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

合集下载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大全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大全

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当代性: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

必须面对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

随着科学的发展,世纪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诸如符号学、解释学、现象学、价值学、信息论等。

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

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生产劳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化了人化的自然;同时,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被自然所丰富所改造。

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作者、世界、作品、读者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指文学活动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

其中,分别够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自我、自我与现实他者、自我与超验他者以及自我与潜在他者。

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

一方面是主体的对象化,另一方面是对象的主体化,正是在主体对象化和对象主体化的互动过程中,才生动地显示出了文学所特有的社会的和审美的本质属性。

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提出这一观点,代表人物是兰塞姆,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和作者。

文学理论 名词解释大全

文学理论 名词解释大全

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当代性: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

必须面对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

随着科学的发展,世纪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诸如符号学、解释学、现象学、价值学、信息论等。

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

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生产劳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化了人化的自然;同时,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被自然所丰富所改造。

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作者、世界、作品、读者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指文学活动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

其中,分别够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自我、自我与现实他者、自我与超验他者以及自我与潜在他者。

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

一方面是主体的对象化,另一方面是对象的主体化,正是在主体对象化和对象主体化的互动过程中,才生动地显示出了文学所特有的社会的和审美的本质属性。

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提出这一观点,代表人物是兰塞姆,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和作者。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其研究对象,具体地说,它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对象。

2.文学: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这是文学的一班文化含义。

3.文学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

这是文学的审美含义。

4.话语诗特定社会预警中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集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华人之间在特定社会环境中通过文本展开的沟通活动,包含说话人,受华人,文本,沟通,语境等。

5.艺术构思:艺术构思就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穿做冬季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想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6.艺术真实:它是作家在假定性情景中,以主观性感知和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诗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

无意,这是一种特殊的真实,诗主题把自己的‘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而创造出来的审美化真实。

它既不想生活真是那样与生活本身诗同一的,也不想科学真是那样能够验证和还原。

7.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诗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美丽的性格。

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8.意境:诗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出来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想空间。

它同文学典型一样,夜市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9.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语言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10.文学消费:诗近代出现的指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印刷出版等传播媒介得到广泛应用的条件下,在文学称为一种特别的商品以来,人们对他的消费阅读和欣赏。

11.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主题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集成的思维之象与观念结构。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1、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也叫文学学。

文艺学是文学实践的理论总结,又受到文艺实践的检验和修正,并给以文学实践以指导。

文艺学包括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2、文学史:指以文学产生、发展、演变的状况以及文学发展的经验与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其基本任务是或揭示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状况、审美文化、政治文化、哲学文化、和宗教文化等对文学发展、演变的作用和影响,或揭示各个历史时期文学发展的继承与革新的关系,或通过对具体文学现象的研究,特别是“确立每一部作品在文学传统中的地位。

”3、文学理论:指对文学作整体和系统的研究,即关于对文学原理、文学范畴与判断标准进行研究的一门人文学科,它以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为依据,但又高于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具体而言,它的研究对象为完整的文学活动,包括作品、艺术家、作者和欣赏者四个基本要素。

其基础内容为文学创作论、文学文本——作品论、文学接受论、文学观念论和文学发生发展论。

4、再现说:文学观的一种。

它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主张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模仿和再现。

它强调社会生活对文学的本源地位,强调文学对生活的依赖关系,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同时在一定意义上忽视了文学艺术与创作主体的关系,忽视了作家在创作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个性)5、实用说:一种出现很早、影响久远的文学观。

“实用说”的文学观从功能角度来界定文学,强调文学是一种教化的手段,如中国古代的“兴观群怨”说、“文以载道”说、西方贺拉斯的“寓教于乐”说等都把文学的道德教化功能摆在首位,它同时也注意到了文学的审美特点。

