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广场空间行为分析_以同济大学音乐广场为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先要介绍一下边界效应。“边界效 应”由心理学家德克 ・ 德 ・ 琼治(Derk de Jonge)提出。他认为,森林、海滩 等边缘空间是人们喜爱的逗留场所,而开 敞的旷野和滩涂则少人光顾。城市空间也 同样可以观察到这种现象,边缘空间为观 察者提供了最佳条件。“靠墙靠背或有遮 蔽的坐位,以及有支撑物的空间可以帮助 人们与他人保持距离……此类空间既可以 为人们提供防护,又不使人们处于众目睽 睽之下,并具有良好的视野。特别是当人 们的后背受到保护时,他人只能从前面走 过,观察和反应就容易多了。”③ 据观察,西南一楼前的大草坪一般少 有人活动,这种现象可用“边界效应”来 解释。空旷的草地没有遮挡和庇护,进入 其中就像完全裸露给外部世界,心理不舒 适;同时还处于西南一楼的观察范围中,
第26卷 10/ 2008
HUAZHONG ARCHITECTURE
华中建筑
89
图3 第五街以北座椅区活动情况
图4 道路两边活动情况
图5 西南一楼前绿地活动情况
调研的天气状况:室外活动受天气影响较大,调 研时气温适宜,风力温和,室外活动踊跃,调研进 行顺利,其中的一些问题和数据对本文有所启发与 支持。 调研的时段:根据初步观察,基地上人群活动时 间主要为中午、傍晚及晚上。问卷调查分中午和傍 晚两个时段进行,总共有50份问卷回馈,另外,还 有面对面的访谈等。 调研的对象:根据观察,基地上使用人群主要 包括本校学生和少量外来人员(包括周边居民和 外校学生等)。调研和分析的主要对象是本校在 读学生。
(2)遮阳设施
遮阳是比较矛盾的问题——既要满足 冬季人群对日照的需要,又须避免夏季太 阳的直射。由于问卷调研的时间为5月, 日照较强烈,因此在问题Ⅰ~8中,68% 的被访者希望有配套的遮阳避雨措施。但 根据笔者随后在冬季的观察,广场的中午 人群使用数目最多,可见冬日阳光的重要
第26卷 10/ 2008
1 基地概况
基地位于同济大学校内,东西向范围是从西南一楼至校园中 心足球场,南北向范围是从山南楼至西南三楼,基地面积约为 1.26 hm2(图1)。
图2 校园宿舍区及室外公共空间分布状况图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硕士研究生 200092 lixin_lx3@163.com 2008 06 16
邮 编 电子信箱 收稿日期
学校用地紧张,开放空间较少,校园 内主要的室外活动场所如图2中所示:其 中,校门前广场空间主要是校园入口空 间;三好坞活动区内闭安静,是性质较 私密的活动空间;而由音乐广场和黑松 岭形成的开放空间是学生主要的休闲娱乐 场所。
2 调研概况
本文结合同济大学音乐广场,对影响 校园广场活动的空间因素进行分析。资料 的获取主要采用观察和问卷调查的方式, 并有一定数量的现场访谈。问卷调查时间 为2005年5月。
①座椅的位置。前面提到的“边界效 应”也可以用来解释人们对座椅位置的 要求。通常靠近空间边缘(如建筑物、道 路、数木等)的位置比位于空间当中的位 置更容易被人们选中。但是在实际的场地 设计中,座椅的位置可能并不是根据人的 需求决定的,而只是设计师追求图案美化 的一个手段而已,因此造成很多座椅使用 不方便,人们很难进行交流等问题。建议 在布置座椅时,位置须经过慎重选择,并 在场地、空间中多树立一些介质,以形成 多样的边界空间,继而沿边界空间布置座 椅,满足人群活动的需求。 ②座椅的布置方式。座椅的布置方式 要综合考虑三方面因素:a 组合座椅之间 的位置关系可以直接影响到使用这组座 椅的人群的交往方式,是积极主动还是 消极被动。b座椅和周边环境之间的位置 关系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周边环境舒适 与否直接影响了使用者的心情,比如旁 边有垃圾桶的座椅一般都无人使用。c布 置座椅时,还要考虑到座椅的朝向和视 野等。通常,可以看到全局的位置总是 比较受欢迎。 ③座椅的舒适度。座椅的舒适度是影 响人们停留时间的关键因素。并不一定是 越舒适越好,而要视设计者的意图而定。 另外,要提供形式多样的座椅,以支持多 种多样的活动方式——安静学习、等待 同学、交谈、聚会甚至聚餐等各类行为方 式。根据问题Ⅰ~7的答案,61%的被访 者认为座椅数量不能满足,65%认为座椅 不够舒适。
(2)公共空间的形式与尺度
4 交往尺度层次
