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体味文化》教学设计
广西柳州高中政治人教必修三:111《体味文化》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通过设置与融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此外,我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访问博物馆、文化遗址等,让他们在实地考察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增强对文化素养的认识。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提出一系列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例如,在讲解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时,我可以提出如下问题:“你们认为文化对个人成长有哪些影响?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进行分析。”通过问题导向,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在小组讨论中分享自己的观点,共同探讨文化相关问题。例如,在讲解文化多样性的问题时,我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并撰写一篇小组报告。
(五)作业小结
在课堂教学的最后,我会布置一道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总结。例如,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短文,分析其内涵、特点和传承。通过作业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3.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和传承,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对传统文化进行评价和传承。
4.掌握文化素养的概念和内涵,能够运用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必修3《体味文化》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必修3《体味文化》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体味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深邃厚重、博大精深的内涵和异彩纷呈的形态,并培养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认知和对文化的感性认识。
同时,本课程设计还力求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现实生活相联系,使学生能够把传统文化中的深刻思想贯穿于日常生活中,成为习惯和自觉。
1.2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述;•孔子文化的特点和意义;•孔子思想在当今社会的引申。
1.3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的重点要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文化精华,以及孔子文化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特点和重要意义;重点要让学生了解孔子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和实践;教学难点要着重分析孔子文化中复杂的道德哲学,让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思想道德和人生态度。
二、教学过程2.1 情境导入我们的文化底蕴要不断深化,要学会尊重传统,才能更好地把握现实,创造未来。
为了支持和推动这一理念,本节课将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孔子文化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2.2 教学展开•第一部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宝库。
它是中华民族继承发展下去的历史文脉,在这里,孔子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宝库中占据重要位置的一部分。
让学生通过课堂交流、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精妙绝伦之处。
给学生展示一张“中国传统文化关系图”,引导学生迅速了解各类文化的准确定义和内容,并掌握其与其他文化的关系。
•第二部分:孔子文化的特点和意义孔子文化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一直影响着人们的言行和人生道路。
它是道德伦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提供指导。
教师应结合官方正式课程和自主探究,从音乐、美术、文化史等多个角度深入介绍孔子文化的重要性和应用。
•第三部分:孔子思想在当今社会的引申孔子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和意义在这部分被讲述。
人教版高三政治必修二《体味文化》教案
教案【一】教學準備教學目標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明確文化的內涵,知道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理解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
2、能力目標:通過學生的主體參與、探究,使他們學會提出問題、學會合作交流,從而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和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重視自身文化素質的意識;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為增強綜合國力貢獻力量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文化的內涵2、教學難點:文化的內涵教學過程教學活動活動1【導入】閱讀課本思考本課主要內容如果說經濟生活的主題是物質財富的創造,政治生活的主題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麼文化生活的主題就是精神家園的耕耘。
本課作為開篇內容,主要是要告訴大家什麼呢?帶著這一思考,請大家先快速閱讀本課內容。
活動2【講授】新課講授進行新課(從現象和本質兩個角度體味文化)文化“萬花筒”((從現象))(1)文化現象: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師:請同學們思考:你能舉個具體的事例說明什麼是文化活動嗎?平時你參加過哪些文化活動?(學生思考並回答)根據同學們的回答我們可以知道我們身邊有各種各樣的文化活動。
他們都是不一樣的比如:在家有家庭文化,路上有公交文化,上學有校園文化,吃飯有“飲食文化”(比如:東方用筷子西方用刀叉,東方聚西方分),穿衣有“服飾文化”(比如中國唐裝,日本和服),,住房有“建築文化”(比如古代有宗教建築、園林、宮殿、樓閣,現代北京四合院)出行有“旅遊文化”,晚上有“網路文化”,而這些都屬於文化現象,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各種文化現象無處不在。
其實,無論是歷代不同的服飾文化,還是我們周圍的一系列文化現象,都告訴我們:文化現象,它是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
(2)文化特色: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
師:在粗讀了林語堂談南北文化的差異(《吾國與吾民》),觀看了川劇變臉與東北二人轉、鄉村文化與都市文化後,大家發現了嗎?不同的區域,各自都有不同的文化特色。
广西柳州高中政治人教必修三:111《体味文化》教学设计
c.论述题: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探讨如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尊重文化多样性。
4.请同学们关注身边的文化活动,如戏曲、书画展览等,参加至少一次活动,并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观后感。
5.拓展阅读:推荐阅读《中华文化要义》等相关书籍,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广西柳州高中政治人教必修三:111《体味文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掌握体味文化的基本方法,能够描述和解释生活中的文化现象。
2.掌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认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3.知道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尊重不同民族、地域的文化特点,提高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讲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强调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引导学生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
