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课标版二年级身体中的尺资料

合集下载

2年级数学教案《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 我们身体上的“尺”》

2年级数学教案《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 我们身体上的“尺”》

我们身体上的“尺”【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第68-69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本课是一节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厘米和米、建立了厘米和米的表象、能够用厘米和米为单位测量和估测物体长度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身体尺”,量出“身体尺”的长度,学会选择合适的“身体尺”测量周围的物体长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

【教学目标】1认识“身体尺”,了解“身体尺”的含义;2通过测量,知道自己“身体尺”的长度,并通过与1米的比较,加深对各个“身体尺”的理解;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并积极应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知道自己“身体尺”的长度,并会用它们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能够灵活选择“身体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一、激发兴趣,引入新知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呢?(米、厘米)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要用到哪些测量工具呢?但是生活中我们不能随身带着尺子,是不是?那要测量物体的长度怎么办呢?老师有一项特殊的本领,不用尺就可以测量出物体的长度你们相信吗?(当场试一下)知道老师是用什么方式测量的吗?是的,这就是藏在我们身体上的尺。

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体上都携带着各种各样的“尺子”,用这些“尺子”随时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非常方便,你们想试一试吗?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研究一下“我们身体上的‘尺’”。

(板书课题:我们身体上的“尺”)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1.猜一猜,认一认——初步感知“身体尺”师:请同学们找找看我们身上的尺在哪里?看谁找得快又多。

生:庹、身高、拃、指宽、手掌宽、臂长和步长。

(教师可以相机补充)师:是啊,这样的尺子我们叫“身体尺”。

今天我们就来先来研究这四种“尺子”,(板书:一拃、一庹、一步、一脚)你知道一拃、一庹、一步、一脚是怎么规定的吗?一拃:手指用力张开后,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间的距离。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用直尺测量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用直尺测量

用直尺测量课题用厘米量课型微课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用尺子量长度是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2.正确使用直尺测量,了解没有0刻度线时怎样测量。

学习重点正确用直尺测量物体的方法。

学习难点没有0刻度线时应该怎样测量学前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尺子学具准备:学生尺课时安排10分钟教学环节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

(1分钟)1.古时候的测量。

2.课件演示,引导学生认识0刻度、刻度线,知道厘米用“cm”表示。

尺子上有:长短不一的刻度线,有数字、而且是从小到大连续的数字。

观察直尺,倾听老师的介绍,理解刻度0、刻度线及cm表示的意义。

二、探究新知。

(4分钟)1.直尺上的刻度(1)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

(2)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还有什么发现?(3)引导学生在尺子上分别找出2cm、4cm。

2.用直尺量。

课件演示,怎样用直尺。

一端对齐0刻度线,读出另一端的读数。

1.直尺应该怎么放?2.小明和小丽谁量的对?3.下列物体的长是多少?1.(1)同桌交流得出:先找到刻度“______”,从刻度“0”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2)观察、交流。

生1:0~1,1~2,2~3……都是1厘米。

生2: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生3:有几个大格,就有几厘米。

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3分钟)1.讨论:小明想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可他只有一把断尺,没有0刻度,他该如何测量?2.辨一辨,这样的测量方法对不对?课件展示练习题1.小组交流、汇报、总结:把铅笔的一端对准断尺的任意一个较小的刻度,再看铅笔的另一端对准了哪个刻度,用较大刻度减去较小刻度,就得到这把小刀的长。

四、小结(1分钟)儿歌小结点名谈表现和收获:我学得_____________,我认识了__________________,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3.4用三角尺拼角课件(共21张PPT)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3.4用三角尺拼角课件(共21张PPT)

