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理工大学--材料力学--实验报告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
材料力学实验是围绕力学性能和行为检验和鉴定各种材料的实验,以解释材料的性能
和可靠性的重要研究领域。
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不同条件下被试材料在拉伸情况下
发挥的抗拉强度,探究材料在不同情况下断裂极限及剪切强度。
本次实验采用弹性拉伸机完成,该机械根据ISO 6892-1:2009 (E) 标准完成。
实验的试样尺寸为:长度为100mm、宽度为10mm,厚度为4mm,材料型号为45钢。
实验过程中,将实验试样放置在天平上,并以拉伸速度为5mm/min,拉伸距离为20mm。
测量当造力作用在试样上时样品拉伸负荷及变形量,并得到本次实验数据如下:
力度(N) 变形量(mm)
48.77 2.00
68.59 3.21
93.71 4.73
117.43 6.01
136.73 7.00
161.82 8.44
181.09 9.60
202.17 10.83
本次实验运用断裂强度等参数得出试样材料在拉伸时受力的强度,通过实测数据与理
论模型的比较,可以得出材料的断裂极限为202.17N,剪切强度为131.04N/mm2,断裂强度
为158.6N/mm2。
经过本次实验,可以更清楚的了解45钢的力学特性,同时积累了与试样被试有关的
力学数据,为今后该材料以及类似材料在制造时做出合理的参数设定提供了参考依据,更
好地保障产品的质量安全。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材料力学实验报告引言:材料力学是一门研究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和变形规律的学科。
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质,为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提供依据。
本报告将介绍我们在材料力学实验中的观察和结果,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一:拉伸试验拉伸试验是材料力学实验中最常见的一种试验方法,用于研究材料在拉伸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我们选择了一根标准的金属试样,将其固定在拉伸试验机上,并逐渐施加拉伸力。
通过测量试样的应变和应力,我们得到了应力-应变曲线。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拉伸力的增加,试样开始发生塑性变形。
在这个阶段,应力与应变呈线性关系,即应力随着应变的增加而线性增加。
然而,当拉伸力达到一定程度时,试样出现断裂。
通过观察断裂面的形态,我们可以判断材料的断裂模式,如韧性断裂、脆性断裂等。
进一步分析应力-应变曲线,我们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的力学参数,如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延伸率。
屈服强度是材料开始发生塑性变形时的应力值,抗拉强度是试样抵抗拉伸力的最大极限,而延伸率则表示试样在断裂前的延展能力。
这些参数对于材料的工程应用和性能评估至关重要。
实验二:硬度测试硬度是材料力学中另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它反映了材料抵抗外力的能力。
我们采用了维氏硬度计进行硬度测试,将金属球压入试样表面并测量压痕的直径。
根据硬度计的原理,我们可以计算出试样的硬度值。
硬度测试的结果显示,不同材料的硬度值存在明显差异。
硬度值高的材料通常具有较好的抗压性能,适用于承载大压力的工程应用。
而硬度值低的材料则更容易受到外力的破坏,适用于需要易变形的应用场景。
实验三:弯曲试验弯曲试验用于研究材料在弯曲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我们选择了一根长条状的试样,通过在试样两端施加力矩,使试样发生弯曲变形。
通过测量试样的挠度和应力分布,我们可以得到弯曲试验的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试样的挠度与施加的力矩呈线性关系。
在试样的底部,应力最大,而在试样的顶部,应力最小。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参考答案(标准版)
目录一、拉伸实验二、压缩实验三、拉压弹性模量E测定实验四、低碳钢剪切弹性模量G测定实验五、扭转破坏实验六、纯弯曲梁正应力实验七、弯扭组合变形时的主应力测定实验八、压杆稳定实验一、拉伸实验报告标准答案实验目的:见教材。
实验仪器见教材。
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例:(一)低碳钢试件试验前试验后最小平均直径d=10.14mm 最小直径d= 5.70mm 截面面积A=80.71mm 2截面面积A 1=25.50mm 2计算长度L=100mm计算长度L 1=133.24mm试验前草图试验后草图强度指标:P s =__22.1___KN 屈服应力σs =P s /A __273.8___MP a P b =__33.2___KN 强度极限σb =P b /A __411.3___MP a塑性指标:1L -L100%Lδ=⨯=伸长率33.24%1100%A A Aψ-=⨯=面积收缩率68.40%低碳钢拉伸图:(二)铸铁试件试验前试验后最小平均直径d=10.16mm最小直径d=10.15mm截面面积A=81.03mm2截面面积A1=80.91mm2计算长度L=100mm计算长度L1≈100mm 试验前草图试验后草图强度指标:最大载荷Pb=__14.4___KN强度极限σb =Pb/A=_177.7__M Pa问题讨论:1、为何在拉伸试验中必须采用标准试件或比例试件,材料相同而长短不同的试件延伸率是否相同?答:拉伸实验中延伸率的大小与材料有关,同时与试件的标距长度有关.试件局部变形较大的断口部分,在不同长度的标距中所占比例也不同.因此拉伸试验中必须采用标准试件或比例试件,这样其有关性质才具可比性.材料相同而长短不同的试件通常情况下延伸率是不同的(横截面面积与长度存在某种特殊比例关系除外).2、分析比较两种材料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及断口特征.答:试件在拉伸时铸铁延伸率小表现为脆性,低碳钢延伸率大表现为塑性;低碳钢具有屈服现象,铸铁无.低碳钢断口为直径缩小的杯锥状,且有450的剪切唇,断口组织为暗灰色纤维状组织。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
拉伸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了解电子万能试验机的结构原理,并进行操作练习。
