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心理特征与个体行为

合集下载

心理学: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学: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学: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在行为方式、情感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独特个性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对一个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为它们决定了个体的行为和反应方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个性心理特征:
1. 外向性
外向性是指一个人具有社交性、乐观、自信的特征,喜欢与他人打交道,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他们经常会表现出开朗的态度,与人交往以及在人际交往方面都具有很强的魅力。

内向性是指一个人更偏向于独处,对周遭环境更为敏感,善于思考和观察。

他们通常比较注重个人隐私和安静的空间,比较容易感到沮丧或消沉。

但他们对自己的想法和感觉有更深入的理解,也更容易独立思考和做出决策。

3. 审慎性
审慎性指的是一个人更加谨慎小心、避免冒险的特性,这种人更喜欢用经验来进行决策,而不是冒险的去尝试新事物。

他们更加注重细节,也更擅长计划和组织工作或活动。

4. 精力充沛
精力充沛是指一个人具有很高的活力和动力,能够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感到充满活力和幸福感。

这种人通常有很高的目标感和工作效率,能够轻松地完成一些大量的工作。

5. 思维开放度
思维开放度指的是一个人对于新事物和新思想的接受程度和理解开阔性。

这种人更加愿意接受并尝试新的事物,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也更加能够体谅他人的思想和行为。

以上这些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性格中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特点。

这些特点会影响到每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的表现,进而影响到个体的成功与成就感。

我们可以通过对自己的了解和思考来了解自己的个性心理特征,并针对特定情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提升。

个性心理特征及行为

个性心理特征及行为

个性心理特征及行为引言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在心理层面上表现出来的稳定和持久的特征,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表现。

个性心理特征与个体的行为密切相关,不仅对个体的行为决策和适应能力产生影响,也对个体与他人的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个性心理特征的一些常见类型及其对应的行为表现。

1. 内向与外向内向和外向是个性心理特征中最为经典的表征之一。

内向指的是个体对外部环境相对保守、敏感,并倾向于独处和自省。

外向则指的是个体渴求社交活动,喜欢寻求刺激和与他人互动。

内向的人通常更具有思考和分析能力,喜欢独立思考和专注于特定任务。

外向的人则更富有社交能力,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他们乐观、开朗,喜欢参与各种社会活动。

2. 精细与粗糙精细和粗糙是个性心理特征中表现出来的认知差异。

精细指的是个体对细节有较高的敏感度,能够观察到并注意到周围环境中细微的变化。

他们注重细节,擅长进行逻辑思考和分析。

而粗糙则指的是个体对细节不太敏感,更注重整体性的认知。

他们关注大局,倾向于综合理解问题和表达观点。

3. 冲动与谨慎冲动和谨慎是个性心理特征中表现出来的情绪表现差异。

冲动指的是对刺激物的高度敏感,容易被外界情绪和环境所左右。

他们常常表现出冲动的行为,缺乏自制能力。

而谨慎则指的是个体处理情绪和决策更加谨慎,考虑周全。

他们能够更好地控制情绪,做出理性的决策。

4. 外向与内向外向与内向是个性心理特征中表现出来的情绪表现差异。

外向的人倾向于将情感表露出来,善于与他人交流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他们情绪的起伏较大,较为容易受到外界情绪的影响。

内向的人则倾向于将情感内化,不太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他们情绪的起伏较小,相对稳定。

5. 自信与自卑自信和自卑是个性心理特征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差异。

自信指的是个体对自己有信心,认为自己具备能力去完成任务和应对挑战。

自信的人乐观、开朗,更能够主动与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

而自卑则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缺乏信心,常常担心被他人评价和批评。

个性心理特征概述

个性心理特征概述

个性心理特征概述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在心理上表现出来的独特和稳定的特质,是个人在不同情境下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的总和。

个性心理特征可以影响个体的思维方式、情绪状态、行为反应等方面,对于个体的发展和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多方面来概述个性心理特征。

1.认知特征:个体的认知特征体现了其对世界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和智力水平。

一些人可能倾向于以乐观、积极的方式看待世界,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而一些人可能更加悲观、消极,对事物持怀疑态度。

此外,个体的思维方式也会有所差异,有些人更加理性、逻辑思维强,而有些人更加直觉、情感导向。

2.情感特征:个体的情感特征体现了其情绪的稳定性和强度。

有些人情绪容易波动,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另一些人情绪更加稳定,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平静。

个体的情感特征也会影响其情感反应的强度和表达的方式,有些人可能更容易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有些人则更加含蓄。

3.性格特征: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个体的性格特征决定了他们在不同情境下的稳定行为模式和态度。