先动手试一试,再 在教材中找一找和 你拼出的一样吗?
用直角和谁拼?对, 直角和锐角一定能
拼出钝角。
她们拼出 来的都是 钝角吗?
钝角
思路二:两个锐角拼
思路一:直角和锐角拼
锐角
第四步 我的收获
你会用一副三角板拼角吗?
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拼会拼出一个钝角。 两个锐角拼出来的角不一定都是钝角。 有时会是锐角。
课后作业
作 业 请完成教材第45页练习八13题。
补充作业 请完成习题。
RJ 二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第4课时 用三角尺拼角
第一步 旧知回顾
一副三角尺中都是什么角?
锐角
锐角
直角
第二步 新知引入
打开书第42页,看一看让我们解决 一个什么问题?
一副三 角尺就 是不同 的两个 三角尺。
第三步 精读教材
用这两个三角尺 拼钝角,为了不 重重复不遗漏可 以按顺序拼。在 教材中找一找, 是怎样拼的?
( 钝角 )
( 钝角 )
当堂检测
2.照样子从两副三角尺中选出两个角拼角,用哪两个角?圈一圈。
锐角
直角
(答案不唯一)
当堂检测 易错辨析
3.数一数,各有几个角。
( 3 )个角
( 8 )个角
( 8 )个角
辨析:数角时忘记数图形外面的角和合起来的角。
课堂总结
用直角和锐角拼出的角一定是钝角,可以 用一副三角尺中的一个直角和锐角拼出钝角。
第五步 小试牛刀
试着完成课本 第42页的做一
做。
3 角的初步认识
第4课时 用三角尺拼角
人教版数学二( 锐 )角
复习导入
三角尺上的三个角分别是什么角?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我们身上的“尺”》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我们身上的“尺”》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我们身上的“尺”》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认识一拃、一庹、一步、一脚等“身体尺”,并用“身体尺”进行测量和估计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强化已经建立的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提高估计物体长度的能力,感受“身体尺”的实际应用价值。

2.使学生在自主测量、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测量经验,发展动手能力,增强估计意识,体验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教材说明】这部分内容是结合厘米和米的认识安排的一次综合与实践活动。

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测量或比较物体长度的问题,特别是对测量精度要求不高时,常常会把身体的某个部位当作尺来测量和估计。

用“身体尺”测量,虽然精确程度受到限制,但能帮助人们方便、快捷地解决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因此,教材安排用“身体尺”量的综合与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用“身体尺”测量的方法,初步体会用“身体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感受“身体尺”的实际应用价值。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积累测量和估计的活动经验,提高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教材主要安排了两个部分的活动,一是“认识‘身体尺’”,二是“用‘身体尺’量”。

第一部分,认识“身体尺”。

教材首先以提问的方式,要求学生分别量出自己的一拃、一步、一庹、一脚的长,并把量得的结果整理在表格里。

由于学生在认识厘米和米时已经认识了一拃和一庹,这里只通过图示说明一步和一脚的含义,及其测量方法。

在了解了自己的“身体尺”大约各有多长的基础上,教材指出:一拃、一步、一庹、一脚,都是我们身体上的“尺”。

接着,直接提出“1米大约有几拃?大约有几步?大约有几脚长”的问题,,并让学生“先量出1米,再用这些‘身体尺’量一量”,帮助学生建立起米和“身体尺”之间的联系。

上述活动,不仅在于让学生通过测量认识和了解自己的“身体尺”,更在于建立米和“身体尺”之间的联系。

身体尺小学数学教案

身体尺小学数学教案

身体尺小学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身体尺寸的基本概念,如长度、宽度、高度等。

2. 掌握测量身体尺寸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测量能力,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1. 身体尺寸的基本概念。

2. 测量身体尺寸的方法。

教学难点:1. 观察与测量方法的灵活运用。

2. 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

教学准备:1. 教学板书、教具、测量工具等。

2. 学生身体尺寸数据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出示一个测量工具,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引出身体尺寸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身体尺寸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老师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向学生介绍身体尺寸的基本概念,如长度、宽度、高度等。

2. 老师通过图示和实物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身体尺寸的概念。

三、测量身体尺寸(20分钟)1. 老师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测量身体尺寸的活动,如测量同学的身高、手臂长度等。