3.介绍文化多样性的概念,强调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通过案例分析,讲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化现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2.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以下问题:
a.请举例说明你们认为最有价值的优秀传统文化,并阐述其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b.针对文化多样性,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
小组讨论后,整理出一份500字左右的讨论报告。
3.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以下类型:
a.选择题:测试学生对文化内涵、特点及文化传承与创新关系的掌握程度。
当前学生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于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有较高的关注度。在此基础上,教师应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文化问题。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批判性思维等方面有待提高,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关注和指导。
高中政治必修3《体味文化》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体味文化》教案《体味文化》【教学目标】1.了解文化的内涵和文化的形式。
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3.感受体育运动与文化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2.体验体育运动与文化的联系。
【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3.问答法【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引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教师出示一组图像,即一张“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和一张“羽毛球世界冠军林丹接受采访时跪地亲笔写春联”的反差图,引导学生思考文化博大精深,文化的形式多样,文化与体育的联系。
Step 2.概念解析1.文化的内涵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是我们传给后人的。
文化是指一定社会生活中,通过意识形态传播所得到的人类经验的集合。
包括宗教、道德、艺术、哲学、科学等多种要素。
(板书)2.中国传统文化(板书),指自汉唐以来,由各民族的文化传统相融合而形成的,以孔孟之道为核心,涵盖服装、礼仪、音乐、戏曲、书画、诗词、武术、医药、建筑等多方面内容。
Step 3.思考拓展1.请同学们自由发挥,列举一下国外的一些文化形式。
2.请同学们思考,企业文化与国家文化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企业文化也要加入传统文化的元素?Step 4.体育运动与文化的联系1.请学生自由讨论,皮划艇项目中,选手怎样发挥中国文化精髓,取得优异的成绩。
2.请学生思考,什么是体育健身的精神内涵,乒乓球和羽毛球运动员是如何践行传统文化的。
Step 5.个人反思请学生根据本节课内容,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对文化和体育运动的理解,并且阐述这两者之间的联系。
【课堂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凸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体育与文化的联系,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了文化的普及和传承的重要性,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文化,进一步提高文化意识、文化素养,从而成为文化自信的人。
广西柳州高中政治人教必修三:111《体味文化》教学设计
3.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运用所学知识对柳州地域文化进行深入探讨。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课堂讲解:以生动形象的语言阐述文化内涵、特点及表现形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广西柳州高中政治人教必修三:111《体味文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体味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理解文化的内涵、特点及其表现形式,掌握体味文化的具体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通过对柳州地域文化的探讨,提高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4.请同学们课后阅读一本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书籍,如《中华文化要略》、《中国传统文化概述》等。阅读过程中,关注书中提到的文化内涵、特点及其表现形式,并结合柳州地域文化进行思考。
阅读结束后,请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读后感,分享你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文化现象进行深度剖析,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3.注重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获得成就感。
-关注学困生,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信心。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文化现象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但可能对文化内涵、特点及表现形式的掌握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在分析、评价文化现象时,可能存在主观臆断、缺乏理性思考等问题。
高中思想政治_体味文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体味文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文化的形式和现象;识记文化的内涵,理解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理解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2、通过感知、分析文化现象,提炼文化内涵的过程,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校园文化和社区文化,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形式,分析讨论,提炼出知识;自主学习法和小组讨论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文化素养的获得,培养学生自觉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的意识;2、通过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使学生意识到文化的作用,从而树立一种文化强国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以及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2、教学难点:文化的内涵。
重难点突破:从学生的身边的文化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观察与“文化”有关的现象;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教师在学生已有答案的基础上进行点拨、归纳和总结。
【教学方法】现象分析法、讲授法、分组合作法【教学过程】多媒体播放歌曲《论语》。
导入新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什么是文化?文化有哪些形式?文化有什么作用?下面,我们就在这优美的旋律中一起走进文化生活,体味文化。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体味文化多媒体展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请同学们带着目标自主预习5分钟。
一、文化“万花筒”首先,请同学们思考:你们知道文化有哪些形式?多媒体展示图片。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文化内容的不断丰富和传播手段的不断改进,文化的表现形式也更加丰富。
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从什么时候出现了文化现象?哪里见到文化现象?多媒体展示图片。
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
