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合集下载

生物医药

生物医药
2006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依然保持在15%左右稳定的增速,生物医药企业收入增长显著但利润增长明显 放缓,竞争趋向于新技术与新领域。专家表示,对于国内的生物医药企业来说,具备创新能力、拓展融资渠道至 关重要。
行业现状
2015年上半年,医药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案例达149起,较2014年同期的109起增长36%。从标的资产来看, 以化药、中药生产为主的制药领域并购案高达47起,约占上半年并购案总数的三成。同时,生物技术、医疗设备、 医疗服务、移动医疗等细分领域的并购也有明显增长
“近5年,国家主要科技计划对于生命科学领域的累计投入约600亿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生物技术发 展迅速,在干细胞、合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纳米生物、成像技术等多个领域实现了突破。与此同时,我国生 物技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截至2018年11月,我国规模以上制药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近2.6万亿元人民币,同 比增长12.7%,实现利润3364.5亿元人民币,形成了一批有代表性的专业化高新技术园区。”中国生物技术发展 中心主任张新民说。
相互关系
第一种关系
1、医药生物技术产业是生物技术产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生物技术产业包括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工业生物技术产业、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和海洋生物技术产业等。其中 医药生物技术产业是生物技术产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占生物技术产业60%以上,而且生物技术在制药技术上的 应用也最成熟。
第二种关系
2、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在医药产业中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
2006年通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核的1300多家省级开发区中,有300多家涉及生物技术专业。据不完全 统计,中国现有省级以上的生物产业园400多个。为加快培育和发展生物产业,国家发改委自2005年以来,先后 批准了四批共计22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逐步在全国培育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区3个综合 性生物产业基地,以及东北地区、中西部地区若干专业性生物产业基地的空间布局,促进生物企业、资金、技术、 人才等要素向优势地区集中,加快生物产业向集聚化、特色化发展,集聚效应初步显现。集群化发展是生物医药 产业的一种有效避险机制和竞争利器。生物医药产业具有创新成本高、投资风险大、研发周期长等特点;产业技术 新知识、新方法、新领域层出不穷,相关人员只有相互学习,才能保证知识及时更新,通过园区的建设可以大大 提高区域产业整体竞争力。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建设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建设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建设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2.02•【字号】川办发〔2024〕8号•【施行日期】2024.02.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质量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建设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办发〔2024〕8号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四川省建设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2月2日四川省建设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加快建设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坚持预防为主和中西医并重,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法治化、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为引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发展,加快建设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公平可及、方便可负担的高品质医疗卫生服务。

到2025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优质资源更加丰富、区域布局更加均衡、中西医发展更加协同、防治结合更加紧密,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公平性和便利性显著提升。

到2035年,形成与群众健康需求相匹配的体系完整、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功能互补、连续协同、运行高效、富有韧性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保持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实施医疗卫生能力现代化行动(一)提高公共卫生专业服务能力。

李恩付 建议在我市搭建校院地企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平台着力打造中西部创新策源地(2)

李恩付 建议在我市搭建校院地企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平台着力打造中西部创新策源地(2)

搭建校院地企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平台着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基于成都科技成果转化实践的思考李恩付,四川省政协委员,民建中央财政金融委员会委员,民建四川省财政金融委员会主任。

知识产权是国家战略资源,也是城市核心竞争力所在。

最近通过深入我市部分高校、企业、科技局和知识产权局等形式,对校院地企科技成果转化情况进行了调研。

目前,成都市科教资源雄厚,职务发明权属改革全国领先,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实践,针对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难题,建议在我市搭建校院地企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创新平台,着力打造中西部创新策源地,以利于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知识产权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产业优势,有利于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

具体如下:一、主要情况成都市科教基础较为雄厚,知识产权资源优势与企业比较优势同时并存。

截至2021年末,有大学65所,科研机构222个,国家重点学科1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2个,国家级创新平台216个,两院院士33人。

国家超算中心纳入国家序列,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揭牌,金融科技位列全球第44位,“东数西算”西部重要节点;各类市场主体332万户,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二,其中,高新技术企业突破7800家,位居中西部前茅;软件业风生水起,从业人员约56.9万人,在信息安全、牵引动力、生物治疗、口腔医学、集成电路和精准医学及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等方面具较强国际国内影响力和竞争力,在全球创新指数(GII)排名中名列第39位,较上年提升8位。

(一)敢为人先。

针对高校职务发明科技成果的国有资产化式科技成果转化难的问题,在四川省知识产权局推动下,西南交通大学于2016年出台“西南交大九条”,开展了“职务发明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破解科研人员不愿转和单位不敢转和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难题,获得党中央、国务院认可,推动《专利法》第六条的修订。

科技成果确权激发了科技人员和高校的积极性,2017年西南交大职务发明确权150件、成立科技公司10家,是2010年至2012年转让、许可专利的5倍以上;2021年西南交大对个人的先进股权奖励1.73亿元,单位奖励0.33亿元。

《关于印发支持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措施的通知》解读如下 (1)

