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竹菊画法
中国画之兰花画法(二)
中国画之xx画法(二)xxxx—国画xx的图文步骤一中墨勾花头,线条稍细,宜光滑且要有顿挫变化,重墨勾叶,同时勾出蝴蝶。
步骤二用花青分染兰叶正面及花茎,分染时注意留出水线。
步骤三白粉平涂花头,用草绿平涂反叶、花茎、苞片。
步骤四用淡草绿分染花瓣根部,用胭脂从托叶尖部向下分染,依结构用朱磦分染唇瓣,平涂藤黄。
步骤五曙红分染花瓣尖部,用四绿分染反叶,胭脂点唇瓣及合蕊柱上的斑点,然后画出蝴蝶,调整整体完成。
自古以来,作为“四君子”之一的兰花深受中国文人的倾慕,也是中国国画家书写描绘的恒定题材。
那么兰花的绘画技法有哪些呢?如何画好兰花呢?让我们系统的学习一下中国国画中兰花的绘画技法。
兰花生于深山幽谷,有“王者香”之称的馥郁清芬,加上其纯洁高雅的形象,成为坚贞不渝、不慕荣华的君子美德的化身。
历代中国国画家以画兰花著称的画家甚多,成就较大的有南宋元初的赵孟坚、郑思肖,元代的赵孟頫、雪窗,明代的文徵明、陈元素、徐渭,清代的石涛、朱耷、郑燮、李方膺、蒋予检及近现代的吴昌硕、潘天寿、吴葬之、白蕉等。
一、xx国画中xx叶的绘画技法起手第一笔,是决定一株兰花的结构、位置之关键。
兰花叶有扭曲或飘动,但一般都以一笔画出。
常有“一笔长,二笔短,三笔破凤眼”的绘画技法。
对于兰叶的宽度变化,以笔的提按加以表现。
稍微提笔则叶细,稍微按笔则叶宽。
叶片扭曲的部分,稍稍提笔。
撇叶行笔须有起伏断续之变,收笔须力到毫端,切忌尖露轻滑。
1.一笔xx绘画技法:一般是长叶,笔势长而有力,先从根部藏锋起笔,成“钉头”状。
2.两笔xx绘画技法:根据第一笔笔势画第二笔,并和第一笔相交成凤眼,第二笔略短于第一笔,两笔不能平行。
3.三笔xx绘画技法:第三笔破xx,前两笔交叉处从中破之。
破凤眼后应形成一大一小两个''眼”,切勿平均切分。
4.五笔xx绘画技法三笔为一组,五笔亦为一组。
画好后,可在旁边补稍短的两笔,并和前三笔相交,不宜平行。
短叶也可以从叶梢起笔,画向根部。
郑板桥梅兰竹菊四条屏中的题跋内容
题跋:郑板桥梅兰竹菊四条屏郑板桥(1693-1765),清代书画家,他的梅兰竹菊四条屏是我国书画史上的经典之作之一。
在这幅作品中,郑板桥以枯木、缠枝画法,描绘出了梅、兰、竹、菊四种花卉的形态和神韵,给人以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每一幅屏风上还配以郑板桥撰写的题跋,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寓意。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全面评估并解读郑板桥梅兰竹菊四条屏中的题跋内容。
1. 梅郑板桥在题跋中提到:“寒垂松竹雪,年在梅花香。
”梅花在我国文化中常常被赋予高洁、坚贞的品格。
它在寒冷的冬季绽放,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在这句题跋中,郑板桥通过梅花的香气、坚韧的生长环境,表达出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他在作品中将梅花的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梅花的高洁和坚毅。
2. 兰郑板桥在兰的题跋中写道:“从来脱骨肉,只在好风光。
”题跋中的这句话充分展现了自然之美和纯洁之美。
兰花被视为高雅、清新的象征,与梅并称“梅兰竹菊”,同样在我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郑板桥通过这句题跋,向人们传达了对纯粹美的追求和对品格高洁的期许。
他运用墨韵之美,勾勒出兰花的婀娜多姿,让人感受到清新脱俗的气息。
3. 竹郑板桥在竹的题跋中写道:“何惧东南北风急,唯独清音能发秀。
”竹在我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不拔、正直刚毅的品格。
它不畏风雨,能屹立不倒,给人以坚毅和勇气。
郑板桥通过题跋,表达了对竹的赞美和钦佩之情。
他以简洁的笔墨勾勒出竹的形态和神韵,给人以清新和深远的感受。
4. 菊郑板桥在菊的题跋中写道:“瑞露清尘,灵芳仙闲。
”菊花在我国文化中被视为高洁、坚贞、君子之花。
郑板桥以此表达了对菊花高尚品格的赞美和对清高境界的追求。
他通过题跋,将菊的清华高洁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的笔墨下,菊花的灵动和高贵,给人以深刻的感悟和启示。
总结回顾通过对郑板桥梅兰竹菊四条屏中的题跋内容的深度解读,我们可以看到郑板桥通过四种花卉的形象,表达了对高尚品格的追求和对清高境界的向往。
梅兰竹菊画的技法和特点
梅兰竹菊画的技法和特点梅兰竹菊是中国画中常见的花卉题材,每种花卉都有其独特的技法和特点。
下面将就梅、兰、竹、菊这四种花卉的画法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是梅花,梅花是中国传统画中最常见的花卉之一,因其具有坚韧不拔的品质,被视为崇高的象征。
梅花的画法注重以墨写意,以点墨勾勒出梅花的轮廓,依据梅花的形状和枝干,使用细毛笔点描出梅花的花朵和叶尖。
花朵之间的连接以短细墨线划,表现出梅花枝干的垂直感和层次感。
梅花还常常与雪景相结合,形成景在画中的布局,梅枝在雪中的精神气质得以彰显。
此外,梅花还可用淡墨的清和笔触表达出开放梅花的优美舒展和卧枝梅花的内敛深沉。
接下来是兰花,兰花被誉为“品格高洁、神仙同往”的植物,在中国画中常常被用来表达清雅高贵的气质。
画兰花,一般注重形态的塑造和色彩的搭配。
兰花的形态复杂,须从不同角度进行描摹,要注意各部位的比例关系和力度,一笔一画刻画出兰花的叶片、花苞和花瓣。
兰花的叶子颜色较深,可以使用墨线稍重的线条来勾勒,而花朵则需要用淡墨逐渐渲染,表现出兰花的柔和和透明感。
