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原理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电化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电化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电化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电化学的说法,错误的是()A. 电化学反应中有电子的转移B. 电化学反应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C. 电化学反应不需要外界提供能量D. 电化学反应中,电极上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答案:C2. 下列哪个不是电解质()A. NaClB. H2SO4C. C6H12O6(葡萄糖)D. KOH答案:C3. 下列关于原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A. 原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B. 原电池的两极分别是阳极和阴极C. 原电池中,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D. 原电池工作时,电子从阳极流向阴极答案:B4. 下列关于电解池的说法,错误的是()A. 电解池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B. 电解池的两极分别是阴极和阳极C. 电解池中,阴极发生还原反应,阳极发生氧化反应D. 电解池工作时,电子从阴极流向阳极答案:D5. 下列关于电极电位的说法,错误的是()A. 电极电位是电极与溶液之间电位差的绝对值B. 标准电极电位是指电极在标准状态下的电极电位C. 电池的电动势等于正极电极电位减去负极电极电位D. 电极电位的大小反映了电极得失电子的能力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6. 在原电池中,负极发生______反应,正极发生______反应。

答案:氧化、还原7. 电解质溶液导电的主要载体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阳离子、阴离子8. 在电解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______浓度逐渐增大,阳极附近溶液的______浓度逐渐增大。

答案:阳离子、阴离子9. 电池的电动势等于______电极电位减去______电极电位。

答案:正极、负极10. 下列反应在酸性溶液中,氧化剂是______,还原剂是______。

MnO4- + 5Fe2+ + 8H+ = Mn2+ + 5Fe3+ + 4H2O答案:MnO4-、Fe2+11. 在下列反应中,氧化产物是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

电化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电化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电化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电化学中,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基于以下哪种现象?A. 氧化还原反应B. 光合作用C. 热力学第一定律D. 电磁感应答案:A2. 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势是多少?A. -0.059 VB. +0.059 VC. 0 VD. 0.059 V答案:C3. 以下哪种物质在电化学中常用作电解质?A. 纯水B. 纯乙醇C. 氯化钠溶液D. 纯氢气答案:C4. 电化学腐蚀中,阳极发生的反应是?A. 还原反应B. 氧化反应C. 无明显变化D. 光合作用答案:B5. 电化学中,法拉第定律描述的是?A. 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B. 电流与时间之间的关系C. 电流与电极材料之间的关系D. 电流与电荷量之间的关系答案:D6. 电化学电池中,正极发生的反应通常是?A. 还原反应B. 氧化反应C. 无明显变化D. 光合作用答案:A7. 电池的电动势是由什么决定的?A. 电池的体积B. 电池的质量C. 电池的组成材料D. 电池的形状答案:C8. 以下哪种电解质溶液不导电?A. 硫酸溶液B. 氯化钠溶液C. 蒸馏水D. 醋酸溶液答案:C9. 电化学中,电解质溶液的pH值通常如何影响电极电势?A. pH值越高,电极电势越高B. pH值越高,电极电势越低C. pH值对电极电势无影响D. pH值对电极电势的影响不明确答案:B10. 电化学腐蚀中,阴极发生的反应是?A. 还原反应B. 氧化反应C. 无明显变化D. 光合作用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电化学中,______是电子的来源,而______是电子的接受者。

答案:阳极;阴极2. 电化学腐蚀的防护措施之一是采用______。

答案:牺牲阳极3. 电化学电池的总反应可以表示为______反应和______反应的组合。

答案:氧化;还原4. 在电化学中,______是衡量电池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

答案:电动势5. 电化学腐蚀的类型包括______腐蚀和______腐蚀。

电化学原理答案

电化学原理答案

电化学原理答案电化学原理答案:1. 伏安法测定电化学反应动力学的方法:- 电流时间法:测量电流随时间的变化,根据反应动力学方程求得反应速率常数。

- 电位时间法:测量电位随时间的变化,通过电位变化曲线求得反应动力学信息。

2. 电极电势和电动势:- 电极电势是指电化学系统中电极相对于参比电极的电位差。

- 电动势是指电池或电解槽中整体的能量转换效率,可以通过两个电极电势之差计算得到。

3. 阳极和阴极反应:- 阳极反应是指发生在氧化物或离子脱除电子的电极上的反应。

- 阴极反应是指发生在还原物或离子得到电子的电极上的反应。

4. 电解和电化学合成反应:- 电解是通过外加电流将化学物质分解为离子或原子的过程。

- 电化学合成是通过外加电流将离子或原子重新结合成化学物质的过程。

5. Faraday定律:- Faraday定律指出,在电解过程中,电流量与电化学反应出现的物质的化学当量之间存在确定的比例关系。

- 根据Faraday定律,可以通过电流量计算反应物的摩尔数或质量变化。

6. 电解质的浓度对电解过程的影响:- 随着电解质浓度的增加,电流密度增大,电解过程速率加快。

- 电键的栅电位也随浓度增加而增大,使得电解反应偏向于反向进行。

7. 极化现象:- 极化是指在电解过程中,电流通过电极时引起电极上电势的变化。

- 极化可以是正极化(电势升高)或负极化(电势降低),影响电解过程的效率和速度。

8. 腐蚀和电化学保护:- 腐蚀是指金属与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反应产生氧化物或离子的过程。

- 电化学保护是通过施加外电势来改变金属表面的电位,降低腐蚀速率。

9. 电化学能源转换:- 电化学能源转换是指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或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如电池和燃料电池。

- 电化学能源转换可以实现能量的存储、传输和转换。

电化学原理第四版习题答案

电化学原理第四版习题答案

电化学原理第四版习题答案1、一般情况下,为无色的化合物是()[单选题] *A黄酮B花色素C二氢黄酮(正确答案)D查耳酮2、除了能够沉淀有羧基或邻二酚羟基成分,还能沉淀一般酚羟基成分的是()[单选题] * A碱式醋酸铅(正确答案)B中性醋酸铅C酸碱沉淀法D以上都不对3、单萜和倍半萜在化学结构上的明显区别是()[单选题] *A氮原子数不同B碳原子数不同(正确答案)C碳环数不同D硫原子数不同4、醇提醚沉法主要适用于以下的哪一类成分()[单选题] *A多糖B叶绿素C皂苷(正确答案)D黏液质5、淀粉含量多的药材提取时不宜用()[单选题] *A浸渍法B渗漉法C煎煮法(正确答案)D回流提取法6、属于二萜的化合物是()[单选题] *A龙脑B月桂烯C薄荷醇D穿心莲内酯(正确答案)7、以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为指标成分进行定性鉴别的中药是()[单选题] * A葛根B黄芩(正确答案)C槐花D陈皮8、香豆素母核为()[单选题] *A苯骈-A-吡喃酮(正确答案)B对羟基桂皮酸C反式邻羟基桂皮酸D顺式邻羟基桂皮酸9、香豆素与浓度高的碱长时间加热生成的产物是()[单选题] * A脱水化合物B顺式邻羟基桂皮酸(正确答案)C反式邻羟基桂皮酸D醌式结构10、可与异羟肟酸铁反应生成紫红色的是()[单选题] *A羟基蒽醌类B查耳酮类C香豆素类(正确答案)D二氢黄酮类11、南五味子保肝的主要效药效成分是()[单选题] *A蒽醌B香豆素C黄酮D木脂素(正确答案)12、挥发油可析出结晶的温度是()[单选题] *A0~-20℃(正确答案)B0~10℃C0~20℃D0~15℃13、具有光化学毒性的中药化学成分类型是()[单选题] *A多糖B无机酸C鞣质D呋喃香豆素(正确答案)14、凡具有()的木脂素,与三氯化铁反应,呈阳性()[单选题] *A酚羟基(正确答案)B羧酸C醇羟基D氨基15、在简单萃取法中,一般萃取几次即可()[单选题] * A3~4次(正确答案)B1~2次C4~5次D3~7次16、苯丙素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是()[单选题] * A醋酸-丙二酸途径B丙二酸途径C莽草酸途径(正确答案)D氨基酸途径17、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常用的是()[单选题] *A溶剂提取法B水蒸气蒸馏法(正确答案)C超临界液体萃取法D超声提取法18、有机溶剂提取液的浓缩采用的装置是()[单选题] *A分馏装置B回流装置C蒸馏装置(正确答案)D索氏提取器19、萃取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到达分离的方法,所谓两相溶剂是指()[单选题] *A两种相互接触而又不相溶的溶剂(正确答案)B两种不相互接触而又互相溶的溶剂C两种不相互接触而又不相容的溶剂D两种互相接触而又互相溶的溶剂20、能溶于水的生物碱是()[单选题] *A莨菪碱B小檗碱(正确答案)C长春新碱D长春碱21、属于倍半萜的化合物是()[单选题] *A龙脑B莪术醇C薄荷醇D青蒿素(正确答案)22、组成木脂素的单体基本结构是()[单选题] *AC5-C3BC5-C2CC6-C3(正确答案)DC6-C423、分馏法分离挥发油的主要依据是()[单选题] *A密度的差异B沸点的差异(正确答案)C溶解性的差异D旋光性的差异24、以下黄酮类化合物中,以离子状态存在的是()[单选题] *A黄酮B花色素(正确答案)C二氢黄酮D查耳酮25、羟基蒽醌类化合物中,大黄素型和茜草素型主要区别于()[单选题] * A羟基位置B羟基数目C羟基在不同苯环上的分布(正确答案)D羟基数目26、酸碱沉淀法中的酸提碱沉法主要适用于()[单选题] *A黄酮类B香豆素类C醌类D生物碱类(正确答案)27、具有挥发性的香豆素成分是()[单选题] *A游离小分子简单香豆素(正确答案)B香豆素苷C呋喃香豆素D双香豆素28、巴豆的致泻成分是()[单选题] *A丁二酸B巴豆油酸(正确答案)C绿原酸D抗内毒素29、关于黄酮类化合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多为液态或呈挥发性B多为无色C因分子内多具有酚羟基,多呈酸性(正确答案)D易溶于水30、以下哪种方法是利用成分可以直接由固态加热变为气态的原理()A [单选题] * A升华法(正确答案)B分馏法C沉淀法D透析法。

