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红土研究

合集下载

中国南方红土环境磁学

中国南方红土环境磁学

第27卷 第6期2007年11月第 四 纪 研 究QUATERNARY SC I ENCESV o.l 27, N o .6N ove m be r ,2007文章编号 1001-7410(2007)06-1016-07中国南方红土环境磁学*卢 升 高(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杭州 310029)摘要 第四纪红土是中国南方古环境演化与气候变迁的最佳载体之一,记录了南方的古地理、古气候环境变迁信息。

典型红土剖面由现代红壤层、均质层、网纹层、砾石层或基岩层组成,均质红土磁化率值多在80 10-8~250 10-8m 3/kg ,网纹红土磁化率约低一个数量级。

红土的磁化率-温度( -T )曲线、等温剩磁获得曲线、XRD 和TE M 分析认为,成土过程产生的细粒磁性矿物(包括磁铁矿、磁赤铁矿和赤铁矿)是红土磁性的主要载体。

对红土的岩石磁学和矿物学综合分析认为,红土磁性矿物的含量、粒度、类型等可能指示其形成时期的某种环境变化,红土磁性是南方第四纪环境变迁研究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红土的物源以及受后期化学风化改造的复杂性,红土的环境磁学研究需要新的思路和方法。

主题词 红土 环境磁学 磁性矿物 古环境中图分类号 S152,P3 文献标识码 A作者简介:卢升高 男 45岁 教授 环境磁学与环境生态学专业 E-m ai:l l u s g @z j u edu c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9971044)资助 2007-06-28收稿,2007-07-20收修改稿在我国长江以南广泛分布的红土,是湿热气候环境下经强烈风化作用形成的产物,因含较多的氧化铁而呈现明显的红色,又称为 红色风化壳[1~4]。

典型的第四纪红土常由黄棕色粘土层、均质红粘土层、网纹状红粘土层和砾石层构成,由于网纹层深厚醒目,第四纪红土又多被形象地称为 网纹红土 。

红土的分布范围北起南阳-桐柏-淮河一线,经长江中下游地区,南至南岭山地,东界大体沿杭(州)嘉(兴)湖(州)-宜(兴)溧(阳)山地-安庆-淮河中下游,向东转至东南沿海海岸以及向东北延至淮河以北,向西直到成都平原。

南方红壤特性问题及改良策略

南方红壤特性问题及改良策略

2020年11月a L U it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22期南方红壤特性问题及改良策略聂国树(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江西分宜336600)摘要:由于红壤在我国的分布区隶属江南各省,范围甚广,阐述了南方红壤的特征及其复杂的成土过程。

着重从红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红壤利用现存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江西省红壤改良开发的生产实践为例提出了改良措施,为红壤区大型土壤工程地力资源维护和可持续发展项目提供重要的技术理论指导。

关键词:红壤;理化性质;土壤改良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20)22-0056-021红壤概述红壤广义上是指一种分布在非洲热带以及东部亚热带地区的具有一定富铝化合物特性的土壤,呈红色或黄色(因其氧化铁水化程度差异造成)[1]。

红壤所在地区具有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干旱,四季分明。

我国红壤区年均气温大约在14〜26 °C,最热月均温26〜38 X:;最冷月均温为1〜14°C,年降雨量大约为1200〜2500 mm。

我国红壤的形成主要是土体脱硅富铝化和生物富集作用这两个过程在不同的生物、气候条件下相互作用的自然结果。

土体中的脱硅富铝化是大自然形成红壤的一个重要地球化学过程;而生物富集作用直接影响红壤发育,这两个生物化学过程对红壤形成发育的影响具有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性[2]。

2红壤的理化性质由于红壤区高温多雨,土壤矿物质遭受强烈的风 化,生物化学循环旺盛,造就了红壤独特的理化性质。

更有研究表明,红壤性土壤的物理过程和力学性质的变化与土壤中大量存在的铁铝氧化物以及高岭类粘土矿物密切相关[3]。

2.1红壤的结构特征土壤颗粒(包括土壤团聚体)和粒间孔隙的排列与组合形式即为土壤结构特征,它直接影响了土壤的抗蚀 性、持水性、土壤水的移动性、农耕的难易程度及根系舒展等性状。

南方红壤区二级标准

南方红壤区二级标准

南方红壤区二级标准南方红壤区,指的是我国南方地区被赤红色土壤所覆盖的地带。

这些红壤主要分布在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等省份,因其红色而得名。

红壤是一种特殊的土壤类型,对植物生长起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保护和管理这些红壤资源,制定了南方红壤区二级标准。

下面将从标准的背景、目的、内容和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背景近年来,由于持续的土地开发和过度的农业活动,南方红壤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和破坏。

红壤的侵蚀和退化愈发显著,导致植被稀少,土壤贫瘠,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

因此,为了保护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制定南方红壤区二级标准成为必要的举措。

二、目的南方红壤区二级标准的主要目的是规范南方红壤区土地利用和开发,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高土壤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通过制定标准,可以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土壤侵蚀、退化等问题的发生,保护和提高红壤的质量和生产力。

三、内容南方红壤区二级标准主要包括土地利用划分、土壤质量评价、土地开发和利用、土地保护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1.土地利用划分:根据红壤的特性和土地利用需求,划定土地开发和保护的范围。

确定适宜农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的位置和面积,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2.土壤质量评价:通过对红壤的理化性质、呼吸作用、保水性和肥力等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评价土壤的质量状况。

在评价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和调整措施,以提高土壤质量。

3.土地开发和利用:规定红壤区土地开发和利用的要求和限制。

制定耕地利用和整理的规划,鼓励农田节水灌溉、有机农业等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方式。

4.土地保护和管理:明确南方红壤区土地保护的目标和原则,落实相应的保护措施。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减少土地侵蚀和退化的发生。

四、意义南方红壤区二级标准的制定,对南方红壤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标准的落实可以规范土地利用和开发行为,保护和提高红壤的质量。

