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中小学各科目教学设计模板(全)

合集下载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万能教学设计模板-教师.doc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万能教学设计模板-教师.doc

2019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万能教学设计模板-教师资格考试教师资格证特整理了教师资格证考试万能教学设计模板,大家只需做到“1背2套3练写”,教学设计题分数就会手到擒来!1.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①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够()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学习( ),学生能够()③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学习( ),学生能够()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学生能够掌握……本课的教学难点:通过……发展/提高学生……3.教学方法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

4.教学过程①导入新课本课主要采用:故事导入/直接导入/游戏导入/情景导入等等(具体怎么导,需简单阐述)。

这种方法,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并且引出新课题。

②讲授新课在讲授新课时,为了突出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对基本的概念和知识初步感知,学习完成后,会对重要生词(语文,其他科目视具体情况而定)进行讲解通过这种方法,既体现了新课改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部分讲授完成后,开始讲解本节课的难点,也就是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学生先进行探究学习,能够用自己的话语总结方法,然后,结合实例,对方法进行详细讲解。

通过这种方法,既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这种方法,也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的情感。

③巩固练习根据各科目自行设计。

④小结⑤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主要以基础算式为主,选做题会选用一些开放性较高,需要学生进行发散思考的问题,以满足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

5.板书设计板书设计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清晰展示全文整体结构,突出重难点,彰显文章主题。

就这样,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新鲜出炉了,大家赶紧练起来吧!排初步意见,报校长室批准后执行。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案模板(共6篇)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案模板(共6篇)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案模板(共6篇)第1篇:小学教师资格证教案教案范例一.课题:立定跳远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初步认识和了解立定跳远,熟记动作要领。

2能力目标:通过老师引导讲解,小组讨论练习,掌握立定跳远这一技术动作。

3情感目标: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立定跳远的学习活动中,体验其中的乐趣,能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敢、果断、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1导入(1)教学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进行安全教育,安排见习生。

(2)青蛙跳。

2新课讲授(1)讲解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示范练习动作。

动作方法:第一部分预备姿势:两脚平行自然开立,上体稍前倾,两腿屈膝,两臂后举。

第二部分起跳:两臂向前上方用力摆起,同时两脚用力蹬、展开,迅速向前跳出。

第三部分腾空:起跳后充分挺胸、伸髋,使身体尽量伸展。

第四部分落地:两腿屈膝举起,两臂摆至体前,小腿尽力前伸,最后两脚跟着地,达到屈膝缓冲,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③带领学生集体进行立定跳远的分解动作的练习,针对重难点着重练习。

集中纠正,个别辅导,观察和鼓励学生多练习。

④将学生进行分为人数相等的四组,每组安排小组长进行组织管理,练习完整动作,教师巡视,及时纠正。

⑤学生自由结伴练习,让学生相互交流帮助指出对方的不足。

(2)游戏练习: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在规定的起跳线后,每组派出一名成员用立定式跳远来完成“立定跳远接力赛”,后面的队员在前面队员落点上跳跃接力,以累计成绩评出优胜队。

(3)结束部分①整理放松②总结讲评③师生再见第2篇:教师资格证小学教案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自主学习___,学生能够___(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学习___,学生能够___(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学习___,学生能够___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学生能够掌握·· 本课的教学难点:通过··发展/提高学生·····三、教学方法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法。

教师资格证中小学各科目教学设计模板全

教师资格证中小学各科目教学设计模板全

教师资格证中小学各科目教学设计模板(全)语文学科教学设计模板一、文本特点问法:①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②试对上文进行文本解读③分析本文景物描写特点答案模板:本文是一篇()文,采用了()修辞或()说明方法,用词/语言(),通过()顺序结构顺序记叙了/描写了(某事/某故事/地方的优美景色),从中悟出了()的道理,或抒发了()的情感。

补充:表达方式::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和说明。

写作方法: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等。

修辞手法:比喻、排比、拟人、对比、夸张、借代、反问、设问、对偶、反复等。

二、拟定教学目标A.识字阅读课1、知识与技能:学会认识xx字,会写XX字,用普通话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X段,掌握XX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阅读法/小组讨论)等形式学会运用XX等修辞手法进行学习,提高XX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或体会到)XX 道理(之美),增强学生XX情感意识。

