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人口区域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人教A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综合题专题训练 (23)(含答案解析)

人教A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综合题专题训练 (23)(含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综合题专题训练 (23)一、综合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0分)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示意2017年我国部分省份+直辖市发展潜力。

其中气泡大小表示近一年的人口增量,气泡越大,增量越大,空心气泡表示人口减少。

灰色气泡表示人口规模较大居全国前列,但老龄化现象却较突出,城镇化率并不高(低于全国平均城镇化率水平)的省份。

(1)分析灰色气泡表示的省市老龄化现象突出的主要原因。

(2)推测空心气泡表示的省区2017年人口转为负增长的主要原因。

(3)说明安徽省常住人口增量上升显著的原因。

2.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2015年9月,联合国发布数据称,欧洲将迎来“战后最大难民潮”。

源源不断的难民主要来自叙利亚、利比亚等战争、局势动荡地区。

据了解,此次难民潮有大批难民选择前往德国。

德国的经济发达,当前人口出生率和失业率都很低,政府和民众对难民持欢迎态度。

(1)分析大量叙利亚难民选择到德国避难的原因。

(2)分析大量难民涌入将会对德国带来哪些影响。

3.麻涌镇地处珠江入海口,广州市与东莞市的交界处,以麻涌为中心,一小时即可到达珠江三角洲各大城市。

麻涌人口约11万,其中外来人口3万多。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依托港口,引进外资企业近200家,经济建设取得飞速发展。

⑴比较说明广州、东莞、麻涌三个城镇的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大小目前,东莞200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能够开发利用的所剩不多;东莞的1200万人口中1000多万是流动人口,社会管理难度很大;东莞的产值很高,但污染也很厉害。

⑵简述大量人口流入东莞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⑶简述东莞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争雄之时,蜀丞相诸葛亮挥师南下擒孟获后,见攀枝花悬崖峭壁,草木不生,仰天叹曰:此地粮草无补,屯兵险矣!急忙撤兵而返。

如今,攀枝花市辖三区两县,面积七千多平方公里,人口一百二十余万人。

2017年人口研究报告

2017年人口研究报告

2017年人口研究报告2017年8月目录一、当你老了,世界会是怎样 (4)(一)过去:2010年前新中国的人口变迁 (5)1、1949-1952年提倡生育阶段 (5)2、1953-1963年节育思想萌芽和政策反复阶段 (7)3、1964-1982 年全国计划生育政策加强阶段 (8)4、1882-2010年,计划生育地方落实阶段 (10)(二)现在:用生育率和死亡率预见未来 (13)1、预测已经出生人口的未来 (16)2、预测未来将要出生的人口 (18)3、整合出生和死亡,全面预测人口 (25)(三)未来:老龄化势不可挡 (26)二、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 (32)(一)鼓励生育 (33)(二)移民 (36)(三)产业溢出 (36)(四)推迟退休 (37)(五)发展人工智能 (39)人口研究:过去现在和将来。

我们用同期群构成法预测人口,过去的人口决定现在的人口,现在的人口决定未来的人口,所以人口分析需要从过去开始。

过去:2010 年前新中国的人口变迁。

我国2010 年前的人口变迁主要经过四个阶段:1949-1952 年的提倡生育阶段,1953 到1963 的节育思想萌芽和政策反复阶段,1964-1982,全国计划生育思想稳固阶段,1982-2010,计划生育地方落实阶段。

这四个阶段计划生育政策从讨论、到确定再到强制执行,是逐渐“由松变紧”的过程。

未来:老龄化势不可挡。

调整数据后得到我国人口高峰期在2029 年,人口最多达到14.4945 亿。

2017 年我国抚养比是0.5,意味着每两个劳动力合力抚养一个人,但是到2050 年抚养比接近0.9,意味着一个劳动力就要抚养将近一个人。

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

鼓励生育。

长远来看,社会加权总和生育率保持在2 附近对我国最为有利。

移民。

如果我国要保持10%的老龄化比率,在2050 年的时候需要引入将近25 亿处于劳动年龄的移民,或者移出2.5 亿老龄化人口。

产业移出。

四川省人口老龄化与健康养老调研分析报告(毕业论文)

四川省人口老龄化与健康养老调研分析报告(毕业论文)

四川省人口老龄化与健康养老调研分析报告目录一、四川省人口老龄化现状 (1)(一)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 (1)(二)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明显超过城镇 (2)(三)高龄老年人口增速快,区域差异大 (3)(四)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多 (5)(五)未来老年人口将持续增加 (5)二、健康养老总体状况 (6)(一)健康养老发展的主要特点 (6)(二)健康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 (10)三、建议 (13)(一)加快构建多层次健康养老服务体系 (13)(二)加快培养医养结合专业人才,努力稳定护理人才队伍 (13)(三)加快整合现有资源,推动医养结合更大发展 (14)(四)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养老保险参保率 (15)(五)不断改善老年群体的生活待遇 (15)目前四川省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老年人口规模急剧扩大。

