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气温和降水第二课时导学案
《气温与降水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仁爱版》
《气温与降水》导学案一、进修目标1. 了解气温和降水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2. 掌握气温和降水的测量方法;3. 理解气温和降水对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影响;4. 能够分析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规律。
二、进修内容1. 气温的观点及测量方法;2. 降水的观点及测量方法;3. 气温和降水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4. 气温和降水对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进修过程1. 导入:通过观看气象资料和气象预报,引导学生了解气温和降水对我们平时生活的重要性。
2. 进修气温和降水的观点及测量方法:气温是指空气的热度,通常用摄氏度或华氏度表示。
学生可以通过温度计来测量气温,了解不同地区气温的变化规律。
降水是指大气中水分凝结成液滴或固体颗粒后落到地面的现象,包括雨、雪、雾、露等形式。
学生可以通过雨量计来测量降水量,了解不同季节和地区的降水量差别。
3. 探讨气温和降水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气温和降水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因素,对植被发展、动物生存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可以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气温和降水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4. 探讨气温和降水对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变化会直接影响人类的生活和农业生产。
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了解气温和降水对不同地区的人类生活和农作物发展的影响。
5. 总结归纳: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气温和降水的观点及测量方法,认识气温和降水对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掌握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规律。
四、课后作业1. 观察当地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记录并分析其规律;2. 查阅资料,了解气候变化对举世生态系统的影响;3. 小组讨论: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五、拓展延伸1. 邀请气象专家或农业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深入探讨气温和降水对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的影响;2. 利用实验室设备进行气温和降水的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气温和降水对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培养环保认识和气候变化应对能力。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2节《气温和降水》第2课时学案
第四章第2节《气平和降水》(第2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降水的形成条件及降水的种类2.认识降水量的观察方法,掌握等降水量线的观点,理解降水的散布规律,认识天气资料的表示方法。
3.经过阅读气温降水散布图,培育学生读图剖析能力,经过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及降水的逐月分派图,培育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学习重、难点】要点:1.等降水量线及世界降水的散布。
2降水的主要种类难点:世界降水的散布规律。
【导学过程】一、自主预习,仔细准备1.从大气中下降的、、等,统称为降水。
降水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二是3.降水的三种基本种类是、、。
4.丈量降水量一般用的工具是,单位是。
5.地球有两大雨极,一是印度东北部的,二是夏威夷群岛上的。
6.在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中,横坐标表示一年的个月,纵坐标左侧是,右侧是。
二、自主研究,合作沟通讲堂研究一:读图4-14,赤道地域与两极地域哪里降水多?比一比,亚欧大陆沿海地域和内地地域哪里降水多?讲堂研究二:读图4-15、4-16,找出乌兰巴托与昆明最高、最低月均匀气温各是多少,计算这两个城市的气温年较差。
讲堂研究三:在图4-17坐标网格中,模仿乌兰巴托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会出洛杉矶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
三、当堂练习,检测固学1.降水的主要形式是( )A.降雨B.降雪C.冰雹D.霜2.润湿空气受热膨胀上涨,变冷凝固而形成的降水叫( )A.对流雨B.地形雨C.锋面雨D.台风雨3.以下地域降水最少的是()A.赤道邻近B.亚欧大陆的东部沿海地域C.中纬度的大陆西部沿海D.两极地域4.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降水量的单位是厘米B.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C.雨量器就是有刻度的量杯D.降水量的多少是在每次降水后测出的5.对于世界年降水量散布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地域渐渐增加B.南北回归线邻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少C.赤道邻近降水多,两极地域降水少D.内地地域降水多读世界年均匀气温散布图,回答以下问题(1)世界年均匀气温的散布规律是从向逐渐递减。
《气温和降水》第二课时导学案
《气温和降水》第二时导学案学习目标:、了解降水形成的条,掌握三种降水类型。
(重点)2、了解降水的测定方法3、能够正确阅读降水量分布图,并总结出降水量的地区差异。
(难点)学习过程:一、主要降水类型阅读本63—64页内容,自主学习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及降水量的测定,解释三种降水类型的成因、分布、降水:注意:雨、雪、冰雹是降水,雾是低层云,不是降水。
