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第三节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习题1(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三 学生实验探究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业(含解析) 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三 学生实验探究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业(含解析) 北师大版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如图所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情况正确的是( )2.一只小鸟在平面玻璃幕墙前飞来飞去,欣赏它自己在幕墙中轻盈的“身影”。

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身影”始终和小鸟一样大B.小鸟靠近幕墙过程中,“身影”远离幕墙C.小鸟远离幕墙过程中,“身影”逐渐变小D.“身影”到幕墙的距离大于小鸟到幕墙的距离3.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B.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会变大C.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在光屏上能成正立的像D.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B始终能与A的像重合4.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

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A.2.1mB.2.5mC.4.6mD.5m5.进入卖水果的商店你会看到正对大门的整面墙上都镶有平面镜,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让房间更明亮B.增大房间的空间感C.使平面镜中的“水果”更美观D.方便人们选购水果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6分)6.绵阳夜晚当涪江三桥上的灯光开亮时,涪江水上实景与江中“倒影”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图案.已知三桥下涪江水深为2m,桥上一彩灯距水面12m,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m;若涪江水再上涨0.5m,则该彩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m。

7.汽车在夜间行驶时,车内不开灯的原因是若车内开着灯,司机面前的玻璃窗就会像那样,会使司机看到的像,妨碍视线,易造成危险。

8.上海世博会上,意大利展馆展放着一辆新型小轿车,为了让参观者能清楚地看到轿车底盘的复杂结构,展览人员巧妙地把轿车倾斜着支撑在大平面镜上,如图所示,这里应用了初中物理知识。

若汽车离镜面的距离为1.5m,则汽车的像离汽车的距离是。

(完整word版)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专题及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专题及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题1、某同学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_____关系;(2)实验中要求蜡烛A和蜡烛B ,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_ __关系;(3)移去蜡烛B,并在在像A'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像.(4)实验中应选择_____ _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平面镜”或“平板玻璃”)目的是利用玻璃板的透明性,能看到蜡烛A的像的同时也能看到(填蜡烛A、蜡烛B)的像(5)观察像时,细心的同学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___ __造成的;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效果好;“变小”或“不变”)。