随着老年人口总量特别是高龄、失能半失能和慢性病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老年人健康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由于传统的老年人养老模式如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社会养老等普遍存在有养无医、医养分离等问题,难以满足老年人不断增加的健康养老需求,大力实施医养结合型健康养老模式已势在必行。

一、四川省人口老龄化现状(一)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2017年四川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75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1.09%,比2016年的21.05%提高了0.0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15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3.94%,比2016年的13.77%提高了0.17个百分点。

同2010年相比,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增加440.01万人,年均增加62.86万人,年均增长4.22%,占常住人口的比重提高了4.79个百分点,7年平均每年提高0.6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增加276.45万人,年均增加39.49万人,年均增长3.98%,占常住人口的比重提高了2.99个百分点,7年平均每年提高0.43个百分点。

同全国相比,2000年四川省60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重仅分别比全国高0.58和0.49个百分点,2017年则分别比全国高3.79个和2.55个百分点。

北京市出生率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2000-2017年的数据实证分析

北京市出生率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2000-2017年的数据实证分析

交流Experience ExchangeI G I T C W 经验264DIGITCW2020.050 引言人口是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人口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口总量增长的势头减弱;人口结构性问题突出;人口性别比居高难下,人口均衡发展的压力增大。

本文以北京市为例分析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因素并更好地了解出生率波动的原因以及控制人口出生率。

21世纪以来人口出生经济学者,并且研究的角度对和研究方法也各有倾向。

本文结合不同研究学者的方法和角度综合考虑。

选取多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1 变量选取和模型设定及数据样本1.1 变量选取本文主要选取了人口、社会经济发展、教育、生育政策、社会保障等相关指标,并选取我国北京市2002-201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影响出生率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选取出生率BIRTH 作为被解释变量,再建立模型时所选择的解释变量为:(1)人口指标:少年儿童抚养比AYDR ,老年人口抚养比AEDR ;(2)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PCGDP ,居民消费水平PCL ;(3)教育指标:6岁及6岁以上大专及以上人口数占比JC ,6岁及6岁以上高中人口数占比SHC ;(4)医疗指标:每十万人拥有的医疗机构数MI ,医疗机构的对数形式lnYL ;(5)社会保障指标:领取失业保险人数UI 。

其中,模型将人口抚养比分为少年儿童抚养比和老年人口抚养比,更加细致也更加方便体现出不同方面的影响大小。

1.2 模型设定及数据来源根据上述的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设定模型如下:BIRTH t =α1+α2 AYDR t +α3 AEDR t +α4 lnPCGDP t +α5 lnFE t +α6 JC t +α7 SHC t +α8 UI t +α9 MI t +u t (1)BIRTH t =α1+α2 AYDR t +α3 AEDR t +α4 lnPCGDP t +α5 lnFE t +α6 SHC t +α7 MI t +u t (2)BIRTH t =α1+α2 AYDR t +α3 AEDR t +α4 lnPCGDP t +α5 SHC t +α6 MI t +u t (3)BIRTH t =α1+α2 AYDR t +α3 AEDR t +α4 lnPCGDP t +α5 lnCR t +α6 SHC t +u t (4)BIRTH t =α1+α2 AYDR t +α3 AEDR t +α4 lnPCGDP t +α5 lnCR t +α6 JC t +u t (5)其中,下标t 代表时间,α为截距中的常数项部分,ut 为随机扰动项。

人教A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综合题专题训练 (16)(含答案解析)

人教A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综合题专题训练 (16)(含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综合题专题训练 (16)一、综合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0分)1.根据下表数据和“我国城乡人口迁移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某年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增长指标(%)自然增长率总增长率北京市-0.015 5.292河南省0.5640.562(1)北京市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高,说明其人口数量变化主要由于________引起的。

(2)描述北京市人口增长模式特点。

(3)简述河南省人口迁移的方向及主要影响因素。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据第六次人口普查信息,安徽在近年来户籍人口中到省外务工人数日益增加,外出务工人口占户籍人口比例约13.3%。

目的地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人口迁移主要流向及流动规模图。

(1)结合材料分析安徽成为劳务大省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说出人口主要迁移方向,并分析其原因(3)图中人口迁移可能给迁入地带来的影响3.图1为“某城市规划简图”,图2为近年该城市统计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该市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1)在城市规划图中,图例②表示的功能区最可能是________,a、b、c、d四地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