电化学原理练习题及答案

电化学原理练习题及答案

电化学原理练习题及答案1、在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电极上所发生的反应,同属氧化反应或同属还原反应的是()A.原电池正极和电解池阳极所发生的反应B.原电池正极和电解池阴极所发生的反应C.原电池负极和电解池阳极所发生的反应D.原电池负极和电解池阴极所发生的反应2、下列关于铜电极的叙述正确的是()A.铜锌原电池中铜是正极B.用电解法精炼粗铜作阴极C.在镀件上电镀铜时可用金属铜作阳极D.电解稀硫酸制H2、O2时铜作阳极3.用惰性电极实现电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稀硫酸溶液,实质上是电解水,故溶液pH不变B.电解稀氢氧化钠溶液,要消耗OH-,故溶液pH减小C.电解硫酸钠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D.电解氯化铜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4.(2004年广东,11)pH=a的某电解质溶液中,插入两支惰性电极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a,则该电解质可能是()A.NaOHB.H2SO4C.AgNO3D.Na2SO45.(2004年天津理综,12)图11-13为氢氧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按照此图的提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图11-13A.a电极是负极B.b电极的电极反应为:4OH--4e-====2H2O+O2↑C.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D.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藏在电池内的新型发电装置6.用惰性电极实现电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稀硫酸溶液,实质上是电解水,故溶液pH不变B.电解稀氢氧化钠溶液,要消耗OH-,故溶液pH减小C.电解硫酸钠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D.电解氯化铜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7.(2004年江苏,16)碱性电池具有容量大、放电电流大的特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

锌锰碱性电池以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液,电池总反应式为:Zn(s)+2MnO2(s)+H2O(l)====Zn(OH)2(s)+Mn2O3(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池工作时,锌失去电子B.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MnO 2(s )+H 2O (l )+2e -====Mn 2O 3(s )+2OH -(aq )C.电池工作时,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D.外电路中每通过0.2 mol 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小6.5 g8.(2006江苏.14)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新一代实用化的蓄电池,该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大、电压高的特性。

电化学原理_(李狄_著)北航出版社_课后1-7章习题参考答案

电化学原理_(李狄_著)北航出版社_课后1-7章习题参考答案

电化学原理第一章习题答案1、解:2266KCl KCl H O H O 0.001141.31.010142.31010001000c K K K K cm 11λ−−−−×=+=+=+×=×Ω溶液 2、解:E V Fi i =λ,FE V i i λ=,,, 10288.0−⋅=+s cm V H 10050.0−⋅=+s cm V K 10051.0−⋅=−s cm V Cl 3、解:,62.550121,,,,2−−⋅Ω=−+=eq cm KCl o HCl o KOH o O H o λλλλ2O c c c ,c 1.004H H +−====设故,2,811c5.510cm 1000o H O λκ−−−==×Ω4、(1)121,,Cl ,t t 1,t 76.33mol (KCl o KCl o Cl cm λλλλλ−−−−+−+−=++=∴==Ω⋅∵中)121121121,K ,Na ,Cl 73.49mol 50.14mol 76.31mol (NaCl o o o cm cm cm λλλ++−−−−−−−=Ω⋅=Ω⋅=Ω⋅同理:,,中)(2)由上述结果可知: 121Cl ,Na ,121Cl ,K ,mol 45.126mol 82.142−−−−⋅Ω=+⋅Ω=+−+−+cm cm o o o o λλλλ,在KCl 与NaCl 溶液中−Cl ,o λ相等,所以证明离子独立移动定律的正确性;(3) vs cm vs cm u vs cm u F u a o o l o l o i o /1020.5,/1062.7,/1091.7,/24N ,24K ,24C ,C ,,−−−×=×=×==++−−λλ5、解:Cu(OH)2== Cu 2++2OH -,设=y ;2Cu c +OH c −=2y 则K S =4y 3因为u=Σu i =KH 2O+10-3[y λCu 2++2y λOH -]以o λ代替λ(稀溶液)代入上式,求得y=1.36×10-4mol/dm 3所以Ks=4y 3=1.006×10-11 (mol/dm 3)36、解: ==+,令=y ,3AgIO +Ag −3IO Ag c +3IO c −=y ,则=y S K 2,K=i K ∑=+(y O H K 2310−+Ag λ+y −3IO λ)作为无限稀溶液处理,用0λ代替,=+y O H K 2310−3AgIO λ则:y=43651074.1104.68101.11030.1−−−×=××−×L mol /;∴= y S K 2=3.03810−×2)/(L mol 7、解:HAc o ,λ=HCl o ,λ+NaAc o ,λ-NaCl o ,λ=390.7,121−−⋅Ωeq cm HAc o ,λ=9.02121−−⋅Ωeq cm ∴α0/λλ==0.023,==1.69αK _2)1/(V αα−510−×8、解:由欧姆定律IR=iS KS l ⋅=K il,∵K=1000c λ,∴IR=1000il cλ⋅=V 79.05.0126101010533≈××××− 9、解:公式log ±γ=-0.5115||||+Z −Z I (设25)C °(1)±γ=0.9740,I=212i i z m ∑,I=212i i c z ∑,=()±m ++νm −−νm ν1(2)±γ=0.9101,(3)±γ=0.6487,(4)±γ=0.811410、解:=+H a ±γ+H m ,pH=-log =-log (0.209+H a 4.0×)=1.08电化学原理第二章习题答案1、 解:()+2326623Sb O H e Sb H O ++++ ,()−236H H +6e + ,电池:2322323Sb O H Sb H O ++解法一:00G E nF ∆=−83646F =0.0143V ≈,E=+0E 2.36RT F 2232323log H Sb O Sb H OP a a a ==0.0143V0E 解法二:0602.3 2.3log log 6Sb Sb H H RT RT a a F Fϕϕϕ+++=+=+; 2.3log H RTa Fϕ+−=∴000.0143Sb E E ϕϕϕ+−=−===V2解:⑴,(()+22442H O e H O +++ )−224H H +4e + ;电池:22222H O H O +2220022.3log 4H O H O P P RT E E E Fa =+= 查表:0ϕ+=1.229V ,0ϕ−=0.000V ,001.229E V ϕϕ+−∴=−= ⑵视为无限稀释溶液,以浓度代替活度计算()242Sn Sn e ++−+ ,(),电池:32222Fe e Fe ++++ 23422Sn Fe Sn Fe 2+++++ +23422022.3log 2Sn Fe Sn Fe C C RT E E F C C ++++=+=(0.771-0.15)+220.05910.001(0.01)log 20.01(0.001)××=0.6505V ⑶(),,(0.1)Ag Ag m e +−+ ()(1)Ag m e Ag +++ (1)(0.1)Ag m Ag m ++→电池:(1)0(0.1)2.3log Ag m Ag m a RT E E F a ++=+,(其中,=0) 0E 查表:1m 中3AgNO 0.4V γ±=,0.1m 中3AgNO 0.72V γ±=, 2.310.4log0.0440.10.72RT E V F×∴==× 3、 解:2222|(),()|(),Cl Hg Hg Cl s KCl m Cl P Pt ()2222Hg Cl Hg Cl e −−++ ,()222Cl e Cl −++ ,222Hg Cl Hg Cl 2+ 电池:222200002.3log 2Cl Hg Hg Cl P a RT E E E F a ϕϕ+−=+==−∵O 1.35950.2681 1.0914(25C)E V ,∴=−=设 由于E 与无关,故两种溶液中的电动势均为上值Cl a −其他解法:①E ϕϕ+=−−0,亦得出0E ϕϕ+=−−②按Cl a −计算ϕ+,查表得ϕ甘汞,则E ϕϕ+=−甘汞 4、 ⑴解法一:23,(1)|(1)()H Pt H atm HCl a AgNO m Ag +=()222H H e +−+ 222,()Ag e Ag +++ g ,2222H Ag H A ++++ 电池:有E ϕϕϕ+−=−=+,02.3log()AgAgAg RTE m Fϕγ++±∴=−。

电化学原理及其应用(习题及答案)

电化学原理及其应用(习题及答案)

