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理论与女性写作

合集下载

女性写作特点与技巧

女性写作特点与技巧
• 简单的饭食,素淡的家居服饰,是本色 却也处处透着“适宜”,是绝不会令人 产生轻贱之心的。
• 小说描写王琦瑶与康明逊在爱情试探中 的内心渴望与言行的小心翼翼,正是坚 定地维护自己的自尊。但是,一旦知道 康无意与自己结婚而只想保持一种感情 的联系也就退而求其次了:’不妨抓住 眼前的欢爱”。“虚无就虚无,过眼就 过眼,人生本就是攒在手里的水似的, 一总是流逝,没什么千秋万载的一说。”
• 上海弄堂小家碧玉一生的爱恨悲欢虽与时代的 风雨紧紧粘在一起,但远离政治的边缘人,却 是在主流历史之外经营自己的小天地。然而真 正决定她命运的还是历史。
• 铁凝的《玫瑰门》以女性的血缘为主脉, 构建小说框架,是一部母系族谱的女性 生活史。同时也是“仿男性争斗”式的 女性关系的逼真描写。它是祖系(外 婆)、母系(舅妈)与孙系(苏眉)在 “文革”专制年代下的性别罹难、人格 异化与最终难以获救的故事。既是性别 的,又是政治的,既是生理的,又是社 会的。地主出身的外婆司绮纹在灾难面 前练就了非凡的生存本领和能屈能伸、 随机应变的个性。
• 表面的日子平淡如水,内心的情感潮水却从未 平息。与程先生、康明逊、老克腊等几个男人 的复杂关系,想来都是命里注定,爱她的和她 爱的。
• 80年代改革开放,沙龙、舞会再度时兴,王琦 瑶在她的小巷里一下又成为关注的目标。一边 是怀旧,一边是憧憬。已是知天命之年的王琦 瑶难逃劫数,与女儿的男同学发生畸恋,最终 是长脚盗金被发现,王逼其自首而被对方失手 杀死,命丧黄泉。
• 《长恨歌》叙写一个上海女人四十年的 情与爱,笔致细腻绚烂、跌宕起伏。
• 1948年,还是上海弄堂里普通中学生的 王琦瑶被选为“上海小姐”,从此开始 了命运多舛的一生。做了李主任爱丽丝 公寓里的“金丝雀”,从少女变成了真 正的女人。上海解放,大员遇难,王琦 瑶带着受挫的心回到乡下外婆家。

女性文学名词解释

女性文学名词解释

女性文学名词解释女性文学是指以女性为主体的文学创作,它关注女性的经验、视角和价值观,并试图挑战和改变男性主导的文学传统和与之相关的性别偏见。

女性文学起源于20世纪的女性解放运动,通过女性作家的努力和创作,逐渐形成了独立的文学流派。

女性话语权:指在文学作品中,女性所拥有的表达自我、叙述自己经历和观点的权力。

传统的文学作品中,女性往往被男性主导的文化视角所忽视或剥夺自己的话语权。

女性文学强调以女性的视角出发进行创作,赋予女性以更多话语权,让女性的声音被听到和尊重。

女性主义:女性主义是一种反抗与批评男性主导和性别不平等的思想和政治运动。

女性主义文学关注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和压迫,并试图颠覆传统的性别角色和价值观。

女性主义文学经常探讨女性身份、权力关系和性别角色的问题,通过呈现女性的独特经验和追求平等的理念,提倡性别平等和女性权利的实现。

自我认同:自我认同是指一个人对自我身份的理解和接受。

女性文学探讨女性的自我认同问题,对社会对女性的固有观念和性别角色的规定提出质疑,试图建立起女性独有的自我认同。

通过创造与表达女性的个人和集体经验,女性文学为女性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和界定自我的空间。

女性体验:女性体验是指女性在生活和社会中所经历的独特的经验。

女性文学通过关注女性的生活、情感、社会地位等方面的问题,试图展现女性特有的经验和感受。

女性体验既包括对女性权益的关注,也包括对女性身份的认同和自我发展的思考。

女性性写作:女性性写作是一种关注女性性的文学创作。

传统的文学作品中,性常常被男性的视角所塑造和定义,女性的性经验和性的欢愉往往被忽视。

女性性写作试图改变这种状况,将女性性带入文学创作的范畴中,并通过女性独特的视角和经验来探讨性自由、性权利和性别平等的问题。

女性叙事:女性叙事是一种以女性视角、女性经验和女性写作方式构建故事的文学形式。

女性叙事试图挑战传统的男性主导的故事叙述方式,揭示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困境和抗争。

