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及其基本特征(PPT)

合集下载

2024版《生物课题种群的特征》ppt课件

2024版《生物课题种群的特征》ppt课件

遗传漂变和近亲繁殖问题
遗传漂变的定义
指由于随机因素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随机改变的现象。
遗传漂变的原因
种群大小有限、随机交配和偶然事件等因素都可能导致遗传 漂变的发生。
近亲繁殖的影响
近亲繁殖会增加有害隐性基因的表达机会,导致种群适应性 下降和遗传多样性降低。同时,近亲繁殖还可能引起种群数 量的波动和物种的灭绝。
繁殖策略
在食物供应不足或环境恶劣时, 种群可通过降低代谢率、减少活 动等方式节省能量。
根据环境条件调整繁殖策略,如 繁殖多个后代以确保至少部分后 代能存活。
行为生态适应性策略
迁徙行为
为寻找更适宜的生活环境或食物来源,种群会进行季 节性或长期迁徙。
领域行为
通过建立和维护领域,确保获取足够的食物资源和安 全的栖息环境。
性别比例和繁殖策略
性别比例
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相对比例,对种群的繁殖和种群密度变化有重要影响。
繁殖策略
指生物在繁殖过程中采取的生殖方式、繁殖时间和繁殖投入等方面的策略,不同的繁殖策略对种群数量的影响不 同。例如,K-选择(适应于稳定环境的繁殖策略)和r-选择(适应于不稳定环境的繁殖策略)。
PART 03
《生物课题种群的特 征》ppt课件
REPORTING
• 生物种群概念及意义 • 种群数量特征 • 种群遗传特征 • 种群生态适应性特征 • 种群动态变化规律 • 环境因子对种群特征的影响
目录
PART 01
生物种群概念及意义
REPORTING
种群定义与组成要素
种群定义
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种生 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它是生物群 落或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具有 一定的结构和功能。

种群和群落-文ppt课件

种群和群落-文ppt课件

第2节 种群的数量变化
1s=20min
y=2n
一、建构种群增长的模式
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
数学形式。 如:曲线图、数学方程式
一般步骤 ①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②做出合理假设; ③根据实验数据,用数学形式表达; ④检验或修正。
y=2n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自然界的确有类似细菌在理想状态下种群数 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 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J” 型。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特别 森林阶段
灌木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提醒
种群演替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
通常是“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
讨论:
1.为什么先在裸岩上定居的是地衣而不是苔藓或草本植物? 2.地衣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什么条件?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 3.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
A.种内互助 B.种内斗争 C.互利共生 D.竞争
四、群落的
1、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植物:光照、温度 决定因素
动物:食物、空间/栖息地
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
2、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不同生物分布于不
同地段,呈镶嵌分布的现象。
决定因素:地形的变化、光照的强度、土壤 的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等环境因素影响。
2、狼以兔为食,兔以草为食。捕食
种 群

➢下列生物的关系是共生还是寄生?
体 数
1、蚂蝗吸食动物血液 寄生
2、白蚁与它肠内的鞭毛虫 共生
时间
竞争
3、菟丝子与大豆 寄生 4、噬菌体和细菌 寄生 5、鸟与羽虱 寄生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 课件 (共50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 课件 (共50张PPT)

