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标准种类与标准体系
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条例(2019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09号
![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条例(2019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09号](https://img.taocdn.com/s3/m/b02fb035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8d.png)
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条例(2019年修订)正文:----------------------------------------------------------------------------------------------------------------------------------------------------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条例(2007年7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00号公布根据2016年2月6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19年3月2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民用核安全设备的监督管理,保证民用核设施的安全运行,预防核事故,保障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保护环境,促进核能事业的顺利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民用核安全设备,是指在民用核设施中使用的执行核安全功能的设备,包括核安全机械设备和核安全电气设备。
民用核安全设备目录由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商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并发布。
第三条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活动适用本条例。
民用核安全设备运离民用核设施现场进行的维修活动,适用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活动的有关规定。
第四条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对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国务院核行业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依照本条例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有关工作。
第五条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责任制度,加强质量管理,并对其所从事的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活动承担全面责任。
民用核设施营运单位,应当对在役的民用核安全设备进行检查、试验、检验和维修,并对民用核安全设备的使用和运行安全承担全面责任。
第六条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活动应当符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
国家鼓励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的科学技术研究,提高安全水平。
2、航空器维修标准简介
![2、航空器维修标准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9dc1c52010661ed9ac51f303.png)
(二)行业标准制定/修订流程
1、项目准备 组织维修行业各领域专家召开项目准备会。项
目准备会在每年年底进行,确定下一年度维修行业 标准的计划项目,编制年度维修行业标准计划汇总 表,并与行业标准主管部门沟通,以确定其对计划 的认可。
2、申请立项 根据年度维修行业标准计划汇总表,
组织相应领域专家,提出或委托提出行业 标准立项申请,并填写《行业标准项目任 务书》。将《行业标准项目任务书》报民 航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及总局行业标准职 能部门审核批准。
(六)中国标准分级(续)
对需要在全国范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 国家标准。
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 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
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 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 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
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 标准的,应当制定相应的企业标准。对已有国家 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鼓励企业制定严 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要求的企业标 准。
准化工作; 2001年4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
疫总局,同时批准成立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统 一管理全国标准化工作、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 委员会统一管理全国合格评定工作。
15
(三)中国标准化管理法规的发展
1958年国家技术委员会颁发了第一号国家 标准:“GB1-58标准幅面与格式首页、续页 与封面要求”。
A
B
标准化三角形
二、标准种类与标准体系
4
二、标准种类与标准体系
