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合集下载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比较阐释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比较阐释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比较阐释-中学语文论文《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比较阐释王金伟崔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下文或简称“范记”)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下文或简称“欧记”)同为古文名篇,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载范记被时人称为“四绝”之一,而朱弁《曲洧旧闻》则云“《醉翁亭记》初成,天下莫不传诵,家至户到,当时为之纸贵”,足见评价之高。

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的也有不少,但论述多浮于表面,缺乏对创作背景及文学意义的深入分析。

本文拟将作品置于时代背景中,通过文本精读来考察二文在相近创作生态中的不同艺术呈现,进而管窥文学风貌由唐至宋的嬗变。

一、相近的创作生态《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有不少相同与相通之处。

一是大致相同的政治环境。

宋王朝政治体制中存在“冗员”“冗兵”“冗费”等多种弊病,和平时期虽隐而不彰,但在仁宗宝元、庆历间对外与西夏发生战争、国内农民起义等突发事件的刺激下显现出来。

在形势逼迫下,仁宗赵祯“遂欲更天下弊事”,遂推出了“庆历新政”。

但积弊已久,沉疴不起,改革遇到强大阻力,主持改革的范仲淹等人先后被排挤出朝,“新政”不久即宣告失败。

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罢参知政事,改资政殿学士、知邠州,兼陕西四路缘边安抚使,后为给事中、知邓州,《岳阳楼记》即创作于这段时间。

欧阳修也由于支持新政,于同年被贬,知滁州,不久创作了《醉翁亭记》。

二文创作时间很接近,《宋代文学编年史》将二者均系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其时政治改革遭遇失败、改革者被贬黜的背景基本一致。

二是相似的作者经历与主张。

范、欧的人生经历都可概括为少年清贫,苦读及第,曾为高官而仕途坎坷。

范仲淹生于仕宦之家,但幼年丧父,随母改嫁,早年家境贫寒,苦读时甚至“断齑画粥”;欧阳修三岁丧父,清贫中其母“以荻画地学书”。

范、欧勤奋好学,后来都曾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重要官职。

二文创作时,正值两位作者被贬出朝,在逆境时仍有作为,其情感又有相似之处。

范、欧从年辈上虽堪属异代,但他们志同道合,政治、文化活动有很大交集,私谊颇深。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小石潭记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小石潭记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有《范文正公文集》。

本文写于庆历六年(1046)九月十五日。

庆历五年,范仲淹贬放邓州。

第二年六月,腾子京重修岳阳楼,即将落成,去信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

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这样写成了。

二、文章思想内容课文虽不足400字,但语言凝练,字字珠玑,文约而义丰。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其中第一部分为第一段,简要记述了腾子京重修岳阳楼以及作者写作本文的缘起。

第二部分包括二、三、四段,在概写洞庭湖景色的基础上,着力描写天气或阴或晴的洞庭湖不同的景色,以及迁客骚人因此产生的或忧或喜的心情。

第三部分“率章显志”,作者正面阐述观点,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换负。

这部分是全文的中心,前文叙事、写景、抒情都是为它作铺垫的。

课文除结构上很有特点外,在语言上也很有特点。

它虽然是一篇散文,但很讲究句式的运用,散句、骈句、长句、短句、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富于音乐美。

三、中考链接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每句只标一处)①前人之述/备矣。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③然则/何时而乐耶。

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元/则忧其君。

4、按原文回答。

①下面两种情况分别源自“迁客骚人”怎样的人生经历或思考?“感极而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其喜洋洋”: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②“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退”分别指: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5、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意在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高尚情操,表达作者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

6、选文中的“其喜洋洋者矣”是一种“乐”,“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一种“乐”,说说这两种乐有什么不同。