2.确定低碳钢试样的屈服极限、强度极限、伸长率、面积收缩率。
3.确定铸铁试样的强度极限。
4.观察不同材料的试样在拉伸过程中表现的各种现象。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电子万能试验机、游标卡尺、记号笔。
三.试验原理: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在实验过程及数据处理时所支撑的理论依据。
参考材料力学、工程力学课本的介绍,以及相关的书籍介绍,自己编写。
)四.实验步骤1.低碳钢实验(1)量直径、画标记:用游标卡尺量取试样的直径。
在试样上选取3各位置,每个位置互相垂直地测量2次直径,取其平均值;然后从3个位置的平均值中取最小值作为试样的直径。
用记号笔在试样中部画一个或长的标距,作为原始标距。
(2)安装试样:启动电子万能试验机,手动立柱上的“上升”或“下降”键,调整活动横梁位置,使上、下夹头之间的位置能满足试样长度,把试样放在两夹头之间,沿箭头方向旋转手柄,夹紧试样。
(3)调整试验机并对试样施加载荷:调整负荷(试验力)、峰值、变形、位移、试验时间的零点;根据计算出加载速度,其中为试样中部平行段长度,当测定下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时,并将计算结果归整后输入;按下显示屏中的“开始”键,给试样施加载荷;在加载过程中,注意观察屈服载荷的变化,记录下屈服载荷的大小,当载荷达到峰值时,注意观察试样发生的颈缩现象;直到试样断裂后按下“停止”键。
(4)试样断裂后,记录下最大载荷。
从夹头上取下试样,重新对好,量取断后标距和断口处最小直径。
2.铸铁实验(1)量直径:用游标卡尺量取试样的直径。
在试样上选取3各位置,每个位置互相垂直地测量2次直径,取其平均值;然后从3个位置的平均值中取最小值作为试样的直径。
(2)安装试样:启动电子万能试验机,手动立柱上的“上升”或“下降”键,调整活动横梁位置,使上、下夹头之间的位置能满足试样长度,把试样放在两夹头之间,沿箭头方向旋转手柄,加紧试样。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引言:材料力学是研究物质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行为的科学。
在工程领域,材料力学实验是非常重要的,它能提供关于材料性能的定量数据,用于设计和优化结构。
本篇实验报告将介绍一项材料力学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实验装置和实验过程,重点关注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研究一种金属材料的拉伸性能,通过对材料在不同载荷下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的测定,获得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如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延伸率等。
同时,通过断口分析,了解材料的破坏行为和断裂机制。
实验装置:本次实验采用的材料力学实验装置包括拉伸试验机、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和金属试样。
拉伸试验机主要包括上夹具和下夹具,通过电机驱动实现上下夹具之间的拉伸和压缩运动。
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用于实时记录试验过程中的应变和载荷数据。
金属试样采用标准的矩形横截面形状,制备精细,确保试样的几何尺寸以及表面质量。
实验过程:1. 调整试验机,确保试样正确安装在上下夹具之间,并进行预应力调校。
2. 设置拉伸速率和采样频率,开始实验。
3. 开始加载并进行拉伸实验,直至试样断裂。
4. 实时记录应变和载荷数据,生成应力-应变曲线。
5. 对断口进行分析,观察破坏模式和断裂特征。
实验结果分析:基于实验数据,通过应力-应变曲线的绘制和分析,可以得到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
应力-应变曲线的特点是:一开始,材料的应变随载荷的增加近似线性增加,这是材料的弹性区域。
当应变逐渐超过一定程度时,材料的应变开始迅速增加,即材料进入了屈服区。
进一步增加载荷,材料的应变仍呈线性增加,但增加的速率较之前小,这是材料的塑性区。
除了绘制应力-应变曲线,我们还可以计算出材料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延伸率等力学性能参数。
屈服强度是指试样开始进入塑性阶段时的应力值,抗拉强度是试样发生破裂时的最大应力值,而延伸率则反映了试样在拉伸过程中的延伸能力。
断口分析是评价材料破坏行为和断裂机制的重要手段。
通过观察断口的形貌特征和变异,可以判断材料的韧性和脆性。
大学材料力学实验报告
大学材料力学实验报告大学材料力学实验报告引言材料力学实验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质和行为,为材料设计和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拉伸试验和硬度测试,探究不同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硬度特点。
实验一:拉伸试验拉伸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力学实验方法,用于评估材料的强度、延展性和塑性等性能。
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三种常见的材料进行拉伸试验:钢材、铝材和塑料。
1. 实验步骤首先,我们准备了三个不同材料的试样,分别是圆柱形的钢材、铝材和塑料样品。
然后,将试样固定在拉伸试验机上,并施加逐渐增大的拉力,直到试样断裂为止。
在拉伸过程中,我们记录下拉力和试样的伸长量,以绘制应力-应变曲线。
2. 实验结果通过拉伸试验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可以反映材料的力学性能。
钢材的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出明显的弹性区和塑性区,具有较高的屈服强度和延展性。
铝材的应力-应变曲线也呈现出弹性和塑性的特点,但相对于钢材来说,其屈服强度和延展性较低。
而塑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则主要表现为塑性变形,没有明显的弹性区。
实验二:硬度测试硬度是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用于评估材料的抗压能力和耐磨性。
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三种不同硬度的材料进行硬度测试:钢材、铝材和陶瓷。
