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1994年-2017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

合集下载

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制度改革历程

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制度改革历程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历程1948年12月1日,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支援全国的彻底解放,经华北、山东、陕甘宁、晋绥政府经过会商决定,将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农银行合并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并以原华北银行为总行。

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全国统一的货币——人民币。

人民币及其汇率制度自诞生至今已经历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固定汇率、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过程中的双重汇率和向市场汇率过渡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三个时期的发展和演变历程。

(一)、计划经济时期(1948—1978)从1948年12月人民币的诞生到1979年经济体制改革前,人民币汇率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经历了1949~1955年的旧人民币汇率和1955~1979年新人币汇率两个阶段的发展变化。

1949~1955年这段时期,人民币随着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和物价波动而不断进行着调整,1949年1月19日人民币汇率开始挂牌时,1美元合80旧人民币,由于当时物价上升的很快,而同期国外物价下跌,1950年3月13日调整为1美元兑换4200元人民币,这段期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为26170元。

从1955年新人民币的发行开始到1979年经济体制改革前提是人民币固定汇率机制形成时期。

1955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新人民币,新旧人民币的兑换比例为1:1000,由于这一时期我国建立和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受这种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人民币汇率与市场严重脱节,并被长期高估,很难起到调节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价格杠杆作用。

这一时期的人民币固定汇率机制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来考察:1955~1972年期间为一个阶段;1973~1979年期间为另一个阶段。

1955~1972年这一时期,我国已经进入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同时,这一期间国际货币制度采取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度,从而使得各资本主义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

所以,人民币汇率采取了稳定的方针,在原定汇率的基础上,参照各国政府公布的汇率进行调整除了个别货币的公开贬值或升值而做及时调整外,一般保持稳定不变。

中国汇率制度变迁史

中国汇率制度变迁史

中国汇率制度变迁史
3. 1994年至2005年:固定汇率制度再次调整 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1994年中国再次调整汇率制度,采取了“双向浮动汇率 制度”。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固定在8.28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但允许人民币在一定范围内 浮动。
4. 2005年至2015年:汇率改革和汇率篮子制度 2005年,中国宣布改革汇率制度,实行了汇率篮子制度。人民币的汇率不再与美元单一 挂钩,而是参照一篮子货币进行调整。这一改革使人民币汇率更加市场化,汇率波动幅度逐 渐增大。
中国汇率制度变迁史
5. 2015年至今:市场化汇率制度 2015年8月11日,中国央行宣布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行市场化汇率制度。人民币 的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央行只进行必要的干预。这一改革引起了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压力和 市场波动,但也增加了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
需要注意的是 率的稳定和市场的平衡。此外,中国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对外汇市场的监管和管理, 以确保汇率的合理稳定。
中国汇率制度变迁史
中国汇率制度的变迁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 1949年至1978年:固定汇率制度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实行了固定汇率制度。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固定不变,以1美元 兑换2.46元人民币的汇率为基准。这一制度在这段时期内基本保持稳定。
2. 1978年至1994年:双轨制汇率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开始逐步放宽对外汇的管制。1978年,中国实行了双轨制汇 率,即市场汇率和官方汇率并存。市场汇率主要适用于外贸、外资和旅游等领域,而官方汇 率主要适用于政府和国有企事业单位。

人民币汇率发展趋势

人民币汇率发展趋势

人民币汇率发展趋势人民币汇率一直是国际金融市场关注的焦点,其发展趋势对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都有重要影响。

下面将探讨人民币汇率的发展趋势以及对经济的影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从固定汇率制度到浮动汇率制度的转变。

在1994年之前,人民币的汇率被严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稳定贸易和经济。

然而,自从1994年开始,人民币逐渐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允许汇率根据市场供需关系逐步调整,这一政策的推出表明中国经济对外部经济环境的适应能力。

在过去的几年里,人民币的汇率变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中国政府的干预措施对人民币汇率产生了直接影响。

