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10《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
10《爱心的传递者》(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10《爱心的传递者》(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爱心的传递者”是指具有向他人提供关爱、温暖的社会公民。
2.能够发现身边的“爱心的传递者”,并理解他们的行为表现。
3.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从自身做起,传递正能量。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10《爱心的传递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学习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了解“爱心的传递者”的概念和行为表现。
2.学习身边的“爱心的传递者”,探究他们的行为动机和意义。
3.进行社会调研,了解当地的公益组织和志愿者活动。
4.讨论自身可以做出的贡献,积极参与到志愿者活动中。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爱心的传递者”的概念和行为表现,并能够从身边的人物中寻找案例。
同时,学生需要积极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中,成为传递爱心的一员。
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是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爱心,关心他人,积极参与到公益活动中。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需要注重方法,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
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为“启发式教学”。
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究、发现,从而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提高。
具体教学方法有:1.案例学习法: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爱心的传递者”的概念和行为表现。
2.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就“爱心的传递者”的意义、行为动机等方面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
3.社会调研法:组织学生前往当地的公益组织,了解他们的活动情况和工作内容。
4.情境模拟法:通过情境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爱心的传递者”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师生互动:师生互动问答,让学生通过前期知识铺垫,了解“爱心的传递者”的概念。
第二步:案例学习1.教师介绍案例2.组织学生分组,让小组内的学生就案例进行讨论,了解“爱心的传递者”行为表现的意义。
第三步:小组交流1.各小组进行交流,介绍各自的案例;2.教师对比各个小组的案例,引导学生总结出“爱心的传递者”的共性特征。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爱心,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爱心的内涵和外延。
2.能够感知爱心的力量,了解爱心可以让自己和他人幸福。
3.能够理解“爱心传递者”的含义,并且思考自己可以成为一个怎样的传递者。
4.培养学生发现身边的小事情、关注他人的需要、乐于助人的品质,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爱心的内涵和外延。
2.“爱心传递者”的含义及如何成为一个传递者。
3.培养学生关注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三、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小事情,让他们说说自己最近看到或发生的一些感人的事情,带着学生思考爱心的内涵和外延,让他们说说对爱心的理解。
学习与探讨(30分钟)1.讲解“爱心的传递者”的概念,讲解爱心的力量及爱心的作用,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激发学生对爱心的认识和感受。
2.学生小组讨论,思考如何成为一名“爱心传递者”,分享自己身边的感人事例,并针对每个事例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一名传递者。
3.教师组织学生一起体验演练,让学生通过模拟情境来感受传递爱心的过程。
展示与总结(15分钟)1.学生自行撰写一篇文章,分享在体验演练中的感受和收获,以及对身边“爱心传递者”的反思与感悟。
2.以学生分享为起点,类比出爸爸妈妈的“爱心传递者”角色,并探讨亲子关系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递爱心。
巩固与拓展(15分钟)1.学生完成小练习,以“爱心传递者”的身份,完成一项与助人为乐相关的小任务,如捡垃圾、帮助同学背书包等。
2.学生回答问题解决,讲解如何培养自己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如何成为一名良好的传递者。
四、教学评价通过以上教学过程,我将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学生对爱心的理解是否更加深入和广泛。
2.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是否能够积极思考和分享。
3.学生在体验演练中是否能够真切感受到传递爱心的过程。
4.学生在完成小练习中是否能够自觉地将身边的小事物转化为行动,做一个爱心传递者。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爱心,以及爱心的传递对社会的影响。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理解爱心的含义。
2.学会如何传递爱心。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
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课件:包括教学内容、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利用图片或故事情境引起学生对关爱他人的思考,激发学生对爱心的兴趣。
2. 概念讲解•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向学生解释什么是爱心,并通过实例说明爱心的重要性和传递方式。
3. 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分享关爱他人的经验和故事,并对积极表现的学生予以表扬,激发学生对关爱他人的情感和意愿。
4. 实践活动•分小组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扮演关爱他人的角色,通过情景表演体验关爱他人的过程,并让学生从中学会如何传递爱心。
5. 总结归纳•总结课堂内容,回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指导。
6. 课后延伸•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传递爱心,关爱他人。
五、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中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评价。
2.结合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爱心与关爱他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后记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理解爱心的内涵,并学会如何传递爱心。