通过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农业活动对土壤的侵蚀和退化。

为什么南方地区称为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为什么南方地区称为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为什么南方地区称为气候湿热的红土地引言:南方地区,特别是中国的广西、云南、福建等省份,被认为是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这里的气候条件与北方地区截然不同,湿热的气候与红土的存在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南方地区称为气候湿热的红土地的原因。

一、地理位置的影响南方地区位于中国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带,靠近赤道。

这一地理位置的优势使得南方地区日照时间长,而且气温相对较高。

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南方地区的气候更加湿热。

南方地区多为山地和丘陵,地势复杂。

山地和丘陵促使空气上升,形成更多的云团和降水。

这种地形的影响进一步加强了南方地区的湿热气候。

二、季风的作用南方地区受到季风的影响,这也是南方地区湿热气候的重要原因之一。

冬季,从内陆吹来的干燥的北风沿江河流入南方地区。

这种冷空气经过长时间的水汽交换,变得湿润并带来了降雨。

夏季,南方地区则受到季风的带动,热湿空气从海洋上升,形成暴雨。

这种季风的轮换使得南方地区在整个年份内都具有湿热的气候特征。

三、多山地带的影响南方地区众多的山脉,如五岭、大别山、云贵高原等,使这片土地更加湿热。

山脉的存在导致了大气的抬升,形成了更多的云层和降水。

同时,山脉的蓄水能力也让南方地区的土壤保持了较高的湿度。

四、植被的影响南方地区的植被种类繁多,这也是南方地区湿热气候的重要原因之一。

植被的蒸腾作用使得空气中的水分增多,进一步增加了湿度。

同时,密集的植被也能够抵挡阳光的直射,使得地表温度较低。

结论:综上所述,南方地区之所以被称为气候湿热的红土地,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季风的影响,多山地带以及丰富的植被种类,使得南方地区具有了独特的气候特征。

这种湿热的气候也为南方地区的农业、生态建设和旅游业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发展机遇。

然而,湿热的气候也给南方地区带来了一些问题,如洪涝灾害、热带疾病等。

因此,对于南方地区来说,充分发挥其湿热气候的优势,同时也要注意应对其中的挑战和问题,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中国南方红土的研究进展

中国南方红土的研究进展
收 稿 日期 :O 0 0 2 0 —1
基金项 目: 国家地质调查项 g (0 0 3 0 0 0 1 和 中国地质 调查局地层古生物中心项 目(0 1 30 0 2 t2 0 10 02 5 ) 20 19 0 7 )
作者简介 : 顾延生( 9 0 , , 士 , 17 一) 男 博 讲师
维普资讯
摘 要: 中国南方 的红 土是 晚新生 代以来重要堆积物 , 为特定 的气 候环境下 的产物 . 蕴藏着 丰富
的环境演化信息 , 为全 球变化 的良好信息载体 , 作者对红土 的成 因、 发育期次 、 年代学、 古气候
学、 生物 学、 学性质等方面的不 同观点作了较为详细的论 述 , 磁 从而提出 了耳前红土研究 中存
维普资讯
第 1期 2O 0 2年 3月
华东 师范大 学学 报 ( 自然科学 版 )
J un l f at i r a ies y( trl cec ) o ra o s Chn Nom l v r t Naua S i e E a Un i n
于全 面认识 我 国第 四纪气 候 变化过 程 , 藏高原 抬升 、 亚季风 演化 规律 以及全 球 变化 纬度 青 东 效应均 具 有重要 的意 义 。
1 红土的成 因
11 前 第 四纪 古风 化壳说 朱 显谟 【认 为我 国第 四纪 来 红壤和 砖红 壤 在不 同 时期 获 得 的地 球 化 学 特征 ( 高三 J 即 氧化二 物和 低 硅) 都是 由红 土 和基岩 红 色风化壳 继承 而来 , 而红 土和 红色 风化壳 约在第 四纪 前干 热与温 湿 不断交 替 的气 温 条件 下形成 , 第三 纪 以来 华南 气候逐 渐 凉爽 , 富铝 化作 用 也逐 渐变弱 , 南红 色风 化壳 系在 比较干 热 的热带条 件下 形成 , 四 纪红 色粘 土则 系古 红色 风化 华 第

浅析红土的研究进展

浅析红土的研究进展

红土的分布
红壤主要分布在海拔低于1000米的丘陵和山地地区,而黄壤则主要分布在海拔高于1000米的山区。两种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所不同。
分布与特征
针对不同类型红土的特性,可以采取不同的改良措施,如调节土壤酸碱度、增加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等,以促进红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改良建议
红壤与黄壤
矿物组成对红土性质的影响
红土的化学性质
红土通常具有较细的颗粒组成,有利于保持水分和养分。
红土的物理性质
颗粒组成
红土的透气性较好,有利于植物根系呼吸。
透气性
红土具有较好的持水能力,有利于植物生长。
持水性
红土的性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04
保水性是指红土保持水分的能力,红土的保水性对土壤的水分状况和植物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红土保水性好,可以提供充足的水分给植物吸收,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但是,如果红土的保水性过高,会导致水分过多,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因此,研究红土的保水性对土壤环境和植物生长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红土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02
古代对红土的认识和应用
在古代,人们已经对红土有所认识,主要是在农业和建筑领域。红土在农业上被用作肥料和改善土壤质地,在建筑上被用作砖瓦和陶器的原料。
近代红土研究的发展
自19世纪以来,红土研究逐渐发展。地质学家开始对红土的成因和分布进行深入研究,同时红土也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农业领域。
红土的保水性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பைடு நூலகம்
透气性是指红土允许空气通过的能力,红土的透气性对土壤的呼吸和植物根系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红土透气性好,可以促进土壤的呼吸,有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但是,如果红土的透气性过差,会导致土壤缺氧,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因此,研究红土的透气性对土壤环境和植物生长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

红壤的改良措施范文

红壤的改良措施范文

红壤的改良措施范文红壤,又称硬质红土,是中国南方地区较为常见的土壤类型之一、它的特点是土质肥沃、质地紧实、通透性差、保水能力弱、可蓄肥力高,但缺乏有机质、磷、钾等养分,pH值一般较高。