6、文以载道:关于文学社会作用的一种观点。

由中唐时期韩愈等古文运动家提出,经宋代理学家的解释得到完善。

它的意思是说“文”像车,“道”像车上所载之物,通过车的运载可以到达目的地。

文学也就是传播儒家之道的工具,它注重文学的教化功能。

文学理论 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   名词解释
4. 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
应当是来自性格的一种生命的魅力.首先,在于典型人物的生命所呈现的斑斓色彩,及性格侧面的丰富多彩.其次,典型性格的艺术魅力更来自它所显示的灵魂的深度,所谓灵魂的深度,应是作家艺术家的慧眼所在,使他们超越群侪的标志,更是文学典型的必备品格,他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1)看他何种程度上表达了人类解放自身的要求和改变现存秩序的愿望.(2)要看灵魂所显现的历史真实的程度.(3)要看性格和灵魂是否合乎想象
6.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1)文字言语层 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
(2)文学形象层 是读者在阅读言语系统过程中经过想象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
(3)文学意蕴层 之文本所蕴含的思想 情感等各种内容,属于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
7.文学典型:
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8. Leabharlann 论述题: 1.怎样理解“真、善、美”及其统一是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在文学创造中“真、 善、美”与“艺术真实”、“情感评价”、“形式创造”是什么关系?
答:文学作为认识活动,以内在尺度创造艺术真实,要点是求“真”,体现为“历史理性”。作为审美活动,文学创作情感的评价对象,核心是尚“善”,体现为“人文关怀”。最终,文学创造还要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形式创造,为情感评价所把握的艺术真实“造形”,使之成为艺术文本,境界是呈“美”,体现为“文学升华”。质而言之,真、善、美及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
4.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文学作品的体裁:
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把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三种类型。由文学作品话语系统的不同结构形式所决定,文学作品形成诗、小说、剧本、散文和报告文学等基本体裁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记者。

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以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与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

广义、狭义、符号学。

文学文化:揭示人的自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审美: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文学的认识性:以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1.意象:就是表意之象、表情之象,它是融合情感意蕴与直观形象的“合金”。

2.灵感:所谓灵感,就是在人的思维活动中突如其来而又稍纵即逝的顿悟状态。

3.艺术传达:作家在构思活动和灵感爆发的基础上,通过语言文字的媒介将头脑中的作品的雏形明确起来、固定下来,将意象转化为物象,这就是艺术传达。

4.形象思维:就是不脱离形象的思维,它也要对社会生活加以概括,但它并不抛弃事物的感性现象,并不粉碎事物的具体性和个别性,而是与具体形象同起伏、共始终,最终创作出从个别中见一般、从现象中显本质的艺术形象。

5.抽象思维:也叫逻辑思维,就是从事物大量的感性现象出发,通过分析、归纳和综合,扬弃其中的具体性和个别性,而得出一般性的概念,再通过判断、推理、演绎,概括出其中的内在本质和普遍规律,最后得出科学性的结论。

6.想象:想象就是人脑对于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进而创造新表象的过程。

7.联想:联想就是不同的表象根据某种内在联系由此及彼的联结。

根据这种内在联系的不同情况,联想又分成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等等。

8.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大脑中再创出相应的心形象的过程。

9.创造想象:所谓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作出新形象的过程。

10.文学风格:从本质上说,是主观与客观、内容与形式相互交融的有机融合体,它是作家在主观方面的个人独特性在创造过程及其物化的成果--作品中的体现,它不但在作品的形式上,而且也在作品的内容上表象出来。

11.“风格即人”:是18世纪法国学者布封在《论风格》的演说中提出来的命题,即风格必须一人为本,以人的主观精神修养为根底,包括人的道德、品格、情感等。

是作家个性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是作家的创造个性与具体话语情景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

12.文学流派:就是一批在思想倾向、美学观念、文学主张等方面相互趋同或接近的作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文学派别,他们在实际创作中往往表现出艺术特色和风格追求的一致性。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复习要点名词解释:(2010)文艺学:研究文学的发展过程,相关知识,文学的基本规律,文学活动中的个案的学科。

文学活动:由文学的创作活动、文学接受活动组成的一个循环运动,它包括世界、作品、作家和读者四个要素。

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活动的总称。

文学理论:研究文学活动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范畴、文学研究方法的一门学科。

文学批评: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对作家、作品、读者、文学思潮做理性分析的一门学科。

文学史:以历时的方法,记载文学活动的过程,并对重要的现象作必要的阐述的一门学科。

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是人的活动的大系统中的子系统,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一种途径,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促进人的全面的发展。

文学反映论:文学来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

文学本体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

作为本体的作品并不是指传统理论中的内容或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而仅仅是指作品形式。