(2)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合适建设钢铁工业基地的是________地,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右图反映该城市目前发展的人口优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新疆各区域环境承载力存在巨大差异,其中准噶尔盆地南部最高,其次为伊犁河谷、塔里木盆地北部、准噶尔盆地北部、塔里木盆地西部、东疆地区,塔里木盆地南部最低。

(1)分析准噶尔盆地南部环境承载力最高的原因。

(2)为提高塔里木盆地南部的环境承载力,当地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3) 在新疆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为32人/km2,目前已达13人/km2,有人认为“为促进该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不宜限制人口”,但对人口环境学颇有研究的赵先生却认为这种看法不妥,试为赵先生的说法提供依据。

广西人口数据统计

广西人口数据统计

2017 年广西人口数据统计经广西统计局数据统计,2017 年末,广西常住人口4885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7 万人,增长0.97%;出生人口81.7 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5.14 ‰;死亡人口31.6万人,人口死亡率为 6.22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92 ‰。

从性别结构看,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2535.8万人,女性人口2349.2 万人,常住人口性别比为107.9 (以女性为100)。

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2404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8 万人;乡村常住人口248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1 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为49.21%,比上年末提高 1.13 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2011 年-2017 年广西常住人口数量不断攀升,并且从2014开始,常住人口增速也不断提高。

2011 年广西常住人口仅4645 万人,到2017 年人口数量增至4885 万人,累计增加了240万人。

数据来源:广西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数据来源:广西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2017年广西出生人口81.7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5.14 ‰;死亡人口31.6万人,人口死亡率为 6.22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92 ‰。

从人口出生率来看,从2011-2016年广西人口出生率比较平稳,2017 年出生率出现明显的增势,首次突破15‰。

同时人口死亡率在2017 年相比上一年略有增长,但仍然延续近几年水平。

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2017 年也有很大的突破,自然增长率为8.92 ‰,成为历年来最高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简介中商产业研究院是深圳中商情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下辖的研究机构,研究范围涵盖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金融、新消费、大健康、“互联网+”等新兴领域。

公司致力于为国内外企业、上市公司、投融资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提供各类数据服务、研究报告及高价值的咨询服务。

中商行业研究服务内容行业研究是中商开展一切咨询业务的基石,我们通过对特定行业长期跟踪监测,分析行业需求、供给、经营特性、盈利能力、产业链和商业模式等多方面的内容,整合行业、市场、企业、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全面客观的剖析当前行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进出口情况和市场需求特征等,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各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各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准确分析与预测。

2017年广州各区人口大数据分析

2017年广州各区人口大数据分析

2017年广州各区人口大数据分析正文:1.引言人口大数据分析是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数据,揭示和解读人口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为决策和社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本文将对2017年广州各区的人口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以帮助了解广州市人口的分布、结构和变化情况。

2.数据收集和整理本文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自广州市相关部门公开的数据统计报告和调查数据。

数据收集范围包括人口数量、性别比例、年龄结构、人口迁移等方面的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加工,我们可以得出对广州各区人口情况的分析结果。

3.人口数量分析3.1 广州市总人口数量根据2017年的数据统计,广州市总人口数量为X万人,较去年增加了万人,增长率为X%。

3.2 各区人口数量排名广州市各区人口数量排名前三的区别为区、区、区,分别为X万人、X万人、X万人。

3.3 人口密度根据总人口数量和广州市的面积,可以计算出广州市的人口密度为人/平方千米。

4.人口结构分析4.1 性别比例统计数据显示,广州市男女比例约为:,男性人口略多于女性人口。

4.2 年龄结构广州市的年龄结构呈现出趋势,年轻人口占比较高,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

4.3 婚姻状况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广州市的未婚人口比例为%,结婚人口比例为%。

5.人口迁移分析5.1 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比例根据数据统计,广州市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流动人口占比为%。

5.2 流入和流出人口数量广州市的流入人口数量为万人,流出人口数量为万人,净流入人口数量为万人。

5.3 迁徙热门区域数据显示,广州市的迁徙热门区域主要集中在区、区、区。

6.法律名词及注释6.1 人口普查法人口普查法是指国家对人口进行普查的相关法律法规,目的是为了获取人口信息和统计数据。

6.2 居住证管理办法居住证管理办法是指根据居民居住地与户籍地不一致的实际情况,出台的管理居住证的法规。

附件:附件1.2017年广州各区人口数据统计表附件2:广州市人口普查法相关文件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人口普查法:人口普查法是国家对人口进行普查的法律法规,目的是为了获取人口信息和统计数据。

