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结构诗句作用
诗歌结构
写景转而抒情,抒发羁旅漂泊之苦、晚年抱病登台的孤独。
合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在前句
基础上直抒胸臆,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着 笔,悲情落句。
诗歌的篇章结构
一、诗歌的开头 二、诗歌承转句 三、诗歌的结尾
一、常见诗歌的开头样式:
古诗的章法结构
教学目标:
1.把握古诗的基本章法(结构)。 2.熟练运用有关结构的典型术语。 3.掌握诗篇结构类问题的答题模式。
古诗的结构——起承转合
“起”即首句:有统帅全诗、点明题旨、奠定基调,渲染气氛、
营造意境、 托物起兴,提供背景、设置悬念、提示下文的作用。
“承”是承接起句:是“起”句的延续,在内容上紧密相关,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三、诗歌的结尾
从感情的抒发或主题的表达来讲,诗歌 的结尾常见的有两种:
1.以景结情式
如: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元稹)
作用:含蓄委婉,激发联想和想象,留不尽之意 于言外。
2.直抒胸臆式(议论抒情) 如: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 作用:感情真挚自然,不可遏抑,深化主旨。
3、设问留疑,启人想象。 如唐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 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 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上下两片 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 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14湖南】 桃夭(《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①归:女子出嫁。②蕡(fen):果实很多的样子。 ③榛榛(zhen):树叶茂盛的样子。 (1) 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 的形式。
诗歌鉴赏结构作用类
7.卒章显志
诗人在诗歌的结尾直接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 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 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难》尾句 “ 长 风破 浪 会有 时 , 直 挂 云帆 济沧 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
在狱咏蝉
注:管倅是作者好友(倅,称州郡副贰之官,如通判) (1)何遽(jù):为什么那么快。 (2)《阳关》句:别离之曲。
答:以景结情,寓情于景(1分)(术语) 营造了一个凄苦惆怅的意境(1分)抒发了诗人离 别的悲伤。 (1分) (内容) 引起读者无穷无尽的想象(1分)(作用)
(1)本词以“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做结尾,有何妙处? 4
【答案】以景结情。(1分)最后两句写 山上所望之实景,秋风萧瑟,黄叶飘飞, (1分)映衬了一二句之情,衬托自己的 悲苦。 (1分)寓情于景,用这种手法使 全诗读来耐人寻味,余味无穷。(1分)
2.(2011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 蝶来去。满目荒 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 秋雨。 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 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
1.熟练掌握并运用有关结构作用的典型术语。 2.提高读诗、赏诗的能力 能力目标:进一步提高读诗的能力 学习重点:学会分析阐述,而不是简单的贴标签
回顾:
表达 技巧
表达方式
修辞方法
表现手法 篇章结构 篇章结构
构建网络:
1、提问方式: 1)……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2)……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3)赏析开头、结尾、中间...... 4)……在诗中的妙处如何?(开头句、中间句、结尾句)
诗句在诗歌中的作用完整版
诗句在诗歌中的作用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首句或首联的作用:
1、总括全诗,领起下文
2、点名时令、地点交代心情
3、为下文描写景物或抒发情感做铺垫、埋下铺垫。
4、奠定情感基调
5、暗合照应题目,切入主题
6、渲染某种气氛,营造某种意境,借景抒情,烘托任务情绪形象(写景诗句)
7、如首句设问,则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
中间句或转承句结构作用:
1、过渡承上启下
2、打伏笔做铺垫
3、转换话题(由事及理,由景及情,由物及人)品味出作者的情感或诗歌主旨。
诗歌尾句或尾联作用:
1、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
2、卒章显志,点名题旨
3、照应上文或题目,前后呼应,使诗歌结构严谨
4、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无穷。
诗歌篇章结构作用 2019
全诗
重章叠唱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 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 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 明对比。
首句
写法 时代/作者 提问开头 唐/杜甫 景物开头 唐/杜甫
题目 蜀相 绝句
作品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时空开头
唐/崔护
题都城南庄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首句“一上高楼万里愁”在整首诗中起什么作用?(2分)
答案: 1、首句一个“愁”字统领全诗(术语) 2、奠定了全诗苍凉感伤的基调,为下联写登临所见的凄 美衰败的清秋晚景作铺垫。(内容作用)。
首句作用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中间句作用
登岳阳楼 唐 /杜甫
知识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回环往复的结构(二)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回环往复的结构(二) 【三、具体结构解析】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
斗米折腰的心志.
