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构成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美术类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素描基础》《色彩基础》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构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72学时,4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美术类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学生构成设计与应用能力的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和视觉传达设计人员、室内装饰设计师、家用纺织品设计师(助理)等工作的岗位需求,围绕构成原理及运用等关键能力,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构成原理、构成要素、构成形式、构成综合运用”为主线,设置模块和教学单元,并将相应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地融入,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确定学习内容的顺序。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构成的基本规律和法则,能进行构成创作与创新,养成规范的操作习惯,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

1.了解构成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史,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构成形式及形式美法则,能将构成创新运用于实践。

2.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要素,以及对比与调和的方法,能通过色彩搭配表达情感并运用于实践。

3.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半立体构成的方式,能选择合适的材料创造性地构建空间造型。

4.具备创新、审美、安全、环保的理念,具有市场分析、成本控制和版权意识。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定位《三大构成》这门课程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部分内容,是艺术设计专业群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平面和立体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布局、色彩运用等基本知识和方法,应具备平面、色彩、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将来从事相应岗位的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和技能基础。

(二)先修后续课程《三大构成》的先修课程为《设计概论》,该课程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空间想象和设计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动画速写》、《Photoshop》、《原画设计》、《分镜头设计》等课程。

该课程的学习可为这些课程中的排版、色彩搭配、空间及立体形态创造等内容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根据本课程的定位和后续课程的学习要求,本课程需要向学生讲授平面和立体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布局、色彩运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并通过技能培养并重的方法(例如案例实训、教师示范、学生实践),培养学生平面、色彩、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为提高教学效果,把课程分为3个模块,并制定每模块应培养的能力(见表2-1)和评价方法。

围绕三个模块中学生应达到的能力,制定实践教学环节,每一个模块都包含几项具有内在联系的设计课题,每一项设计课题融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职业态度等内容为一体,形成各自相对完整的系统。

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依据学生对每一项设计课题的完成情况。

三、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使学生了解美的形式法则,色彩的搭配关系,空间及立体形态的构成方法,能够根据设计课题要求进行创新设计。

具体目标如下:(一)能力目标1.能按照设计课题的要求,对设计课题进行从二维平面形象到三维空间形态的全面创新设计;2.能对设计项目进行版式设计,并进行符合设计主题的色彩设计;3.具备完成具体设计项目的信息交流和沟通能力。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4.3教学考核评价建议 本课程是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教学活动,鉴于实践过程的重要性,考核以实行随堂考核,平时实践表现、课堂训 练为主,基于过程的期末考试为辅的形式。每阶段的一组作业作为平时成绩,最终的实践项目作业作为期末考试。 具体
比例如下:学期成绩为平时实训作业成绩(60%)加期末考试成绩(40%)o
最终教学成果一展示的形式在展厅展出,在组织学生互评的基础上由教研室组织3—5名教师和校外行业专家组 成考核小组进行集体评分。
评分标准:
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逐步完善建设课程慕课及网络教学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2)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阅和学习各种优秀作品。
(3)开放教学场所,如摄影棚、机房等实训场所方便学生拍摄学习。
.3设计思路
本课程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教学活动,使学生正确理解、认识形式美的构成原理,掌握构成的基本规律和法 则和新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形与色构成调和能力、判断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
.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本课程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教学活动,使学生正确理解、认识形式美的构成原理,掌握构成的基本规律和法 则和新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形与色构成调和能力、判断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掌握平面构成、色 彩构成、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形与色的体系,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及表现方法,并通过完成构成作业,创新 构成形式。引导学生将新媒体艺术、当代艺术的观念、方法运用到摄影摄像的实践中,提高审美、创新及动手能力 ,启迪创意设计灵感,为创作完成构思和表现提供有效的观察、表现手段。
评是促进学生练习的主要形式。
(2)课程评分体系,除了专业教师和校外行业专家参与外,加入学生互评。
作业的最终以教学成果展示的形式在展厅或校外展出,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和校外交流。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