1. 实验步骤我们使用了维氏硬度计和洛氏硬度计对试样进行硬度测试。
首先,将试样固定在硬度计上,然后施加一定的压力,观察压头对试样的印痕情况。
根据印痕的大小和形状,我们可以得出试样的硬度数值。
2. 实验结果通过硬度测试,我们发现钢材具有较高的硬度数值,表明其具有较高的抗压能力和耐磨性。
铝材的硬度数值相对较低,说明其相对较软。
而陶瓷的硬度数值最高,表明其具有极高的抗压能力和耐磨性。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硬度特点。
拉伸试验结果表明,钢材具有较高的屈服强度和延展性,铝材次之,而塑料则主要表现为塑性变形。
硬度测试结果显示,钢材具有较高的硬度数值,铝材较低,而陶瓷的硬度最高。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报告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不同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质,以及分析不同材料的力学性能差异。
二、实验原理1.弹性模量:弹性模量是评价材料抗弯刚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通过测量材料的拉伸和压缩位移来确定。
拉伸试验时,通过加载材料,测量应力和应变的关系,然后通过斜率求出弹性模量。
2.屈服强度:材料的屈服强度是指材料在拉伸过程中开始出现塑性变形时的抗拉强度,也是一个重要的力学性能参数,通过拉伸试验中的负荷-变形曲线求得。
3.断裂强度:材料的断裂强度是指在材料断裂前能承受的最大负荷,通过拉伸试验中的负荷-变形曲线求得。
三、实验设备与试样准备1.实验设备:拉伸试验机、压缩试验机、材料硬度测试仪等。
2.试样准备:选取不同的材料(如钢材、铝材、铜材等)制作成相同形状、尺寸的试样。
四、实验步骤1.弹性模量测定:(1)将试样固定在拉伸试验机上,设定初始载荷并开始加载。
(2)根据试验机上的位移计和负荷计,测量不同应力水平下的应变,并记录数据。
(3)通过绘制应力-应变曲线,根据直线部分的斜率求得材料的弹性模量。
2.屈服强度测定:(1)将试样固定在拉伸试验机上,设定初始载荷并开始加载。
(2)根据试验机上的压力计和位移计,测量不同载荷下的变形,并记录数据。
(3)通过绘制负荷-变形曲线,找到试样开始出现塑性变形的点,根据载荷计的读数求得材料的屈服强度。
3.断裂强度测定:(1)将试样固定在拉伸试验机上,设定初始载荷并开始加载。
(2)根据试验机上的压力计和位移计,测量试样在拉伸过程中的载荷和位移,并记录数据。
(3)通过绘制负荷-变形曲线,找到试样断裂前的最大负荷,并记录。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测量的数据,可以得到不同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如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和断裂强度。
通过对比不同材料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钢材的弹性模量较大,机械性能优异。
2.铝材的屈服强度较低,耐腐蚀性能较好。
3.铜材的断裂强度较高,适用于承受较大载荷的工程应用。
材料力学创新实验报告
材料力学创新实验报告——加强筋对钢板强度的作用分析一、实验背景生活中, 很多都多构件都是用钢制的薄板做成的。
如宿舍中放物品的架子、图书馆中的书架、柜子的门等等。
通过观察, 我们发现: 这些钢板的背面都焊有一块长条状的加强筋。
而这些钢板又普遍要承受较大的载荷, 我们就考虑到: 这些加强筋对钢板强度的提高是否有帮助呢?同时我们有考虑到, 长条状的加强筋并没有覆盖到钢板的各个位置, 因此我想到: 对于有加强筋的钢板, 平面上不同位置的应变是否存在不同?二、实验目的1.通过将有加强筋的钢板与没有加强筋的钢板同时加载, 观察加强筋对钢板各点应力大小的影响。
2、通过粘贴应变花, 判断钢板受载荷时是否承受扭转应力。
三、实验方案选取两块材料、尺寸相同钢板, 其中一块背面焊有加强筋、另一块没有加强筋。
进行对照试验。
分别在两块钢板上相同的位置粘贴应变片。
并分别在相同位置加载, 测量各点应变, 进行对比。
分析加强筋对钢板强度的影响。
四、实验过程1.前期准备我们在实验室的柜子里找到了一块带有加强筋的钢板。
为了进行对比研究, 我们找到了一位铁匠师傅, 帮我们做了一块尺寸一样, 但是没有加强筋的钢板。
2.贴片方案本次实验, 我们在两块钢板上共贴了24个应变片。
如图2-1, 在没有加强筋的钢板上, 我们分别在正反面A.B.C.D四点各贴一片, 共计8片。
如图2-2, 在有加强筋的钢板上, 除了上述8片之外, 还在C、D点±45°方向的贴了片, 以研究钢板是否受扭。
图2-1图2-23.加载方案现实中承重钢板均可近似看成是承受的均布载荷, 对于本实验来讲, 采用均布加载似乎更合理些。
但由于应变片就在钢板的表面, 考虑到采用均布加载会触碰到应变片。
因此我们采用集中加载。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钢板应力最大的点为加载点。
因此我们在粘贴应变片的位置(即上图的A.B.C.D四点)分别加载。
每个点分别放置0.5kg 、1kg、2kg砝码, 进行三次加载。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
扭转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扭转实验机的构造原理,并进行操作练习。
2.测定低碳钢的剪切屈服极限、剪切强度极限和铸铁的剪切强度极限。
3.观察低碳钢和铸铁在扭转过程中的变形和破坏情况。
二、实验仪器扭转实验机、游标卡尺 三.实验原理 1、低碳钢扭转【抗扭屈服强度】(剪切屈服极限):W Tss 43=τ (Mpa )[ 式中: T s – 屈服阶段最小扭矩值(N · mm ); W – 抗扭截面模量(mm 3);316d W π=(mm 3); d -- 试样横截面直径(mm )。
]【抗扭强度】(剪切强度极限):W T bb 43=τ (Mpa )[ 式中: Tb – 破坏前最大扭矩值(N · mm )] 在上述两式中都存在 3/4 的系数,来源见图一。
(a )初态 (b )中间态 (c )填满态 图 一 扭转等直圆轴进入屈服状态切应力变化图当扭转等直圆轴到达初态时,T —φ试验曲线上的扭矩T 并没有进入屈服阶段,但此时截面边缘上的切应力已经达到τs ,进入实际屈服阶段,有D ·τρ= 2ρ·τs 。
此时的扭矩:3322)2(42D d D d dA T s D s D Aπτρρτπρπρρτρτρρ====⎰⎰⎰初中间变化过程是塑性变形环逐渐变大直到填满整个截面的过程。
达到填满态时的扭矩:3222)2(3Dd d dA T s D s D s As πτρρτπρπρρτρτ====⎰⎰⎰满结果:初T =43满T 。
[满T 对应T —φ试验曲线上的扭矩s T]抗扭强度式中系数也可如此推理。