同时,培养了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本教学设计采用了情境引入、多媒体展示、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手段,助力学生深入理解课堂内容,并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积极应用所学知识。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爱心传递者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爱心传递者部编版《爱心的传递者》教案一、教学目标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并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
学习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智慧。
二、教学重难点感受生活中不同的关爱。
学习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智慧。
三、教学内容本课内容来自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第 10 课《爱心的传递者》。
四、教学过程(一)环节一:生活处处有爱心。
通过寻找生活中显性和隐性的爱心,明白生活处处有爱心。
导入:同学们,这些同学每年都会参加爱心捐书活动,他们会把自己读过的书分享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
你们参加过这样的活动吗?小结:相信很多同学都参加过这样的活动,把自己读过的书与贫困地区的同学们共同分享,帮助他们开阔视野,丰富他们的生活。
你们这种关心、帮助他人的心意和行动,就是爱心。
活动一:爱心生活大搜索呈现情境情境 1:放学时,下起了大雨,一位同学没有带雨伞,另一位同学和她一起撑起一把伞。
情境 2:在公交车上,一位同学在为一位老人让座。
提问:用你们的火眼金睛找一找爱心在哪里?学生交流提问:在你的生活中,有过这样的画面吗?你得到过别人的关心、帮助吗?你去关心、帮助过别人吗?你当时有何感受呢?学生交流追问:被别人关心、帮助时,我们会感到快乐和幸福,为什么关心、帮助别人时,我们也会感到快乐和幸福呢?学生交流提问:通过刚才大家的发言,你们对爱心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呢?小结:爱心就是互帮互助,处处都有,人人可为。
奉献爱心不仅能温暖他人,也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呢。
(板书:互帮互助,人人可为温暖他人,快乐自己)呈现故事:杨帆默默关心帮助同学追问:杨帆同学的爱心隐藏在哪里了呢?他的爱心和我们刚才说的这些爱心有什么不一样呢?学生交流提问:在你的身边有像杨帆同学这样乐于关心或帮助别人的同学吗?学生交流小结:我们都有爱心。
爱心就在我们身边,有的是面对面的关爱,有的则是隐藏在每个细小的举动之后的,需要我们细细体味。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生活中爱心的画面,丰富学生对于显性和隐性爱的认知,从而明白爱心的内涵和意义。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10.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5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10.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10.爱心的传递者》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爱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成为传递爱心的人。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到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快乐。
教材中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爱心的力量,以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传递爱心的人。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他们对爱心有一定的理解,但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来进一步深化他们的认识。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一些关爱他人的行为,但如何将爱心传递给他人,还需要通过教学来引导和激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到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快乐。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让学生学会如何传递爱心,影响他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到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快乐。
2.难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以及如何将爱心传递给他人。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爱心的力量。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传递爱心,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尝试传递爱心,感受助人的快乐。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图片。
2.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
3.准备实践操作的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爱心的力量。
例如,讲述一个普通人通过小小的善举,传递爱心,影响了他人的故事。
2.呈现(10分钟)展示更多的案例和图片,让学生看到现实生活中,关爱他人的行为。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人的行为能让人感到温暖和感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成为传递爱心的人。
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反馈。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总结一下,通过本课的学习,他们学会了什么。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十课《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十课《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爱心的传递者》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十课的主题。
本课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爱心的重要性,学会关爱他人,并将爱心传递给周围的人。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故事,引导学生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爱心。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初步建立了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的观念。