电化学原理及其应用(习题及答案)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第六章电化学原理及其应用一、选择题1.下列电极反应中,溶液中的pH值升高,其氧化态的氧化性减小的是( C )A. Br2+2e = 2Br-B. Cl2+2e=2Cl—C. MnO4—+5e+8H+=2Mn2++4H2OD. Zn2++2e=Zn2.已知H2O2在酸性介质中的电势图为 O2 0.67V H2O2 1.77V H2O,在碱性介质中的电势图为O2-0.08V H2O2 0.87V H2O,说明H2O2的歧化反应(C)A.只在酸性介质中发生B.只在碱性介质中发生C.无论在酸、碱性介质中都发生D.与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有关3.与下列原电池电动势无关的因素是 Zn | Zn2+‖H+,H2 | Pt (B)A. Zn2+的浓度B. Zn电极板的面积C.H+的浓度D.温度4.298K时,已知Eθ(Fe3+/Fe)=0.771V,Eθ(Sn4+/Sn2+)=0.150V,则反应2Fe2++Sn4+=2Fe3++Sn2+的△r G mθ为(D)kJ/mol。

A. -268.7B. -177.8C. -119.9D. 119.95.判断在酸性溶液中下列等浓度的离子哪些能共存(D)A Sn2+和Hg2+ B. SO32—和MnO4—C. Sn4+和FeD. Fe2+和Sn4+已知Eθ(Hg2+/Hg)=0.851V,Eθ(Sn4+/Sn2+)=0.15V ,Eθ(MnO4—/Mn2+)=1.49V Eθ(SO42—/H2SO3)=1.29V ,Eθ(Fe2+/Fe)= —0.44V6.已知下列反应在标准状态下逆向自发进行Sn4++Cu = Sn2++Cu2+Eθ(Cu2+/Cu)=(1) , Eθ(Sn4+/Sn2+)=(2) 则有(C)A. (1) = (2)B. (1)<(2)C. (1)>(2)D. 都不对二、填空题1.将下列方程式配平3 PbO2 + 2 Cr3+ + ____H2O___ =1 Cr2O72— + 3 Pb2+ + __2H+___ (酸性介质)2 MnO2 +3 H2O2 +__2OH-___ =2 MnO4— + ___4H2O______ (碱性介质)2.现有三种氧化剂Cr2O72—,H2O2,Fe3+,若要使Cl—、Br—、I—混合溶液中的I—氧化为I2,而Br-和Cl-都不发生变化,选用Fe3+最合适。

电化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电化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电化学原理试题(答案)考试形式:闭卷答题时间: 120 分钟本卷面成绩占课程成绩 100%(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标清题号)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 极化:有电流通过电化学装置时,电极电势偏离平衡电势的现象。

2. 零电荷电势:电极表面剩余电荷浓度为零时所对应的电极电势。

3. 稳态扩散:电极反应有溶液中粒子参与时,该粒子会沿着某一方向产生一定的净流量,当此过程中溶液内各点浓度均保持恒定,不随时间而变化时,称为稳态扩散。

4. 交换电流密度:在平衡电势下,外电流密度为0,此时电极上正逆反应的绝对电流密度相等,都等于交换电流密度。

二、比较下列各组概念,说明其区别与联系。

(每题5分,共15分)1. 理想极化电极理想不极化电极答:电极电势可以极化到任意值的电极是理想极化电极;电极电势只能维持平衡电势的电极是理想不极化电极。

二者都是一种理论近似,实际中都会有偏差,但有近似符合的实际电极。

2. 阴极阳极答:电化学装置中有电流通过时,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是阴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是阳极。

一个电极电势负移就是阴极,电势正移就是阳极。

3.双电层扩散层答:电极表面存在电势梯度的液层是双电层;双电层外存在浓度梯度的液层是扩散层。

二者都是电极表面附近的液层,但双电层内是反应区,扩散层内是液相传质区。

三、回答下列问题。

(每题8分,共40分)1. “恒电流极化时,反应物粒子在电极表面的浓度随时间不断下降,当其降到零时,因无反应粒子,则反应将被迫停止。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答:不对。

反应粒子消耗量达到极值,且会发生电位阶跃有新的粒子参与反应。

2. 当电极表面有特性吸附时,是否一定会形成三电层?为什么?答:不一定。

如果电极表面带负电,特性吸附粒子为负离子,则不会形成。

3.“当电极处于零电荷电位时,表明电极的电极电位为零。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答:不对。

电极表面剩余电荷浓度为零并不是电势为零。

电化学原理答案

电化学原理答案

电化学原理答案电化学原理答案【篇一:电化学分析测试题及参考答案】t>一、填空题1、原电池的写法,习惯上把极写在左边,极写在右边,故下列电池中zn︳znso4︳cuso4︳cu 极为正极,极为负极。

2、当加以外电源时,反映可以向相反的方向进行的原电池叫,反之称为,铅蓄电池和干电池中,干电池为。

3、在电位滴定中,几种确定终点方法之间的关系是:在e-v图上的就是一次微商曲线上的也就是二次微商的点。

4、极谱定性分析的依据是,定量分析的依据是。

5、电解分析通常包括法和法两类,均可采用和电解过程进行电解。

6、在电极反应中,增加还原态的浓度,该电对的电极电位值,表明电对中还原态的增强。

反之增加氧化态的浓度,电对的电极电位值,表明此电对的增强。

7、电导分析的理论依据是。

利用滴定反应进行时,溶液电导的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叫法,它包括和8、极谱分析的基本原理是。

在极谱分析中使用电极作参比电极,这是由于它不出现浓度差极化现象,故通常把它叫做。

9、电解过程中电极的电极电位与它发生偏离的现象称为极化。

根据产生极化的原因不同,主要有极化和极化两种。

10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电极斜率的理论值为。

25℃时一价正离子的电极斜率是;二价正离子是。

11、某钠电极,其选择性系数kna+,h+约为30。

如用此电极测定pna等于3的钠离子溶液,并要求测定误差小于3%,则试液的ph 值应大于________。

12、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浓度为1.0?10mol/l某一价离子i,某二价的干扰离子j的浓度为4.0?10mol/l,则测定的相对误差为。

( 已知kij =10)13、玻璃电极在使用前,需在蒸馏水中浸泡24h以上,目的是,饱和甘汞电极使用温度不得超过℃,这是因为温度较高时。

二、选择题1、进行电解分析时,要使电解能持续进行,外加电压应()。

-4-3-41 / 32a 保持不变b 大于分解电压c 小于分解电压d等于分解电压 e 等于反电动势 2、用naoh直接滴定法测定h3bo3含量能准确测定的方法是()a 电位滴定法b 酸碱中和法c 电导滴定法d 库伦分析法e 色谱法a. 成正比b. 的对数成正比c. 符合扩散电流公式的关系d. 符合能斯特方程式 6、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系数可用于()。

电化学原理及应用习题答案

电化学原理及应用习题答案
作业:
R - ne →O
* R
cR (0, t ) = c (1 − ( ) )
1/ 2
t
τ
τ 1/ 2
* cR nfA(πDR )1/ 2 = 2i
DR 1/ 2 t 1/ 2 * 1 t 1/ 2 * co (0, t ) = ( ) ( ) cR = ( ) cR τ ξ τ Do
ξ = ( Do / DR )1/ 2
Z re = RΩ + Rct = 31.25 Ω 2 2 1 + ω 2Cd Rct
2 ωCd Rct = 41.56 Ω Z im = 2 2 1 + ω 2Cd Rct
得,Rct=103 Ω 交换电流: i0=RT/(nFRct)= 8.314x298/(96500x102.51)=2.5x10-4 A 标准速率常数:k0=i0/(nFAc01-acRa)=2.5x10-4/(96500x1 cm2x0.001/1000 mol.cm3)=2.59x10-3 cm/s
独立组分中由式1212cnfad12120onfad2ico02i可得1212nfad2ic0pb2pbo2273259121mmmas12mm1212cd2nfad2ic0cdo21364212069mmmas12mm因?pb2pb?cd2cd所以判定pb2发生还原对于混合溶液708s属于单一pb2pb反应170s属于pb2pb和cd2cd反应共同参与2前者表现极限电流pb2
nF|Φ|
ΔGa
ΔGa,o
Φ<0
ΔGc=ΔGc,0-nF|Φ| + (1-a)nF|Φ|=ΔGc,0-anF|Φ|=ΔGc,0+anFΦ ΔGa=ΔGa,0 + (1-a)nF|Φ|=ΔGa,0-(1-a)nFΦ

电化学原理答案

电化学原理答案

电化学原理答案【篇一:电化学分析测试题及参考答案】t>一、填空题1、原电池的写法,习惯上把极写在左边,极写在右边,故下列电池中zn︳znso4︳cuso4︳cu 极为正极,极为负极。

2、当加以外电源时,反映可以向相反的方向进行的原电池叫,反之称为,铅蓄电池和干电池中,干电池为。

3、在电位滴定中,几种确定终点方法之间的关系是:在e-v图上的就是一次微商曲线上的也就是二次微商的点。

4、极谱定性分析的依据是,定量分析的依据是。

5、电解分析通常包括法和法两类,均可采用和电解过程进行电解。

6、在电极反应中,增加还原态的浓度,该电对的电极电位值,表明电对中还原态的增强。

反之增加氧化态的浓度,电对的电极电位值,表明此电对的增强。

7、电导分析的理论依据是。

利用滴定反应进行时,溶液电导的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叫法,它包括和8、极谱分析的基本原理是。

