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老庄与道家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庄子)
2、宁做自由之龟
《庄子·秋水》载: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 “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 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 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道教是一个宗教团体,它不仅具有意识
形态的功能,即具有思想信仰,同时有 严密的组织与宗教活动。
一、道家的产生背景及演变(演变)
④道家与道教 道教的起源,是在东汉时期,大约 在公元126—144年,由张道陵所创造 (五斗米道,后名为天师道派)。 道教在其创始的时候是把老庄黄 老之学、神仙合起来,形成一种特定 的宗教形态,教以老子《道德经》和 道教自己的《太平经》作为必修经书。 在老子的哲学基础上,以灵魂学、神 学、养生学、五行学、阴阳鬼魂学、 方仙术为主。 道教的基本观点是神仙观念,得 道成仙是道教的理想。
一、道家的产生背景及演变(演变)
①先秦道家思想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黄金时代, 老子开创的道家学派在这一时期也发生了重大的分化,开 辟了不同的发展路向。庄子哲学的出现,就是其中最重要 的分化之一。
以庄子为代表的具有隐逸倾向的一批道家学者远离了
寻求政治体制改革和富国强兵之道的社会主潮,把道家引 向了对现实和传统的批判以及探索人的心灵自由和精神超 越的方向。
庄子所著文章,内容丰富,气势磅礴,笔锋犀利,寓 意深刻。后人辑为《庄子》一书,亦称《南华经》。 鲁迅评曰:“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 作,莫能先也” 。 《庄子》中有许多奇特有趣的故事。
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庄子)
◆《庄子》精读八典
1、视权贵如腐鼠 2、宁做自由之龟 3、是贫穷,不是潦倒 4、视钱财如粪土 5、庄周梦蝶 6、知鱼之乐 7、坎井之蛙 8、庖丁解牛
概论——道家文化精髓
一、道为万物之源 道家作为一个思想文化流派,其核心范畴 就是一个“道”字。“道”为万物之宗,是宇宙 的本体,是万物产生和发展的总根源。 老子研究了天地万物的起源问题,提出“道 ”为世界最初根源的学说,他曰:“道生一,一 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 气以为和。 ” 这是老子设定的道产生万物的秩序。道为万 物之源,而自身却不再有源。
仰危机。
魏晋时期玄学曾盛极一时,是道家思想鼎盛的历史 时期。
一、道家的产生背景及演变(演变)
③魏晋玄学
贵无 派
• 代表人物: 何晏、王弼
自然 派
崇有 派
• 代表人物: 嵇康、阮籍
• 代表人物: 郭象
一、道家的产生背景及演变(演变)
④道家与道教 道家思想是一种哲学学派,道教是 一种宗教信仰。道家由老子在春秋未年 创立,而道教则形成于东汉未年。 道家仅仅是一种思想文化流派,而
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老子)
晚年在陈国居住, 后出关赴秦讲学,不 知所踪。老子是“中 国哲学之父”,遗留 下来的著作仅有《五 千文》,即《老子》, 也叫《道德经》。
老子(BC571?—BC471?)
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老子)
老子的思想智慧 1 “道”——宇宙万物的产生和运行规律 (1)“道”是万物的本原。 (2)“道”生万物 (3) 道法自然 2 “道”——万物变化的原因 (1)事物存在着普遍的矛盾性 (2)矛盾对立面会相互转换 (3)弱者道之用 3 为学与为道——认识世界的方式 4 “小国寡民”——社会的理想形态 ;无为政治
第四,道家思想渗透于古代知识分子社会文化心理
的深层结构,成为他们的人生指导和不竭的智慧源泉。
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老子)
老子 [人物档案] 姓 名:李耳(老聃),字伯阳 出 生:约公元前571年 逝 世:约公元前471年 祖 籍: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 主要身份: 哲学家、思想家 主要功过:创立道家学说 主要著作:《道德经》 曾任职务:守藏室吏 荣誉称号:道家鼻祖
一、道家的产生背景及演变
(一)道家的产生背景 (二)道家的演变
①先秦道家思想; ②黄老道学; ③魏晋玄学; ④后期道家、道家与道教ຫໍສະໝຸດ Baidu
一、道家的产生背景及演变(产生与背景)
1、原始母系社会的遗风。贵柔、守雌、 水德,用温柔、慈爱的方式统治社会, 由女性崇拜、生殖崇拜演化到对生命的 重视和对生命起源的探求。 2、对宇宙时空的形而上思考。陆九渊
中国文化概论——
老庄与道家思想
2016年11月13日
主要内容

