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蜜蜂》教学设计
构建扎实有效的课堂——《蜜蜂》教学设计一例(通用13篇)

构建扎实有效的课堂——《蜜蜂》教学设计一例(通用13篇)构建扎实有效的课堂——《蜜蜂》教学设计一例篇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熟悉10个生字,重点指导平翘音区分及多音字。
会写14个生字,重点指导“论、试、袋、概、减”字的写法。
2、通过重点句段,练习有感情朗读。
3、学习默读,练习概括课文内容的力量。
一、谈话导入。
1、以罗隐诗《蜂》导入。
不论平地与峰间,无限风光尽被占。
酿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2、书写课题,提示同学留意它们都带“虫”,“虫”字写法各不相同。
3、介绍——法布尔,推举《昆虫记》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同学按要求自读课文。
要求:⑴自由练习朗读课文,带拼音的字多读几次,遇到不带拼音的生字遇同桌或举手问老师。
2、同学生字新词。
⑴出示生字,实行多形式认读。
(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重点指导读)重点指导:翘舌音(试、证、超、释),平舌音(阻、测),多音字(闷、几)⑵指导写“试”、“阻”字。
⑶认读词语。
开火车读,齐读。
3、朗读重点句。
⑴为了证明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放飞的,我在它们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
⑵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四周飞散,似乎在查找回家的方向。
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也许这样可以削减阻力。
(随时指导“概”与“减”字的写法。
)⑶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想蜜蜂可能找不到家。
⑷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生疏的景物,但它们确的确实飞回来了。
⑸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三、默读课文,粗知课文内容。
1、提导默读,思索:为了做了一个怎样的试验,他是怎样做的?(默读时要集中留意力,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把你觉得重要的句子或词语划下来。
)2、同学默读,沟通:“我”带的二十只蜜蜂,做上了白色的记号,把它们带到两里外,再让它们飞回来,还叫女儿在蜂窝边守着。
回来后,女儿告知我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其次天我又发觉有十五只蜜蜂飞回来了。
其次课时[教学目标]1、培育同学自学力量,能圈划课文重点词句,并做简洁批注。
《蜜蜂》教案【优秀3篇】

《蜜蜂》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蜜蜂》教案【优秀3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小蜜蜂教案篇一托班音乐游戏:小熊和小蜜蜂活动目标:1、通过音乐,幼儿能用相应的动作表示出来。
2、参与活动,体现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1、磁带、录音机2、蜜蜂和小熊的头饰活动过程:(一)引题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听听,它是谁?(放蜜蜂音乐)(二)认识,了解,表现乐曲1、熟悉乐曲:(1)小朋友,你认识它是谁吗?(蜜蜂)(2)那谁来学学小蜜蜂是怎样飞的,(请幼儿做动作)2、了解表现乐曲(1)小蜜蜂有一对翅膀,幼儿老师一起来学学小蜜蜂。
(2)小手放在腰上,一前一后动一动,小脚尖踮起来,轻轻地飞。
(教师和幼儿听音乐做蜜蜂动作)3、用相同的方法认识小熊音乐(1)小朋友,看这是谁啊?(小熊)(2)小熊今天也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我们来听一听,你们也可以用动作跳出来,这样小熊就能看见小朋友是在和它作朋友。
(3)小熊走起路来是慢慢地走(笨重地走)。
(三)区分两段音乐的不同形象小朋友,来我们一起听音乐,来和小蜜蜂、小熊跳舞。
听到蜜蜂的音乐我们就一起来学小蜜蜂飞,听到小熊的音乐我们就跳小熊的舞。
(四)结束听音乐做相应的动作,学做小蜜蜂和小熊。
小蜜蜂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能模仿小蜜蜂小脚尖点地,后跟离地起飞的样子。
2、能手脚协调地动作和学习听指令游戏。
3、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幼儿合作能力,发展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活动准备】音乐《小蜜蜂》,黄、红、白各色的花朵。
【活动建议】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图片,引出小蜜蜂。
你们喜不喜欢小蜜蜂呀?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小蜜蜂有什么本领?(2)幼儿自由想像各种小蜜蜂飞的样子,(3)教师总结:飞的时候高高的,小脚尖点地,后跟离地,手臂平举形成飞的样子。
三年级语文教案《蜜蜂》