成年个体数
幼年个体数
A
B
C
1. 图中A种群属于增长型,C种群属于衰 退型,B种群属于稳定型。这是由于种群中年 轻个体越多,一般来说出生率会越高,死亡率 会越低。
34
2.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也 不一定总是保持稳定。这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 率不完全决定于年龄组成,还会受到食物、天 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种群数量 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年龄组成为衰退 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般来说会越来越小,但 是也不排除由于食物充足、缺少天敌、迁入率 提高等原因而使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
1、取样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随机性 样方的大小 样方的数量
2、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
样方数越多结果越接近真实值
16
说明: ①样方法除适用于植物外,还适用于
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如蚯蚓、某种昆 虫卵、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等。
②对于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黑光 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 密度。
(3)性别比例的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 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 比例,从而达到杀虫效果。 (4)性别比例的意义: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动。
39
我国男女比例失调婴儿性别比接近120 : 100
2004年《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 况》白皮书指出,我国男女(0至4岁)性 别比例接近120 : 100,远超国际认同的可 以容忍的最高警戒线107。
每一个个体在种群分布领域中各个点出现的机 会是相等的,并且某一个体的存在不影响其他 个体的分布。
老年 成年
32
③衰退型:特点种群幼年
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
多,种群处于衰退时期, 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生态学,第四章,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生态学,第四章,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22
23
构件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
个体年龄和构件年龄两个层次
施肥
未施肥
一年生苔草(Carex arenaria)的无性系的月龄结构,说 明施加 N、P、K肥料对其年龄结构的影响:未施肥的以月 龄较老的分支为主,而施肥使幼枝成为优势。
24

性比对种群出生率的影响 性 比
一雄一雌(♂♀) :1000只鸟♂/ ♀=1.5:1,
s2/m=0
14
均匀分布

个体呈等距离的分布格局。
原因:竞争
森林中植物为竞争阳光(树
冠)和土壤中营养物(根际)
沙漠中植物为竞争水分
地形或土壤物理形状的均
匀分布使植物呈均匀分布

检验:s2/m=1
15
成群分布

个体呈块状或呈簇、成群 分布
原因:
微地形的差异 繁殖特性所致:种子不
x nx l x =n x /n 0 d x =n x -n x + 1q x =d x /n x ( n + n ) / 2L + L + L + L + 0 142 1.000 80 0.563 102 224 1 62 0.437 28 0.452 48 122 2 34 0.239 14 0.412 27 74 3 20 0.141 4.5 0.225 17.75 47 4 15.5 0.109 4.5 0.290 13.25 29.25 5 11 0.077 4.5 0.409 8.75 16 6 6.5 0.046 4.5 0.692 4.25 7.25 7 2 0.014 0 0.000 2 3 8 2 0.014 2 1.000 1 1 9 0 0 — — 0 0 注释:1 9 5 9 年固着,1 9 6 8 年全部死亡

种群生态学pptPPT课件

种群生态学pptPPT课件

• 如果N→K,(1-N/K) →0,这表示几乎全部空 间已被利用,种群潜在的最大增长不能实现。
第17页/共123页
3 生命表
• 生命表是最直接地描述种群死亡和存活过程的一览表,是研究种群动态的有力工 具。描述种群数量变化。
第18页/共123页
1、一般生命表的编制
• 生命表是由许多行和列构成的表格,通常是第一列表示年龄、年龄组或发育阶段, 从低龄到高龄自上而下排列,其他各列为记录种群死亡或存活情况的观察数据或 统计数据,并用一定的符号代表。
• 钟形锥体 表示种群中幼年个体与中老年个体 数量大致相等。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大致相 等,种群数量稳定,为稳定型种群。
• 壶形锥体 表示种群中幼体所占的比例较小, 而老年个体的比例较大。种群的死亡率大于出 生率,种群数量趋于下降,为下降型种群。--
导致什么问题?
-----作用:预测未来种群动态
第13页/共123页
• 其生物学含义是“剩余空间”,即种群可利用但尚未利用的空间。可理解为种 群中的每一个个体均利用1/K的空间,若种群中有N个个体,就利用了N/K的空 间,而可供种群继续增长的剩余空间则只有(1-N/K)。
第44页/共123页
修正项(1-N/K)分析:
• 如果N→0,(1-N/K) →1,这表示几乎全部空 间尚未被利用,种群潜在的最大增长能力能充 分地实现,接近于指数式增长。
第24页/共123页
存活曲线的3种基本类型
第25页/共123页
• 存活曲线可以归纳为3种基本类型:
1)A型(凸型)表示种群在接近生理寿命之前,只有 个别死亡。如人类和一些大型哺乳动物。
2)B型 对角线表示个体各时期的死亡率是对等的。 如鸟类和啮齿类。

