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老庄与道家思想

合集下载

老庄及道家哲学思想

老庄及道家哲学思想

《周易》从内容到形式都为道教所吸收, 它渗透到道教的基本信仰、神仙体系、 方术仪式、政治伦理等各个方面。老子 的《道德经》在《易经》之后,虽然老 子未曾提及《易经》,但是《易经》的 基本的概念----阴阳,变化,刚柔,进退, 祸福,吉凶,都提及了。
乾、 坤、震、巽xù n、 坎、离、艮gè n 、兑
“名”在这里有两个含义。一是名利,二是指人 或事物的表象。取名于寻常可得的名,所得
的名不是永恒的名。道“道”是内在的、实 际的东西,而“名”是外在的虚的东西。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取名于无名,就好比宇宙的初始;取名于有名, 是万物得以化生的根本。 天地之始,无名无相,一片寂静,不知几劫几 世,突然无中生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 三,三生万物”,万物有了母,也就有了名, 故“道”是根本,“名”是表象,同时也是实 质。 所谓“有生于无,无中生有,有无相生”
道家思想核心
5、正言若反 自然是阴阳对立统一的。“反动” 事物的发展一定是朝相反的方向 运动。 “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 伏”,“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智者一定有所不智的地方,该 智则智,不该智则不智——有所 智有所不智)。“相辅相成”— —太极管理(阴中有阳,阳中有 阴,对立面的统一)
五老
说法一: 南方南极观音 东方崇恩圣帝 三岛十洲仙翁东华大帝君 北方北极玄灵斗姆元君 中央黄极黄角大仙 说法二: 东方青灵始老天君,号青帝; 南方丹灵真老天君,号赤帝; 中央元灵始老天君,号黄帝; 西方皓灵皇老天君,号白帝; 北方五灵玄老天君,号黑帝。
南斗六司: 天府宫:司命星君 天相宫:司禄星君 天梁宫:延寿星君 天同宫:益算星君 天枢宫:度厄星君 天机宫:上生星君。 北斗七元: 天枢宫贪狼星君 天璇宫巨门星君 天玑宫禄存星君 天权宫文曲星君 玉衡宫廉贞星君 开阳宫武曲星君 摇光宫破军星君

杨朱老庄——道家思想综述

杨朱老庄——道家思想综述

7、庄周梦蝶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 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 (qú )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 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庄子· 齐物论》

儒道比较 第一,儒家注重人事,道家尊崇天道。 第二,儒家讲求文饰,道家向往自然。 第三,儒家主张有为,道家倡导无为。 第四,儒家强调个人对家族、社会的责任, 道家醉心于个人对社会的超脱。 后世的不少士大夫从儒家指示的“穷则独 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找到了通往道 家思想之门,由“独善”而至超脱了功名 利禄,这样,儒、道两家从这里由对立走 向了互补,相反而又相成。
紫气东来图
而 著 《 道 德 经 》 , 后 出 关 西 。
子关他载度喜西天周 骑令向难关深迈象昭 青,朝逢西通进,王 牛 而以廷的行天,只时 至便请求,道此见, ,迎求道这,为东一 应接作机可知祥方夜 尹圣为会是有瑞有尹 喜人函,自圣之紫喜 请。谷于己人象气观 求老 关是千要,向察

老子出关
范曾· 老子出关图
2.老子的社会观
② 政治学说 ●圣人治国,无为而治。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 姓为刍狗.” “治大国若烹小鲜。”《60章》 ●愚民政策
老子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19章)又说:“不尚贤,使民不 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 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补充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 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 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 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第十九 章)

中国文化概论——老庄与道家思想

中国文化概论——老庄与道家思想

一、道家的产生背景及演变(演变)
②黄老道学 黄老之学在汉初发挥了安定社会、恢复经济的明显作
用,在思想领域获得了无可争议的主导地位。与此同时, 其自身的理论建设也发展到了盛极一时的状态,突出地 表现于《淮南子》一书。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以 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朝秦朝苛政之后得以休养生息。 历史称之为文景之治。
中国文化概论——
老庄与道家思想
2016年11月13日
主要内容

道家的产生背景及演变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道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道家与儒家的对比