《关于印发支持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措施的通知》解读如下 (1)

《关于印发支持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措施的通知》解读2020年2月24日,四川省局出台了《关于印发支持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措施的通知》(川药监发〔2020〕31号),现就该通知的内容作如下解读:一、支持医药产业集聚(一)重点支持打造生物医药、高端药物制剂及小品种(短缺)药、绿色原料药研发及生产基地。

解读:理清各生产基地发展思路,明确目标定位,完善生产基地发展规划。

规划执行中,应突出各生产基地特色,调整基地建设机构的服务机制,汇聚生产基地同类生产要素,聚集上下游配套企业。

(二)支持建设高端医疗设备和生物材料、体外诊断产品、口腔装备及材料、应急短缺医疗器械等研发生产基地。

解读:对于上述研发生产基地,主要措施:1.省局相关处室要定期到现场指导,积极鼓励倡导企业创新发展,在新产品研发、申报等环节提前介入,通过定期安排现场办公的方式进行指导,解决企业产品研发困难;2.企业在新产品研发过程中,本着自愿的原则,将遇到的问题整理为书面申请提交省局,省局将组织专门人员,与企业共同针对所提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提出相应的参考意见,帮助申请人调整或修正目标与策略;3.省局将进一步完善企业与医疗器械审评专家、政府部门间的沟通平台,加强研发申报进度的跟踪与服务,提高审评审批效率。

(三)支持建设医药现代物流,打造全球生物医药供应链节点。

解读:支持建设全国性、区域性药品物流园区,推进仓储运输资源有效整合。

鼓励有条件的药品批发企业建设医药现代物流,实施统一的质量管理体系和信息化系统,培育大型现代药品流通骨干企业,构建完善的生物医药供应链。

二、促进特色园区做强(四)实行“重点园区派驻制”,落实专门人员,提供政策和技术服务,支持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温江医学城、资阳“中国牙谷”等专业园区差异化、规模化发展。

解读:药品医疗器械重点园区的遴选范围:国家及省批准的,省领导重点联系的涉及医药、医疗器械产业的高新区、开发区园区。

省药监局选派专业人员挂牌派驻重点园区,专门为重点园区提供政策和技术服务。

四川省智慧医院评审标准-评分对比表(2019版)

四川省智慧医院评审标准-评分对比表(2019版)

四川省智慧医院评审标准
(2019)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2019年9月
前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号)和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18〕13号)精神,全面实施“健康四川”战略,加快推进现代医院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创新医疗服务,优化服务流程,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水平、更加满意的卫生和健康服务,四川省卫生健康委组织编写了《四川省智慧医疗评审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

《标准》结合了原有的《数字化医院评审标准》,缩减了建设内容,融合重点工作,将原有以医院自身信息化建设的评分内容过渡到对患者、机构服务的评估上来。

《标准》沿用百分制,共分为五大部分,分别为基础建设和信息安全、智慧医疗服务、智慧医院管理、信息标准化应用、新兴技术应用五个部分,共28个一级指标,126项二级指标,同时《标准》采用了“双达标”方式,即:达到对应智慧医院等级分数同时满足“必达项”(以★对应)指标的要求才能进行等级认定。

编辑组
2019年9月
目录
一、基础建设和信息安全(15分) (1)
二、智慧医疗服务(45分) (5)
三、智慧医院管理(15分) (16)
四、信息标准应用(10分) (18)
五、新兴技术应用(15分) (21)
附表: (24)
一、智慧医院基础(15分)
二、智慧医疗服务(45分)
三、智慧医院管理(15分)
四、信息标准应用(10分)
五、新兴技术应用(15分)
附表:
四川省智慧医院评审表
医院名称:
申报等级:
签名:
时间:。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成都)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成都)

成都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08-2017年)为推进成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根据《成都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成都市工业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成都市工业发展布局规划纲要(2003—2020年)》和市政府《关于加快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发展的试行意见》(成府发〔2008〕13号)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分析(一)产业现状。

1.国内生物医药产业现状。

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作为我国战略高新技术和重点产业,近年来一直保持快速增长。

2007年,国内医药工业累计实现总产值6928亿元,同比增长25.09%;现代生物医药企业超过500家,与生物医药相关的科研、开发机构达200多家,涉足生物工程制药的上市公司共有160多家;研发水平在发展中国家中居于前列,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抗肿瘤新药、治疗原发性肝癌注射液等20多种重大创新药物已实现产业化。

北京、上海、石家庄、长春、广州、深圳、长沙等地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初具规模,集群化发展态势明显。

注:生物产业包含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服务等五大领域;医药产业包含化学药品、中医药、医药器械等制造业。

本《规划》只涉及生物产业中的生物医药领域和医药制造业。

2.成都生物医药产业现状。

生物医药已发展成为我市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全市现有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158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是国内重要的医药生产和流通基地,在国内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地位。

表1 近年成都医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经济情况简表(1)发展区域日趋集中。

按照成都工业布局发展规划,结合制药企业GMP改造和我市东郊工业结构调整,制药企业逐步向工业集中发展区聚集,形成了成都高新区、双流县、金牛区、温江区、彭州市等重点区域。

