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平移
数学用坐标表示平移
函数图像的平移
函数图像的平移
在函数图像中,平移可以改变图 像的位置,但不会改变图像的形 状和大小。通过平移,我们可以 更好地理解函数的性质和变化趋
势。
函数图像的对称性
平移可以与函数的对称性相结合, 例如通过平移奇函数或偶函数的 图像,可以更好地理解函数的对
称性质。
函数图像的周期性
在周期函数中,平移可以用于研 究函数的周期性和振幅变化,帮 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函数的周期性。
平移解释物理现象
在物理现象的解释中,平移可以用来解释物体的运动轨迹 和速度变化的原因,例如在流体动力学中,平移可以用来 解释流体运动的轨迹和速度。
总结与展望
06
平移在数学中的重要地位
基础概念
平移是几何学中的基本概念,是研究图形变换和运动的基础。通过 坐标表示平移,可以更精确地描述图形的位置和方向变化。
数学用坐标表示平移
目录
• 引言 • 平移在坐标系中的表示 • 平移的数学表示 • 平移的性质和定理 • 平移的应用 • 总结与展望
引言
01
平移的定义
01
平移是图形在平面内沿某一方向 移动一定的距离,而不发生旋转 或翻转。
02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 方向,只改变其位置。
坐标系简介
坐标系是用来确定点 在平面上的位置的一 组数轴。
物理学
在物理学中,平移可以用于描述物体的位置和速度,特别 是在经典力学和电磁学中,平移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和相 互作用的基础。
计算机图形学
在计算机图形学中,平移是计算机图形处理的基础技术之 一,可以用于实现图像的平移、缩放、旋转等变换操作。
经济学
在经济学中,平移可以用于描述经济现象的变化趋势,如 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经济增长率的变动等。
抛物线
(二)抛物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轴对称变换。抛物线在平面直角坐系中的轴对称变换主要有两种变换。即关于x轴对称的抛物线和关于y轴对称的抛物线变换。
其变换的一般规律是:抛物线y=ax2+bx+c关于x轴对称的抛物线解析式为y=-ax2-bx-c。变化的实质是:只改变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保持不变。
一、抛物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平移、旋转、轴对称、中心对称变换
(一)抛物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平移。我们知道,抛物线y=ax2+bx+c的形状(包括开口方向与开口大小)是由其二次项系数决定的,具体来说,a的符号决定了其开口方向。a>0时,开口向上;a<0时,开口向下。|a|越大,抛物线开口越小;|a|越小,其开口越大。因此抛物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平移,并不会改变抛物线的形状,即在平移过程中其开口方向与抛物线开口的大小保持不变。平移中改变的是抛物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即对称轴和顶点坐标的改变。其一般变化规律是:把抛物线y=ax2向左平移h个单位后其解析式为y=a(x+h)2,向右平移h个单位后其解析式为y=a(x-h)2,向上平移k个单位后其解析式是y=ax2+k,向下平移k个单位后其解析式是y=ax2-k。平移中解析式变化的实质是:左右平移时只要自变量x加减某个量即可,即抛物线上每个点的横坐标发生变化,纵坐标保持不变。上、下平移时抛物线上每个点的纵坐标发生改变,横坐标保持不变。
二、在知识探索中,认定归类整理的教学方法
由以上综述可知,抛物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变换非常灵活。无论是抛物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平移变换,轴对称变换,还是抛物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旋转变换,中心对称变换,其形状和大小均保持不变。即归类整理就有头绪。只要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它们变化的一般规律,就能发现它们的奥妙所在,那么学生们在学习本单元内容时会充满兴趣。把本来比较枯燥难以理解掌握的抛物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变换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使同学们对学好本单元内容充满自信,为我们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大面积提为学生长远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的图形变换
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的图形变换王建华图形变换是近几年来中考热点,除了选择题、解答题外,创新探索题往往以“图形变换”为载体,将试题设计成探索性问题、开放性问题综合考察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一般难度较大。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探索图形坐标的的变化和平移、对称、旋转和伸缩间的关系,是中考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命题热点和趋势,这类试题设计灵活平移: 上下平移横坐标不变,纵坐标改变左右平移横坐标改变,纵坐标不变对称: 关于x轴对称横坐标不变,纵坐标改变关于y轴对称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不变关于中心对称横坐标、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旋转: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旋转角旋转半径弧长公式L=nπR/180一、平移例1,如图1,已知△ABC的位置,画出将ABC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后所得的ABC,并写出三角形各顶点的坐标,平移后与平移前对应点的坐标有什么变化?解析:△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是:A(-2,5)、B(-4,3)、C(-1,2).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A′B′C′对应的顶点的坐标是:A′(3,5,、B′(1,3)、C′(4,2).比较对应顶点的坐标可以得到:沿x轴向右平移之后,三个顶点的纵坐标都没有变化,而横坐标都增加了5个单位长度.友情提示:如果将△ABC沿y轴向下平移5个单位,三角形各顶点的横坐标都不变,而纵坐标都减少5个单位.(请你画画看).例2. 如图,要把线段AB平移,使得点A到达点A'(4,2),点B到达点B',那么点B'的坐标是_______。
析解:由图可知点A移动到A/可以认为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3,3(B经过相同的平移后可得)4,7(/B反思:①根据平移的坐标变化规律:★左右平移时:向左平移h个单位),(),(bhaba-→向右平移h个单位),(),(bhaba+→★上下平移时:向上平移h个单位),(),(hbaba+→向下平移h个单位),(),(hbaba-→二、旋转例3.如图2,已知△ABC,画出△ABC关于坐标原点0旋转180°后所得△A′B′C′,并写出三角形各顶点的坐标,旋转后与旋转前对应点的坐标有什么变化?解析:△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2,4),B(-4,2),C(-1,1).△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图2图1B/图2图1A′(2,-4),B′(4,-2),C′(1,-1).比较对应点的坐标可以发现:将△ABC沿坐标原点旋转180°后,各顶点的坐标分别是原三角形各顶点坐标的相反数.例3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ABO的顶点A、B、O的坐标分别为(1,0)、(0,1)、(0,0).点列P1、P2、P3、…中的相邻两点都关于△ABO的一个顶点对称:点P1与点P2关于点A对称,点P2与点P3关于点B对称,点P3与P4关于点O对称,点P4与点P5关于点A对称,点P5与点P6关于点B对称,点P6与点P7关于点O 对称,….对称中心分别是A、B,O,A,B,O,…,且这些对称中心依次循环.已知点P1的坐标是(1,1),试求出点P2、P7、P100的坐标.分析:本题是一道和对称有关的探索题,是在中心对称和点的坐标知识基础上的拓宽题,由于是规律循环的对称,所以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出循环规律.如图,标出P1到P7各点,可以发现点P7和点P1重合,继续下去可以发现点P8和点P2循环,所以6个点循环一次,这样可以求出各点的坐标.解:如图P2(1,-1),P7(1,1),因为100除以6余4,所以点P100和点P4的坐标相同,所以P100的坐标为(1,-3).三、对称例4.如图3,已知△ABC,画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A′B′C′,并写出各顶点的坐标.关于x轴对称的两个三角形对应顶点的坐标有什么关系?解析:△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1,4),B(3,1),C(-2,2).△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1,-4),B′(3,-1),C′(-2,-2).观察各对应顶点的坐标可以发现:关于x轴对称两个三角形的对应顶点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友情提示:关于y轴对成的两个图形,对称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在直角坐标系中,ABC△的三个顶点的位置如图3所示.(1)请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 B C'''△(其中A B C''',,分别是A B C,,的对应点,不写画法);(2)直接写出A B C''',,三点的坐标:(_____)(_____)(_____)A B C''',,.析解:如图4,根据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为原横坐标的相反数,即横坐标乘以1-,故可得(2)(23)A',,(31)B',,(12)C'--,反思:★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为原纵坐标的相反数,即纵坐标乘以1-★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为原横坐标的相反数,即横坐标乘以1-★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的点的,横坐标为原横坐标的相反数,纵坐标为原纵坐标的相反数,即横坐标、纵坐标同乘以1-四、位似例4 如图4,已知△ABC,画出△ABC以坐标原点0为位似中心的位似△A′B′C′,使△A′B′C′在第三象限,与△ABC 的位似比为21,写出三角形各顶点的坐标,位似变换后对应顶点发生什么变化?