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硅酸盐水泥有哪些品种

合集下载

通用硅酸盐水泥的种类

通用硅酸盐水泥的种类

通用硅酸盐水泥的种类一、引言通用硅酸盐水泥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水泥类型,具有多种不同的品种和用途。

本文将介绍通用硅酸盐水泥的种类,包括其成分、性能和应用范围等方面。

二、普通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又称普通PC水泥,是最常见的一种通用硅酸盐水泥。

其主要成分为熟料和石膏,常用于建筑物的墙体、地板和屋顶等部位的施工。

普通硅酸盐水泥具有强度高、抗渗性好、耐久性强等特点。

三、高强度硅酸盐水泥高强度硅酸盐水泥是一种在普通硅酸盐水泥基础上添加了适量氧化铝和氧化镁等助剂而制成的新型建筑材料。

由于其强度高、耐久性好等优点,适用于需要承受大荷载或者极端环境下使用的场合。

四、低碱度硅酸盐水泥低碱度硅酸盐水泥是一种在普通硅酸盐水泥中加入适量氟化钙和氯化钾等助剂制成的建筑材料。

其主要特点是碱度低,对混凝土、砖石等基材的腐蚀性小,因此适用于高级建筑物、桥梁、隧道等工程的施工。

五、白色硅酸盐水泥白色硅酸盐水泥是一种以高纯度熟料为原料制成的建筑材料,其颜色为白色。

常用于建筑物内部墙面、地面和天花板等部位的装修,具有美观、防潮、耐久等特点。

六、快硬硅酸盐水泥快硬硅酸盐水泥是一种在普通硅酸盐水泥中加入适量快速凝固剂而制成的新型建筑材料。

其具有凝结速度快、强度高等特点,适用于需要快速施工或者需要返修的场合。

七、高耐磨硅酸盐水泥高耐磨硅酸盐水泥是一种在普通硅酸盐水泥中加入适量氧化铝和氧化镁等助剂制成的建筑材料。

其主要特点是耐磨性能好,适用于需要承受大荷载或者高磨损场合的施工。

八、防火硅酸盐水泥防火硅酸盐水泥是一种在普通硅酸盐水泥中加入适量防火剂而制成的新型建筑材料。

其主要特点是耐高温、不易燃烧,适用于需要防火性能的场合,如电力、化工等行业。

九、结构硅酸盐水泥结构硅酸盐水泥是一种在普通硅酸盐水泥中加入适量纤维增强剂而制成的新型建筑材料。

其主要特点是抗裂性好、强度高,适用于需要承受大荷载或者震动环境下使用的场合。

十、总结通用硅酸盐水泥具有多种不同的品种和应用范围,可以根据不同建筑物和施工环境选择不同的种类。

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

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

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
通用水泥按国家标准的规定有六个品种:1、硅酸盐水泥(代号P.I或P.II),P.I型不掺加混合材,P.II型允许有不超过5%的活性矿物混合材料;2、普通硅酸盐水泥(P.0),允许以5%~15%的混合材等量取代硅酸盐熟料;3、矿渣硅酸盐水泥(P.S),在生产水泥时允许以20%~70%的粒化高炉矿渣作为混合材灯亮取代硅酸盐熟料,由于矿渣硬化比熟料大,共同磨细时,水泥中的矿渣颗粒太粗,矿渣的潜在活性不能充分发挥;4、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P.P),允许有20%~50%的火山灰质材料作为混合材等量取代熟料;5、粉煤灰硅酸盐水泥(P.F),允许有20%~40%的粉煤灰等量作为混合材取代熟料;6、复合硅酸盐水泥(P.C),用两种以上矿物混合材总量20%~40%取代硅酸盐熟料。

通用硅酸盐水泥按混合材料的品种和掺量组分配比方法

通用硅酸盐水泥按混合材料的品种和掺量组分配比方法

通用硅酸盐水泥按混合材料的品种和掺量组分配比方法摘要:按照特定的研究方法,本文章选取了PII52.5水泥和某地区的7种P'O42.5水泥,并重点研究了各种混合材掺入度水泥的密度、各种混合材掺入度水泥胶砂的保水率、不同外加剂含量的水泥砂浆在相同水胶比和相同流动性下的强度性能,探讨研究合理确定砂浆中混材掺量差别的办法和同类型不同品牌砂浆强度特性的区别,试图探讨通用硅酸盐水泥按混合材料的品种和掺量组分配比方法,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通用硅酸盐水泥;混合材料品种;掺量组分配比方法一、引言本文给予混合材掺量对水泥密度影响的研究,进行了大量实践,最终试验结果表明,在原来的混凝土中加入了活性混材(粉煤灰和矿粉),混合砂浆的密度就所有降低了,由于粉煤灰和矿粉的密度比混凝土熟料的密度小。

通过分析可以得到,在pII52.5号水泥与II级粉煤灰(密度:2.39g/cm)²和S95矿渣粉(密度2.94g/cm³)混合,随着混合料含量的增加,除了混合料含量为5%和20%的水泥的密度差异较大外,随着混合料含量的增加,差异较小,约为0.02g/cm²,该值也属于水泥密度试验的误差范围,因此不能根据水泥密度的差异有效识别水泥中外加剂含量的差异[1]。

二、混材中掺入对水泥或胶砂保水率的影响的研究(一)实验结果当混合材料当中掺入硅酸盐水泥后,由于粉煤灰、矿粉和水泥的细度不同,吸附水也不同。

在一定配比下,砂浆的保水性能可能有所不同。

不同混合材料掺杂度的通用硅酸盐水泥胶砂结合比、不同混合材料中掺杂度的水泥胶砂的保水率均不同。

(二)试验结果分析在p'I1525。

当在通用硅酸盐水泥中掺入三级粉煤灰和S95矿渣微粉时,在低掺量范围内,随着混合料掺量的增加,通用硅酸盐水泥砂浆的保水率相差不大,最大保水率与最小保水率相差仅为1.34%,远低于建筑行业标准《预拌砂浆》JG/t230-2007中保水率5%的误差范围。

通用硅酸盐水泥的标准

通用硅酸盐水泥的标准

通用硅酸盐水泥的标准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前言本标准第、、条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参照欧洲水泥试行标准ENV 197-1:2000《通用波特兰水泥》修订。

本标准代替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2958-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三个标准。