2. 学生利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用记录表记录数据。

3. 学生讨论和比较测量结果,巩固身体尺寸的概念。

四、总结(5分钟)1. 老师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身体尺寸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

2. 学生展示自己的测量数据,分享测量体会。

五、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回家测量家庭成员的身体尺寸,并记录在作业本上。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身体尺寸的基本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锻炼了观察和测量的能力。

学生在实际测量中积极参与,提高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生活实际情况,让学生更好地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我们身上的“尺”》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我们身上的“尺”》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我们身上的“尺”》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认识一拃、一庹、一步、一脚等“身体尺”,并用“身体尺”进行测量和估计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强化已经建立的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提高估计物体长度的能力,感受“身体尺”的实际应用价值。

2.使学生在自主测量、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测量经验,发展动手能力,增强估计意识,体验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教材说明】这部分内容是结合厘米和米的认识安排的一次综合与实践活动。

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测量或比较物体长度的问题,特别是对测量精度要求不高时,常常会把身体的某个部位当作尺来测量和估计。

用“身体尺”测量,虽然精确程度受到限制,但能帮助人们方便、快捷地解决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因此,教材安排用“身体尺”量的综合与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用“身体尺”测量的方法,初步体会用“身体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感受“身体尺”的实际应用价值。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积累测量和估计的活动经验,提高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教材主要安排了两个部分的活动,一是“认识‘身体尺’”,二是“用‘身体尺’量”。

第一部分,认识“身体尺”。

教材首先以提问的方式,要求学生分别量出自己的一拃、一步、一庹、一脚的长,并把量得的结果整理在表格里。

由于学生在认识厘米和米时已经认识了一拃和一庹,这里只通过图示说明一步和一脚的含义,及其测量方法。

在了解了自己的“身体尺”大约各有多长的基础上,教材指出:一拃、一步、一庹、一脚,都是我们身体上的“尺”。

接着,直接提出“1米大约有几拃?大约有几步?大约有几脚长”的问题,,并让学生“先量出1米,再用这些‘身体尺’量一量”,帮助学生建立起米和“身体尺”之间的联系。

上述活动,不仅在于让学生通过测量认识和了解自己的“身体尺”,更在于建立米和“身体尺”之间的联系。

二年级数学项目化学习案例身体上的尺子

二年级数学项目化学习案例身体上的尺子

二年级数学项目化学习案例身体上的尺子一、项目背景手中无尺,心中有尺,万千世界,皆能度量。

数学新课标指出:综合与实践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基于“让孩子们学好、玩好,学有营养的数学”的理念,二年级数学组和孩子们开展“身体与尺子”的项目化学习活动。

有趣的数学知识巧妙用,身体上的尺真神奇!大家知道我们的身体里也藏着很多“尺子”吗?“一拃”、“一庹”、“一脚”、“一步”……二年级的孩子们用小小的身体丈量了大大的世界。

世界很大,人很渺小,但是用数学感知这个世界,可以发现很多别样的美,拉近抽象和认知的距离,体会数学活动的魅力,只要用心,一切都是学问!二、项目目标1.通过实践测量活动,加深学生对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在活动中巩固用各种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

2.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项目实施(一)项目启动本项目化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实践活动练习。

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把课本中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的乐趣,进一步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两个不同的长度单位的用处,加深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及它们之间的转换。

(二)项目开展活动1:读有趣的绘本数学绘本《身体上的尺》引发了学生的猜想:身体上的尺有刻度吗?身体上的尺可以量物体吗?带着这些问题,小朋友们兴趣盎然地开启了绘本阅读之旅。

“妈妈给奶奶买衣服时,不用尺子,而是用手来量衣服的胸围。

”当小朋友们读到这里时就明白了,原来妈妈的手就是一把尺子呀。

“那我的脚也可以是尺子”,“我的手臂也可以是尺子”……还没等绘本读完,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分享和交流起来。

