权力来源于生产资料所有权及委托经营权。
第三节管理者职责与技能一、角色类型: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决策制定三方面角色。
层次:高层、中层、低层管理者。
领域分类:综合管理人员、专业管理人员(如人事、销售)二、具备技能(一)技术职能。
管理学知识点综合整理
1,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计划:目标,实现目标的战略,制定计划以整合协调各种活动。
组织:安排工作,决定什么任务,谁来完成,任务如何组合,谁向谁汇报工作。
领导:同别人工作并通过别人实现目标。
控制:监控、评估工作绩效。
监控、比较、纠正。
2,管理角色:指管理者按照人们的预期在实践中展现的具体行为或表现。
十种管理角色可以组合为三种,人际关系角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他礼仪性和象征性的职责,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人。
信息传递角色,收集、接受和传播信息,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制定角色,做出决策或选择,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管理者对不同角色的重视程度随在组织层级中位置的变化而改变。
领导者角色对基层管理者的重要性要高于对中高层管理者的重要性。
3,管理技能:技术技能,概念技能,人际技能。
技术技能:熟练完成特定工作所需的特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对基层管理者更重要。
人际技能:自己单独或在团队中与他人和睦共处的能力。
对所有层级的管理者同等重要,良好则可以从员工那里获得最大产出。
概念技能:管理者对抽象、复杂的情况进行思考、概念化的技能。
对高层管理者最重要。
将组织视为整体,理解组织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设想组织如何适应外部环境。
4,管理的普遍性:在所有类型和规模的组织,在组织的所有层级和所有工作领域,在任何地域的组织,管理都不可或缺。
普遍性原因:发挥着重要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实现资源整合、创造价值的重要手段。
生产要素一定的情况下,生产力的高低取决于管理。
管理有着广阔1/11的外延。
5,效率与效果:同等重要不可偏颇。
都不可或缺。
效率是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目的是成本最小化,“正确的做事”。
效果强调完成一个活动从而实现组织的目标,“做正确的事”。
二者相辅相成。
效率强调手段,效果强调目的。
成功的管理表现为高效率高效果。
竞争中的效果。
缺一不可。
缺了的后果……二.管理的情境:约束和挑战1,万能论与象征论(外部力量的作用、影响、约束):现实是两种观点的综合,管理既不是万能的,也不是毫无助益的,但他们的决策和行动是受约束的。
管理学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知识点整理一.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组织是将一定的人员有系统的安排在一起,以达到某些特定的目标。
2.组织的三个共性:人、目的、结构3.管理的基本特征: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特征,管理的主体是领导者,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二、管理的职能与性质1.职能: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2.管理的二重性:自然性和社会性,科学性与艺术性三、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能1.管理者角色:人际角色- 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信息角色--信息收受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故障排除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2.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四、基本原理(不要求)1.系统原理:定义——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要点——整体性、动态性、开放性、环境适应性、综合性生产力 自然属性合理组织生产力 对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协调 自然属性只与生产力 发展水平相关 (共性) 生产关系 社会属性 维护和完善生产关系 不同的生产关系,会使管理的思想、 目的、方法、方式呈现一定的差异, 从而使管理具有特殊性的个性社会属性是生产关系与社会制度的体现和反映,又反作用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个性) 社会制度 相互制约、相互联系2.人本原理3.责任原理4.效益原理五、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XY理论)1.西方管理理论中的人性假设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性假设人性善----孟子,“人皆有不忍之心”。
人性恶----荀子,“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人性既善又恶----世硕,“各有阴阳,善恶在所养焉”。
人性非善非恶----告不害,“生之谓性”,“食色,性也”。
六、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一)管理思想发展阶段:早期管理思想阶段(18世纪以前)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从18--19世纪末)古典管理理论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行为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现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二)主要论点(1)斯密的经济人观点与劳动分工论(2) 企业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关系(3) 欧文的人事管理(4)巴贝奇的作业研究与报酬制度(5)关于管理人员所应具备的品质(三)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泰罗(科学管理原理)法约尔(现代经营管理之父)马克斯·韦伯(权力3种类型:法理、传统、超凡以理性为指导,不受个体影响)(一)泰勒试验泰勒,美国人,工程师,科学管理之父。
管理学重要知识点
管理学重要知识点管理学知识点一:作为决策者的管理者1、决策假设的前提,结合实际论述理性和有限理性的决策观点决策假设前提包含三个观点:理性、有限理性和直觉。
1)理性假设:理性决策是管理者在具体的约束下做出的一致的、价值最大的选择。
2)有限理性假设:有限理性决策是把问题的本质特性抽象为简单的模型,而不是直接处理全部复杂的决策行为。
在组织的信息处理限制和约束下,管理者努力在简单的模型参数下采取理性行为。
其结果是一个满意的决策,而不是最大化的决策。