与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全文强制改为条文强制(本版前言);——增加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定义(本版第条);——将各品种水泥的定义取消(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第3章);——将组成与材料合并为一章,材料中增加了硅酸盐水泥熟料(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第4章,本版第4章);——普通硅酸盐水泥中“掺活性混合材料时,最大掺量不超过15%,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质量5%的窑灰或不超过水泥质量10%的非活性混合材料来代替”改为“活性混合材料掺加量为>5%,≤20%,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质量5%符合本标准第条的窑灰或不超过水泥质量8%符合本标准第条的非活性混合材料代替”。

(原版GB175-1999中第条,本版第条);——将矿渣硅酸盐水泥中矿渣掺加量由“20%~70%”改为“>20%,≤70%”(原版GB1344-1999中第条,本版第条、条);——将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中火山灰质混合材料掺量由“20%~50%”改为“>20%,≤40%”(原版GB1344-1999中第条,本版第条);——将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中粉煤灰掺量由“20%~40%”改为“>20%,≤40%”(原版GB1344-1999中第条,本版第条);——将复合硅酸盐水泥中混合材料总掺加量由“应大于15%,但不超过50%”改为“>20%,≤50%”(原版GB12958-1999中第3章,本版第条);——材料中增加了粒化高炉矿渣粉(本版第、条);——取消了粒化精铬铁渣、粒化增钙液态渣、粒化碳素铬铁渣、粒化高炉钛矿渣等混合材料以及符合附录A新开辟的混合材料,并将附录A取消(原版GB12958-1999中第条、第条和附录A)——增加了M类混合石膏(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和GB12958-1999中第3章,本版第条);——助磨剂允许掺量由“不超过水泥质量的1%”改为“不超过水泥质量的%”(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和GB12958-1999中第条,本版第条);——普通水泥强度等级中取消和(原版GB175-1999中第5章,本版第5章);——增加了氯离子含量的要求,即水泥中氯离子含量不大于%(本版第条);——取消了细度指标要求,但要求在试验报告中给出结果(原版GB175-1999第条、GB1344-1999、GB12958-1999中第条,本版条);——将复合硅酸盐水泥的强度等级改为和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一致(原版GB12958-1999中第条,本版第条)——增加了水泥组分的试验方法(本版第条);——强度试验方法中增加了“掺火山灰混合材料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在进行胶砂强度检验时,其用水量按水灰比和胶砂流动度不小于180mm来确定。

水泥检测作业指导书

水泥检测作业指导书

1 水泥检测作业指导书1.1 水泥概述:1.1.1 定义水泥是一种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

通用硅酸盐水泥包括六大品种水泥: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

产品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T175-20071.2 相关标准:产品标准:GB/T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检测方法:GB/T1345-2005《水泥细度检验方法(筛析法)》GB/T208-2014《水泥密度检验方法》GB/T8074-2008《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GB/T1346-201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2419-2005《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GB/T176-2008《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12573-2008《水泥取样方法》GB/T750-1992《水泥压蒸安定性试验方法》验收标准:TB10424-2010《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性能按TB10424-2010,其他品种水泥的性能按国家现行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的规定。

1.3 水泥的技术指标、抽检频次及检验方法见表1-11.4 所用到的仪器设备见表1-21.5 环境要求:水泥室的环境要求:试验室温度为 20℃±2℃,相对湿度应不低于 50%;水泥试样、拌和水、仪器和用具的温度应与试验室一致;1.6水泥取样方法:1.6.1 手工取样:散装水泥,当所取水泥深度不超过2m时,每一个编号内采用散装水泥取样器随机取样。

通过转动取样器内管控制开关,在适当位置插入水泥一定深度,关闭后小心抽出取样管,将所取样品放入符合要求的容器中。

每次抽取的单样量应尽量一致。

袋装水泥,每一个编号内随机抽取不少于20袋水泥,采用袋装水泥取样器取样,将取样器沿对角线方向插入水泥包装袋中,用大拇指按住气孔,小心抽出取样管,将所取样品放入符合要求的容器中,每次抽取的单样量应尽量一致。

通用硅酸盐水泥新标准

通用硅酸盐水泥新标准
天然石膏:应符合GB/T5483中规定的G类或A 类二级(含)以上的石膏或硬石膏。 工业副产石膏:以硫酸钙为主要成分的工业 副产物。采用工业副产石膏时,必须经过试 验,证明对水泥性能无害。 4.2活性混合材料:应符合GB/T203的粒化高炉矿 渣、GB/T1596的粉煤灰、GB/T2847的火山灰 质混合材料。
2、增加了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定义
GB175-2019第3章“术语和定义”规定:
通用硅酸盐水泥——以硅酸盐水泥熟料和适 量的石膏,及规定的混合材制成的水硬性胶 凝材料。
GB175-2019与GB175-2019、GB1344-2019、 GB12958-2019相比,主要变化
3、将各品种水泥的定义取消
粒化高炉 矿渣 -
≤5 -
火山灰质 混合材料
- -

粉煤灰
- - -
>5且≤20a
>20且≤50b


>50且≤70b



>20且≤40c



>20且≤40d
>20且≤50e
石灰石
- - ≤5 - - - - -
GB175-2019与GB175-2019、GB1344-2019、 GB12958-2019相比,主要变化
GB175-2019与GB175-2019、GB1344-2019、 GB12958-2019相比,主要变化
1、全文强制改为条文强制
GB175-2019前言中说明:
本标准第7.1、7.3.1、7.3.2、7.3.3、9.4为强制 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GB175-2019与GB175-2019、GB1344-2019、 GB12958-2019相比,主要变化