一.什么是课程标准?由哪几部分构成?谈谈你对课程标准的看法?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本次课程改革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

各部分——前言: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标准设计思路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标准:学习领域目标及行为目标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术语解释、案例对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认识教学课程标准一系列适应时代发展的理念,在目标体系、内容结构、教学方式与评价方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

对这些变化如何理解与认识,并且如何将新的理念与目标付诸实践,是关系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重要一环。

1、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情感。

《大纲》注重知识传授,看重的是“基础与基本技能”和“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严密性、逻辑性,”而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的是“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可见,新课程标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让学生把数学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数学奇境的探索和渴望。

2、更加密切联系实际。

所谓“学以致用”,数学来源于生活,必然应当服务于生活。

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会使数学脱离生活,变得枯燥乏味,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

新课程标准中对这一方面也做了强调,例如:倡导引进大量的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学习符合时代特点的数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如:计算器、计算机的引入。

从一年级的教学目标来看,新课程标准增加了估算能力的训练,比如出示一些草莓,让学生猜大约有多少?再实际数一数,这样的估算练习让学生体验了数学是可以用到生活中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积累经验,形成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介绍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介绍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构成基础课程代码:350004适用专业: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学时:64学分:4开课学期:第一学期第一部分前言本课程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培养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学生的构成、色彩认知、审美、色彩语言驾驭等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和能力。

使学生掌握平面设计的构成和色彩原理,并能独立进行多媒体设计,在就业时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

通过具体的构成方法,使学生掌握形式美的法则并熟悉各种构成方法;通过综合实训让学生认知色彩感情,具备驾驭色彩的能力和提高审美能力;通过分组实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表达能力;通过项目制作培养工作责任心。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以构成训练为向导,以典型构成方法为基点,综合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一体的思路设计。

通过完成各种学习情境的学习,学生不但能够掌握平面构成的方法与色彩的专业知识和审美能力,还能够全面培养其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道德与规范等综合素质,使学生通过学习的过程掌握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各项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

1、学习目标本课程以学生能够完成平面设计构图和运用色彩语言表达设计意念的能力为学习目标,使学生具备平面构成及色彩常识和色彩心理及色彩构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方法能力,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2、专业能力(1)掌握平面构成的形式美原理;(2)掌握平面构成的方法;(3)熟练掌握重复、渐变、特异、发射、肌理、密集、空间等构成;(4)掌握色彩的基本常识;(5)熟练掌握色彩与心理;(6)熟练掌握各种色彩对比与调和的构成方法;(7)能熟练完成同类色、互补色、对比色对比,面积、冷暖对比,及以上色彩的调和;(8)熟练驾驭色彩能力。

3、方法能力(1)能独立进行构成基本形象的设计能力;(2)能独立进行构成的骨骼、构成方法的能力;(3)具备色彩基本常识能力;(4)具备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构成能力;(5)具备较高的审美能力;(6)具备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三大构成》是指课程标准中要求的三项基本构成,包括知识、
能力和品德。

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这三个方面应该得到平衡
的关注,互相促进和完善。

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知识和相关学习技能。

通过系统化的
课程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和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全面掌握学科
的基本知识,并逐步拓宽温习深入。

知识的掌握又会促进学生更高层
次的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

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培养的学科思维方法、分析能力和
综合能力。

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如课程实践、讲座和实验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同时,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为学生日后
面对复杂的现实问题提供有力支持。

品德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学校应该让学生明确
人生目标和自己的社会责任,注重学生的心灵教育和价值观培养。


校应该加强道德与法制教育,重视学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扶贫济困、环保保护等社会义务,提高
学生有志者事竟成的理念。

总之,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学校在教育和培养学生时应该注重
知识、能力和品德三大构成的平衡发展。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
接受教育,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三大构成》适用专业:建筑装饰专业、工艺美术专业、美术设计专业1、前言1.1课程标准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对于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学习掌握平面应用、立体应用及色彩应用,并通过基础训练,开发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最终应用于设计实践中。