(一)标准的分类 1、按制定标准的主体划分 2、按标准化对象的基本属性划分 3、按标准实施约束力划分 4、按比准信息载体划分
第二章定额标准法(1)
![第二章定额标准法(1)](https://img.taocdn.com/s3/m/e1075c5e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4e.png)
(1)定量作业要素 定量作业要素其工时消耗不随加工对象改变而变 化,一般可取一定观测次数的时间平均值来代表。 (2)变量作业要素 变量作业要素其工时消耗随加工对象改变而变化。 一般要找出造成变化的影响因素与工时消耗的关系, 然后才能用时间合成的方法求出作业的标准时间。
2.3 标准资料的编制要求、步骤
本章内容
2.1标准资料法的概念、原理 2.2标准资料的性质、种类和形式 2.3标准资料的编制要求、步骤 2.4企业劳动定额标准的编制实例 2.5项目实施方法
2.1 标准资料法的概念、原理
一、标准资料法的定义
概念
又称标准数据法(简称SDS法),是事先制定出典型 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的时间消耗标准,需要时直接查 找相应数据或相应参数制定劳动定额的方法。
2.3 标准资料的编制要求、步骤
(2)量方面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指在生产过 程中,能够使用数量指标来表示它们变化的影响 因素。
例如工件的加工长度、焊件焊缝长度、汽车 行驶的距离、酒店客房的间数、采煤工作面的面 长与采高等。
量因素一般都可以找到其与工时消耗的函数 关系式。
2.3 标准资料的编制要求、步骤
2.2 标准资料法的性质和种类
劳动定额适用于各行各业,内容复杂,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以机械制造定额标准为例
分类标准
使用范围
具体内容
综合程度 表现形式
一级标准
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地区标准 企业标准 工作用量标准
时间定额标准
典型产品时间标准
典型作业时间标准
图线式时间标准 表格式时间标准 公式式时间标准
2.2 标准资料法的性质和种类
一、标准资料法的性质
SDS法标准资料与PTS法动作时间标准相当,两者均为已定备查 的标准时间值,所以说广义的SDS法包括PTS法。
南京市标准化工程师考试概要
![南京市标准化工程师考试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732199b9f90f76c660371a3b.png)
南京市标准化工程师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为了进一步深化职称改革,完善标准化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评价机制,加快标准化专业人才培养,推进实施标准化战略,我们编写了本课程的学习教材和考试大纲,旨在检验应考人员对标准化专业知识及其实践应用的掌握程度。
二、本考试大纲是全市标准化专业初、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命题和备考依据。
标准化专业初、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设两个考试科目:《标准三、试题类型1、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分值20分):在每题的备选项中,选出1个最恰当的答案。
2、多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分值30分):在每题的备选项中,选出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的答案。
错选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项得0.5分。
3、判断题(共20题,每题1分,分值20分):判断各题所述内容的正误。
4、综合分析题(共5大题,每大题含3小题,每小题2分,分值30分):由单选和多选组成,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四、考试时间《标准化理论》和《标准化综合应用》考试时间各为90分钟。
五、考试方式和试卷结构考试方式为闭卷,试卷总分为200分。
初级满120为合格,中级满150为合格。
六、应考内容安排考试大纲中对专业知识及理论的要求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即要求能正确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熟练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熟悉即要求对有关专业知识具有较深刻的理解;了解即要求具备对专业知识的较广泛认识。
第一章标准化概论一、考试测评目的与要素(一)要求应试者能掌握与标准化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标准化相关工作的程序及相关制度。
(二)测试范围包括:标准、标准化、标准内体系基本概念;标准化原理;国际和国家标准化工作;标准文献分类、综合标准化以及WTO/TBT与标准化的相关知识。
二、考试内容(一)标准、标准化、标准体系基本概念掌握标准、标准化、标准体系定义;熟悉标准制定的要素、标准体系的特征;熟悉标准化的作用;熟悉标准的特征、对象和本质;了解标准化学科研究范围。
我国食品标准概况
![我国食品标准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aea1327a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de.png)
二、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标准应包括八个方面的内容,即:
➢ (1)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 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 限量规定;
➢ (2)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 ➢ (3)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 ➢ (4)对与卫生、营养等食品安全要求有关的标签、标志、说明书的要
THANKS
谢谢观看
谢谢观看!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elit. Aenean commodo ligula eget dolor;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elit.