在极谱分析中使用电极作参比电极,这是由于它不出现浓度差极化现象,故通常把它叫做。

9、电解过程中电极的电极电位与它发生偏离的现象称为极化。

根据产生极化的原因不同,主要有极化和极化两种。

10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电极斜率的理论值为。

25℃时一价正离子的电极斜率是;二价正离子是。

11、某钠电极,其选择性系数kna+,h+约为30。

如用此电极测定pna等于3的钠离子溶液,并要求测定误差小于3%,则试液的ph值应大于________。

12、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浓度为1.0?10mol/l某一价离子i,某二价的干扰离子j的浓度为4.0?10mol/l,则测定的相对误差为。

( 已知kij =10)13、玻璃电极在使用前,需在蒸馏水中浸泡24h以上,目的是,饱和甘汞电极使用温度不得超过℃,这是因为温度较高时。

二、选择题1、进行电解分析时,要使电解能持续进行,外加电压应()。

-4-3-41 / 32a 保持不变b 大于分解电压c 小于分解电压d等于分解电压 e 等于反电动势 2、用naoh直接滴定法测定h3bo3含量能准确测定的方法是()a 电位滴定法b 酸碱中和法c 电导滴定法d 库伦分析法e 色谱法a. 成正比b. 的对数成正比c. 符合扩散电流公式的关系d. 符合能斯特方程式 6、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系数可用于()。

