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平衡》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平衡》说课稿

1、对本课的地位及内容的剖析

从整个单元来看,《生态平衡》是单元结束课,也是最终需要学生达到的认知水平。有了前三课对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的初步认知,再加上前一课有关食物链的学习,都为教学生态平衡奠定了基础。而就这一节课来看,不难发现大致有三大块:一是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这在课的一开始就以文字形式呈现出来;二是认识生态平衡的现状,以图片的形式呈现,这些现象学生平时很难见到;三是探讨如何保护生态平衡,建立自然保护区的资料离学生也太远。

2、对学生学情的分析

不可否认,现在的孩子知识面很广,即使不上这一单元的课,学生也能对食物链、生态平衡有一定的了解。(我在上《寻找生物的家园》一课时,在引导学生如何看待同一栖息地上生物之间的敌对关系时,学生就说到了食物链,以及破坏生态平衡之类的话。更何况已经在上完前四课的基础上,学生更是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这并代表学生就真正理解了生态平衡的本质。有调查可考证:我们让学生写下自己对生态平衡的理解,以及有哪些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有的学生不能建立起生物之间的联系,只是孤立地认为某种生物可能会灭绝,而不能和其它生物相联系,是否会影响到它们。有的认为只要捕杀就会破坏生态平衡,不能理解什么叫过度。甚至还有的根本不知道生态平衡是和生物有关系的,只知道环境污染了,就会破坏平衡。

从以上分析来看,不难发现内容的编排离学生有点远,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概念的教学很容易变成知识的被动接受,认识到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以及引起的严重后果、并从内心激发自己用实际行动来保护生态平衡也就只能成为一句高调的形式主义,因为它没有真正进入学生的内心。因此我们认为对于这样的非实验课型,应该从学生身边的事例谈起,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上面,包括对实际或虚拟现象的分析推理能力、对搜集资料的分析概括能力等,从而归纳提升出核心概念,并利用这种自主建构的概念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基于这样的设计理念,我们对本课进行这样的处理和安排:

1、用两课时来教学,第一课时小处着手,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环境入手,重点通过分析、推理、概括、归纳出核心概念,从而真正理解什么是生态平衡,只有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学生才会认识到其重要性,并诱发自己自觉主动地指导自己的行为。第二课时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目前已经发生的破坏生态平衡的实例和现在已经采取的保护生态平衡的措施等资料,让学生在课上以汇报会的形式来阐释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如什么行为破坏了生态平衡,为什么这样做就破坏了平衡,保护措施是什么?这样的措施是如何保护平衡的?我们小学生又如何来保护生态平衡?进一步深化对生态平衡及保护生态平衡重要性的认知与理解。

2、把教学重点放在通过分析、推理等思维方式来建构生态平衡这一核心概念,难点是认识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并把其思想外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这样一分析,三维目标就很清晰了:知识与技能目标就是掌握核心概念,什么是生态平衡,而这样的知识目标是通过分析、推理、概括、归纳这种思维过程与思维方法来获得的,在获得这样的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渗透了保护生态平衡、善待环境、善待生物等情感态度价值观。

下面就具体谈谈在第一课时我们是如何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达到以上目标、解决重难点的——

第一个活动:创设情境,认识什么是生态系统

认识什么是生态系统是理解生态平衡的前提,只有认识了生态系统中的组成部分,才能有效地理解保持生态平衡诸多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但生态系统又有很多,有的很大,有的离学生很远,如海洋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因此我们决定选择离学生很近又很小的池塘

生态系统切入。

首先让学生说说你看到过的池塘里都有些什么?学生可能没有经过有意识的观察,只能是凭着零星记忆回答,这时播放一段关于池塘的录像,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思考:这些生物是如何生存的?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生物是相互联系的,这有前一课食物链的知识做支撑,应该没问题,主要要引导学生知道水生植物生存需要什么条件,从而引出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这些生物和它们生存所必需的条件就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这个以池塘为主要环境的生态系统就叫做池塘生态系统。

第二个活动:改变生态系统中成员的数量,初步了解生态平衡

如果在这个时候就出示书上关于生态平衡的概念,学生也只是被动地接受,不利于概念的主动建构。因此,在这里,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人为改变池塘里的生物数量和结构。比如:假设这个池塘经常被一些钓鱼爱好者光顾,想象一下,会出现什么结果?引导学生分析最直接的结果是什么?然后随之而带来的结果又是什么?又或者我们人为地往池塘里放鱼,一条、二条、十条、一百条、一千条、一万条,甚至更多,又会出现什么结果?随之而带来的又是什么后果?不管是哪种假设,重点是要让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后果而进一步强化池塘里生物之间的某种联系。这时再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正因为池塘里某种生物的数量发生急剧变化,从而导致其它生物也受到影响,这时的生态系统就像翘翘板一样失去了平衡,而如果它们的数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并且变化不大,这种状态我们就叫做生态平衡。这时概念的得出顺其自然,使得学生明白了生态平衡是一种生物之间稳定的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不仅仅是一种生物的变化。

第三个活动:介绍狼和鹿的故事,进一步明晰生态平衡

通过对池塘这样一个小型生态系统的观察分析研究,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生态平衡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我们介绍美国亚利桑那州真实的狼和鹿的故事。这个故事语文课本上有,而且是真实发生的故事,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设计这样一个环节,有两点考虑:第一,池塘生态系统毕竟是小生态系统,还不具有普遍性,而这个大草原生态系统则更能说明问题,潜意识里让学生明白地球上不管什么生态系统包括整个地球生物圈这个最大的生态系统都有生态平衡与不平衡的现象存在。第二,在这个故事中,就不是分析会有什么结果出现了,而是让学生分析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拯救这样一个生态系统里的生物。教材上有三个解决方案,只有第二个方案才是真正诠释了生态平衡的内涵,而第一、第三种方案还仅仅是比较孤立地看待问题。在这里正是要让学生充分讨论、甚至是辩论,最重要的是要说清这样做的理由,在不断地交流、质疑、反驳当中进一步明晰生态平衡的本质及重要性。

第四个活动:做生态瓶,模拟生态平衡,在实践中体验生态平衡

接下来,简单介绍其它典型的生态系统,如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等,目的是让学生有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生态系统概念,并且知道不管哪个生态系统都必须要维持其中生物相对稳定,才能保持它们的生态平衡。另外也是引出下一个活动:设计生态瓶,模拟生态平衡。在课堂上,主要是设计如何做的方案,操作放到课后去完成。设计这样一个活动,一是要在方案设计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我准备拿什么模拟现实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它们是怎么模拟生态系统的?再一次分析生态系统所包含的诸多要素,巩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二是让学生在课后时间能长时间地观察这个模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变化情况,引起学生关注,即使不给动物喂食,它们也能存活相当一段时间,这正是生态平衡所发挥的作用,从切身实践中体验到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基于上述考虑,我们不是给学生现成的设计方案,而是给一些提示,让学生自己去想办法解决。如:你准备让哪些生物来生活?什么样的生物可以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生活?如果有动物,它们的食源在哪里?除了生物,还需要其它东西吗?等等。并且设计了一个表格让学生填写,然后让学生相互交流汇报,不断完善设计方案,为课后的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奠定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