第一节 我国食品标准概述
➢ 一、我国食品标准体系及分类 ➢ 二、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 三、我国食品标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食品标准体系及分类
(一)我国食品标准体系概况
➢ 食品标准
• 是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卫生,营养,保障人体健康,对食品及 其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相关要素所作的技术性规定,是食 品工业领域种类标准的总和
一、我国主要国道
以首都为中心的放射线由一位标识码“1”和两位路线顺序号构成: G101:北京-承德-沈阳
由北向南的纵线由一位标识码“2”和两位路线顺序号构成: G225:海口-三亚
由东向西的横线由一位标识码“3”和两位路线顺序号构成: G325 :广州-湛江-南宁
“五纵七横”主干线由一位标识码“0”和两位路线顺序号构成: G010:同江-三亚
➢ 检验方法和规程标准
标准化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标准化基础知识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bc1855a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10.png)
标准制定的程序
标准编写应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协 调性和规范性等原则,确保标准的合 理性和可操作性。
标准制定需要经过立项、起草、审查 、批准和发布等程序,确保标准的权 威性和有效性。
标准编写的步骤
标准编写需要经过准备、起草、征求 意见、审查和批准等阶段,确保标准 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03
标准化工作流程
准化体系。
03
标准化体系的建立
建立标准化体系需要经过调研、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估等阶段,需要
明确体系的组成、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规章
制度,确保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标准的种类和级别
国家标准
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具有 全国范围内的普遍适用性和强制性, 是其他标准的基础。
性。
质量管理实践是标准化发展的源 泉,标准化将最佳实践转化为可 复制的标准,有助于组织提高质
量管理水平。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
明确组织的质量追求和期望,为质量管理提供指导。
确定组织结构和职责
建立清晰的质量管理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确保质量管理活动的规范 化和标准化。
标准化工作的基本原则
01
02
03
04
统一原则
确保标准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避免混乱和重复。
简化原则
简化流程和操作,提高效率和 效益。
协调原则
协调各方利益和需求,达成其 适应性和有效性。
标准化工作的程序
征求意见
向相关方征求意见,收集反馈 和建议。
发布实施
发布标准并推动其在实际工作 中得到应用。
第二章 标准种类与体系
![第二章 标准种类与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75592c6ab84ae45c3b358c51.png)
(2)工作的构成和程序 (4)工作的质量要求和效果 (6)与相关工作的协作与配合
• 分类: – 按工作对象分
(一)部门工作标准 1.职能部门专用工作标准 2.职能部门通用工作标准 (二)岗位(个人)工作标准 1.岗位专用工作标准 2.岗位通用工作标准
– 按工作岗位分
(一)管理工作标准:主要规定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和 权限,本岗位与组织内部其他岗位纵向和横向的联系,本岗位与外部的联系,岗位工 作员工的能力和资格要求等。 (二)作业标准:核心内容是规定作业程序和方法。在有的企业 里,常以作业指导书或操作规程的形式存在。
第二章 标准种类与标准体系
• 标准化空间 • 标准种类 • 标准体系
第一节 标准化空间
标准化空间是指由专业、内容、级别三维组合成的 空间。
图2.1 标准化空间
第二节 标准种类
一. 按标准制定的主体划分:
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二. 按标准化对象的属性划分:
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
• • • 定义 – 由合法的国家标准化组织,经过法定程序制定发布的在该国范围内适用的标准。 世界各国标准代码
– 中国:GB 英国:BS 日本:JIS 美国:ANSI 德国:DIN 等
中国的国家标准
– 《标准化法》规定:“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 – 内容: 互换、配合、通用技术语言要求。 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技术要求。 基本原料、材料、燃料的技术要求。 通用基础件的技术要求。 通用的试验、检验方法。 通用的管理技术要求。 工程建设的重要技术要求。 国家需要控制的其他重要产品的技术要求。 – 制定: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编制计划、组织草拟,统一审批、编号和发布。 – 中国国家标准的编号
第二章 制定标准的基础知识标准化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 制定标准的基础知识标准化的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547c6458cc22bcd127ff0c6b.png)
程序分析
动作分析
标准制定
2.1.2 系统理论
❖ (1)系统的含义 ❖ 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L.V.Bertalanffy:相互作用诸要素的综合体 ❖ 美国学者R.L.Ackoff: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任何种类的要素所构成的集合
❖ 启示: ❖ 第一,标准系统不是若干个体标准的简单分类汇总、集合,而需要相互协同,有整体功能
、共同目标和系统结构,从而产生系统效应。 ❖ 第二,标准化活动涉及人、财、物、信息、技术等多个子系统及多种要素,并且与外部环