通过细腻的线条和渐变的墨色,使得兰花画作更加细腻和立体。
然后是竹子,竹子在中国画中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被称为“四君子”之一,寓意坚韧刚直。
画竹子时,首要任务是掌握竹皮、竹节、竹枝和竹叶等部位的形态特征。
竹子的笔触有直有曲、有刚有柔,在画竹子时要注意力度的变化,将竹子的笔触分为坚韧的皮和筋线,和柔和的叶子。
竹子的叶子呈条状,之间的间隙可以用虚实相间的线条表现出来,突出竹子的立体感。
此外,竹子在中国画中的描绘经常与墨韵相结合,墨的流淌和笔锋温韵的使用给作品增添了特殊的韵味。
最后是菊花,菊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赋予了富贵、坚贞和高洁的象征意义。
画菊花时,要把握菊花的整体形态和花朵的结构,根据不同的菊花品种和开放程度,选取合适的角度和布局来描绘。
在画菊花时,要注重用笔秀透,特别是在描绘菊花的花瓣时,使用透墨的绘画方式,展现出菊花的透明感和水墨画的特色。
《芥子园画传·梅兰竹菊谱》之谱诀探析
摘要:《芥子园画传》传承了宋元以来文人画的教育思想。
其在编著上,虽然很多是运用画工的口诀等形式,但这些形式经过之前及清代这些文人画家的运用和改造,《芥子园画传》这些近于画工之技的法式等,承载了各种文化品格和深刻的画理,在本质上区别了之前画工的粉本教学。
作为《芥子园画传》之一的《芥子园画传·梅兰竹菊谱》便具备了以上的主要特征。
《芥子园画传·兰竹梅菊谱》,是中国古代花鸟画科画谱和画诀的集大成之作,是中国画教材中谱诀类的经典之作,其作为成熟而经典的中国画谱诀,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谱诀本身的形式;二是谱诀本身的形式中所涵摄的基本文化精神。
前者主要体现为谱诀的法式本身,后者主要表现谱诀法式本身所体现和包含的理、意。
前后两者互为表里。
本文按照《芥子园画传·梅兰竹菊谱》的结构分两部分叙述其法与理和法与意及它们之间的表里关系。
关键词:谱,诀,法,理,意;《芥子园画传·兰竹梅菊谱》各卷的结构大致相同,都分为三部分,其一是前有“青在堂画兰浅说”数则,内容有二,首先是梅兰竹菊各题材的画法源流,以此综论画史中的画法与画理;其次是梅兰竹菊各自的基本法式及诸小节的具体口诀法式;其二是具体的画谱配以口诀;其三是古今名人画作等具体的样式。
一、法与理本文分析《芥子园画传·兰竹梅菊谱》所包涵的经典画理主要三个方面。
画理一是数理。
在中国的古代哲学中之数理。
首先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蕴含的认识规律和思维逻辑关系,“二”是对事物于空间上的认识,“三”则把握了事物于时间上的认识,并进一步加入了人的因素。
体现在国画上,“三”把国画本体特征和别人接受这件事物要传达的观念沟通起来。
《芥子园·兰竹梅菊谱》里的大部分的法式即是以“三”而立,兰谱中的“凤眼”、“破凤眼”;竹谱中的“个字”及“个字必破”;“梅花贵品”;“兰心三点,四点则为变格”等,从中可以看出,只需要三笔的组合,人们便已经从观念上了解这是兰草、竹子。
《国画基础教程》四君子之菊花
《国画基础教程》四君子之菊花
一:菊花的局部画法
二:秋菊春兰
菊花开在秋天,万物萧瑟,只有菊花独立于秋风中,它代表了一种品质气节,所以它也作为国画的四君子之一来变现人品和气节,我们熟悉的描写菊花的诗句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步骤一:先画出菊花的花朵,然后画出菊花的叶子和枝干,并勾出叶脉。
步骤二:接着,在右侧用同样的方法再画一株稍大一些的菊花,注意形态各异。
步骤三:进一步完善叶子和细节,然后调节藤黄和朱砂,给菊花上色,将画面表现完整。
三:人淡如菊
四:傲霜秋菊。
图文详解:国画四君子画法——竹(看完记得收藏哦)【转载】
图文详解:国画四君子画法——竹(看完记得收藏哦)【转载】图文详解:国画四君子画法——竹(看完记得收藏哦)展开全文竹,多年生常绿植物,南方较多,深山老林,平原水际,到处可见。
由于北方案冷,种植较少。
竹茎木质,中空有节,叶似剑鞘,春天生笋,当年成竹。
竹性坚贞,虚心有节,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像征着高尚品格。
人们把它和梅、兰、菊并称“四君子”。
竹可单独成画,他可与其他花卉合并成图。
是写意花鸟画的重要题材。
古人云:“喜气写兰,怒气画竹。
”画竹要胸有成竹,精神贯注,竭全身之力于笔端,才能画出竹的刚劲有力、坚贞不屈的特性来。
1.竹竿画法竹竿、竹枝(1)根据竹竿的粗细,选择大小适合的笔,蘸淡墨后蘸少量浓墨,在盘中微调,用中锋画竿。
从根部一节一节地逆锋向上画。
也可根据自己的习惯,由上往下画,起笔稍顿,向前推进,收笔一挑,便成节。
(2)竿节画成后,随即用浓墨画节线,要成“乙'字形。
起笔从左轻轻向下一顿,往右面稍弯一笔,收笔向上一挑即成。
(3)大毛竹竿较粗,可用排笔两边蘸墨,中间空下,画后竿身自然形成浓淡深浅,体积感强,非常耐看。
(4)竹竿上、中、下部各节,生长长度和粗细不一。
下部各节较短、较粗,中邮以上各节依次较长、较细,画时要加以注意。
(5)画多株竹竿,竿与竿之间要有硫有密,有粗有细,有前有后,纵横交错,才能产生节奏感。
2.竹枝画法竹竿、竹枝(1)竹枝是生叶处,枝从竿节出,竿下部节无枝,枝都生长在竿的上部节处。
画时,要注意枝的这一生长规律。
(2)枝有节,画两三节后画小枝,要画出“鹿角”或“鹅爪”形状。
(3)竹竿节上两边生枝,画多少要根据画面需要来布局,可两边都画,也可一边画。
不要节节都画枝,叶多枝多画,叶少枝少画。
竹竿下部不画枝。
(4)画枝要有动势。
根据风向。
枝可横出,也可下垂。
3.竹叶画法(1)画叶要用毫毛较硬的紫毫笔或兼毫笔,蘸浓墨中锋出之。
下笔要刚劲有力,实按虚起、一抹即成。
不能涂改,不能重复,叶片就飘洒自然,生动有致。
国画简易教程,一学就会的5种花卉的画法!