例如,有些人可能更加外向、乐观、合作,而有些人则更倾向于内向、谨慎、独立。

性格特征与个体的价值观和兴趣密切相关,它们共同塑造了个体的行为风格和生活方式。

4.社交特征:个体的社交特征体现了其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和需求。

有些人更喜欢独处,独立思考问题,而另一些人则更依赖他人的支持和认同。

个体的社交特征也与其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密切相关,一些人可能擅长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有些人则面临一些社交困难。

5.适应特征:个体的适应特征体现了其应对压力、调整和变化的能力。

有些人可能更加适应性强,能够迅速适应新的环境和变化,而有些人则更加固执、难以改变。

适应特征与个体的应对策略和应对资源有关,它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程度具有重要影响。

总的来说,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心理特质,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

MBAOB第四讲归因理论、个性与行为

MBAOB第四讲归因理论、个性与行为

(三)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1.性格发展的年龄因素 第一阶段:性格形成期(5-10) 第二阶段:性格定型期(11-17) 第三阶段:性格成熟期(18-55) 第四阶段:性格更年期(56-65)
2.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
生理因素: 环境因素:
(四)性格对组织管理的作用
首先,注意培养良好的职业性格
其次,人事管理中的选人,用人要注 意性格适应、性格互补的合理性。
可是,没过几天,同事们发现有些不对劲:这个漂亮女孩原来是个 “冷美人”!站在台前,面对大厅,她似乎有些不好意思正视对面走来的 人,不是毫无反应,低头对着电脑屏幕,就是匆匆扫上一眼,一看不是 找她的,就毫无表情地低下头,不予理睬。搞得同事们穿过大厅时像打 扰了她似的,心里有些不舒服。不知道公司外的来访者怎样想。
在小张未被提拔之前,他是车间小组长之 一。另外一个小组长小齐跟他是很要好的朋友, 两人在车间里合作很好,在各自的小组里都有 着良好的带头作用。车间流水线运转很正常,
时常超额完成任务。现在,小张上任后却碰到了 预想不到的问题:流水线因时常被迫停止运转而 导致生产无法正常进行。而且小张明显感觉出了 小齐的异样表情。每次碰到他时,他都会借故走 开,这使小张大为尴尬。经了解,流水线的毛病 出在小齐组里,那里有人在故意怠工。于是小张 以车间主任的名义对怠工者提出批评。那人却说: “你训啥?爬上来才几天,原来不也是一个老百 姓吗?”,小张火了,责令扣除他该月的奖金, 并警告说,若再这样下去,车间损失由他负责。 不料第二天上班时,小张到车间一看,居然没有 一个人来上班了,这是他所始料不及的。
• 随和性: 个体服从别人的倾向性。高随和性者是合作的、热情 的和信赖他人的,低随和性者冷淡的、敌对的和不受欢迎的。
• 责任心 :高责任心者是负责的、有条不紊的、值得信赖的、持 之以恒的;低责任心的人精力分散、缺乏规划性,且不可信赖。

组织行为学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组织行为学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组织行为学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一、引言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研究组织内部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学科,旨在了解和预测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方式,以及影响这些行为的因素。

本文将深入探讨组织行为学中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的关系。

二、个体心理在组织中的作用个体心理在组织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首先,个体的态度、动机和情绪会直接影响其在工作中的表现。

其次,个体的认知和学习能力决定了其对新知识和技能的吸收和应用能力。

最后,个体的人格特质会影响其在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和领导方式。

三、个体行为对组织的影响个体的行为方式会对组织的绩效和氛围产生深远影响。

积极主动的个体往往能够带动团队不断进步,提升整体绩效;而消极抱怨的个体可能会破坏团队凝聚力,影响工作效率。

因此,了解个体行为对组织的影响至关重要。

四、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关系个体心理与行为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个体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其行为方式,例如情绪低落的员工可能会表现出消极的工作态度;而积极心态的员工则更容易展现出高效的工作表现。

同时,个体的行为会反过来影响其心理状态,形成一个循环。

五、影响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因素影响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个体的人格特质、生活经历、组织文化等。

人格特质对个体心理与行为有着深远影响,例如外向性的员工更善于与人交往,而开放性的员工更乐于接受新观念。

生活经历也会塑造个体的心理与行为,如曾遭遇挫折的员工可能会表现出更强的抗压能力。

六、如何促进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健康发展为了促进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健康发展,组织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建立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鼓励员工发挥个人潜力,激励团队协作。

其次,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让员工感受到组织的关怀与支持。

最后,注重员工心理健康的培训和关怀,帮助员工更好地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战。

七、结论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是组织行为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了解和引导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健康发展对组织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读者能更全面地认识个体心理与行为在组织中的重要性,从而为组织管理和个体发展提供参考。