但他们对于如何具体地去关爱他人,以及如何将爱心传递给周围的人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爱心的传递过程,并鼓励他们付诸实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爱心的重要性,认识到关爱他人的快乐。
2.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的品质。
3.引导学生学会用具体行动去传递爱心,影响周围的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并将爱心传递给周围的人。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爱心传递的意义,并付诸实践。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爱心。
2.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互相启发,共同成长。
3.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用具体行动去传递爱心,如帮助他人、关心弱势群体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2.课件:包含案例、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教学道具:如爱心卡片、贴纸等。
4.小组讨论指南:为学生提供讨论的方向和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引入课题,如关于一个孩子如何关爱身边的人的故事。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爱心?为什么我们要关爱他人?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观看并提出问题:案例中的主人公是如何关爱他人的?他们是如何将爱心传递给周围的人的?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彼此的观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去关爱他人,如互相帮助、关心弱势群体等。
【部编版】三年级下道德与法治《10爱心传递者》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道德与法治《10爱心传递者》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10爱心传递者》,选自部编版三年级下道德与法治教材。
教材通过讲述爱心传递者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爱的力量和传递爱的重要性。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认知和法治观念,他们对于爱的理解逐渐深入,能够感知到爱的存在和力量。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于如何传递爱、如何关爱他人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引导他们通过故事体验爱的力量,学会关爱他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爱的力量,学会关爱他人,传递爱心。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爱的力量,提高关爱他人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的品质,增强集体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体验爱的力量,学会关爱他人。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传递爱的重要性,培养关爱他人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爱的力量。
2.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3.案例分析法:分析爱心传递者的行为,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三年级下道德与法治教材。
2.课件:爱心传递者的故事及相关图片。
3.教学道具:爱心卡片、贴纸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爱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爱心传递者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感受爱的力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身边的爱心传递者的故事,学会关爱他人。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爱心传递者故事的理解,引导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拓展任务,让学生设计一个爱心传递活动,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10 .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10 .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0. 爱心的传递者》是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爱心传递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使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案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但是他们对于爱心传递的深刻含义还不够理解。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爱心传递的意义,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是爱心的传递者。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爱心传递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
2.难点: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爱心传递的实例,深刻理解爱心传递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爱心传递的具体情境。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身边的爱心传递实例,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情景模拟法:设置一些情景,让学生模拟爱心传递的过程,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3.案例:收集一些爱心传递的实例,用于教学。
4.时间:预计用时40分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引入本课的主题,让学生思考:什么是爱心传递?为什么我们要成为爱心的传递者?2.呈现(10分钟)通过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爱心传递的具体情境。
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身边的爱心传递实例。
3.操练(10分钟)设置一些情景,让学生模拟爱心传递的过程。
可以让学生表演一些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场景,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总结爱心传递的意义,加深他们对爱心传递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爱心传递实例,让他们深刻理解爱心传递的重要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10 爱心的传递者 教案