重点区域的医药企业数量已占全市60%,工业总产值占全市76.57%,呈现产业聚集雏形。

图1 成都市各区(市)县规模以上医药企业数量(单位:个)图2 成都市各区(市)县规模以上医药企业产值比(2)优势企业快速成长。

成都高新区产业发展情况简介

成都高新区产业发展情况简介

成都高新区筹建于1988年,1991年被批准为中国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有规划面积130平方公里,是四川省和成都市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聚集地。

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精密机械制造三大主导产业,以及集成电路、软件及服务外包、生物医药、精密机械、通信、光电显示六大产业集群。

目前,在国家科技部综合排名中,成都高新区位列中国56个国家级高新区第四位,中西部高新区第一位。

一、西部大开发十年来产业发展基本情况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十年以来,成都高新区抢抓机遇,锐意改革,扩大开放,主要经济指标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迅速提升。

2009年以来,成都高新区(集中建设区)实现产业增加值396.5亿元,增长25.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9.02亿元,增长32%;固定资产投资370.4亿元,增长28.8%,其中工业投资193亿元,增长45%;全口径财政收入114.55亿元,增长9.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64亿元,增长22.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7亿元,增长30%;外贸出口26.88亿美元,增长33.98%;成都出口加工区进出口总额达到64.2亿美元,增长35.2%,继续居中国中西部(含东北)出口加工区第一位。

三大主导产业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8.6%;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增长26.9%;出口2.1亿美元,增长27.8%。

2010年是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开局之年。

按照成都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成都高新区紧紧围绕扩大开放、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天府新城建设等中心工作,全力以赴抓好推进落实。

1—6月,完成产业增加值221.2亿元,增长29.3%;固定资产投资174.5亿元,增长15.3%;财政总收入86.3亿元,增长69.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12亿元,增长30.1%;合同外资2.4亿美元,增长356.4%;到位外资4.79亿美元,增长85.9%。

打造国家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重庆国际生物城擦亮“重庆牌”

打造国家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重庆国际生物城擦亮“重庆牌”

打造国家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重庆国际生物城擦亮“重庆牌”2020年以来,重庆国际生物城动作频频,不仅抛出系列政策干货,进一步聚合生物医药产学研方面的资源,打造产业链和生态链,还启动了美国雅培克等行业巨头建设,打响生物医药“重庆品牌”。

就在三四年前,重庆国际生物城所在的巴南区木洞片区还只有一个普通的服装工业园区。

如今,这里聚集了8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在重庆唯一被纳入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

重庆国际生物城正抢抓机遇、大胆转型,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努力打造长江上游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生物城。

抢抓机遇 规划布局生物医药2020年11月19日,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专注标志着高端抗肿瘤制剂将实现“重庆造”,也标志着又一家生物制药巨头在重庆国际生物城加快建设。

就在2012年,汽摩等传统产业还是巴南区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巴南区正在寻找推动全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

恰逢此时,我国提出加速培育发展生物医药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巴南区抓住机遇,探索在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的木洞片区大胆规划布局生物医药产业,并先后被确定为全市医药产业“五园七基地”、全市生物医药“4+1”聚集区,为产业集群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之初,只有寥寥几家医药企业入驻。

为进一步打开局面,2017年,巴南区委、区政府果断决策,加快建设重庆国际生物城,聚焦生物医药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并为此出台各种专项政策,举全区之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发展。

同年,巴南被授牌“重Building A National Biomedical Industry Cluster Chongqing International Biology City Enhances “Chongqing Brand”政策引领 “大礼包”助推科研创新目前,重庆国际生物城正积极建设“1+3+N”特色产业体系。

这个产业体系以生物药为核心,以化学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为特色,将构建出完善的专业服务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为重庆打造国家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提供支撑。

精准医学前沿技术与临床转化

精准医学前沿技术与临床转化

学术前沿精准医学前沿技术与临床转化杜陵江1吴瑶2雷娟2(1.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成都610041;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都610041)2019年9月21日,由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大学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及四川西部医药技术转移中心承办的“2019第五届成都精准医学国际论坛”在成都召开。

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杨兴平、四川大学副校长张林、成都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刘霞等省、市、校领导参会。

国内外精准医学领域知名院士、著名学者和产业界精英齐聚蓉城,共襄盛会。

杨兴平副省长在致辞中表示,四川发展精准医学产业具备明显优势和良好基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是中国精准医学的倡导者、开拓者和引领者,一直致力于大力推动精准医学在我国临床研究和应用领域的“落地”,相继获批了精准医学领域的国家、省部级平台和实验室。

本次论坛必将为四川乃至全国精准医学及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理念、新的灵感,必将大力促进和推动精准医学领域的“医、产、学、研、资、用”融合发展。

四川省将着力营造更加优质的环境,提供更加完善的配套服务和更加高效的服务保障,与各界人士一道共同分享四川创新发展的新机遇,共同推动精准医学产业和医药健康产业向更广、更深、更高的水平发展,为建设“健康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成都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刘霞代表成都市人民政府对第五届成都精准医学国际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

