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常见的物质及其反应规律
初中酸碱盐反应规律小结
初中酸、碱、盐化学反应规律小结一、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正确书写金属与酸、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1、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是否发生置换反应,既要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加以判断,还要考虑酸和盐的特点。
金属与酸反应:活泼金属+酸—→盐+氢气(H以前)(一般是稀HCl和稀H2SO4)金属与盐反应:金属+盐—→新盐+新金属(2Cu+2H2SO体〔34、3点的5、+2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首先要考虑反应物的溶解性,这是前提条件。
当反应物条件符合以后,才能考虑生成物是否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即生成物是否有沉淀或气体或水产生,如果有则复分解反应能进行,反之则不能进行。
2、酸的溶解性规律:初中接触的酸一般都可溶,其中H2SO4、H3PO4是不挥发性酸。
HCl、HNO3、H2CO3有挥发性,是挥发性酸。
但要注意H2CO3的挥发性表现为不稳定性(是化学性质):H2CO3==H2O+CO2↑。
碱的溶解性规律:钾、钠、钡、铵[KOH、NaOH、Ba(OH)2、NH3·H2O]的碱可溶,Ca(OH)2微溶,其余的碱不溶。
注意:①氨水有挥发性,和H2CO3一样,也表现为不稳定性(是化学性质):NH3·H2O==NH3↑+H2O②AgOH 为白色沉淀,但非常不稳定,在溶液中生成的同时马上分解产生褐色的氧化银沉淀:2AgOH==Ag 2O ↓+H 2O盐的溶解性规律:钾、钠、铵盐、硝酸盐溶得快;盐酸盐(氯化物)不溶氯化银;硫酸盐不溶钡、银、钙(银、钙微溶);碳酸盐溶解钾、钠、铵(的碳酸盐),微溶碳酸镁,其它一般往下沉。
注意:Fe 2(CO 3)3、Al 2(CO 3)3遇水分解。
如:Fe 2(CO 3)3+3H 2O=2Fe (OH )3↓+3CO 2↑ 3、酸和碱的反应:酸+碱→盐+水(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1)、酸溶液与碱溶液的反应:一般都能发生反应,即酸碱不受限制。
初中化学反应类型总结及规律
⑤酸性氧化物跟碱性氧化物的化合反应。例如:
点燃
H2 + Cl2 2HCl
高温
SiO2 + CaO CaSiO3
MgO + SO3 == MgSO4
⑥多种物质之间的化合反应。例如:
2Cu + O2 + CO2 + H2O == Cu2(OH)2CO3
CaCO3 + CO2 + H2O == Ca(HCO3)2
∆ 2Fe(OH)3 Fe2O3 + 3H2O
④某些含氧酸盐的分解反应。例如:
高温
CaCO3 CaO + CO2↑
∆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3)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起反应, 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①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例如:
Zn + 2HCl == ZnCl2 + H2↑ ②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例如:
(2)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通电
∆
①某些氧化物的分解反应。例如: 2H2O 2H2↑ + O2↑ 2HgO 2Hg + O2↑
②某些含氧酸的分解反应。例如:H2CO3 == H2O + CO2↑
光照
2HClO 2HCl + O2↑
(次氯酸)
∆ ③难溶性碱的分解反应。例如: Cu(OH)2 CuO + H2O
3、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1)置换反应肯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2)复分解反应肯定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3)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没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一般是非氧化还原反
初中化学七大反应类型总结
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其实质是: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两种物质在水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沉淀、气体、水(弱电解质),使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化学反应即向着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
可简记为AB+CD=AD+CB.1盐与盐反应(复分解反应)2盐与碱反应(复分解反应)3盐与酸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一种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是化学中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包括金属与金属盐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等。