2、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补充:①小水滴还需要相互碰撞、合并,使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才能降落到地面②空气做上升运动时,空气温度才能下降3、三种降水类型及其成因、分布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4、降水量的测定阅读本活动材料,根据日降水量的计算,推算下列问题月降水量=年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二、世界降水的分布阅读本64—6页相关内容,结合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小组合作讨论,完成本6页活动题,总结世界降水分布规律规律等降水量线:2总结世界降水分布规律比较内容降水量(较多、较少)赤道地区两极地区中纬度大陆沿海中纬度大陆内部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部或内陆达标测试:.“地形雨”多形成于:A沿海平原B内陆高原迎海风的山坡D背风山坡2.下列关于世界降水分布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A赤道地区降水多B两极地区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少D沿海迎海风的地区降水多3下列降水最少的地区是:A赤道附近B亚欧大陆的东部沿海地区中纬度大陆的西部沿海D两极地区4.某地在一个月内有一次降雨为20,两次降雪分别为7和1,计算得出该地该月的降水量为:A27B2042D22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A储水瓶B储水筒雨量器D量杯6.降水的形式包括:A雾、霜、云B雨、雪、霜雨、雪、冰雹D霜、冰雹、雪7下列关于降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面向海洋的山坡都是多雨的B地处回归线附近降水一定稀少有雨必有云,有云未必有雨D沿海地区一定多雨8.台风带来的降水为:A.地形雨B.台风雨.对流雨D.锋面雨湘教版七年级地理《气温和降水》导学案29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问题(1)附近地区降水最多,年降水量多在毫米以上(2)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西岸降水(3)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沿海地区降水(4)世界“雨极”是印度的()简述全球降水的分布规律。
《气温和降水导学案》
《气温和降水》导学案一、导入天气是我们平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气温和降水是影响天气变化的两个重要因素。
本节课我们将进修气温和降水对天气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干系。
二、进修目标1. 了解气温和降水对天气的影响;2. 掌握气温和降水的测量方法;3. 探究气温和降水之间的干系。
三、进修内容1. 气温的影响:气温是指空气的热度,高温会导致炎热的天气,低温则会让人感到寒冷。
2. 降水的影响:降水是指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滴或冰晶而降落到地面的现象,包括雨、雪、冰雹等形式。
3. 气温和降水的干系:气温和降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干系,气温的升降会直接影响降水的形式和量。
四、进修过程1. 气温的测量方法:气温通常用摄氏度或华氏度来表示,我们可以通过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2. 降水的测量方法:降水量通常用毫米或英寸来表示,我们可以通过雨量计来测量降水量。
3. 实验探究:利用实验装置模拟不同气温下的降水情况,观察气温对降水形式和量的影响。
4. 讨论分享:学生分组讨论气温和降水的干系,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五、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气温和降水对天气的影响,掌握了气温和降水的测量方法,并深入探究了它们之间的干系。
在未来的进修和生活中,我们将更加关注天气变化,提前做好准备。
六、作业安置1. 观察当天的气温和降水情况,并记录下来;2. 写一篇关于气温和降水干系的小议论文,包括你的观察和想法。
七、拓展延伸1. 钻研气温和降水对植物发展的影响;2. 调查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情况,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别。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同砚们对气温和降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大家能够在平时生活中多加观察和思考,培养自己的气象常识。
愿大家成为未来的气象专家!。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_《气温和降水》导学案(第2课时)
《气温和降水》导学案(第2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降水形成的条件和降水的主要类型。
2.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3.能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学习重难点】重点: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特点;难点:根据数字资料及统计图表描述气候特征。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一、降水及降水类型1.降水(1)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_____________等,统称为降水。
(2)单位:_____ 。
(3)测量工具:_______ 。
(4)降水量:是指一段时间内,雨水未经蒸发、渗透和流失所积聚起来的_________,通常以_____为单位。
2.降水的形成条件(1)空气中含有足够的_____ 和_______ 。
(2)空气_____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并形成降水。
3.降水类型(1)对流雨:湿润空气_____膨胀_____,_________而形成的降水。
(2)地形雨:湿润空气_________时,遇到山地,沿山坡______,温度_____,水汽凝结,在_______产生的降水。