前者因个人的“得”而乐,这种乐以个人的进退得失外物好坏为转换,是以己之乐。

《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赏析

《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赏析

异曲同工各擅胜场——《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赏析——《醉翁亭记》(以下简称《醉》)和《岳阳楼记》(以下简称《岳》)正是其代表作,虽各树一帜,各有千秋,却又有共同特点:意境优美、写景自然、结构完美、语言洗练,即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写景抒情底座,自然结合欧阳修作为一个政治上有远大目标的封建知识分子,遭受排挤打击后,心情苦闷在所难免,即使如此,从《醉》文中能够看出欧阳修并未真的消沉下去,写“游人之乐”为的是侧面赞美自己在滁州的政绩,“安此丰年之乐”表现出“与民同乐”的思想。

在刻山绘水之时,一幅幅风景画便表现在我们的面前:开篇大处先写亭的远景,用“蔚然深秀”表现它的外观,又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表现它的丰姿,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接着描绘一幅山与泉相信、亭与台相衬的山水画,然后直抒胸臆,道出“醉翁之意不在酒”,奠定全文抒情的基调。

以下营造了一幅幅美景:朝暮变化之美,四季变幻之美,动静的对比之美,就这样绘声绘形,山光、水色、人情、醉态并于一画,各具佳致,“句句是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名句是记太守”,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岳》文开头叙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后,不过一年功夫,就达到“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已暗含“不以己悲”的意思,说明他不同于一般的“迁客”。

这对下文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及至最后写“古仁人之心”,都具有引发作用,决非闲笔。

接着写“岳阳楼之大观”虽字字皆景语,却又显出作者的开阔胸襟和宏伟气度,跟结尾“不以物喜————”一段议论互为表里。

到“然则北通巫峡”,陡地一转,呈低回之势,用设问带出两个富于特征的画面,每一个画面又都是先写景,后写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极力渲染“迁客骚人”的悲和喜。

而迁客骚人的悲与喜二者虽形态有别,而实质却相同,都是“以物”“以己”而生。

由此再转入议论,将文势推向高潮,发展了“与民同乐”的思想,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起转承合,精巧圆润,无丝毫雕琢痕迹。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比较阅读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比较阅读
联一: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醉翁亭里欧阳修即景抒怀(饮酒抒怀)
联二:岳阳楼壮美雄奇 琅琊山幽深秀丽(酿泉水清洌香甜)
联三:范仲淹为天下先忧后乐 欧阳修与百姓同乐共饮
《岳阳楼记》回荡着忧乐天下的恢弘之音 《醉翁亭记》洋溢着官民同乐的和谐之意
拓展迁移:默写
面对烟波浩淼、气象万千的洞庭湖水,唐代诗人杜甫吟诵着“吴楚
提示:陶渊明《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刘禹锡《陋室铭》
周敦颐《爱莲说》——“独善其身”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
龚自珍《己亥杂诗》——“兼济天下”(古仁人之心)
通假字:属予作文以记之 百废具兴
其 他:胜状—大观 旧制 薄暮 沙鸥翔集 去国怀乡 前人之述备矣 颓然乎其间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伛偻提携 山肴野蔌
一词多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而或长烟一空 ( )
予观夫巴陵胜状
( ) 或异二者之为( )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
感极而悲者矣
()
此乐何极
()
云归而岩穴暝 ( )
杜甫,身处陋室,喊出的却是
“ 安得广厦千万间
, 大 庇 天 下 寒 士 俱 欢 颜 ”;
就像范仲淹,被贬邓州,胸怀的却是 “先 天 下 之 忧 而 忧 , 后 天 下 之 乐 而 乐 ”之心;
就像龚自珍,辞官归隐,虽载“浩荡离愁”,吟诵的却是“落红不是无情物 , 化作春泥更护花
”。
拓展迁移:
这两文的作者,几乎在同一时期,因为同 一政治事件,一贬邓州,一贬滁州,可说都是 “迁客骚人”,你知道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还有 哪些“迁客骚人” ?你能举例谈谈他们各自的 人生态度吗?
《岳 阳 楼 记》 《醉 翁 亭 记》