解析:△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2,2),B(6,4),C(4,6).△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1,-1),B′(-3,-2),C′(-2,-3).图31 2 xO1-1ABCy1 2 xO1-1ABCA'B'C'y图3 图4C B AA 2C 2A 1B 1C 1O观图形可知,△A ′B ′C ′各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BC对应各顶点坐标21的相反数.友情提示: △ABC 以坐标原点0为位似中心的位似△A ′B ′C ′,当△A ′B ′C ′与△ABC 的位似比为21,且△A ′B ′C ′在第一象限时, △A ′B ′C ′各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BC 各顶点坐标的21.课前练习:在如图的方格纸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的正方形,△ABC 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每个小方格的顶点叫格点). ⑴画出△ABC 向下平移4个单位后的△A 1B 1C 1;⑵画出△ABC 绕点O 顺时针旋转90°后的△A 2B 2C 2,并求出A 旋转到A 2所经过的路线长.解:⑴画出△A 1B 1C 1;⑵画出△A 2B 2C 2, ,连接OA 1、OA 2,OA=2223+=13点A 旋转到A 2,所经过的路线长为:ι=9013131802ππ⋅=点评:图形的变换可以转化为点的问题,即找到顶点变换后的对应点,再顺次连接这些点即可得到图形.旋转变换要明确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半径、旋转角度;平移变换要明确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作一个图形关于某点的中心对称图形要明确对应点的连线经过对称中心,且对应点到对称中心的距离相等;作一个图形关于某一条直线的的对称图形,要明确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平分,且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坐标系下平移的三种形式
坐标系下平移的三种形式黄山杨叶道我们已经知道图形的平移与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有关,但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是一致的,只是位置不同而已,且图形上每一点平移的方向和距离都是相同的.因此,研究图形的平移的关键是点的平移.在坐标平面内,研究点的平移十分简单,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平移.一、沿x轴的方向平移我们知道,当点A(4,-3)沿与x轴平行的方向向左平移5个单位时,平移后得到的点B的纵坐标不变,仍是-3,而横坐标为4-5=-1,因此,平移后点的坐标是(-1,-3);类似地,如果点A(4,-3)沿x轴方向向右平移5个单位,则点A的纵坐标仍然不变,横坐标变为4+5=9,于是A点平移后的坐标为(9,-3).一般地,设点P(x,y)沿x轴方向平移n(n>0)个单位后的点是Q,则向左平移时,点Q的坐标是(x-n,y);向右平移时,点Q的坐标是(x+n,y).这就是说:“点沿横轴方向平移时,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左减右加.”例1已知点A的坐标是(-2,3),线段AB∥x轴,且AB=2,求点B的坐标.解析:任何两点中的一点都可以看作是由另一点平移得到的,这里的AB=2表明点A、B之间的距离是2,因此,把点A平移2个单位可得点B.注意到AB//x轴,说明点A沿x 轴方向平移2个单位可得点B,可究竟是向左还是向右平移呢?题目并无说明,因此需要一一讨论.如果是向左平移,那么点B的坐标是(-4,3);如果是向右平移,那么点B的坐标是(0,3).因此,点B的坐标是(-4,3)或(0,3).跟踪训练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1,1)沿与x轴平行的方向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点P1,则点P1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二、沿y轴的方向平移与上述探索方法一样,易得如下结论:设点P(x,y)沿y轴方向平移n(n>0)个单位后的点是Q,则向上平移时,点Q的坐标是(x,y+n);向下平移时,点Q的坐标是(x,y-n);这就是说:“点沿纵轴方向平移时,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上加下减.”例2在数学兴趣小组的一次活动中,小明通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发现旗杆底端位置在点A(3,1),顶端在点B(3,10),升旗前旗帜的三个顶点的位置分别在点P(3,2),Q(3,3),R(5,2),写出当旗帜的顶端Q升到杆顶B处时,点P和R对应的点的坐标.解析:显然,旗杆平行于y轴,所以升旗时旗帜是沿y轴方向向上平移,由于点Q从(3,3)平移到点(3,10),平移的距离是10-3=7,所以点P(3,2)沿y轴方向向上平移7个单位后是点P′(3,9),点R(5,2)向上平移7个单位后是点R′(5,9).跟踪训练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5,6)向下平移6个单位后的点的坐标是【】A.(11,6)B.(5,0)C.(5,12)D.(-1,6)三、不沿坐标轴的方向平移如果点的平移方向既不是沿横轴方向,也不是沿纵轴方向,那么它可以看作既沿横轴方向平移,又沿纵轴方向平移.此时,我们可以通过上述的两种平移来解决.例3如何平移点A(-5,3),使它到达点B(2,-1)?解析:先从横坐标来考虑,由于点A到点B,横坐标由-5增加到2,可知点A向右平移2-(-5)=7个单位长度;纵坐标由3减小到-1,可知只需要再把点(2,3)向下平移3-(-1)=4个单位长度.因此,把点A向右平移7个单位,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可得点B.跟踪训练3将点A(2,1)先向左平移()个单位,再向下平移()个单位可得到点(-2,-2),则括号内的数依次应填【】A.2,1B.0,-1C..4,3D.3,4答案1.A2.B3. C。
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平移重难点题型
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平移-重难点题型【北师大版】【知识点1 点在坐标系中的平移】平面直角坐标内点的平移规律,设a >0,b >0(1)一次平移:P (x ,y ) P '(x +a ,y )P (x ,y ) P '(x ,y -b )(2)二次平移: 【题型1 点在坐标系中的平移】 【例1】(2021春•开福区校级期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 (x ,y )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后与点B (﹣3,2)重合,则点A 的坐标是( )A .(2,5)B .(0,﹣3)C .(﹣2,5)D .(5,﹣3) 【变式1-1】(2021春•重庆期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m ,n )经过平移后得到的对应点A ′(m +3,n ﹣4)在第二象限,则点A 所在的象限是(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变式1-2】(2021春•江夏区期末)已知△ABC 内任意一点P (a ,b )经过平移后对应点P 1(a +2,b ﹣6),如果点A 在经过此次平移后对应点A 1(4,﹣3),则A 点坐标为( )A .(6,﹣1)B .(2,﹣6)C .(﹣9,6)D .(2,3)【变式1-3】(2021春•新罗区期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A (n 2,1)沿着x 的正方向向右平移3+n 2个单位后得到B 点.有四个点M (﹣2n 2,1)、N (3n 2,1)、P (n 2,n 2+4)、Q (n 2+1,1),一定在线段AB 上的是( )A .点MB .点QC .点PD .点N【知识点2 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平移】 P (x ,y ) P (x - a ,y +b )向左平移a 个单位 再向上平移b 个单向下平移b 个单位向右平移a 个单位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上(或减去)一个整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整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即: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题型2 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平移】【例2】(2021春•深圳校级期中)如图,△ABC经过一定的平移得到△A′B′C′,如果△ABC上的点P的坐标为(a,b),那么这个点在△A′B′C′上的对应点P′的坐标为()A.(a﹣2,b﹣3)B.(a﹣3,b﹣2)C.(a+3,b+2)D.(a+2,b+3)【变式2-1】(2021•邛崃市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M(2,1),N(1,﹣1),平移线段MN,使点M落在点M'(﹣1,2)处,则点N对应的点N'的坐标为()A.(﹣2,0)B.(0,﹣2)C.(﹣1,1)D.(﹣3,﹣1)【变式2-2】(2021春•东湖区期末)如图,点A、B的坐标分别是为(﹣3,1),(﹣1,﹣2),若将线段AB平移至A1B1的位置,A1与B1坐标分别是(m,4)和(3,n),则线段AB在平移过程中扫过的图形面积为()A.18B.20C.28D.36【变式2-3】(2020春•凉州区校级期中)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2,0),点B的坐标为(0,1),将线段AB平移,使其一个端点到C(3,2),则平移后另一端点的坐标为()A.(1,3)B.(5,1)C.(1,3)或(3,5)D.(1,3)或(5,1)【题型3 图形在网格中的平移变换】【例3】(2021春•锦江区校级月考)如图,三角形A'B'C'是由三角形ABC经过某种平移得到的,点A与点A',点B与点B',点C与点C'分别对应,且这六个点都在格点上,观察各点以及各点坐标之间的关系,解答下列问题:(1)分别写出点B和点B'的坐标,并说明三角形A'B'C'是由三角形ABC经过怎样的平移得到的.(2)连接BC',直接写出∠CBC'与∠B'C'O之间的数量关系.(3)若点M(a﹣1,2b﹣5)是三角形ABC内一点,它随三角形ABC按(1)中方式平移后得到的对应点为点N(2a﹣7,4﹣b),求a和b的值.【变式3-1】(2020春•江汉区月考)如图,三角形A′B′C′是由三角形ABC经过某种平移得到的,点A与点A′,点B与点B′,点C与点C′分别对应,且这六个点都在格点上,观察各点以及各点坐标之间的关系,解答下列问题:(1)分别写出点B和点B′的坐标,并说明三角形A′B′C′是由三角形ABC经过怎样的平移得到的;(2)连接BC′,直接写出∠CBC′与∠B′C′O之间的数量关系;(3)若点M(a﹣1,2b﹣5)是三角形ABC内一点,它随三角形ABC按(1)中方式平移后得到的对应点为点N(2a﹣7,4﹣b),求a和b的值.