(3)锋面雨:当_______与_______相遇时,相对较轻的_______被迫“抬升”,冷却凝结而产生的降水。
【名师点睛】降水类型的形成由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知,海拔高处气温低;由降水形成条件知,空气温度下降,水汽能够凝结出来。
三种降水类型的形成都与空气上升有关。
二、世界降水的分布1.世界降水分布特点:_________2.世界降水分布规律(1)_____地区降水多,_____地区降水少。
(2)回归线附近大陆_____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3)中纬度地区,_____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三、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1.气候要素:_____、_____2.表示方法:常见的有______、_________和等值线图;3.气候资料图的阅读(1)坐标图中的横坐标轴表示月份;_____纵坐标轴表示气温,与图中曲线相对应;_____纵坐标轴表示降水量,与图中柱形相对应。
第四章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第2课时 (导学案)
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导学案(第2课时)【目标展示】1、使学生了解降水形成的条件和过程。
2、使学生了解降水量的测定方法。
3、使学生了解降水的分布和季节变化。
4、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体验地理探究的乐趣。
【自主学习】1、了解降水及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观测方法。
2、掌握阅读“降水量分布”图的正确方法。
3、总结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合作探究】(一)降水类型活动1、同桌轮流来说一说:一、什么是降水?二、说说降水形成的两个条件。
三、说说降水量的测量。
图片展示,归纳:一、什么是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图片展示,归纳:二、说说降水形成的两个条件。
①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②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图片展示,归纳:三、说说降水量的测量。
用雨量器来测量,毫米为单位活动2、说说世界降水的主要类型图片展示,归纳:依据空气上升的原因和形式,把降水分成:对流雨(赤道地区多见)地形雨(山地迎风坡)锋面雨(我国降水主要形式)结合图片分析,对流雨: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水。
对流雨一般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伴有雷电。
地形雨: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
往往在湿润气流的背风坡形成雨影区,降水少。
锋面雨: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迫“抬升”,冷却凝结而产生的降水。
锋面雨往往具有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二)世界降水的分布提问:了解了等温线,你知道什么是等降水量线吗?(学生回答)明确:等降水量线就是地图上将年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
读图活动1:提问:赤道地区和两极地区哪里降水多?哪里降水少?(学生读图回答)明确: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读图回答: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的地区有哪些?(学生读图回答)明确:刚果盆地、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三地都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读图活动2:提问:中纬度的亚欧大陆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哪里降水多?哪里降水少?(学生读图回答)明确: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读图回答:从英国伦敦到波兰华沙降水有何变化?(学生读图回答)明确:从伦敦到华沙降水越来越少,反映出从沿海向内陆降水越来越少。
七年级地理上册4.2气温和降水学案2 精品导学案
气温和降水活动“降水量的测量”了解雨量器的使用方法.)_____________ 、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与沿海地区的所5.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学习目标】1知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的表现2理解造成差异的原因。
【重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的表现【难点】造成差异的原因【学习过程】一、预习1.在欧美发达国家,工农业生产发达,高科技产业规模大,服务性产业比例高,市场繁荣,环境,人们较高,较好。
而在一些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工农业生产相对落后,杂乱拥挤,人们较低,较为贫困。
2.发达国家科技发展水平高,从世界各地原材料,进行,大量高附加值工业制成品,从而获取高额利润,因而经济发展水平高。
3. 世纪年代以来,亚洲和南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异。
发展较快的有,的一些国家和南美洲的。
二、合作探究问题一: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1、表现发达国家所占比例(1)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例发展中国家所占比例发达国家(2)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发展中国家(3)工农业的差异问题二:1.原因:历史上长期受帝国主义和的侵略剥削2. 措施:对话,合作三、检测反馈1.表内发达国家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国家是_____,所在的大洲是____。
2.表内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国家是_____,所在的大洲是____.,人均最低的国家是______,所在的大洲是_______。