可简记为AB+C=A+CB.6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置换反应)7其他常见化学方程式配平方法▼最小公倍数法本法也是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惯用的方法,通常用于较简单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或者作为配平复杂反应的辅助方主。
运用此法一般可按下述步骤去进行:具体步骤:1.首先,找出反应式左右两端原子数最多的某一只出现一次的元素,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其次,将此最小公倍数分别除以左右两边原来的原子数,所得之商值,就分别是它们所在化学式的系数。
3.然后,依据已确定的物质化学式的系数、推导并求出它化学式的系数,直至将方程式配平为止。
4.最后,验证反应式。
配平是否正确。
▼奇数配偶数法用奇数配偶数法去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原理是:一、两个奇数或两个偶数之和为偶数;奇数与偶数之和则为奇数——简称加法则。
奇数与偶数或两个偶数之积为偶数;两个奇数之积则仍为奇数——简称乘法则。
二、依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
其配平方法可按以下步骤进行:具体步骤:1.找出化学反应式左右两边出现次数较多的元素,且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在反应式左右两边有奇数也有偶数;2.选定含该元素奇数个原子的化学式,作为配乎起点,选配适当系数,使之偶数化;3.由已推得的系数,来确定其它物质的系数。
4.最后,验证方程式是否正确。
▼代数法代数法也叫待定系数法。
具体步骤:1.设a、b、c、d等未知数,分别作为待配平的化学方程式两端各项化学式的系数。
初中化学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初中化学考点——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1、非金属单质与氧气生成非金属氧化物。
如2H2+O2点燃H2O2、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
如3Fe+2O2点燃Fe3O43、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
如CaO+H2O= Ca(OH)2注:K2O、Na2O、BaO、CaO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其他不能。
4、非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如CO2+H2O= H2CO3注:能发生此反应的非金属氧化物有CO2、SO2、SO35、其它如2CO+ O2点燃2CO2二、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1、不溶性碳酸盐高温分解如CaCO3高温CaO+CO2↑2、不溶性碱受热分解如Cu(OH)2△CuO + H2O注:除KOH、NaOH、Ba(OH)2之外,都能分解生成相应的氧化物和水3、某些酸式盐受热分解(了解)如 2NaHCO3=====Na2CO3+CO2↑+H2O4、某些碱式盐受热分解(了解)如 Cu2(OH)2CO3△ 2CuO+CO2↑+H2O其它如:水的电解、双氧水分解、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氯酸钾受热分解三、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1、活泼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为金属活动顺序中氢以前的金属,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例如:Fe+2HCl=FeCl2+H2↑Mg+ 2HCl = MgCl2+ H2↑H2SO4 + Fe = FeSO4+ H2↑2HCl + Zn = ZnCl2 + H2↑ H2SO4 + Zn = ZnSO4+ H2↑注:这里的酸,一般只稀盐酸和稀硫酸。
硝酸与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
2、金属与盐反应,生成新盐与新金属。
盐(含较不活泼金属)+金属(较活泼)——金属(较不活泼)+盐(含较活泼金属)例如:Fe+CuSO4===FeSO4+Cu 2AgNO3+ Cu= Cu(NO3)2 +2 Ag注:反应物中的盐须溶于水,金属须比盐中金属活泼,钾、钙、钠三种金属不跟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初中化学规律总结
初中化学规律总结初中化学规律总结1一、基本概念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生成一、基本概念新的物质。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
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5、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如n2o2co2p2o5等。
6、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
如空气、蔗糖水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7、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n2o2sp等。
8、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
如co2kclo3so2等。
9、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其中一种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
如co2so2等。