电化学习题参考答案

电化学习题参考答案

第七章 电化学(一)辅导:电化学定义: 研究电能和化学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及转化过程中有关规律的科学.一 . 基本概念1.导(电)体: 能导电的物质.可分为两类:(1).电子导体(第一类导体): 靠自由电子的定向运动而导电的一类导体.特点: 升高温度,导电能力下降.(2).离子导体(第二类导体): 依靠离子的定向迁移而导电的一类导体.特点: A.发生化学反应.B.升高温度,导电能力增强.2.电极: 与电解质溶液相接触的第一类导体. (电化学中的电极还要包括第一类导体密切接触的电解质溶液)3.电解池: 将接有外电源的两支电极浸入电解质溶液中,迫使两极发生化学反应,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4.原电池: 将两支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形成的,能自发地在两极发生化学反应,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5.正极: 电势较高的极.6.负极: 电势较低的极.7.阳极: 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 8.阴极: 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9.电极反应: 在电极上进行的有电子得失的化学反应.10.电极反应规律: 在阳极,电极电势愈负的愈先发生氧化反应,在阴极,电极电势愈正的愈先发生还原反应.11.离子迁移规律: 在电场作用下,阳(正)离子总是向阴极迁移;阴(负)离子总是向阳极迁移.12.电流传导规律: 整个电流在溶液中的传导是由阴阳离子的移动而共同承担的. 13.离子迁移数: 离子j 所运载的电流与总电流之比.14.摩尔电导率: 指把含有1mol 电解质的溶液置于相距为单位距离的电导池的两个平行电极之间时所具有的电导.15.离子强度: 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与其价数的平方的乘积之和的一半. 16.可逆电池的必备条件:(1).电池反应可逆. 电池中,在两个电极上分别进行的反应都可以向正、反两个方向可逆的进行.(2).能量的转移可逆. 即通过电池的电流必须十分微小,电极反应是在接近化学平衡的条件下进行的.17.氢标还原电极电势: 规定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势为0V.以标准氢电极为负极,指定电极为正极组成的电池的电动势.18.液体接界电势: 在两种不同溶液或溶液相同但浓度不同的两相界面上存在的电势差.产生的原因: 因溶液中离子的扩散速度不同而引起. 19.可逆电极分类:(1).第一类电极: 将金属置于含该金属元素离子的溶液中构成的电极,又称金属电极.气体电极、卤素电极、汞齐电极及金属-配合物电极也可归入此类.(2).第二类电极: 在金属上覆盖一层该金属的难溶盐后浸入含该难溶盐负离子的溶液中构成的电极.又称难溶盐电极.金属-难溶氧化物电极、难溶氧化物-难溶盐电极均属此类.如:)(|)()(2442m SO s PbSO s PbO -+(3).第三类电极: 将惰性电极插入含有同金属两种不同价态离子的溶液中构成的电极.又称为氧化-还原电极.20.分解电压: 使电解质在两极连续不断地进行分解时所需的最小外加电压. 21.极化: 有电流流过电极时,电极的电极电势偏离平衡电极电势的现象. 22.超电势: 某一电流密度下的电极电势与其平衡电极电势的差值.其值与电极材料、电流密度、电极表面状态、温度、电解质性质和浓度及其中杂质有关.二 . 基本定律1.法拉第第一定律: 通电于电解质溶液后,在电极的两相界面上发生化学变化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通入的电量成正比,与一式量该物质发生反应时,参加反应的电子数成反比.2.法拉第第二定律: 通电于串联电解池,在各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其氧化数的变化值的乘积都相同;析出物质的质量与其摩尔质量成正比.3. 离子独立迁移定律: 在无限稀释时,每一种离子都是独立移动的,不受其它离子的影响,每一种离子对∞m Λ都有恒定的贡献. 电解质的∞m Λ是正、负离子的摩尔电导率之和.三 . 常用公式1. Fz Q n j j =和F Qz n z n z n j j ====...2211 任意条件2. dldEu r j j ≡ 3. ∑≡≡≡jj j j j Q Q I I t κκ ∞∞≈mjm j Λt ,λ 强电解质稀溶液 (类元电荷计量单元) mjm j j z t Λ,λ≈ 强电解质稀溶液 (化学计量单元)4. ∞-∞+∞+=,,m m mΛλλ (类元电荷计量单元) ∞--∞++∞+=,,m m m v v Λλλ (化学计量单元)5. -+-++=+=r r r u u u t j j j 单种电解质溶液6. ItVF c z t j j j = 界面移动法7. ∑=221jj z m I 电解质溶液 8. c V Λm m κκ=≡)(12-∙∙mol m S 电解质溶液9. RK GK cell cell==κ10.c A m m -=∞ΛΛ 强电解质稀溶液 11.∞=mma ΛΛ 弱电解质稀溶液 12.vB a a ±=θm m r a BBB = θm m r a ±±±= θmm r a jj j = m v v m vv v )(-+-+±=13.I Az r jj 2lg -= 强电解质稀溶液 I z z A r ||lg -+±-= 强电解质稀溶液IIz z A r +-=-+±1||lg 浓度不太大的电解质溶液14.zFE G m r -=∆ 和 θθzFE G m r -=∆15.p m r T EzF S )(∂∂=∆16.])([E TET zF H p m r -∂∂=∆ 17.p m r R TE zFT S T Q )(∂∂=∆= 18.∏-=j v j a zF RT E E ln θ19.θθa K RT zFE ln =20.阳阳析阳阳ηϕϕϕ+==,,,R I阴阴析阴阴ηϕϕϕ-==,,,R I21.j b a lg +=η例. 在298.15K 时,用铜电极电解铜氨溶液.已知溶液中每1000g 水中含CuSO 4 15.96g,NH 3 17.0g,当有0.01 mol 电子的电量通过以后,在103.66g 阳极部溶液中含有2.091gCuSO 4, 1.571gNH 3,试求: (M NH3=17.01g/mol,M CuSO4=159.6g/mol)(1).[Cu(NH 3)x ]2+中x 的值 (2).该配离子的迁移数 解.(1).阳极上的反应为:e m Cu s Cu 2)()(2+→+,阳极部Cu 2+在通电前后物质的量的变化为:)(01.06.1591000)571.1091.266.103(96.15mol n ≈⨯--⨯=原)(0131.06.159091.2mol n ≈=终)(005.0201.0mol n ≈=电因: 迁电原终n n n n -+=)(0019.00131.0005.001.0mol n n n n =-+=-+=终电原迁对NH 3而言:)(10.001.171000)571.1091.266.103(0.17mol n ≈⨯--⨯=原)(0924.001.17571.1mol n ≈=终 )(00764.00924.0100.0mol n n n =-=-=终原迁则:402.40019.000764.0)Cu ()(NH 23≈==+迁迁n n 即[Cu(NH 3)x ]2+中x 的值为4.(2).0.380.0050.0019243])([===+电迁n n t NH Cu例. 电池:)(|)(|)()(222s Cu m CuCl s Cl Hg l Hg s +298.15K 时的电动势为0.06444伏,电动势的温度系数p TE )(∂∂=3.2081410--⋅⨯K V .已知该温度下,2CuCl 的饱和溶解度为 44.01O gH g 2100/,其摩尔质量为134.45mol g /.及:V HgClCl Hg 2676.0/,22=-θϕ, V CuCu 3370.0/2=+θϕ (1).写出电池反应.(2).求该温度下,饱和2CuCl 溶液的活度及活度系数. (3).在该温度下可逆放电时的热.(4).电池反应在烧杯中进行时与环境交换的热. 解: (1).电池反应如下:)()()(2)(222s Cl Hg s Cu l Hg m CuCl s +===+(2).据能斯特公式得:±+-=--=-+-+a FRTa F RT E HgCl Cl Hg Cu Cu CuCl HgCl Cl Hg Cu Cu ln 231ln2/,//,/2222222θθθθϕϕϕϕ即: ±+-=a ln 96485*215.298*314.8*32676.03370.00922.0所以: =±a 0.8792据题,2CuCl 的饱和溶解度为:kg mol /27.345.13410*01.44≈所以: 13/121196.5)2*1(-±⋅==kg mol m m 由定义: θγm m a ±±±=,得: 1692.0196.51*8792.0===±±±m m a θγ(3).由: p m r R TEzFT S T Q )(∂∂=∆=得: )(10457.1810208.3*15.298*96485*2)(134--⋅⨯=⨯=∂∂=mol J TEzFT Q pR(4).当反应在烧杯中等温等压进行时,其交换的热即等压热p Q ,亦即该反应的焓变,而焓是状态函数,故计算电池反应的焓变即可.由: ])([E TE T zF H p m r -∂∂=∆ 得:)(10022.6)06444.010208.3*15.298(*96485*2134--⋅⨯=-⨯=∆m ol J H m r例2. p83.7-32.电池:)(|)(|)0.1(|||)100,(|2232l Hg s Cl Hg dm mol KCl pH kPa g H Pt -⋅的溶液待测在25℃时测得电动势为0.664伏,试计算待测溶液的pH 值. 解: 据题可得电池反应: )()0.1()()(21)(213222l Hg dm mol Cl a H s Cl Hg p H H +⋅+==+--++θ因摩尔电极电势在25℃下有定值0.2800伏,故电池的电动势为:)ln (2222/,/,++---=-=-+H H PtHH Hg Cl Cl Hg a a F RT E θϕϕϕϕ 得: ++=H a lg 43429.0*9648515.2998*314.82800.0664.0所以: 508.6lg =-=+H pH α例3.已知V AgAg 7994.0/=+θϕ,V Pt Fe Fe 770.0/,32=++θϕ, 计算25℃时反应Ag Fe Ag Fe +==++++32的平衡常数θa K .若将适量银粉加到浓度为0.053/dm mol 的33)(NO Fe 溶液中,试计算平衡时+Ag 的浓度.(设各离子活度系数均为1)解: (1).设计电池:)(|)(||)(),(|32312s Ag m Ag m Fe m Fe Pt +++)(0294.0770.07994.0/,/32V E PtFe Fe Ag Ag =-=-=+++θθθϕϕ 因: θθθa m r K RT zFE G ln -=-=∆所以:140.3)15.298*314.80294.0*96485*1exp()exp(===RT zFE K a θθ(2). 设平衡时+Ag 的浓度为c ,则:Ag Fe Ag Fe +==++++32 c c 0.05-c则有: 140.305.0223=-≈=+++c c a a a K Ag Fe Fe a θ即: 3.1402c +c -0.05=0解之得: c =0.043943/dm mol例4.已知电池: Pt p H m HCl p H Pt ),(|)(|)(,2212中,氢气遵从状态方程: ap RT pV m +=,式中1351048.1--⋅⨯=mol m a ,且与温度无关.当氢气的压力θp p 201=,θp p =1时,试: (1).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 (2).电池在293.15K 时的电动势.(3).当电池放电时,是吸热还是放热? 为什么? 解: (1).负极反应:e m H p H 2)(2)(12+→+正极反应:)(2)(222p H e m H →++ 电池反应:)()(2212p H p H ==(2).据能斯特公式有:θθθp f p f F RT a a F RT a a F RT E E H H H H //ln2ln 2ln 2212,1,1,2,2222==-= 21ln 2f f F RT=由: f RTd dp V d m ln ==μ得: dp a pRTf RTd )(ln += 积分: ⎰⎰+=1212)(ln pp f f dp a pRT f RTd得: )(ln ln 212121p p a p p RT f f RT -+= 所以:)(03780.096485*2101325*)120(1048.120ln 96485*215.293*314.8)(2ln 252121V p p p p Fap p F RT E =-⨯+=-+=-θθ (2).由前术结果得: 21ln 2)(p p F RT E p =∂∂ 所以:)/(10301.720ln 15.293*314.8ln )(321>⨯===∂∂=∆=m ol J pp p p RT TEzFT S T Q p m r r θθ可见,是吸热的.例5. 将两个电极相同但电解质溶液浓度不同的两个电池反向串联如下: --+)()(|)(|))((1s Ag s AgCl m KCl a Hg K m))((|)(|)()(2m a Hg K m KCl s AgCl s Ag +--试: (1).写出该电池的电池反应.(2).要使该电池反应能自发进行,应满足何种条件?解:(1).显然,该电池是由两个电池反向串联而成,其电池反应即为该二电池反应的总各和. 左侧电池的电池反应为:)()()())((1s Ag m KCl s AgCl a Hg K m +==+ 右侧电池反应为:)())(()()(2s AgCl a Hg K s Ag m KCl m +==+则总反应为: )()(12m KCl m KCl ==(2).要使反应能自发进行,即要求:0ln 12>=a a F RT E ,即必须满足: 12a a >或12m m >.例6.设计合适的电池,以便用电动势法测定其指定的热力学函数(要求写出电池表达式和相应函数的计算式):(1).)()()()(22133m Fe m Ag m Fe s Ag ++++=+(2).(s)Cl Hg 22的溶度积sp K(3).)/1.0(kg mol HBr 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r (4).求)(2s O Ag 的分解压(5).)(2l O H 的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 (6).)(2l O H 的离子积常数W K(7).求弱酸HA 的离解常数θa K设计电池:)()(|)(),(),(|)(,2s Ag s AgCl m NaCl m NaA m HA p H Pt Cl A H A +--θ 电池反应为:)()()()(21)(2-+-+++=+Cl H a Cl a H s Ag p H s AgCl θ 设各物质的活度系数均为1,则:θm m a H H ++=,θmm a Cl Cl --= 则: )ln(ln 2/12-+-+-=-=Cl H H Cl H m m F RTE a a aF RT E E θθ式中,-Cl m E E ,,θ均为已知,故+H m 可求.对弱酸HA 有:-++======A H HA+-H HA m m +H m +-+H A m m则: )()(++-+++-+-⨯+⨯=-+⨯=H HA H A H H HA H A H a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K θθθθθ故θa K 可求.例: 电解池: ⊕⋅=Θ-Pt kg mol m CuSO Pt |)0.1(|104已知在电流密度为1002-⋅m A 时氢在铜上的超电势为0.6V,氧在铂上的超电势为0.85V.试求:(1).当Cu 开始析出时的外加电压(2).当外加电压为2.0V 时,溶液中+2Cu 的浓度(3).当2H 开始析出时,溶液中+2Cu 的浓度及外加电压. 解:(1).据题知其电极反应为:正极反应:e mH p O l O H H 2)(2)(21)(22++→++θ负极反应:)(2)(2s Cu e m Cu →++因正极反应与溶液中+H 浓度有关,若设电解刚开始时溶液为中性,即)(100.117--+⋅⨯≈kg mol H ,由能斯特公式可得:Pt O H PtO H HOa F RT /2/,,2221ln 2ηϕϕθ+-=++阳 )(665.185.0)101(1ln 2229.127V F RT =+⨯-=- )(337.011ln 2337.01ln 222/V F RT a F RT Cu CuCu=-=-=++θϕϕ阴 故其分解电压为:)(328.1337.0665.1V E =-=-=阴阳分解ϕϕ(2).当外加电压为2伏时,已大大高于初始外加电压,故认为溶液中的+2Cu 绝大部分已还原析出.但因硫酸的二级电离是弱酸,其电离度仅为1%,若设其水解消耗的+H 浓度为x ,剩余+2Cu 浓度为1m ,则随着电解反应的进行,同时也进行着下列反应(注: 括号内为该离子的平衡浓度):)(])(2[)(410024x HSO x m m H x m SO -+-⇔--+- 故有: x x m x m m K a /)(])(2[0102-⨯--=因溶液中的+2Cu绝大部分已还原析出, 故可近似地有010m m m ≈-, 所以:02)3(20022=++-m x m K x a将01.02=a K 1-⋅kg mol ,0.10=m 1-⋅kg mol 代入解之可得 )(990.01-⋅=kg mol x 平衡时+H 浓度:)(01.1990.00.2)(2110-⋅=-≈--kg mol x m m 则当外加电压为2.0伏时,有:)1ln 2()1ln 2(0.222222//2/,,++++--+-=Cu Cu Cu Pt O H Pt O H H O a F RT a F RT θθϕηϕ 12101ln 2337.085.0])(2[1ln 2229.1m F RT x m m F RT +-+---=201)2(ln 2742.1x m m F RT --≈ 解之得: )(1089.1191kg mol m ⋅⨯≈-(3).设开始析2H 时, +2Cu 的浓度为2m ,当开始析2H 时,必有: Cu Cu PtH H //,22++=ϕϕ,即:22201ln 2337.060.0])(2[1ln 2m F RT x m m F RT -=----显然,此时+2Cu 的浓度比上节条件下的浓度更小,将: )/(01.1990.00.220kg mol x m m H =-=-≈+代入上式可得: 3221010.2-⨯=m )/(kg mol由于在阳极析出氧气,在阴极析出氢气,故此时的电解池实际上为电解水,相应分解电压应为:)(679.2)60.00()85.0229.1()()(//,//,,22222V E Cu H PtHH Pt O Pt O H H O =--+=--+=-=++ηϕηϕϕϕ阴,析阳,析分解(二)习题及答案:一、思考题1. 原电池和电解池有什么不同?2. 测定一个电池的电动势时,为什么要在通过的电流趋于零的情况下进行?否则会产生什么问题?3. 电化学装置中为什么常用KC1饱和溶液做盐桥?4. 下列反应的计算方程写法不同时其MF E 及m r G ∆值是否相同?为什么?)1(Cu Zn 2=++a ====Cu )1(Zn 2+=+a)1(Cu 21Zn 212=++a ====Cu 21)1(Zn 212+=+a 5. 试说明Zn 、Ag 两电极插入HC1溶液中所构成的原电池是不是可逆可池? 6. 凡 E 为正数的电极必为原电池的正极, E 为负数的电极必为负极,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7. 如果按某化学反应设计的原电池所算出的电动势为负值时,说明什么问题? 8. 超电势的存在是否都有害?为什么?9. HNO 3、H 2SO 4、NaOH 及KOH 溶液的实际分解电压数据为何很接近? 10. 试比较和说明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的不同特征。