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因此,要从系统的整体出发,进行标准体系的设计 ,遵循系统特征和规律进行管理。
2.2.2 松浦四郎理论(工业标准化原理,1972)
❖ 原理1——标准化本质上是一种简化。 ❖ 原理2——简化就是减少某些事物的数量。 ❖ 原理3——标准化不仅能简化目前的复杂性,而上 预防将来产生不必要的复杂性。 ❖ 原理4——标准化是一项社会活动,各有关方面应相协作来推动它。
▪ 为了定量地研究标准化活动,松浦四郎提出了 化值”、“标准化值”和“简化效果”等概念 。
(2)统一化与简化
统一化着眼于取得一致性,即从个性中提炼共性; 简化肯定某些个性同时存在,着眼于精练,简化的目的并不是简化为只有一种,而是在简化过程 中保存若干合理的种类,以少胜多。 ❖ 共性:目的都是消除由于不必要的多样性而造成的混乱和低效
(3)统一的方式
选择统一 在需要统一的对象中选择并确定一个,以此来统一其余的对象的方式。它适合于那些相互独 立、相互排斥的被统一对象。如交通规则、方向标准等。
2.1.2 系统理论
❖ (2)系统的特征 ① 整体性 ② 目的性 ③ 有序性 ④ 动态性
第二章 课程类型
![第二章 课程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01c1c1d6a58da0116c1749ff.png)
(1)过于注重逻辑系统,在开展教学时,容 易重记忆而轻理解。
学科课程强调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建立自己 的“知识仓库”。然而,由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 略学生的理解,过于注重接受性学习,忽视学生的 探究与实践,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正如有的学 者指出的:它不是由以动态目的统一起来的知识体 系所组成,相反,是一种挑选出来的给予学习者的 按顺序覆盖不同科目的各个方面的信息碎片的集合。 这不利于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发展。
16
(3)以传授知识为基础,容易组织教学,也 容易进行教学评价。
以分科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学科,一方面 学科的划分与教师在师范学习时的专业划分 是一致的,使得教师更容易在某一领域成为 专家,驾轻就熟地掌握教学内容;另一方面, 教师的授课只需要围绕教材在教室中便可以 开展,不需要太多的客观条件,易于操作。 最后,由于分科课程重在传授科学知识,便 于教师根据知识点对学生进行考核,易于评 价工作的进行。
8
(一)学科课程的分类
学科课程是以学科为中心设计的课程, 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科目本位课程 2.学术性学科课程 3.综合性学科课程 Nhomakorabea9
1.科目本位课程 科目本位课程是由各自具有独立体系、彼此缺乏联系的科目 所组成的课程。如我国古代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以及古希腊的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 “七艺”,都属于此类课程。 特点是:1)强调知识的类别性和安排学科的计划性。2)注 重学科内部的逻辑性。3)强调不同学科的不同价值,主张以不 具有不同价值的学科去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以使适应学生的个 别差异。 优点:1)学科的门类是根据有关的科学门类建立的,学科 内容选自各门学科基础知识,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递和发展。2) 强调系统的基础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掌握前人的认识成果, 有利于普通教育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衔接。3)中小学所设 学科均是分科设置的,便于教师教学。 缺点:1)由于重视各科内部的逻辑联系,却割裂了不同学 科之间的联系。特别在小学,过细划分学科是不符合学生认知发 展规律的。2)由于强调学科内部的逻辑联系,知识的组织过细, 其实施必然主要依靠师生的言语行动,强调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 背诵,不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10
国家标准分类
![国家标准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f111a88a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3b.png)
国家标准分类国家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在特定领域内,为了统一和规范各种活动而制定的强制性标准。
国家标准的分类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和适用这些标准,使其更具体、更有针对性。
国家标准的分类主要包括行业分类、产品分类和功能分类三个方面。
首先,行业分类是指根据国家标准所涉及的行业领域来进行分类。
不同的行业领域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因此国家标准也需要根据行业的特点来进行分类。
比如建筑行业、医药行业、食品行业等,它们都有自己的特殊要求和标准,因此国家标准也需要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来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适用和管理这些标准。
其次,产品分类是指根据国家标准所涉及的产品类型来进行分类。
不同类型的产品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因此国家标准也需要根据产品的特点来进行分类。
比如机械设备、电子产品、化工产品等,它们都有自己的特殊要求和标准,因此国家标准也需要根据不同产品的特点来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适用和管理这些标准。
最后,功能分类是指根据国家标准所具有的功能来进行分类。
国家标准不仅仅是为了规范和统一各种活动,还具有指导和保障的功能。
因此国家标准也需要根据其具有的功能来进行分类。
比如安全标准、环保标准、质量标准等,它们都具有不同的功能和要求,因此国家标准也需要根据不同的功能来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适用和管理这些标准。