道家学说的现代意义
概论——道家文化精髓
道家的思想体系以“道”为核心,道家学说的 其他部分都是围绕着“道”而逐层展开的。
“道”为所有的道家学者所推崇,“合于道” 是他们追求的最终目标。道家各派对于道的描述存 有一定的差异, 但“道”有几个 基本的特征却是 各派所公认的。
概论——道家文化精髓
三、道效法自然的品格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
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曰:道“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 德”
概论——道家文化精髓
四、道是无形的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 道;名可名,非常名。” 而庄子一方面认为,道“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 ,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 上古而不为先。” 一方面又认为,道“视之不见”、“听之不闻 ”、“搏之不得”,“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 可得而不可见。”
一、道家的产生背景及演变(产生与背景)
1、原始母系社会的遗风。贵柔、守雌、 水德,用温柔、慈爱的方式统治社会, 由女性崇拜、生殖崇拜演化到对生命的 重视和对生命起源的探求。 2、对宇宙时空的形而上思考。陆九渊 “天地四方曰宇,往古今来曰宙”,那 么,宇宙空间的中心是什么?宇宙时间 的起点又是什么?老子说是“道”。

中国文化概论——老庄与道家思想共56页文档

中国文化概论——老庄与道家思想共56页文档
中国文化概论——老庄与道家 思想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谢谢

第三讲老庄与道家文化

第三讲老庄与道家文化

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 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 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 争,故无尤。
9.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 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 头送白骨,令宵红绢帐底卧鸳鸯——
匠石觉而诊其梦。弟子曰:“趣取无用, 则为社何邪?”曰:“密!若无言!彼亦直 寄焉,以为不知己者诟厉也。不为社者,且 几有翦乎!且也,彼其所保,与众异,以义 誉之,不亦远乎!”
……
匠石归,栎社见梦曰:“女将恶乎比予哉? 若将比予于文木邪?夫柤、梨、橘、柚、果、 蓏之属,实熟则剥,剥则辱,大枝折,小枝 泄。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故不终其天年而 中道夭,自掊击于世俗者也。物莫不若是。 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 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 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 而几死之散人,又恶知散木!”
《庄子》的思想
《庄子》是道家思想的第二阶段。庄子继承了 老子关于“道”的思想,但庄子的“道”多游走在 人的精神层面,强调“道”的独立、无所依恃和精 神的逍遥。
庄子认为,人与物的区别,在于人有“成心”,
去掉这个“成心”,以物观物,物与我无所区别,
是与非没有什么不同(《齐物论》)。去掉“成
心”,人就处在一种“忘我”、“坐忘”的状态
《道德经》(节选)
1.道可道,非常“道”。名 可名,非常“名”。“无” 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 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 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 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庄与道家思想

老庄与道家思想
老 庄 与 道 家 思 想
一、老子生平简介
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姓 李名耳,字聃(dān) 。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 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所以老子又被 古人称为“太上老君”。东汉末期,道家 思想发展成道教,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 唐代,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
2、人生观——主张养生,做到无过无不及,注重于善 与恶之间,使自己的精力和身体不受损害。——为人 处世,不把名利放在眼里,无所作为且做到不留痕迹, 让人挑剔不出毛病来。与世无争,不用技巧,不用权
谋。“山中直树被人砍,人出头地受攻击”,“驼背
人,不服役,不征赋,得施舍”
LOGO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 尽年。 《庄子· 养生主》
LOGO
五、庄子生平简介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 -公元
前286年):名周,字子休。
道教祖师,号南华真人,为
道教四大真人之一。道家学
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战国
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文学
家。

七、《庄子》
《庄子》,又名为《南华真经》。计五十二篇,今存《庄子
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名篇主要有 哲学的文学”。《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
《齐物论》、《逍遥游》和《大宗师》。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
它和《周易》、《老子》并称为“三玄”。
LOGO
六、《庄子》的主要思想
1、自由观——逍遥游。就是绝对自由,这种绝对自由 是庄周幻想出来的,是不依赖外界任何事物的绝对自 由。不仅如此,还必须摆脱自己身心的牵制,做到无

老庄思想——精选推荐

老庄思想——精选推荐

老庄编辑[lǎo zhuāng]老庄,是老子和庄子的并称(类似孔孟),借而代指道家学说。

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应天道”、“逍遥齐物”等思想。

老子著有《道德经》(别名《老子》、《老子五千言》),庄子著有《庄子》(别名《南华经》);其核心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庄子实际上是继承发展并且阐释老子的思想,带有自己个性的一种解读,看法精炼独到、卓尔不群,故而与老子并称,一并成为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

中文名老庄国籍中国出生地楚国、宋国代表作品《道德经》《庄子》并称老子与庄子生活态度与世无争目录1老庄▪老子▪庄子▪道家2名言3老庄思想简论4阅读建议5发展1老庄编辑老子与庄子的并称。