甘肃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3年数据分析报告2020版

甘肃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3年数据分析报告2020版

甘肃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3年数据分析报告2020版甘肃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3年数据分析报告2020版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口问题一直是各个地区关注的焦点。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是衡量一个地区人口状况和发展趋势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基于甘肃省近三年的数据,对甘肃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进行分析。

I. 甘肃省人口出生率人口出生率是指每年千分之一人口中新生儿的数量。

下面是甘肃省近三年的人口出生率数据:2017年:11.05‰2018年:10.97‰2019年:10.82‰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在过去的三年中,甘肃省的人口出生率呈现稳定的下降趋势。

由2017年的11.05‰下降至2019年的10.82‰,即3年间下降了0.23个千分点。

这说明甘肃省的生育率逐渐降低,人口自然增长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

II. 甘肃省人口死亡率人口死亡率是指每年千分之一人口中去世人数的数量。

以下是甘肃省近三年的人口死亡率数据:2017年:6.45‰2018年:6.52‰2019年:6.67‰从数据中可以看出,甘肃省的人口死亡率在过去的三年中呈现了略微上升的趋势。

从2017年的6.45‰上升至2019年的6.67‰,即3年间上升了0.22个千分点。

这表明甘肃省的死亡率有所增加,人口健康状况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

III. 甘肃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每年千分之一人口中出生人数与死亡人数之差的比例。

以下是甘肃省近三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数据:2017年:4.60‰2018年:4.45‰2019年:4.15‰从数据中可以看出,甘肃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过去的三年中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从2017年的4.60‰下降至2019年的4.15‰,即3年间下降了0.45个千分点。

这意味着甘肃省的人口自然增长速度逐渐减缓,人口增长态势不容乐观。

IV. 数据分析与结论通过对甘肃省近三年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甘肃省的人口出生率稳中有降。

浙江省舟山市市区土地面积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浙江省舟山市市区土地面积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浙江省舟山市市区土地面积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序言本报告针对舟山市市区土地面积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进行深度分析,并对土地面积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主要指标即土地面积,年末常住人口等进行了总结分析。

借助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的了解舟山市市区土地面积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整体状况,从全面立体的角度了解舟山市市区土地面积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现状,把握行业前景。

本报告借助权威多维度数据分析,客观反映当前舟山市市区土地面积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趋势、规律以及发展脉络,相信对了解舟山市市区土地面积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现状具有极高的参考使用价值,亦对商业决策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舟山市市区土地面积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分析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数据公正、客观。

目录第一节舟山市市区土地面积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现状 (1)第二节舟山市市区土地面积指标分析 (3)一、舟山市市区土地面积现状统计 (3)二、全省土地面积现状统计 (3)三、舟山市市区土地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比重统计 (3)四、舟山市市区土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舟山市市区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省土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省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舟山市市区土地面积同全省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舟山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指标分析 (7)一、舟山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现状统计 (7)二、全省年末常住人口现状统计分析 (7)三、舟山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占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比重统计分析 (7)四、舟山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舟山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省年末常住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省年末常住人口(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舟山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同全省年末常住人口(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图表目录表1:舟山市市区土地面积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1)表2:舟山市市区土地面积现状统计表 (3)表3:全省土地面积现状统计表 (3)表4:舟山市市区土地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比重统计表 (3)表5:舟山市市区土地面积(2016-2018)统计表 (4)表6:舟山市市区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省土地面积(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省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舟山市市区土地面积同全省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舟山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省年末常住人口现状统计表 (7)表12:舟山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占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比重统计表 (7)表13:舟山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2016-2018)统计表 (8)表14:舟山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省年末常住人口(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省年末常住人口(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舟山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同全省年末常住人口(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0表17:舟山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同全省年末常住人口(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第一节舟山市市区土地面积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现状舟山市市区土地面积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8年):表1:舟山市市区土地面积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第二节舟山市市区土地面积指标分析一、舟山市市区土地面积现状统计表2:舟山市市区土地面积现状统计表二、全省土地面积现状统计表3:全省土地面积现状统计表三、舟山市市区土地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比重统计分析表4:舟山市市区土地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比重统计表四、舟山市市区土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表5:舟山市市区土地面积(2016-2018)统计表五、舟山市市区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表6:舟山市市区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六、全省土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表7:全省土地面积(2016-2018)统计表七、全省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表8:全省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八、舟山市市区土地面积同全省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表9:舟山市市区土地面积同全省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表(比上年增长%)第三节舟山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指标分析一、舟山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现状统计表10:舟山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现状统计表二、全省年末常住人口现状统计分析表11:全省年末常住人口现状统计表三、舟山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占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比重统计分析表12:舟山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占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比重统计表四、舟山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表13:舟山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2016-2018)统计表五、舟山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2017-2018)变动分析表14:舟山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六、全省年末常住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表15:全省年末常住人口(2016-2018)统计表七、全省年末常住人口(2017-2018)变动分析表16:全省年末常住人口(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八、舟山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同全省年末常住人口(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表17:舟山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同全省年末常住人口(2017-2018)变动对比表(比上年增长%)年份舟山市市区变动值总值变动值。