3)直觉决策假设:直觉决策是一种潜意识的决策过程,它是基于决策者的经验,以及积累的判断,包括基于经验的决策、影响发动的决策、基于认知的决策、潜意识的心理过程和基于价值观或道德的决策。
2、决策制定的过程决策制定过程包括八个步骤:1) 识别决策问题。
决策制定开始于一个存在的问题,或者说开始于现状和希望的差异。
2) 确定决策标准。
管理者必须决定什么与制定决策有关。
3) 为决策标准分配权重。
管理者必须为每一项标准分配权重,以便正确地规定优先次序。
4) 拟定方案。
这一步要求决策制定者列出可供选择的决策方案。
这些方案要能够解决决策所面对的问题,无需进一步对所列方案进行分析,只需列出即可。
5) 分析方案。
一旦确定了备择方案,决策制定者必须认真分析每种方案,与决策标准进行比较,得出每种方案的优缺点。
6) 选择方案。
根据分析的各种方案的优缺点,选择在上一步中得分最高的方案。
7) 实施方案。
将选定的方案付诸实施。
8) 评估结果。
看看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实施结果是否达到预期要求。
3、决策风格决策风格的一种观点假定人们决策方法上的差异表现为两个不同的维度。
一个是人的思维方式,分为理性和直觉;另一个维度是个人的模糊承受力,模糊承受力分为高和低。
思维方式和模糊承受力的四种组合方式对应四种决策风格:命令型、分析性、概念型和行为型。
1) 命令型风格:具有命令型风格的人往往具有较低的模糊承受力,他们在思考问题的方式上是理性的,并且讲究效率和逻辑性。
管理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重点知识点总结一、管理的定义与功能管理是指在组织中对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协调,以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基本功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二、管理的层次与技能管理分为三个层次: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和基层管理。
各层次管理者需要具备不同的技能,包括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和政治技能。
三、管理理论的发展1. 古典管理理论-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法约尔的管理职能理论- 韦伯的官僚组织理论2. 人本管理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3. 现代管理理论- 系统理论- 决策理论- 质量管理理论四、决策与计划决策是管理的核心,涉及问题识别、方案制定、分析比较和选择实施。
计划是决策的延续,包括目标设定、策略制定和行动计划的编制。
五、组织结构与设计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各部分的排列方式,影响组织的运作效率。
组织设计需要考虑环境、战略、技术、规模和文化等因素。
六、领导与激励领导是影响他人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激励理论指导管理者如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七、沟通与信息管理沟通是管理的基础,有效的沟通能够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理解。
信息管理涉及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和传递。
八、控制与绩效评估控制是确保组织活动按计划进行的手段,包括制定标准、测量绩效和采取纠正措施。
绩效评估是对组织和员工绩效的系统评价。
九、变革与创新管理组织变革是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变化的过程。
创新管理是鼓励和实施新思想、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过程。
十、全球化与管理全球化对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包括跨文化管理、国际战略和全球供应链管理。
结语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广泛的理论和实践。
了解和掌握管理学的重点知识点,对于提高管理效率和组织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管理者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管理理念和技术,以引领组织走向成功。
管理学知识点整理版
第一章管理与组织导论●管理者为什么很重要?1.在这个复杂、混乱和不确定的时代,组织比以往更需要他们的管理技能和能力。
2.管理技能和能力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至关重要.3.员工-管理者关系的质量是员工生产率和忠诚度的最重要变量。
●谁是管理者?管理者是通过协调和监管其他人的工作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人员。
●管理者的划分基层管理者:最底层的管理人员,他们管理着非管理雇员所从事的工作。
(主管、区域经理、部门经理、办公室主任)中层管理者:对基层管理者进行管理的人员。
(地区经理、项目主管、工厂厂长、事业部主任)高层管理者:负责为整个组织制定决策、计划和目标并进而影响整个组织的管理人员。
(执行副总裁、总裁、执行董事、首席运营官、首席执行官)●管理者在哪里工作?组织:是对人员的一种精心安排,以实现某个特定目的。
(这个目的是个体无法单独实现的。
)组织的共同特征:①有一个明确的目的(目标)②是由人员组成的③有一种精心设计的结构●管理者做什么?管理指的是协调和监管他人的工作活动,从而使其有效率、有效果地完成工作。
●效率和效果效率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
通常指“正确地做事”,即不浪费资源。
效果是指所从事的工作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
通常指“做正确的事”。
●管理职能计划:设定目标,确定实现这些目标的战略,并且制定计划以整合和协调各种活动。
组织:安排各项工作,以实现组织目标。
领导:同他人合作并通过他人去实现目标。
控制:对员工的工作进行监控、比较和纠正。
●管理角色管理角色指的是管理者按照人们的预期在实践中展示的具体行为或表现。
明茨伯格的10种管理角色可以被组合成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和决策制定。
1.人际关系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2.信息传递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3.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配置者,谈判者●管理者需要的技能1.技术技能:某个特定领域的知识和专业技术。
2.人际技能:与他人和睦相处、密切配合的能力。
管理学所有重点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所有重点知识点总结一、管理学概论1. 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组织中的人员和资源,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过程。