女性叙事常常强调女性主体的意识和情感,并探索女性意识形态、身份和权利的问题。

女性书写_刘岩

女性书写_刘岩

力求在理论思辩层面有所建 的批评 话 语 , 树, 此间 的 学 术 创 新 尤 以 美 国 和 法 国 学 界 女性主义理论家或从现 为代表 。 在 美 国 , 、 有学科中 借 鉴 、 或自己发明了诸如“ 厌 女” “ 、 “ 、 “ 、 “ 父权 制 ” 男 性 霸 权” 性 别 歧 视” 疏 、 “ ( , : 离” 压 迫” 等 批 评 术 语, G r o d e n e t a l ) 有效 揭 示 出 性 别 角 色、 性别身份和性 3 0 1 别关系在文学文化中的再现机制及其背后 展现以男性为中心确立 蕴藏的 权 力 关 系 , 的有关文学经典的标准和规范如何把女作 家排斥 在 外 。 在 法 国 , 女性主义理论家对 于性别与语言之间关系所做的后结构主义 阐释生发出 有 关 女 性 书 写 、 女 性 话 语、 女性 ) 主体 、 女性的性 ( 等一系列 f e m a l e s e x u a l i t y 范畴 , 拓展了性别的本体论思考 。
不 父权体 制 对 女 性 写 作 施 加 的 所 有 禁 忌 , 断重 申 “ 只 有 通 过 写 作, 通过女性作者针对 通过挑战遭受阳具统治 女性读 者 的 创 作 , 的话语 , 女性 才 能 确 立 自 己 的 地 位 , 这一地 并不 位不是 被 原 有 象 征 符 号 体 系 确 立 的 , 。 处于 该 体 系 之 中 , 而 是 处 于 沉 默 之 外” ( ) 8 8 1 第三 , 女性必须用身体表达经验和思 想 。 西克苏认 识 到 , 女 性 内 部 具 多 元 特 征, “ 无法讨论 某 一 种 女 性 性 征 , 很难讨论某种 统一的 、 同质 的 、 可以用不同编码分类的特 , ( ) 征” 因为女性的想象是永不枯竭的。 8 7 6 在男性 看 来 , 女性的性征总是同死亡联系 在 一 起 ,( 8 8 5) 但 女 性 身 体 的 双 性 ( ) 气质以及性( 行 为) 的流动复杂 b i s e x u a l 性特质都 没 有 被 充 分 认 识 和 书 写 。 ( 8 8 5) 实际上 , 女性 的 身 体 支 撑 着 其 话 语 的 逻 辑 , “ 她用身体 实 现 所 思 , 并把思想铭刻在身体 。( “ 之中 ” 西 克 苏 言 简 意 赅 地 指 出: 女 8 8 1) 她们必须创造出 性必须 通 过 身 体 来 写 作 , 摧 毁 性 别 隔 阂、 社会等 蕴意丰 富 的 语 言 , ” ( ) 级、 修辞话语 、 法规条文 ……。 8 8 6 第 四, 女 性 用 母 亲 的 白 色 乳 汁 书 写。 在创作 传 统 上 , 西克苏提倡女性从母亲的 “ 。( 用 白 色 墨 水 书 写” 馈赠汲 取 灵 感 , 8 8 1) 她认为 , 女性身上总是存在某种母性的品 滋养生命 , 抗 拒 分 离, 维 系 女 性 纽 带, 把 质: 个体的 女 性 同 整 个 女 性 的 历 史 结 合 起 来 。 ( ) 这些品质对于女性获得独立身 8 8 1—8 2 份至关 重 要 : 女性体内总留有来自母亲的 滋养 , 她能够 把 这 些 再 赋 予 另 外 的 生 命 , 使 爱得以延 续 。( 母亲因此成为一个“ 隐 8 8 1) , ( 喻” 她身体具备的馈赠和养育能力 8 8 1) 在新一代女性身上得到继承 。 第五 , 女性应 该 先 借 用 男 性 的 话 语 , 然 “ 后才能飞 翔 。 西 克 苏 认 为 , 女性一直在男

女性写作

女性写作

女性写作第一节女性运动与女性主义文艺理论一、妇女的命运史:自从有了人,世上便有了男人和女人。

女人也有了自己的生活道路。

迄今为止,妇女的命运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史前时期(母系氏族时代)这一个阶段是母系氏族时期。

以母亲的血缘确定关系,母亲、女性的权力是置高无上的。

这是一个野蛮的、落后的时代,生产力落后,妇女承担着物质生产和人口生产的双重任务。

实行群婚、杂婚。

妇女的命运是很悲惨的。

这时的母权是一种本能,一种自然的分工,是一种义务。

2、第二个阶段:奴隶时期包括父系氏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前期。

这时的妇女处于家庭之中。

男子参加经济生产劳动,为家庭增殖财富。

妇女专事生育,为某一男子传宗接代。

男子为了保证自己的纯种后代,几乎不给女子任何与外界接触的机会。

于是,妇女的天发完全局限在一个家庭。

她们的意识,也从整个社会中脱离出来,沦为家庭意识的奴隶。

3、第三个阶段:社会时代(解放时代) 资本主义社会后期,社会主义时代,妇女走出家庭,参加了社会生产。

从事人口生产和社会生产。

她们走入社会,并不是出于解放自己的需要,而是迫于生活。

她们走入社会,动摇了夫权家庭,也是她们解放的必要社会前提。

也正因为她们走入社会,最后才形成了女权运动,呼吁解放自己,赢得了社会解放。

二、中国妇女的命运史中国妇女的命运基本与世界妇女命运保持一致,只不过更具体一些,她们也有三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奴隶时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家庭中的妇女。

她们拘囿于家庭,生儿育女,侍侯丈夫和公婆。

男尊女卑,三从四德,这是一个女人不是人的时代。

2、第二个阶段:过渡时代“五四”时期到三十年代,随着五四运动的爆发,她们也被惊醒了,走出家庭,走入社会,在获得社会解放的同时,也获得了个性解放,可惜,她们的解放先天不足,社会基础薄弱:是无产阶级的社会运动,而不是中产阶级的社会运动(个性解放)。

