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元理论与方法-第3讲

合集下载

第三讲 有限元分析过程及例题讲解

第三讲 有限元分析过程及例题讲解


Q2
Ke 23

K25
注意要用累加运算!
K25
=
K25
+
Ke 23
累加前总刚要清零!
长安大学汽车学院车辆工程系 王童
⎡ K11 K12
⎢ ⎢
K21
K22
⎢ K31 K32
⎢ ⎢
K41
K42
⎢ ⎢ ⎢
K51 K61
K52 K62
⎢ ⎢ ⎣
K71 K81
K72 K82
Tel:17792594186
K13 K14 K15 K16 K17 K18 ⎤
Ve
Ve
Ve
令: {Pbe}= ∫∫∫ [N ]T {Fb}⋅ dV 称单元等效体力载荷向量 Ve
{ } { } 单元体力虚功可以表示为: Wbe = Qe T Pbe
2)表面力虚功
W
e s
=
∫∫
{u}T {Fs }⋅ dA
=
∫∫
{Q e }T
[N ]T {Fs }⋅ dA
=
{Q e }T
∫∫
[N
]T {Fs }⋅ dA
y
Q6

Q5
3
4
Q7

Q2


Q4
1
Q1
2
Q3
x
长安大学汽车学院车辆工程系 王童 Tel:17792594186 Email:wangtong@
以单元①为例

Qe 2
Qe 1
Qe 4
Qe 3
⎧Q1e → Q1
局部自由度与整体自由 度的对应关系为
⎪⎪⎪⎨QQ32ee
→ →

有限元 第3讲补充_平面问题-整体刚度矩阵

有限元 第3讲补充_平面问题-整体刚度矩阵
12
整体刚度矩阵
通过以上组装过程可以得到组装整体刚度矩阵的一般规则: 1 )结构中的等效节点力是相关单元结点力的叠加,整体 刚度矩阵的子矩阵是相关单元的单元刚度矩阵子矩阵的集成; 2)当整体刚度矩阵中的子矩阵K rs 中r=s时,该节点(节点r 或s)被哪几个单元所共有,则K rs 就是这几个单元的刚度矩阵 e 中的子矩阵 K rs 的相加。如 K 33 应该是单元①-④中对应子矩阵 (1) (2) (3) (4) 的集成,即 K33 K33 K33 K33 K33
0
0
0
0 1 0 2 (2) 0 3 K 0 4 0 5
式中: Fi (2) ——②号单元中第i(i=1,3,4)节点所受力;
K (2) ——②号单元的扩大刚度矩阵。
y
4 ④ ② ① 1 2 3③ 5
(1)
0 0
0 0
0 0 1 0 0 2 (1) 0 0 3 K 0 0 4 0 0 5
4 ④ ② ① 1 2 3③
5
x
o
K (1) ——①号单元的扩大刚度矩阵或称为单元贡献矩阵。
5
整体刚度矩阵
y
4 ④ ② ① 14 ④ ② ① 1 2 3③ 5
x
o
(1) (2) (1) (1) (2) (2) K11 K11 K12 K13 K13 K14 0 (1) (1) (3) (1) (3) (3) K 22 K 22 K 23 K 23 0 K 25 K 21 (1) (2) (1) (3) (1) (2) (3) (4) (2) (4) (3) (4) K 31 K 31 K 32 K 32 K 33 K 33 K 33 K 33 K 34 K 34 K 35 K 35 (2) (2) (4) (2) (4) (4) 0 K 43 K 43 K 44 K 44 K 45 K 41 (3) (3) (4) (4) (3) (4) 0 K K K K K K 52 53 53 54 55 55

有限元的基本理论

有限元的基本理论
M1 M2
M3
. .
单元1
单元2
节点1
. .
.
节点3
节点2
θ
1
θ
2
θ 3=0
已知:M1、M2、θ3 未知: θ1 、θ2 、M3 。


第一章 有限元的基本理论
3. 应力与外力之间的平衡方程(力的平衡方程)
力的分类:体积力(内力)、表面力(surface force)(外力 • 体积力:重力、离心力、惯性力等 • 表面力:外载荷、流体静压力等 • (主应力:某个面切应力都为零。等效应力,范米赛斯屈 服准则:各向同性材料时,等效应力超过材料的屈服应力 时,屈服发生) 根据力的平衡条件: x yx zx Fx x y z px 0 xy y zy py 0 Fy x y z xz yz z Fz x y z p z 0
第一章 有限元的基本理论
3. 应力与外力之间的平衡方程(力的平衡方程)
根据合力矩为零的平衡条件:(作用在单元体上的力对x、y 、z轴取矩)
xy yx xz zx zy yz
第一章 有限元的基本理论
平面问题的定义
1、平面应力问题 条件:等厚度薄板(厚度< 截面尺寸/15)状弹性体; 受力方向沿薄板方向。 假设:力与板平行,沿厚 度方向均匀分布,沿厚度方 向应力分量为零,薄板不失 稳。
例子:水坝等
第一章 有限元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连续梁问题有限元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
离散化 单元分析
支撑条件的引入
整体分析
非节点载荷的处理
解方程
第一章 有限元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连续梁问题有限元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