红壤在农业生产中受到限制,因此需要进行改良措施来提高其肥力和改善其物理性状。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红壤改良措施。

1.深松翻耕:红壤紧实度高,通透性差,深松翻耕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透气性和透水性,提高土壤供氧能力和根系发育。

可以通过机械翻耕,将红壤翻松至30-40厘米深度,或者机械插秧后进行浅翻。

2.增加有机质:红壤通常缺乏有机质,因此需要补充适量的有机质。

有机质能改善红壤的肥力,增加土壤保水能力,提高蓄肥力和保肥力。

可以施用农家肥、稻草、秸秆、畜禽粪便等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3.施用磷、钾肥:红壤中磷和钾的含量较低,需要适量的施用磷、钾肥料来补充。

磷肥可以促进植物的根系发育和抗逆能力,钾肥可以提高植物抗病虫害能力和机械强度。

可以根据红壤的磷钾含量进行施肥量的控制。

4.配合施用缓释肥:红壤磷、钾的供应量常常不足,施用速效肥料很容易造成养分流失和浪费。

因此,可以使用缓释肥料,通过缓慢释放养分,延长施肥效果持续时间,提高肥料利用率。

6.实施水保措施:红壤质地紧实,保水能力差。

因此,在种植作物时应注意水分管理,合理安排灌溉和排水。

可以采用亩灌亩排的方式,避免因积水导致根部缺氧。

7.合理轮作:红壤土壤肥力容易流失,轮作可以有效减少养分流失。

通过合理的作物轮作,如水稻-豆类,麦类-油料,可以保护和提高红壤的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8.优化种植结构:红壤一般适宜种植谷类作物和油料作物,可以适当调整种植结构,选择适应红壤的农作物,如大豆、玉米等,以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总结起来,红壤的改良措施主要包括深松翻耕、增加有机质、施用磷、钾肥、配合施用缓释肥、应用草木灰、实施水保措施、合理轮作和优化种植结构。

这些措施能够改善红壤的土壤结构,提高养分含量,增加土壤保水能力,最终提高红壤的肥力和农作物的产量。

高一地理红土知识点

高一地理红土知识点

高一地理红土知识点高一地理课程中,红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红土,又称红壤,是我国南方地区特有的一种土壤类型。

它的产生和特征对于我们了解地貌形成和农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红土的形成过程、分布特征以及农业利用等角度介绍相关知识点。

一、红土的形成过程红土是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形成的一种特殊土壤。

它的形成过程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红土的形成需要具备特定的气候条件。

一般来说,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温暖潮湿,降水充沛,是红土形成的基础条件。

其次,红土的形成需要具备适宜的地质条件。

红土主要形成于含铁含铝的基岩上,如花岗岩、片麻岩等。

这种基岩在长期风化作用下,铁铝等元素被释放,与土壤中的有机质结合形成红色土壤。

最后,红土形成的过程中,植被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植被覆盖可以减少土壤侵蚀,促进土壤的固定和发育。

因此,植被的种类和覆盖率也会影响红土的形成和分布。

二、红土的分布特征红土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等。

具体分布特征如下。

首先,红土在颜色上呈现出鲜艳的红色。

这是由于红土中富含的氧化铁和有机质等成分的存在。

其次,红土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能。

由于它的颗粒较大且疏松,水分容易渗透到地下,不易造成水涝。

再次,红土富含养分且有机质含量较高,适合农作物生长。

虽然红土有一定的缺陷,如容易干燥和缺乏磷肥等,但通过适当的农业措施可以改善这些问题。

最后,红土容易发生侵蚀。

由于其层次结构较弱,红土地区容易受到风蚀和水蚀等自然力的破坏。

因此,在农业开发中需要注意保护红土资源。

三、红土的农业利用红土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土壤资源,适当的农业利用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土壤质量。

首先,红土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

红土地区一般降雨充沛,水稻是重要的农作物之一。

因此,农民可以根据红土的特点和对水稻生长的需求,合理种植水稻,提高产量。

其次,农民可以通过灌溉和施肥等方式改善红土的缺陷。

例如,可以利用灌溉系统补充土壤水分,提高农作物的抗旱能力。

南方土壤类型及种植作物

南方土壤类型及种植作物
通过施用石灰或石膏等物质,可以调节土壤酸碱度,使其达到适宜作物生长的范围 。
长期施用化肥也会导致土壤酸化,因此需要合理施肥,避免过度依赖化学肥料。
有机质提升
有机质是土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土壤的肥力和结构具有重要
作用。
通过增施有机肥料,如畜禽粪便 、农作物秸秆等,可以提高土壤
有机质含量。
合理轮作和种植绿肥植物也是提 高土壤有机质的有效方法,可以 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
南方土壤种植作物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壤适宜种植多种作物,如水稻、蔬菜、水果等,这些作
物的种植能够带来可观的农业产值,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农民收入
02
南方土壤的种植作物能够为农民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提高农
民的生活水平。
产业链发展
03
南方土壤种植作物的经济效益还体现在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适宜种植作物
红壤适宜种植茶树、柑橘、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
赤红壤
01
02
03
分布区域
赤红壤主要分布在中国的 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 西、海南等地。
特点
赤红壤呈强酸性至酸性, 富含铁铝氧化物,质地粘 重,透水性差,有机质含 量较低。
适宜种植作物
赤红壤适宜种植橡胶、椰 子、腰果等经济作物。
砖红壤
分布区域
,如农资销售、农产品加工、物流运输等。
社会效益分析
1 2
保障粮食安全
南方土壤种植的作物,尤其是水稻,是我国重要 的粮食来源之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 要意义。
促进就业
南方土壤的种植作物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因 此能够提供就业机会,缓解当地的就业压力。
3
丰富农产品市场

红土的成因及工程特点

红土的成因及工程特点

红土的成因及工程特点信阳原状黏土的岩土工程特性摘要:为加深对信阳原状黏土岩土工程特性的认知,对取自信阳师范学院主校区的原状土样开展系统全面的物理、化学、力学等岩土工程特性测试,主要结论如下:(1)土样粉粒含量57.0%,黏粒含量42.4%,为细粒土;液限41.6%,塑限18.8%,为低液限黏土。