人格心理学探索个体特质与行为的关系

人格心理学探索个体特质与行为的关系

人格心理学探索个体特质与行为的关系在人类行为的研究领域中,人格心理学探索个体特质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体的个性特征、思维方式以及情绪体验等因素,以此来理解和解释个体的行为模式。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人格心理学在揭示个体特质与行为关系方面的作用。

1. 人格特质对行为的影响人格特质是指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对个体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

根据五大人格特质理论,包括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

这些特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个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方式和行为决策。

例如,外向性高的个体更愿意参与社交活动,而内向性高的个体则更倾向于独处。

人格特质对行为的影响也可以通过个体对压力的应对方式来体现,神经质高的个体更容易感到紧张和焦虑,而宜人性高的个体则更倾向于友好和合作。

2. 个体特质的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个体特质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受到基因的影响,也受到社会环境的塑造。

早期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对个体特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培养个体的安全感和乐观情绪,而家庭冲突和紧张的环境可能导致个体的神经质特质增强。

此外,社会文化背景也会对个体特质发展产生影响。

在个体主义文化中,个体被鼓励发展独立和竞争性的特质,而在集体主义文化中,个体被鼓励发展合作和依赖性的特质。

3. 行为对个体特质的塑造与个体特质对行为的影响相反,个体的行为也会对特质产生影响。

通过行为的反馈和经验学习,个体可以调整和改变自己的人格特征。

例如,一个内向的人在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并取得成功后,可能逐渐成为一个更外向的人。

行为对特质的塑造也可以通过认知过程来实现,个体可以通过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来调整自己的特质表现。

因此,特质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互相影响。

4. 人格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人格心理学对于个体特质与行为关系的研究在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在心理咨询和临床心理学领域,了解个体的人格特征有助于诊断和治疗各种心理问题。

组织行为学 课件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组织行为学 课件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归因理论
韦纳(Weiner)关于成功和失败的归因
韦纳认为,人的成功和失败归因为四个因素, 韦纳认为,人的成功和失败归因为四个因素,即 能力 任务难度 努力 机遇 (可控因素) 可控因素) 不可控因素) (不可控因素)
一般来说,员工本人在追求事业成功方面, 一般来说,员工本人在追求事业成功方面,应当在可 控因素上多下工夫,而管理者则应在不可控因素上, 控因素上多下工夫,而管理者则应在不可控因素上,多创 造条件,为职工的成功提供良好的机会与外部环境, 造条件,为职工的成功提供良好的机会与外部环境,并客 观评价其成果。 观评价其成果。
知觉与管理
1、知觉对人员聘用的影响
人员聘用中,首因效应常常发挥重要影响。 人员聘用中,首因效应常常发挥重要影响。被知觉者应当学会 利用知觉偏见,给管理者留下良好印象。 利用知觉偏见,给管理者留下良好印象。
2、知觉对决策的影响
由于决策者的特性(功利型、人权型、公正型)意见对决策目 由于决策者的特性(功利型、人权型、公正型) 需求理解不同,掌握决策资源不同, 标、需求理解不同,掌握决策资源不同,不可能做到完全理性决 而在直觉决策中,知觉往往成为决定性因素。 策。而在直觉决策中,知觉往往成为决定性因素。
[动作语言]:体态语言信息 腿部 头部 表情 手与手掌 手部
——人际知觉 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交际行为:动作、表情、 人际知觉: 人际知觉
态度、言语、礼节等。
——自我知觉 个人对自己存在的认识、对自己以及与周围事物关 自我知觉: 自我知觉
系的认识。又称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情 感、自我意向。
归因理论
• 我们对个体的不同判断取决于对其行为的原因所作的解释。 而这种判断取决于三个标准:即一致性、恒常性、特殊性, 并依照三个标准,对归因做出正确判断。 • 例“马教授批评学生保尔”(归因于行为发动者;归因于 行为的对象;归因于客观对象。见下页)

人格心理学了解个人特质价值观和行为表现

人格心理学了解个人特质价值观和行为表现

人格心理学了解个人特质价值观和行为表现人格心理学了解个人特质、价值观和行为表现人是复杂的生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质。

人格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类的个性差异及其对行为表现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人格心理学对于了解个人特质、价值观和行为表现的重要性。

一、人格特质人格特质是指个体在各种情境中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倾向。

根据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已经确定了五个最为广泛接受的人格特质维度,即“大五人格特质模型”。