2. 管理的特征管理的特征包括目的性、全面性、系统性、协调性、灵活性和科学性。
3. 管理的作用管理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益,以实现组织的长期发展和壮大。
4. 管理技术管理技术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基本要素。
计划是指为实现组织目标而确定行动方案、组织是指将资源配置到适当位置以达成目标、领导是指发挥影响力,促使员工努力工作、控制是指对组织进行监督、引导和调整,确保实现预定目标。
二、管理学基本原理1. 公司管理原则公司管理原则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基本要素。
2. 管理的职能管理的职能包括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方面。
3. 管理的原则管理的原则包括透明、公正、公平、高效和创新等。
4. 管理的技术管理的技术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基本要素。
三、管理学的基本理论1. 经济学管理理论经济学管理理论主要是以经济学为基础,通过全面比较、分析和研究,使企业与经济的管理活动能够进行顺利、有序的进行和组织。
2. 社会学管理理论社会学管理理论主要是以社会学为基础,通过社会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帮助各种企业及与社会的管理者完成对于人与社会关系的应用和研究。
3.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主要是以人力资源管理学为基础,通过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企业各种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工作环境的创造。
四、管理学的基本方法1. 计划方法计划方法是指在正式及非正式计划中考虑到小集团、中集团、大集团、公司及其他社会经济活动实体在个别和集体方面遵循相关的政策、目标、原则、方法和指导方针。
2. 组织方法组织方法是通过实际的过程和系统组织来保证最有效的对企业各种活动的控制。
3. 领导方法领导方法是运用领导者全面、周到、热忱的关怀,激发员工的潜能和创造力,同时使员工的绩效更好达成公司的目标。
管理学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知识点总结一、管理学概论1、概念:管理学就是在一定得环境下,为有效得达到组织得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得发挥对组织资源与组织活动进行有意识得有组织不断得协调活动。
特征:目得性、人本性、组织性、有效性创新性。
性质:二重性(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2、基本职能:计划、决策、组织、领导、控制。
3、管理者与管理对象分类:高层、中层、低层管理者(地位不同) 综合、职能、直线、参谋人员(性质与范围不同)4、管理者得角色①人际角色来自于正式权利,并必须处理与组织成员与其她利益相关者得关系(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②信息角色:依靠建立起来得组织内外得关系网,管理者成为组织得神经中枢并获得与传递信息(监督者、传播、发言人)③决策角色:全面信息做出决策、组织成员按计划行事,分配资源,保证计划得实施与完成。
(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5、管理者得素质与技能素质:良好得思想品德、德才兼备;身体素质好;良好得信息素质;良好得心理素质。
技能:技术技能、具有解决专业技术问题得能力;人际技能:管理处理人际关系得技能,能理解激励她人;概念技能:管理者具有观察、理解与处理各种全局性得复杂关系。
6、管理得对象:人、财、物、时间信息与无形资产。
二、管理思想与理论得形成与发展1、古典管理理论①科学管理之父--泰罗A科学管理得出发点:科学管理得中心问题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得工人;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得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得工具、机器与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实行有差别得计件工资制; 工人与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得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实行职能工长制;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B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遵循得原则: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报酬合理、集权与分权、等级链与跳板、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②韦伯行政组织理论主要内容三种权力类型: 1)理性—合法得权力 2)传统得权力 3)超凡得权力韦伯—理想行政组织体系得特点: 1)明确得分工 2)自上而下得等级体系 3)人员得考评与教育 4)职业管理人员 5)遵守规则与纪律 6)组织中人员之间得关系2、行为管理理论霍桑试验—四个阶段①工作场所照明实验②继电器装备室实验③大规模访谈研究④接地板接线实验梅奥在霍桑实验得基础上,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其主要内容有三1)职工就是“社会人” 2)满足工人得社会欲望,提高工人得士气,就是提高生产效率得关键。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最全整理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最全整理1.组织与管理的定义:组织是由一群人共同形成的有目的性的社会系统,管理是对组织内外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的过程。
2.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包括顶层、中层和基层管理者,他们的主要角色是决策者、交流者、人际关系建设者和资源协调者。
3.管理学的四项功能:管理学将管理的工作划分为四个功能,即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4.管理层次:管理学将管理的层次分为战略管理、战术管理和操作管理三个层次,从整体上指导和协调组织的运作。
5.管理者的技能:管理者需要具备三类技能,即技术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和概念技能,以有效地完成管理职责。
6.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组织各个部门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和权责的安排,包括分工、协调、层次和职权四个要素。
7.权威与权力:权威是指管理者依据职权和地位所具有的正式权力,而权力是指管理者在组织中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