天然状态下液性指数0.19,处于硬塑状态。

最优含水率14.7%,最大干密度1.88 g/cm3。

(2)阳离子交换量206 mmol/kg,自由膨胀率40%,膨胀潜势为弱。

膨胀含水率26.6%,体膨胀率0.2%;体缩率3.4%,收缩系数0.12,缩限11.9%;胀缩变形较小。

(3)原生矿物包括石英、斜长石和铁白云石,占比69.7%;黏土矿物包括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伊/蒙混层,占比30.3%。

(4)先期固结压力454.1 kPa,超固结比7.7,为重超固结土。

压缩指数0.283,回弹指数0.038,压力100 ~200 kPa范围内压缩系数0.166,为中等压缩性土。

(5)原状样峰值抗剪强度有效黏聚力33.6 kPa、有效内摩擦角25.5°,残余强度有效内摩擦角23.7°。

(6)采用变水头渗透试验获得其渗透系数为5.97×10-7 cm/s。

关键词:原状黏土;排水抗剪强度;峰值强度;残余强度;压缩变形;胀缩变形;固结系数;渗透系数红土地是指红色土壤的土地,红土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区,包括:江西、湖南两省的大部分,滇南、湖北的东南部,广东、福建北部及贵州、四川、浙江、安徽、江苏等的一部分,以及西藏南部等地。

长江以南的广大丘陵地区,分布着一种在当地高温多雨下发育而成的红色土壤,叫红壤。

这种土壤含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是我国南方的低产土壤之一。

红壤的改良当地人们因地制宜,通过增施有机肥、补充熟石灰,对红壤进行了改良,并种植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的茶树、油茶、杉木和马尾松等经济林木,既保持了水土,又提高了经济效益。

南方地区--温热的红土地

南方地区--温热的红土地

工业发展状况
三大工业地带:
1.长江中下游工业带实力最强工业门类最齐全 沪宁杭工业区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区 长江 中游重工业基地:能源、钢铁、有色金属 2.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带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五个经济特区(深圳、珠 海、汕头、厦门、海南) 3.西南工业发展:水能、矿产、农林牧资源丰富
长江沿江工业地带:
经济林木的生产
本区经济林木种类很多,如茶、油桐、漆树、毛 竹、杉树、樟树、椰子、橡胶树等。
经济林木
1、茶、油茶树、油桐、漆树、毛竹、杉树、 樟树,在这些丰富的植物资源基础上发展了 制茶、丝绸、食品、建材等工业 2、中国第二大的天然林场:横断山脉 重要人工林产区:东南丘陵、武夷山、台 湾山脉
(2)主要农作物
南方农业的生产条件分析
有利条件:①雨热同期。②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 洲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利于发展淡水养殖 ;四川盆地紫色土肥沃;横断山区,森林资源丰富,树 种多,利于发展林业生产。③长江流域农业生产历史悠 久,生产水平高。 不利条件:①江淮地区伏旱期,易对水稻生产产生影响 、南部沿海地区夏秋季台风影响很大。②长江以南地区 为红壤分布区,土壤酸性强,肥力低,不利于种植业的 发展。③云贵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土层薄 ,地表水缺乏,不利于农业发展。
南方地区气候
(1)气候类型: 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2)气候特点: 一月均温在0℃以上(南北差异大),年降水量 800mm以上,雨热同期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3)主要气象灾害: 夏季洪涝,夏秋季台风,冬季寒潮,长江中下游 伏旱 夏季高温:重庆、武汉、南京—三大火炉
中国温度带图
中温带
பைடு நூலகம்
秦山
同仁 锡矿山 大余 水口山 个旧 平果

浅析红土的研究进展

浅析红土的研究进展

浅析红土的研究进展近年来,红土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因为红土广泛分布于全球许多地区,包括中国南方、非洲、澳大利亚、南美洲等地。

此外,红土还被视为重要的低成本建材。

本文旨在对红土的研究进展进行浅析。

红土是一种自然资源,其主要成分是粘土矿物、石英、碳酸盐、铁氧化物等。

红土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土壤侵蚀、火山活动、文化活动等。

通过对红土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

红土在建筑材料、土壤改良、地球化学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对红土的研究重点在于探索其物理和化学特性,以及其在相关领域应用的可能性。

目前,红土的研究领域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红土的物理特性红土物理性质是衡量其可用性的关键参数。

研究表明,红土的基本物理性质包括粒度组成、孔隙度、密度等。

通过探究红土的物理特性,可以为其在土工和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红土的化学特性红土的化学性质包括其元素组成、氧化还原状态、离子交换能力和酸碱性等方面。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对红土进行化学分析,发现其中含有具有多种用途的化学物质,例如二氧化硅和氧化铁等。

这些物质也被证明在建筑、土壤改良和环境修复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红土用于土壤改良红土作为一种土壤改良材料的应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红土通过其微细孔隙和高度任意性,为土壤提供了理想的透气性和湿度保持能力。

此外,研究还发现,红土通过抑制盐分和铝毒素等有害物质的积累,能够有效提高地球表面的肥力。

因此,红土已被证明是一种良好的土壤改良剂。

四、红土用于建筑材料对红土作为建筑材料的研究也十分重要。

红土作为天然材料,具有可持续性、低碳、低成本、良好的隔热和保温性等优良特性。

同时,红土还能够吸附有害气体、净化空气。

研究人员通过改进红土的结构和加入少量添加剂等手段,使其在建筑中有了更广泛的应用。

综上所述,红土的研究,重点在于发现其物理和化学特性,并探索其在土壤改良、建筑、等领域的应用。

红土的广泛分布和成本优势,使其成为研究人员探索的热点之一。

我国南方红壤的特征及其对生产的影响

我国南方红壤的特征及其对生产的影响

我国南方红壤的特征及其对生产的影响红土是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包括第四系在内的各类掩饰和松散沉积物上法语的红色富铝化风化壳,亦可称南方红土,南方红色风化壳或第四纪红色粘土。