这五个特质维度分别是:1.外向性(Extraversion):指个体在社交互动中的表现程度,如外向、活泼、热情等。

2.宜人性(Agreeableness):指个体表现出的与他人合作、友好、宽容等行为特征。

3.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指个体在履行责任、坚持自我标准、自律等方面的表现。

4.神经质(Neuroticism):指个体情绪稳定性,如焦虑、紧张、易怒等。

5.开放性(Openness):指个体对新奇事物、观念的接受程度,如想象力丰富、对艺术的欣赏等。

这些特质维度可以帮助我们形成个体的人格类型,并对他们的行为表现提供一定的预测。

人格特质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和人际互动。

二、价值观价值观是指个体对于什么是好与坏、重要与不重要的信念和意识形态。

人格心理学认为,每个人对于价值观的追求都不尽相同,而这些价值观又会对其行为表现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人们的价值观也会有所差异。

研究发现,价值观可以分为两类:个体主导的价值观和社会主导的价值观。

个体主导的价值观是指个体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目标,形成的关于人生意义和目标的信念。

社会主导的价值观则是在社会和文化环境下塑造的,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个体主导的价值观对于个体行为的决策和行动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例如,一个重视家庭和亲情价值观的个体可能会更愿意花更多时间陪伴家人,而一个重视事业和成功的个体可能会更加努力地追求自己的职业目标。

教育心理学个性心理特征

教育心理学个性心理特征

教育心理学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在行为、情感和认知的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性和一致性特征。

教育心理学关注个体的个性差异,并研究如何利用这些差异来促进学习和发展。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个性心理特征:1.外向和内向:外向的人喜欢与他人交往,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并且对外界的刺激更加敏感。

内向的人则更加内向,常常沉思和反省,独立思考,并且对外界刺激更加敏感。

2.稳定和易怒:稳定的人情绪较为稳定,情绪波动不大,相对来说比较冷静。

易怒的人则情绪更容易激动和不稳定,对环境中的刺激更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

3.内向和外向:内向的人更多地关注内心世界,独立思考,并且能够专注于自己的内心感受。

外向的人则喜欢与他人交往,乐于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想法,并且喜欢参与各种社交活动。

4.偏向感性和理性:感性的人更加情绪化,重视情感体验,注重情感交流和表达。

理性的人更加理智和逻辑思考,强调事实和逻辑的解释。

5.性格开放和封闭:开放的人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冒险,思维敏捷,具有创造性。

封闭的人更加保守,谨慎,更喜欢传统和熟悉的事物。

6.内控和外控:内控的人相信他们自己对于自己的命运和行为负有责任,他们相信他们的努力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外控的人倾向于将命运归因于外部因素,他们相信命运受到命运的支配。

以上所提到的个性心理特征并不是完全相互排斥的,一个人可能会在不同的情境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此外,个性心理特征是可以通过教育和培养来改变和发展的。

教育心理学家可以利用对个体个性特征的了解来设计适合不同个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行为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行为

(二) 性格与气质的联系
第一,气质影响性格的动态,使性格带上一
种独特的色彩。 第二,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造气 质,使之服从于社会实践的要求。
三、性格的内容特征
作为一个复杂的心理构成物,性格由多个不
同方面的特征构成。
(一)性格的态度特征
主要体现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方面的性格特
(如情绪体验的强度、意志努力的程度等)、 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如知觉的速度、 思维的灵活程度、注意集中时间的长短等)、 心理活动指向性(有的人倾向于外部事物, 有的人倾向于内心世界)等几个方面的特点。
气质是一个人活动的“风格与节奏”
一般认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的关系
较为密切和直接,是气质的主要生理基础。

(二) 气质类型及其特征
传统的气质类型主要从以下几个特性来考察:
(1)感受性 (2)耐受性 (3)反应的敏捷性 (4)可塑性 (5)情绪兴奋性
1.胆汁质
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反
应的不随意性占优势,外向型明显,情绪兴 奋高,抑制能力差,反应速度快但不灵活。
(三)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能力的早期表现 2. 中年成才 3. 能力的晚期表现,又称“大器晚成”。
1.
(四)能力的性别差异
基本一致的结论有两方面:
三、能力的差异
由于先天素质、后天环境、社会实践活动和
个体主观努力的差异,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上 存在着明显的个别差异。
(一)能力的类型差异
能力的类型差异主要有一般能力类型差异和特殊能 力类型差异。 1. 一般能力的类型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觉、表象、 记忆、言语和思维等方面。 2. 特殊能力的类型差异。除了表现在完成同一种活 动时不同的人可能采取不同途径之外,还表现在完 成同一活动可以由能力的不同结合来保证。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个性心理特征——指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一种 独特结合。其中包括兴趣和能力、气质、 性 格。
•个性心理 结构
•个性的心理结构
•个性倾 • 向性
•需要 •动机 •兴趣 •理想 •信念 •世界观
•个性心 •理特征
『思考题』:归因理论对我们企业管理有什么现实的指导意义?
第三节 个性与行为
重点: 个性特点以及对组织管理活动的影响。
一 个性的内涵
个性是在先天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 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
稳定的、区别于他人的个性倾向和个体心理特征的总
和。
个性倾向性——指人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 的积极特征,包括需要、动机、理想、信念和 世界观等。
是指当人们知觉某一对象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加深理解,并 做出解释。 知觉的恒常性
是指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某些变化时,而知觉的映象 仍然保持不变。( 有利于我们正确地、不断地适应变化的环境。)
你看见是什么?
看见六个杯子还是六对不同态度的脸 ?
•你看到了老人深邃的眼睛,我却看到了一对男女桀傲不驯的长发; 你看到了老人紧抿的双唇,我却看到了他们交缠的双臂;你惊叹老 人胡须的茂密,我却在欣赏他们长长的披风和飘逸的长裙。
外在的

