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经典作品欣赏
万圣节音乐剧推荐欣赏最恐怖最惊悚的音乐剧作品
![万圣节音乐剧推荐欣赏最恐怖最惊悚的音乐剧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2b061abd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21.png)
万圣节音乐剧推荐欣赏最恐怖最惊悚的音乐
剧作品
在这个万圣节,你会听到各种各样的故事,看到各种各样可怕的东西。
如果你是一个音乐剧爱好者,你会发现有些音乐剧作品与万圣节主题相符。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向你推荐几个最令人毛骨悚然的音乐剧。
第一个推荐的音乐剧是《剪刀手爱德华》。
它是根据蒂姆·波顿的同名电影改编的。
这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年轻人爱德华,他被一位科学家用剪刀代替双手造成了异常诡异的形象。
故事情节既温馨又诡异,音乐也充满着神秘感和悬疑感。
第二个推荐的音乐剧是《魔幻历险记》。
这是一个由奇幻、恐怖和喜剧元素混杂的音乐剧。
它的制作非常精细,包括舞台设计和灯光效果,非常适合万圣节的主题。
第三个推荐的音乐剧是《群鸟之歌》。
这个故事来自于戴安娜·瑞格的同名小说,它的场景发生在一个由鸟类构成的社会中。
这个音乐剧充满了幻想和惊悚元素。
音乐和剧情都非常出色。
第四个推荐的音乐剧是《鬼夫人》。
它是根据松本清张的短篇小说改编的。
这个音乐剧有一个很强的恐怖元素,主题是女人面对社会角色和性别不平等问题时的感受。
音乐和舞蹈都非常出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音乐剧的后期有一个非常出色的悬疑结局。
最后一个推荐的音乐剧是《死亡图片》。
这是一个非常出色的音乐剧,充满了戏剧性和恐怖元素。
它讲述了人们面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命的珍视。
如果你想体验一种全新刺激的音乐剧作品,这部音乐剧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这些都是万圣节最适合的音乐剧作品。
如果你想感受恐怖和惊悚,这些音乐剧会给你一个难忘的夜晚!。
《红磨坊》世界音乐剧鉴赏
![《红磨坊》世界音乐剧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0d0858ab69dc5022abea0008.png)
劳特瑞克
小有名气的画家和 广告招贴画设计师
默诺公爵
“红磨坊”的常客,也是 拜倒在萨汀石榴裙下的 达官贵人之一。
哈罗德
红磨坊老板
8
The Power of PowerPoint -
一 吻
经典片段欣赏
定 情
9
The Power of PowerPoint -
Thank you for watching!
世界音乐剧鉴赏
故事介绍
十九世纪末的法国,克里斯蒂安是个极赋天分的青
年诗人,有着对音乐和流行超前把握的才能,为了追求艺
术来到了巴黎,在这里他结识了以劳特瑞克为首的一群艺
术家。劳特瑞克又把他介绍给了酒,毒品和康康舞而闻名的
红磨坊夜总会的老板哈罗德,为红磨坊编写新的歌舞作
品。因缘际遇下,克里斯蒂安和红磨坊的明星--被称为“闪亮
红磨坊
Moulin Rouge
故事背景
十九世纪末,巴黎蒙马特区的红磨坊以
女子露大腿的康康舞再度扬名世界,无
论贫贱聪愚,人人来此纵欲狂欢,娼妓
与嫖客、毒品烟酒、寻求创作灵感的艺
术家、与络绎不绝的观光客,为这个地
方更增华丽、颓废的魅惑色彩。
3
The Power of PowerPoint -
6
The Power of PowerPoint -
萨汀演员 妮可·基德曼
人称“闪亮的钻石”的红舞女兼 高级妓女,出身贫贱的莎婷有一 段不堪回首的悲苦过去,她渴望 力争上游成为真正的大明星,在 红磨坊经理齐德勒大提拔下,她 用最美的容颜与最精湛的歌艺, 为世人营造了一个休憩的梦想世 界,满足每个男人的幻想。
的钻石”的舞女和高级妓女萨汀疯狂的真诚的相爱。可是
莫扎特歌剧《魔笛》赏析
![莫扎特歌剧《魔笛》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84a1290d5bbfd0a795673e5.png)
莫扎特歌剧《魔笛》赏析莫扎特歌剧《魔笛》赏析歌剧《魔笛》是莫扎特最后一部也是最伟大的一部歌剧,它的结构统一,主题发展广阔、性格的刻画及人物的相互关系处理也非常出色。
可以说它是一部民族音乐剧,也是一部与维也纳歌剧传统紧密联系的伟大的神话歌剧,在这部歌剧中,无论是曲调语言还是和声语言,无论是人物刻画还是戏剧表现,都十分突出地体现了民族色彩。
《魔笛》描述一位王子受夜后委托,带着一支魔笛和一位捕鸟人去神庙解救夜后的女儿。
祭司帮助王子认识了夜后的险恶面目,并让王子和少女通过了几道考验后获得了爱情。
《魔笛》中有几段非常著名的咏叹调,一首是《我是快乐的捕鸟人》,歌词诙谐风趣,音乐活泼欢快,结构精美紧凑,具有浓郁的德国民间歌谣风格,活灵灵地展现了帕帕盖诺无忧无虑的开朗性格。
另一首是夜后的咏叹调《年轻人别害怕》,这是一首极有名的曲调,表现了夜后仇恨光明的阴暗怪异的变态心理,同时也流露出母亲对儿女的疼爱之情。
这首歌曲是典型的意大利式的歌剧咏叹调,作品后半段的华彩乐段和长期停留在高音区的乐句,使之成为最难演唱的曲目,即使是对最优秀的女高音歌唱家来讲,也有利考验和挑战。
另外,帕米娜的《啊,我知道了》和夜后的《心中燃烧着怒火》也同样具有高难度的技巧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魔笛》可以称作是莫扎特第一部真正的德国歌剧,这部用德文演唱的歌剧,这部用德文演唱的歌剧,把德意志民族的优良品质,淳朴感情和清醇美丽的音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实现了莫扎特振兴德国歌剧的夙愿,开创了德国歌剧以后的发展道路,对新世纪的德国歌剧作曲家具有极其重大的影响。
莫扎特把音乐的创作作为歌剧创作的基础,音乐的独特表现力可以独立表达人物性格和剧情发展,增强歌剧的戏剧性。
戏剧性广义为戏剧艺术本身所特有的本性。
通过情节性、音乐性、主题性、崇高性和生命性才阐述歌剧《魔笛》的戏剧性。
进而从社会环境、个人价值和才能方面分析产生这些特性的原因,揭示莫扎特的创作背景。
其中,重点突出了音乐在歌剧当中的地位。
音乐鉴赏课论文音乐剧《猫》赏析
![音乐鉴赏课论文音乐剧《猫》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d58dffc59eef8c75ebfb319.png)
音乐剧《猫》赏析通过对音乐剧〈猫〉的赏析,使我对音乐剧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音乐剧,不仅仅是音乐,其还融入了歌曲、舞蹈和对白结合等,表演形式比较随意,多元,音乐部分通俗易懂,正是音乐剧这种表现形式和众多元素的加入深深的吸引了我。
《猫》是当今世界音乐剧中最成功的作品,已经成为音乐剧音乐经典。