提问:文化是什么?1、文化的内涵那究竟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呢?“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科学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高中政治体味文化教案3篇
高中政治体味文化教案3篇高中政治体会文化教案1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明确文化的内涵,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理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气,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力量目标:通过同学的主体参加、探究,使他们学会提出问题、学会合作沟通,从而提高合作探究的力量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力量。
3、情感、看法、价值观目标:培育同学重视自身文化素养的意识;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为增添综合国力奉献力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2、教学难点:文化的内涵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阅读课本思索本课主要内容假如说经济生活的主题是物质财宝的制造,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么文化生活的主题就是精神家园的耕耘。
本课作为开篇内容,主要是要告知大家什么呢?带着这一思索,请大家先快速阅读本课内容。
活动2【讲授】新课讲授进行新课(从现象和本质两个角度体会文化)文化“万花筒”((从现象))(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师:请同学们思索:你能举个详细的事例说明什么是文化活动吗?平常你参与过哪些文化活动?(同学思索并回答)依据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知道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
他们都是不一样的比方:在家有家庭文化,路上有公交文化,上学有校内文化,吃饭有“饮食文化”(比方:东方用筷子西方用刀叉,东方聚西方分),穿衣有“服饰文化”(比方中国唐装,日本和服),,住房有“建筑文化”(比方古代有宗教建筑、园林、宫殿、楼阁,现代北京四合院)出行有“旅游文化”,晚上有“网络文化”,而这些都属于文化现象,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各种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其实,无论是历代不同的服饰文化,还是我们四周的一系列文化现象,都告知我们:文化现象,它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
(2)文化特色: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
师:在粗读了林语堂谈南北文化的差异(《吾国与吾民》),观看了川剧变脸与东北二人转、乡村文化与都市文化后,大家发觉了吗?不同的区域,各自都有不同的文化特色。
体味文化教案 《体味文化》教案(优秀8篇)
体味文化教案《体味文化》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作者给大家分享的8篇《体味文化》教案,希望能够让您对于体味文化教案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关于政治上体味文化教案篇一【学情分析】:学生身处一定文化氛围、具备一定文化素养、身体力行着文化活动,但是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深刻认识,对文化的作用还不了解。
因此在教学时,同学生一起透过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各种文化现象,去发现,去感悟,再提炼,从而理解文化的内涵和作用。
【设计思想】: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过程要求课堂教学从以教为本转变到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主,教学方式要求从单向灌输转变为情境建构,注重学生体验。
基于此,本框题教学根据建构学习理论,遵循从生活中引出问题,再创设问题情境,较后回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的程序,按照“品文化→识文化→析文化”的线索安排教学流程。
首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文化,使学生感受现实生活浓郁的文化气息,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叙述自己身边的文化现象,使文化融入生活,也使学生获得了必要的感性认识。
紧扣“文化”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使他们在主动思维的过程中,培养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使学生的认识实现了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较后,以生活实例为切点,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践行理念,实现知、情、行的统一。
在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使用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灵活整合教材资源,力将教材目标化、目标问题化,从问题入手,围绕问题的解决开展教学。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借助文化现象了解文化形式的多样性。
理解文化的内涵,学会归纳文化丰富的表现形式,阐述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环境,体察生活环境中的文化价值;通过比较的方法,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体味文化教案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体味文化教案体味文化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一课第一框的内容,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高中政治文化生活体味文化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体味文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明确文化的内涵,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阐释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探究,使他们学会提出问题、学会合作交流,从而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增进学生积极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的情感,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文化的内涵;难点:文化的内涵。
【教学方法】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体验,了解文化现象。
【学生分析】身处一定文化氛围、具备一定文化素养、身体力行着文化活动,但并未觉这就是文化;有兴趣探知;学生对文化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深刻认识,对文化的意义、作用还不了解。
因此在教学时,要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收集、整理信息,让他们去发现,去感悟,再提炼,从而理解文化的内涵和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春晚,赵本山和小沈阳共同演了个小品,叫《不差钱》,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问题:你认为小品中最经典的一句台词是什么?学生:。
老师:小品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文化”这个词语我们非常熟悉,但我们却不一定真正懂得“文化”的内涵。
比如,有人认为文化是知识,有人认为文化是艺术。
那么,究竟什么是“文化”?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体味文化。
讲授新课:文化“万花筒”请同学们欣赏课本第4页的几幅图片,这是我们经常见到的几种艺术形式,舞蹈、杂技、歌唱。
有人认为,文化就是音乐、戏剧等艺术,你是否赞同这种看法?学生:不赞同。
老师:除了艺术,文化的形式还有哪些?下面我提出一个具体问题请同学回答,问题:你参加过学校和社区的哪些文化活动?并说说参加这些活动的感受。
高二政治上册第一单元《体味文化》优秀教案
高二政治上册第一单元《体味文化》优秀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二政治上册第一单元《体味文化》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二政治上册第一单元《体味文化》教案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题体味文化一、【课程标准】:1.1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二、【新课教学】:本课导言告诉我们,“文化”虽然是一一个我们十分熟悉的词汇,但我们却不一定真正懂得“文化”的真正内涵。