8.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组织中共同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规范,它对组织成员的行为产生着明显的影响。
9.激励理论:激励理论研究如何通过提供激励机制来激发和引导员工的动机,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等。
10.决策理论:决策理论研究管理者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如何进行选择和决策,包括理性决策模型、非理性决策模型等。
11.有效沟通:沟通是管理者进行信息交流和共享思想的重要工具,有效的沟通可以提高组织的合作效率和减少冲突。
12.领导理论:领导理论研究如何通过影响他人来实现组织目标,包括特质理论、行为理论、情境理论等。
13.团队建设:团队建设是指通过合理的团队组织、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来提高整个团队的绩效和效率。
14.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指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评估和反馈员工绩效,激励员工提高绩效和发挥潜力。
15.变革管理:变革管理是指管理者在面对组织变革时如何进行规划、执行和控制,确保变革的顺利实施。
以上是管理学原理的主要知识点整理,涵盖了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组织与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管理学》知识点梳理-最新版
1。
管理的定义及内涵(特征、要素)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一)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二)管理应当是有效的(三)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四)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2。
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3。
管理者的角色(三大类、十种角色)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4.管理者的技能及含义(一)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二)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三)概念技能:把观念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5。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内容、评价、应用)内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2.)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变革。
评价:(1)贡献⏹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讲求效率和调查研究⏹计划和执行相分离(2)局限性⏹把工人看作“经济人"⏹仅重视技术,不重视人⏹内容窄,局限于车间管理6。
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六大职能、十四条原则、管理要素(职能)) 经营的六项职能⏹技术活动:生产,制造⏹商业活动:购买,销售⏹财务活动:筹资,投资⏹会计活动:记帐,盘点⏹安全活动:保护财产和人员⏹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十四条原则: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命令、统一领导、员工个人要服从集体、人员的报酬要公平、集权、等级链、秩序、平等、人员保持稳定、主动性、集体精神管理要素(职能)⏹计划:预测未来和制定行动方案⏹组织:建立企业的物质与人的双重结构⏹指挥:使其人员发挥作用⏹协调:连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和力量⏹控制:注意一切是否按已制定的规章和下达的命令进行对法约尔的评价:管理过程理论的创始人--“管理过程理论之父”*弥补了泰勒的不足职能与原则不够精炼7。
管理学必背知识点
管理学必背知识点一、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 管理学的定义:管理学是研究组织中的管理活动、管理过程和管理方法的学科。
2. 管理的基本功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3. 管理的层次:高级管理、中级管理和基层管理。
4. 管理的特点:目标性、系统性、协调性、灵活性和科学性。
二、管理的过程1. 计划:确定组织的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策略和计划。
2. 组织:将资源合理配置,构建适应目标实现的组织结构。
3. 领导:通过影响和激励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达成。
4. 控制:监督和评估组织的绩效,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三、管理的理论1. 科学管理学:强调通过科学方法来管理,提高效率和生产力。
2. 行为管理学:关注个体和群体的行为,强调人性化管理。
3. 现代管理学:强调适应变化和创新,注重组织的学习和发展。
4. 质量管理学:注重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升,追求零缺陷和客户满意度。
5. 策略管理学:关注组织的长期发展方向和竞争优势。
6. 变革管理学:研究组织变革的过程和策略,强调管理变革的能力。
四、管理的技能1. 沟通技巧:有效地传递信息和理解他人的意图。
2. 决策能力:分析问题、制定决策方案并做出决策。
3. 领导能力: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达成组织目标。
4. 团队合作:协调不同成员的工作,实现协同效应。
5. 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内外部利益冲突。
6. 问题解决:识别和解决组织中的问题,改进工作流程和绩效。
五、管理的环境1. 内部环境:包括组织的文化、结构、人力资源和技术等内部要素。
2. 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和法律等外部要素。
3. 不确定性环境:变动频繁、难以预测的环境,需要灵活应对。
六、管理的伦理1. 遵守法律法规:管理者应遵守国家和组织的法律法规,诚信经营。
2. 尊重员工权益:关注员工的权益和福利,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3. 社会责任:管理者应承担起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积极回馈社会。
七、管理的挑战1. 全球化竞争:面对全球市场的竞争压力,管理者需要具备全球视野和跨文化管理能力。
管理学知识点整理