《猫》讲述了杰里科猫族每年都要举行的一次聚会,每年在这个时间众猫们会在这一年一度的盛大聚会上挑选一只猫升天,以获得新生。
于是,在舞会上形形色色的猫依次登场,各显身手;或歌或舞或嬉戏,用歌声和舞蹈来讲述白己的故事,希望能够被选中, 最后,当年曾经光彩照人今日却无比邀遢的“魅力猫”以一曲《回忆》打动了所有在场的猫儿,并获得猫儿们的推举成为可以升入天堂的猫,上演了一出荡气回肠的“人间悲喜剧”,诉说着爱与宽容的主题。
《猫》其实没有什么复杂的情节关系和扣人心悬的内容,但正是这份简单让人们认识了很多东西,明白了一些简单的道理。
我们通过每一只猫的肢体表演,通过他们的言行,看到了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有的勇敢,有的迷人,有的狡猾,有的慈祥……让观众感觉自己仿佛与猫为伍了,是在自己的的世界里扮演自己的角色。
音乐剧《猫》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的音乐剧,主要在于它将经典的舞美元素舞蹈元素、音乐元素、完美地糅合在了一起。
其次情境式舞台美术造型音乐剧《猫》整体舞台美术设计基本是追求气氛渲染,用气氛使得观众白然而然地融入剧情,这是《猫》剧独一无二的带给观众一种情境式的观剧体验。
音乐剧是以戏剧为基石,以音乐为灵魂,以舞蹈为重要表现形式,将舞台美术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在一部音乐剧作品中,戏剧,音乐舞蹈通常不是那么壁垒分明,而是相辅相承,在绝大多数音乐剧中,歌唱舞蹈与对口是交替使用。
而音乐剧《猫》的音乐与舞蹈一样非常动人。
全剧近三个小时,共由二十三首乐曲组成•除了配合不同舞蹈场面的舞曲之外,前后四次出现的主题曲《回忆》更是一首白听不厌的金曲。
影视作品鉴赏音乐剧《猫》鉴赏5页
![影视作品鉴赏音乐剧《猫》鉴赏5页](https://img.taocdn.com/s3/m/268ac17e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d0.png)
影视作品鉴赏音乐剧《猫》鉴赏5页音乐剧《猫》是由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和原著作者T·S·艾略特共同创作的。
该作品自1981年首演以来,一直是百老汇的经典之作,被认为是音乐剧历史上最成功的作品之一,获得了杰出的声誉和赞誉。
本文将对《猫》进行鉴赏,分析其音乐、剧情和舞台表现等方面。
《猫》的主题是猫科动物的生活和奥秘。
整个音乐剧充满了神秘和异想天开的色彩,讲述了一群猫的日常生活和他们在月光下举行的舞会。
在这个舞会上,每一只猫都要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以期获得晋升为“再生猫”的资格,即有机会重新来过。
剧中描绘的猫们形态各异,有时兴高采烈,有时忧伤落寞,有时又狂喜欢舞。
在这种狂欢中,我们发现每只猫对自己的生命感到深深的珍惜和感慨。
《猫》在音乐方面的表现非常出色。
音乐剧的配乐由多样的风格组成,包括摇滚、流行、布鲁斯、爵士和民谣等多种元素。
每首曲目都能够恰当地表现出剧中角色的性格和情感,例如萨满猫的神秘感和近乎荒诞的表现形式,或是格朗达猫优美的流行调调和天真烂漫的风格。
音乐和剧本之间的融合十分完美,既保持了音乐剧的通俗性,又不妨碍故事本身的剧情推进。
除了音乐,整个剧本的情节发展也值得称赞。
该作品的主旨不是讲述一个普通的爱情故事,而是探索生命、记忆、再生和重生的主题。
该剧塑造了一个独特的猫界,将观众带入一个神秘而充满奇想的世界,不仅令人惊叹,还令人沉思。
故事中的“再生猫”概念寓意着生命的连续和接续,以及让观众思考人生的本质和存在。
同时,该剧也通过探索个体猫的生命,表现了对群体生命的敬畏和珍视。
在舞台表现方面,《猫》的制作十分精美,非常具有视觉张力。
整个舞台布景极富创意,能够很好地展现猫独特的生活方式和行动。
例如,布景中的大树能够展示猫跳跃的身姿,水泥块中也可以瞬间展示出猫的疾速奔跑,而废墟中则表现出猫的捕猎能力。
演员们在舞台上的表现也很吸引人,用音乐和歌声交织出的精彩猫舞更是享誉全球,邀请优秀演员参演,制作成这个成功的音乐剧而创造广泛的人气和追捧度。
歌剧魅影各唱段赏析
![歌剧魅影各唱段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788ad78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b2.png)
歌剧魅影各唱段赏析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是一部由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创作的音乐剧,自1986年首次上演以来,一直备受观众的喜爱。
这部音乐剧以法国巴黎歌剧院为背景,讲述了一个神秘的魅影和一位年轻歌剧歌手之间的爱情故事。
歌剧魅影中的唱段充满激情和情感,每一首歌曲都深深地吸引着观众,让他们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歌剧魅影中的各个唱段进行赏析,探讨其音乐和情感上的魅力。
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下歌剧魅影中的开场曲《歌剧魅影》。
这首歌曲以庄严的音乐和悲伤的旋律揭开了整个故事的序幕。
歌曲中的男女合唱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对歌剧院的热爱和对歌剧魅影的神秘感。
这首歌曲通过宏伟的编曲和动人的旋律,为观众营造了一种紧张而悲壮的氛围,让人不禁为主人公的命运而感到担忧。
接下来,让我们来聆听一下Christine在剧中的第一次独唱《天使的歌声》。
这首歌曲以柔美的旋律和清澈的嗓音展现了Christine的天赋和美丽。
在这首歌曲中,Christine表达了对歌剧院的热爱和对音乐的执着,同时也展现了她对未知力量的恐惧和好奇。
整首歌曲充满了梦幻和渴望,让人感受到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情感纠葛。
而在歌剧魅影中,魅影的独唱《魅影的音乐》更是让人印象深刻。
这首歌曲以男高音的嘹亮声音和悲伤的旋律,展现了魅影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渴望。
在这首歌曲中,魅影表达了对音乐的热爱和对自由的渴望,同时也展现了他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整首歌曲充满了悲情和力量,让人不禁为魅影的命运而感到心痛。
除此之外,歌剧魅影中的合唱曲《夜晚的歌声》也是一首令人难忘的经典。
这首歌曲以宏伟的编曲和悠扬的旋律,展现了歌剧院内外的繁华和神秘。
在这首歌曲中,男女合唱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对音乐和爱情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对未知力量的恐惧和好奇。
整首歌曲充满了热情和激情,让人仿佛置身于歌剧院的璀璨之中。