国画简易教程,一学就会的5种花卉的画法!花卉是国画花鸟画中的主要表现题材。
花卉以其优美的外形、艳丽的色彩和活泼生动的姿态吸引着人们。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国画中常见的各种花卉的画法吧!荷花01荷花花叶清秀,花香四溢,沁人心脾,自古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寄托着人们心中洁身自爱、不同流合污的高洁追求。
让我们一起学习荷花的画法吧!先来调制淡曙红,接着笔尖蘸曙红,让毛笔红色呈现由深入浅的变化,轻下笔重收笔下拉,注意荷花花瓣呈现勺子形状。
花心用藤黄稍加墨汁,呈现墨绿色,画出莲蓬头。
最后调草绿色中锋画出叶茎。
还没有学会的,可以跟着下面的视频画起来。
关注视频号“国画一班”,会不定时分享学习国画的干货哦!牡丹02牡丹,古人称其为“国香”、“国色”等。
牡丹与其它花卉相比,不论怎么形容,都不为过。
国画牡丹该如何画呢?首先整支笔调硃磦,笔尖蘸胭脂,用点厾的方法画出花心,接着调淡硃磦画出外面的花瓣。
藤黄调花青,大笔触画出叶子,再处理淡的叶子。
浓墨勾出石头,注意线条的提按转折,勾出叶茎,淡花青染出石头,就完成啦!具体的画法,可以点击下方视频学起来!关注视频号“国画一班”,会不定时分享学习国画的干货哦!白莲花03接下来看看白莲花的画法吧!整支笔蘸淡墨,笔尖蘸浓墨,藏锋揉笔的方法画出荷叶,注意用笔的提按变化,注意叶子的向心力。
勾线笔蘸重墨勾勒出白莲,注意线条的钉头鼠尾,注意花瓣的透视关系,最后赭墨色写出水草。
还不会画的,赶紧点击下方视频学起来吧!关注视频号“国画一班”,会不定时分享学习国画的干货哦!鸡冠花04鸡冠花因其造型、颜色以及发音同“官”,在国画中常常被赋予“加官进爵”的美好寓意。
一起来看一下国画鸡冠花怎么画吧!整支笔调硃磦,笔尖蘸曙红,用揉笔加点厾的方法,画出鸡冠花的花头部分,淡硃磦处理花托,注意呈现倒三角形,最后浓胭脂处理变化,鸡冠花的花头就画好了。
接着整支笔调草绿色,写出花茎,画出叶子,就画好啦!详细的教程,见下方视频,快学起来吧!关注视频号“国画一班”,会不定时分享学习国画的干货哦!菊花05菊花的品种繁多,花形、花色都有所不同,有的细长而卷曲,有的呈羽状,花瓣量多,秋季开花,有“傲霜”之誉。
国画兰花的画法
国画兰花的画法兰花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主题之一,代表了高雅、清雅、高洁之意,所以在水墨画中常被画家作为创作的对象。
国画兰花的画法虽然简单,但要画好却需要细心仔细,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兰花的画法。
一、兰花的构图与造型兰花是一种优美的花卉,它有秀长的花茎,花茎上有许多花朵,花朵如锤子状,每朵花有三瓣,瓣的形态略似扁波形,花开时呈淡紫色,朵朵芬芳。
要画好一幅兰花的画作,首先要注意兰花的构图和造型。
兰花的构图要简洁、大方、明快,一般可以把花茎占据画面的一部分,然后在画面的另一侧描绘花朵。
可以选择画一朵兰花,也可以在画面上多画几朵兰花。
兰花的造型要刻画得细腻,其特点是“丝丝款款,纤秀通透”。
在画一朵兰花时,可以先简单的勾勒出兰花的形态,用淡墨或浅色笔墨将兰花填充轮廓。
要注意兰花的叶子和蕊的细节,在描绘兰花花茎时要突出它的骨骼架构,这可以通过使用粗笔或黑墨轻微地画一些细节线条来实现。
二、兰花的绘画技法国画兰花的画法的绘画技法有很多种,每种技法都有自己的精髓。
1. 点染法这种方法是按照颜料的浓淡变化来表现画面的光影变化。
可以用水墨或彩墨进行染色。
先在画面上用水墨勾勒出兰花的轮廓,然后用深墨的笔刷逐渐增加色彩的浓度。
再用淡墨柔和颜色,逐渐表现出兰花的光影和纹理。
2. 线描法这种方法是用笔直接勾勒出兰花的线条轮廓。
先用黑笔勾勒出兰花的轮廓,然后用淡墨或浅色水彩在里面填充,突出兰花的层次感和细节。
3. 套色法这种方法是在黑白素描的基础上,再加上适当的颜料来达到色调丰富的效果。
先用黑笔勾勒兰花的轮廓,然后涂上一层淡色的颜料,再用深色的颜料进行描摹,到最后用浅色的颜料柔和颜色。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表现兰花的光影效果,还能够使画面更加丰富。
三、兰花的绘画表现兰花是具有高雅、清雅和高洁的品质的花卉,因此在画兰花时,要充分表现出这种品质。
1. 光影效果的表现在画兰花时,要好好描绘兰花的光影效果,这是表现兰花韵味和魅力的关键之处。
兰花的光影效果表现主要是靠在画面中利用黑白色彩的对比来表现,这种对比使得兰花的纤细、柔美和气质更加明显。
芥子园原版菊谱画菊的好教材(附视频)
芥子园原版菊谱,画菊的好教材(附视频)
免费领取?《颜真卿楷书书法视频书字帖》
《芥子园画谱》,又称《芥子园画传》,中国画技法图谱,诞生于清代。
清代著名文学家李渔,曾在南京营造别墅“芥子园”,并支持其婿沈心友及王氏三兄弟(王概、王蓍、王臬),编
绘画谱,故成书出版之时,即以此园名之,此画谱堪称中国画的教科书,在中国的画坛上,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孕育名家,施惠无涯者,《芥子园画谱》当之无愧也。
画谱系统
地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浅显明了,宜于初学者习用,故问世300余年来,风行于画坛,至今不衰。
许多成名的艺术家,当初入门,皆得惠于此。
讲师:吴鹏
芥子园画谱梅兰竹菊之菊花花头的画法讲师:吴鹏
芥子园画谱梅兰竹菊之菊花叶子的画法讲师:吴鹏
芥子园画谱梅兰竹菊之菊花的综合画法文章源于网络,原创作者可联系我们予以公示!。
写意竹子、兰花国画《双清图》画法
写意竹子、兰花国画《双清图》画法
写意国画《双清图》