有时作为一种生活态度的代名词,通常借指与世无争,淡泊名利的人生观价值观。

实际上,老庄是一种哲学,而非态度(当然,由之衍生出来世界观在一定程度上的确会影响或指导人们的生活)。

如果深入了解老庄哲学后,就不难理解为何孔子拜谒老子后会怅然曰:“夫子真乃神龙也!”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

汉族,楚国苦县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故里鹿邑县亦因老子先后由苦县更名为真源县、卫真县、鹿邑县,并在鹿邑县境内留下许多与老子息息相关的珍贵文物。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

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庄子庄子,名周,字子休,号南华真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汉族,宋国蒙人,[1]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庄子祖上系出楚国公族,先人避夷宗之罪迁至宋国蒙地。

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

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

国学与我们的时代之四道家思想与老庄的智慧课件

国学与我们的时代之四道家思想与老庄的智慧课件

道家思想在未来发展的展望
未来,道家思想将在许多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 在环境保护方面,道家思想的顺应自然、尊重规律的 理念将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重要的思路和方法;在科 技发展方面,道家思想的创新思维和开放包容的精神 将为科技创新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持。同时,随着道 家思想研究的深入和拓展,未来将有更多的学者、专 家致力于道家思想的研究和传播,推动其不断发展和 完善。
THANKS
感谢观看
国学与我们的时代之 四道家思想与老庄的 智慧课件
• 道家思想概述
• 道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 道家思想的未来发展
目录
PART 01
道家思想概述
道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道家思想起源于先秦时期,以老子和 庄子的思想为代表,强调道法自然、 无为而治等理念。
老子思想强调“道”的观念,认为“ 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规律,主张 “无为而治”,即顺应自然而不强加 人为。
道家思想的未来发展
道家思想在全球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全球文化交流中的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 色。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开始关注和了解中国文化, 道家思想也因此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同。
道家思想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价值
道家思想强调自然、和谐、无为而治等理念,这些理念具有普世价值,因此在跨 文化交流中能够引起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共鸣。通过道家思想的传播,可以促进不 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推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共同发展。
柔性和适应性
道家思想强调柔性和适应性,这在企业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时尤为 重要。企业应灵活应对变化,调整战略和组织结构,以适应市场需求。
道家思想在个人生活中的实践

老庄与道家思想

老庄与道家思想

老庄与道家思想道家与老庄老子和庄子,是上古时期道家文化的两个奠基人,可以说是道家学问上的源头人物。

有了这两个人,道家学问才能真正立起来,所以后来都把老庄合称。

老就是老子,他的著名经典是《道德经》,庄是庄子,代表作就是《庄子》这本书,后来道教也称为《南华经》。

这两位人物的经历都很传奇,甚至很神奇,我今天主要是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老庄这两个人物,以及他们所代表的道家学派的主要观点。

先来说说老子这个人。

关于老子,我个人最早是从中学课本里得知的,老子是春秋时期与孔子同时代的思想家、哲学家。

当然,中学时代的历史教科书比较枯燥,学习起来也没有多少印象。

真正对老子、对道家有印象,都是因为高中时看了一篇小说,鲁迅先生有一篇小说叫做《出关》,收在小说集《故事新编》里面。

个人认为,鲁迅先生的《故事新编》是一本非常优秀的小说集,其文学价值不在其代表作《呐喊》《彷徨》之下。

只不过一直以来,很多文学评论家、理论家们都以所谓的“现实主义加浪漫主义”这一套东西来评论文学,结果都忽视了《故事新编》。

很多人谈到鲁迅的时候,要么开口就是《呐喊》《彷徨》,要么就是鲁迅杂文多么了不起,但都没有谈到这部相当优秀的小说集。

《故事新编》这部小说集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相当经典的小说,写得也非常有趣、非常精彩。

《故事新编》中的第一篇就是《出关》,写的是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的故事。

当时,老子是周朝的守藏室之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的馆长。

老子在图书馆干了很多年后,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周朝也很衰弱了,周天子的号令也没人听了。

最重要的是,他觉得天下将乱,自己不想在乱世中生活,想找个地方隐居。

于是老子就离休,辞职不干了。

辞职之前,老子的弟子也问过他说:“老师啊,您经常教导我们说,柔弱胜刚强,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现在的经验也是这样的,刚强的人,力气大的、勇猛的人肯定可以战胜小个子、没有力气的人。