扬 ・ 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中关于距 离与人的行为活动的关系提到几个关键性 的数字: 这个表格给我们的启示是:100 m可 作为户外活动满足“人看人”心理需求的 上限;20~25 m可作为群体活动的基本尺 寸;1~3 m是座椅等活动单元的个体尺寸 参照。
地块范围内的公共空间尺度如图9 所示,形态完整的大面积绿地边长约 25~35m,符合前面提到的25m的距离模 式,可用作完整的活动场地。需要指出的 是,西南一楼平面呈“E”字型,其环抱 的绿地实质上是该楼的半私密空间,并不 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共空间,因此,公共绿 地西边界应从西南一楼最东端算起,东西 向宽约27m。
100m 20-25m 1-3m 0-0.5m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交往与空间》P68-69相关数据整理)
不能保证活动人的私密性(但不排除其 因有足够的空间而适合大规模的团体活 动)。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绿地中有一小块 区域虽靠近西南一楼,但仍常有人活动 (图10),原因有三:一是提供了座椅, 二是距离道路约20 m~27m,符合表1中 25 m的距离模式,三是树木起到了遮阳 和遮挡视线的作用。 5.2 基础设施的重要性 基础设施需要位置合理、数量充足且 使用方便。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座椅与遮 阳设施。
(1)座椅的设置
要是聊天等(活动主要发生在下沉广场周 边绿地、道路两边和教育超市以东等区域 的座椅区)。 ③三人以上(7%):小型集会或无计 划群聊(活动主要发生在第五街以北、教 育超市以东和西南一楼周边绿地区域)。 因此,地块内人群活动的区域主要 为:第五街(咖啡等饮料外卖小店)附近 座椅区、道路两边座椅区、西南一楼绿地 前、教育超市以东及音乐广场周边绿地等 区域内的座椅区。
(3)基地周边的功能支持
5 影响广场使用行为的空间因素分析
5.1 规划的合理性 平面规划的合理与否是决定场地使用 的关键因素之一。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 设计》中提到,“由于外部空间不是无限 延伸的自然,而是‘没有屋顶的建筑’, 所以平面布置(平面规划)是比什么都重 要的,对什么地方布置什么要充分进行 研究。②” 影响广场使用状况的规划因素 有:基地内的交通状况(主要指车行交通 对基地的影响);公共空间的平面形式、 尺度及与周边建筑的空间关系,基地周边 的功能支持等。
图1 音乐广场及周边建筑分布状况图
天气不错的时候,随便经过一所大学,尺度适宜的室外空间总 是会看到学生们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活动。大学教育的重点并不 在于课堂学到专业知识的多少,而是由老师与学生或学生之间相 互交流而带来的一种理性或感性的互动与激发。“评价一个校园 规划好坏与否的重要标准是看规划方案能否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 与其它学生、教师、游客、艺术作品、书本与非常规活动的即兴 交流……它所营造的校园氛围才具有真正最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内 涵”。①
穿越地块的车行通道主要是位于地块 中间的一条东北-西南向道路(图9), 由于进入地块范围的联系车道狭窄且不通 畅,地块内基本没有车辆通过(除超市的 货运车辆外),这是该地段能保持活力的 优势之一。 穿越地段的步行活动主要有:从西北 宿舍区至教育超市或西南服务区;从西南 宿舍区至教学区、水房、浴室等。我们需 处理好停留人群和穿越人群的关系:处理
Abstract Taking the Music Square in Tongji University as a case,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how students as the main served group in campus sense, estimate and use the square space, sums up the factors of spatial environment impacting the use of campus square by analyzing the behavior mode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open space design in campus. Key Words Space, Behavior, Environment, Square