B.写作课1.知识与技能:能够通过恰当的语言和具体的事例来表达内心XX的真情实感,能够正确运用xx标点符号。

2.过程与方法: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倾诉,尊重别人独特的内心感受,通过观察讨论和会议的形式发现自己的真实感受,学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与书面表达,源于他人分享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感受习作的快乐并增强习作的自信心,逐步养成留心观察亲动笔的写作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A.识字阅读课1.重点:掌握...字、词,掌握...的写作手法,体会语言特色2.难点:能够运用....的修辞(写作手法、体会、思想感情)B.写作课1.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实例进行写作2.难点:敞开心扉,真实说出内心想法表达真情实感四、导入设计(1)多媒体导入①开课之初,利用课件/多媒体给学生展示_______的视频/图片/音乐,引导学生仔细观看/聆听。

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模板(优秀3篇)

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模板(优秀3篇)

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模板(优秀3篇)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设计模板篇一一、教学课题1、课的主题:学会跳绳的要领,体会起跳时机,动作协调、自然。

通过竞赛激励法,调动学生学习、练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体育的情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2、课的宗旨:好心情,好心态,运动快乐,健康第一,探究思维与发展。

指导二、教材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学生为主体的(1)通过竞赛激励法,调动学生学习、练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体育的情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2)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跳绳的要领,并在活动中创新、研究出新的跳法。

(3)培养学生机智、果断、友好合作爱憎分明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学会跳绳的要领,体会起跳时机,动作协调、自然。

教学难点:自主学练、探究、创新三、教学方法采用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形式的表现,基本采用小组学习法,根据学生学习需要的实际,自发组成小组,培养学生的合作四、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1、组织上课,学生站成V字形。

2、师生问好。

3、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会编徒手操吗?下面我们一起编一套徒手操吧!以我们学过的各种跳绳动作为基础。

编一套绳操。

生:学生分散,边创编边练习。

学生表演自编的绳操,一起练习几个有特点动作。

(设计意图:一反过去单调枯燥的慢跑。

采用创编绳操,进入了角色。

自由发挥练习,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身心很快进入状态,达到热身的目的。

)(二)学习体验师:我们刚刚编了一套绳操,那么谁知道还有哪种新的跳法?我们一起编几种好不好?生:好!(集体回答)师:在创编之前,老师1、几个人合作的跳法。

2摇的高度和数量变化的跳法。

3多绳多人跳法。

师:大家能不能编出来?生:能!(集体回答)(A)创编短绳的跳法重点:自主学练,创编学习。

难点:各种跳短绳的方法师:同学们我们比一比吧!看一看谁编的多、谁编的新颖。

生分散尝试学练。

师:刚才同学们练得很认真,下面同学们自荐(B)集体练习长跳绳重点:学生跑入时机,起跳时机。

教师资格证中学各科教学设计模板

教师资格证中学各科教学设计模板

教师资格证中学各科教学设计模板一、绪论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为了指导和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果而进行的一系列计划和安排。

本文将分别从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和生物六个学科的教学设计模板出发,为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学生提供参考。

二、语文教学设计模板1. 教学目标:目标一: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目标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目标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内容:内容一:文言文阅读。

内容二:现代文阅读。

内容三:写作指导。

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技巧。

难点:现代文的阅读与鉴赏。

4. 教学方法:方法一:引导学生分析古文语言特点,进行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训练。

方法二:组织学生阅读现代文,进行文本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训练。

方法三:结合写作要求,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5. 教学评估:评估方式一:阅读理解测试。

评估方式二:写作评分。

评估方式三:诗歌鉴赏表演评价。

三、数学教学设计模板1. 教学目标:目标一: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法则。

目标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目标三: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 教学内容:内容一: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

内容二:函数与图像。

内容三:几何与变换。

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和应用。

难点:函数与图像的理解和分析。

4. 教学方法:方法一:讲授基本的数学概念,引导学生进行运算练习。

方法二:使用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方法三:结合实际应用,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和分析。

5. 教学评估:评估方式一:基础知识测试。

评估方式二:问题解决能力评价。

评估方式三:数学建模成果展示和评分。

四、英语教学设计模板1. 教学目标:目标一: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目标二:提高学生的语法和词汇运用能力。