1.2设计思路本课程理念设计遵循任务驱动、工学交替、理实一体教学过程设计原理,紧扣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内容,进行教学载体设计,编写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制订课程评价标准;建设学岗相通,学做一体课程。

本课程的相关工作任务是以建筑装饰、美术设计、工艺美术、内容与过程作为主线进行划分和设计,以重点教学项目,按项目划分等逐步递进的工作任务来组织教学,有利于学生循环渐进地认识和掌握素描造型技巧要求。

2、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形态构成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构成的造型及组织规律,了解构成与实际应用的关系,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1知识目标(1)了解三大构成的理论知识;(2)掌握平面构成的理论知识;(3)掌握色彩构成的理论知识;(4)掌握立体构成的理论知识2.2能力目标(1)掌握三大构成在实际中的运用能力。

(2)能够按照设计项目的要求对具体设计内容进行从二维平面形象到三维空间形态的全面创新设计。

(3)能够对设计项目进行色彩设计。

2.3素质目标(1)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2)服务意识,具有良好职业道德;(3)具有良好表达能力、团队精神、协作能力;(4)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5)创新思维能力;(6)审美能力的提高。

3、课程内容和要求4、实施建议4.1教材编写(1)应依据本课程标准结合行业岗位人才需求编写理实一体化校企合作教材。

(2)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驱动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3)教材应根据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知识要点,设置全面、合理、适用的课程内容,课程应加大实践的环节,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一、构成基础课程的地位、作用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构成基础课一直都是设计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是设计基础教育的主干课程。

构成基础主要培养学生全面的造型能力和创新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展开理性的思维,最终推导出创新的、合理的造型,最终有效的完成创作。

在学习构成原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解形态、理解形态的各个基本要素,学会应用各种构成法则进行有视觉传达目的性的训练,把平面、立体、色彩、空间等要素综合起来,避免以往纯粹的形式法则单一的作品。

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性艺术思维方法,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手段,并通过一定数量的立体构成设计造型训练,增强学生的空间意识,掌握形式美的构成原则。

为学生今后在空间艺术设计造型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设计创造能力和艺术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方式和方法通过构成基础的教学和训练,让学生掌握构成基本原理,熟练运用构成要素进行创作。

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运用不同的设计手段和创作条件进行创新。

加强学生对创作形式的培养和创意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平面、色彩和空间的综合表现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设计从形式到内涵得到全面的提升。

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法。

在课程前期,进行理论教学,当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后进入实践环节也可分部分进行,组织学生进行符合课程要求和内容的有针对性的实践作业,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构成作品范例,要通过这些范例作品,讲解有一定抽象性的构成形式要素等内容。

必要时还要用以前学生制作的构成作品辅助讲解,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还需要通过一定数量的构成设计制作练习,帮助学生逐渐掌握基本的立体构成设计规律。

在制作构成作品所用的材料方面,可以尽量使用简便易寻的材料,如硬纸、塑料吸管等等,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较多的构成设计练习,掌握规律。

达到增强学员构成意识感觉,提高学员构成创作意识的目的。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课程代码43042001 适用专业动漫设计与制作总学时学分 4 学时 72 理论学时 36 实践学时 36 开设学期讲授+实训第二学期授课方式课程类型纯理论课□ 理论+实践课√ 纯实践课□ 课程层次院级精品课□ 省级精品课□ 国家级精品课□ 院内一般课程√ 合作济南十翼广告传媒有课程承担单位信息工程学院教研室设计教研室开发企业限公司审定编写编写2015-04-13 2015-9-20 安文静、李燕秦朋、李娅审定日期负责人执笔人日期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定位《三大构成》这门课程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部分内容,是艺术设计专业群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平面和立体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布局、色彩运用等基本知识和方法,应具备平面、色彩、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将来从事相应岗位的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和技能基础。

(二)先修后续课程《三大构成》的先修课程为《设计概论》,该课程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空间想象和设计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动画速写》、《Photoshop》、《原画设计》、《分镜头设计》等课程。