有限元教程课件 第三讲

有限元教程课件 第三讲

第§三5-2章三角平形面常问应题变单有元限分单析元法
二、平面问题的常应变单元—三结点三角形单元
两类平面问题:区别仅在于弹性矩阵
平面应力:如膜、薄板等
D
E
1
1
0 0
1 2 0
0
1
2
平面应变:如水坝、挡土墙等
1
D'
E1 1 1 2
1
1 1
0
0
1 2
0
0 21
第§三5-2章三角平形面常问应题变单有元限分单析元法
二、变分原理与里兹法
变分原理的三种表述:
U A( Xu Yv )dxdy S ( Xu Yv )ds
应变能变分等于外力功变分 — 位移变分方程
A( x x y y xy xy )dxdy A( Xu Yv )dxdy S ( Xu Yv )ds
— 虚功方程
(U V ) 0
ui uj
xi xj
yi yj
um xm ym
1
2
1 2A
1
ui uj
yi yj
1 um ym
1
3
1 2A
1
xi xj
ui uj
1 xm um
1 xi yi 2A 1 xj yj
1 xm ym
单元编码 i, j, m 应逆时针转向, 可使A(三角形面积)>0。
如果令:
ai
xj xm
yj ym
x j ym xm y j ;
第§三5-2章三角平形面常问应题变单有元限分单析元法
一、有限元分析的主要步骤(位移元)
根据基本未知量的不同,有限元法中的单元可分为位移元、 应力元和混合元。 以结点位移为基本未知量的单元为位移单元。

第3讲有限元梁单元

第3讲有限元梁单元

梁单元在有限元法中的地位
有限元法是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重要方法 之一,梁单元是有限元法中的基本元素之 一。
梁单元具有简单、易处理和计算效率高等 优点,因此在工程结构分析中广泛应用。
梁单元可以模拟各种形状和尺寸的梁,能 够提供准确的应力、应变和位移等结果, 为工程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梁单元在有限元法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它是构成复杂结构的基础元素之一,对 于工程结构的分析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优化设计实例分析
案例一:某桥梁结构的有限元梁单元优化设计,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案例二:采用有限元梁单元优化设计方法对某高层建筑进行抗震分析,有效降低了地震对 结构的影响。
案例三:针对某机械装备的关键部件,通过有限元梁单元优化设计实现了轻量化和高性能 的设计目标。
案例四:在某航空航天器的结构设计中,有限元梁单元优化设计的应用提高了结构效率并 减轻了整体重量。
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建筑领域:用于 分析桥梁、大跨 度结构等
航空航天:用于 飞机机翼、尾翼 等部件的分析
船舶工程:用于 船体结构、桅杆 等部件的分析
汽车工业:用于 分析车架、发动 机等部件
建模的基本步骤
确定梁的长度、 截面尺寸和材
料属性
建立梁的离散 化模型,将梁 划分为若干个
小的单元
确定单元的节 点位置和节点
单击添加标题
有限元梁单元的 特性
有限元梁单元的 建模方法
有限元梁单元的 基本概念
有限元梁单元的 应用场景
有限元梁单元的 优化设计
有限元法的定义
有限元法是一种数值分析方法,用于求解偏微分方程和积分方程等数学问题
通过将连续的求解区域离散化为有限个小的单元,用代数方程代替微分方程进行求解

第3讲-第一篇 第3,4章 几何方程 物理方程

第3讲-第一篇 第3,4章 几何方程 物理方程

平面问题的几何方程为:
u x x u x x
v y y
u v xy y x
三维问题的几何方程(柯西关系式): 维问题的几何方程(柯西关系式)
v y y
w z z
u v xy y x
v w yz z y
I1 x y z
2 2 2 I2 ( x y y z z x ) ( xy yz zx )/4 2 2 2 I3 x y z xy yz zx / 4 ( z xy x yz y zx )/4
2 1 2 1 2 1 xy xy ; yz yz ; zx zx E E E
x x dx d x
yx
yx y
dy
xy
xy x
dx
由微元体的平衡条件建立平衡微分方程。
F
x
0,
F
y
0,
F
z
0
得到空间问题的平衡微分方程为:
x yx zx X 0 x y z
纳维 方程
xy y x
3 2 N I1 N I 2 N I 3 0
可以解得三个主应变 可以解得三个主 应变方向余弦
2( x - N )lx + xy l y + zx lz =0 yx lx +2( y - N )l y + yz lz =0 l l 2( - ) zy y z N =0 zx x
2
2
3 2 2 2 ) ( xy yz zx 2
应变强度
i
2 2(1 )