电化学原理思考题部分答案(前六章)北航版

电化学原理思考题部分答案(前六章)北航版

电化学原理思考题部分答案(前六章)北航版第⼀章1.第⼀类导体和第⼆类导体有什么区别?凡是依靠物体内部⾃由电⼦的定向运动⽽导电的物体,即载流⼦为⾃由电⼦(或空⽳)的导体,叫做电⼦导体,也称为第⼀类导体。

凡是依靠物体内的离⼦运动⽽导电的导体叫做离⼦导体,也称为第⼆类导体。

第⼀类导体载流⼦为⾃由电⼦(或空⽳)。

第⼆类导体载流⼦为离⼦。

2.什么是电化学体系?你能举出两、三个实例加以说明吗?电化学体系:两类导体串联组成的,在电荷转移时不可避免地伴随有物质变化的体系。

电解池体系原电池体系3.有⼈说∶"像阳离⼦是正离⼦、阴离⼦是负离⼦⼀样,阳极就是正极,阴极就是负极"。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说法是错误的。

⽆论在原电池还是电解池中,正极:电势较⾼的电极;负极:电势较低的电极;阳极:发⽣氧化反应的电极;阴极:发⽣还原反应的电极。

阴离⼦总是移向阳极阳离⼦总是移向阴极。

原电池中,正极是阴极,负极是阳极;电解池中正极是阳极,负极是阴极。

4.能不能说电化学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为什么?不能。

因为电化学反应是发⽣在电化学体系中的,并伴随有电荷的转移的化学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则是指在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具有相应的升降变化的化学反应。

电化学反应要在两类导体组成的体系中发⽣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则没有导体类型的限制。

6.影响电解质溶液导电性的因素有哪些?为什么?(1)电解质溶液的⼏何因素。

对单位体积溶液,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与离⼦在电场作⽤下迁移的路程和通过的溶液截⾯积有关,这同单位体积⾦属导体受其长度和横截⾯积的影响类似。

(2)离⼦运动速度。

离⼦运动速度越⼤,传递电量就越快,导电能⼒就越强。

离⼦运动速度⼜受到离⼦本性、溶液总浓度、温度、溶剂粘度等的影响。

(3)离⼦浓度。

离⼦浓度越⼤,则单位体积内传递的电量就越⼤,导电能⼒越强。

但如果离⼦浓度过⼤,离⼦间距离减少,其相互作⽤就加强,致使离⼦运动的阻⼒增⼤,这反⽽能降低电解质的导电性能。

电化学答案

电化学答案

《电化学》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二、填空题1、(+γ2-γ3)1/5;1081/5m ; 1081/5(+γ2-γ3)1/5m/m Θ2、1.33%3、0.6mol ·Kg -14、几乎不变;减小5、2H ++2e=H 2 ,Zn (s) - 2e → Zn 2+(a Zn 2+),Zn│Zn 2+(a=1) ‖H +(a=1) │H 2(P o) │Pt6、20.20%,79.80%7、Fe 3++e→Fe 2+, Cu→Cu 2++2e ,Cu(s)| Cu 2+(a Cu2+ )||Fe 3+,Fe 2+(a Fe2+)|Pt ,4.82×10148、Ag|AgI|I -||Cl -|AgCl|Ag 9、液接;盐桥10、相同,相同;不同,不同 11、Ag ++Br -→AgBr ,2.06×101212、电势滴定,指示剂13、对消法,电压表或万用电表14、甘汞电极,氢离子指示电极,玻璃电极 三、判断题1、答:强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随浓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原因是在达到最大电导率之前,浓度增大,导电离子的浓度增大,使电导率增大,当达到最大电导率的浓度之后,随浓度的增大,离子间作用力阻碍离子的迁移,使电导率减小。

而KCl 溶液达到一定浓度就没有图了,原因是它达到了饱和状态,浓度不再变化,所以没有图。

弱电解质的电导率随浓度变化不大,原因是浓度增大时,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减小,从而使能导电的离子的数目变化不大。

2、不是可逆电池。

因为电池充、放电时,电池反应是不可逆的。

放电反应:Zn+2H +→Zn 2++H 2 充电反应:2Ag+2H +→2Ag ++H 23、(Pt)H 2(g) |H+ |O 2(g)(Pt),E 1θ= E 2θ而ΔG θ与K θ不同因为ΔG θ是与始终态有关的状态函数改变值,即与反应式的写法有关。

∴ΔG 2θ=2ΔG 1θ又∵ΔG θ= -RTlnK θ,∴K 2θ=(K 1θ)2,∵ΔG θ=-nFE θ,∴E 1θ= E 2θ4、不变。

电化学原理-(李狄-著)北航出版社-课后5-9章习题参考答案

电化学原理-(李狄-著)北航出版社-课后5-9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五章1、在电极界面附近的液层中,是否总存在三种传质方式?为什么?每种传质方式的传质速度如何表示?答:电极界面附近的液层通常是指扩散层,可以同时存在着三种传质方式(电迁移、对流和 扩散),但当溶液中含有大量局外电解质时,反应离子的迁移数很小,电迁移传质作用可以忽略不计,而且根据流体力学,电极界面附近液层的对流速度非常小,因此电极界面附近液 层主要传质方式是扩散。

三种传质方式的传质速度可用各自的电流密度J 来表示。

电迁移: 对流:扩散:2. 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实现稳态扩散过程?实际稳态扩散过程的规律与理想稳态扩散过程有 什么区别?答:一定强度的对流的存在是稳态扩散过程的前提。

区别:在理想稳态扩散条件下,扩散层有确定的厚度,其厚度等于毛细管的长度l ;而在真实体系中,由于对流作用与扩散作用的重叠,只能根据一定的理论来近似求得扩散层的厚度。

理想稳态扩散: 实际稳态扩散: 3. 旋转圆盘电极和旋转圆环圆盘电极有什么优点?它们在电化学测量中有什么重要用途? 答: 旋转圆盘电极和旋转圆环圆盘电极上各点的扩散层厚度是均匀的,因此电极表面各处的电流密度分布均匀。

这克服了平面电极表面受对流作用影响不均匀的缺点。

它们可以测量并分析极化曲线,研究反应中间产物的组成及其电极过程动力学规律。

4. 试比较扩散层、分散层和边界层的区别。

扩散层中有没有剩余电荷?答:紧靠电极表面附近,有一薄层,此层内存在反应粒子的浓度梯度,这层叫做扩散层;电极表面的荷电粒子由于热运动而倾向于均匀分布,从而使剩余电荷不可能完全紧贴着电极表面分布,而具有一定的分散性,形成所谓分散层;靠近电极表面附近的液流层叫做边界层,越接近电极表面,其液流流速越小。

电极/溶液界面存在着离子双电层时,金属一侧的剩余电荷来源于电子的过剩或缺贫。

双电层一侧区可以认为各种离子浓度分布只受双电层电场影响,不受其它传质(包括扩散)过程的影响。

因此扩散层中没有剩余电荷。

5. 假定一个稳态电极过程受传质步骤控制,并假设该电极过程为阴离子在阴极还原。

电化学原理A答案

电化学原理A答案

专题限时集训(九)A1.B [解析] 锌锰干电池的正极为二氧化锰得电子,A 项错误;燃料电池正极为氧气得电子,B 项正确;铅蓄电池正极为二氧化铅得电子,C 项错误;镍镉电池的正极为氢氧化氧镍得电子,D 项错误。

2.D [解析] 锌先置换出铜,然后组成锌、铜、硫酸原电池,使反应速率加快,A 项有关;镀层破损处与介质会构成铁锡原电池且铁作负极因而加速其腐蚀,B 项有关;铜只有在电解池中作阳极时才能从盐酸中置换出氢,此变化与电解有关;铁经钝化处理后表面会形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此与电化学原理无关。