(6)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_ __(填“变大”、(7)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8)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9)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8)相同的操作(10)点燃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蜡烛A,晓兰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请你推断其原因是(11)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实验中用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未点燃的蜡烛位置即是像的位置,这种研究物理的方法叫做法。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学生实验:探究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课件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学生实验:探究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课件
注意: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这样便于视察到由于光的反射所形成的像。
问题1、为什么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楚,但 却能在视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视察到蜡烛B ,奇妙地 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答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 确定像的位置。
北师大版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探究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课件
情境引入
平静的水面、建筑物外面的玻璃幕墙、舞 蹈练功房里的大镜子等都可以看成平面镜。 通过平面镜我们能视察到物体的像.
科学窗
实像和虚像 能够呈现在光屏上的像叫做实像。 实像也可以用眼睛直接视察。只能 用眼睛视察,而不能在光屏上呈现 的像,叫做虚像.
3、镜镜子子里里的的像像与与蜡蜡烛烛左左右右可关能系相一反致。吗?
猜想:(1)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可能相等; (2)像和物体的大小可能相等; (3)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二)、制定计划
1.实验器材:玻璃板、刻度尺、两支完 全一样的蜡烛、光具座、 光屏、火柴
2.实验方法:等效替代法 是指在效果相同的前提下,把抽象、复杂的物理过程或现象变换 成理想、简单的过程或现象来研究处理的方法。
(2)、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怎么知 道的? 答案: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因为用刻度尺量出两支蜡烛 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
(3).通过视察实验现象和所记录的数据,可得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有如下几点:
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物等大)。 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物等距)。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S
S/ S
S/
想一想,哪一种 方法更简便?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学生试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测试题附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学生试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测试题附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3学生试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测试题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是小华在平面镜前的情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B. 当小华远离平面镜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变小C. 当小华远离平面镜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也远离平面镜D. 当小华靠近平面镜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大小不变2.下列光学图示中不正确的是()A.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B. 光的色散C. 光的反射D. 光从空气射入水中3.下列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 路灯下行走的人,出现人影相随B. 清澈的游泳池底,看起来变浅了C. 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可以看到湖上游船的“倒影”D. 饭店墙壁上装一面大镜子,使人有增大空间的感觉4.“镜中花,水中月”的现象说明了()A. 光的传播速度太快B. 光发生了反射现象C. 光发生了折射现象D. 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5.小轿车前的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A. 避免噪音B. 尽可能避免因平面镜成像造成不安全因素C. 为了造型美观D. 防止挡风玻璃被震碎6.如图是同学们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几种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蜡烛A距玻璃板4cm,则蜡烛B距玻璃板8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B. 若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偏高且倾斜,则乙图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C. 若在玻璃板与B蜡烛之间放一块挡光板,则不能透过玻璃板看到A的像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7.如图所示,用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和一块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越明亮的教室中做实验效果越好B. 选用较厚的玻璃板做实验易观察且安全C. 为了成像清晰,应将两支蜡烛都点燃D. 蜡烛A在实验中点燃的时间不能过长,否则会影响实验结论8.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B.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C.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D. 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离平面镜越远9.(2011•本溪)如图所示,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的是()A. 镜中花B. 倒影C. 吸管好像折断了D. 椅子的影子10.如图所示,在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棋子在平面镜中成的是实像B. 棋子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比实物大C. 棋子与它的像关于镜面对称D. 棋子移近平面镜时,像会远离平面镜11.下列四个现象中,有一个形成的原因与另外三个不同,这个现象是()A. 教室靠左前方的同学看到黑板上有一小块光斑B. 对着镜子梳妆时能看到镜中的自己C. 晴天树荫下地面上有许多的光斑D. 河水中映出了岸上柳树的倒影12.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是()A. B. C. D.13.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人远离平面镜时,平面镜中的像越来越小B. 在岸上看到水里的鱼比它的实际位置高一些C. 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D. 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二、填空题14.汽车的后视镜是 ________镜,用它来观察车后的情况时要比利用平面镜看到的范围 ________(填“大”、“小”或“一样大”).15.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方飞过时,它在湖水中的“倒影”是 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这是由光的 ________形成.当小鸟距水面3m时,“倒影”距离小鸟 ________ m.16.(2017•上海)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玻璃板应________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为得到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关系,物体需放在________位置多次实验(选填“同一”或“不同”),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置于光具座的A点处,蜡烛、________应置于凸透镜的两侧,若蜡烛置于B点处,得到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________ 10厘米(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7.小华在一家商场通过光亮的瓷砖地面看到了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她看到的其实是吊灯的________(填“虚”或“实”)像.如果吊灯到地面的距离是6m,则像到地面的距离为________m.小华发现通过地毯就看不到吊灯的像,这是因为光照射到地毯时发生了________(填“镜面”或“漫”)反射.18.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实验过程中眼睛始终在蜡烛A的一侧进行观察。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材分析这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主要是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来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实验探究中,学生先依据生活经验来猜想,然后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猜想。

教科书中给出了尽量多的可供学生选择的实验器材,按计划进行实验,采集各种数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

实验完毕后,各实验小组在全班上交流自己的设计思想和实验结论。

这种探究方法正是本节教科书的闪光之处,它体现了《标准》中的教育理念: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精神。

这种探究的过程也培养了学生在观察物理现象和实验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概括、信息交流等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知道平面镜成虚像,并且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3、会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找到镜中像的位置。

4、常识性了解生活中的球面镜。

【过程与方法目标】1、体验用替代的方法确定像的位置的研究方法。

2、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描述现象,归纳规律的能力。

3、在实验中观察物理现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物理的对称美,并体验到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2、在用多种方法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后,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火柴,蜡烛,平面镜,教学课件。