最后,让我们来聆听一下歌剧魅影中的经典合唱曲《歌剧魅影之歌》。
赏析音乐剧《悲惨世界》
![赏析音乐剧《悲惨世界》](https://img.taocdn.com/s3/m/49667a195a8102d276a22f2f.png)
·189·艺术研究摘 要:音乐剧(英语:Musical theater),早期译称为歌舞剧,作为舞台艺术形式的一种,音乐剧结合了歌唱、对白、表演、舞蹈。
通过歌曲、台词、音乐、动作等的紧密结合,把故事情节及其中所蕴含的深切情感、丰富内涵及人文关怀等交由舞台呈现出来。
在世界各地几乎每天都有音乐剧上演,但演出最为频密的地方则是美国纽约的百老汇和英国的伦敦西区。
在这两处诞生了众多音乐剧剧目,比如改编自雨果同名文学巨著的经典音乐剧《悲惨世界》就是其中一部经久不衰的作品。
关键词:《悲惨世界》;戏剧;音乐;舞蹈;剧本;咏叹调;流行音乐;美声音乐剧是以戏剧为基本、音乐为灵魂、舞蹈为重要表现手段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它通过有效整合音乐、舞蹈、戏剧三大元素来实现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现。
音乐剧《悲惨世界》通过一系列的人物冲突与连贯事件塑造了冉阿让、沙威、芳汀等个性鲜明、形象鲜活的极具代表性的戏剧形象,通过对舞台人物不同角色的塑造,再现了当时的社会历史和阶级矛盾斗争生活的全貌。
音乐剧《悲惨世界》是勋伯格和鲍伯利在《法国大革命》之后,历时数年,呕心沥血,于1978年创作完成的音乐剧作品。
六年后经过重新包装,通过其巧妙的情节安排和叙述手法的灵活运用,更加突出了故事的戏剧性效果和雨果赋予原作的关于正义、平等和人道主义的思考,具有深刻思想性,最终《悲惨世界》落户百老汇,正式踏上了国际舞台。
并获得了空前绝后的巨大成就。
音乐剧《悲惨世界》开创了音乐剧历史的新篇章,它与《猫》《歌剧魅影》《西贡小姐》并称为四大音乐剧。
1 剧中人物性格的表现第一,在故事中,每一个人物都有鲜明的性格,而作曲家则根据每一个人不同的性格为他们量身打造了其音乐主题,又或者说通过每一个人不同的音乐特色,使他们的性格更加突出更加个人化了,例如善良的冉阿让。
冉阿让是音乐剧中的主线人物,他曾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穷困潦倒的农民,因偷面包而关进监狱十九年,他受够了没有自由的监禁生活,出狱后也因前科受到人们的鄙夷。
音乐剧《猫》赏析
![音乐剧《猫》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a456719b7360b4c2e3f64b3.png)
音乐剧《猫》音乐剧《猫》的地位《猫》是当今世界音乐剧中最成功的作品,1981年5月11日首演于新伦敦剧院,连续演出至2002年5月11日在它21岁生日时,在同一个剧场落幕。
是伦敦和百老汇上演时间最长的音乐剧,1983年获得最佳音乐剧奖等7项托尼奖.。
剧中一曲《回忆》(Memory),已经成为音乐剧音乐经典。
2003年音乐剧《猫》北京人民大会堂和上海大剧院的舞台,引起了强烈的轰动效应。
那么为何音乐剧《猫》如此震憾人心,所向披靡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走进百老汇,领略猫的魅力。
音乐剧《猫》剧情介绍(戏剧元素)《猫》的故事很简单:杰里科猫族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聚会,众猫们会在这一年一度的盛大聚会上挑选一只猫升天,我们知道猫有九条命,升天以后可以再次获得新生。
于是,形形色色的猫纷纷登场,尽情表现,用歌声和舞蹈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希望能够被选中。
最后,当年曾经光彩照人今日却无比邋遢的“魅力猫”以一曲《回忆》打动了所有在场的猫,成为可以升入天堂的猫。
“魅力猫”,是全剧最重要的角色。
她年轻时是猫族中最美丽的一个,厌倦了猫族的生活到外面闯荡,但尝尽了世态炎凉,再回到猫族时已经变成一只蓬头垢面、丑陋无比的老猫了。
猫儿们不愿接受这个背叛猫族的流浪者,整个猫族对她非常敌视。
她以一曲《回忆》平息了所有猫儿对她的敌意,唤起了对她的深深同情和怜悯。
Old Deuteronomy老杜特洛内米-----领袖猫"领袖猫"是猫族的首领,他的年纪很大,而且饱读诗书,充满智慧和经验。
在整个部落里,他德高望重,最受尊敬和爱戴。
平时他很少出现在猫族中,日常事务都由年轻的"英雄猫"来处理。
但是在一年一度的舞会上,领袖猫是一定会来的,因为只有他才有资格挑选获得重生的猫儿。
Victoria维克多利亚---纯白猫纯白猫的纯白毛色反映了她的天真和单纯,她的纯朴本能促使她乐于帮助弱者。
她羞怯地向欲回归猫族的"魅力猫"伸手,却遭到其它猫儿的阻止。
歌剧魅影赏析片段
![歌剧魅影赏析片段](https://img.taocdn.com/s3/m/80bc60a2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94.png)
歌剧魅影赏析片段《歌剧魅影》是一部享誉世界的音乐剧作品,它以其优美的音乐、精彩的剧情和动人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这部音乐剧讲述了一个神秘的魅影与一位年轻的歌剧女主角之间的爱恨情仇,充满了悬念和情感的碰撞。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歌剧魅影》中的一些精彩片段,感受其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和音乐之美。
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段经典的开场曲。
在这段音乐中,交响乐团奏响了雄壮的序曲,气势磅礴的旋律犹如一幅宏伟的画卷展开在观众的面前。
这段音乐以其激昂的节奏和丰富的音色展现了音乐剧的壮阔气势,为整部作品的开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观众在欣赏这段音乐时,往往会被它的震撼力所深深吸引,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而充满魔力的世界之中。
接下来,让我们来欣赏一段感人至深的唱段。
在这段音乐中,女主角用她天籁般的嗓音演绎了一首充满悲伤和绝望的歌曲,她的声音仿佛是一把利剑,刺破了观众的心灵。
这段音乐以其深情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展现了人物内心的挣扎和痛苦,触动了观众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观众在欣赏这段音乐时,往往会被它的情感所打动,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真挚情感和深刻内涵。
最后,让我们来欣赏一段震撼人心的对唱。
在这段音乐中,魅影和女主角用他们独特的音色和表演演绎了一场激烈的对决,他们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犹如两股强大的力量在舞台上激烈碰撞。