图 二 低碳钢扭转试样对低碳钢等直圆轴扭转在比例变形范围内符合剪切胡克定律,截面Ⅱ相对截面Ⅰ转角:πϕ180p GI TL =( ° ) (见图二)[ 式中:φ– 截面Ⅱ相对截面Ⅰ的转角(°); T – 截面扭矩值(N · mm ); L – 试样试验段长度(mm ); G --切变模量 (Mpa ;即N / mm 2);Ip – 对截面中心的极惯性矩(mm 4); Ip =W d2=432d π (mm 4) ]【切变模量G 】:πϕ180p I TL G ⋅=(Mpa ) ;πϕϕ180)()(1212--=T T I L G p (Mpa )[(见图三)T 2、T 1 --- 扭转弹性变形阶段选定两点对应的扭矩值(N · mm )。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答案2篇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答案2篇第一篇材料力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弹簧的拉伸实验和压缩实验,探究弹性模量、屈服强度等力学性质,并深入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
实验步骤:1. 将送样弹簧装入拉力试验机,将钳子固定在长度为200mm的减震束上。
在束头安装力称。
拉伸速度为5mm/min。
2. 进行压缩试验,将送样弹簧装入万能检测机中,按照保护矩阵的要求,将试样夹在两块平面之间。
规定压缩速度为5mm/min。
实验结果与分析:我们测得了弹簧拉伸试验的应力应变曲线,根据弹性模量公式得到实验结果。
由于取值误差,得到的结果分别为:E1=51GPa,E2=48GPa。
对弹性模量公式进行变形,将结果代入公式得到各组实验结果如下:- 拉伸试验1 - E1=51GPa- 拉伸试验2 - E2=48GPa- 平均弹性模量 - E=49.5GPa弹簧的材料屈服强度也经过了我们的计算,得到屈服点在应力约为343.4MPa时。
根据钢质材料的屈服强度的常见值,我们得出结论,这根弹簧应是由普通钢材制成。
同样,我们也对弹簧进行了压缩实验。
我们简单分析数据后发现,弹簧在压缩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侧向膨胀。
这个结果与我们预期的不同,但几个实验组的结果都出现了膨胀现象。
我们认为可能与样品固定有关。
总结:本次实验采用了多种力学实验方法,从不同角度对弹簧进行了测试。
我们通过计算得到了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等材料力学参数,并在结果分析中分别进行了讨论。
虽然弹簧的侧向膨胀现象出乎我们的意料,但也帮助我们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与分析。
第二篇材料力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纵向弯曲与横向弯曲实验的测试,研究杆件在不同应力情况下的变形特性,以探究杆件的强度、弹性模量等强度指标。
实验步骤:1. 测试纵向弯曲实验,将送样杆件放在载荷框架上,设置跨距l,测试杆件的承载载荷P以及试样路程δ。
利用测试数据获得试件的弹性模量。
2. 测试横向弯曲实验,设置跨距l,将送样杆件放在载荷框架上,进行弯曲测试,以计算承载载荷P及路程δ。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答案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答案1. 引言本报告是对材料力学实验的分析和结果整理。
通过实验,我们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评估。
本实验旨在探索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并研究材料的强度、弹性模量、断裂韧性等关键参数。
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行为;•掌握材料力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求解材料的各项力学参数。
3. 实验装置和试样3.1 实验装置本实验使用了以下装置:•材料力学试验机:用于施加静力和动力载荷,并记录试验过程中的力和位移数据;•手动启闭式裂纹延伸计:用于测量试样裂纹延伸长度;•数字摄像机:用于记录试验过程中的图像。
3.2 试样材料本实验使用了以下试样材料:•金属试样:选择了一种常见的工程金属作为测试材料,如316L不锈钢;•高分子试样:选择了一种常见的高分子材料,如聚苯乙烯(PS)。
4. 实验步骤4.1 金属试样实验步骤1.准备金属试样,并测量试样的几何尺寸和初始标距;2.将试样装夹在材料力学试验机的夹具上,并对试样施加静力载荷,记录单调拉伸曲线;3.分析单调拉伸曲线,求解试样的强度、屈服强度、断裂强度等力学参数。
4.2 高分子试样实验步骤1.准备高分子试样,并测量试样的几何尺寸和初始标距;2.将试样装夹在材料力学试验机的夹具上,并对试样施加静力载荷,记录单调拉伸曲线;3.分析单调拉伸曲线,求解试样的强度、屈服强度、断裂强度等力学参数。
5. 实验结果和分析通过对金属和高分子试样的测试和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5.1 金属试样实验结果•强度:xxx MPa;•屈服强度:xxx MPa;•断裂强度:xxx MPa;5.2 高分子试样实验结果•强度:xxx MPa;•屈服强度:xxx MPa;•断裂强度:xxx MPa;6. 结论通过实验得到的结果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金属试样的强度、屈服强度和断裂强度较高,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高分子试样的强度、屈服强度和断裂强度较低,具有较差的力学性能;•实验结果可以用来评估不同材料的力学性能,并为工程设计和材料选型提供参考。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
1. 了解材料力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材料力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 通过实验,验证材料力学理论,加深对材料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4.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内容1. 金属拉伸实验2. 金属扭转实验3. 材料切变模量G的测定三、实验原理1. 金属拉伸实验:通过拉伸试验,测定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极限抗拉强度等力学性能指标。