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 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 9、以小见大 在表现大题材时,诗人不是叙述描写大事件,大场 面,而是着眼于小事情,小景象,通过"小事""小物""小景"来反
总结点评:分析诗句在结构中的作用时,依然首先抓具体的内 容,由内容点出结构中的作用。
有时总领全文,提纲挈领;有时渲染气氛;有时埋下伏笔,
为下文进行铺垫;有时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有的诗歌开头 又兼有上述几种情况。因此,理解诗歌开头的内容以及与下 文的联系,是回答这类问题的前提。另外,题目中常常出现 的字眼除了“特点”,还有“作用”“好处”“效果”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回环往复的结构(二) 【六、变式训练】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①咸阳:秦汉两代的故都。②许浑:晚唐诗人。
(1)首句“一上高楼万里愁”在整首诗中起什么作用?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回环往复的结构(二) 【六、典型例题】
答案:一个“愁”字统领全诗,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内 容),照应诗题,并与下文构成因果关系,开头点明中心 “愁”,下面则交代因何而愁(结构主旨)。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回环往复的结构(二) 【一、定义】
所谓“诗歌结构”,是指诗人对作品内容的组织安排。体
现在人、事、场景的布局,局部与整体的协调,首尾的照应, 段落的过渡,线索的安排,详略虚实的设计,时空动静的调 度等等。出题者常以“结构”为抓手,引导考生进入审美境 界,体会诗人的匠心睿智。
了解诗词结构对解读诗词的作用
了解诗词结构对解读诗词的作用作者:高秀娟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3年第11期以往,我们在理解诗歌时,经常强化诗歌的形象、语言、手法和思想内容等几个考点,在讲授时一般按照题材分专题讲授,归纳不同题材常见的意象,手法,风格,思想内容等。
却忽略了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诗词的结构,诗词虽然是高度凝练的文章,但毕竟是文章,也由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构成,所以把握诗词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一、对诗的结构的把握诗有自己的构成模式:起承转合。
起承转合是诗文写作结构章法方面的术语,是旧时诗文惯用的行文方法,后泛指文章作法。
下面我以《师说》为例讲述什么是起承转合。
“起”是文章的开头,一般紧承题目,如《师说》的第一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便是起,它紧扣题目的“师”字来谈。
“承”是承接,一般是承接前文做更进一步的解释。
《师说》第二段:“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这一段就具体讲述了老师存在的原因和必要性。
“转”是宕开一笔转述其他,以丰富文章的内容。
《师说》的第三段叙述了当今社会关于从师的风气问题,不再是单纯对老师的定义进行阐释,而是关注了更广阔的社会现象,这就是宕开一笔,看似与上文疏远了,实际是加深了文章的内涵。
“合”是结尾,一般扣住题目和开头,就是和前文合。
师说的第四段就是“合”,从第三段对社会现象的叙述转到呼应前文关于“师”的论述: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在许多的诗歌中也存在起承转合的写法。
例如: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孟浩然)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闻潮(起)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观潮(承)照日秋空通,浮天渤解宽。
背景(转)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潮景(合)第一联“起”,交代事件的发生,呼应了题目的“望潮”:潮水袭来,发出轰隆隆的声音。
第二联“承”,承接第一联继续交代潮水来临后人们的举动“连骑出”“待观潮”,气势豪壮。
第三联“转”,不再写壮阔的潮水和盛大的观潮景象,转而写这一场面的宏大的背景:秋高日明,钱塘宽阔。
诗歌篇章结构作用
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 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 托作用的。
另外,在写景抒情诗中, 我们也可以说,诗歌中的写景 是为抒情作铺垫。