怎么会柔弱胜刚强呢?老子就对学生说:“你说,是牙齿刚强,还是舌头刚强呢?”学生说:“当然是牙齿啊!”老子就把嘴张开给他看。

道家老庄思想

道家老庄思想
人旋转则头昏眼黑,所以“玄”有黑色 的意思。一般说来,从字的原形解释字 义,是有效的办法。可惜钻头与宇宙本 原没有关系,我们不能想象宇宙是钻出 来的。
所以,中国学者们对“玄”范畴, 一直没有一个妥当的解释。
1955年,湖 北、四川之 间的屈家岭, 出土了一批 新石器时期 的陶土纺轮, 纺轮上用红 色颜料画有 十几种图案。
无是从“天”字变来的,因为古代中 国人相信,天的西北是空的,太阳走到那 里就掉下去;所以把“天”字的西北角弯 曲一下,表示这儿的空,正是所要表明的 那种绝对的无。
也有人说,无字从“元”字来。“元” 是开始的意思,把元字的一笔向上伸一伸, 表示在开始以前,就成了“无”。
这三个无字,内涵很不一样。有的哲 学家所说的无,是第二个意思,譬如《老 子》;有的哲学所说的无,是第三个意思, 譬如《易经》。中国学者在三十年前曾经 为老子哲学争论不休,很大一个原因就是 大家并不知道无字还有三种意义。
• 庄子(约公元前369-约公元前286),战 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民权县人,又 说安徽蒙城)人。名周,字子休(史记中 司马迁并未提起庄子的字),与梁惠王、 齐宣王、孟子、惠施等大体同时期,死时 享年84岁。祖上系出楚国贵族。庄子生平 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几乎一生退隐。因崇 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庄子与道 家始祖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 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
这里就认识到了对立同一性的所有形 态,但并不明了,颇为费解;而方以智的 《东西均》则将这三种形态明确为三句话: “冬自冬,夏自夏;冬而夏,夏而冬;冬 即夏,夏即冬”。
《老子》在说“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 随”(第二章)时,便看到了对立两端之 间彼此不可分离,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中国文化概论5-2 道家文化——庄子

中国文化概论5-2 道家文化——庄子
从“道”的观点看,事物的大小,长短的差别是不 存在的,一切都取决于观察者的角度,此即是所谓“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
1、一生死
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俟我以老,息 我以死”。
形、生、老、死,乃是形躯的成毁过程, 而“真我”则不系于形躯,不执着于生死。
“古之真人,不知悦生,不知恶死。”故能 浑化生死。
有我的知、欲,会让人失去浑然的天真。
“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 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 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 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 (天地) “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轧也; 知也者,争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尽 行也。”(人间世)
庄子的理想人格:
三、相对主义的认识论 ——齐万物、泯是非、一生死
(一)事物及其存在的相对性
梁丽可以冲城,而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 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狌,言 殊技也。鸱鸺夜撮蚤,察豪末,昼出瞋目而不 见丘山,言殊性也。(秋水)
一切事物,其功能、属性,都是在相对的 状况下才出现、才获得的,也都会随着相对的 状况的变化而变化。这就是事物及其存相对性
吾尝试问乎女,民湿寝则腰疾偏死,鳅然乎 哉?木处则惴栗恂惧,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 处?民食刍豢,糜鹿食荐,[虫即]蛆甘带,鸱 鸦耆鼠,四者孰知正味?……毛嫱丽姬,人之 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糜鹿见之 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齐物论) 朝三暮四
不同的认知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 ,或同一认知主体由于主观原因引发认识的相 对性、不确定性。
(一)追求精神自由 无已 无待 无知 无欲 无功 无名
庄子认为,形成人生苦恼和不自由的根本 在于“有待”和“有己”。 “有待”,就是指人的某种愿望和要求的 实现,需要具备一定的主客观条件。这些条 件往往成为对人们自由的束缚。 “有己”,是指执着自我意识,即意识到 自身和环境的对立和差异。有己的意识使人 去区分是非、善恶、计较得失、苦乐,从而 引起种种苦闷。