目标三: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 教学内容:内容一:听力与口语训练。

内容二:阅读与写作训练。

内容三:语法和词汇教学。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设计》模板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设计》模板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设计》模板完整的教学设计步骤:一、课题(文章标题、数学的课题)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本课程计划用时多久)四、教学目标:(三维目标,名称不可少)1、知识与技能:(语文——生字词;数学——具体知识点)2、过程与方法:(运用……方法,掌握……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升……意识,培养……情感)五、教学重难点:1、重点:(本课程中心内容)2、难点:(以学生角度分析难以理解或者易混淆的知识点)六、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直观导入、图片导入、设疑导入为常用)(二)新课讲授(分清步骤,由简到难,标明序号,逻辑清晰,重点注重强调,难点注重引导)(三)课堂小结(开放式,由学生回顾本堂课讲授的内容)(四)布置作业(灵活、多样、趣味、启发)七、板书设计(无论是随教随写,还是最后陈列,这一环节都不能省,随教随写就是写两份)讲授过程、新课讲授、讲授环节(问法不同,内容一致)讲授过程:一、课堂导入二、新课讲授三、课堂小结四、布置作业(所有内容,同上,以下是教学设计的案例供大家参考)【2015年上半年真题】【案例3材料分析题】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中彩那天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野生作维持生计,糊口很拮据。

母亲常安慰家里人:一小我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产。

父亲是汽车修缮厂的技工,技术精深,工作卖力,深得老板的器重。

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本人的汽车。

一天放学回家,我瞥见城里最大的那家百货商店门前挤满了人。

原来,一辆崭新的飞驰牌汽车将以抽奖的方式奉送给中奖者。

当商店的扩音器大声叫着我父亲的名字,解释这辆车已属于我家时,我简直不敢相信那是真的。

不一会儿,我瞥见父亲开着车从拥挤的人群中缓缓驶过。

只是,他的神气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运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

我不认识打听父亲为什么中了彩还不高兴,闷闷不乐地回抵家里,向母亲诉说刚才的情形。

小学教师资格证笔试教案设计模板(共7篇)

小学教师资格证笔试教案设计模板(共7篇)

小学教师资格证笔试教案设计模板(共7篇)板书设计作为教学设计中比较重要的一环,作为教师教学的基本技能的体现,近两年在教师资格的考察中逐渐上升,前两年在选择题部分有出现过,今年上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语文的教学设计,就单独出了一道板书设计的题目。

那么应该怎样在考场中设计出一个好的板书呢。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样的板书设计是一个好的板书设计,那就应该先弄清楚板书设计的一些要点,一个好的板书设计应该满足这样的一些要求:一是目的要明确。

不管是什么样的板书都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脱离的教学目的,那么板书就失去了意义。

二是针对性要强。

要针对不同的文本特点、不同学生的特点、不同课型的特点,从实际出发,设计出来的内容要符合文本的特点、学生的特点和课型的特点。

三是概括性要高。

板书是对课文重点内容和行文逻辑的一个提炼,而不是整篇文章的搬运。

四是条理要清晰。

板书要有序,让学生看了板书就能够把握住文章的一个核心的内容。

五是灵活性和实用性。

板书是上课前老师对课文的核心内容有了一个确切的把握后而精心设计的,但在实际的授课中可以针对课堂的情况灵活把握。

板书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把握所讲的内容而书写的,因而应定要讲究实用性,不能为了形式而牺牲了板书的功用。

其次,板书设计的具体操作方法。

中公资深讲师张波一、考题设置语文学科的教学设计一般从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写话教学这三方面来考,最常考的就是阅读教学设计。

所以考生复习的时候,要“抓一模二”,抓住阅读教学的设计思路,然后根据识字教学、写话教学的要求进行顺应性迁移。

一般来说,教学设计题会设置三个问题,第一问通常考察对文章的解读,包括对文本的写作特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内容进行解读,如“简要分析该文本的写作特点”“试对上文进行文本解读”;或者考察考生对教学目标的把握,如“根据中年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又或者考察考生对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写话教学的理解,如“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谈谈如何开展识字教学”。

教师资格证学科教案设计模板

教师资格证学科教案设计模板

教师资格证学科教案设计模板第1篇:教师资格证教学能力化学学科教案设计教学能力之化学学科教案范例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认识胶体的一些重要性质和作用;了解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取方法。

2、通过丁达尔现象、胶体制取、胶体性质实验等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依靠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观点;教育学生关心环境。