有限元理论与方法

有限元理论与方法

述 微 分 方 程 可 以 是 单 个 方 程 , 也 可 以 是 一 组 方 程 。 所 以 在 式 ( 1.2.1) 和 式
(1.1.2)中采用了矩阵形式。 下面给出一个典型的微分方程,以后好要寻求它的解答。
图 1.1 域 和边界 例1.1 二维稳态热传导方程 A() (k ) (k ) Q 0 (在 内) (1.2.3)
有限元方法的要点和特性已在节 0.1 中阐明。从方法的建立途径方面考虑, 它区别于有限差分法,即不是直接从问题的微分方程和相应的定解条件出发,而 是从其等效的积分形式出发。等效积分的一般形式是加权余量法,它适用于普遍 的方程形式。利用加权余量法的原理,可以建立多种近似解法,例如配点法、最 小二乘法、伽辽金法、力矩法等都属于这一类数值分析方法。如果原问题的方程 具有某些特定的性质,则它的等效积分形式的伽辽金法可以归结为某个泛函数的 变分。相应的近似解法实际上是求解泛函的驻值问题。里兹法就属于这一类求解
和边界条件(1.2.4)式,可以直接写出相当于(1.2.8)式的等效积分形式为
v
x
(k
x
)
y
(k

B1 (u)
B(2 u)
B(u) 0
是域 的边界。
(在 内)
(1.2.2)
要求解的未知函数 u 可以是标量场(例如温度),也可以是几个变量组成的
向量场(例如位移、应变、应力等)。A,B 是表示对于独立变量(例如空间坐标、
时间坐标等)的微分算子。微分方程数应和未知场函数的数目相对应,因此,上
1.2 微分方程的等效积分形式和加权余量法
1.2.1
微分方程的等效积分形式
工程或物理学中的许多问题,通常是以未知场函数应满足的微分方程和边界

《有限元理论与数值方法》第三讲-杆、梁结构有限元分析

《有限元理论与数值方法》第三讲-杆、梁结构有限元分析
杆件结构可分为桁杆和梁两类。 由杆件组成的结构体系称为杆系。由桁杆组成的杆系称为桁架; 由梁组成的杆系称为刚架。若杆系和作用力均位于同一平面内,则称 为平面桁架或平面刚架,否则称为空间桁架或空间刚架。
Finite Element Theory and Numerical Method
一、杆、梁的物理力学模型
拉压杆单元如图3-6所示,已知等直杆件杆长为 l 横截面面积为 A 材料弹性模量为 E 所受轴向分布载荷集度为 p(x) 杆端位移分别为 u1 u2
杆端力分别记为 F1 F2
1、建立位移场
F1, u1 xa
1
a p(x)
2 F2 , u2
x
设局部坐标系下杆中任意点a的坐标为 xa
因为只有两个边界条件 u1
形函数具有如下性质: 1)本端为1,它端为0 2)单元内任意一点总和为1
N1(0) 1
N1(1) 0
N2 (0) 0 N2 (1) 1
N1() N2 () 1
2、应变分析
du dx
dN dx
ue
dN1 dx
B为应变矩阵或者几何矩阵。
dN2 dx
u
e
1 l
1 l
ue
[B1
B2 ]ue Bue
图示所示桁架 l 2m
EA 1.2106 kN
试求1-2杆和1-4杆单元的局部坐标单元 刚度矩阵
1-2杆:抗拉刚度 EA / l 6106 kN/m
F1 10N 3
1
F2 20N 4
2
ke1
EA l
1 1
1
1
6
105
1 1
1
1
kN
/
m
1-4杆:抗拉刚度 EA /( 2l) 4.24264 105 kN/m

理学有限元讲稿等效载荷

理学有限元讲稿等效载荷

(8)精度较高的平面单元简介
如前所述,线性位移模式的单元为常应变单元,当单元尺寸较大时会产生明显误差。为减少离散化带来的误差,使所求得位移和应力能更好反映真实状态,可采用具有较高阶次位移插值函数的单元,即精度较高的平面单元。对平面问题,常用的较高精度单元是矩形单元和六节点三角形单元。
(8)精度较高的平面单元简介
(3)等效节点载荷的计算
如果单元上有体力作用,沿x,y方向的体力分量为{P}=[X, Y]T,相当于在点(x,y)处作用集中力为{P}tdxdy,则等效节点载荷为:
如果单元某边界受有面力q作用,沿x,y方向的面力分量为{q}=[qx, qy]T,若将微元体tds上的面力qtds当作集中载荷P,相当于在边界点(x,y)处作用集中力为P={q}tds,则等效节点载荷为:
(5)代入边界条件
在建立了结构总刚度矩阵后,就可以建立节点位移所满足的线性方程: [K]{}={R} 式中,{}为全部节点位移列阵,{R}为全部节点载荷列阵。但由于没有代入边界条件,这个方程组的解是不确定的。从线性代数理论上讲,上述线性方程组是奇异的,即线性代数方程组的系数矩阵的行列式的值为零det[K]=0,因此线性代数方程组无法求解。这一点从力学意义上理解,是因为采用位移法求解时,如果对受载结构不引入符合实际的几何约束条件,则该结构将产生没有限制的刚体运动,显然解是不确定的。这一点反映在数学上,总刚度矩阵[K]是奇异的,即它的行列式的值为零,因而其逆阵不存在。 因此对结构受力分析,要使有限元模型能够求解,必须保证至少有一个节点是完全固定的几何约束,即整个结构不能存在刚性运动。
(9)热应力的计算
对于平面热应力问题,温度T仅是坐标x,y的函数T=T(x,y),温度产生的体积膨胀或收缩只影响弹性体的正应变,此时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变为:

北航有限元第3讲 弹性问题有限元方法(1)

北航有限元第3讲  弹性问题有限元方法(1)
Ωe Sp
要求单元的外力功,关键是求出单元上的体积力和面 积力等效作用到节点上的力的大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Step 3. 单元集成——应变能
单元等效节点力列阵:
Pe 1 Pe = e P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构造单元位移函数: u ( x) = a0 + a1 x
利用节点条件: u ( xi ) = a0 + a1 xi = ui
u ( x j ) = a0 + a1 x j = u 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 ∫Ω σ ijδε ij dV = ∫Ω σ ij ⋅ 2 δ ui, j + δ u j ,i dV = ∫ σ ijδ ui , j dV = ∫ (σ ijδ ui ), j dV − ∫ σ ij , jδ ui dV
Ω Ω Ω
分部积分 高斯定理
= ∫ σ ijδ ui l j dA − ∫ σ ij , jδ ui dV
体积力 分布面力 集中力
外力载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3.3 简单杆系问题的有限元求解过程
F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Step 1: 几何离散——自然离散为2个杆单元 Setp 2: 单元特征分析
构造单元位移函数 应变的表达 应力的表达 单元的应变能 单元的外力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Step 3: 单元集成—系统的总势能 Step 4: 变分处理—线性方程组 Step 5: 处理位移边界条件并求解 Step 6: 计算每个单元的应变及应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V= – W
弹性势能
弹性势能—弹性体变形后,产生弹性内力, 弹性势能—弹性体变形后,产生弹性内力,这 种力也具有对外作功的能力,称为弹性势能, 种力也具有对外作功的能力,称为弹性势能, 或弹性应变能。 或弹性应变能。

有限元分析培训教材课件

有限元分析培训教材课件

有限元分析培训教材
注意包含在约束方程中 自由度的反力,不包括 由这个约束方程传递的 力.
4
有限元分析及应用讲义
ANSYS网格划分精度估算
▪ 网格误差估算 ▪ 局部细化 ▪ P方法&举例
有限元分析培训教材
5
有限元分析及应用讲义
ANSYS网格误差估计
ANSYS通用后处理包含网格离散误差估计. 误差估计是依据沿单元内边界的应力或热流的不连续性,是平均 与未平均节点应力间的差值.
有限元分析培训教材
20
有限元分析及应用讲义
映射网格划分
▪ 有两种主要的网格划分方法: 自由划分和映射划分. ▪ 自由划分
– 无单元形状限制. – 网格无固定的模式. – 适用于复杂形状的面和体.
▪ 映射划分
– 面的单元形状限制为四边形,体的单元限制为六面 体 (方块).
– 通常有规则的形式,单元明显成行. – 仅适用于 “规则的” 面和体, 如 矩形和方块.
有限元分析及应用讲义
1.分析的对象的一些基本的行为:
• 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 离心力总是沿径向向外的 • 没有一种材料能抵抗 1,000,000 psi 的应力 • 轴对称的物体几乎没有为零的 环向应力 • 弯曲载荷造成的应力使一侧受压,另一侧受拉
如果只有一个载荷施加在结构上,检验结果比较容易. 如果有多个载荷,可单独施加一个或几个载荷分别 检验,然后施加所有载荷检验分析结果.
P方法用于线弹性结构分析—实体和壳
体。
P单元由以下5种单元:
▪2-D Quadrilateral (Plane145)
▪2-D Triangle (Plane146)
▪3-D Brick (Solid 147)