老庄与道家思想课件

老庄与道家思想课件
总结词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 表人物,一生淡泊名利,隐居山林。
详细描述
庄子出生于贵族之家,但因家道中落, 故而选择隐居。他一生著作颇丰,包 括《庄子》一书,该书成为道家学派 的经典之一。
庄子的哲学思想
总结词
庄子的哲学思想以“道”为核心,强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详细描述
庄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万物最终归结于“道”。 他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反对过度的人为干预,认为人 类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以达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
庄子的文学成就
总结词
庄子的文学成就体现在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哲学思想上。
详细描述
庄子的文学风格独特,语言优美,富有诗意。他的作品不仅传达了深刻的哲学 思想,同时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他的作品对后世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04
道家思想的应用与实践
道家思想在管理中的应用
顺应自然
道家思想强调顺应自然,反对过 度干预,认为管理者应该遵循自 然规律,让员工自由发挥,而不
道家思想在汉代以后逐渐与儒家思想相互融合,形成了“儒道互补”的传统文化格局。
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
“道”
道家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规律,是 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最高法则。
“无为而治”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干预自然,让事 物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
“柔弱胜刚强”
道家认为柔弱的事物具有生命力,能够战胜刚 强的对手。
灵感与直觉
道家思想认为艺术创作需 要灵感和直觉,强调创作 者应该保持内心的平静和 自由,以激发创作灵感。
05
道家思想的现代价值与意义
道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பைடு நூலகம்
倡导自然与人的和谐

第四讲老庄与道家思想PPT课件

第四讲老庄与道家思想PPT课件
“天”包含着“地”,“人”和与人相对应的 “天地”是统一的一体。
“天人合一”思想演化的过程
1、《易传·文言》提出了著名的“与天地合其 德” 的精湛的天人合一思想。
2、道家思想的天人合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 与 我为一”。
3、儒学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 “天人相 副”“天人感应”的神学理论。
4、北宋的张载在中国文化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了“天人 合一”的命题。
(2)得意忘言:
①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 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忘言。
——庄子
②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
——陶渊明
赠言: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 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 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而笑之。不 笑,不足以为道。
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熟知 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五十七章)
• 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存在对立的双方,即对立统一。
• 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但老子认为转化是循
环的,不懂得对立转化有条件。
庄子1的、追主求要“观自点然”:、“本真”的存在状态。
2、“齐物论”
“齐万物”、“同是非”、“一死生”
(1)肯定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2)人和自然都遵循统一的规律。 (3)把“天人合一”看作是人所追求的 最高境界,人生的最高理想是天人 协调。
(二)中和之美
中和之美是中国古代美学的基 本形态,古代中国人思考社会人生 问题都以中和之美为最高理想。
中和之美的哲学基础是儒家的 中庸之道。
1、中
“中”者,正也,中正、适度、准确、得当。
五、天人合一与中和之美
天人合一与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 的两大特质,它决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性质。

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

从老庄看道家的基本思想内容摘要:“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用以说明世界的本原、本体、规律或原理。

在中国哲学史上,“道”这一范畴为道家首先提出。

道的原始涵义指道路、坦途,以后逐渐发展为道理,用以表达事物的规律性。

这一变化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春秋后期,老子最先把道看作是宇宙的本原和普遍规律,成为道家的创始人。

以后,在不同的哲学体系中其涵义虽有不同,但基本上成为世界本原、本体、规律或原理的代名词。

其中,以老子的《道德经》、列子的《冲虚经》、庄子的《南华经》可为道家思想的代表之作。

道家思想主旨是自然和谐,道法自然,以无为治国,讲的是出世,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

关键词:矛盾的转变、无为无不为、逍遥游一、宇宙本源、万物之道老子论“道”,首先是世界本原。

在老子以前,人们对生成万物的根源只推论到天,至于天还有没有根源,没有触及到。

到了老子,才开始推求天的根源,并提出“道”。

他认为,天地万物都由道而生。

他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①。

”老子认为,在天地万物产生之前,就存在着一个无形、无象、无声、无名的“道”。

虽然它看不到、听不见、摸不着,但它是一种确确实实的存在。

它是一种规律、一种原理,抑或是一个圆满自足的没有缺陷个体,是物质的本初,是构成宇宙万物不可分的基本粒子,并且“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它无形,无声,独立长存,永不衰竭,循循运行而生生不息,可以为天地之母,万物之始,是宇宙产生和发展的总根源。

老子的“道”是当时思辨哲学的最高成果。

他不仅对世界的本原做出了“道”的最高抽象,而且对“道”的运动规律做出了最高概括。

他认为万事万物向相反的方向转化是“道”的运动规律。

他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时刻变化而非静止的;原因是天地万物都存在两个互相矛盾的对立面以及对立面的互相转化。

《史记》所见“道家”与《庄子》———浅论《史记》所载《庄子》四篇的黄老思想特征

《史记》所见“道家”与《庄子》———浅论《史记》所载《庄子》四篇的黄老思想特征

《史记》所见“道家”与《庄子》———浅论《史记》所载《庄子》四篇的黄老思想特征郑博思【摘要】传统观点认为历史上的道家可以分为“黄老”与“老庄”两个主要派别,“黄老”道家注重倡导君道无为的政治哲学,“老庄”道家主张修身养性的人生哲学。