政府通过购买外汇储备来干预市场,以稳定人民币的汇率。

其次,全球经济形势和市场预期也会影响人民币的走势。

例如,如果全球经济形势不稳定,投资者可能会将资金撤离高风险的市场,导致人民币贬值。

在现阶段,人民币汇率总体呈现稳定的趋势。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支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例如加强对资本流动的管控和加强外汇管理。

此外,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渐转型和结构调整,人民币的汇率也受到国内经济运行状况的影响。

人民币的升值或贬值都可能对中国经济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对此,中国政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做出相应的调控措施。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经济有着重要影响。

首先,人民币贬值可以提升出口竞争力,促进出口的增长。

这对于中国来说是重要的,因为外贸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人民币的升值可以降低进口价格,减轻企业和消费者的负担,对于国内市场需求的扩大有积极的影响。

然而,人民币的过度贬值或升值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例如通胀压力和资本流出压力。

总之,人民币汇率的发展趋势主要受到政府政策、全球经济形势和市场预期的影响。

在当前阶段,人民币汇率总体呈现稳定的趋势,并对经济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然而,中国政府需要继续适时调整政策,以实现汇率的稳定和经济增长的平衡。

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国贸12-2班李慧武学号28人民币汇率机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演变过程。

我国的外汇体制改革也经历了一个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转变为在外汇留成和外汇上缴体制基础上的计划与市场结合的管理模式,然后再转变为建立在结售汇制上的以供求关系为基础,市场调节为主的管理模式。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以各阶段经济发展为基础,以各阶段经济体制改革为线索,以改革开放为分界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安排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改革开放后我国汇率制度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变。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了统一的货币——人民币。

人民币对西方国家货币的汇率于1949年1月18日率先在天津产生。

全国各地区以天津口岸的汇率为标准,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公布各自的人民币汇率。

1950年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以后,于同年7月8日开始实行全国统一的人民币汇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公布。

1979年3月13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外汇管理总局,统一管理国家外汇,公布人民币汇率。

1994年1月1日起,改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银行间外汇市场形成的价格,公布人民币汇率。

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1. 管理浮动制阶段(1949—1952年)人民币诞生初期,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建立,人民政府宣布人民币不以黄金为基础,在实际操作中实行的是管理浮动制。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根据人民币对美元的出口商品比价,进口商品比价和华侨日用生活费比价三者加权平均来确定;这段时期,人民币汇率确定的依据是物价,其作用实际上是调节对外贸易,照顾侨汇收入。

2. 固定汇率制度(1953-1972)自1953年起,我国进入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民经济实行计划化,物价由国家规定且基本稳定。

这一时期的人民币汇率主要是用于非贸易外汇兑换的结算,按国内外消费物价对比而制定的汇率已适当照顾了侨汇和其他非贸易外汇收入,亦无调整的必要。

由于在此阶段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汇率不常变动,因此人民币汇率亦保持稳定,实质上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一、固定汇率制度时期(1949年-1978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开始正式流通,与美元进行双边固定汇率兑换。

这一时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表现出了相对稳定的趋势,在国内和国际上保持了一定的汇率稳定性。

在行政管制经济体制下,中国政府以保障国家金融安全、维护经济稳定为主要目标,采取了严格的外汇管制措施。

政府通过严格限制资本流动和外汇交易,维持人民币的稳定性,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发展。

然而,这一制度的缺点也逐渐显现,外汇市场的稳定性依赖于政府的干预,经常发生外汇短缺和黑市交易等问题。

二、双轨制时期(1978年-1993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推行市场经济体制,并逐步放开外汇管制,引入了双轨制汇率体制。

这一制度在国际收支平衡的问题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推进了金融体制的改革。

双轨制汇率体制分别设置了一个官方汇率和一个市场汇率。

官方汇率适用于政府和国有企业,市场汇率适用于其他经济主体。

这种安排既能满足政府对外贸易、外债和国际支付的需要,又能保持市场化的特点,促进了外贸的发展。

然而,在双轨制汇率体制下,由于市场汇率的流动性和风险,导致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之间出现差异,出现套利行为和外汇市场的扭曲。

因此,中国政府决定进一步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

三、单一汇率制度时期(1994年-2015年)1994年,中国实行单一汇率制度,废除了双轨制,将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统一为一个汇率。