五种常用硅酸盐系水泥的成分

五种常用硅酸盐系水泥的成分

五种常用硅酸盐系水泥的成分、特性的适用范围一、硅酸盐水泥PI PII成分:1. 水泥熟料及少量石膏(Ⅰ型)2. 水泥熟料、5%以下混合材料、适量石膏(Ⅱ型)主要特征:1. 早期强度高2. 水化热高3. 耐冻性好4. 耐热性差5. 耐腐蚀性差6. 干缩较小适用范围:1. 制造地上地下及水中的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包括受循环冻融的结构及早期强度要求较高的工程2. 配制建筑砂浆不适用处:1.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2. 受化学及海水侵蚀的工程二、普通水泥(P.O)成分:在硅酸盐水泥中掺活性混合材料6%~15%或非活性混合材料10%以下主要特征:1. 早强2. 水化热较高3. 耐冻性较好4. 耐热性较差5. 耐腐蚀性较差6. 干缩较小适用范围:与硅酸盐水泥基本相同不适用处:同硅酸盐水泥三、矿渣水泥(P〃S)成分:在硅酸盐水泥中掺入20%~70%的粒化高炉矿渣主要特征:1. 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增长较快2. 水化热较低3. 耐热性较好4. 对硫酸盐类侵蚀抗和抗水性较好5. 抗冻性较差6. 干缩较大7. 抗渗性差8. 抗碳化能力差抵适用范围:1. 大体积工程2. 高温车间和有耐热耐火要求的混凝土结构3. 蒸汽养护的构件4. 一般地上地下和水中的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结构5. 有抗硫酸盐侵蚀要求的工程6. 配建筑砂浆不适用处:1. 早期强度要求较高的混凝土工程2. 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工程四、火山灰水泥(P〃P)成分:在硅酸盐水泥中掺入20%~50%火山灰质混合材料主要特征:1. 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增长较快2. 水化热较低3. 耐热性较差4. 对硫酸盐类侵蚀抵抗力和抗水性较好5. 抗冻性较差6. 干缩较大7. 抗渗性较好适用范围:1. 地下、水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2. 有抗渗要求的工程3. 蒸汽养护的工程构件4. 有抗硫酸盐侵蚀要求的工程5. 一般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6. 配制建筑砂浆不适用范处:1. 早期强度要求较高的混凝土工程2. 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工程3. 干燥环境的混凝土工程4. 耐磨性要求的工程五、粉煤灰水泥(P〃F)成分:在硅酸盐水泥中掺入20%~40%粉煤灰主要特征:1. 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增长较快2. 水化热较低3. 耐热性较差4. 对硫酸盐类侵蚀和抗水性较好5. 抗冻性较差6. 干缩较小7. 抗碳化能力较差适用范围:1. 地上、地下、水中和大体积混凝土工程2. 蒸汽养护的构件3. 有抗裂性要求较高的构件4. 有抗硫酸盐侵蚀要求的工程5. 一般混凝土工程6. 配制建筑砂浆不适用处:1. 早期强度要求较高的混凝土工程2. 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工程3. 抗碳化要求的工程国标PO42.5水泥详细成分表目品种 PII52.5R PO52.5R PO42.5R PC32.5R 国标企标国标企标国标企标国标企标不溶物% ≤1.5 ≤1.3 / / / / / /氧化镁% ≤5.0 ≤3.0 ≤5.0 ≤3.0 ≤5.0 ≤3.0 ≤5.0 ≤3.0三氧化硫% ≤3.5 ≤3.0 ≤3.5 ≤3.0 ≤3.5 ≤3.0 ≤3.5 ≤3.0烧失量% ≤3.5 ≤3.0 ≤5.0 ≤4.5 ≤5.0 ≤4.5 / /比表面积 M2/kg ≥300 ≥300 / / / / / /碱含量% / ≤0.60 / ≤0.60 / ≤0.60 / ≤0.6080um筛余% / / ≤10.0 ≤5.0 ≤10.0 ≤5.0 ≤10.0 ≤5.0 安定性须合格须合格须合格须合格须合格须合格须合格须合格初凝Min ≥45 ≥45 ≥45 ≥45 ≥45 ≥45 ≥45 ≥45终凝Min ≤390 ≤270 ≤600 ≤300 ≤600 ≤300 ≤600 ≤330抗压度Mpa 3天≥27.0 ≥29.0 ≥26.0 ≥28.0 ≥21.0 ≥25.0 ≥16.0 ≥18.028天≥52.5 ≥56.0 ≥52.5 ≥56.0 ≥42.5 ≥46.0 ≥32.5 ≥36.0抗压强度Mpa 3天≥5.0 ≥5.5 ≥5.0 ≥5.0 ≥4.0 ≥5.0 ≥3.5 ≥4.028天≥7.0 ≥8.0 ≥7.0 ≥8.0 ≥6.5 ≥8.0 ≥5.5 ≥6.0复合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区别复合硅酸盐水泥主要特征:早期强度低,耐热性好,抗酸性差。

通用硅酸盐水泥国家标准介绍

通用硅酸盐水泥国家标准介绍

通用硅酸盐水泥国家标准介绍通用硅酸盐水泥,这种水泥实际上就是硅酸盐水泥,是使用硅酸盐水泥做为主料,加上适量的石膏和一些其它的材料配置而成的一种水硬性胶凝材料,其中硅酸盐水泥中有一品种就是普通硅酸盐水泥,家中建房使用的水泥基本上都是这种水泥,又被称为普通水泥。

通用水泥按国家标准的规定有六个种类:1、硅酸盐水泥(代号P.I或P.II),P.I型不掺加混合材,P.II型允许有不超过5%的活性矿物混合材料;2、普通硅酸盐水泥(P.0),允许以5%~15%的混合材等量取代硅酸盐熟料;3、矿渣硅酸盐水泥(P.S),在生产水泥时允许以20%~70%的粒化高炉矿渣作为混合材灯亮取代硅酸盐熟料,由于矿渣硬化比熟料大,共同磨细时,水泥中的矿渣颗粒太粗,矿渣的潜在活性不能充分发挥;4、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P.P),允许有20%~50%的火山灰质材料作为混合材等量取代熟料;5、粉煤灰硅酸盐水泥(P.F),允许有20%~40%的粉煤灰等量作为混合材取代熟料;6、复合硅酸盐水泥(P.C),用两种以上矿物混合材总量20%~40%取代硅酸盐熟料。

由于在配置水泥的过程添加的材料不同,因此有了如下的几个品种。

普通硅酸盐水泥,P.O,矿渣硅酸盐水泥,P.S,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P.P,粉煤灰硅酸盐水泥,p.F,复合硅酸盐水泥,P.C,石灰石硅酸盐水泥,P.L。

以硅酸盐水泥熟料和适量的石膏、及规定的混合材料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1、硅酸盐水泥熟料由主要含CaO、SiO2、Al2O3、Fe2O3的原料,按适当比例磨成细粉烧至部分熔融所得以硅酸钙为主要矿物成分的水硬性胶凝物质。