她们缺少支持。

五四后,就陷入复杂的窘迫之中,要么走入社会之中,首先获得社会的解放,然后才获得个人的解放;要么走回家庭,贤妻良母,生儿育女。

女性写作与女性主义的关系解读

女性写作与女性主义的关系解读

女性写作与女性主义的关系解读在当代,女性的地位和角色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女性不仅在社会经济领域崭露头角,还开始重新定义自己在文学和写作领域的地位。

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曾经说过:“女性写作就是为了使女性能够听到自己的声音,能够听到对她们的世界和经验的描述。

”从这个角度来看,女性写作与女性主义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

首先,女性写作提供了一个表达和宣扬女性主义观点的平台。

女性主义倡导女性在社会、政治和经济领域享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女性作家通过她们的作品探讨性别不平等,揭示父权制度对女性的压迫和剥夺。

例如,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到灯光之塔去》通过女性角色的内心独白展示了父权社会对女性精神健康的摧残。

这样的作品不仅为女性主义运动提供了理论支持,也鼓励和激励着更多的女性参与到这场运动中来。

其次,女性写作打破了男性中心主义的传统文学模式。

过去,男性是文学的主流创作者和读者。

女性的视角和经验被边缘化和忽视。

然而,女性写作的兴起改变了这种格局。

女性作家带着她们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以一种全新的方式重新审视和创造了文学作品。

女性作家的作品突破了传统写作的限制,丰富了文学的形式和内容。

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更加真实且多元化,从而使得整个文学领域更加包容和丰富。

此外,女性写作还为女性提供了一种自我认同和自我救赎的方式。

通过写作,女性作家能够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想,在文字中获得自由和解放。

例如,美国作家西尔维娅·普拉斯提的《贝尔·杜·犹太人》中,主人公贝尔·杜以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反抗精神,表达了对女性地位束缚的不满和追求真正自由的渴望。

这种通过写作寻求自我认同和解放的经历,不仅激励着其他的女性作家,也启发了更多的女性去勇敢面对自己的生活和挑战社会的不公。

然而,女性写作与女性主义之间并非总是完美契合。

有些女性作家更注重个体的表达和创作,而并非刻意强调女性主义的立场。

西方文论相关批评术语(人大文学院)

西方文论相关批评术语(人大文学院)

西方文论相关批评术语(人大)Absence 缺省 一些当代批评家特别关注文学作品背后被缺省掉的内容。

法国学者 Pierre Macherey 于 1966 年出版《文学生产的理论》一书,在他看来,作品并不是自足(self-sufficient) 的,而是必然伴随着某种缺省;弗洛伊德是将某些被缺省的词语归于潜意识。

按照这样 的理论,作品是围绕着缺省来建构的,缺省决定着作品的最终形式。

Affective 效果 理查兹出版于 1924 年的著作《文学批评原理》以及维姆萨特和伯兹里发表于 1949 年的论文《效果谬见》,是这一术语的两种不同来源。

理查兹是在讨论读者对文学作品 的阅读经验时谈到“效果”;维姆萨特和伯兹里则是警惕过多注重作品效果、而不是作 品本身的倾向。

后来美国批评家斯坦利·费希又用“效果的文体学” (affective stylistics) 取 代 其 早 期 的 概 念 “ 新 文 体 学 ” ( new stylistics ) , 以 强 调 特 定 解 释 群 体 (interpretive community)对于效果的规定性;这样,他认为文体学的侧重“便从印刷 文本的空间语境转向了心灵及其经验的时间语境”。

Alienation 异化 “异化”作为一个哲学概念始于黑格尔,本来是指“理念”在其自我发展过程中不 断在对立的形式中实现自己的运动。

后来马克思在费尔巴哈的基础上借用这一概念,提 出“异化劳动”的理论,意指人的创造物反过来奴役人,使“物”成为支配性的力量。

后世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也是在此意义上使用“异化”的概念。

Alienation effect 间离效果 布莱希特所用的术语,德文为 verfremdungseffekt ,英文亦译作 dislocation 或者 estrangement effect。

间离效果是要防止观众沉迷于“戏剧的世界”(world of the play), 防止观众将戏剧幻想为真实的生活。

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研究西方女作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的重要意义

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研究西方女作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的重要意义

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研究西方女作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的重要意义王延内容提要在西方文学的历史中,由于父权制文化的主导地位,男性文学家一直占主导地位,妇女虽然有自己的文学传统,却没有被引起足够的重视。

传统的对女作家作品的研究也是采用“男性中心文化”的男性视角展开的,并用男性的标准对之加以衡量。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作为一种新的,独立的文学批评方式出现在文学批评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解读文学作品。

“女性意识”是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核心,是妇女文学研究的中心观念,也是妇女文学的批评标准。

因此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研究西方女作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女作家女性意识在西方文学的历史中,由于父权制文化的主导地位,男性文学家一直占主导地位,在浪漫主义文学以前的时代是清一色的男性文学。

传统的文学史是一个由一个个的“文学经典”汇成的男性文学的历史,这些经典将男性文本和男性经验作为中心,处处显露出对女性的歧视,甚至憎恨。

妇女虽然有自己的文学传统,但相对于悠久的文学历史长河,它实在是太短、太不被重视,也太难以引起重视了。

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我们才看到妇女的写作。

从简·奥斯汀到勃郎特姐妹到乔治·爱略特我们才看到女性作家开始在文学史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在文学的长河中只是疏星散见。