1.管理者有哪些技能要求?他们与管理者所处层次有何关系?(P8-9)①技术技能:指对于某种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的熟悉和掌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业务方面的技能;②人际技能:指管理者在与人沟通,激励、引导和鼓舞人们的热情和信心方面的技能。
③概念技能:指对复杂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关系:基层管理者对技术技能要求比较高,中层管理者对人际技能要求比较高,高层管理者对概念机能要求比较高。
(P9图1-2及第三段)2.不同层次的管理者需要承担的职责?(P7)高层管理者:主要负责组织的战略职能;中层管理者:主要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在组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基层管理者:负责管理作业人员及其工作.3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P34—36)①基本原则:确立每项工作的科学的工作方法;合理地选择工人,做到人适其事;教育、培训、强化工人以使他们按照科学方法来工作;管理当局与工人精诚合作,共担工作和责任。
②特征: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用严密的科学调查和知识代替旧的依据经验、习惯和个人判断去处理各项工作的做法.③要点: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挑选第一流的工人;必须实现操作方法和工具的标准化;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设置计划层,实行职能工长制; 对组织结构的管理控制实行例外原则;为实现科学管理应开展一场“心理革命”;以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方式。
3.霍桑试验的结论主要有哪些?(P43-44)①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纯追求金钱收入的“经纪人”;②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这种非正式组织是企业成员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具有共同的社会感情而形成的非正式团体;③新型的领导通过增加员工满足程度来提高人们的士气,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时期的高低取决于人们在社会因素方面特别是人群关系方面的满足程度。
4.◎简述外部招聘的优缺点有哪些?(P184-190)优点:(1)来源广泛,选择空间大;(2)外聘的管理者不受现有模式的约束,有利于组织创新和管理革新;并让老员工们产生危机意识,从而实现激励的目的;(3)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
管理学部分知识点
1、管理--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由管理者利用相关知识、技术和方法对组织活动进行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并不断创新的过程2、决策是指为实现一定的目标,在多个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3、计划是关于组织未来的蓝图,是对组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目标和实现目标途径的策划与安排4、目标管理是一种鼓励组织成员积极参加工作目标的制定,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自觉完成工作任务的管理方法或管理制度目标管理(MBO)是一种鼓励组织成员积极参加工作目标的制定,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自觉完成工作任务的管理方法或管理制度5、预算管理是一种计划思想的体现、是预测方法的运用、是一种控制手段;是一种转化为控制标准的数字化计划,是用财务数字和非财务数字来表明预期的结果6、组织设计设计清晰的组织结构,规划各部门的职能和权限,确定组织中职能职权、参谋职权、直线职权的活动范围,最终编制职务说明书。
包括:静态设计:职能设计、部门设计、层级设计;动态—组织运行制度设计:沟通系统设计、管理规范设计、激励设计7、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在长期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本组织特征的文化现象,是组织中的全体成员共同接受和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预期、行为准则、团队归属感以及工作作风等群体意识的总称领导:是一个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影响个体或群体的行为来努力实现目标的过程。
六个关键特质:内在驱动力、领导动机、诚实与正直、自信、认知能力,以及工作相关知识。
8、激励是组织诱发个体产生满足某种需要的动机进而促使个体行为与组织目标趋同的管理过程。
关键问题:“激励什么”;“如何激励”。
9、控制是指对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及其效果进行衡量和矫正,以确保组织的目标以及为此而拟定的计划得以实现。
从目的性、整体性、是一个过程、是通过监督和纠偏来实现的10、风险是指发生对组织不利事件的不确定性,包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的大小。
11、沟通是信息的传递与理解的过程,是在两人或更多人之间进行的在事实、思想、意见和情感等方面的交流。
管理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一、什么是管理1.关于管理的不同观点(1)科学管理之父泰罗(Frederick W.Taylor)提出:“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
”它认为:管理就是指挥他人能用其最好的工作方法去工作。
(2)现代经营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法国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Henry Fayol)提出:“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该定义于 1916 年提出,明确了管理的过程和职能。
(3)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Pet F.Drucker)提出:“管理是一种以绩效为基础的专业职能。
”他认为:①管理是专业性的工作,与其它技术工作一样,有自己特有的技能和方法。
②管理人员是一个专业管理阶层。
③管理的本质和基础是负有执行组织任务的责任。
德鲁克的观点注重强调管理的自然属性,淡化管理的社会属性。
(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A•西蒙(H.A.Simon)提出:“管理就是决策。
”他认为:管理者所做的一切工作归根到底是在面对现实与未来,面对环境与员工时不断地做出各种决策,使组织的一切都可以不断地运行下去,直到获取满意的结果,实现令人满意的目标要求。