其中硅酸钙矿物不小于66%,氧化钙和氧化硅质量比不小于2.0。

2、石膏5.2.1.1天然石膏:应符合GB/T 5483中规定的G类或M类二级(含)以上的石膏或混合石膏。

5.2.1.2工业副产石膏:以硫酸钙为主要成分的工业副产物。

采用前应经过试验证明对水泥性能无害。

3、活性混合材料符合GB/T203、GB/T18046、GB/T1596、GB/T2847标准要求的粒化高炉矿渣、粒化高炉矿渣粉、粉煤灰、火山灰质混合材料。

各种硅酸盐水泥的标准

各种硅酸盐水泥的标准

通用硅酸盐水泥《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7年11月9日发布,2008年6月1日起实施,标准个性编号GB175-2007。

该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之前三个水泥标准,分别为:GB175-1999《硅酸盐、普通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GB12958-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

其与欧洲水泥标准EN197-1:2000《通用波特兰水泥》的一致性为非等效。

与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相比,GB175-2007标准作了28项修改,主要取消了普通水泥中32.5水泥等级,限制了混合材品种,调整了部分水泥的混合材掺材量,增加了氯离子的限量要求,严格了包装水泥重量要求等。

标准修订编制说明自1953年我国第一个统一的水泥标准诞生至今,我国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已经历了4次修订.1996年我国开始了强度检验方法等同采用ISO标准的研究,1999年颁布了以新强度检验方法标准为核心的六大通用水泥标准,这标志着我国水泥标准已完全与国际接轨.在1998~1999年修订GB175,GB1344,GB12958三项标准时,主要是配合我国水泥强度检验方法与国际接轨,在原92版标准的基础上只对水泥强度检验方法和强度标号进行了修订,大部分内容维持了92版标准.这样现行标准在实施中一些问题就显现出来,针对这些问题,中国建材院水泥新材所于2004年开始修订水泥标准,现已完成报批稿.现行标准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1,关于三项标准的整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按照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对国家标准进行清理整顿的要求,同时参考欧洲水泥标准EN197-1:2000《通用波特兰水泥》,此次修订将三项标准合并为一个标准,统称为通用硅酸盐水泥2,关于定义和组成按照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要求,定义中不能包含要求,水泥组分的含量不能在定义中体现.3,关于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名称及取消普通32.5水泥的理由我国普通硅酸盐水泥是五十年代初学习苏联标准而得名的.由于普通硅酸盐水泥性能是硅酸盐熟料起主导作用,混合材起辅助作用,而少量的混合材对于节能,环保等方面有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其使用量约占70%.近几年来,新型水泥生产工艺不断发展,水泥熟料质量的不断提高,粉磨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水泥中多掺混合材创造了条件,因此水泥品种设置和强度等级不匹配的问题愈来愈突出,绝大部分水泥企业按标准规定加入混合材实际是无法生产出32.5等级的普通水泥,如果不突破混合材掺量就肯定是富裕强度很大,甚至超出二个强度等级,由于水泥产品附加值很低,这样一来水泥企业损失很大.根据调查结果分析,生产P.O42.5水泥,最大混合材掺加量可以达到26%,平均水平20%;生产P.O32.5水泥,最大混合材掺量可以达到48%,平均28%.因此强度等级与混合材掺量不匹配也是我国普通水泥混合材使用混乱的主要原因.同时,生产水泥熟料需要消耗大量资源,能源,还排放大量有害气体,因此我们希望水泥企业能生产出高品质的水泥熟料,再依据不同工程的需要生产不同品种的水泥.4,关于混合材种类及允许掺量确定通用硅酸盐水泥允许使用混合材的原则:1)保证水泥质量;2)有利于水泥产品质量的管理;3)混合材量大,面广;4)对人体无害.部分水泥的混合材掺量进行了调整,具体见标准.5,关于石膏种类增加了混合石膏.6,关于助磨剂用量1%改为0.5%7,关于技术指标的一些调整.标准的内容1 本标准与欧洲水泥标准ENV197-1:2000《通用波特兰水泥》的一致性为非等效.2 标准的全文强制改为条文强制.如:碱含量,细度作为选择性指标.3 增加了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定义.定义:以硅酸盐水泥熟料,适量的石膏,或/和混合材料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4 将组分与材料合并为一章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第4章,本版第4章.4.1 普通硅酸盐水泥中"掺活性混合材料时,最大掺量不超过15%.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质量5%的窑灰或不超过水泥质量10%的非活性混合材料来代替"改为"活性混合材料掺加量为>5%且≤20%",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质量5%且符合本标准4.2.5条的窑灰或不超过水泥质量8%且符合本标准4.2.3条的非活性混合材料代替."_4.2 将矿渣硅酸盐水泥中矿渣掺加量由"20%~70%"改为">20%且≤70%",并分为A型和B 型.A型矿渣掺量>20%且≤50%.代号P.S.A;B型矿渣掺量>50%且≤70%,代号P.S.B;4.3 将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中火山灰质混合材料掺量由"20%~50%"改为">20%且≤40%"; 4.4 将复合硅酸盐水泥中混合材料总掺加量由"应大于15%,但不超过50%"改为">20%且≤50%"4.5 材料中增加了粒化高炉矿渣粉;4.6 取消了复合硅酸盐水泥中允许掺加粒化精炼铬铁渣,粒化增钙液态渣,粒化碳素铬铁渣,粒化高炉钛矿渣等混合材料及符合附录A新开辟的混合材料,并将附录A取消;说明:1 我国现行标准中规定了不同品种水泥混合材料的掺加量超过允许掺量为不合格品,但标准中没有明确混合材料掺加量的测定方法,从而引起了广泛的争议.2 混合材掺量作为合格判定项目产生的历史背景在GB175-1999和GB1345-1999标准中,不合格品判定条款中规定"凡水泥细度……或混合材掺加量超过最大限量时……为不合格品".这一条款产生于1984年.当时我国刚刚进行改革开放,水泥年产量接近14000万吨,严重供不应求.为了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小水泥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多数立窑熟料质量差,生产水泥时大都需要依靠掺混合材来改善水泥的安定性,针对这一情况为了防止水泥中混合材的超标,1984年修订时将混合材超量作为水泥不合格判定依据之一.当时既没有可供全国统一使用的混合材测定方法标准,也没有在产品标准中规定的试验方法,然而标准实施后并没有出现如今的问题,主要是当时政府对企业具有无可代替的管束力,只要标准规定,行业主管部门就可以通过行政手段,或制定条例,规程对企业进行干预,所以这一规定对保证我国水泥质量,促进水泥质量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今天行业主管职能只限于宏观调空的情况下来执行这一规定,确实存在没有统一方法的困难,虽然各地技术监督部门为了查处水泥中混合材掺量超标问题,采取自选测试方法,指定检测机构的测定结果作为合格判定,甚至处罚的依据.但由于缺乏执法的依据,受罚水泥企业并不服气,而且抱怨很多.因此这一规定已经不在适应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应该进行修订.3 混合材对水泥性能的影响世界各国对通用水泥品种的划分都是以水泥中混合材品种变化和掺加量多少来规定的.这是由于混合材品种和掺加量的变化,会对水泥的性能产生影响.同一种混合材,掺量对水泥性能的影响是渐变的,相同种类的混合材对水泥性能的影响在品质内涵或影响程度上存在较大的差别,正因为可以掺入不同特性的混合材来调整硅酸盐水泥的性能,使得硅酸盐水泥具有更广泛的性能特点和更广泛的适用范围.为了合理使用具有不同性能特点的水泥,世界各国标准都把混合材引起性能变化范围基本相同的水泥划分为一个品种.我国现行标准的品种划分,基本上是建立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的试验基础上.3.1 矿渣掺量与强度的关系掺加矿渣混合材料对于混合粉磨和分别粉磨的变化规律一致.对于3天,7天抗压强度,随掺量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只是在掺量大于50%后,强度下降幅度略微缓和;而对于28天抗压强度,随掺量增加呈下降趋势,但掺量大于35%后强度下降幅度更为明显.矿渣掺量大于50%后性能变化加剧.