第三单元《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教案

第三单元《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教案
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讲解和训练,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章。此外,我还将尝试采用更多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如情景再现、角色扮演等,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情感和意境。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出较高的热情,他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发言较为被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为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的语言特色和主题思想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文言文词汇和句式,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游记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游记的写作技巧、情感表达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模仿两篇文章的写作风格,描述一处熟悉的风景。
b.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难点解析:学生往往难以把握文章的文学价值和主题思想,缺乏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策略:运用问题引导、讨论交流、案例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章的内涵和美学价值。
c.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难点解析: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时,往往存在词汇贫乏、句式单一等问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游记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这两篇游记文章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写作和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比较 (3)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比较 (3)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比较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都是他们因倡导改革政纪而被贬降职后的发愤之作,都是为表述他们虽遭贬谪却仍存济世安民之心的主题的散文名篇。

尽管这两篇佳作在主题立意方面相近,但在结构技巧、表述方式、语言运用等方面却迥然不同,可谓异曲同工,各臻其妙。

一、结构技巧有别这两篇佳作篇幅不长,400字左右,但却蕴含着如此深邃的思想,足见结构技巧之高超。

《岳阳楼记》开头扼要的记事,中间生动的写景,最后精辟的说理,作者把这三者巧妙的融合,从而使得文脉结构严谨而不板滞,条理清晰而又有波澜;且行文变幻跌宕,曲径通幽,引人入胜。

有时明明要酣畅淋漓的描绘一番,却又戛然而止,另辟蹊径。

有时似乎文意已尽却又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洋洋洒洒写的却非要旨,也非闲笔,正儿八经道出的似正确,却又以否定。

然而《醉翁亭记》却以“乐”字提挈全篇,环环相扣,构思精巧,开篇用长镜头层层推近,点出醉翁亭以后又从醉翁亭的得名引出山水之乐,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照应和伏笔。

细品全篇,醉字或隐或现,联前顾后;乐字或明或暗,前伏后应,总之整篇文章以乐醉贯通,不蔓不枝,一气到底,形成了谨严而完整的艺术构架。

二、表述方式有别《岳阳楼记》为阐发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思想和伟大政治报复,采用了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醉翁亭记》却用记叙描写抒情自然融合的方式,表达他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借以排遣他抑郁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同是寓情于景,然而写景也有区别。

《岳阳楼记》是通过联想写景,抒发了迁客骚人在“洞庭湖风雨图”和“洞庭湖晴明图”中的不同感受,非范公亲自登楼之所见,而《醉翁亭记》则是通过醉翁记事这亲闻亲见,描绘滁州的山美、水美、亭美、人更美,抒写了他与民同乐的复杂情愫。

三、语言表述有别《岳阳楼记》在语言上骈句结合,抑扬顿挫,参差溢美;短语成对,琅琅上口,婉转有力,文章既整饬严密,句丽辞畅,又张弛有度,议论纵横;且造意深刻,造词精警,读之,音韵铿锵思之文情壮美。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文言文《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重点诗词赏析专题复习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文言文《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重点诗词赏析专题复习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文专题复习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篇目一:《岳阳楼记》1.通假字(1)百废具兴“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是:(2)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是:2.古今异义(1)越.明年古义:________ 今义:越过(阻碍);跳过(2)增其旧制.古义:________ 今义:制造;制度(3)横.无际涯古义:________ 今义:跟地面平行的(跟“竖、直”相对)(4)去国.怀乡古义:________ 今义:国家(5)至若春和景.明古义:________ 今义:景色(6)沙鸥翔集.古义:今义:集合;聚集(7)宠.辱偕忘古义:今义:宠爱;偏爱(8)微.斯人古义:今义:细小;轻微3.词类活用(1)形容词用作名词①百废.具兴原意为:无用的,在句中的意思为:②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原意为:贤明的,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2)名词用作动词忧谗.畏讥原意为:谗言,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3)名词用作状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原意为:时间或次序在前的,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后”原意为:时间或次序在后的,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4.一词多义(1)通:②③⑨⑩⑦①政通.人和__________;②然则北通.巫峡________ ;③才通.人(《桃花源记》)__________;④阡陌交通.(《桃花源记》)__________;⑤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⑥中通.外直(《爱莲说》);⑦通.计一舟(《核舟记》)。