照应: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 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 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 • • •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 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 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诗歌的全文结构
• 先景后情、先情后景、首尾呼应、重章叠句、 • 起承转合、总分(总领 总结 分写)、诗眼、 • 线索、伏笔 、 悬念、层层深入
诗歌各联手法及结构作用 • 首联:照应题目、统领全诗、开门见山、 交代时令、环境…营造氛围(渲染)——烘托心境、奠定 感情基调、为下文感情的抒发作铺垫 中间: 过渡:由上句…过渡|转而写到下句… 铺垫蓄势 照应题目、开头 具体解说、层层深入 尾联:总结全诗、画龙点睛、卒章显志、深化主旨、 直抒胸臆、表达情感 照应题目、呼应前文 以景结情、意犹未尽 全文:先景后情、先情后景、首尾呼应、重章叠句、起承 转合、总分(总领 总结 分写)、诗眼、线索、伏笔 、 悬念、层层深入
知识点梳理 在诗歌的结构安排上,诗人也是独具匠心的。常用 的有: 开门见山 开门见山是指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如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开头一句,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 里之遥,远远望去,只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 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的所在了。这第 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这两句又一问一答 ,自开自合。
•
舟中寒食 汪茂麟 落花风,寒食雨。几阵廉纤,催送春何遽!闲倚 篷窗临古渡,野店青帘,飘在垂杨树。 日归迟,时节误。暝色高楼,望断河桥路。燕子 来时愁欲暮,波上双双,飞过桥头去。 注:廉纤:小雨。 (1)概括 “落花风,寒食雨”在全词中的作用。 (5分) (2)作者在下阕中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请 简要赏析。(6分)
诗句结构作用
转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 泛菊:饮菊花酒。Βιβλιοθήκη • 吹梅:吹奏《梅花烙》。
• “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 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 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白居易
• 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 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 情。
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 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 “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 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 自然引出“影”,而“伴”字 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 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估 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 这充分反映作者思家时的一种 孤寂的心情。
• 荦确:山多大石。
• 问: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问: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
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 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 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
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承
•结构上,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般,承句多为写景或事。
邯郸冬至夜思家
• 邯郸驿里逢冬至, • 抱膝灯前影伴身。 • 想得家中夜深坐, • 不应说着远行人。
诗 歌 的 章 法 结 构
诗歌的章法结构
起:起句。 承:承接。 转:转句,表明诗意的转 折变换。 合:结句,点明题旨,收 束全主主诗。
起
统帅全诗内容。 奠定感情基调。 渲染气氛、营造某种氛围。
诗歌结构(用)
诗歌结构(用)一、引言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诗歌的结构。
诗歌结构是指诗歌作品中音韵、韵律、节奏、押韵等要素的组合和呈现方式。
