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2《论语》12章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的原文翻译与讲解
【译文】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告诉他:"严格要求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就是仁。一旦做到克己复礼,天下就回到仁上了。修养仁德靠自己,难道还能依靠别人吗?"颜渊接着问:"请问实践仁德的具体途径?"孔子告诉他说:"不符合礼制的东西不看,不符合礼制的信息不听,不符合礼制的话不说,不符合礼制的事情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明,但我一定照着您的话去做。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论语·颜渊第十二》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
本篇以颜渊为题,记载孔门师生问答之事。颜渊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孔门弟子72贤人中最优秀的一位,孔子把颜渊视为子、视为友,甚或视为师。孔子把自己一生的希望,身后道与志的传承都寄望在了颜渊身上。怎奈天意不随人愿,颜渊却死在了孔子的前面。所以,面对颜渊的死,孔子呼天抢地,悲喊"老天绝我"。足见颜渊与孔子之间,精神与心灵是可以呼应与共振的,所以,颜渊的思想就为接近孔子的全部思想体系。体现了孔子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其问答内容是问仁、问政、问人格修养、问道德修养,师生之间问答之外,兼有同学之间的问答与交流。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
但同时,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显得有些拘谨,不够积极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强课堂互动。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论语》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将仁爱之道运用到生活中。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模拟《论语》中的场景,体验儒家思想在实际交往中的应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过程。
此外,对于教学难点和重点的把握,我觉得这次课的处理还算得当。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具体的实践活动,学生们对《论语》中的儒家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仍然对难点知识掌握不够牢固,这需要我在课后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巩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以下改进措施:
1.加强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儒家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举例解释:
-教学难点一:在讲解“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句话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断句,并解释“北辰”、“众星共之”等词汇在文中的含义,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整句话的意思。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78张)语文七年级上册
逝者如斯夫
fú
朗读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 孔子并称“孔孟”。
• 孔子重视因材施教。注重“学”、“思”结合,其理论从修身齐家,到治 国平天下,政治、经济、军事、伦理、教育,几乎无所不包。
• 孔子还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 。他认为做人应该善良、富 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
课文探究
• 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
第七章
分析文义
• 子曰:“知之
代词,学问
者不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的人
以……为乐趣 名词意动
喜欢、爱好
分析文义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
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课文探究
•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课文探究
• 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顺承
• 博学而笃志
并列
•其
• 仁在其中矣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注释译文赏析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注释译文赏析《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作者《论语》的作者不是孔子。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古论》、《鲁论》和《齐论》。
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注释(1)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2)时习:按时温习。
时,按时。
(3)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
说,通假字,同“悦”,愉快。
(4)愠:生气,发怒。
(5)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有才德的人。
(6)吾:人称代词,我。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共85张PPT)
第十一章
朗读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 可夺志也。”(《子罕》)
三军:指军队
匹夫:指平民百姓。
•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 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 的。”
课文探究
• 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 论 语 》 十 二 章
孔子
•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
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 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
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
•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
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
孟”。
•
吾十有五 yòu 不逾矩 yú jǔ
wǎng
dài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一箪食,dān 一瓢饮 piáo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hào 逝者如斯夫 fú 曲肱而枕qū gōng 博学而笃志 dǔ
第一章
朗读
顺温
子曰:“学/而承时习习 之,不亦/说
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者: 代词, … …的人
好: 喜爱,爱好。
乐: 以… …为快乐
• 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 爱他的人;喜爱他的的人不如把研究这 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课文探究
•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 这里,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了浓厚 的兴趣,我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 孔子在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看来是泛指, 包括学问、技艺等。孔子正是这一点的身体力行 者,孔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即为 明证。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
学习了前三章,你对孔子倡 导的“为学之道”有了怎样 的理解呢?
带着你的理解诵读前三章
寄语学子:
后生可畏,血气方刚、文质彬彬!须 知任重道远,岁不我与,一定要当仁不让、 发愤忘食、学而不厌、择善而从、见贤思 齐;万不可华而不实、患得患失、怨天尤 人!一定要努力做到精益求精、有始有终, 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心安理得、尽善尽美! 浩瀚《论语》,博大精深;研读《论语》, 不亦乐乎!
孔子在世界的影响也很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 大历史名人。 西方有学者尊孔子为世界十大思想 家之首,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 光荣”。
听读课文
要求:注意字音、停顿, 体会语气、语调
读准下列字音
1、论(lún)语 2、不亦说(yuè)乎 3、人不知而不愠(yùn) 4、三省(xǐng)吾身 5、吾十有(yòu)五 6、不逾(yú)矩 7、学而不思则罔(wăng ) 8、思而不学则殆(dài) 9、贤哉(zāi) 一箪(dān)食 10、在陋巷(xiàng) 不堪(kān)其忧 11、不如好(hào)之者 12、曲肱(gōng)而枕之 13、逝者如斯夫(fú) 14、博学而笃(dǔ)志
朗读课文
要求:准确、流利,读出节奏与 韵律
默读课文前三章
要求:圈出不理解的字词, 借助书下注释,逐句疏通文 意,理解内容
第一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 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 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 是君子吗?