竹象征君子之道,兰象征高洁典雅,文人墨客将人文之美赋予其中,使得具有了独特的文化意义。
第一步:以稍淡墨色中锋用笔写出竹竿,并以草书笔法写竹枝。
第二步:以楷书笔法撇竹叶。
第三步:相同笔法加左侧竹叶。
第四步:依画面需要丰富左侧竹叶。
第五步:画上部竹叶,注意结顶处竹叶子的姿态。
第六步:添画兰花。
最后整理,完成。
【书画圈儿】致力于书画名家的作品宣传,长期承接商务合作、
免费征集个人作品。
合作/投稿方法一:邮箱***************;
合作/投稿方法二:加余老师微信说明投稿。
国画兰花的画法
国画兰花的画法(上部分)自古以来,作为“四君子”之一的兰花深受中国文人的倾慕,也是中国国画家书写描绘的恒定题材。
那么兰花的绘画技法有哪些呢?如何画好兰花呢?让我们系统的学习一下中国国画中兰花的绘画技法。
兰花生于深山幽谷,有“王者香”之称的馥郁清芬,加上其纯洁高雅的形象,成为坚贞不渝、不慕荣华的君子美德的化身。
历代中国国画家以画兰花著称的画家甚多,成就较大的有南宋元初的赵孟坚、郑思肖,元代的赵孟頫、雪窗,明代的文徵明、陈元素、徐渭,清代的石涛、朱耷、郑燮、李方膺、蒋予检及近现代的吴昌硕、潘天寿、吴葬之、白蕉等。
一、中国国画中兰花叶的绘画技法起手第一笔,是决定一株兰花的结构、位置之关键。
兰花叶有扭曲或飘动,但一般都以一笔画出。
常有“一笔长,二笔短,三笔破凤眼”的绘画技法。
对于兰叶的宽度变化,以笔的提按加以表现。
稍微提笔则叶细,稍微按笔则叶宽。
叶片扭曲的部分,稍稍提笔。
撇叶行笔须有起伏断续之变,收笔须力到毫端,切忌尖露轻滑。
1.一笔兰叶绘画技法:一般是长叶,笔势长而有力,先从根部藏锋起笔,成“钉头”状。
2.两笔兰叶绘画技法:根据第一笔笔势画第二笔,并和第一笔相交成凤眼,第二笔略短于第一笔,两笔不能平行。
3.三笔兰叶绘画技法:第三笔破凤眼,前两笔交叉处从中破之。
破凤眼后应形成一大一小两个''眼”,切勿平均切分。
4.五笔兰叶绘画技法三笔为一组,五笔亦为一组。
画好后,可在旁边补稍短的两笔,并和前三笔相交,不宜平行。
短叶也可以从叶梢起笔,画向根部。
叶梢有尖有秃,但笔锋不宜过尖。
注意表现出叶片之间充满变化的相互关系。
在实际创作中,有时候画完花之后,作为调整画面需要可再加上短叶。
5.多丛兰叶绘画技法画面上出现两株或多株兰花,首先应确定主次关系,以突出主体。
一般主体应花叶多而密,客体应画得简单而少些,墨色也可淡些。
其次,在两株兰的位置关系上,有前后、高低、左右、斜向之不同。
各株兰叶之间应相互照应,顾盼有情,主次分明,并体现出主体感及空间感。
国画教程:各种竹叶的画法,简单易学
国画教程:各种竹叶的画法,简单易学竹叶的画法没骨法没骨法也就是撇叶法,采用没骨法画竹叶时,用笔要湿润而苍劲有力。
线条不必太过整齐,勾画时要先逆入,再回折按下。
同时还要根据叶子的长势,随时变换腕的方向。
1 用小号狼毫笔,蘸取浓墨,先画出叶柄,起笔要实。
2 再从叶柄向叶梢画去,实按虚起一抹而过,似羽行一样。
竹叶的基本组合画叶要从认识一片叶的基本形象和用笔方法做起,所谓一忌孤生,二忌并立,三忌如叉,四忌如井,五忌如手指及似蜻蜓,也就是不能违背竹生长的规律而杂乱拼凑,也不能机械地组合。
一笔偃月用中锋画小枝,画完叶柄转笔到叶片,笔行至叶尖时,笔尖略带回锋。
二笔鱼尾两片叶在一起应分主次。
两支笔方向不同、大小不同,颇似“人”字形和“入”字形。
二笔飞燕在小枝顶上一左一右,交互生长,呈“飞燕”形为一组。
三笔金鱼尾呈鱼尾状画竹叶,叶片要疏密有度。
切忌平行布叶,应向两侧散开。
个字叶竹叶长成之后会逐渐下垂,由于叶片的多少不同,往往会形成多种不同的形象。
而“个”字形就是最常见的画竹叶方式。
1 选择一只狼毫笔,控制好笔中的水分,蘸浓墨。
运笔实按而虚出,撇画竹叶。
个字叶是最常见的画竹叶的方式,若能画得熟练,也可以用于画其他树木的叶子组合。
2 继续用笔画出另一旁的叶子,组成“个”字形态。
介字叶“介”字形叶也是最常见的画竹方法。
在绘制时要控制好笔中墨色的浓淡,也要注意竹叶的“介”字形态的把握。
蘸浓墨,把握好笔中水分,实按而虚出,撇画出三片叶子。
注意运笔、落笔、收笔这一系列动作的连贯一气。
2 再用浓墨,画出第四片叶子,保留运笔留下的飞白。
3 调和淡墨,中锋用笔。
根据竹的生长趋势画出小枝,下笔要圆劲而有韧力。
分字叶在绘制“分”字叶时,要做到层次分明,疏密得当。
下笔时由侧锋起笔转至中锋收笔,下笔实按,收笔虚出。
1 笔中用浓墨,根据前面的方法绘制竹叶,用笔要意到力到。
画竹叶即要遵循其生长规律,又要符合美的原则,竹叶要经过分组之后叠缀,要做到层次分明,疏密得当。
梅兰竹菊画法PPT幻灯片
赵孟頫是元代文人画的代表,他提倡“古意”和 “以书入画”,开创了从形似到“写意”的转变。
王冕的墨梅代表了元代成就,标志着墨梅 画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王冕的梅花花瓣可以说是变化最多的他用 细线画花瓣的轮廓,把密集的花画进画面里, 被称为“万玉”。
13
王 冕 《 墨 梅 》
14
• 明代绘画倾向于写意性,代表画家是陈淳和徐渭。 徐渭是大写意花鸟画的开创者,他的绘画完全是 个人情感的宣泄。
• 明代中期以后,写意画风流行,沈周《菊 花文禽图》,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
41
徐文 徐徵 渭明 《《 菊菊 竹花 图文 》禽
图
42
• 陈淳和徐渭将写意画风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自由奔放的笔致大大拓展了水墨画表现的 领域。
• 明遗民八大山人,以凝练的笔墨创造出拟 人化的花鸟画,其笔下的动物、植物被赋 予象征意义。
28
文 同 《 墨 竹 图 》
29
• 明代的画竹名家有王绂,其“墨竹”被称 为“国朝第一”。另外还有夏昶、姚绶、 文徵明等。晚明的徐渭和陈淳称为大写意 的代表,对后世影响很大。