这段音乐以其激烈的节奏和动人的旋律展现了两个角色之间的爱恨情仇,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一场激烈的战斗之中。
观众在欣赏这段音乐时,往往会被它的震撼力所震撼,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力量和激情。
通过欣赏《歌剧魅影》中的这些精彩片段,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音乐剧的壮阔气势和动人情感,还可以深刻领略到其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和音乐之美。
这部音乐剧以其优美的音乐、精彩的剧情和动人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成为了一部不朽的经典之作。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它仍将继续为观众带来无尽的欢乐和感动。
音乐剧赏析——《猫》
![音乐剧赏析——《猫》](https://img.taocdn.com/s3/m/88fb7bd3b14e852458fb5735.png)
饮水思源品悟经典——探究音乐剧《猫》的创作、编剧思路欣赏著名的音乐剧,最基本是能理解剧中所表达的内容,以及在表达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其次,更重要的是它给以自己怎样的感受,是否在内心产生共鸣,但是这两点仅仅停留在欣赏者的理解层面上;若要品味出音乐剧的原汁原味,最关键的还是要结合当时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尝试去还原作者的编剧思路。
《猫》是英国作曲家安德鲁·劳伊德·韦伯的撼世杰作,该剧在1981年5月于伦敦问世,两年后将纽约百老汇的七项托尼奖直接纳入囊中,一曲《回忆》也因此广为流传、家喻户晓。
毫无疑问,这样一部前所未有的经典大作,在其正式搬上舞台之前,必定做了大量的、重复的幕后工作,不论是剧本,还是音乐,或者舞蹈,甚至演员,都可能经历过无数次的删减和替换。
《回忆》,全剧的重心和高潮部分,“魅力猫”格里泽贝拉的戏份,这段要求有强烈的震撼力,足以使整个剧情在这里得到扭转,感情的流露要强烈到能把观众的思考,一起卷入格里泽贝拉的回忆中,伴着低沉的、沧桑感的音乐,和那歇斯底里的无奈、后悔的歌声,使观众浮想出格里泽贝拉在离开猫族生活后,遭遇到的种种痛苦经历,这一曲不仅旨在平息杰利柯家族同伴们对她的敌意,更要唤起现场的观众对她深深的同情,让其在后续剧情中能“名正言顺”地得以重生。
据说在《回忆》问世之前,导演奴恩一直对剧中这个高潮点的音乐不够满意,要求韦伯重新创作一首,但这时距离公演已经不多时了。
这是个十分艰巨而棘手的任务,对于其他人甚至不可能完成,但是凭着韦伯对该剧的深刻诠释,《回忆》或许早已在他的设想之中,只是找到合适的气氛和心境,恰如其缝地运用。
此外,音乐剧《猫》的成功更是离不开导演的严格监督和演员全身心的投入,导演奴恩对作品的质量监督几近苛刻,每一个场景、每一段音乐、每一组舞蹈、每一片灯光、甚至每一个表情或眼神交流都要恰到好处。
就连本剧的舞台布景也是精心设计,是按照猫眼中看到的大小比例来布置,让观众不知不觉置身其中。
音乐剧汉密尔顿赏析
![音乐剧汉密尔顿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14e2530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7d.png)
音乐剧汉密尔顿赏析托马斯杰斐逊汉密尔顿(ThomasJeffersonHamilton)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剧创作者,他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
汉密尔顿的作品以其精彩的节奏、流行的曲调和情感丰富的歌词而著称,他的音乐剧特别受欢迎。
汉密尔顿的作品一般以优美的音乐、舞蹈、风格迥异的歌词和复杂的情节组合而成,这种特点让人们在欣赏和思考作品时都有某种受其启发的感受。
汉密尔顿的作品以把西方文化和东方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而闻名,他有一种将西方节奏、东方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混合在一起的独特手法。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阿西尔贝拉》和《费尔蒙特的礼物》。
《阿西尔贝拉》以民间故事为基础,以节奏活跃的音乐和动人的歌词刻画出一个关于原始家庭的史诗令人心动。
《费尔蒙特的礼物》也以节奏强劲的音乐和深情歌词表达了一个自发的友谊故事,在此作品中汉密尔顿运用了不同的音乐元素,没有完全照抄欧洲的曲风,而是在让音乐更加生动丰富的同时用西方的节奏来演绎这些东方的歌曲。
汉密尔顿的音乐剧还以其叙事技巧和表演技巧而闻名,在他的作品中,他运用了充满了古典音乐的和声部份,用不同曲调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同时还加入了节拍、对称、对比和过渡等设计元素,让故事变得更加有趣。
此外,他在音乐剧中运用了大量的舞蹈,舞蹈精湛,技巧高超,使人观看起来更加有趣和生动,有时候他还会用舞蹈来表达角色的情感,让观众深入其中感受到每个角色的心理变化。
汉密尔顿的音乐剧深受观众和评论家的喜爱,他的作品一直都是音乐剧史上最受欢迎和最受推崇的作品之一。
毫无疑问,汉密尔顿已经成为音乐剧界的一位伟大的舞台剧作家。
他的音乐剧包括节奏活跃的歌曲、细节鲜明的剧本以及舞蹈精彩的表演,无论是对于观众还是对于评论家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艺术体验,他的作品被公认为音乐剧的里程碑之作,是一种世代传承的精神。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赏析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c01d2bf6f1aff00bed51e72.png)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赏析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浅析作为一部现代歌剧,钟楼怪人无疑在艺术史上画下了重重的一笔,无论从歌曲的编写还是舞蹈的编排还有舞台的设计来看,这部传奇般的歌剧都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它带来的不仅仅是艺术的享受,更是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
一) 选材《巴黎圣母院》的剧本改编自法国著名小说《巴黎圣母院》。