3.从南北半球分析,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___半球的北部,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____半球的南部和_____半球。
4.从经济发展水平分析,中国属于_______国家。
5.世界各国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分,其根据是()A.地理位置B.居民肤色C.经济发展水平D.历史长短6.“南北对话”指的是()A、南半球国家与北半球国家之间的商谈B、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商谈C、南美洲国家与北美洲国家之间的商谈D、南极洲与北冰洋之间的商谈四、作业布置:【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七年级《气温和降水》第二课时导学案
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第二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降水形成的条件,掌握三种降水类型。
(重点)2、了解降水的测定方法3、能够正确阅读降水量分布图,并总结出降水量的地区差异。
(难点)学习过程:一、主要降水类型阅读课本63—64页内容,自主学习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及降水量的测定,解释三种降水类型的成因、分布1、降水:注意:雨、雪、冰雹是降水,雾是低层云,不是降水。
2、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补充:①小水滴还需要相互碰撞、合并,使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才能降落到地面②空气做上升运动时,空气温度才能下降3、三种降水类型及其成因、分布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4、降水量的测定阅读课本活动材料,根据日降水量的计算,推算下列问题月降水量= 年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二、世界降水的分布阅读课本64—65页相关内容,结合P65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小组合作讨论,完成课本65页活动题,总结世界降水分布规律规律1.等降水量线:1.“地形雨”多形成于:A 沿海平原B 内陆高原C 迎海风的山坡D 背风山坡2.下列关于世界降水分布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A 赤道地区降水多B 两极地区降水少C 沿海地区降水少D 沿海迎海风的地区降水多3.下列降水最少的地区是:A 赤道附近B 亚欧大陆的东部沿海地区C 中纬度大陆的西部沿海D 两极地区4.某地在一个月内有一次降雨为20mm,两次降雪分别为7mm和15mm,计算得出该地该月的降水量为:A 27mmB 20mmC 42mmD 22mm5.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A.储水瓶B.储水筒C.雨量器D.量杯6.降水的形式包括:A.雾、霜、云B.雨、雪、霜C.雨、雪、冰雹D.霜、冰雹、雪7.下列关于降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面向海洋的山坡都是多雨的B.地处回归线附近降水一定稀少C.有雨必有云,有云未必有雨D.沿海地区一定多雨8.台风带来的降水为:A.地形雨 B.台风雨 C.对流雨 D.锋面雨9.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问题(1)附近地区降水最多,年降水量多在毫米以上(2)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西岸降水(3)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沿海地区降水(4)世界“雨极”是印度的(5)简述全球降水的分布规律。
《气温和降水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中图版》
《气温和降水》导学案一、导入引言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重要指标,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生产。
了解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本次导学案将盘绕气温和降水展开,帮助同砚们深入了解这两个气候因素。
二、目标设定1. 了解气温和降水的定义及其重要性;2. 掌握气温和降水的测量方法和影响因素;3. 能够分析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规律,并提出应对措施。
三、知识讲解1. 气温的定义及测量方法气温是指物体的热量高下水平,通常用摄氏度(℃)或华氏度(℉)来表示。
气温的测量方法主要有水银温度计和电子温度计两种,其中水银温度计是最常用的一种。
2. 降水的定义及测量方法降水是指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液态或固态后降落到地面的现象。
降水的测量方法主要有雨量计和雨量表两种,通过测量降水量可以了解降水的强度和时长。
3. 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因素气温和降水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地形、海洋、大气环流等。
地形的高下升沉会影响气温的分布,海洋会调节气温的变化,大气环流则决定了降水的分布规律。
四、案例分析1. 案例一:某地区气温突然骤降,导致农作物受损严重,应该如何应对?解决方案:可以采取覆盖保温措施,如搭建大棚、喷洒保温剂等,以减少农作物受冻的风险。
2. 案例二:某地区连续暴雨导致洪涝灾害,应该如何预防?解决方案:可以加强排水系统建设,清理河道积水,修建防洪堤等,以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五、练习与讨论1. 请同砚们分组讨论气温和降水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2. 请同砚们观察当地的气温和降水变化,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
六、总结反思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进修,我们了解了气温和降水的定义、测量方法及影响因素,掌握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平时生活中关注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为构建美好故里贡献自己的力量。
七、拓展延伸1. 可以深入了解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探讨应对气候变化的可持续发展路径;2. 可以组织同砚们进行气温和降水的实地调查,了解更多有关气候的知识。