• 清代“墨竹”的代表性画家中,首先是八 大山人和石涛,后有“扬州画派”,清中 期以后到民国初年,有赵之谦、吴昌硕、 齐白石等,都开创了独特的墨竹世界。
19
20
21
圈梅的画法
• 用墨线画梅花叫做圈梅,梅花是五瓣,所以要用 淡墨画出五个圆,根据花瓣的位置画成圆或椭圆。 勾勒梅花古人称为“圈花之法”,入手较难,必 须有一定得写生和白描基础。梅花的造型、姿态 有正、侧、俯、仰等变化和生长规律,勾花用笔 要有提按、轻重、起伏的变化。
梅兰竹菊 性淡气清——小议梁邦楚的画品
精神 指 向的内容。我们今 天欣 赏探 究梁
邦楚 花鸟 画、 梅 兰竹 菊 的画韵 , 不单单要 揣摩 其笔 墨的变化 , 也要敬仰 其“ 安贫 多 寿, 好学忘忧” 的精神信念 。在继承优秀 笔 墨语 言 的 同时 , 更 应该 继承 其精 神积 淀, 通 过梁邦楚花 乌 画中的梅 兰竹菊 , 深 度剖析其性淡气清 、 骨坚神腴 的画风。 梁邦楚 的绘 画“ 出入 穷奇 ” , 在他 的
真 墨吐众香 , 砚 滋九畹 , 极一 时之 盛。管
之格 , 无论是在绘 画中还是在 中国的传统
文学作 品中, 这些寻常 的植物早就被转换 成 一种 文人理 想 中的君子 品格 之象 征 。 与其说画家是在画梅兰竹菊, 不如说是在 画一种君子 品格 , 所 以画梅 兰竹菊就是 画
一
仲姬之后 , 女 流争为效颦, 至明季马湘兰、
许 多佳 构 中 , 往 往使 其 静 而 能 显 其 动 , 显 其动处 而又能得其静 穆之致 , 虚 实相 生 ,
摩诘 亦擅 画墨 竹。五代 郭 崇韬之 妻李夫 人, 临摹 窗上竹影 , 别成一派 。更有黄筌
父子 、 崔 白弟昆皆工墨竹 , 笔到精细 , 神妙
清徐沁《 明画录》 卷七《 墨梅》 一篇载:
季衡 及 甥 汤 正仲 辈 , 大畅 其 源 , 争 相 趋
向。 时有僧择 翁者 , 自言学梅 四十年 , 作
圈稍 圆 , 其 力 勤如 此 。 元 、 明 以还 , 作 者 浸 盛, 乃 为 史为 谱 , 法 益详 而 流 益 蔽 , 虽名 家
刚柔相济 , 不愧 为“ 楚 毫妙扫” 。梁 邦楚
样成为梁邦楚的精 神品格象征 , 除 了对其 画法变化的考察之外, 我们有必要思考其 精神价值 的一致性 , 因为正是这样 的精神 价值 的一致性 , 奠定 了粱 邦楚 画作 的最高
儿童画梅兰竹菊的简单画法
儿童画梅兰竹菊的简单画法一、儿童画梅兰竹菊的简单画法(一)画梅花1. 先画枝干。
可以用棕色的水彩笔或者蜡笔,画的时候就像画树枝那样弯弯扭扭的,枝干不要画得太直哦,有点像跳舞的样子才好看。
2. 画花朵。
梅花是小小的,五片花瓣。
可以用红色或者粉色来画花瓣,在枝干上这里点一个,那里点一个,就像星星落在树枝上。
3. 画花蕊。
用黄色的笔在花瓣中间点一个小点就好啦,简单的梅花就画好咯。
(二)画兰花1. 画叶子。
兰花的叶子长长的,细细的,弯弯的。
用绿色的笔画,从根部开始画起,像弯弯的剑一样。
2. 画花朵。
兰花的花朵小小的,白色或者淡紫色的比较常见。
在叶子的中间或者旁边画几个小小的像小铃铛一样的形状,就是兰花的花朵啦。
(三)画竹子1. 画竹竿。
用绿色或者棕色的笔画,竹竿是一节一节的,直直的。
画的时候可以从上往下画,也可以从下往上画,每一节之间留一点小缝隙。
2. 画竹枝。
竹枝是从竹竿上斜着长出来的,也是一节一节的,不过比竹竿要细一些。
3. 画竹叶。
竹叶像个小箭头,一片一片地长在竹枝上,可以多画一些,有大有小,这样竹子看起来就很茂盛啦。
(四)画菊花1. 画花盘。
菊花的花盘大大的,先用黄色或者橙色画一个圆形,然后在圆形里面画一些小线条,表示花蕊。
2. 画花瓣。
菊花的花瓣有很多,长长的,卷卷的。
从花盘的边缘开始画花瓣,一层一层地画,花瓣可以用白色、粉色或者其他颜色。
3. 画叶子。
菊花的叶子有点像手掌,用绿色笔画,在花的下面画上几片叶子就完成啦。
芥子园画传梅兰竹菊画法释义
芥子园画传梅兰竹菊画法释义芥子园画传是中国古代画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其中对于梅兰竹菊的画法有着详细的阐述。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探究一下芥子园画传中梅兰竹菊的画法释义。
梅花的画法。
芥子园画传中提到,梅花的画法要注意“以枝为主,以花为辅”,即要注重梅花的枝干和枝叶的描绘,而花朵则只是点缀。
此外,梅花的画法还要注意“以墨为主,以色为辅”,即要注重墨色的运用,而色彩只是辅助。
梅花的画法还要注意“以形为主,以神为辅”,即要注重梅花的形态,而神韵则是辅助。
兰花的画法。
芥子园画传中提到,兰花的画法要注意“以叶为主,以花为辅”,即要注重兰花的叶子和叶脉的描绘,而花朵则只是点缀。
此外,兰花的画法还要注意“以墨为主,以色为辅”,即要注重墨色的运用,而色彩只是辅助。
兰花的画法还要注意“以形为主,以神为辅”,即要注重兰花的形态,而神韵则是辅助。
竹子的画法。
芥子园画传中提到,竹子的画法要注意“以节为主,以枝为辅”,即要注重竹子的节和节间的描绘,而枝干则只是辅助。
此外,竹子的画法还要注意“以墨为主,以色为辅”,即要注重墨色的运用,而色彩只是辅助。
竹子的画法还要注意“以形为主,以神为辅”,即要注重竹子的形态,而神韵则是辅助。
菊花的画法。
芥子园画传中提到,菊花的画法要注意“以叶为主,以花为辅”,即要注重菊花的叶子和叶脉的描绘,而花朵则只是点缀。
此外,菊花的画法还要注意“以墨为主,以色为辅”,即要注重墨色的运用,而色彩只是辅助。
菊花的画法还要注意“以形为主,以神为辅”,即要注重菊花的形态,而神韵则是辅助。
芥子园画传中对于梅兰竹菊的画法有着详细的阐述,这些画法不仅注重形态的描绘,更注重神韵的表现,是中国古代画史上的重要遗产。
“四君子”梅兰竹菊——菊花的画法,实用收藏!