(2)和:①政通人和.________;②至若春和.景明_______;③久而乃和.__________。

(3)观:①予观.夫巴陵胜状____________;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___________;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___________;④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__。

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比较

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比较

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比较从思想感情上进行比较:相同点:两文作者欧阳修与范仲淹是同一时期的人,且身居高位,而且正是因为欧阳修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思想才被贬,文章写于两人被贬之后,都是寄情于山水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

不同点:《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所追求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思想,主要突出一个“忧”字,但《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所追求的是与民同乐,突出一个“乐”字,这两种思想是截然不同的。

从写作手法上进行比较:相同点:1、两文都是写景的文章,在写景时都注意了抓住景物的特点写,2、两篇文章都注意了骈散结合,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3、两篇文章都注意了动静结合,4、两篇文章语言都很生动凝练,不同点:1、《岳》中的景物描写给人以一种波澜壮阔、气势宏伟的感觉,《醉》中一开始的景物描写则给人以一种九曲回肠的感觉,2、虽然两篇文章都是骈散结合,但《岳》文在语言上骈句散句结合,抑扬顿挫,参差溢美;四字短语成双成对,琅琅上口,婉转有力。

文章既整饬严密,句丽辞畅,又张弛有度,议论纵横。

且立意深刻,造词精警。

读之,音调铿锵;思之,文情壮美。

而《醉》文虽也使用骈散结合的句式,但多用长句,且又有创新。

仅用对偶句式就别具一格,独领风骚。

有单句成对的,有双句成对的;还有三句成对的。

醉翁用它叙事,则明快简洁;用它写景,则物美境幽;用它抒情,则深沉含蓄。

特别是二十多个“也”字的运用使得文章层次分明,声律节奏起伏,音韵和谐悦耳。

这些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情的陶冶,思的飞升。

3、《岳阳楼记》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而《醉翁亭记》中只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没有抒情。

4、《岳》中整篇文章都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如用阴景和晴景做对比等等,但《醉》中就没有这样做;5、两文的主题深度有别。

《醉》中表述主题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

醉翁把“与民同乐”的济民之情隐含在描写叙述之中,没有一语道破,而是在醉中写乐,在乐中写醉,因而才留下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千古名句。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的文学风格对照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的文学风格对照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的文学风格对照概述本文将对比《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两篇作品的文学风格,探讨二者在表达手法、语言特点、叙事结构以及主旨意义等方面的异同之处。

通过对这两篇文章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散文的多样性和创作特点。

一、表达手法1. 描写方式《岳阳楼记》以描写山水景观为主,运用细腻而生动的笔墨,呈现出山城美景,体现了作者兰陵笑笑生世态炎凉、人间百态的情感。

而《醉翁亭记》则更注重描绘人物形象和社会风貌,通过描述真实生活中的人物与事件,表现了作者欧阳修豪放不羁、洒脱自在的性情。

2. 修辞手法《岳阳楼记》运用了大量的夸张手法和修辞手段,如夸张比喻、拟人化等,在描绘景物时给予其深刻寓意,并通过独特而生动的修辞方式,强调人的小不谋大、放眼世界的底气。

《醉翁亭记》则以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达与描述,常采用嬉笑怒骂、讽刺挖苦等手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语言特点1. 文字风格《岳阳楼记》使用了较为文雅且优美的文言语言,并注重音律和节奏感,表现出作者高雅深邃的才情。

而《醉翁亭记》采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更接近于日常口语和民间故事,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故事情节和作者要传达的信息。

2. 用词方式《岳阳楼记》运用了大量富有意境和寓意深远的比喻词汇,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而《醉翁亭记》则倾向于使用俚语、俗语等通俗口头表达方式,使文章显得更加贴近生活,引起读者共鸣。