活动2:我们人体上也存在“尺”,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一拃zhǎ:手指用力张开后,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之间的距离。

一庹tuǒ:两臂左右平伸,两个中指指尖之间的距离。

一脚:脚尖到脚跟之间的距离。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长度单位 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长度单位 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2.认识线段二、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3.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三、单元特点1.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索过程建构起来的,但以前的教材在出现某个数学概念时,常常省略了产生发展的曲折过程,以非常概括、严谨、抽象的形式展现出来。

小学生由于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所以学习起来会感到抽象、困难。

根据课标的精神,作为教学内容的数学,在呈现时,应该按照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构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如本单元的长度单位,以往都是直接告诉学生“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量”,现在要让学生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重视长度观念的建立。

米和厘米是两个最基本的长度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教材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1)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

(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长度的机会。

(3)培养估测意识。

3.改变了线段的单元。

线段与直线有着密切的联系,过去把直线和线段单元在一起,并利用“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来引出线段。

但直线的概念比较抽象,其“无限长”的特点学生不容易理解,也无法借助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因此教材在这里不教学直线,只教学线段,并采取给出线段的图形直接描述的方式说明什么是线段。

四、具体单元1.长度单位例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1)重点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源。

(2)从量化的角度测量物体的长度:选一个物品作测量标准,了解所测物体有多少个测量标准那么长。

(3)通过两方面体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是以《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

编者一方面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注意反映数学教育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一、教学内容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一)计算教学内容1.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

以往安排在六年制义务教材第二册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在第三册)。

2.表内乘法。

(1)表内除法没有结合表内乘法在本册出现,主要目的是分散难点。

(2)仍分成2~6、7~9两段编排,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时间。

(二)空间与图形1.长度单位(更强调知识的形成过程)内容和义教相同,但注意让学生经历统一的长度单位的过程。

2.角的初步认识3.观察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三)统计(以1当2的条形统计图)仍然让学生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

(四)数学广角(排列组合、推理)是新的教学内容,本套教材开始系统地、有步骤地介绍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以学生可以理解的、浅显的方式呈现高等数学思想方法的内容。

这里主要是简单的组合思想和简单的逻辑推理。

(五)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编排还处于一个开始阶段,对实践活动的认识也各不相同,究竟什么样的活动才叫实践活动,应该怎样进行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分哪几个层次,在教材上应该怎么呈现,这确实是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的。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我长高了”、“ 看一看,摆一摆”,属第一个层次,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学生一方面巩固数学知识,这些活动有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做的,由此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苏教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五 厘米和米 我们身体上的“尺”》_3

苏教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五 厘米和米 我们身体上的“尺”》_3

我们身体上的“尺”【教学目标】1.经历测量、比较和交流等实践活动,了解自己身体上的“尺”,会测量并知道各“身体尺”的长度,能灵活选用合适的“身体尺”测量出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

2.经历运用“身体尺”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感受“身体尺”方便、快捷的特点;经历运用不同“身体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并对得到的不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的过程,感受“身体尺”不够准确、不够统一的局限性。

3.了解“身体尺”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数学活动的初步经验,培养主动思考、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和习惯。

【教材分析】《我们身体上的“尺”》这节课是结合厘米和米的认识安排的一次综合与实践活动。

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测量或比较物体长度的问题,特别是对测量精确度要求不高时,常常会把身体的某一个部位当作尺来测量和估计。

教材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身体尺”,量出“身体尺”的长度,学会选择合适的“身体尺”测量周围的物体长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课件展示:这是在一个案发现场留下的脚印。

瞧,小侦探柯南也来了,他的本领可大了。

他能根据一个人的脚长推断出他的身高呢,小朋友们,你们想知道柯南是怎么推断出嫌疑犯的身高的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你就能找到答案了!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隐藏在我们身体上的“尺”。