二.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探索实验、分析、对比、归纳、自学等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胶体的有关概念;学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

难点:制备胶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四.课前准备:教学设备:电脑、实物展台、投影仪等,多媒体动画、图片、视频、课件等;实验药品:蒸馏水、泥水悬浊液、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FeCl3饱和溶液、CuSO4溶液、豆浆、Fe(OH)3胶体、KNO3溶液、稀HCl溶液等。

实验仪器:酒精灯、铁架台、烧杯(5只)、小试管(6支)、玻璃棒等。

五.教学过程:[复习]液体分散系的分类方法及胶体的概念。

[展示]一瓶豆浆、墨水及混浊的泥水,观察。

一会儿泥水变澄清。

思考原因。

[板书]2、胶体的性质(1)相对稳定性[阅读]P22第三自然段。

[学生实验]取烧杯盛2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然后逐滴加入饱和FeCl3溶液1mL~2mL。

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

观察所得红褐色液体Fe(OH)3胶体。

[板书] Fe(OH)3胶体制备: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展示]CuSO4溶液、新制红褐色液体Fe(OH)3胶体、泥水。

[提问]观察它们三者的外观。

有何发现?[投影]激光电筒照射CuSO4溶液、新制Fe(OH)3胶体的现象。

[学生表述] Fe(OH)3胶体中不一条光亮的通道。

[提问]现在有泥水和NaCl溶液的混合物,如何将不溶性的泥土杂质除去?[讲述]过滤即可到达目的,说明NaCl中的Na+、Cl可以通过滤纸,而颗粒较大的泥土颗粒无法通过滤纸,说明悬浊液的分散质颗粒大于溶液分散质。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案模板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案模板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案模板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

三、授课时间每课时40分钟。

四、授课教师XX(姓名),具备小学教师资格证,负责该课程的教学工作。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掌握课程基本知识点,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3)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讨论、实践中掌握学习方法;(3)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增强集体荣誉感;(3)通过课程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1)课程基本知识点的掌握;(2)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3)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的运用。

2、教学难点(1)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系统化;(2)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和培养。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趣味故事、生活实例、图片展示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 提出与新课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形成认知冲突,为接下来的新知识讲授做好心理准备。

2、新知讲授(20分钟)- 教师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对新课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

- 通过示例、图表、动画等形式,直观展示新知识的运用,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认知结构。

- 在讲授过程中,教师适时提问,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3、合作探究(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新知识中的关键点或难点,设置探究任务,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实验、调查等方式共同解决问题。

小学教资科目一教案设计模板

小学教资科目一教案设计模板

一、课程名称小学教资科目一:《教育知识与能力》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我国教育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及现状。

- 掌握教育法规的基本内容和实施方法。

- 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 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教学等活动,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教育的热爱和责任感。

-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 增强教师职业认同感,激发投身教育事业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教育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及现状。

- 教育法规的基本内容和实施方法。

-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 教学难点:- 教育法规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 教育心理学原理与教育教学实践的结合。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资料:教育法规、教育心理学教材、教育案例等。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3.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相关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教育法规、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新闻或案例,引发学生思考。

-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2. 讲授新课- 教师结合教材,讲解教育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及现状。

- 讲解教育法规的基本内容和实施方法。

- 讲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 讲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3. 案例分析- 分组讨论,分析教育法规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案例。

- 学生分享分析结果,教师点评。

4. 角色扮演- 学生分组,模拟教育教学场景,体验教师角色。

- 教师观察并指导,帮助学生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5. 总结与反思-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教育法规、教育心理学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身在教育实践中的不足。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学设计模板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学设计模板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学设计模板教师资格证小学教学设计模板精选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容量概念和认识测量工具,以及认识“升”和“毫升”,知道“升”和“毫升”怎样用字母表示;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

过程和方法目标: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积极参与“玩水”的实验活动,获得愉快的学习和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升和毫升的认识教学难点:容量概念的形成和正确读取量杯量筒液体的多少。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喝饮料吗?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瓶饮料(出示饮料),你们知道哪个瓶子里的饮料多吗?你是怎样知道的?生:左手拿的瓶子里饮料多,用眼直接看出来的。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学了今天的知识,你就可以用数来表示饮料的多少了。