第二章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 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 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 呢?”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优质课)课件:12.《论语》十二章(共22张PPT)
孔子
德配天地,道冠古今 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适用的。 • 第四则主要谈对知识的巩固与创新。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循序 渐进的过程,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为人师表,简练的话语 中蕴含深刻的哲理。 • 第五则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必要性,阐明了 “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论儒家经典
• 第六则是讲孔子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 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 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 自得其乐。 第七则讲的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在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看来是 泛指,包括学问、技艺等。 第八则是要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 的吃穿住而奔波,“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 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 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 第九则讲的是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 同时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已成为至理名言。
• •
•
论儒家经典
• • • 第十则讲要珍惜时间,孔子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 地向前流去。” 第十一则讲人要立志。“志”就是人的志向、志气。“匹夫不可夺志”,反 映出孔子对于“志”的高度重视,甚至将它与三军之帅相比。人要有自己的 独立人格,他应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向”。 第十二则讲教育方法问题。即: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 提出疑问并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12章PPT课件
可以
表承接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 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课文探究
• 本章谈学习方法。(强调“温故”,还要 能“知新”)
第五章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迷惑
表转折,却
转折
有害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 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古今异义
• 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 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可
古今异义
• 饭疏食饮水 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 饭疏食饮水 古:冷水 今:无色无味的液体
古今异义
• 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普通人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 吾日三省吾身 古:多次 今:数词,三
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人家不了解(我)
而不 愠,不亦∕君 子 乎 ? ”
表转折
生气,发怒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去温习,不也很愉 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吗?别人 不了解,却不发怒(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径吗?
课文探究
• 第1句讲
• 第2句讲 • 第3句讲
学习方法
学习的乐趣 个人修养
孔子
德配天地,道冠古今; 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山东曲阜“三孔”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 居住地 孔府一角 二堂内景
圣府大门
三堂内景
后堂楼内景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孔林:
是孔子 及其家 族的专 用墓地
孔
•
子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 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现山东 曲阜)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 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 之首。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 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 孟”。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字词翻译
①三军:指军队。夺:改变。
②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 里泛指平民百姓。
③子夏(前507-?):即卜商, 字子夏,春秋末期晋国人, 孔子的弟子。
④笃志:志向坚定。笃,坚守。
⑤切问而近思:恳切的发问求 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 恳切。
课文探究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为 政》
【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③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④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⑤也!”-《雍也》
【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 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 颜回!”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为人处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 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 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学习态度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 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珍惜时间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道德修养
三可夺军志可也夺。帅也 ,匹夫不 人乎?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主旨归纳
《论语》十二章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一、教学内容
《论语》十二章,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传统文化”部分。本章节内容主要包括《论语》中精选的十二章经典语句,旨在让学生了解儒家文化精髓,感受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品质。具体内容包括: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进行得较为顺利。但我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仍显得有些拘谨,可能是因为对《论语》中的道德观念理解不够透彻。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鼓励学生更加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尝试作为引导者,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成果分享来看,学生们对《论语》中的道德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时仍存在依赖心理,希望得到我的明确指导。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适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我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让学生们从日常生活中找到与《论语》中道德观念相关的实例,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种方式似乎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较为活跃。
然而,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论语》中的核心思想理解不够深入。针对这一情况,我特别强调了“仁者爱人”和“修己以敬”这两个重点,并通过举例和比较来解释难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帮助他们真正领悟到儒家文化的精髓。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论语》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论语》中道德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优秀课件
永远的孔子
孔 子
孔子 (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 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 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 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 弟子七十二人, 他首开私人 讲学之风,主张“ 有教无类” 和“因材施教”, 起到了普 及文化知识的作用。他向往 西周的“太平盛世”,倡导 施行“仁政”。战国时期儒 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孔孟”。
走 一定 在其中 9.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旧的知识 可以凭借 做,成为
翻译: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从中获得新的 见解与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段解:学习方法,强调温故知新。
感到迷茫而无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所适从 ,
思而不学则殆.”