因此对女作家作品的研究并不多见,而且传统的对女作家作品的研究也是采用“男性中心文化”的男性视角展开的,并用男性的标准对之加以衡量。

这样阐释和衡量的结果,就是使男性的文学经典标准得到更进一步的确立,男性文学的中心地位也更加牢固,女性作品被排斥到边缘。

女性作家能克服重重困难、拿起笔来进行创作这本身就是对大一统的男性文化的冲击;女作家的创作,一方面是女性经验的反映,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种既有颠覆性又有包容性的写作,它是在父权中心文化内部对之进行颠覆的写作,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常常是不自觉流露出来的。

女性主义与文学

女性主义与文学

女性主义与文学在现代社会中,女性主义的观念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

女性主义是一种追求性别平等的理论和实践,旨在消除性别歧视和不平等。

在文学领域,女性主义思潮也渐渐崭露头角,为女性写作和女性文学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本文将探讨女性主义与文学之间的关系,以及女性主义如何影响着文学的发展。

女性主义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女性开始觉醒并追求平等权利。

在文学领域中,女性作家通过自己的创作探索女性的内心世界和社会地位。

她们以女性为主角,通过描述女性经历来呈现女性的力量和复杂性。

在这个过程中,女性作家们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如性别歧视、男权主义的束缚、女性身份的建构等等。

女性主义文学强调女性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

女性作家通过刻画女性角色的个性和独立性来诠释女性主义的精神。

她们不再被定义为男性的附属品,而是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例如,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的代表作《到灯塔去》以女性为中心,通过揭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被压抑的经验和内心矛盾来探索女性的情感和情绪。

同时,女性主义文学也关注女性与男性之间的权力关系和家庭关系。

女性主义作家以家庭和婚姻为背景,探讨了女性的社会角色和质疑传统性别角色的桎梏。

美国作家玛格丽特·艾特伍德的《骰子楼》就是一部经典的女性主义小说,通过描述一个家庭的故事,揭示了女性在家庭内外的束缚和社会角色的局限。

女性主义文学也成为了女性争取权益和表达自我声音的重要途径。

女性作家们通过叙述女性的抗争和追求平等的经历,激励其他女性意识到自身的权益和力量。

例如,美国作家艾丽斯·沃克的《紫色小孩》讲述了黑人妇女奋发图强的故事,揭示了种族和性别的复杂性,以及黑人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

女性主义文学不仅意味着女性作家写作,也意味着批评家对文学中性别议题的探讨。

女性主义批评家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性别角色、性别建构和性别关系,揭示了社会性别观念的缺陷和影响。

她们关注女性作家的创作风格和主题选择,并从女性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和评价。

女性主义写作的名词解释

女性主义写作的名词解释

女性主义写作的名词解释引言:在当代社会,随着女性地位的提升和性别平等的呼声日益高涨,女性主义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女性主义探讨了女性在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中所面临的不平等待遇,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观点和方法。

其中,女性主义写作作为女性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字传达女性的经验和观点,探索女性权利和身份的内涵。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释女性主义写作的含义和价值,并探寻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

一、女性主义写作的定义女性主义写作是一种通过文字表达女性经验、探索女性身份和权力的文学创作形式。

它旨在揭示女性在社会中的处境和问题,并提供对于性别不平等的反思。

女性主义写作的特点是关注女性的权利和自由,批判性地审视社会对性别角色的设定,并为女性探索自身的声音和权力提供平台。

二、女性主义写作的起源女性主义写作起源于19世纪晚期的女权主义运动,当时女性开始要求自己的平等权利和参与社会事务的机会。

作为女性主义活动的一部分,女性开始运用文字来表达自身的经验和追求。

这些文学作品表达了女性的内心世界和他们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所面临的各种困境,为女性权益的争取提供了力量和认同。

三、女性主义写作的形式女性主义写作包含了多种形式,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

这些文学作品通过文学语言和艺术手法,呈现了女性的才智、情感和创造力。

通过叙事、描写和对话等手法,女性主义作家探索女性身份的多元性,并呈现出女性独特的视角和经验。

四、女性主义写作的价值女性主义写作具有重要的社会和文化价值。

首先,它为女性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的平台。

女性主义写作给予女性权利和自由,让她们能够表达自己的声音和观点。

其次,女性主义写作为女性权益的倡导者和捍卫者提供了证据和论据。

通过呈现女性的经验和观点,女性主义作家揭示了社会中存在的性别不平等问题。

同时,女性主义写作也为女性提供了一个反思自我的机会,帮助她们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份和力量。

五、女性主义写作的现实意义女性主义写作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文学

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文学

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文学女性主义文学是指以女性为主题、关注女性问题、探讨女性经验和探索女性权利的文学作品。

它在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学流派。

本教案将从女性主义文学的起源、发展、代表作品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女性主义文学的起源女性主义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欧洲和美国。

当时,女性开始反抗传统的性别角色和社会对女性的限制,她们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声音和诉求。

例如,英国作家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的小说《简·爱》探讨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婚姻的反思,成为了女性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二、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女性主义文学在20世纪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女性作家开始更加关注女性的权利、自由和平等。