稳定性
稳定
能力
工作难度
不稳定
努力
运气
归因理论的现实意义
归因理论认为:我们对个体行为的不同判断,取决于我们对特定行 为归因何种意义的解释。因此,归因理论在激发成就动机、促进继续努
力的行为方面有重要作用。
如果行为者把工作、学习中的失败和挫折归因于智力差、能力低 等稳定的内因,则不会增强今后的努力与持续性行为。
定型效应:是指人们在头脑中把形成的对某些知觉对象的形象 固定下来,并对以后有关该类对象杜知觉产生强烈影响的效应 。 如:“无奸不商”、女性在管理角色上的定型等。

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课件

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课件

05
CATALOGUE
个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育领域
针对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采 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以 提高教育效果。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 ,发挥优势,弥补不足,提高 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其 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团队合 作精神。
职业发展
根据个性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职 业方向,提高职业满意度和稳定
个性理论与模型
类型论
总结词
强调个体的分类和类型
详细描述
类型论主张个性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或群体,每种类型具有独特的特征和 行为模式。例如,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是四种传统的气质类型, 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个性特点和行为表现。
特质论
总结词
强调个体的特质和特征差异
详细描述
特质论认为个性是由一系列特质构成的,每个人独特的个性特质决定了其行为和 反应。特质论强调个体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主张通过测量个体的特质来预测其行 为。
取利益导向的行动。
04
CATALOGUE
个性评估与测量
自我评估
自我反思
个体通过内省和反思,了 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和行为 模式。
自我观察
个体有意识地观察自己的 情绪、思维和行为,以便 更好地理解自己。
自我评价
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进行评估,以促进自我提 升和成长。
他人评估
他人观察
通过观察个体的行为和表现,了 解其个性特点和行为模式。
他人反馈
从他人那里获得关于个体行为和表 现的反馈,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
他人评价
通过他人的评价和意见,了解自己 在群体中的地位和形象。
心理测量法
问卷调查
量表评估

心理学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学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学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在个体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质和心理特点。

个性心理特征是人的行为、情感和思维方面的稳定模式,它们会在不同的情境下表现出来,并对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方式产生影响。

个性心理特征可以分为多个方面,包括情感特征、认知特征和行为特征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个性心理特征:1.外向性:外向性是指个体对外界刺激的需求和偏好程度。

外向性的人喜欢与他人交往,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对新环境和新挑战有很高的适应能力。

2.内向性:内向性是指个体对内部反思和思考的需求和偏好程度。

内向性的人更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喜欢独自思考和反思,对自己的感受和情绪有较高的敏感性。

3.神经质:神经质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时的情绪反应。

高神经质的人更容易体验到焦虑、紧张和敏感,而低神经质的人则更容易保持冷静和镇定。

4.完美主义:完美主义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要求非常高,追求完美和卓越。

完美主义的人注重细节,追求高标准和高质量的成果。

5.开放性:开放性是指个体对新鲜事物和新体验的接受程度。

开放性的人对于新观念和新体验持开放态度,喜欢探索、尝试新的事物和挑战。

6.责任感:责任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责任和义务的认识和承担程度。

人们的责任感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对事情的投入和对他人的关心和照顾程度。

7.外倾性:外倾性是指个体对外界的关注和感知程度。

外倾性的人更关注外部的刺激和环境,更加关注他人和社会关系。

8.性格稳定性:性格稳定性是指个体情绪和情绪反应的稳定性。

高稳定性的人情绪比较稳定,对压力和挫折的适应能力较强,而低稳定性的人情绪波动性大,对压力和挫折的应对较困难。

个性心理特征对个体的发展和生活有重要影响。

它们不仅影响个体与他人的关系和互动方式,也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产生影响。

因此,了解和认识个性心理特征对于促进个体的发展和提高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个性心理学特征包括哪三方面

个性心理学特征包括哪三方面

个性心理学特征包括哪三方面1.个体差异方面:个体差异是指不同个体在心理特征上的差异,其中包括遗传差异和环境差异。

遗传差异是指个体所拥有的遗传基因在心理方面的表现不同;环境差异则是指个体所经历的环境条件对个体心理特征的影响不同。

个体差异在个性心理学中被认为是稳定的特征,它通过测量和比较个体的心理特征来揭示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