该课程的学习可为这些课程中的排版、色彩搭配、空间及立体形态创造等内容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根据本课程的定位和后续课程的学习要求,本课程需要向学生讲授平面和立体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布局、色彩运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并通过技能培养并重的方法(例如案例实训、教师示范、学生—1—实践),培养学生平面、色彩、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为提高教学效果,把课程分为3个模块,并制定每模块应培养的能力(见表2-1)和评价方法。

围绕三个模块中学生应达到的能力,制定实践教学环节,每一个模块都包含几项具有内在联系的设计课题,每一项设计课题融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职业态度等内容为一体,形成各自相对完整的系统。

课程设计包括哪几部分内容

课程设计包括哪几部分内容

课程设计包含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

一、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由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这几个部分构成,其中教学科目的设置是课程计划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课程计划体现了国家对学校教育的统一要求,是学校组织教学工作、确定工作步调的依据,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和其他活动的依据。

2、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由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和建议附录这五部分组成,且课程目标,即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是课程计划的核心。

3、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材料。

教材一般由目录、课文、习题、练习、实验、图表、注释、附录等分部分构成,其中,课文是教材的主体部分。

除教科书以外,各类指导书、补充读物、工具书、挂图、图表、其他教学辅助用具、教学程序软件包、幻灯片、电影片和音像磁盘等都可以是教材。

课程设计的原则:
1、整体化原则:在课程设计中,必须有一个整体的思路和规划,对时间、内容、总体目标都要有全面的规划,课与课之间应当是联系在一起的,而不是各自游离。

2、阶段性原则:对整体化的目标,应当阶段化,使得目标更加的明确具有可操作性。

3、个性化原则:新课程改革后,对于学生个性的注重不容忽视,课程设计应当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等不同的实际情况,为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主动性。

环境艺术设计《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环境艺术设计《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三大构成》课程教学标准一、课程简介2.课程简介《三大构成》是按照由简单的二维空间到复杂的三维空间、由平面设计到立体设计划分为三个学习情境: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它们分别对应于平面设计、色彩设计和空间立体形态的设计.每个学习情境下又以具体工作任务不同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单元,学习单元所有的学习内容都是靠具体的任务来支撑的,每个学习单元可能涵盖一个或多个具体工作任务,每个学习单元构成一个基本的教学单位.二、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旨在通过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平面设计、色彩设计、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技能,形成"室内外环境设计"的专业核心能力,并促进学生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养成,为学生从事相应的岗位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课堂的理论讲授,作品分析,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造形观念,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造形方法及表现方法,以实际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借助每一个构成课题,以自已亲身的体验,实践与思考,启迪造形创作意念,发现构筑新形式的方法,从中提高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

本课程的任务: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的原理和构成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平面设计能力、色彩设计能力和空间立体形态的创造能力;使学生具备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工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以及健康的身心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三、课程教学目的要求(一)知识目标(1)掌握色彩的基础理论、构成方法和色彩艺术的创意思维;(2)掌握色彩基础理论主要包括色彩的物理、生理、心理、美学等科学原理。

;(3)掌握构成方法主要解决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构成的基本方法及形式美法则;(4)掌握创意思维对色彩的心理联想和创造性运用色彩的方法及规律;(5)根据实践案例、项目能独立完成设计(二)能力目标(1)初步具有徒手装饰作图能力;(2)具有根据不同条件完成项目图纸的能力;(3)具有灵活运用所学三大构成知识的能力。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作者:————————————————————————————————日期:构成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构成基础适用专业:艺术设计学时:72开课学期:第一学期第一部分前言1、课程性质与地位本课程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培养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学生的构成、色彩认知、审美、色彩语言驾驭等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和能力。

使学生掌握平面设计的构成和色彩原理,并能独立进行多媒体设计,在就业时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