三年级语文教案《蜜蜂》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诗歌《蜜蜂》,使学生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培养学生对勤劳、团结和奉献精神的认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 背诵诗歌《蜜蜂》;
2. 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和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和为人类的生活带来的益处;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四、教学准备
1. 课件:包括诗歌《蜜蜂》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2. 实物:蜜蜂模型或图片;
3. 其他:诗歌背诵材料、板书等。
五、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回想生活中蜜蜂的形象,激发学生对蜜蜂的好奇心。
2. 诗歌朗诵
让学生分组进行诗歌《蜜蜂》的朗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节奏感。
3. 诗歌欣赏
通过展示诗歌《蜜蜂》的图片和相关资料,让学生感受诗歌中描
述的蜜蜂形象。
4. 听说训练
老师播放与蜜蜂有关的声音,让学生听后猜测是哪种昆虫的声音,激发学生的观察和联想能力。
5. 师生互动
老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发表对蜜蜂的看法和认识,鼓励学生
带着问题去观察蜜蜂。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希望让学生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和为人类带来
的益处,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的关注和保护意识,从而培养出团结、
勤劳和奉献的品质。
愿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爱护周围的小生命,
珍惜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机会。
《蜜蜂》教学设计(优秀4篇)

《蜜蜂》教学设计(优秀4篇)《蜜蜂》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乐意参与绘画活动,体验表现与创造的乐趣。
2、学习画小蜜蜂的基本特征,并能大胆地表现蜜蜂踩蜜的情境。
3、发展各种线条的组合能力。
4、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在生活中了解过蜜蜂及其知道它是什么样子。
物质准备:绘画范例、小蜜蜂大图多媒体课件、幼儿绘画工具。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
1、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
指导语:小朋友们好!我有个问题想要问你们。
问题:你们知道一年有哪四个季节吗?那现在是四季中的哪一个?指导语:春天来了,美丽的花儿都开放了,嗡嗡嗡,谁飞来了?2、引导幼儿整体欣赏图片及观察蜜蜂的外形特征,请个别幼儿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
指导语:大家一起欣赏同时观察蜜蜂长得怎么样?请你说出自己观察后看到的什么?觉得蜜蜂到底长得是什么样子的?指导语:谁知道蜜蜂有什么本领?二、讲解示范。
边示范边介绍画法及其步骤,认识蜜蜂的外形并学习其绘画技巧。
指导语:我们都知道了蜜蜂长得是什么样子的,还知道它有什么的本领,那你们想不想把蜜蜂的样子画下来?指导语:先画蜜蜂的头(圆圆的),头上有两只眼睛,还有两只触角,再画椭圆形的身体,身体上有花纹,身体下面有四只脚,身体上有一对美丽的翅膀。
指导语:蜜蜂是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它最喜欢什么?我们一起来画一画吧。
三、幼儿绘画,教师指导幼儿操作。
指导语:老师画的怎么样,你们也能不能画一画?那想想你要画怎样的蜜蜂?谁想出来了说说看?指导语:请小朋友搬小椅子安静地画出你要画的蜜蜂,在画小蜜蜂的基础上,进行添画有关的背景图,如春天美丽的花、草等。
你要需要帮助话请举手不做声。
四、展示幼儿作品,集体欣赏。
(教师对于好的作品加以表扬,并鼓励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
)指导语:很多小朋友都画的不错,这是谁画的呢?请你说说你画的蜜蜂是怎么样的?在干什么?五、将幼儿作品布置成展板,供幼儿继续欣赏。
关于《蜜蜂》教学设计(通用6篇)

1、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认识课文中浮现的生字,积累文中浮现的词语。
3、从作者对昆虫的观察中受到启示。
使同学们受到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味作者对蜜蜂的爱慕。
1、查找蜜蜂的`有关资料和相关的故事。
2、制作有关蜜蜂的图片课件。
3、设计教学的环节提示和难点,重点知识的考查。
一、课外勾联1、因为有一年四季,有鸟语花香,有千姿百态的生物,这个世界才如此的奇妙与漂亮。
你喜欢昆虫吗,你了解昆虫的哪些知识,请与同学们作交流。
2、播放有关昆虫的图片,请同学们感受昆虫世界的奇妙。
胡蝶、蜜蜂、蜘蛛、蚂蚁、苍蝇……3、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对蜜蜂的了解。
4、看到这个课题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你的心里产生了怎样的疑问?在此老师作整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二、自学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与方法1、课文的辽里行间充满对蜜蜂的爱。
2、作者为了证明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他是怎样实验的,结果怎样?3、你从法布尔对昆虫的观察,受到了什么启示?4、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们还必须学会课文中浮现的生字,积累课文中浮现的好词佳句,那末,读完课文,你作了哪些整理,作了哪些积累?三、合作读课文,再独立完成以上作业,然后小组合作交流,互相补充,最后我们再统一组织汇报1、课文里的哪些语句可以突出“我”对蜜蜂的爱慕?“在我被刺的同时,有20只蜜蜂受到了损伤。
”“我想,它们飞得这样低,怎么可以遥望到遥远的家园呢?”“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这不是一种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2、主要讲的是昆虫学家法布尔为了证明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给 20 只蜜蜂的背上涂上了白色,结果有1 7 只蜜蜂准确地飞回了家的故事。
3、写一写,再说一说:自己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受到了什么启示?热爱大自然、爱护昆虫,勤于观察,善于思量,对待客观事物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练习设计】1、填空:作者为了证明蜜蜂有没有()的能力,在蜜蜂的背上做了 (),带到了()外,结果,有1 7 只蜜蜂()。
《蜜蜂》教学设计15篇