了解诗歌结构对于欣赏和创作诗歌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诗句与诗行1、诗句的定义诗句是诗歌中的基本单位,是由若干个字组成的一行文字。
一个诗句通常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2、诗行的定义诗行是诗歌中的排列单位,由若干个诗句组成。
诗行的长度不固定,可以是一句、两句或更多。
三、韵律与节奏1、韵律的作用韵律是指诗歌中相同或近似的音节的重复出现。
它可以增加诗歌的韵味和魅力,使诗歌更加动听。
2、节奏的作用节奏是指诗歌的音节组织方式和节拍的有节奏感。
节奏能够赋予诗歌以生动的韵律感,使诗歌有一定的节奏感。
四、押韵与音律1、押韵的定义押韵是指诗歌中末尾音节相同或近似的情况。
通过押韵,诗歌可以增加韵味和美感。
2、音律的作用音律是指诗歌中音节的编排和组合方式。
音律的巧妙运用可以使诗歌更加动听和优美。
五、诗的结构类型1、诗句间的结构关系诗句间的结构关系可以分为紧密结构、散体结构和松紧结构等。
不同的结构关系会带给读者不同的阅读体验。
2、诗行之间的结构关系诗行之间的结构关系可以分为对偶结构、并列结构和转折结构等。
通过结构关系的变化,诗歌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六、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请参阅附件文档。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法律名词1:注释:是指的意思。
2、法律名词2:注释:是指的意思。
(依此类推,根据实际需要添加相应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诗歌结构的特点及作用
诗歌结构的特点及作用
诗歌结构是指诗歌中的形式和布局。
它可以影响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意义。
以下是诗歌结构的几个特点及其作用。
1. 韵律和节奏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是诗歌结构的基本元素。
通过选择特定的音节和重音模式,诗人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音乐效果。
韵律和节奏可以提升诗歌的美感,使其更加生动有趣。
2. 押韵方案
押韵是指诗句中重音音节之间的音韵相似,是诗歌结构中常见的一种特点。
押韵可以增强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感,使诗歌更加凝练和易于记忆。
不同的押韵方案也可以传递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3. 行与节
在长诗或史诗中,诗歌结构通常包括行与节。
行是诗歌中的一个独立单位,由一行或多行组成。
节则是由若干行组成的更大的单位。
通过行与节的组织,诗人可以展现更复杂的叙事结构和思想发展。
4. 重复和变奏
重复是诗歌结构中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反复使用某个词语、短语或句子,可以强化表达的效果。
变奏则是对重复进行改变和发展,使诗歌更加丰富多样。
重复和变奏可以增强诗歌的连贯性和表现力。
5. 图像与隐喻
诗歌结构也可以通过图像和隐喻来传递意义。
通过组织和排列图像与隐喻,诗人可以创造出独特的形象和意象,使诗歌更具艺术性和寓意。
通过以上的特点,诗歌结构可以为诗歌赋予韵律感、增强表达力、丰富意义、打造形象和引起读者情感共鸣。
它是诗歌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为诗歌带来独特的美感和文化价值。
诗歌鉴赏——结构赏析
诗歌鉴赏——结构赏析古诗词结构赏析一、时间空间结构溪上遇雨崔道融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晴。
注:这首诗是纯粹写雨的,它从一种自然现象的观察玩味中发现了奇特的情趣。
问题:1、诗中描写的雨有什么特点?答:“坐看黑云衔猛雨”形容雨来势凶猛,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喷洒山前此独晴”既写出了雨的迅即而至,还写出了雨的猛烈,如瓢泼喷洒一般,还写出了雨脚的飘忽不定,不远处急雨下得如浇如注,此山却晴朗明丽,真可谓“东边日出西边雨”。
三四句表明了雨的瞬息万变和难以预料,所以总得说来这首诗写出了夏雨的来去迅疾,势头凶猛,雨脚飘忽的特点。
2、这首诗在描写的过程中,有哪些空间变化?答:这首诗既写了溪上的雨况,又写了前山雨时的情景,这就不但表现了景物在不同时间的变化,而且形成了空间的对比,使得结构奇异独特。
二、前后文形成转折踏莎(suo)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候馆:旅舍。
熏,香草。
征,远行。
寸寸柔肠:指人很伤心。
粉泪,指女人的泪水。
平芜:平阔的草地。
问题:1、这首词的上下片在结构上有什么独到之处?答:这首词上片,是写行人在旅途中的离愁别绪,下片是写家中亲人对行人的苦苦思念,反衬自己的离别之苦。
两地相思,一种情怀,写家人思念他,也是为了表达离愁,这样的结构,避免了平淡,而使整首词看起来跌宕有致,委婉含蓄。
2、找出词中描写离愁的句子,做一下简要的分析?答:①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这是说诗人越走越远,而离愁随着距离的延长而越来越重,就像那不断东流的河水一样,永不枯竭。