2. 金属扭转实验:通过扭转试验,测定材料的扭转刚度、剪切强度极限等力学性能指标。
3. 材料切变模量G的测定:通过扭转试验,测定材料的切变模量G,验证圆轴扭转时的虎克定律。
四、实验仪器1. 金属拉伸试验机2. 金属扭转试验机3. 电测仪4. 游标卡尺5. 扭角仪6. 电阻应变仪7. 百分表1. 金属拉伸实验(1)将试样安装在试验机上,调整试验机至适当位置。
(2)启动试验机,逐渐增加拉伸力,记录拉伸过程中的应力、应变数据。
(3)绘制应力-应变曲线,分析材料的力学性能。
2. 金属扭转实验(1)将试样安装在扭转试验机上,调整试验机至适当位置。
(2)启动试验机,逐渐增加扭矩,记录扭转过程中的扭矩、扭角数据。
(3)绘制扭矩-扭角曲线,分析材料的力学性能。
3. 材料切变模量G的测定(1)将试样安装在扭转试验机上,调整试验机至适当位置。
(2)启动试验机,逐渐增加扭矩,记录扭矩、扭角数据。
(3)利用电阻应变仪、百分表等仪器,测量试样表面的应变。
(4)根据虎克定律,计算材料的切变模量G。
六、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1. 金属拉伸实验(1)根据应力-应变曲线,确定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极限抗拉强度等力学性能指标。
(2)分析材料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变形特点。
2. 金属扭转实验(1)根据扭矩-扭角曲线,确定材料的扭转刚度、剪切强度极限等力学性能指标。
(2)分析材料在不同扭角状态下的变形特点。
3. 材料切变模量G的测定(1)根据扭矩、扭角、应变数据,计算材料的切变模量G。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及答案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材料力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拉伸实验、压缩实验和扭转实验的基本操作;3. 通过实验,测定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如强度、刚度、塑性等;4. 分析实验数据,比较不同材料的力学特性。
二、实验设备1. 拉伸实验:电子万能试验机、游标卡尺、标距尺、拉伸试样;2. 压缩实验:电子万能试验机、游标卡尺、压缩试样;3. 扭转实验:扭转试验机、游标卡尺、扭转试样。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 拉伸实验(1)选取低碳钢和铸铁两种材料,分别制备拉伸试样,试样规格为d10mm×l100mm;(2)将试样安装在电子万能试验机上,调整试验机夹具,使试样与试验机轴线平行;(3)开启试验机,以10mm/min的速度进行拉伸试验,记录最大载荷Fmax、屈服载荷Fs、断后伸长率δs和断面收缩率ψ;(4)绘制拉伸曲线,分析材料的力学特性。
2. 压缩实验(1)选取铸铁材料,制备压缩试样,试样规格为d20mm×l100mm;(2)将试样安装在电子万能试验机上,调整试验机夹具,使试样与试验机轴线平行;(3)开启试验机,以1mm/min的速度进行压缩试验,记录最大载荷Fmax、屈服载荷Fs和压缩变形量ΔL;(4)绘制压缩曲线,分析材料的力学特性。
3. 扭转实验(1)选取低碳钢材料,制备扭转试样,试样规格为d10mm×l100mm;(2)将试样安装在扭转试验机上,调整试验机夹具,使试样与试验机轴线平行;(3)开启试验机,以10r/min的速度进行扭转试验,记录最大载荷Fmax、屈服载荷Fs和扭转角θ;(4)绘制扭转曲线,分析材料的力学特性。
四、实验数据及处理1. 拉伸实验数据:材料:低碳钢Fmax (N):3000Fs (N):1000δs (%):30ψ (%):20材料:铸铁Fmax (N):2000Fs (N):800δs (%):20ψ (%):152. 压缩实验数据:材料:铸铁Fmax (N):1500Fs (N):600ΔL (mm):23. 扭转实验数据:材料:低碳钢Fmax (N):1000Fs (N):400θ (°):30五、实验结果分析1. 拉伸实验结果分析:低碳钢和铸铁的拉伸曲线如图1所示。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答案 (2)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答案引言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处理,探究材料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我们通过测试不同材料的力学性质,并使用所获得的数据来计算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等参数。
实验装置和方法1.实验装置:实验中使用了一台称重台、一个弹簧支架、标准试件、计时器等实验装置。
2.实验方法:–步骤一:将标准试件放在弹簧支架上。
–步骤二:用称重台将试件悬挂起来,并记录下试件的初始长度和重力负荷。
–步骤三:给试件施加外力,使其发生形变,并记录下试件的变形长度所对应的载荷大小。
–步骤四:根据实验数据计算试件的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
实验结果和数据处理我们选取了三种不同材料的试件进行测试,分别是钢材、铝材和塑料材料。
下表是我们得到的实验结果:试件材料初始长度(mm)载荷(N)变形长度(mm)钢材100102铝材15051塑料材料20020.5根据上表中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每种试件的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
弹性模量的计算公式为:$$E = \\frac{\\sigma}{\\varepsilon}$$其中,E表示弹性模量,$\\sigma$表示应力,$\\varepsilon$表示应变。
屈服强度的计算公式为:$$\\sigma_y = \\frac{F_y}{A}$$其中,$\\sigma_y$表示屈服强度,E E表示试件上的最大载荷,E表示试件的横截面积。
根据上述公式,我们可以得到三种材料的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的计算结果如下:•钢材:弹性模量 $E = \\frac{10}{2} = 5\\,GPa$,屈服强度 $\\sigma_y = \\frac{10}{\\pi \\cdot (50)^2} ≈0.0127\\,MPa$•铝材:弹性模量 $E = \\frac{5}{1} = 5\\,GPa$,屈服强度 $\\sigma_y = \\frac{5}{\\pi \\cdot (75)^2} ≈0.0085\\,MPa$•塑料材料:弹性模量 $E = \\frac{2}{0.5} = 4\\,GPa$,屈服强度 $\\sigma_y = \\frac{2}{\\pi \\cdot (100)^2} ≈0.0064\\,MPa$分析和讨论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三种材料的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的计算结果。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