2、课程的基本理念通过具体的构成方法,使学生掌握形式美的法则并熟悉各种构成方法;通过综合实训让学生认知色彩感情,具备驾驭色彩的能力和提高审美能力;通过分组实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表达能力;通过项目制作培养工作责任心。

3、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以构成训练为向导,以典型构成方法为基点,综合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一体的思路设计。

通过完成各种学习情境的学习,学生不但能够掌握平面构成的方法与色彩的专业知识和审美能力,还能够全面培养其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道德与规范等综合素质,使学生通过学习的过程掌握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各项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1、学习目标本课程以学生能够完成平面设计构图和运用色彩语言表达设计意念的能力为学习目标,使学生具备平面构成及色彩常识和色彩心理及色彩构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方法能力,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2、专业能力(1)掌握平面构成的形式美原理;(2)掌握平面构成的方法;(3)熟练掌握重复、渐变、特异、发射、肌理、密集、空间等构成;(4)掌握色彩的基本常识;(5)熟练掌握色彩与心理;(6)熟练掌握各种色彩对比与调和的构成方法;(7)能熟练完成同类色、互补色、对比色对比,面积、冷暖对比,及以上色彩的调和;(8)熟练驾驭色彩能力。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构成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构成基础适用专业:艺术设计学时:72开课学期:第一学期第一部分前言1、课程性质与地位本课程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培养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学生的构成、色彩认知、审美、色彩语言驾驭等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和能力。

使学生掌握平面设计的构成和色彩原理,并能独立进行多媒体设计,在就业时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

2、课程的基本理念通过具体的构成方法,使学生掌握形式美的法则并熟悉各种构成方法;通过综合实训让学生认知色彩感情,具备驾驭色彩的能力和提高审美能力;通过分组实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表达能力;通过项目制作培养工作责任心。

3、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以构成训练为向导,以典型构成方法为基点,综合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一体的思路设计。

通过完成各种学习情境的学习,学生不但能够掌握平面构成的方法与色彩的专业知识和审美能力,还能够全面培养其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道德与规范等综合素质,使学生通过学习的过程掌握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各项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1、学习目标本课程以学生能够完成平面设计构图和运用色彩语言表达设计意念的能力为学习目标,使学生具备平面构成及色彩常识和色彩心理及色彩构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方法能力,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2、专业能力(1)掌握平面构成的形式美原理;(2)掌握平面构成的方法;(3)熟练掌握重复、渐变、特异、发射、肌理、密集、空间等构成;(4)掌握色彩的基本常识;(5)熟练掌握色彩与心理;(6)熟练掌握各种色彩对比与调和的构成方法;(7)能熟练完成同类色、互补色、对比色对比,面积、冷暖对比,及以上色彩的调和;(8)熟练驾驭色彩能力。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课程代码43042001适用专业动漫设计与制作总学时学时 72理论学时36实践学时 36学分4开设学期第二学期授课方式讲授+实训课程类型纯理论课□理论+实践课√纯实践课□课程层次院级精品课□省级精品课□国家级精品课□院内一般课程√合作济南十翼广告传媒有课程承担单位信息工程学院教研室设计教研室开发企业限公司编写安文静、李燕编写2015-04-13审定秦朋、李娅审定日期2015-9-20执笔人日期负责人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定位《三大构成》这门课程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部分内容,是艺术设计专业群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平面和立体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布局、色彩运用等基本知识和方法,应具备平面、色彩、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将来从事相应岗位的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和技能基础。

(二)先修后续课程《三大构成》的先修课程为《设计概论》,该课程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空间想象和设计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动画速写》、《 Photoshop》、《原画设计》、《分镜头设计》等课程。

该课程的学习可为这些课程中的排版、色彩搭配、空间及立体形态创造等内容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根据本课程的定位和后续课程的学习要求,本课程需要向学生讲授平面和立体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布局、色彩运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并通过技能培养并重的方法(例如案例实训、教师示范、学生实践),培养学生平面、色彩、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为提高教学效果,把课程分为 3 个模块,并制定每模块应培养的能力(见表2-1 )和评价方法。