一、情境引入教师播放“猴子捞月亮”的动画。

同学们,猴子为什么没有捞上月亮?你能用物理知识解释吗?今天我们就带着这样的问题一起来,学习本节内容。

二、认识平面镜提出问题:大家思考一下,生活中有哪些反射面是平的??观看图片,并结合生活实际回答。

得出结论:我们把反射面呈光滑平面的镜子叫平面镜。

平静的水面、玻璃表面、光滑的漆面都可以看做是平面镜。

三、平面镜成像特点 (一)观察思考请同学们观察小丑在平面镜成的像,同时,拿一面镜子,在镜子中找到自己的像,思考下列问题: 1.像在什么位置?2.改变小丑到平面镜的距离,观察像是否变化?怎样变化?3.小丑与平面镜中像的大小相同吗?【设计意图】这些问题,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第1课时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课件-+2024-2025学年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第1课时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课件-+2024-2025学年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 光现象
三、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第1课时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知识点1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核心知识】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___相__等_____,像和物体到平面 镜的距离___相__等___,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____垂__直____,即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 镜面___对__称____,所成的像是_虚___像。
(2)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__大__小___关系,用到的科 学方法是___等__效__替__代__法_____,刻度尺的作用是分别测量____像__和__物___到平面镜的 距离,在确定蜡烛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__A__(填“A”或“B”)蜡烛侧观察。
(3)将光屏放在B蜡烛处,光屏上__没__有_____(填“有”或“没有”)烛焰的像,说 明平面镜成的是_虚___像。
A以1 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上的运动 B以1 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下的运动 C以2 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上的运动 D以2 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下的运动
9如图所示,身高1.6 m的冬冬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 m处,她与像的距离为__6__m, 当她慢慢向镜子靠近,她在镜子中的像的大小将___不__变___(填“变大”“变小”或
14在十字路口矗立着一幢大楼,它临街的一面全部都是用新型玻璃装饰的,因 此过往的车辆都在这块大的平面镜中成像,如图所示。小刚在十字路口中心面向 北而立,从这面镜子中看到一辆汽车向东行驶,驶到十字路口向左转弯。这辆汽 车实际是( D )
A向南行驶左拐弯 B向南行材P106图518改编)如图所示,进入人眼睛的光线是由( C ) A平面镜发出的 B像S′发出的 C平面镜反射的 D人的眼睛发出的
知识点3 平面镜成像的作图 5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成的像A′B′。

宛城区七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三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宛城区七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三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4.3平面镜成像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一.填空题(共5小题)1.(2019•武威)2018年4月20日,我国最先进的自主潜水器“潜龙三号”首次下潜(如图所示)。

潜水器在水面下匀速下潜过程中(假定海水的密度不变),受到的浮力(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潜水器下表面受到的压强(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解析】(1)潜水器在水面下匀速下潜,海水的密度不变,潜水器浸没在水中,其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潜水器受到的浮力不变。

(2)由于潜水器在水中的深度逐渐增加,所以根据公式p=ρgh可知,潜水器受到的压强增大。

故答案为:不变;变大。

2.(2019•湖北模拟)将质量为1Kg冰块放在浓盐水中,液面位置如图所示,若冰完全熔化,杯中液面高度将,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变化N。

【解析】(1)由于冰块漂浮在水面上,所以,F浮=G冰=m冰g;即:ρ盐水gV排=m冰g,则V排=﹣﹣﹣﹣﹣﹣﹣﹣﹣①当冰熔化成水之后,状态变化,质量不变,所以,m水=m冰,即:ρ水V水=m冰,则V水=﹣﹣﹣﹣﹣﹣﹣﹣﹣﹣﹣②已知ρ盐水>ρ水,则比较①②可得:V水>V排,所以,若冰完全熔化,杯中液面上升。

(2)由于容器是柱状容器,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盐水和冰的总重力;当冰完全熔化后,由于水的与冰的质量相等,则盐水和水的总重力与盐水和冰的总重力相等,所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变化为0。

故答案为:上升;0。

3.(2019•哈尔滨)如图,先将溢水杯装满水,然后用测力计拉着重为4N、体积为100cm3的石块,缓慢浸没在水中,溢出的水全部收集到小空桶中,桶中水重为N,石块静止时,测力计示数为N.(ρ水=1.0×103kg/m3,g=10N/kg)【解析】(1)石块缓慢浸没在水中,V排=V=100cm3=1×10﹣4m3,石块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1×10﹣4m3=1N,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知,桶中水重(排开水的重):G排=F浮=1N。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现象第三节平面镜成像练习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现象第三节平面镜成像练习题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练习题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

B、当物体远离平面镜时,它在镜中的像将变小。

C、如果物体比平面镜大,则物体在镜中的像也是完整的像。

D、用一块不透明的木板挡在平面镜与像之间,像就会被遮挡住。

2、如图所示,小柯采用透明玻璃板、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实验时选用的两支蜡烛大小应相同。

B、透明玻璃板的摆放应该与纸面垂直。

C、若把光屏放在B位置,蜡烛的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

D、该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下效果更好。

3、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1)小明在实验中先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放置一块作为平面镜。