陌生化:改变语言的习惯用法,使之变得时曾相识而同时又感陌生,因而增大感知语言的难度,延长感知的时间,也就是语言具有阻拒性,也就产生了特殊的意味。

劳动说:认为劳动是文学发生的起点。

首先,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其次,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再次,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

最后,劳动制约了早期的文学形式。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不平衡:一指艺术内部的不平衡,不同的艺术类型,艺术的不同形式之间的不平衡。

二指艺术生产的水平与物质生成的水平并不总是成正比例。

文学的含义: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艺术形态。

文学包括文化含义、审美含义和通行含义。

文学的文化含义:在中外文学史上,文学最初并不是指今天所谓的“语言艺术”或“美的艺术”。

文学的审美含义:文学是一种审美形态,是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作品。

文学的通行含义:文学是一门艺术,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体。

文学理论的名词解释_定义_基本形态_性质

文学理论的名词解释_定义_基本形态_性质

文学理论的名词解释_定义_基本形态_性质文学理论的名词解释文学理论是指研究有关文学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社会作用的原理、原则的一门学科。

是文艺学的一个门类。

传统的习惯把文艺学分成三个门类:文学理论、文学史和文学批评。

它们都以文学为研究对象,都要求把历史的、现实的文学理论与文学史和逻辑的研究结合起来。

文学史重在对文学的历史研究;文学批评重在对文学的现实研究;文学理论则重在对文学作逻辑的研究。

从古往今来的文学现象中,找出文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揭示文学的不同形态的特点。

文学理论的定义文学理论是指有关文学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社会作用的原理、原则。

文艺学的一个门类。

广义的文艺学,是研究文学艺术的科学;狭义的文艺学,只研究文学。

传统的习惯把它分成三个门类:文学理论、文学史和文学批评。

它们都以文学为研究对象,都要求把历史的、现实的文学理论与文学史和逻辑的研究结合起来。

文学史重在对文学的历史研究;文学批评重在对文学的现实研究;文学理论则重在对文学作逻辑的研究。

从古往今来的文学现象中,找出文学的本质和规律,揭示文学的不同形态的特点。

文学理论研究作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文学所具有的质的规定性,其中包括它与其他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以及一切艺术所共有的普遍性,也包括它区别于其他艺术的特殊性;研究作为社会现象的文学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和所起的社会作用,其中包括它与其他社会现象共有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所独具的功能和作用;研究文学作品的内容、形式及其相互关系;研究文学本身的不同形态(抒情的、叙事的、戏剧的)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渗透和由此而形成的各种文学种类、体裁;研究文学的创作过程及其规律,其中包括方法、风格和流派等等。

文学理论不是关于文学的固定不变的法则,而是文学实践经验的概括。

它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等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反过来,又推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的前进。

文学理论也吸取文学史的研究成果,从而又对文学史研究发生影响。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文学观念: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

文学观念是发展变化的。

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客观说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文以载道:中唐时期韩愈等古文运动家提出,经宋代理学家的解释得到完善。

“文以载道”的意思是说“文”像车,“道”像车上所载之货物,通过车的运载,可以达到目的地。

如果车装饰得很漂亮,却不载物,那么车再美也是无用的。

可见文学也就是传播儒家之“道”的手段和工具。

这样的文学观念偏于文学的教化目的。

寓教于乐:古罗马时期的思想家贺拉斯提出。

认为文学的摹仿要达到“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

这是一种既重视摹仿又重视读者得到快感和教益的文学观念。

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价值阅读:价值阅读表示阅读者“试图尽可能敏锐和准确地描述出他在作品中所发现的价值”。

当然这里所说的价值,首先是文化价值。

审美: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情致:由黑格尔提出。

情致是两个方面的互相渗透,一方面是个体的心情,是具体感性的,是会感动人的,另一方面是价值和理性,可以作为认识。

但这两个方面完全结合在一起,不可分离。

因此,对那些情致特别微妙深邃的作品,它的情致往往是无法简单地用语言传达出来的。

虚静:中国古代文论概念。

“虚静” 就是使人的精神进入一种无欲无得失无功利的极端平静的状态,这样事物的一切美和丰富性就会展现在眼前。

所以“虚静”可以理解为审美活动时的心理状态。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1.意象是将情感和直观形象融合在一起的“合金”,表达了作者想要传达的意义。