3.D [解析] 由铅蓄电池属于二次电池,但其对应的反应不是可逆反应知D 错误。

4.CD [解析] 铜比银容易失去电子,则该原电池中Cu 是负极,Ag 是正极,外电路中电子由Cu 电极流向Ag 电极,电流方向与电子流向相反,故A 错;负极反应式为Cu -2e -===Cu 2+,正极反应式为Ag ++e -===Ag ,故B 错;没有盐桥,无法构成闭合回路,该原电池不能继续工作,故C 正确;无论是否为原电池,反应实质相同,均为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故D 正确。

5.A [解析] 由于电解质溶液在导电过程中,必有离子在电极上发生电子的得或失,故A 项正确;因银是非惰性材料,电解时阳极上是银失去电子生成Ag +,B 项错误;电解硫酸铜溶液过程中体系发生的总的化学方程式为2CuSO 4+2H 2O=====通电2Cu +2H 2SO 4+O 2↑,CuO 与H 2SO 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 +H 2SO 4===CuSO 4+H 2O ,故电解硫酸铜溶液一段时间后,加入氧化铜固体可以使溶液恢复到原来的浓度,C 项错误;电离是电解质离解成离子的过程,不存在电子的转移,D 项错误。

6.C [解析] 锌-锰碱性电池为一次性电池,锌是负极失去电子,A 、D 项错误;混入少量Cu 2+时,锌置换出铜后会组成锌铜原电池,B 项错误。

电化学原理及其应用(习题及答案)

电化学原理及其应用(习题及答案)

电化学原理及其应用(习题及答案)一、电化学原理概述电化学是研究化学反应与电现象之间关系的科学。

电化学反应涉及电子的转移,是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过程。

电化学原理广泛应用于电镀、电池、电解、电合成等领域。

1. 电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电化学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反应和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氧化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还原反应是指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是指阳离子和阴离子在电极上发生反应。

2. 电极与电解质电极是电化学反应中传递电子的导体,分为阳极和阴极。

阳极是电子流出的地方,阴极是电子流入的地方。

电解质是能在水溶液中导电的物质,包括酸、碱、盐等。

3. 电动势与电极电位电动势是指电池两极间的电位差。

电极电位是指电极在电解质溶液中的电位。

根据电极电位可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二、电化学应用1. 电池电池是利用电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电池分为一次性电池和可充电电池。

一次性电池包括碱性电池、锌碳电池等;可充电电池包括铅酸电池、镍氢电池、锂电池等。

以下为几个习题及答案:习题1:碱性电池的正极材料是什么?答案:碱性电池的正极材料是二氧化锰(MnO2)。

习题2:铅酸电池的负极材料是什么?答案:铅酸电池的负极材料是海绵铅(Pb)。

2. 电解电解是利用电化学反应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电解广泛应用于电镀、电解铝、电解水制氢等领域。

习题3:电解水制氢时,阳极产生的气体是什么?答案:电解水制氢时,阳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O2)。

习题4:电解铝时,阴极产生的物质是什么?答案:电解铝时,阴极产生的物质是铝(Al)。

3. 电镀电镀是利用电解原理在金属或非金属表面沉积一层金属或合金的过程。

电镀广泛应用于防护、装饰、修复等领域。

习题5:电镀过程中,阳极材料是什么?答案:电镀过程中,阳极材料是待镀金属。

习题6:电镀过程中,阴极材料是什么?答案:电镀过程中,阴极材料是待镀物体。

4. 电合成电合成是利用电解原理将两个或多个反应物在电极上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目标产物。

电化学原理练习题和答案

电化学原理练习题和答案

电化学原理练习题及答案1、在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电极上所发生的反应,同属氧化反应或同属还原反应的是()A.原电池正极和电解池阳极所发生的反应B.原电池正极和电解池阴极所发生的反应C.原电池负极和电解池阳极所发生的反应D.原电池负极和电解池阴极所发生的反应2、下列关于铜电极的叙述正确的是()A.铜锌原电池中铜是正极B.用电解法精炼粗铜作阴极C.在镀件上电镀铜时可用金属铜作阳极D.电解稀硫酸制H2、O2时铜作阳极3.用惰性电极实现电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稀硫酸溶液,实质上是电解水,故溶液pH不变B.电解稀氢氧化钠溶液,要消耗OH-,故溶液pH减小C.电解硫酸钠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D.电解氯化铜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4.(2004年广东,11)pH=a的某电解质溶液中,插入两支惰性电极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a,则该电解质可能是()A.NaOHB.H2SO4C.AgNO3D.Na2SO45.(2004年天津理综,12)图11-13为氢氧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按照此图的提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电极电解液b电极A.a电极是负极B.b电极的电极反应为:4OH--4e-====2H2O+O2↑C.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D.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藏在电池内的新型发电装置6.用惰性电极实现电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稀硫酸溶液,实质上是电解水,故溶液pH不变B.电解稀氢氧化钠溶液,要消耗OH-,故溶液pH减小C.电解硫酸钠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D.电解氯化铜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7.(2004年江苏,16)碱性电池具有容量大、放电电流大的特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

锌锰碱性电池以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液,电池总反应式为:Zn(s)+2MnO2(s)+H2O(l)====Zn(OH)2(s)+Mn2O3(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池工作时,锌失去电子B.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MnO 2(s )+H 2O (l )+2e -====Mn 2O 3(s )+2OH -(aq )C.电池工作时,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D.外电路中每通过0.2 mol 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小6.5 g8.(2006江苏.14)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新一代实用化的蓄电池,该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大、电压高的特性。

第7章 电化学习题答案

第7章 电化学习题答案

第7章 电化学7.1 用铂电极电解CuCl 2溶液。

通过的电流为20 A ,经过15 min 后,问:(1)在阴极上能析出多少质量的Cu? (2) 在27 °C ,100 kPa 下阳极上能析出多少体积的Cl 2(g )? 解: Pt 电极电解CuCl 2溶液时的电极反应,为电极反应的反应进度为因此:7.2 用Pb(s)电极电解Pb (NO 3)2溶液,已知溶液浓度为1 g 水中含有Pb (NO 3)2 1.66 × 10-2 g 。

通电一定时间后,测得与电解池串联的银库仑计中有0.1658g 的银沉积。

阳极区的溶液质量为62.50 g ,其中含有Pb (NO 3)2 1.151g ,计算Pb 2+的迁移数。

解:1231229.331])(NO [9.107)(--∙=∙=mol g Pb M molg Ag M用Pb (s )电极电解Pb (NO 3)2溶液时的阳极反应为-++→e Pb Pb 22设电解过程中水量保持不变,电解前阳极区Pb (NO 3)2的物质的量为molmol mol g Pb Pb n 312232310075.322.3310184.122.331)]151.150.62(11066.1[])(NO M[])(NO m[---⨯==∙-⨯⨯==电解前电解后阳极区Pb (NO 3)2的物质的量为mol 10475.3mol 22.331151.1])(NO M[])(NO m[3-2323⨯===)(电解后Pb Pb n电解过程中因电极反应溶解下来的Pb 2+的物质的量为mol mol Ag n n 3107683.0)9.1071658.0(21)(21-⨯=⨯==反应 Pb 2+迁移的物质的量molmol 4310683.310475.3-7683.0075.3n -n n n --⨯=⨯+=+=)(电解后反应电解前迁移于是,479.0107683.010683.3n n )(342=⨯⨯==--+molmol Pb t 反应迁移 7.3 用银电极电解AgNO 3溶液。

电化学原理及其应用(习题及答案)

电化学原理及其应用(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电化学原理及其应用一、选择题1.下列电极反应中,溶液中的pH值升高,其氧化态的氧化性减小的是(C)A. Br2+2e = 2Br-B. Cl2+2e=2Cl—C. MnO4—+5e+8H+=2Mn2++4H2OD. Zn2++2e=Zn2.已知H2O2在酸性介质中的电势图为O2 0.67V H2O2 1.77V H2O,在碱性介质中的电势图为O2-0.08V H2O2 0.87V H2O,说明H2O2的歧化反应(C)A.只在酸性介质中发生B.只在碱性介质中发生C.无论在酸、碱性介质中都发生D.与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有关3.与下列原电池电动势无关的因素是Zn |Zn2+‖H+,H2 | Pt (B)A. Zn2+的浓度B. Zn电极板的面积C.H+的浓度D.温度4.298K时,已知Eθ(Fe3+/Fe)=0.771V,Eθ(Sn4+/Sn2+)=0.150V,则反应2Fe2++Sn4+=2Fe3++Sn2+的△r G mθ为(D)kJ/mol。