二 三 道家的产生背景及演变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道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道家与儒家的对比 道家学说的现代意义


概论——道家文化精髓
道家的思想体系以“道”为核心,道家学说的 其他部分都是围绕着“道”而逐层展开的。 “道”为所有的道家学者所推崇,“合于道” 是他们追求的最终目标。道家各派对于道的描述存 有一定的差异, 但“道”有几个 基本的特征却是 各派所公认的。
概论——道家文化精髓
三、道效法自然的品格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 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曰:道“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 德”
概论——道家文化精髓
四、道是无形的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 道;名可名,非常名。” 而庄子一方面认为,道“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 ,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 上古而不为先。” 一方面又认为,道“视之不见”、“听之不闻 ”、“搏之不得”,“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 可得而不可见。”
一、道家的产生背景及演变(演变)
道家思想与道教的根本区别: 道家思想是一种哲学学派,道家追求的是清静无为,顺应 自然。道教是一种宗教信仰,道教追求的是益寿延年,得 道成仙。
一、道家的产生背景及演变(演变)
④后期道家 六朝之后直至清朝的道家思想,可以称为后期道家。具 体来讲,后期道家是以如下几种方式存在的: 第一、借助于宗教的形式流传。 第二、注解老庄著作的道家章句之学。 第三、道家思想融入儒学。
一、道家的产生背景及演变(演变)
③魏晋玄学 魏晋时期是继春秋战国之后又一个思想界比较活跃 的时期。这一时期崇尚道家的哲学思潮主导了思想界, 称为魏晋玄学,亦称为魏晋新道家。
一、道家的产生背景及演变(演变)
③魏晋玄学 魏晋玄学是曹魏正始年间由何晏、王弼所开创,其 玄学之名即来自《老子》的“玄之又玄”。玄学所讨论 的核心问题是自然与名教的关系问题,试图用道家理论 来重建名教的理论基础,解决社会危机和知识分子的信
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老子)
“《老子》之书,上之可以明道,中之可以治身,推之 可以治人。” ——魏源《老子本义》
“老子者,民主之制之所用也。” ——严复
“不读道德经,不懂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鲁迅 “《老子》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 桶,唾手可得。” ——尼采
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老子)
一、道家的产生背景及演变(演变)
④道家与道教 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太上 老君”,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 经过历代的发展,道教正式分为正一、 全真两大教派。 正一派从事符篆斋蘸,驱鬼降妖, 祈福消灾,道士可以结婚,非斋期可 食酒肉。全真派重修持,主张“全神 炼气,出家修真”,道士蓄发留须, 守斋出家,不婚配。两派虽在形式和 要求上有不少区别,但基本主张是完 全一致的,都讲求“修道”、“积 德”、“清静”、“无为”。
一、道家的产生背景及演变(演变)
②黄老道学 黄老之学在汉初发挥了安定社会、恢复经济的明显作 用,在思想领域获得了无可争议的主导地位。与此同时, 其自身的理论建设也发展到了盛极一时的状态,突出地 表现于《淮南子》一书。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以 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朝秦朝苛政之后得以休养生息。
历史称之为文景之治。
一、道家的产生背景及演变(演变)
②黄老道学
黄老之学是道家学派在战国时期出现的一个分支,它
肇始黄帝,本宗老子,以热衷于探讨治国之道的鲜明特色 而有别于约略同时出现的以庄子为代表的另一个道家分 支。“黄老”之称不见于先秦典籍,而首见于《史记》。
一、道家的产生背景及演变(演变)
②黄老道学 黄老之学改变了早期道家疏离 政治的一贯态度,转而积极地接近 政治权力,黄老之学的学术特征是 道法结合、以道论法、兼采百家。
道德经的国际影响