却,表示转折
(《为政》)
就 疑惑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 只是思考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段解: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强 调学思结合。
世人尊称孔子为--------“圣人”、“先师” 人们把到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 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 中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 《论语》治天下”之说。
相传孔子出生地东曲阜尼山全貌
山东曲阜“三孔”
孔林:孔子墓地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
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有:同“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 加“有”字。 立:独立做事情。 惑:迷惑,疑惑。 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从心所欲:随心所欲。 逾,越过,超过;矩,规矩,规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者:代词,……的人。好:喜欢,爱好。
饭:吃饭。水:冷水。肱:胳膊。于:对,对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改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重点词语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
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引用《论语》中的话,是: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是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文中阐述读书求学的三种境界并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二章
1
掌握文言词语解释的常见方法,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理解每一则语录的意思,分清哪些是讲学习态度的,哪些是讲学习方法的,哪些是讲修身做人的。了解孔子及儒家学说的概况,积累成语、格言、警句等语言材料。
1
孔 子
春秋时期鲁国人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倡导施行“仁政”。“ 圣人 ”“ 万世师表”、“千古圣人”、 “至圣”、“圣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孟
18
故:旧知识以:凭借罔:迷惑殆:疑惑(有害)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重点词语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秋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10、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夜。” 河,河流
流逝 这
舍弃
译文:孔子站在河岸上说:“逝去的时光就像流
水一样,日夜不停呀。” 这一章是对时光流逝的慨叹,要珍惜时光。
有关“时间”的优美句子:
1、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4、一万年太久,只争天天。
现在常有“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等说法, 出处就是这一章。本章是孔子自述七十岁的人生 经历中知识、修养、精神境域不断提升的过程。
4、 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 可 旧的(知识) 得到 可以
以 (之) 为 师 矣。”
凭借 (这一点)做
了
[译]孔子说:“在复习旧知识后,能有 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思想修养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 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三军可多帅也,匹夫不可多志也。
本课中出现的成语: 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善而从
人不知而不愠。知:了解。
知 是知也。 知:通“智”,聪明智慧
温故而知新。知:领会,知道。 知之为知之。知:知道
重点文言虚词:
学而时习之。
诲女知之乎。
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
之,代词。
有一言可以毕生行之者乎。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之,助词,无意,不译。
学而时习之。
而
温故而知新。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 死而后已。 有一言而可以毕生行之者乎。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PPT第十二课 《论语》十二章
辦事盡心竭力
真誠,誠實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 心竭力呢?與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呢?老師傳授的知識 是不是復習過呢?”
曾子(前505~前432):曾參,春秋末年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字子輿,被尊稱 為曾子.性情沉靜,舉止穩重,為人謹慎,待人謙恭,以孝著稱.曾提出“慎終追 遠,民德歸厚”的主張和“吾日三省吾身”的修養方法.據傳以修身為主要內容
——學以致用 “士志於道”,“朝聞道,夕死可矣”。 (《裏仁》) ——為己之學
孔子杏壇講學
孔 子 杏 壇 講 學
《論語》名稱的來由,班 固《漢書·藝文志》說:“《 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 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於 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 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 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 》。”
的《大學》是他的作品。
一天,曾子的夫人到集市去上去趕集,她的兒子哭著也要跟著去。他的母親 對他說:“你先回家呆著,待會兒我回來殺豬給你吃。”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回 來,就看見曾子要捉小豬去殺。她就勸止說:“我只不過是跟孩子開玩笑罷了。” 曾子說:“夫人,這可不能開玩笑啊!小孩子沒有思考和判斷能力,要向父母親 學習,聽從父母親給予的正確的教導。現在你在欺騙他,這就是教育孩子騙人啊!
內容解讀
【本章大旨】這一章主要談學習方法、 學習樂趣和個人休養。 有學者認為,孔子雖然被尊為教育家,但 他最初聚集眾人於門下並不是為了教書, 而是為了與志同道合者交流思想。課文中 哪句話可以認作是這種觀點的佐證?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內容解讀
“不亦說乎”“不亦樂乎”“不亦君子乎”, 從這連續三個反問句中想像,孔子講這番話時 的神態如何?
按一定的時間復習
先生,指孔子
溫習,實踐
【语文】七年级语文上册-12《论语》十二章-新人教版
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
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 吾必谓之学矣。〞
z2ē?n学g 而?章
曾 子曰:“吾 /日 三 省 吾
身:
人称 每 虚指,检查, 自己
代词 天 泛指 反省
wèi
,我
屡次
为 人 / 谋 而不 忠 乎?