这一制度改革使人民币的汇率更加市场化,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在这一时期,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但政府仍然采取了一些干预措施,例如建立了外汇市场干预机制,调控跨境资金流动等。

这一制度使中国政府能够更好地掌握外汇市场的稳定,保障国家的金融安全。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受到了一定的挑战。

因此,中国政府决定进一步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

四、浮动汇率制度时期(2015年至今)2015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引入了市场供求因素,决定人民币的汇率参考一篮子货币,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人民币汇率的浮动。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2008年09月27日 16:38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推荐朋友][打印本稿][字号大中小]1994年以前,我国先后经历了固定汇率制度和双轨汇率制度。

1994年汇率并轨以后,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企业和个人按规定向银行买卖外汇,银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形成市场汇率。

中央银行设定一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并通过调控市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实践证明,这一汇率制度符合中国国情,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维护地区乃至世界经济金融的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但是,1994年确定的汇率制度存在着如下的问题:一是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被动性。

从1994年起,实行结售汇制,绝大多数国内企业的外汇收入必须结售给外汇指定银行,同时中央银行又对外汇指定银行的结售周转外汇余额实行比例幅度管理。

上述管理办法,使央行干预成为必需行为。

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出现大量顺差,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增加。

外汇储备的多少成为一种信心指标,具有向下刚性,一旦外汇储备下降,市场贬值预期骤增,会迫使中央银行干预市场,以确保储备的增长。

二是汇率变化缺乏弹性。

由于我国国际收支连年顺差,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不可避免,因此人民币汇率水平不纯粹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在很大程度上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影响。

而因汇率波动幅度小于1%,汇率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定为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

三是汇率的形成机制不健全。

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基础即银行结售汇制,强制结售汇使得市场参与者,特别是中资企业和商业银行,持有的外汇必须在市场上结汇,不能根据自己未来的需求和对未来汇率走势的预测自主选择出售时机和出售数量,这种制度上的“强卖”形成的汇率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价格。

四是形成汇率的外汇市场不完善。

目前我国外汇市场存在交易主体过于集中、交易工具单一的问题。

银行间市场主体主要由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经批准的外资金融机构、少量资信较高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央行操作室构成。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参考文献
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算三版, 复旦大 学出版社, 中国金融年鉴, 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
调整背景: ●西方国家通货膨胀恶性发展。 ●为了保证我国获得较好的贸易条件,保持国民经济的发展。
这一时期人民币汇率不断上调,有利于我国获得较好的贸易条件, 但是也带来明显的消极影响。人民币汇率偏高,一方面增加了出口亏 损,另一方面刺激了国内争外汇的倾向。
官方汇率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并存(1981~ 1984年)和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 (1985~1993年)两个汇率双轨制时期
2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趋势与对策众所周知, 我 国现在实行的是“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 虽 然从表面上来看有些死板, 但汇率的平稳运行 是与我国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我国现在各 方面的发展水平还远达不到满足实行完全浮动 汇率 制的要求。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不可能完全放 开汇率, 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是现在的最 优选择。当然, 像我国这样一个大国不可能永 远盯住美元、而且货币的自由兑换要求会越来 越强烈, 适应市场化的要求会逐步“ 让市场说 话” , 由市场调节汇率, 在将来, 实行完全的浮 动汇率制是最终选择。
第四阶段1996年至今的经常帐户下完全自由 兑换时期。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加人 世贸的需要,1996年7月1日中国对汇率制度再 一次进行改革, 基本取消了经常性帐户下兑换 的剩余限制。1996年12月1日起, 中国与国际 惯例接轨, 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 的全部义务, 放开不以资本转移为目的的经常 性国际交易支付和转移, 不再实行歧视性货币 制度和多重货币制度, 这标志着中国实现了经 常性帐户下人民币的完全可兑换
第三阶段1994一1996年的经常帐户下有条件自 由兑换时期。1994年1月1日, 我国对外汇管理 体制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第一, 汇率并轨, 取消 人民币的官方汇率, 统一由银行间的外汇市场 供求决定人民币汇率。第二, 取消外汇留成制, 实行结汇制企业外汇收人按外汇市场当日价格 结售给指定银行。第三, 实行售汇制, 对经营性 外汇收人实行结汇制, 对资本性外汇需求实行 管制。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结构性演进_历史回顾、经验总结与前景展望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结构性演进_历史回顾、经验总结与前景展望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结构性演进_历史回顾、经验总结与前景展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结构性演进:历史回顾、经验总结与前景展望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货币政策对全球市场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本文将以历史回顾的方式,追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演进,并对其带来的经验进行总结,最后展望未来的前景。