2017年中国人口数量统计

2017年中国人口数量统计

2017年中国人口数量统计我们国家的人口总数一直都是一个谜一样的存在,那么中国2017年人口到底有多少呢?以下是店铺整理了2017年中国人口数量,一起来了解吧。

2017年中国人口数量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出生人口1786万人,比上年多增131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95‰;死亡人口977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0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86‰,比上年提高0.9个千分点。

对于广大单身一族来说,这些数据中可能蕴藏了一个重大利好!“单身”人数又减少了上述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从性别结构看,截至2016年年底,男性人口70815万人,女性人口67456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98(以女性为100)。

将男性人口数减去女性人口数,会得到3359万的差值,如果假定每一对男女都会结为夫妻,那么这3359万人就会成为当之无愧的“单身”。

而在网上,“3000万单身”时不时就会成为热门词。

不过好消息是,与2015年(3366万)相比,2016年的男女人口差距略微缩小了7万;男女性别比也从105.02降至104.97。

小编梳理往年数据发现,自2010年以来,男女人口差距已连续6年缩小,而男女性别比则是连续7年降低。

仅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单身”的数量在减少,每年都有几万单身汉顺利脱单。

不过,2016年的变化与全面二孩政策的关系有多大呢?此前,各方曾预测,全面两孩政策落实后,将会出现一个生育堆积集中释放的高峰,预想增加的人口数量从几百万到上千万不等。

但一财网指出,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全面两孩第一年的实施效果并不乐观。

预想中增加数百万出生人口的情景并没有出现,仅比2015年1655万出生人口总量增加了131万人。

从此次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尚无法确定去年出生人口中二孩的数量到底是多少。

但是根据此前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出生人口动态监测课题组的预测,去年出生人口中二孩的数量有可能超过一孩,出生人口数量将超过1800万。

城市圈人口分布规律

城市圈人口分布规律

城市圈人口分布规律
城市圈人口分布体现了多种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作用,包括经济发展、政策和规划、自然地理条件等。

了解城市圈人口分布的特点和规律有助于更好地制定城市规划和政策,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圈人口分布规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社会、自然等条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人口分布规律:
1.集聚性分布:大多数人口集中在城市和城市周边地区,形成城市群和都市圈。

这是城市化的结果,与城市提供的就业、教育、医疗和其他资源有关。

2.沿海和河流分布:沿海地区和河流流域通常有更高的人口密度,这些地区通
常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这是因为它们更适合农业、渔业和工业,以及交通和贸易。

3.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人口稀少: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通常人口稀少,这些地
区的自然条件较为恶劣,不适合人类居住。

另外,对于特定城市或城市圈,人口分布还可能受到城市规划、交通状况、产业布局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一些大城市可能会经历由中心向周边扩散的过程,形成多中心的城市结构;而一些小城市则可能呈现单核心的发展模式。

城市圈人口分布规律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对于城市规划者和政策制定者来说,了解人口分布规律有助于更好地规划城市发展和布局,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中国人口结构发展分析报告

中国人口结构发展分析报告

中国人口结构发展分析报告2021年7月老龄化与少子化是中国经济发展躲不开的两个话题。

“二胎”全面放开的剧本还历历在目,“三孩”时代的大幕就已经拉开,站在台上我们既看到少数派的跃跃欲试,也看到群演广泛的彷徨与疑惑。

对于“三孩”放开效果如何,我们认为核心是后续配套政策支持力度。

在上一篇人口报告中(《人口“危机”迫在眉睫?政策须调整——经济中长期问题系列之一(20210226)》),我们讨论了全面放开生育刻不容缓,本篇报告我们将从中国人口大背景,到不婚不育背后的成因探索,再到未来人口问题背后的喜与忧,全方位解读中国的“三孩”时代。

1. “三孩”放开的人口大背景1.1. 中国人口问题本质是年龄结构问题和生育问题国君宏观团队在2018年的报告《人口“通缩”时代正在拉开大序幕(20181226)》中已经开始强调人口通缩大势已成。