她表示,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分别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集中培育的重点产业、全市五大重点发展产业,明确提出了积极发展精准医疗产业、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主张。

成都市将提供最有诚意的支持政策,欢迎新老朋友多为成都发展医药健康和精准医学产业出谋划策,传经送宝,合作共建,共赢发展。

杜陵江:博士,助理研究员。

Tel:186****0678收稿日期:2020-07-13四川大学副校长张林代表四川大学致辞。

他表示,四川大学在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了要“办最好的医科”的目标和“医强”的路径,特别是将“医学+”作为“医强”的重要举措。

成都高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_推动高质量发展

成都高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_推动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动能澎湃、产业蓬勃发展,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3200亿元,全区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数稳居中西部第一……它便是充满朝气与活力的成都高新区。

作为国家级高新区的“元老”之一,成都高新区一直将科技创新融入血脉,抢先布局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正重点打造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创新药、高性能医疗器械、AI等产业链,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发力,锻造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奋力打造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科技创新引领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1月10日,作为国内首条、全球首批高世代AMOLED生产线,京东方第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正式签约落地成都高新区,将进一步巩固提升我国在全球显示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市场份额;成都高新区企业辰显光电自主研发Micro-LED,建成了我国首条从LTPS驱动背板、巨量转移、修复到模组全覆盖的Micro-LED中试生产线,创造了全球业界产线建设的最快速度;万应微电子建成全国技术水平最高、服务功能最全、产业链条最完整的先进封装技术领域公共服务平台;华西精创神经可视化脊柱微创手术导航系统等4项技术全球全国首创……作为成都产业发展主阵地,成都高新区正大力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瞄准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等产业链重点赛道,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集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破解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两张皮”等问题,推动中试平台建设是关键。

目前成都高新区已建成投运中试平台38个,聚集工程师1175人,助力中试项目获得融资超19亿元,未来5年预计带动产值超千亿元。

成都高新区首个“中试+”生态园区位于九兴大道,园区涵盖了研发设计、概念验证、中试制造、实训中心、孵化服务等全链条中试服务载体。

不少企业、高校实验室的成果都是从这里走向了生产线。

由蜂鸟智造(成都)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高新蜂鸟智能硬件中试平台是首批入驻园区的平台企业,平台专注于智能硬件项目中试研发,提供概念论证、中试熟化等服务,成功孵化了包括全球首款呼吸式捕蚊机、智能耳温枪、便携式投影仪等在内的多项中试成果。

成都国为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药品研发实验室及公共质量研究检测平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成都国为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药品研发实验室及公共质量研究检测平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公示本)项目名称:药品研发及公共质量研究检测平台建设项目建设单位(盖章):成都国为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编制日期:二〇一八年七月国家环境保护部制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

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表一)项目名称药品研发及公共质量研究检测平台建设项目建设单位成都国为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联系人***通讯地址***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610041建设地点***3楼、5楼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 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M7340医学研究和实验发展建筑面积(平方米)1595.67绿化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314.835其中:环保投资(万元)40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2.71%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18年8月工程内容及规模:一、项目由来成都国弘科技有限公司于2017年租用高新区高朋东路5号“高新区技术产业开发区”E栋3楼、5楼用于抗生素类药品研发,代表研发产品是利奈唑胺和塞来昔布。

24474945_西南医科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培育医药健康产业_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24474945_西南医科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培育医药健康产业_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62西南医科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培育医药健康产业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6月1日,科技部、教育部发出《科技部教育部关于公布第十一批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结果的通知》,西南医科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

西南医科大学科技园始建于2014年,由泸州市政府和西南医科大学共同创建。

园区以医药产业、健康产业、医药文化产业的培育孵化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特色,按照“一园两区”功能布局,在西南医科大学建设小微企业孵化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在泸州国家高新区建设医药科技企业孵化中心、科技成果孵化基地,着力打造“开发研究—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产业聚集”的医药产业价值链与生态圈。

据悉,自2019年11月科技部、教育部启动第十一批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工作以来,在省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西南医科大学积极整合校地力量,扎实开展申报工作,顺利完成了认定材料上报、评审答辩和现场考察3个环节的工作。

近年来,西南医科大学科技园紧紧围绕创新资源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开放协同发展五大功能,全面推进园区建设。

创新资源集成能力稳步提升一是积极搭建科研创新平台。

引入美国密苏里州大学道尔顿心血管研究所,与在孵企业君益生物共建微血管病与转化医学联合实验室,获得泸州市引进科研机构支持。

二是推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

落实四川省《关于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要求,建立科研仪器设备预约管理系统和制度,积极开放学校各类科研实验平台及大型精密仪器设备。

向园区企业开放图书馆文献资源、实验数据、公共教室等。

与四川维思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在校内共建骨科植入器械研发及应用省级工程实验室,为企业创新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服务。