20世纪初,中国开始建立现代货币体系,人民币也随之诞生。

起初,人民币的汇率是固定的,与美元挂钩,并通过资本管制和外汇管制来维持汇率稳定。

然而,这种制度在面对国际经济的冲击时显示出了一定的脆弱性。

1978年,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开始实行“双轨制”汇率体制,其中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分离。

这种制度保持了人民币的相对稳定,但也对国内市场带来了扭曲。

1994年,中国进一步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实行了“双向浮动”汇率制度。

这种制度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允许人民币汇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这一改革带来了汇率的相对稳定和市场化,同时也展示了中国政府逐步推动汇率市场化和资本账户可兑换的决心。

2005年,中国实行了汇改第一步,将人民币与美元的锚定汇率解除,实施“市场调节、有管理”的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开始逐步浮动,市场力量在汇率形成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人民币逐步升值。

这一改革促进了中国出口的增长,但也面临着逐步升值对国内产业的冲击。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国加大了汇率改革的力度。

2010年,人民币再度进入升值通道,并开始推动汇率自由化。

为了增强市场决定汇率的作用,中国推出了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该指数将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汇率进行加权平均,用于指导市场参与者。

此外,中国还加大了金融市场的开放力度,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高了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历史回顾告诉我们一些重要的经验。

首先,汇率市场化不仅仅是一种市场现象,更是政府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引导市场参与者在自由浮动的市场环境下进行交易。

人民币汇率发展历史

人民币汇率发展历史

人民币汇率发展历史人民币汇率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初期。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历史节点:- 1978年:人民币官方汇率实行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

- 1981-1984年:人民币官方汇率实行贸易内部结算价和对外公布汇率双重汇率制度。

- 1985-1993年:人民币官方汇率实行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由1美元兑2.8人民币逐步调整为1美元兑5.8人民币。

- 1994年: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正式并轨,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 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人民币汇率是指人民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兑换关系,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发展、国际贸易、货币政策等。

以下是人民币汇率的一些历史背景:1949-1978 年:计划经济时期,人民币汇率由国家统一规定,基本保持稳定。

1979-1993 年:经济改革开放初期,人民币汇率实行双重汇率制度,即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并存。

1994 年:中国进行汇率制度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005 年:中国再次进行汇率制度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015 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强调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

近年来,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逐渐提升,成为全球重要的储备货币之一。

同时,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也受到全球经济形势、贸易摩擦、货币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和改革

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和改革

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和改革一、人民币汇率的历史演变(一)人民币汇率频繁波动时期(1949-1952年)(二)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时期(1953-1972年)(三)人民币汇率高估时期(1973-1980年)(四)内部贸易结算价时期(1981-1984年)(五)人民币汇率不断贬值时期(1985-1994年)(六)人民币汇率小幅升值时期(1994年至今)(一)人民币汇率频繁波动时期这个时期人民币汇率实行机动调整,变化很大。

在1950年3月全国统一财经工作会议前,人民币汇率频繁且大幅度人民币的完全自由兑换的利弊贬值。

而1950年3月到1952年底,人民币汇率转为持续升值。

1949年至1952年始定人民币汇率阶段的特点:(1)汇率的安排采取钉住美元的方法实行浮动;(2)汇率的调整依照国内物价和国外物价相对水平的变动予以调整。

(二)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时期1953年,我国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上进入有计划的建设时期。

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对外贸易由国营对外贸易公司专管,外汇业务由中国银行统一经营,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计划控制的外汇管理体制。