>50且≤70b>20且≤50b矿渣≥30且<50≥50且20且≤40粉煤灰≥60且20且≤40火山灰质混合材料≥60且<80熟料+石膏P·P代号火山灰硅酸盐水泥水泥熟料质量的提高影响水泥性能的变化,而混合材品种与掺量的不同对水泥性能又有很大的影响,但水泥性能随混合材掺量的变化规律与上世纪60~70年代的试验研究结果基本一致.5 增加了M类混合石膏,取消了A类硬石膏(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中第3章,本版第4.2.2.1条)4.2.2.1 天然石膏:应符合GB/T 5483中规定的G类或M类二级(含)以上的石膏或混合石膏.4.2.2.2 工业副产石膏:工业生产中以硫酸钙为主要成分的副产物.采用工业副产石膏时,应经过试验验证,证明对水泥性能无害.说明:现行标准中规定水泥可以使用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二水石膏和硬石膏.但在水泥实际生产中,为了改善硬石膏与外加剂的适应性,一般多和二水石膏混合用,形成实际上使用的混合石膏;同时以混合石膏形态存在的脱硫石膏也开始广泛用于水泥生产.因此本标准增加允许"混合石膏"种类用于水泥生产.同时,单独使用硬石膏会引起水泥与部分减水剂的不适应,造成急凝,瞬凝现象,因此本标准取消了水泥中允许使用硬石膏的规定.6 助磨剂允许掺量由"不超过水泥质量的1%"改为"不超过水泥质量的0.5%";7 普通水泥强度等级中取消了32.5和32.5R;说明:普通32.5水泥混合材掺量超标的客观原因是:水泥熟料质量的提高及粉磨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水泥中多掺混合材料创造了条件,因此水泥品种设置和强度等级不匹配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绝大部分水泥企业按标准规定加入混合材料实际是无法生产出32.5等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如不突破混合材掺量就肯定是富裕强度很大,甚至超出二个等级,由于水泥附加值很低,这样一来水泥企业损失很大.同时生产水泥熟料需要消耗大量资源,能源,还排放大量有害气体.取消普通硅酸盐水泥32.5强度等级,将水泥品种划分为两个层次,如果用户需要高强度等级的水泥主要选择P.Ⅰ,P.Ⅱ,P.O;需要低强度等级水泥主要选择P.S,P.C,P.F,P.P等.8 将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中"熟料中的氧化镁含量"改为"水泥中的氧化镁含量",其中要求P.S.A型,P.F型,P.P型,P.C型水泥中的氧化镁含量不大于6.0%,并加注b说明"如果水泥中氧化镁含量大于6.0%时,应进行水泥压蒸试验并合格".S.B型无要求.氧化镁含量超标造成的破坏XRD实验结果压蒸实验前后9 增加了氯离子限量的要求,即水泥中氯离子含量不大于0.06%说明:由于水泥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会引起钢筋锈蚀,从而导致混凝土开裂破坏.欧洲所有品种小于0.1%.对予应力应严格控制;日本:普通水泥小于0.035%,早强,超早强,中热,低热,抗硫酸盐等小于0.02%,其它品种没有规定.其他国家没有规定._钢筋的腐蚀――电化学反应过程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腐蚀主要是电化学腐蚀,这是由于混凝土空隙中的水分通常以饱和的氢氧化钙的溶液形式存在,其中还含有一些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pH值为12.5.在这样的强碱性的环境中,钢筋表面形成钝化膜,它是厚度为2×10-9- 6×10-9m 的水化氧化物(nFe203·mH2O),阻止钢筋进一步腐蚀.但是,当钢筋表面的钝化膜受到破坏,成为活化态时,钢筋就容易腐蚀.呈活化态的钢筋表面所发生的腐蚀反应的电化学机理是,当钢筋表面有水分存在时,就发生铁电离的阳极反应和溶液中氧还原的阴极反应,相互以等速度进行,其反应式如下:阳极反应2Fe-4e-→2Fe2+阴极反应O2+2H2O+4e-→4OH-腐蚀过程的全反应是阳极反应和阴极反应的组合,在钢筋表面析出氢氧化亚铁,其反应式为2Fe+02+2H20→2Fe2++4OH-→2Fe(0H)24Fe(OH)2+02+2H2O→4Fe(OH)3该化合物被溶解氧化后生成氢氧化铁Fe(OH)3,并进一步生成nFe2O3·mH2O (红锈),一部分氧化不完全的变成Fe304(黑锈),在钢筋表面形成锈层.红锈体积可大到原来体积的4倍,黑锈体积可大到原来的两倍.铁锈体积膨胀,对周围混凝土产生压力,将使混凝土沿钢筋方向开裂,进而使保护层成片脱落,而裂缝及保护层的剥落又进一步导致钢筋更剧烈的腐蚀.氯离子很容易引起钢筋锈蚀,有三种理论解释氯离子锈蚀的电化学作用.(1)氧化膜理论――钢筋在碱性介质中生成氧化膜,可以保护钢筋不受侵蚀,氯离子比其它离子(例如硫酸根离子)更容易通过膜的缺陷或孔隙穿透氧化膜.另一种意见认为氯离子能分散氧化膜使之更宜穿透,引起锈蚀.(2)吸附理论――氯离子吸附于钢筋表面,促进金属离子的水化,因而使金属更容易溶解.(3)过渡络合物理论――按照这个理论,氯离子生成氯化铁,氯化铁自阳极扩散从而破坏Fe(0H)2保护层,使腐蚀继续进行.氯化铁在电极不远处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氯离子自阳极传导更多的铁离子.现场的经验及研究表明,对于受氯离子污染的已建结构,0.026%的氯离子浓度足以破坏钝化膜而引起钢筋的破坏.其主要反应式如下,反应最终产物氢氧化铁Fe(0H)3即是铁锈.2Fe-4e-→2Fe2+Fe2+ +2C1-+4H20→FeC12·4H20FeC12·4H20→2Fe(OH)2↓+2C1-+2H++2H204Fe(OH)2+02+2H2O→4Fe(OH)3↓10 将各强度等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强度指标改为和硅酸盐水泥一致,将各强度等级复合硅酸盐水泥的强度指标改为和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一致;11 增加了45μm方孔筛筛余不大于30%作为选择性指标;6.3.4细度(选择性指标)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以比表面积表示,不小于300m2/kg;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以筛余表示,80μm方孔筛筛余不大于10%或45μm方孔筛筛余不大于30%.说明:水泥磨得越细,水泥水化速度越快,强度越高.但与此对应的是水泥需水量增大,干缩增大,施工性能变差等负面影响.在熟料矿物组成,水泥组成固定的情况下,这些就只有通过水泥细度在一定范围内调整.细度的作用由产品质量保证向性能调控作用转变.增加了选择水泥组分试验方法的原则和定期校核要求.7.1 组分由生产者按GB/T12960或选择准确度更高的方法进行.在正常生产情况下,生产者应至少每月对水泥组分进行校核,年平均值应符合本标准第4.1条的规定,单次检验值应不超过本标准规定最大限量的2%.为保证组分测定结果的准确性,生产者应采用适当的生产程序和适宜的方法对所选方法的可靠性进行验证,并将经验证的方法形成文件.13 将"按0.50水灰比和胶砂流动度不小于180mm来确定用水量"的规定的适用水泥品种扩大为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和掺火灰质混合材料的普通硅酸盐水泥.7.5 强度___ 按GB/T17671进行.但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和掺火山灰质混合材料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在进行胶砂强度检验时,其用水量按0.50水灰比和胶砂流动度不小于180mm来确定.当流动度小于180mm时,须以0.01的整倍数递增的方法将水灰比调整至胶砂流动度不小于180mm.胶砂流动度试验按GB/T2419进行,其中胶砂制备按GB/T17671进行.14 编号与取样中增加了年生产能力"200万吨以上"的级别.200万吨以上,不超过4000吨为一编号;_____ 120万吨~200万吨,不超过2400吨为一编号;说明:上述对于生产企业的约束,工程依然按照验收规程进行检验,即袋装200吨,散装500吨为一个批号.15 将"出厂水泥应保证出厂强度等级,其余技术要求应符合本标准有关要求"改为"经确认水泥各项技术指标及包装质量符合要求时方可出厂. "16 增加了出厂检验项目.出厂检验项目为6.1,6.3.1,6.3.2,6.3.3条.17 取消了废品判定.18 不合格判定中取消了细度和混合材料掺加量的规定,将判定规则改为"检验结果符合本标准6.1,6.3.1,6.3.2,6.3.3条技术要求为合格品.检验结果不符合本标准6.1,6.3.1,6.3.2,6.3.3条中任何一项技术要求为不合格品. "19 检验报告中增加了"合同约定的其他技术要求".20 交货与验收中增加了"水泥安定性仲裁检验时,从水泥取样之日起10天以内完成.如超过10天进行安定性检验不合格,则为不合格."21 包装标志中将"且应不少于标志质量的98% "改为"且应不少于标志质量的99% ".22 包装标志中将"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的两侧印刷采用黑色."改为"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的两侧印刷采用黑色或蓝色."本文来自: 中国质量热讯社区[url][/url]中国质量热讯-质量技术监督人士的网络家园!试说明生产硅酸盐水泥时为什么必须掺入适量石膏?水泥熟料中的铝酸三钙遇水后,水化反应的速度最快,会使水泥发生瞬凝或急凝。