替,给
谋划, 转折 尽心竭力
商量
方法。 chuán
• 本章讲学习态度:随时随地向一 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 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 有类似的毛病。 正确的学习态度: 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缺乏。
10?子罕?章
子在 川 上曰:“逝 者 /如
河,河流 流逝 的时光 像
斯
这,指 河水 江水
fú 夫,不 舍 / 昼夜。〞
放在句尾表示 舍弃 白天和黑夜 感慨、议论。 无实在意义。
9子曰:“三 人行,必有/我师 焉。
表虚数, 走 必定,
几个
一定
于此, 在其中
择 /其 善者/而 从 之,
选择代词,他们优点,顺承 跟从,代词,
指“三人〞长处
学习 指“善
者〞
其 不善者/而 改 之。
代词,他们 缺点 顺承 改正 代词,指
指“三人〞
“不善者
〞
文句翻译
9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 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 〔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
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本章说明: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 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8?述而?章
子曰:“饭 疏食 /
吃饭名词 粗粮
饮 水, 曲作动词肱 /而枕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目标】:1、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知大意,体验人物2、积累文言词语,疏通课文3、当堂背诵,积累成语警句4、通过朗读揣摩,感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5、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学会修身做人【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2、初步学会运用各种方法,疏通课文,理解大意【教学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2、当堂背诵,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能熟读背诵、默写全文。
3.理解、运用其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培养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学请诊断1.教师导入。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的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2.初读课文,扫清语言障碍。
特别注意加点字的音行、形、义。
人不知而不愠.(yùn)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不亦悦.乎(yuè) 传.不习乎(chuán)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hào)3.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
在公认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
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在政治上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副其实;在维护贵族统治的基础上提倡德治和教化。
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后世对孔子有非常崇高的赞誉,唐代的韩愈曾经有诗:“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后代的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的需要,也一再的追封孔子,封其为“至圣先师”“大成文宣王”“文宣帝君”等。
中国各地都有孔庙。
山东曲阜的孔府是我国北方除北京外另一重要的宫殿建筑,也是著名的旅游名胜。
第二阶段:自主探究1.听录音,要注意听准生字的读音。
然后学生自主朗读。
2.根据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参考: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时常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是君子(的所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的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危险。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贫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他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起胳膊当枕头,快乐也在其中了。
非道义手段得到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
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孔子在河岸上感叹说:“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他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记得牢固,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就在其中了。
”第三阶段:合作探究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小组内合作研讨,概括每一章所讲的内容。
参考:第一章:第一句讲学习方法。
第二句讲学习乐趣。
第三句讲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不断温习,(知识)方能牢固,学习之乐;志同道合的人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第二章:讨论思想品德修养。
朱熹认为,重在为学。
“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
由此可见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品德修养。
第三章:讲的是不同年龄阶段修身做人的一些做法。
第四章:讨论学习方法,说明了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第五章: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方能有所得。
第六章:讨论思想品德修养,颜回清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第七章:讲正确的学习态度。
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
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弥补不足。
第八章:讲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应乐在其中,不羡慕、不贪图不义之财。
第九章:讲的是要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借鉴别人不好的地方,修正自己的缺点。
第十章:告诉我们时光飞快流逝,我们要学会珍惜时间。
第十一章:用国家的帅将与一个人的志向做对比,说明立下大的志向,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十二章:一个人,要有大志,好要善于思考,才能有较大的收获。
第四阶段:检测小结试背全文,比比看谁背的最准确。
背诵过程中要注意停顿,不抢不拖,不加字,不吞字。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学请诊断1.教师导入。
上节课我们从《<论语>十二章》学到了很多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方面的知识。
这十二章的语言都很简练,但却蕴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学习后,每个人都会受益匪浅。
此外,《论语》是出成语最多的文化典籍,我们就更不能小视对这篇课文的挖掘。
接下来,我们就继续学习它。
2.准确翻译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3.检查课文的背诵情况。
第二阶段:自主探究试按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将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分类。
1.学习方法:(1)学而时习之。
(2)温故而知新。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学习态度:(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品德修养:(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吾日三省吾身。
(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第三阶段:合作探究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能就本篇课文的写作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吗?1.写作特点:(1)语言简洁、含蓄隽永。
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它就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是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但意思的表达却不乏一定的深度,值得推敲斟酌学习。
(2)《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
寥寥数语中,蕴含着一个为人师者的胸襟、风范,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一个师者的拳拳育人之心。
2.影响:《论语》这种在对话中说理的形式,直接影响了先秦说理文的体制;言近旨远、词约义丰的说理,形象隽永的语言,使它成为先秦说理文主要的形态。
第四阶段:检测小结检查课文的背诵和全文的翻译、注释等,要求做到掌握干净、牢固。
板书设计《论语》十二章(1)学而时习之。
(2)温故而知新。
学习方法:(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态度:(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吾日三省吾身。
品德修养:(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鉴赏品析句子赏析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赏析:“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
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
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赏析: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
他指出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
主张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是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
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动中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
3.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赏析:这句话写出了孔子淡薄的心境,以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情怀。
写法赏析语言简练,用意深远。
课文共选取了十二章,又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
这些是从《论语》中节选出的格言警句,每一章都表达了精深的道理,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文字也颇具特色,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读起来相当流畅,富有感染力。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