三是整合线上科技服务资源,健全科技成果信息共享合作机制。

与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合作,在泸州市酒城科创航、川南众创家园网等地方科技创新资源平台上发布园区企业需求。

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加快推进一是完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2015年健康服务业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川办函〔2015〕82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2015年健康服务业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川办函〔2015〕82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2015年健康服务业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正文:----------------------------------------------------------------------------------------------------------------------------------------------------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2015年健康服务业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川办函〔2015〕82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有关单位:《四川省2015年健康服务业重点工作安排》已经省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5年4月24日四川省2015年健康服务业重点工作安排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府发〔2014〕14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的通知》(川办发〔2014〕90号),推进我省健康服务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2105年健康服务业重点工作安排。

一、总体目标建立完善我省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运行机制,推进一批具有行业引领和导向作用的重点示范项目,推动高新技术持续发展,形成集医疗、预防和康复为一体的健康服务链,实现健康服务业全面发展,确保健康服务业产值占 GDP的比重超过6.5%。

二、编制发展规划完成《四川省养老健康服务业发展规划(2015年—2020年)》编制。

(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

6月底前完成)三、推进重点任务(一)发展基本医疗服务。

以中央驻川及省级龙头骨干医院为依托,推进广安、阿坝、甘孜等市(州)分院建设。

推进优质口腔医学资源开设阿坝、甘孜和凉山州口腔连锁医院建设。

推进天府新区、泸州康健城等区域医疗中心发展。

22个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22个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22个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是指由国家发展和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多个部门批准设立的,专门用于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经济开发区、园区或产业集聚区。

这些基地通常集聚了一批优秀的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机构和专业人才,拥有完善的产业链、较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全国范围内的22个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1.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是广东省深圳市示范区,以生物医药为核心产业。

2.上海国际医学园区:集聚了众多医疗和生物医药研发机构,是国家级的生物医药创新基地。

3.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包括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等,是北方地区最大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4.上海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园:集聚了国内外知名生物医药企业和研发机构。

5.天津滨海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依托于天津滨海新区,致力于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6.重庆生物医药园: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7.江苏扬州生物医药产业园:以创新药物研发和生物制药为主导产业。

8.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以制药、医疗器械和药店连锁为主导的产业基地。

9.合肥花山生物医药产业园:集聚了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和科研机构。

10.成都天府生命科技园:以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为核心,是四川省最大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11.湖北武昌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包括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东湖生物医药研发园等。

12.上海徐汇生物医药创新园:以创新药物研发和生物医药产业服务为核心。

13.深圳南山科技创新园:以生物医药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产业园区。

14.广东珠海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区:以生物医药、健康养老为核心产业。

15.浙江杭州滨江生物医药产业园:以生物医药创新和科技服务为主导。

16.福建福清生物医药创新产业集聚区:以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等为核心产业。

17.郑州国际生命科技创新园:汇聚了一批生物医药企业和研发机构。

18.辽宁大连生物医药园:以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和健康产业为特色。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2.28•【字号】川府发[2014]14号•【施行日期】2014.02.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商务综合规定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府发〔2014〕14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有关单位:现将《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四川省人民政府2014年2月28日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以人为本、统筹推进,政府引导、市场驱动,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原则,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基本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注入新动力。

健康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到2017年超过7%,到2020年达到10%左右,成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主要任务(一)大力发展医疗卫生服务。

坚持公立医疗机构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主导地位,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医疗服务业,全面形成多元办医格局。

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组建高水平、规模化的大型医疗服务联合体,发展专业性医院管理集团。

实施优质医疗资源倍增计划。

放宽中外合资、合作办医条件。

逐步放开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大型设备配置规划限制。

选择有条件的地区作为社会办医联系点。

出台非公立医疗机构和公立医疗机构在市场准入、社会保险定点等方面的同等对待政策。

制订支持社会资本举办大型综合医院及专科医院的工作方案。

出台加快发展个体诊所具体办法。

调整和完善城乡医疗机构对口支援方案,全面启动三级公立医疗机构对二级及以上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对口帮扶。

力争到2017年,社会办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占总量的25%。

四川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四川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四川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四川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作为川渝地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四川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产业基础,成为全国生物医药行业的重要发展节点之一。

近年来,四川生物医药企业不断壮大。

以成都为代表的四川生物医药企业集聚区逐渐形成,成为了全国生物医药行业的重要装备制造和科技创新中心。

诸如四川协和医药、天坛生物等知名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取得了丰硕成果,推动了四川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川生物医药产业链不断完善。

四川生物医药企业从事的领域涵盖了药物研发、生物制造、医用设备等多个环节,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例如,四川已建立起包括药物研发、临床试验和生产销售在内的整个药物研发生产体系,形成了以医药研究院为核心,集合了大型制药企业和科研院所的产业集群。

政策支持力度逐渐加大。

四川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例如,加大对生物医药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同时,引导和支持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生物医药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四川生物医药产业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

四川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生物医药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通过合资合作、技术引进等方式,加快了四川生物医药产业的国际化进程。