UG NX 8.5 有限元分析入门与实例精讲 第3章

UG NX 8.5 有限元分析入门与实例精讲 第3章

(6)创建载荷
1)单击工具栏中的【载荷类型】图标右侧的小三角形符号,单击其中的【螺 栓预紧力】图标;
设置 相关 参数
2019/12/25
单击确定
螺栓预紧力 施加示意图
2)施加过盈接触压力
单击工具栏中的【载荷类型】图标右侧的小三角形符号,单击其中的【压力】 图标,弹出对话框;
定义小 端的压 力
UG NX高级仿真支持的线性静力学分析的解算器主要有: (1)NX Nastran-SOL 101 Linear Statics – Global Constraints,全局
约束:该解算类型可以创建具有唯一载荷的子工况,但是每个子工况均使用相同的 约束条件(包括接触条件)。
(2)NX Nastran- SOL 101 Linear Statics – Subcase Constraints,多 个约束:该解算类型可以创建多个子工况,每个子工况既包含唯一的载荷又包含唯 一的约束,设置不同子工况参数并提交解算作业时,解算器将在一次运行中求解每 个子工况。
3.4 操作步骤
创建有限元模型的解算方案 设置有限元模型基本参数 划分有限元模型网格 建立螺栓连接单元 创建仿真模型 创建载荷 创建分析子工况 求解 后处理:分析四种载荷对连杆组产生的变形和应力影响
(1)创建有限元模型的解算方案
依次左键单击【开始】和【高级仿真】,在【仿真导航器】窗口分级树中, 单击【Connecting Rod.prt】节点,新建FEM和仿真,进入创建有限元 模型的环境。注意在【仿真导航器】窗口出现了相关数据节点,可以查看 各个节点的含义。
螺栓连接使用螺栓单元,建立在连杆体与大端的连接孔内,对其施加轴向预紧力。 为简化分析,在小头孔,大头孔中使用局部圆柱坐标系,施加径向的载荷近似于余弦载

有限元法基础讲稿-第3讲新

有限元法基础讲稿-第3讲新

有限元法基础讲稿-第3讲新1.12.23.3将第步生成的文件复制到目录下如此目录中已有该文件则覆盖它,问题描述如图所示为一个悬臂梁在力作用下求该梁点的挠度,如图所示输入数据然后输入及,弹性体在载荷作用下体内任意一点的应力状态可由个应力分量。

有限元法基础讲稿-第3讲新2017-08-16 09:26:07 | #1楼ANSYS 基本操作INTRODUCTION TO ANSYS 5.7 - Part 1ANSYS界面与操作无论版本怎样变化,始终以原貌为主,仅作少量的改进,具有较强的继承性,形成了自己固有的风格,具有操作直观易行的特点。

论述以符号“>”表示进入下一级菜单或选择项。

主题:A. ANSYS安装B. ANSYS启动、用户界面及退出C. ANSYS操作方式D. ANSYS典型分析过程A. ANSYS安装INTRODUCTION TO ANSYS 5.7 - Part 1找出你的计算机名及MAC地址。

ANSYS安装光盘放入后会自动运行,然后点击最后一行“Display the license server hostid”,会弹出一个窗口,其中第一行 HOSTNAME是计算机名,第二行FLEXID 为MAC地址!编辑“ansys.dat”文件。

把光盘内的MAGNiTUDE(或有“ansys.dat”文件的目录)目录复制一份到硬盘上,然后用记事本编辑“ansys.dat”文件。

第一行:其中“host”用计算机名代替,“00000000000”用MAC地址(12位)代替。

然后保存。

生成“license.dat”。

运行“keygen.bat”,即可立即生成一个“license.dat”文件。

安装ANSYS10.0。

运行“setup.exe”,全部按默认点击即可。

当出现“Is this a license server machine?”时点“是”。

出现“ANSYS FLEXlm license file”对话框时,寻Browse for the location ofan existing license file”选项,然后指向生成的“license.dat”文件和“ansys.dat”文件。

第三讲 杆件结构有限元分析

第三讲 杆件结构有限元分析
du dx

l
0
AE
l du d u dx f x udx 0 dx dx
其中E表示弹性模量,A表示横截面积,方程左端得到单元的刚度矩阵。
建立有限元模型
现考虑一个由5个长度相同(le=1m)横截面积不同的杆件构成的一维杆件,各杆弹性模量都为 E=1.0e10pa,A1=0.5m2,A2=0.4 m2,A3=0.3 m2,A4=0.2 m2,A5=0.1 m2,如图1所示,右端给定位移 u右=0.1,左端固定位移u左,分析杆件内位移分布:
根据虚功原理,方程两边乘以虚位移δu,平衡方程可以写为:

其弱形式为:
l
0
[
d ( A x ) f ( x)] udx 0 dx

l
0
A x
l d u dx f x udx Pj u j 0 dx j
基本方程的最终弱形式
其中,右端最后一项可以看作是节点力情况,所以可以不单独列出,同时 x E 所以上式可以继续写为:
网格尺寸设置
网格划分信息
网格划分
选择calculate → calculate,在弹出的对话框,点击OK,保存,前处理完毕。
工程求解
点击工具栏中“求解计算”按钮,完成模型的求解计算。
后处理
点击工具栏中的“后处理”按钮进入GID,查看计算结果,如下图所示。
结果分析: 本章针对一个变截面一维杆件,通过理论分析和ELAB1.0软件实现两种方式来分析,一方面对有限元
几何模型
将其划分为五个单元六个节点,即每根杆件作为一个单元,每个单元的节点关系如下图所示:
单元拓扑关系
确定杆单元的形函数
考虑其中一个杆单元,其两个端点分别为节点1,节点2,基本变量为节点位移u1,u2::