综上所述,国家标准的分类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和适用这些标准,使其更具体、更有针对性。
行业分类、产品分类和功能分类是国家标准分类的主要方面,它们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和要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适用和管理这些标准。
只有做好国家标准的分类工作,才能更好地发挥国家标准的作用,为各个行业和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标准化工程 第02章 标准种类2
![标准化工程 第02章 标准种类2](https://img.taocdn.com/s3/m/88f8ade2a45177232e60a25a.png)
织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国际标准在
世界范围内统一使用。
其他国际组织:
CAC
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
CIE
国际照明委员会标准
ICRP
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标准
ICRU
国际辐射单位和测量委员会标准
ITU
国际电信联盟标准
UNESCO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标准
WHO
世界卫生组织标准
WIPO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标准
4、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是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 一的技术标准。 由我国各主管部、委(局)批准发布,在该部门范围内统一 使用的标准,称为行业标准。例如:机械、电子、建筑、化 工、冶金、轻工、纺织、交通、能源、农业、林业、水利等 等,都制定有行业标准。
第二节 按制定标准的主体划分
重要的行业标准代号:
粮食标准LS
轻工标准QB
城镇建设CJ
机械标准JB
包装标准BB
通 信YD
化 工HG
电 子SJ
农 业NY
卫 生WS
纺 织FZ
商 检SN
第二节 按制定标准的主体划分
包装行业标准BB
第二节 按制定标准的主体划分
5、地方标准: 是指在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 直辖市范围统一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由省、自 治区、直辖市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 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标准。
第四节 按标准实施约束力划分
➢指导性技术文件
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是为仍处于 技术发展过程中(为变化快的技术 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提供指南或信 息,供科研、设计、生产、使用和 管理等有关人员参考使用而制定的 标注文件。
标准化概论(12学时版)第一章概述
![标准化概论(12学时版)第一章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f13c8fb0eff9aef8941e06c4.png)
主要内容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标准种类与标准体系 第三章 标准化工作组织与管理 第四章 国际标准化
GB/T 5410-2008 乳粉(奶粉)【该标准已被GB 19644-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乳粉 部分替代】
GB 10765-1997 婴儿配方乳粉 Ⅰ
GB 10766-1997 婴儿配方乳粉Ⅱ、Ⅲ
【2011年4月1日起,上述两项标准被GB 10765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儿配方食品 代替】
日起,禁止生产、在面粉中添加食品添加剂
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同时设置两个月
合理过渡期。
第一章 概述
引
增白剂背后的那点事----
言
第一章 概述
启示:
引 言
在现有国情下,我国食品标准体系和检验手
段绝不能仅仅满足与国际接轨,必须在此基
础上根据我们国情和食品安全监管实践进一
步改善食品标准体系、改进食品检测手段,
概
述
第一节 标准化的发展简况
二、雏形阶段—建立在手工业基础上的标准化
第
人类有意识的制定标准是由社会分工引起的。 一
章
人类有意识的标准化行为是从计量开始的,直 到现在计量与标准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概
述
三国两晋南北朝文物。► 长30.9厘米。 汉代尺的长度是23-24厘米。
第一节 标准化的发展简况
对当时标准化的重要写照。
一
度、量、衡的统一也是在那个时候实现的,当时颁 章
农业标准化考点总结
![农业标准化考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7f6be6427d3240c8447ef80.png)
第一章绪论标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并有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标准化: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上述活动主要包含编制、发布和实施标准的过程。
标准化目的和结果是:获得最佳秩序。
农业标准化:以农业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简化、统一、协调、选优原理,把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转化成标准,加以实施,并取得最佳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过程。
农业标准化的范围: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用微生物业。
“四化”是指:农业生产规范化、管理制度化、流通品牌化、产品优质化农业标准化与工业标准化的区别:1.农业标准化针对有生命的物质;2.农业标准化对象生长周期较长;3.农业标准化实施者是千家万户农民。