2.灵感是一种突如其来的顿悟状态,在思维活动中短暂出现并迅速消失。

3.艺术传达是作家通过语言文字将头脑中的作品雏形转化为物象的过程,将意象变为具体形象。

4.形象思维是不脱离形象的思维方式,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概括来创作出从个别中见一般、从现象中显本质的艺术形象。

5.抽象思维是从事物的感性现象出发,通过分析、归纳和综合得出一般性的概念,最终得出科学性的结论。

6.想象是将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的表象的过程。

7.___是不同表象之间根据内在联系而联结起来的过程,有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等类型。

8.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描述或图样示意,在大脑中再创造出相应的心形象的过程。

9.创造想象是独立地创作出新形象的过程,不依据现成的描述。

10.文学风格是主观与客观、内容与形式相互交融的有机融合体,是作家个性在创造过程及其物化的成果中的体现。

11.“风格即人”是指风格必须以人的主观精神修养为根底,包括人的道德、品格、情感等,是作家个性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12.文学流派是在思想倾向、美学观念、文学主张等方面相互趋同或接近的作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文学派别。

13.文学思潮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在一定哲学思想、美学观念、文学主张支配之下所形成的文学创作的潮流。

14.创作方法是作家、艺术家创作时所遵循的反映和表现现实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5.文学作品的内容是指文学作品中展现的社会生活和艺术形象所隐含的思想蕴藉。

解类书籍不同,它更注重对作品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

在文学鉴赏中,读者需要通过对作品的形式、题材、主题、语言等方面的分析和理解,来深入感受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也需要了解作品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文学鉴赏是一种艺术享受,也是一种文化修养。

通过文学鉴赏,人们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当代性: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

必须面对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

随着科学的发展,世纪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诸如符号学、解释学、现象学、价值学、信息论等。

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

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生产劳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化了人化的自然;同时,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被自然所丰富所改造。

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作者、世界、作品、读者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指文学活动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

其中,分别够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自我、自我与现实他者、自我与超验他者以及自我与潜在他者。

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

一方面是主体的对象化,另一方面是对象的主体化,正是在主体对象化和对象主体化的互动过程中,才生动地显示出了文学所特有的社会的和审美的本质属性。

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提出这一观点,代表人物是兰塞姆,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和作者。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1、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也叫“文学学”。

它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史和文学批评。

2、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名称。

文学作为一种活动,他包括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

3、文学理论:研究文学活动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范畴、文学研究的方法的一门学科。

4、文学批评:是文学接受活动中的一种能动的意识形态评价行为,即站在一定的立场、根据一定的文学理论思想以文学作品为主要对象并兼并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

5、文学史:以历时方法,记载文学活动的过程,并对重要的现象作必要的阐释的一门学科。

6、移情:移情是德国心理学家、美学家立普斯提出的一种美学概念,认为主体在接触对象时,把自己的生命、情感移注到外在对象上去,是原本无生命的东西有了生命,本无感情的东西有了人的感情、思想、感觉和意志,非人的东西因而人情化、人格化;在移情中,人的“自我”得到自由伸张的机会,进入“非自我”的外在对象中去活动,这样,人的“自我”就由有限到无限,由禁锢到自我解脱,获得充分自由,于是美感就产生了。

7、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是美国当代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的,他认为,文学活动应有四个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读者。

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他们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活动系统。

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它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原著中所阐述的文艺学思想的核心,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革命领袖思想中所包涵的文学理论为主体,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所论述的理论为补充的文学理论体系。

2、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是人的活动的大系统中的子系统,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一种途径,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促成人的全面的发展。

3、本质力量对象化:人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人的全部特性和能力)体现在客体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展示。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它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P3文学活动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读者P5陌生化:陌生化与变形有联系。

它们都是使习见事物换一种样式出现,来获取一种“新奇”的艺术效应。

但变形着重于从整体上“改变”一个事物的常形,陌生化则倾向于不用习见的“称谓”。

一个事物被陌生化时,该形象只以作者或读者似乎都未见过,不得不以“第一次”见到时的新奇形状和新奇感受去描写它的方式呈现出来。

陌生化除作为手法和方式之外,它还是作家观察生活和表现生活的一个总原则。

P158-159含蓄:含蓄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

P83含混(P83):含混(也称歧义、复义或多义),是本文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却蕴藉着多重而不确定的意义,令读者回味无穷。