材料⼒学实验报告实验⼀拉伸实验试验⽇期:同组成员:⼀、⽬的及原理⼆、试验设备1、试验机名称及型号:吨位:使⽤量程:精度:2、量具名称:精度:三、低碳钢拉伸试验1、试件尺⼨2、s P ,b P 测定及s σ , bσ计算3、延伸率及断⾯收缩率的计算=?-=%10001L L L δψ==?-%100010A A A4、拉伸图及应⼒—应变曲线四、铸铁拉伸试验2、F b测定及σb计算五、问题讨论(1)绘制低碳钢、铸铁断⼝⽰意图,并分析破坏原因。
(2)为什么在测⼒指针调“零”前,要先将其活动平台升起⼀定⾼度?(3)从试件的破坏断⼝及其拉伸图上,反应了两种材料的哪些异同?为什么将低碳钢的极限应⼒σjx定为σs,⽽将铸铁的定为σb?(4)为何在拉伸实验中必须采⽤标准试件或⽐例试件?材料和直径相同⽽长短不同的试件,其延伸率是否相同?为什么?实验⼆压缩实验试验⽇期:同组成员:⼀、⽬的及原理⼆、试验设备a) 试验机名称及型号:使⽤量程:精度:b)量具名称:精度:三、低碳钢压缩实验四、铸铁压缩实验五、问题讨论(1)绘制低碳钢、铸铁压缩破坏⽰意图,并分析破坏原因。
(2)试件偏⼼受压时对试验结果有何影响?(3)为什么不能求得塑性材料的强度极限?(4)铸铁拉、压破坏时断⼝为何不同?实验三扭转实验试验⽇期:同组⼈:⼀、⽬的及原理⼆、实验设备1、试验机名称及型号:( 1 ) 名称:( 2 ) 型号:2、量具名称及精度:( 1 ) 名称:( 2 ) 精度:三、低碳钢扭转实验3、测试数据处理4、作M —?关系曲线T(m N -)0 ?四、铸铁扭转实验1、试件尺⼨2、实验结果:最⼤扭⾓φ = (度),最⼤扭矩b T = m N - 强度极限 ==Pbb W T τ(Mpa )五、问题讨论(1)绘制两种材料断裂⾯⽰意图,并分析破坏原因。
(2)低碳钢拉伸和扭转的断裂⽅式是否⼀样?破坏原因是否相同?(3)铸铁在压缩破坏和扭转破坏实验中,断⼝外缘与轴线夹⾓是否相同?破坏原因是否⼀样?(4)分析并⽐较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在拉伸、压缩及扭转时的变形情况和破坏特点,并归纳这两种材料的机械性能。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摘要本次实验主要通过测量铜杆在不同拉力下的伸长量来研究材料力学性质。
实验过程中,先使用卡尺测量铜杆长度,再使用同步预先量规测量铜杆的直径和长度。
之后,将铜杆置于拉力试验机上,分别施加不同的拉力,并记录材料伸长量。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拉力的增加,铜杆的伸长量也在增加,但其伸长量并不完全随拉力线性增加,这表明在不同拉力下材料的力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关键词:材料力学,拉伸实验,铜杆,伸长量Introduction材料力学是一个涵盖广泛、研究深入的学科,其研究范围包括材料的受力性质、变形机制、破坏机理等。
其中,拉伸实验是最基本的材料力学试验之一,其是通过施加拉力来观察材料在正应力和正应变作用下的力学性质。
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测量铜杆在不同拉力下的伸长量来探究材料力学性质的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材料的受力机制和变形行为。
Materials and Methods本次实验所需材料主要包括铜杆、拉力试验机、卡尺、同步预先量规等。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 使用卡尺测量铜杆的长度,并记录数值。
3. 将铜杆置于拉力试验机上,施加一定的拉力,记录材料伸长量。
4. 继续增加拉力,重复第三步,每次增加的拉力应相同。
5. 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材料破坏。
Results本次实验的数据和结果如下表所示:| 施加拉力(N) | 铜杆伸长量(mm) ||------------|------------|| 0 | 0 || 100 | 0.06 || 200 | 0.13 || 300 | 0.19 || 400 | 0.25 || 500 | 0.3 |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拉力的增加,铜杆的伸长量不断增加。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铜杆的伸长量并不完全随拉力线性增加,而是存在着一定的曲线趋势,这表明在不同拉力下材料的力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Discussion根据实验结果可知,随着施加的拉力的不断增加,铜杆的伸长量也在不断增加,这表明材料在正应力和正应变作用下呈现出类似线性弹性的行为。
材料力学实验预习报告
材料力学实验预习报告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能够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质,掌握
基本的试验方法和操作技能,提高我们实验操作的能力和实验数
据的处理能力。
实验原理:
本次实验需要用到的仪器是材料力学试验机。
在实验中,我们
需要测定杆件在一定的外载荷下,其变形量与应力之间的关系,
从而推求出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等参数。
材料的变形量可
以通过对应力下的变形量进行曲线拟合得到,而材料的应力可以
通过外力除以杆件的截面积得到。
实验步骤:
首先需要将材料样品放置在材料力学试验机的两个夹持头之间。
然后通过试验机上的电子控制系统设定一定的外载荷,开始加荷。
在加荷的同时,需要通过材料力学试验机上的位移传感器监测试
验样品的变形量,并记录下相应的数据。
在记录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外载荷大小,使得相应的变形量尽可能地分散在整个测试范围内。
接下来,我们需要将所测得的数据进行理论计算,得出力与变形量之间的曲线拟合图以及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等参数。
在进行数据处理时,需要注意,需要排除试验数据中出现的明显异常点,以提高测量精度。
实验分析: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感受到材料在外载荷的作用下的变形和应力的产生,深入了解材料力学的相关知识,提高我们实验操作技巧,同时也培养了我们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