10 爱心的传递者(教案)教学目标明白得到帮助和给予帮助都是幸福的,都能收获快乐;懂得帮助他人时要注意方式方法。
真正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培养助人为乐和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怀。
通过回忆亲身经历、分析情境故事等形式,感受获得帮助以及提供帮助时的快乐,明白帮助他人之前需要用心了解他人的需要。
教学重点及难点懂得关心、帮助他人,自己会更快乐的道理。
帮助他人时注意方式方法。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关心和帮助他人,养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等相关资源图片资源、场景照片等教学过程一、歌曲激趣引入1.聆听歌曲《爱的奉献》2.是啊,正如歌中所言: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2020,对于中国来说,可以说是多灾多难,但是中国人民没有退缩,全国各地的医生、护士积极支持武汉,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也捐钱、捐物,为武汉献出自己的爱心。
这些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让我们也加入爱心传递者的行列。
活动二:爱心就在我身边反馈指导:让学生仔细阅读教材,思考自己身边是否有这样关心他人的同学,自己是否可以也向这些同学学习,关爱他人。
教师总结:我们发现,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在默默关心着我们,默默给予我们帮助。
我们也要把自己的爱心装进每个需要帮助的人的心中,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社会的温暖。
活动三:好方法,帮他人反馈指导:1. 在多媒体资源上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同学拒绝了他人的帮助,如果是你,你会以什么样的语气去帮助他人? 2.指示学生阅读教材“相关链接”,提问学生:如果你是老年公寓的老人,你想对志愿者们说些什么呢?教师总结:我们帮助别人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态度,用平等、友善、热诚的态度帮助别人,不嘲笑别人,以免使被帮助的人产生自卑心理,引起他们的反感。
帮助他人也要寻找正确的方法,不能盲目行动。
活动四:盲人体验小活动反馈指导:1.请从自己的座位走到讲台,并从粉笔盒里拿出一支粉笔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2.把粉笔放回粉笔盒中,走回自己的座位。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爱心的传递者”的故事;认识为别人着想、乐于助人的姐妹花;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关注他人,有爱心;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记述、表达的能力与听取别人讲解、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故事增强学生的爱心意识与为他人着想的观念;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讨论,使其弄清“爱心”的内容,萌发其爱心。
三、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和讲故事,听取学生的不同意见和看法,引导学生关注他人,培养学生爱心。
四、教学过程:【导入】1、利用故事情节导入“爱心”的话题。
(老师拿起课本):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们是否曾遇到过一个同学在路上摔倒,需要帮助挽救?有一个下雨天你在学校看见了一个同学没有带伞,让她困在了雨中,你会怎么做呢?在我们的生活中,周围有许多需要帮助的人。
那么,你们知道什么是爱心吗?(课前可以进行兴趣调查)【讲授】2、讲故事(老师以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小城市里,有一对姐妹花,一个叫小芳,另一个叫小丽。
她们个子不高,长得也很普通。
但是,她们的爱心却是最强大的。
一天,小芳的老师生了病,小芳就给老师送去了一罐热汤。
那时正是大雨天,她也没有伞,湿透了的衣服裹在身上,手里还拿着热汤,这样的雨,她尽管在街上走着,但她一点也不觉得冷。
因为,她知道病人需要她,所以她即使感觉不舒服,仍决定前行。
但是,等小芳到了医院,却发现医院里的电梯不开启,她也上不去呀。
这时,小丽过来看到了小芳的狼狈模样,二话不说就把手上的伞递给了小芳,让她去送温暖了。
小芳也顾不得太多了,顺着水泥台阶上楼,一路往病房的方向走去。
走了很长时间后,终于到病床前了。
老师见到小芳,非常感动。
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小芳像一缕暖阳,照亮了老师的生活。
老师看着窗外的雨,心里默默祈祷:愿这份爱心得到传递!这个故事听着感人吗?这对姐妹花无论是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还是在做一些细小的事情时,始终都有一颗善良、热情和爱心的心。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爱心的传递者》教案
10.爱心的传递者教学目标:1. 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并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
2. 学习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智慧。
教学重点: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并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
教学难点:学习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智慧。
教学准备:收集雷锋叔叔哪些乐于助人的故事活动过程:一、揭示课题,出示目标出示本课简洁化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晰目标投入课堂学习。
二、活动教学,探索新知(一)活动一:他们都有爱心1.看一看:课件出示第64页情境图,呈现四幅图,分别是学生生活中几个常见的关爱他人的情境,这些情境不限于校园生活,也包括校园之外的生活。
设问:说说自己关爱他人,或者被他人关爱的经历。
2.说一说:学生回答,老师点拨。
3.看一看:课件出示第65页的“阅读角”,呈现了两篇学生默默关爱其他同学的故事。
设问:在你身边有这样乐于关心或帮助别人的同学们?2.说一说:学生回答,老师点拨。
可以从自己身边的爱心故事说起,然后让学生来分享自己的故事,并交流感受。
(二)活动二:了解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1.看一看:课件出示第66页情境图“雨中送母子”,呈现的是雷锋的故事。
设问:你还知道雷锋叔叔的哪些助人为乐的故事?2.说一说:学生汇报,老师点拨。
引导学生力所能及地行动起来,献出自己的爱心,向雷锋学习。
(三)活动三:阅读课文,巩固新知。
三、回归目标,课后总结让学生说说本课收获(学到了什么)。
第二课时一、揭示课题,出示目标出示本课简洁化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晰目标投入课堂学习。
二、活动教学,探索新知(一)活动一:善于帮助别人1.看一看:课件出示第67页情境图,呈现了两个学生虽然有爱心,却不善于助人的情境。
设问:为什么这两位同学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你认为正确的做法是什么?2.说一说:学生回答,老师点拨。
引导学生以换位思考的方式来体会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正确的关爱他人的方法。
3.演一演:学生上讲台表演正确的做法。
4.播放动画视频《善于帮助别人》,加深理解感悟。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10 爱心的传递者 教案3篇