(板书课题:我们身体上的“尺”)【设计意图:通过神探柯南推断嫌疑犯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为本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认识我们的“身体尺”1.第一次测量自己的“身体尺”。

(1)介绍四种身体尺,依次出示图片,(2)介绍测量一步、一脚的方法。

(3)开展测量活动。

(4)汇报、交流,分析数据。

(5)小结。

师:同学们,拃、一庹、一步、一脚都是我们身体上的“尺”,那么“身体尺”与米尺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研究,用米尺来量一量,看看1米大约有几拃?大约有几步?大约有几脚长?那么,这次又该怎样测量呢?测量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2.第二次测量自己的“身体尺”。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材分析“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2.认识线段二、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3.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三、单元特点1.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索过程建构起来的,但以前的教材在出现某个数学概念时,常常省略了产生发展的曲折过程,以非常概括、严谨、抽象的形式展现出来。

小学生由于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所以研究起来会感到抽象、困难。

根据课标的精神,作为教学内容的数学,在呈现时,应该按照儿童研究数学的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构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如本单元的长度单位,以往都是直接告诉学生“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量”,现在要让学生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重视长度看法的建立。

米和厘米是两个最基本的长度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看法,教材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1)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

(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长度的机会。

(3)培养估测意识。

3.改变了线段的单元。

线段与直线有着密切的联系,过去把直线和线段单元在一起,并利用“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来引出线段。

但直线的概念比较抽象,其“无限长”的特点学生不容易理解,也无法借助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因此教材在这里不教学直线,只教学线段,并采取给出线段的图形直接描述的方式说明什么是线段。

四、详细单元1.长度单位例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从量化的角度测量物体的长度:选一个物品作测量尺度,了解所测物体有多少个测量尺度那末长。

(3)通过两方面体现统一长度单位的需要性。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身上尺子 北京版 (4)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身上尺子 北京版 (4)

标题: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身上尺子北京版 (4)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厘米”,能够用“厘米”来描述物体的长度。

2. 培养学生使用身体上的尺子来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厘米”2. 身上的尺子3. 测量物体长度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度单位“厘米”的理解与应用,身上的尺子的使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地使用身上的尺子来测量物体长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谜语引入新课:“又高又瘦,没有脚,只有头,身上有把尺,猜猜它是谁?”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谜底:“它就是我们身上的尺子——身体。

”2. 讲授新课(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教师出示一张白纸,告诉学生这张纸的长度是20厘米,让学生观察并感受20厘米的长度。

(2)了解身上的尺子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身体,找出可以用来测量长度的部位,如手指、脚掌等。

(3)学习测量物体长度教师示范如何使用身上的尺子来测量物体长度,并讲解测量方法。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身上的尺子测量教室内的物体长度,并记录下来。

4. 总结与拓展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长度单位“厘米”的应用和身上的尺子的使用方法。

五、作业布置1. 用身上的尺子测量家中的一件物品长度,并记录下来。

2. 家长签字确认测量结果。

六、板书设计身上尺子1. 长度单位“厘米”2. 身上的尺子3. 测量物体长度七、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了身上的尺子的使用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身上的尺子的使用方法”。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

在补充和说明这个细节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一、身上的尺子的定义和作用身上的尺子是指利用人体自身的某些部位(如手指、脚掌等)作为测量长度的工具。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长度单位 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长度单位 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2.认识线段二、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3.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三、单元特点1.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索过程建构起来的,但以前的教材在出现某个数学概念时,常常省略了产生发展的曲折过程,以非常概括、严谨、抽象的形式展现出来。

小学生由于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所以学习起来会感到抽象、困难。

根据课标的精神,作为教学内容的数学,在呈现时,应该按照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构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如本单元的长度单位,以往都是直接告诉学生“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量”,现在要让学生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重视长度观念的建立。

米和厘米是两个最基本的长度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教材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1)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