“四君子”梅兰竹菊——菊花的画法,实用收藏!
梅兰竹菊指:梅花、兰花、竹、菊花,品质分别是:傲、幽、坚、淡,号称“花中四君子”。
梅兰竹菊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正是根源于对这种审美人格境界的神往。
今天小编整理梅兰竹菊的基本画法,以供大家学习。
菊花画法
步骤一
先用重墨或中墨以双勾法勾花瓣,由内向外勾,画出轮廓。
步骤二
用淡曙红色分染花朵,要保持花朵的生动变化,花朵前后有致,层次分明。
用淡墨分染叶子和枝干,求得枝干的变化和质感。
反叶用嫩汁绿分染。
步骤三
用曙红继续分染花朵,根据花瓣的阴阳向背来调整深浅变化。
表现叶子,可用重墨继续分染正叶,反叶用草绿分染。
用淡墨勾出菊花花朵,线条要流畅中有变化,用稍浓的墨勾出枝干和叶子,要有层次疏密变化。
步骤四
用白粉渲染(提粉)花朵,保持花朵的生动自然。
然后用汁绿罩染正面叶子,反叶用三绿提染。
最后精心调整花与叶子和枝干的整体关系
露蕊菊花画法:
白色菊花画法:
金背大红菊花画法:
长条狭瓣粉红色菊花画法:
黄色菊花画法:
深红、紫色菊花画法:。
工笔画梅、兰、竹、菊画法大全(第二部分)
工笔画梅、兰、竹、菊画法大全(第二部分)菊花菊花入画则稍晚,大略始于五代,比起梅兰竹来说,表现菊花的作品则相对要少得多。
根据画史来看,五代徐熙、黄筌都画过菊,宋人画菊者极少。
元代苏明远、柯九思也有菊的作品。
明清两代画菊的也不多。
现有明代吴门画派中最享盛名的画家陈淳的一幅《菊石图》藏于首都博物愤,这是本来就较少的菊花作品中的珍品。
一、菊花结构解析二、菊花写意画法简介三、菊花叶画法菊花叶子画法要领:菊花的叶是单叶,也是完全叶。
互生,每节一片,叶有柄(柄长1~2厘米),柄下方的两侧有托叶或退化而无托叶。
叶呈卵圆形或狭长圆形,长三四厘米至15厘米,边缘有缺刻及锯齿,基部为心形,叶背生白色绒毛。
菊叶呈绿色。
菊叶5出,互生,叶生长在枝梗的似节非节处。
四、露蕊菊花画法五、白色菊花画法六、金背大红菊花画法七、长条狭瓣粉红色菊花画法八、黄色菊花画法九、深红、紫色菊花画法菊花:花头大小不等,直径自2厘米至30厘米都有,单生于枝端或叶腋,或排列成伞房状。
菊花颜色丰富多彩,有黄·白·红·粉·橙·泥金·褐色·嫩绿等等菊花画法步骤一:(孙兆昌画)简单的介绍三种构图形式“上插”·“下垂”·“横倚”三种范式:“上插”就是花枝向上。
布局上要注意取势,不是笔直书在画幅中间,应偏向一方,应有长短·粗细·前后的变化,以及枝干·花朵的疏密对比,并要避免平行。
上插式构图:“下垂”即花枝自上而下倒挂。
菊花在布局上呈下垂的较多。
可根据植物的生长规律,也可利用特写的方法,取一二枝下垂花枝入画。
下垂构图应灵活处理,没有固定的程式。
“横倚”草木·木本花都可采用。
小幅的构图,木本取其局部,草木取其花端,但横的一枝不可横于画中,旁枝须有大小和长短,这随布局的主次而定,要求全幅紧凑得势为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在堂画兰浅说宓草氏曰:每种全图之前,考证士人,参心己意,必先立诸法,次歌诀,次起手诸者,便于循序求之,亦如学字之初,必先撇画省减,以及繁多,自一笔二笔至十数笔也,故起手式,花叶与枝,由少瓣以及多瓣,由小叶以及大叶,由单枝以及从枝,各以类从。
俾初学胸中眼底,如得求字八法,虽千百字,亦不外乎是,庶学者由浅说而深求之,则进乎技矣。
画法源流:画兰自郑所南、赵?斋,管仲姬后,相继而起者代不乏人,然分为二派,文人寄兴,则放逸之气,见于笔端,闺秀传神,则幽闲之姿,浮于纸上,各臻其妙,赵春谷及促穆以家法相传,杨补之与汤叔雅则甥舅媲美。
杨维干与?斋同時皆号子固,且俱善画兰,不相上下,以及明季张静之、项子京、吴秋林、周公瑕、蔡景明、陈古白、杜子经、蒋冷生、陆包山,何仲雅辈出,真墨吐众香,砚滋九畹,极一时之盛,管仲姬之后,女流争为效颦,至明季马湘兰、薛素素、余翩翩、杨宛若皆以烟花丽质绘及幽芳,虽令湘畹蒙羞,然亦超脱不凡,不与从草为伍者矣。
画叶层次法画兰全在于叶,故以叶为先,叶必由起手一笔,有钉头鼠尾螳肚之法。
二笔交凤眼,三笔破凤眼,四笔五笔宜间折,叶下包根箨式,若鱼头,成丛多叶,宜俯仰而能生动,交加而不重叠,须知兰叶与蕙异者,细柔与粗劲也,入手之法,略具于此。
画叶左右法画叶有左右式,不曰画叶,而曰撇叶者,亦如写字之用撇法,手由左至右为顺,由左至左为逆,初学须先顺手,便于运笔,亦宜渐习逆手,以至左右兼长,方为精妙,若拘于顺手,只能一边偏向,是非全法矣。