七年级湘教版14 气温和降水 第二课时 导学案
14第四章《气温和降水》第二课时导学案制作:吴洪岩审核:初中地理组日期:2016-11【学习目标】:1、了解降水形成的条件,掌握三种降水类型。
(重点)2、了解降水的测定方法3、能够正确阅读降水量分布图,并总结出降水量的地区差异。
(难点)【预习导航】一、主要降水类型阅读课本74—75页内容,自主学习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及降水量的测定,解释三种降水类型的成因、分布1、降水注意:雨、雪、冰雹是降水,雾是低层云,不是降水。
2、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
补充:①小水滴还需要相互碰撞、合并,使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才能降落到地面②空气做上升运动时,空气温度才能下降3、三种降水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问题探究】1.阅读课本P75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小组合作讨论。
被称为雨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世界降水极不均匀,有的地区甚至多年滴雨不下,如:撒哈拉沙漠2、根据以前学过的“等高线”“等温线”思考什么是等降水量线?等降水量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比较赤道和两极地区哪里降水多?结合降水形成的条件分析原因。
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比较亚欧大陆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哪里降水多?简单说明原因。
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年降水量少于200毫米的地区主要在哪里?(提示:观察南北回归线附近)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地形雨”多形成于:A 沿海平原B 内陆高原C 迎海风的山坡D 背风山坡2.下列关于世界降水分布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A 赤道地区降水多B 两极地区降水少C 沿海地区降水少D 沿海迎海风的地区降水多3.下列降水最少的地区是:A 赤道附近B 亚欧大陆的东部沿海地区C 中纬度大陆的西部沿海D 两极地区4.某地在一个月内有一次降雨为20mm,两次降雪分别为7mm和15mm,计算得出该地该月的降水量为:A 27mmB 20mmC 42mmD 22mm5.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A.储水瓶B.储水筒C.雨量器D.量杯6.降水的形式包括:A.雾、霜、云B.雨、雪、霜C.雨、雪、冰雹D.霜、冰雹、雪7.下列关于降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面向海洋的山坡都是多雨的B.地处回归线附近降水一定稀少C.有雨必有云,有云未必有雨D.沿海地区一定多雨8.台风带来的降水为:A.地形雨 B.台风雨 C.对流雨 D.锋面雨9.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问题(1)附近地区降水最多,年降水量多在毫米以上(2)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西岸降水(3)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沿海地区降水(4)世界“雨极”是印度的(5)简述全球降水的分布规律【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初中地理-气温和降水(第二课时)导学案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降水及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观测方法。
2.学会等降水量分布图的判读方法,能根据“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出世界降水分布的特点。
【学习重点】掌握世界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
【自学指导】我们的课堂因问题而灵动我们的学习因自主而精彩任务一:阅读课本74页内容,自主学习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及降水量的测量,解释三种降水类型的成因。
使用双色笔把课本上的重难点勾画出来并进行记忆。
(5分钟)一、主要降水类型1.降水是指从大气中降落的、、等的统称。
2.形成降水的条件是空气中含有足够的和;空气温度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并形成降水。
3.降水的三种主要类型:(1)对流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赤道地区多见。
图()(2)地形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喜马拉雅山的南坡。
图()(3)锋面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多为锋面雨。
图()图(1)图(2)图(3)4.降水量的测量降水量是衡量一个地区降水多少的数据。
降水量单位是_____,一般用________来测量。
学师回答+1分,学友回答+2分二世界降水的分布任务二:探究世界降水分布规律(独立认真完成学案,用红笔做好疑难问题记录,以备讨论时做到有的放矢和高效)(10分钟)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活动。
1.赤道地区降水_____,极地地区降水_____;2.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_____,大陆西岸降水_____;3.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_____,内陆地区降水_____。
〕归纳总结: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合作探究】:发扬团队精神,会让你获益更多(15分钟)活动1:感知生活中的地理,探究地理差异。
先独立思考2分钟,然后在学习大组内交流,大组长做好主持,小组长做好记录,确定代表以展示结果。
4.2.2气温和降水 (共31张PPT)教案导学案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2)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降水的含义及测定方法。