种群的特征 课件

种群的特征 课件

特征
种群具有地域性,即 种群内的个体分布在 不同地域或生境中。
种群具有遗传特征, 即种群内的个体之间 存在遗传差异。
种群具有数量特征, 即种群内的个体数量 是动态变化的。
种群的数量特征
02
数量规模
数量规模的定义
数量规模的动态变化
种群中个体的数量,反映种群的大小 。
种群数量增长呈指数型、逻辑型等动 态变化,受环境容纳量限制。
数量规模的影响因素
环境资源、空间容量、种间竞争、种 内调节等。
密度
0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2
03
密度的定义
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的个体 数量,反映种群分布的疏 密程度。
密度的影响因素
环境资源分布、空间异质 性、种间关系等。
密度的生态学意义
影响种内竞争、种间关系 、群落结构等。
出生率与死亡率
出生率的定义
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
S型增长
总结词
描述种群在有限环境中受到资源限制的增长情况。
详细描述
S型增长是指种群在有限环境中受到资源限制的增长模式。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资源逐渐减少,导致种群增长 速度逐渐降低。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时,增长速度变为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S型增长曲线通常用 于描述大多数生物种群的增长模式。
死亡率的定义
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
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关系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长;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种群数量 减少;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稳定。
种群的遗传特征
03
基因频率
基因频率是指在种群中某一特定 基因的频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基因频率的计算公式为:基因频 率 = (该基因的数量 / 群体中

第2节种群(PPT课件(初中科学)22张)

第2节种群(PPT课件(初中科学)22张)

种群密度=
生物个体数
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
例如:一只0.5m3的玻璃缸里养了5条金鱼,那么金鱼的
种群密度为:
种群密度=
生物个体数
=5条/0.5m3=10条/m3
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
例: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资料我们可以知道,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 129533万人口,那么中国人口的种群密度是多少?
1.种群密度
2.年龄组成
3.性别比例
4.诞生率
5.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年)内,平均每千个个
体中死亡的个体数。
死亡个体数 死亡率=
种群个体总数
×1000‰
例:一个拥有2000只麻雀的种群在一年内死亡了600只麻 雀,那么这个生物种群在这一年中的死亡率是 300‰ 。
诞生率>死亡率:种群中个体的数量增加。 死亡率>诞生率:种群中个体的数量减少。
教学课件
科学 九年级下册 浙教版
第2章 生物与环境
第2节 种群
一、认识生物“种群”
物种:一群生物,
它们的形态、结构
类似,并能相互交 蘑 配而生育子孙后代。 菇
不是同一种生物,
它们的形态、结构
并藓
看下面几张图片,有什么共同点?
讨论:一个公园里的所有植物是一个种群吗?为什么?
答:人口种群密度为: 129533 万人 = 135 人/km2 960万平方公里
(2)种群密度是种群的重要特征 ①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有差异 例:在我国某地的野驴,每100km2还不足两头,在相同 的面积内,灰仓鼠则有数十万只。 ②同一物种种群密度不同环境条件下有差异 例:一片农田中的东亚飞蝗,在夏天种群密度较高,在秋 末天气较冷时则降低。

种群(PPT课件(初中科学)25张)

种群(PPT课件(初中科学)25张)