三、叙事结构1. 立意与主题《岳阳楼记》以写景为主,通过描绘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与之相伴的人们的境遇,表达了对社会变革和个人命运的深思与反思。

而《醉翁亭记》则更注重在事件中展现人物个性与价值观,并借此探讨生活哲理与智慧。

2. 叙事方式《岳阳楼记》采用辗转呈现的叙述结构,将不同角度、不同视野的事件交织在一起,给读者呈现出多层次、多视角的画面。

《醉翁亭记》则更加直接地按时间线进行叙事,简洁明快。

四、主旨意义1. 文化传承《岳阳楼记》通过对历史文化背景和名胜景区的描述,传递着对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的追求。

比较《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的写作艺术

比较《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的写作艺术

比较《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的写作艺术《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是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两篇名胜记,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

两篇文章的作者生于一个历史时期,都运用“记”来抒写自己的情怀,表达了在失意贬谪之中仍矢志不渝追求自己的政治理想。

我们可赏析两篇文章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来探究各自的艺术特色。

一、写作背景比较——同是寒门出仕,心忧天下《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出身贫苦,两岁时父亲去世。

青年时每日里只以粟米熬粥,至冷凝后分成四块,早晚各吃两块,根本没有佐菜。

他借住在寺庙里读书,仍然坚持昼夜苦读,五年间未曾脱衣睡觉。

中进士以后多次向皇帝上书,提出了许多革除弊政的建议,可是在保守势力的攻击与排挤下,于宋仁宗庆历五年又被迫离开朝廷。

他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醉翁亭记》的作者、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幼年丧父,在寡母抚育下读书。

幼年家贫,母亲以荻画地,教他识字。

欧阳修自幼喜爱读书,常从别家借书抄读。

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

宋仁宗庆历五年,范仲淹等人变革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株连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

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宽简而不扰”,发展生产,使当地年丰物阜,百姓和平安定。

两位寒门出身的文学大家都秉承了孟子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理念,无论身居要职还是失意贬谪都想着自己的使命——济世安民。

这样相同的出身、理想,使他们留下了这两篇经典文章。

二、写作主题目的比较——同是民忧,目的各异基于两位作者近乎相同的人生经历与政治理想,两篇文章的主题有相同之处。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欧阳修在《醉翁亭记》表现了以宽和仁爱之心来与民同乐的思想。

这其中都有“忘掉小我的得失,心怀百姓的忧苦”的豁达乐观与远大抱负。

思想境界崇高、精神价值不可估量使这两篇文章在浩瀚的中国文学中熠熠生辉。

《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全文翻译

《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全文翻译

①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滕子京)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原有的建筑规模,在岳阳楼上刻唐代和当代贤人名家的诗和赋,(并)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重建岳阳楼)这件事。

②我看那巴陵的胜景,全在洞庭湖一带。

(洞庭湖)连接着远处的群山,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水势浩大,宽阔无际。

(一天中)或早或晚阴晴多变化,景象的变化无穷无尽。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既然如此,那么,(从这里)向北面直到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被贬谪流迁的人和诗人,大多都聚集在这里,看到自然景物所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③像那细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号着,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都隐藏起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傍晚天色昏暗,老虎咆哮,猿猴悲啼。

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的情感,满眼萧条的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④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上下湖光天色(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边;沙滩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水中)畅游;岸上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茂盛青翠。

有时(湖面上)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渔人唱着歌互相应答,这样的乐趣哪有尽头!这时登上这座楼,就感到心情畅快、精神爽快,荣耀和屈辱都忘了,端着酒杯迎着风,高兴到了极点。

⑤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和以上两种人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担忧他的君王。

这就是进入朝廷做官也担忧,辞官隐居也担忧。

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吧。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异同2页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异同2页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异同2页《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是唐代和宋代两位文学大家所写的散文,两篇文章皆表现古迹并弘扬文化,文章风格各有千秋。