国家对外贸和外汇实行统一经营,用汇分口管理。

(三)人民币汇率高估时期1973年至1980年,中国的社会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币汇率却保持坚挺。

当时国际上,一个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一个是尼克松访华,前者结束了国际上主要货币固定盯住美元的汇率安排,后者部分打开了中国的封闭的国际环境。

相应地,人民币汇率也作了改变,改成了盯住一篮子货币。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1973年的1美元兑换2.46元逐步调至1980年的1.50元,美元对人民币贬值了39.2%,同期英镑汇率从 1英镑兑换5.91元调至3.44元,英镑对人民币贬值41.6%。

(四)内部贸易结算价时期1981年至1984年,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阶段,为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加强外贸的经济核算和适应我国对外贸易体制的改革,从1981年起,我国实行两种汇率,一种是使用于非贸易外汇收支的对外公布的汇价,一种是使用于贸易外汇收支的内部结算价。

人民币汇率制度历史回顾

人民币汇率制度历史回顾

人民币汇率制度历史回顾杨帆(中国政法大学100088)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年第4期内容提要:文章简要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过程: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计划经济时期,人民币汇率从基本稳定到实行钉住一篮子货币的“钉住汇率制”;二、经济转轨时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是双重汇率时期;三、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后则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汇率制度沿革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是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配套措施。

客观考察与分析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沿革,探索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及其目标,对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经济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演变过程。

我国的外汇体制改革也经历了一个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转变为在外汇留成和外汇上缴体制基础上的计划与市场结合的管理模式,然后再转变为建立在结售汇制上的以供求关系为基础、市场调节为主的管理模式。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以各阶段经济发展为基础,以各阶段经济体制改革为线索,以改革开放、汇率并轨为分界点,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计划经济时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对外贸易由国家垄断,统一平衡,国内价格长期保持稳定水平。

与之相适应,当时人民币汇率是官方制定的固定汇率,只是作为编制计划和经济核算的标准,保持了稳定的方针,只在外国货币贬值或升值时作相应调整,人民币汇率与对外贸易联系并不密切。

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底):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和起伏回升阶段。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了统一的货币——人民币。

但因建国之初全国通货膨胀形势严重,各地区物价水平不一致,因此各地人民币在中央统一政策和管理下,以天津口岸汇价为标准,根据当地情况公布各自外汇牌价。

1950年7月8日,随着经济秩序的逐步恢复和全国财经统一制度的建立,人民币实行全国统一汇率,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公布。

人民币汇率制度变迁历史

人民币汇率制度变迁历史

人民币汇率制度变迁历史1.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起源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国的法定货币。

然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币并未在国际间实行自由兑换,由于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复杂性,人民币实行了一系列相对封闭的汇率制度。

2. 早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1949年-1978年)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早期,中国政府实行了“人民币等外币”的汇率制度。

这一制度下,人民币与外币的存在等价关系,以确保人民币的稳定和可换性。

然而,由于当时中国经济还处于刚刚解放的状态,汇率制度主要由政府控制,不存在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

在这个早期阶段,人民币的兑换主要是通过外汇管制和贸易结算方式实现的,国内个人和企业无法自由买卖外汇。

这使得人民币与外币之间的汇率往往存在较大的折价差距,限制了个人和企业的国际交易活动。

3. 实行“双轨制”(1978年-1994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经济逐渐走向市场化,人民币汇率制度也开始发生变革。

1978年,中国政府实行了“双轨制”,即同时存在着官方汇率和自由汇率两种汇率体系。

官方汇率由政府部门设定,主要用于政府间和国际贸易的结算。

自由汇率则是在香港等地的外汇市场上形成的汇率,用于外商在中国的投资和企业之间的汇款。

这一“双轨制”旨在逐步推动市场对汇率的形成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其存在限制和管理的问题,与真正的市场汇率仍然有一定差距。

4.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与国际支付与结算中心的建立(1994年-2005年)在改革的推动下,中国政府逐渐放宽对人民币汇率的控制,并积极推动外汇市场的发展。

1994年,中国成立了国际支付与结算中心(PBOC),开始主导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