同时,四川还积极参与国际生物医药展会和交流活动,推动了四川生物医药企业与世界领先企业的深度交流与合作。

总之,四川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全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力量。

未来,随着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的进一步加强,四川生物医药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搭建先进创新平台 构筑特色服务体系

搭建先进创新平台 构筑特色服务体系

T h e N a t i o n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S c i e n c e P a rk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搭建先进创新平台构筑特色服务体系搭建先进创新平台,构筑特色服务体系是川大科技园自建园以来就坚持不懈的目标和任务。

通过近十年的努力,由于先进创新平台与特色服务体系的搭建和构筑,川大科技园已在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三大中心任务上取得丰硕成果,现已成为国际化、开放化和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国家一流大学科技园区。

一、川大科技园的特色与功能1.园区特色作为首批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和国内较早建立的科技园之一,四川大学科技园自1999年创立以来,以“搭建先进创新平台,构筑特色服务体系”为自己的办园宗旨和目标,依托四川大学的教学、科研、人才优势实现产学研相结合,致力于“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三大中心任务,始终坚持观念创新、机制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

川大科技园现已成为具有持续创新能力,集高新技术的研发与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人才的吸纳与培育于一体的国家重点大学科技园,为促进四川大学科技和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服务,为四川的经济建设服务。

2.园区功能(1)科技成果转化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接见我校入园科技企业川大智胜公司总经理游智胜教授□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大学科技园专刊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分园区、四川遂宁分园区正在筹建过程中。

截止2008年,科技园孵化场地有入驻企业122家,在孵企业113家,占入驻企业的92.6%,毕业企业28家,占入驻企业的22.9%,其中在孵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35家;吸引了85名回国留学人员及海外专家、学者入园服务、创业;培育各级各类创新创业人才5328人。

在孵企业及毕业企业累计实现技工贸收入58950万元,R &D 投入超过6230万元,实现税收15487万元,为社会提供2800多个就业机会。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的实施意见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的实施意见
(七)提高工艺制造水平。大力推动技术 创新和技术改造,推广应用新技术和新工艺。 鼓励仿制药企业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 力,在对照原研药开展原辅料、处方工艺、质量 和疗效等二次开发的同时,提升装备水平,改 进生产工艺,提高药品质量。对关键技术产业 化、新产品产业化以及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 规范(GMP)技术改造等符合支持范围的项目 给予重点支持。大力推动智能制造,着力提升 制药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在重点企业 推进智能工厂建设,着力实现重点品种在线实 时监控、偏差预警等系统的应用。强化全面质 量控制,提升关键工艺过程控制水平,推动解 决制约产品质量的瓶颈问题。 (责任部门:经济 和信息化厅、省药监局)
省政府办公厅文件
邓汉眉 叶芳 科科长 刘远洋 罗怡明 王映雪 王小宇 科员 叶伟 员
省农科院办公室副主任 省社科院党政办公室综合行秘
中测院办公室副主任 四川博览局办公室七级职员 省能源局综合处一级主任科员 省监狱管理局办公室四级主任
省中医药局办公室一级主任科
唐 薇 省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办 公室三级主任科员
任思聪 四川省国家安全厅办公室密码 办副主任
谭顺蓉 省国防科工办秘书处一级主任 科员
郭 斌 原省外事侨务办秘书处四级调 研员
程 浩 省公务员局综合处一级主任科员 袁丹丹 省档案馆办公室副主任
四川省人策的实施意见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 构,有关单位:
(六)提高药用原辅料和包装材料质量。 鼓励企业开展药用原辅料和包装材料创新创 制,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提高质量水 平。通过提高自我创新能力、积极引进国外先 进技术等措施,推动技术升级,突破提纯、质量 控制等关键技术,淘汰落后技术和产能,改变 部分药用原辅料和包装材料依赖进口的局面, 满足制剂质量需求。加强对药用原辅料和包 装材料的质量监管,定期公布对生产厂家的检 查和抽验信息。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沟通,贯 彻落实原辅料和包装材料关联审评审批制 度。强化审评审批结果运用,通过完善采购使 用政策等方式给予支持。 (责任部门:省药监局、 经济和信息化厅、科技厅、省医保局)

四川行业协同创新中心

四川行业协同创新中心

四川行业协同创新中心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创新成为了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

而在四川这片充满活力与机遇的土地上,四川行业协同创新中心正以其独特的模式和强大的影响力,为各个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川行业协同创新中心是一个汇聚了各方资源和智慧的平台,旨在促进不同行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攻克行业发展中的难题,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组织架构,更是一个充满创新活力和无限可能的生态系统。

这个中心的成立有着深刻的背景和迫切的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单一企业或机构往往难以独自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技术挑战。

行业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跨领域的合作成为了必然趋势。

四川作为我国西部的重要省份,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产业基础,但在一些关键领域仍存在技术瓶颈和创新不足的问题。

为了提升四川在全国乃至全球的产业竞争力,四川行业协同创新中心应运而生。

中心的运作模式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它通过搭建信息交流平台,让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等各方能够充分沟通和了解彼此的需求与优势。