本文认为《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所载以《渔父》《紸箧》《盗跖》《庚桑楚》为代表的《庄子》诸篇带有鲜明的黄老学理论立场和思想特征,这些篇章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或者应该被纳入先秦黄老学的研究范围内,而对于《史记》所言“道德家”之理解也不应局限为狭义的黄老学,而是既包含“黄老”亦包含《庄子》在内的广义道家。

【关键词】史记;道家;庄子;黄老中图分类号:B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60(2020)02-0137-05作者简介:郑博思,(北京100732)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

传统观点认为,历史上的道家可以大体分为“黄老”与“老庄”两个主要派别。

随着一系列简帛文献的出土和研究的逐步深入,许多学者承认,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所谓“道德家”无疑指代的是产生于战国时代并盛行于汉初的黄老之学,并且这种黄老思想与“老庄”思想在气质上具有较大差距。

一般认为“黄老”是注重倡导君道无为的政治哲学,“老庄”则是主张修身养性的人生哲学①。

本文认为,司马迁所谓“道德家”既包括传统上所承认的产生于战国时代并盛行于汉初的黄老学,也不排除以《庄子》文本为代表的老庄之学。

所谓“老庄”之概念初见于《淮南子》,兴盛于魏晋玄学,是由玄学家崇尚玄谈所导致的概念上的历史性的剥离。

在西汉时代,没有明确的“黄老”与“老庄”道家的分界,二者在思想上的分歧也不甚明显。

一、“道家”概念的提出与疑问“道家”之名不见于先秦典籍,最早给予“道家”命名的是西汉的司马迁,《史记》中有6处言及“道家”:孝文即位,有司议欲定仪礼,孝文好道家之学,以为繁礼饰貌,无益于治,躬化谓何耳,故罢去之。

(《礼书》)道家之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乃是也。

从老庄浅谈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从老庄浅谈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从老庄浅谈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摘要老庄哲学是中国哲学发展史上一支独放异彩的奇葩。

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方人所特有的智慧和文明。

无论是他深邃而隽永的智慧,抑或是他旷达而任真的品性,都启示过各个不同时代的思想家,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向往精神自由的知识分子。

在中国社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庄子哲学与老子哲学一起构架成了古代哲学史上深具影响力的道家哲学,从而对中国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老庄思想道家中国文化绪言佯倘于中国文化的世界,你就不难发现,关于文化的定义,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然而在这片屹立在东海岸上,历经五千年沧桑岁月的文明古国,在经历了战和更替、聚散分合、对峙融汇的不断更新与磨合下,却始终不曾割断璀璨耀眼的辉煌文化。

值得自豪的是,我们的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历时几千年未曾断绝并推陈出新的文明,而成就了这一文明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论文正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文化就曾一度兴盛,以致达到了一种全新的文化思想高潮。

当时的社会正处于一个非常的微妙的过渡阶段,常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动态时局,各国也都千方百计地谋求富国强兵之路,但是正是这种社会的变革促使文化走向民间,进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舆论状态。

他们或游说列国,干谒君主;或课徒讲学,著书立说;或放浪形骸,以批判的形式表达对世俗的关注;又抑或或辅政秉国,以求治世。

不过,在诸子百家的诸多理论中,每一种都能绽放出灿烂夺目的光彩,但其中有两种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最深的,那就是儒家和道家。

儒教主“仁”,道家主“道”与“逍遥”,但两者相对而言,只有道家思想,才能突出经世治世之能用的学风。

道家是古代中国社会思想文化体系中以道为其核心观念,强调天道自然无为、人道顺应天道的一个流派。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道”是道家这一思想文化体系的最高范畴,这当然也为所有的道家学者所推崇。

以道为核心,把合于道作为终极追求目标的道家学派,崇尚老庄黄老之学说,并以“道”作为该学派的思想核心和最高范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道家的产生背景及演变(演变)
④道家与道教 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太上 老君”,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 经过历代的发展,道教正式分为正一、 全真两大教派。 正一派从事符篆斋蘸,驱鬼降妖, 祈福消灾,道士可以结婚,非斋期可 食酒肉。全真派重修持,主张“全神 炼气,出家修真”,道士蓄发留须, 守斋出家,不婚配。两派虽在形式和 要求上有不少区别,但基本主张是完 全一致的,都讲求“修道”、“积 德”、“清静”、“无为”。