【变式3-2】(2020春•江岸区校级月考)在如图的直角坐标系中,将△ABC平移后得到△A′B′C′,它们的三个顶点坐标如表所示:△ABC A(a,0)B(5,3)C(2,1)△A′B′C′A′(3,4)B′(7,b)C′(c,d)(1)观察表中各对应点坐标的变化,并填空:△ABC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A′B′C′;a=,b=.(2)求出线段AB在整个平移的过程中在坐标平面上扫过的面积.(3)若点M(m,n)为线段AB上的一点,则m、n满足的关系式是.【变式3-3】(2020春•金乡县期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0,4),线段MN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点M的坐标为(﹣3,﹣1),点N的坐标为(3,﹣2).(1)将线段MN平移得到线段AB,其中点M的对应点为A,点N的对应点为B.①点M平移到点A的过程可以是:先向平移个单位长度,再向平移个单位长度;②点B的坐标为;(2)在(1)的条件下,若点C的坐标为(4,0),连接AC,BC,求△ABC的面积.(3)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以A、B、P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3,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题型4 坐标系内的平移变换与角度计算综合】【例4】(2020春•通山县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6),B(4,3),将线段AB进行平移,使点A刚好落在x轴的负半轴上,点B刚好落在y轴的负半轴上,A,B的对应点分别为A',B',连接AA'交y轴于点C,BB'交x轴于点D.(1)线段A'B'可以由线段AB经过怎样的平移得到?并写出A',B'的坐标;(2)求四边形AA'B'B的面积;(3)P为y轴上的一动点(不与点C重合),请探究∠PCA′与∠A'DB'的数量关系,给出结论并说明理由.【变式4-1】(2021春•庆阳期末)如图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1,0),(3,0),现同时将点A、B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A、B的对应点C、D,连接AC、BD、CD.(1)直接写出点C、D的坐标;(2)如图②,点P是线段BD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C、PO,当点P在线段BD上运动时,试探究∠OPC、∠PCD、∠POB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变式4-2】(2020春•大同期末)综合与实践问题背景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3,5),点B的坐标为(0,1),点C 的坐标为(4,5),将线段AB沿AC方向平移,平移距离为线段AC的长度.动手操作(1)画出AB平移后的线段CD,直接写出B的对应点D的坐标;探究证明(2)连接BD,试探究∠BAC,∠BDC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拓展延伸(3)若点E在线段BD上,连接AD,AE,且满足∠EAD=∠CAD,请求出∠ADB:∠AEB的值,并写出推理过程.【变式4-3】(2020春•鞍山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是(﹣1,0),点B的坐标是(4,0),现将线段AB向右平移一个单位,向上平移4个单位,得到线段CD,点P是y轴上的动点,连接BP;(1)当点P在线段OC上时(如图一),判断∠CPB与∠PBA的数量关系;(2)当点P在OC所在的直线上时,连接DP(如图二),试判断∠DPB与∠CDP,∠PBA之间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结论.。
一次函数向上下左右平移规律
一次函数向上下左右平移规律
一次函数是数学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函数类型,其形式可以写成y = ax + b的形式,其中a和b都是实数常数。
这个函数图像通常是一条直线,其斜率是a,截距是b。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次函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平移规律。
向上平移
如果我们想将一次函数的图像向上平移h个单位,我们只需要将原来的函数变成y = a(x) + b + h的形式。
这是因为在这个新的函数中,常数b增加了h,因此所有的纵坐标也都增加了h,图像整体向上平移了h个单位。
向下平移
相似地,如果我们想将一次函数的图像向下平移h个单位,我们只需要将原来的函数变成y = a(x) + b - h的形式。
这是因为在这个新的函数中,常数b减少了h,因此所有的纵坐标也都减少了h,图像整体向下平移了h个单位。
向左平移
如果我们想将一次函数的图像向左平移k个单位,我们可以通过将原来的函数变成y = a(x + k) + b的形式来实现。
这是因为在这个
新的函数中,x的值增加了k,因此整个函数图像向左平移了k个单位。
向右平移
相似地,如果我们想将一次函数的图像向右平移k个单位,我们可以将原来的函数变成y = a(x - k) + b的形式。
这是因为在这个新的函数中,x的值减少了k,因此整个函数图像向右平移了k个单位。
总结
通过上述四种平移方式,我们可以将一次函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像任意平移。
这种平移方式非常常见,不仅在数学中,也在物理、经济等领域中广泛应用。
掌握这种平移规律,可以为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带来很多便利。
函数图象的平移变换
在函数图象上,每一个点$(x, y)$在平 移后变为$(x + a, y)$,即横坐标增加 $a$,纵坐标不变。
右平移变换的性质
1
函数值不变:对于任意$x$,有$f(x - a) = f(x)$, 即函数值在平移前后保持不变。
2
平移不改变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等性质。
3
平移不改变函数的值域和定义域。
平移变换用于验证数学模型
通过平移变换,我们可以验证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更 好地应用于实际问题。
平移变换用于优化数学模型
通过平移变换,我们可以优化数学模型的参数和结构,从而提高模 型的预测精度和可靠性。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平移变换可用于研究函数的 极值
通过平移函数图像,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函数的极值 点,从而确定极值的位置和大小。
平移变换有助于研究函数 的单调性
通过平移函数图像,可以观察函数在不同区 间内的单调性,从而分析函数的单调性。
平移变换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01
平移变换用于解决 物理问题
在物理问题中,平移变换常用于 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动规律, 如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
左平移变换的数学表达式
$y = f(x + a)$,其中$a$为正数。
左平移变换的性质
01
平移不改变函数的值域和定义域。
02
平移不改变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和周期性。
平移不改变函数的对称性。
03
左平移变换的应用
解决函数图象问题
通过左平移变换,可以将函数图象进行平移,从而更直观地观察函 数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解决实际问题
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如物理中的振动和波动问题,可以通过左 平移变换来描述时间的推移和物理量的变化。
7-2-2用坐标表示平移课后分层作业——解析版
7.2.2用坐标表示平移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夯基训练知识点1点在坐标系中的平移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3,-5)向上平移4个单位,再向左平移3个单位到点B,则点B的坐标为()A.(1,-8)B.(1,-2)C.(-6,-1)D.(0,-1)1.解析:利用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求解.点A的坐标为(-3,-5),将点A向上平移4个单位,再向左平移3个单位到点B,点B的横坐标是-3-3=-6,纵坐标为-5+4=-1,即(-6,-1).故选C.方法总结:本题考查图形的平移变换,关键是要懂得左右移动改变点的横坐标,左减右加;上下移动改变点的纵坐标,下减上加.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x,y)向左平移5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与点B(-3,2)重合,则点A的坐标是()A.(2,5)B.(-8,5)C.(-8,-1)D.(2,-1)2.【答案】D解:本题可用逆向思维法,将点B(-3,2)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即还原为原来A点位置,由此可得点A的坐标为(2,-1).知识点2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平移3.如图,把△ABC经过一定的平移变换得到△A′B′C′,如果△ABC边上点P的坐标为(a,b),那么这个点在△A′B′C′中的对应点P′的坐标为()A.(a+6,b-2)B.(a+6,b+2)C.(-a+6,-b)D.(-a+6,b+2)3.解析:根据已知三对对应点的坐标,得出变换规律,再让点P的坐标也做相应变化.∵A(-3,-2),B(-2,0),C(-1,-3),A′(3,0),B′(4,2),C′(5,-1),∴△ABC向右平移6个单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A ′B ′C ′.∵△ABC 边上点P 的坐标为(a ,b ),∴点P 变换后的对应点P ′的坐标为(a +6,b +2).故选B.方法总结:坐标系中图形上所有点的平移变化规律是一致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已知对应点找到各对应点之间的平移变化规律.4.如图,线段AB 经过平移得到线段A'B',其中点A,B 的对应点分别为点A',B',这四个点都在格点上.若线段AB 上有一个点P(a,b),则点P 在A'B'上的对应点P'的坐标为()A.(a-2,b+3)B.(a-2,b-3)C.(a+2,b+3)D.(a+2,b-3)4.【答案】A解:根据点A,B 平移后横纵坐标的变化可得线段AB 向左平移了2个单位长度,向上平移了3个单位长度,然后根据向左平移横坐标减,向上平移纵坐标加求点P 的对应点P'的坐标.知识点3平移作图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 (a ,b )是△ABC 的边AC 上一点,△ABC 经平移后点P 的对应点为P 1(a +6,b +2).