第3讲、杆梁问题的有限单元法

第3讲、杆梁问题的有限单元法

M yi
MT zi
(d)
单元刚度方程为
K e e Fe
(e)
其中:单元刚度矩阵
k1,1
K e
k2,1
k12,1
k1,2 k2,2
k12,2
k1,12
k2,12
k12,12
(f)
单元刚度矩阵元素根据其物理意义分析如下:
⑴ ui 1,其他结点自由度方向位移为0(如图32),生成单元刚度矩阵的第一列元素。
同样
vi ui cos y, x vi cos y, y i cos y, z i ui cos z, x vi cos z, y i cos z, z
图13
图14
这种转换关系如图14所示,写成矩阵形式,即
ui
vi
cos c os
x, y,
x x
i cos z, x
l32 m32 n32
由于 l1, m1, n1,l2, m2, n2 ,l3, m3, n3 实际上是用整体
坐标表示的沿局部坐标系三个坐标轴方向的三个单
位矢量,它们两两相互垂直,由矢量数量积的性质
可知
1 0 0
t t 0 1 0 I
0 0 1

t t t t 1
故 t 为正交矩阵。显然,由此又可得出转换矩阵T
0
0 1
则单元的坐标转换矩阵
T
t0
0
0
t0
显然也是正交矩阵。
也为正交矩阵的结论:
T T 1
(3-15)
则(3-11)式成为
K e T T KeT
(3-16)
⑵平面杆单元的坐标转换矩阵
先考察结点线位移的坐标转换,由 ui vi 转换

有限元理论与方法-第3讲

有限元理论与方法-第3讲

青岛大学讲稿讲 授 内 容备 注 第3讲(第3周)。

θii Uu , 向相反。

以杆ij 为例,作用于杆单元的节点力是[U ij V ij ]T,而作用于节点i 的节点力是[-U ij -V ij ]T 。

将节点脱离出来,受力分析如图1-4b 所示,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节点受力平衡方程为⎭⎬⎫=---=---00ip im ij i ip im ij i V V V Y U U U X (1-2-15)由式(1-2-14)知道杆单元ij 在节点i 的节点力为j ij i ii ij ij ij V U δK δK F +=⎭⎬⎫⎩⎨⎧= (1-2-16)其它单元施于节点i 的节点力同样可以写出,一起代入式(1-2-15),得到i p ip m im j ij i e ii P δK δK δK δK =+++⎪⎭⎫⎝⎛∑ (1-2-17) 每个节点都有一对平衡方程如上,对于全部节点i =1,2,…,N 的结构,得到2N 阶线性方程组,即结构的节点平衡方程组P δK = (1-2-18)其中T21],...,,[N δδδδ=T21],...,,[N P P P P =式中,δ为全部节点位移组成的列阵;P 为全部节点荷载组成的列阵;K 为结构的整体刚度矩阵。

4.总体刚度矩阵的合成由单元刚度矩阵合成结构的整体刚度矩阵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种为编码法,一种为大域变换矩阵法,前者对自由度较少的结构简单明了,后者特别适合计算机编程运算。

下面重点阐述后者。

结构总体刚度矩阵[K ]与单元刚度矩阵[K ]e 之间的关系为()eee eG K G K ∑=T(1-2-19)其中G e为单元大域变换矩阵,对平面桁架结构,单元自由度m =4,节点自由度为h =2,整个结构有n 个节点,则该单元大域变换矩阵为m ×(hn )维。

其中ij 单元假定为全局单元编号中第3个,其大域变换矩阵为⎥⎥⎥⎥⎦⎤⎢⎢⎢⎢⎣⎡--=000010000100001000010000000022*******3n j j i i G (1-2-20) 另外,总体结构的荷载向量、位移向量与单元荷载向量、位移向量之间的关系为()∑=eeePG P T(1-2-21)()=eeδG δT(1-2-22)5.m p jiYijV -imV-ipV-ijU-imU-ipU-可以自由变形,如图1-5中的节点5、6、7、8等,这时只要让这些节点上的荷载等于零就可以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 授 内 容备 注 第3讲(第3周)3.θii Uu , 为例,作用于杆单元的节点力是[U ij V ij ]T ,而作用于节点i 的节点力是[-U ij -V ij ]T 。