10.《爱心的传递者》第一课时一、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我们的社区生活”里的第8条“体会社会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等弱势人群的关怀。
对弱势人群有同情心和爱心,要有尊重和平等的观念,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
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
”二、教材分析本课时的话题是“我们都有爱心”从正面案例引导学生,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包含三个内容:关爱他人和被人关爱的经历,生活中隐藏的关爱以及雷锋的故事,“活动园”设计的是一个献爱心的拓展活动。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力所能及的行动起来,献出自己的爱心。
三、学情分析关爱他人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方面。
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过助人或被人帮助的经历,但是还需要通过回顾这些经历极其体验进一步激发帮助他人的意愿。
因此本课确定了“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的目标。
四、教学目标1.感受公共生活中不同的爱,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
2.能够在生活中主动传递爱。
五、教学重难点1.感受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关爱2.能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传递爱。
六、教学准备PPT 搜集关爱他人的图片七、教学过程10.爱心的传递者一、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爱心,一个个温馨的场景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着感动。
二、开展活动活动一:身边的爱师: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课本64页的插图,谁愿意给同学们讲讲你看到了怎样的场景呢?(出示64页插图)(生讲述场景)师:你觉得图片中帮助别人的小朋友心里是怎么想的呢?(生答)师:那么被帮助的同学、阿姨、老爷爷的心里会有怎样的感受呢?(生自由答)过渡:同学们,爱能带给我们温暖,能带给我们感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爱。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关心帮助过别人?或者得到过别人的关心帮助呢?说说你的故事好吗?(生答)如果你看到了这一幕,你想对他说什么?师:同学们,听到你们的小故事,老师被深深的感动了,虽然你们的言语还很稚嫩,但我却觉得这是最美的语言,因为有爱所以最美。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0.【教学设计】《爱心的传递者》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0.【教学设计】《爱心的传递者》人教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爱心的传递者》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爱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成为传递爱心的人。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体验关爱他人、传递关爱的美好情感。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但对爱心的理解和实践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他们在生活中经历过关爱他人和被关爱的情境,但如何主动成为传递爱心的人,还需要通过教学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较大,对爱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各有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爱心的重要性,认识到传递爱心是一种美好情感。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传递关爱的意识,提高道德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爱心,学会感恩。
4.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爱心的重要性,学会关爱他人、传递关爱。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关爱他人,成为传递爱心的人。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体验关爱他人、传递关爱的情感。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历和感悟,互相启发。
3.实践操作法: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将爱心传递给身边的人。
4.总结反思法:让学生在课后总结自己的表现,反思如何成为传递爱心的人。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教学导入和讨论。
2.准备实践活动道具,如爱心卡片、礼物等。
3.准备教学PPT,包含教材内容、图片、动画等。
4.安排课后小结时间,让学生进行反思。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爱心传递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爱心的重要性。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引发学生对爱心传递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讲述一个关于爱心传递的案例,如关爱留守儿童、帮助贫困家庭等。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精美教案(含习题)
10、爱心的传递者一、教学目标1.感受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关爱,能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传递爱。
2.明白关爱他人的行为是不分大小的,学会将关爱他人落实到日常行动中。
3.树立乐于助人,善于助人的价值观。
4.能够换位思考,表达关爱时了解他人的需要,维护他人的自尊。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感受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关爱。
2.学会关爱别人;懂得在关爱别人的过程中,要正确且有智慧地表达。
三、教学用具教师:1.准备活动卡片学生:1. 准备卡片、彩笔或者颜料四、相关资源图片资源、场景照片等五、教学过程课堂导入:寻找微尘反馈指导: 1.课件展示《寻找微尘》故事,请同学们在阅读故事之后谈一谈在自己的认识里“微尘”是什么?“微尘”在哪里?随后教师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微尘”是一个个热爱着公益、传递着爱心的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微尘”。
教师总结:微尘,是一个关爱他人的符号,以它命名的募捐箱、徽章走进岛城的大街小巷;微尘,是一段记录城市文明的断章,不仅是为它所助的朋友,还有数以百计千计为它所感染的人。
设计意图:本课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故事的引入能让其沉浸其中的同时,能思索爱的含义,初步树立传播爱心的观念。