(1)请画出上述平移后的△A 1B 1C 1,并写出点A 、C 、A 1、C 1的坐标;(2)求出以A 、C 、A 1、C 1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5.解析:(1)横坐标加6,纵坐标加2,说明向右移动了6个单位,向上平移了2个单位;(2)以A 、C 、A 1、C 1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可分割为以AC 1为底的2个三角形的面积.解:(1)△A 1B 1C 1如图所示,各点的坐标分别为A (-3,2)、C (-2,0)、A 1(3,4)、C 1(4,2);(2)如图,连接AA 1、CC 1.S △AC 1A 1=12×7×2=7,S △AC 1C =12×7×2=7,故S 四边形ACC 1A 1=S △AC 1A 1+S △AC 1C =7+7=14.方法总结:坐标系中图形平移的坐标变化规律为:左右移动改变点的横坐标,左减右加;上下移动改变点的纵坐标,下减上加.求四边形的面积通常转化为求几个三角形的面积的和.题型总结题型1利用平移坐标系比较其坐标变化规律6.如图,一个动点在第一象限及x轴、y轴上运动,在第1秒钟,它从原点运动到(1,0),然后接着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即(0,0)→(1,0)→(1,1)→(0,1)→…,且每秒移动一个单位,那么第2011秒时动点所在位置的坐标是________.6.解析:方法一:动点运动的规律:(0,0),动点运动了0秒;(1,1),动点运动了1×2=2(秒),接着向左运动;(2,2),动点运动了2×3=6(秒),接着向下运动;(3,3),动点运动了3×4=12(秒),接着向左运动;(4,4),动点运动了4×5=20(秒),接着向下运动;…于是会出现:(44,44),动点运动了44×45=1980(秒),接着动点向下运动,而2011-1980=31,故动点的位置为(44,44-31),即(44,13).方法二:由题目可以知道,动点运动的速度是每秒钟运动一个单位长度,(0,0)→(1,0)→(1,1)→(0,1)用的秒数分别是1秒钟,2秒钟,3秒钟,到(0,2)用4秒,到(2,2)用6秒,到(2,0)用8秒,到(3,0)用9秒,到(3,3)用12秒,到(0,4)用16秒,依次类推,到(5,5)用30秒.由上面的结论,我们可以得到的第一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从(0,0)到(1,1)用2秒,到(2,2)用6秒,到(3,3)用12秒,则由(n,n)到(n+1,n+1)所用时间增加(2n+2)秒,这样可以先确定第2011秒时动点所在的正方形,然后就可以进一步推得点的坐标是(44,13).方法三:该动点每一次从一个轴走到另一个轴所走的步数要比上一次多走一横步,多走一竖步,共多走两步.从(0,0)点走到(0,1)点共要3步,从(0,1)点走到(2,0)点共5步……当n为偶数时,从(0,n-1)点到(n,0)点共走(2n+1)步;当n为奇数时,从(n-1,0)点到(0,n)点共走(2n +1)步,这里n=1,2,3,4,….∵3+5+7+…+(2n+1)=n(n+2)=(n+1)2-1,∴当n=44时,n(n+2)=(n+1)2-1=452-1=2024,离2011最近,此时n为偶数,即该过程是从(0,43)到(44,0)的过程.2024-2011=13,即从(44,0)向上“退”13步即可.当到2011秒时动点所在的位置为(44,13).故答案为(44,13).方法总结:此类归纳探索猜想型问题的解题关键是总结规律,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想来确定点所在的大致位置,进而确定该点的坐标.7.如图为某动物园的示意图.(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代表1个单位长度)(1)以虎山为原点,水平向右为x轴正方向、铅直向上为y轴正方向在图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写出各景点的坐标.(2)若以猴园为原点,水平向右为x 轴正方向、铅直向上为y 轴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各景点的坐标.(3)比较(1)、(2)中各景点的坐标,你发现了什么规律?7.解:(1)如图①,由图可得虎山(0,0)、熊猫馆(3,2)、鸟岛(-1,3)、狮子馆(-2,-2)、猴园(3,-1).(2)如图②,由图可得虎山(-3,1)、熊猫馆(0,3)、鸟岛(-4,4)、狮子馆(-5,-1)、猴园(0,0).(3)(2)中各景点的坐标与(1)中的相比,横坐标减小3,纵坐标增加1.题型2利用图形的特征求平移前后的坐标8.如图,长方形ABCD 在坐标平面内,点A 的坐标是(,1),且边AB,CD 与x 轴平行,边AD,BC与y 轴平行,AB=4,AD=2.(1)求B,C,D 三点的坐标.(2)怎样平移,才能使A 点与原点重合?8.解:(1)因为A(2,1),AB=4,AD=2,所以BC 到y 轴的距离为4+2,CD 到x 轴的距离为2+1=3.所以B(4+2,1),C(4+2,3),D(2,3).(2)由题图可知,先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或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题型3利用坐标的变化确定平移方式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角形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4,-4),B(-2,-3),C(-3,-1).(1)将三角形ABC 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加上5,纵坐标不变,分别得到点A 1,B 1,C 1,依次连接A 1,B 1,C 1各点,所得三角形A 1B 1C 1与三角形ABC 在大小、形状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2)将三角形ABC 三个顶点的纵坐标都加上4,横坐标不变,分别得到点A 2,B 2,C 2,依次连接A 2,B 2,C 2各点,所得三角形A 2B 2C 2与三角形ABC 在大小、形状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9.解:平移后的图形如图所示.(1)所得三角形A 1B 1C 1与三角形ABC 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三角形A 1B 1C 1可以看作是将三角形ABC 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的.(2)所得三角形A 2B 2C 2与三角形ABC 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三角形A 2B 2C 2可以看作是将三角形ABC 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的.分析:从图形上的点的坐标的某种变化,我们也可以看出对这个图形进行了怎样的平移;横坐标的变化决定图形左右平移,纵坐标的变化决定图形上下平移.题型4利用平移方式确定坐标的变化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的位置如图所示,点A'的坐标是(-2,2),现将三角形ABC平移,使点A变换为点A',点B',C'分别是B,C的对应点.(1)请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A'B'C'(不写画法),并直接写出B',C'的坐标;(2)若三角形ABC内部一点P的坐标为(a,b),则点P的对应点P'的坐标是_________. 10.解:(1)如图,B'(-4,1),C'(-1,-1).(2)(a-5,b-2)拓展培优拓展角度1利用图形平移的坐标变化求其覆盖坐标平面的面积11.已知三角形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将三角形ABC先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求平移后C点的对应点的坐标和三角形ABC所扫过部分的面积.11.解:如图,平移后C 点的对应点的坐标为(1,-2).三角形ABC 所扫过部分的面积=S 三角形ABC +S 长方形ABB'A'+S 三角形A″A'C″=3×2×12+3×5+12×2×2=3+15+2=20.拓展角度2利用平移与对称作图求面积12.如图,有8×8的正方形网格,按要求操作并计算.(1)在8×8的正方形网格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点A 的坐标为(2,4),点B 的坐标为(4,2);(2)将点A 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再关于y 轴对称得到点C,求点C 的坐标;(3)画出三角形ABC,并求其面积.12.解:(1)如图所示.(2)点A 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点(2,-1),其关于y 轴对称的点C 的坐标为(-2,-1).(3)如图,S 三角形ABC =S 长方形CDEF -S 三角形BCD -S 三角形AFC -S 三角形ABE=5×6-12×6×3-12×4×5-12×2×2=9.。
坐标平面内图形的轴对称和平移(基础) 知识讲
坐标平面内图形的轴对称和平移(基础)责编:杜少波【学习目标】1.能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经轴对称后点的坐标的变化.2.掌握左右、上下平移点的坐标规律.【要点梳理】要点一、关于坐标轴对称点的坐标特征1.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P(a,b)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b);P(a,b)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b);P(a,b)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b).2.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点坐标的特征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点的横、纵坐标相等,可表示为(a,a);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点的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可表示为(a,-a).3.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的点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相同;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相同.要点二、用坐标表示平移1.点的平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x-a,y);将点(x,y)向上或向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x,y-b).要点诠释:(1)在坐标系内,左右平移的点的坐标规律:右加左减;(2)在坐标系内,上下平移的点的坐标规律:上加下减;(3)在坐标系内,平移的点的坐标规律:沿x轴平移纵坐标不变,沿y轴平移横坐标不变.2.