本文将从内容、形式和语言风格三个方面分别比较《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

一、内容方面《岳阳楼记》以岳阳楼为背景,通过描写楼前楼后的环境,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神奇壮观的自然景观。

同时,文章也通过楼上楼下众人的言谈,反映出一个以民为重的理念,讲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文中,作者以伏羲、太史令等历史陈迹为引子,逐步引出一些历史名人和民间人物的典故,并通过这些典故传达出了作者对历史和文化的崇敬和推崇。

可见,文章的主题是“山水古迹与历史文化”。

《醉翁亭记》则以南浔镇的醉翁亭和酒楼为背景,通过描写醉翁亭的历史沿革,以及文人雅士与世俗人物的互动,揭示出了南浔镇的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

同时,文章也通过铁梅、葛洪、邹靖等文人的典故,讲述了一些文化知识和历史故事,表现了作者对文化传承和继承的重视。

可以看出,文章的主题是“人文风俗与历史传承”。

二、形式方面《岳阳楼记》是以描写山水为主线的散文,通过丰富多彩的描写手法和哲学表现手法,使文章展现的景物更加生动,注重在自然景观结合历史文化中,反映出一种感悟的境界。

同时,为加强文章的连贯性,作者还使用了“引、起、承、转、合、归”的结构布局。

《醉翁亭记》则是以叙话为主线的散文,通过平铺直叙的叙述方式,使文章看似散乱无章,实则严谨有序,展现了一种随情随意的文学风格。

文章虽然没有像《岳阳楼记》那样的明确的结构布局,但还是在内容上将故事按时间顺序清晰地呈现出来。

三、语言风格《岳阳楼记》语言优美古雅,重视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运用了众多的比喻、典故、哲理等手法,使文章更富有文化内涵和哲理意蕴。

同时,文章还遵循了文学的常规,运用了对偶、反复、借代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更加精练、独特。

《醉翁亭记》则语言简洁明了,重视表达感悟和思想内涵,语言幽默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可以轻松愉悦地读懂全文。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异同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异同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两文在思想‎感情与写作‎手法上都有‎很多相似与‎不同之处,下面就让我‎们来对两文‎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比‎较,从而更好的‎理解课文。

从思想感情‎上进行比较‎:相同点:两文作者欧‎阳修与范仲‎淹是同一时‎期的人,且身居高位‎,而且正是因‎为欧阳修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思想才‎被贬,文章写于两‎人被贬之后‎,都是寄情于‎山水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

不同点:《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所‎追求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思想‎,主要突出一‎个“忧”字,但《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所‎追求的是与‎民同乐,突出一个“乐”字,这两种思想‎是截然不同‎的。

从写作手法‎上进行比较‎:相同点: 1、两文都是写‎景的文章,在写景时都‎注意了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如《岳》中“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迹涯”这句话就充‎分抓住了水‎的那种波澜‎壮阔的特点‎,让人很容易‎就联想到那‎种宏伟的景‎象,再比如说《醉》中“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短短2句话‎就将早晚的‎景象描绘了‎出来,写出了山谷‎“晦明变化”的特点; 2、两篇文章都‎注意了骈散‎结合,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 3、两篇文章都‎注意了动静‎结合,如《岳》中“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这句话,描写了宁静‎的夜晚岳阳‎楼的景象,其中“静”字突出了夜‎晚的宁静,“浮光跃金”中“跃”又给人一种‎灵动的感觉‎,两者相结合‎,就将夜晚宁‎静却又不乏‎生气的特点‎写了出来,《醉》中“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既写出了树‎林枝叶繁茂‎,又写出了鸟‎的叫声,给人以一种‎生动,不乏味的感‎觉; 4、两篇文章语‎言都很生动‎凝练,如《醉》中“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只有21个‎字,却将四季的‎景象都描绘‎了出来,且都抓住了‎它们的特点‎来写。