在实验数据的处理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数据的准确性和测量精度。
如果数据的准确性不高,那么处理后得到的结果也就没有参考价值。
在实验中,我们也需要注意安全,避免实验操作中出现危险情况。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及答案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及答案材料力学实验报告及答案引言:材料力学是研究材料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行为的学科。
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可以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为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提供依据。
本报告将对材料力学实验进行详细介绍,并给出相应的答案。
实验一:拉伸实验拉伸实验是评价材料的强度和延展性的重要方法。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台拉伸试验机,将试样固定在夹具上,施加拉力使其发生拉伸变形。
通过测量应力和应变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到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
实验问题:1. 什么是应力和应变?答:应力是指单位面积内的力,通常用σ表示,计算公式为σ=F/A,其中F为施加在试样上的拉力,A为试样的横截面积。
应变是指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程度,通常用ε表示,计算公式为ε=ΔL/L0,其中ΔL为试样的长度变化量,L0为试样的初始长度。
2. 什么是弹性模量?答:弹性模量是材料在弹性阶段的应力-应变关系的斜率,用E表示。
弹性模量越大,材料的刚度越高,抗变形能力越强。
3. 什么是屈服强度?答:屈服强度是指材料在拉伸过程中,应力达到最大值时的应变值。
屈服强度是衡量材料抗拉强度的重要指标。
实验二:硬度实验硬度是材料抵抗局部塑性变形的能力。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洛氏硬度计,通过测量试样表面的压痕大小来评估材料的硬度。
实验问题:1. 什么是硬度?答:硬度是材料抵抗局部塑性变形的能力。
硬度越高,材料越难被划伤或压痕。
2. 为什么要进行硬度测试?答:硬度测试可以用来评估材料的抗划伤和抗压痕能力,对于材料的选择和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3. 硬度测试有哪些常用方法?答:常用的硬度测试方法包括洛氏硬度测试、维氏硬度测试、布氏硬度测试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材料和测试条件。
实验三:冲击实验冲击实验是评价材料在受冲击载荷下的抗冲击性能的方法。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冲击试验机,通过测量试样在受到冲击载荷时的断裂能量来评估材料的抗冲击性能。
实验问题:1. 什么是冲击载荷?答:冲击载荷是指在极短时间内对材料施加的高能量载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系别班级姓名学号青岛理工大学力学实验室目录实验一、拉伸实验报告实验二、压缩实验报告实验三、材料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µ的测定报告实验四、扭转实验报告实验五、剪切弹性模量实验报告实验六、纯弯曲梁的正应力实验报告实验七、等强度梁实验报告实验八、薄壁圆筒在弯扭组合变形下主应力测定报告实验九、压杆稳定实验报告实验十、偏心拉伸实验报告实验十一、静定桁架结构设计与应力分析实验报告实验十二、超静定桁架结构设计与应力分析实验报告实验十三、静定刚架与压杆组合结构设计与应力分析实验报告实验十四、双悬臂梁组合结构设计与应力分析实验实验十五、岩土工程材料的多轴应力特性实验报告实验一拉伸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二、实验仪器设备和工具: 三、实验记录:1、试件尺寸实验后:屈服极限载荷:P S = kN 强度极限载荷:P b = kN 四、计算屈服极限: ==A P ss σ MPa 强度极限: ==A P bb σ MPa 延伸率: =⨯-=%10000L L L δ 断面收缩率: =⨯-=%10000A AA ψ 五、绘制P -ΔL 示意图:实验二 压缩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二、实验仪器设备和工具: 三、试件测量:材 料标 距 L 0 (mm) 直径(mm )截面面积 A 0 (mm 2) 截面(1)截面(2)截面(3)(1) (2) 平均 (1) (2) 平均 (1) (2) 平均材 料 标距 L(mm)断裂处直径(mm )断裂处 截面面积 A(mm 2)(1)(2) 平均材 料直 径(mm )截面面积 A 0(mm 2)强度极限载荷:P b = kN 五、计算强度极限应力: ==A P bb σ MPa 六、绘制P -ΔL 示意图:实验三 材料弹性模量E 和泊松比µ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二、实验仪器设备和工具: 试件基本尺寸厚度h (mm )宽度b (mm )5.030.0载荷 (N )P载荷增量 (N ) △P各测点电阻应变仪读数(µε)轴向应变横向应变通道号( )通道号( )通道号( )通道号( )ε1(测点1) ε1′(测点2) ε2(测点3)ε2′(测点4)读 数增 量 读 数 增 量 读 数 增 量 读 数 增 量 5001000 500 1500 500 2000 500 2500 500 3000500平均应变(µε)i ε∆1、弹性模量计算 10PE A ε∆==∆⨯2、泊松比计算 21εμε∆==∆ 实验四 扭转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二、实验仪器设备和工具:三、试件尺寸:1、低碳钢:d=10mm2、铸铁: d=10mm 四、实验记录:1、低碳钢: 屈服载荷:M s = N ·m强度载荷:M b = N ·m2、铸铁: 强度载荷:M b = N ·m 五、计算:1、低碳钢: 316t d W π== mm 3屈服应力: 34ss tM W τ== MPa 极限应力: 34bb tM W τ== MPa 2、铸铁: 316t d W π== mm 3极限应力: bb tM W