《蜜蜂》教学设计15篇《蜜蜂》教学设计1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13个生字,掌握“扔、劣、免、弃、闷、证、阻、环、拥、沿、括”11个生字。
2、阅读课文,知道法布尔是通过怎样的实验证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
3、在读课文的同时,体会学习法布尔提出问题和用实验证明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扎实认真对待科学的态度。
过程与方法: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__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学习法布尔提出问题和用实验证明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扎实认真对待科学的态度。
2学情分析因为作者所做的实验尽管离学生的实际较远,但是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学生能通过学习,受到启发,并能激发学生科学的兴趣。
3重点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难点是从列宁利用蜜蜂引路的事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蜜蜂》第一课时活动一:激情导入激情导入首先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幻灯片出示几幅昆虫的图片)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群了不起的小客人。
(幻灯片出示蜜蜂的图片)(预计学生通过预习课文已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可能会情不自禁地喊出课题。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活动二:初识文本1、通过课前的搜集,你知道了哪些关于蜜蜂的知识?交流一下。
2、初读,处理生字: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得也很流畅。
但是还不知道读课文读的怎么样呢?要想读得正确、流利,首先要把一个个“拦路虎”消灭掉,先自己读一遍课文,把自己的“拦路虎”圈出来。
学生自由读文,圈画生字。
同位帮忙消灭“拦路虎”。
3、检查生字:试(shì)验(yàn)证(zhèng)阻(zǔ)测(cè)括(kuò)误(wù)途(tú)陌(mò)超(chāo)试验纸袋证实飞散几乎大概阻力遥远推测包括检查迷失沿途陌生超常本能记忆力准确无误确确实实多种形式检查,单个读,齐读,男、女生接读等。
《蜜蜂》教学设计(优秀8篇)

《蜜蜂》教学设计(优秀8篇)《蜜蜂》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弄清实验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3、学习作者观察、思考和实验的方法,感受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步骤】一、导入1、师: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了解它们,研究它们,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辛勤采蜜的小蜜蜂。
2、学生从课前查阅到的资料里说说有关蜜蜂的知识。
3、蜜蜂还有一种辨别方向的能力,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自学课文。
二、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通。
2、默读,思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三、讨论交流1、全班交流⑴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⑴从虽然手被蜜蜂刺了好多下,但我一直坚持着体会作者为了科学不怕困难的精神。
⑴从起风了,陌生的景物等与20只蜜蜂中有17只没有迷失方向,它们准确无误地回到了自己的家对比,理解蜜蜂这种本能。
2、从作者的作法中,你受到什么启发?四、总结、扩展自然界中有许多奥秘等着同学们去发现,去研究,希望同学们都具有慧眼,善于发现问题并有为科学不怕困难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阅读《昆虫记》这本书《蜜蜂》优秀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找出感兴趣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或读出自己的感受。
2、学习法布尔认真观察和探索的精神3、学习用关联词说句子。
知道用词准确有利于表达。
〖教学过程〗一、检查句子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读熟了课文,老师找出几个有困难的句子,看看你们的能不能把他们读准确。
首先出示带多音字的三个句子,要求仔细看,用心读。
(巩固多音字的识别)“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二、复习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你知道了些什么?)指名说,老师随机板书。
做试验:原因过程结论听说准备不是……而是……无论……总……放飞、两只、十七只三、感悟课文了解了这么多内容,读课文,找出你最感兴趣的一段或一句,读出来,说理由,(其他人可以补充)或者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蜜蜂课文教案

蜜蜂课文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1. 教会学生阅读课文并理解其内容;
2. 培养学生对蜜蜂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和分享观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文《蜜蜂》、小组讨论卡片、小组讨论记录表、图片或视频素材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小组讨论准备材料
教学过程:
引入活动:(5分钟)
1. 呈现一张关于蜜蜂的图片或视频素材,引起学生的兴趣。
阅读与理解:(15分钟)
1. 学生自觉预习课文,并回答以下问题:
a. 蜜蜂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
b. 蜜蜂为什么对人类的生活很重要?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记录自己的观点。
小组合作讨论:(15分钟)
1. 分发小组讨论卡片和记录表。
2. 学生根据小组讨论卡片上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3. 每个小组挑选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拓展活动:(10分钟)
1. 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呈现其他有关蜜蜂的图片、视频、文章等拓展材料。
2. 学生自愿发言,分享自己对蜜蜂的更多认识和观点。
总结与思考:(5分钟)
1. 教师进行总结,并概述蜜蜂的生活习性和重要性。
2. 学生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蜜蜂》教学设计