换言之,读者阅读本文时可能感到其中蕴藉着多重意义,有多种“读法”。

话语蕴藉(P81):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文学作为话语蕴藉,有两层意思:第一,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性质。

文学活动是由创作、作品、接受和批评等环节组成的整体,无论其中心任务或目的如何,都必须依据具体的语言活动构成的话语系统。

从创作看,任何表达意图都必须蕴含到话语系统中,通过话语系统去显现,从阅读和批评看,对文学意义和性质的任何理解,都必须根据这种话语蕴藉。

总之,文学活动作为处于特定意识形态“语境”中的“说话人”与“受话人”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过程,其五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文本、语境和沟通)无一不是存在于话语系统中,由话语系统蕴藉而成。

可以说,离开话语系统的蕴藉便不存在文学活动。

文学活动作为话语蕴藉,主要是指文学的性质和意义存在于特定话语系统的创作和接受过程中,仿佛具有无限的生成与阐释可能性。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记者。

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以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与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

广义、狭义、符号学。

文学文化:揭示人的自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审美: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文学的认识性:以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

文学理论教程 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教程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三个分支之一,它与其他分支有极其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的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着其他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2.文学:广义的文化涵义: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狭义的审美涵义:文学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

通行涵义:文学是艺术门类之一,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

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题材。

3.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4.艺术发现:是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基础上,无意识地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5.艺术构想: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利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6.艺术真实:它是作家在假定情境中,一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7.艺术概括:作家根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的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和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个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之方法8.直觉与灵感:直觉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做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是作家凭借过去的知识积累,过去的经验,已有的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并与目前所专注的思想取向,情绪趋向等相结合,对某种事物做出突破性顿悟。

灵感大体上是作家在内心长期积累,比较分析材料,艰苦的思索,以至达到寤食俱忘的程度后突然在无意之间获得一种可能性的结果9.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既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人的全部特性和能力)体现在客观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的展示10.审美理想:也称说呢没的理想,是指审美主体在长期社会实践和审美活动中形成的,由个人审美经验和人格境界所决定的,融合了特定历史文化传统的关于美的理想、观念或范型。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记者。

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以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与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

广义、狭义、符号学。

文学文化:揭示人的自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审美: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文学的认识性:以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

文学理论 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再现性、逼真性)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表现性、虚幻性)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暗示性、朦胧性)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典型环境:不过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

意境: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空间。

审美象征意象: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制导下创造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零聚焦:指无固定视角的全知叙述,它的特点是叙述者,它的特点是叙述者说出来的比任何一个人物知道的很多。

内聚焦:叙述者只叙述某个人知道的情况,即从某个人的单一角度讲述故事。

外聚焦:叙述者知道的比人物所知道的要少。

创作个性:是作家气质禀赋、思想水平、审美趣味、艺术才能等,主观因素综合而成的习惯性行为方式,是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是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据,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

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基整体中通过言语组织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

读者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定心理图式,叫作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隐含的读者:是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是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

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重要标志,指的是:在阅读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绪论文学理论:广义来说,文学理论又称文学学,通常是关于文学的学问。

由于:“文学学”一词出现了两个“学”重叠,不大符合汉语表达习惯,所以,习惯上称为“文艺学”,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语世界“文学理论”在中国文学界得到广泛传播,取代了“文艺学”而流行而来。

文学理论是从文学活动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鲜明的实践性。

从有文学活动开始就有说明这些活动的言论。

而且随着文学活动的深入发展,这些言论也变得愈加系统,形成文学理论。

第一章唯物史观:P社会结构:P意识形态:P艺术掌握:P20艺术生产:P22 人对世界的审美活动,意识形态生产。

建立在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感受的基础上,以审美情感去体验、发现和反映世界的美,并创造出美的精神世界,让人不仅从中受到美的陶冶、而且认识世界、弘扬人的价值,在各种精神生产中,艺术生产是一种最富于创造个性的“真正自由的劳动”。

马克思主义人论:P24美的规律:P28 美的规律反映的是客观存在的美的事物的内在关系,具有客观性。

美的规律的表现形式又是变化的、相对的,因时间、空间和事物性质以及创作主体、评价主体的不同而变现为不同的形式。

正确认识和把握美的规律,是成功进行文学创作和批评的基本要求。

现实主义创作原则:P29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原则,既是唯物史观和“美的规律”思想的体现,又是对他们所处时代的文学实践经验的总结。