不同点:1、《岳》中的景物描‎写给人以一‎种波澜壮阔‎、气势宏伟的‎感觉,《醉》中一开始的‎景物描写则‎给人以一种‎九曲回肠的‎感觉,如第1节中‎“林壑尤美”中一个“尤”字,就将琅琊山‎从众多山中‎突出了出来‎,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中一个“闻”字就将读者‎从琅琊山带‎到了泉水,下文又从一‎个“峰回路转”由泉写到了‎泉上的亭,这样环环相‎扣,吸引着别人‎去往下看;2、虽然两篇文‎章都是骈散‎结合,但《岳》文在语言上‎骈句散句结‎合,抑扬顿挫,参差溢美;四字短语成‎双成对,琅琅上口,婉转有力。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复习课件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复习课件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环滁皆山也 2、倒装句 微斯人,吾谁与归 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 3、省略句 衔远山,吞长江
古今异义
1、气象万千 景象 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2、春和景明 阳光 风景 3、去国怀乡 都城 国家 4 、山间之四时也 季节 时间
翻译句子 1、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早晨日光照耀,傍晚天色昏暗,景物的变 化无穷无尽
《醉翁亭记》写作思路
醉翁亭的位置环境、命名由来(滁州城— 琅琊山—酿泉—醉翁亭,由远及近)(“醉翁 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破题)—— “山水之乐”(一日之景、四时之景)——游 山情形(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 醉)——宴罢醉归(“醉能同其乐”揭示主旨)
“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 “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乐”是贯 穿全文的线索。叙事、写景、抒情自然融合, 骈句和散句巧妙运用,读来脍炙人口。
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 后快乐
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8、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 酒上。
9、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 也
容颜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的坐在中间 的是喝醉了的太守
《岳阳楼记》写作思路
“重修岳阳楼”(记叙)(作记缘由)——“巴陵胜状” (描写)(总写) —— “览物之情”(描写、抒情)
此乐何极( 穷尽 )
7、夫:予观夫巴陵胜状( 那 )
嗟夫( 句末感)叹词
8、明: 越明年( 第二年)春和景明( 明媚 )
9、以:属予作文以记之( 来

不以物喜( 因为 )
10 、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秀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岳阳楼记学习目标: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并能运用。

3、能准确地说出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4、能熟练运用课文中所涉及到的文言词汇。

重点与难点:1.重点:(1)背诵全文。

(2)学会本课文言词汇。

2.难点:(1)能运用文章中“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准确阐述作者所的主要观点。

知识链接:1、背景资料。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

膝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

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

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

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2、岳阳楼。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

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

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

学法指导:1、熟读背诵全文并能翻译。

2、重点关注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并适当仿写。

3、找出文中精炼、生动的语言,并写下赏析精彩语段的评论或阐述。

课时安排:二课时学习内容:一、导入新课:二、检查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拼音:谪.守()朝晖.夕阴()迁客骚.人()霪.雨()霏霏..()薄.暮冥.冥()潜.形()岸芷汀..兰()()皓.月()心旷神恰.()宠辱偕.忘()浩浩汤汤..()2、作家简介。

(1)《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_______,字______,________朝______家、_______家,________家。

在本文中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干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岳阳楼记》中两个相连的四字短语填写)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

本文骈散结合。

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

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相邻的两组骄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

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提问:“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怎么停顿。

讨论并归纳:学生甲: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学生已: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学生丙: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学生甲与丙的节奏停顿都没有错,没有读破句,只是粗细的区别。

学生己的节奏停顿明显错误。

“刻……诗赋”而不是“刻唐贤”意义不清。

“于其上”是介宾短语,不可拆开。

节奏错误说明学生己对文意不够理解,应通过多读、多思,琅琅上口。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1、请同学朗读课文第一段。

2、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胖子京谪守巴陵郡:滴,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

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政通人和:通,顺利。

和,和乐。

百废具兴:具,同“俱”,全,都。

增其旧制:制,规模。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咐。

3、概括段意。

4、提问: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讨论并归纳: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

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5、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于观夫巴陵郡胜状:胜状,胜景,好景色。