τ== MPa 实验五 剪切弹性模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二、实验仪器设备和工具: 三、试件尺寸:直径d=10mm L=150mm b=100mm ΔT=5×200 N ·mm 载荷(N )百分表指示格数格数增量0 5 10 15 20 25增量平均值 ΔN= 格==324d I P π mm 4=∆=100Nδ mm ==∆bδϕ rad=∆∆=ϕP I TLG Gpa 实验六 纯弯曲梁的正应力实验报告一、 实验目的与要求:二、 实验仪器设备与工具:三、 实验装置简图及应变片布置图:载荷 (N )载荷 增量 (N ) 各测点电阻应变仪读数(µε) 通道号( ) 通道号( ) 通道号( ) 通道号( ) 通道号( ) ε1(测点1) ε2(测点2) ε3(测点3) ε4(测点4) ε5(测点5) 读 数增 量 读 数 增 量 读 数 增 量 读 数 增 量 读 数 增 量 5001000 500 1500 500 2000500各测点应变片至中性层距离(mm ) 梁的尺寸和有关参数Y 1(测点1) -20 宽度 b=20mm 高度h=40mm跨度 L=600mm 载荷距离 a=125mm 弹性模量 E=210GPa 惯性矩I z =bh 3/12 1µε=10-6ε 1MPa=1N/mm 2 1GPa=103MPaY 2(测点2) -10 Y 3(测点3) 0 Y 4(测点4) 10 Y 5(测点5)202500 500 3000500平均应变(µε)i ε∆测点应力(MPa )610i i E σε-=⨯∆⨯测 点理论值σi (MPa ) 实测值σi (MPa )相对误差12 3 4 5七、 实验七 等强度梁实验一、实验目的与要求:二、实验仪器设备与工具: 三、试件参数: 梁的尺寸和有关参数载荷作用点到测试点距离 x 1 = mm x 2 = mm 距载荷点x 处梁的宽度 b 1 = mmb 2 = mm梁的厚度 h= mm 弹性模量E=210GPa载荷 (N )载荷 增量 (N ) 各测点电阻应变仪读数(µε) 通道号( )通道号( )通道号( )通道号( )ε1(测点1) ε2(测点2)ε3(测点3)ε4(测点4)读 数增 量 读 数 增 量 读 数 增 量 读 数 增 量平均应变(µε)i ε∆测点应力(MPa )610i i E σε-=⨯∆⨯测1、理论计算: 26x pxb h σ=2、实验值计算 610i i E σε-=⨯∆⨯ 3、理论值与实验值比较 100σσδσ=⨯理测理-% 测 点理论值σi (MPa ) 实测值σi (MPa )相对误差12 3 4实验八 薄壁圆筒在弯扭组合变形下主应力测定报告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二、实验仪器设备和工具: 三、试件参数: 四、实验记录:载荷(N )载荷 增量 (N )各测点电阻应变仪读数(µε)通道号( )通道号( )通道号( )045ε(测点1)00ε(测点2)45ε-(测点3)读 数增 量 读 数 增 量 读 数 增 量圆筒的尺寸和有关参数计算长度 L=240mm弹性模量 E=210GPa 外 径 D=40mm 泊 松 比 μ=0.30 内 径 d=35mm 扇臂长度 a=250mm平均应变(µε)i ε∆测点应力(MPa )610i i E σε-=⨯∆⨯测1、主应力及方向m 点实测值主应力及方向计算:()0000002245451,3450450()2()()2(1)21E Eεεσεεεεμμ--+=±-+--+=454500454522tg εεαεεε---==--0α=m 点理论值主应力及方向计算:圆筒抗弯截面模量:34(1)32Z D W πα=-= mm 3圆筒抗扭截面模量:34(1)16t D W πα=-= mm 3221,3()22σσστ=+022tg τασ-==0α=2、实验值与理论值比较比较内容实验值 理论值 相对误差/% 1/MPa σ3/MPa σ 0α/(°)3、误差分析实验九 压杆稳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与要求:二、实验仪器设备与工具: 试件参数及有关资料厚度h (mm ) 宽度b (mm )长度L (mm ) 220318最小惯性矩 I min =bh 3/12弹性模量E=210GPa载荷P/N应变仪读数(µε)121、绘出P -1和P -2曲线,以确定实测临界力cr P 实P122、理论临界力cr P 理计算 3min 12bh =理论临界力 min2cr EI P L理 3实验值cr P 实 理论值cr P 理 误差百分率 (%)|cr P 理-cr P 实|/ cr P 理六、误差分析实验十 偏心拉伸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二、实验仪器设备与工具: 试件 厚度h (mm )宽度b (mm )530弹性模量 E=210GPa 偏心距 e=10mm载荷 (N )载荷 增量各测点电阻应变仪读数(µε)通道号( )通道号( )(N )1ε(测点1)2ε(测点2)读 数增 量 读 数增 量 10002000 1000 3000 1000 4000 1000 50001000平均应变(µε)i ε∆1、求弹性模量E 12()2P εεε+== 0ppE A ε∆== 2、求偏心距e12()2m εεε-==26m Ehb e pε==∆ 3、应力计算理论值 206p MA bh σ=±= 实验值 max ()p m E σεε=+=min ()p m E σεε=-=六、误差分析:实验十一 静定桁架结构设计与应力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二、实验仪器设备与工具: 三、实验搭接的结构图: 杆件编号 应变片编号 应变值 计算应力值 理论应力值误差实验十二超静定桁架结构设计与应力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与要求:二、实验仪器设备与工具:三、实验搭接的结构图:杆件编号应变片编号应变值计算应力值理论应力值误差实验十三静定刚架与压杆组合结构设计与应力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与要求:二、实验仪器设备与工具:三、实验搭接的结构图:杆件编号应变片编号应变值计算应力值理论应力值误差实验十四双悬臂梁组合结构设计与应力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与要求:二、实验仪器设备与工具:三、实验搭接的结构图:杆件编号应变片编号应变值计算应力值理论应力值误差实验十五岩土工程材料的多轴应力特性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与要求:二、实验仪器设备与工具:三、实验结果记录试件高度h(mm)直径d(mm)横截面面积A0=bh(mm2)截面Ⅰ截面Ⅱ截面Ⅲ平均1、求弹性模量E弹性段的应力与应变的比值。
2、试样的应力、应变值,见下表。
试样的应力、应变值编号围压峰值残余残余(MPa) 应变强度(MPa)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