小说无疑是经典中的经典,众所周知,要在经典之上创造新的经典着实不易。
然而音乐剧却创造了这样的奇迹,它延续了原作定下的悲凉基调,借用现代艺术的形式,表现出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或自由,或压抑,或痛苦,或释然。
而小说与歌剧主要表现了在强权压榨欺凌的社会中仍有不屈自由的灵魂与之抗争,赞美了人类的自由意志。
歌剧则以不同的方式再现了雨果先生对自由的赞颂。
二) 舞台设计《巴黎圣母院》的舞台设计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设计,移动的方柱,抽象化的布景,绝对堪称舞台设计的经典。
设计是抛弃了沿用百年的歌剧布景规则,运用了与京剧布景技巧如出一辙的简化布景,用少量象征性元素表现大体量的景物,如用怪兽雕像表示巨大的巴黎圣母院,不仅充满了现代感,又渲染了整部歌剧的基调:强权下的压制,黑夜中的抗争。
三) 作词谱曲由欧美乐界顶尖才子Luc Plamondon谱词,Richard Cocciante作曲,本剧率先于1998年1月的法国嘎纳唱片大展中绽放异彩,同年9月16号正式在巴黎国会大厅推出首演,撼动人心佳评如潮。
词作家忠实于原作,以诗一样的语言来演绎古老的故事,将故事中人物的内心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曲作家的作品更加令人拍案叫绝。
电声乐器的运用更是令人震撼,交响与电吉他,看似很不搭调的组合却为整部歌剧锦上添花。
电吉他具有很强的力量感表现力,摇滚与古典的结合创造了歌剧的又一神话~流行化的曲调重新演绎了《巴黎圣母院》这一经典之作。
此剧在法语系国家连演130场,盛况空前,同时荣获加拿大FELIX艺术奖项“年度剧作”、“年度最佳歌曲”与“年度最畅销专辑”多项殊荣。
音乐剧欣赏:著名音乐剧《猫》解读
![音乐剧欣赏:著名音乐剧《猫》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fb97ee44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f8.png)
音乐剧欣赏:著名音乐剧《猫》解读引言音乐剧作为一种全方位艺术形式,将音乐、戏剧和舞蹈结合在一起,以生动形象地诠释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
在世界范围内,有许多经典的音乐剧作品备受观众喜爱。
而在这些作品中,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猫》可谓独树一帜,将观众带入一个充满奇幻和魔幻色彩的世界。
本文将对《猫》进行解读,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欣赏这部著名音乐剧。
1. 简介1.1 《猫》的背景《猫》是英国作曲家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创作的一部音乐剧,于1981年首次在伦敦上演。
该剧改编自美国诗人T·S·艾略特的诗集《老探园》中的一些诗歌,讲述了一群猫在一个特殊的夜晚聚集在一起,进行猫部落的舞蹈竞赛,其中一个幸运者将获得重生的机会。
1.2 《猫》的特点《猫》的创新之处在于它将诗歌和音乐完美结合,以强烈的感染力传递出每个角色的情感。
剧中的音乐风格丰富多样,既有轻快欢快的曲调,也有感伤深沉的旋律,给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感受。
2. 故事情节2.1 猫部落故事发生在一个废弃的仓库里,一群不同个性的猫组成了猫部落。
每年的这一天,他们聚集在一起,参加一场称为“耶利卡猫之夜”的舞蹈竞赛。
他们表演自己的独特舞蹈,展示自己的个性和特长。
2.2 格里波尔特选出一位幸运者格里波尔特是猫部落的领袖,他每年都会选出一位幸运者,让他有机会得到重生。
为了获得这个机会,猫们都竞相展示自己的才艺,每个猫都希望获得格里波尔特的青睐,并成为幸运之猫。
2.3 爱玛尼亚斯的曲子爱玛尼亚斯是一个老猫,他吟唱了一曲《记忆》,这首曲子成为了《猫》中最为经典的歌曲之一。
他讲述了猫们的记忆和过去的故事,深深触动了观众的心弦。
2.4 格里波尔特的选择最后,格里波尔特选出了一只名叫格里兹拉贝拉(Grizabella)的猫,她曾经是美丽的猫妇,但现在已经落魄不堪。
格里波尔特认为只有理解并体验过生活的苦难,才能真正活过来。
莫扎特歌剧《魔笛》赏析
![莫扎特歌剧《魔笛》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d73e72643323968011c9298.png)
莫扎特歌剧《魔笛》赏析歌剧《魔笛》是莫扎特最后一部也是最伟大的一部歌剧,它的结构统一,主题发展广阔、性格的刻画及人物的相互关系处理也非常出色。
可以说它是一部民族音乐剧,也是一部与维也纳歌剧传统紧密联系的伟大的神话歌剧,在这部歌剧中,无论是曲调语言还是和声语言,无论是人物刻画还是戏剧表现,都十分突出地体现了民族色彩。
《魔笛》描述一位王子受夜后委托,带着一支魔笛和一位捕鸟人去神庙解救夜后的女儿。
祭司帮助王子认识了夜后的险恶面目,并让王子和少女通过了几道考验后获得了爱情。
《魔笛》中有几段非常著名的咏叹调,一首是《我是快乐的捕鸟人》,歌词诙谐风趣,音乐活泼欢快,结构精美紧凑,具有浓郁的德国民间歌谣风格,活灵灵地展现了帕帕盖诺无忧无虑的开朗性格。
另一首是夜后的咏叹调《年轻人别害怕》,这是一首极有名的曲调,表现了夜后仇恨光明的阴暗怪异的变态心理,同时也流露出母亲对儿女的疼爱之情。
这首歌曲是典型的意大利式的歌剧咏叹调,作品后半段的华彩乐段和长期停留在高音区的乐句,使之成为最难演唱的曲目,即使是对最优秀的女高音歌唱家来讲,也有利考验和挑战。
另外,帕米娜的《啊,我知道了》和夜后的《心中燃烧着怒火》也同样具有高难度的技巧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魔笛》可以称作是莫扎特第一部真正的德国歌剧,这部用德文演唱的歌剧,这部用德文演唱的歌剧,把德意志民族的优良品质,淳朴感情和清醇美丽的音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实现了莫扎特振兴德国歌剧的夙愿,开创了德国歌剧以后的发展道路,对新世纪的德国歌剧作曲家具有极其重大的影响。
莫扎特把音乐的创作作为歌剧创作的基础,音乐的独特表现力可以独立表达人物性格和剧情发展,增强歌剧的戏剧性。
戏剧性广义为戏剧艺术本身所特有的本性。
通过情节性、音乐性、主题性、崇高性和生命性才阐述歌剧《魔笛》的戏剧性。
进而从社会环境、个人价值和才能方面分析产生这些特性的原因,揭示莫扎特的创作背景。
其中,重点突出了音乐在歌剧当中的地位。
《普罗米修斯》音乐鉴赏
![《普罗米修斯》音乐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6644df3a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ed.png)