《蜜蜂》教学设计《蜜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3)学生能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表达情感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2)理解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师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
讨论法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思想、分享经验,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朗读法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课文的情感和意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观察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图片、视频等,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获取信息、发现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实验法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假设、探究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一段蜜蜂采蜜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蜜蜂的外形和行为特点。
(2)教师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蜜蜂是怎样采蜜的吗?蜜蜂为什么能够找到回家的路呢? (3)教师引出课题《蜜蜂》,并让学生猜测课文可能会写些什么。
1. 2. 3. 1. 2. 1. 2. 3. 4. 5. 1.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教师检查学生的生字词认读情况,重点指导“试”“测”“阻”“括”等字的读音和写法。
《蜜蜂》教学设计15篇

《蜜蜂》教学设计15篇教学设计一:诗歌鉴赏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和鉴赏《蜜蜂》这首诗歌,帮助学生认识到诗歌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能够表达出深刻的感情和思想。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引入一些与蜜蜂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理解:让学生先朗读诗歌,然后通过分析每一个词语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这首诗歌。
3. 鉴赏:让学生反复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通过交流和讨论,分析诗歌的形式、音韵以及作用。
4. 评价: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评价这首诗歌,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学习和鉴赏诗歌,认识到诗歌的魅力和意义。
难点: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诗歌,捕捉诗歌中隐含的意义。
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教育教学原则: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教学中扮演主角,通过交流和讨论,发挥学生的参与性和创造性。
教学设计二:课文学习教学目标:通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帮助学生建立对蜜蜂的基本认识。
3. 理解: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蜜蜂和花之间的关系,以及蜜蜂在采集花蜜过程中的辛劳和风险。
4. 探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究蜜蜂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让学生全面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和采蜜过程,认识到蜜蜂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蜜蜂的辛劳和付出。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和讨论,自主构建蜜蜂的认识框架。
教学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创作,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创意思维能力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自由创作一篇以蜜蜂为主题的短文或诗歌,注意要包含一些蜜蜂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3. 交流演示:让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演示自己的创作,并让其他学生提出意见和建议。
4. 评价总结:通过学生的作品评价和总结活动,加深学生对蜜蜂的认识和体验。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创新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并提高创意思维能力。
教学设计四:生态保护意识教育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和探究蜜蜂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蜜蜂》教学案例(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2篇)

《蜜蜂》教学案例(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2篇)2022-12-12《蜜蜂》教学案例(精选12篇)《蜜蜂》教学案例篇1教学片段一:角色见面,引发兴趣(课始,用图片展示一只可爱的小蜜蜂。
)我先让同学们试着跟小蜜蜂打招呼,并在学生打招呼的过程中让学生想办法记住“蜜”字。
学生想出了很好的办法:“宝盖头”加个“必要”的“必”,再家“虫”。
对这个字进行拆分。
教师由此导入课文内容的学习:真会动脑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有关小蜜蜂的故事。
(教师有声有色地讲《蜜蜂引路》的故事。
)然后教师质疑提出:文中的小蜜蜂他有一项特殊的本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他。
三上年级的儿童对世界充满新鲜感、好奇心,他们的思维活跃。
教学片段二:“触摸”角色(用图片展示蜜蜂图。
)在老师讲完《蜜蜂引路》的故事后,我告诉同学们这个故事就藏在我们的课本当中,让他们好好读一读这个故事。
其实当孩子们走进课堂,看到一幅妙趣横生的蜜蜂图呈现在面前,就很高兴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蜜蜂上。
这样的课堂氛围,学生必然会产生一种不可遏止的学习热情。
当我再以故事铺垫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学片段三:品人物个性,学以致用在对人物个性品质的讨论中,我首先提问:故事中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是一个严谨的人。
让学生再读课文,找句子。
接下来,我继续让学生找作者是一只严谨的语句,并要求学生多读,先小组读互相听,再齐读感悟。
然后出示10个生字,引出我们也要文中的作者端正自己的态度来练习本领导入写字指导。
在这一环节,字的写法由学生观察,我只作点拨。
这篇课文是对学生钻研品质教育的一个较好载体,教师提出:作者身上有一个最亮的点,希望同学们能作他一样的人。
接下来请学生谈谈自己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探究反思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但是教材的开发和利用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中的知识,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地探索课本以外的知识领域,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充分地开发了课程资源。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蜜蜂》教学设计(通用6篇)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蜜蜂》教学设计(通用6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蜜蜂》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蜜蜂》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蜜蜂》教学设计篇1【教材简说】《蜜蜂》一文是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是法国著名生物学家法布尔,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
【教学目标】一、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试验、证实、几乎、大概、阻力、推测、迷失、沿途、陌生、超常”等词语。
二、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三、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课时划分】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的】理解课文内容,亲身经历作者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一、生字词卡片。
二、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三、多媒体展示台。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用多媒体展示台出示生字卡片,学生接龙认读。
二、鼓励学生参与板书,激趣最近咱们班哪些同学写字有进步?指名上台书写课题。
三、交流信息,导入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分享吧。
四、精读,合作探究一、第一自然段:a、读一读。
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
b、想一想。
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c、说一说。
假如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试验?二、第二自然段:a、读一读。
下面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样试验的,请读第二自然段。
b、画一画。
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蜜蜂》