将节点脱离出来,受力分析如图1-4b 所示,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节点受力平衡方程为⎭⎬⎫=---=---00ip im ij i ip im ij i V V V Y U U U X (1-2-15)由式(1-2-14)知道杆单元ij 在节点i 的节点力为j ij i ii ij ij ij V U δK δK F +=⎭⎬⎫⎩⎨⎧= (1-2-16)其它单元施于节点i 的节点力同样可以写出,一起代入式(1-2-15),得到i p ip m im j ij i e ii P δK δK δK δK =+++⎪⎭⎫⎝⎛∑ (1-2-17) 每个节点都有一对平衡方程如上,对于全部节点i =1,2,…,N 的结构,得到2N 阶线性方程组,即结构的节点平衡方程组P δK = (1-2-18)其中T 21],...,,[N δδδδ=T 21],...,,[N P P P P =式中,δ为全部节点位移组成的列阵;P 为全部节点荷载组成的列阵;K 为结构的整体刚度矩阵。

4.总体刚度矩阵的合成由单元刚度矩阵合成结构的整体刚度矩阵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种为编码法,一种为大域变换矩阵法,前者对自由度较少的结构简单明了,后者特别适合计算机编程运算。

下面重点阐述后者。

结构总体刚度矩阵[K ]与单元刚度矩阵[K ]e 之间的关系为()e ee eG K G K ∑=T(1-2-19)其中G e 为单元大域变换矩阵,对平面桁架结构,单元自由度m =4,节点自由度为h =2,整个结构有n 个节点,则该单元大域变换矩阵为m ×(hn )维。

其中ij 单元假定为全局单元编号中第3个,其大域变换矩阵为⎥⎥⎥⎥⎦⎤⎢⎢⎢⎢⎣⎡--=000010000100001000010000000022*******3 n j j i i G (1-2-20)另外,总体结构的荷载向量、位移向量与单元荷载向量、位移向量之间的关系为()∑=ee eP G P T(1-2-21)=e eδG δT(1-2-22)5.边界条件的处理m iY ij V -im V -ipV -ijU-imU-ipU-1-5中的节点5、6、7、8等,这时只要让这些节点上的荷载等于零就可以了。

如果节点3作用着外荷载,可令该点的荷载等于规定的荷载Q 。

另一种是边界上的节点,规定了节点位移的数值,如图1-5所示桁架,有u 1=v 1=v 4=0,v 2=b这时,是否可以把规定的位移数值直接放到平衡方程Kδ=P 中去呢?当采用迭代法求解时,是可以这样做的。

如果采用直接法求解时,就不能这样做了,因为直接法是以全部节点位移都是未知量为基础的。

现在把结构平衡方程组重新排列如下⎥⎦⎤⎢⎣⎡=⎥⎦⎤⎢⎣⎡⎥⎦⎤⎢⎣⎡b a b a bb T ab ab aa P P δδK K K K 式中,δb 是已知的节点位移,δa 是未知的节点位移。

相应地,P a 是已知的节点荷载,而P b 是未知的支点反力。

只要已给出的位移δb 足以阻止结构的刚体移动,则子矩阵K aa 将是非奇异的,可以解出未知的节点位移δa =K aa -1(P a -K ab δb )进而求出未知支点反力如下P b =(K bb -K ab T K aa -1K ab )δb +K ab T K aa -1P a上面我们说明了求解平衡方程组的步骤,但在有限单元法中,未知量的个数通常有几百个,甚至几万个,一般都利用电子计算机求解。

给定位移的节点和给定荷载的节点实际上是交错出现的。

通常为了程序设计的方便,刚度矩阵[K ]的行序和列序都不改变,而作下述处理。

设设结构的平衡方程为⎥⎥⎥⎥⎥⎥⎥⎥⎦⎤⎢⎢⎢⎢⎢⎢⎢⎢⎣⎡=⎥⎥⎥⎥⎥⎥⎥⎥⎦⎤⎢⎢⎢⎢⎢⎢⎢⎢⎣⎡⎥⎥⎥⎥⎥⎥⎥⎥⎦⎤⎢⎢⎢⎢⎢⎢⎢⎢⎣⎡⋅⋅⋅⋅⋅⋅⋅⋅⋅⋅⋅⋅⋅⋅⋅⋅⋅⋅⋅⋅⋅⋅⋅⋅⋅⋅⋅⋅⋅⋅⋅⋅⋅822118221116,164,163,162,161,1616,44,43,42,41,416,34,33,32,31,316,24,23,22,21,216,14,13,12,11,1 Y Y X Y X v v u v u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1-2-23)对u 1=0上式作如下变化,在刚度矩阵[K ]中,把与u 1对应的对角线上的刚度系数是k 1,1换为一个极大的数,例如可换成k 1,1×108;把与u 1对应的节点荷载换成k 1,1×108×u 1=0,其余保留不变。