(板书课题)二、新课讲授1、实验,容量⑴出示两杯不同颜色的水(高度不一样)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哪一杯水多呢?生:红色(蓝色)⑵再出示两个杯子。

(大小不同)师:哪一杯装水多?有什么好办法?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出示课件)生:一样多。

左边的……⑶提出小组合作实验,在实验中考虑有什么好的方法,让学生积极配合,共同解决问题。

师:你们都想到了哪些方法?生1:可以把两个杯子放在一起比一比。

生2:可以把一个杯子装满水,再倒入另一个杯子里。

生3:还可以把两个杯子都倒满水,然后再分别倒进两个一样大的杯子里。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鼓励的语气)小结:哪个杯子装水多,我们就说哪个杯子的容量大。

(出示课件)2、实验,认识升和毫升⑴出示两个高度一样、装着水的高度也一样、但粗细不同的两个瓶子。

(用不同颜色区分) 师:老师这里还有两个瓶子。

比一比,哪个瓶子装的水多?你是怎么比较的?现在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

师生交流:生1:用一个大杯子,先把一个瓶子的水倒进去,做一个记号,然后倒出来。

再把另一个瓶子的水倒进去,和刚才做的记号比较。

教师资格证教案万能模板

教师资格证教案万能模板

教师资格证教案万能模板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本教案适用于高中(或初中、小学)的学生,具备基础的学习能力和相关知识背景。

三、授课时间总时长:45分钟四、授课教师姓名:[教师姓名]资质:[教师资格证编号]教学经验:[相关教学经验描述]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和知识点;-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探究性思维;-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提升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尊重事实、崇尚科学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 知识点的深入讲解和实例演示;- 学生的动手实践和思维训练。

2、教学难点- 对复杂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2、新知讲授(20分钟)3、合作探究(15分钟)4、巩固练习(10分钟)5、拓展延伸(5分钟)八、教学方法和手段九、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十、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十一、结论十二、教学反思请根据以上模板,结合具体课程内容进行教案的编写。

此模板旨在提供一个复杂且详细的教案编写方案,以帮助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充分考虑各个教学环节和目标。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引入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从而导入新课的内容。

- 利用多媒体工具展示相关图片、视频或音频,引发学生的思考,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知讲授(20分钟)- 教师以清晰、简练的语言对新的知识点进行讲解,结合板书、PPT等视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 通过提问、举例、解释等互动方式,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针对性的讲解。

小学教资教材教案模板

小学教资教材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三角形的定义、特征和分类。

(2)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3)学会识别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提高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定义、特征、分类及内角和定理。

2. 教学难点:内角和定理的推导及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三角形模型、教具卡片、白板、粉笔等。

2. 学生准备:预习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准备小组讨论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展示生活中的三角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三角形的特征。

(2)提问:什么是三角形?三角形有哪些类型?2. 新授(1)教师讲解三角形的定义、特征和分类,并举例说明。

(2)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模型,总结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3)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内角和定理的推导过程,让学生理解其原理。

3. 练习(1)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教具卡片,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识别并分类三角形。

(2)课堂互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验学生对三角形知识的掌握程度。

4. 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三角形的定义、特征、分类及内角和定理。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运用三角形知识。

5. 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收集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并绘制成手抄报。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

六、板书设计1. 三角形的定义2. 三角形的特征3. 三角形的分类4.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注:以上教案模板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小学教资教学教案设计模板范文

小学教资教学教案设计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知识点),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难点:灵活运用(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

2. 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知识点。

3.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知识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出问题: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或实物,展示与主题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二)新授1. 讲解知识点: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发现知识点。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三)巩固提升1. 课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互动问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反思: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五、板书设计1. 标题:本节课的主题2. 关键词: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3. 图表:展示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便于学生理解。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七、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 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注:以上模板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小学教师证教案模板

小学教师证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读写“春天、柳树、桃花”等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的美丽。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观察图片、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读写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的美丽。

2.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观察图片、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 观察法: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春天的图片、课文内容等,丰富教学内容。

2. 生字卡片:帮助学生认识生字词。

3. 教学挂图:展示课文中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内容。

2. 学生分享对春天的感受,引出课题《春天来了》。

(二)新课讲授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带领学生认识生字词。

3.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4. 学生观察多媒体课件中的春天图片,感受春天的美丽。

5. 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三)巩固练习1. 学生小组讨论: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2. 学生分享讨论结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生字词的书写和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内容,熟读生字词。