用其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其透明的特点,便于。

(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从玻璃板前(选填“相同”或“不同”)位置看上去它好像点燃了似的。

(3)若在实验中蜡烛B始终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

(4)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5)此实验应在(选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下进行。

4、小明同学在家中用两个平面镜和纸筒制作了一个简易潜望镜,如图所示,他把该潜望镜放到窗户下观察窗外的物体,则观察到的物体的像是()A、正立的虚像B、倒立的虚像C、正立的实像D、倒立的实像5、身高1.6m的小丽站在高度为1m的穿衣镜前0.5m的地方照镜子,则镜中的像是(选填“实”或“虚”)像,像高是m,像与小丽之间的距离是m,小丽后退时,她在镜中的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小明驾车通过小区道路转弯处时,通过转弯处的镜子M(可看做平面镜)看到了行人,他及时采取避让措施保证了行车的安全,如图为转弯时的俯视图,其中A是车内小明的眼睛,B为行人,请作出小明看到行人的光路图。

八年级物理全册8.3探究平面镜成像知识归纳练习题(无答案)北京课改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8.3探究平面镜成像知识归纳练习题(无答案)北京课改版

8.3“探究平面镜成像”知识归纳练习题一、单选题1.中国语言丰富多彩,其中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对应的物理知识不正确的是( )A. 四两拨千斤——杠杆原理B. 镜花水月——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C. 磨刀不误砍柴功——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D. 站着不如躺着——躺着对地面的压力比站立时小2.在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在竖起的玻璃板前后各放一支蜡烛,对着玻璃板既可看到前面蜡烛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同时又可看到放在玻璃板后的“蜡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两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B. 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C. 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D. 前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3.检查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

如图所示,让被测者面对镜子、背对视力表。

此人看到视力表的像离他的距离是()A. 3mB. 4mC. 5mD. 6m4.检查视力时,眼睛与视力表应相距5m远.如图所示,若视力表距平面镜3m,人离平面镜的距离为()A. 1mB. 2mC. 3mD. 4m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小孔成像”的实验中,离小孔越近的物体所成的像一定越大B. 游泳运动员在平静的水面下看到游泳池边的物体可能变矮了C. 蜡烛经凸透镜成像时,当蜡烛靠近透镜,蜡烛的像一定远离透镜D. 小球沿水平方向运动,它在平面镜中的像可能沿竖直方向运动6.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 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距与物距的关系B. 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C. 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D. 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像会变小7.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在垂直水平面的透明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对着玻璃板看到A所成的像A′.再在后面放一支未点燃的蜡烛B,透过玻璃板又可看到放在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B.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此实验可以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B. 蜡烛B在此实验并没有什么作用C. A′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B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D. A′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B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8.在清澈的湖面上空,小燕子正在向下俯冲捕食.在小燕子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关于它在湖水中的像的虚实.它和像之间的距离,正确的说法是()A. 虚像,距离变小B. 实像,距离变小C. 实像,距离变大D. 虚像,距离变大9.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 花瓶在平面镜中的像B. 指针在阳光下形成的影子C. 烛焰通过小孔成的像D. 透过放大镜成的像10.如图,在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平面镜成像遵循光的反射规律B. 蜡烛烛焰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虚像C. 把蜡烛移近平面镜时,它的像会远离平面镜D. 烛焰与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11.一位同学站在平面镜前并向平面镜靠近,则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应该()A. 远离平面镜,且大小不变 B. 靠近平面镜,且大小不变C. 远离平面镜,且越来越小 D. 靠近平面镜,且越来越大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猴子“捞月亮”时,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等于水的深度B. 近视眼镜、放大镜和照相机镜头用的都是凸透镜C. 夏天,浓密的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光的反射产生的现象D. 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13.小可对生活中的几种物理现象进行了分析,其中判断正确的是()A. 投入水中的石块下沉,说明下沉的石块不受浮力B. 离平面镜越近,看到的像越大,说明像的大小与物体离平面镜的远近有关C. 通电后,电炉丝热得发红,而连接电炉丝的导线却不怎么热,说明焦耳定律不适用于导线D. 放在条形磁体周围自由转动的小磁针静止时不再指南北方向,说明条形磁体周围存在磁场14.如图所示,平静的湖面上空,一只鸟正冲向水面捕食。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例题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例题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例题
平面镜成像是初中物理及高中物理都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即像和物体在平面镜中所呈现的大小是一致的。