对其它边界条件可以类推。

通过上述变化,式(1-2-23)中节点位移列阵成为未知量,荷载列阵成为已知向量,两端左乘刚度矩阵的逆阵可以求出节点位移,进而得到节点力和单元内力。

上述以位移作为未知量求解并表示出节点力和单元内力的方法,称为“位移法”,相应的有限单元法为“位移法有限元”。

以单元内力为未知量的有限元方法称为“力法有限元”,工程中采用不多。

[例1-1]桁架结构的平衡方程如图1-6所示桁架结构,支承条件为:u 1=v 1=u 4=v 4=0,u 3=b 。

该桁架共有6个杆单元,各单元的尺寸和倾角如表1-1所示。

试列出该桁架结构的平衡方程。

表1-2-1 单元结构尺寸(1) 根据前述列出各单元的刚度矩阵⎥⎥⎥⎥⎦⎤⎢⎢⎢⎢⎣⎡--=101000001010000012l AE K ,⎥⎥⎥⎥⎦⎤⎢⎢⎢⎢⎣⎡--------=5.05.05.05.05.05.05.05.05.05.05.05.05.05.05.05.0213l AE K ,…(2) 列出各单元的大域变换矩阵⎥⎥⎥⎥⎦⎤⎢⎢⎢⎢⎣⎡=0000100000000100000000100000000112G ,⎥⎥⎥⎥⎦⎤⎢⎢⎢⎢⎣⎡=0010000000010000000000100000000113G ,… (3) 进而计算整体刚度矩阵[K ],写出结构总体平衡方程为⎥⎥⎥⎥⎥⎥⎥⎥⎥⎥⎥⎦⎤⎢⎢⎢⎢⎢⎢⎢⎢⎢⎢⎢⎣⎡=⎥⎥⎥⎥⎥⎥⎥⎥⎥⎥⎥⎦⎤⎢⎢⎢⎢⎢⎢⎢⎢⎢⎢⎢⎣⎡⎥⎥⎥⎥⎥⎥⎥⎥⎥⎥⎥⎦⎤⎢⎢⎢⎢⎢⎢⎢⎢⎢⎢⎢⎣⎡------------------------4433221144332211 914.15.0414.105.05.0005.0914.1005.05.00414.1414.10914.15.0005.05.0005.0914.10414.15.05.05.05.000914.15.0414.105.05.00414.15.0914.100005.05.0414.10914.15.00414.15.05.0005.0914.12Y X Y X Y X Y X v u v u v u v u l AE(4) 引入边界条件后得到⎥⎥⎥⎥⎥⎥⎥⎥⎥⎥⎥⎦⎤⎢⎢⎢⎢⎢⎢⎢⎢⎢⎢⎢⎣⎡⨯⨯=⎥⎥⎥⎥⎥⎥⎥⎥⎥⎥⎥⎦⎤⎢⎢⎢⎢⎢⎢⎢⎢⎢⎢⎢⎣⎡⎥⎥⎥⎥⎥⎥⎥⎥⎥⎥⎥⎦⎤⎢⎢⎢⎢⎢⎢⎢⎢⎢⎢⎢⎣⎡⨯----⨯-----⨯------------⨯---⨯0010914.100 10914.15.0414.105.05.0005.010914.1005.05.00414.1414.10914.15.0005.05.0005.010914.10414.15.05.05.05.000914.15.0414.105.05.00414.15.0914.100005.05.0414.1010914.15.00414.15.05.0005.010914.1238224433221188888Y b Y X v u v u v u v u l AE 3.1.1 有限单元法分析的一般步骤1. 结构离散化结构离散化就是将结构分成有限个小的单元体,单元与单元、单元与边界之间通过节点连接。

结构的离散化是有限单元法分析的第一步,关系到计算精度与计算效率,是有限单元法的基础步骤,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 单元类型选择。

离散化首先要选定单元类型,这包括单元形状、单元节点数与节点自由度数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2) 单元划分。

划分单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网格划分越细,节点越多,计算结果越精确。

网格加密到一定程度后计算精度的提高就不明显,对应力应变变化平缓的区域不必要细分网格。

②单元形态应尽可能接近相应的正多边形或正多面体,如三角形单元三边应尽量接近,且不出现钝角;矩阵单元长宽不宜相差过大等。

③单元节点应与相邻单元节点相连接,不能置于相邻单元边界上。

④同一单元由同一种材料构成。

⑤网格划分应尽可能有规律,以利于计算机自动生成网格。

(3) 节点编码 2. 单元分析通过对单元的力学分析建立单元刚度矩阵K e 。

3. 整体分析整体分析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 集成整体节点载荷向量P 。

结构离散化后,单元之间通过节点传递力,所以有限单元法在结构分析中只采用节点载荷,所有作用在单元上的集中力、体积力与表面力都必须静力等效地移置到节点上去,形成等效节点载荷。

最后,将所有节点载荷按照整体节点编码顺序组集成整体节点载荷向量。

(2) 集成整体刚度矩阵K ,得到总体平衡方程K δ=P(3) 引进边界约束条件,解总体平衡方程求出节点位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