《普罗米修斯》音乐鉴赏《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是由德国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纳所创作的一部音乐剧,作品被认为是瓦格纳音乐剧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西方古典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首先,从作品的故事背景来看,这部音乐剧灵感来自于古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传说。
故事讲述了普罗米修斯将火种带给人类,因此遭到众神的惩罚,被囚禁在高加索山顶,受尽折磨。
在音乐剧中,瓦格纳通过音乐和歌词将这个故事娓娓道来,展示了普罗米修斯的英勇和牺牲,以及对人类的爱和怜悯。
从音乐结构和风格来看,《普罗米修斯》是一部由四个幕组成的音乐剧,每个幕都包含了多个场景和歌曲。
瓦格纳在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合唱、管弦乐和独唱,采用了卡农、变奏和回旋曲等多种音乐形式和技巧,使得作品在音乐上更具丰富性和多样性。
在旋律方面,《普罗米修斯》的主旋律充满了激情和感染力,通过不同乐器的重复演奏和变奏,使得旋律更加丰富和生动。
例如,第三幕中的《风暴合唱》就是一首非常震撼人心的歌曲,歌词和旋律中充满了气势和力量,表现了人民的愤慨和斗志。
从音乐表达的主题来看,《普罗米修斯》揭示了人类与神的斗争,也反映了瓦格纳自身的思想和哲学。
在瓦格纳看来,普罗米修斯代表着自由和反抗,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象征,而众神则代表着旧有的秩序和束缚,是人类进步的阻碍。
因此,作品中反映了瓦格纳对人类解放和自由的渴望和追求。
总的来说,《普罗米修斯》是一部具有很高音乐和文学价值的音乐剧,它在音乐、剧情和主题方面都表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水准和思想深度。
在音乐方面,瓦格纳创造了许多具有强烈表现力的音乐形式和技巧,通过音乐来表达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展示了他的音乐天才和创造力。
在剧情方面,瓦格纳将古希腊神话与自己的思想和哲学相结合,形成了一部富有情感和思想深度的作品。
在主题方面,作品反映了瓦格纳对自由和进步的追求,表达了他的人文主义精神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
作为一部经典之作,《普罗米修斯》不仅是音乐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对后世音乐剧的发展和影响都是不可忽视的。
音乐赏析之《歌剧魅影》
![音乐赏析之《歌剧魅影》](https://img.taocdn.com/s3/m/bfbed070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85.png)
音乐赏析之《歌剧魅影》喜欢的音乐实在太多了,在这里就简单介绍一下一部经典音乐剧里出现的一些音乐吧。
《歌剧魅影》是一部由安德鲁·劳埃德·韦伯作曲的经典百老汇音乐剧,改编自加斯通·勒鲁著《歌剧幽灵》。
1986年首演,于1988年获得七项托尼奖,是史上最成功的音乐剧之一。
1986年伦敦的首演由麦克尔·克劳福德和莎拉·布莱特曼担任男女主角,该剧一成名。
至今全球已有16个制作版本,也被改编成同名电影上映。
1988年,该剧移师百老汇,就此与《悲惨世界》、《西贡小姐》、《猫》一起并称为世界四大音乐剧。
《歌剧魅影》可以说是一部折射着后现代魅力的剧作,首先它成功的改编了加斯通·勒鲁的原作小说,既保留了原作的风格又使之更适合舞台演出,提升了作品的可看性。
其次,巧妙的戏中戏令观众徘徊于现实与虚幻之间。
尤其是追逐幽灵的那一场戏,整个剧院,台上台下、四面八方响起了幽灵的声音,使观众置身其中,那句“我在这里”似乎就在他们的身边。
这部音乐剧的电影版和舞台剧版的情节基本一致,描述了十九世纪发生在法国巴黎歌剧院的爱情故事。
时值1870年,在歌剧院的地下深处,传说住着一名相貌丑陋、戴着面具、却学识渊博的音乐天才,多年来他神出鬼没,躲避世人惊惧鄙夷的目光,被众人称之为“魅影”。
他动辄以鬼魅之姿制造各种纷乱,赶走他讨厌的歌手,甚至干涉歌剧院的主角人选和剧码安排。
幼年丧父的小克莉丝汀·戴伊被吉里夫人带到歌剧院接受舞蹈训练,成为一名芭蕾舞女。
当深夜无法入睡时,小克莉丝汀总期盼父亲向她许诺过的音乐天使会出现。
同情她的孤独,魅影假扮音乐天使,隔着墙对她说话,安慰她幼小的心灵,并教她歌唱的技巧。
就这样九年过去了,年轻貌美的克莉丝汀在魅影的帮助下因偶然机遇凭借美妙的歌喉一夜成名。
然而,最初发自于精神层面的音乐之爱,却逐渐转化成为强烈的占有欲。
走火入魔的魅影更以实际行动,把所有妨碍克莉丝汀歌唱事业的人一一除掉。
歌剧魅影鉴赏
![歌剧魅影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8a735760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34.png)
歌剧魅影鉴赏《歌剧魅影》是一部经典的音乐剧作品,于20世纪80年代首次上演,并迅速赢得观众和评论界的喜爱。
该剧以浪漫恐怖的故事情节和令人难以忘怀的音乐作品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剧情、音乐和舞台效果三个方面对《歌剧魅影》进行鉴赏。
首先,从剧情角度来看,《歌剧魅影》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欲望和复仇的故事。
剧中的主要人物包括歌剧院的年轻歌手克里斯蒂娜、由于面部残疾而戴着面具的神秘男子魅影,以及他们之间的三角恋情。
剧情紧凑,情节曲折,给观众带来了紧张刺激的观剧体验。
在故事中,魅影展现出他的音乐才华和艺术天赋,以及他对克里斯蒂娜的痴迷和控制欲。
这种融合了浪漫情感和恐怖气氛的剧情设定,使得观众不仅在剧情的发展中感受到紧张和刺激,还能感受到爱情和人性的深度思考。
其次,从音乐角度来看,《歌剧魅影》的音乐作品是该剧的一大亮点。
安德鲁·劳埃德·韦伯是这部音乐剧的作曲家,他以优美动人的旋律和多样化的音乐风格为剧中的人物和情节进行了生动的描绘。
值得一提的是,剧中的经典歌曲《魅影上演》、《回忆中》和《音乐之声》等,以及交响乐队和合唱团的配乐,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音乐中融入了古典、浪漫主义和流行音乐等不同元素,给观众带来了多样的听觉享受。
最后,舞台效果也是《歌剧魅影》的一大亮点。
剧中的舞台设计、灯光效果和服装设计都令人赞叹不已。
特别是魅影的藏身之处——地下湖以及舞台上的各种神秘道具和机关,使得观众跟随剧情的发展,亲身感受到了恐怖和惊悚的气氛。
此外,剧中的演员表演也非常出色,克里斯蒂娜的娇弱和纯洁,魅影的神秘和疯狂,以及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都在演员精湛的表演中得到了生动的呈现。
总之,《歌剧魅影》是一部融合了浪漫情感和恐怖气氛的音乐剧作品。