比如,有人认为文化是知识,有人认为文化是艺术。
本课就此提出问题:究竟什么是“文化”?要求我们从“文化”的内涵(即什么是文化)与文化的力量(即文化的作用)两个方面去探究。
一、体味文化(一)、文化“万花筒”◇点拨:教材插图:踢踏舞《大河之舞》,《长征组歌》,杂技《科技灵光一一晃圈》,芭蕾舞《天鹅湖》,旨在向同学们展示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使同学们对“文化”概念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课堂探究:(1)你通常采川什么方式欣赏自己:喜欢的文艺节目?(2)你怎样对这些舞台艺术市H进行归类?(3)有人以为,文化就是音乐、戏剧等艺术。
你是否赞同这种看法?◇探究提示:上述探究课题旨在检测同学们对文化概念的理解和认识程度。
(1)欣赏方式包括观看电视、电影,收听MP3,网上点播等。
(2)如戏剧、歌舞、曲艺、音乐等。
(3)仅仅把文化看作是艺术,这是片面的,艺术只是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不是文化的全部,文化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2.文化现象无处不在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社区文化,还有转瞬问已不再新奇的网络文化等,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第一课《体味文化》教学设计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分组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分析文化现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倾听他人意见,形成良好的沟通氛围。
3.实践操作,提高能力:
-安排课后实践任务,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文化现象,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2.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文化,追求真善美的情感态度;
4.引导学生关注文化对社会、国家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体味文化”为主题,围绕文化的内涵、特征、影响等方面展开,旨在让学生在掌握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对文化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培养积极的文化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请举例说明你身边的文化现象,并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思考文化多样性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的影响,讨论如何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
3.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弘扬这些文化。
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进度和观点,适时给予引导和启发。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对待作业,按时完成,确保作业质量。
2.作业中要体现出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避免空洞和泛泛而谈。
3.注意书写规范,字迹清晰,保持作业整洁。
4.小组合作的作业,要明确分工,确保每位组员都积极参与,共同完成任务。
-组织课堂展示活动,让学生分享实践成果,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情感引导,价值观塑造:
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节体味文化》教案.doc
第一节体味文化【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文化的内涵,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懂得文化素养的培养与体现。
2、了解文化形式的多样性,懂得文化现象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3、阐释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
2、学会分析文化的价值,提高学生文化欣赏和主动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感受文化的力量,从而懂得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的意义。
2、参加积极向上的文化运动,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与力量【教学难点】文化的内涵与特征【教学方法】尝试“学案”导学,用好《第二教材》,引导学习先自学,做填空题,然后有重点地讲解,夯实基础的同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归纳总结,并当堂演练、点评,切记“先学后教”,“授之以渔”,打造高效课堂。
【教学过程】〈讲授新课〉一、体味文化(一)文化“万花筒”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表明文化现象具有普遍性,前者从时间上讲(古代→现代);后者从空间上讲(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网络文化)。
2、文化现象各具特色,丰富多彩表明文化现象具有特殊性,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人们有不同的文化生活。
※文化现象是文化本质和规律的外部表现,我们知道了文化现象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那么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呢?(二)文化是什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2,做填空题。
1、文化的内涵: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性质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把握这一概念,需注意以下几点:(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
文化现象本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而不是经济现象和政治现象,文化是一种精神活动,而非经济、政治活动。
(2)人是文化的主体。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3)文化包括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动态:精神活动;静态:精神产品。
1.1体味文化教学设计高二政治(人教必修3)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撰写分析文章: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的文化理论与方法,选取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文化现象进行分析,要求文章结构清晰,观点明确,字数在800字左右。
2.小组讨论报告:以小组为单位,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并撰写一份报告:
-文化自信在当代青少年中的重要性。
1.1体味文化教学设计高二政治(人教必修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了解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2.掌握文化传承、创新、交融的基本途径,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3.学会运用政治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分析文化现象,提高对文化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4.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其能够理性对待外来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学情分析
针对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政治学科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对文化概念有初步的认识。但在深入理解和运用文化理论与知识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对文化内涵与外延的理解尚显不足,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实践活动,帮助他们加深对文化的认识。