教案一:《蜜蜂》
教学目标:
1.了解蜜蜂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课文的内容和语调;
2.学习并正确运用相关词汇;
3.通过描绘和比较运用的手法,引起学生对蜜蜂的兴趣。
教学准备:
1.课文《蜜蜂》的课本;
2.音乐设备;
3.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一段描绘蜜蜂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大家知道蜜蜂是什么样的动物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对蜜蜂进行简单描述。
3.教师出示一张蜜蜂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Step 2 阅读课文
1.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标题,并预测一下课文内容。
2.阅读课文《蜜蜂》,并逐段让学生朗读。
3.分组合作,将课文内容填入提供的表格中,包括蜜蜂的特点、生活习性等。
Step 3 情感态度培养
1.教师播放儿童歌曲《蜜蜂飞过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2.学生表演小组活动:让学生分为蜜蜂家族的不同角色,进行小组表演。
Step 4 词汇学习
1.课堂上教师板书生词,学生跟读并背诵。
2.配合图片或手势解释词义,让学生猜测和记忆。
3.设计相关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词汇。
Step 5 小结与评价
1.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发放小测验。
2.针对学生的表现和答题情况进行评价。
3.鼓励学生,加强对学习内容的记忆和巩固。
教学延伸:。
《蜜蜂》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10篇)

《蜜蜂》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10篇)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
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
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勤劳的编辑给大家找到的较新《蜜蜂》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10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蜜蜂》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习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知道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
2、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么得出的。
3、通过体会“推测” “几乎” “大概” 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学习积累语言。
过程与方法目标:组织学生在默读中边读边想,理解并深入课文学习。
师生共同理清试验的各个环节,在分析比较中学习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样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培养观察习惯,学习探索精神。
课前让学生搜集蜜蜂的资料。
教师准备:法布尔的常识和他的《昆虫记》。
一、复习导入明确要求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蜜蜂》,齐读课题。
2、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看谁注意力较集中,不出声,不指读。
思考:a、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答)法布尔为了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试验,证实蜜蜂确实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b、课文哪些地方写试验的过程,哪些地方写试验的结果,哪些地方写了作者的结论。
(2段写过程,345段写结果,6段写结论)3、引入:为了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作者是怎样做试验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二、抓住重点,感悟试验过程。
1、作者是怎样做试验的呢?默读课文第二段,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提示:(1)法布尔的这项试验是怎么做的?用笔画出相关的句子。
你能用“先……接着……然后……较后……”来说一说吗?(2)从法布尔的做法里,你有什么发现或感受?(3)这个试验中,能不能减少其中的一个环节?为什么?3、分组学习,教师指导。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4.蜜蜂》表格式教学设计+备课素材+课后作业(含答案)