无论从剧情、音乐还是舞台效果来看,都给观众带来了最佳的艺术体验。
这部剧将观众带入一个既令人兴奋又感慨万千的世界,引发观众对爱情、欲望和人性的深入思考。
它的影响和影响力不仅在音乐剧领域,而且在整个舞台艺术文化中都占据了重要位置。
Memory——音乐剧《猫》片段赏析
![Memory——音乐剧《猫》片段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5fba192e45c3b3566ec8b69.png)
音乐剧《猫》赏析——之永恒的经典《memory》教学准备:课件,电脑设备,钢琴等教学目标:1、通过音乐剧《猫》了解音乐的基本特点,采用手段,起源地等,并且掌握memory在《猫》起到烘托,串联,升华的作用。
2、以西方音乐剧的文化现象,引发学生对中国音乐剧发展前景的思考。
3、通过赏析,提问,讨论,演唱等手段,学生能顾大胆表达对于音乐剧的想法。
教学重点:欣赏音乐剧《猫》中的几个视频片段,初步理解音乐剧的表现手段。
教学难点:通过音乐剧《猫》看中国音乐剧的发展,引发学生对中国音乐剧发展前景的理性思考。
教学过程:(一)导入:1、上课之前,播放音乐memory。
2、这首歌大家熟悉吗?有谁知道它的名字?它出自哪部作品?音乐剧《猫》,英国作曲家韦伯的作品。
3、简单介绍作者。
安德鲁。
洛伊德。
韦伯:1948年3月22日生于英国南肯辛顿的音乐世家,祖父是优秀的男高音,父亲是英国伦敦音乐专校的校长,知名钢琴演奏家,母亲是小提琴家,姨妈是剧院演员,弟弟是著名大提琴手。
从小受音乐熏陶,7岁开始作曲,16岁获牛津大学奖学金,19岁进入皇家音乐学院学习管弦乐编曲。
20世纪80年代,陆续写了《猫》、《星光列车》、《歌剧魅影》、《日落大道》、《微风轻哨》等作品。
《猫》自1981年5月11日在伦敦首演之后,已经成为迄今为止最著名的音乐剧,其中的名曲《memory》,在全世界广为流传,成为经典唱段,目前《猫》是世界上票房最高的音乐剧,也是在美国纽约百老汇和英国新伦敦剧院连续公演时间最长的舞台剧,全世界约50万人成为《猫》的观众,公演长达21年将近9千场演出,以11种不同的语言,在26个国家搬上舞台。
4、带领学生熟悉音乐剧《猫》,介绍《猫》的剧情。
第一幕:在一个特殊的夜晚,每年一次的杰里科猫的家族庆贺会上,每个猫依次向来访的人类解释他们是谁,并且指出猫有三个名字:家庭里日常使用的名字;较高雅文气的名字和秘密的名字。
年轻天真的白猫维多利亚跳起了独舞“请到杰里科舞会来”作为开场,他们正在等待他们的领袖——英明的老杜特洛内米,今晚由他挑选一只杰里科猫,这只猫将被派到九重天获得新的生命,每一只猫都用歌曲和舞蹈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希望能被选中成为获得重生的杰里科猫。
音乐剧天鹅湖音乐赏析
![音乐剧天鹅湖音乐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011ca09eefdc8d376ee3275.png)
《天鹅湖》赏析过年时突然听到《天鹅湖》的曲子,感觉非常好,我从小对《天鹅湖》的意境就很喜欢,接下来我说一下个人听后的感受。
《天鹅湖》是柴科夫斯基于1875年-1876年间为莫斯科帝国歌剧院所创作的芭蕾舞剧,是世界上最出名的芭蕾舞剧,相信很多观众都曾经看过。
其创作人,柴科夫斯基,是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一生都是在俄国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度过的,作为这一时代的一名俄国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直接生活在沙皇专制的黑暗社会里,他深深体验到俄国人民的悲惨遭遇和俄国知识分子的精神苦闷,且把自己思想感情上所经历的种种矛盾体验全部倾注到他的音乐中,他的作品几乎涉及到所有的体裁,包括歌剧、舞剧、交响曲、标题性交响序曲、幻想曲和器乐协奏曲,还有上百首浪漫曲和大量钢琴作品等。
柴可夫斯基通过《天鹅湖》的创作改进原有的舞剧音乐模式,在《天鹅湖》以前,舞剧音乐只是舞蹈的简单伴奏,没有内容,更没有思想。
芭蕾舞剧只是让人们去欣赏舞蹈家高超的舞蹈技巧。
《天鹅湖》音乐的创作使音乐不再是舞蹈的简单背景音乐,更是抒发情感、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成为舞剧音乐的灵魂。
人们在欣赏芭蕾舞剧时除了得到视觉和舞剧情节的满足,更会在听觉上产生心灵上的震撼。
简单地说,就是把单一的芭蕾舞变成了多层次的美,对整个芭蕾艺术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并对今后芭蕾舞剧音乐的创作、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就是它的独特魅力所在。
一个多世纪以来,《天鹅湖》以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故事、纯洁的天鹅形象征服了全世界的观众,是古典芭蕾的经典之作。
人们对天鹅湖芭蕾舞剧好评如潮,“如同一部很强烈、很有想象力的音乐作品一样的成功”。
“柴可夫斯基在音乐创作过程中,从未将本民族音乐与世界民族音乐割裂开来,而是随时注意从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出发来对待不同的音乐内容。
因此在《天鹅湖》的音乐中我们既能感受到欧洲各国音乐的风格,又能感受到浓烈的俄罗斯特色。
”具体来说,《天鹅湖》来自德国的一个童话故事。
音乐剧回忆赏析
![音乐剧回忆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bf7746683d049649a6658cc.png)
艺术成就
《猫》是音乐剧史上的经典之作。1981年首演于 伦敦西区新伦敦剧院。1982年在美国百老汇上演。 该剧曾以十多种语言在奥地利、德国、日本、中 国等二十多个国家演出。他曾获得美国戏剧界最 高奖,与《歌剧魅影》、《悲惨世界》和《西贡 小姐》并成为四大经典音乐剧。《猫》更是美国 百老汇历史上上演时间最长的音乐剧,刷新了音 乐剧发展史上的很多记录。
台的魅力,11岁时韦伯用积木和纸板盖了一个玩具剧院,而他为这个玩具剧院谱写的作品,后来还曾用在音乐剧《爱的观点》中。
是小提琴家,姨妈是剧院演员, A段旋律以器乐演奏的形式用很强的力度奏出,同时乐曲转调后再现了B段。
出现转调,达到全曲最高潮。 心潮澎湃、思绪万千,表现“魅力猫”对回家与重生的渴求。
弟弟是著名大提琴手……韦伯从 情绪:由原来的悲伤的伤感的转变为兴奋地、激动地、充满信心和希望的
音乐剧是一门十分年轻的表演艺术,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产生了众多风格炯异的作品。
就领略了舞台的魅力,11岁时韦 1948年3月22日生于英国南肯辛顿的音乐世家,祖父是优秀的男高音,父亲是英国伦敦音乐专校的校长、知名风琴演奏家,母亲是小提
琴家,姨妈是剧院演员,弟弟是著名大提琴手……韦伯从小受到音乐熏陶,7岁开始作曲,姨妈带领他进入剧院,令他从小就领略了舞