2.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意味着物体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相同的。

3.像与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像和物体之间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像与物左右相反:在平面镜中所形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因此左右方向是相反的。

例题一:
舞蹈演员站在平面镜前训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演员靠近平面镜时,像远离平面镜
B.演员远离平面镜时,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变小
C.演员在平面镜中成实像
D.演员以0.5m/s的速度运动时,像也以0.5m/s的速度运动
答案:D
例题二:
人站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3m处,若人向镜移动1m,则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变化及移动后人离像的距离为()
A.变大4m
B.变大 5m
C.不变 4m
D.变大 6m
答案:C
例题三:
如图所示,从光源S点发出的一条光线射向平面镜,经平面镜反射后射向墙上的P点处。

请你作出这条入射光线并完成光路图。

答案:
总之,掌握好平面镜成像特点,多加练习,最终都会很好的解决平面镜成像这类题目的。

在解决这类题目过程中一定要保证作图清晰规范。

5.3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5.3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5.3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通过例子和习题了解和掌握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和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球面镜的光学性质。

难点:1.虚像的概念。

2.平面镜的应用。

3.球面镜的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玻璃板、相同的两支蜡烛、火柴、夹子两个、8开白纸一张、图钉、透明胶条、平面镜、激光演示器等、凹面镜、凸面镜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教师拿几个生活中常用的镜子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它们都是平的。

用它可以照出人的“面孔”和各种各样的“物体”,并与物体本身的形状一样。

我们把这样的镜子叫平面镜,把出现在镜子里的“面孔”叫做物体的像。

二、新课讲授(一)平面镜1.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1)当你改变与平面镜间的距离时,像怎样变化?(2)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3)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系吗?(4)像与物的上下左右关系如何?(5)你在镜前移动时,镜中的像如何移动?各小组学生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像可能在镜子内表面,像的大小可能与镜子摆放的角度和大小有关等等。

2.向学生示范并说明探究活动的目的和做法。

目的: (1)研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物体有什么关系。

(2)研究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八年级物理《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课件

八年级物理《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课件

4.选用直尺的目的是什么?
便于测量物距和像距。
5.选用玻璃镜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什么?
便于观察和找到像的位置。
检测提升
1: “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两岸秀美的山峰 在平静的水面清晰地映出“倒影”,它是:
A.山的影子
(C )
B.山的实像
C.山的倒立的虚像
D.山的正立的虚像
检测提升
2.一只小猫正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
4.取下玻璃板,以镜后三个像的位置为顶 点,画一个三角形。
5.将标有字母“d”的三角尺放在镜前, 拿着标有字母“b”的三角尺放在镜后面移 动,直到跟所看到的像重合,观察两个三 角尺上的字母的左右关系。
记录测量数据
测量 次数
1
像距 /cm
物距 /cm
像与物大小的比较
2
3
分析与结论
取下桌面上的方格纸,沿中间所画的线对折, 观察两个三角形是否重合。结合观察到的现 象和记录的数据得出结论:
如图所示: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应是图中
的哪一个?
() C
A
B
C
D
检测提升
3.小丑在平面镜中的像,图中正确的是( A )
A:
B:
C:
D:
检测提升
4. 从平面镜内看到一只 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如图 所示,此时时间是()。
A、7:25 B、6:35 C、5:25 D、4:35
答案: (D)
检测提升 5.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他在镜中的像 将:( )C
我的猜想: 像和物体的大小可能相等
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可能 相等
自主合作探究 制订计划
如何来探究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呢?
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像与物是否相 等呢?

八年级物理上册 5.3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5.3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知道平面镜成虚像,并且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3.会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找到镜中像的位置。

4.体验用“替代”的方法确定像的位置的研究方法。

5.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描述现象、归纳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设计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案1:实验导入制作万花筒并观察:用三块长条形的镜面,镜面朝里,按如图所示的方法组成三棱柱筒,用胶带粘牢。

再往筒里放点花纸之类的花,用一只眼睛往里瞧,会看到一个五彩缤纷、向外无限延展的花的海洋,非常壮观好看。

你知道万花筒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花吗?方案2:讲述设疑我们在电影中有时会看到这样的惊险场景:黑洞洞的枪口正对观众,子弹从枪膛中飞奔而出,惊出一身冷汗。