她们通过文学作品来揭示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结构和性别歧视的问题。

美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到灯塔去》通过描写女性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由的追求,探讨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成为了女性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三、女性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除了《简·爱》和《到灯塔去》之外,女性主义文学还有许多经典的代表作品。

例如,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小说《飘》通过塑造坚强独立的女性形象斯嘉丽,探讨了女性在战争和社会变革中的生存和抗争。

法国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则从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女性的身份和性别问题,对女性主义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女性主义文学对社会的影响女性主义文学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为女性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声音的平台,让女性的经验和观点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其次,女性主义文学揭示了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结构和性别歧视的问题,引发了对性别平等的思考和讨论。

最后,女性主义文学激发了更多女性参与文学创作的热情,为女性作家们争取了更多的机会和权益。

五、女性主义文学的未来发展女性主义文学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女性主义批判理论与方法评析名作

女性主义批判理论与方法评析名作

女性主义批判理论与方法评析名作女性主义理论又称女权主义,主要是指为了结束性别主义和性压迫,从而促进性别平等。

女性主义认为当前的社会是建议在男权主义为中心的父权社会体系,女权主义理论更多的是为了了解不平等现象的本质及性政治等议题。

女性主义理论者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女性在全世界都欧式一个受压迫和歧视的等级。

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主要是作为一种文本批评的潮流,在西方的动荡历史时期出现。

法国女性主义家提出了“人造女性”的观念,促生了一大批的女性批评加,开始关注父权制下女性的不平等现象。

女性主义后来逐渐变成了社会运动,对社会各个领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女性主义这一专业术语原本是在政治领域中提出和运用的,旨在在以男权主义为核心的体制中为女性利益而发声。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女性开始关注更多领域中的女性主义解读,文学领域的女性主义批评成为了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女性主义的文学评更多关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性写作的特有方式,女性话语模式和文学经验成为新的女性主义研究方向。

因此,对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和精神世界的研究,逐渐成为女性主义文学研究的重点。

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女性”、“女性主义”和“女性写作”概念的本土化理解及运用

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女性”、“女性主义”和“女性写作”概念的本土化理解及运用
意 ”的 真 正 追 寻 , 只 能 是 “ 读 ” 西 方 女 性 主 义 而 误 。 批 评与 中 国的女性 、 中国 的文 学现 实 相 遇 后 生成 与 的 文 学 批 评 , 文 化 积 淀 、 实 处 境 、 体 目标 功 能 其 现 具
的 层 面 寻 找 出 女 性 的 自我 身 份 。 14 9 9年 1 1月 , 西
本 的 权 力 概 念 。 米 利 特 试 图 赋 予 愤 怒 的 、 压 抑 的 受

b r) 苏 珊 -格 巴 ( u a b r 在 她 们 合 写 的 《阁 et 和 S s n Gu a ) 楼 里 的 疯 女人 : 女 作 家 与 1 妇 9世 纪 的 文 学 想 象 》的
绪 言 里 , 语 言 的 发 展 对 男 权 与 男 性 性 征 进 行 了论 从 证 。她 们 认 为 : 自从 维 多 利 亚 时 期 以来 , 系 的 文 学 父
本概念的中西对照 , 阐释女性主义文学批 评 中这三个基本概念 引入 中国后的变异及 运用情 况。
[ 键词 ]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本土化; 女性; 女性主义; 女性写作 关
中图分类号 : 0 . I 67 2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6 2— 6 0 2 0 ) 7— 0 4— 2 17 8 1 (0 9 0 0 1 0
语文学刊
20 09年第7 期
论 女性 主 义 文 学 批 评 中“ 性 ”、 女性 主 义 ” 女 “ 和 “ 女性 写作 ” 念 的本 土 化 理 解 及 运用 概
。郑 燕
( 浙江 金融职 业学 院, 浙江 杭 州 3 0 1 ) 10 8
[ 摘 要] 女性、 女性主义、 女性写作是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中的三个基本概念。通过对这三个基

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

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

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一、本文概述《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这篇文章旨在探讨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女性主义文学理论起源于西方,旨在揭示文学作品中的性别偏见,推动女性作家和作品得到更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自20世纪80年代起,女性主义文学理论逐渐进入中国,与中国特有的文化背景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主义文学理论。

本文首先回顾了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在西方的发展历程,然后详细分析了该理论在中国的传播路径和接受过程。

通过对中国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梳理,文章展示了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如何在中国文学中发挥作用,揭示出中国女性作家在创作过程中所面临的独特挑战和机遇。

文章还深入探讨了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对中国文学批评、文学教育和文学创作的影响。

随着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批评家开始从女性视角解读文学作品,促进了中国文学批评的多元化发展。

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也对中国文学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推动了文学教育中对性别平等和多元文化的重视。

本文总结了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中国文学的贡献,并展望了未来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的演变和影响,以及它如何在中国文学的土壤中生根发芽,成为推动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核心观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源于西方的妇女解放运动,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传入中国以来,便对中国的文学研究和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核心观点在于重新审视和解读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揭示女性在历史、社会和文化中的被压迫地位,倡导女性写作和女性视角,以及推动文学作品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强调对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重新解读。

传统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常常被描绘为弱小、被动、依赖的角色,而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则试图打破这种刻板印象,揭示女性形象背后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现当代文坛上的女性文学研究与创作探讨