图形的平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上(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上(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要点诠释:(1)平移是图形的整体位置的移动,图形上各点都发生相同性质的变化,因此图形的平移问题可以转化为点的平移问题来解决.(2)平移只改变图形的位置,图形的大小和形状不发生变化.【典型例题】类型一、用坐标表示轴对称1.已知点P(3,-1)关于y轴的对称点Q的坐标是(a+b,1-b),则b a的值为_______.【思路点拨】根据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不变可得a+b =-3,1-b=-1,再解方程可得a、b的值,进而算出b a的值.【答案】25【解析】解:∵点P(3,-1)关于y轴的对称点Q的坐标是(a+b,1-b),∴a+b=-3,1-b=-1,解得:b=2,a=-5,ba=25,【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关键是掌握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举一反三:【变式】点(3,2)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 )A.(3,-2)B.(-3,2)C.(-3,-2)D.(2,-3)【答案】A.2.已知点A(-3,2)与点B(x,y)在同一条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且点B到x轴的距离等于3,求点B的坐标.【思路点拨】由“点A(-3,2)与点B(x,y)在同一条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可得点B的横坐标;由“点B到x轴的距离等于3”可得B的纵坐标为3或﹣3,即可确定B的坐标.【答案与解析】解:如图,∵点B与点A在同一条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点B与点A的横坐标相同,∴ x=-3.∵点B到x轴的距离为3,∴ y=3或y=-3.∴点B的坐标是(-3,3)或(-3,-3).【总结升华】在点B的横坐标为-3的条件下,点B到x轴的距离等于3,则点B可能在第二象限,也可能在第三象限,所以要分类讨论,防止漏解.举一反三:【变式1】若x轴上的点P到y轴的距离为3,则点P的坐标为().A.(3,0) B.(3,0)或(–3,0)C.(0,3) D.(0,3)或(0,–3)【答案】B.【变式2】若点P (a ,b)在第二象限,则:(1)点P1(a ,-b)在第象限;(2)点P2(-a ,b)在第象限;(3)点P3(-a ,-b)在第象限;(4)点P4( b ,a )在第象限.【答案】(1)三;(2)一;(3)四;(4)四.类型二、用坐标表示平移3.(2015•海安县校级二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2,3)向右平移2个【解析】解:∵将点A(﹣2,3)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6个单位长度得点B,∴点B的坐标是(﹣2+2,3﹣6),即(0,﹣3).故答案为:(0,﹣3).【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是: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举一反三:【高清课堂:第二讲平面直角坐标系2 369935 练习4 】【变式1】已知:两点A(-4,2)、B(-2,-6),(1)线段AB的中点C坐标是;(2)若将线段AB沿x轴向右平移5个单位,得到线段A1B1,则A1点的坐标是 ,B1点的坐标是.(3)若将线段AB沿y轴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到线段A2B2,则A2点的坐标是,B2点的坐标是.【答案】(1)(-3, -2); (2)(1,2),(3,-6); (3)(-4,-1),(-2,-9).【变式2】点P(-2,5)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向下平移个单位长度,变为P′(0,1).【答案】2、4.4. 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ABC的顶点坐标分别是A(0,0),B(6,0),C(5,5).(1)求△ABC的面积;(2)如果将△ABC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A1B1C1,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A2B2C2,试求A2、B2、C2的坐标;(3)△A2B2C2与△ABC的大小、形状有什么关系.【思路点拨】(1)已知AB=6,故只要求得C到x轴距离即可.(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图形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那么图形的点(x,y)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得对应点(x+a,y)或(x-a,y),将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得到对应点(x,y+b)或(x,y-b).(3)可根据平移的性质进行分析和判断.【答案与解析】解:(1)点C到x轴的距离为5,所以11651522ABCS AB h==⨯⨯=A△;(2)根据题意求出三角形A2B2C2各顶点的坐标为A2(2,1),B2(8,1),C2(7,6);(3)连接A2B2C2三点可以看出△A2B2C2与△ABC的大小、形状相等或相同.【总结升华】平移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举一反三:【变式】(2014秋•宣汉县期末)如图所示,△ABC三个顶点A,B,C的坐标分别为A(1,2),B(4,3),C(3,1).把△A1B1C1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恰好得到△ABC,试写出△A1B1C1三个顶点的坐标.【答案】解:A1(﹣3,5),B1(0,6),C1(﹣1,4).。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平移变换
设F 是坐标平面内的一个图形,将F 上所有点按 照同一方向,移动同样长度,得到图形F ,这一过 程叫图形的平移.
2.设F 是坐标平面内的一个图形,将F 上所有点 按照同一方向,移动同样长度,得到图象 F 与F 之间的关系?
y
O
x
2 点的平移公式:
设P (x,y)是图象F上任一点,平移后对应点为
2
中心为
( x0 , y0 )
a ( x0 , y0 )
2
⑤.曲线 C : y 2 px ,按向量
2
平移后得曲线
C : ( y y0 ) 2 p( x x0 )
顶点为
( x0 , y0 )
例2.说明方程
4 x 9 y 16 x 18 y 11 0
将它们代入y=2x 中得到 y 3 2 x
即函数的解析式为 y 2 x 3
P( x, y)
O x P ( x, y )
例3:已知函数y=x2图象F, 平移向量a=(-2,3)到 F'的位置, 求图象F'的函数表达式 解:在曲线F上任取一点P(x,y),设F'上的对 Y 应点为P′(x′,y ′ ),则
F' x ′=x-2, y ′=y+3 ∴ x=x ′+2 ,y=y ′-3
将上式代入方程y=x2, 得: y ′-3=(x ′+2)2
a
F:y=x2
即:y ′=(x
′+2)2+3
OLeabharlann X一般地我们有如下关于平移变换的结论: ①.将点 P(x, y) 按向量 a ( x0 , y0 ) 平移,所得点 P( x x0 , y y0 ) P的坐标为: .②.将曲线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7.2.2 用坐标表示平移 课件(共36张PPT)
知识梳理
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 (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 (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 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 【例1】通过平移把点A(2,-3)移到点A′(4,-2),按同样 的平移方式,点B(3,1)移到点B′,则点B′的坐标为_(__5_,___2_)____.
第七章 平面直 角坐标系
7.2.2 用坐标表示平移
教学新知
点平移与坐标变化规律: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 到对应点的坐标是(x+a ,y) 或(x-a ,y);将点(x,y)向上(或下) 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的坐标是(x,y+b)或(x,y-b).
知识要点
1.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能利用点的平移规律将 平面图形进行平移; 2.会根据图形上点的坐标的变化,来判定图形的移动过程。
知识梳理
知识点:用坐标表示平移. 1.点平移与坐标变化规律: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 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的坐标是(x+a ,y) 或(x-a , y);将点(x,y)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 对应点的坐标是(x,y+b)或(x,y-b). 2.图形各个点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 一般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
【小练习】 1.如图7-2-4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线段A1B1是由线段 AB平移得到的,已知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2,3), B(-3,1),若A1的坐标为(3,4),则B1的坐标为 (2,2) .
知识梳理
2.如图7-2-50所示,△ABC图三7-个2-4顶9 点A,B,C的坐标分别为A(1, 2),B(4,3),C(3,1).把△A1B1C1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 度,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恰好得到△ABC,试写出 △A1B1C1三个顶点的坐标.
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平移(共12张PPT)
A1( 3,3 ),C1( 2,1 ) 1
1
( 4 )将点D( -1,2 )向下平移1个单位;
( 3 )写出图形中和坐标轴平行的线段;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线段AB的两个端点分别是A( 4,-1 ),B( 1,1 ).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线段AB的两个端点分别是A( 4,-1 ),B( 1,1 ).将 线段AB平移后得到线段A'B',若点A'的坐标为( -2,2 ),则点B'的坐标为 ( 5,4 ) .