请问这种镜头是不是摄影师用镜头正对着枪口冒着生命危险实际拍摄的?如果不是,那是怎样完成的呢?推进新课一、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屏幕展示:教师在镜子前的照片、宛若双胞胎的照片、桂林山水水面等图片。

教师:根据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我们来说说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用板书记录。

探究: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比较,有何特点?学生分组设计和进行实验:在桌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

另外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

后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前一支蜡烛的像的位置,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

观察比较蜡烛和它所成的像的大小,它们一样吗?蜡烛的位置和它的像的位置有什么关系?改变点燃的蜡烛的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

量出每次实验中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和位置关系。

如图所示。

小组间交流得出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①像与物大小相等;②像与物的对应点连线跟镜面垂直;③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④像与物左右相反;⑤像是虚像。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三、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三、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平呢面?镜成像特点:
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平面镜后面所成的像是虚像。
一、观察与思考:
1、像在什么位置 2、改变脸到平面镜的距离, 观察像是否变化?怎样变化? 3、向右歪头,观察镜中的像 是不是也向右歪头
二、设计实验
实验器材:平面镜、平面镜支架、三角尺 、蜡烛两支、白纸、刻度尺
思考:它们的作用分别是 什么?
实验步骤:
玻 璃

物A
像A,
物BB
替代
物B
像A,
替代
玻璃板
5.3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 像特点
授课者:肖素莉
科学源于生活小制作展示
平面镜:
把反射面为光滑平面的镜子叫
平面镜


平面镜成像原理
科学窗
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能够呈 现在光屏上的像,实像可以用眼睛观 察。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不 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只能用眼睛观 察。
实验探究
三、小组实验:
次 物体 物体 物体 数 到平 的像 的像
面镜 到平 与物 的距 面镜 体的 离 的距 大小 /cm 离/cm
1
2
3
物体与 像是 是否 像的连 倒立 能用 线与平 的还 纸接 面镜的 是正 到像 关系 立的
四、结论
1、像和物的大小 ( ) 2、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 ( 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 5、像和物体左右( )
平面镜
1、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为了确定 像的位置 2、相同的两支蜡烛:探究像的大小, 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3、刻度尺:为比较像和物体到平面 镜的距离 4、白纸:相当于光屏,探究虚像实 像

5.3【同步练习】《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北师大)

5.3【同步练习】《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北师大)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同步练习1.小芳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在竖起的玻璃板前、后各放一支蜡烛,对着玻璃板既可看到前面蜡烛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

同时又可看到放在玻璃板后的“蜡烛”。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B.前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C.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D.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2.如图是牙医给病人看病时所用的小镜子,使用时将小镜子伸入病人口腔,利用光在镜子表面发生______ 的现象,可看清牙齿背面的情况。

而且每次使用前,需将镜子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烤一烤,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

3.小明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电子表示数的像如图示,这时的时刻应是______ 。

4.一只燕子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燕子距水面6m时,它的“倒影”距水面______ m,它在湖面的“倒影”是______ (填“实”或“虚”)像,这是由于光的______ 形成的。

5.艾英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

(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______ 。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______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______ 。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 (选填“虚”或“实”)像。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______ 。

(5)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艾英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_____ (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6.物体AB放在平面镜前,请在图中画出它经平面镜所成的像。

7. 如图所示,A′B′是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请画出平面镜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专题(无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专题(无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与探究专题1、如图7所示,用尺子作乐器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实验发现:○1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发出声音的音调越;○2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有关2、如图所示,用力敲响音叉,并用悬挂的塑料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我们看到的现象是,此现象说明;塑料球的作用是3、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华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在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爸爸的手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出,如图所示。

(1)在没有抽气时,小华用家里的电话拨打手机,他(选填“能”或“不能”)听见手机铃声。

(2)当小华尽量抽尽瓶中的空气后,再拨打手机,他听到的手机铃声的情况是:。

(3)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小华得出的结论是。

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和B、刻度尺、白纸、橡皮泥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1)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_____;(2)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选择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较好;如果选用另外一块,会为:的现象而难于确定像的位置;(3) 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_________ (A/B)这一侧观察;(4) 移开棋子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发现白纸上没有像,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

⑸某同学点燃蜡烛后把它放在玻璃板前的某一位置处,再把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移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在纸上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用直线把这两个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分别到平面镜的距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填空题
1、正常人的眼睛观察25厘米处的物体最清楚,眼睛也不容易感到疲劳,若要使眼睛的像成在距离眼睛25厘米处,眼睛与平面镜的距离应为。