该改革试图通过增加市场参与度、逐步弱化政府对汇率管理的作用,使人民币汇率更加市场化和可自由兑换。

在此阶段,中国政府逐步取消了“双轨制”,最终于1995年废除了官方汇率。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以及变动会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以及变动会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以及变动会对商品价格的影响中国的汇率制度的实施起于1949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建设,以及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01浮动汇率制度2005年对人民币的汇率制度,进行新的改革,将多种货币组合在一起,按照不同的权重组成货币篮子。

同时,根据当期的国内外的经济情况,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变化,来计算货币多边指数的变化,形成新的人民币汇率价格。

从2005年以来,新的汇率制度,促进了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发展,对于我国经济政治局势,也起到积极作用,人民币的升值压力的到了减轻,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也逐渐推进。

02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时期(1997-2005)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为了稳住人民币价值,我国实行重回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

在此期间,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稳定在8.27左右,对于稳定亚洲经济状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的经济体系,变得相对脆弱,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加大了投机的可能性,国际游资的先进技术,使得汇率不能完全反映市场的供求。

随着贸易的不断深入,人民币的升值也受到阻碍,急需新的汇率制度适应新的国际市场。

03双重汇率制度(1979-1996)为了更好地适应国际经济的发展,我国在1994年对外汇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人民币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正式并轨,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该制度的特点及时官方汇率和贸易汇率并存,取消了之前的外汇留成、上缴以及额度管理的的制度,实行境内机构结汇、售汇的制度。

在这种情况下,外汇调整业务由中央银行办理,同时国家运用行政手段,来限制外汇调剂价格。

我国的出口得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解决了中国外汇储备紧张以及货币流通方面的问题。

04改革开放前的汇率制度(1949-1978)在改革开放前汇率制度经历了从单一浮动汇率制、单一固定汇率制、以一篮子货币计算的单一浮动汇率制。

在1949至1952年期间,我国主要实行单一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历史、原因及效果分析

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历史、原因及效果分析

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历史、原因及效果分析商学院08(2)班乔馨学号:08163064 班号:28614近来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汇率变化对一国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

正确认识目前我国汇率政策及汇率水平,将关系我国经济能否实现长远平衡发展。

本文从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历史背景出发,分析汇率变动的原因及对处于经济转型关键过程的我国民经济的影响。

一、人民币汇率的历史回顾1、汇率变动的回顾人民币汇率是指人民币的国际价格。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的变动经历了1994年以前贬值幅度较大的过程与1994年汇改以后缓慢升值的过程(见表1) :表1 1981 - 2007年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表(以直接标价法计算)年份1981 1985 1986 1989 1990 1994 1997 2002 2005 2006 2007汇率1171 2193 3130 3176 4178 8162 8130 8127 8111 8100 7161 数据来源: 转自黄盛《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趋势研究》, 2007年数据由央行网站得到。

从表1中可以看出, 在1994年以前, 人民币汇率有较大幅度的贬值。

这是由于此阶段我国经济总体实力不强, 为了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 我国政府采取人民币逐步贬值的方法来促进我国的出口, 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从而逐步加强我国的经济实力。

1994年以后, 人民币汇率是小幅度升值的。

这是由于在1994年以后, 人民币汇率确定“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此后, 人民币汇率从1∶8162缓慢的升值至1995年12月31号1 ∶8132。

从1997年以来, 基本上稳定在1∶8123的水平。

人民币汇改在事实上变成实际上的“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

2、汇率制度的回顾改革开放后, 我国的汇率制度经历了这么几个阶段:第一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至1993年12月30日, 这个阶段我国是汇率留成制度, 并在汇率制度上实行双重汇率即官方汇率和调剂汇率, 前者高于后者。