(5)复旦大学芮明杰教授提出:“管理是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他认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行为是有效整合资源所必需的活动,应归于管理的范畴之内,但它们又仅仅是帮助有效整合资源的部分手段或方式,因此它们本身并不等于管理,管理的核心在于对现实资源的有效整合。
(6)南京大学周三多教授提出:“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 他认为:①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
世界上既不存在无目标的管理,也不可能实现无管理的目标。
②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的中心是人。
2.管理的内涵(1)所谓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活动,协调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以有效的方式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完整版)管理学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知识点总结1、管理学概论1、概念:管理学是在一定的环境下,为有效的达到组织的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的发挥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进行有意识的有组织不断的协调活动。
特征:目的性、人本性、组织性、有效性创新性。
性质: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2、基本职能:计划、决策、组织、领导、控制。
3、管理者与管理对象分类:高层、中层、低层管理者(地位不同)综合、职能、直线、参谋人员(性质与范围不同)4、管理者的角色①人际角色来自于正式权利,并必须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②信息角色:依靠建立起来的组织内外的关系网,管理者成为组织的神经中枢并获得和传递信息(监督者、传播、发言人)③决策角色:全面信息做出决策、组织成员按计划行事,分配资源,保证计划的实施和完成。
(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5、管理者的素质与技能素质:良好的思想品德、德才兼备;身体素质好;良好的信息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
技能:技术技能、具有解决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人际技能:管理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能理解激励他人;概念技能:管理者具有观察、理解和处理各种全局性的复杂关系。
6、管理的对象:人、财、物、时间信息和无形资产。
2、管理思想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古典管理理论①科学管理之父--泰罗A 科学管理的出发点: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实行职能工长制;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B 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遵循的原则: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报酬合理、集权与分权、等级链与跳板、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②韦伯行政组织理论主要内容三种权力类型:1)理性—合法的权力2)传统的权力3)超凡的权力韦伯—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1)明确的分工2)自上而下的等级体系3)人员的考评和教育4)职业管理人员5)遵守规则和纪律6)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2、行为管理理论霍桑试验—四个阶段①工作场所照明实验②继电器装备室实验③大规模访谈研究④接地板接线实验梅奥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其主要内容有三1)职工是“社会人” 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管理学知识归纳1管理: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活动,有效率和有效果的完成工作。
(书上)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有效果的同他人一起或通过他人实现组织的目标(课件)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和强化企业的核心利润源,谋取企业长期的、稳定的、增长的利润;管理是一种过程: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组织机构内的人员以及其它资源以实现组织机构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管理的要素: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管理活动;管理目标衡量指标:效率: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
(做事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效果: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
(做事的结果)——正确的做事2影响管理幅度的身分1)在被管理人员确定的情况下,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即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少;2)与管理的政务和事务的难易程度和规范程度有关。
管理的事务越难、越不规范,则请求管理幅度要小些3)与管理者的水平和管理手段的先进程度有关。
管理者水平高,管理手段先进,则管理幅度可大些。
4)与被管理对象有关。
被管理人员素质高、责任心强,能独立胜任工作且忠于组织,则管理幅度可大些。
5)不同管理层次和工作性质。
管理幅度也应有差别。
6)与组织法规健全与否有关。
对于一个法规、程序健全的组织,幅度就可大些。
3霍桑试验由XXX的工业心理学教授XXX组织进行。
XXX的结论是:行为和情绪是密切相关的;小组对个人的行为有重大的影响;小组的标准是由单个工人的产出确定的,金钱在决定小组的产出标准上小组的情绪和工作保障来说是相对次要的因素。
这些结论导致在组织管理方面对人的行为因素的新的强调。
XXX试验结果:1)管理者不但需要做打算、组织、指挥和控制事情,还要不断建立一个人际的社会机构。
2)要建立一套系统的方法使人们容易与其他群体结合。