现当代文坛上的女性文学研究与创作探讨

添加标题
女性主义理论在 女性文学研究中 的应用:通过分 析女性作家的作 品,探讨女性在 社会、政治、文 化等方面的地位 和权益,以及女 性在文学创作中 的角色和地位。
添加标题
性别研究与女性文学的关系
性别研究:研究性别差异、 性别角色、性别认同等
女性文学:以女性视角、女 性经验、女性情感为创作主 题的文学作品
0 4
女性文学的语言特点
细腻生动:女性 文学的语言往往 细腻生动,能够 深入描绘人物的 内心世界和情感
变化。
情感丰富:女性 文学的语言往往 情感丰富,能够 表达出女性特有 的情感体验和情
感表达方式。
形象鲜明:女性 文学的语言往往 形象鲜明,能够 塑造出鲜明生动 的人物形象和场
景。
语言优美:女性 文学的语言往往 优美,能够展现 出女性特有的审 美情趣和审美追
女性文学与社会学的交叉研究: 分析女性作家的社会背景和创 作环境
女性文学与历史学的交叉研究: 研究女性作家的历史背景和创 作背景
女性文学与哲学的交叉研究: 探讨女性作家的哲学思想和创 作理念
女性文学研究的方法论探讨
文本分析法:通过对文学作品 的文本分析,探讨女性作家的 创作特点和思想内涵
女性主义理论:从女性视角出 发,关注女性在社会、文化、 政治等方面的地位和权益
发展。
丰富文学创作: 女性文学丰富了 文学创作的多样 性,为文学创作 提供了新的视角
和思路。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女性文学对性别平等的推动
女性文学揭示了女性在社会中 的地位和角色
女性文学促进了性别平等的观 念和意识
女性文学为女性提供了表达自 己观点和情感的平台
女性文学推动了性别平等的社 会变革和进步

女性主义与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与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与女性文学[摘要]女性主义始终是一种与时俱进、持续不断改造社会的解构力量。

西蒙•波娃经典的表述:“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养成的。

”女性研究的学科化没有国界和民族界限。

女性写作的积极意义普遍存在。

[关键词]女性主义女性写作女性文学1 本土化:西方和女性主义之间的缝隙如果我们把强调本土说成是一种民族主义的情绪流露很多人不会承认。

她们会指出中国有自己特殊的问题,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都是有局限的。

这样的说法固然没有错,但在冠冕堂皇的理由后面,民族主义的意识确实成为拒绝西方理论的一种潜意识。

毛泽东的性别理论,是当代中国本土最重要的理论资源之一。

毛泽东的具体表述是:“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男同志能办到的事,女同志也能办到。

”社会性别理论最简洁也是经典的表述是西蒙•波娃的那句话:“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养成的。

”女性研究的学科化是没有国界和民族界限的。

民族自尊性或许应该体现在对外来文化的选择上,而不是体现在拒绝上。

我们既应该避免把本土性别理论当作西方理论的附属部分,也应避免以本土理论去对抗西方理论。

如果我们把自己和对象都放在一个更为宽容的位置,在选择自己一种立场的同时,接受多元共存的事实,这对于性别理论的讨论和发展来说,或许有着更为积极的意义。

2 女性写作的意义在西方,柏拉图认为,成为文学家有三个必要条件:第一是天赋,第二是知识,第三是技巧。

知识需要学习,而技巧需要训练,后两者都和传统女性无关。

女性在私人空间的活动从来未历史所忽视和湮没,文学是女性伸向社会的触角,通过文学阅读,获得对社会的看法,通过写作,达成和社会的沟通。

但对女性而言,社会批评的压力又在无形中存在,女性不仅担心自己不成熟的社会经验可能让她的写作招致批评,甚至女性本身从事这种不适合身份的写作活动,就可能是不名誉的。

这些顾虑使早期的女作家不敢公开自己的写作活动。

在女性早期的写作活动中,女性感到的压抑和女性渴望突破的愿望,始终处于一种矛盾状态。

女性写作

女性写作

“当隐私被消费,当性话语泛滥,我们的想象空间也就所剩无几了”雪米莉之后,出版商们似乎渐渐找到了“生长点”,于是各种版本的美女作家丛书爬上了书架。

开始是很淑女的,只有黑压压的文字,后来便有了玉照,但还算端庄,后来的后来,随着明星写真集的走俏,这玉照也日渐前卫,总的基调是,胆子一天天大起来,衣服一天天小起来,文字一天天轻起来。

这只是个羞答答的过渡期。

很快,新新人类横空出世,美女作家乳燕试飞,其代表人物自然是上海滩的卫慧。

开始,人家阿慧小姐还含蓄了一把,说是“用身体写作”。

大约愚钝如我辈者还有一批,也就听得云里雾里。

于是,阿慧又出来作补充,说是“用器官写作”。

到了这份上,我硬是还没听懂:写作用的是心和脑,还有手,当然是用器官写作啦!及至后来,阿慧号召我们都要像她那样疯狂,并大谈性高潮的奥秘,我这才终于闹明白她所谓的器官所在地。

对话:当代诗歌创作中的“身体写作”(吴思敬西渡等)关于“身体写作”的历史与概念吴思敬:“身体写作”可以链接的现象有很多,在20世纪90年代它既可以涉及小说,也可以涉及诗歌。