10、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a+b==ab11、分解反应:由一中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ab===a+b1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的反应。
(缓慢氧化也是氧化反应)13、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又叫触媒)[应讲某种物质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如不能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而应讲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14、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二、空气的成分1、空气含氧量的测定――过量红磷的燃烧实验p23问题:(1)为什么红磷必须过量?(耗尽氧气)(2)能否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红磷?(不能,产生新物质)2、空气的成分:n2:78%o2:21%稀有气体:0.94%co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3、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4、氮气的用途:p245、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p256、空气的污染:(空气质量日报、预报)(1)污染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等)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汇总初三化学的学习对于一部分初中生来说是有大的难度,要注意对知识点的总结,下面为大家梳理了初三化学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化学反应规律1、置换反应:(1)金属单质+酸→盐+氢气(2)金属单质+盐(溶液)→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3)金属氧化物+木炭或氢气→金属+二氧化碳或水2、复分解反应:①碱性氧化物+酸→盐+水②碱+酸→盐+水③酸+盐→新盐+新酸④盐1+盐2→新盐1+新盐2⑤盐+碱→新盐+新碱化学方程式配平1、化学反应方程式严格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后,往往左右两边各原子数目不相等,不满足质量守恒定律,这就需要通过计算配平来解决。
2、化学方程式配平方法(1)最小公倍数法①找出原子个数较多,且在反应式两边各出现一次的原子,求它的最小公倍数。
②推出各分子的系数。
(2)观察法①从化学式较复杂的一种生成物推算有关各反应物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和该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
②根据求得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再找出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直至配平。
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可用浓硫酸、硝酸)(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除K、Ca、Na)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初中化学反应规律总结
初中化学反应规律总结: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二.几个分解反应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置换反应)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3)碱性氧化物 +酸 -------- 盐 + 水
(4)酸性氧化物 +碱 -------- 盐 + 水
(5)酸 + 碱 -------- 盐 + 水
(6)酸 + 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7)碱 + 盐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8)盐 + 盐 ----- 两种新盐
五.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六.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小结:
1、只有排在H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
2、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中学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的归纳及规律
中学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的归纳及规律一、化合反应1、金属单质或非金属单质与氧的化合。
活泼性强的金属易与氧化合,反之难化合。
如:K、Na、Ca常温与O2化合迅速,Ag、Pt、Al加热也不与O2反应。
氧化性显著的非金属一般难或不与O2化合,还原性强些的非金属容易与O2化合。
如:Cl2、Br2、I2不与O2化合,N2与O2难反应,P、C与O2可燃烧,变价元素与O2在不同条件下常形成不同价态的化合物,Fe与O2加热形成Fe2O3,燃烧形成Fe3O4。
2、酸性化合物与碱性化合物的化合。
两者相对的酸、碱性相差越大,则越易化合。
如:CaO与SO3易化合,Ca与SiO2需高温才能化合,CO2与CuO、Al2O3不反应,NH3与H2SiO3难或不反应、与HCl易反应。
3、氧化物的水化。