②寸寸柔肠,盈盈粉泪:说因自己远行在外,所以留在家中的亲人因为思念自己而痛苦的柔肠寸断,泪流满面。
③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写人已经走的太远了望不见了,能望到的只是一片长满青草的平原,即使是望到了草地的尽头,还有春山挡住了实现,而行人已在春山之外,根本望不到了,衬托出亲人的思念之情。
11鉴赏古代诗歌的结构技巧
【2025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11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之结构技巧【结构技巧·必备知识】常见结构技巧及作用1.开门见山特点及作用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揭示主题或全篇主要内容示例“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赏析首句概括写出数十年客居他乡的事实,有自伤“老大”之情,第四句儿童的淡淡一问也就在情理之中了2.以景结情特点及作用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一转而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示例“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王勃《山中》)赏析最后两句写山上所望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3.卒章显志特点及作用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示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赏析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心志4.抑扬特点及对要褒扬的人或物先写其不足,对要贬损的人或物先写其长处。
抑扬有先扬作用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示例“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赏析先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门外;后写诗人看到满园春色,有所收获。
前面遗憾是“抑”,后面高兴为“扬”5.铺垫特点及作用为主要人物的出场或主要事件的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的技法。
铺垫是重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示例“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赏析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的夜晚一派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做铺垫6.照应特点及作用诗人在描写、叙述过程中,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的地方提示或暗示下,与前面呼应。
这种结构技巧可以使作品结构严谨,脉络分明示例“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诗歌鉴赏之结构
2、照应: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 一篇文章要有头有尾,前后内容要有内在联系。前 面交待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边要照应的话, 前边得先有个交待。这样,文章前后才能贯串,使 读者容易掌握全文的脉络。 (1) 照应的作用。照应能使作品结构显得紧 凑、严谨。 (2) 照应的种类。① 首尾照应。开头与结 尾的照应。② 扣题照应。围绕主题反复照 应。 ③ 伏笔照应。先设伏笔,后予交代的照应。 在一些诗歌中,诗人往往采用今昔、他我、物我对 照的方式,来抒发自己或他人情感,
2、先情后景(缘情写景)
下笔即写情,对诗歌而言,有点类似开门见山。如李煜的 《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 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的小小沙洲。这时候, 面对着茫茫暮色,旧愁未了,新愁又涌上心头。望着无边 无际的旷野,那天,好像比树还低沉;由于江水清清白白, 那月亮,使人更加感到亲切近人。 【赏析】此诗则是先情后景,后两句衬托前句,表现了诗人 飘泊他乡的孤独感和异客之愁。