2. 观察校园中的春天,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春天来了》1. 生字词:春天、柳树、桃花、嫩绿、微微、一片片2. 课文内容: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柳树发芽,桃花盛开。

注:本教案模板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案模板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案模板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案模板教案标题:小学教师资格证教案模板教案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填写具体的学习目标,例如学习某个知识点、掌握某项技能、培养某种能力等)。

教学重点:(填写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例如某个知识点、技能或能力)教学难点:(填写本节课的难点内容,例如某个较为复杂的知识点、技能或能力)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列举所需的教学资源,例如教材、课件、实物等)2. 教学环境:(描述所需的教学环境,例如黑板、投影仪等)3. 学生准备:(描述学生需要做的准备工作,例如预习相关知识、带上教具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复习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点,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

2. 新知呈现与讲解(15分钟):- 清晰地呈现本节课的新知内容,使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具;- 结合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新知的概念和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3. 学习活动与实践(20分钟):- 设计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培养相关技能或能力;- 分组合作、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让学生参与互动,积极思考和实践;- 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鼓励学生的尝试和创新。

4. 总结与归纳(10分钟):-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概括出核心要点;- 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解答学生的疑问;-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5.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明确、具体;-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评价:(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2. 教学过程分析:(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3. 改进措施:(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建议)注:以上教案模板仅供参考,具体的教案撰写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需求进行调整和修改。

小学教资考试教案设计万能模板

小学教资考试教案设计万能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2)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2)关键技能的掌握。

2. 教学难点:(1)对学生理解较为困难的知识点;(2)对学生运用能力要求较高的技能。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 合作探究式教学: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点,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2)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教学新课(1)讲解知识点,结合实例进行说明;(2)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合作探究(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案例分析(1)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2)总结案例中的关键知识点和技能。

5. 实践操作(1)布置操作任务,让学生亲自动手;(2)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错误。

6.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精神等。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课堂练习评价:通过课堂练习,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 案例分析评价:评价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思维深度、分析能力等。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教辅资料;2.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3. 实物教具、实验器材等。

小学教育教资教案模板

小学教育教资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热爱学习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如概念、原理、方法等。

2. 教学难点:学生难以理解或掌握的内容,如复杂问题、抽象概念等。

三、教学准备1. 教学用具:黑板、多媒体设备、教具、教材等。

2. 教学资料:相关教学课件、练习题、参考资料等。

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故事、图片、视频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2)简要回顾上节课内容,为本节课做铺垫。

2. 新授内容(1)讲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如概念、原理、方法等。

(2)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巩固提升(1)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 总结与反思(1)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

(2)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总结经验教训。

(3)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交流能力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评价方式:采用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实践评价等多种方式。

六、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分析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意见和建议,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3. 教学改进:针对教学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注:以上模板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案模板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案模板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具体知识点,能够运用相关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学方法和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价值观等,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责任感等。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确指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这些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知识或技能2、教学难点分析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难点,例如抽象的概念、复杂的操作等,以及如何突破这些难点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

3、演示法通过直观的演示,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知识和技能。

4、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具体的导入方式,如故事、问题、情境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2、讲授新课(1)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逐步讲解重点和难点内容。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举例、比喻、对比等,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3)在讲解过程中,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以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3、课堂练习(1)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2)巡视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反馈和评价,强调易错点和重点。

4、小组讨论(1)组织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某个问题或任务进行讨论和合作。

(2)参与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

(3)每个小组推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5、课堂总结(1)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重点知识、难点突破和学习方法。

(2)强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否达成,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和困惑。

6、布置作业(1)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包括书面作业、实践作业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证中小学各科目教学设计模板(全)语文学科教学设计模板一、文本特点问法:①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②试对上文进行文本解读③分析本文景物描写特点答案模板:本文是一篇()文,采用了()修辞或()说明方法,用词/语言(),通过()顺序结构顺序记叙了/描写了(某事/某故事/地方的优美景色),从中悟出了()的道理,或抒发了()的情感。

补充:表达方式::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和说明。

写作方法: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等。

修辞手法:比喻、排比、拟人、对比、夸张、借代、反问、设问、对偶、反复等。

二、拟定教学目标A.识字阅读课1、知识与技能:学会认识xx字,会写XX字,用普通话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X段,掌握XX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阅读法/小组讨论)等形式学会运用XX等修辞手法进行学习,提高XX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或体会到)XX 道理(之美),增强学生XX情感意识。