马克思恩格斯所强调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美的规律的思想在叙事文学创作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

它要求作家真实描写现实的社会关系,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美学的、历史的批判标准:P30文学价值观:P第二章文学的“源”和“流”:P“二为”方向:P“双百方针”:P第三章文学:P 是现实在话语含蕴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态:P审美属性:P语言艺术:P第四章文学价值:P102 文学价值既是作家创造的,又需要读者阅读接受才能实现。

文学价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不是一成不变的文学价值是文学作品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

文学价值是作家和读者共同创造的,作家的创造为文学价值提供了基础,读者的阅读接受使文学价值成为现实。

文学的主导价值:P107 文学的主导价值,是指在文学作品多样性价值中总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价值。

文学作为一个总体概念,其主导价值就是一定时代和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的体现。

文学功能:P112 文学功能是文学价值属性的实际反映和体现。

文学功能存在的内在依据是文学的价值。

文学的认识功能:P113 文学的认识功能是指文学具有帮助人获得社会和人生之事、加深对人和社会理解的功能。

文学的认识功能主要在于用艺术的形式实现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把握。

文学的教育功能:P115 文学的教育功能是指文学作品具有影响思想情感、净化心灵世界、增强生活用气和信心的功能。

广义地讲,文学的教育功能还包括文学具有政治的、社会的、伦理道德的启蒙和教化功能在内。

实质上就是一种提升和净化人的心灵的功能。

文学的审美功能:P118 文学的审美功能指文学具有沟通文学活动中主体与课题的美感和情感需求,诗人获得精神对现实的超越、实现审美理想,推动促进个性和才能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功能。

文学的审美功能是由文学的审美本性决定的。

从根本意义上讲,审美是文学最基本的功能。

文学的娱乐功能:P121 文学的娱乐功能指的是文学可以给人带来身体快适、心情愉悦、精神自由的功能。

主要特点是让接受者产生生理和心理的快乐感。

在文学的功能系统中,它具有生理满足的意义;有着益智的特点;文学的娱乐功能最终应该指向高雅的格调。

它还有助于文学其他功能的实现。

第五章创作冲动:P129—131 创作冲动主要是指一种迫使作家进入创作过程的愿望和心理躁动。

创作冲动是一种具有主导性的朦胧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复杂的和升华了的情绪;创作冲动总是指向作家的内心世界。

艺术构思:P131 艺术构思是作家在创作动机的指引和创作冲动的驱使下,运用艺术概括手段塑造艺术形象、构织故事情节、形成完美的艺术世界的思维过程。

艺术综合:P133 艺术综合是作家对各种材料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形成完整艺术形象过程。

艺术综合还表现在,一些作家常常将生活中许多人身上发生过的事情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艺术简化:P133 艺术简化是作家材料进行简略化处理的过程,是一切文学艺术创作都必不可少的手段。

艺术变形:P134 艺术变形是作家有意将描写对象用不同于生活常态的变异形式表现出来,以达到某种艺术效果的过程。

艺术直觉:P137 艺术直觉是指创作主体在瞬间直接把握客体审美意蕴的思维方式或能力。

艺术直觉把握事物蕴含的审美价值,带有明显的个人主观性,强烈的情感性。

艺术直觉是一种思维能力,是创作主体经过长期社会生活积累、文化知识学习、创作时间锻炼而形成的艺术洞察力,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艺术情感:P139 情感通常指主体对事物的态度和体验。

艺术情感是指作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产生的、作为艺术创作动力和表现对象的态度和体验。

艺术情感是日常情感的升华,是情感更集中、更强烈、更典型的体验,是人跨越实际生活的现实条件束缚而产生并升华了的、具有精神意蕴的情感。

艺术想象:P142 想象按照心理学的解释,是指以原有表象或经验为基础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艺术想象是指文艺活动主题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通过艺术加工而创造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

具有超越时空的特性;是形象与情感相互交织的过程;根部艺术想象在创作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分为三大类:再现性想象、创造性想象、相似性想象。