分布范围其长江两岸,南起南海诸岛,东起台湾,澎湖列岛,西达云贵高原及横断山脉,包括广东、广西、附件、台湾、贵州、浙江全省以及安徽、湖北、四川、江苏及西藏南面的一部分,涉及十四个省区,面积超过148万平方公里,是我国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第四纪土状堆积物。

南方是我国的重要的农业产区,困扰南方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南方土壤多为红壤,呈酸性,不适合植物生长,因而难以扩大农田面积,难以扩大农作物产量,因而,对于南方土壤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南方的土壤资源的特典与合理规划农业生产等相关问题提供科学材料,并应用于生产实际当中去。

红土是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最典型的陆相堆积物。

分布区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年降水量1200-2500mm,年均温15-28摄氏度)是红土中的原生硅酸盐矿物受强烈风华而分解破坏,分解过程中产生的K、Na、Ca、Mg等易溶元素的氧化物因睡得渗透、溶解而迁移,Si的氧化物性质较稳定,仅在强风化作用下发生迁移,但Al、Fe因流动性小则显相对富集。

因此,我国南方红土受高温多雨气候下-风化作用的影响而呈现出明显的脱硅富铝化特征。

入我国红土中K、Na、Mg 的迁移量在80-90%间,Ca则几乎完全迁移,Fe的富集量为7-25%,Al达10-20%。

由资料可知,红土作为我国热带-亚热带的典型陆相沉积物,其发育状况受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年龄的自然因素的控制,在不同因素的组合下将会形成各种风化壳。

其中母质是风化壳的形成的物质基础,风化壳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母质的性质,不同母质在同等外力作用下课发育成不同类型的风化壳。

气候则直接影响风化壳的水热情况。

生物对风化壳则有物理风化作用和生物化学风化作用。

地形则主要通过不同地形部位水热条件的差异简介影响风化壳的发育。

中国南方丘陵区不同母岩型红土成土特征研究——以赣南地区为例

中国南方丘陵区不同母岩型红土成土特征研究——以赣南地区为例
212常量元素的迁移元素绝对含量变化往往并不能真实地反映风化成土过程中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因为在化学风化的过程中活动性元素的淋失会直接造成样品中稳定性元素的浓度增加残留富集从而掩盖了这一过程中元素迁移或者富集的真实面目为了消除这种影响往往采用某一种稳定性元素如tial等作为参照计算样品中其他元素的变化率来获知元素的迁移与富集程度计算公式4
于0 . 2 ~0 . 5 之 间 ,属 于 中度 累积 ,并 且 由下往 上 呈 现逐 渐增 强 的趋 势 。这 些 都 说 明 了赣 南地 区红 土在 当前 气 候 务件 下仍 进 行 着 明显 的脱 硅 和 富铝 化 作 用 。 此 外 ,三 个 剖 面 不 同红 土层 低 频 质 量磁 化 率 大 小 关 系 为 :红 壤 层 < 均 质 红 土层 < 网 纹红 土层 ,第 四 纪 红 土低 频 质 量 磁 化 率 平 均值 低 于花 岗岩 红 土 。接 近 地 表 的 样 品 同 时 出 现 了低 频 质 量磁 化 率值 反 而较 低 ,可 能 与 赣 南 地 区长 期 高 温 多雨 的 气 候 环 境 有 关 。 三 个 剖 面硅 铝 系数 值 、铝 铁 系数 值 由底 部 往 上 总体 上 呈 现 逐 渐 递 减 的 趋 势 ,而 铝铁 硅 系数 曲 线值 由底 部 往 上 总 体 上 是 递 增 的 趋 势 , ( < l”m) 的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4 — 1 7
岗岩 型红土剖 面 田村 ( T C) 剖 面各 采集 了 2 1个 、 2 1
个和 4 5个 样 品 。
化 学成 分 分 析 在 南 京 师 范 大 学 地 理 科 学 学 院 完成 , 用荷 兰 P ANa l y t i c a l 公 司 生 产 的 Mi n i p a l 4荧

红壤地区土壤物理性质研究

红壤地区土壤物理性质研究

猱艺科枚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第16期2019年8月红壤地区土壤物理性质研究潘俊1,张毅S邹芹2(1.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江西南昌330045;2.江西省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江西九江332900)摘要:指出了红壤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广阔的低山&陵区,其范围大致自北纬24°〜32°之间,涉及13个省,总面积约占全国土壤总面积6.5%,其中江西、湖南两省分布最广。

以红壤区土壤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了该区域土壤结构特征、水分特征及物理性质,为红壤区抵御自然灾害、土壤可持续发展以及生产生活洽动提供重要的实践参考作用。

关键词:红壤;物理性质;南方中图分类号:S1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6-0045-021引言红壤区的地质和地形背景复杂。

由于在地质时期中不断抬升、褶曲、断裂、湖凹冲积及剥蚀等作用影响,使整个地区的地势呈现西高东低、中间较高、南北低的特点。

区内主要地貌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

常见母岩类型有花岗岩、流纹岩、砂页岩及石灰岩等。

丘陵区的母质多为红色砂页岩、砂砾岩风化物及第四纪红色粘士。

由于红壤区南北地跨纬度,气候、地形和母质变化复杂,红壤发育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垂宜性以及类型多样性的特点2 土壤结构特征2.1土镶的颗粒组成土壤颗粒,是土壤结构体组成的基本单元,也是土壤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土壤颗粒组成影响着土壤的生物学、化学、物理等方面的特性;例如,土壤的抗侵蚀能力、保肥性以及保水性受到土壤颗粒组成的影响。

土壤对养分和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壤颗粒的粒级分布状况;在一般情况下,土壤颗粒的粒径与比表面积呈负相关关系,颗粒越小其对土壤养分及其他物质的吸附能力就越强。