再如: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赏析】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 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 此“不尽”之情呢?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 情(术语).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 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 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 想感情(内容),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作 用)。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 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 天山,身老沧州! 【析】 此诗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 在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苍州”与 “关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 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象外旨深—浅说诗歌结构形式的作用
— 诗 的 行与 行之 间有 平 行式
、
行 (节) 的
。
高低 式
、
、
楼 梯 式 ( 每 行的 字数 递 减 或递 增 ) 等
( 奇数 节 行 数 相 同
,
节与节 间 有方 阵 式 ( 每 节 行 数 相 同 )
,
交 错式
数不 一 )
奏
。
自由 式 ( 每 节 行 偶数 节 行数 相同 但 奇数 节 与偶 熬节 行数 不 同 ) 等 它 们或表 现带有 明显 装 饰性 的 音 乐 节 奏 或表 现 诗人 情 感 自 然 流 动 的 节
形式
,
不 妨 称之 为会 意 造 型
,
。
现 代诗人 朱 湘在他 的 《 采 莲 曲 》 中较 为成 功地 运用 了 这 种
:
造 型 手法
试 看 《 采 莲 曲》 的 开 头
小 船呀 轻飘
杨 柳 呀风 里 颠 摇
荷 叶呀 翠 盖
荷 花呀 人 样 妓 烧
日落
`
微波
-
金 丝 闪动过 小 河 左行 右撑 莲 舟 上 扬起 歌 声 , : , 这 个简 单 的左 右 对 称 的 图案 禁 不 住使人 联想 到 采 莲 的小 船 平平 稳稳 地 撑 着 船儿 两
。
忘 却 了 他 的 名字 只站 着
。
。
只站 着
孤独地
。
站着
气
站着
。
站着
站着
向东方
按照 诗论 家们 的提 示
,
孤 单韵 一 株 丝 杉 , 整 需将 首诗 按 现状 顺时 针旋 转少 度 乡然 后 再 来 看诗 我 们 可 以
·
。
4
诗歌鉴赏诗句作用
诗歌鉴赏诗句作用
诗歌鉴赏中的诗句是诗歌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构成了诗歌的结构,是诗歌的主体内容。
诗句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诗句是诗歌的基本单位,它们构成了诗歌的结构,是诗歌的主体内容。
诗句的结构和内容是诗歌的核心,它们把诗歌的主题、情感和思想表达出来,是诗歌的精髓所在。
其次,诗句的语言特点是简洁而富有意象,它们能够把诗歌的主题、情感和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使诗歌的内容更加丰富、生动。
此外,诗句的语言特点也使它们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能够把诗歌的主题、情感和思想表达得更加深刻、更加有力。
最后,诗句的语言特点也使它们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把诗歌的主题、情感和思想传达给读者,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诗歌的内容。
总之,诗句是诗歌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构成了诗歌的结构,是诗歌的主体内容,具有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特点,能够把诗歌的主题、情感和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诗歌的内容。
诗歌的文学形式与结构
诗歌的文学形式与结构诗歌是一种富有艺术美感和表现力的文学形式,它通过韵律、押韵和节奏等手法,以极为精炼的语言表达情感、思想和意象。
本文将从诗歌的文学形式和结构两个角度来探讨诗歌的特点和魅力。
一、诗歌的文学形式诗歌有着独特的文学形式,它与散文、小说等其他文学形式有所不同。
首先,诗歌以鲜明的抒情性为特征,常常通过感情的表达来引起读者共鸣。
其次,诗歌更注重语言的美感,追求形象的深刻与精练,通过谐音、对仗、排比等手法增强表现力。
此外,诗歌注重意象的塑造,通过富有想象力的描写,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诗歌的语言使用可以是直抒胸臆的自由诗,也可以是严格的韵律押韵的格律诗。
自由诗更加注重对内心世界的自由表达,不拘泥于格律的限制,可以自由运用押韵、对仗等手法。
而格律诗则在一定的音韵规则下进行创作,有固定的节奏和押韵,使作品更加饱满和规整。
二、诗歌的结构诗歌的结构是指作品从整体到细节的组织方式,包括诗歌的篇幅、章节、韵律和押韵等。
在传统格律诗中,诗歌常常由若干个相对独立的节构成。
每个节都具有独特的格律和押韵规则,形成了整首诗的结构框架。
而自由诗则没有固定的结构要求,可以更加灵活地表达思想和情感。
诗歌的韵律和押韵是构成诗歌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韵律是指诗句中音节的顺序、长度、重音等方面的安排。