围绕三个模块中学生应达到的能力,制定实践教学环节,每一个模块都包含几项具有内在联系的设计课题,每一项设计课题融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职业态度等内容为一体,形成各自相对完整的系统。

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

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

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课程标准是指对于某一学科、某一层次的教育教学活动所确定的目标、内容、要求、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等的规定。

它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文件,对于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学校的管理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是由一系列的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课程标准的框架,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基本的依据和规范。

首先,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包括了目标和要求。

目标和要求是课程标准的核心,它们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目标是指教育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它包括了知识、能力、素养等多个方面的要求。

而要求则是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养的具体规定,它是目标的具体化和细化。

目标和要求的设定需要考虑到学科特点、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发展需求,它们是课程标准的基础和出发点。

其次,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还包括了内容和体系。

内容是指教育教学活动所涉及的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内容,它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核心。

而体系则是对于内容的组织和结构,它体现了教育教学活动的逻辑和层次性。

内容和体系的设计需要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它们是课程标准的具体表现和实施路径。

另外,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还包括了教学大纲和评价标准。

教学大纲是对于教学活动的具体安排和组织,它包括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数、教学要求等方面的规定。

而评价标准则是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具体要求和评价标准,它是对于目标和要求的具体化和量化。

教学大纲和评价标准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教学实际和学生特点,它们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实施和检验依据。

最后,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还包括了教材和教学资源。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和工具,它是对于内容和要求的具体呈现和实现。

教学资源则是对于教学活动的支持和保障,它包括了教学设施、教学设备、教学环境等方面的资源。

教材和教学资源的选择和设计需要考虑到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它们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实施和支持条件。

构成课程标准

构成课程标准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构成》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构成课时数:64学时学分:4学分适用专业:会展策划与管理1.前言1.1课程的性质关键词:课程地位、主要功能、与其他课程关系《构成》是会展设计类重要的基础专业课程,也是理论教学课程。

通过《构成》学习, 在于培养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构图能力、审美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各艺术设计领域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1.2设计思路关键词:课程设置依据、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选择标准、项目设计思路、学习程度用语说明、课程学时和学分本课程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切入口,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思维创新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对设计作品的鉴赏的过程中来激发创新意识。

本课程将枯燥的知识讲解分解成为构成命题与设计案例、知识点讲解、相关领域的应用几个部分,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大量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设计构成的规律和特点,为后续专业课程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要求打破纯粹讲述的教学方式,实施讲练结合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以设计案例为载体来组织课程内容。

通过对经典设计作品的赏析,掌握基础的构成理论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构图能力。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文件精神,根据高职“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确定本课程设计的理念是:以模块教学为基础,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学生设计鉴赏能力的实际,形成了能力本位、模块教学、融“感受、欣赏、创造”为一体的课程设计与教学理念。

课程标准解读

课程标准解读

课程标准解读课程标准是规范学校教育教学内容和目标的指导性文件,提供了教学的框架和指引。

本文将对课程标准进行解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课程标准。

一、什么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一种教育政策文件,旨在规定学校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它指导学校开展教学活动,明确了学生在各个年级和学科中应该学习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

二、课程标准的构成要素1. 学科标准:学科标准是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明确了每个学科的核心概念、基本知识和能力要求。

学科标准通常包含学科的五个维度:知识、技能、思维方法、情感态度和学习方法。

2. 能力标准:能力标准是指学生在某个学科领域内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等方面的能力。

能力标准是指导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关键指引。

3.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是根据学科标准和能力标准确定的学习内容,涵盖了相关知识和技能,并通过具体的学习任务和活动来实现学科目标的达成。

4. 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学指南,包括课时分配、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