硅酸盐水泥生产技术

硅酸盐水泥生产技术

普通水泥
P· O
矿渣水泥
火山灰水泥 粉煤灰水泥
P· S
P· P P· F
2.1.2 组分材料
硅酸盐水泥熟料 即国际上的波特兰水泥熟料,简称水泥熟料。是
一种由主要含CaO、SiO2、Al2O3、Fe2O3 的原料按
适当比例配合磨成细粉(生料)烧至部分熔融, 所得以硅酸钙为主要成分的水硬性胶凝物质。
熟 料
湿法 干法
立窑生产 回转窑生产
机械化立窑 干法回转窑 湿法回转窑
半干法回转窑
湿 法
新型干法
回转窑
立窑
(1)湿法 生料浆水分占32%~40%左右。生料浆脱水烘
干后破碎,入窑煅烧,称之为半湿法。
(2)干法 生料粉调配均匀并加入适量水,制成料球喂入
立窑或立波尔窑内煅烧称为半干法,料球含水
12%~15%。
2.1
硅酸盐水泥生产标准
2.1.1 五大品种水泥简介
1.硅酸盐水泥(波特兰水泥):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 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硅酸盐水泥. 硅酸盐水泥分两种类型,不掺加混合材料的称Ⅰ型硅酸盐水泥,用代号P· Ⅰ表示; 在硅酸盐水泥粉磨时掺入不超过水泥质量5%的石灰石或粒化高炉渣混合材料的称Ⅱ型 硅酸盐水泥,用代号P· Ⅱ表示。其中P为波特兰“Portland”的英文字首。 2.普通硅酸盐水泥: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6%~15%混合材、适量的石膏磨细制成的水 硬性胶凝材料,称为普通硅酸盐水泥(简称普通水泥),代号P· O。 3.矿渣硅酸盐水泥: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的石膏磨细制成的水 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矿渣硅酸盐水泥(简称矿渣水泥),代号为P· S。 4.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凡用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火山灰质混合材料、适量的石膏磨细 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简称火山灰水泥),代号为P· P。 5.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粉煤灰、适量的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 胶凝材料,称为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简称粉煤灰水泥),代号为P· F。