第11章
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平移
-9-
12.一个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 0,0 ),B( 3,0 ),C( 2,3 ). ( 1 )把三角形ABC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三角形A'B'C', 写出点A',B',C'的坐标.
( 2 )若三角形A″B″C″三个顶点坐标分别是A″( -2,-3 ),B″( 1,3 ),C″( 0,0 ),则三角形A″B″C″是由三角形ABC经过怎样的平移得到的?
A1( (2
)3(,4-(2),,-C421)(.)2求,2 出) 此图形的面积.
( 2,5 )
B.
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
( 2 )将三角形ABC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到三角形A″B″C″.
( 3 )( 4,9 ).
解:( 1 )如图. 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C的坐标分别为( -1,3 ),( -4,1 ),( -2,1 ),将△ABC沿一确定方向平移得到△A1B1C1,点B的对应点B1的坐标是( 1,2 ),则点A1,C1的坐标分别是 ( A )
坐标系平移
§6 平面直角坐标变换一 平移坐标变换定义:若二平面直角坐标系{O ;i ,j}和{O ′;i ′,j ′}满足i=i ′,j=j ′,则坐标系{O ′;i ′,j ′}可看成是由{O ;i ,j }经过平移得到的,称由坐标系{O ;i ,j}到坐标系{O ′;i ′,j ′}的变换为平移坐标变换。
平移变换公式设平面上一点M 在新系{O ′;i ′,j ′}与旧系{O ;i ,j}下的坐标分别为 (x ′,y ′),(x,y ),而O ′在旧系下的坐标为(a,b ),则 xi+yj= OP = O O +P O '=ai+bj+x ′i ′+y ′j ′=ai+bj+x ′i+y ′j=(a+x ′)i+(b+y ′)j∴⎩⎨⎧+'=+'=b y y a x x ——平移坐标变换公式 二 旋转坐标变换:定义:若二坐标系{O ;i ,j}和{O ′;i ′,j ′}满足O ≡O ′,另∠(i ,j ′)=θ 则坐标系{O ′;i ′,j ′}可看成是由坐标系{O ;i ,j}绕O 旋转θ角得到的,称由{O ;i ,j}到{O ′;i ′,j ′}的变换为旋转坐标变换。
旋转变换公式由于∠(i ,i ′)=0,∴∠(i ,j ′)=2π+θ ∴i ′=cos θi+sin θj ,j ′=cos (2π+θ)i+sin (2π+θ)j=-sin θi+cos θj ∴xi+yj=OP =P O '=x ′i ′+y ′j ′=x ′(cos θi+sin θj )+y ′(-sin θi+cosθj )=(x ′cos θ-y ′sin θ)i+(x ′sin θ+y ′cos θ)j即⎩⎨⎧'+'='-'=θθθθcos sin sin cos y x y y x x 用x,y 表示x ′,y ′,有⎩⎨⎧+-='+='θθθθcos sin sin cos y x y y x x 三 一般坐标变换:称由坐标系{O ;i ,j}得坐标系{O ′;i ′,j ′}的变换为一般坐标变换。
江岸区某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平面直角坐标系11.2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平移教案新版沪科版3
11.2 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平移【知识与技能】在同一坐标系中,感受图形上的点的坐标与图形变化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经历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平移过程,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情感与态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合作探究的意识,体会坐标系中的图形平移的实际应用价值.【教学重点】重点是探究点或图形的平移引起的坐标变化的规律,另一个是研究图形上的点的坐标的某种变化引起的图形的平移变换.【教学难点】难点是对图形在坐标中的平移变化的理解.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1.复习回顾探究:根据下面条件画一副示意图,标出学校和小强家、小敏家、小刚家的位置.小刚家:出校门向东走150m,再向北走200m.小强家:出校门向西走200m,再向北走350m,最后向东走50m.小敏家:出校门向南走100m,再向东走300m,最后向南走75m.选取直角坐标系的方法很多,在让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选择最优方案,那就是:选学校所在位置为原点,分别取正东、正北方向为x轴、y轴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并取比例尺1:10000(图中1cm相当于实际中10000cm即100m).依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取得小刚家的位置是(150, 200),类似地,小强和小敏家的位置分别是(-150, 350)和(300,-175).2.教师归纳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绘制区域内一些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的过程如下:(1)建立直角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为原点,确定x轴、y轴的正方向.(2)依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3)在坐标平面的内部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二、问题牵引,引入研究【问题】如图,△ABC在坐标平面上平移后得到新图形△A1B1C1.(1)△ABC移动的方向怎样?(2)写出△ABC与△A1B1C1各点的坐标,比较对应点坐标,看有怎样的变化?(3)如果△ABC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A2B2C2.写出这时各顶点坐标,比较两者对应点坐标,看有怎样的变化?观察比较△ABC与△A1B1C1:对应点的纵坐标都不变,横坐标移动后改变了,即:将横坐标都减去5可得到移动后的点的坐标.请同学们解答完第(3)个问题后,将图形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探究一下.【归纳结论】平移规律:描述平移的一个方法是用图形上任一点的坐标(x,y)的变化来表示.(1)在坐标系内,左右平移的点的坐标规律:(x,y)→(x±a, y)(a>0)(2)在坐标系内,上下平移的点的坐标规律:(x,y)→(x, y±b)(b>0)(3)在坐标系内,上下、左右平移的点的坐标规律:(x,y)→(x±a, y±b)(a>0,b >0)三、范例学习,理解新知例1如图,将△ABC先向右平移6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A1B1C1,写出各顶点变动前后的坐标.【解】得到结论有:A(-2, 6)→(4, 6)→A1(4, 4)B(-4, 4)→(2, 4)→B1(2, 2)C(1, 1)→(7, 1)→C1(7, -1)例2说出下列由点A到点B是怎样平移的?(1)A(x, y)B(x-1, y+2)(2)A(x, y)B(x+3, y-2)(3)A(x+3, y-2)B(x, y)【解】(1)点A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2)点A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3)点A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教学说明】逆向思维训练,给出变化的坐标,让学生了解点的位置的变化,会使学生更为清晰地掌握图形在平面上平移的意义.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内蒙古呼伦贝尔中考)将点A(-2, -3)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则点B所处的象限是()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P(-2, 1)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点P′的坐标是()A.(2, 4)B.(1, 5)C.(1, -3)D.(-5, 5)3.(广西梧州中考)已知线段AB的A点坐标是(3,2),B点坐标是(-2, -5),将线段AB平移后得到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是(5,-1),则点B的对应点B′的坐标是 .4.如图,把△ABC放置在网格中,点A的坐标为(-3,1),现将△ABC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A′B′C′,则点A′的坐标是.5.三角形ABC中,A(-2, 2),B(-4, -2),C(1, 0),把三角形平移后,三角形某一边上的点P(x, y)对应点为P′(x+4, y-2),求平移后所得三角形各顶点的坐标.【参考答案】1.D 2.B3.(0, -8)4.(1, 3)5.解:∵点P(x, y)的对应点为P′(x+4, y-2),∴平移变换规律为向右平移4个单位,向下平移2个单位,∵A(-2, 2),B(-4, -2),C(1, 0),∴平移后A的对应点坐标为(2, 0),B的对应点坐标为(0, -4),C的对应点坐标为(5,-2).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2.把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个图形,按下面的要求平移,那么图形上任一点的坐标(x, y)是如何变化的?①向左或向右移动a(a>0)个单位;②向上或向下移动b(b>0)个单位;③向左或向右移动a个单位,再向上或向下移动b个单位(a>0,b>0).1.课本第14页练习2、3.2.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应作业.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平移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探究图形在坐标系内平移的变化规律.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分类思想,依次通过对点和图形的平移的观察、画图、猜想、验证、归纳、比较、分析等活动,最终探究出点的坐标变化与点平移的关系、图形各个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然而,一堂课下来,我感触颇深,认为本节课离高效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要求还很远.2.5 矩形2.5.1 矩形的性质【知识与技能】1.掌握矩形的概念和性质,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2.