青蛙
蝌蚪
二、种群的特征
种群密度
在一定的范围(单位空间)内生物 个体的数量。
计算公式
鱼群
种群密度=
生物个体数
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
特点
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有差异 我国某地的野驴,每100平方千米还不足两头,但在 相同的面积内,灰仓鼠则有数十万只。
野驴
灰仓鼠
特点
同一物种在同一地区的不同环境条件下,种群密度有差异。
课堂测评
3.亚洲占世界土地面积的29.4%,却聚居了世界人口的 58.4%,而南美洲占世界土地面积的14.1%,只居住了 世界人口的5.6%。通过这些数据能够比较出( A ) A.人口密度 B.人口性别比 C.人口诞生率 D.人口死亡率
种群的 诞生率 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
特征
的比率
死亡率 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
比率
课堂测评
1.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D ) A.一片森林中的所有植物 B.海洋中的所有生物 C.一个湖泊中的各种鱼类 D.校园内的全部桂花树
课堂测评
2. 近几十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剧增长,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C ) A.年龄组成呈增长型 B.性别比适当 C.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D.诞生率大于死亡率
第2节 种群
课程导入
薰衣草花田中的所有薰衣草可以看做一个种群吗?
一、什么是种群
物种
物种是由一群形态、结构类似,并能相互交配而生育 子孙后代的个体组成的。
薰衣草
向日葵
种群
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叫种群。
生活在一块地里的薰衣草
生活在一块地里的向日葵
对种群的理解

种群的特征 课件

种群的特征 课件
(2)类型:(一般分三种类型)
老年 成年 幼年
增长型年龄组成
老年 成年 幼年
稳定型年龄组成
老年 成年 幼年
衰退型年龄组成
(3)研究意义: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5.性别比例
(1)概念: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比例。 (2)类型:(一般分三种类型)
①雌雄相当型:多见于高等动物。 ②雌多雄少型: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如鸡、奶牛等 ③雌少雄多型:如白蚁、蜜蜂等。 (3)应用:
• 国宝熊猫 • 滇池水葫芦
2、种群密度——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表达种 (1)概念: 群数量大小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如:养鱼池中每立方米的水体中鲫鱼的数量 每平方千米农田面积内田鼠的数量
(2)公式: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面积或体积
小范围的水生生物——单位体积
大范围水生生物或陆生生物——单位面积
➢样方多大适宜? 草本植物样方的大小以1m2的正方形为宜,每个
样方的面积应一致,可根据调查对象进行调整 ➢取样的原则是什么?
做到随机取样 ➢常用的取样方法有哪些?
五点取样方和等距取样法
怎样计算草原野兔种群密度?用样方 法可以吗?
标志重捕法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①过程