画叶稀密法叶虽数笔,其风韵飘然,如霞裾月珮,翩翩自由,无一点尘俗气,丛兰叶须掩花,花后更须插叶,虽似从根而发,然不可丛杂,能意到笔不到,方为老手,须细法古人,自三五叶到数十叶,少不寒悴,多不纠纷,自能繁简各得其宜。
画花法花须偃仰正反含放诸法。
茎插叶中,花出叶外,具有向背高下,方不重叠联比,花后再衬以叶,则花藏叶中,间亦有花出叶外者,又不可拘执也。
蕙花虽同于兰,而风韵不及,挺然一干,花分四面,开有后先,茎直如立,花重如垂,各得其态,兰蕙忌五出如掌指,须掩折有屈伸势,瓣宜轻盈回互,自相照映,习久法熟,得心应手,初由法中,渐超法外,则为尽美矣。
点心法兰之点心,如美人之有目也,湘浦秋波,能使全体生动,则传神以点心为阿堵,花之精微,全在乎此,可轻忽哉。
用笔墨法元僧觉隐曰,尝以喜气写兰,怒气写竹,以兰叶势飞举,花蕊舒叶得喜之神,凡初学必先炼笔,笔宜悬肘,则自然轻便得宜,遒劲而圆活,用墨须浓淡合拍,叶宜浓花宜淡,点心宜浓,茎苞宜淡,此定法也,若绘色写生,更须知正叶宜浓,背叶宜淡,前叶宜淡,拐带地宜淡,当进而求之。
双钩法(略)画兰诀四言写兰之妙,气韵为先,墨须精品,水必新泉,砚涤宿垢,夂纯情忌坚,先分四叶,长短为元,一叶交搭,取媚取妍,各交叶畔,一叶仍添,三中四簇,两叶增全,墨须二色,老嫩盘旋,瓣须墨淡,焦墨萼鲜,手如掣电,忌用迟延,全凭写势,正背欹偏,欲其合宜,分布自然,含三开五,总归一焉,迎风映日,花萼娟娟,凝霜傲雪,叶半垂眠,枝叶运用,如凤翩翩,葩萼飘逸,似蝶飞迁,壳皮装束,碎叶乱攒,石须飞白,一二傍盘,车前等草,地坡可安,或增翠竹,一竿两竿,荆棘旁生,能助其观,师宗松雪,主得正传。
画兰诀五言画兰先撇叶,运腕笔宜轻,两笔分长短,丛生要纵横,折垂当取势,偃仰自生情,欲别形前后,须分墨浅深,添花仍补叶,攒箨更包根,淡墨花先出,柔枝茎更承,瓣宜分向背,势更取轻盈,茎裹纤包叶,花分浓墨心,全开方上仰,初放必斜倾,喜霁皆争向,临风似笔迎,垂枝如带露,抱蕊似含馨,五瓣休如掌,须同指曲伸,蕙茎宜挺立,蕙叶要强生,四面宜攒放,梢头渐缀英,幽姿生腕下,笔墨为传神。
青在堂画菊浅说菊之设色多端,赋形不一,非钩勒渲染交善,不能写肖也,考宣和画谱,宋之黄筌、赵昌、徐熙、滕昌佑、黄居宝,诸名手,皆有寒菊图,迄南宋元明,始有文人逸士,慕其幽芳,寄与笔墨,不因脂粉,愈见清高,故赵?斋、李昭、柯丹邱、王若木、盛雪篷、朱樗仙,俱善写墨菊,更觉傲霜凌秋之气,含之胸中,出之腕下,不在色相求之矣,子为芥子园所编定四谱,汀畹幽芳,继以淇园清节,则楚骚卫风,并称君子,南枝寒蕊,伴以东篱晚香,则孤山栗里,同爱高人,真花木中之超群绝俗者,为类已备四时之气,作谱当凌众卉之先,不亦宜乎。
画菊全法菊之为花也,其性傲,其色佳,其香晚,画之者,当胸具全体,方能写其幽致,全体之致,花须低昂而不繁,叶须掩仰而不乱,枝须穿插而不杂,根须交加而不比,此其大略也。
若进而求之,即一枝一叶一花一蕊,亦须各得其致,菊虽草本有傲霜之姿,而与松并称,则枝宜孤劲,异于春花之和柔,叶宜肥润,异于残卉之枯槁,花与蕊,宜含放相兼,枝头偃仰之理,以全放枝重宜偃,花蕊枝轻宜仰,仰者不可过直,偃者不可过垂,比言全体之法,至其花萼枝叶根株,另具画法于后。
画花法花头不同,以瓣有尖团长短稀密阔窄巨细之异,更有两乂三岐巨齿缺瓣刺瓣卷瓣折瓣变幻不一,大凡长瓣稀瓣,花平如镜者,则有心,其心或堆金栗,或簇蜂窠,若细瓣短瓣四面高圆,攒起如球者,则无心,虽花瓣各殊,众瓣皆由蒂出,稀者,须排列根下与蒂相连,多者,须瓣根皆由蒂发,其形自圆整可观也,其色不过黄紫红白淡绿诸种,中浓外淡,加以深浅间杂,则设色无穷,若用粉染,瓣筋仍宜粉钩,在学者自能意会得之矣。
画蕾蒂法画花须知画蕾,花蕾或半放初放将放未放,致各同,半放侧形见蒂,嫩蕊攒心,须具全花未舒之势,初放则翠苞始破,小瓣乍舒,如雀舌吐香,握拳伸指,将放则蕚尚含香,瓣先露色,未放则蕊珠团碧,众星缀枝,当各得其致为妙,画蕾须知生蒂,花头虽别,其蒂皆同,得叠翠多层,与众卉异,浑圆未放,虽系各色之花,宜苞蕾画绿,若将放方可少露本色也,夫菊之逞姿发艳,在于花,而花之蓄气含香,又在乎蕾,蕾之生枝吐瓣,更在乎蒂,此理不可不知,故画花法更加以蕾蒂也。
画叶法菊叶亦有尖圆长短阔窄肥瘦之不同,然五岐而四缺,最难描写,恐叶叶相同,似乎印板,须用反正卷折法,叶面为正,背为反,正面之下,见反叶为折,反面之上,露正叶为卷,画叶得此四法,加以掩映钩筋,自不雷同而多致,更须知花头下所衬之叶,宜肥大而色深润,以尽力具于此,枝上新叶,宜柔嫩带轻清之色,根下坠叶,宜苍老带枯焦之色,正叶色宜深,反叶色宜淡,则菊叶之全法具矣。