活动二:处处有爱心反馈指导: 1.课件展示教材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充满爱心,教师引导学生并鼓励他们说一说自己曾得到过别人什么样的关心或帮助,又给过别人什么关心和帮助?在分享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认识到:有些爱是显而易见的,有些则是不露痕迹的,需要留心才能发现。
2.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阅读角”材料,找一找材料中的同学们把爱心藏在了哪里?播放视频《韩红的七年公益之旅》,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自己还知道哪些隐藏的爱心?教师总结: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在默默的关心着我们,默默给予我们帮助,我们也要默默的去传递爱心,因为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东西,也是唯一丢不起的财富,爱就在身边,学会爱,理解爱,传递爱吧!设计意图:从关爱他人和背他人关爱后的情感体验入手,让学生体会关爱他人是一件让双方都会快乐的事情,从而激发学生传递爱心的信念。
10《爱心的传递者》(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10《爱心的传递者》(教案)一、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是一滴爱心,一滴爱心可以带来什么;•能够学会关心和照顾他人,传递爱心;•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和关心他人的品德。
二、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关注他人的需要和感受;•学生能够学会团结和互助。
三、教学难点•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感受;•能够在行为表现上体现爱心。
四、教学准备•教案、黑板、粘贴纸、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问:“有没有人知道什么是爱心?”学生们可能会回答:“爱心是一种感觉”、“爱心是关心他人的感情”等等。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回答正确的答案并解释:“爱心就是一种温暖的力量,是一种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
今天我们要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讲的就是关于传递爱心。
”2. 讲述故事教师讲述故事《爱心的传递者》,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孩子和一个老人之间的感人故事。
在过程中,老人告诉了孩子一个重要的道理:“一滴爱心可以带来无限的力量,让我们一起传递爱心。
”3. 感同身受接下来,教师让学生感同身受,情景再现故事中的场景。
教师问学生:“在讲故事的时候,你们都有什么感受?”学生表达感受,如:“故事很感人,老人很孤独”、“孩子很善良,帮助了老人”等等。
4. 分组讨论老师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故事中的人物角色义务的情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递爱心,并写在粘贴纸上。
5. 粘贴作品学生将自己写的内容粘贴在班级的爱心墙上,让同学们看到,与大家一起分享。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教学,回答问题:•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你们学到了如何传递爱心和团结互助吗?•今天的故事给你们的感受是什么?7.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将本次授课中的精彩瞬间制作成文章,和家长一起分享,并在下堂课上进行展示。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关注和照顾他人,传递爱心。
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爱心的感动和力量,并通过讨论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递爱心和团结互助。
通过本次课程,学生的品德和情感教育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10.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10.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0.爱心的传递者》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理解爱心的重要性,学会关爱他人,成为有爱心的人。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素材,通过故事、漫画、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理解爱心的基础上,学会传递爱心,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他们对爱心有一定的理解,但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实践。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理解和体验爱心的传递,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爱心的含义,认识到传递爱心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成为有爱心的人。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爱心的重要性2.学会传递爱心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通过故事、漫画、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体验爱心传递的过程。
六. 教学准备2.故事、漫画等教学素材3.活动道具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发生在学校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爱心的思考,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漫画和故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漫画中的主人公为什么会受到大家的喜爱?引导学生认识到爱心的重要性。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体验爱心传递的过程。
如:帮助同学、关心老人等。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活动,大家互相交流,感受爱心传递的快乐。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让学生举例说明,大家共同学习。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爱心传递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家中,为家人做一件小事,体验爱心传递的感觉。
8.板书(5分钟)以上是针对《10.爱心的传递者》的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教案
《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明白得到帮助和给予帮助都是幸福的,都能收获快乐。
2.感受生活中各种不同的爱,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培养助人为乐和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怀,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传递爱。