2.行为特征方面:个性心理学还研究个体在行为上的差异。

行为特征是指个体在行为、情绪和思维等方面的表现方式。

个性心理学通过观察和测量个体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表现来研究个体之间行为特征的差异。

例如,有些人在面对压力时可能更容易紧张和焦虑,而有些人则更具冷静和应对能力。

这些行为特征不仅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影响,还受到个体内心理机制的调节。

3.心理机制方面:个性心理学还研究个体内部的心理机制,从而揭示人们心理特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心理机制是指个体在处理信息、应对问题和形成认知决策等方面所具有的方式和模式。

个体的心理机制包括思维、情绪、动机、价值观等,它们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并且对个体行为和选择产生影响。

个性心理学通过研究个体的心理机制来揭示不同个体之间的心理差异和个性特征。

总的来说,个性心理学特征包括个体差异、行为特征和心理机制三个方面。

这些特征是个体在心理方面的稳定特征,它们反映了个体在思维、情绪、动机等方面的差异,也揭示了个体行为和选择的差异。

个性心理学的研究旨在深入了解个体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机制,以及这些特征和机制对个体行为和选择的影响,从而为人类行为和心理调适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个性心理特征与行为(个性气质性格)

个性心理特征与行为(个性气质性格)

同卵与异卵双生子外向性得分的相关系数
男性
女性
同卵双生 异卵双生 同卵双生 异卵双生
瑞典样本 .47 .20
.54 .21
芬兰样本 .46 .15
.48 .14
据Floderus-Myrhed et al.(1980)和Rose et al. (1988)。
同卵和异卵双生子在精神分裂症、抑郁和犯罪行为方 面的相似性
(二)个性理论
1、弗洛伊德的个性结构理论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及精神分析学家。个性是一个 整体,分3个相互作用的部分:
本我:最原始的部分,是遗传下来的本能。并且在最初的几年内单独存
在,由快乐原则支配,不受社会规范约束。
自我:在与环境的接触中由本我发展而来,大概在两岁的时候发展起来
,由现实原则支配,是个性中的主要部分。
个性:是在先天生理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区别于 他人的个体倾向和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
A、个性倾向:需要、动机、态度、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B、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特点:组合性、稳定与可变性、一般性和独特性、生物制约 性和社会制约性
2、抑郁:此病患者在讲故事中表现出因病种不同(精神病性、严重的 神经症或神经质)而有差别,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即观念性活动受 阻。所以大部分故事内容都是在询问中获得的。即使如此,回答询 问时通常也都是言辞简短或只有个别单词。
3、强迫症: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者在描述图片时很详细,详细得甚至 古怪。在将图画的某一部位或某一方面进行分割时非常刻板。强迫 观念者过于智力化,在意识中出现过多的可能解释、怀疑、卖弄学 问、往往限于叙述。
(1)反应的语句; (2)每张图片出现到开始第一个反应所需的时间; (3)各反应之间较长的停顿时间; (4)对每张图片反应总共所需的时间; (5)被试者的附带动作和其它重要行为等。

人的个性和行为

人的个性和行为

五、气质在管理实践中的作用: 1、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 2、气质不能决定个人活动的社会价值和成
就的高低; 3、气质可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 4、气质可以影响人的情感和行动。
本节思考题:
1、生活中我们经常说到“气质”,它与心 理学讨论的气质是一样的吗?
2、各种气质类型的表现是什么? 3、请你对自己的气质弱点作一个鉴定,并
然对立起来,两者是彼此制约互相渗透的。
本节思考题 1、为什么人们经常说:成绩好的人不一定
聪明,聪明的人成绩并不一定很好?
2、环境因素,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 环境指个体生活的整个社会环境,大到国 际世界、国家经济环境,小到个体居住的 城市环境,所在的社区、学校、里弄、家 庭、亲朋好友等环境。狭义的环境是指教 育,主要指学校教育环境以及与学生的能 力、性格发展有关的环境。
3、个体实践因素。
4、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non-intellective factors)也称 非智能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但对智力 的发挥或发展有影响的那些心理因素。它主 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 具体来说,它又由以下一些心理因素组成: 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自信心、 自尊心、好胜心、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 自制性、坚持性、独立性(燕国材,1988)。 另外,也有学者运用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发 现,学习态度、自我意识、开拓意识,人际 关系、协调能力是最主要的几种非智力因素 (时蓉华,1994)。
三、性格的类型:
1、从心理机能上划分,性格可分为理智型、 情感型和意志型
英国的培因(A.Bain,1855,1859)和法 国李波特(Ribot,1906)按智力、情绪、意志 何者占优势
2、从心理活动倾向性上划分,性格可分为 内倾型和外倾型