少数碱性氧化物,如K—Mg的氧化物反应生成碱,两性氧化物与水均无反应,酸性氧化物大部分与水反应,SiO2例外。
二、分解反应1、氧化物分解。
活泼金属氧化物一般加热不分解,不活泼金属氧化物一般加热分解,如Ag2O、CaO;活泼非金属氧化物一般不稳定,不活泼非金属氧化物常难以热分解,如P2O5、SiO2。
2、气态氢化物的热分解。
一般强非金属气态氢化物难分解,弱非金属气态氢化物较易分解。
3、含氧酸的分解。
多数含氧酸能分解成酸性氧化物和水,但H3PO4可视为加热不分解。
4、盐的分解。
铵盐一般热分解成氨和酸。
强氧化性不稳定酸的铵盐热分解复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性含氧酸盐对应酸酐挥发难分解,碳酸盐多数热分解,但K2CO3、Na2CO3例外,而硝酸盐全分解。
活泼金属硝酸盐热分解为亚硝酸盐和O2,中等活泼的分解为NO2、O2与金属氧化物,很不活泼金属硝酸盐热分解出NO2、O2和金属单质。
其它盐如KClO3、KMnO4、AgBr等受热也分解。
三、复分解反应1、酸性氧化物跟碱的反应。
但不溶性氧化物与碱一般需加热,如NaOH与SiO2。
碱与过量酸性氧化物作用生成酸式盐。
初中化学反应类型
初中化学——反应类型
在初中阶段学习化学时,我们经常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的转化过程,它们可以根据反应过程的特点被分为不同的类型。
本文将介绍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反应类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1. 物理性质变化
物理性质变化是物质在外部形态或性质上发生改变,但分子结构未发生变化的过程。
比如:水从液态变为固态,水银的温度增加导致膨胀等。
2. 化学性质变化
化学性质变化是物质由一种物质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伴随着化学键的破裂和新键的形成。
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有以下几种:
2.1. 合成反应
合成反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的物质的过程。
例如:
2H₂ + O₂ → 2H₂O。
2.2. 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是指一种化合物在适当条件下分解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例如:2H₂O → 2H₂ + O₂。
2.3. 双替换反应
双替换反应是指两种化合物中的阳离子与阴离子互相交换位置形成两种新的化合物。
例如:AgNO₃ + NaCl → AgCl↓ + NaNO₃。
2.4.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发生氧化和还原的过程。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例如:2Fe + 3Cl₂ → 2FeCl₃。
结语
通过学习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化学原理。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对初中化学中的反应类型有更清晰的认识。
(完整)初中化学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初中化学考点——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1、非金属单质与氧气生成非金属氧化物。
如2H2+O2点燃H2O2、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
如3Fe+2O2点燃Fe3O43、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
如CaO+H2O= Ca(OH)2注:K2O、Na2O、BaO、CaO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其他不能。
4、非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如CO2+H2O= H2CO3注:能发生此反应的非金属氧化物有CO2、SO2、SO35、其它如2CO+ O2点燃2CO2二、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1、不溶性碳酸盐高温分解如CaCO3高温CaO+CO2↑2、不溶性碱受热分解如Cu(OH)2△CuO + H2O注:除KOH、NaOH、Ba(OH)2之外,都能分解生成相应的氧化物和水3、某些酸式盐受热分解(了解)如 2NaHCO3=====Na2CO3+CO2↑+H2O4、某些碱式盐受热分解(了解)如 Cu2(OH)2CO3△ 2CuO+CO2↑+H2O其它如:水的电解、双氧水分解、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氯酸钾受热分解三、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1、活泼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为金属活动顺序中氢以前的金属,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例如:Fe+2HCl=FeCl2+H2↑Mg+ 2HCl = MgCl2+ H2↑H2SO4 + Fe = FeSO4+ H2↑2HCl + Zn = ZnCl2 + H2↑ H2SO4 + Zn = ZnSO4+ H2↑注:这里的酸,一般只稀盐酸和稀硫酸。
硝酸与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
2、金属与盐反应,生成新盐与新金属。
盐(含较不活泼金属)+金属(较活泼)——金属(较不活泼)+盐(含较活泼金属)例如:Fe+CuSO4===FeSO4+Cu 2AgNO3+ Cu= Cu(NO3)2 +2 Ag注:反应物中的盐须溶于水,金属须比盐中金属活泼,钾、钙、钠三种金属不跟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初中化学常见化学反应类型