B.写作课1.知识与技能:能够通过恰当的语言和具体的事例来表达内心XX的真情实感,能够正确运用xx标点符号。

2.过程与方法: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倾诉,尊重别人独特的内心感受,通过观察讨论和会议的形式发现自己的真实感受,学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与书面表达,源于他人分享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感受习作的快乐并增强习作的自信心,逐步养成留心观察亲动笔的写作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A.识字阅读课1.重点:掌握...字、词,掌握...的写作手法,体会语言特色2.难点:能够运用....的修辞(写作手法、体会、思想感情)B.写作课1.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实例进行写作2.难点:敞开心扉,真实说出内心想法表达真情实感四、导入设计(1)多媒体导入①开课之初,利用课件/多媒体给学生展示_______的视频/图片/音乐,引导学生仔细观看/聆听。

②播放结束之后,向学生提问:“同学们,看了老师给大家播放的视频/图片/音乐,大家有什么样的感受/大家想到了些什么?”鼓励同学畅所欲言,大胆表达自己的视听感受。

③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一一点评,适时总结,并借此引出本课课题。

顺势板书课题。

(2)生活实例导入①开课之初,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有没有经历过……” 鼓励同学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见闻。

②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一一点评,适时总结,并适时引导“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和大家的见闻非常相像,让我们一起看一下,在作者眼中,________是什么样的”。

引出课题,顺势板书课题。

(3)故事导入①开课之初,与学生进行互动:“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大家竖起耳朵仔细听。

…………(讲故事)…………”②故事讲完后,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听完老师讲的小故事,大家有什么样的感受/大家想到了些什么?”鼓励同学畅所欲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③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一一点评,适时总结,并借此引出本课课题。

顺势板书课题。

五、小结作业设计1.教师提问:哪位同学可以告诉老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学生发言,教师进行总结。

2.给学生布置课下作业: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搜集/观看/整理和_______有关的资料/视频,下节课在课上和其他同学交流。

3.请同学们回家将今天所学的_______故事讲给家人听,与家人一起分享你所学到的知识和人生道理设计理由:通过小结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通过开放性的作业,可以把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巩固所学,拓展视野。

通过实践性作业,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六、教学环节设计A.识字写字一般流程(1)提出生字.... (图片识字导入)(2)教学生字....①认读a.教师范读...学生圈点。

b.出示生字卡.....教师领读。

c.组内朗读,互助解决。

d.借助字典,自主学习。

②识记③书写指导学生书写,要按照,指导一示范练写一点评的顺序进行。

(3)复习巩固练习如读字卡、找朋友、组词语、造句子以及书写比赛等等(4)运用生字(小结作业)|B.古诗意境、主题类描写模板(1)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所描写的事物) .....(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不会的话直接大白话翻译原文(3)点明景物所塑造的氛围特点。

(描绘了…… (时间) ……(地点) (形容词)的图景+……的氛围。

)(4)分析表达了诗.......思想感情,给.....的启示和思考。

七、拓展延伸设计答题思路:(选择两种方式即可)(1)引导学生分角色/配乐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请学生运用文中的XX 手法/XX 词语进行造句,并鼓励学生互相分享交流。

(3)请学生谈谈自己对XX 的看法/感受/通过这篇课文学到了什么?设计理由:通过拓展延伸环节,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升华情感。

八、语文学习一般通用的教学流程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3.再读课文,梳理思路4.研读课文,理解思想5.品读课文,体会精神6.课堂小结7.布置作业数学学科教学设计模板第1问:数学学科专业知识考查数学学科专业知识,根据具体题目进行分析解答。

例如2017年上:请列出数学“统计与概率”时涉及到的三种统计图,并分析三种统计图的联系和区别。

第2问:教学目标设计关于教学目标设计作答模板: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xx的算理。

(低年段)(2)学生能够知道xx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并理解xx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低年段)(3)学生能够会按照xx的特征、xx的特征对xx进行分类(中年段)(4)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简单的求xx的方法及其意义的应用。

(中年段)(5)学生能够理解xx的意义,掌握xx的读法、写法。

(高年段)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方式理解xx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低年段)通过观察、分类、测量、活动,经历认识xx的过程,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空间想象能力)。