个性与行为概述

个性与行为概述
欠缺反应型:当作什么事也没发生,没有愤怒或恐惧。 易患过敏性皮炎、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
抑制反应型:“我应该反击他”,有愤怒或恐惧,但不 敢表现出来。易患哮喘、糖尿病、高血压、周期性偏头痛。
第二节 气质
一、气质的概念: 气质是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是人天生的、表现
在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指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稳定性以
独立型:善于独立思考,个人信念坚定、有主见、能独立发挥力量;但把自己意志强加于人 顺从型:独立性差,易受暗示,缺少独立见解,容易盲从、屈从权势;遇事惊慌失措,逃避
现实
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性格并非天赋,是后天的环境影响和培养教育的结果
性格发展的年龄因素
阶段 年龄
形成期 定性期 成熟期 更年期
5-10 11-17 18-55 56-65
环境因素影响
家庭是培育个体性格的摇篮。 学校是个体尝试和选择性格发展的时期。 社会文化决定性格发展的大方向。
人格成长与家庭环境的关系 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责,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 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疚,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 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称赞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欣赏 公平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信任,赞成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爱 友爱中成长的孩子常能感受到关怀
抑郁质的人对此情景会说自己老是不走运,偶尔来一次戏院, 就这样倒霉,接着就垂头丧气地回家了。
三、气质在管理中的作用
1。气质无好坏优劣之分。气质是心理特征和表现方式的区别,气质 不标志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水平和道德水平,不决定一个人的社 会价值和成就的高低。
2。气质可以影响人的感情和行为,进而影响人的活动效率和对环境 的适应。 在环境变化时,应注意对不同人进行不同的引导。

第一章 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第二节 关于个体行为解释 讲义 _20200503110031

第一章 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第二节 关于个体行为解释  讲义 _20200503110031

第一篇个体心理与行为第一章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知识框架第二节关于个体行为的解释一、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1.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1)学习是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华生认为,学习就是一种刺激代替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

心理学研究的是可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华生主张心理学应当摒弃意识、意象等主观的东西,只研究能观察到的并能够进行客观测量的刺激和反应,没有必要理会这一过程的中间环节。

(2)行为源于后天学习在华生看来,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用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映的一种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上,有的隐藏在内部,人和动物没有多大差别,都遵循相同的规律。

(3)刺激影响行为华生认为,行为受到客观刺激的影响,一定的刺激必然会引起一定的反应。

用公式表示为S-R(刺激一反应)。

在众多场合,华生都采用这一公式来描述行为,采用较为直接的物理学和生理学术语来设想这些刺激和反应。

2.对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观点的评价(1)否认遗传的作用华生认为,行为发生的公式是刺激一反应,从刺激可以预测反应,从反应也可以推测刺激。

在他看来,刺激是指客观环境和体内组织本身的变化,反应是指整个身体的运动,包括手臂、腿及躯干的活动,或者所有这些运动器官的联合运动。

因为刺激是客观存在的,不取决于遗传,而行为反应又是因为刺激引起的,所以行为也不取决于遗传。

华生的心理学把控制行为作为研究目的,而遗传是不能进行控制的,所以遗传的作用越小,控制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

因此,华生否认了遗传对个体心理和行为发展的作用。

(2)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华生强调环境决定论,他在提出此观点时虽然注意到了个体遗传基础,但是却片面夸大了环境和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在忽视个体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同时还忽略了促进心理发展的内部动因。