诗歌中的韵律可以使作品更富有音乐感,并增强诗歌的记忆性和表现力。
押韵则是指诗句中最后一个或几个音节的音韵相同或相似,通过押韵可以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美感。
此外,诗歌的结构还包括诗句的长度和排列方式。
诗句的长度可以是较短的短句,也可以是较长的长句。
短句多用于表达简练的想法和情感,形成强烈的节奏感;而长句则可以容纳更多的信息和意象,更加细腻和流畅。
诗句的排列方式可以是并列、对偶、层叠等,不同的排列方式给读者带来不同的感受和阅读体验。
总结起来,诗歌的文学形式与结构共同构成了诗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歌以其精巧的语言表达、深远的思想感悟和鲜明的情感抒发,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鉴赏之诗句作用
诗歌的篇章结构考查
1、直接考查:(1)问某一句诗的作用(开头句、结尾句、中间句)(2)问全诗的结构特点
2、间接考查:(1)问诗句的妙处(思路:艺术手法+结构作用)(2)问前后两句的句间关系(思路:翻译诗句+结构作用)
一般来说,也要从内容与结构等方面去考虑答题。
诗歌首联或首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1)总括全诗,领起(引起)下文,引起读者注意。
(2)点明时令、地点,交待心情。
(3)为下文描写景物或抒发情感做铺垫、埋下伏笔。
(4)奠定某种情感基调。
(5)暗合(照应)题目,切入主题。
(6)渲染某种气氛,烘托人物某种情绪形象。
(7)如果首句设问,那么就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
二、中间句(转承句)的结构作用:
1、过渡、承上启下、
2、打伏笔,做铺垫
3、转换话题. “转”是指结构上的跌宕和作者思路上的转换(由事及理、由景及情、由物及人)“转”在诗词的结构中多指律诗的颈联、绝句中的第三句词和曲中的“过片”而言。
它能引导读者从中体认思路,品味出作者的情感诗歌主旨。
诗歌尾句或尾联的作用
1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2卒章显志,点明题旨3照应上文或题目,前后呼应,使诗歌结构严谨
4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使人回味无穷
古诗鉴赏之诗句作用
诗歌的篇章结构考查
1、直接考查:(1)问某一句诗的作用(开头句、结尾句、中间句)(2)问全诗的结构特点
2、间接考查:(1)问诗句的妙处(思路:艺术手法+结构作用)(2)问前后两句的句间关系(思路:翻译诗句+结构作用)
一般来说,也要从内容与结构等方面去考虑答题。
诗歌首联或首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1)总括全诗,领起(引起)下文,引起读者注意。
(2)点明时令、地点,交待心情。
(3)为下文描写景物或抒发情感做铺垫、埋下伏笔。
(4)奠定某种情感基调。
(5)暗合(照应)题目,切入主题。
(6)渲染某种气氛,烘托人物某种情绪形象。
(7)如果首句设问,那么就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
二、中间句(转承句)的结构作用:
1、过渡、承上启下、
2、打伏笔,做铺垫
3、转换话题. “转”是指结构上的跌宕和作者思路上的转换(由事及理、由景及情、由物及人)“转”在诗词的结构中多指律诗的颈联、绝句中的第三句词和曲中的“过片”而言。
它能引导读者从中体认思路,品味出作者的情感诗歌主旨。
诗歌尾句或尾联的作用
1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2卒章显志,点明题旨3照应上文或题目,前后呼应,使诗歌结构严谨
4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使人回味无穷
古诗鉴赏之诗句作用
诗歌的篇章结构考查
1、直接考查:(1)问某一句诗的作用(开头句、结尾句、中间句)(2)问全诗的结构特点
2、间接考查:(1)问诗句的妙处(思路:艺术手法+结构作用)(2)问前后两句的句间关系(思路:翻译诗句+结构作用)
一般来说,也要从内容与结构等方面去考虑答题。
诗歌首联或首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1)总括全诗,领起(引起)下文,引起读者注意。
(2)点明时令、地点,交待心情。
(3)为下文描写景物或抒发情感做铺垫、埋下伏笔。
(4)奠定某种情感基调。
(5)暗合(照应)题目,切入主题。
(6)渲染某种气氛,烘托人物某种情绪形象。
(7)如果首句设问,那么就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
二、中间句(转承句)的结构作用:
1、过渡、承上启下、
2、打伏笔,做铺垫
3、转换话题. “转”是指结构上的跌宕和作者思路上的转换(由事及理、由景及情、由物及人)“转”在诗词的结构中多指律诗的颈联、绝句中的第三句词和曲中的“过片”而言。
它能引导读者从中体认思路,品味出作者的情感诗歌主旨。
诗歌尾句或尾联的作用
1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2卒章显志,点明题旨3照应上文或题目,前后呼应,使诗歌结构严谨
4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使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