并决心与命运抗争迎接美好明天的决心。 间奏: A段旋律以器乐演奏的形式用很强的力度奏出,同时乐曲转
调后再现了B段。 B段: 不再只是痛苦的追忆,而是向亲人们表达着自己的美好愿望。 A段: 出现转调,达到全曲最高潮。
作者简介
安德鲁·劳埃德·韦伯
1948年3月22日生于英国南肯辛 《顿回忆》的(二音)曲式乐分析 世家,祖父是优秀的男
伯用积木和纸板盖了一个玩具剧 台的魅力,11岁时韦伯用积木和纸板盖了一个玩具剧院,而他为这个玩具剧院谱写的作品,后来还曾用在音乐剧《爱的观点》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剧经典作品欣赏
音乐剧是一门“整合”的表演艺术—通过整合“歌”、“舞”、“剧”三个核心元素,便可进入“无声不歌,无动不舞”的“总体剧场”美学的意境。
诞生仅约一百年的音乐剧由于没有过重的传统包袱,在商业挂帅的经营方针以及折衷主义式的创作导向影响下,创作者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为人类贡献出一大批最能迎合当代品味、最能引领未来潮流的音乐剧作品。
音乐是音乐剧的灵魂,作曲家为音乐剧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他在充分理解剧情的情况下,通过不同的音乐形式和节奏来展现剧中不同角色丰富的内心世界。
在他的笔下,音乐成了无声的语言,可以通过如泣如诉的乐音诉说剧中人的心情。
优美的音乐是一部剧作吸引观众的最有力的工具,琅琅上口的旋律始终是一部剧作卖座的最好的招牌。
戏剧是音乐剧的基石,剧作家为音乐剧创作了抒情的蓝本。
剧作家往往根据一个故事或者一个创意,结合现实生活中最为引人关注的主题进行剧本的创作。
剧本是剧作的载体,好的剧本除了完成介绍剧情、渲染气氛的基本任务之外,还可以起到强化戏剧冲突,加强剧作感染力的效果。
正是戏剧部分中那完美的框架和线索、完整的故事情节和激烈的戏剧冲突,才使得音乐剧作品能够真正地走入大众的心里,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舞蹈是音乐剧的重要表现形式,舞蹈设计师为音乐剧的舞台创造了流动的美感。
舞蹈设计师的存在使得音乐剧可以使用除了音乐之外的另外一种方式——舞蹈来表达剧中人强烈的情绪。
舞蹈为音乐剧的舞台带来了流动的雕塑,通过舞蹈演员的肢体语言,可以表达剧本和音乐所无法承载的情感和思想,这一点已经在许多经典的音乐剧中得到了证明。
对于音乐剧,相信大家都有一定的了解,而我有幸这学期选修了这一门课,在本学期的几节课中,我们观看了几部音乐剧,而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改编自法国著名小说家雨果所著的时代性小说《巴黎圣母院》的音乐剧。
小说无疑是经典中的经典,它围绕人物卡西莫多为核心,以着重刻画几段不同的爱情,从而将宿命的悲剧提炼成爱的悲剧。
音乐剧则在延续了原作定下的悲凉基调的基础之上,借用现代艺术的形式,表现出了或自由,或压抑,或痛苦,或释然的人物形象,不同于小说,《巴黎圣母院》剧中角色与场面充满对立及冲突:倾慕与狂恋互相纠缠,誓言与背叛相互拆台,权利与占有互依而生,宿命与抗争连续不断,原罪与救赎充斥其中,沉沦与升华互相转换......美德与污秽在这里并存,道德与欲望在相对叫嚣。
《巴黎圣母院》这一音乐剧中,第一大特色就是其独特的法国舞台——带给我们新鲜的听觉与视觉,展现出它不凡的魅力。
移动的方柱,抽象化的布景,绝对堪称舞台设计的经典,他们抛弃了沿用百年的歌剧布景规则,抛弃了群舞、干冰、甚至是绝对的主题曲——显得此音乐剧更加纯粹,运用了与京剧布景技巧如出一辙的简化布景,用少量象征性元素表现大体量的景物,其中最令人过目难忘的恐怕就是用怪兽雕像象征巨大的巴黎圣母院,不仅充满了现代感,又渲染了整部歌剧的基调:强权下的压制,黑夜中的抗争,使我们感受到不屈的自由的灵魂在强权压榨欺凌的社会中叫嚣着抗争。
《巴黎圣母院》的第二大特色就是它诗一般的语言及流行化的唱法,不但符合剧中各人物的性格,更使得音乐剧呈现出一种波澜壮阔血泪交织的艺术效果。
《巴黎圣母院》的第三大特色即是场景的安排。
其中有一幕卡西莫多、腓比
斯及弗娄罗分足鼎立的场面,卡西莫多的粗噶,腓比斯的华丽轻浮,弗娄罗的爱欲交横,三大声线相互交织,从跪倒在地的卡西莫多到挺拔站立的腓比斯,从最卑微的到最轻狂的,体现出一种逐渐变质的爱慕。
还有在《The Bell》中,当卡西莫多对着自己所心爱的大钟们诉说自己的爱慕之意时,三座大钟从天而降,里面的钟摆各由一位特技演员扮演。
他们奋力的摇晃着大钟,配着大钟仿佛因为他们而有了生命,巨大的钟鸣声呼应着演员澎湃的激情,加上卡西莫多近似嘶吼的倾吐爱意的歌声,无望的爱情令人凄叹。
《巴黎圣母院》整部歌剧中的最大的特色无疑是剧中那些个性鲜明,造型各异的角色。
在剧中的“流浪的游吟诗人”——及整部故事的叙述者,一记简洁的吉他拨弦,引出了诗人气定神闲的叙述,伴随着意想与诗韵,我们听他娓娓道来,在他那种抒情柔美但又不失刚强的表演过程中又不由得令人产生一种无法言语的厌恶感,就像在温阳的冬日还要感受北风的凛冽一样让人难受,他的开场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住了整部歌剧的情感变化,奠定了整部歌剧的情感基调。
下面,我将对卡西莫多这一最经典,也是最令我动容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卡西莫多——水来我在水中等你,火来我在灰烬中等你。
最初,也许是他被绑柱子上时的一口水,让他流下了一生中第一滴眼泪,从此他对这个吉普赛姑娘心存感激。
后来,最初的感恩变成了崇拜,他与其他男人一样沉醉于她的美丽,然而,这种沉醉是爱的崇拜,并不是肉欲与占有。
他为自己的相貌与爱斯梅拉达的美丽不相符感到深深的遗憾,却在无声之处,为她做着一切他能做到的事情。
他的身世、相貌让他在畸形的环境中成长,他丑陋,自卑,行为怪癖,然而心灵却是光明而善良的。
那颗纯净而深情的心牵引着我的心起起伏伏,大美大爱就在这个丑陋的敲钟人身上!在音乐剧的最后,卡西莫多守着艾丝美拉达的尸体,撕心裂肺地哭喊“舞吧,我的艾丝美拉达”,身后舞者们在半空中飘起,像是艾丝美拉达的灵魂听见了呼号,伴着卡西莫多的亡灵序曲,为他跳起了最后的专属舞蹈。
“只有死亡才能将我们的名字结合”,“让我和你一同远去,为你去死,虽死犹生。
”看到这样的歌词,我内心起伏难以平定,想到了这句话——“有些事情是可以遗忘的,有些事情是可以记念的,有些事情能够心甘情愿,有些事情一直无能为力。
我爱你,这是我的劫难。
”生活中有多少东西我们想要拥有却无能为力——爱情、友谊、渴求被理解与包容、时光倒流。
又有多少人能像卡西莫多那样矢志不渝,至死方休?不过只剩一声叹息罢了,臣服于巴黎圣母院的墙上刻着的那个词——ANARKH(命运)。
看了歌剧《巴黎圣母院》,感受颇多,起初是被里面迷人的音乐所吸引,而后又被其中的故事所感动。
听音乐就是听人生,也是听自己,这学期的《音乐剧经典作品赏析》课让我明白音乐不只是耳朵的享受,更需要头脑的思考和心灵的感悟。
音乐——这个人生中的好伙伴,我会试着去更加了解他,向他倾述喜怒哀乐,也听他述说爱与忧愁。
愿这些音符沉于心底时,各种欢喜或障碍的种子,都能化成光明或黑暗的能量,成全各自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