2.学生在分析文化现象时,往往难以将其与政治、经济等背景相结合,需要教师引导,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过程与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社会等角度分析文化现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资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文化,感受文化的魅力。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第一课《体味文化》优秀教学案例
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提出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什么是文化?”,“文化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说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等。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策略。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组内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观点。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将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文化素养。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第一课《体味文化》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高中政治课程中,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第一课《体味文化》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文化内涵,培养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本节课以体味文化为主线,要求学生在掌握文化概念、特点及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学会从生活中感受文化、理解文化,进而培育文化自信。为此,本教学案例围绕课程内容,结合实际生活,设计了一系列互动性强、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化,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认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他们对文化探究的兴趣,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3.小组合作,促进交流共享
案例中,小组合作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组内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观点,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小组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在互动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
4.反思评价,关注学生成长
本案例强调反思与评价的重要性。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及时、具体的评价,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这种反思评价机制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调整学习方法,促进自身成长。
高中政治《体味文化》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体味文化》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本课时内容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第一课第一框的内容。
(2)本课时主要先从文化“万花筒”入手,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剖析文化的内涵,探究文化的力量作用。
(3)通过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对文化内涵形成基本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激发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热情。
二、学生分析(1)学情分析:一方面,这届我校高中生学习成长环境不同,知识面等个体差异较大。
另一方面,这届高中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强,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较浓,可塑性非常大。
要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经历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让他们去发现,去感悟,再提炼,从而理解文化的内涵和作用。
(2)学法指导:点拨式指导法、渗透式指导法和迁移式指导法。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文化的概念;理解文化的内涵;理解分析文化的力量。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环境,如社区、校园、古迹、网络等,体察生活环境中的文化价值;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起学生对文化的兴趣;认同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认同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懂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增强培养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将来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
四、教学重难点(1)文化的内涵——“文化是什么”;(2)对文化内涵的理解;(3)文化的作用——“文化的力量”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和讨论法相结合、分层次教学法、读书指导法以及演示法。
六、教学辅助多媒体及基本教具七、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各种典型且具有特色代表性的文化现象做成幻灯片。
(2)学生准备:了解宁德市的特色文化,收集闽东特色文化,如畲族的文化资料;收集有关文化概念的资料。
八、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师:多媒体展示,举例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如端午节赛龙舟,春节题对联);生:(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新课)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体味文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各种文艺节目的分析和归类讨论,借助文化现象来了解文化形式的多样性。
通过对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学习,懂得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通过对不同区域文化的对比,知道不同区域的文化有不同特色;
2.理解文化的内涵: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人的文化素养要通过参加文化活动来培养;
3.认识文化对个人、民族和国家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采用课堂探究活动的方式,和学生加强交流,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
感,了解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感受文化氛围。
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不断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文化的概念
2. 文化的力量
(二)教学难点
从生活现象中理解文化的内涵。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
四、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
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学习新知
多媒体展示下列材料,引导学生思考。
A.2020年春节联欢晚会舞曲。
B.央视热播剧《人民的名义》。
C.综艺节目《青春有你》剧照。
D.京剧选段《贵妃醉酒》剧照。
提出问题:你经常欣赏这些文化艺术节目吗?除此之外还有哪些?