(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长度的机会。

(3)培养估测意识。

3.改变了线段的单元。

线段与直线有着密切的联系,过去把直线和线段单元在一起,并利用“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来引出线段。

但直线的概念比较抽象,其“无限长”的特点学生不容易理解,也无法借助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因此教材在这里不教学直线,只教学线段,并采取给出线段的图形直接描述的方式说明什么是线段。

四、具体单元1.长度单位例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1)重点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源。

(2)从量化的角度测量物体的长度:选一个物品作测量标准,了解所测物体有多少个测量标准那么长。

(3)通过两方面体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身体中的尺
重庆人民小学罗鑫玮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师:(出示实物:一幅海报)同学们请看,这是动画片《熊出没》的宣传海报?想要吗?请你们估一估它有多长?(生估计3个以上学生)谁估得最准,待会老师就把这幅海报送给他。

师:那怎样才知道它到底有多长?(用尺子来测量)
师:今天老师不用尺子也能测出它的长度,请看(用一拃做尺子去测量),它的长大约有66厘米,信不信?不信谁用尺子来验证一下。

(生验证)
师:请你告诉大家,你的测量结果是多少?(44厘米)刚才谁估得最准?(送海报)师:请问老师刚才用了什么作为测量工具?(一拃)
师:对!老师的一拃是22厘米,两扎是(44厘米),三拃就是(66厘米)。

当生活中,对测量结果不需要太准确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选择身体中的尺子来测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身体中的尺。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发现身上的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

1.发现身上的尺子。

师:刚才老师用拃长作为了测量的工具,(出示一拃图示)一拃也就是像这样(指着图)尽量展开手掌,大拇指尖到中指尖的长度。

那请问:我们的身上除了拃,还有哪些部位可以用来作为测量工具呢?
生:肩宽,庹长,脚长,步长,身高,……(学生说一个,老师出示一个,并作解释从哪点到哪点的长度)
师:你们真会发现,(出示课件)像我们身上的一拃,肩宽,庹长,脚长,步长,以及身高都可以用来作为测量的工具,那如果要用身体上的尺子去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首先你觉得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才行?
生:必须清楚身体这些部位的长度才行。

师:说得真有道理,我们在用拃长,肩宽,庹长,脚长,步长,身高等作为工具测量其他物体时,首先得测量出一拃,肩宽,一庹,一脚,一步,以及身高……的长度。

2.测量做标准的事物的长度。

(1)(课件出示作为标准的事物)
师:那你打算用什么工具来测量它们(手指着)的长度?
(2)回顾测量方法。

师:选择了合适的工具,请小朋友们回忆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呢?
生:把物体的一端与0刻度对齐,另一端对着的刻度就是物体的长度。

师小结: (课件出示测量方法)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时,物体的一端与0刻度对齐,另一端所对着的刻度就是物体的长度。

(3)小组分工合作,动手测量。

师:测量之前,请先看活动要求:
(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①、四人小组,成员合理分工。

(组长做记录,一人做模特,其余两人合作测量)
②、选择合适的工具,依次测量它们的长度,注意测量的结果用厘米作单位。

③、测量时间为5分钟。

师:明白要求了吗?接下来就请小朋友们合作测量它们的长度。

(学生测量,教师先板书好名称,再巡视,指导测量方法。


(4)汇报测量结果。

(师选定一组测量结果较准的)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一下测量结果?(组长展台展示汇报,老师板书)
师:有没有哪个小组与他们测量的结果不同?(生直接说不同测量结果)
师: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会不一样呢?
生:因为被测量的对象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也不一样。

师:像拃长,肩宽,庹长,脚长,步长,身高等等都是因人而异的,但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差别都不会很大,都接近这些长度。

(手指着数据)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身体中这些尺子的长度,接下来请小朋友们伸出手和同桌相互比一比,记一记身体中这些尺子(手指着黑板)的长度。