作为来自西方的一种批评话语,“身体写作”无疑是与西方女性主义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但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却是早就存在的。

今天我们主要探讨的是“当代诗歌创作中的‘身体写作’”问题。

我认为“身体写作”这个术语虽是由西方引进的,但它既然来到我们的文化语境下,就势必要为我们的文化所渗透,那么,我们中国学界应该为中国的“身体写作”赋予什么样的一种内涵。

我个人以为“身体写作”更多的应该是一种基于本能、原欲的写作,跟它相对的,我们也可以称之为“灵的写作”,如大家所熟知的海子的写作。

那么,“身体写作”和“灵的写作”这二者究竟处于一种什么关系,真正的诗歌写作是不是应当是灵肉统一的写作,这些问题都值得进行深入的讨论。

另外,我们又应当如何看待当前诗歌创作中的“身体写作”,“身体写作”是不是文学的世俗化、文学的倒退或者是精神匮乏的象征,都是非常值得讨论的。

女性主义文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女性主义文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女性主义文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1女性主义教学法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首次出现了女性主义教学法这一概念,女性主义教学法又分为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广义的女性主义教学法指的是只要与女性主义相关的知识传授与学习,都归为女性主义教学论中的一部分。

女性主义教学论尽管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但其在进展过程中却始终坚持一个目标,即通过对社会和教育领域进行批判与改造来实现公正与平等。

在课堂教学中,女性主义教学法属于狭义的层面,即该教育不仅要将知识进行传授,更重要在于让学习者能够成为知识的拥有者。

女性主义教学法使课堂中学生主体地位更为突显,同时也打破了教师的只是权威形象,强调了课堂教学平等与合作的理念。

女性主义教学法最初只运用在妇女研究项目中,而近些年来则逐渐成为了高校的学科教学中的一部分。

在女性主义教学法中主张释放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较为注重知识产生的过程,其教学方式主要通过参与、对话以及经验传授等方式进行,学生的个体学习体验是女性主义教学法的重点。

同时女性教学法还是分注重多元文化,提倡教师创设课堂气氛,加强师生互动,通过互动来增加学生的知识,同时锻炼其制造与批判能力。

教学课堂中的民主与开放氛围也是女性主义教学法的主要特色,教师运用女性主义教学法是为了给学生创设一个思维锻炼与积极反馈的良好课堂氛围,使教学能够持续进行并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将女性主义与女权主义的概念混淆,在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分析的时候也就容易出现错误的观点见解。

女性主义教学法注重的是对男性作品中所呈现的女性形象以及社会历史形象进行深入分析,并就女性形象与作用进行细致的探寻。

在英美文学中,男性文学作品占据了大多数,而这些作品中往往存在着大量的不平等观念,男作家在对女性形象进行刻画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过分理想化女性形象,作家笔下的女性往往具有完美的性格,或温柔或美好,二是过于极端刻画女性形象,将女性视为社会异类,刻画成恶魔。

而这两种形象显然都不是真实的女性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核心家庭的建立:子承父业。规定了男性的权利和女性的义务 ❖ “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礼记》(经济和
心理方面从于人) ❖ “夫受命于朝,妻受命于家”:女性与社会生活无缘 ❖ “妇顺者,顺于舅姑,和于家人,而后当于夫,以成丝麻布帛之事” ❖ “男子居外,女子居内,深宫固门,阁寺守之,男不入,女不出,男不
五:男女平等与当代性别经验的错位
❖ 50—70年代,妇女能顶半边天,男同志能做到的事 女同志也能做到:三八红旗手,铁姑娘——劳动力 与 女性的体能问题被忽视
❖ 80年代早期,女性在家庭和事业之间艰难选择。张 洁《方舟》张辛欣《在同一地平线上》女性现实生 存的尴尬:她们即希望生活得像个男人,又希望生 活得像个女人
❖ “夫妇之道为人伦之始”,“君臣之道造端于夫 妇”。《中庸》——父权社会统治秩序的产生过 程。
❖ “夫者扶也,以道扶接;妇者服业,以礼屈服” 《白虎通》
❖ 屈原《离骚》以香草美人自喻
❖ 曹植《美女篇》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 曹丕《燕歌行》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 守空房,忧愁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言内,女不言外,内言不出,外言不入”
2《释名》与男性话语权
❖ 天子之妃曰后,后者,言在后不敢以副言也 ❖ 诸侯——夫人,夫,扶掖,扶助其君也 ❖ 卿——内子,在闺门之内治家也 ❖ 大夫——命妇,妇,服也,服家事也 ❖ 士庶人——妻,夫贱不足以尊称,故齐等言