初中化学常见化学反应类型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常见化学反应类型主要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和酸碱反应等。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常见化学反应类型。
一、合成反应合成反应(Synthesis Reaction),也叫做化合反应或组成反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结合形成一种新物质的化学反应。
合成反应的通式可以表示为:A + B → AB。
例如:1. 2H₂ + O₂ → 2H₂O这是一个合成水的反应,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
2. CaCO₃ → CaO + CO₂这是石灰石分解反应,石灰石在高温下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二、分解反应分解反应(Decomposition Reaction),是指一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被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化学反应。
分解反应的通式可以表示为:AB → A + B。
例如:1. 2H₂O → 2H₂ + O₂这是水分解反应,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2. 2KClO₃ → 2KCl + 3O₂这是高锰酸钾分解反应,高锰酸钾分解成氯化钾和氧气。
三、置换反应置换反应(Replacement Reaction),也称为置换反应或交换反应,是指一个元素和一个化合物之间发生的反应,其中该元素取代了化合物中的元素。
置换反应的通式可以表示为:A + BC → AC + B。
例如:1. 2Al + 3CuCl₂ → 2AlCl₃ + 3Cu这是铜在盐酸溶液中被铝取代的反应,生成氯化铜和铝。
2. Zn + H₂SO₄ → ZnSO₄ + H₂这是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的反应。
四、还原反应还原反应(Reduction Reaction),是指化学反应中电子的转移,即物质失去氧化剂给予的氧,或者获得电子。
还原反应的通式可以表示为:A + B → AB。
例如:1. 2Na + Cl₂ → 2NaCl这是钠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反应。
2. CuO + H₂ → Cu + H₂O这是氧化铜还原成铜和水的反应。
初中化学重要规律总结
初中化学重要规律总结一、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按顺序背诵)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1.金属位置越靠前的活动性越强,越易失去电子变为离子,反应速率越快。
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酸里的氢,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酸里的氢,跟酸不反应。
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排在后面的金属跟排在前面的金属的盐溶液不反应。
4.混合盐溶液与一种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顺序是“先远”“后近”。
注意:*单质铁在置换反应中总是变为+2价的亚铁离子。
二、金属+酸→盐+H2↑中:1.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Al>Mg>Fe>Zn。
2.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
3.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三、干冰不是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水银不是银是汞;铅笔不是铅是石墨;纯碱不是碱是盐(碳酸钠);塑钢不是钢是塑料。
四、物质的检验1.酸(H+)检验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红,则证明H+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如果蓝色试纸变红,则证明H+的存在。
方法3: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小于7,则证明H+的存在。
2.碱(OH-)的检验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红色石蕊试纸上,如果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3:将无色的酚酞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酚酞试液变红,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4: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大于7,则证明OH-的存在。