(中年段)通过交流、讨论、辨析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抽象概括的能力。

(高年段)通过对比和分析,理解xx与xx的区别和联系。

(高年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xx的探索,学生的数学兴趣(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性)得以提高(增加),能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的美/图形的美),培养事物间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第3问: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为学生们呈现图片、视频模板:同学们,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一段视频),(展示图片或视频后询问)大家能通过观察发现这些图形都有哪些共同特征吗?嗯,都是xxx的。

今天我带领大家一起来认识xx 形。

问题导入:提问引发学生思考模板:同学们!x年级x班的男女生进行踢毽子比赛,男生四人,女生五人,成绩分别为xxxxxxx,提出问题:我们能帮助他们判断男生队和女生队哪个队的成绩更好嘛?看同学们都在摇头,没关系,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讲授的新知识----xxx。

温故导入:复习旧知为新知做铺垫模板:(出示卡纸,估长方形的面积来学习今天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同学们,这是一个xxx,它的xxx大约是多少?谁利用我们之前学过的方法估算一下?你是怎么估的,请上来验证一下。

(生展示思路:)xxxxxxxxx,那么xxx的面积就是长乘宽。

二、新课讲授1.知识铺垫/以旧引新(1)老师展示素材,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提炼出数学问题。

(2)老师通过提问等方法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猜想新问题的解决方法。

2.选择方法,验证猜想(1)学生分组合作、交流讨论,利用手中的学具探索、验证猜想。

(2)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

3.深入辨析,公式/理论推导(1)老师带领全班同学深入辨析,沟通不同验证法的联系,引发学生总结其共同特点。

(2)教师适当引导,深化学生对公式或算理算法等内容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要求学生板演、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展示的变式题目,利用本节课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规范学生的计算步骤,帮助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习惯。

四、归纳小结。

老师带领全班同学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点及数学思想。

英语学科教学设计模板第1问:学科专业知识考查英语学科专业知识,根据具体题目进行分析解答。

第2问:教学目标设计作答模板:Knowledge aims1. Students can read the new words … correctly.2.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get the meaning of the new words and write them down.3. Students will master the new words and sentences: …4. Students can learn the pronunciation of th.5. Students will understand the general/mean idea of the passage. (高年段)6. Students will get the principle of V-ing. (高年段)Ability aims1. Students can use the new words to make sentences.2.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talk a bout …by using the sentence pattern.3. Students can pronounce new words though the spelling regulation.4. Students will improve their reading skills by skimming and scanning the passage. (高年段)5. Students can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in given situation.Emotional aims1. Students will be interested in learning English. (万能语言,如果实在找不到合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写上这句准没错。

)2. Students will feel the beauty of the nature and love it.3. After learning the scientists’ careers, students will feel their hard working and learn from the them.4. Students will take care of their parents/pets/animals.第3问:教学过程设计1. Create a proper situation, leading in the new lesson.(1) Method 1 Teaching aids (pictures or video)Eg: Ok guys, before we start the lesson, please look at the PowerPoint. Here, do you know this person? Yeah she is XXX. Do you like her? Me too. So today, let’s learn more about her…(2) Method 2 Asking questions.Eg: Boys and girls, today, I will introduce a special guest to you. “She” comes from the nature. Guess who “she” is, and why it’s special? Let’s see together…(3) Method 3 Discussion/Free talk.Eg: Boys and girls, where have you been this summer vacation? Wow so many beautiful places! Please introduce what you saw and your feeling to your elbow partner. You will have 3 minutes to talk about it…2. Presentation1. Listen for the first time(1) Students scan their textbook while listening, and try to find out the main idea.(2) Teachers guide them to understand the main topic of the dialogue. 2. Listen for the second time(1) Teacher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or situation of the dialogue, and point out the new words in the dialogue and explain them briefly.(2) Students listen to the passage again and understand the whole passage.(3) Students answer some detailed questions. They are asked to refer to the dialogue if necessary.3. Practice/Consolidation(1) Students are asked to show the dialogue with their elbow partners.(2) Teacher will help to correct their pronunciation.4. SummaryStudents are guided to summarize the learned sentences in this class. 5. HomeworkStudents will finish…after class.音乐学科教学设计模板第1问:音乐学科专业知识考查音乐学科专业知识,根据具体题目进行分析解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