会初步运用矩形的概念和性质来解决有关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矩形的概念和性质的过程,发展学生合理推理的意识;掌握几何思维方法.并渗透运动联系、从量变到质变的观点.【情感态度】培养严谨的推理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精神,体会逻辑推理的思维价值.【教学重点】矩形的性质.【教学难点】矩形的性质灵活应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小学,我们初步认识了长方形,你能举出日常生活中有关长方形的例子吗?观察教材图2-41的长方形,它是平行四边形吗?它有什么特点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它.【教学说明】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例子入手,同时以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讲课前,先让学生完成“自主预习”.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问题1 矩形的定义做一做用教具演示活动平行四边形的变化过程,当变化到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停止,让学生观察这是什么图形?引出矩形的定义.【教学说明】这里既复习了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又通过演示操作观察得出矩形的概念,学生一目了然.问题2 矩形的性质提问 ①当□ABCD 变为矩形时,它的四个角有什么变化?对边、对角有什么关系? ②沿矩形对边中点折叠,你有什么发现?绕着对角线的交点旋转180°呢?【教学说明】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动手操作得出的结论既直观,印象又深刻,更易于理解.思考 教材第59页“动脑筋”【教学说明】利用三角形全等得出矩形的另一条性质对角线相等,让学生明白它的由来.例:教材第59页“例1”【教学说明】利用所学的矩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证明与计算,一方面学生熟练运用,另一方面加深理解.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如图,在矩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O 点,∠AOB=60°,AB=5,则AD 的长是( )A.52B.53C.5D.102.如图,将长方形纸片ABCD 折叠,使边DC 落在对角线AC 上,折痕为CE ,且D 点落在D′处,若AB=3,AD=4,则ED 的长为()A.23B.3C.1D.433.如图,在Rt△ABC 中,∠ACB=90°,D 、E 、F 分别是AB 、BC 、CA 的中点,若CD=5cm ,则EF=cm.4.如图,已知矩形ABCD 中,F 是BC 上一点,且AF=BC ,DE⊥AF,垂足为E ,连接DF.求证:(1)△ABF≌△DEA;(2)DF是∠EDC的平分线.【教学说明】让学生自主完成,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及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并加以强化.在完成上述题目后,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对应训练部分.答案:1.B 2.A 3.54.证明:(1)∵四边形ABCD是矩形,∴∠B=90°,AD=BC,AD∥BC,∴∠DAE=∠AFB,∵DE⊥AF,∴∠DEA=∠B=90°,∵AF=BC,∴AF=AD,∴△ABF≌△DEA.(2)由(1)知△ABF≌△DEA,∴DE=AB.∵四边形ABCD是矩形,∴∠C=90°,DC=AB,∴DC=DE,∴Rt△DEF≌Rt△DCF(HL),∴∠EDF=∠CDF,即DF是∠EDC的平分线.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掌握了矩形的哪些性质?还有什么心得与大家共享?存在哪些困难?与大家共同讨论.【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点,加深印象,相互学习,共同提高.1.布置作业:习题2.5中的第1、5题.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作业部分.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得出结论,既有理性思考,又能让数学活动与知识的学习有机的结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薄弱环节,对于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矫正,同时进行必要的补充.14.1.3 积的乘方1.掌握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重点)2.掌握积的乘方的推导过程,并能灵活运用.(难点)一、情境导入1.教师提问:同底数幂的乘法公式和幂的乘方公式是什么? 学生积极举手回答:同底数幂的乘法公式: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幂的乘方公式: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2.肯定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今天学习幂的运算的第三种形式——积的乘方.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积的乘方【类型一】 直接利用积的乘方法则进行计算计算:(1)(-5ab )3;(2)-(3x 2y )2; (3)(-43ab 2c 3)3;(4)(-x m y 3m )2.解析:直接应用积的乘方法则计算即可.解:(1)(-5ab )3=(-5)3a 3b 3=-125a 3b 3;(2)-(3x 2y )2=-32x 4y 2=-9x 4y 2; (3)(-43ab 2c 3)3=(-43)3a 3b 6c 9=-6427a 3b 6c 9;(4)(-x m y 3m )2=(-1)2x 2m y 6m =x 2m y 6m.方法总结:运用积的乘方法则进行计算时,注意每个因式都要乘方,尤其是字母的系数不要漏乘方.【类型二】 积的乘方在实际中的应用太阳可以近似地看作是球体,如果用V 、R 分别代表球的体积和半径,那么V =43πR 3,太阳的半径约为6×105千米,它的体积大约是多少立方千米?(π取3)解析:将R =6×105千米代入V =43πR 3,即可求得答案.解:∵R =6×105千米,∴V =43πR 3=43×π×(6×105)3=8.64×1017(立方千米).答:它的体积大约是8.64×1017立方千米.方法总结:读懂题目信息,理解球的体积公式并熟记积的乘方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类型三】 含积的乘方的混合运算计算:(1)-4xy 2·(12xy 2)2·(-2x 2)3;(2)(-a 3b 6)2+(-a 2b 4)3.解析:(1)先进行积的乘方,然后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求解;(2)先进行积的乘方和幂的乘方,然后合并.解:(1)原式=4xy 2·14x 2y 4·8x 6=8x 9y 6;(2)原式=a 6b 12-a 6b 12=0.方法总结:先算积的乘方,再算乘法,最后算加减,然后合并同类项.探究点二:积的乘方的逆运算【类型一】 利用积的乘方的逆运算进行简便运算计算:(23)2015×(32)2016.解析:将(32)2016转化为(32)2015×32,再逆用积的乘方公式进行计算.解:原式=(23)2015×(32)2015×32=(23×32)2015×32=32.方法总结:对公式a n·b n=(ab )n,要灵活运用,对于不符合公式的形式,要通过恒等变形,转化为公式的形式.运用此公式可进行简便运算.【类型二】 利用积的乘方比较数的大小试比较大小:213×310与210×312.解:∵213×310=23×(2×3)10,210×312=32×(2×3)10,23<32,∴213×310<210×312. 方法总结:利用积的乘方,转化成同底数的同指数的幂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三、板书设计积的乘方积的乘方公式:(ab )n =a n b n(n 为正整数).即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与前面相同的方式展开教学.教师在讲解积的乘方公式的应用时,再补充讲解积的乘方公式的逆运算:a n ·b n =(ab )n,同时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应用能力,也可以补充讲解:当n 为奇数时,(-a )n =-a n(n 为正整数);当n 为偶数时,(-a )n =a n(n 为正整数).。
初中数学的平移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的平移知识点总结平移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几何变换,它可以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在初中数学中,学生需要掌握平移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
本文将以“平移知识点总结”为标题,逐步介绍初中数学中与平移相关的主要知识点。
1.平移的基本概念平移是指将一个图形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使得图形上的每一个点都按照相同的方向和距离移动。
在平移中,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只改变其位置。
平移可以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表示平移的方向,箭头的长度表示平移的距离。
2.平移的性质(1)平移是一种向量运算,平移向量表示了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2)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内部结构,即图形上的每一条线段在平移后仍然是一条线段,图形上的每一个角度在平移后仍然保持不变。
(3)平移是可逆的,即平移一个图形后再反向平移同样的距离和方向,可以恢复原来的位置。
3.平移的表示方法平移可以使用向量表示,平移向量的起点表示图形的初始位置,终点表示图形的平移后的位置。
假设平移向量为v,图形的初始位置为A,平移后的位置为A’,则平移可以表示为A’ = A + v。
4.平移的应用平移在几何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1)平移可以用来解决图形的对称性问题。
通过平移一个图形,使得它与原来的位置重合,就可以找到图形的对称中心或对称轴。
(2)平移可以用来证明一些几何性质。
通过平移图形,可以将一些难以证明的几何性质转化为易于证明的性质,从而简化证明过程。
(3)平移可以用来解决图形的构造问题。
通过平移已知图形,可以构造出与之等大且形状相似的新图形,从而实现图形的放大或缩小。
5.平移的练习题为了巩固对平移的理解和应用,可以进行一些练习题。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平移练习题:(1)已知平面上的点A(-2, 3),对A进行平移,平移向量为(-4, 2),求平移后的点的坐标。