2.根据等降水量线图归纳出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3.学会阅读、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能通过读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总结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规律。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世界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
难点: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并能通过读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总结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读图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展示法等方法。
【教具使用】南方“洪灾”的视频,教材图文以及师生搜集的天气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降水包括从大气中降落的、、冰雹等。
2.降水的三种主要类型:、、。
3.降水量是衡量一个地区降水多少的数据。
降水量单位是_____,一般用______来测量。
4.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常常将气候资料用表格、_____和等值线图等直观的方式加以表示。
二、探究展示(三)主要降水类型1.阅读教材74页图文,说一说,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
2.阅读教材74页图文,说一说,三种主要降水类型中,暖空气上升的不同原因。
3.读教材74页“活动”,夏天,从冰箱中拿出冷藏的饮料后,容器表面会形成大量的水珠。
说一说,这是为什么?4.读教材74页“阅读”,说出测量降水量的仪器和测量方法。
(四)世界降水的分布读图4-14,完成下列任务。
1.赤道地区与两极地区哪里降水多?比一比,亚欧大陆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哪里降水多?2.说出年降水量少于200毫米的地区主要在哪里?【疑难点拨】怎样阅读等降水量图一看数值,得出降水量的多少(特别是极值);二看疏密,判断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小(密大疏小);三看走向,了解降水的主要影响因素(纬度、海陆位置、地形)【巧学妙记】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四多四少”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气温和降水导学案》
《气温和降水》导学案一、导入气温和降水是地球上最基本的气候因素之一,对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都有着重要影响。
本节课我们将进修气温和降水的相关知识,了解它们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二、目标1. 了解气温和降水的观点及其测量方法。
2. 掌握气温和降水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3. 能够运用气温和降水知识诠释一些平时现象。
三、导入问题1. 什么是气温?如何测量气温?2. 什么是降水?降水有哪些形式?3. 气温和降水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四、进修过程1. 气温的观点及测量方法- 气温是空气中分子的热运动引起的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或华氏度(℉)来表示。
- 气温的测量通常应用温度计,常见的有水银温度计和电子温度计。
- 气温的变化会影响人类的身体感觉和生活习惯,同时也会影响植物的发展和动物的活动。
2. 降水的观点及形式- 降水是大气中水蒸气凝结成液态或固态后落到地面的现象,包括雨、雪、冰雹等形式。
- 降水的形式受气温、湿度和气流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形式的降水对环境和生物有着不同的影响。
3. 气温和降水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气温适宜可以增进作物发展,过高或过低的气温会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 适量的降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过多或过少的降水都会对作物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 气温和降水也会影响动植物的发展繁殖和生存环境,对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五、拓展应用1. 请观察当天的气温和降水情况,分析对当地农业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
2. 选择一个气温或降水异常的地区,探讨其可能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3. 请结合实际例子,讨论气温和降水对城市建设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六、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气温和降水的观点及其测量方法,掌握了它们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希望同砚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认识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内容,希望同砚们能够认真进修,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提出。
祝大家进修进步!。
湘教版七上第四章 第2节《气温和降水》导学案设计
第四章第2节《气温和降水》导学案一、温故知新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2、等高线的定义及特点二、学习目标1、记住气候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气温和降水。
2、初步懂得气温的测算方法,明确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的计算。
3、学会阅读世界气温分布图,总结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4、知道降水形成的两个条件和降水的三种类型及形成过程。