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联合研发项目,共同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同时,中心还积极推动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促进创新成果能够快速应用于实际生产中,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人员构成方面,四川行业协同创新中心拥有一支高素质、多元化的团队。

既有来自各个行业的资深专家和技术骨干,也有充满创新思维的年轻人才。

他们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准确把握行业发展的趋势和需求。

同时,中心还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和人才培养计划,为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中心所涉及的行业领域广泛,涵盖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现代农业、新能源等多个重点产业。

在电子信息领域,中心致力于推动芯片研发、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创新,提升四川在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生物医药方面,积极开展新药研发、医疗器械创新等工作,为保障人民健康贡献力量;在先进制造领域,加强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在现代农业方面,专注于农业科技创新、农产品深加工等领域,助力乡村振兴;在新能源领域,加快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

科技创新平台模式研究

科技创新平台模式研究

科技创新平台模式研究郭源生;夏小荣;李沁雨【摘要】本次科技创新平台模式研究是为了服务于中国制造2025规划,支持地方政府中国制造2025战略措施落地,通过持续关注制造业技术创新,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重点,对当今社会的科技研发模式、转移转化模式、类似资源平台进行调研,结合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园区、科技企业的需求,以政策导向为指导,构造创新模式,引导社会各类资源集聚,助推成果转化面向市场.【期刊名称】《四川冶金》【年(卷),期】2018(040)004【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成果转化;技术研发;平台【作者】郭源生;夏小荣;李沁雨【作者单位】四川中制工业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94;四川中制工业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94;四川中制工业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9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9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重要论述,科技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本文对国内外科技创新平台研究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要素资源聚集、共享端口开放、科学研究、技术成果转化以及科技服务等方面展开调研,从产业布局、创新引导能力、创新人才以及政策环境等方面,致力于研究搭建培育战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聚集创新型人才,完善科技金融服务,宣传科技创新政策和营造科技创新氛围的创新服务平台。

1 国外科技创新平台研究国外创新平台(platform for innovation)首先出现在《走向全球:美国创新新形势》的研究报告中,该报告认为创新基础设施以及创新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包括人才和前沿研究成果的可获得性,促进理念向创造财富的产品和服务转化的法规、会计和资本条件,是创新者能够收回投资的市场准入和知识产权保护。

[1]发达国家十分强调对科技创新的宏观调控与支持,如欧盟委员会公布的战略创新协调计划支持技术平台的发展,增强欧盟的创新能力;德国建设智能服务数字化平台,为其构建智能服务数字化平台战略奠定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成都)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

简介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培育壮大我省生物医药产业,省科技厅和成都市科技局、成都高新区共同规划构建四川(成都)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平台旨在整合生物医药产业链上的有关优势资源,为生物医药研发和企业技术创新、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等提供专业、便捷、集中的技术支撑与服务。

平台下设生物医药分析检测服务、生物医药研发技术服务、生物医药成果转化服务、生物医药信息服务、生物医药投融资服务、生物医药综合服务六大子平台,提供生物医药专业的分析检测、GLP、GMP、GCP、成果孵化转化、信息、投融资、政务等一站式服务。

平台建设将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科研院所为骨干、省、市(成都市)、区(高新区)共建”的模式,立足四川、面向全国,按照开放、流动、联合、共享的机制,坚持“谁开放、谁服务、谁受益”的原则,采取“双会员制”(供需双方分别实行会员制)和平台服务专线的模式,展示供方的资源和服务信息、需方的需求信息,通过在线对接,线下服务的方式进行服务。

以下为平台下设各种子平台简介:
1、分析检测平台简介
四川生物医药分析检测平台依托四川省分析测试服务中心、成都生物与医药产业孵化园(天河园)、四川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单位组建,旨在整合生物医药仪器设备资源,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为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提供开放、共享的仪器设备和分析检测服务。

仪器设备共享将覆盖企业从启动研发项目到中试生产前的全部仪器设备使用需求,包括分析仪器、测试仪器、检测仪器和高端精密仪器设备等。

分析检测项目涉及生物医药领域的各个方面,包括食品类、医药类、环境类及其他相关检测项目,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全面专业快捷的检测服务。

2、新药研发平台简介
四川(成都)生物医药新药研发平台涵盖了新药从研发到产品上市所必须的安全性评价、中试生产和药物临床试验等服务。

安全性评价以成都华西海圻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国家成都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心为主导,联合四川省天然药物研究所(三勒浆)和四川抗生素研究所,为广大企业提供符合GLP标准的新药安全性评价服务。

中试生产包括成都生物与医药产业孵化园(天河园)和四川大学国家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的13条中试生产线。

药物临床服务由华西医院牵头,联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六家医院,开展符合GCP标准的药物临床试验。

平台由政府主导,企业运营,致力于为中小制药企业提供全面的,优先的,优惠的新药研发服务。

3、成果转化平台简介:
四川省生物医药成果转化平台依托四川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成都生物与医药产业孵化园(天河园)、西南联合产权交易、四川省科技成果研究档案馆等组建,平台旨在整合资源,为全省生物医药企业提供共享的技术到成果、成果到产品、产品到商品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服务。