农业产业化:以市场为导向,以弄头企业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通过实行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的经营方式。
核心为:经营一体化。
农业标准示范区:围绕农林牧副渔业特定项目,以示范推广农业标准化主要内容,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组织管理完善的农业生产、加工、经营、管理的区域。
农业标准化体系:一定范围内农业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有机整体。
农业标准体系基本特征:配套性、协调性和比例性。
第二章农业标准化原理与方法标准化原理:以标准化实践工作为基础,经总结、概括和提炼出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标准化活动客观规律,并为标准化实践所验证。
农业标准化基本原理:简化、统一、协调、选优简化原理: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农业为目标,为了经济有效地满足农业各项活动的需要,对农业标准化对象的数量、规格、品质或其他特性进行提炼筛选,剔除其中多余的、低效能的环节,精炼并确定出能满足农业各项活动全面需要所必要的、高效能的环节,保持整体构成的精炼、合理,达到省工、节本、增效的目的。
国务院第500号令-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条例(正式稿)
![国务院第500号令-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条例(正式稿)](https://img.taocdn.com/s3/m/7d76bd14fc4ffe473368ab2d.png)
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条例2009-09-0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00号《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条例》已经2007年7月4日国务院第18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总理温家宝二○○七年七月十一日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民用核安全设备的监督管理,保证民用核设施的安全运行,预防核事故,保障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保护环境,促进核能事业的顺利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民用核安全设备,是指在民用核设施中使用的执行核安全功能的设备,包括核安全机械设备和核安全电气设备。
民用核安全设备目录由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商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并发布。
第三条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活动适用本条例。
民用核安全设备运离民用核设施现场进行的维修活动,适用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活动的有关规定。
第四条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对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国务院核行业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依照本条例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有关工作。
第五条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责任制度,加强质量管理,并对其所从事的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活动承担全面责任。
民用核设施营运单位,应当对在役的民用核安全设备进行检查、试验、检验和维修,并对民用核安全设备的使用和运行安全承担全面责任。
第六条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活动应当符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
国家鼓励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的科学技术研究,提高安全水平。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有权向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举报。
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接到举报,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为举报人保密。
第二章标准第八条民用核安全设备标准是从事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活动的技术依据。
第九条国家建立健全民用核安全设备标准体系。
精益生产标准化作业
![精益生产标准化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1415c1904693daef5ff73d27.png)
目录
2 标准种类与标准体系
2.2.2 标准体系的结构
➢ 层次结构 层次结构是表达标准化对象内部上级与下级、共性与个性等关系的表达形 式。它通常反映标准对象的隶属或包含关系。层次较高的标准,较多地反 映对象的抽象性和共性;层次较低的标准,较多地反映对象的具体性和个 性。见图1 ➢ 序列结构(过程结构) 是指各标准按照过程的内在联系和顺序关系进行结合的形式,标准化对象 的过程结构决定了标准体系的过程形式。见图2
服务标准
产品标准 (软件、硬件、流程 性材料、服务标准
能源标准
检验和试验 方法标准
信息标识标准
安装和 交付标准
搬运和 储存标准
包装标准
检验和测试 设备标准
图2 企业标准体系的序列结构图
精益生产标准化作业
目录
2 标准种类与标准体系
2.2.3 标准体系的特征
标准体系具有六个特征,即集合性、目标性、可分解性、相关性、整体性 、
精益生产标准化作业
目录
1 基本概念 1.2 关于标准化的定义