画根枝法花须掩叶,叶宜掩枝,菊之根枝,先于未画花叶时朽定,俟花叶完后,始为画出,根枝已具,再添花叶,方是花叶四面,根枝中藏也,若不先为朽定,则生叶生枝全无定向,若不画成添补,则偏花偏叶,俱在前边。
本枝宜劲,傍枝宜嫩,根下宜老,更要柔不似藤,劲不类刺,偃而不垂,有迎风向日之姿,仰而不直,有带露避霜之势,花蕾枝叶根株交善,则得全菊之致矣,纵兹小枝,岂易言哉。
画菊诀时在深秋,菊称傲霜,欲写其致,笔势昻藏,中央正色,所贵者黄,春花柔艳,何敢比方,图成纸上,如对晚香。
画花诀画菊之法,瓣有尖团,花分正侧,位具先后,侧者半体,正则形圆,将开吐蕊,未放星攒,加以蒂萼,乃生枝焉。
画枝诀既画花朵,下必添枝,枝须断缺,补叶方宜,或偃或直,或高或低,直勿过仰,偃勿太垂,偃仰得势,花叶生姿。
画叶诀画叶之法,必由枝生,五岐四缺,反正分明,叶承花下,花乃有情,稀处补枝,密处缀英,花叶交善,方合乎根。
画根诀画根之法,上应枝稍,势须苍老,意在孤高,直不似艾,乱不似蒿,根下添草,掩映清标,再加泉石,取致更饶。
画菊诸忌诀笔宜清高,最怕粗恶,叶少花多,枝强干弱,花不应枝,瓣不由蒂,笔笨色枯,浑无生趣,知所数者,尤为深忌。
青在堂画梅浅说画法源流唐人以写花卉名者多矣,尚未有专以写梅称者,于锡有雪梅野雉图,乃用于翎毛上,梁广作四季花图,而梅又杂于海棠荷菊间,李约始称善画梅,其名亦不大着。
至五代滕昌佑徐熙,画梅皆钩勒着色,徐崇嗣独出已意,不用描写,以丹粉点染,为没骨画,陈常变其法,以飞白写梗,用色点花,崔白专用水墨,李正臣不作桃李浮艳,壹意写梅,深得水边林下之致,故独擅专长,释仲仁以墨渍作梅,释惠洪又用皂子胶写于生绡扇上,照之俨然梅影,后人因之盛作墨梅,米元章、晃补之、汤叔雅、萧鹏抟、张德琪,俱专工写墨,独杨补之不用墨渍,创以圈法,铁梢丁橛,清淡胜于傅粉,嗣之者徐禹功、赵子固、王元章、吴仲圭、汤仲正、释仁济,仁济自谓用心四十年,作花圈始圆耳,外此则茅汝元、丁野堂、周密、沈雪坡、赵天泽、谢佑之,为宋元间之写梅著名者,汝元世称专家,佑之但傅色浓厚,学赵昌而不臻其妙也。
明代诸公,尤多分厥派,各擅一长,不暇标举。
唐宋以来,画梅之派有四,惟钩勒着色者最先。
其法创于于锡,至滕昌佑而推广之,徐熙始极其妙也,用色点染者为没骨画,创于徐崇嗣,继之者,代不乏人,至陈常一又变其法,点墨者,创于崔白,演其法于释仲仁、米晃诸君,相效成风,极一时之盛,圈白花头,不用着色,创于杨补之,吴仲圭、王元章推其法,真横绝一世,考画梅之法,其源流亦不外乎是矣。
杨补之画梅法总论木清而花瘦,梢嫩而花肥,交枝而花繁累累,分梢而萼疏蕊疏,立干须曲如龙,劲如铁,发梢须长如箭,短如戟,上有余则结顶,地若窄而无尽,若作临崖傍水,枝怪花疏,要含苞半开,若作梳风洗雨,枝闲花茂,要离披烂熳,若作披烟带雾,枝嫩花娇,要含笑盈枝,若作临风带雪,低回偃折,要干老花稀,若作停霜映日,森空峭直,要花细香舒,学者须先审此梅有数家之格,或疏而娇,或繁而劲,或老而媚,或清而健,岂可言尽哉。
汤叔雅画梅法梅有干有条,有根有节,有刺有藓,或植园亭,或生山岩,或傍水边,或在篱落,生处既殊,枝体亦异,又花有五出四出六出之不同,大抵以五出为正,其四出六出者,名为棘梅,是禀造化过与不及之偏气耳,其为根也,有老嫩,有曲直,有疏密,有停匀,有古怪,其为梢也,有如斗柄者,有如铁鞭者,有如鹤膝者,有如龙角者,有如鹿角者,有如弓梢者,有如钓竿者,其为形也,有大有小,有背有覆,有偏有正,有弯有直,其为花也有椒子,有蟹眼,有含笑,有开有谢,有落英,其形不一,其变无穷,欲以管笔寸墨写其精神,然在合乎道理,以为师承,演笔法于常时,凝神气于胸臆,思花之形势,想体之奇倔,笔墨颠狂,根柄旋播,发枝梢如羽飞,叠花头似品字,枝分老嫩,花按阴阳,蕊依上下,梢度长短,花必粘一丁,丁必缀枝上,枝必抱枯木,枯木必涂龙麟,龙麟必向古节,两枝不并齐,三花须鼎足,发丁长,点须短,高梢小花劲萼,尖处不冗,九分墨为枝梢,十分墨为蒂,枝枯处令其意闲,枝曲处令其意静,呈剪琼镂玉之花,现蟠龙舞凤之干,如是方寸即孤山也、庾岭也,虬枝瘦影,皆自吾挥毫濡墨中出矣,何虑其形之众,何畏其变之多耶。
华光长老画梅指迷凡作花萼,必须丁点端楷,丁欲长而点欲短,须欲劲而萼欲尖,丁正则花正,丁偏则花偏,枝不可对,花不可并生,多而不繁,少而不亏,枝枯则欲其意稠,枝曲则欲其意舒,花须相合,枝须相依,心欲缓而手欲疾,墨须淡而笔欲干,花须圆而不类杏,枝欲瘦而不类柳,似竹之清,如松之实,斯成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