《道德经》高居第二。

由此可见,老子及其思想在西方受欢迎的程度。
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庄子)
庄子 [人物档案] 姓 名:庄周,字子林 出 生:约公元前369年 逝 世:公元前286年 祖 籍:宋国蒙邑 主要身份:思想家、文学家 主要功过: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道家思想 主要著作:《庄子》 曾任职务:漆园吏 荣誉称号:逍遥游仙
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老子)
晚年在陈国居住, 后出关赴秦讲学,不 知所踪。老子是“中 国哲学之父”,遗留 下来的著作仅有《五 千文》,即《老子》, 也叫《道德经》。
老子(BC571?—BC471?)
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老子)
老子的思想智慧 1 “道”——宇宙万物的产生和运行规律 (1)“道”是万物的本原。 (2)“道”生万物 (3) 道法自然 2 “道”——万物变化的原因 (1)事物存在着普遍的矛盾性 (2)矛盾对立面会相互转换 (3)弱者道之用 3 为学与为道——认识世界的方式 4 “小国寡民”——社会的理想形态 ;无为政治
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老子)
“《老子》之书,上之可以明道,中之可以治身,推之 可以治人。” ——魏源《老子本义》
“老子者,民主之制之所用也。” ——严复
“不读道德经,不懂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鲁迅 “《老子》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 桶,唾手可得。” ——尼采
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老子)
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庄子)
1、视权贵如腐鼠
《庄子·秋水》载: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鹓鶵,子 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 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 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 国而吓我邪?
一、道家的产生背景及演变(演变)
②黄老道学 黄老之学在汉初发挥了安定社会、恢复经济的明显作 用,在思想领域获得了无可争议的主导地位。与此同时, 其自身的理论建设也发展到了盛极一时的状态,突出地 表现于《淮南子》一书。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以 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朝秦朝苛政之后得以休养生息。
历史称之为文景之治。
一、道家的产生背景及演变(演变)
道家思想与道教的根本区别: 道家思想是一种哲学学派,道家追求的是清静无为,顺应 自然。道教是一种宗教信仰,道教追求的是益寿延年,得 道成仙。
一、道家的产生背景及演变(演变)
④后期道家 六朝之后直至清朝的道家思想,可以称为后期道家。具 体来讲,后期道家是以如下几种方式存在的: 第一、借助于宗教的形式流传。 第二、注解老庄著作的道家章句之学。 第三、道家思想融入儒学。
庄子所著文章,内容丰富,气势磅礴,笔锋犀利,寓 意深刻。后人辑为《庄子》一书,亦称《南华经》。 鲁迅评曰:“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 作,莫能先也” 。 《庄子》中有许多奇特有趣的故事。
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庄子)
◆《庄子》精读八典
1、视权贵如腐鼠 2、宁做自由之龟 3、是贫穷,不是潦倒 4、视钱财如粪土 5、庄周梦蝶 6、知鱼之乐 7、坎井之蛙 8、庖丁解牛
一、道家的产生背景及演变
(一)道家的产生背景 (二)道家的演变
①先秦道家思想; ②黄老道学; ③魏晋玄学; ④后期道家、道家与道教
一、道家的产生背景及演变(产生与背景)
1、原始母系社会的遗风。贵柔、守雌、 水德,用温柔、慈爱的方式统治社会, 由女性崇拜、生殖崇拜演化到对生命的 重视和对生命起源的探求。 2、对宇宙时空的形而上思考。陆九渊
概论——道家文化精髓
二、道为宇宙万物存在的根据 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 之毒之,养之覆之。”又曰:“大道泛兮,其可 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 养万物而不为主。” 这里老子是把“道”作为字 宙万物存在的根据。 庄子也提出了“本根”的概念:“惛然若亡 而存,油然不形而神,万物畜而不知,此之谓本 根”。本根是宇宙的最高根本,万物所以存在的 根据。
概论——道家文化精髓
五、道确实存在 老子说:“道之为物”,“其中有象”,“其 中有物”,“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 庄子也说:“夫道,有情有信”,“自本自根 ,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
概论——道家文化精髓
六、道之辩证法 老子说:“反者,道之动”,且“周行而不殆 。” 庄子也说:“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 始卒若环,是谓天均。” 老子又曰:“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 则新,少则得,多则惑”;“祸兮,福之所倚;福 兮,祸之所伏”;“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 庄子也曰:“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天地四方曰宇,往古今来曰宙”,那
么,宇宙空间的中心是什么?宇宙时间 的起点又是什么?老子说是“道”。
一、道家的产生背景及演变(产生与背景)
3、对重建社会秩序的思考。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秩序大
Hale Waihona Puke 动荡—“礼崩乐坏”,诸子百家纷纷提出自己重建社会秩
序的主张: 儒家主张“礼治”,法家主张“法治”。而道家认为 他们都是用人为的办法重建社会秩序,而这是违背自然规 律的(道德的、法律的),主张恢复被人类破坏的自然秩 序。 即人性回归自然宁静,朴素纯真,无欲不争, “无为而无不为”。
第四,道家思想渗透于古代知识分子社会文化心理
的深层结构,成为他们的人生指导和不竭的智慧源泉。
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老子)
老子 [人物档案] 姓 名:李耳(老聃),字伯阳 出 生:约公元前571年 逝 世:约公元前471年 祖 籍: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 主要身份: 哲学家、思想家 主要功过:创立道家学说 主要著作:《道德经》 曾任职务:守藏室吏 荣誉称号:道家鼻祖
仰危机。
魏晋时期玄学曾盛极一时,是道家思想鼎盛的历史 时期。
一、道家的产生背景及演变(演变)
③魏晋玄学
贵无 派
• 代表人物: 何晏、王弼
自然 派
崇有 派
• 代表人物: 嵇康、阮籍
• 代表人物: 郭象
一、道家的产生背景及演变(演变)
④道家与道教 道家思想是一种哲学学派,道教是 一种宗教信仰。道家由老子在春秋未年 创立,而道教则形成于东汉未年。 道家仅仅是一种思想文化流派,而
道教是一个宗教团体,它不仅具有意识
形态的功能,即具有思想信仰,同时有 严密的组织与宗教活动。
一、道家的产生背景及演变(演变)
④道家与道教 道教的起源,是在东汉时期,大约 在公元126—144年,由张道陵所创造 (五斗米道,后名为天师道派)。 道教在其创始的时候是把老庄黄 老之学、神仙合起来,形成一种特定 的宗教形态,教以老子《道德经》和 道教自己的《太平经》作为必修经书。 在老子的哲学基础上,以灵魂学、神 学、养生学、五行学、阴阳鬼魂学、 方仙术为主。 道教的基本观点是神仙观念,得 道成仙是道教的理想。
一、道家的产生背景及演变(演变)
①先秦道家思想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黄金时代, 老子开创的道家学派在这一时期也发生了重大的分化,开 辟了不同的发展路向。庄子哲学的出现,就是其中最重要 的分化之一。
以庄子为代表的具有隐逸倾向的一批道家学者远离了
寻求政治体制改革和富国强兵之道的社会主潮,把道家引 向了对现实和传统的批判以及探索人的心灵自由和精神超 越的方向。
道德经的国际影响