人民币汇率的历史演变

人民币汇率的历史演变

人民币汇率的历史演变第一阶段:1949年1月至1950年3月。

这一阶段是指自天津解放到全国实行财经统一以前。

这一阶段人民币汇价的特点是:汇价不断上升,人民币对外不断贬值。

华北解放后,为了开展对外贸易及国际汇兑业务,迫切需要解决人民币与西方货币之间的汇价问题。

1949年1月16日天津解放。

1月18日人民币对西方货币汇价最先在天津公布,$1=?80(旧币),随后上海、厦门及广州相继解放,由于各地物价不一致,上述四个地方采取分别挂牌办法,牌价也不一致,直到1950年7月8日全国汇价才统一。

由于当时我国还不能控制通货膨胀,物价不断上周,149年6月上海批发物价指数为1 00,到1950年3月该指标为2242.93。

之后人们汇价不断调整,到1950年3月13日,$1 =?4200(旧币),共调高49次,平均每月调高3.5次。

由于人民币没有规定含金量。

所以制定人民币汇价时,不能以金价作为计算标准。

当时计算与确定人民币汇价时采用的是物价对比法。

物价对比法包括三部分:(1)出口物资理论比价;(2)进口物资理论比价;(3)侨汇购买力比价。

其中主要的是出口物资理论物价,侨汇购买力比价适合用于测定汇价是否有利于侨汇。

当时人民币汇价制定的原则是"奖励出口,兼顾进口,照顾侨汇"。

由于当时进口业务中有大量私商的存在,因此在汇价制定上使私商有利可图,无暴利可得,符合中央对私商的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

在照顾侨汇方面,考虑到国内通货膨胀尚未制止,物价仍在不断上涨,我国采取"原币汇款"的方法,其内容是银行结汇当日不按结汇日外汇牌价折算人民币,而以"原币汇款"的方法通知侨眷,侨眷到接汇日去银行结汇领取人民币时,银行按结汇日当天牌价折算支付人民币,这种做法保障了侨眷的利益。

当时确定了人民币与美元的比价后,其其他货币的比价是通过各自与美元的比价套算出来的。

第二阶段:1950年3月至1952年12月。

论1994年-2017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

论1994年-2017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commercial use论1994年-2017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由于国内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环境处于动态的调整过程,因此汇率制度选择是一个中、短期呈现静态、长期呈动态的变化过程。

汇率制度是货币比价一系列关系总和,人民币汇率制度只不过是中国经济体制中关于外汇资源配置的一种价格机制,但反映着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不仅涉及到国内经济主体之间,而且还涉及到国际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演变为一种国际政治关系。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1.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从1994年1月1日起,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取消以前官方汇率与调剂汇率并存的制度。

企业和个人按规定向银行买卖外汇,银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形成市场汇率。

中央银行设定一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并通过调控市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但是,人民币名义汇率进行了一次性贬值,至1994年年初人民币元/美元下浮8.17人民币元/美元,同时,中行汇买价、中行钞卖价|汇卖价、央行中间价成同等趋势的下降。

由于现汇的买入需要支付包装费、运费、保险费等费用,所以中行钞买价略低于中行钞卖价。

2.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在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为稳定货币不贬值,在多重压力下,最终选定了汇率不贬值,并逐渐演变为事实上的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

因此,我国货币基本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现汇和现钞买卖价保持相对稳定。

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进入了制度性开放阶段,僵化的、事实上的钉住汇率制度也越来越不适应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2001年9月31日,现钞买价陡然上升到了819.38,比上个月上升了12.33。

因此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再次市场化是适应外部环境的必然结果。

3.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形成机制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宣布自公告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1994年-2017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由于国内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环境处于动态的调整过程,因此汇率制度选择是一个中、短期呈现静态、长期呈动态的变化过程。

汇率制度是货币比价一系列关系总和,人民币汇率制度只不过是中国经济体制中关于外汇资源配置的一种价格机制,但反映着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不仅涉及到国内经济主体之间,而且还涉及到国际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演变为一种国际政治关系。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
1.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从1994年1月1日起,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取消以前官方汇率与调剂汇率并存的制度。

企业和个人按规定向银行买卖外汇,银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形成市场汇率。

中央银行设定一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并通过调控市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但是,人民币名义汇率进行了一次性贬值,至1994年年初人民币元/美元下浮8.17人民币元/美元,同时,中行汇买价、中行钞卖价|汇卖价、央行中间价成同等趋势的下降。