2、如图所示,平面镜M前有一个发光点S,S1是它在镜中所成的像,当平面镜转动一个角度后,像的位置为S2,试作出平面镜的新位置。

3、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在桌面竖直立一块作为平面镜,实验时,要使镜后的物体与镜前相同物体的像完全重合,这是为了,从而能得到像与物等大、到镜面距离相等的结论。

4、池中水的深度是2m,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3.8×105km,月球在池中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_____,水中的月是___________________像(填实或虚)。

5、雄奇险秀的长江三峡景色,自古就为文人墨客所称颂,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学家郦道元就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三峡》名篇.文中写到春冬的美景时,用“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作了精要的描绘,句中的“倒影”是光的现象。

二、选择题:
1、人逐渐向平面镜靠拢的过程中,人在镜中的像()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2、有一种自行车尾灯设计得很巧妙。

当后面汽车的灯光以任何方向射到尾灯时,它都能把光钱“反向射回”。

下图是4种尾灯的剖面示意图,其中用于反光的镜面具有不同的形状.能产生上述效果的镜面是()
A B C D
3、如图是一张在湖边拍摄的照片,因为湖水平静,岸上景物与湖中倒影在照片上十分相似。

下列几种方法中哪一种不能用来正确区分真实景物与它在湖中的倒影?()
A、倒影比真实景物略暗一些
B、倒影比真实景物的清晰度略差一些
C、倒影中人物排列的左右位置与拍照时的真实位置正好相反
D、倒影中人物的身高比真实人物略大一些
4、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斜放着一个平面镜,桌面上有一个小球向镜面滚去。

要使平
面镜中小球的像沿竖直方向下落,则镜面与桌面间的夹角α应为:()
A、30°
B、45°
C、60°
D、90°
7.1 《力》
【教材分析】
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

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力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先让学生列举一些有关力的实例,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通过实验现象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本节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实例(实验)——分析——概括”。

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科学探究中的分析与论证这一环节。

二、
三、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实例——分析——概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单位及其作用效果。

2.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用具】
气球,弹簧,磁铁,铁钉,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通过吹气球的小游戏,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飞出去?”,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进行新课
一、什么是力
通过这几幅图“人推.车人拉.弹簧起重机提.重物压路机压.路面”归纳总结出力的概念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的。

(2)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让学生举事例说明)
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
3.(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我们把)力的单位规定为: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4.小常识: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

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500N。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①速度大小改变②运动方向改变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我们就可以判断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不同的力作用效果不同,那么它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二、力的三要素
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1.用弹簧演示实验,用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再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2.用弹簧演示实验,拉弹簧可使弹簧伸长,压弹簧可使弹簧缩短,同时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推门实验,教师在门前,门边处推门,学生在门后靠近门轴处推门,都用全力,结果教师很容易就把门推开了。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还与力的作用位置有关,这个力的作用位置在物理上叫做力的作用点。

老师总结: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

生活中,打台球、高尔夫球时,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很重要。

四、力的示意图
力看不见摸不着,那么怎样去表示力呢?
1、在物理学中,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

有时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例题加练习
2、画力的示意图步骤:
1.确定受力物体;
2.找出作用点;
3.找出受力方向 ;
4.画出带箭头的线段;
5.标出数值和单位;
6.检查同一图若有两个及两个的力时,保证力越大,线段越长;
五、力的相互作用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体验,当你手拍桌子时,手会疼,用船浆用力推岸,船就会离岸而去,在交通事故中,汽车撞断路边的栏杆的同时,车子本身也会“受伤”。

这说明了什么?
手会疼,说明桌子对手施加了作用力;
船会离岸而去,说明河岸对船桨施加了作用力;
车子会“受伤”,说明车子受到了墙对它的作用力。

总结: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同时也施力。

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应用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或应用?
师生共同列举:跑步、划船、游泳等;
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②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③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④如何使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让学生回想气球游戏,找一位同学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来解释气球会飞出去的原因。

教师总结。

同时说明火箭发射升空、喷气式飞机飞行也是利用这一原理。

⏹布置作业
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
⏹板书设计
7.1 力
一、力的概念
1.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

3.单位:牛顿,简称牛(N)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三、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四、力的示意图
五、力的相互作用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