土壤颗粒的粒级分布状况主要取决于土壤母质的性质,除此之外,土壤所处地的地形、气候、植被类型等因子也会对土壤颗粒的分布格局产生影响。

红土地的成因

红土地的成因

南方生成红土地专家释解成因称可以利用
中国新闻网
中国长江以南,特别是湖南、江西、浙江中部、福建、安徽南部、湖北南部等
地,分布着一片红土。

中央气象台引用专家的观点解释说,红土的形成是岩石经过长期风化作用以后,逐渐破碎变成了风化壳,加上微生物的进一步参与发育成为土壤。

分布在长江、湘江、沅江、赣江、钱塘江等几条大河谷地里的风化壳,是以红色砂岩、粉砂质泥岩、粘土岩及砂砾岩为主的“红色岩系”,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在距今1.95亿-1.4亿年前的“火山岩系”,它们都含有较多分量的铁质矿物。

由于南方地处亚热带,这里的气候环境高温多雨,风化壳中的钾、钠、钙、镁等活泼的元素,很容易被雨水溶入而带走,而那些铁、铝之类的不活泼元素,随水流的渗透,会沉淀在土壤中。

再进一步氧化时,红色的氧化铁和褐色的氧化铝就会在土壤中渲染。

又由于土壤中氧化铁的含量大于氧化铝,所以红的色彩占了上风,但因受氧化铝的影响,红中略带灰色,成为砖红色,土壤也就成为名副其实的红土
了。

有关专家称,红土是一种酸性土壤,板结,贫瘠,一般不宜种植农作物,必须经过改造—增加土壤中的碱性元素和有机物质,才可以使红土转变为耕作土。

另一种方法,就是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适宜在酸性土中生长的植物
进行栽培,如茶叶等。

编辑陈骞。

为什么中国南方有大片红土地

为什么中国南方有大片红土地

为什么中国南方有大片红土地为什么中国南方有大片红土地红土地是指红色土壤的土地,红土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区,包括:江西、湖南两省的大部分,滇南、湖北的东南部,广东、福建北部及贵州、四川、浙江、安徽、江苏等的一部分,以及西藏南部等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为什么中国南方有大片红土地,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在低纬度地区(一般指南北纬30°之间),广泛分布着一种砖红色的土壤,中国的长江以南、广东、广西、云南是中国的主要红壤区,四川南部、贵州南部、海南的中北部等地也有红壤分布。

为什么那儿的土壤会是红色的呢?高温多雨、冬夏干湿季节变化明显的亚热带气候是形成红壤的重要条件和原因。

像其他所有土壤一样,红壤是岩石长期风化形成的.,岩石经过阳光和风雨的风化慢慢破碎,变成了土壤母质。

在南方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硅酸盐矿物被分解破坏,硅、碱金属以及碱土金属不断释放并随雨水流失,铁、锰、铝之类的不活泼元素也常呈水化氧化状态而有所移动。

可是,这类水化氧化物在移动时,一遇到干旱就要脱水,变成带红色的氧化铁和褐色的氧化锰、氧化铝而固定下来。

由于土壤中氧化铁的含量高,所以红色占了上风,又因为受其他元素的影响,红色中还略带灰色,成为砖红色。

有意思的是,黄壤中的含铁量也很高,不过在干湿季分明的条件下形成红壤,干湿季不很明显的条件下就形成黄壤。

红壤酸性大,矿质养分少,保肥性能差,易板结,还容易产生铝锰毒害,因此一般不宜直接种植粮食作物。

不过人们也可以适当地改造红壤,让它符合耕种的需要,比如增施有机肥来改善土壤的酸碱值,或者利用化学反应、播撒生石灰等方式来增加土壤中的碱性元素和有机物质等。

还有一种有效利用红壤的方法,那就是种植本身就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的农作物或经济林木,比如茶树、柑橘已在南方红壤地区广泛种植,不仅直接经济效益明显,在一些地方还成为旅游景观和特色文化。

红土文化实验报告范文(3篇)

红土文化实验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红土文化,又称红色文化,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文化。

红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时代价值,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深入挖掘和传承红土文化,本实验以某地区红土文化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对红土文化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

二、实验目的1. 深入挖掘某地区红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2. 分析红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现状。

3. 探讨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红土文化,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三、实验方法1. 实地考察:走访某地区红土文化遗址、纪念馆、博物馆等,了解红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传承情况。

2. 文献研究:查阅相关历史文献、学术著作,梳理红土文化的发展脉络和理论体系。

3. 问卷调查:设计调查问卷,对当地居民进行红土文化认知度、传承意愿等方面的调查。

4. 访谈:与当地文化工作者、专家学者进行访谈,深入了解红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四、实验内容1. 红土文化的历史渊源:某地区红土文化起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

2. 红土文化的内涵:红土文化包括革命精神、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等核心价值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

3. 红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某地区红土文化在当代社会得到了传承和发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红色旅游:通过红色旅游,让更多人了解红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 红色教育:将红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怀。

- 红色文艺:创作红色文艺作品,弘扬红土文化精神。

- 红色遗址保护:加强对红土文化遗址的保护和利用,传承历史记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红土文化的认知度: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地居民对红土文化的认知度较高,普遍认为红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红土文化的传承意愿:调查结果显示,当地居民对红土文化的传承意愿强烈,愿意为红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南方红壤区二级标准

南方红壤区二级标准

南方红壤区二级标准摘要:一、引言二、南方红壤区的特点三、二级标准的具体内容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3.生物学性质四、二级标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五、结论正文:一、引言南方红壤区二级标准是对我国南方红壤地区土壤质量的一种评价体系。

红壤作为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其质量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南方红壤区二级标准的具体内容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二、南方红壤区的特点南方红壤区位于长江以南,具有以下特点:1.气候条件:温暖湿润,雨水充沛,光照充足。

2.地形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较为起伏。

3.土壤性质:红壤颜色呈红色,质地较粘,透气性较差。

三、二级标准的具体内容南方红壤区二级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物理性质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土壤容重、孔隙度、水分含量等。

二级标准要求红壤的物理性质应满足一定的要求,以保证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2.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主要包括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