平台发布和收集相关专业消息,提供科技成果的鉴定、登记、成果评估、技术产权交易、成果孵化、资金引入、入园服务等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

为广大中小生物医药企业建立多种沟通和展示渠道,并且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平台规划和操作模式。

4、信息服务平台简介:
四川省生物医药信息服务平台依托成都生物与医药产业孵化园(天河园)、中科院成都分院科技文献中心和四川省科技情报研究所等单位组建,旨在通过整合生物医药相关数据、文献等信息资源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涵盖生物医药产业链各个环节所需要的科技文献、专利成果等数据、信息,并提供科技查新、文献查询、专利查询、设备查询、设备共享、专家咨询、最新研究动态、专项规划等情报咨询服务。

平台通过技术攻关,实现在平台网站同时登陆多个数据库和共享多家信息中心的资源,具有生物医药信息全、获取快和集中的优点。

5、投资融资平台简介:
四川省生物医药投融资服务平台依托成都生物与医药产业孵化园(天河园)、成都银行科技支行、四川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四川省科技金融中心等组建。

平台设立融资担保、投资、服务三大中心,为企业提供全面的投融资及相关服务。

促进企业项目与资金的及时、有效对接,缩短融资时间,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

解决企业初创、研发、发展等过程中的资金及管理服务需求,积极推进培育企业上市。

6、综合服务平台简介:
四川省生物医药综合服务平台依托成都生物与医药产业孵化园(天河园)、四川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新区技术创新服务中心等专业服务机构,为全省生物医
药企业提供各种政务(包括创业咨询和辅导、高新技术企业认证、项目申报、法律事务和人才引进等专业化服务)对接服务,搭建企业与政府对接的桥梁。

平台建设的作用与意义
建设四川省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是四川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新兴战略产业的重要举措,是鼓励企业创新、应对危机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平台。

平台建设瞄准产业发展的共性需求,促进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优势互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企业科技创新成本和风险;促进创新资源、优秀项目和高端人才的集聚;把四川省打造成中国生物医药研发、产业聚合高地,创立四川生物医药科技品牌;提升四川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能促进四川生物医药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1、资源整合,降低成本通过平台可以有效地整合四川省内生物医药行业资源,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节省研发过程中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而降低企业的成本。

2、加强产学研的有效链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四川省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整合四川省内生物医药行业的科研与生产资源,搭建一个贯穿生物医药产品研发、小试、中试、产业化、销售等完善的产业链服务平台。

为中小型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交流、信息传递、科研文献供应、成果推广、资源共享、政策咨询等服务,从而降低企业在人力物力投入成本,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

3、提高自主研发力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四川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是提升四川生物医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

平台提供公开、共享的仪器设备;提供公共检测、研发技术支撑、信息交流等服务,促进新药研制自主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

4、减少流通环节,优化供需双方的交易流程四川生物医药服务平台按照企业需求,与资源管理方直接对接,并提供需求方相关信息。

平台依托网上贸易社区,向希望通过电子商务进行采购的客商推荐供应商,帮助供应商获得订单,压缩流通渠道,释放利润,使生产与消费环节尽可能的接近。

5、规范市场操作,促进相关行业的科学管理能力聚焦新兴产业,优化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以“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省市区共同推进”的模式,通过机制创新,盘活四川省内的产、学、研、政各方资源,建立一个遵循国际技术规范,共享网络信息系统,国内领先、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规范新药筛选、研发、中试、新药报批、生产、销售等环节的操作流程,促进相关行业科学管理。

主要功能
平台由6个子平台提供服务,即生物医药分析检测服务、生物医药研发服务、成果转化服务、生物医药信息服务、生物医药综合服务、投融资服务。

1、生物医药分析检测服务子平台重点为生物医药企业药物研发提供开放、共享的大型科学仪器的信息、分析检测、仪器共享服务。

2、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子平台重点是为生物医药研发和基础研究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完善研发、创新、孵化、中试等主体功能建设,包括符合GMP规范的中试车间、新药安全性评价(GLP)、临床前用药研究以及新药临床研究实验(GCP)等。

3、生物医药成果转化服务子平台重点为生物医药企业的产品上市前和销售推广做系列服务工作,包括成果供需对接、成果评价、资金引入、技术服务支撑、市场策划与宣传展示等成果转化与承接服务体系。

4、生物医药信息服务子平台通过整合相关各类数据资源,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涵盖产学研各个环节所需要的科技文献、专利成果等电子数据,并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科技查新、最新研究动态、专家库、专项规划等情报咨询服务。

5、生物医药综合服务子平台主要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认证注册、企业孵化、企业信息化建设、人才引进与培训、联合培养、学术交流、专家信息、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等相关综合服务。

6、生物医药投融资服务子平台主要依托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园、成都科技银行等机构,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投资咨询、银行贷款、融资担保与项目资金申报等代理服务,为企业募集发展资金提供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