捕捉
标记
放回
重捕
种群个体总数N只 标记M只
均匀分布
随机分布
集群分布
课堂小结-能力提升
请尝试以“种群密度”为核心,利用B组关系词汇,将A 组种群个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概念图绘制出来(用箭头), 有难度哦!
A组
年龄组成 种群数量种群密度性别比例 迁入率 迁出率 出生率 死亡率
B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对于某池塘中的鱼,捕捞多少,才会既不 会使资源枯竭,又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牧民在承包的草场上该放养多少只羊 ,经济效益才最好?
怎样控制害虫数量,以防止虫灾发生?
要搞清楚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搞 清楚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和种群的特 征,那么种群有哪些特征呢?
3.2 种群基本特征
3.2.1 种群的密度和分布 3.2.2 种群统计学
14
3.
种群的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空间中的个体数 (个/m2、km2、m3);另外,也可用生物量来表示。 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如:养鱼池中每立方米的水体中鲫鱼的数量、每 平方千米农田面积内黑线姬鼠的数量等。
§特点: ①不同物种,种群密度不同 ②同一物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种群密度有差异
N=(4+6+8+8+9)/5=7只/hm2
如何调查一片草原上绵羊的种群密度?
➢ 标记重捕法:在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 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处,一段时间后再重 捕,根据重捕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 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使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使用方法:
捕捉 标记 放回
生物种的特点
• 生物种不是按任意给定的特征划分的逻辑的 类,而是由内聚因素(生殖、遗传、形态、行 为、相互识别系统)联系起来的个体的集合
• 可随时间进化改变的个体集合
同种个体共有遗传基因库,并于其他物种生殖隔离。是进化的 单位
• 生态系统的功能单位
物种是维持生态系统能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关键
5
2. 种群的概念
不会对动物产生伤害 不能过分醒目 要能维持一定时间
重捕
计算
一段时期,标志 个体与非标志 个体混合
※计算公式:
种群数量/总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标记数
在调查一块方圆2hm2的农田中田鼠的数量时,放置 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42只,将捕获的田鼠经 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 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38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 12只。则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大概有多少只?
N=(42×38)/12=133只
种群的空间结构
• 内分布型: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状态 或布局 – 类型:随机的、均匀的、成群的 – 原因:资源、繁殖体、行为
• 内分布型的检验:方差/平均数的比率 • 样方大小对格局的影响
29
种群的内分布型30
均匀分布
• 种群内的各个体在空间的 分布呈等距离的分布格局。 如人工林
记数方法:
——蒲公英
——其他植物
注意:方框内+相邻两边(左、上)及其夹角上的个体
例1.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方法很多,某同学采用样
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记数,下面是其中一个样方中
该植物的分布情况,对样方中该植物进行计数时,
应记录的数目是
D
A. 5个 B.7个 C.11个 D.8个
例2、某同学在牛首山调查珍稀蝶类—— 中华虎凤蝶幼虫的种群密度,得出5个样方 (样方面积为1hm2)的种群数量分别为4、6、 8、8、9只。那么,该同学给怎样计算该种蝶 幼虫的种群密度(单位:只/hm2)?
• 种群 (population):一定时间内占有特定空 间的同一物种(有机体)的集合体。
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的是(B) A、一片森林中的昆虫 B、一块田地里的狗尾草 C、一颗树上的寄生物 D、一座山峰上的树
6
单体生物与构件生物
– 单体生物 (unitary organism):个体由一个受精卵直 接发育而成,形态、发育可预测
– 构件生物 (modular organism):受精卵先发育成构 件,再发育成更多的构件,形态、发育不可预测
– 无性系分株 (ramets):构件生物个体连接部分死亡 后形成的个体集合
7
自然种群的基本特征
• 空间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分布区域 • 数量特征:每单位面积(或空间)上的个体数量(即密度)
• 原因:种群内个体间的竞 争
绝对密度:单位面积或单位空间内实有生物体数量。 相对密度:种群数量高低的一个相对指标。
种群密度很高
种群密度较高
种群密度一般
➢构件生物的密度统计:个体数和构件数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逐个计数(总数量调查) 分布范围大,个体较小的种群:估算(取样调查)
➢取样调查法: ✓不运动或活动范围小的生物: 样方法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标记重捕法
及变动 • 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基因组成
• 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有机体之间相互作用,整体上呈现组织结 构特性
• 个体之间差异性:不同的发育阶段(年龄不同);同一生长阶段, 个体贡献不同
• 个体水平与种群水平的差异:个体有出生、死亡,种群称为出生
率和死亡率
8
种群生态学
研究种群的数量、分布以及种群 与其栖息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和其 他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
➢样方法:在被调查的种群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
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密 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估计值。
五点取样法
样方法
(多用于植物)
等距取样法
问题探讨
10m
10m
1、怎样估算这块草地 中蒲公英的数量?
可采用课本介绍 的两种取样方法取样, 用样方法进行估算。 也可以将模拟草地平 均分成若干等份,求 得其中一份的数量后, 再估算整体的数量。
(2)达尔文的物种概念
– 人为分类单位,亲缘关系密切的个体群 – 物种可变、个体差异在种间渐变近代的物种概念
(3)近代的物种概念
– 形态和遗传结构相似的种群构成,种类个体间存在差异
(4)现代的物种概念(Mayr,1982)
– 由许多群体形成的生殖单元(与其他单元生殖上隔离),占有一 定的生境位置
3
生殖隔离是生态学(生物学)对物种进行区分的可 靠标准,但分类学、古生物学需要其他可行的标准。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第三章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3.1 生物种与种群的概念 3.2 种群基本特征 3.3 种群增长模型 3.4 种群的空间需要与扩展
2
3.1 生物种与种群的概念
1. 生物种的概念
(1)传统生物学家的物种(species)概念
– 真实存在、形态相似、可自由交配、产生可育后代 – 物种不变、种间无亲缘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