通用硅酸盐水泥的性能特点及适用工程

通用硅酸盐水泥的性能特点及适用工程

通用硅酸盐水泥的性能特点及适用工程1 总则不同品种的水泥具有不同的性能特点,水泥品种的选择会对混凝土、砂浆的耐久性产生较大影响。

水泥品种的选择,应符合相应的工程设计规范要求。

本附录给出了各品种水泥的相对性能特点和一般的适用工程,供参考。

2 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具有凝结时间短、快硬早强高强、抗冻、耐磨、耐热、水化放热集中、水化热较大、抗硫酸盐侵蚀能力较差的性能特点。

硅酸盐水泥用于配制高强度混凝土、先张预应力制品、道路、低温下施工的工程和一般受热(250℃)的工程。

不经过专门的检验,一般不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和地下工程,特别是有化学侵蚀的工程。

3 普通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与硅酸盐水泥性能相近,也具有凝结时间短、快硬早强高强、抗冻、耐磨、耐热、水化放热集中、水化热较大、抗硫酸盐侵蚀能力较差的性能特点;但相比硅酸盐水泥,早期强度增进率稍有降低,抗冻性和耐磨性稍有下降,抗硫酸盐侵蚀能力有所增强。

普通硅酸盐水泥可用于任何无特殊要求的工程。

不经过专门的检验,一般不适用于受热工程、道路、低温下施工工程、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和地下工程,特别是有化学侵蚀的工程。

4 矿渣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具有需水性小、早强低后期增长大、水化热低、抗硫酸盐侵蚀能力强、受热性好的优点,但也具有保水性和抗冻性差的缺点。

矿渣硅酸盐水泥可用于无特殊要求的一般结构工程,适用于地下、水利和大体积等混凝土工程,在一般受热工程(250℃)和蒸汽养护构件中可优先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但不宜用于需要早强和受冻融循环、沙漠戈壁等干湿交替的工程中。

5 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具有较强的抗硫酸盐侵蚀能力、保水性好和水化热低的优点,但也具有需水量大、低温凝结慢、干缩性大、抗冻性差的缺点。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具有与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相近的性能,但相比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其具有需水量小、干缩性小的特点。

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可用于一般无特殊要求的结构工程,适用于地下、水利和大体积等混凝土工程,而不宜用于冻融循环、干湿交替的工程。

水泥助磨剂问答100题

水泥助磨剂问答100题

水泥助磨剂知识问答100题济南大学陈绍龙1.什么是水泥助磨剂?答:在水泥粉磨时加入的起助磨作用而又不损害人体健康和水泥混凝土性能的外加剂,分为液体和粉体两种。

2.评价水泥助磨剂产品是否合格的依据是什么?答:评价依据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1年7月20日发布、2012年3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泥助磨剂》(GB/T26748-2011)。

3.我国水泥助磨剂属于哪个部门归口管理?答:中国水泥协会助磨剂分会负责水泥助磨剂行业管理。

助磨剂产品质量由省级或省级以上国家认可的水泥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进行检验或仲裁。

4.我国水泥助磨剂的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答:我国水泥助磨剂的研发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发展初期、发展成长期、快速发展期和稳定发展期。

(1)发展初期(1950年~1970年)少数水泥厂使用煤、造纸废液和肥皂废液试验提高磨机产量。

(2)发展成长期(1971年~1994年)1971年原四川水泥研究所,对几十种有机表面活性剂,进行了助磨效果的小磨试验;1983年国家计委下达了《水泥研磨助剂研究》的研究课题,承担单位在三年内,研制成功三个系列十种助磨剂,并在多家大型水泥厂工业性试验成功,为我国助磨剂的研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快速发展期(1995年~2007年)1995年我国已经进入市场经济,从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库能检索到的水泥助磨剂专利约40件,其中颗粒状和粉状助磨剂专利17件,液体助磨剂专利23件。

最早的一份水泥助磨剂专利,是1986年申报的。

在这40件水泥助磨剂专利中,绝大多数是在2007年之前申报的,这充分说明我国水泥助磨剂技术在2007年前,已经进入了快速成长期。

(4)稳定发展期(2007年之后)2007年7月,中国水泥协会助磨剂分会宣告成立,标志着我国助磨剂的研究、开发、生产及应用,进入了一个严格、规范的稳定发展时期。

为助磨剂行业管理、技术进步和经验交流提供了支持和帮助;促进了我国水泥助磨剂技术推广与应用,向着更高标准、更规范的方向健康发展。

通用硅酸盐水泥

通用硅酸盐水泥

通用硅酸盐水泥一、通用硅酸盐水泥1、定义:以硅酸盐水泥熟料和适量的石膏,及规定的混合材料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气硬性胶凝材料:在空气中会逐渐变硬,放入水中又会变软。

例:泥土。

水硬性胶凝材料:不但能在空气中变硬,也可以在水中变硬。

例:水泥、粉煤灰。

2、分类: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

3、组份:见下表4、强度硅酸盐水泥的强度:42.5、42.5R、52.5、52.5R、62.5、62.5R六个等级。

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强度:42.5、42.5R、52.5、52.5R四个等级。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的强度:32.5、32.5R、42.5、42.5R、52.5、52.5R六个强度等级。

注: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和掺火山灰质的普通硅酸盐水泥进行胶砂强度检验时,其用水量按0.5水灰比和胶砂流动度不小于180mm来确定。