二、新华生主义新华生主义又被称为新行为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由爱德华•托尔曼、克拉克•赫尔和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等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在华生行为主义的基础上改造,加入了中间变量而诞生的一系列学术流派的总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行为学
第3章 个性心理特征与个体行为
内容提要
1 个性概述 2 气质与个体行为 3 性格与个体行为 4 能力与个体行为
1 个性概述
有效的管理必须注重不同个体的差异性。个性 差异是指人们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上的 差异。每个人的个性都是不同的,只有当个性与 工作相匹配时,才能取得满意的工作绩效。企业 要充分认识到每个员工的个性差异,进行= F ( P ․ E )
B:behavior P:personality
F:function E:environment
环境
个体行为
函数
个性
• 个体行为总是其个性和外部环境的函数。也就是说一个人 的个性决定他怎样去适应环境,将采取怎样的行为。
1.4.2 内部工作模型理论
• 该理论认为,儿童从与父母的接触中,根据父母的行为和 情绪表现,形成了一套与父母近似的内部观念和行为模式 ,在同样的情景出现时,儿童就会按照已有的模式行动。
• 非倾向性的心理特征,指心理过程的特征,主要指一个人 的气质、能力和性格方面的特征。
1.2 个性的基本特征
• 社会性 个性有先天遗传的影响,但主要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
的。 • 组合性
个性不是孤立的心理特征,是一组心理特征的有机组 合。 • 独特性 • 稳定性
个性虽然不是不能改变的,但是相对稳定。 • 倾向性 • 整体性
• 西方有三大学派: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人本主 义学派。他们的性格理论构成了个性心理学的主要发展脉 络。
• 人本主义学派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马斯洛最大的理 论贡献是“需求层次论”和高峰体验论。罗杰斯关于心理 治疗和个性改变过程有很深的研究。
资料:个性心理学
• 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 、埃里克森。他们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 组成,本我与潜意识相对,遵守快乐原则,主要有性欲、 食欲、安全欲等生理欲望。自我是人意识到的部分,遵守 现实原则,及人的欲望的满足要符合社会规范以保护自己 不受侵害。超我是道德的我,遵守理想原则,是人格中促 使人完美、道德的部分。
• 孩子与父母一方或双方的智力水平、个性、行为方式总有 某种程度的趋同,甚至收养的孩子都是如此。父母的职业 、文化程度、社会经济地位、家族亲友社会关系等等都是 重要的环境因素。
1.4.3 心理社会期理论
•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埃里克森(E. H.Erickson)在 1950年提出了心理社会期理论,将人生全过程分为八个时 期,也就是个性发展的八阶段论。
孔子近乎完美地实行“因材施教”,其基础就是 对学生的充分了解,认真分析学生个性, 。孔子说:“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1.4 个性发展理论
• 群体动力场理论 • 内部工作模型理论 • 心理社会期理论 • 不成熟-成熟理论
1.4.1 群体动力场理论
• 如果能够捕捉到个性的各种特征,就可以预测个体未来的 行为。这是德国心理学家列温(Kurt Lewin,1890~ 1947)的群体动力场理论。
➢ 被动-----------------→主动(能动性) ➢ 依赖-----------------→独立(自主性) ➢ 少量的行为-----------→能做多种行为 ➢ 错误而浅薄的兴趣----→较深刻与较强的兴趣 ➢ 时间知觉性短--→时间知觉性较长(目光长远) ➢ 从属的地位-----------→平等或优越的地位 ➢ 不明白自我----------→明白自我,控制自我
1.1 个性的含义
• 个性(Personality)指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是经常 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的总和。个性 是一个非常基本的心理学概念,也称为人格。
• 心理过程的倾向性就是指个体的意识倾向性,主要体现为 一个人的需要、动机、信念、兴趣、爱好、态度、价值观 等。它表现出的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意识的倾向性。
个性是以整体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资料:个性心理学
• 个性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个性。在心理学上,个性与人格 具有相同的内涵。个性的定义有很多种。沃特认为个性是 智慧、德行、气质、技能等个人品性的综合。詹姆士认为 个性的核心是自我,自我又分为四个层次:物质的自我( 身体、财产、朋友),精神的自我(协调个性各组成部分 ),社会自我(社会对自己的评价),纯我。
• 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有斯金纳、多拉德和米勒等。他 们提出了学习理论。认为性格是由后天学习形成的。生活 中的大部分行为都是部分强化的条件反射,通过对反应动 作的强化,人们形成了惯常的行为模式也就是性格。
1.3 个性的影响因素
• 遗传是物质基础 具体指那些受胚胎决定的因素,如身材、相貌、性别
、神经、骨骼肌肉、能量水平以及生物节律等等。这些方 面影响了人的体格、体质、力量、耐力、速度、秉性、灵 活性等气质性品质。 • 环境是重要因素
• 该理论认为,人在每个阶段都会经历心理危机,一个健康 成长的个性需要顺利度过每个阶段的危机。
1.4.4 不成熟-成熟理论
• 美国耶鲁大学的组织心理学家阿吉里斯(Chris Argyris ),在《个性和组织》中提出了不成熟一成熟理论。
• 他认为,一个健康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个性心理上也 由不成熟日趋成熟。人所需要的东西,人所追求的目标, 也就决定于他的成熟程度。这一过程主要经历七个方面的 变化:
例如:家庭环境、生活环境、习惯、社会经济基础、 文化教育背景、人际关系、群体规模以及个人体验等。 • 教育起主导作用
• 个体实践是内因
案例:孔子因材施教
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 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2 气质与个体行为
气质一词来源于拉丁文。气质指的是个体的心 理活动的动力特征,这种特征会明显地表现在一 个人的言行的特点上。气质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比 较重要的方面,一个人属什么样的气质类型主要 来源于天赋。气质在人的一生中比较稳定,气质 在心理学内容里也是最稳固的一个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