Research on Architectural Design
建筑设计研究
·有关教学、科研、实验建筑设计研究·
大学校园广场空间行为分析
—— 以同济大学音乐广场为例
Analysis on Spatial Behavior in Campus Squares Space:
A Case of Music Square in Tongji University
HUAZHONG ARCHITECTURE
华中建筑
91
性。因此,建议采用可拆卸的遮阳措施, 满足不同季节的需求。 5.3 不同时段的行为方式 广场的活力应该表现在不同时段。调 研发现,晚上音乐广场内人群的主要行为 方式是聊天或散步等,下沉广场附近偶尔 会有一些有组织的小型晚会。需要指出 的是,下沉广场因其舞池尺寸偏小,观看 区域有限,又缺乏配套设施,不能满足晚 会需要,因此使用率很低。在Ⅱ~3问题 中,对音乐广场晚上的活动,无人选择经 常参加,41%的人提到偶尔参加,剩下 59%的人从未参加。 5.4 明确的个性特征 林奇在《城市意象》中提到城市意象 由三部分组成:个性、结构和意蕴。这个 理论对于类似于音乐广场这样的小型地块 同样适用。音乐广场结构简单清晰,意蕴 明确——主要是校园文化的体现,而其自 身的个性往往容易被忽视。被访者中,很 多人对音乐广场的描述是位于教育超市或 第五街旁边的一个休息区,音乐广场自身 特征不够明朗。笔者认为,广场中应设立 尺度合适(建议偏小型的)醒目标志物, 如小雕塑、小喷泉等,以形成明确的个性 特征,进而使音乐广场成为容易辨认的活 动场所。
的好,穿越人群可以成为活跃地块的因 素,成为停留人群的交流对象,或直接转 化为停留人群;处理不好,会使基地上停 留的人不断被干扰。通过对地块的整体布 局、步行通道的位置、地块中各类要素具 体尺寸的把握和人群视线关系等分析,可 以对此问题加以控制,提供明确的穿越方 式,并在步行通道周围布置可停留的设 施,如座椅、草地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Li Xin
中图分类号 TU2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739X(2008)10-0089-04
摘 要 该文以同济大学音乐广场为例,调查研究了作为大学校园主要服务群体的 学生是如何感知、评价与使用校园广场空间的。通过对其行为方式的调研分析, 总结出影响校园广场使用状况的空间环境因素,希望为大学校园开放空间的设计 提供参考。 关键词 空间 行为 环境广场
3 基地内人群的行为方式
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中提到,公共空间的 户外活动分为三种类型: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 和社会性活动。其中必要性活动在各种社会条件下 都会发生,自发性活动只有在适宜的户外条件下才 会发生,而社会性活动主要是由前两类活动发展而 来。我们的研究主要针对后两种行为方式。 一般地说,广场设计需同时满足两种最基本的行 为方式——穿越和停留。根据调研,学生去音乐广 场主要是休闲娱乐(参见附录Ⅰ~3问题,作为平时 休闲去处的选项占72%),学生在音乐广场停留时 的主要行为有以下几种(参见附录Ⅰ~5问题): ①一人(15%):听音乐、独自看书、看过往 的人群或闭目养神。 ②两人(70%):要好的同性或异性朋友,主
(1)基地内的交通状况
音乐广场周边的教育超市和第五街增 加了广场空间的活力。超市的存在引发了 学生的必要性活动,为广场引入了潜在的 使用者;第五街的存在增加了学生停留在 广场上的时间和次数,同时也为广场吸引 人气。根据Ⅰ~4题“您是否常来的决定 因素”中选择“靠近第五街或超市”占 22%。
(4)大面积绿地的问题
图6 教育超市以东休息区活动情况
图7 下沉广场附近活动情况
图8 音乐广场晚上活动使用状况
图10 西南一楼宿舍前绿地活动情况
90
华中建筑
HUAZHONG ARCHITECTURE
10/ 2008
第26卷
表1 距离与交往形式的关系
距 离 交 往 形 式 人们可以根据其服饰和走路的姿势认出很熟悉的人 能看清别人的表情与心绪,见面变得真正令人感兴趣,并带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能进行一般的交谈,体验到有意义的人际交流所必需的细节 非常亲密的感情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