国家标准GB/T 2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 标准化和相关活 动的通用词汇》中对“标准化”的定义是: 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 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注1:上述活动主要包括编制、发布和实施标准的过程 注2: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在于为了其预期目的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 用性,防止贸易壁垒,促进技术合作
精益生产标准化作业
目录
1 基本概念 1.4 标准化常用名词
产品标准 : 为保证产品的适用性、以产品必须达到的某些或全部要求 所制定的标准。其范围包括:品种、规格、技术性能、试验方法、检验规 则、包装、贮藏、运输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内所实施的标准一般都是强制性的。 企业标准的编号由企业标准代号、标准顺序
号和发布年号组成。企业代号可用汉语拼音字
母或用阿拉伯数字或两者兼用,具体办法由当
地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二、国外标准的分级 1、国际标准(International Standard ) 国际标准是由全球性的国际组织所制定的标 准。主要是指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 工委员会(IEC)所制定的标准,此外,经国际标 准化组织认可的标准,如:食品法典委员会 (CAC)、国际铁路联盟(UIC)、国际计量局 (BIPM)、世界卫生组织(WHO)等专业组织制 定的标准也视为国际标准。国际标准为世界各
2、技术标准(Technical Standards)
技术标准是指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 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它是从事生 产、建设及商品流通的一种共同遵守的技术 依据。
(1)基础性技术标准 (The basis of technical standards ) —是指以一定范围内的标准化对象的某些共性(如
1、国家标准(National Standards )
《标准化法》规定:“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 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是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 定发布 。
国家标准一般为基础性、通用性较强的标准, 是我国标准体系中的主体。国家标准一经批准 发布实施,与国家标准相重复的行业标准、地
—是指对产品的工艺方案、工艺过程、工序的操作 方法和检验方法以及对工艺装备和检测仪器所 做的技术规定。
(6)设备标准(Equipment standards )
—是指以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设备为对象而制定的标 准。 如:设备的品种、规格、技术性能、加工精度、试 验方法、检验规则、维修管理以及包装、储运 等设备的技术规定。
(4) 安全、卫生、环保标准(Safety,healt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tandards ) ①安全标准—是指以保护人和物的安全为目 的而制定的标准。 如:安全技术操作标准、劳保用品的使用标 准、危险品和毒品的使用标准等。 医药及其他方面的卫生要求所制定的标准。 如:食品卫生标准、药物卫生标准、生活用 水标准、企业卫生标准、环境卫生标准等。
生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地方标准由省、
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
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行
政主管部门备案。”
地方标准的编号由地方标准代号、标准顺序 号和发布年号组成。而地方标准代号由汉语拼 音字母“DB‖加上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 划代码前两位数字加斜线,组成强制性地方标
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主持制
定和审批发布,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
门备案。
行业标准专业性较强,是国家标准的补充。行 业标准一经发布实施,与其重复的地方标准相 应作废。 行业标准的编号由行业标准代号、标准顺序 号和发布年号组成。行业标准的代号由国务院 标准化机构规定,不同行业的代号各不相同。
②外购件标准
—是指对不按本企业编制的设计文件制造,并 以成品进入本企业的零部件所制定的标准。
3、管理标准(Management Standards ) 管理标准是指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
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管理标准主要是对管理目标、管理项目、管理
程序、管理方法和管理组织方面所做的规定。
(4)经济管理标准(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tandards )
—是指对生产、建设、投资的经济效果,以
及对生产、分配、交换、流通、消费、积累
等经济关系的调节和管理所制定的标准。
(5)行政管理标准(Administrative standards ) —是指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实 施有效的行政管理,正确处理日常行政事务所 制定的标准。 其内容包括:管理组织设计、行政管理区划及
方标准即行废止。
国家标准的编号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强制性标准的代号为“GB‖;推荐性标准的代 号为“GB/T‖。标准顺序号用阿拉伯数字,后 面加“–‖,再加发布年号表示,如2000年发布
国家标准的代号由大写的汉语拼音字母构成,
的GB/T 19000–2000标准。
2、行业标准(Industry Standard ) 对于需要在某个行业范围内全国统一的标准 化对象所制定的标准称为行业标准。《标准化 法》规定:“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 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行 业标准”。
②卫生标准—是指为保护人的健康,对食品、