3)管理人员的风格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管理的概念与性质1.管理的定义(1)世界著名管理学家对管理下的定义: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对管理下的定义:确切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对管理学下的定义:管理即制定决策。
“现代经营管理之父”亨利·法约尔认为: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都有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由5项要素构成: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现代管理大师哈罗德·孔茨对管理下的定义:管理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他认为管理包括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5个职能,管理的目标就是创造盈余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管理就是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加有效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4个职能。
综合以上各种管理的定义,可给出如下定义: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运用和整合组织资源,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来协调组织中的群体行为,达成组织既定目标和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2.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自然属性是与生产力的发展相联系的,它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方面能协调一致,有序进行,以提高生产的效率的客观要求。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它要代表一定社会制度中的一定阶级的意志,反映一定阶级的利益要求。
因此从管理学的社会属性来看,社会主义的管理和资本主义的管理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3.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管理的科学性是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人们通过一个多世纪的不断研究和探索,已经抽象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反映管理过程中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
人们一方面利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来指导自身的管理实践,解决新的管理问题,另一方面又以管理活动的结果来衡量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理论和方法是否正确,是否行之有效,从而使管理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验证、丰富和发展。
因此,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有规律可循的。
管理不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而且还是一门正在发展的科学。
管理科学没有,也不可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他只是探索管理的一般规律,指导人们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进行管理工作。
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又是一门艺术,即利用系统化的知识——科学,并根据实际情况发挥创造性的艺术。
二、管理的要素、职能、任务和作用1.管理的要素:(1)管理主体: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员(包括高层管理人员(组织的核心人物)和中层、基层管理人员)~(2)管理客体:管理活动的作用对象,即管理的收受者(包括组织中的一般成员、组织中的其他成员和与组织的扩张和发展相关的人力、财力、物力、信息和其他组织)(3)管理目标:管理活动努力方向和所要达到的目的(4)管理职能和管理手段:2.管理的职能(1)计划:制定要达到的管理目标,并事先确定实现目标所需的正确的行动方案。
(2)组织:对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和其他实现目标所需资源的分配与协调。
(3)领导:指导、激励人们努力工作,并与员工个人或群体沟通的管理活动。
·(4)控制:衡量和纠正下属人员的各种活动,从而保证事态的发展符合计划的要求。
3.管理的任务(1)实现本组织的特殊目的和使命(2)使工作富有活力,员工有所成就(3)关心对社会的影响,承担社会责任4.管理的作用(1)管理是使各种可能的生产力变成现实生产力的基本条件【(2)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活动的先决条件,是加速社会进步的杠杆(3)管理可以使科学技术这个最先进的生产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4)管理制约着生产力总体能力的发挥,是提高劳动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三、管理学1.管理学的研究对象(1)研究如何合理地配置各种资源要素(2)研究如何高效率地组织生产过程?(3)研究和运用现代化科学管理的方法、技术和手段2.管理学的学科特征(1)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2)管理学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3)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4)管理学是一门年轻的、正在不断发展的科学(5)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3.管理学的研究方法(1)管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①辩证唯物论②系统方法③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④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2)管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①归纳演绎的方法②比较研究法③案例分析法④实验研究法⑤历史研究法三、管理者1.定义:是指在组织中从事管理活动、担负管理职能的人,即担负对他人工作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工作,以期实现组织目标的人。