5、学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并能够说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6、能根据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并根据资料和图说明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规律。
三、学习探究[导入]:每晚7:30中央1台的天气预报往往播报一个地方天气与气候的哪些方面?【导学提纲一】气温[合作探究]:读课文P60页,小组讨论,完成下列要求:1、举例说出气温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方面的联系?[自主学习]:学生读P62页的“活动——测定气温”,积极探索,自主完成:1、测定气温时应将温度计放在离地面米的阴影处的中,通常一天要进行3—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时时时时。
这四次气温的平均值即为日平均气温。
2、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最低气温出现在,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是气温的。
高纬度地区的日较差小于低纬度地区的日较差,内陆地区的日较差大于沿海地区。
3、一年中,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的差叫气温的。
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气温最高月是月,最低月是,陆地气温的年较差高纬地区大于低纬地区,沿海地区小于内陆地区。
【导学提纲二】世界气温的分布[合作探究]:读图4-6,小组讨论,完成下列要求:1、在地图上,把的点连接成线,叫等温线,等温线有什么特点?2、最炎热的大陆是,最寒冷的大陆是,除了它以外,寒冷区域最大的洲是。
3、世界年平均气温较高的在地区?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在地区?(选择)A 低纬度B 中纬度C 高纬度规律总结: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1)等温线的走向与纬线大致。
(2)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气温逐渐。
七年级地理《气温和降水 第二课时》导学案
七
班
级
1-184章世界的气候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2、主要降水类型及分布
课型
新授课
编制人
审核人
使用时间
第14周
使用人
教学
目标
1.知道降水的形式以及降水量的测定方法。
2.学会等降水量分布图的判读方法,能根据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出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3.能运用气温和降水资料,绘制出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并能依据图示说出气温和降水的时间变化特点。
重点
根据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出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难点
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的判读。
教学
过程
活 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你们都知道哪些降水类型?降水是如何形成的?它的分布有哪些规律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降水类型及分布规律》。
激发兴趣
自主
学习
一、主要降水类型
1.降水形式:雨、雪、等。
2.降水量的测量
(1)降水量:是指一段时间内,雨水(或融化后的固体降水)未经蒸发、渗透和流失所积聚起来的,通常以为单位。(2)测量工具:。
3.形成的基本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空气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并形成降水。
4.降水类型
(1):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水。
(2):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
(3):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迫“抬升”,冷却凝结而产生的降水。
二、世界降水的分布
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自学了解课本大致内容
合作
探究
(1)世界年降水量少于200毫米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
气温和降水导学案
《气温和降水》导学案(第2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降水的概念及形成降水的条件、降水量的观测方法; 2、能够区分三种主要的降水类型及成因; 3、 学会等降水量分布图的判读方法,能根据世界降水量分布图归纳出世界降水的分布特点。
【自主先学】任务一:主要降水类型(一)阅读教材P74页正文第一段,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完成下列问题。
1、降水是云中的水分以液态或固态的形式降落到地面的现象,主要形式有 、 、 等。
2、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一、 ;二、 。
(二)观察P74页 “地形雨示意图”,结合相关课文,思考并完成下面连线。
受热“膨胀上升” 地形雨 太阳辐射强烈的地区遇山坡“爬升” 锋面雨 山地迎风坡冷空气“抬升”暖空气 对流雨 冷暖气流活动频繁地区(三)阅读教材P75页阅读材料“降水量的测量”图文,回答:1、测量降水量的工具主要有 和 。
2、降水量的计量单位是。
任务二:世界降水的分布(一)仔细阅读教材P75页图4-14“世界年降水量分布”,思考并回答:1、等高线概念(已学):把地图上海拔相同的点连成的线。
等降水量线(可推):把地图上的点连成的线。
2、世界各地的年降水量的分布均匀吗?(1)、赤道地区和两极地区哪里的降水量多?(2)、亚欧大陆沿海和内陆地区哪里降水量多?(3)、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和西岸哪里降水量多?(4)、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和北坡哪里降水量多?3、判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赤道附近降水,两极地区降水;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西岸降水;中纬度地区大陆沿海地区降水,内陆地区降水;山地迎风坡降水,山地背风坡降水。