我们不否认,中国人口质量的工程师红利将不断释放,但中国人口问题依然有两个维度形势严峻,一方面是存量人口的年龄结构恶化,另一方面是增量的新生儿数量不足,即老龄化与少子化的冲击。

年龄结构方面,总人口抚养比面临快速上升,老人抚养比会迅速赶超少儿抚养比,中年人的压力将逐渐从养“小”过渡到养“老”。

根据2019年抽查数据,中国待退休人口数量众多,年龄位于45~59岁的人口占比高达24%,而0~14岁的青少年占比仅为16.8%,这种人口结构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进一步恶化。

当前中国的总人口抚养比还在41.5%左右这样一个较低的位置,但是未来将持续上升,并在2032年左右突破50%,正式走出人口红利期。

其中少年抚养比将缓慢下滑,而老年抚养比将呈现快速上升的走势,并在2025年左右超越少年抚养比,老龄化问题愈发凸显。

图1:中国各年龄段分性别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数据来源:Wind,国家统计局,市场研究部图2:总人口抚养比预计将在2032年左右超过50%,正式走出人口红利期数据来源:Wind,国家统计局,市场研究部生育方面,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 年出生人口1200 万,创1963 年以来新低,1.3的总和生育率创实施全面二孩以来新低,主要经济体中仅略高于韩国。

2017年广州各区人口大数据分析

2017年广州各区人口大数据分析

2017年广州各区人口大数据分析2017年广州各区人口大数据分析1:引言在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中,人口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指标,对于决策、社会管理和市场预测都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分析了2017年广州各区的人口数据,为、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了一个全面的人口概况和趋势分析,以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2:数据来源和方法本文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自广州市统计局、人口普查数据和其他相关和研究机构的公开数据。

我们采用了数据收集、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的方法,通过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加工和分析。

3:广州各区人口总体概况3.1 广州市总人口根据2017年广州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广州市总人口为X万人,较上一年增长X%。

3.2 各区人口规模及增长趋势3.2.1 天河区根据数据显示,天河区2017年的人口为X万人,较上一年增长X%。

3.2.2 越秀区根据数据显示,越秀区2017年的人口为X万人,较上一年增长X%。

3.2.3 海珠区根据数据显示,海珠区2017年的人口为X万人,较上一年增长X%。

(以下省略,各区按相同的格式进行分析)4:人口结构分析4.1 性别比例数据显示,广州市男女人口比例为X:Y。

4.2 年龄结构根据数据显示,广州市各年龄段的人口分布情况如下:0-14岁:X%15-64岁:Y%65岁及以上:Z%5:户籍情况分析5.1 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比例根据数据显示,广州市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X%,流动人口占总人口的Y%。

5.2 户籍类型分布根据数据显示,广州市户籍类型分布如下:农村户籍:X%城镇户籍:Y%其他:Z%6:人口流动分析6.1 迁入与迁出情况根据数据显示,2017年迁入广州市的人口为X万人,迁出广州市的人口为Y万人。

6.2 人口流动原因分析根据数据显示,广州市人口流动主要原因有就业、学习、婚姻迁移等。

7:社会保障与人口老龄化问题7.1 社会保障覆盖率根据数据显示,广州市社会保障覆盖率为X%。

其中,养老保险覆盖率为Y%,医疗保险覆盖率为Z%。

我国人口分布区域差异分析

我国人口分布区域差异分析

黑龙江科学HEILONGJIANGSCIENCE第12卷第2期2021年1月Vol. 12Jan.2021我国人口分布区域差异分析李月(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150028)摘要:为了解近几年我国人口分布的变化情况及区域差距,选取了 2013*2017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与直辖市的常住人口数据,结合Amois 与Geoda 技术,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对全国人口进行区域分布研究。

利用等间隔法将人口密度分成7个等级,发现近几 年我国的人口分布仍处于不平衡状态,西南地区人口密度有所上升。

通过Moan 散点图与LISA 聚类图发现,全国人口分布存在空 间自相关性,"低一低”类型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以及西南地区,"高一高”类型主要分布在华东沿海地区。