'2.分类高层管理者(决策者)、中层管理者(战术管理者)、基层管理者(作业管理者)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发展与演变从管理学发展的历史和内容来看,管理学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行为科学理论阶段和现代管理理论阶段一、古典管理理论以美国的泰罗、法国的法约尔、德国的韦伯等为代表,以他们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行政组织理论”为标志。
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1)内容①制定标准定额②科学地挑选与培训工人,选择“第一流的工人”③实施标准化管理④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⑤明确划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⑥实行职能工长制$⑦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⑧倡导劳资双方彼此合作、协调,共同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努力(泰罗认为是管理的实质)(2)科学管理的原则①定额原则②标准化原则③高工资原则④惩罚原则…(3)科学管理的贡献与局限性贡献:通过管理科学化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从而增加利润;提高效率的决定因素不是经验,而是科学的管理体制的创新;通过管理者与工人的职责分工,扩大劳资之间利益相关性与调和矛盾的可能性。
局限性:首先,对管理活动中的人的看法,虽然从“工具人”发展到“经济人”,但把经济利益作为人的唯一动机,实质上又回到了经济的“工具人”阶段。
其次,忽略了人除了经济目的以外的其他多种需求,对管理活动中的人的需求因素没有充分考虑。
2.一般行政管理理论(1)亨利·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①管理职能与管理要素a.经营包含6种职能:技术职能、商业职能、财务职能、管理职能(最重要)、安全职能和会计职能@b.管理职能包含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②一般管理原则(14条管理原则)a.工作分工b.权力与责任c.纪律d.统一指挥e.统一领导f.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g.报酬h.集中i.等级制度j.秩序k.公平l.人员的稳定m.首创精神n.团结精神③贡献a.提出了“管理”的普遍性b.提出了更具一般性的管理理论c.为管理过程学派奠定了理论基础(2)马克斯·韦伯的官僚行政组织理论①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合理—合法的权力才是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②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a.明确分工b.等级严密c.规范选拔与录用d.正式的规则和制度e.非人格性f.职业定向二、行为科学理论1.霍桑实验:①工人是“社会人”而非“经济人”②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③人际关系对生产效率有影响④管理人员要善于与工人沟通⑤新的管理能提高工人的满足度三、现代管理理论(一)社会系统管理学派(略)(二)赫伯特·西蒙的决策理论管理学派主要内容:1.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1)组织是作为的个人所构成的系统(2)组织活动的本质是决策(3)对组织活动的管理包含着各种类型的决策2.决策的过程(1)情报活动:其任务是搜索和分析反映决策条件的信息,为拟定和选择计划提供依据(2)设计活动:其任务是在情报活动的基础上设计、制定和分析可能采取的行动方案。
(3)抉择活动:其任务是从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适宜的行动方案(4)审查活动:其任务是对已作出的抉择进行评估3.决策的原则决策的核心是要选择,西蒙认为,“最优”或“绝对的理性”是作为决策的准则,但有三个前提,由于很难满足这些前提,所以西蒙提出了更为合理、更为现实的标准,即“满意标准”,“满意标准”有两个可行的前提条件:一是有一套可以表示最低满足程度的标准;二是具有选择符合满意标准和超满意标准的手段。
(三)管理科学学派(略)(四)权变理论管理学派(略)(五)经验主义管理学派(略)……第三章计划一、概述1.计划的含义:管理学家罗宾斯认为:计划包括定义组织的目标,制定全局战略以实现这些目标,开发一个全面的分层计划体系以综合和协调各种活动。
因此,计划包括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方法。
狭义上计划指制订计划,广义上计划指制订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三个阶段的工作工程。
名词意义上的计划是狭义计划工作的结果,它是计划工作所包含的一系列活动完成之前拟定的,是对未来行动方案的一种说明。
通俗地说,它告诉管理者和执行者未来的目标是什么,要采取什么样的活动来达到目标,,要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按什么进度来达到这种目标,以及由谁来进行这种活动。
其内容也归纳为“6W”,Why——为什么做——指明行动的目的和目标What——做什么——细化方案的内容和具体的工作任务Who——谁去做——确定该任务的执行部门和执行者,以便下一步进行组织落实When——什么时候做——安排实施决策方案的时间进度表Where——在什么地方做——明确执行地点或区域How——怎么做——指出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措施2.计划的任务(1)明确组织目标(2)预测环境的变化(3)制定实现目标的方案(4)合理分配资源(5)提高效益3.计划的性质(1)目的性(2)首要性(3)普遍性(4)效率性(5)创造性(6)前瞻性4.计划的作用(1)计划是一种协调过程(2)计划是管理者指挥的依据(3)计划是应对不确定性,降低风险的手段(4)减少浪费,提高效益(5)提供控制标准5.计划的体系A.计划的分类(1)计划内容的表现形式分类——可分为宗旨、目标、战略、政策、规则、程序、规划和预算等几种类型。
①宗旨:反映了一个组织存在的理由或价值,是社会对该组织的基本要求,它回答了组织是做什么和应该做什么的问题。
②目标:是组织及其各个部门的管理活动在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具体成果。
宗旨与目标的区别:a.目标是在宗旨的指导下指定的,是为宗旨的实现服务的;宗旨是制定目标的依据。
b.目标是具体的,可操作的;宗旨是宏观的,是一个组织在其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努力要达到的境界。
c.目标是一个体系,总目标是由若干个派生目标形成的“目标树”;对总之而言,无论再复杂的组织,其宗旨只有一个。
③战略:一个复杂的计划形式。
④政策:是组织在决策时或处理问题时,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方针的明文规定。
⑤程序:规定了如何处理那些重复发生的问题的方法、步骤。
⑥规则:是对具体场合和具体情况下,允许或不允许采取某种特定行动的规定。
⑦规划:是为了实施既定方针所必须的目标、政策、程序、规则、任务分配、执行步骤、使用的资源等而制定的综合性计划⑧预算:是用数字来表示预期结果的一种计划,又称为数字化的计划,财务收支预算是其主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