老子的《道德经》传到欧洲大约是16世纪的事情,西方人把《道 德经》翻译成了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等文字,西文译本总
数近500种,涉及17种欧洲文字。 从1870年第一个德译本算起,《道德经》的德文译本多达82种, 研究老子思想的专著也高达700多种。 几百年来,在世界文化名著发行量上,《圣经》排第一,
一、道家的产生背景及演变(演变)
③魏晋玄学 魏晋时期是继春秋战国之后又一个思想界比较活跃 的时期。这一时期崇尚道家的哲学思潮主导了思想界, 称为魏晋玄学,亦称为魏晋新道家。
一、道家的产生背景及演变(演变)
③魏晋玄学 魏晋玄学是曹魏正始年间由何晏、王弼所开创,其 玄学之名即来自《老子》的“玄之又玄”。玄学所讨论 的核心问题是自然与名教的关系问题,试图用道家理论 来重建名教的理论基础,解决社会危机和知识分子的信
概论——道家文化精髓
一、道为万物之源 道家作为一个思想文化流派,其核心范畴 就是一个“道”字。“道”为万物之宗,是宇宙 的本体,是万物产生和发展的总根源。 老子研究了天地万物的起源问题,提出“道 ”为世界最初根源的学说,他曰:“道生一,一 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 气以为和。 ” 这是老子设定的道产生万物的秩序。道为万 物之源,而自身却不再有源。
中国文化概论——
老庄与道家思想
2016年11月13日
主要内容

二 三 道家的产生背景及演变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道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道家与儒家的对比 道家学说的现代意义


概论——道家文化精髓
道家的思想体系以“道”为核心,道家学说的 其他部分都是围绕着“道”而逐层展开的。 “道”为所有的道家学者所推崇,“合于道” 是他们追求的最终目标。道家各派对于道的描述存 有一定的差异, 但“道”有几个 基本的特征却是 各派所公认的。
概论——道家文化精髓
三、道效法自然的品格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 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曰:道“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 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