关键词:人口 '分布'空间自相关'区域差异中图分类号:C924. 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 -8646(2021)02 -0042 -03Analysis of Population Distrinution Regional Differeecc in C+inaLoYue( Haebon UnoeeesotyoeCommeece , Haebon 150028, Chona )Abstract : In order to know th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change situation and regional 4:00X0 in recent years in China,pe —nanent resident population data of 31 provinces , municipalities and municipalities directly under the central yovemment eeom2013 to2017 osseected , and theough combonongwoth Aecgosand Geodatechnoogy , eegoona1dosteobutoon oenatoona1population is researched through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Density of population is divided into 7 degrees through using uniformly -spaced method. It is found that, in recent years ,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in China is still in unbalanced state ,and density of population o f the Southwest Region increases. Through Moran scatter diagram and LISA cluster diagram , it is fund that spatial autocooelation e xists in population distrilution in China. % Low-low ” type mainly distributes in the Northwest and Southwest Distect , and % Highfigh" type mainly distributes in East China coastal regions.Key wors : Population ; Distribution ; Splial autocorrelation ; Regional 4—0X0人口分布对于城市的发展极为重要,研究人口的 区域差异,探索与其他因素的联系对于一个城市的经济、环境、资源等可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量文献研究范围主要选取全国与区域作为研究对象[1],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研究尺度多数基于省级数据、地市级数据,少数研究用到了县级数据。

2017年全国人口男女性别比例数据分析

2017年全国人口男女性别比例数据分析

2017年全国人口男女性别比例数据分析
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男性人口71137万人,女性人口67871万人,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多3266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81(以女性为100)。

目前中国总人口男女比例已连续12年下跌。

人口性别比正在持续下降
2017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900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37万人。

2017年男性人口71137万人,女性人口67871万人,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多3266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81(以女性为100)。

据悉,自2006年以来,中国男女比例失衡状况逐年缓解,总人口男女比例已连续12年下跌。

男女人口数量差从2006年的4008万人,减少到2017年的3266万人。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我国人口性别比正在持续下降,同时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也在下降。

据悉,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自2009年以来实现了连续第七次下降,从119.45降至2015年的113.51。

在正常的自然情况下,出生性别比应介于103和107之间。

我国已经远远超出这一数据。

我国目前仍是世界上出生人口性别结构失衡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波及人口最多的国家。

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继续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到2030年,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实现自然平衡。

为了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现象,中国出台了多项整治政策,并加强宣传,但是在人口性别比实现自然平衡的道路上,中国还是任重道远。

城市公共服务可及性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的影响——基于2017_年CMDS_数据的实证分析

城市公共服务可及性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的影响——基于2017_年CMDS_数据的实证分析

Operations Research and Fuzziology 运筹与模糊学, 2023, 13(3), 1769-1777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orf https:///10.12677/orf.2023.133177城市公共服务可及性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的影响——基于2017年CMDS 数据的实证分析王雅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上海收稿日期:2023年4月14日;录用日期:2023年6月9日;发布日期:2023年6月16日摘 要以农民工为主的流动人口增加,城市公共服务的需求被进一步加大,作为提升社会融合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可及性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服务供给同民众需求的匹配度,符合当前我国城市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和均等化的理论内涵。

本文利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城市公共服务可及性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影响,为政府积极干预新生代农民工甚至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提供了有益参考。

研究发现,总体而言,城市公共服务可及性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合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在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健康项目的了解、本地建立健康档案、公共信息获取渠道的数量、公共信息获取渠道的能力都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合有显著影响;同时分样本研究结果发现,城市公共服务可及性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的影响具有群体异质性,中部、西部、东部城市样本的影响不同。

关键词城市公共服务,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The Impact of Urban Public ServiceAccessibility on the Social Integration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CMDS Data in 2017Yameng WangSchool of Management,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ShanghaiReceived: Apr. 14th , 2023; accepted: Jun. 9th , 2023; published: Jun. 16th , 2023王雅萌AbstractWith the increase of floating population, mainly migrant workers, the demand for urban public services has been further increased.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ns to improve social integration, the accessibility reflects the matching degree of service supply and people’s demand to a certain extent, which conforms to the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of supply-side reform and equalization of Chinese urban public services at present. Based on the dynamic monitoring survey data of China’s floating population in 2017, this paper empirically tests the impact of the accessibility of urban public services on the social integration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providing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government to actively intervene in the social integration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and even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general, the accessibility of urban public services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social integration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Specifically, the understanding of national basic public health programs, the establishment of local health records, the number of public information access channels, and the ability of public information access channels all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social integration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At the same time, the results of the sub-sample study show that the influence of urban public service accessibility on the social inte-gration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has group heterogeneity,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central, western and eastern urban samples is different.KeywordsUrban Public Service,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Social Integration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licenses/by/4.0/1. 引言我国在快速推进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大规模人口流动现象,即大量户籍为农村但离开乡土,进入城市务工或经商的农村流动人口急剧增多,以农民工为绝大多数的流动人口是中国城镇化中“半城市化”产物。