二级标准规定,红壤的化学性质需达到一定的指标,以确保土壤的肥力和环境安全性。

3.生物学性质生物学性质主要包括土壤微生物数量、生物量等。

二级标准对红壤的生物学性质有一定的要求,以保证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

四、二级标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1.农业生产:二级标准有助于评估红壤的肥力,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2.土地资源管理:二级标准可用于划分不同质量的红壤区域,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3.生态环境保护:二级标准有助于监测和评估红壤环境的污染程度,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五、结论南方红壤区二级标准是一个全面评价红壤质量的体系,对于指导我国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土地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了风尘和河流沉积的粒度证据[5],石英颗粒电子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这个剖面沉积物的成 因复杂,部分为北方季风带来,部分为河流相产物,且都经过强烈的后生改造作用。.其他 研究也发现, 第四纪网纹红土剖面磁组构特征说明黄棕色土层的原始沉积环境与风尘沉积环 境是一致的, 网纹层磁组构特征与风成沉积的相应特征差别显著, 但与部分水成沉积的相应 特征有近似之处,初步推断网纹层可能为早期的风积物经后期水流改造的产物[6].总体上 看,我国亚热带北部,尤其是南岭以北区域的第四纪红土有较多风成成因的证据,而南岭以 南的红土则主要与水动力的搬运沉积有关, 反映了我国更新世冬季风粉尘传输的可能影响范 围.
L
W
度愈小、压缩性愈高。利用含水比这一指标可粗略确定出红粘土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含水比 愈大, 则地基容许承载力愈低。 在Tj21一77中按含水比大小划分了红粘土的容许承载力和状 态,见表1—12、1一13。
2).不均匀性的研究 由于红粘土一班具有上硬下软、沿水平方向厚度变化大的特征, 因此在进行工 程地质勘察时。必须注意土层不均匀性的研究、 并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图层状态随深度的变化,沿深度方向土层状态常具有随深度增加而变软的现 象. 尤其在基岩表面低洼处、 因地下水的聚集、红粘土常呈软塑或流塑状态。 压缩性 增大,承载力降低。如有上述现象时,应充分利用表层较硬土层作为地基的持力层。 (2)土层厚度随基岩面起伏的变化。红粘的厚度随下卧基岩起伏而变化、特别在下 卧层有溶沟溶槽石芽的部份红粘土的厚度相差甚大.常引起地基的不均匀沉陷。 (3)注意土层中的土洞对工程的影响。红粘土绝大多数分布在碳酸岩类地区受岩溶 发育的影响,常在土层中产生土洞、 对场地的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 (4)裂隙及胀缩性的影响。红粘土常具明显的体缩持征.有的地区红粘土也具有膨 胀性、 浸水后体积增加15%、膨胀力达1.8x105 Pa。 由于反复胀缩的结果、 使裂隙增 大.对地基稳定和边坡稳定都有不利的影响,如果红粘土的膨胀量超过—定值时,应按膨胀 土考虑.
3、红粘上的物理力学性质
我国南方各省红粘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如表]一11所示。
大量试验表明,红粘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具有下列特征: (1)高塑性和分散性。颗粒细而均匀,粘粒含量很高,——般在50—70%之间,最大可 达80%以上, 所以、 塑限、 液限和塑性指数都很大, 液限一般为50—80%. 有的高达1[o%; 塑限一般为30—60%,有的高达90%;塑性指数—般为20—50%。属于重粘土。 (2)高含水率,低密度。天然含水率——般为30—60%,最高可达90%;饱和度在85% 以上;密实度低,大孔隙明显,孔隙比很大, 一般都超过1.0,常为1.1—1.7.有的超过 2.0,但液性指数一放都小于0.4,多数处于坚硬或硬塑状态。 (3)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固结快剪ψ 值为8o − 18o 。,C值可达0.04—0.09MPa;多 属于中压缩性土或低压缩性土,压缩模量E为5一15MPa。 (4)不具湿陷性, 但有明显的收缩性。 红粘土浸水后, 多数膨胀性轻微, 膨胀率小于2%, 但失水后收缩很强烈,原状土体收缩率可达25%,扰动土可达40—50%。某些红粘土因收缩
2、第四纪红色风化壳说
席承藩[3 ]认为分布于长江以南的红色风化壳,主要为第四纪的形成物,这种富含铁铝氧化 物的红色风化壳是热带——亚热带高温高湿条件下的红色风化产物,主要经历了脱硅富铁铝 风化和生物富集的作用。红色风化壳形成环境为湿润热带、亚热带高湿多雨的环境,热量均 较高,年均温达16~25 ℃,年降雨量在1500mm 以上。在这样温热多湿的条件下,进行着以脱 硅富铁铝为主的化学风化过程,这一过程的实质是地球化学风化作用。 总之,红色风化壳系在 热带、 亚热带高温多湿条件下脱硅富铁铝风化产物,坚硬岩石裸露地表后,经水热等动力作用 不断形成了红色粘土,在风化成土状体的同时,亦经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生物分解和积累,形成 多种类型的土壤。
中国南方红土的研究