教学大纲提供了具体的实施细节,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和管理教学过程。

三、课程标准的作用和意义1. 统一教学质量:课程标准提供了统一的教学框架,帮助学校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偏离教育目标和要求,保证教学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2. 促进学生发展:课程标准鼓励学生全面发展,注重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教学效率:课程标准明确了学校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减少了教师在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4. 评价和监控教学质量:课程标准提供了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依据,能够帮助学校和教师监控教学质量,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四、如何正确解读课程标准1. 熟读标准文档:教师或教育工作者应仔细阅读和理解课程标准的内容,熟悉其中的学科标准、能力标准和课程内容。

2. 理解学科要求:理解学科标准中所描述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知识,以及学生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和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定位
《三大构成》这门课程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部分内容,是艺术设计专业群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平面和立体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布局、色彩运用等基本知识和方法,应
具备平面、色彩、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将来从事相应岗位的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和技能基础。

(二)先修后续课程
《三大构成》的先修课程为《设计概论》,该课程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空间想象和设计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动画速写》、《Photoshop》、《原画设计》、《分镜头设计》等课程。

该课程的学习可为这些课程中的排版、色彩搭配、空间及立体形态创造等内容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本课程的定位和后续课程的学习要求,本课程需要向学生讲授平面和立体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布局、色彩运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在
讲授知识的同时并通过技能培养并重的方法(例如案例实训、教师示范、学生
实践),培养学生平面、色彩、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艺术设计
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为提高教学效果,把课程分为3个模块,并
制定每模块应培养的能力(见表2-1 )和评价方法。

围绕三个模块中学生应达到的能力,制定实践教学环节,每一个模块都包含几项具有内在联系的设计课题,每一项设计课题融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职业态度等内容为一体,形成各自相对完整的系统。

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依据学生对每一项设计课题的完成情况。

表2-1 《三大构成》各模块应培养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使学生了解美的形式法则,色彩的搭配关系,空间及立体形态的构成方法,能够根据设计课题要求进行创新设计。

具体目标如下:
(一)能力目标
1.能按照设计课题的要求,对设计课题进行从二维平面形象到三维空间形态的全面创新设计;
2.能对设计项目进行版式设计,并进行符合设计主题的色彩设计;
3.具备完成具体设计项目的信息交流和沟通能力。

(二)知识目标
1.掌握现代构成设计的概念、分类及形式美法则;
2.了解色彩的成因,并懂得用色彩进行色彩设计;
3.了解立体构成中的形状包括哪些要素、立体构成中材料的种类,掌握立体构成的技法。

(三)素质目标
1.具有热爱本职工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
2.具有进行排版、色彩搭配时的逻辑思维能力;
3.形成对设计作品检查评价、解决复杂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

4.具有完成大型设计项目时的团结协作精神。

四、课程内容
根据能力培养目标的要求,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现代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秩序构成和非秩
序构成、色彩的三要素、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色彩的情感、立体构成的表现形式等。

课程的实践教学部分,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保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后续设计课程打好基础。

具体内容和学时分配见表4-1。

表4-1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五、课程实施
(一)教学设计
根据课程设计思路和课程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在知识内容方面以多媒体讲授为主,在教学中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实践教学方面,为了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课程中重点、难点部分安排大量的设计练习,让学生借助每一个构成课题,以自已亲身的体验,实践与思考, 启迪造型创作意念,发现构筑新形式的方法,从中提高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

表5-1 学习情境1实施内容表(学习情境描述)
表5-2 学习情境2实施内容表(学习情境描述)
表5-3 学习情境3实施内容表(学习情境描述)
表5-4 学习情境4实施内容表(学习情境描述)
表5-5 学习情境5实施内容表(学习情境描述)
表5-6学习情境6实施内容表(学习情境描述)
表5-7 学习情境7实施内容表(学习情境描述)
表5-8 学习情境8实施内容表(学习情境描述)
表5-9 学习情境9实施内容表(学习情境描述)
表5-10 学习情境10实施内容表(学习情境描述)
(二)实施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有三个基本点,重视思维的训练、过程的完整、设计效果的完美呈现。