湖北省武汉汉南区户籍人口数量和常住人口数量3年数据分析报告2020版

湖北省武汉汉南区户籍人口数量和常住人口数量3年数据分析报告2020版

湖北省武汉汉南区户籍人口数量和常住人口数量3年数据分析报告2020版报告导读本报告针对武汉汉南区户籍人口数量和常住人口数量现状,通过数据分析为大家展示武汉汉南区户籍人口数量和常住人口数量现状,趋势及发展脉络,为大众充分了解武汉汉南区户籍人口数量和常住人口数量提供重要参考。

武汉汉南区户籍人口数量和常住人口数量数据分析报告对关键因素户籍人口数量,常住人口数量等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进行了深入研究。

武汉汉南区户籍人口数量和常住人口数量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此报告需注明出处。

报告力求做到精准、公正,客观,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科学得出。

相信武汉汉南区户籍人口数量和常住人口数量数据分析报告能够帮助大众更加跨越向前。

目录第一节武汉汉南区户籍人口数量和常住人口数量现状 (1)第二节武汉汉南区户籍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3)一、武汉汉南区户籍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3)二、全省户籍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3)三、武汉汉南区户籍人口数量占全省户籍人口数量比重统计 (3)四、武汉汉南区户籍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4)五、武汉汉南区户籍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4)六、全省户籍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5)七、全省户籍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5)八、武汉汉南区户籍人口数量同全省户籍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武汉汉南区常住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7)一、武汉汉南区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7)二、全省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三、武汉汉南区常住人口数量占全省常住人口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四、武汉汉南区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8)五、武汉汉南区常住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8)六、全省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9)七、全省常住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9)八、武汉汉南区常住人口数量同全省常住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10)图表目录表1:武汉汉南区户籍人口数量和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1)表2:武汉汉南区户籍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3)表3:全省户籍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3)表4:武汉汉南区户籍人口数量占全省户籍人口数量比重统计表 (3)表5:武汉汉南区户籍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表 (4)表6:武汉汉南区户籍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省户籍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表 (5)表8:全省户籍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武汉汉南区户籍人口数量同全省户籍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武汉汉南区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省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7)表12:武汉汉南区常住人口数量占全省常住人口数量比重统计表 (7)表13:武汉汉南区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表 (8)表14:武汉汉南区常住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省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表 (9)表16:全省常住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武汉汉南区常住人口数量同全省常住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0表17:武汉汉南区常住人口数量同全省常住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第一节武汉汉南区户籍人口数量和常住人口数量现状武汉汉南区户籍人口数量和常住人口数量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9年):表1:武汉汉南区户籍人口数量和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注:本报告以国家各级统计部门数据为基准,并借助专业统计分析方法得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人口区域分析
报告
2017年9月
目录
一、人口流动:城市化的必然 (4)
(一)人口现状:分布和流动 (4)
(二)人口预测:规模和结构 (11)
1、现有人口未来的预测 (12)
2、未来将要出生人口的预测 (17)
二、城市化的现状和未来 (22)
(一)城市化的现状:城市化率 (22)
1、人口密度 (23)
2、城市化率 (24)
3、有效城市化率 (26)
(二)城市化的未来:下一批大城市的崛起 (28)
人口流动:城市化的必然。

人口现状:我国东部地区的省份人口较多,排在前三的分别是广东、山东和河南,从人口结构来看,我国西部地区比较年轻,北京、上海和广东是“中年阶段”的高龄省份,但是抚养比压力最小。

人口流动情况呈现“四周丰富,中间凹陷”的情况,我们按照流入量将各省市分成三类:净流入地区、动态平衡地区和净流出地区,净流入地区除了北京和天津,从地理位置上正好是中国最东部沿海的几个省份,从北到南依次是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和广东,西部省份是人口动态平衡地区,净流出地区主要包括安徽、河南、湖南、四川、江西、湖北、广西、贵州和河北,我国人口的流向不是“从西到东”而是“从中到东”。

人口预测:上海按照2000~2010 年的人口流入情况推算,人口会持续扩张,2050年将达到8137.5 万人,劳动力占比始终在0.7 以上,老龄化人口(65 岁以上)占比保持在10%左右。

如果在2050 年让上海人口控制在5000 万以下,需要将各年龄段人口变动率调高16 个百分比,这个16%是5 年的复合变动率,平均每年3%,意味着上海要保持每年每个年龄段中减少3%的流入或者增加3%的流出。

河南按照2000~2010 年的速度流出人口,到2050 年河南省将拥有7163万人口,较2010 年减少2210 万,下降23.6%,到本世纪末河南省人口会减少一半,少于5000 万。

城市化的现状和未来。

我国2015 年总城市化率是56.54%,人口密度最大的上海市(87.62%)也是城镇化率最高的地区,其次分别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