由于现汇的买入需要支付包装费、运费、保险费等费用,所以中行钞买价略低于中行钞卖价。

2.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
在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为稳定货币不贬值,在多重压力下,最终选定了汇率不贬值,并逐渐演变为事实上的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

因此,我国货币基本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现汇和现钞买卖价保持相对稳定。

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进入了制度性开放阶段,僵化的、事实上的钉住汇率制度也越来越不适应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2001年9月31日,现钞买价陡然上升到了819.38,比上个月上升了12.33。

因此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再次市场化是适应外部环境的必然结果。

3.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形成机制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宣布自公告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这说明人民币汇率不再单一钉住美元,人民币汇率在向更富弹性的方向转变。

人民币的升值同时导致现钞和现汇买卖价持续下降,中行的尽管汇率水平在发生积极的变化,但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变化并不明显,这说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尚待进一步完善。

2005年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我国汇率改革坚持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原则,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总体呈现持续小步上扬态势。

4.重启汇率改革
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现钞和现汇的买卖价开始保持稳定。

进入2008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升值速度在加快,波动幅度在增大,弹性在增加,这似乎预示着汇率制度可能要发生某种突变。

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为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人民币重启对美元的持续升值,但汇率仍保持在2%的爬行区间内。

因此,央行宣布重启汇率改革,IMF重新将我国汇率制度调整为类似爬行制度。

到2016年,人民币开始贬值,现钞和现汇的买卖价也相应开始上升。

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的影响
1993年底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中间价形成机制中引入逆周期因子,是影响人民币稳中有升的技术性因素近年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定价机制不断完善。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性的增大,导致了经济主体的汇率风险显著增大,对汇率风险管理的需求逐渐提高。

1.第一阶段:1994年-2005年稳定时期
1994年1月1日起,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但是,人民币名义汇率进行了一次性贬值。

从1998年的8.279人民币元/美元到2005年7月的8.277人民币元/美元,这一汇率水平在8年间基本保持在狭小的区间波动,由此导致了人民币名义汇率的扭曲,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进程受挫。

2.第二阶段:2005年7月-2014年2月升值时期。

2005年7月汇改后,人民币对美元开启了长达9年的升值之路。

该汇率水平从初始的8.2765一路升值到最高点的6.104。

升值幅度高达27%,2008年到2010年两年时间里,人民币在6.82到6.84的水平上盯住美元。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外,这期间主要时间人民币对美元均处在升值状态,尤其是2006年3月至2008年7月,短短两年人升值幅度高达14.4%,年均升值幅度为7%以上。

保持了两年的基本稳定后,人民币对美元继续升值。

2010年6月-2012年4月,升值幅度为7.5%,2012年5月-2012年9月,短暂的小幅贬值;之后继续保持缓慢升值,直至2014年2月的6.104。

3.第三阶段:2014年3月-至今贬值时期。

2014年2月始,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趋势结束,2014年2月-2015年8月,汇率开始频繁的双边波动。

2015年8月11日,人民银行宣布调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报价机制,强调参考上日收盘价来提供中间价报价。

2015年12月11日,CEFTS(中国外汇交易系统)人民币汇率指数发布,初步形成“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机制。

2015年8月11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币汇率的弹性比之前明显增大,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一改之前连续9年单边升值的趋势,双向波动愈发明显,甚至已进入了贬值通道。

人民币对美元三天内贬值幅度高达4.7%,2015年8月-2016年1月初,贬值幅度约为7.3%,随后三个月进入小幅回调后,人民币对美元又开始新一轮贬值,尤其是2016年10月后,跌势凶猛,中间价曾一度高达6.95。

在整个阶段,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幅度为12%,最高时曾达14%,相当于把2010年至2013
三、总结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变迁反映着中国经济体制的变迁过程。

通过人民币汇率变迁的历史总体来看,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经济基本面稳中向好是支撑本轮人民币汇率走强的根本原因。

总的来说,人民币汇率影响着国家经济运行的各个方面,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合理制定相应的汇率调控政策,推动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具有积极和现实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