每一个学习单元教学分六步来进行:
1.资讯,教师下达工作任务,学生收集加工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信息;
2.计划,制定完成工作任务的计划或方案;
3.设计预案,对制定的方案进行审核选优,确定一个可实施的最优方案;
4.实施,根据设计方案开展设计任务;
5.检查,在实践过程中,教师检查指导实施过程,完善和提高成果;
6.评价,在工作任务完成以后,按照预先制定的标准对实施结果和实施过程进行评价,进行成绩评定。

具体实施过程以工作单引领方式来完成。

1.工作任务单。

将学生分解成若干学习小组,给每个学习小组都要下发一个工作任务单,包含具体学习任务或工作任务有什么要求,需要做什么,时间怎么安排,要达到什么标准;
2.资讯单。

下达资讯单,教师通过讲述的方式做资讯引导,明确完成工作任务,要用到哪些知识,这些知识从什么渠道获得。

学生根据资讯单的要求收集信息,具体方式包括网上搜索、案例分析、查资料、小组讨论等;
3.计划单。

指导学生分组制定工作计划,通过分组讨论、计划展示的方式, 在小组合作
的前提下,制订各小组的工作计划或工作计划。

4.决策单。

每个小组的同学各自列出自己所制订的计划,分析、比较、判断各自制定计划的优点与不足,分析可执行性如何,可靠性如何,然后修改成比较合理的方案,作为实施依据。

5.实施单。

学生通过按照预定工作计划实施工作过程,并且在实施过程当中对进度,对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学生实时填写工作实施单。

6.检查单。

对实施过程进行检查,包括组内进行自查,组间进行互查,与计划对比,有无偏差,何种原因造成偏差,并制定相应的纠偏措施,保证工作任务按照计划要求,按时、按标准完成。

7.评价单。

通过学生和教师两方填写,学生要进行自评、互评,教师要对学生完成的过程及成果进行评价,评价单成为技能考核的手段。

评价可以采取演讲、答辩、填写评价表、访谈、考核等方式来进行。

8.教学反馈单。

学生对整个的工作与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学习内容是否满意,任务完成情况是否满意、教学方法是否满意,小组合作是否满意,可采用小组反馈、调查问卷等方法。

六、课程考核
考核过程是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考核,不仅只考核专业能力或知识内容,还要考核方法能力以及社会能力。

知识考核渗透到技能考核之中,而技能考核不光是对结果的考核,还包括对过程的考核。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过程考核占60%结果考核占40%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主要是通过对每一个教学单元中的实践项目评价和目标评价来实施。

学生的最终成绩为教学单兀中的各实践项目得分的平均值。

七、实施条件要求
(一)师资队伍要求
《三大构成》是艺术设计类专业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要求授课教师对设计理论知识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有丰富的设计经验和较高的审美水平。

可聘请工作在企业一线的相关设计人员兼课,这样更有利于将职业能力的培养融合于整个教学过程。

(二)教学场所要求
1.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配备传统教具、多媒体设备等教学必需设施。

2.设备要求
制图桌椅每人一套,相关制图工具和材料可统一采购并发放。

八、课程资源
(一)建议教材
本课程目前选用的教材是由史喜珍主编的、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三大构成设计》。

本教材主要特点是提供的资讯比较详细,案例丰富,可操作性强,本教材自2009年出版以来,已经连续三次重印,使用效果良好。

(二)参考资料
1.《现代构成艺术》,主编陈敬良,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 版次:2;
2.《现代构成》,主编曹大勇,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版次:2。

(三)网络资源
1.Arti ng365 ——中国艺术设计联盟;
2.中国设计在线;
3.中国平面设计在线。

九、课程标准制定依据
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群的专业基础课程,《三大构成》课程标准的制定以艺术专业群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以后续专业课程所需的基础知识为导向,服务于后续的专业技能课程。

课程标准的制定参考国家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出发点,以设计类职业岗位的核心能力一一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贯穿始终。

在广泛开展社会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使本课程起到艺术设计专业群专业基础课程的作用,起到对人才培养方案充实和支撑的作
用,从而推动该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