(完整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目录1.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二、基本知识、理论三、物质俗名及其对应的化学式和化学名四、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五、物质的溶解性六、化学之最七、解题技巧和说明八、初中化学中的“三”九、化学中的“一定”与“不一定”十、化学实验总结十一、基本化学反应2.初中化学规律总结3.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4.初中化学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一)5.初三化学初中总复习——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二)6.初中化学总复习——化学实验综合7.初中总复习——化学计算综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某原子的质量÷(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17.原子的结构:原子、离子的关系: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初中化学知识总结(化学口诀)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10、“十字交叉法”写化学式的口诀:
“正价左负价右,十字交叉约简定个数,写右下验对错”
11、过滤操作口诀:
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
过滤之前要静置,三靠二低莫忘记。
“三灭”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
“四停”等到室温时再停止通氢气;
“五处理”处理尾气,防止CO污染环境。
5、电解水的实验现象:
“氧正氢负,氧一氢二”:
正极放出氧气,负极放出氢气;
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
6、组成地壳的元素:养闺女(氧、硅、铝)
7、原子最外层与离子及化合价形成的关系:
“失阳正,得阴负,值不变”:
初中化学知识总结(化学口诀)
1、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多变一
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反应:一变多
置换反应:一单换一单
复分解反应:互换离子
2、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正价):
一价钾钠氢与银,
二价钙镁钡与锌,
三价金属元素铝;
一五七变价氯,
二四五氮,硫四六,
三五有磷,二四碳;
一二铜,二三铁,
二四六七锰特别。
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不平不倒不乱放,用完清洗莫忘记。
托盘天平须放平,游码旋螺针对中;
左放物来右放码,镊子夹大后夹小;
试纸测液先剪小,玻棒沾液测最好。
试纸测气先湿润,粘在棒上向气靠。
酒灯加热用外焰,三分之二为界限。
硫酸入水搅不停,慢慢注入防沸溅。
实验先查气密性,隔网加热杯和瓶。
排水集气完毕后,先撤导管后移灯。
初中化学考点归纳总结
初中化学考点归纳总结化学是初三才开始接触的一门课程,对于同学们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初中化学考点归纳,希望可以帮到你!初中化学考点归纳一、基本概念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成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物质的分类(1)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
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 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② 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③ 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及其反应规律
精心整理常见的物质及其反应规律异彩纷呈的化学变化常使我们感到化学是多么的神奇!化学就是研究物质的变化规律的,而世界上的物质又何止千万,面对如此众多的物质,如此复杂的化学反应,要学好它岂不是“天方夜谭”?不!只要你掌握了常见的物质及其反应规律,应用起来就可以挥洒自如了。
一、中考透视1.了(1(2。
(35种(4和4(5(62.(1(2③表示物质的性质(除了跟指示剂反应这一性质在图中无法表示外,图中酸没有打箭头的4根线表示的是酸的性质,其余类推!);④表示物质(特别是盐)的制法——15个反应中至少有10个与盐有关,俗称“十大成盐”规律!(3)使用“八圈图”的注意事项。
①各类物质的相互关系图并非无所不含,有以下一些规律未能体现:H2、C、CO还原CuO或Fe2O3;CuSO4转化为胆矾晶体;碳酸(氢)盐的分解;酸式盐与正盐的转换规律等。
②复分解反应规律的条件限制——可溶的反应物,能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③置换反应规律的条件限制——溶或熔,金属活动顺序强换弱。
判断金属与酸反应时:金属必须排在H前面;酸不可用硝酸、浓硫酸。
判断金属与盐反应时:必须同时满足“排在前面的金属;可溶性盐”。
Fe)。
铁单质与酸或盐溶液反应始终生成亚铁盐(+2纵观近几年来的中考试卷,其命题范围均未超出以上的知识范围,预计2006年的中考也将在此基础上“大做文章”并渗透“研究性学习”内容。
[解题技巧]熟练掌握“两表一图”(即酸碱盐溶解性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各类物质相互关系图)。
例1.8(2(3(这(2(3例2.(1(2(3类型)来实现。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为“八圈图”的变形,仍以常见的酸、碱、盐为载体来考查物质间的反应规律。
根据各类物质间的相互反应规律可知,酸碱之间是不能相互转化的,所以⑤⑥不可能。