(填“多”或“少”)(二)阅读教材P76页阅读材料“‘雨极’话雨”,了解世界降水量最丰沛的地区。
【小组讨论】(一)组内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二)结合教材内容和课件图示,讨论如何演示三种降水类型的降水过程。
【交流展示】分小组展示自主学习及组内合作学习的成果。
【质疑拓展】(一)学生问老师,老师问学生。
【湘教版】七年级上地理导学案-4.2 气温和降水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主要降水类型世界降水的分布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三、主要降水类型1.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是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并形成降水。
2.降水的主要类型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水,叫做对流雨;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叫地形雨;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迫“抬升”,冷却凝结而产生的降水,叫做锋面雨。
四、世界降水的分布1.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上,可以了解到世界降水的地理分布。
2.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和夏威夷群岛的卡维金尼山的东北山麓,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多的两个地方,人们称它们为地球的“雨极”。
五、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气温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中横坐标表示一年中的12个月,纵坐标左边是气温数,右边是降水量。
如何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逐月降水量图(1)气温曲线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气温。
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中,通过观察曲线最高点和最低点可以了解一年当中的最热月和最冷月,并由此计算出气温年较差。
还可以通过观察某地气温曲线的弯曲情况判断南北半球,气温曲线上凸,7、8月份气温最高,则是北半球;而曲线下凹,7、8月份气温最低,则是南半球。
(2)逐月降水量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降水量,阅读降水量图的基本方法如下:①看各月降水量的多少,分析降水时间变化情况(有的地方各月都很多,有的地方各月都很少,这两种情况说明这些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变化很小;有的地方夏季降水多,有的地方冬季降水多,降水的季节分布不均匀,变化很大)。
②找出最高和最低的降水柱,了解最高和最低的降水数值及相应的月份,并计算其差值。
③累计各月降水量,获得年降水量总值。
【例题】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乙地位于________(南、北)半球。
(2)甲地与乙地相比,甲地降水时间分配________,降水量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温和降水(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63—64页内容,
1、降水:
(注意:雨、雪、冰雹是降水,雾是低层云,不是降水。
)
2、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
补充:①小水滴还需要相互碰撞、合并,使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才能降落到地面
②空气做上升运动时,空气温度才能下降
3、降水类型(结合课本上的概念,具体分析各种降水类型的发生原因及分布地区
)
4、我们家乡的降水类型是哪种?年平均降水量大约是多少?降水主要集中在哪些月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降水量的测定(课本P64活动“降水量的测量”了解雨量器的使用方法.)
推算①怎样计算月降水量?年降水量?
②怎样计算某地多年的平均降水量?
二、共同探究
结合课本P64“世界降水的分布”
1、读“雨极话雨”了解世界的“雨极”
被称为雨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降水极不均匀,有的地区甚至多年滴雨不下,如:撒哈拉沙漠
2、根据以前学过的“等高线”“等温线”思考什么是等降水量线?
等降水量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赤道和两极地区哪里降水多?结合降水形成的条件分析原因。
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亚欧大陆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哪里降水多?简单说明原因。
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年降水量少于200毫米的地区主要在哪里?(提示:观察南北回归线附近)
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地形雨”多形成于:( )
A 沿海平原
B 内陆高原
C 迎海风的山坡
D 背风山坡
2.下列关于世界降水分布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赤道地区降水多
B 两极地区降水少
C 沿海地区降水少
D 沿海迎海风的地区降水多
3.下列降水最少的地区是:( )
A 赤道附近
B 亚欧大陆的东部沿海地区
C 中纬度大陆的西部沿海
D 两极地区
4.某地在一个月内有一次降雨为20mm,两次降雪分别为7mm和15mm,计算得出该地该月的降水量为:( )
A 27mm
B 20mm
C 42mm
D 22mm
5.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 )
A.储水瓶
B.储水筒
C.雨量器
D.量杯
6.降水的形式包括:( )
A.雾、霜、云
B.雨、雪、霜
C.雨、雪、冰雹
D.霜、冰雹、雪
7.下列关于降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面向海洋的山坡都是多雨的
B.地处回归线附近降水一定稀少
C.有雨必有云,有云未必有雨
D.沿海地区一定多雨
8.台风带来的降水为:( )
A.地形雨B.台风雨C.对流雨D.锋面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