(2)已知平面上的图形ABC,平移后得到图形A’B’C’,若平移向量为(-3, 1),求图形A’B’C’的顶点坐标。
平移的知识点总结
平移的知识点总结平移的定义和性质:1. 定义:平移是指物体在平面上保持形状不变的情况下沿某一方向移动的过程。
在平移中,图形中的每一个点都按照相同的方向和距离移动,最终得到一个新的位置。
2. 性质:平移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形状、面积和内角。
平移也不改变图形的边长和角度。
平移变换前后的图形是相似的。
3. 表示方法:平移可以通过向量来表示。
设平移矢量为\(\overrightarrow{AB}\) ,则作用在点 \(M\) 上的平移映射\[\begin{aligned} T: \quad M \rightarrow M^{\prime}, \end{aligned}\]满足\[\begin{array}{l}{\overrightarrow{M M^{\prime}}=\overrightarrow{AB},} \\{M^{\prime}=M+ \overrightarrow{AB}.} \end{array}\]其中点 \(M^{\prime}\) 为 \(M\) 在平移变换后的位置。
4. 平移的大小和方向:平移的大小由平移向量的模来决定,平移的方向由平移向量的方向来决定。
平移的性质可以用来解决一些与图形位置相关的问题,比如计算平移后的坐标、判断两个图形是否相似、证明一些图形性质等。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平移的相关知识点。
平移的表示方法:平移可以通过向量、坐标、坐标变换等方式进行表示。
其中,向量表示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移可以用向量表示。
设平移向量为\(\overrightarrow{AB}\) ,表示图形沿着方向 \(AB\) 进行平移。
通过向量的加法运算,我们可以求得平移后的点的坐标。
平移的性质和判定:1. 形状不变性:平移变换前后的图形具有相同的形状,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
2. 面积不变性:平移变换前后的图形具有相同的面积。
3. 角度不变性:平移变换前后的图形上的内角的度数保持不变。
解析高考数学中的平移变换及应用
解析高考数学中的平移变换及应用高考数学中,平移变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平移变换是指在平面内,在与原图形保持形状、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将它沿着一定方向平移一段距离所得到的新图形,也就是在平面内将点沿着指定的距离和方向移动的操作。
简单地说,平移变换可以帮助我们在平面上移动图形,这是很有用的。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物体是会移动的,而在数学中,用平移变换也可以将一个图形变成与之相似的另一个图形。
在高考中,数学的平移变换分为两类,即向量平移和坐标平移。
下面我们分别来详细的讲解这两种平移变换。
一、向量平移向量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种概念,也是平移变换的基础。
在向量平移中,我们要用到的就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平移向量的坐标。
平移向量的坐标通常写为一个有序数对 (x,y),其中 x 表示水平方向的移动距离,y 表示竖直方向的移动距离,这个平移向量将原图形沿着这个方向移动了固定的距离。
我们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向量平移:原来的三角形坐标为 A(2,1),B(8,2),C(6,7),现在我们需要将这个三角形沿着向量 (3,4) 进行平移,并得到新的三角形 A'(5,5),B'(11,6),C'(9,11)。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采用向量平移的方法,将每个点按照向量(3,4) 进行平移。
A'(5,5) = A(2,1)+(3,4)= (2+3,1+4)= (5,5)同理,B'(11,6) = B(8,2)+(3,4) = (11,6)C'(9,11) = C(6,7)+(3,4) = (9,11)很显然,新的三角形 A'B'C' 的坐标为 A'(5,5),B'(11,6),C'(9,11)。
二、坐标平移在坐标平移中,我们要考虑的是平面内的点的坐标值。
例如,我们需要将点 A(x,y) 沿着水平方向移动 h 个单位长度,竖直方向移动 k 个单位长度。
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同步培优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2节第2课时用坐标表示平移
度,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
(1)标出点B的位置,并写出点B的坐标;
(2)求出三角形OAB的面积.
-3-
基础巩固
7.2.2 用坐标表示平移
能力提升
解:(1)图略;点 B 的坐标为(6,2).
1
1
1
2
2
2
(2)S 三角形 OAB=6×4- × × - × × - ×6×2=10.
3.将点P(-3,y)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
得到点Q(x,-1),则xy的值为 20 .
7.2.2 用坐标表示平移
4.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将点 A(m+2,m-3)向左平移 3 个单位长度后刚好落在 y
轴上,则平移前点 A 的坐标为 (3,-2) .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2,4)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
.
12.已知三角形ABC与三角形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
置如图所示.
(1)分别写出点B,B'的坐标:B (3,-4)
,B' (-2,0)
;
(2)若P(a,b)是三角形ABC内部一点,则平移后三角形A'B'C'内
的对应点P'的坐标为 (a-5,b+4) ;
基础巩固
7.2.2 用坐标表示平移
7.2.2 用坐标表示平移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知识点1 坐标系中点的平移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1,1)经过平移后的对应点为
B(3,4),下列平移正确的是( B )
A.先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
B.先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平移(一)
y
5
把图形向上
图中的鱼是将 坐标为:(0,0)
平移2个单位 (5,4) (3,0) (5,1)
4
(5,-1) (3,0) (4,-
3
2) (0,0)的点用
线段依次连接
2
而成的
1
猜一猜:横坐标
0 12345678 –1
–2
x 保持不变,将各坐 标的纵坐标加2,
图案会变成什么样?
–3
原来的–鱼4 (0,0) (5,4) (3,0) (5,1) (5,-1) (3,0) (4,-2) (0,0)
1
将各坐标的横坐
标减2,图案会
-2 -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x 变成什么样?
–1
–2
则坐标变化为:
–3
(x–,4y) (0,0) (5,4) (3,0) (5,1) (5,-1) (3,0) (4,-2) (0,0)
(x-–25,y) (-2,0) (3,4) (1,0) (3,1) (3,-1) (1,0) (2,-2) (-2,0)
思考: 在坐标系中,将坐标作如下变化时,图形将 怎样变化? (x,y)——(x-1 , y+4)
作业布置
• 课本3.2习题
新鱼–5 (0,2) (5,6) (3,2) (5,3) (5,1) (3,2) (4,0) (0,2)
y
5 把图形向下平移1个单位
4 3 2 1
图中的鱼是将 坐标为:(0,0)
(5,4) (3,0) (5,1)
(5,-1) (3,0) (4,2) (0,0)的点用 线段依次连接 而成的
0 12345678
1 2 3 4 5 6 7 8 9 10 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发现 合作交流
如图,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 (4,3),B(3,1),C(1,2).
补充作业
2.如图,△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 A(-4,-1),B(-5,-4),C(-1,-3),将 这三点的横坐标加6,同 时纵坐标加4,分别得到 点A',B',C',依次连接 A',B',C'各点,说明 △A'B'C'可以由△ABC 沿坐标轴方向平移得到.
点E,F,G,H的坐标分别是:(6,-3), (6,-4),(7,-4),(7,-3).若直接平移 正方形ABCD,使点A移到点E,它就和我们前面 得到的正方形位置相同.
巩固应用 拓展延伸
练习 如图5,将平行四边形ABCD向左平移2 个单位长度,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 平行四边形A'B'C'D',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并指 出其各个顶点的坐标. 各个顶点的坐标是 D' C' ● ● A'(-3,1); B'(1,1); C'(2,4); A' ● B' ● ● ● D'(-2,4).
7.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第2课时)
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点的平移:
左右平移改变横坐标,纵坐标不变;上下平移 改变纵坐标,横坐标不变
即:右横加,左横减,上纵加,下纵减
例:A(3,-5)向上平移3个单位,坐标变为: (3,-2)
A(3,-5)向下平移3个单位,坐标变为:(3,-8)
A(3,-5)向左平移3个单位,坐标变为:(0,-5)
A(3,-5)向右平移3个单位,坐标变为:(6,-5)
例:
A(-2,-3)向上平移3个单位, 再向右平移3个单位,坐 标变为:
→ ↑↗
●
●
(1,0)
巩固应用 拓展延伸
问题4 如图,如何沿坐标轴方向平移A(-2,1) 得到A1? 点A先向右平移4 个单位长度,再向 下平移2个单位长 度;或将点A先向 下平移2个单位长 度,再向右平移4 个单位长度.
问题5 如图4,正方形ABCD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 A(-2,4),B(-2,3),C(-1,3),D(-1, 4),将正方形ABCD向下平移7个单位长度,再向右 平移8个单位长度,两次平移后四个顶点相应变为点 E,F,G,H. (1)点E,F,G,H的坐标分别是什么?
问题5 如图4,正方形ABCD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 A(-2,4),B(-2,3),C(-1,3),D(-1, 4),将正方形ABCD向下平移7个单位长度,再向右 平移8个单位长度,两次平移后四个顶点相应变为点 E,F,G,H. (2)如果直接平移正方形ABCD,使点A移到点E, 它和我们前面得到的正方形位置相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