盐和碱或盐和酸之间的转化都可经过复分解反应来实现,但一定要注意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基本概念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成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物质的分类(1)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
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②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③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初中化学27.初高中化学衔接——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初高中化学衔接——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初中化学所涉及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主要包括以O 2、H 2、C 、S 、P 等为代表的非金属单质,以Fe 为代表的金属单质,以CO 、CO 2等为代表的非金属氧化物,以Fe 2O 3 、CuO 等为代表的金属氧化物,以及酸、碱、盐等。
这些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通过物质间相互转化关系图(即八圈图)。
1. 各类物质相同转化关系图(俗称八圈图)在上图中所涉及的反应规律可简记为: 两条纵线通到底(七条规律)(1)~(7) 四条横线相联系(四条规律)(8)~(11) 六条交叉成网络(六条规律)(12)~(17) 17条规律须牢记 反应规律 示例纵向:(1)金属+−−−→−∆/2点燃O 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O Na O Na 2224=+ CuO O Cu 222∆+(2)碱性氧化物(可溶)+水→碱(可溶)NaOH O H O Na 222=+(3)碱(难溶)−−−→−∆高温/碱氧(难溶) + 水∆==2)(OH Cu O H CuO 2+(4)酸+碱→盐+水O H PO Na PO H NaOH 2434333+=+O H CuSO SO H OH Cu 244222)(+=+(5)非金属+−−→−点燃2O 非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22CO O C 点燃+ 522254O P O P 点燃+(6)酸性氧化物(易溶)+水→酸(易溶)3222CO H O H CO =+ 4325223PO H O H O P =+(7)酸(易挥发 / 难溶)→酸氧+水(易挥发 / 难溶)↑+=2232CO O H CO H 2232SiO O H SiO H +∆从纵向来看,金属→碱性氧化物→碱→盐,其中金属元素相同。
非金属→酸性氧化物→酸(含氧酸)→盐,其中非金属元素相同。
横向:(8)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NaCl Cl Na 222点燃+(9)碱氧+酸氧→(含氧酸)盐32CaSiO SiO CaO 高温+(10)含氧酸盐→碱氧+酸氧↑+23CO CaO CaCO 高温(11)盐+盐→两种新盐↓+=+AgCl NaNO AgNO NaCl 33交叉:(12)酸+碱氧→盐+水O H CuSO CuO SO H 2442+=+(13)碱+酸氧→盐+水O H CO Na CO NaOH 23222+=+(14)酸+盐→新酸+新盐32423242CO H SO Na CO Na SO H +=+↑+=2232CO O H CO H (15)碱+盐→新碱+新盐↓+=+2424)(2OH Cu SO Na CuSO NaOH(16)金属+酸→盐+↑2H↑+=+2442)(H ZnSO SO H Zn 稀(17)金属+盐→新盐+新金属44ZnSO Cu CuSO Zn +=+以上十七条规律的应用: (1)可知某物质的性质。
初中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归纳总结
初中化学里常见的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现在将它们在课本及习题中的呈现形式归纳如下:一、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初中常见化合反应主要有:1、非金属单质与氧气生成非金属氧化物。
如2H2+O2H2O其它非金属如硫、磷、碳等都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非金属氧化物。
2、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
如3Fe+2O2Fe3O4其它金属如铝、锌、铜也可以与氧气发生类似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
3、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
如CaO+H2O= H2CO3,其它金属氧化物Na2O、K2O、BaO都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4、非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如CO2+H2O= H2 CO3其它非金属氧化物SO2、SO3 也可以与水生成相应的酸。
5、其它如2CO+ O2 2CO2等。
二、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初中常见分解反应有:1、不溶性碳酸盐高温分解如CaCO3 CaO+CO2↑2、不溶性碱受热分解,如Cu(OH)2 CuO + H2O3、某些酸式盐受热分解如B、2NaHCO3 Na2CO3+CO2↑+H2O4、某些碱式盐受热分解如 Cu2(OH)2CO32CuO+ CO2↑+ H2O======= 通电其它如:2H2O 2H2O+O2↑MnO2=====2H2O2O2↑+ 2H2OMnO2====2KClO3 2KCl+O2↑2KMnO4 K2MnO4+MnO2+O2↑三、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