浩浩场汤:浩浩荡荡。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涯,边。

朝晖夕阴:或朝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

晖,日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述,论述。

备,详尽。

然则北通巫峡: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南极潇湘:极,尽。

潇湘,潇水湘水。

迁客骚人:迁客,谪迁的,指降职远调的人。

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得无异乎:得无,表猜度,怎能不会。

6、概括段意。

7、提问: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讨论并归纳: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同“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

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8、提问: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讨论并归纳:(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9、提问: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讨论并归纳: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1、请学生翻译第3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若夫霪雨霏霏: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表示另提一事,近似“像那”。

霏霏:连绵的雨。

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连月不开:开,放晴。

浊浪排空:排空,冲向天空。

日星隐耀:隐耀,隐没了光辉。

山岳潜形:潜形,隐藏了形迹。

墙倾楫摧:墙,桅杆。

楫,船桨。

薄暮冥冥:薄(比),迫近。

冥冥,天色昏暗。

去国怀乡:去国,离开国都。

忧谗畏讥:谗,谗言,诽谤性话语。

讥:讥笑,讥讽,挖苦。

满目萧然。

萧然,萧条冷落的景象。

感极而悲者矣:感,感慨。

2、概括段意。

3、朗读第3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

1、请学生翻译第4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至若春和景明:至若,用在又一段话的开头引起另一层描述,近似“至于”“又如”。

波澜不惊: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上下天光:天光,天色,湖光。

一碧万顷:万顷,极言其广。

沙鸥翔集: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顿。

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锦鳞游泳:锦鳞,指美丽的鱼儿。

岸立汀兰:蓝,香草。

汀,水中的小洲。

郁郁青青:郁郁,形容香气很浓。

而或长烟一空:而或,有时。

长烟,大片烟雾。

一空,完全消散。

一,全。

浮光跃金:跃金,金色的月光闪耀跳动。

静影沉璧:壁,圆形的玉。

此乐何极:何极,哪有穷尽。

宠辱偕忘:宠,荣耀。

辱,屈辱。

偕,一起。

把酒临风:把,持,执。

临风,迎着清风。

2、概括段意。

3、朗读第4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4、提问: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恰,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

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展示提升1、学生分组讨论并翻译第5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探求。

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或异二者之为: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

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高高的庙堂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

庙,宗庙。

堂,殿堂。

庙堂,指朝廷。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

是进亦忧,退亦忧:是,这样。

进,指在朝廷上做官。

退,指不在朝廷上做官。

其必曰‘优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呼: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无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先,在……之前。

后,在…··之后。

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这种人,我同谁在一道吗?微,无、没有。

谁与归,就是“与谁归”。

归,归依。

2、概括段意。

3、探讨并展示对“古仁人之心”的理解?讨论并归纳:内涵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小组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讨论并归纳: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5、小组提问:“进”指什么?“退”指什么?讨论并归纳:“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

(借代)6、成果讨论:“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讨论并归纳: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现箴之意。

7、提交成果: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讨论并归纳: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

孟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

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任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

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8、划分文章层次结构,这样有助于快速掌握文章内容,快速背诵。

全文共6段,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

第二部分(2~4段):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

(全文的主体)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2段):写洞庭湖的景色并提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

第二层(3~4段):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

第三部分(5段):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第四部分(6段):点明作“记”的时间。

(这是全文的核心。

)学习小结1、一词多义。

⑴和:政通人和(和乐)至若春和景明(和煦)⑵通:政通人和(顺利)北通巫峡(通向)⑶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⑷空:浊浪排空(天空)长烟一空(消散)⑸一:一碧万顷(一)长烟一空(全)⑹极:南极潇湘(尽,直通)感极而悲者矣(极点)此乐何极(穷尽)⑺以:属予作文以记之(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⑻或: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候)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2、通假字。

⑴百废具兴(“具”通“俱”,全,都。

)⑵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嘱托。

)3、词类活用。

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作动词,“做……太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