老师读,你们比一比,记一记。

三、比一比,直观描述事物的长。

1.以肩宽和庹长为标准,描述讲桌的长。

①估:
师:通过刚才的测量我们知道身体中这些尺子的长度分别是多长?现在请你们估一估讲桌大约有多长?(3——4个学生估计)
②测:
师:到底谁估得最接近?现在我们就可以用身体中的尺子来量一量了。

你打算用什么作为尺子来测量讲桌的长?(手指着板书)
生:用一拃做尺子……【请他上来展示测量过程,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拃】师:还可以用什么作为尺子来测量?
生: 用一庹做尺子,用步长做尺子……【根据学生的回答,请他上台来展示测量过程,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步,()庹】
③算:
师:8拃有多少厘米?怎样算?(1拃15厘米,2拃30厘米,8拃就是4个2拃,也就是4个30厘米,也就是120厘米)板书:15×8=120厘米
师:2步半有多长?怎样算的?根据回答板书:50+50+25=125厘米
④小结:
师:我们用了3种不同的尺子去测量讲桌的长,结果都比较接近。

看来我们身体中的尺子还真有用。

⑤优化:师:那么你觉得用拃长、步长、庹长做尺子来测量讲桌哪个更方便?(庹长)
师:对!我们在测量讲桌的长时选择庹长做尺子只需要测一次就行了,的确更方便,看来我们在测量物体长度时,还要学会选择合适的尺子。

2.以一庹长和步长为标准,描述黑板的长。

师:刚才我们测量了讲桌的长大约有1米20厘米,现在请你们估一估黑板有多长?
生:3米,3米50厘米,4米……
师:那你打算选什么做尺子来测量呢?生:选庹长做尺子。

师:好!请你上台测给大家看一看,(老师协助学生测量)黑板的长相当于几庹呢?
生:用庹长为尺子,黑板的长相当于三庹多一点。

师:对!黑板的长相当于三庹多一点,那多出来的这一点不足一庹,怎么量呢?
生:可以用一拃接着量。

(接着量)
师:真聪明,当我们用庹长不能量完,有剩余的时候,就可以选择像一拃这种比较短的尺子继续测量。

那请大家算一算3庹加1拃有多长?怎样算的?
生:3个一庹也就是130+130+130=390厘米再加一拃15厘米就是405厘米。

也就是大约4米。

师:对!三庹加一拃大约有4米,那除了可以用庹长来测量,还可以选择什么做尺子来
测量?生:步长做尺子来测量。

师:请你来走一走,看测量黑板长要走多少步?我们为他数一数好吗?(生走大家数)师:以步长为标准,黑板的长相当于几步?(生:8步)
师:那请大家想一想8步大约有几米?(4米)怎样算的?(2步大约1米,4个2步大约就是4米)
3.以步长为标准,描述教室的长度。

师:你们真能干,用不同的方法测出了黑板的长大约是4米。

那空调的高大约有几米呢,请你们估一估?你打算用什么做尺子测量空调的高呢?
生:用身高为尺子去测量。

师:对!量物体高度的时候可以用身高这把尺子来测量。

(把他叫到空调旁边)空调比你的身高多出来的部分怎么量呢?
生:可以用一拃做尺子继续测量。

师:谁来帮助他用一拃继续来测量?(找一学生继续测量)算一算空调有多高怎么算?
生:身高加上()拃……
4.自主选择标准,描述物体的长或高。

师小结:刚才你们用拃长,庹长,步长,身高测量了讲桌、黑板的长以及空调的高,你还想用身体中的尺子测量教室里的什么物体?
生:我还想测量……(让学生尽情的说)接下来请你们用身体上的尺子去测量教室里你想测量的物体。

但是老师要提醒大家测量完了不要忘了算一算它们大约有多长?
四、回顾与反思
师:今天我们用身体中的尺子,进行了一些有趣的测量活动,谁来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名称图示测量结果拃长
肩宽
庹长
脚长步长一庹一脚肩宽
word可编辑
身高
身高word可编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