初中常见反应有:1、活泼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为金属活动顺序中氢以前的金属,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例如Fe+2HCl=Fe Cl2+H2↑Mg+ 2HCl = MgCl2+ H2↑ H2SO4+ Fe = FeSO4+ H2↑2HCl + Zn = ZnCl2+ H2↑H2SO4+ Zn = ZnSO4+ H2↑2金属与盐反应,生成新盐与新金属。
初中化学中重要的反应类型及反应规律
初中化学中重要的反应类型及其反应规律一、基础知识(一)化学反应类型1、按照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 可把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1)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①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合反应。
例如:2Na + Cl2点燃2NaCl 3Fe + 2O2点燃Fe3O4②非金属跟非金属的化合反应。
例如:4P + 5O2点燃2P2O5H2 + Cl2点燃2HCl③某些碱性氧化物跟水的化合反应。
例如:CaO + H2O == Ca(OH)2Na2O + H2O == 2NaOH ④某些酸性氧化物跟水的化合反应。
例如:CO2 + H2O == H2CO3 SO3 + H2O == H2SO4⑤酸性氧化物跟碱性氧化物的化合反应。
例如:SiO2 + CaO 高温CaSiO3MgO + SO3 == MgSO4⑥多种物质之间的化合反应。
例如:2Cu + O2 + CO2 + H2O == Cu2(OH)2CO3CaCO3 + CO2 + H2O == Ca(HCO3)2(2)分解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①某些氧化物的分解反应。
例如: 2H2O 通电2H2↑ + O2↑②某些含氧酸的分解反应。
例如:H2CO3 == H2O + CO2↑2HClO 光照2HCl + O2↑(次氯酸) ③难溶性碱的分解反应。
例如:Cu(OH)2∆CuO + H2O 2Fe(OH)3∆Fe2O3 + 3H2O④某些含氧酸盐的分解反应。
例如: CaCO3高温CaO + CO2↑2KMnO4∆K2MnO4 + MnO2 + O2↑(3)置换反应: 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起反应, 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①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
例如:Zn + 2HCl == ZnCl2 + H2↑Fe + H2SO4(稀) == FeSO4 + H2↑②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常见的物质及其反应规律
异彩纷呈的化学变化常使我们感到化学是多么的神奇!化学就是研究物质的变化规律的,而世界上的物质又何止千万,面对如此众多的物质,如此复杂的化学反应,要学好它岂不是“天方夜谭”?不!只要你掌握了常见的物质及其反应规律,应用起来就可以挥洒自如了。
一、中考透视
1.
了
(1
(2。
(35
(4
和4
(5
(6
2.
(1
(2
③表示物质的性质(除了跟指示剂反应这一性质在图中无法表示外,图中酸没有打箭头的4根线表示的是酸的性质,其余类推!);
④表示物质(特别是盐)的制法——15个反应中至少有10个与盐有关,俗称“十大成盐”规律!
(3)使用“八圈图”的注意事项。
①各类物质的相互关系图并非无所不含,有以下一些规律未能体现:H2、C、CO还原CuO或Fe2O3;CuSO4转化为胆矾晶体;碳酸(氢)盐的分解;酸式盐与正盐的转换规律等。
②复分解反应规律的条件限制——可溶的反应物,能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③置换反应规律的条件限制——溶或熔,金属活动顺序强换弱。
判断金属与酸反应时:金属必须排在H前面;酸不可用硝酸、浓硫酸。
判断金属与盐反应时:必须同时满足“排在前面的金属;可溶性盐”。
Fe)。
铁单质与酸或盐溶液反应始终生成亚铁盐(+2
纵观近几年来的中考试卷,其命题范围均未超出以上的知识范围,预计2006年的中考也将在此基础上“大做文章”并渗透“研究性学习”内容。
[解题技巧]熟练掌握“两表一图”(即酸碱盐溶解性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各类物质相互关系图)。
例1.
8
(2
(3
(这
反应,
(2
(3
例2.
(1
(2
(3
类型)来实现。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为“八圈图”的变形,仍以常见的酸、碱、盐为载体来考查物质间的反应规律。
根据各类物质间的相互反应规律可知,酸碱之间是不能相互转化的,所以⑤⑥不可能。
盐和碱或盐和酸之间的转化都可经过复分解反应来实现,但一定要注意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答案](1)⑤⑥(2)难溶于水、不溶于稀H2SO4
(3)①②④复分解反应因为这三种物质分别属于酸、碱、盐,它们只需通过交换成分(离子)即可实现相互转化。
三、中考链接
1.(2005·山西)A、B、C、D、E中都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所含的相同元素是()
A.铜
B.碳
C.铁
D.钙
2.(2005·青海)现有甲、乙、丙、丁四种化合物,已知这四种化合物都由Na、H、S、C、O五种元素中的三种元素组成。
它们之间甲+乙→丙+H2O、乙+丁→丙+H2O+CO2↑,其余两两混合均不反应。
根据上述提供的物质变化和物质组成的信息,请写出这四种化合物的化学式:甲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_,丁______________。
1.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