3.通过回忆亲身经历、小组交流汇报、分析情境故事等形式,感受获得帮助以及提供帮助时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生活中不同的爱,能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传递爱。
难点:明白关爱他人的行为是不分大小的。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资料、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寻找最美瞬间1.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画面经常一瞬而逝,所以老师常常用相机记录下生活中的美好,老师精心准备了几张的图片。
(播放五张图片)哪张图片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回答(捡垃圾、擦栏杆、推老人、抱孩子、志愿者)。
2.这些美里都蘊含着一个字叫做一―爱。
爱是人世间最美的语言。
3.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这样一个人,他的一生都在帮助别人,你们看(出示雷锋图片)你们知道雷锋叔叔的故事吗?4.同学们,“雷锋”二字,已成为人们心目中乐于助人的代名词。
毛主席曾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
现在每年的3月被定为学雷锋月。
【设计意图:本活动设计意在引导学生通过最美图片和了解雷锋,初步感受爱心。
】二、身边的爱心(一)雷锋的足迹1.如今有人却说:“雷锋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
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吗?请同学们观看视频,用你们的火眼金睛找一找浩浩身边出现的雷锋足迹。
(播放视频《浩浩与雷锋》:阿姨借手机、朋友借笔、同学捡卡、摔倒扶起)2.在浩浩的一天中你发现了雷锋的足迹了吗?(生回答)3.从同学们的交流之中,我们知道浩浩的一天之中得到过许多人的帮助。
现在如果还有人说:“雷锋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
你会怎么回答呢?看来雷锋叔叔是走了,可雷锋叔叔乐于助人的精神并没有消失,一直都在我们身边。
4.同学们,当你有困难需要帮助时,是否有人向你伸出过援助之手?有谁愿意说说你得到过的帮助吗?(生回答,师相机追问感受)(相机板书:开心、幸福、快乐、温暖、感激)5.根据板书小结:看来大家都得到过帮助,在得到帮助时你的心里有(手指板书)开心、幸福、快乐、温暖、感激是啊,生活因爱而温暖,爱就在我们身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心的传递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我们的社区生活”里的第8条“体会社会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等弱势人群的关怀。
对弱势人群有同情心和爱心,要有尊重和平等的观念,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
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
”
二、教材分析
本课时的话题是“我们都有爱心”从正面案例引导学生,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包含三个内容:关爱他人和被人关爱的经历,生活中隐藏的关爱以及雷锋的故事,“活动园”设计的是一个献爱心的拓展活动。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力所能及的行动起来,献出自己的爱心。
三、学情分析
关爱他人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方面。
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过助人或被人帮助的经历,但是还需要通过回顾这些经历极其体验进一步激发帮助他人的意愿。
因此本课确定了“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的目标。
四、教学目标
1.感受公共生活中不同的爱,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
2.能够在生活中主动传递爱。
五、教学重难点
1.感受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关爱
2.能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传递爱。
六、教学准备
PPT 搜集关爱他人的图片
七、教学过程
10.爱心的传递者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爱心,一个个温馨的场景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着感动。
二、开展活动
活动一:身边的爱
师: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课本64页的插图,谁愿意给同学们讲讲你看到了怎样的场景呢?(出示64页插图)
(生讲述场景)
师:你觉得图片中帮助别人的小朋友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生答)
师:那么被帮助的同学、阿姨、老爷爷的心里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生自由答)
过渡:同学们,爱能带给我们温暖,能带给我们感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爱。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关心帮助过别人?或者得到过别人的关心帮助呢?说说你的故事好吗?
(生答)如果你看到了这一幕,你想对他说什么?
师:同学们,听到你们的小故事,老师被深深的感动了,虽然你们的言语还很稚嫩,但我却觉得这是最美的语言,因为有爱所以最美。
师:在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这个公共空间里,还有许许多多的跟我们一样有着一颗爱心的人在关心帮助着别人。
课前,我们围绕着“寻找身边的爱心”做了一定的社会调查,谁愿意到台前展示一下你的调查结果?
还有这么多同学都想来展示呀,那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享一下,在有序的在黑板上展示好吗?
(生带课前准备的图片到台前展示并粘贴在黑板上)
活动二寻找隐藏的爱心
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句温馨的话语……爱心无处不在,爱就在我们身边。
(插入随机发现的帮助他人的同学)同学们,有时候爱心就是这样不露痕迹,藏在不容易被发现或者我们司空见惯的地方,现在让我们看看阅读角中的这个小故事,找找爱心藏在哪里吧。
(出示阅读角文章)
(生阅读文章)
师:同学们,文章中的学生真的在偷懒吗?谁愿意来谈谈你的看法?
师:是啊,这些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用不同的方式关爱着他人,同学们,爱有的时候就是这样默默无声,如果不留心的话我们很难发现,让我们一起做生活的有心人,找一找我们身边隐藏着的爱心吧。
(生回答)
师:老师也关注到了这些隐藏着的爱心(出示:台湾一学生化疗,全班学生或剃光头或剪平头;爱心冰箱前一个小男孩正在往冰箱内放矿泉水;一场大雪后,环卫工人为了方便人们出行连夜清理)(配乐播放,师简单讲解)师:关爱他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不仅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更要把爱传递出去。
活动三雷锋在我们身边
师:有这样一位爱心的传递者,他的一生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毛泽东主席曾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他学习,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生:雷锋)
师:雷锋叔叔曾经这样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呀,那哪位同学知道雷锋的故事?(讲故事)
同学们,每年的三月5日是学雷锋日,每年的三月份是学雷锋月,我们班我们学校开展了哪些活动?