艺术理解:P146 艺术理解,是指创作主体融合了形象和情感的理性思维活动。

在创作动机方面,艺术理解要解决的是作家如何落实创作目的的问题;艺术理解是判断生活材料有用性的主要手段;通过艺术理解,可以帮助文学创作的构思过程。

创作个性:P152 创作个性是作家具有的独特的创作心理特征,是文学风格的内在依据。

作家的创作个性是作品独创性的内在依据。

创作个性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个作家的创作个性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而独创性确实每一部作品都应该具备的。

每一种独创性都体现着作家创作个性的一个方面,每部作品的独创性综合起来就构成统一的创作个性。

第六章文学语言:文学作品的语言又称文学语言,它是对日常语言的提炼与加工。

文学语言是经过作家精心选择和加工、用来创造艺术世界、具有艺术魅力的语言。

文学语言的直接目的是构筑虚拟世界;文学语言服务于艺术世界的虚拟性;文学语言意义生成于文学语言所构造的艺术形象世界。

文学语言是塑造生动的生命形式;文学语言的表意追求含蓄性和丰富性。

文学形象:文学形象是由文学语言所创造的艺术世界中的具体生活画面,包括人、物、景物等具体形象及其构成的整体形象。

分为一般文学形象和理想艺术形象两个层面。

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单个形象:P163单个形象是指文学的艺术世界中相对独立的文学形象。

整体形象:P163 整体形象是指文学作品中由若干单个形象共同组成的文学形象整体。

虚象:P164 文学作品的形象是通过实象联想出来的形象,可称虚象。

实象:P164 文学作品的形象有的是具体可感的,可称实象。

情境:P164 情境一般是指叙事作品或戏剧中的事件、场景、时代背景、社会环境极其总和。

氛围:P164 氛围一般是指由情境形成的特殊气氛或情调。

它往往是作品中矛盾冲突、人物心情以及作家创作情绪的外化,是一种在情境中不能看见但能感觉到的因素。

氛围正是由各种情境要素所形成的一种整体特质。

象征:P165 文学象征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借助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是以表达观念和哲理为目的、以暗示为基本艺术手段、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

文学象征具有暗示性、哲理性、荒诞性、多义性。

寓言式象征:通过故事象征某种哲理和观念。

符号式象征:通过单个形象象征某种哲理和观念。

分为两类:一是抽象符号式象征;另一类是具象符号式象征。

意境:P169 文学意境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主要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生发的审美想象空间。

意境是我国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是我国抒情文学和抒情理论高度发达的产物。

a、王昌龄作《诗格》中,就直接使用了“意境概念b、晚唐司空图又提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和“味外之旨”等观念c、民国王国维是意境理论的集大成者。

至此,意境论的基本内容和理论构架已经成型。

意蕴:P176 意蕴的内涵是由文学语言和形象所传达的意义。

文学作品的意蕴可分为三个主要层次:1、审美情韵层:作品的形象和情境中流露出来的美的情感和韵致。

2、历史内容层:作品所反映的历史真相、趋势和意义等。

3、哲学意味层:作品意蕴的最深层。

诗歌:P182 诗歌是一种以富有韵律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来表情达意的文学体裁。

诗歌具有强烈的情感;跳跃性的言语结构;富有音乐美的凝练的语言。

课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

散文:P191 散文在不同时期有不尽相同的含义。

古代把除韵文、骈文之外的文体都称为散文。

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散文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并列,称为一种以审美的方式自由的抒发人生感受的文学体裁。

散文的基本特征是感受真挚新颖;体裁广泛,结构灵活;语言自然优美。

一般根据散文的表达方式和表现对象,氛围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大类。

小说:P184 小说是一种用散文形式写成的叙事性虚构作品。

小说具有叙事性、故事性、虚构中的现实、文学的杂糅性等特征。

可分为白话小说、文言小说;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和自传体小说;短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

剧本:P188 剧本是一种通过人物台词和舞台提示营造戏剧情境、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剧本为戏剧表演提供文学脚本,属于戏剧艺术的文学部分,同时剧本也可以作为脱离戏剧演出而独立存在的文学作品。

剧本具有以下艺术特征:第一、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第二,高度集中的戏剧结构;第三,以对话为主的戏剧语言。

主要根据矛盾冲突性质、人物命运表现出来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差异划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