当流动度小于180mm时,应以0.01的整倍数递增的方法将水灰比调整到胶砂流动度不小于180mm。

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的通用硅酸盐水泥单位:Mpa5、凝结时间硅酸盐水泥:初凝不小于45min,终凝不大于390min。

矿渣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火山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初凝不小于45min,终凝不大于600min。

6、化学指标%7、细度: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细度以比表面积表示,其比表面积不小于300m2/kg;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的细度以筛余表示,其80um方孔筛筛余不大于10%或45um方孔筛筛余不大于30%8、碱含量:按Na2O+0.658K2O计算值表示。

碱含量应不大于0.6 %或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

9、安定性:有试饼法和雷氏夹法。

过量石膏:石膏凝结时间快使凝结时间不均匀影响安定性原因游离氧化钙:结构致密,水化困难,与水结合生成氢氧化钙游离氧化镁:比氧化钙更明显,性质与游离氧化钙相同注:安定性检验必须在10天之内完成,否则游离氧化钙、游离氧化镁与空气中的水反应完成,而使检验不准确。

胶凝材料学硅酸盐水泥

胶凝材料学硅酸盐水泥
• 按用途和性能水泥又可分为通用水泥、专用 水泥和特种水泥三大类
二、通用硅酸盐水泥(common portland cement):GB175-2007
• 以硅酸盐水泥熟料和适量石膏,及规定的 混合材料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 按照混合材料的品种和掺量分为:硅酸盐 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 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和复合硅酸盐水泥。
胶凝材料学
第四章 硅酸盐水泥
概述
一、水泥的定义及品种
• 水泥是一类具有水硬性的无机胶凝材料。按 照国家标准规定:凡细磨材料,加入适量水 后,成为塑性浆状,能在空气中硬化,又能 在水中硬化,并能把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胶 结在一起的水硬性胶凝材料,通称水泥。
• 按水硬性矿物不同,分为硅酸盐水泥、铝酸 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氟铝酸盐水泥
2、使硅酸三钙和硅酸二钙呈介稳状态,避免 -C2S转变为-C2S和C3S分解。
3、使方镁石晶体的尺寸因来不及长大而保持 细小均匀分布状态,克服熟料中氧化镁含 量高的不利因素 。
4、使熟料内部粒子产生较大的结晶应力,形 成较多的微细裂缝
第三节 熟料矿物的组成结构及其性能
a
b
• (a)放大倍数为400X的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水泥熟
硅酸盐水泥
• 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5%的石灰石 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 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硅酸盐水泥(即波特 兰水泥)。
• 硅酸盐水泥分为两种类型:不掺混和材料 的称为Ⅰ型硅酸盐水泥,代号P·Ⅰ;掺加 不超过水泥质量5%的石灰石或粒化高炉 矿渣的称为Ⅱ型硅酸盐水泥,代号P·Ⅱ。
传递的过程; 3、碳酸盐在一定温度下,吸收热量进行分解并释放
出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过程; 4、分解出的二氧化碳穿过氧化钙层向表面扩散的传

通用硅酸盐水泥的代号

通用硅酸盐水泥的代号

通用硅酸盐水泥的代号
通用硅酸盐水泥是建筑行业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水泥材料,以其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适用性而受到青睐。

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通用硅酸盐水泥通常会使用代号来进行区分。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通用硅酸盐水泥的代号:
1. P.O 4
2.5:这是一种常见的高强度通用硅酸盐水泥,其28天强度大约为42.5MPa。

它适用于各种建筑用途,包括混凝土、砌块、地基和地面装饰等。

2. P.O 32.5:这是一种低强度通用硅酸盐水泥,其28天强度大约为32.5MPa。

它适用于需要低强度水泥的建筑项目,如墙体和内部装修。

3. P.O 52.5:这是一种高强度通用硅酸盐水泥,其28天强度大约为52.5MPa。

它适用于需要极高强度水泥的建筑项目,如高层建筑和大型桥梁。

4. P.O 42.5R:这是一种快速硬化高强度通用硅酸盐水泥,其
28天强度大约为42.5MPa。

它适用于需要快速建造和硬化的建筑项目,如道路修复和紧急维修。

以上是通用硅酸盐水泥常见的几种代号,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建筑需求选择适当的水泥品种。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用硅酸盐水泥有哪些品种?技术指标有那些?
1,普通硅酸盐水泥(简称普通水泥),代号P.O
2,矿渣硅酸盐水泥(简称矿渣水泥),代号P.S
3,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简称火山灰水泥),代号P.P,
4,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简称粉煤灰水泥),代号p.F
5,复合硅酸盐水泥(简称复合水泥),代号P.C
6,石灰石硅酸盐水泥,代号P.L,
技术指标:A. 细度B. 凝结时间C. 安定性D.强度E:碱含量F水化热
混凝土等级如何表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如何确定P73
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符号C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N/`MM^2`)表示
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指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D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的百分率不超过5%
3.配制混凝土时掺入减水剂,在下列各条件下可取得什么效果?为什么?
(1)用水量不变时;
(2)流动性和水泥用量不变时;
(3)流动性和水灰比不变时。

(1)用水量不变时——提高混凝土流动性、工作性、塌落度。

减水剂是表面活性剂,能够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并带相同电荷相互排斥,降低水泥颗粒之间的摩擦阻力,使流动性提高。

(2)流动性和水泥用量不变时——降低了用水量和水灰比,提高混凝土强度,这是使用减水剂的主要目的。

混凝土的水灰比越低,强度高。

(3)流动性和水灰比不变时——降低水泥用量和混凝土配制成本。

因为使用减水剂后,保持流动性和水灰比不变,混凝土需要的水泥浆体积会降低,相应降低水泥和水用量。

什么是金属材料的伸长率,断后伸长率,断裂总伸长率和最大伸长率?
1.伸长率: 指金属材料受外力(拉力)作用断裂时,试棒伸长的长度与原来长度的百分比,
2.断后伸长率是指样式拉断后标距的伸长于原始标距的百分比
3.断裂时刻原始标距的总伸长(弹性伸长加塑性伸长)与原始标距之比的百分率。

4最大伸长率:钢筋在受到最大应力时产生的物理变化(变形)产生的伸长率。

建筑用卵石,碎石颗粒级配试验时,对环境温度仪器设备的要求?如何评定式样的颗粒级配?P1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