③环境保护标准—是指为了保护人身健康、 生活物质财富、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 对大气、土壤、噪声、振动等环境质量、污 染源、监测方法以及满足其他环境保护方面 要求所制定的标准。
如:主要有“三废”排放标准、噪音控制标 准、粉尘排放标准。
(5)工艺标准(Process Standards )
概念、 数系、 通则等)为对象所制定的标准。 ①通用科学技术语言标准 ②计量单位、计量方法方面的标准 ③保证精度与互换性方面的标准 ④实现产品系列化和保证配套关系方面的标准
⑤文件格式、分类与编号
(2)产品标准(Product standard)
—是指为保证产品的适用性,对产品必须达到的某
些或全部要求所制定的标准。 如:产品的适用范围、品种规格、产品的技术要求 (即质量标准)、产品的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产品的包装、运输、贮存等方面的标准。
(3)方法标准(Methodological standards ) —是指以通用的试验、检查、分析、抽样、 统计、计算、测定、作业等各种方法为对象 所制定的标准。
如:试验方法、分析方法、抽样方法、设计 规范、计算公式、工艺规程等方面的标准。 注:对属于某个具体产品的试验方法和检验 方法,应属于该产品标准,而不是一个独立 的方法标准。
第二章 标准的种类与标准体系
第一节 标准的种类 一、按标准的约束性分类 1、强制性标准(Mandatory Standard ) —为保障人体的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 和法律、行政法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
2、推荐性标准(Recommended Standards ) —是指并不强调厂商和用户采用,而是通过经济手 段或市场调节促使他们自愿采用的国家标准或行业
4.标准体系表的编制
(1)编制原则
Management Standards )
—是指为保证各项技术工作更有效地进行,建立正 常的技术工作秩序所制定的管理标准。
(3)生产经营管理标准(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standards ) —是指企业为了正确地进行经营决策,合理地 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所制定的标准。
3、标准体系表的结构
(1)层次结构—纵向
是指整个标准体系表分为若干层,位于各层的标准, 从上至下,标准的共性逐渐减少而个性则逐渐增大。 (2)门类结构—横向
是指标准体系表中位于同一层次上的标准,又按照它 们所反映的标准化对象的属性,分为若干门类。
(3)序列结构—时间 序列关系有两种:①反映标准和对象在其运动过程中 本身所固有的先后顺序关系;②由标准的相互制约 关系所决定的制定标准的时间先后关系。
治上和经济上有共同的利益,如欧洲标准ard System ) 一、标准体系的概念 标准体系是指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 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 二、标准体系的特征
1、目的性
2、整体性
3、协调性
4、动态性
三、标准体系表 1、标准体系表的概念
一定范围的标准体系内的标准,按一定形式
排列起来的图表,称为标准体系表。 注:标准体系表是一种指导性技术文件。它可以指 导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的编制,指导对现有标 准体系的健全和改造。
2、标准体系表的作用 (1)有助于科研和生产工作 (2)描绘出标准化活动的发展蓝图 (3)为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供了全面
的情报
(4)有利于标准制定、修订,有利于标准化的建 设
编号、组织机构属性分类;交通信号和标志、
安全管理;管理人员分类、管理档案、行政机
构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标准。
3、工作标准(Work standards ) 工作标准是指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 的工作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a.通用岗位工作标准 b.专用岗位工作标准 (2)部门工作标准(Sector standards ) a.通用部门工作标准
国所承认并在各国间通用。
2、国际区域性标准(International regional standards ) 国际区域性标准是指由区域性的国家集团的 标准化组织制定和发布的标准,在该集团各成 员国之间通用。这些国家集团的标准化组织的 形成,有的是由于地理上毗邻,如拉丁美洲的
泛美标准化委员会(COPANT);有的是因为政
行业标准中同样分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推荐性标准的编号应在其标准代号之后加上
“/T‖,而强制性标准则不需要。
3、地方标准(Local Standard ) 地方标准是在国家的某个省、自治区、直辖 市范围内需要统一的标准。《标准化法》规定: “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
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
(7)原材料、半成品和外购件标准(Of raw materials, semi-finished products and outsourcing pieces of the standard )
①原材料、半成品标准
—是指根据生产条件以及资源条件、供应情况 等,对生产中使用的原料、材料和半成品所制 定的标准。
准代号;若再加上“/T‖则组成推荐性地方标准
代号。
4、企业标准(Enterprise Standard ) 企业标准是指由企业制定的产品标准和为企 业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和管理、工作要 求所制定的标准。《标准化法》规定:“企业 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应当 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企业的 产品标准须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已有国家标准或者行 业标准的,国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 者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在企业内部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