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回答问题,发表见解。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通过看电视、听广播或者到电影院等场所欣赏文化艺术节目,这些艺术节目主要包括舞蹈,歌,杂技,影视,戏曲,绘画,小品等。
(二)承上启下合作探究
1.文化“万花筒”
(1)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页,并思考:文化形式的含义,文化形式包括哪些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并积极思考与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教材中的文化形式特指精神产品的物质载体。
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都渗透其中,如道德、政治、宗教、文学等等;文学与艺术有无限丰富的表现形式,如神话文化、戏剧文化、音乐文化等;还有大量特殊的文化表现形式,如饮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等等。
(2)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教师活动:承接前面问题的总结,继续问:除了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和网络文化之外,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文化现象,你们能列举其他的文化现象吗?
学生活动:学生就材料与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同学们熟知的文化现象还有企业文化、饮食文化、城市文化、乡村文化、网红文化等等。
(3)文化特色: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
教师提问:你们能描述一下自己所在地区的文化现象和自己参与这些文化活动的感受吗?
学生活动:自由讨论,畅所欲言,从身边谈起
教师总结: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可见,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具有地域特色。
以戏剧为例,黄梅戏委婉缠绵、京剧慷锵有力、川剧神秘莫测;等等。
2.文化是什么
(1)“文化”的内涵
提出问题:通过对上述现象的分析和自己的理解,你们能否说一说“文化”是什么?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互相交流,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教师活动:【提问】我们说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那么动物有没有文化呢?为什么?
【课件】一则实验:黑猩猩会灭火吗?
学生活动:阅读课件,认真总结,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由于黑猩猩没有认知能力和自我创造能力,只能模仿人的行为,因而不能形成文化现象。
与其他动物相比,人是唯一能够自觉地表达自己生活方式和学会创新的高等动物。
文化活动是人类创造性的活动,文化是由人创造出来的,没有人类的社会实践,就没有文化。
(3)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文化只有通过后天学习才能获得,如婴儿的啼哭等不是文化;后天学会的以哭笑作为喜怒哀乐感情的表达方式才成为文化。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5页彩图,辨析哪些是文化,哪些不是文化现象。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得出结论。
(4)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现象。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看教材第7页的探究活动资料,思考:你认为两个镜头中西装革履的男子和稚气未脱的学生,谁更有“文化”?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发表见解。
教师点评总结:这里的文化指的是人的“文化素养”,与文化知识水平不成正比,有的人虽然知识水平很高,但是缺乏人文素养,同时也缺乏文化素养。
因此,我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的同时,也要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
3. 文化的力量
(1)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看教材第8页的资料,根据你们学过的历史知识,说说《共产党宣言》对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学生活动:思考谈论,畅所欲言。
教师总结: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但文化也教化着人类本身,进而对社会产生影响,这就是文化的精神力量。
(2)认识文化的力量
【课件】劳模精神的体现
教师总结:一个民族,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可以自尊、自强、自信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文化的精神力量体现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积累、文化潜力和文化活动,能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精神鼓舞和智力支持。
文化的力量是无穷大的。
六、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在学习中应该多引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感性材料去深刻理解这些知识,让学生从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自己感悟文化的重要性,发展文化软实力的重
要性,培养学生积极参加文化活动,深入了解文化的相关知识。
七、课后作业
让学生回忆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个人、一本书或一件事,探求其中的文化因素,并在下节课的课堂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