中国南方自秦岭-淮河以南、 青藏高原以东广泛分布着晚新生代红色土状堆积物,据推测 达220万平方公里。 红土是在特定的自然地理和地质环境下的产物,形式主要为第四纪各种动 力成因的堆积物及出露地表的各种基岩残积层 ,且以晚更新世以前的呈红色,故有人又称之 为“红色风化壳、红壤、砖红壤层”等数种名称。有关红土的形成时代和形成环境有颇多争 议,前人的研究多注重红土的各项理化性质对比及其发生学意义。红土作为中国南方典型的 陆相堆积物无疑是南方第四纪环境研究的最佳信息载体 [1 ] ,与黄土一样,红土是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环境的产物。近十年来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深入开展,有关红土的一系列重大 问题也得到了深入探讨和研究,尤其是红土的成因、发育期次、年代学、与工程地质性质研 究已得到开展,虽然仍存在颇多争议和缺憾,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对于全面认识我国第四纪气 候变化过程,青藏高原抬升、东亚季风演化规律以及全球变化纬度效应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红土的成因研究
1、前第四纪古风化壳说
朱显谟[2 ]认为我国第四纪以来红壤和砖红壤在不同时期获得的地球化学特征(即高三氧化 二物和低硅) 都是由红土和基岩红色风化壳继承而来,而红土和红色风化壳约在第四纪前干 热与温湿不断交替的气温条件下形成 ,第三纪以来华南气候逐渐凉爽,富铝化作用也பைடு நூலகம்渐变 弱,华南红色风化壳系在比较干热的热带条件下形成 ,第四纪红色粘土则系古红色风化壳受 流水侵蚀运积而成。同时也承认第四纪红色粘土上具有红色风化壳的形成,因为各种搬运形 式堆积的红色粘土层中常混有一定数量的原生矿物,但整个第四纪红色粘土地层不能算作红 色风化壳。
二、
红土形成年代研究
在早期研究中, 许多学者就从各个学科角度对我国南方红土的年代学进行不断的探索, 例如, 4 朱显谟从土壤发生学角度分析,认为红土的成土作用约需 2 × 10 a ,网纹红土可能更长 [7].刘东生等对比我国北方黄土一古土壤沉积序列认为,早更新世是我国南方红土发育时 期,中更新世是南方红土最发育时期,形成网纹红土[8].席承藩从第四纪地层学和风化壳 发育过程对比认为,第四纪红色风化壳底部砾石层的时代为Q1。,网纹红土层为Q2。,均质 红土应属Q3。,其发育时间可达100万年上下[9].陈云运用地层地貌对比分析,认为云南元 谋盆地的红土主要形成于中更新世中期、晚更新世早期和全新世最佳期.从以上研究可知, 尽管前期已有较多学者涉及我国南方红土年代学研究问题. 但是, 由于我国南方红土中生物 化石贫乏,并且受到早期测年技术的限制,南方红土沉积序列的绝对年代问题并未解决.最 近10年来,随着TL、ESR和古地磁等测年方法的运用,关于第四纪红土的年代学研究得到长 足的发展, 并初步建立了中国南方红土地层序列. 于振江等通过对安徽省沿江地区的网纹红 土岩性、地球化学特征、古地磁和热释光测年等综合研究, 认为其发育年龄介于0.45~2. 5 Ma B.P.之间,底界年龄与我国北方午城黄土的底界基本一致[10].众多学者对安徽宣城 第四纪红土剖面进行了热释光、光释光年代测定、ESR年代学和古地磁测年研究以及综合对 比,结果表明我国南方红土序列砾石层、网纹层和均质红土层分别形成于早更新世晚期、中 更新世早期和中更新世晚期,形成年龄分别约为大于800,800--400,400--100 ka B.P.之 间. 施雅风通过对江西鄱阳湖滨地带红土沉积的古地磁测量, 推算出其网纹红土下伏的红色 “泥砾层”年龄为800~1 000 ka B.P.[11].蒋复初等对江西九江地区红土剖面的磁性地 层学和热释光年龄研究表明,该剖面自下而上铁质网纹红土沉积于1 232"--869 ka B.P.; 网纹红土大约沉积于869--,-392 ka B.P.;红色粘土沉积于391~101 ka B.P.[12]¨.李 长安等认为江西修水地区网纹红土形成于早更新世末(约0. 9 Ma B. P. )至晚更新世初(约0. 1 Ma B.P.)[13],刘育燕对该地区红土剖面岩石磁学研究也表明,红土沉积的底界年龄可能 大于0.78 Ma,即早于中国北方黄土的L8黄土层[14].顾延生对修水地区网纹红土的古地磁 测试与热释光年龄分析表明,该区网纹红土形成时代为800~100 ka B.P.[15].这些结果 与安徽宣城和庐山地区以及余江县地区的网纹红土的研究结果一致. 毛龙江对浙江上山文化遗址的红土沉积研究表明,其网纹红土形成于中更新世晚期173 ka B.P.左右[16].关康年利用热释光法测定了湖北省新洲县网纹红土底部的年龄,测定 结果为660 ka B.P.。阳逻地区网纹红土下伏砾石层为920 ka B.P.[18].黄姜依等研究 南京老虎山下蜀土剖面发现网纹红土形成时代为1 000---400 ka B.P.[19]. 袁宝印等认为南方地区在700~400 ka B.P.之间曾广泛形成具网纹红土的风化壳,与 s。一s。气候极端湿热阶段相对应.上述测年研究结果说明,我国南方网纹红土发育盛期在 中更新世,其时代跨度可以从早更新世末一直延续到晚更新世初.一般认为,下伏砾石层年 龄大于850 ka B.P.,网纹红土形成于850-400 ka B.P.,均质红土形成于400---100 ka B.P..
3 、风化壳持续发展说
黄镇国[4 ]认为我国南方红色风化壳,尤其是发育在基岩上的红色风化壳在上新世或更早一 些便开始发育。第四纪沉积物网纹红土系长期以来持续发育的风化壳,红色风化壳并非都是 古风化壳,现代的气候地带性在红色风化壳的脱硅富铝化过程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红色风化 壳的发育并未终止。第四纪红粘土本身是风化的产物,以其为母质发育起来的红色风化壳具 明显的地带性,表明中国南方的红色风化壳既是古风化壳,又受现代气候的影响,并且以红土 为标志的温暖风化期与构造宁静期相对应。 南方红色风化壳剖面所反映的气候环境首先是干 热气候和温湿气候的波动,网纹红土形成时的湿热气候具有普遍性。 总之,华南分布最广的红 色风化壳自中自新世以来历经整个第四纪,未曾中断发育,现今风化壳是古风化壳的继承。 最近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南方红土可麓具有多元成因的特点。.例如,安徽、江西、 湖南等地第四纪红土的REE特征/红土粒度组成和石英表面微形态等特征研究,发现红土母 质既有风成起源的也有明显冲、洪积相成因的,红土成因具有多元性并存在空间差异,可能 反映了我国南方第四纪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乔彦松等对安徽宣城剖面的研究中, 同时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