❖ 所有关于女性的评价,规范都是男性的话语行为 ❖ 《说文解字》男,从田从力,丈夫也。妇,服也,
信用卡 ❖ 沃尔斯通拉夫特:《女权辨》要求男女平权
❖ 女权主义——女性主义
❖ 女性写作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揭示文化中 被压抑的女性本质、建构女性美学)
❖ 性别成为一种立场,一种否定性的,反秩序 的,反异化的立场
三,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
❖ Women: 女子、女性(清末,强调社会角 色)、妇女(生产劳动和政治功能)
也会依照性别来规范孩子的行为。
❖ 90年代商品化的社会,性别角色被重新定义, 某种程度上似乎达到了男女平等:
❖ 选美活动,娱乐消费品,F4和美人关
❖ 择偶——郎财女貌 漂亮的林道静找革命者, 漂亮的女孩子找有钱人(我不能因为他有钱 而不爱他),征婚——富翁与女研究生。
❖ 大学里女生的态度。
六,结论
❖ 我不否认这是个男权中心的社会,一整套价值标准都是男权 中心的标准。
❖ 女博士是第三种人,第四种人 ❖ 一个一事无成的女人更容易被社会接纳 ❖ 一个有男孩气的女孩更容易博得人们的好感。 ❖ 肖瓦尔特:如果女性主义只强调女性美学,变成一种新的性
别本质论,即使加上一个女权主义的参照性,我们也学不到 任何东西 ❖ 一个理想社会是能够给每个人平等发展的机会和可能,而不 因他的性别、种族、性取向等受到歧视和压力。
从女持帚洒扫也。 ❖ 司马光《训子孙文》“夫,天也;妻,地也;日,月;
阳,阴;天尊而处上,地卑而处下,日无盈亏,月 有圆缺,阳畅而生物,阴和而成物” ❖ 乃生男子,寝之床,衣之裳,弄之璋;乃生女 子……
❖ 女性的话语行为:《红楼梦》中贾母
❖ 人伦之始
❖ 伦:主次,上下,尊卑,等级
❖ 五伦:男女,夫妇、父子,兄弟,君臣——天地万物-男女-夫妇-父子-君臣-上下-礼仪有所错《易》
❖ 崔莺莺却没有资格殉情。 ❖ 女子的出路:女扮男装花木兰,或者成为某妻。
二,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
❖ 简·爱与阁楼上的疯女人伯莎·梅森 ❖ “空白之页”(伊萨克·迪尼森)葡萄牙修道院亚麻
血迹斑斑的故事 ❖ 波夫娃《第二性》,女人不是天生的,是被造成的。 ❖ 沃尔夫《自己的一间屋》,自己的空间——自己的
女性主义理论与女性写作
概论
女性主义理论如何成为可能?
❖ 弱势群体的标识:女性、少数民族 ❖ 托尔斯泰:女人啊,你的名字是弱者 ❖ 张洁:你将格外的不幸,因为你是女人
一,女性在文化上的弱势地位
❖ 1,关于“杀父之仇,夺妻之恨”
❖ 男耕女织与父子相继——男性在耕作中的决定性地位决定男性占有生产 资料。
❖ 80年代中后期,社会秩序重建,女性角色的变动导 致男性角色相应的变动,沙叶新《寻找男子汉》, 中国男子汉缺乏阳刚之气,只有阴柔之身,高仓健 成为偶像
女性主义的困境
❖ 妇女解放运动本身是否是一场权力之争。
❖ 通过通过书写女性经验是否能建构女性美 学。——女性与身体写作
五、反思女性主义
❖ 如果我们先悬置性别规范派生出来的男尊女卑的价值标准, 我们会发现
❖ 秋瑾的时代起,代表新的社会力量的新女性 出现(活动家,革命家,战士)《中国女 报》,女留学生,女作家。女性通过否定男 权来肯定自身:女人不是花瓶,玩物……
女性解放与民族解放的联合与分歧。
❖ 五四:娜拉、子君、叛逆之女,以爱情的名 义 如 庐隐,冯沅君
❖ 长不大的女儿:冰心。闺阁女子:凌叔华 ❖ 30年代:新的社会秩序重建,新女性或者回
❖ 政治抒情诗,
❖ 女性形象物品化:如花似玉,弱柳扶风,软玉温香, 冰肌玉骨——欲望的对象,可摘菜,可攀折,可把 玩。——女性的欲望被摈弃
❖ 花木兰,穆桂英:女英雄实现的恰恰是男性建功立 业的理想
❖ 焦仲卿妻,梁祝,虞姬:“死同穴”的爱情模式必 须有“夫”的认可才具有意义
❖ 男人也不是天生的,也是被造成的。 ❖ “夫受命于朝,妻受命于家” ❖ “男子居外,女子居内,深宫固门,阁寺守之,男不入,女
不出,男不言内,女不言外,内言不出,外言不入” ❖ 女性要从父母,和周里,顺舅姑的同时,男性要修齐治平 ❖ 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子则要有才。郎才女貌 ❖ 如果我们有孩子,我们教育他要正直、善良、坚强的同时,
到家庭,或者重新成为欲望化对象(丁玲的 选择)——走向革命(消除差异的性别平等)
口号:我是我自己的
❖ 我是谁?我自己是谁? ❖ 女性并没有建立一个科学的反传统的语汇系
统。——“我是和你一样的人”,准男人。 ❖ 新文学给与女性说话的权利,女性却并没有因此
获得自己的话语。 ❖ 男女平等的症结:女人跟男人平等,而不是男人
跟女人平等。女性没有建立起一套自身的价值标 准而是依照男性的价值标准来衡定自身。
四,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问题
❖ 周恩来:妇女解放须从民族解放中得来 ❖ 女性是否是妇女运动中的主体? ❖ 享有公民权的女性在多大程度上获得了解放意义上
的自主和自由? ❖ 妇女解放运动给女性带来的是一种权利还是一种强
制身份? ❖ 女性的心理—生理经验是否进入人们的视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