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案 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中
学
物
理
教
案
姓名:***
班级:物理教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初步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与探究,认识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尝试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由气体压强差异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和亲近感。
结构特点及重难点
结构特点:以实验探究为主线,以知识应用为目的。
重点: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我利用历史上著名的案例、三个小实验和一个动画及几个生活中的现象来突出这一重点。
难点:液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探究活动。
利用一个演示实验来突破这一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设计理念: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学情分析:
学生对本节内容具有浓厚兴趣,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但学生的实验基础较差,感性认识不足。
教学方法:整节课运用“情境引入——实验探究——创造反思”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实验探究”与“应用反思”相结合,指导学生完成好本节课的探究和尝试活动。
教具准备
演示器材:多媒体、硬纸片、蜡烛、吸管、乒乓球,打火机
学生实验器材:硬纸片、蜡烛、吸管、乒乓球,打火机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成六大部分:1、新课引入;2、探究新知;3、应用迁移;4、课堂小结;5、矫正反馈;6、布置作业。
新课引入:侦探破案游戏,
讲述鄂洛多克火车站发生的惨案
据铁路史志记载,这条安全线来源于近百年前的一场惨案。1905年冬天,在俄国一个名鄂洛多克的小车站上,站长率全站38名员工身着盛装、手持鲜花,列队站在铁路线两旁恭候沙皇尼古拉二世派来视察的钦差大臣。然而,遗憾的是,列车没有缓缓进站,而是狂风般冲进了“人巷”,刹那间“人巷”倒塌了,数十名员工仿佛背后被人猛推了一掌,不由自主向前倒去。结果造成34人丧生,4人终生残疾。
提出问题,凶手是谁(或者说什么)?
探究新知:气体与液体都具有流动性,叫流体。
一、探究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老师:现在我手上有两张硬纸片,我让他自由的竖直静止,现在我向两纸中间吹气,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学生:两张纸会分开。
操作结果两张纸不但没有分开,反而靠拢。这一现象打破学生常识上的认识,激发学生追寻原因,求知结果。
分析纸片靠拢的原因,吹气加大了两张间的气体流速,气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从而纸内外形成压强差,把纸片向中间压。
二、领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
指导学生完成两个小实验,要求学生认真实验,仔细观察,猜想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教师给予必要的提示与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归纳后与同学交流。
指引学生做出以下实验;
1.蜡烛、打火机、吸管。把两根点燃蜡烛放在一起间隔五厘米左右,用吸管在两火苗之间吹气。吹得越急两火苗靠的越拢。
2.乒乓球、吸管。把两个乒乓球放在一起间隔五厘米左右、向两个乒乓球
中间吹气、两乒乓球靠拢。
3.师生共同归纳出本节课的第一条结论:气体的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要求学生分析原因、讨论、交流。为分析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打下基础。
找出鄂洛多克火车站发生的惨案的凶手,就是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
火车速度很大,会带动它走边的气体也获得很大的速度,气体速度与大的位置压强愈小,离火车较远的气体压强就大于火车走边的,这样形成的压强差就会把人压向飞奔的火车。所以要设置安全线。
三、分析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
展示图片和动画,利用刚刚获得的知识分析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利用动画的好处是直观形象,学生易于接受。
四、液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气体的压强差异会产生这么奇妙的效果,那么液体的压强与流速之间是否也有相似的性质呢?
播放一组新闻图片,提出问题:小船为什么会撞到大船上?是操作失误?主观故意?还是大海中有什么神奇的力量?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出猜想,与同学交流。
为解开这个谜团给同学们播放一个演示实验:用大号注射器向漂浮在水面上的两个塑料小船的中间喷水,看小船是向两侧分开,还是向中间靠拢,
得出本节课的第二个结论。液体的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回头分析撞船原因。原来都是液体压强惹得祸。
知识迁移与应用(实例探究)
为了巩固新知,引导学生从物理走向社会,让学生尝试用刚刚获得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我展示两个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开阔学生视野,增加感性认识。
1、有风的下雨天撑雨伞感觉伞被向上提拉、请同学作分析原因。
2、“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这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杜甫先生的两句诗,你知道其中的奥妙和物理原理吗?本题的设置不只是就题论题,而是要
进一步了解台风、龙卷风等对人类造成的巨大危害。
课堂教学开展到这里,我们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有必要将知识内容条理化,五、课堂小结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谈本节课的收获,自主归纳本节知识要点,还想知道那些知识等,教师将学生所归纳的要点打在屏幕上,作为本节课的知识网络和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以后,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反馈。
六、评价反馈:展示五个生活场景,每组学生可以从中任选一个解释,也可以解释你熟悉的其他场景。看谁的思路清晰,语言简练,说理透彻。
七、布置作业:今天的作业有两道题,一道动手题,一道信息收集题。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养成动手动脑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