老子的《道德经》传到欧洲大约是16世纪的事情,西方人把《道 德经》翻译成了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等文字,西文译本总
数近500种,涉及17种欧洲文字。 从1870年第一个德译本算起,《道德经》的德文译本多达82种, 研究老子思想的专著也高达700多种。 几百年来,在世界文化名著发行量上,《圣经》排第一,
“天地四方曰宇,往古今来曰宙”,那
么,宇宙空间的中心是什么?宇宙时间 的起点又是什么?老子说是“道”。
一、道家的产生背景及演变(产生与背景)
3、对重建社会秩序的思考。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秩序大
动荡—“礼崩乐坏”,诸子百家纷纷提出自己重建社会秩
序的主张: 儒家主张“礼治”,法家主张“法治”。而道家认为 他们都是用人为的办法重建社会秩序,而这是违背自然规 律的(道德的、法律的),主张恢复被人类破坏的自然秩 序。 即人性回归自然宁静,朴素纯真,无欲不争, “无为而无不为”。
概论——道家文化精髓
五、道确实存在 老子说:“道之为物”,“其中有象”,“其 中有物”,“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 庄子也说:“夫道,有情有信”,“自本自根 ,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
概论——道家文化精髓
六、道之辩证法 老子说:“反者,道之动”,且“周行而不殆 。” 庄子也说:“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 始卒若环,是谓天均。” 老子又曰:“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 则新,少则得,多则惑”;“祸兮,福之所倚;福 兮,祸之所伏”;“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 庄子也曰:“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庄子)
1、视权贵如腐鼠
《庄子·秋水》载: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鹓鶵,子 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 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 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 国而吓我邪?
一、道家的产生背景及演变(产生与背景)
4、对个体价值尤其是对个体生命价值的思考。道家一般 不看重人的外在社会价值,(如儒家、法家看重的道德品 格、功业成就、政治权力等),而是人的生命价值、人的 个性、独立性、不受任何外在束缚的自由境界。 老子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身重于物”,表现出对 个体生命的有限的忧患和“贵生”思想。 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逐无涯, 殆矣”,故庄子主张“齐物我”“齐生死”,“无己,无 功,无名”,从容进退,宠辱不惊,在有限的人生中,体 会无限的自由。(重视生命、发现与尊重个性、追求真情 实感、追求“神韵”境界)
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庄子)
庄子的思想智慧
1 庄子对“道”说的发展——天道自然无为
2 生命有穷,知识无穷 (1)追求知识是没必要的 (2)区分不同是不可能的 (3)没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3 至德之世,理想之国——“归真返朴”
4 安之若命,顺其自然——“与道为一”的 逍遥境界。
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庄子)


《道德经》高居第二。

由此可见,老子及其思想在西方受欢迎的程度。
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庄子)
庄子 [人物档案] 姓 名:庄周,字子林 出 生:约公元前369年 逝 世:公元前286年 祖 籍:宋国蒙邑 主要身份:思想家、文学家 主要功过: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道家思想 主要著作:《庄子》 曾任职务:漆园吏 荣誉称号:逍遥游仙
概论——道家文化精髓
二、道为宇宙万物存在的根据 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 之毒之,养之覆之。”又曰:“大道泛兮,其可 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 养万物而不为主。” 这里老子是把“道”作为字 宙万物存在的根据。 庄子也提出了“本根”的概念:“惛然若亡 而存,油然不形而神,万物畜而不知,此之谓本 根”。本根是宇宙的最高根本,万物所以存在的 根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