A. -268.7B. -177.8C. -119.9D. 119.95.判断在酸性溶液中下列等浓度的离子哪些能共存(D)A Sn2+和Hg2+ B. SO32—和MnO4—C. Sn4+和FeD. Fe2+和Sn4+已知Eθ(Hg2+/Hg)=0.851V,Eθ(Sn4+/Sn2+)=0.15V ,Eθ(MnO4—/Mn2+)=1.49VEθ(SO42—/H2SO3)=1.29V ,Eθ(Fe2+/Fe)= —0.44V6.已知下列反应在标准状态下逆向自发进行Sn4++Cu = Sn2++Cu2+Eθ(Cu2+/Cu)=(1) , Eθ(Sn4+/Sn2+)=(2) 则有(C)A. (1) = (2)B. (1)<(2)C. (1)>(2)D. 都不对二、填空题1.将下列方程式配平3PbO2 + 2 Cr3+ + ____H2O___ =1Cr2O72—+ 3Pb2+ + __2H+___ (酸性介质)2MnO2 + 3 H2O2 +__2OH-___ =2MnO4—+ ___4H2O______ (碱性介质)2.现有三种氧化剂Cr2O72—,H2O2,Fe3+,若要使Cl—、Br—、I—混合溶液中的I—氧化为I2,而Br-和Cl-都不发生变化,选用Fe3+最合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化学原理第一章习题答案1、解:2266KCl KCl H O H O 0.001141.31.010142.31010001000c K K K K cm 11λ−−−−×=+=+=+×=×Ω溶液 2、解:E V Fi i =λ,FE V i i λ=,,, 10288.0−⋅=+s cm V H 10050.0−⋅=+s cm V K 10051.0−⋅=−s cm V Cl 3、解:,62.550121,,,,2−−⋅Ω=−+=eq cm KCl o HCl o KOH o O H o λλλλ2O c c c ,c 1.004H H +−====设故,2,811c5.510cm 1000o H O λκ−−−==×Ω4、(1)121,,Cl ,t t 1,t 76.33mol (KCl o KCl o Cl cm λλλλλ−−−−+−+−=++=∴==Ω⋅∵中)121121121,K ,Na ,Cl 73.49mol 50.14mol 76.31mol (NaCl o o o cm cm cm λλλ++−−−−−−−=Ω⋅=Ω⋅=Ω⋅同理:,,中)(2)由上述结果可知:121Cl ,Na ,121Cl ,K ,mol 45.126mol 82.142−−−−⋅Ω=+⋅Ω=+−+−+cm cm o o o o λλλλ,在KCl 与NaCl 溶液中−Cl ,o λ相等,所以证明离子独立移动定律的正确性;(3) vs cm vs cm u vs cm u F u a o o l o l o i o /1020.5,/1062.7,/1091.7,/24N ,24K ,24C ,C ,,−−−×=×=×==++−−λλ5、解:Cu(OH)2== Cu 2++2OH -,设=y ;2Cu c +OH c −=2y 则K S =4y 3因为u=Σu i =KH 2O+10-3[y λCu 2++2y λOH -]以o λ代替λ(稀溶液)代入上式,求得y=1.36×10-4mol/dm 3所以Ks=4y 3=1.006×10-11 (mol/dm 3)36、解: ==+,令=y ,3AgIO +Ag −3IO Ag c +3IO c −=y ,则=y S K 2,K=i K ∑=+(y O H K 2310−+Ag λ+y −3IO λ)作为无限稀溶液处理,用0λ代替,=+y O H K 2310−3AgIO λ则:y=43651074.1104.68101.11030.1−−−×=××−×L mol /;∴= y S K 2=3.03810−×2)/(L mol 7、解:HAc o ,λ=HCl o ,λ+NaAc o ,λ-NaCl o ,λ=390.7,121−−⋅Ωeq cm HAc o ,λ=9.02121−−⋅Ωeq cm ∴α0/λλ==0.023,==1.69αK _2)1/(V αα−510−×8、解:由欧姆定律IR=iS KS l ⋅=K il,∵K=1000c λ,∴IR=1000il cλ⋅=V 79.05.0126101010533≈××××− 9、解:公式log ±γ=-0.5115||||+Z −Z I (设25)C °课后答案网ww w.kh da w.com(1)±γ=0.9740,I=212i i z m ∑,I=212i i c z ∑,=()±m ++νm −−νm ν1(2)±γ=0.9101,(3)±γ=0.6487,(4)±γ=0.811410、解:=+H a ±γ+H m ,pH=-log =-log (0.209+H a 4.0×)=1.08电化学原理第二章习题答案1、 解:()+2326623Sb O H e Sb H O ++++ ,()−236H H +6e + ,电池:2322323Sb O H Sb H O ++解法一:00G E nF ∆=−83646F =0.0143V ≈,E=+0E 2.36RT F 2232323log H Sb O Sb H OP a a a ==0.0143V0E 解法二:0602.3 2.3log log 6Sb Sb H H RT RT a a F Fϕϕϕ+++=+=+; 2.3log H RTa Fϕ+−=∴000.0143Sb E E ϕϕϕ+−=−===V2解:⑴,(()+22442H O e H O +++ )−224H H +4e + ;电池:22222H O H O +2220022.3log 4H O H O P P RTE E E Fa =+= 查表:0ϕ+=1.229V ,0ϕ−=0.000V ,01.229E V ϕϕ+−∴=−= ⑵视为无限稀释溶液,以浓度代替活度计算()242Sn Sn e ++−+ ,(),电池:32222Fe e Fe ++++ 23422Sn Fe Sn Fe 2+++++ +23422022.3log 2Sn Fe Sn Fe C C RT E E F C C ++++=+=(0.771-0.15)+220.05910.001(0.01)log 20.01(0.001)××=0.6505V ⑶(),,(0.1)Ag Ag m e +−+ ()(1)Ag m e Ag +++ (1)(0.1)Ag m Ag m ++→电池:(1)0(0.1)2.3log Ag m Ag m a RT E E F a ++=+,(其中,=0) 0E 查表:1m 中3AgNO 0.4V γ±=,0.1m 中3AgNO 0.72V γ±=, 2.310.4log0.0440.10.72RT E V F×∴==× 3、 解:2222|(),()|(),Cl Hg Hg Cl s KCl m Cl P Pt ()2222Hg Cl Hg Cl e −−++ ,()222Cl e Cl −++ ,222Hg Cl Hg Cl 2+ 电池:课后答案网ww w.kh da w.c om222200002.3log 2Cl Hg Hg Cl P a RT E E E F a ϕϕ+−=+==−∵O 1.35950.2681 1.0914(25C)E V ,∴=−=设 由于E 与无关,故两种溶液中的电动势均为上值Cl a −其他解法:①E ϕϕ+=−−0,亦得出0E ϕϕ+=−−②按Cl a −计算ϕ+,查表得ϕ甘汞,则E ϕϕ+=−甘汞 4、 ⑴解法一:23,(1)|(1)()H Pt H atm HCl a AgNO m Ag +=()222H H e +−+ 222,()Ag e Ag +++ g ,2222H Ag H A ++++ 电池:有E ϕϕϕ+−=−=+,02.3log()AgAgAg RTE m Fϕγ++±∴=−。

解法二:223|(),()()Hg Hg Cl s KCl AgNO m Ag 饱和,02.3log()AgAg Ag RTE m Fϕϕγ++±=+−甘汞 ⑵同上解法:23,(1)|(1)Pb ()Pb H Pt H atm HCl a NO m +=,22Pb2Pb H H ++++ 电池:,220Pb Pb Pb 2.3log()2RTE m Fϕγ++±∴=− ⑶同上解法:'232e ,(1)|(1)FeCl (),FeCl ()F H Pt H atm HCl a m m +=,32+21FeFe 2H H ++++ 电池:23230 2.3log()Fe Fe Fe Fe RTE a Fϕ++++a ∴=−5、 解:⑴424(),()Zn ZnSO m Hg SO s Hg ,2242.3log()2SO Zn RTE E a a F−+=−⑵222(),()(),H Pb PbCl s HCl m H P Pt ;-20222.3log()2H H ClRT E E a a P F+=+ 6、解:'2,(1)|(1)(0.1),()H Pt H atm HCl a KCl m AgCl s Ag +=;()AgCl e Ag Cl −+++ ,∴02.3log Cl RT a Fϕϕ−++=−,查表得:0ϕ+=0.2224V ,0.79V γ±=; 0.22240.0591log(0.790.1)0.2876E V ϕ+∴==−×=;7、 解:"'2.31 2.31log log a Cl Cl RT RT E F a F a −−=−'"2.3log Cl Cl a RTF a −−=(=0.01m ,=0.1m ) "a 'a 可计算出:,0.10.780.078,()Cl a a a ′−±±′′=×==0.010.9040.00904,()Cl a a a −±±′′′′′′=×==又 2.32log(b RTE t a a F+±′′′=)±, 2.30.078(21)log()(20.3891)0.0591log 0.01230.00904b a RT E E t a a V F ϕ+±±′′′∴−==−=×−×=− 若用浓度计算,则,0.0591,0.046a b E V E V ==0.01b a E E V ϕ=−=− 8、 解:⑴22,(1)|(1)|(),Pt H atm HI a I s Pt =课后答案网ww w.kh da w.c om+−+ 222()222H H e ,()I e I −++ I ,222H I H + 电池:⑵0202.3log()2HI RTE E a E F=−=030.53460.1310(3525)0.5333E V −=−××−=, 0,E >∵∴电池表达式中正负极未写错。

⑶ln 2965000.5333102.9G nFE RT K kJ ∆=−=−=−××=−⑷0ln RTE K nF=,2965000.5333ln 40.198.314298K ××==×,172.8610K =×⑸第⑴⑵问不变(即E 不变),00151.52G G k ′∆=∆=−J,85.3510K ′==×+−+ 2222Hg Cl e Hg Cl ,两者均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