14.蜜蜂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会认本课“概、阻”等8个字,会写“蜜、蜂”等12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 学习默读课文,感受说明时语言运用的准确,并能积累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1. 学生反复诵读,通过品读,抓住重点词句,展开想象来理解课 文,体验情感。
2. 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重点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2. 感受说明时语言运用的准确,并能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课时2课时【课时目标】1. 会认本课“概、阻”等8个字,会写“蜜、蜂”等12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蜜蜂辨别方向的能力。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2)出示放大的蜜蜂彩图。
提问:谁能介绍 一下有关蜜蜂的情况?(蜜蜂不仅采蜜,而且采集花粉。
它的 脚就是它的好帮手;蜂在采集花蜜时,对花朵是有选择性的。
它的采摘对象是盛开的花朵,因为此时花蜜或分泌物的含量是【设计意图:出示图片,调 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情导比较丰富的;工蜂是辛勤的劳动者,在短暂而又忙碌的一生中,它不仅养育了幼蜂,照顾了蜂王、雄峰,更为人类献上了甘甜的蜂蜜。
蜜蜂具有很强辨别方向的能力)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和蜜蜂的辨别方向有关。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14蜜蜂)。
3.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问题:(课件出示3)本文是怎样介绍蜜蜂的辨别方向的能力的?作者是怎样验证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的?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标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听范读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蜜蜂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蜜蜂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蜜蜂教案与反思第【1】篇〗《蜜蜂》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默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弄清实验是怎么做的,结论是怎么得出的。
3.学习作者观察、思考和实验的方法,感受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作者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思考,理解课文叙述顺序。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蜜蜂的资料,有条件的学生可以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
设计理念:以读为主,充分挖掘文本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老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同学们,经过观察以及课外阅读,你们对有关蜜蜂的知识了解多少?2.今天,咱们就跟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一起,看看他笔下的蜜蜂具有怎样的特点。
板书课题,蜜蜂提醒二字的写法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根据课文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2.检查阅读情况。
(1)指名几人分别朗读课文。
(2)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作者为了证实蜜蜂有无辨认方向的能力,亲自捉了20只蜜蜂,做了记号,装在袋里,带到两里之外放飞,检查蜂窝,结果有17只飞了回来。
作者由此得出:蜜蜂有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
)(3)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果板书:实验试验目的过程结果结论(4)理解:实验与试验的区别。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细读第一段。
(1)找出实验的目的。
板书:辨认方向(2)文章怎样具体写实验目的的?板书:无论……总……(3)用“无论……总……”说话。
2.作者是如何做这个实验的呢?细读课文,看作者做了那些工作?在书中找找画画,同位交流交流。
3.学生汇报。
(捉蜜蜂做记号装纸袋找人等带离窝走两里打开袋走回来检查窝)老师相机板书:捉做装等带带打走查。
4.请同学们看板书,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的实验步骤。
5.实验的结果是什么?相机板书:确确实实回来了。
6.理解:用“确确实实”的好处,感受祖国语言的奥妙。
(1)不用;(2)用“确实”;(3)用“确确实实”。
14《蜜蜂》教学设计

14《蜜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概括、逆、途”等8个生字。
会写“蜜蜂、辨、阻、跨、检查、确、误、途、陌、括”等12个生字。
正确读写“无论、试验、证实”等词语。
2.反复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得出什么结论,是怎么得出的。
3.学习作者法布尔留心观察、善于发现和积极探索的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研究作风。
课前准备:1 学生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走进作者,揭示课题(课件2张)1. 简介作者。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就是蜜蜂。
(教师板书课题,指导“蜂”的读音,注意是后鼻音。
)这篇课文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
4.关于蜜蜂,同学们知道它的哪些知识?(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5.学习课后“资料袋”内容。
过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课文围绕蜜蜂写了—件什么事?二、初课读文,学习生字。
(课件3-9张)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2.(多媒体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读生字及词语,请读得好的同学带领大家一起读。
3.指名拼读生字,识记巩固。
重点指导“辨”与“辩,辫,瓣”的区别,记住字形。
4.填一填。
(根据意思写词语)5.认读近义词,反义词。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课件10-11张)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主要写作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试验,并得出了结论。
)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是按想做个试验——试验的过程——得出结论的顺序写的。
)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1.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2.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过渡: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节课进一步学习课文,看看作者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二、精读课文,自主探究。
(课件12-23张)1.体会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
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你从第1自然段中体会到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小结并过渡:科学是来不得半点虚伪的,法布尔正因为有严谨的科学作风,不轻信,不盲从别人的结论,他要验证“听说”的事,决定亲自试验一下(这是“我”做试验的原因)。
《蜜蜂》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04
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
知识储备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昆虫基础 知识,但对于蜜蜂的生活习性和 特点可能了解不够深入。
学习能力
学生具备基本的观察、分析和归 纳能力,但对于较为抽象的概念 和理论可能存在理解困难。
学生需求
兴趣激发
学生对蜜蜂这一昆虫充满好奇,渴望了解更多关于蜜蜂的知 识。
技能培养
《蜜蜂》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汇报人:
2024-01-04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与过程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学生学情分析 • 教学反思与改进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01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 内容。
02
了解蜜蜂的种类、习性、繁殖等 方面的知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课文讲解
讲解蜜蜂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和分类等基础知识。
分析课文中描述蜜蜂采蜜、酿蜜和护蜜等行为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蜜蜂的勤劳和 聪明。
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语法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课堂活动
分组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关于蜜蜂 的话题,如“蜜蜂对人类 的贡献”、“如何保护蜜 蜂”等。
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蜜蜂,模拟采 蜜、酿蜜和护蜜等行为, 加深对蜜蜂行为的理解。
THANKS
感谢观看
创意写作
让学生以“我是蜜蜂”为 题写一篇短文,发挥想象 力和创造力。
作业布置
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回家后朗读课文,巩固 所学内容。
写作练习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蜜蜂的小作文 ,描述自己对蜜蜂的认识和感受。
观察日记
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蜜蜂或蜂巢, 记录观察结果,培养观察力和表达 能力。
《蜜蜂》教学设计(通用20篇)