(生答手抄报,读书笔记,学习雷锋演讲比赛、爱心活动等)
师:(播放以上内容)同学们,在这明媚的三月里,我们不仅用语言,更是用行动践行着雷锋的精神。
师:同学们,“雷锋”二字,早已不仅仅是一个名字,它更是信念的力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最好的写照。
在我们的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都在学雷锋,他们的事迹在感动着我们,感动着中国。
(播放感动中国人物)
活动四爱心的传递者
师: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公共空间中,还有很多人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帮助,你的身边有需要帮助的人吗?
(生答)
师:你准备怎么做?
三、作业:做雷锋式好少年
把自己的爱心变成行动,开展一次献爱心的活动吧,活动开展之前在小组内商议一下,先来制定活动计划,完成活动计划表。
(交流完成计划表)
总结:同学们,爱的力量是无穷的,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把爱传递到每个需要的地方,让我们都来做爱心的传递者,让我们所生活的公共空间更加纯洁,更加美好吧。
八、板书设计
《爱心的传递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我们的社区生活”单元要求中提到“体会社会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等弱势人群的关怀。
对弱势人群有同情心和爱心,要有尊重和平等的观念,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
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
”
二、教材分析:
本课时的话题是“善于帮助别人”,从两个事例入手引导学生学习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智慧,分别是校园生活中关爱他人却遭拒绝的事例,和社会生活中关爱他人却没有考虑他人需求的事例。
在此基础上以“小贴士”和“阅读角”提醒学生该如何正确关爱他人。
三、学情分析:
学生的生活阅历较少,他们有帮助他人的热情,但缺乏关爱他人的方法,这可能会导致他们在关爱他人时遭遇挫折,甚至出现无意中伤害他人的情况,本节课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施教的。
四、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正确的关爱他人的方法。
2.引导学生体会关爱他人首先需要了解他人的需要。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学习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智慧。
2.难点是将关爱他人的正确方法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六、教学准备:PPT
七、教学过程
10爱心的传递者
一、回顾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这个世界充满爱,大家都愿意为为身边的人和事献出一份爱心,但是关心和帮助他人是一门学问,有时候你的好心帮助换来的未必是感谢,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爱的传递者》。
板书课题。
二、理解感知
1.活动一:我来帮你(看一看,演一演)
图中有两位同学都遇到了困难,可是面对“我来帮你”的话语都拒绝了,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67页,思考为什么这两位同学不愿接受他的帮助?
那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请大家看一段视频,看看视频中这位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如果让你来帮助这位小朋友,你该如何做呢?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内容讨论并安排角色演一演,一会儿分享给大家。
看了演出,你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欢那位同学帮助别人的态度。
小结:同学们,要想让我们的爱传递,必须以平等的态度对待需要帮助的人,尊重他们的隐私和意愿。
(板书)
2.活动二:用心了解(播一播,访一访)
上一节课,老师让同学们开展了“爱心的传递者”活动,同学们谈谈活动的效果吧!
为了奖励大家辛苦传递爱心,老师请大家看一个小笑话。
同学们,笑话中的老奶奶好可怜啊!可是有一天,这儿的老奶奶却遇到了相似的情况。
如果你是老年公寓的老人,你想对志愿者们说些什么?
那你还听说过帮助他人却不讲方法的故事吗?你能讲给同学们听听吗?
你认为在帮助他人时还要注意什么呢?
小结:感同身受的了解他们的需要,并以友善与热诚的态度帮助他们才能做一个真正爱心的传递者。
(板书)
3.活动三:智慧帮助(听一听,谈一谈)
有一位身为教师的爱心传递者,用自己的智慧既帮助学生又保护了学生自尊心的故事。
故事中班主任为什么不把真相告诉方明呢?
课下请同学们再找一些类似这样智慧帮助别人的故事,讲给同学,家长,老师听。
小结:同学们,无论是得到关心帮助,还是关心帮助别人,都能获得快乐和幸福。
所以让我们做一个爱的传递者,但同时我们要知道关心和帮助他人是一门学问,我们在奉献爱心时也需要注意方式方法。
八、板书设计
爱心的传递者
以平等的态度对待
尊重他们的意愿
了解他们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