《蜜蜂》教学设计〔通用20篇〕《蜜蜂》教学设计〔通用20篇〕《蜜蜂》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蜜蜂引路》教学片断【片段设计】一、提出问题: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二、解决问题:1、默读课文第三段。
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2、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
根据学生答复,老师画出简笔画:“花丛,园子,小房子”之间的关系。
3、小朋友们真聪明,自己已经能读懂书,把这些地方搞得这么清楚了。
如今谁能看着老师画的图把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连起来说说?4、下面我们来看看列宁是怎样动脑筋,想方法找到养蜂人的。
第三段课文一共有三句话,请大家读读第一句: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
1〕列宁在路边发现了什么?(板书:发现)他是怎么想的?2〕可是蜜蜂的家在哪儿呢?于是列宁仔细地观察。
(板书:观察)什么叫观察?生:观察就是有目的地看,仔细地看。
3〕列宁观察什么?他是怎样观察的呢?请一位小朋友读第二句话,我们大家看图。
他仔细观察……有一所小房子。
(生读第二句话,师在图上添画蜜蜂)1〕列宁在观察什么?2〕这些蜜蜂飞进去为什么不出来了呢?3〕这时列宁继续观察,又发现了什么?4〕你们想这所小房子是谁的?为什么?小结:只要找到蜜蜂的家,就能找到养蜂人的家。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列宁观察的和想的对不对。
请大家读读第三句话。
生读第三句。
1〕这句话说什么?2〕观察是不是正确,只有通过试一试才能知道。
课文中哪个词证明列宁想的跟看到的完全一样?生:果然3〕“果然是什么意思?你能用“果然”说一句话吗?5、齐读这段话。
1〕看板书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2)列宁为什么能找到养蜂的人?蜜蜂真的能当向导,能引路吗?3〕小结:列宁是靠动筋,想方法,仔细观察,利用蜜蜂采蜜要飞回蜂房去的这个特点,找到养蜂人的家的。
这就告诉我们,今后我们小朋友要是碰到困难,只要开动脑筋,仔细地看,认真地想,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蜜蜂》教案优秀8篇

《蜜蜂》教案优秀8篇《蜜蜂》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十个生字,会写十四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二十个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感受说明时语言运用的准确并能积累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导学导议,让学生理解、感悟关键词句。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发学生自主思考,有自己独特的阅读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难点:通过“听说、我想、我推测、也就是说、确确实实”等词语体会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三、教学策略这是一篇通过典型事例说明蜜蜂具有方向辨认能力的科普文章。
文章首先介绍了问题的产生。
即“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自己回到原处”,接着用了较长的篇幅介绍法布尔在女儿的配合下进行了蜜蜂能否辨认方向的实验。
实验基本情况:实验目的: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实验要素:数量──四十只。
特征──背上做了白色记号(过程中二十只蜜蜂受伤)。
条件──两里半、沿途有许多景物、逆向的微风。
结果──四十分钟,两只飞回并带有满身花粉。
第二天又有十五只飞回。
共计十七只蜜蜂飞回。
实验结论:这不是一种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
法布尔是一位充满爱心的昆虫学家。
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既可以让我们获得科学知识,感受科学的严谨与条理,又可以让我们体会人文的细腻与真诚。
从科学的角度,法布尔的思考是比较周密的,实验过程是条理清楚的,对实验的记述也是比较客观的。
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又不乏人文的光辉。
如过程中小女儿爱格兰的表现,以及作者对蜜蜂“眺望”“遥远的家园”和“怀念巢中的小宝贝和丰富的蜂蜜”的猜想,使我们在了解科学的同时,又体会到了几许亲情与关爱。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法布尔图片、简介: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吗?2、这节课我们将跟随法布尔走入昆虫的世界,一起去探究那里的奥秘!(二)初读课文,复习生字词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大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蜜蜂》教学设计
14.蜜蜂
教学目标:
1.识“试、验、证”等10年生字。
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飞散、几乎、超常、记忆力、本能”等20个词语。
2.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3.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课,应在不断培养语文阅读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了解作者观察,思考和实验的方法,感受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2、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具准备:课前可让学生回忆曾经学过的课文《蜜蜂引路》,留心和收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多媒体课件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教师引述。
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
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
2、板书课题。
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
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
3、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4、出示作者法布尔的资料,师生交流。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初读,处理生字。
对于昆虫的了解,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得也很流畅。
但是还不知道读课文读的怎么样呢?要想读得正确、流利,首先要把一个个“拦路虎”消灭掉,先自己读一遍课文,把自己的“拦路虎”圈出来。
学生自由读文,圈画生字。
同位帮忙消灭“拦路虎”。
2、检查生字
多种形式检查,单个读,齐读,男、女生接读等。
3、检查句子,
课文中出现了好几个多音字,我们在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把字音读准,你注意到了么?先出示三个带有多音字的句子,还需要看看书的同学,马上在课文中找出句子练一练吧,一会儿请自信的孩子来试着读一读。
三、生生互动,解疑促读。
1、句子读得真不错,连着几个有难度的多音字也读得准确无误。
不知道课文读得是不是也很好啊。
接读课文,不读的孩子,仔细听,想一想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或者做了一个什么试验。
(课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
首先写“我”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想做个试验;再写“我”试验的过程。
)
四、书写指导
1、左右结构的字中,有“论、试、证、误”四个字都是言字旁,一起出示,引导学生观察规律,形声字,左形右声,左窄右宽。
“论”的右边不要写成“仓”,
“试”的右边不要多一撇,
“概”的中间不要写成“良”,
“减”的左边不要写成三点水;
2、“途、超”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捺划的指导。
3、“袋”是上下结构,上半部分的右下角没有小撇。
指导学生根据字形结构的特点,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写匀称。
五、布置作业:
抄写课后词语。
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
板书设计:
14 蜜蜂
几乎(jī)几个(jǐ)
尽管 (jǐn) 尽力(jìn)
闷热(mēn)纳闷(mèn)
测试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第二课时
[课时要点:抓住重点语句、片断,思考实验方法,感受严谨的生活态度和求实的生活作风。
]
一、复习导入。
1、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读熟了课文,老师找出几个有困难的句子,看看你们的能不能把他们读准确。
首先出示带多音字的三个句子,要求仔细看,用心读。
“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
“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
(设计意图:巩固多音字的识别)
2、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你知道了些什么指名说,老师随机板书。
做试验:原因过程结论
听说准备不是……而是……
无论……总……放飞、两只、十七只
二、抓重点句体会精神
了解了这么多内容,读课文,找出你最感兴趣的一段或一句,读出来,说理由,(其他人可以补充)或者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听清要求,先自己读一遍,再找。
学生通读课文,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句子。
讨论:大家都知道科学是严谨的,来不得半点马虎。
为了保证试验的准确,试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是否都是必须的?少一个行不行,说出自己的理由。
课文的描写处处体现着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
作者严谨的作风体现在:
课文的开头,作者用了“听说”一词。
是听说的就不一定真实可靠,因此这既成了“我”作试验的原因,也体现了“我”不轻信盲从的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认真理解“听说”一词在这里的意思。
捉自家花园的蜜蜂,为的是便于观察;给蜜蜂做上记号,是为了好与其他蜜蜂区分;在两里外放飞,路稍远一点,更能说明问题;叫小女儿等在蜂窝旁,是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等等。
这一系列试验过程,充分体现了作者做事严谨的品质。
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试验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能不能少掉其中的某一个环节,通过这样的比较,体会作者科学的作风。
作者不光是认真观察,而且用心思考。
可提示学生注意“我想”“我推测’”“也就是说”“确确实实”等词语不仅十分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心理,还体现了作者善于思索的品质。
课文中的结论,作者有明确肯定的地方(不是超常的记忆力),也有模糊存疑的地方(无法解释的本能)。
这不奇怪,科学史上这种现象很多。
2、换位思考:有十七只蜜蜂飞回了家,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在途中你有可能遇到哪些事情?(可以是困难,也可以是巧遇。
)
通过“我想、我推测、也就是说”等词,来学习作者的认真观察、用心思考的精神,体会用词准确为课文表达所增添的色彩。
三、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教师引导。
1、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口气又是怎样的?
(1)、学生自读体会。
(2)、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现性地分别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3)、诱导生疑:读了第三、四、五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4)、学生发问。
教师引读。
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作者能够坦然说出自己无法解释的结论,更进一步说明他是一个严肃地对待科学、实事求是的人。
)
动物是凭借什么来辨别方向,认识路线的呢?科学家们利用蜜蜂和鸽子所做的动物导航实验,已经初步揭开了这两种动物导航的秘密。
著名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奥地利生物学家弗里希,曾在20世纪40年代,用一系列实验测出了蜜峰的基本导航能力,证明了蜜蜂通常是利用太阳作为罗盘进行导航的,指出蜜蜂就是以太阳作为参照点,通过“舞蹈”告诉其他蜜蜂如何到达它发现的花源地。
3、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或指名读,或小组读。
教师再引
a.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b.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五、拓展活动
分工合作,搜集有关昆虫奥秘的资料,设计一张手抄报。
板书设计:
14 蜜蜂
捉蜜蜂做记号
带远处放蜜蜂
细观察得结论
辨认方向遇到问题实验求证得出结论能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